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15 21:17:09

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西游记次数出自于吴承恩,据了解,此书本无随悟空大闹天空这个部分,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加入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部,且成为本书最精彩的一部分!

内容:本书写的是江流儿成唐僧并答应皇帝去西天取经,在途中收悟能、悟空、悟净之事,并在这三位徒弟与白龙马的陪同下,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途中遇难之事中总能反映出悟空机智勇敢、除恶务尽、疾恶如仇的性格,体现唐僧愚昧,善恶不变,好坏不分,渔夫,但曲靖之心却异常坚定!拔尖好吃懒做,按图好意,有着一颗凡俗之心,但却也嫉恶如仇,憨厚能干,老师,傻傻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是他确实一个任劳任怨,诚恳忠厚的人!

感想:在食堂死人西天取经的途中,他们客服层次困难,战胜了自己的内心中终于我,从一开始的不怎么屯街遇到困难重重到最后屯街一直克服重重困难,给我的其实是,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只有师徒童心,才能取得真经,让我明白,在一个集体中,只有每个人都一条心,才能是每个人都愉快,完成事情的效率才高!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2010学年度,我教五(7)班。第一学期开学伊始,我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时间为孩子们大声朗读原著《西游记》。

一、为什么选择读《西游记》

首先,想带学生读一部有一定长度的书。目前,小学生手上不缺书,如绘本、流行的儿童小说等,少则几本,多则上百本。但,真正有力量的书还是那些有一定长度与厚度的书,读这样的书则需要成人的引导与氛围的营造。

其次,《西游记》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读书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读完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水浒传》。《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是四大名著中最接近我们孩子的。

二、历经艰辛,取得真经

新学年开学伊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一学年的时间内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读完《西游记》一书。在我为他们大声朗读了一段时间后,为了促进同学们读,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1.每一回由一个人主讲。我们每周读三回。星期五,我把这个任务分给三个同学,请他们利用双休日每人重点读一回,其他同学则要通读这三回。走上讲台来讲述时,要先解释题意,因为《西游记》每一回的标题都对仗工整,且精炼地概括了这一回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回的故事情节;最后开始朗读原文。这期间,我和其他同学均帮助朗读,因为一回约有8000多字,靠一个人读完气力不够。同时,这种语言的朗读训练尽量面要铺得大一些。一开始,同学们见到这种文白夹杂的语言均有惧怕心理,但当他们读起来时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真的是,你给他们什么语言他们就接受什么语言。

2.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我采用边读边写的方式,要求每名同学每周在规定读的范围内完成一篇读《西游记》后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先交代自己读的是哪一回,简单介绍这回的主要内容;然后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最后摘抄一些精美的语句。这样,孩子们写读书笔记就有了可写的材料,有了共同的可以讨论的话题,真正做到写与读的共进。《慈悲可讲 良莠要分》《委屈可受 忠心不移》《有师引领 方成正果》《一分为二看八戒》……这样的读书笔记,一学年大部分同学写了35篇以上,计1万多字。班级作文小报《五(7)班》第3期出的是一名同学读《西游记》后写的读书笔记的专辑。

同时,我还邀请家长和我们孩子一起写读书笔记。家长的读书笔记也写在学生的本子上。家长写得比学生好,我则鼓励家长,要求学生向家长学;家长写得没有学生好,我则表扬学生。

3.举行班级读书汇报会。在即将读完之际,我给家长发去一封信,邀请他们于2011年6月14日上午来参加我们的班级读书汇报会。我首先采用“集体听读”的形式共读第98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一共请了20多名学生与家长才读完。我的用意是,首先向家长展示我带学生读《西游记》的形式。其次与家长分享我们读的成果:第98回中唐僧师徒历经艰辛最终见到如来取得真经。我们亦如他们,在承受繁重学习任务的同时,读完了86.6万字的原著《西游记》,亦取得“真经”。接下来我请两名优秀的同学讲述第99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第100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先讲题意,再讲主要内容,最后讲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这也是我们由于时间紧的缘故读《西游记》第78回后采用的形式。会后有家长给我打来电话,感谢我的努力:“我们已经读不过孩子们了。”

读《西游记》无形中增加了我不少的工作量。首先我自己要带头把规定的篇目读完;其次我要提高课堂效率,腾出时间来带孩子们集体朗读,即便这样“挤”还不够,我不得不去“抢”,代了好多因故无人上的课,用来读《西游记》;再次我每周要批改他们的读书笔记,很艰难!我每天都有紧张的内容安排,丝毫不能松懈。就是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在家休息的那几天,我还布置孩子们读第49回、第50回,写一篇读书笔记。散学典礼的那天上午,我挤出时间批阅了同学们带来的本学期最后一篇读书笔记。很艰难!但唯其艰难,方显其可贵。

三、阅读带来了什么

我们大量习得对仗工整的精美语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逢对手难藏兴,将遇良才可用功,那两员神将相交,好便似南山虎斗,北海龙争。龙争处,鳞甲生辉;虎斗时,爪牙乱落。爪牙乱落撒银沟,鳞甲生辉支铁叶。这一个翻翻复复,有千般解数;那一个来来往往,无半点放闲。金箍棒,离顶门只隔三分;七星剑,向心窝惟争一碾。那个威风逼得斗牛寒,这个怒气胜如雷公脸。”还可以认识“锦斓(lán)袈裟”“毗(pí)卢帽”“锦衣直裰(duō)”“旃(zhān)檀功德佛”“皈(guī)依”“钵盂(bōyú)”“诳(kuáng)语”等生字。

