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2 08:58:40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篇1

资金支出预算的事前控制

在资金支出管理的背后就是成本控制,日本公司制定成本的顺序一般是:先确定或预估市场销售目标价格,然后进行包括产品定位、产品功能等内容在内的产品设计,之后再进行成本预算确定计划成本。在新产品设计前制定目标成本,是日本公司成本管理的特点之一。

以市场可接受的产品价格为前提,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然后确定目标成本;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需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在总体目标成本确定后,要么按产品结构进行分解,要么按产品主要功能进行分解,要么按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分解,要么按产品成本项目结构进行分解,将总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在总目标成本的分解过程中,已经界定了生产经营环节的资金支出上限'这样建立起的资金支出预算就可以实现资金支出的事前管理和控制。

资金支出预算的事中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可测和不可控事件,这样会对期初以目标成本为基础确立的资金支出预算产生较大影响。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采用总额控制、额度内调节的方式来确保总目标成本的实现,也就是年度资金支出预算的实现。通常采用月度内滚动和季度间滚动进行调整。具体做法参考如下:

(一)将本年度资金支出预算按第一季度总数细化分解至1~3月的月度预算,二、三、四季度资金预算编制以季度为单位;

(二)将1月资金支出预算分解到1~4周;每周末提交下周资金支出计划,集团财务部门根据月度资金支出预算予以审核审批;

(三)1月第三周资金支出预算执行结束前,根据前3周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分析和本月资金支出预算总额,调节第4周资金支出预算。同时根据对2月的预测,调整编制2月资金支出预算,并调整第一季度预算总数;

(四)根据2月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分析,调整3月资金支出预算。除前两个月发生不可测、不可控事件,1、2月实际资金支出总额加上3月资金支出预算额不得超过原第一季度资金支出预算总数的1.2倍;

(五)第一季度结束前,根据一季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对本年度内剩余预算期情况的预测,确定是否需要调整下一季度的季度资金支出预算,同时根据下一季度预算调整情况编制第二季度4~6月月度预算,并确定第二季度预算总额,

(六)第二季度结束前根据一、二季度预算执行情况、6月份资金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对本年度内剩余预算期情况的预测,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当年的年度预算,同时根据年度预算调整情况编制第三季度7~9月月度预算和第四季度预算总额。第1季度、4月、5月实际资金支出总额加上6月资金支出预算额不得超过原第一、二季度资金支出预算总数的1.2倍;

(七)第三、四季度以此类推。最终确保全年资金支出预算不超过全年目标的1.2倍。

资金支出预算的事后控制

资金支出事后控制只需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资金支出预算考核评价;一个是由审计监察部门通过不定期抽查、流程穿行测试等方式对单笔业务的资金支出预算执行控制情况和预算体系的制度有效性实施监控。

资金支出预算考核评价主要考评以下三方面内容:

1.对预算单位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即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2.对预算执行部门的评价;

3.对预算管理系统进行评价。

借鉴之处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篇2

【关键词】汽车产量 季节 方差分析 K-S检验

一、引言

“十一五”期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汽车产销量、乘用车产销量均实现超过千万辆的历史性跨越,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汽车产量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汽车产量不仅会受到汽车企业或汽车行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许多外部可控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的生产生活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所以季节是各生产厂家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本文正是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来研究季节是否对汽车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二、研究命题

从图1我们观察到2001年到2012年这12年间每月的汽车产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所以我们认为月份对汽车产量有影响,由此作出假设:月份是汽车产量的显著影响因素。

图1 2001年到2012年每年分别的汽车产量

三、统计分析

(一)数据

本文使用了CCER提供的2000年12月到2012年11月共144个月的中国汽车销量的数据,其中2010年1月、2011年1月、2012年1月和2012年2月共4个数据在此数据库中缺失,因此,本人从中商情报网的相关数据中计算得出了缺失的4个数据的值,予以补足。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各年不同季节的汽车产量,所以将上述144个月的数据加以汇总整理。以前一年度12月与本年度1月、2月共三个月的汽车产量总和作为本年度冬季的汽车产量;以本年度3月、4月、5月的汽车产量总和作为本年度春季的汽车产量;以本年度6月、7月、8月的汽车产量总和作为本年度夏季的汽车产量;以本年度9月、10月、11月的汽车产量总和作为本年度的秋季汽车产量。

(二)统计方法

本文研究季节对汽车产量的影响,使用的方法是单因素方差分析。

1.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就是只针对一个因素进行方差分析,旨在分析该因素对样本数据的影响。在本文的研究中这个因素指的就是季节,我们要观察季节对汽车产量的影响。

设μi(i=1,2,3,4),其中1、2、3和4分别表示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μi表示对应季节汽车产量的均值,则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分别为:H0:μ1=μ2=μ3=μ4

H1:μ1,μ2, μ3,μ4不全相等

选择显著性水平α=0.05

进行方差分析必须满足:第一,各总体必须服从正态分布(本文使用单样本K-S检验);第二,各总体的方差应相同,即方差齐性(SPSS在方差分析中会自动给出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

2.单样本K-S检验

K-S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属于拟合优度型检验,可以检验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指定的理论分布[2]。

单样本K-S检验的零假设是:总体的分布与指定的理论分布没有显著差异。

本文中指定的理论分布为正态分布。

由于本文中要分别检验四个不同季节的样本数据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所以检验之前要先使用SPSS中的拆分文件(Split File)功能将数据集文件按季节进行拆分。

(三)统计分析结果

表1给出了单样本K-S检验结果,四个季节对应的p值分别为0.460、0.952、0.816、0.581,p值都很大,说明四个季节汽车产量的各总体分布与正态分布都没有显著差异,即满足了进行方差分析所需的第一个条件。

表 1 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

根据表2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p值为0.841,很大,所以可以认为各季节汽车产量的方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即方差具有齐性,满足了进行方差分析所需要的第二个条件。

根据表3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p值为0.836远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季节对汽车产量没有显著性影响。

四、总结

虽然我们根据经验以及从折线图中直观的观察到汽车产量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成高低起伏的状态,但对2001年到2012年各季节的汽车产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季节对汽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所以,即使现实中汽车产量会因为季节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内在关系,也就是说,季节不是影响汽车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何山,官淑琪,胡树华.“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量预测及其市场扩展特征研究[J].开发研究,2012,02.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篇3

