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4 05:02:34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铺垫;概念图;化繁为简;突破重难点

生物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打好生物科学的基础,掌握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爱生物的情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为将来的学习作好铺垫。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升学等多种因素的导向,学生很少有课余时间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时间多局限于课堂上,指望学生课后有很多时间来复习生物是不可行的。而我们都深知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还能“温故而知新”,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成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巧妙处理,让学生收获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笔者整理了一些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下面来谈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学的复习技巧。

一、复习过程注重知识点的铺垫作用

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课前预习往往做得不是很到位,在学习八年级的生物学课程时,如果涉及七年级的相关知识点,学生便会觉得前后衔接不起来。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点,然后开始新课的学习。例如,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这一节,需要在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学习。而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七年级上册学的,已很是生疏。这时,我们可列出一个表格,让学生慢慢“恢复记忆”。见下表:

首先对五种植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复习,让学生回答,这五种植物分别具有哪些器官,在表中相应位置打“√”标记,并进行分析归纳。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新课内容。

二、巧用概念图作为复习课的引入部分

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大,学生更需要有一个线能帮他们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以便能清晰地把握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在复习课的学案中理出概念图,引导学生复习书本知识,也可在课件的首帧灯片上打出概念图的全貌,让学生熟悉各概念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由教师对各个概念进行突破性的讲解,初中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记笔记的时候自己的思维往往不会很清晰,在一堂课开讲时,学生如果能清晰地通过概念图把握一堂课的重要知识点,复习的效果便会很好。

三、化繁为简

现在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视频,色彩丰富,形态逼真,强烈刺激着学生的神经。但是在绚丽的外表下生物结构的实质往往被掩盖,学生不容易提炼出生物的主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辅助绘制生物简图就能去繁就简。寥寥数笔,可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例如,复习七年级下册内容时,人的结构图较为复杂难记。尤其是复习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将书本上的结构图中的主干部分抽出来,并用简图描绘出来。比如,学生可用田字格来表示心脏的四个腔,然后记住现在图中的左右是以标本面对自己时做的参照。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左侧才是心脏结构简图中的右心房和右心室所在的位置。然后,学生可以用线条模拟血管运输血液的血液循环路线,并写出循环路线中的标志性位置。通常,学生自己通过这样化繁为简的复习方式,能很好地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点,排除干扰知识构建的不必要的信息。

四、集中突破重难点

初中生物的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课时比较紧张,有些重难点没来得及突破,复习中,这些问题便暴露了出来。复习中一定要将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集中起来重点突破。例如,初中生容易将静脉血与动脉血的判断标准和静脉血管与动脉血管的判断标准混淆起来,很难理解为什么肺静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里流静脉血。初中生的思维模式还比较简单,强调血液成分中氧气含量的多少是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唯一标准,不需要考虑血液中的其他成分,而对血管的判别则主要看其沿血流方向是分支还是汇集。如此在每一节复习课上都有所突破,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学习中的拦路虎被除去了,自然也就学得更畅快了。

复习课的知识脉络一般是横向的,通过对比归纳,把散落在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其次,要重设过程,新课往往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探讨过程或再发现过程模式,复习课则可采用已知本质预测现象或已知规律探究应用的模式。因为新课重过程体验,而复习课则重知识迁移、能力应用。或者说新课好比上山,是从低起点到高落脚点。复习课是下山,是先站在一个高处纵览全局,然后再重点落实。以上做法的好处一是避免把复习课变成新课的重复,使学生失去兴趣;二是提高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且通过知识体系不易遗漏知识点;三是通过不同章节知识的重新建构,不同组合和类比,可以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假如复习课仍是重复探讨过程,会大大降低课堂容量,而且没有必要。上好复习课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仍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探索,期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由喜欢学生物到学好生物这个过程进展得更顺利些。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概括来说,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是相互利用、双方得利的关系。人们的生活实际包括过去的和将来的两类。过去的生活实际是指已有的生活知识、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可概括地称为生活常识。下面就分别谈谈生活常识对生物教学的辅助作用和生物教学对生活行为的指导作用。