阅读改变着学生的表达方式。面对繁体字,面对文白夹杂的语言,学生从一开始的惧怕,到怯怯地读,再到后来的自信从容地读,读出节奏,读出乐感。同时,听读《西游记》,也改变着学生的书面表达。“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超,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功劳最大的就是他。天地是他的父母,日月是他的表兄。他虽然相貌丑陋,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认为在《西游记》众多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乐善好施、诚信为本、不畏艰险、敢作敢当、不辞辛劳、忍辱负重、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品质和精神,对我们都有启迪和教益。”

修炼心性。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受过之苦,真不可言”,但书中多处借孙悟空的口说出这样的意思:“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一名同学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我们学习就像唐僧取经一样,充满了艰难和险阻;但不历经艰辛,哪能修得真经。”

四、思考

一名同学学习不上进,自控力差,可期末复习期间他却对我说:“巫老师,希望您六年级还教我们,还采用老方法(集体听读)读《水浒传》。”

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心声。因为读像《西游记》这样有一定长度的书,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毅力的支撑和知识的辅助。在教师引导下,课堂上集体听读的形式就起到了这种“支撑”“辅助”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课堂上或家里朗读文艺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读这样的书,它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不会立竿见影,甚至有时你教的班还考不过别的班,因为有些东西是现在的分数衡量不出来的。因此,你的做法不一定会马上赢得掌声与鲜花,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坚守,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变化上找到慰藉。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1、陷入怪圈的名著阅读考查

前不久,在笔者所教授的初一期末质量调研测试中,有这样一道名著考查题难倒了诸多的老师和学生:“孙悟空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得昏死过去,是谁救了他?”,答案设置是猪八戒,可是学生又说电视里是沙僧救的,翻开原著,仔细辨来,准确说法应该是八戒和沙僧同时救的。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题出得怎么如此不科学,试问:谁救了孙悟空真的很重要吗?这样的名著考查有意义吗?

纵观近三年的苏州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上,能力层级多停留在“识记”的层面上。如2013年对梁山英雄绰号的考查、2014年对孙悟空如何智斗红孩儿情节的考查、2015年对孙悟空各种称呼以及得名原因的考查,命题者如此导向,往往会给学生一个错觉:原著“真读”与“假读”结果没有太多区别,“真读”者未必能在紧张的考试中一下子记起那么多细节,“假读”者若多看几集电视连续剧,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大多数的题目基本也能够从容应付。而这样的考查方式与设置名著阅读考查的初衷相去甚远。

2、“名著推荐与阅读”设置的根本追求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苏教版“名著推荐与阅读”版块的设置是以新课标作为依据进行编写的,为了突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每册教材都会推荐一部具有经典性和权威性的名著,并且细分“推荐・阅读”“思考・交流”“精彩片段”“附录”“有关资料”和“写作・活动”五个教学版块。每一版块都有其一定的教学目的,又有一定的连贯性。

新课标指出: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也就说,我们只有将教学重点不再聚焦于那些约定俗成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的“定论”“细节”,从培养学生的概括、综合、评价能力入手,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才能真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最终让名著“伪阅读”无处遁逃,让“真读”者充分显示出他们的优势来。

3、读书笔记:让学生由浅入深解读名著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实在堪忧。学生缺乏读“整本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功利地关注某一章回情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有机械式的记忆,全无个性化的理解,缺少个人的品味和思考。在阅读指导方面,教师往往只是一句空话,让学生自己去看,至于看的效果如何,没有一定力度去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改变目前学生名著阅读现状,让学生捧起经典阅读,感受名著深厚的文化积淀,实现对名著的个性化和多角度解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指导初一学生阅读《西游记》的些许经验,认为可以尝试用“提问式、追溯式、感悟式、鉴赏式”四位一体的读书笔记让学生真正由浅入深解读名著,实现对名著的“真阅读”。

3.1、以提问式、追溯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

【示例】《西游记》提问式读书笔记

第一回 “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

他原本只是一只石猴,由于率先发现在瀑布的后面别有洞天,于是众猴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去处,众猴拜他为“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隐去,遂称“美猴王”。

【示例】《西游记》追溯式读书笔记

第六回 太上老君用何武器助二郎神一臂之力?这武器后来又在什么情节中出现?

金刚琢;太上老君坐下的青牛,七年前趁看牛的童子盹睡之机,偷走了老君的金刚琢,来到金兜山金兜洞兴妖作怪,使一根丈三长的点钢枪,自称独角兕大王。唐僧师徒经过此地,误入妖洞。独角兕把金刚琢变成力大无比的圈子,悟空的金箍棒,哪吒等天将的兵器,十八罗汉的金砂丹,都被这个圈子套了去。直到悟空请来它的主人公太上老君,青牛精才束手就擒。

在苏教版六册教材推荐的名著中,《西游记》和《水浒传》章回数量最多,内容含量丰富,前后情节联系紧密,面对这两本厚厚的经典,一口想吃成胖子绝非易事。特别对于刚从小学过渡而来的初一学生,要想真正读通、读懂、读透这本文言白话巨著,实属难事。读书贵在有疑,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每天抽空读一章节,然后结合本章节的主要情节内容提一到两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示例中的两个问题基本能将该章节的情节包含在内,通过这种提问式的读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同时他们的提炼概括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当然,单凭这种横向局部的阅读方式还难以让学生真正了解整本书的内容,针对他们前看后忘、浅尝辄止的阅读现状,笔者要求还要有纵向全局的眼光审视整本名著,示例围绕“金刚琢”这一武器展开了“追溯”和“推衍”,学生唯有反复认真阅读作品,才能看出人物、细节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如此,既能让学生在温故知新中走进文本,同时也能逐渐培养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思考、梳理能力。

因此,以上的两种读书笔记实际是融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是“初次阅读”与“二次阅读”的结合,是一项必须做扎实做细致做具体的基础性工程,可能看似比较耗时、工程量较为浩大,但分摊到每一天也便不足为惧了。

3.2、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重点,引导学生与名著展开深入的对话。

【示例】《西游记》感悟式读书笔记(片段)

