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3 02:43:18

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

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篇1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58-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社会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已迫在眉睫。通过卫生部门与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协调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对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活动,从而达到对慢性疾病进行社区管理的目的,降低医疗费用。目前,社区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已经成为对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进行抑制的一种主要措施[1]。在本次研究中,进一步完善社区人群健康档案,做好疾病分类,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防治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慢性疾病管理,通过追踪观察管理效果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社区管理下高血压患者225人及糖尿病患者90人,在高血压患者中,男性134人,女性91人,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7.5)岁。在糖尿病患者中,男性49人,女性41人,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5±8.5)岁。

1.2方法在该社区,开展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100%。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师每月1次发放宣传资料、更换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播放DvD,有针对性地举办每月1次、每次2小时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和个体化面对面宣传指导等;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宣传手册,基本做到社区人手一册,举办社区慢性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科学的用药指导及行为和心理指导;对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方便的居民采取入户服务;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内容问卷调查。

1.3控制标准高血压控制率=社区内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内已知高血压患者数×100%;控制优良: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血压记录140/90mmHg以下;控制尚可:全年有二分之一以上时间血压记录140/90mmHg以下。血糖控制率=血糖控制理想和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总数×100%。控制理想: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空腹血糖4.4-6.1mmol/L,随机血糖4.4-8.0mmol/L;控制良好:全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0.0mmol/L。

2结果

在该社区中,总人口197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98人,占总人口的15.10%,高血压患者225人,患病率为11.40%;糖尿病患者90人,患病率4.56%;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者21人。在社区全科医师的管理下,高血压患者治疗人数209人,治疗率占92.89%,服药控制人数135例,控制率64.59%;糖尿病患者治疗人数为82例,治疗率91.11%,服药控制人数为34例,控制率41.46%,见表1。

3讨论

社区管理是防制慢性疾病的根本性措施,绝大多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均高度重视服药对疾病进行治疗以及控制的重要性。在本组观察资料中,超过90%的患者选择坚持服药对疾病进行控制。这一结果说明在社区对患者展开慢性病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及危险因素明显提高。有文献报道[2],通过社区管理,使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服药控制率达69.16%,本组资料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达64.59%,与该文献报道相似。通过本组观察资料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患者通过社区管理在病情控制、健康知识水平、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

对于社区医务人员而言,要尽量采取一些个性化的管理措施,在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方面,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社区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健康教育能力,合理指导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安全用药,对老年患者而言,进行适当的锻炼指导则特别的重要[3]。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效果是值得肯定的,社区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有助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

参考文献

[1]陆勇,季正明.社区卫生定向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预防与控制,2009,14(11):273-275.

[2]项海青,刘庆敏.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19):126-128.

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篇2

[关键词] 山区;老年人;体检结果;慢病知识知晓

[中图分类号] R1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0-0131-04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及医疗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1]。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卫生保健需求备受社会关注。同时,随着疾病谱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上升,成为影响人群健康寿命的主要疾病[2]。健康体检是全科医生实施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7]。研究针对北京房山区佛子庄乡、霞云岭乡两个山区乡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体检人群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就慢性病的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北京山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对社区常见慢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房政办发(2007)61号文件中对“山区”的定义,在北京房山区8个深山区乡镇(佛子庄乡、南窖乡、霞云岭乡、大安山乡、蒲洼乡、史家营乡、河北镇、十渡镇)中,随机抽取2个乡镇,选取参与2016年4~6月年度体检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1.2纳入标准

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人群;常住山区(实际居住在山区满半年),愿意接受问卷调查。

1.3排除标准

有听力障碍和理解障碍者;拒绝参与问卷调查者、各种精神疾患者不能准确回答者,因各种原因导致问卷不能全部完成者。

1.4方法

1.4.1 问卷调查 采用现场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常见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等。发放问卷1564份,回收有效问卷910份,有效率为58.2%。