一、生活常识对生物教学的辅助作用

1.用生活常识作引言

一个好的引言,对学生能起到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有事半功倍之效。以日常生活常识开场,是引言的一种好形式。

比如“种子的结构”的引言,就可以做如下设计:大家都见过花生、绿豆、芝麻等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看起来很不一样,从颜色上讲花生是红的,绿豆是绿的,芝麻是白的(或黑的);从形式上看花生是长的,绿豆是圆的,芝麻是扁的;从大小上说,花生大,绿豆小,芝麻更小。然而,为什么它们都叫种子呢?这是由于它们在结构上基本一致。现在我们就学习种子的结构。

2.用生活常识来说明理论

有些生物学理论比较难理解,常需要举例说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就可以充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较难的理论。

在生物教材(八年级)的“体温调节”一部分中,课本上说:“人体产热的部位包括骨骼肌和内脏。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占总热量的90%以上。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热量能比安静时高出10~15倍。”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可联系下面的生活常识。冬天你如果在室外观看篮球比赛,尽管身着棉衣,时间久了也会感到冷。可是那些参赛的运动员虽然只穿短衣短裤,仍然汗流浃背,这就是由于观众处于安静状态,仅内脏器官产热,生产的热量少,所以感到冷;而参赛运动员处于剧烈运动状态,不仅内脏产热,全身的骨骼肌也产生大量的热,所以他们显得很热。

用生活常识说明理论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二,能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用,因而能更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3.用生活常识贯穿多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

有的生活常识与课本上多个知识点的内容都有关系,这时就可以用这一生活常识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内容贯穿起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例如生物教材(七年级)“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一节课,就包括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知识点。讲课时就可以用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把这些知识贯穿起来。讲新课之前可以问学生:“你做过血常规化验吗?你知道化验单上的符号和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吗?”在讲血细胞之前可以说:“如果有一个女生经常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无力,到医院检查,医生可能让她做血常规化验,如果化验单上有:R:2.5×1012/L,H:90g/L,你能知道她得的什么病吗?”接着就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有关知识,之后又回到那张化验单上,“R表示红细胞数量,H表示血红蛋白含量,可见这位同学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所以,她患了贫血病。”最后用一张正常的血液报告单来做全课的总结。这样安排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利于学生掌握血细胞的有关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了看血液报告单。

二、生物教学对生活行为的指导作用

1.为学生提供有关的生活知识

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生物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就可同生活实际直接挂钩,对生活行为起指导作用。

讲生物(七年级)“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一课时,就可列举冬贮大白菜的正确方法。冬季贮藏大白菜,首先要将收获的大白菜经过晾晒使其失去一部分水分,然后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0℃~1℃),这样就降低了白菜的呼吸作用,因为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强度,以保证白菜质量。一定时间后,还要进行翻晒,以便散去呼吸产生的热量,利于长时间贮存。

2.向学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生物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能力。

讲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后,让学生回想一下生物(七年级)第六页的图,钟罩里的小白鼠为什么在黑暗下会发生窒息,而移到阳光下又会恢复生机,由此可向学生解释清晨不宜在树林或花丛中做深呼吸的道理。光合作用仅在白天进行,而呼吸作用则日夜不停地进行着,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夜间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清晨光线较弱,温度又低,光合作用很微弱,植物释放的氧气较少。因此,最好不要在清晨到树林或花丛中做深呼吸,也不要把花草放到卧室中。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不科学现象

在我国地方的一些农村,还有很多连茅圈(厕所和猪圈连在一起),讲到猪肉绦虫时,就要讲清楚连茅圈的害处。如果人肠内有绦虫的成虫,就会随粪便排出绦虫的妊娠节片或受精卵,被猪吃后,绦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囊尾幼,并寄生在猪身上,被人食后,会使更多的人得绦虫病。所以说连茅圈为绦虫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一定要改造连茅圈。

4.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概念图;构建方式;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16