在辨别真假猴王这个故事中,悟空诚心护主、嫉恶如仇的形象告诉我们,面对一些貌似难以战胜的困难,千万不能放弃,只有穷根究低,才能最终揭开事实的真相,从而获得真正的胜利。而唐僧过于慈善和迂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一再赶走悟空,才让六耳猕猴有了可趁之机,最终唐僧只能落得个被打昏的下场,这也告诉我们看问题过于表面化终究会自食恶果,只有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机智勇敢清醒地面对现实,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战胜邪恶。

这是笔者指导学生的写的一部分感悟式读书笔记。由于初一学生自我思考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易受书本“定论”影响,因此所谓的感悟过于人云亦云,终究还是少了一点新意。其实《西游记》故事情节多而复杂,涉及人物也是数不胜数,除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几个主要人物以外,其他各方神仙佛道、妖魔鬼怪也十分众多,由此我们能获得的感悟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例如对神仙佛道、妖魔鬼怪形象塑造方面的思考,例如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方面的探讨等。学生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往往是对作品的第三次阅读,是在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之后,对作品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审美体验与作品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内涵的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著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就是让学生沉浸于名著中进行深入思考的有效阅读方式。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和阅读视野的特殊性,为了让初一学生的感悟更有方向可循,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必须事先先给学生罗列一些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沿着这些思路深入探寻、思考。

为了让这种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笔者还多次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们的思想能在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中实现更大的飞跃。在交流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这必将进一步推动他们的阅读热情,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阅读质量,名著阅读定将成为班级阅读的一种时尚。

3.3、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拓展,引导学生借鉴名著中的写作技巧。

【示例】《西游记》鉴赏式读书笔记

《西游记》一书中,唐僧师徒经历整整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作者都通过曲折的情节来表现孙悟空的斗智斗勇、百折不挠。如写孙悟空与赛太岁的斡旋中,悟空先变成被打死的小妖有来有去进山入洞,刚要盗走金铃,却惊动妖王,只好变成苍蝇藏身。接着悟空又变作玉面狐狸春娇,用毫毛变作虱子、虼蚤、臭虫拱入妖王身内,迫使妖王解下金铃。假春娇乘机拿到了真金铃,而拿着假金铃的妖王最终与孙悟空交战,自然只能走投无路。除此以外,小说还有其他的故事情节更为精彩。如脍炙人口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情节越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就越能表现西天取经路途之艰险,越能在这过程中凸显分明的人物形象,唐僧懦弱无能,不辨是非的性格与孙悟空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不怕苦难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是笔者指导学生写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西游记》情节处理为切入口,结合原著中孙悟空智斗赛太岁的相关曲折过程做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的一篇相对初一学生层次较高的鉴赏式读书笔记,学生首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合适的鉴赏角度,然后再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评价,最终才能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名著阅读绝非是孤立的,它与学生的写作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一部名著,《西游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构筑方面都堪称典范,我们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它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特别对一些悟性较好、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以名著作为范本,借鉴其中精彩的写作技巧,无异于锦上添花。

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入细致地品读文本,沐浴文字的深厚滋养,笔者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边读书作批注的习惯。学生先将一些精彩的语句圈点勾画出来,如一些人物的细节描写等,旁边附以个人的观点,最终再选取一个角度将这些琐碎的想法集中起来,进行分类、汇总、整合,如此不仅能降低鉴赏的难度,学生无需搜索枯肠而不得,而且也能不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写的好习惯。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阅读是初中课外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与目标”中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阅读内容包括“各种类型的读物”,事实上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达标者并不多,其中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类的阅读量更少。可以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类经典名著的阅读是初中课外阅读的一个盲点。这会导致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下降,也不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扩展、阅读品味的提升。在阅读目标功利化、阅读时间被挤压、阅读内容碎片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整本书阅读、经典阅读以及深度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将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列入“教学建议”,并将《西游记》《水浒》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为“课外读物的建议”列入初中阅读推荐书目。学生是真的没时间读,还是没兴趣读?是读不懂,还是不会读?有没有唤起学生阅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兴趣的方法?我们通过师生共读《西游记》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活动设计

(一)目标设定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角色及故事情节,提出自己的疑问。

2.围绕自己支持的角色开展探究,并以读书报告会的方式将探究成果与他人分享,争取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3.反思阅读感受,撰写阅读心得。

(二)活动阶段

1.初读与感悟:走进《西游记》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读《西游记》,了解本书的主要角色及故事情节,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西游记》共一百回,要求学生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及课余时间读六回,每读完一回要写一则二百字的内容概要。鉴于初一学生概括能力有限,教师要做好内容概要的示范以供学生学习模仿。完成全书的阅读和内容概要后,学生要对初读进行回顾与梳理,撰写“我的初读感受”与“我的最大疑惑”。学生在初读全书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应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在全班进行交流探讨,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形成初步看法,为下一阶段的细读做分享。

2.细读与分享:《西游记》读书报告会

本阶段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初读感受,自由组合成阅读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阅读疑惑,再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支持《西游记》中的一位/一群角色。学生再细读《西游记》,找出本小组所支持角色的相关内容,并为其撰写读书报告初稿。教师批阅读书报告,给出修改建议。各小组制作演示文稿,并在读书报告会上展示。

x书报告会将以演讲的形式进行。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信息:

重要演讲

这是一场竞赛,需要邀请观众加入,你们的目标是为自己支持的人物最大限度地招募新成员。

你们将有10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宣言。

你们可能会用到PPT、宣传单以及任何你们需要的手段。

在投票之前观众可能会提问。

本班的八个演讲主题如下:“悟空的优点”“猪八戒?净坛使者?”“妖中也有善美” “何以畏佛,要佛何用?”“迂腐之僧”“反对妖怪,刻不容缓”“佛三德”“棍棒底下的腐朽”。