1.4.2 体检资料收集和整理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910例老年人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内容包括收缩骸⑹嬲叛梗谎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肾功能两项:尿素氮(UREA)肌酐(CRE);体质指数(BMI)。血压测量使用OMRON电子血压计(HEM-1000);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空腹血糖、肾功能、血脂使用全自动生化仪(迈瑞380)检测。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调查基本信息使用定量描述法,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910例研究对象中,男432例,女478例;平均年龄67.85岁,60~64岁年龄组所占比重最大,共301例;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比例最高,达61.7%;婚姻状况在婚者占77.1%;职业为农民比例为90.7%;医疗费用支付情况以农村合作医疗所占比例最高,达80.0%;主要经济来源以自己或配偶所占比例达71.3%;生活能自理的调查对象占95.4%(868/910)。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体检结果情况

判断异常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TC>5.7 mmol/L和(或)TG>1.70 mmol/L,HDL-C3.12 mmol/L;空腹血糖异常:GLU>6.1 mmol/L;UREA> 6.4 mmol/L和(或)CRE>93.3 μmol/L;BMI≥28 kg/m2为肥胖,24 kg/m2≤BMI5.7 mmol/L 173例(19.0%),甘油三酯(TG)>1.70 mmol/L 449例(49.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12 mmol/L 216例(23.7%);超重417例(45.8%),肥胖198例(21.8%);尿素氮(UREA)> 6.4 mmol/L 215例(23.6%),肌酐(CRE)>93.3 μmol/L 215例(23.6%)。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各项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病例数见表2。不同性别各项指标检测均值比较见表3:BMI、TG、TC、CRE、UREA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慢病情况及知识知晓情况

慢性病患病情况:91.2%(830/910)的老人患有慢性病,如图1示所患疾病顺位前6位的是高血压75.5%(687/910),冠心病34.6%(315/910)、骨关节病23.6%(215/910)、糖尿病23.1%(210/910)、脑血管病9.6%(87/910)、前列腺增生8.1%(74/910)。

910例研究对象中320例(35.2%)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良好,203例(22.3%)对高血压防治知识不知晓;321例(35.3%)对糖尿病知识知晓良好,333例(36.6%)不知道糖尿病治知识。糖尿病知识来源中22.0%(200/910)通过看病就诊,46.9%(427/910)通过身边的亲人或朋友,25.5%(232/910)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

如表4示影响因素、并发症知识、药物治疗情况回答正确者,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明显好于糖尿病知识。491例(54.0%)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疾病,316例(34.7%)关于每日限盐量准确回答,753例(82.7%)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288例(31.6%)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回答正确,332例(36.5%)认为糖尿病患者通过改善饮食行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健康长寿。

3 讨论

3.1 房山区山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佛子庄乡/霞云岭乡地处房山山区,研究纳入参加体检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缺少完善的医疗保险,健康意识比较薄弱,嗜咸,外出就医不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较高。910例体检老年人中,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5.5%、32.3%(294/910),超重率45.8%(417/910),肥胖率21.8%(198/910),明显高于房山区成人患病率。据2012年房山区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房山区18~7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7.47%,糖尿病患病率9.79%;血脂异常患病率39.9%,超重率40.0%,肥胖率21.3%,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甚至高达50%以上[8]。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可以反映老年人机体脂质代谢状况,尿素氮和肌酐是观察肾小球滤过率的生化指标。本研究显示女性高于男性,BMI、TG、TC、CRE、UREA男性高于女性,与姚中华、潘东霞等[3]学者的报道一致,可能与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且体力活动少于男性有关。BMI是判断人体超重与肥胖的重要指标,BMI指数越大,患高血脂和高血压的风险越大[4]。目前老年女性的血脂异常存在药物治疗广泛的普遍现象,而对生活方式干预远远不够,建议多进低钠高钾食物,多食蔬菜和膳食纤维,增加有规律的体育运动[5]。侯玉敏等[6]报道肌酐检测均值及高值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高龄组更显突出。有研究发现年龄大的老年人肾功能明显差于年龄小的老年人,提示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应注重肾功能的监测[7]。

