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23:20:14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会信息化竞赛;会计模拟实训;综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8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76-03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学习会计核算知识的最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关键能力――核算能力,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核心课程,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才能胜任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其他的如《财务管理》、《税务会计》、《审计》等其他专业技术课程,只有在学生掌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核心知识和操作能力之后,才能全面展开,这些后续课程重在讲述会计信息的利用、分析与检查。

与此同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是围绕会计职业岗位展开教学,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因此,为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从编制记账凭证开始,到登记明细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会计核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必要安排会计手工/上机综合模拟实训。

一、浙江省会计信息化比赛概述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为促进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财会专业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将来从事财会职业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发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实践能力的考查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倡导、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自2004始开始举办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这是一项面向浙江省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十分重要的经管类学科竞赛。该项竞赛每年举行一次,自2004年举办首届竞赛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参赛高校数由2004年的近30所,发展至2011年的63所,参赛人数每年有上万人,成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项赛事。

1.竞赛程序。浙江省大学生会计信息化竞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两个组,采用初赛(笔试)和决赛(答辩)两个阶段进行。初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竞赛委员会派人监考,时间为一天,竞赛采用封闭式考场,初赛试题由竞赛办公室在竞赛开始前在竞赛网站上公布。竞赛决赛采用答辩形式,每个参赛队伍直接进行答辩。

2.竞赛形式。初赛阶段以开卷形式,采取案例分析方式,通过每组内三位成员集体协作来完成,旨在考查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决赛阶段以综合分析题为主,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该项竞赛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命题方式。本科组竞赛初赛试题,以一家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内容涵盖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ERP、金融、法律等知识,出题五到六道,每一题中包含1-2个方面的知识点,相当于将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命题上需要多个专业方向的教师协作来完成,这种命题方式在国内尚属首创。

4.竞赛内容。高职高专组竞赛的内容主要为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试题综合性强,通过竞赛对提高职业技能有较大帮助。竞赛获奖的同学已经具备了担任会计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要求。

本科组竞赛内容为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ERP、金融、法律等知识。高职高专组竞赛的内容主要为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实用性强的知识。

5.命题方式。初赛试题全为案例题,委托省内外高校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命题,也邀请著名企业参与命题,以使竞赛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竞赛决赛采用答辩形式,每个参赛队伍直接进行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传统会计模拟实训瓶颈

在传统的会计模拟实训模式下,作为学习者的个人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在强化服从与忠诚的年代,灌输式的教育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然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其个人主体性不断增强,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对事物的评判不再是不予异议的唯唯诺诺。再加上20世纪末期进入了信息时代,丰富的域外文化和大量信息蜂拥而至,因特网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它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由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形成了微波、光纤通信网络,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量迅猛增加。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14000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每年出版的图书达50多万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为80-90年,19-20世纪为30年,本世纪60年代为15年,进入80年代,缩短为5年左右。还有报告说,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5年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即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头脑变得“复杂”起来,权利意识、法律观念和选择的愿望使得当代大学生与传统教育模式填鸭式的“灌输”特性必然形成抵牾,甚至形成某种潜在的逆反心理。

总之,方法的陈旧落伍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成鲜明的对照,灌输教育的实际效果被削弱。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学习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具体的会计实务应用能力也不是只靠传统模拟实训模式就可以培养形成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意味着更新传统模式的紧迫性。

三、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优化方向――“综合性教学”

鉴于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活动的办赛宗旨,在于激发大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兴趣和激情,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加强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认识,锻炼学生对管理信息化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实际业务处理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国内企业选拔优秀人才。综合性教学理念和办法就是在该竞赛引导下,对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财务会计的综合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并用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强调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一)综合性教学与会计专业素养的关系

综合性教学是提高在校大学生会计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会计,又高于会计,宽于会计,倡导多学科的整合,多能力的运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素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专业素养的提高。

对于学生而言,综合性教学还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最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二)综合性教学方案

综合性教学方案大致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任务驱动型。这类方案适合让学生在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例如:如中级财务会计自身的会计核算任务,包括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的整个流程。这类活动因为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具体,故比较适用于中低年级。

第二类是问题驱动型。这类主题来源于学生的问题,学生自己提问,并围绕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自主选择研究方向,从而确定研究主题,这样的主题更具自主性,更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对于账务处理程序的选择,以及该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这类活动具有探究、研究性,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故较适用于高年级。

(三)综合性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成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我们认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专业素养的综合性教学策略包括:多元目标导向策略、主题探究策略和多元评价三大教学策略。

1.多元目标导向策略。多元目标指的是以提高学生记账、算账、报账和用账过程中综合运用会计和财务知识的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为外延的目标体系,它讲求目标确定和达成的多元化。多元目标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综合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这些多元目标中,始终要把财务管理素养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中级财务会计只是要求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具备基本的会计岗位任职技能。但我们的主要目标不是让学生单纯机械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而是学生在开展模拟实训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会计知识、能力对会计要素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具体知识内化而成主动的直觉反应。

2.主题探究策略。综合性学习方式以主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它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来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题探究是指导学生以其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步骤,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的综合性活动中,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主题,指导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与方法,开展资料积累与处理、社会考察、实验操作、交流反馈等实践活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相关会计知识,增强探究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综合素养。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依据思维的五个阶段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即设置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假设、验证假设。我们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的课例研究,提炼出在会计综合性教学中实施主题探究策略时的五个步骤:确定主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成果展示――拓展与延伸。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探究主题的难易程度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如在低年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低、自制能力差等特点,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探究的方式多一点。而在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多一些,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或自主探究。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总之,会不会学习?换言之,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化,对广大在校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在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综合性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的方法有:各相关知识点“结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会计课程与财务课程的“结合”等。在整个教与学活动中,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除了有教师的点拨、示例,还应适当融合有关方法的讲授,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更好地、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知识,形成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杰.史地学科综合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09).

[2] 白波.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理性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3,(07).

[3] 王晶、方坤.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 形象化阐述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文坛,2013,(08).