演讲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邀请任课老师参加;准备一顶帽子和若干纸条;检查PPT等电子材料。

读书报告会正式开始时,先让每个组长在纸条上写下他们的演讲主题,之后从帽子里抽签决定演讲顺序。然后开始演讲。每段演讲结束,都要留出一些时间让观众提问。利用纸条和帽子,投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受邀而来的观众也要为在他们看来最出其不意或最有说服力的小组投上一票。清点票数,宣布结果。得票数最高的两个小组的全体成员均获得奖状一张,并获得《水浒传》一本,以资奖励。

3.研读与表达:《西游记》读书心得写作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反思阅读所得,进一步研读作品,可对《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评论,也可以是自由阅读《西游记》引发的思考。

“阅读”与“写作”是一体两面。“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理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方向。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无法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只有经过深入研读与反思的阅读才能促成有深度的文字。

最后教师将优秀阅读心得推荐给校内外的文学刊物。看着自己的文字在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是对这次课外阅读活动的激励。

(三)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初读与感悟”历时约一学期,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及课外时间。第二阶段“细读与分享”历时约一个月,课内外相结合。读书报告会两课时。第三阶段“研读与表达”历时约三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写作,教师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指导。

三、几点启示

提倡经典名著的阅读,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完全放弃教学责任。恰恰相反,让学生进行阅读,教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并且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如何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类经典,《西游记》读书活动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作品选择:兼顾经典性与可读性

作品的选择事关阅读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初一学生没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阅读经验,特别是看到“古典”“长篇”等词畏惧心理较重。本次阅读活动又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因此,所选作品的内容不能太深奥,作品语言应尽可能贴近白话,要让学生有兴趣读,乐意读,读完之后有收获。简而言之,作品的选择要兼顾经典性与可读性。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趣味性最强,情节相对易懂,古白话文的表达也较好理解的一部作品。“大唐三藏取经”的故事自唐代起流传民间,后经吴承恩整理创造,几经修改终成《西游记》。本书共一百回,可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之帽,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界穿越,描绘了四界风貌。第八至十二回交代了唐僧西天取经的缘由。第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西游记》叙述的故事、塑造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深入人心。由本书选编的《猴王出世》《三打白骨精》《小圣施威降大圣》等多篇课文入选九年义务阶段语文课本。根据其改编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事实证明《西游记》一书初中生有兴趣读,而且有能力读。

(二)活动设计:让无序低效的课外阅读变得可控高效

1.用阅读进度表监控初读的质与量

《西游记》的阅读在课内和课外进行。课外阅读我们一直在进行,比如每年寒暑假,语文教研组均会列出一份书单,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读一两本书,并在开学初上交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事实上,寒暑假期间只有部分学生能静下心来阅读,书单也好,买来的书也好,往往会被学生束之高阁。临近开学,有的同学往往是随意地找一篇读书笔记敷衍了事,而语文教师也很少对学生的假期读书报告做认真讲评。又如阅读课上的课外阅读,教师往往将名著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就在讲台上或批改作业或备课。阅读课往往被安排在下午,学生中昏昏欲睡者有之,偷做作业者有之。下课铃声响起,收起名著,阅读课结束。为改变课外阅读无序、低效的现状,本次阅读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读写结合,并对每个阶段的任务予以分解细化。

在初读阶段,为了鼓励和保证学生在相对统一的时间内完成全书的阅读,我制作了《西游记》“阅读进度表”。“阅读进度表”的主要任务是记录阅读时间与概括阅读的内容。学生要准备一本笔记本,在每次阅读之后记录阅读的时间与内容,包括每回名称和二百字的内容概要。学生每读完一回就要写一份概要,一学期结束,一本个性化的“阅读进度表”诞生。“阅读进度表”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记录“我的初读感受”以及“我的疑问”。教师定期检查“阅读进度表”,并搜集、筛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疑问。“阅读进度表”的完成质量也是本次阅读活动评价的重要依据。

2.用宣言演讲分享细读感悟

以宣言演讲的方式做读书报告,既是对《西游记》阅读的阶段性展示,更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生分享阅读收获的良机。宣言演讲活动中,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平等中的首席”,既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又要起到管理监督、促进学生在辩论中往深处进展的作用。

撰写宣言时,班上学生可谓经历了从诚心诚意到讽刺挖苦再到狂热的心路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演讲初稿进行个别指导,并指导学生制作PPT的基本方法。宣言演讲之前,由学生邀请任课教师,这更能鼓励学生大胆、有创意地表达本小组的阅读感悟。最终,他们的宣言大都富有创见、精彩绝伦,而在小组展示之后,往往还伴有一阵充满思辨的争论。经过宣言演讲式的读书报告,使学生有了更强的自信,也更加愿意敞开自己。活动当中教师全程参与,仔细聆听,做好记录,以便之后有针对性地展开指导。

3.用量化u价表激励目标的达成

评价是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当前课外阅读的评价工具以单一的测试题为主。评价过程也被简单化为考试考查一种。评价主体通常只有教师或学校,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小组对组员的评价被长期忽视。本次阅读活动的评价设计力图既能推动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能力、促进合作。

《西游记》读书活动个人评价量表要在读书活动开始就发给每位同学,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整个读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个人评分与小组评分相结合,让学生的评分更客观、合理。《西游记》读书活动班级评价量表张贴在教室内,一方面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方便教师了解全班学生的阅读进度,并对部分阅读进度落后的学生做个别指导。此外,班级评价量表也能激发学生“你争我赶”的竞争动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教师指导:师生共读,鼓励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许多语文老师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在课内外进行阅读。但是许多老师只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学生能否在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有的老师抽出一两节阅读课进行阅读指导,这样的指导必然以教师灌输为主,教师手握话语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教师指导必然导致课外阅读活动效率低下。