3.2 调查人群对慢病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

房山区山区老年人分别有22.3%和36.6%的调查人群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知识不知晓。调查中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比例最高,达61.7%,随着年龄增长,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理解,记忆力逐渐降低,提示针对老年人群应反复强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文化水平低得老人普及健康知识要通俗易懂[8]。王冰玉等[9]的研究显示潜在高血压患者,出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疾病早期出现轻微不适时,往往不愿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或服药治疗;教育程度低会阻碍人们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正确理解和关注。我中心医生通过发放体检回执单时对异常体检结果进行解读,普及相关慢病知识;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入村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利用健康宣传日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干预,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慢病人群纳入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促进慢性病的日常管理;培养家庭保健员推动全社区人群的健康防病理念。参加老年人体检的人群相对固定,通过连续几年来的体检数据能够掌握辖区老年人的慢性病发生、发展情况,筛选出高危人群,慢病人群,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更加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控[10]。

3.3山区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老年患者受自身健康知识缺乏和外出就医不便、健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家人和朋友做好监督、提醒和社会支持,提高老年人参加健康体检、疾病筛查的自觉性,以及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11]。以社区为中心,通过多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尽可能的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及早发现并进行预防,以有效的防治或延缓糖尿病发生[12]。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面对日益严重的慢病防控形势,北京市按照慢性病三级预防的原则,防控策略强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即对全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高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和筛查识别,实现早期干预;对患者提供有效救治与健康管理服务[13]。郁海东[14]研究认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治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对于山区农村的慢病人群,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往往是生活方式。因此,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定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有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的健康教育,使更多居民了解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预防和管理都很重要。

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篇3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快速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关。这些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病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并导致医疗费用上涨人们的经济负担加重等社会危害。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方式来帮助群体或个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专题讲座、挂图、墙报、示范操作、电视录像等;在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针对年龄、文化层次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又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重点突出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慢性病防治管理形势严峻存在以下情况

据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高血脂患者达1.6亿超重者达亿肥胖达6万糖耐量低减达万。

据资料显示9年我国城市居民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5种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阵容的疾病谱。

以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为例慢性病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存在着: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服药)现象。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

慢性病管理工作没有被社会所重视慢性病管理知识没有被群众所了解及认识。大家不懂得慢性病形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忽视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导致疾病。

慢性病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不可改变的个体情况有关外还与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低钾、低钙、高盐膳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有关。

慢性病形成时间长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进行。没有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来指导群众很难坚持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积极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针对以上原因参考国内外许多成功范例我认为慢性病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大众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治能力。②对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使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禁烟限酒心理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指导其规范用药;防治并发症有效降低慢性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以上情况说明健康教育对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应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和认可。社区作为防治慢性病的主战场应该对其辖区内居民有计划地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变其卫生观念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行为危险因素使自我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保健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区人口的健康。

针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以患者俱乐部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慢病工作:俱乐部逐渐成为一个集医疗咨询、慢病防治、健康宣教、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受社区群众欢迎的健康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学习进行健康干预。并针对每个人实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建议指导意见发放健康处方等。为照顾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还主动上门测量血压。

每个月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制定计划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加强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普及了慢性病防治知识。

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病健康教育:入户建档时发放慢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广大居民传递了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走出了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给任重而道远的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真正架起了医患之间、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共发放家庭健康档案的宣传资料万余份;建立居民健康内容包括测体重、血压、血糖等还为居民进行了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每位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责任医师对慢病动态管理定期开展随访工作: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是我们重点管理对象。每年对社区居民、高危人员、特困人员进行两年1次的健康体检常年坚持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一般慢性病每年最少免费随访次对于比较重的如:高血压三级的居民坚持每个月随访服务1次高血压二级的居民坚持每两个月随访服务1次对慢病病人进行随访7658人次。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内容: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其他各要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初级卫生保健特别强调对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将慢性病看作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