调查结果概览

2014年第4季度的估值结果仍然强劲。

溢价融资超过折价融资,其中溢价融资占79%,折价融资占6%,平价融资占15%。这与2014年第3季度相比有所增长,第3季度溢价融资占76%,折价融资占12%,平价融资占12%。

泛伟律师事务所的Venture Capital Barometer?显示,2014年第4季度的平均价格上涨115%,比2014年第3季度的79%有所增长,是我们自2005年开始计算此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值。

2014年第4季度的融资价格增幅中位数为61%,与2014年第3季度的43%相比有所增长。

软件行业融资交易数量占所有融资的50%,再次位列第一,其价格增幅中位数也最高,互联网/数字媒体行业的交易数量占比第二,其平均价格增幅和溢价融资比例位列第一。硬件行业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生命科学行业同样表现良好。

我们注意到,各轮融资的估值都表现强劲,且较少使用对投资者有利的条款(如高级清算优先权)。

其他行业数据概览

总体而言,美国风险投资生态系统在2014年第4季度和2014年全年的表现都非常强劲。风险投资额(以美元为单位)、风投持股公司的IPO数量以及收购风投持股公司的交易金额均达到2000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水平。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方面值得注意。

2014年第4季度和2014年全年的风险投资额(以美元为单位)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交易数量基本持平,这表明增加的投资投向了融资规模更大的交易,而不是更多公司。其中很多规模较大的融资都处于后期融资,在以往的经济周期中,由于公司上市时间较早,这些融资可能会是公开募集而非私募。

2014年第4季度,风投持股公司的IPO数量略有增长,而从2014年全年来看,这一数量则增幅显著,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同期大部分IPO项目均为生命科学公司;且2015年1月,8个风投持股公司的IPO项目中,有7个来自于生命科学行业。

风险融资估值继续提高,但公开市场的表现则要更扎实一些。

并购交易金额在2014年第4季度和全年均十分可观,2014年的并购交易额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2014年第4季度的并购交易数量则有所下降,全年交易数量也仅有小幅增长。

2014年第4季度风险投资基金的募资金额出现下滑,但全年募资金额有大幅增长,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4年第4季度和全年,募资基金的数量明显增加,达到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3%的基金募集了超过全部募资额三分之一的资金。

2014年,企业风险资本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的比例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该比例在2014年各季度呈逐渐下降趋势。

众筹领域仍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而且它对风险投资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干扰潜力似乎也在增加。

结论:一些开创新行业的公司以极高的估值获得了巨额风险投资,但此类情形是有限的。与互联网时代相比,获得融资或上市的公司少了许多,风险投资基金募集到的资金更少,并且公开市场的眼光也更为敏锐。

风险资本投资美国公司获得的风险资本投资额(以美元为单位)在2014年第4季度和全年均大幅增长。不过,在交易规模扩大的同时,同期风险投资交易数量则与过去持平。

根据MoneyTree的报告,软件公司获得了2014年风险投资总额的41%,是自至少1995年以来的最高比例;互联网公司获得了25%的投资,生命科学公司获得了18%的投资。2014年共有40多笔募集资金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

IPO活动

根据VentureSource的报告,2014年第4季度共有21笔风投持股公司的美国IPO,共募集资金30亿美元,与2014年第3季度的22笔IPO基本持平,但募集资金与2014年第3季度的13亿美元相比呈现大幅增长。2014年全年共有105笔风投持股公司的IPO,共募集资金92亿美元,与2013年的74笔IPO募集82亿美元相比,分别增长了42%和12%。

与此相似,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和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简称“汤森/NVCA”)的报告,2014年第4季度与第3季度相比,IPO数量增长18%,募集资金金额增长68%;2014年与2013年相比,IPO数量增长42%,募集资金金额增长39%。

科技IPO喜忧参半,生命科学表现强劲2014年,生物科技公司连续第二年占据了IPO交易的半数以上,共有59笔交易,是该领域自至少1994年以来IPO数量最多的一年。总体而言,生命科学公司的IPO数量在2014年风投持股公司的IPO中占到70%,占2014年第4季度IPO的60%(16笔)。与16家生命科学公司募集了17亿美元相比,科技公司在2014年第4季度的10笔IPO中共募集了24亿美元。

一般来说,公开市场上的IPO定价不会按照风险资本估值进行,也不会为上市科技公司提供溢价估值。例如,根据雅虎财经(Yahoo Finance)的报告,最近New Relic、Hortonworks和Box的IPO定价均低于其上一轮风险投资的价格,而且多家大型科技公司(如Google、Apple、Microsoft和IBM)都以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平均水平的远期市盈率进行交易。汤森路透后风险投资指数(Thomson Reuters Post-Venture CapitalIndex)(用于衡量过去十年内上市的美国风投持股公司的股价变化)在2014年下跌15%,相比同期上升13%的纳斯达克指数而言较为逊色。

并购活动

根据VentureSource的报告,2014年第4季度共有102笔风投持股公司的收购交易,交易总额达323亿美元,与2014年第3季度(根据2014年10月份的报告)相比,交易金额增长了60%,但交易数量下降了23%。如果不将2014年第4季度完成的WhatsApp收购(价值190亿美元)计算在内,则2014年第4季度的并购金额与同年第3季度相比下降34%。

2014年全年共有531笔收购交易,交易金额850亿美元,与2013年的449笔收购交易和410亿美元相比,分别增长18%和107%(如果不将WhatsApp计算在内,交易金额增幅则为61%)。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与此相似,汤森路透美国风险投资协会报告,2014年第4季度有95笔收购交易,比2014年第3季度下降 20%;2014年全年有445笔收购交易,比与2013年增长16%。

风险资本的资金募集

根据汤森路透/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报告,75个基金在2014年第4季度共募集资金56亿美元,相比2014年第3季度60个基金募集61亿美元的情况(根据2014年10月份的报告),募资金额减少8%,基金数量增加25%。2014年全年254个基金共募集资金300亿美元,相比2013年207个基金募集177亿美元的情况,募资金额增加69%,基金数量增加23%。但2014年各季度的募资金额呈逐渐下降趋势(第1季度-100亿美元,第2季度-80亿美元,第3季度-62亿美元,第4季度-56亿美元)。

与此相似,VentureSource报告称,332个基金在2014年共募集资金330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募资金额增加62%,基金数量增加27%。

332个基金在2014年共募集资金330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募资金额增加62%,基金数量增加27%。