本次活动,我们以“师生共读”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并以“鼓励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作为教师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师生共读”不仅能让教师为学生树立阅读典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更能让师生间拥有共同话题,融洽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师生共读”不是说“教师与学生读得一样多”,教师要比学生多读几遍,读得更细,不仅要读《西游记》,还要阅读相关书籍。“师生共读”也不是说“教师与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读”,教师可以分享一些符合学情的读书方法。

(四)学生定位: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激发,批判性思维的启迪

“亲近母语”的发起人徐冬梅认为,语文教师“只要你做一个点灯的人,你把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并且用各种鼓励的方法让孩子们读完,你就完成了50%的教学”。我们以往的课外阅读教学经常是下达阅读任务,然后就不了了之。本次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进度表”“读书活动评价量表”“读书活动班级评价量表”以及“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读完一本原本在他们眼中“神圣”的“不可能读完”的名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成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不再对文言白话小说心存畏惧。斯蒂夫・克拉生在《自由阅读》一书中说道,“只要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一本‘全垒打书’就可以造就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许多学生通过本次阅读活动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的确,有时候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就可以让人从此爱上阅读。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学名著的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是老师的重要责任。

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会想方设法去做。我个人认为所有孩子天生对阅读是充满兴趣的,做过父母的人都有小时候被孩子缠着讲故事的情况,保护和尊重孩子自身的阅读选择就更为重要。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所以当我决定和孩子一起阅读四大名著时,颇费了一番心思,因为四大名著容量大,内容属于半文言文性质,文中有很多生僻的字词,学生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兴趣了。所以本着孩子感兴趣的原则,我先征询了学生的意见,让孩子们先从阅读《西游记》入手。《西游记》有一个个的神话故事组成,对于从小听故事长大的孩子来说易于接受。我相信,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他们会创造一个奇迹!

(二)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

犹太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诺贝尔奖获得者百分之三十都是犹太人,小孩子从刚会说话,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读书。据说犹太民族有一个传奇的传统,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爸爸就在书上蘸上蜜,让孩子去舔,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所以,我们也应当学会犹太人的智慧,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也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尝到甜头。

为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经常性地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品尝阅读带来的快乐;也可以编演剧本,让学生自编自演,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展开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激情辩论。这样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叶圣陶说:“阅读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其法是重要的一个。”阅读方法十分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由“喜欢阅读”到“善于阅读”。

翻开《西游记》,人们便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内容丰富的故事情节;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西游记》真是一部文学宝库,博大精深,耐人寻味。然而光靠学生单纯的阅读是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的,它需要学生的理解,但是千年积淀的文化不是小学生所能很好的理解的,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就要授予他们走进名著《西游记》这部宝库的“金钥匙”――阅读方法。

(一)略读――整体感知

略读重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阅读名著之前先要引导学生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然后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对整册书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二)精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整体感知全书的大意之后,再引导学生精读。精读就是咀嚼式阅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学习其写法的独特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1、圈点勾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如直线、双线、波浪线、曲线、圆圈、黑点、方框、疑问号、惊叹号等等。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应由学生自己来掌握。

2、作好批注。引导学生阅读时在书中记录下自己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可以发表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还可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以及引发的联想等;由于原著《西游记》属于半文言文性质,所以孩子还可以在旁边标注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便于理解。

3、读书笔记。书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笔记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可随意抒发。可以摘抄精彩词、句、段,可以评价书中的人物、事件,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等。这样,加深阅读理解,提高阅读以及写作能力。

4、制作卡片。鼓励学生把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有空把记下的东西拿来翻翻,既是欣赏,又是享受,还有一种成就感,还能温故而知新。通过这种方式学会积累,以便更多地增加知识储备。

5、汇报交流。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含英咀华,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汇报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章节,比如,在《西游记》中,每当描写景色时都会有诗一般的语言,喜欢的同学可以背诵积累下来。如:“峰岩重叠,涧壑弯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2)和同学交流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情节,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红孩儿等。(3)交流对人物的理解,如:唐僧师徒以及各具特点的妖怪和各路神仙。“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是阅读困难的学生还是优秀的学生,同一个人物在不同学生眼里都有不同的意义。(4)精彩篇章的推荐,学生向别人推荐精彩的篇章,要说出推荐的理由,要能激起其他学生阅读的欲望。(5)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向别人质疑问难等等。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6篇

一、制定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差,意志力薄弱,名著的篇幅又往往较长,如不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计划,往往导致名著阅读虎头蛇尾。

计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在订立计划时,宜“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时间固定,便于教师集体指导,检查督促。定地点,一般安排教室或校园内。定内容,订立“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全班学生的阅读进度大致相同,便于相互交流讨论,开展活动。计划订立后,贵在执行,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落实,不轻易改变或放弃,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名著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首先考虑学生现有已经达到的阅读水平,把它作为教学的前提,然后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比较阅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而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如教学名著《西游记》时,因为《西游记》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卡通片等,学生早已接触到,致使很多学生不认真阅读原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述《西游记》中最喜爱的一个故事,并说明理由。这一环节,问题浅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进行了回顾,展示了各自的阅读状况。但在阅读教学的效果上还属于浅层次的,需要教师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三、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把阅读课上的有“语文味”,就需要对精彩片段进行精读,欣赏妙词佳句、把握人物形象、揣摩谋篇布局等。

精读书中精彩片段是“点”上的深入理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阅读效果,提高阅读的质量。而对作品中的一般情节则略读,从“面”上宏观把握,了解情节大意,获取基本信息。如阅读《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时,教师提问: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这些问题不仅概括了本回的主要情节,还对前一回的内容进行了回顾。

四、开展读书检测活动

读书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自身不足,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检测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巩固阅读的成果。