健康教育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总结了各国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经验后意味深长地说:“是花很多钱建一所心血管医院好呢还是使群众不吸烟从而避免心血管病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复杂的医疗技术更重要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向群众宣传什么是有益健康的因素什么是有害健康的因素让群众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可见开展健康教育极为经济不论贫富各国都能承担得起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战略措施。

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治疗因素是最根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措施:①当居民受到慢性病的危害时可能产生强烈的被理解、被安慰、被鼓励的心理需求以及了解病情、早日康复的愿望健康教育可满足这些需求是有效的心理保健措施。②健康教育可矫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人群由于不健康行为导致的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孙昕霙,王培玉.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9,():178-179.

王睿,孟健民.发挥一级医院功能搞好慢性病的管理(社区实践).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179.

韩建新.社区慢病综合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9,():181-18.

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篇4

1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卫生院中已确诊的DM患者424例。入选标准:居住本地区已确诊的患者[1];排除严重并发症(心、脑、肾、周围血管);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中途搬迁外地者;中途出现其他严重疾病者;不服从管理、接受定期随访率<80%者。

1.2调查方法:2009年5月-8月应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大孙各庄社区符合上述标准的DM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424份,回收424份,回收率为100%。调查人员深入社区站、面对面地调查DM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情况、DM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费用情况等、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F-36量表同时通过体检获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1.3质量控制:(1)调查工具是根据研究目的自行编制的问卷。在使用之前,以专家咨询的方式对问卷进行效度的评估。(2)所有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3)在大孙各庄社区服务中心对20例患者进行了3次预试验,测得调查问卷的信度值0.94,问卷具有可信性。(4)采用双份录入。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计算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

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调查424人,其中男、女各212人。平均年龄60岁,平均病程6-7年,并发高血压占58.9%,冠心病占20%。

2.2DM综合治疗情况:饮食控制232人(54.71%)每日坚持运动锻炼196人(46.22%),药物治疗152人(35.85%)。患者治疗行为,坚持合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遵医嘱复诊查血糖,主动检查足部134人(31.60%)。

2.3生活质量评估:SF-36量表得分:生理得分为(65.0±16.5)分,心理得分为(68.7±17.3)分,量表总分为(67.6±15.5)分。

2.4DM相关知识知晓率,知道控制饮食总热量的达到264人(6200%),知道运动最佳时间308人(73.00%),知道HBA1C值的180人(42.51%),知道计算标准体重公式的200人(47.25%),知道DM诊断标准的326人(77.00%),知道血糖控制理想指标的319人(75.26%),知道血压控制理想指标的289人(68.12%),知道DM慢性并发症的280人(66.04%)。二级预防知识率158人(37.26%),三级预防知晓率175人(41.27%)。

2.5DM患者对社会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社区DM患者的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为读书、看报166人(占39.15%),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221人(占52.12%),电视,广播27人(6.37%),二、三级医务人员7人(1.65%),其他3人(0.71%)。 转贴于

3讨论

3.1DM防治工作,成为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应着手研究建立社区DM综合管理模式,对患病人群进行系统管理,此次研究显示:①与周围建立了紧密的医患关系,包括DM患者,患者看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6人(69.81%),而去二、三级医院的仅为92人(2170%),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得到DM患者的认同。这与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中显示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认可、不信认的结果有很大差别[2]。②以二、三级医院为依托,能够形成通畅的双向转诊通路,可以进一步确保患者治疗管理的连续性[3]。③通过对DM患者的管理,使患者对DM知识的正确认识得到提高。

