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15:28:57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维缺陷;应用题;小学二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11-02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针对应用题的解题思维

(一)低年级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思维概论

在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指学生在从幼儿园转移到小学阶段中学习数学,开始通过对文字、图片和符号等因素的融合,去提炼和吸收小学数学的很多基本的客观知识和理论,从而归纳出一些能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和理解情况等,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概括出合适的解题思维方向和流程等。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缺陷的现状

1.抵触文字理解,盲目合拼数字。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期间,学生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转变到小学阶段,从原本的看图理解变化成图文结合的综合观察。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刚刚开始学习汉字,对于文字还没形成足够的熟悉程度和理解习惯,因此,在处理应用题这些图文并备的题目时,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对应用题内容文字的陌生感而有意或无意地过滤和抵触应用题的文字介绍。在这一条件中,学生就会潜意识地看图找重点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盲目寻找与合拼应用题中的数字,从而在最短的时间中整理和排版出数学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模块和形式。

2.片面阅读个别词语,无视数字与单位的配对。小学在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数学相关知识时,往往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吸收能力、图文融合能力和数据文字配对等条件反射。在面对这些全新的解题思维下,处于低年级学习的不同学生会根据各自的反应心态、接受理解和解决方式等多种元素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如汉字学习程度比较低的学生会更加喜欢看到有图的应用题,而且在阅读题意时会有意地忽视部分没有数字的文字介绍;或者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分清楚数字与单位的配对,造成解题的盲目合拼等。

二、二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出现思维缺陷的原因

(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育管理中,教师如果想要灵活全面地培养学生形成合适的解题思维,那么,就需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接受到适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并形成一定的理科学习思维路线,例如学会数字的加减、尝试图文的合拼理解和数据的运算审核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培养出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与小学的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在上课和学习的自制能力有待加强,而且对于汉字还比较陌生,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可能会因为没有培养好良好的抽象性的理论型思维而无法处理一些比较具体鲜明的题目。

(二)教师分析应用思维时存在的障碍

1.忽视解题思路的顺序和方向。因为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重点与一年级数学教学相比是产生了一定的变动,所以,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各自的困难,如记忆背诵、理解归纳和看图总结等,而产生一定差异的学习思维障碍。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没能够客观性、针对性和整合性地归纳和总结出低年级学生在培养数学思维时已经出现或可能存在的解题问题,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在片面地根据个人的理解能力去覆盖性地介绍数学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时,造成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知识点形成了具有片面性的理解和总结。

2.没有及时说明数量关系。大部分教师一般会提前考虑到上课时间段的限制和应用题模式的相似性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忽视了学生直接模仿的学习特点,片面介绍题中的数字,没有考虑到数据与单位等多种条件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答题时找不到方向,在解题时就会毫无目的地进行数字的拼凑。例1:(1)红花8朵,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2)红花8朵,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在解题时,学生如果在看题的时候没有看清楚“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与“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这两句话,那么就可能会把两道题都理解为“8+3=11(朵)”。正确的解题:(1)8+3=11(朵)答:粉红花有11朵。(2)8-3=5(朵)答:粉红花有5朵。

三、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方向

1.加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总结性。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知识面相对比较有限,大部分题型的分析和解读都来仅仅是来自数字的加减合拼等经典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有代表地介绍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图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文字的分析能力,打破学生盲目背诵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和总结零散的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统筹好应用题知识的答题模块,就要学会使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总结,构建出合适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结构。

2.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虽然可以有很多种题型,但客观上而言,因为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认识数字的加减,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更需要指导学生结合题目的特点和数据去进行合理解题思路。教师在设计和分析应用题的讲课模式时,不仅应该及时地收集和分类一些和应用题有关的最新版的教材,而且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和书本内容的结合,通过运用言语介绍、图文合并及数据对比等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能够灵活地理解题意,慢慢习惯对应用题文字的阅读和吸收,增强图文的综合理解。