课前5分钟演讲。利用早读课或者语文课课前5分钟时间开展演讲,可以复述片段、评点人物、补充资料、赏析名句等,全班的阅读进度相同,这就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相互启发,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读书笔记评比。写读书笔记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能力。读书笔记一般每周1篇,写读书笔记,要防止大面积照抄原文,可指导学生联系课前演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构思写作。

名著知识竞赛。知识竞赛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宜每两三周开展一次。知识竞赛选用的题目,可参考考试题型,由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命题和教师单独命题相结合,把名著阅读和考试巧妙连接在一起,寓教于乐。

总之,在日常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作用,又要重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7篇

那么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一、遵循认识规律,确定阅读篇目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在确定阅读篇目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除了将《课程标准》中推荐书目向学生详细介绍外,还要听取学生建议,将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如《花季・雨季》等)和流行时尚的好作品(如《哈里・波特》)列入推荐书目,以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内在欲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

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深奥难懂,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读这类文章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起始阶段我们可选择一些篇幅较短,文字浅显的名著,如《男生贾里》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然后再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作品,这样能降低他们阅读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从品尝到阅读的乐趣中慢慢爱上名著。

3.确定合理的阅读时间及进度。

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会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较少而半途而废,也有些学生会因为单纯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从而消化不良。因此教师对阅读时间和进度可作出统筹安排。阅读可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每天读一点,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

二、开发阅读资源,创设阅读氛围

1.以课本中的名著节选为引子。

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对《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了节选,我们要把节选的精彩片段作为阅读的引子,引导学生进入名著这神圣的殿堂。对这些课文,我们可用朗读、赏析、编演课文剧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教材中对所推荐名著的作者及时代背景、内容梗概、作品价值、阅读方法提示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它为学生阅读指明了方向。阅读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用好这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

2.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现代传媒产生了许多可以被名著阅读所利用的资讯。这些资讯能拓宽学生的读书视野,便于学生对名著更深入地了解和阅读。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前,可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笛福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再让学生阅读,这样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在活动课上,我们可以播放根据名著《西游记》、《骆驼祥子》等改编成的电视剧或电影,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理解作品的内涵。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教室内可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个体进行平等交流。如了解读书的进度,解答读中的疑问,问一问读后的感受,说一说赞赏性的话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著,感受阅读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可根据阅读计划开展“每日一问”等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三、追求深层阅读,鼓励探究创造

阅读名著如果仅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的层次上,这样的阅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加深领悟,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素养。阅读中我们可采用下列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写读书笔记。

名著阅读中,学生在对作品中的情境及形象的感受体验中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平时我们应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以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作品情况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如读《西游记》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试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②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试描述一下。③在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2.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会。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的方式。读书交流会可半月举行一次,交流可采取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做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如阅读《水浒传》可举行以“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为题的读书报告会,也可举行以“怎样看待水浒英雄的‘义’”为主题的读书辩论会。

3.尝试对名著的研究和再创作。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阅读名著时,可引导学生在熟读一二部名著的基础上,用研究的眼光,联系实际从名著中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并得出结论。教师可帮助学生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他们把研究成果写成简单的研究报告,如阅读《西游记》及《鲁滨逊漂流记》后,可启发学生从征服自然的角度研究孙悟空和鲁滨逊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名著再创作也是培养学生研究素质的好方法。我们可用2001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这样的成功范例,激发学生对名著进行续写或改编等再创作的热情。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典 阅读 引领方法

倡导孩子们阅读经典名著不能仅止于开个简单书目,应该着重去引导孩子走近名著,激发他们阅读经典的热情。笔者2010年6月参与了安亭小学须强老师《小学生经典阅读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走近经典,学习经典,做了些许尝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张贴名言,引荐好书。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至关重要。只有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才能让学生走近经典,和经典做伴。因此,我致力于建设一个书香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如在教室的黑板报内张贴着一些经典的诗文名句,诸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等名句之类。它们无时不刻不在触动学生的眼球,也期待着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会晤。

图书角也是学生共享经典资源的天地。在这里,学生能够自由徜徉在经典的长廊,和经典对话,和经典交流。校园阳光TV电视里播放的经典动画《西游记》《葫芦娃》可以让学生目不转睛,这时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动画版的《西游记》、《葫芦娃》太小儿科了,而且情节一点也不紧张,只简单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而少儿版的《西游记》、《葫芦娃》那读起来才够味呢!光是故事就有好几个,够刺激,够紧张,够生动!”老师引人入胜的语言就足以引起学生阅读经典的好奇心。老师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好书,学生的注意力必然会被吸引,自然会想方设法地找到书,阅读它们。

2、讲述名人,互诵名句。

平时结合教学,给学生讲述一些有趣、惊险、奇特又令人感动的故事,如《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宝葫芦的秘密》,并且讲到紧要关头故意留点悬念,卖卖关子,“欲知后事如何,请阅读……”这是我的一贯噱头,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当然,学生听了心里自然痒痒的,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相互讨论,或者到了中午就直奔图书馆找书解惑。另外,还可宣扬一些因读书而成才的名人,如华罗庚的勤奋自学,床上一半以上的地方都放着书。此外,及时表扬班里一些爱看书的学生,让学生明白,成功、成才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路就是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教室前的黑板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黑板右侧每隔三五天就会出现一首经典诗词,每节课正式开始前要求学生朗读吟诵,课后学生同桌之间互诵一句名家名句。就这样,学生们每天眼前看着,嘴里吟着,耳边听着,耳濡目染都是经典,自然而然被经典潜移默化了,情绪高涨起来了,阅读经典的激情燃烧起来了。

3、阅读交流谈收获。

通过阅读交流课来检查学生阅读经典的收获。课上,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用三、四句话来推荐自己喜欢的好书,展示阅读个性。在阅读交流中,也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强化阅读效果。