[4] 陆爽.国际经济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1,(06).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abstract: i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economic management, finance and trade and economy related majors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knowledge to develop high- quality management personnel than ever before. many no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have set up accounting courses. howev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re are some probl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ems 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courses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as well. ways to adapt to the wa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y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as a university subject has become the topic of the present article. this article aims at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method research

[摘 要]经济快速发展,使许多经济管理、金融和贸易等与经济相关的非会计专业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中的重要性,许多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是,硕士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信息化的浪潮,对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学;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核心的价值信息已经受到除专业会计人员以外的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广泛重视。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历教育中的会计学课程也受到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青睐。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硕士论文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财经类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地掌握这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 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应该是能够读懂报表、分析报表、运用报表。至于如何生成会计信息,则不属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关注的范畴。然而,在当前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一些高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长期的应试教育思维及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使得会计学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地等同于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也一味地满足于死记硬背某些结论,忽略了所学专业的特点,难以把握会计对各非会计专业的作用,从而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相联系,只能就会计而论会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显然不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初衷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会计学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一般是教材,而目前已经出版的会计学教材基本上是会计专业教材的减缩本,其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所占篇幅较大。过分注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介绍,而涉及会计信息分析与利用的内容很少。如果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这种教材,那么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自然而然就放在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核算方法的详细介绍上了。显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其侧重点不应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学会对会计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利用。因此其教学的重点当然应该是会计报表。而实际教学中会计报表内容只是粗略地提及,谈不上详细讲解及其编制。学生对报表也只能是模糊不清,根本弄不清报表数据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分析利用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

目前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即按目录从第一节讲至最后一节,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听取老师事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只能是“你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会计学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试点。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其实只是单一地运用ppt,由屏幕替代了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技术。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教学方式。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教学法、网络技术及相关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却很少涉及。这无疑降低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从因材施教来看,非会计专业教学应采用不同于专业会计的教学方法。

--> p>

(四)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财经类高校普遍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而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的教学误区。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根本没有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即使个别高校有会计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分配的学时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学过会计学的学生,根本没见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实物。由于缺乏会计实验的具体操作环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会计实务,这显然使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学教学发展。

(一) 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同时还决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学的目的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能读懂这门商业语言。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利用者,如同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一样,都是作为一个工具为以后的工作服务的。因此,会计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引导学生去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应该掌握哪些会计知识。后者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引导学生树立会计思想和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懂得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获取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提高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专业特色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应首先保证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硕士论文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专题,将各专业的业务特点在会计上的反映做一个专门的介绍,例如,在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讲授会计学时,可重点突出对收入准则的讲解等。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做到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内容安排上应突出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因为非会计人员看到的会计资料就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反映报表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增加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考虑到当前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应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融入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传统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也了解现代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三)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制作一些电视录像片、计算机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掌握有关内容。例如对会计对象的介绍,既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片来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供、产、销过程,这样更容易理解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可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的讨论和教师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所学的会计知识,并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感受到会计就在身边,从而对会计学学习产生兴趣。当然,采用教学案例法并不是要放弃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应以会计理论教学为主,会计案例法为辅。会计理论中穿插会计案例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增强会计学的趣味性。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答疑、质疑、讨论等.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教案、网络课程录像、会计软件等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随时查列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四)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学科,因而会计学的实验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实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会做账,而在于熟悉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从而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因此,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验中,教师应通过对实验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能完整地体验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从会计核算结果出发去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或效益的技巧。有条件的高校可购置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会计软件的操作,体验会计的整个账务处理流程,从而把所学的会计学知识贯穿起来。此外,学生也可利用网络资源,登录一些在线会计网站,免费体验在线会计的方便与快捷,以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学会利用网络会计信息。

三、 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会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先导课程,也是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领入会计知识殿堂的入门课程或启蒙课程,硕士论文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仅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续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

-->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三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核算复杂,规范性强、灵活性差,给教与学带来很多困难,往往是教师硬着头皮讲,学生耐着性子听,稍有疏忽,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而言,则是必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如何加强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以多媒体手段和实物演示为主,配合师生互动的方法。

根据会计学课程的内容,结合应用型操作技能培养的需要,整理制作多媒体授课课件。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课下温习已学过的,预习本节课要讲的,以提问来督促,以检查所布置的练习来达到效果。然后,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讲解清楚,有文字,有图表,比较生动地将枯燥的会计内容表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会计核算程序的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解系统有效,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其次,实物演示以增强感性认识。基础会计学中,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账簿、凭证等是最基本的概念。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事项的方法是要达到的主要要求,清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程序环节是基本的能力。为增强感性认识,购买相应的凭证、账簿、报表等教学材料,并在教学中加以演示,以举例和实物讲解概念,直观地增加理解和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以增强动手能力。

为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编写涉及基础会计部分实习的实例,并尝试在教学中期穿插模拟。让学生模拟期初建账、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 钟红英. 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3).

[2] 李刚.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6).

[3] 郑福芹. 浅谈怎样发挥多媒体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j]. 中国科技息. 2008,(8).

[4] 胡伟,罗从敏.会计教学中的网络教学手段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本刊讯】11月18日,2013年高级职业指导师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就业促进会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共同举办,有关部门主管领导以及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残联、体育等系统就业服务机构的职业指导人员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搭建职业指导人员交流活动平台,评定职业指导优秀人员,开展职业指导前沿探索和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成果,促进职业指导科学化、标准化,推动中国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发展。

会议评定了职业指导优秀成果和论文,公布了星级职业指导师和首席职业指导师名单,重点介绍了6个星级职业指导师的先进事迹。首席职业指导师代表、首席职业指导师单位代表、职业指导优秀成果和论文获奖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与会领导和专家还参观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以“就业创业文化”为主导,打造“就业创业型”校园,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特约记者 陈保家)

湖南郴州:知名心理学家为公务员传授“减压秘诀”

【本刊讯】为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2013年12月2日,湖南省郴州市特邀全国知名学者、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凤池做客“苏仙讲坛”,为该市700余名公务员上了一堂“心理健康课”。

杨教授就当前公务员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并运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幽默诙谐的语言、渊博深厚的专业知识,结合生活和工作中的实例,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等七个方面,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为“公务员如何减压”开出良方。

讲座结束后,听讲的公务员们纷纷表示,听了这堂“心理课”,学会了正确调整心理情绪,坚持心理保健,可以用更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和生活。(特约记者 廖鸿中)

北京:用友新道启动信息化人才输送计划

【本刊讯】亚洲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公司用友软件成立25周年之际,用友新道借“寻找中国管理与信息化三好生”暨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契机,召开了主题为“人才引领变革,企业赋能成长”的管理信息化人才需求与发展研讨会。本次盛会云集了众多人力资源行业精英,为企业与从业者详细解读了信息化人才职业能力与需求变革趋势,并成功启动管理信息化人才输送计划。

信息技术的创新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由此培养管理信息化特色人才成为支撑并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关键环节。用友集团的核心成员企业用友新道,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行业的中坚力量,融合中国高校与信息化企业发展力量,创新人才培养与认证体系,实践育人,服务中国信息化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已与全国1800多所院校及社会机构开展合作,为180万家信息化企业输送理解业务、掌握工具、善于沟通的管理与信息化人才。

研讨会上,用友新道向信息化企业颁发了“最受青睐信息化企业奖”“信息化人才最佳雇主奖”“信息化人才最佳职业发展平台奖”三项大奖,分别由广东三和管桩集团、慧都科技有限公司和用友云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得。(本刊记者 王雪娇 实习记者 杨凤娇)