资金募集呈现杠铃模式,根据CBI的报告,2014年完成募资的基金中有100个基金的募资额少于5千万美元,比2013年增加了180%;根据VentureWire的报告,八个募资额达到或超过1亿美元的基金共募集到了募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请注意,所报告的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募集的金额并不包括其他类型的投资实体(如企业风险投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财富基金、美国以外的风险投资公司和种子基金)募集的金额,这些投资实体也不同程度地投资于风投持股的公司。

全球风险投资

全球风险投资持续增长,虽然美国获得的投资额近年来比例略有下降,目前美国获得的投资额仍为最高,2014年美国获得的投资额约为全球风险投资总额的64%。中国在2014年超越欧洲位列第二,印度次之。中国商务部的《外商投资法》草案将对中国风险投资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企业风险投资

根据MoneyTree的报告,企业风险资本(简称“CVC”)在2014年的投资(54亿美元)比2000年以来的任何一年都多(2000年的投资金额高达150亿美元),而且其在风险投资总额中的比例(11%)也比2001年(11.2%)以来的任何一年都高。不过,CVC投资比例在2014年各季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第4季度的比例为9.8%。

CVC在生命科学行业的投资达到自至少1995年以来的最高比例(13%)和最高投资额(11亿美元)。根据《经济学人》(Economist)基于“全球企业风险投资”(Global Corporate Venturing)的数据得出的报告,在过去五年中,全球企业风险投资主体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1,100个,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30家公司中有25家公司都有风险投资基金。

加速器

随着加速器行业的发展,获得有关该行业的完善信息,用于从总体上评估该行业(尤其是特定加速器)是否成功,是一项艰巨但又重要的任务。在宏观层面,Seed-DB报告称,他们跟踪了全球225家加速器,这些加速器曾帮助4,264家公司募集总共72亿美元,并通过243次退出获得33亿美元的回报。当然,其中很多加速器和公司都比较年轻,因此没有太多机会募集巨额资金,退出机会则更少。这些结果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值得关注。

Techstars是最大、最为透明的加速器之一,以下是关于Techstars的更为详细的信息。《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根据《风投快报》(Venture Capital Dispatch)的分析指出,在2007-2010年间(这会为公司提供一段合理的时间来发展成熟)参与Techstar项目的公司中,37%的公司仍然活跃,33%的公司已经倒闭,另外30%的公司被收购。种子加速器排名项目(SeedAccelerator Ranking Project)用于评估各个加速器是否成功,并对它们进行排名。

随着加速器不断发展和分化,对加速器进行比较的任务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例如,根据《财富》(Fortune)的报告,Techstars正在开展一项更侧重于后期公司的新项目;而它的另一个项目则包括更多的企业介入,允许创业公司融入诸如迪斯尼(Disney)、高通(Qualcomm)、梅约医学中心(Mayo Clinic)、巴克莱(Barclays)和斯普林特(Sprint)等公司中。

众筹

天使汇(AngelList)报告指出,2014年借助110家活跃的风险投资联合,243家初创公司融资超过1亿美元。天使汇(AngelList)仍在不断创新,《财富》(Fortune)报告指出,它正在考虑一种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类金融产品,该产品面向对种子投资感兴趣,但由于先前的投资机会规模和数量不足而至今未进行此类投资的机构投资者。

总体来说,天使汇(AngelList)和众筹为风险投资人带来了有趣的挑战,因为它们似乎正在发展成为潜在竞争对手,也逐渐成为交易来源之一。众筹还在美国之外那些创业公司不太容易筹得资金的地区发展起来。

世界银行估计,到2025年,全球众筹市场的规模预计可达930亿美元,中国将占重要比例。直到2014年结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未通过相应规定允许股权众筹网站接受不合格投资者的投资。在这一领域很难实现保护投资者与保证投资效率之间的平衡,Crowdfund Insider称,美国国会可能会选择介入,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进一步指导。

其他

随着大学橄榄球季落下帷幕,我们在此分享一下Pitchbook的分析,该分析探讨了如何根据作为各个联盟本科院校校友的首席执行官完成的风险投资交易数量,对主要橄榄球联盟(以及常春藤联盟)进行比较。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篇4

我国从1992年开始进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最终核实三个步骤,但由于资料不全的限制一直使用累计核算的方式。从时间上来说,初步核算的结果在季后十五天公布,但准确性较差;初步核实在次年四、五月份与年度GDP初步核实同步;准确性较好的最终核实则需与年度GDP同在次年年底进行。其基本核算理论、核算范围、核算原则、基本概念、口径范围与年度核算是一致的。不难想像,季度GDP核算必定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及财力,所以用简便的方法来估计季度GDP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于季度GDP的估计因为正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方面的成果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对季度GDP的季节调整和季度GDP与年度GDP的衔接方法的探讨。而国外对季度GDP的估计方法有很多种,比较突出的主要是马来西亚、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所使用的方法。但目前很多国家所使用方法的基本思想都是源于Chow-Lin、Fernandez和Litterman的月度-季度转换思想,他们通过应用对该方法和其方法扩展的不同的变形来适应本国家自身的具体情况,以便达到合理估计季度GDP的目的,由于这个方法比较便捷,所以本文所采用的也是该方法。

对于季度GDP核算,除了估计季度值外,季度值与年度值的衔接也是个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进行衔接可以利用年度GDP来提高季度GDP的准确性,使调整后的季度GDP之和等于年度GDP。季度GDP与年度GDP的衔接方法有很多,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是比例衔接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后便可得到衔接结果,但是它的准确性不太理想。相比而言,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其他较好的衔接方法,这些方法虽不及比例衔接法简便,但准确性较好。本文使用的是施发启于1999年在《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衔接方法初探》一文中提到的方法。

本文的主要思想就是试着使用计量经济方法来估计季度GDP,以达到省时、省力和最大化地实现季度GDP的使用价值的目的。

一、季度GDP的估计方法

1、季度GDP的预测方法。本文所采用的预测季度GDP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年度GDP与一些年度指标的回归关系及与年度指标相应的季度指标来预测季度GDP。

假设季度值y能用下面的线性回归进行预测:

y=X+u①

其中:y是n年被估计的(4n×1)的季度GDP向量,X是(4n×k)的季度指标变量矩阵,k是指标变量的个数,u是(4n×1)的随机项,其均值为0,协方差矩阵为V(4n×4n)。

令C是将4n个季度值转换成n个年度值的(n×4n)转换矩阵:

那么,等式①就可以转化成对年度的回归:

ya=Cy=CX+Cu=Xa+ua③

其中:ya是已知的(n×1)的年度GDP向量,X是(4n×k)的年度指标变量矩阵,ua是(n×1)的年度GDP回归的残差。

为了预测季度GDP,对等式③应用GLS估计:

=(X′VX)(X′Vy)

其中:V=(CVC′),且=y-X;则y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可从下式求出:

=X+VC′(CVC′)④

其中:V是(4n×4n)的季节误差项ut的协方差矩阵。

对于未知的V有两种假设形式:(a)假设ut是白噪声序列,那么V是单位矩阵,且能用OLS估计代替GLS估计,同时季度的残差为年度残差的四分之一。(b)假设ut是AR(1)过程ut=ut-1+t,<1,tiid(0,2)。(这里更一般的假设是ut=ut-1+t和t=t-1+et,etiid(0,e2)为简便不再叙述。)

可以用年度残差的一阶自回归系数a来估计:

7+26+35+44+(3-2a)3+(2-4a)2+(1-6a)-4a=0⑤

对于任何一个假设都可以避免使用复杂的模型和约束,本文是在假设(a)下进行的预测。

2、季度GDP与年度GDP的衔接方法。季度GDP与年度GDP的衔接方法有:比例衔接法、改进的Denton比例法、Bassie法、Ginsburgh-Nasse法、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法、基于ARIMA模型的方法等,本文使用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选择一个与所要考察的指标高度相关的另一个指标,该指标要求有完整的季度数据,其次建立这两个指标间的年度回归方程,再将该指标的年度数据换成季度数据并进行季节调整,然后代入该回归方程求出所要考察的指标的季度值,最后将拟合的残差适当分摊到每年各个季度。

二、季度GDP的估计

根据上面介绍的方法来对季度GDP的值进行具体估计,由于2004年的第一次经济大普查、指标变量本身计算口径的变化和数据来源等因素,本文使用的样本期为1995~2004年期间,数据的来源主要是《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首先,对年度GDP进行回归,得到最佳的回归方程如下:

GDP=13817.72137+0.8836625964×YEI+2.087489228×YXFP+YRES①

(7.35)(2.33)(19.78)

=0.998D.W=2.11

其中:GDP为年度值,YEI为年度进出口总值,YXFP为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RES为残差。

利用季度进出口总值(QRI)、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QXFP)和式①则可得到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值(QGDP),下式即为QGDP的预测等式:

QGDP=13817.72137/4+0.8836625964×QEI+2.087489228×QXFP+QRES②

其中:残差QRES=YRES/4

其次,将得到的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季节调整得到GDPQn,j,所采用的方法是X12季节调整方法。

最后,进行季度和年度的衔接,将各年四个季度GDP之和与年度GDP作简单回归得到:

GDPn=5295.802+0.885707GDPn,j+En③

(1.36)(21.14)

=0.98D.W=2.399

其中:GDPn为第n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n,j为第n年第j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j=1、2、3、4),En′=(1015.5765,558.2824,-1885.1938,-2308.5210,288.6974,-495.6596,-1068.7179,5384.4153,-1488.8794)为年度拟合残差。

可求得:

en,j′=(229.6524,231.3104,234.6264,239.60038,246.2324,

198.1818,95.4486,-61.9672,-274.0656,-445.8368,-577.2808,-668.3976,-719.1872,-690.719,-582.9929,-396.0089,-129.7671,

49.4676,141.6949,146.9151,65.1280,-51.2427,-202.1967,-387.7349,-607.8564,-567.673,-267.1845,293.609,1114.7074,

1527.6667,1532.4867,1129.1677,317.7094,-290.8843,-696.6134,-899.478),en,j为各季度的残差。

再利用下式得到经调整后的季度GDP(GPQ):

GPQ=5295.802/4+0.885707GDPQ+en,j④

至此便得到了最终的估计结果。

三、季度GDP估计结果评价

为了对季度GDP的估计结果有个评价,本文选取了样本区间内官方季度GDP与估计结果进行比较,这些官方的季度GDP来自《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中累计结果的相减。通过相等性检验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各个检验的P值都很大,不能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可以认为这两个序列是相等的。所以,文章估计的季度GDP还是比较准确的。季度GDP估计问题必然会成为各国家专家和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它的估计、调整和衔接方法势必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准确。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篇5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放缓,排全国第11位

从我区看,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803.26亿元,首次实现前三季度生产总值超万亿,总量居全国第15位,西部第2位,总量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与上年同期相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1.6%,较上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全国排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位次,西部排第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位次。

从全口径看,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5348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省份有15个,其中,广东突破4万亿,江苏、山东超过3万亿,浙江、河南超过2万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7%,较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全国除浙江、北京、上海外28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天津以13.9%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重庆、贵州以13.8%的增速并列全国第二,四川、陕西分别以12.8%、12.7%的增速列第四、五位。

可以看出,目前“西高东低”的经济增长格局较为明显,前三季西部省份经济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前五位,除天津外均为西部省份。天津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重点,大力实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有效地促进了可持续产业发展。到2011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四年领跑全国。在全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除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外,其余30个省份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与上半年相比,17个省份的同比降幅都有不同程度收窄,13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加快。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滑,排全国第15位

前三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较上年同期低5.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5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居西部第9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

从增速看,前三季度,除新疆较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外,其余30个省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也较上年同期低4.2 个百分点,为10%。

从结构看,我区已成为继山西、河南、江苏之后全国第四个工业增加值比重超50%的省份,属工业强主导型经济。从工业内部看,我区重化工比重偏高的特点仍然明显,并且重工业尚未呈现出高级化特征,原材料工业比重过高。前三季度,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比重为60.5%,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达48.3%。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滑,排全国27位

前三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下同)达10413.26亿元,排全国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排西部第2位,位次与上年同期相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排全国第27位,较上年同期下降6个位次,西部排12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

从总量看,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5693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万亿元的省份有11个。山东、江苏、辽宁位居前三位。其中,江苏、山东固定资产投资超2万亿,分别为21647.49亿元、21251.28亿元。

从增速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5%,有25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贵州、新疆分别以33.8%和32.8%的增速位列前两位,江西、甘肃、青海以31.2%的增速并列第三。总体来看,西部省份仍然保持了上年投资增速较快的势头,前三季度固定资投资增速前10位中7个为西部省份,其中前五位全部为西部省份。