四、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梳理知识;知识框架;知识运用

一、梳理清楚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整个初中三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为日后的学习逐渐构筑基础。那么对于已经进行过初中学习的学生来说,抽出几天时间或者分阶段进行对于这一年所学知识的梳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好假期的时间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初一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的,主要为代数部分。最开始学习的数字的划分与类型,如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质数、双数等等,种类繁多,定义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自我总结,那么将不同种类的数字的定义、概念混淆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就算是学生在学习初期可以分得很清楚,那么在日后学习其他内容,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的时候,忘记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学生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复习,这样才能使知识烂熟于心,在头脑中根深蒂固。除了数字的不同种类以外,还会学习到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法则实际上大同小异,与小学阶段学习到的运算法则别无二致,只是在此阶段的学习中加入了负数的概念,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是绝对不难。真正让学生比较头痛的问题是运算法则的主题不再是数字,而变成了字母,甚至是字母之间的组合、变形等。这就将难度提升到了一个层次,学生从小接触的运算都是数字之间的运算,而初中则主要以字母为主,在适应阶段一定要格外注意,认真细致。另外一个比较难的内容就是方程式。初一数学会涉及一元一次方程,这一部分内容到初二年级就会继续向一元二次方程延伸,所以将其学好非常关键。关键是要掌握好几个点,字母表示的方程式的运算层次以及各种运算中的公式等,一定要做到熟练。总之,学习过初中一年级数学的学生,一定要抽出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理清楚知识之间的关系,预测所学知识的延伸可能朝向哪个方面,为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构建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对于学习任何学科、任何领域的知识来说都是非常有效的。τ谑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数学本就是逻辑、条理非常强的学科。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构建初中一年级数学的知识框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首先,初一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知识分为如下几个大的方面: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内容。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时候可以首先将这些大方面罗列出,可以参考教材中的目录。在整理出这些内容后,再将更加详细的内容增添进去,使其丰满。需要注意的是,知识框架并不是把教材抄一遍,那样并不现实,时间成本也过高。知识框架也并不等同于笔记,笔记是对教材的凝练,并且增添进去自己理解的内容与解题方法。知识框架则是对教材的梳理,将整本书的支撑框架抽离出来,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体系。所以在罗列完大框内容后,就可以再将其他内容增添进去,可以按照教材的框架或顺序整理,最省时间,效果也最好。知识框架成功地构建了,那么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更进一步,提升一个层次,在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更加畅通。

三、加强知识的运用与结合

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即使是像哲学那样抽象而又形而上的学科体系,最终的意义也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所以,对于数学知识来说也一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知识的运用与结合。第一,如何运用?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说三角形那一章节,就可以对生活中出现的三角形进行充分的观察,然后运用所学看自己是否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这样思考,才会对知识的理解更充分。第二,如何结合?数学本就是一门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非常强的学科,但是学生在“入门”之前,并不能很好地将前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所以在平时要多思考,想一想知识之间会存在哪些联系,那些知识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等。

总之,对于已经完成初中一年级课程的学生来说,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就需要遵循以上方法。首先,要抽出时间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而且这个过程需要重复进行;第二,还要着手构建知识框架,对教材的目录进行整理,抽离出教材的框架,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不光初一可以构建,初二、初三也应该继续构建,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可以借鉴;第三,还要加强知识的运用与结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于儿童;经历体验;多彩活动;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如何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线教师似乎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这个词几乎可以概括一切数学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说“陌生”,是因为这样的教学内容到底教什么、如何教、如何定位、如何评价,大家依然一头雾水,说不清、道不明。基于此,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板块的课程开发与校本研究》,除了研究教材编排的“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教学外,努力拓展更丰富的教学资源,重点在低年级引入“数学绘本”阅读活动,为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汇入一股清泉。

一、基于儿童,选择绘本内容

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s,在日本译为“绘本”,直译为图画书。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的儿童图书,它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优秀的绘本能够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尝试用数学绘本来辅助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源于对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考虑。数学绘本相比较国标课本,趣味性更强,将数学知识融入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数学概念被悄悄地诠释出来,冷冰冰的公式变得活泼起来,硬邦邦的定律变得形象起来,更棒的是,跟这些充满童真的故事相匹配的,是一幅幅夸张可爱、色彩鲜艳的漂亮图画,数学知识就隐藏其中,浅显易懂,趣味十足。通过阅读丰富多彩的内涵故事活动,更能让学生主动吸收其中的数学要义。但是数学绘本不可能替代传统数学课本的价值,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有目的地遴选出与教学内容契合度高的,能体现不同学习阶段核心数学知识的绘本教材,找到二者之间的连接点。