3.2存在的问题:(1)DM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DM二、三级预防知晓率37.26、41.27。(2)患者不规律接受治疗及检查的患者比例较高;(3)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低,总的生活质量得分仅为(67.8±14.5)分,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为:1)患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不强,未能定期就诊,仅凭感觉就诊、服药或进行检查,这种现象普遍存在。2)对DM的综合治疗教育尤其重要,经过系统的DM教育,提高患者的知、信、行、程度,以其提高其依从性,达到控制慢性并发症的目的。患者因受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对讲座、发放材料的方法,仍有一部分记不住内容,或仅仅停留在知道和了解的层面,治疗的行为改变不大,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3建议:(1)强化DM教育。通过讲座、书面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和督促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可以增强患者对全科医师的信任及治疗疾病的信心,加强和改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知、信、行及依从性,最终达到有效控制DM的目的。(2)进一步提高社区医生的防治技能;(3)依据指南规范DM患者的社区管理[4]。(4)充分利用地区内的医疗资源,以二、三级医院为依托,建立社区和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网络,提高社区DM防治的深度。

总之,规范DM患者的社区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但DM患者的管理规范还是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全科医生的努力下,DM患者的配合下才能日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8

[2]王亚东,关静,李航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影响社区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54-1056

[3]冯镇湘.全科医师参与慢性病防治的做法和优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1,4:710-713

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城社区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有效资料1000份。

1.2调查内容 居民的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

1.3方法 调查员由我站医护人员组成,调查前统一培训。采取下社区筛查、询问病史的方法,调查表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不能填写的,由调查员帮助填写,并完成相应的体格检查。调查数据运用Epidata调查表格式录入,运用SSP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结果

2.1慢性病患病情况 在1000份样本中,其中男性总数为305例,女性总数为 695例,男女性别比为0.44:1。35周岁~59周岁年龄组占总数的63.8%,60周岁以上年龄组占总数的36.2%。患慢病的有551例,慢病患病率为55.1%。本次慢性病调查方案,涉及慢性病中的常见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白内障、心脏病、颈椎病、结石、肿瘤等。

2.1.1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高血压根据WHO1999年的标准,本次调查检出高血压 380例,患病率为38%。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44例。本次调查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已知病史的有345例,占90.7%,新检出的患者 35 例,占9.2 %。调查人群中已知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有345例中,其中规律服药的有329例,占95.4%,不规律服药的患者有16例,占4.6 %。目前血压控制较好,处于正常水平的有 323例,占93.6 %,控制不好、血压仍然偏高的有22例,占6.4%。

2.1.2高血脂症的患病情况 高血脂症检出102例,患病率为10.2%。其中男性41例,女性61例。

2.1.3结石的患病情况 结石检出101例,患病率为10.1%。其中男性29例,女性72例。胆结石83例,占82.2%;肾结石16例,占15.8%;其他2例,占0.2%。

2.1.4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糖尿病检出93例,患病率为9.2%。其中男性42例,女性51例。一型糖尿病16例,占17.4%;二型糖尿病72例,占78.3%;其他5例,占5.3%。

2.1.5其他慢病的患病情况 胃及十二直肠疾病检出67例,患病率为6.7%,其中男性29例,女性72例。

2.2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1。

2.3获取健康知识途径 见表2。

3讨论

3.1调查结果显示本社区35周岁及以上人群慢病患病率为55.1%。本次调查慢病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高血压、高血脂、结石、糖尿病、胃及十二直肠疾病。由于本次调查方式主要是以往病史的询问,简单的体格检查及测量血压、测血糖措施,如果各主要慢性病在调查时均采用筛检的手段,慢性病的患病率还将有所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患者数量会大幅度增加,若以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基础进行预测,不考虑患病率的增长,在今后的20年,本社区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长率均在10%以上,这些患者无论在医疗负担,还是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将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特别是高血压的患患者次数占1/3,高血压的防治已是本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重中之重。因此,针对高血压为重点,而开展的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和医疗卫生干预活动已是我社区卫生服务关心的重点。

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篇6

一、工作目标

(一)在全区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

(四)探索适合于本区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利用4-5年时间,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并通过国家达标验收。

(五)主要指标

1.知晓率:到年,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到年,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到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登记率不低于全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到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到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二、工作内容