从结构看,我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采矿业投资比重仍然较高。前三季度,制造业完成投资3278.5亿元,同比增长46.3%,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26.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达31.5%,较上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此外,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2.1个和7.6个百分点。同时,采矿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为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27位

前三季度,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27.75亿元,同比增长14.2%,较上年同期回落个3.7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27位,较上年下降13个位次。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1%,27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我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虽然通胀预期和水平有所下降,但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导致楼市销售下滑而削弱房地产市场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以及多项刺激消费政策预支消费,政策退出导致即期消费走弱等原因,消费表现出增长后劲不足的迹象。前三季度,除北京外的30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三个省份是广东、海南、浙江,分别较上年同期低4.6个、4.1个和4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水平也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

五、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同比明显回落,排全国28位

前三季度,我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4.5亿元,全国排第1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西部排第3位,与上年同期位次相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9.3%,较上年同期回落个22.7个百分点,全国排第28位,较上年下降6个位次,西部排第11位,与上年同期位次相同。

从总量看,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905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924.6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2千亿的省份有4个,其中,广东、江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4千亿,分别以4543.7亿元和4282.12亿元排全国第1、2位,山东以3138.2亿元排第3位。看名次,除陕西、湖南外,其它各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的排位情况变化不大,陕西较上年同期下滑了8个位次,湖南较上年同期上升了5个位次。

从增速看,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9%,较上年同期低18.6个百分点。全国有26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江西、湖南分别以33.9%、33%和27.2%的增速位居前三位。我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增长趋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各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江西下滑幅度最小,较上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陕西下滑幅度最大,较上年同期低86.5个百分点。我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低22.7个百分点。

六、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小幅下滑,排全国第10位;农牧民收入增速下滑明显,排全国25位

前三季度,我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19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00元,排全国第10位,排西部位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3.9%,较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个上升2个位次,西部排第8位,较上年同期下滑1个位次。前三季度,我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807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4元,排全国11位,排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较上年同期相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5.3%,较上年同期低10.8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25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个位次,西部排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9个位次。

从总量看,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8个省份,其中,超两万元的有7个省份,上海、北京和浙江以30205元、26948元和26682元分列全国第1、2、3位。前三季度,全国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4个,其中超万元的有6个省份,上海、浙江和北京以15453元、14615元和14549元分列全国第1、2、3位。

从增速看,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3%,较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2个省份,其中,增速排在前10位的西部省份占7个,青海、甘肃和新疆以14.7%、14.5%和14.1%的增速分列全国第1、2、3位。有24个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了当地GDP增速。全国19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江苏下滑幅度最小,较上年低0.4个百分点,海南下滑幅度最大,较上年低4.4个百分点。除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其余11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5.4%,较上年同期低5.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4个省份,新疆、海南和安徽以19.5%、18.3%和18.2%的增速排全国前3位。全国所有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北京下滑幅度最小,较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内蒙古下滑幅度最大,较上年同期低1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总额为2071元,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12%,同比增长17.5%。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增长57.1%,是全部现金收入增速的3.7倍。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篇6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在现阶段的表现是:(1)生产和金融事业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金融资产的垄断资本所有制的矛盾。这是基本矛盾。拙著《三说美国》里的有关部分,已经援引了美国朝野的大量公开、内部资料说明了这个基本矛盾在当代美国确实存在。[注28]本文第一部分实际上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由此派生的矛盾是:(2)个别工厂、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性、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经营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简略地说,就是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拙著《三说美国》的有关部分也已经援引大量材料,说明这个矛盾尽管在表现形态上有所变化,在当代美国也确实存在。[注29]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高科技公司在美国极度盲目发展,造成产品和设备空前规模过剩,成为引发这场经济危机的主要导火线,而且至今仍然是阻碍经济复苏的重要拌脚石,就是最新证明之一。即使在这场经济危机已经爆发以后,全国商业用房的空房率2001年第四季度从2000年同期的8.3%攀升到13.5%,比刚刚走出一场严重经济危机的1983年还高0.2%;2002年第一季度,商业用房的空房率继续攀升,达到14.7%。全国公寓出租房的空房率2001年第四季度也从2000年同期的3.5%攀升到5.8%,2002年3月初再攀升到6.3%。然而在房地产大量闲置的同时,全国新房开工率却大幅度上升。2002年1月,新房开工率比2001年同期上升了7.4%;2002年2月,新房开工率又上升了2.8%,达到10.2%。与此同时,新房销售率下降(2002年3月开始),商用房租金也随之下降(也是2002年3月开始)。[注30]房地产业的这种状况,就是最新证明之二。至于这个矛盾在美国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表现,就不必赘述了。(3)无产阶级(体力和脑力劳动者)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拙著《三说美国》的有关部分也已经援引大量资料,说明在当代美国确实存在这个矛盾。[注31]本文后面还要专门论述这个矛盾在这场经济危机期间的新发展。

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包括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阐明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1999年4月,美国股市正处于急剧膨胀阶段,整个美国经济正处于这个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我在当时撰写的《一论》里即曾指出,美国股市必然崩溃;美国的经济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繁荣”,必然发生危机。时间过去并不久,2000年3月,美国股市即从高峰急剧下滑,经营高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随即呈现崩溃之势;2000年第三季度,这场经济危机就开始爆发了。事实证明,《一论》所作的上述判断是正确的。那个判断之所以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就是因为那个判断是以上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的原理为指导、以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作出的。然而对于奥尼尔部长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是无法理解、也不愿理解;对于美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哪怕是肤皮潦草地去观察一下,他也不愿意干。这就没有办法了。

回答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要判断前述第二、第三种观点的是非;也就是要说明美国这场经济危机是否已经结束,或者说它是否已经进入复苏阶段。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探明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公布的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真实性。因为前述第二、第三种观点,即肯定这场危机已经结束、并进入了不同程度的复苏阶段,都是以商业部公布的这两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依据的。

2001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2年1月31日公布的“预先估算”的增长率折成年率(下同)为0.2%,同年2月28日公布的“初步估算”为1.2%,同年3月28日公布的“最后估算”为0.3%。[注32]

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是由居民采购商品和服务支出(下同;这种支出是主要的)、联邦政府采购支出和企业采购支出(商业部这一次公布的统计,把它改为企业削减库存,我们就要予以评论)构成的。根据这个“最后估算”,2001年第四季度,居民采购支出增长了6.1%,联邦政府采购支出增长了11.4%。[注33]应当说,这个联邦政府采购支出的增长率是真实的,因为:(1)这种增长是小布什政府从事阿富汗战争、大规模增加军费的必然结果;(2)有联邦政府的财政支出数字为据。问题主要有两点:转贴于