湖南株洲:开展“两保一创一扶”职业招聘会进社区

【本刊讯】近日,一场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专场招聘会在株洲市天元区亲亲家园拉开帷幕,这是株洲市人社局“创新党员进社区,开展两保一扶”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行业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理论概述

任何一种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德的约束。作为会计活动主体的会计人员同样也有“会计职业道德”,它是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概念

所谓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学术界形成了多种观点。但是,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业务技能与技术,以及在处现会汁业务妓表现出来的职业观念、职业纪律与职业行为规范的统-。它既包括对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的要求,帐庇Φ教逑种耙灯分省⒆鞣绾土贾等道德范畴。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就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做了具体的规定,希望以此约束和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以及强化服务”这八项。

二、当前新形势下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就整体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及其相关领导的职业态度是端正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能够自觉地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达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会计界的前辈葛家澎先生、易庭源先生等,他们既有渊博精深的会计科学文化理论和技术知识,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会计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为社会各界人士所敬仰。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烙尽职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工作和劳动,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

但是,在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也存在一些会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发生偏差,职业道德观念下滑,职业荣辱观扭曲等原因,带来会计信息失真、会汁造假等问题。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即说一套做一套,将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抛之脑海,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三、新形势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实际生活脱节

学生的成长环境取决于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但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作为社会人,学生的成长自然也脱离不了与社会各种不同人群的交流,在这种多方位的沟通和交流中,学生的道德素质会受到社会力量的影响。换而言之,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传统的道德教育,但同时也接受吸纳了社会中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的传输。

而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会计人员在学校学习或者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由于学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于理想化,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在遇到具体的实践活动时,未必能运用得上。比如,在学校学生所接受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做假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需要内外不同的两套账,“不做假账”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是得不到认可的。可以说,当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很突出问题就是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学校传授的素质道德教育在市场环境下有可能会被重新洗牌,这种差异状态已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存在道德迷茫的现象,对学校道德教育与市场环境的选择不知道如何适从,从而可能产生道德信任危机。

(二)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教育

笔者所在的班级同学曾就“失业”与“道德”的选择问题,对在校139名已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只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要坚持原则;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上级领导的意思办;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要在作好一定的“技术处理”后,按领导的意思办。这份问卷结果以事实证明: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立场,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在面临两难的抉择时往往会无视道德的要求。

(三)学习动力不足,业务技能水平低

做好会计工作不仪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有专业的业务技能,才能很好地胜任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新的会计知识逐渐产生,会计法规、制度不断完善,这些都要求会计人员要与时俱进,要学习新知识,熟悉新政策、新制度的要求,并熟练的运到工作中去。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会计存在学习动力不足,主动学习会计新知识的欲望不强烈,甚至被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高的现象。

笔者所在的学校具有中级会计师考试的考试地点的资格,在2014年的中级会计考试中,考场的应考人数为120人,但实际参考的人数只有70余人,参考率仅为58.33%。大多数会计人员虽然报名参加了考试,但实际参考的会计人员却寥寥无儿,虽然未能参加考试的原因种种,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有大量会计人员对待学习专业知识的一种消极态度。

四、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职业道德的培养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其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因此,论文主要从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在校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教师自身要加强师德培养,做到言传身教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基础的是要确保自身的师德无瑕疵。所谓育人者先育己。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自己就应先做到言传身教。可以说,在会计知识的传播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为了传授知识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另外,会计教师还应在思想观念上强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视,有些老师认为只要将会计基本的原则、处理方式传播给学生,那么会计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但事实上,这显然不够。会计教师只有时时刻刻将自身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觉接受会计专业知识以外的,比会计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帮助会计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时能够保持足够的清醒,明白自己身上所扛起的责任和义务,坚守会计中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职业原则。

(二)革新教学方式,跳出会计学会计,跳出会计教会计

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应该跳出会计的角度而应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提升。比如,在单一的会计学教学方法中适当的运用现代哲学的教育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尽早树立严谨的职业谨慎态度,将诚信问题摆在首位。今后一旦学生走上会计工作的岗位,成为一名职业的会计人员,就应该把诚信这一品德当做与生命同等重要,在某些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中予以坚决的反对和抵制。通过会计专业的学习,学生应该深切感受到选择了会计这个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三)在教学中倡导实证研究的 精神,培养学生职业判断力

受学生成长的环境制约,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会计实务,再加上自身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度尚还没有完全成型,他们往往不具备完全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错综复杂且多变的经济环境时,这些学生常常会不知所措或出现眼花缭乱的情况。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如何在适当的时点来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这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很可能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很可能会因各种诱惑而出现错误地行为,比如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将个人利益凌驾于法律法规、原则制度之上。对此,教师应该在会计教学中多提供一些实证研究的机会,让学生建立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职业道德,这将对其以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邢西芳,徐永昕.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7):33-34.

[2]张魏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J].山海经:故事,2015.

[3]李秀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其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5 (3):197.

[4]卢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 (08):164-165.

[5]丁粒.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职业素质;教学模式改革

一、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西方各国和亚洲的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职业素质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同时,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在高职教学中全面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是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的必由之路。

(二)市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全面,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毕业生在择业期及试用期表现出的诚信意识、敬业精神、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等职业素质方面的问题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当前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及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方面存在问题。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为:环境适应能力65.9%,人际交往能54.5%,专业能力47.7%,目前,高职学生技能适应性在逐步提高,但自我学习、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社会适应性能力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和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及网络的广泛发展,职业岗位对员工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员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各专业领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的技术基础课,是高职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的重要课程。职业素质的培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而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多年来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不能充分体现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环境资源匮乏,考核评价方法单一,教师队伍薄弱。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融合职业素质教育,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是目前我们正在探索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院各高职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一致,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因材施教,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优化师资队伍,丰富和扩大教学资源。