概念图是一种利用节点代替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将不同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通过连接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来表示的。它是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常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复习课教学中更常常使用。概念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制作概念图有着将知识点、线、面普遍联系起来的优势。在生物复习教学中,概念图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时的一种支架,来组织学科知识,去完成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作为学生复习的工具,使本来感觉非常枯燥、无聊的复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教师恰当地运用不同构建方式的概念图,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运用填空式建构概念图辨析易混知识,把握基本概念

生物学中的概念很多,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环节,倘若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解题中就会由于概念模糊而受到干扰。这也正是学生选择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填空式概念图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帮助学生认清概念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并且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长时间记忆能力,在解题中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例如,在“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过程中,根据血液循环图区分体循环途径、肺循环途径、主动脉、肺动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是题目中常见、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之一,但这也是学生顽固性的错误之一。问题在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不透彻,没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遇到这样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时,在教学中笔者常运用填空式的概念图,让学生查书、讨论,填写概念间的连接词,对这些概念进行整理,形成概念图。在建构过程中,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实质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概念图时,把流动脉血的结构(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用红粉笔来表示,流静脉血的结构(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用深蓝色粉笔来表示。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血液循环总的概念图,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是完整的一条循环路线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在以上复习过程中,学生对混淆知识进行回忆、分析、讨论和组织,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梳理基本概念,再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有效地克服遗忘的现象,在解题过程中能较好地运用基本概念。

二、运用群概念建构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简单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背景,重新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尝试构建知识网络,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运用一组概念词,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可以达到这个目标,而且能将认知结构中陈述性知识程序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灵活运用。譬如,在初中生物总复习专题十“健康的生活”中,有关“人体免疫”的内容抽象难懂,涉及概念多,是生物会考常常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考点集中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的三道防线等。此部分教材陈述性强,又不宜挖掘太深,学生遗忘率高,适合运用群概念建构出知识体系。

教师投影出一组概念:人体免疫、非特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皮肤、溶菌酶、白细胞、抗原、抗体等,学生与同桌或小组合作,根据教材及插图,找出概念间的联系词,绘制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部分无从下手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鼓励大胆下笔。再由部分学生投影绘制成果,师生共同评价、纠错、完善,最后得出完整的概念图。通过这张概念图,清楚地展示出人体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通过学生反馈,依据这张概念图,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对抗原和抗体能较好地区分。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复习课摆脱“催眠”状态,课堂也更加充满活力。

三、运用核心概念建构概念图,完善知识系统

在初中生物第二轮主题复习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要求学生重视生物学的纵向联系,根据章节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时整理使之系统化。运用核心概念建构概念图恰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如生态系统主题,内容分散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中,简单重复教材的内容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形成知识框架。这时,教师给出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内容,以此为核心概念,布置学生合作绘制概念图,搜索所学各章节中相关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复习依据,逐个展开,完善知识体系,而学生建构的知识网络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形成较完善的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迁移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布置学生搜索“生态系统”“生物圈”“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等核心概念,辐射式地找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恢复了稳定性”等次要概念。在完成了知识搜索后,学生画出了如下生态系统的概念图:

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很好地达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复习中的许多主题都可以通过这种核心概念建构式概念图来组织教学(如遗传的物质基础中,以DNA或基因为核心概念,在健康的生活主题以免疫为核心概念来建构概念图等)。这样特别有利于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组织并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便于记忆。而且有了初步的概念图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概念图可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会加深和改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复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教师将知识点重复再现的局面,形成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概念图将诸多相关概念加以清晰整合、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复习局面。这样可以不断激活和修正学生头脑中的旧知,使学生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记忆灵活化。在教学实践中,当一章新知识的学习结束后,笔者都会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梳理,排列所涉及的概念层级(也可以联系其他章节知识),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尝试建构概念图。开始时,学生独立制作概念图水平较低,或是概念层次不对,或是概念之间关系混乱,或是过于简化,或是布局不合理甚至包含着一些错误信息……但经过不断地调整填充、修改规范,一段时间后,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水平在实际操练中提高了许多。在复习课中让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知识的遗漏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策略。另外,在概念D构建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展示自己的成果,走上讲台对他人绘制的概念图进行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相长的角度说,这也能很好地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概念图作为教与学的工具,能够十分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确实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选择构建方式,概念图对于提高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成效是非常有益的。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一、课程理念学习之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经常开展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因此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也要建立在一定生物知识教学理论以及专业学识基础之上。