(一)收集基础资料,确定基线数据。充分利用我区年社区卫生诊断所得的基础信息和资料,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确定基线数据。分析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为评估综合防控效果提供基线资料。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重性精神病、新发糖尿病、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本内容,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信息。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进行心理干预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基本要求如下:

1.主要媒体(电视台、报纸或网站等)要设置固定宣传专栏,定期传播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

2.区健康教育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

3.到年,90%的社区(村)在辖区内设置能对居民开放的健康教育活动室,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居民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至少两个月更新1次,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和理念。

4.区属学校为学生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幼儿园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不同类居民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定期开展“如何树立正确心理”、“如何减压”等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及社区医生心理辅导工作。

5.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并参与“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牙日”等大型健康咨询宣传活动。

(四)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基本要求如下:

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鼓励支持以乡、街道、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居民开展有益于身心的体育、体操、舞蹈等比赛,在适宜工作场所落实工间操健身制度。

2.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知识,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卫生部门牵头,创建无烟医疗机构,逐步在学校、机关单位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到年至少创建10家无烟学校、1家无烟机关单位。

4.在条件适宜的社区、单位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厅。到年以上各类示范创建不少于6家。

(五)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1.到年,每两年1次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体检的区直单位覆盖率达50%以上,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到年,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公共场所等地设置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共10个。

2.到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

3.从年开始,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和指导。

4.从年开始,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指导及早充填;到年,符合适宜症儿童窝沟封闭率达50%。

(六)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成立楼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区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教育、城管、文体、计生、工会、妇联、团委、残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爱卫、新闻中心等相关部门及各乡、街道办事处行政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区卫生局),由区卫生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二)技术指导专家组

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方案制定、技术指导、效果评估和业务咨询等工作,由区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区卫生局分管疾控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三甲医院、市(区)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治专家为成员。

(三)各相关单位职责与任务

1.共同职责与任务

各相关单位设兼职联络员,负责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做好本单位职工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宣传发动和教育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本单位创建促进身体健康活动的支持性环境,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钟;每两年为职工提供一次健康体检,主动发现高危人群和患者并实施管理;落实《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每年在本系统至少新建一家无烟单位(如学校、车站、机关等),成年男性人群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以上资料须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分管职责和任务

区委宣传部:制定媒体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传播计划,引导市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众媒体上设置慢性病宣传专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区政府办:统筹协调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

区发改局:把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综合防治规划。结合社区诊断结果,提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慢性病防控优先策略、目标、行动措施和评价标准。

区财政局:做好示范区建设有关经费保障,按照上级相关政策要求,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并安排专项经费。建立资金扶持长效机制,实现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常见慢性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统筹补偿范围,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区卫生局:负责制定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协调开展多部门合作,加强与医保部门的协作,制定鼓励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和接受服务的优惠政策。组织做好慢性病防控试点工作的督导考核。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全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组织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慢性病信息收集,掌握全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危险因素分布状况及趋势,并加以分析和利用,必要时开展慢性病流行因素与防控效果调查。对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督导,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参与区卫生局组织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考核评估。制定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方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收集、汇总健康教育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和反馈。评估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开展社区重点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驻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贯彻35岁以上人群社区首诊测血压制度,指导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慢性病的筛查、康复期的治疗及稳定期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临床路径要求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来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治,并将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回社区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筛查、登记、随访管理和转诊等。落实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开展社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筛查,做好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工作。与辖区范围内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定期联络机制,逐步建立一支慢性病、出生死亡等相关信息的报告、搜集、核实的网络队伍,落实社区责任医师制度,为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配备责任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成立3个以上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发挥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建立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协作和信息互通机制,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工作。

区农合办:将常见慢性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和住院统筹补偿范围,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区民政局:对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涉及的五保户、低保户和重症精神病患者家庭给予救济;协助提供全区人口及死亡资料。