(一)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创新精神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的意识,或者认为理论够用就行,技能培养为主,但光有这种认识是完全不够的。如今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再是单纯的训练和灌输,而注重的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有根本的转变,必须认识到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且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依靠“职业道德修养”一门简单的课程所能解决的,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而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因此,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创新精神,分析研究各个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岗位要求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不同来安排教学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提高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点,但是城镇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信息教育水平不一样,有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信息课程开不了或者课程量很少,学生接受电脑的机会很少,因此入校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就表现不一样。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一半以上学生来自农村,有些学生入校前接触电脑机会少,连打字都不太会,相关知识大多来自中学时信息技术课上所学,但课时量少,很大一部分同学通过自己上网玩游戏和网上聊天获得电脑操作基础知识。针对这些情况,应该因材施教,任课老师应该分析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另外布置课外任务,建立学习小组,由基础好的同学进行帮扶,从中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要求也不一样,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适当改变教学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除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如录入、查询、打印之外,还应该学会一门编程语言并掌握其设计方法,能够结合财会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有关财务软件的简单维护,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如Office、Excel等)的使用方法,同时,由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传输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而当今网络安全不能得到完全保障,会计信息很容易被截取、破坏、更改,加上病毒和黑客攻击、服务器意外故障等等,使会计信息很容易暴露,因此,还必须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在对网上会计信息进行有效过滤的同时,注意保护本企业的会计信息,防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对内容有所侧重,加大专业所需内容的课时量,以适应专业要求,同时对不太重要内容可以安排自学,从而不影响课程总学时的要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职业素质

改变传统课堂上的教师单方面灌输和主动讲解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实际工作岗位上常见的案例来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清晰的教学课件,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以“边讲边实践”的形式进行授课。安排上机实践环节,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除了课堂上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课外的作业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分配任务,可以采取分组形式,以小组计分。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众多的学生社团及学生会组织,自主进行相关训练。对于一些学生刊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信息的搜集整理,版面设计及文字录入、排版、打印,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学校有校园网络,可以让学生参与学院网站的日常维护,锻炼他们的计算机网络维护能力,获得实际操作经验。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电脑设计比赛,并且利用休息时间给参赛学生进行赛前辅导,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参加,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我们必须以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加强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我校已经建有校园网,校园网已经进入学生宿舍,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以教学研究课题形式鼓励教师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把课程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在课堂以外和任课老师进行网上互动,学生可以网上提交作业,下载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向任课老师网上提问,而老师可以在网上批改学生作业,布置作业任务,回答学生提问,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是做不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是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多,涉及面广,尤其需要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方便任课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任课教师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能力。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职业素质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过去的考核方式大多是期末笔试+上机考试的模式,千人一面,千人一卷,甚至只有期末笔试,一卷决定最终成绩,运用传统的笔试方式或单纯的上机考试已无法全面地检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反应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在于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的高低,还要关注他们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养成。首先,我们在试卷命题上改变过去只顾知识面涵盖范围的做法,而是转为重点突出,兼顾知识面,而且最好是按专业命题,以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第二,加大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把课堂测试、课堂操作实验、课外作业任务、小组协作活动表现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核,全面、准确、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核。第三,明确考核流程及成绩评定标准,以前的成绩评定是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不明显。应该打破以往的成绩评定标准,订立新的评价方式和评定比例,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中加大职业能力的考核,比如小组协作活动表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核的比例可以加大,注重职业素质方面的考核,同时要制定考核的流程,让学生明确考核的标准。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具备雄厚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执业能力,同时又要具备职业技术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老师大多是常年进行公共课教学的老师,虽然有一定的职业教育的理念,但还需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对职业教育偏重技能培养儿而忽视职业素质培养的误区,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的需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同时,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发挥潜能,探索创新。此外,必需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只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成为现实。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类;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49-02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围绕文件的要求,提出高校会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主要存在的教学问题

为了解决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应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有四:一是解决会计类应用型人才重知识教育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旨在改革会计类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胜任工作岗位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二是解决会计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薄弱的问题,试图将职业资格教育引入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三是解决会计类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缺位问题,试图以就业为导向,将创业能力教育引入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四是解决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脱节问题,试图通过校内外“双基地互补”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现了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无缝对接。

二、主要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类人才实践课程体系

探索适应市场需要的会计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长期以来,知识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取向,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会计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胜任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培养成为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新任务。本成果力求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在会计类本科教育阶段增加适应岗位需要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等实践教育的分量,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层面等多角度将实践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力图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育平台,以期大力提升会计类人才的技能及就业能力。

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原则,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面技能的培养,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优化了以实验课程、工程实训、各类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科技活动等不同教学内容与方式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二)探索会计类专业创业教育实现途径

提出并实践了将创业能力教育引入会计类人才培养的模式。对会计类专业进行创业实践引导和教育,使其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为此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创业实践理念,积极探索创业实践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加强会计类专业创业素质的培养,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对会计类专业进行创业实践引导和教育,使其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为此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创业实践理念,积极探索创业实践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加强会计类专业创业素质的培养,开展创业教育,进而提升其参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内涵有二:一是指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和“执业资格”;二是指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较早提出并实践了将职业资格教育引入会计类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突破了传统教学体系羁绊,1997年开始经过15年探索,逐渐将初级会计师、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内容引入教学体系,利用实习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提升学生的执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2006年提出了会计类专业教师要符合“双师型”标准,教师通过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加快知识更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四)完善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

提出并实践了校内校外“双基地互补”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解决了实践教学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为培养高质量会计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实现了会计类应用型人才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的结合。

推行仿真的会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会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探索了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会计职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新途径。首先涉及到实训场地问题。实训场地建设应当按照企业化模式建设,建设过程中,可以由企业按照真实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办公场地布置提出建设实施方案。在场地建设时,尽可能做到:功能齐全、环境仿真。购置了网中网会计综合平台,用友ERP财务管理软件,用友NC财务管理软件,使学生在实训基地体会“职业”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和省级一等奖。通过模拟等训练,使学生协作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

建立了大庆市龙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分公司财务处、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财务处、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等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良好的育人与实践环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缩短了学生工作之后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基地每年接纳实践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80%,保证了实习效果。

三、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会计类人才的推广交流和就业比重逐年增加

通过互访、调研、学术交流等形式多次与相关院校接洽,推广了“会计类应用型人才“1122”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在人才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近3年的会计类大学生就业率呈上升的趋势,就业率为73.91%,78.70%,90.21%。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会计类专业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并认可本专业及其毕业生。

(二)会计类人才的职业资格通过率逐年提高

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三年来,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在上述二项资格考试中均保持80%通过率。在注册会计师资格证考试中30%以上同学能够单科通过,在大庆地区会计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三)会计类人才的就业能力不断提升

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中华会计网校杯”财会实务大赛、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黑龙江省市场营销大赛、东北石油大学挑战杯大赛和经济管理学院招聘模拟大赛等各种赛事奖项。毕业生还有的“全头螺旋刷毛牙刷”、“热感应自动出烟盒”等十项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研发改良的“节能、环保型玉米餐具”拿到部级环保认证,并已由哈市一家高科技环保公司批量投入生产。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

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先后聘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炼化公司等单位专家为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2人担任黑龙江省管理学会常任理事,4人担任大庆市会计学会理事,3人担任股份公司独立董事,2人担任咨询公司兼职顾问。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5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2人取得注册评估师资格,2人取得理财师资格,3人取得律师资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会计类毕业生赢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通过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东北石油大学会计类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夯实,综合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严谨,秉承并发扬了务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专业培养的人才整体素质良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家长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考研与就业状况都比较满意。此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也较高,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近3年毕业生的满意度分别为93.77%、94.56%和96%。说明了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优良的办学传统、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六)教学研究与改革成绩斐然

完成“会计学”校级重点专业建设,建成电算化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3门校级优质课,《高级财务会计》校级重点课正在建设;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4项、局级教改项目9项;发表教研教学论文17篇;获得省教育厅、省高教学会优秀教学成果等奖励7项(篇);出版部级教材2部,省级教材3部,优秀教材奖8项;指导部级大学生创新实验3项;指导部级大学生竞赛2项;省级优秀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为培养高素质会计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彦明,付会霞.财务管理专业办学特色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9,(9).