第一,是居民采购支出的增长率。每一年美国居民采购支出,历来都集中第四季度,特别是集中在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期间,2001年也是如此。根据民间权威机构——信用风险监测网[注34]的统计结果,尽管各大商品零售企业为争夺顾客平均打折扣达40%(一般商品),或者以零利率提供贷款的方式赊销(汽车),美国2001年感恩节到圣诞节期间的商品零售,还是多年来最糟糕的的一个季节。全国12家商品零售连锁系统(它们是美国商品零售的主渠道)在2001年12月分的销售金额,有7家比2000年同期下降(2000年12月的商品销售就已经处于萎缩状态)。在这些销售金额下降的连锁系统中,包括全国规模最大的西尔斯-罗巴克公司、联邦百货商店(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梅西百货店、里奇百货店,等)以及凯玛特连锁店。[注35]其中的凯玛特连锁店由于严重亏本,债台高筑,不能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进入2002年即申请破产。在商品销售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居民采购怎么能谈得上增长6.1%呢?这难道不是天方夜谈吗?

这里附带说一个问题,即政府商务部公布的居民采购增长率没有按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下降做出调整。实际上,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居民采购的商品(一般购买普通商品,不购买贵重商品)和服务(少乘飞机旅行,能坐火车的就坐火车)的质量都下降了。

第二,把企业采购支出改为企业削减库存。本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纳入企业采购支出,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企业采购支出的增减,可以显示出企业生产的升降。企业削减库存,就不同了。因为企业为了削减库存,必须削减生产。因此,企业削减库存只能显示企业生产的下降,而不能说明企业生产的上升。商务部公布2001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玩弄的戏法是:避开企业采购支出,改为企业削减库存。2001年第四季度,企业削减库存1193亿美元,比同年第三季度削减的金额上升了574亿美元。在商业部看来,企业削减库存金额的上升就等于企业生产的上升。这就把事情弄颠倒了。事实恰恰相反,企业削减库存上升的幅度正是企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商业部公布的2001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0.3%的增长率中,企业削减库存就占了2.16%。[36]仅仅减去这一项,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就不是增长,而是显著下降了。

现在再说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它在2002年4月26日公布的“预先估算”,美国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5.8%:同年5月24日公布的“初步估算”,把这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调为5.6%[注37]这就更加离谱了。

我们先说商务部公布的上述“预先估算”。因为这个“预先估算”的增长率高于一个月后公布的“初步估算”,对“预先估算”做了评论,对那个“初步估算”就可以不再议了,可以节省许多笔墨。

美国民主党(即前述驴党)在野派——拉鲁什派(这一派既不受民主党当权派的欢迎,更不受共和党的欢迎)曾就商务部公布的这个国内生产总值做过核算。其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商务部把企业削减库存的金额为362亿美元,比2001年第四季度(如上所述,该季度削减的金额为1193亿美元)少削减831亿美元,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部分。在商业部看来,企业库存削减既然减少了,它们就必然增加了生产。这纯粹是一种主观臆测,毫无事实根据。实际上,企业的生产并没有增长。在商务部公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60亿美元中,这一部分就占了830亿美元;在它公布的增长率5.8%中,这一部分就占了3.1%。其逻辑结果是,这一部分的金额增长和增长率应当减去。

这是第一笔帐。

第二,是关于2002年第一季度社会在信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方面的开支。这个季度在这个方面的实际开支比2001年第四季度增长了75亿美元;减去实际物价上升因素后,这个季度上述开支的增长率等于零,甚至是负数。但商务部采用了“唯乐主义学派”[注38]的物价调整法,使这个季度社会在信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方面的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增加了344亿美元,在它公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8%中占了1.3%。即使采用“唯乐主义学派”的物价调整法,这个季度从总体上看,企业的资本投资也是下降的。因此,这一部分金额增长和增长率,也应当减去。

这是第二笔帐。

第三,是关于2002年第一季度居民在购买房地产方面的开支。商务部在它公布的上述国内生产总值中,说本季度居民在这个方面的开支比2001年第四季度增加了179亿美元,在它公布的本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8%的增长率中占了0.55%。但此项增长基本上不是房地产本身的增长,绝大部分是泡沫,只不过是使早已存在的房地产超通货膨胀泡沫进一步肿大而已。

减去以上三项,就要把商务部公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8%的增长率变为0.8%。

第四,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以金融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占了2/3以上。因此,商务部公布的上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非是物质生产或曰实体经济的增长。美国的物质生产实际上是下降的。[注39]

这就把事情的本来面貌说清楚了。

商务部公布的那个“初步估算”就更是如此。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次是要考察美国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转状况。

在这里,我们先说以下两点:

其一,是巨型垄断公司的经营状况。

2002年4月8日发行的《财富》杂志公布了该刊排行榜上有名、美国规模最大的500家工商金融公司2001年的盈利状况。作为一个整体,这500家的利润下降了53%。这是该刊自1955年开始发表500家排行榜以来的最大利润下降幅度。也就是说,这是20世纪30年代那场资本主义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以来最大幅度的利润下降。

此处提一下美国影响最大的《纽约时报》。由于工商金融企业经营处于不景气之中,广告开支削减,使世界闻名的《纽约时报》公司在竞争中遭到惨败。2001年第四季度——2002年第一季度期间,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纽约时报》已排在《今日美国报》和《华尔街日报》之后,屈居第三位。[40]

据出版《华尔街日报》的道·琼斯公司统计,截至2002年5月1日,已经公布同年第一季度纳税后盈利状况的1146美国巨型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净亏损32亿美元。虽然亏损金额不大,但这些公司在总体上陷于亏损状态,却是1992年第一季度以来的第一次。[注41]

还有一个股票市场的问题。

我在《再论》、《三论》、《四论》里都曾提到美国投资人在股票市场上的金融资产损失。这里要说的是,股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伤害投资者,同样也伤害上市公司本身;投资者的金融资产损失同时也是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损失。《三论》、《四论》均曾说过,在这次股市价格下跌狂潮期间,即从2000年3月到2001年9月,美国股市上金额达7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已经灰飞烟灭。本文前面已经说过,到2002年5月,美国股市情况基本上仍然是这样。这就是说,美国上市公司在此期间损失了同样金额的金融资产。这也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那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资产损失。现在要补充的是,一些亏损严重、极度渴望从股市赌博场上捞一把的公司。它们曾下过大赌注,赌输了,竟不惜造假帐,虚报盈利,以欺骗投资者,企图继续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实际上,这些公司在股市赌博场上损失的资金有可能超过一万亿美元。[注42]