结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一年级教研组从数学绘本丛书中筛选出以下绘本内容,开展阅读活动研究。

《寻找消失的爸爸》

例如,一年级数学绘本《寻找消失的爸爸》,猫爸爸不见了,小猫以猫爸爸“拿走的东西”“出发的场所”和“到达的地方”的平面图为依据,找到猫爸爸的踪迹。通过从上面、下面和侧面看到的样子,建立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准确地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也加强了对我们生存环境的数学理解。

《欧利与他的懒弟弟》

又例如二年级数学绘本《欧利与他的懒弟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能根据图片内容列出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教育学生做事要勤劳的积极情感。

当然,数学绘本的阅读活动实际上是学生数学知识再现,教师在理解绘本内容的同时,也要在不改变文本原味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活动的目标和学生学情的需要进行适当地改编,删繁就简,基于儿童,使得数学活动更加扎实有效。

二、经历体验,立足核心素养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与归宿都必须着眼于儿童的发展,都应该尊重儿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儿童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体验中,悟出道理,得出真知,最终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从数学学科层面而言,核心素养无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

例如:二年级数学绘本《猫画被盗事件》,主要是以摩卡警长找回被盗的猫画为线索,让学生知道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个数,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整个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片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见文末附图)。

【片段一】调查队员发现美术馆后面有1个分岔路口,左边是一条石子路,右边是一条柏油路,队员们分头行动了。那作为组长,摩卡在干什么呢?教师出示文本课件,学生们初步感知到“数学简洁”,渗透了符号化思想,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片段二】没多久,搜捕嫌疑犯的2组警察又来到了分岔路口,走石子路的一组警察前方又出现了2条石子路,走柏油路的另一组警察前方有1条泥土路和1条小石子路。“组长,这可怎么办啊?”当师生共读至此时,教师提出:你们能像摩卡组长一样,在这幅图的后面填上警察的追踪路线吗?学生在作业纸上接着画一画。随后教师课件出示画图结果,让学生明白“共有4种可能”。此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画树状图求可能情况的个数的模型。

【片段三】当侦破工作进展到错综复杂的阶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第一个调查员说在第一个分岔路口,嫌疑犯选择的是柏油路,他为什么这么说?”“第二个调查员认为在第二个分岔路口,嫌疑犯选择的是泥土路,你们认为呢,为什么?”“第一个调查员说在第三个分岔路口,左边是废弃的石墩桥,右边的桥已经断了,你们认为嫌疑犯会选择哪一座桥?为什么?”让学生能合理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进行推理,从而清楚地知道:“嫌疑犯先走柏油路,再选择了泥土路,最后通过了完好无损的桥。”缩小了排查范围。最后教师总结:“这个过程在数学上叫推理,通过推理排除掉不可能的情况。”让学生初步学会推理,明白推理的合理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片段四】在绘本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地回顾反思,总结出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出可能情况的个数。并且设计了一组与本册绘本情境一致的对比习题,让学生知道“怎样计算可能情况个数?”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师生通过共读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数学化,同时指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合作交流中寻求解题策略,优化方法,最终呈现实践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数学思想方法。

三、多彩活动,关注终身发展

数学绘本阅读活动,在借助故事情境、线索及绘本中隐含的数学知识,达成预期设想后,教师可以围绕绘本主题来设计一系列的延伸活动,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使学生从一个读者变成一个游戏者。

演绘本:例如一年级数学绘本《阳阳数鸡蛋》,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小主人公阳阳来操作圆片,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作用,同时延伸出“平十法”“破十法”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作用。

画绘本:例如二年级数学绘本《国王的披风》,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图形可以密铺。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国王O计出更美的披风。

编绘本:例如一年级数学绘本《我的一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了钟表,并初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教师在活动结束之前,布置了一个编绘本的任务,要求孩子回家后在家长的配合下,画出自己的一天,比一比谁的作息时间安排得最合理。

玩绘本:例如二年级数学绘本《鸟儿鸟儿飞进来》,学生通过阅读,主要是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用5以内乘法口诀求积。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同桌两人分别拿相同张数的扑克牌,同时出一张牌,谁最先根据两张牌说出对应的口诀,这两张牌就归谁。在一定的时间内,比比看谁手上的牌多,谁就获胜。这个游戏的设计,旨在巩固乘法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口诀。

教师通过设计、组织以上系列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动手实践,创造应用,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思考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表演力,寓学于乐,其乐无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综上所述,以阅读性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数学绘本,融入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可以使低年级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更加丰实。在数学思想的有效引领下,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故事,进一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内容,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霞芬主编.发展与实践――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的探索与研究[M].宁波出版社.