4、读书笔记养习惯。

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摘抄佳词妙句、精彩片断。也可以写读后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笔记的展评,鼓励学生学经典,用经典。

5、读书活动强印象。

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两分钟预备铃的古诗赛诵,“经典名句接龙”、“水浒里的小故事”、“成语接龙”、“抄写古诗”毛笔字比赛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感兴趣的活动,来发挥其创造才能,展示才艺,张扬个性,也可借此反馈学生学习经典的效果。如经典名句接龙活动,各小组先选派一名代表,然后决出某个组先说一句有关学习名句的上半句如“敏而好学”,另一组的学生则马上接上下半句——“不耻下问。”

此外,在特定的语境中,如老师说:“三月八日不仅是女性的节日,更是所有母亲们的节日,她们含辛茹苦地培育我们长大、成才,若要用一句诗来表达她们的爱子之心,就是——”学生们马上回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快速的名句接龙活动中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加深了对经典名句的理解认同。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摇篮,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因此,在经典教育中,还得发动家长一起阅读经典,通过家长的敦促来保持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发动家长,增强学习经典的实践。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9篇

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做呢?

一、制定好读书指导计划

“书山学海”,到底让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每学期初就作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严格地按计划组织实施。否则,课外阅读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制定读书指导计划时,要注意因材施教,重兴趣激发,重习惯培养。目标要小,措施要实,要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争取获得大面积丰收。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让学生一学期内读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读书指导计划,分步骤,分阶段,计划组织学生看一部电影《大闹天宫》;阅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开展相关比赛:第一,《西游记》人物知多少。第二,《西游记》故事我会讲。第三,《西游记》故事小报展评。第四,我与书中人物交朋友、比本领想象作文赛。并且,切实组织学生按要求去做了,效果明显。

二、上好阅读指导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习惯、阅读量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到5―6年级时,默读速度每分钟要达到300字以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求着实不低。那么,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呢?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除了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会默读浏览、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文章内容、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学会写读书笔记等。既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更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好读书活动,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开展读书活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明白读什么书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各类书籍五彩纷呈、浩如烟海。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读什么书呢?当然,应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推荐学生阅读对他们成长有益,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经典名篇等。单就一次读书活动,老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读哪一种,甚至是哪一本书。这样,才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性地阅读指导。

(二)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去读书

对于每一本书来说,给每一位读者传达的信息有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关注的是什么呢?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之始,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比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时,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本学期,班级要开展阅读《西游记》的评比活动,看谁知道《西游记》中的人物多;看谁讲的《西游记》故事最精彩;看谁比孙悟空的本领大等。这样就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便于学生照着去做。

(三)明确要求,培养习惯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我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西游记》的活动中,就明确地要求学生:手中不离一本书,课间课外用心读;人物故事记清楚,阅读评比争胜负。这样,学生明白了读书要求,能抽挤时间去读书,便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定期评比

课外读书活动,过程自然非常重要。但进行评比也必不可少。定期按要求开展读书评比活动,并辅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无疑会有效地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读书活动中,就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知人物”、“出小报”、“讲故事”、“写作文”等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阅读理解。

(五)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阅读经典名著,就某次活动、某一本书而言只是一个“点”,但通过这一个“点”的努力,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增强了读书的兴趣,这无疑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学生扩大阅读的范围,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就要通过“点”的努力,想方设法全力推进读书活动的开展,力求全面开花,营造“个个争参与,人人爱读书”读书氛围。这正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也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当然,作为语文教师,应主动科学地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教会学生有选择地去读书,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西游记读书笔记范文第10篇

一、填空题

例1:(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易中天在《我们为何要读经典》一文中说:“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智慧、读社会。”就读人而言,我们单从四大古典名著中就能读到形形的人物:如“ ”(鲁智深绰号)身上读到侠肝义胆,从沙僧身上我们能读到 (能概括人物性格的四字短语),从被后人尊为‘武圣’的(人名)身上读到义薄云天,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嗟叹中能读到(人名)内心的凄苦。

例2:(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根据下列提示填空。

①书中描写了一个勇于挑战的冒险者,他流落荒岛28年,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填作家名)。②他是梁山泊的军师,足智多谋,在108条好汉中排名第三,这个人是 (填人名)。③《三国演义》中表现关羽意志刚强、胆气过人、不惧疼痛的故事是 。

例3:(2007年浙江省衢州市)《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填人名): ,此人最善于玩弄权术。诗句“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赞颂的是(填人名): 。

例4:(2007年山东省潍坊市)《三国演义》中一战,曹军八十万大部烧死,曹操率残余狼狈逃跑,到乌林口被赵云截杀,又中张飞埋伏,几近全军覆没,眼看过了 就能逃出重围,可又遭遇武艺高强的关羽。绝望的曹操只好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当年曹操对他的恩义,违诸葛亮军令放过了曹操。

【解析】填空题是中考名著题常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和阅读情况,一般是作者、篇名、主要人物和情节等,只要学生平时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中外名著,解答这类题目并非难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部分内容不看原著也能回答,有些考生便投机取巧不阅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2007年中考中出现了考查名著内容的试题,一定要考生具体阅读才能回答。

[答案:例1:花和尚;忠厚诚恳(任劳任怨等);关羽(关云长);林黛玉。例2:①笛福;②吴用;③刮骨疗毒(刮骨疗伤)。例3:王熙凤;李白。例4:赤壁;华容道。]

二、简述题

例1:(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班级开展“走进名著”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也踊跃参加。

(1)①“……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

手……”──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 ②“……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我选 句,简述一个故事情节: 。

(2)写出以上两部名著中任意两个与“三”有关的故事名称。

① ; ② 。

例2:(2007年山东省滕州市)《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例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扬州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准备向大家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篇,写上几句感言。(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传》《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