这里提一下美国上市公司造假帐的问题。

本文前面说过,安然公司申请破产暴露出:该公司在被迫申请破产前曾冒险从事金融衍生品赌博。那是该公司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该公司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二,就是造假帐,欺骗投资者。2000年,安然公司曾虚报近6亿美元的盈利和隐瞒10亿美元以上的债务。美国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公布的帐目,必须经过一家具有权威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给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是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安然公司的上述假帐,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与安然公司合谋的产物。

这个造假帐问题暴露的后果有二。

其一是一连串上市公司,包括环球电讯公司、泰科国际公司在内的假帐问题逐一被揭露出来;还有一些公司,如软件制造商冠群公司、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公司的帐目,也分别受到了美国法院、联邦调查局和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调查。美国《福布斯》杂志把这种现象称为“帐目魔术”。一批巨型垄断公司造假帐,导致美国面临一场严重的商业信誉危机,投资者不知道应当相信谁,不应当相信谁。[注43]

其二,是本来最具有权威性的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江河日下,其业务受到沉重打击,而以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受到的打击为最严重。人们像躲避魔鬼一样,纷纷远离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提供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接连不断地撕毁原来与它签订的审计合同;事务所内有的审计师自杀,其他审计师大部逃离;加上一个联邦陪审团在法庭对它的审讯,使它已经落到支离破碎的境地,剩下的基本上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注44]

第二,是一系列大型公司破产。

我在《三论》、《四论》里,曾经谈到过这场经济危机期间截至2001年12月止美国大型工商业公司破产的严重状况。2002年1月到5月,有关企业破产的信息仍然接连不断地传来。这5个月的主要情况如下(未经法院批准者除外):

1月6日,位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科霍能源公司申请破产;

1月22日,在美国打折扣零售商中位居第二的凯玛特连锁店申请破产;

1月28日,营业网络遍布全世界的环球电讯公司申请破产;

2月1日,麦克劳德美国电讯公司[45]申请破产;

2月12日,著名的凯泽制铝公司申请破产;

2月15日,经营卫星电话业务的格洛巴尔斯塔公司[46]申请破产;

2月20日,制造飞机零部件的凯尔斯特朗公司[47]申请破产;

2月24日,生产奶酪的萨普雷马公司[48]申请破产;

2月25日,经营电讯业的姆鲍尔控股公司[49]申请破产;

2月28日,生产维生素的莱纳健康产品公司申请破产;

3月1日,电线制造商杰-普-莫公司申请破产;

3月5日,生产厨房和浴室用具的福米卡公司申请破产;

3月6日,位列美国钢铁冶炼业第五的全国钢铁公司申请破产(它是1998年以来申请破产的第32家钢铁企业);

3月27日,阿德尔菲亚电信公司申请破产;

4月1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汽车电池制造商埃西德技术公司申请破产。

5月20日,经营高速度信息传递的Metromedia Fiber 网公司申请破产

5月22日,威廉电信集团公司申请破产。

5月24日,Nextel 电讯公司申请破产。[50]。

这场经济危机期间,迄今为止,在《财富》杂志2000年500家排行榜上有名的巨型垄断公司里,申请破产的就有4家。它们是:1,安然能源公司(名列第18);2,凯玛特连锁店(名列第27);3,LTV钢铁公司;4,伯利恒钢铁公司。[51]此外,已经申请破产的环球电讯公司,全国钢铁公司,麦克劳德电讯公司,生产一次成像照相机和专用胶卷的宝丽莱公司,经营化工和建筑材料的格雷斯公司,制造汽车电池的埃西德技术公司,ExciteAtHome因特网公司 等,虽不属于《财富》500家之列,但也是具有垄断性的大公司。一场经济危机,成群结队的巨型垄断公司和垄断性公司倒下,这在美国战后以来的经济危机史上也是罕见的。

回答这个问题,再次是要考察美国工人阶级的失业状况。

我在《四论》里说过,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公布的统计,在这场经济危机期间,截至2001年11月,美国失业职工上升到816万人。同样是根据这个部公布的统计,截至2002年4月,美国失业职工已上升到860万人;其中到4月18日止失业救济已经到期、继续申请救济的失业职工,已达到1983年2月的水平。[注52]1983年2月是个什么水平呢?当时,1979-1982年那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刚刚结束,1983年全年平均,美国失业工人总数是1071万人。[注53]在这里,我们只说劳工部公布的2002年4月失业人数的统计,即860万人。我在《美国走马观花记》、《三说美国》和《三论》、《四论》里曾反复说明过,这种统计是不符合实际的;对美国政府公布的失业数字加一倍,才比较符合客观实际。这样,2002年4月,美国的失业职工就是1720万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纽约著名的研究机构——会议委员会2002年5月20日发表报告说,今年4月,美国先行经济指数下降了0.4%。它预示美国经济前景不祥。转贴于

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就可以看出,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并没有结束,更没有进入复苏阶段;或者说,迄今为止,即从2001年第四季度到2002年5月,美国是处于一场经济危机发展过程的中间停滞阶段。

由此可见,小布什总统说的“我们还没有走出丛林”;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至今不说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已经结束或者已进入复苏阶段,是有事实根据的。

三,关于美国经济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我们现在要回答前述第三个问题,即美国这场经济危机是否会进一步发展和如何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考察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种种不稳定因素。

这些不稳定因素主要是:

第一,是企业固定资本投资继续呈下降趋势。

据美国政府商务部公布的统计,2001年第一季度,企业固定资本投资为1748亿美元;2002年第一季度为1624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减少了124亿美元。其中用于设备和软件的投资,2001年第一季度为965亿美元,2002年第一季度为873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减少了92亿美元。这里说的2002年第一季度企业投资的下降幅度,还是前面提到的商务部公布的那个“预先估算”(其下降幅度为5.7%);在随后公布的那个“初步估算”里,这种下降幅度更大(其降幅为8.2%)。[注54]