[3]高丛林.数学绘本: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J].江苏教育,2014(37).

[4]伍婕.让数学知识在绘本教学中自然生长[J].江苏教育研究,2017(326).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能力 培养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表现欲很强。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使用一年级新教材后,我觉得改编后的教材,比较重视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它精心设计的例题,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充满童趣的彩图对小学生们很有吸引力,能强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各方面的潜力。我认为新教材能很好地体现基础教育改革的初衷,它的编排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结果更重过程。

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直至力于‘导’。”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只重结果,忽视教师导和学生思维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就拿备课写教案来说吧,以往教学时,往往要求备详案,其实这反而限制了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因为课堂是活跃、变化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照详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临场发挥。而新教材重结果更重过程,在教学上留有余地,教师在编写教案上也注重中心环节的编写,但不要求面面俱到,让教师有应变的心理。基础教育改革重视教学后的总结评价,让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确实反馈。这样能让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及时调整教法,游刃有余,能很好地体现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不仅教师减负,课堂的实效也加强了。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

二、结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感性知识,重生活经验的应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数学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新教材很好地突出这一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引出新课,让学生们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如人教版第一册中的“比大小”这一课,就是通过“小猴分水果”的故事展开,水果数量与小猴只数不一样,够分吗?怎么分?一年级的学生一看到这个场面,就已自觉进行比大小,并将水果分好了,一节新课就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中上完了,课后学生们还能踊跃参与比大小分其它东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三、重视合作学习,提供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强合作意识。

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数学知识只有10%。可见人的知识获取的手段相当丰富,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解决难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通过小组学习,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观点渐趋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难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们的“情商”,培养初步的团队精神。同时,教师从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给学生们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

四、增强民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挖掘学生们的“潜能”。新教材提倡“思维无”,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求异和求同,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控制,产生思维定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情况选择好的方法,也可以接受挑战再寻求更好或更难的方法。新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构建。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会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学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单凭一张卷于就断定学生学习的好坏未免大片面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才选拔标准的改变,评价方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教师应很好地根据本校情况,制定一个符合技情的方案,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们的各项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全面评价一个人,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合格学生。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我校制定了一张《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检核表》,用于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进行考核,在评价中以学生是否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为标准,综合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觉提高各方面能力,这张表格的试行在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反映均不错。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现状对策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把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知识全面而系统的进行整理、梳理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进行一个总结,如果把复习搞的好,能够做到有效,那么学生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如果不能做到有效,只是一个知识的简单的重复和简单的重复练习,那么学生的提高将会很少,可见我们小学六年级复习是多么重要的。然而,目前的六年级数学复习不尽人意。

一、现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存在的问题

1.复习的时候,老师们还在单一的用复习教材进行复习。

2.对复习阶段的几种课型的教学的模式不是很清楚。特别是试卷的评讲课,老师们满卷子的讲,讲的很累,但效果却不好。

3.教师对复习阶段规划的意识不强,当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规划不一致的时候,老师们没有很好的进行“再规划”。

4.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选择复习方法,盲目的跟风。

5.对基础知识的“过手”问题不够足够的重视“高估”自己的学生。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的常识与技巧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因此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小学阶段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尤为重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

(一)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创设复习情境。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张扬个性,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

学生是课堂一切活动的主人,也是数学复习课的主人。因此,作为复习课老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才能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复习课中。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内容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体现互动和热情的教学,可使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并可激发其创新的潜能。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此,教师应适当创设相应的适合的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

(二)指导学生定好复习计划。

复习前,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内容和题形等,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复习进度。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积极的投入到复习中去。

(三)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

到了总复习时,很多学生学生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努力培养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心情会很愉快,自然会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大胆尝试等学习活动中去。另外,要让学生乐学,必须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能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学习环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讲讲学好数学的重要性、适当减轻作业量、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励等。