[2]曾园根,姜美琴.会计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2).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会计职业技能;“串行式”模块

江苏是我国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实施较为成熟的一个省份。而我校会计专业作为这支大军中的一员,也有了近二十年的五年制办学经验。回望这一过程,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会计教学的内涵及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个体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及发自内心的专业信心才是学生后续发展的动力。

一、五年制高职会计技能模块化教学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现实的补充。

(一)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就是一种或一类专业或行业的技能,它是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目前,我们一般理解的职业技能就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技能。

(二)会计职业技能

依据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与从业要求,需要从业人员所掌握及运用的会计技术、会计方法就是会计职业技能。

(三)技能训练模块化

技能训练的模块化是指对某一专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分类、并制定各类技能标准和训练方案,教师按方案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科学的训练方案、教师的准确操作、学生的独立运用是重点。

二、确立“高素质、强技能”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中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谈起过职业教育的三个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实践,只有不断的想并做,做再想,才能提高职业技能的水平。适当的案例、丰富的资源、生动的展示,详细的讲解、反复的模仿是技能修炼过程中必经的环节。

(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进行模块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技能教学更多的是简单、零碎、重复的,甚至有些就是叠加。会计技能更多的停留在“会点钱、会算账”上。但这不够,高素质的人才是业务变化了我知道怎么办,比如现在“营改增”了,你怎么做?因此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判断力。通过教学模块的层层推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帮助学生成为一门合格的会计员。而更长久的梦想,一名优秀的会计师,则更需要学生有持续学习的坚持力。

(二)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评价教师技能指导水平的重要指标

专业教师的岗位是培养有用的劳动者,所以我们要立足教学一线,面向广大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与学法。一位优秀的会计专业老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要有精神力量和指导学生技能的能力。一个会讲实务、会做账;不仅自己能做对账,更能指导学生做真账的老师才是我们现在社会精神所倡导的好老师。

(三)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工匠品质是我们技能教学的努力方向

目前,我们在进行模块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会计员岗位的要求,是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中所涉及的内容来开设的。这些专业化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不仅满足了学生未来上岗的需要,同时也在特定的实训环境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个人品质。

三、建立“串行式”的模块化教学模型

江苏省是我国五年制职业教育开展最为广泛的一个省份,目前江K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共有54个分院。无锡地区现有9家分院,其中开设五年制会计的有5所学校。五年制高职这种教学形式已被社会与企业接受,正逐渐显示出旺盛的活力。

提升社会服务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一直是我们办好专业的目标。所以,我们在专业建设中除了关注 “岗证互通”、“课证融通”外,更多的将专业核心竞争力放在学生的素养与技能培养上。因此,我们根据五年制专业及学生特点,构建“串行式”模块化技能教学模型,培养准会计人。这个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我们都知道,知识与技能的养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行进中除了人的因素,也就是师与生外,更离不开外在资源的合理运用和一定的教学方法。

无锡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除部分微小企业外,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都已全部电子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安排理论教学外,更多的设计了电算化、课程实训平台、会计专业软件。我们依据互通、并行、并重这三个原则,将会计操作技能划分为五个模块:

基本技能(珠算、点钞、电子传票、会计文书书写),其中会计文书书写一般放在学生实习前一学期开设;

手工记账技能(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一般在这两门课程结束时用实训周的方式开设。考虑到手工账是基本能力的训练,所以基础实训中安排的是账证表单的填制、财务实训则是企业一个月综合业务实训;

专业软件技能(用友U8、T3软件),一般T3是每周四课时的课程学习、U8则是综合实训周的形式;

仿真学习平台技能(基础会计、财务分岗、中级财务单项、出纳岗位、中小企业会计、会计虚拟实习等学习平台),一般根据专业的方向进行选修、会计虚拟实习人人参加;

专业认知实习技能(会计环境认知实训、毕业论文、岗位实习)。

四、分析关键要素,分段实施教学

“串行式”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它依据学生在校五年的时间,整体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学习任务。教师根据统一的技能教学方案按模块有步骤、有计划开展集中指导与训练,这不仅丰富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技能课程的特有方法,更是培养了一批真正能指导技能教学的教师。

会计职业技能包括会计操作技能等六项。如果对这六项技能从其构成要素分析,不外乎由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构成。而这六项技能中,会计操作技能最典型。在“串行式”下,我们将会计操作技能划分为五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再依据专业面向性、知识难易度、学生的接受度、开课方式等一系列的考量划分为若干小模块;然后根据小模块制定技能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案;教师按照训练方案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

(一)技能教学内容要体现“高素质”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2017年起已全面停考,这正好能腾出时间来让我们进一步研究会计岗位和岗位能力。我们认为,会计岗位是需要学生用已学知识来进行实务操作,它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共同表现。所以,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需整体规划技能教学内容。一方面夯实会计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将会计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也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1.确定技能课程模块:(1)梳理会计基本岗位(2)分析岗位知识、技能、态度(3)初定技能课程(4)进行企业调研(5)调整课程模块(6)制定技能方案(7)细化模块目标(8)组织技能教学。在技能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的行动能力:即精准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认真的工作态度。

2.突显会计专业特点:学中做,做中学,是我们实施会计技能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学生、理论技能、手工电算化这三组要素缺一不可。在技能课堂中,每课师生必须共同做到:分析典型任务――确定训练重点――找出关键素材――选择实训小组――实施实训活动――评价实训结果――分享实训经验――调整实训进程。(会计技能模块教学安排表略)(见表1)

(二)会计职业技能教法要增加“趣味性”

会计职业技能教学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简称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简称学法)和信息载体。其关键是教师如何教?常听到“教无定法”,但我们认为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及态度是教学的根本。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教法才可能根据教师个人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创新出“无法”。“无法”更多的应是教师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展现。因此,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堂、要变角色、要求创意。信息时代,若还是笔、纸、试卷、黑板、教材,教师讲、学生练,学生肯定是不愿主动学的。有时教室里虽有个电脑或多媒体,但没有产生多少效果,就更多的是个摆设或假把戏。所以,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过程,师生形成共鸣、教学相长,那才是教育的意义。