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支点,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教”与“学”基础上的平等互动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显然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求生物教师经常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和完善生物教学理念,从而有效指导教学实践。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应当增加一些生物技术方面的讲授。这样做,既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又可以实现学科内的知识整合。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生物科学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二节“人的生殖”时,可以给学生介绍试管婴儿、双胞胎和多胞胎的由来,节育、避孕的常识等,这样既满足学生渴求新知的愿望,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在学习八年级第七单元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此外还补充介绍了农业上生物防治的方法和优势,让学生体会到STS教育,体验并享受将科学、技术和社会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学习之反思

初中生物课程对于生物教师的要求较高,由于生物学科知识面宽,掌握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其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政治等各方面知识内容都有涉及,因此普通专科教师很难达到理想要求,而学校安排兼教生物的教师又变化频繁,这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时可以从其他教师的得失成败中得到一些反思,学习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以免再走弯路。听课不失为提高自己教学技能的良好途径之一。例如实施生物新课程改革以来,教研活动就由稚嫩逐渐发展到成熟,现在每学期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意愿随时听取不同学科的教师上课,通过教师间的这种学习与互动,可以在短时间相互交流教学理念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教研小组集体备课和录像课是促使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有时,为上好一节录像课会累计耗时几十个小时,但收到的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因为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为平时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教学基本策略之反思

初中生物教材的新体系正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体。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不参加中考的“副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但学生喜爱生物的天性和生物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又使很多初中学生对生物有着独特的兴趣。这就需要生物教师从生物学教材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出发,尽量挖掘教材的内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成为生物学科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下生物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应当注意以下基本教学策略的反思:

1.教学设计之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对新课标要有深入的理解,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认真分析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目标意识、课程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情感意识、人文意识和评价意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2.教学方法之反思

初中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生物学科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学生,维持学生的兴趣。既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注意维护学生整体的兴趣,同时反思能否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从而锻炼学习思维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做好自身角色定位,以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为主,教师引导和启发为辅,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方式之反思

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为现代教育提供更多教学平台,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和分组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来直接形象地表现复杂生命现象等,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打破传统教学手段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现象和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虽然备课强度增大了,但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4.课程资源之反思

新课程要求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观,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时刻有着新的课程资源观念。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而且还要利于学生顺利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和解剖花的结构。但要注意所解剖花的种类和数量,此外在秋末时节提前上这一课就不会错过校园或小区等即将凋谢的花资源。总之,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生物学科资源,并且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的生物学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进入社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生物问题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课后之反思

通过课后全面反思,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中反思时间不足问题,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感想,从中总结得失,为今后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从而达到自我提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课后反思还包括对本节课的引言,知识点的过渡等看哪方面处理得较好,哪方面处理得不好,尽量使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思维流畅,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收,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初中生物教师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反思自身教育理念,在生物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落实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复合型的教师。

作者简介: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生物 教学效率

1.研究背景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强化和新课程标准的施行,重点针对培养学生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的需求,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为发展方向,提倡自主能动的探索学习。教学模式也逐渐从应试教育培养模式转向素质培养模式,此时,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在此方面,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和体会。

2.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2.1重点培养兴趣

美国的一名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自身所学知识的最佳契机,是对其本身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充满想象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至关重要。例如,采用讲解有关生物学的风趣幽默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对各类现实生活中信手拈来的生物学现象采取提问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积极思考的潜力和细心观察的洞察力。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动手做一些生物小实验,采取褒奖和跟进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并给予建议。