(四)注重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前,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内容和题形,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进度。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积极的投入到复习中去。

首先用一半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的内容,重在复习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方法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学生在复习中注重查漏补缺,教师注重解疑和检查。在复习中注重发现学生在综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知识的运用的能力。并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补缺补差,把遗漏点降到最低。然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阶段复习,把内容相关的单元内容分项复习。比如:数的复习,几何知识的复习等等。结合不同的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复习重点难点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最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各种题型,等等全面开展训练.在每一次综合复习中学生的能力呈现螺旋上升状态。

(五)精心编排练习题。

精心编排练习题是实施教学论断和反馈的好办法。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学生的创新能力。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指的练习题也不仅仅指动笔的书面作业题,还包括动口的讨论题和动手的实践操作题等。

总之,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不仅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而且要能在其基础之上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主体,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的策略》《中华教育论坛》,2009.6.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能力;现状;培养策略

一、预习的现状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从目前我国小学教学情况来看,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教师十分依赖,不愿自己动脑思考解决问题,总期望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获取知识,课堂之外的时间里,学生不想动脑,也不会自觉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课前的预习也无从谈起。不进行预习或预习工作不到位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于所教学的知识没有了解,无法集中注意力,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思考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预习习惯。

二、预习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预习习惯的培养是第一步,通过预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进行预习,学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跟上教师教学节奏,对于教师的提问,能够很快找到答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的表现欲,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培养他们预习能力,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自己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预习都不太重视,学生预习意识不强,教师监督不严,使预习沦为一种形式,并没有形成良好预习习惯,学生自主性和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没有预习作为支撑,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也没有那么顺利,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高度集中,数学课堂效率低下,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

三、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与低年级相比,难度较大,加上与初中知识联系密切,因而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工作。高年级数学教学,由于难度大,如果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学习,对所学知识没有一定的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够跟上教师讲课节奏,无法集中注意力。高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这时注重预习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学生也会主动花时间去研究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另外,通过预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今后遇到一些数学难题时,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

四、预习的策略

数学知识是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是高于生活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学习数学,到五六年级,数学的难度加大,这时的数学教学,重在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能够运用自身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升入初中,学习初中数学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课后进行预习,能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预习时,遇到难题,可自行思考解决。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地方要标注出来,教师在教学之前,给予学生时间,将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预习作业,提高能力

培养小学生好的预习习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趣味性很强的预习作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自主预习的积极性。预习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思考和探索,了解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梯形和四边形学习时,课前教师就需要布置预习的小任务,通过任务让学生的预习变为有效的预习,使学生在预习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预习任务可以有很多,例如多次阅读数学课本、理解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不懂的地方用笔标注。其次,为了让学生对梯形和四边形有所直观了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找出生活中一些梯形或四边形的物体,通过观察,更直观的了解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通过动手、观察、思考和体验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体验预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预习的积极性,这样对课堂效率提升很有帮助。

(二)掌握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预习很重要。许多学生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预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有用的预习方法。

1.阅读式理解法

阅读式理解方法,即通过课前阅读课本知识,达到了解课本内容的目的。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有阅读理解的能力。阅读理解法,学生在课本内容的阅读中,要通过圈、点、划等方法记录自身预习的情况,理解预习内容,提升对重点语句的敏感程度。例如在自主学习“倒数”中,就可以利用阅读式理解法,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对这抽象的概念进行课前预习,不至于课上一无所知,一脸茫然,致使学起来没有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查找咨询法

查找咨询预习法,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进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这一类方法适用于扩展性的数学知识预习。教师布置预习任务,预习在预习中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利用课外资料,提前预习和掌握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例如在“利息计算”这一知识点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索和查找银行利息相关的知识,这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掌握储蓄的相关知识,了解利息计算的方法。

3.实验探究法

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中,实验探究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预习中的自主学习层次递进,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利用实验探究法预习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拟定科学合理的预习提纲,让学生的预习能够有目标有方向,预习中,学生要自主进行探究,解决教师的提纲中的问题。例如几何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推导公式,通过眼睛观察、动脑猜想、动手验证等方法,深刻理解数学几何知识点,掌握数学知识。

五、结语

总之,预习是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培养预习能力,能够使学生终生受益。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预习中,要培养学生独立、主动并积极进行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也要教授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利用预习方法,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预习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实际数学教学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健.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02)