区教育局:指导学校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2学时。督促学校落实课间操和体检制度;督促幼儿园组织家长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知识讲座;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推广学生营养午餐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示范食堂、无烟学校、无烟机关的创建。

区城管局:为慢性病防控知识户外宣传活动提供支持性环境。

区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多部门参与的集体群众健身活动;鼓励群众广泛开展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钟。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提供全区各年龄段人口资料并及时更新,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公共餐厅建立健康饮食宣传制度,对示范餐厅或食堂给予大力宣传和政策支持。督促规模较大的30家药店设立血压和体重测量免费服务点。

区爱卫办及区健康教育所:与全市的爱国卫生城市创建和“五创”提质工作相衔接,利用全区健康教育的网络组织将慢性病防治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贯穿于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做好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技术支撑。

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群众组织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建立职工工间操制度。

乡、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在辖区范围内设置对居民开放的健康教育活动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有益于身心的体育、体操、舞蹈等活动,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和理念。搜集、摸底、核实、报告辖区慢性病患者及人口出生、死亡等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健康宣教等工作。从年开始,全区每年创建2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年12月-年3月):在全区范围内随机选点开展慢性病基线调查工作,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确定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点,以点带面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

第二阶段(年4月-年12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建立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并形成长效防控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区人民政府召集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开动员会并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建立督查制度并纳入政府年终绩效考核。建立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至少召开4次联络员会议,听取前段工作开展情况及实际困难,形成合议并提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2次工作会议,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工作职责,统筹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展能力建设,建立业务指导与培训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三)建立督导考核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解决,并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反映。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照区卫生局制定的《楼区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任务分解表》,每年组织对各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评估成绩较好的单位,将参与年终评优活动,评估成绩未达标的单位,将取消其年终评优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

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篇7

关键词:项目工作首先项目管理HIV感染者

项目管理在我国发展较晚,虽然项目管理的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政府和企业提高效率的手段。但迄今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医药企业、少数公共卫生项目在采用项目管理,且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项目仍然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项目档案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从项目的执行、计划、执行、控制到结束,包括项目综合管理档案、范围管理档案、进度管理档案、成本管理档案、质量管理档案、人力资源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和采购管理档案等。我们尝试将档案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1.1健全网络,加强档案管理硬件建设

要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健全、强有力的档案管理网络。载止2003年,全市6个区均成立慢性病防治机构,各镇成立了防保所,综合医院成立了防保科,全市共建28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现已形成以市慢性病防治院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机构为枢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防保所(科)为依托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各慢性病防治机构都有自己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人员。

1.2领导重视,保证项目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为了落实各单位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区一级项目执行单位,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自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到2007年我市共有16个公共卫生项目(见表1),并采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建立了档案室,2002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验收。

表1深圳市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档案

项目名称

深圳市HIV感染者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初治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醒目

深圳市学校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

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耐药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流动人员结核病控制项目

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

深圳市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公共服务场所高危人群干预项目

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

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

深圳市社区中小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儿童龋病与牙周病防治项目

深圳市实施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

深圳市伤害监测项目

深圳市性病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

1.3导入项目管理经验,促进项目档案规范化

根据我市慢性病特点和每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组织专家每年对全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按照年初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第二年重新修订《深圳市慢性病综合考核方案》,该考核方案包括项目资料、记录、计划和总结等各种档案资料,使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日益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每年年底将各项目资料分类整理,送档案室归档保存。

结核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各级政府有关结核病防治文件,市区组织机构、各级政府经费投入文件等。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与各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签订了责任书,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各级结核病防机构工作计划和总结。

“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的应用”、“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的研究”及“DOTS2PLUS策略的实施性研究”等项目手册。