例如,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笔者事先找几个感兴趣的学生让他们首先在有机物含量丰富的污水里采集草履虫,将采集的草履虫均分成3组,采取不同的培养液成分对3组草履虫进行培养。通过切身实地的实践体会,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神秘和风趣,对学习有了积极性和兴趣,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2注重实验操作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自然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

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的实验为例,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知识了解甚少,甚至从未接触过显微镜。因此,笔者准备了一段涉及显微镜结构和操作的视频供学生实验前观看,这样学生可以从宏观上认识显微镜结构和操作,进而通过实验过程的操作,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为了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心,笔者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并认真观察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并把它们画出来;另外,笔者准备了一些问题考验学生。例如:除了本实验使用的方法撕取叶表皮外,是否还有其他新颖的方法?有些思维比较敏捷的学生会想到其他可行的方法。这种边实验边思考的方法,不仅带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而且使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接着,笔者将全班同学平均分配成三组(①直接撕取蚕豆叶表皮②利用胶带撕取蚕豆叶表皮③指甲油涂抹)进行实验,最终对比哪组学生观察到的蚕豆叶表皮气孔效果最佳。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为今后的生物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2.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每一位生物老师都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此,笔者认为,生物教师不妨通过精心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给学生演示《寻找纸蝴蝶》的实验前,笔者要求每位学生分别折一只纸蝴蝶,上课过程中,笔者把一幅偌大的风景图挂在黑板上,事先蒙上两位学生的眼睛,其余学生将与风景图颜色一致的纸蝴蝶粘贴上,接着蒙眼的学生睁开眼寻找纸蝴蝶。在此次课堂互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对生物课学习的热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交流。

2.4注重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教学法是一类基于相关知识点的教学策略,采用框和圆标注,进行延伸和囊括的一种教学策略。其中,写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还可以让学生把握问题关键,容易巩固、分析、存储和使用学习目标。它的优点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概括,能准确地对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和总结,辅助学生通过概念图的模式全面掌握每个重要知识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例如,请同学们参阅相关被子植物关键词的描述方法,写出能描述与细菌相关的关键词。

2.5因材施教

2.5.1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和学生之间本身都存在学习能力的先天性差异,教师应致力于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5.2科学组织教学检测。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的不同的差异,因此使得教学检测工作也变得有所不同。评价教学效果不适合采取“一个尺寸适合所有”的模式,它应该以学生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检测内容,并开展教学检测工作。对于后进生,重点检测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优秀生则偏重于检测他们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规律的内容上。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检测形式上,可以采取同一试卷、试题取舍的方式,也可以采取AB卷的形式。

2.6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多媒体应运而生,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推动“应试培养”模式转向“素质培养”模式提供了巨大帮助。多媒体教学环境在生物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且丰富了生物课程的教学,最终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比如,笔者在解释生物课堂知识的时候,会提前把相关资料收集起来,采取多媒体电子讲义或自己编改的形式,使得学生更清楚、直观地理解和获取相关生物学的知识。

3.生物教学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3.1教师素质的提高

首先,教师必须清楚,教育不仅是注入式,还是发展认知和引导创新的手段。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模式,从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营造出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再学习。教师应该熟悉当今高科技领域的生物学研究结果、运用相关知识,掌握国内和国际基础教育变化的信息和生物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等,引导学生喜欢上生物。最后,教师应经常参加教研活动、讲座和进修班。多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探讨,克服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2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够让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每个细节认真思考,并从中挖掘出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可行性方案,针对具体问题思考如何改善教学策略,积极探寻和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存在的各种缺陷。笔者任教以来,通过不断自我反思教学,不仅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且提高专业教学能力,获得理想的教学成绩。

4.结语

要想把初中生物教学搞得有声有色,第一,转变教学方法,增设一些互动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第二,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努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水平,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鼓励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试验计划,以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马秀琴.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科学教育,2009.

[2]王月霞.浅谈生物教学的方法与技巧[J].现代农村科技,2010.

[3]赵玉宏.研究型教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4]刘恩山.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高二生物一对一学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八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