企业削减固定资本投资的直接原因,一是经营利润的下降或者亏损;二是债务过重;三是商业银行加高了发放贷款的门槛。

第二,是高科技公司继续处于衰落状态。

在美国这场经济危机期间,高科技一直是一个重灾区。这个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生产设备仍然过剩,产品库存继续处于严重积压状态。事情的另一面,也就是市场对高科技的需求严重不足。本文前面提到的比尔.盖茨认为美国这场经济危机2002年内不可能复苏,这是他的主要根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工商金融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争相购进高科技产品,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导致它们拥有的许多高科技产品至今排不上用场。[注55](2)经营收入锐减。2000年3月以来,纳斯达克指数下降了60%以上,使高科技公司损失了大量金融资产,就基本上说明了这一点。(3)债务沉重,压得大多数高科技产业喘不过气来。仅全国电讯业,自1996年以来累计的负债金额即达2万亿美元之巨。[注56](4)风险投资继续下降。2002年第一季度,风险投资比2001年第四季度下降了23%。据全国风险资本协会的调查,风险投资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电子计算机软件、生物技术和电讯业。在风险投资方面下赌注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家、投资银行家和其他腰缠亿万资金的富翁。他们目前大都不愿意下赌注。[注57] 对于高科技的研制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篇7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具体性;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因素顺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77

1“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类似问题的计算方法

1.1目前统计教材中“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计算的两种方法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都开设《统计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时间序列分析”(或称“动态数列分析”)是《统计学原理》中的重要内容,而“时间序列水平分析”又是“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章节。“时间序列水平分析”中“平均发展水平”的延续内容“一段时间的发展水平”,如“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存在两种计算方法。

现以表1为例,说明目前统计教材中“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1.2对两种计算方法的评价

用经济性、具体性、可比性三个标准进行评价。

方法①既具有经济意义,还符合“统计”的具体性和可比性原则。

“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与“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在经济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即1符合月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概念,具有经济意义。

可比性是计算相对指标的最重要条件。所谓可比性,主要指对比的两个指标(即分子与分母),在总体范围及指标口径上要求一致或者相适应。在@里,和都包含有“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的特指,在总体的时间范围上相一致,因此,和具有可比性。

再从具体性方面考察。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数量关系,这是它与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数学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可以撇开所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而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则必须紧密联系被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在本例中,我们研究的是“劳动生产率”这个具体问题,和不能人为的拆分,即1是一个整体。换句话说,在计算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时,月份个数(n)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它只能在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之前,即“3×”或者在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之后,即“×3”。因此,方法①还符合“统计”的具体性特点。

方法②虽然符合“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具有经济意义,但违背了“统计”的具体性和可比性原则。

“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的3倍与“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相比,即31(∑a1),即使符合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也不具有可比性和具体性原则。

这是因为“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的3倍与“该企业2014年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时间的长度相一致,不具有可比性;月份个数与组合为一个整体,或者月份个数与组合为一个整体,也不符合具体性原则。

如果方法②成立的话,岂不是还有下面第三个计算公式:

c=113其公式推导过程是:c=3×=3×1=113

1.3与“‘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类似的问题

从时间上看,有“第一季度”,就有“上半年”和“全年”;从指标上看,有“劳动生产率”,就有“资产净利率”和“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等。

以表2为例,计算某连锁店2015年下半年商品流转次数。

2指数体系中“因素”的排列顺序

2.1因素分析是指数体系的作用之一

在经济分析中,一个指数通常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实践中往往需要将多个指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指数体系。狭义的指数体系仅指几个指数之间在一定的经济联系基础上所结成的较为严密的数量关系式。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总值指数等于若干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素指数的乘积。例如: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销售价格指数

原材料费用指数=产量指数×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数×单位原材料价格指数

因素分析即分析现象的总变动中各有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是指数体系的作用之一。对现象的总量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建立指数体系来进行因素分析则具有直观、明显的经济意义,因而在实践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根据总量变动分解得到的因素多少不同,可以采用两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

2.2目前统计教材中,“因素”的两种顺序

以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为例,目前统计教材中,“因素”有两种顺序。

参考文献

[1]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J].前沿科学(季刊),2008,(02).

[2]季梅.关于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区别[J].课程教育研究(旬刊),2019,(09).

[3]袁卫,庞皓等.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篇8

【关键词】

处方评价;合理用药;抗生素

处方评价是医院合理用药、处方管理、费用控制实施等情况的重要考量指标。药剂科参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评价方法[1],对我院病房药局前三个季度的处方进行评价。

1 方法

调取我院2010年01月01日至2010年09月31日全部病房药局处方共计152634张,将每季度处方按1~3月、4~6月、7~9月分成三份。利用微机随机从每份抽取90张,每月30张,共计270张处方。按《处方管理办法》逐张、逐项认真

作者单位:110044沈阳市胸科医院

填写处方评价表,包括处方日期、药品品种数、抗菌药物(有/无)、针剂(有/无)、基本药物品种数、药品通用名数、处方金额、诊断,通过计算得到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的百分率、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等综合评价数据。

2 结果

从前三季度所抽取处方统计显示,注射剂处方173张,占总处方数的63.97%;抗生素处方110张,占处方总数的40.63%,综合评价指标及用药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人均用药品种数是最早被提出的合理用药指标,一般处方不应超过五个品种,以减少药物副反应与药费开支。我院病房处方平均用药种数为1.74,结果令人满意。

3.2 注射剂起效迅速,在急诊及危重患者抢救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一旦出现药物副反应,其严重程度往往比口服制剂或其他剂型更大,甚至导致死亡。可能因为我院是结核专科因素,其注射剂使用率平均为63.97%,大大高于市属医院30%左右指标的均值。

3.3 目前,医疗市场滥用抗生素现象较为严重。我院1~3季度病方处方抗生素使用率为40.63%,其中第一季度为45.32%、第二季度为42.12%、第三季度为34.46%,基本都有相应的诊断指症,但使用比率偏高于国际上抗生素使用率30%[2]。

3.4 我院病房处方每张平均金额为218.11元,其中第一季度为213.06元、第二季度为246.23元、第三季度为195.04元。整体费用情况偏高,处方费用合理化的关键是处方用药合理化。

综上所述,我院病房处方总体看存在一定问题,抗生素、针剂使用率偏高,处方平均费用较高。但从第三季度开始,各项指标逐步走低,逐渐趋于合理。与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狠抓医疗质量,治理抗生素滥用,制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有直接关系。对医院来说,提高全院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合理诊疗和因病施药是关键。只有通过规范处方行为和进行医疗职业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处方用药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其合理的用药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地使用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高强.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2月14日卫生部第.53号部长令.

上一篇:地理初中知识要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地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