技能教学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要会操作,更要研究技能训练的方法。教师应依据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的形成规律,研究什么样的场景,学生会喜欢?什么的表达,学生被感染?什么的任务,学生会掌握?什么的成果,学生被激励?主动、积极、兴奋的实训环境是要教设计并带动的。

(三)提高技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要增加“信息载体”

技能提高的关键点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探究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传统的会计技能训练一般分为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手工操作训练、电算化操作训练;校内训练、校外训练。我们觉得这些训练时段的安排都是必须的。考虑到现在信息化工具已普及,是否可增加一些信息载体和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认为,教师应拓展教育的空间,适时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并全方位的传递教学内容。学习空间,技能训练APP,作业视频,云盘资源库等训练方式已在我们技能课堂中广泛运用。当然,除了增添资源,一本高质量的实训教材也不可少。

目前,我校“串行式”模块教学已在江苏省内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应用,不仅改变了过去职业技能教学的散而杂,它更使学生有机会多参加综合训练,促发了学生学习心理和迁移规律的养成。同时,我们倡导依据职业技能的形成规律,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们相信,充实学生的内隐经验,帮助师生形成有效的思维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元芳.现代会计教育职业技能教学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2]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4]金友鹏.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下半月),2011(02).

[5]金彩萍,姜锐.高职院校课程定位与专业定位初探[J].文教资料,2009(36).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一直受到会计教育界的关注。国内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我国会计环境与实践的发展,以及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运行等方面看,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与实践。

1.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共建、共管、双赢

(1)按照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将财务公司引入学校。一般要求该财务公司企业达到40家以上,只需要公司管理及会计师2人,余下的会计工作由学校教师及会计专业学生来承担。每半年可以安排4―5名教师顶岗实习,同时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安排40名学生(一个教学班)同时实习。这样,即解决了学校教师和在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也为企业节省房屋租金、水电费、办公设备、办公经费、人员工资。教师与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容入到日常会计工作中,自觉地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管理。对于学生来说,实现企业会计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与管理。

(2)学校应与所属地区40多家各行各业企业建立校外学生实习基地。主要用于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首先学生用两年时间,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所确定的不到两年半时间(第五学期一般安排10周教学任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有一年时间到企业进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学校就可以与企业协商签定学生准就业顶岗实习协议。将企业的某一个会计岗位工作交给学校的会计教师与实习学生(准员工)共同承担完成。学生实习的前半年,不给任何薪酬,实习的后半年由企业可以给适当的生活补助。这样,学校教师及学生就得到了到工业、商业服务等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机会,企业也节省了一个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上交的五险一金等费用开支。由此使教师及学生的会计顶岗实习走向常态化、规范化。

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注重寻求与企业共赢点,建立了优势互补的资源共享机制。将财务、税务公司引入学院,建立校内生产性学生实习基地。该实习基地,即是该公司办公地点,又是会计专业教师及学生的工作实习场所。形成了“1―4―2―4”实践教学模式。

一个平台:学校与财务公司双方合作,共同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形成了一个校企共建、共管、双赢的紧密型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四个岗位:引进的财务公司,一般至少设置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纳税会计四个会计岗位。学生轮岗进行会计实际业务实习实训。

双导师:学生实习实训由学校会计专业教师与企业会计师共同指导来完成。

四个真实:学生实习实训依托引进的企业,在真实工作环境、真实业务流程、真实企业资料、真实会计岗位中完成。

3.完善实践教学项目

会计专业在校企深度合作下,遵循学生会计实践的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实践过程,完善以下实习实训项目:

3.1职业认知实习阶段。我们遵循学生会计实践的认知规律,设置了4个学习项目,需要30课时完成

(1)组织学生参观1―2家现代化生产企业。

(2)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实训室及其毕业学生的实习作品。

(3)安排一次由会计专业成功人士所做的专题报告。

(4)组织学生到校内“跨专业”实训中心,进行为期一周专业模拟实习体验。

从中体验到了企业会计工作氛围;了解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岗位设置及其岗位职责;感受企业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分享毕业学生的校内实习实训作品。使学生热爱会计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自己既是一名大学生,又是一名会计职业人。

3.2校内“仿真+真实”实习实训阶段

(1)对于每门会计专业课程,都按照每门课程学生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改过去通常采用配套习题的课程实训方式,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训练项目。结合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所设计的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完成单项能力训练,使学生熟悉某一会计工作任务操作的方式方法。

例如:《纳税实务》课程,设计了9个实训项目。也就是9个主要税种纳税申报表的编制。

(2)会计岗位基础实训、会计信息化基础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商业企业实训等单项会计实习实训课程和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课程。都按照会计岗位要求设计必要的实习实训项目。例如: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采用集中实训的方式,采取“手工会计、电算会计、ERP沙盘演练” 三个实训项目,实行出纳会计、核算会计、报税会计、会计主管等会计岗位角色轮换,完成新建模拟公司一个季度财务会计工作。通过“分组轮岗,仿真实训”,使学生了解新建企业相关证照办理的程序及手续制度;熟悉企业会计工作流程;亲身体验企业会计不同角色(岗位)的实际工作,进一步强化手工会计、电算会计以及一般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企业会计岗位工作能力,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

3.3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1)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通过双导师制,实习企业与学校对实习学生实现共抓、共管。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会计顶岗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的实际会计岗位工作,使学生得到企业实际会计岗位的锻炼以及劳动纪律、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使学校课堂学习与企业会计岗位实际有机结合,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毕业设计。一改变过去让学生只是完成财务会计方面论文的单一模式。让学生结合毕业顶岗实习,进行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最后对所设计会计报表进行简要分析说明。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实践教学的实施,使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在与之相适应的实习实训环境中,采取手工会计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方式,使学生职业能力循序渐进的“递进”式发展;体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实现了学校的实践教学与岗位工作的相对接。

4.重构实践教学内容

4.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内容

首先,以职业岗位从业要求为导向,结合企业会计工作实际,由专任教师与企业会计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制定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其次,实践教学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学结合思想进行设计,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第三、将学生初次就业的主要会计岗位,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向,并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科学、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就业实际来看,学生初次就业的主要会计岗位一般是出纳会计、核算会计、报税会计三个岗位。按初次就业岗位要求,应以出纳会计、核算会计、报税会计等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会计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构建会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课程体系,将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与会计专业能力培养统一到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实习实训中,并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通过职业认知、校内“仿真+真实”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完成从初学者到合格会计职业人的培养过程。