示例:初读《骆驼祥子》,觉得故事好玩;再读,看到了他挣扎的痛苦,看到了他在困苦中走向堕落的无奈。我的理解在加深,对祥子的同情和怜悯也在加深。我真想走进小说,帮他一把。

例4:(2007年福建省福州市)名著阅读。《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令人捧腹,请简述一则表现猪八戒憨厚可爱或忠勇善良的故事。(字数50左右。)

【解析】简答试题也是名著考试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此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的整体理解能力,对人物的分析评价能力,对事情的评判能力等,做好此题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观后感等。

(答案:例1:(1)所写故事情节要符合歌词的要求;(2)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例2:①罗曼・罗兰、米开朗琪罗;②示例:贝多芬面对高度耳聋的折磨,在生命的最后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杰作。例3: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言:以前听过有关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总觉得他离我的生活十分遥远;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这本书,我的看法渐渐改变了;尽管我与他生活在不同时代,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考验,所以我要将保尔那种积极乐观、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作为我的人生支柱,激励我不断前进。例4:唐僧师徒受阻于流沙河,猪八戒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悟空一起保护了唐僧等。)

三、表格题

例1:(2007年四川省广安市)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①三借芭蕉扇;②黛玉葬花;③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④风雪山神庙。

例2:(2007年四川省资阳市)我国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非常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演化成了许多俗语被人们广泛运用。根据下面的俗语按要求答题。

①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②孙猴子翻跟斗──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根据上面的俗语填写表格内容。

(2)请选取其中一句俗语,用简略的语言介绍一则与俗语中的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例3:(2007年福建省泉州市)以下是对100位初中生进行调查后的结果:

从表格内容中反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其一______;其二____。针对这些问题,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_。

【解析】表格题是近年来中考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但考查的内容与填空题相仿,也是从作者、作品、人物、情节等方面入手,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考查对作品或人物的评价、写读后感之类,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要做好笔记,对人物作充分的了解,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并分析评价,抓住关键信息。

(答案:例1:①《西游记》、孙悟空;②《红楼梦》、林黛玉;③《鲁滨孙(逊)漂流记》、 鲁滨孙(逊);④《水浒》或《水浒传》、林冲。例2:(1)①《三国演义》;②吴承恩;③施耐庵;④《封神榜》。(2)如: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孙悟空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姜太公助武王伐纣等。具体情节略。例3:问题示例:①对于中国古典小说,读原著的人少,看过影视的人多;②对于外国名著,读过原著的多,看过影视的少;③读过外国名著的人多,读过中国古典小说的人少;④看过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的人,多于看过外国名著改著改编成影视的;⑤读原著的人少,课外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建议略。)

四、排序题

例:(2007年山东省威海市)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①打虎景阳冈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解析】这类排序题试题考查很少出现,做好这类试题,只有平时阅读名著时,对一个重要人物所做的几件重要事情的先后顺序掌握好,同时采用把故事串联起来记忆就会答好。

(答案:①④②③。)

五、仿写题

例:(2007年浙江省衢州市)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要求:①是中外名著;②写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③至少运用一个成语;④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

例句1:《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辅佐,成就一番事业。

例句2:《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新头领,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解析】名著仿写题,就是根据例句里所要求的内容去仿写一句和例句一样的题目。做好这种题目,首先要分析例句给我们提供哪些仿写信息,例如,句式、关键词、结构等,所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所给的信息去写。其次,仿写的句子还要注意语言简练、结构合理、书写无误。

(答案:示例:《水浒传》中,行侠仗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考点梳理

1.要求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对文学名著要适当加以了解,记住作品的作者、人物、情节等有关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2.除考查作品的基本常识外,还要求学生概述情节,写出阅读收获,既不为难学生又可避免不读名著而得分的现象。

3.尽量考虑到综合性,把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写作题等相关知识整合起来。

备考要点

从涉及内容来看,此类题主要考查名著的名称、作者、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提要以及从作品中得到的启发等。从考查的形式看,主要有:名著常识填空、根据有关情节撰写对联、针对某一部名著展开辩论、制作名著推荐卡、名著访谈录、读名著谈阅读体会以及课外名著拓展阅读等形式。考题讲究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阅读建议

①不能单独地为应试而读名著,那种带有明显功利目的的阅读,往往会掩盖作品的光芒。②作为经得起考验、人皆推之的名著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能得其精髓的,所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③重要章节、精彩段落要反复研读,要以审美者的眼光去欣赏,要以批评家的心态去接受。

让学生亲近书本,亲近墨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信息繁多的现实,学生又肩负其他学科的课业负担,我们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

1.写读书笔记

阅读时,学生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平时我们应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人物性格、人物语言、人物命运,甚至细节,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可根据作品情况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如读《西游记》后,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1)试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2)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试描述一下。(3)在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明理由。

2.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读书交流会可半月举行一次,可采用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作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如阅读《水浒传》可举行以“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为题的读书报告会,也可举行以“怎样看待水浒英雄的‘义’”为题的读书辩论会。

3.尝试对名著的研究和再创作

初中生求知欲强,他们对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阅读名著时,可引导学生在熟读一两部名著的基础上,用研究的眼光联系实际从名著中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并得出结论。教者可帮助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他们把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名著再创作也是培养学生研究素质的好办法。我们可用2001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这样的成功范例,激发学生对名著进行续写或改编等再创作的热情。

另外,在阅读指导中,老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关系

在指导过程中,教者不要过多向学生推荐有关作品的分析评价类文章,更不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灌输给学生。教师先入为主的讲析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感悟思考。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在没有束缚的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探索、鉴赏、创新。

2.阅读名著要追求长期效应

阅读名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但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因为看不到阅读的近期效应而轻视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阅读量增加了,视野拓宽了,能力自然会提高,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当然,阅读名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即常读常新,指导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

上一篇:外星人笔记本范文 下一篇:盗墓笔记小说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