性病防治项目档案包括“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西太平洋亚太地区淋球菌耐药监测”“发廊人群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等项目手册。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办工作计划和总结,暗娼、嫖客、吸毒人群和献血员等高危人群STD/AIDS主动监测记录。男性同性恋人群、暗娼、嫖客和吸毒人群等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记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档案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深圳市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项目”“深圳市恶性肿瘤、脑卒中项目”“学校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等项目手册,规范整个操作过程而统一设计、印制的“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口腔保健手册”等。目前已建立了口腔卫生健康档案,到2006年已有20857份。采用ICD210编码的统计程序,保证了恶性肿瘤、脑卒中报病监测工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加强对社区的督促和检查,现场考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医生诊疗技能的记录以及随访资料。

根据年初工作重点,对考核指标进行修改,每次修改后都保持一份归档。

1.4加强培训

通过市、区两级的培训,提高了全市慢病防治专业人员和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慢性病防治机构项目档案管理与各级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能,探索合适的协调机制,建立团结、高效的慢性病防治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2体会

为迎接信息知识和创新经济时代,我市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采用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全市网络通报慢性病防治信息,方便快捷,具有较好实效性。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人不重视资料归档,档案管理人员不积极主动收集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等。

为此,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包括项目知识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提高其素质。同时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我市慢性病防治网络行使结核病防治所、皮肤病防治所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所的职能,承担全市慢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工作。在防与治的问题上,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在先,治在后”的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始终把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慢性病防治院首要工作,以面上工作为主,加强督导管理。项目档案管理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慢病治知识进社区总结篇8

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成员由多个相关部门构成。健康教育网络中工作人员分级负责,层层包干,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已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2做好工作人员和重点人群的培训工作

2.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健康教育

工作人员在慢性病防控中的能力,建设举办了3期的市、乡、村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社区健康指导员等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能力,能够对慢性病做好宣传,使更多的人群知晓慢性病,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2.2抓好重点人群的慢性病防控知识培训

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学校、医院举办健康讲座、康乐大讲堂、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互动式的知识讲座,宣传慢性病防控知识,提高公众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

3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3.1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媒体传播计划。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通过电视台进行核心信息传播,在城市中心街道设立了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宣传一条街和2期大型户外广告,在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区及医疗卫生单位的电子屏幕滚动播出慢性病防控知识,扩大了受益群体。

3.2加强宣传技术材料支持

市卫生局疾控中心作为慢性病综合防控技术指导机构,围绕慢性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等重点内容,积极开发大众宣传材料和知识信息模板,为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公众健康核心信息和知识讲座讲义模板,制作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音像光盘。通过大量的宣传增强人们的防控意识。

3.3加强社区宣传和支持性环境建设

在全市社区和学校设置多处健康教育阵地、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健康教育活动室,健康教育室每天向群众开放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在全市社区和农村放映慢性病公益广告片和慢性病知识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提供多种宣传材料且定期播放宣传视频,将慢性病防控知识传播给就诊群众和社区居民。

3.4加强各种卫生宣传日宣传活动

按照“媒体宣传与阵地宣传相结合、大众传播与主题宣传相互补充”的原则,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每年结合世界卫生日、世界高血压日、世界无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肿瘤防治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宣传主题,深入社区、学校、工地、公共场所、集市,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全方位高频度地向社区公众宣传慢性病防控知识。

4加强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依托

创建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重点开展互动式的慢性病、艾滋病、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传染病、健康素养66条、急救和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并设有自助式的健康自助检测室,引导师生对健康概念的科学认识,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各级各类学校均将学校健康教育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案、有课时、有考2.5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市疾控中心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辖区内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有广场舞、腰鼓队等,增加居民的活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5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科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将慢性病的防控工作深入人心。通过深入基层开展工作了解到人们对慢性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依据情况进行指导,增强了人们的防控意识。总之,针对我国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的情况,在疾控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大众对慢性病认识缺陷和干预不良生活方式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减少或消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不仅能有效控制慢性病患病水平,而且可以降低用于治疗疾病的医疗费用,具有明显卫生经济效益。只有持之以恒地实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范围广泛、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活动,才能使慢性病综合防控措施发挥最大功效。

上一篇:简短优秀学生干部总结范文 下一篇:担任学生干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