4.2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会计业务学习

(1)所有课程实训、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凡是需要到校内实习基地(引进企业)进行实习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每一个学期初申报教学计划,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安排。

例如:《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涉及到主要实习内容,就是实际网上报税业务,学校要根据学生实习需要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企业各税的实际纳税申报工作。

(2)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将学生分批分期安排到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会计业务顶岗实习。每名学生承担一个企业一个月的会计工作任务。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9篇

一、财会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现状

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已经开设了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但在对学生的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执业能力培养不匹配财务会计类专业是要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财会类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特点要求专业建设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的结合。但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普遍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差,不具备专业技能,很多学生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主要原因在于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弱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僵化产学结合,可以促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零距离。目前,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弱,即使有实践教学,也大多数因为时间和经费的问题,使得实践性教学局限于形式,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执业能力的效果。

(三)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评价全靠分数,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全面。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决策判断。

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执业能力较低,而且使得学生学完理论知识之后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执业资格考试,致使学生的到课率较低,而且课堂效果很差,如何将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相结合,需要进一步探索“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

二、“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意义与目标

“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即: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包含执业考试的科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要使学生吸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获取。“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具有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专门人才,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是促进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建设。财务会计类专业是要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财会类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特点要求专业建设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的结合。二是培养具有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专门人才。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普遍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差,不具备专业技能,很多学生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改革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已经势在必行。三是提高教学效果。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准备执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能力训练,使课堂学习效果下降。通过“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能够轻松地获得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不但节省了学生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提高了大三和大四学生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实现的目标 一是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执业能力为主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能力分析,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从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三方面,根据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设置相关的课程模块和教学模块。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能力评价模式的改革等,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轻松获取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探索“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相结合教学培养新模式。新的培养模式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为主,执业技能鉴定为重要补充。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条件,而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获取必须以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为前提。为了适应就业市场,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执业资格和获取相应执业能力,将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相结合,需要探索“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三是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运用案例驱动教学、分层教学等方法,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符合就业单位的用人标准。

三、“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一)新模式对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使学生吸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获取,在课程体系设置时,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执业教育培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分析后,对专业课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综合财务类的知识,整合相关理论课程,使之结合更紧密,内容更紧凑。重点突出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适时更新课程。要使学生吸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取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财务会计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如下:

(1)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在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学生执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能力获取。为与执业考试内容匹配以及兼顾专业课程的连续性,可以按照初、中、高级的层次来设置,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等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开设财经法规和会计信息化课程,财经法规和会计信息化不仅是执业资格考试必考课程,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组织与工商类课程。财务会计属于工商管理这一学科大类,会计也属于管理类岗位,因此,财会类学生还须具备管理方面的知识。该知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组织的一般运行规律,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和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对其将来的财务会计工作方面起到知识的补充。这部分的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课程。

(3)金融类相关课程。财务会计工作除了核算之外,要涉及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等相关工作,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对金融学应该有较深入的了解,包括对基本金融理论、货币银行、证券投资、金融市场等,学生通过认识金融行业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做好企业的投资、融资工作。

(4)通用类课程。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必须掌握很多工具才能应付工作和生活。而且现在的教育目标是不仅让学生成为专才,也要成为通才,所以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通用人才。一是经济学课程设置。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企业是微观经济中的主体,在企业的发展中广泛涉及到产品定价、合同纠纷、增资扩股等经济活动,作为参与管理这类经济活动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掌握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法等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二是计算机课程设置。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财务人员在计算机能力方面不仅仅是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进行文档处理,更需要精通常用的财务软件,对于复杂程度相对更高的财务分析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要做到运用娴熟,从而能有效地利用这些相关软件进行理财决策。三是数理统计学课程设置。现代的财务会计不仅强调核算,更强调管理,即为管理层提供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它需要对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因此,应该设置高等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四是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为跨国公司或者涉及到跨国业务,财务会计人员除了核算国内业务外,还需要对国外业务的处理,在这种形势下,要求学生必须注重商务英语的学习。

(二)新模式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教学、案例驱动教学、模拟实训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分层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的课堂,可拓宽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角度,开拓视野,使学习效果更佳。

一是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教学法。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熟知的现实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完本课知识可以掌握哪些技术,处理哪些现实问题,从而对于学以致用有深刻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驱动下,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处理问题、提高学科应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种融课堂教学和实践应用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是分层教学法。基于学生兴趣以及毕业后就业倾向的不同,学生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也不同,有些学生会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有些学生会注重科研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有些课程应实行分层教学,对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分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各有所长。

三是开发教学网站。开发教学网站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而且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方便。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实现交互式教学。

四是案例驱动教学法。案例驱动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契合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会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三)新模式能力评价模式改革 “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的教学培养模式要求采取新的能力评价模式跟踪培养效果,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程度。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评价全靠分数,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全面。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决策判断。因此,可以考虑在考试形式、内容上更加多样化,在一定比例的笔试基础知识的考核外,可增加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考察,如对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价其财务状况;还可以对上市公司的投融资项目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更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四)新模式实践教学的改革 产学结合,促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零距离。学校可以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与企业合作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或成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基地,为企业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等方式,使企业成为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1)全方位的校内模拟实训。利用ERP 实验室完成财务管理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ERP 实验室包含了企业运作的全过程,能包容营销、管理、财务、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实验需求,综合性强,且具有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流程等特点。ERP实验主要由软件、课件、案例以及师资培训等教学服务组成,旨在发挥软件开发企业培训教育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共建软件开发实训基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利用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该实验室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教学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企业经营管理操作单据、企业经营管理背景资料等整套方案,提供教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平台,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学生提供多机会的顶岗机会,构建学校与企业的协作,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积累项目经验为目标的学生实践平台。另外,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乃至师资条件,与校外多家企业签订教学实训基地协议书,建立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带有职业氛围的实习环境,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聘请实习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会计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把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前移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督促、配合学生实践单位,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会计岗位实践;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与企业会计界的直接沟通和联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上岗实践中反映出的会计教育薄弱环节提出的要求及建议。

(4)取得教学实训反馈。每年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必须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组织学生与教师参加座谈,让学生畅谈在会计岗位实习、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反馈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详细分析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了解用人单位还需学生加强哪些方面的实务能力,并考虑增加这些方面的相关实务课,同时聘请有关专业人士担任这些课程的指导老师。

通过突出学生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的结合,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尤其是理论课程和执业资格课程的相关衔接,为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财会类专业“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教学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克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7期。

[2]刘淑华:《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有关问题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姚正海:《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3期。

[4]阮萍:《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评价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一道,为教育理论尤其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以后,现代大学越来越需要关注普通大众而非传统的精英阶层的利益,越来越需要关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提上日程。合作学习理念符合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有助于大学生的专业准备训练,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本文通过总结我校商学院多年来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应用的合作学习模式及其评价体系,旨在和同行展开交流,更好地推进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质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介于会计学、财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该课程内容与审计、证券分析、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商业领域的实务工作联系非常紧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和其他商科专业的重要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利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财务分析,评价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企业价值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这种实践过程中,还能加深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讲授式教学,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教学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以学习目标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师生、生生合作为主要动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工作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非常有必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线性化的课程内容需要互动性强的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信息互动、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而仅仅是引导者。《财务报表分析》不是静态的、线性的、序列化的封闭课程,而是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课程,因此,需要师生通过良好的互动进行课程设计,共同关注层出不穷的商业实务问题,在探索中学习财务分析的思维和方法,利用财务分析架起会计信息供给与会计信息需求之间的桥梁。

(二)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课程考核需要借鉴合作学习均衡评价体系

合作学习在教学评价上,除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非认知品质,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和人际协作能力,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财务报表分析》是面向高年级商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目的是要培养学生适应就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态度,使学生能够胜任商务分析、财务管理、审计等各种工作。因此在课程评价上必须打破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试卷评价方式,按照合作学习理念构建学生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等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教学组织过程需要营造协作竞争性的合作学习环境

在教学组织方面,合作学习教学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作,和其他小组展开竞争。处于合作性学习情境的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其所在的小组成功了,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学生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需要学生在全真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从战略的视角审视企业经营与财务信息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授课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为学生营造这种类似商业竞争的环境,让学生在彼此竞争的团队中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专业发展,使他们做好合作和竞争的准备。

二、《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一)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现代意义的财务报表分析以公司价值分析为主线,不仅仅是评价、解释公司过去的绩效,还要预测公司未来的价值及其演进方向。因此应按照“商业环境――企业战略(决策)――经营活动(行为)――财务报表(结果)立体化”的思维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五个单元:商业环境分析、公司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公司前景分析。这种课程组织方式能让学生跳出“就财务报表论财务报表”的桎梏,综合利用商科所学的各种知识,透视财务报表数据的变化与经营环境、企业战略、经营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安排合作任务

课程内容优化设计之后,应当围绕课程内容合理安排五次合作任务,合作任务的目标如表1所示。

合作任务的目标设定好后,应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明确向学生阐述合作任务的具体内容。

(三)分组并确定研究对象

按班级人数(一般是30人左右)进行分组,每一组为5人左右;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成绩优劣进行配对安排。每个小组必须选择不同行业的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这样设计分组和选择分析对象的意图是,每个小组除了对各自跟踪的那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课下交流,了解其他组选择的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方便学生进行行业间的比较,把握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公司经营战略。合作小组的研究对象一旦确定,中途不可以变更,要求合作小组以该上市公司连续5年的财务报告为分析依据,按课程单元设计的小组任务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单元分析报告;最后汇总各单元研究成果,形成综合分析报告。

(四)公布小组活动要求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之前,必须讲清楚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包括如何确定小组长,小组长担当什么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他们各自承担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怎样汇报学习成果等内容。

(五)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主讲教师授课进度,以每单元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单元可以由一名学生负责,其他学生协助,根据这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按照合作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形成并网上提交单元分析报告,由教师进行评阅。教师在每个课程单元结束后要安排2节案例分析课,每个小组要制作幻灯片进行阶段性汇报,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由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评价意见进行汇总形成该小组的单元成绩。课程结束后,由小组长组织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形成综合分析报告。

三、《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加强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必须保证评价环节的公平性和多元性。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纸笔测试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客观考核,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合作学习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因此考核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在教学评价设计和实施中不仅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注重其他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多元评价,将学生学习进步、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团队精神等均给予评价,以激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为此需要改变单纯依据考试结果评定课程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自学等教学活动中的平时表现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

(一)制定合作学习小组量化评价表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每个学生的考核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小组合作学习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理论考试成绩以期末考试为依据,小组合作学习成绩以小组成绩为依据,兼顾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成绩,小组活动评价内容及标准由师生共同讨论制定,首先要制定合作学习小组量化评价表(见下页表2)。对每次小组活动进行评分,以反映小组成员整体合作质量和水平。最终成绩=在各方评定成绩的基础上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的算术平均分。

(二)制定合作学习个人量化评价表

除了对小组活动进行综合评分外,还有必要根据小组活动中每个人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制定合作学习个人量化评价表,如下页表3所示,尽量减少搭便车的现象,提高小组中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小组在执行完一次合作任务后,需要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量化评价,通过两级考核最终准确确定学生个人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绩。具体考核过程如下:首先,要根据表2的评分标准把学生所在小组的成绩评定出来;然后,再按照表3的评价标准将该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计算出来,根据表3的结果对小组成员进行排队,分成优、良、中3个档次,优和中的比例各占20%,良的比例占60%;最后,评出每个学生的小组合作成绩。

个人成绩为优的学生的小组合作成绩=其所在小组的任务成绩×120%

个人成绩为良的学生的小组合作成绩=其所在小组的任务成绩×100%

个人成绩为中的学生的小组合作成绩=其所在小组的任务成绩×80%

五次合作任务结束之后,再依据学生个人在每次合作任务中的表现成绩计算算术平均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重视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避免“搭便车”的现象。

最终成绩=在各方评定成绩的基础上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的算术平均数。

探究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总结该项任务完成的心得,用文字表述出来。

四、合作学习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取得的成绩

从笔者近几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接受并喜欢这种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后,部分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研究任务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与教师交流,案例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合作学习教学构建的是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体现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最近几年,学生选择财务报表分析方向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且选题很具体,例如:华远地产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格力电器战略研究等,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公司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深度、有内容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学生大篇幅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通过万方数据库检测出来的论文总相似比普遍能控制在5%左右,毕业论文成绩在良以上的学生人数显著提高。

(二)不足之处

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小组分组方面,一般采用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学生常常以宿舍为单位。原因之一,受人数所限,合作小组人数在4-6人,正好为一个寝室的人数;原因之二,学习时间基本相同,为合作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但实践发现以寝室为单位结合的小组,成绩好的小组一直很好,而成绩差的小组一直很差,组内互帮互助的局面难以形成,而组间激烈竞争的气氛不够,合作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其次,部分学生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合作学习中将个人记分改成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方便了一部分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学生利用小组其他成员的成果为自己的平时分加分,而目前的评价体系不能完全做到对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贡献给予公正的评价,这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今后,需要在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和科学分组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靳涌韬.合作―竞争教学:专业发展训练的有效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66(2):151-154.

2.王攀峰,张天宝.小组合作学习: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J].教育学术月刊,2008,104(9):13-16.

3.董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信息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