[2]郝灿江.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与措施[J].青春岁月.2013(03)

[3]王俊丽,袁晓玲.小学中年级数学预习方法指导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一】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上课好动,不遵守纪律,爱玩小东西,开小差等等。刚开始时,对于毫无教学幼儿经验的我,有相当大的难度。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向她们学习,不断钻研新课标,还通过上网,接受学校培训等渠道,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半年的教学,我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有不少收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记录下来,成为一篇优美的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通过积极鼓励和表扬,让小组里面的优等生自愿帮助差生。在练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在组内交换做,交换改。通过出题,做题,改题,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3、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游戏有很大帮助。尽量把知识点教学活动,转化成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 、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2)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新教材从选材上就已经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教师在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是什么后,根据本班或者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和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知识的应用与再创造得以完美的结合。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足球、魔方、牙膏盒等这些东西却十分熟悉,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进行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在生活中出现在哪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要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

(3)“互动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简单的灌输,盲目地的“填鸭式”教学,不再是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而应创设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的模式。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组织—讨论、指导—练习,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师生共同活动。课堂上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提问不少于10人。同时还应当为学生创设条件,引入小组学习的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 学生学习方式 1、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形式化。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当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就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新教材中很多练习题都是给一幅主题图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就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讨论交流的条件。

【二】

时光如流水,匆匆而过,忙忙碌碌中,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一年里有得有失,有付出有收获。

在这一年中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在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以下几方面:

一、备课方面

我做到了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还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我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教研活动,刻苦钻研,经常向同事们请教和交流,勤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经常阅读教育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为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培优转差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要特别注意给予辅导,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1、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丰富自己的课堂,让课堂更加有趣味,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提高效率。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91-01

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一年级数学,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个转折与适应的过程,相对而言,初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很多,也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觉得很好学,没有困难,容易在学习中掉以轻心,慢慢地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重视和解决,在进入八、九年级后,加上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就会出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势必投入更多的精力予以补课,效果反而不理想。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因此,打好初一年级的数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打好初一年级的数学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过渡与衔接

现行初一教学教材内容,可分为三大块,一是数(即有理数),二是式(即整式),三是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有机的过渡与衔接。首先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域,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其次进行“数”与“式”的过渡,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

二、注重预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听课效率。由于初一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初一年级教材涉及到数、式、方程、几何。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数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三、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初一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老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认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四、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五、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初一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那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惑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并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因此,例题的教学,习题的讲评教学等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又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抓住典型题讲,循思设疑,引导探索,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训练既能使学生获得解题方法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逻辑推理能力差等特点,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据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心情。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将学生的特点与数学教学相互结合。因此,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研究非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数学学习与游戏的相互结合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逻辑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数学学习与游戏的相关结合,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另一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买文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人民币的价值与作用进行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部分学生扮演商店售货员,部分学生扮演顾客,用人民币在商店中进行购物。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人民币的作用进行总结。通过游戏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币的用途,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数学学习与竞赛的相互结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仅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好胜心,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家长及周围人的认可。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各种竞赛类的游戏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进行激励,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数学只是。例如,数学故事大比拼、数学运算我最棒、数学小天才等竞赛,让学生能够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数学潜能,将比赛作为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此外,教师在竞赛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激发学习的动力与潜能,而且要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学会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完整自身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人格的完善。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结合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如果数学教学比较乏味,将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低,数学教学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与学生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内心想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情景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情景结合的数学故事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学生身边实例,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故事进行演练。例如在“加减法运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小学生通过吃糖果的故事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在故事中逐渐将各种知识点加入。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进而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这位同学手中有多少颗糖果呢?”,学生在仔细查看之后得出糖果的数量,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如果这位同学吃掉其中的3颗,那这位同学还有几颗糖果呢?”,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接着老师再进行提问:“如果别的小朋友又给了这位同学5颗糖果,那这位同学还有多少颗糖果呢?”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知识。在课堂最后,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平时应该少吃糖果,吃太多的糖果会长出蛀牙。通过情景结合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生活常识。

(二)情境结合的数学口诀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顺口溜的形式比较容易帮助学生记忆,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小学生的记忆特点,通过顺口溜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进行数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这种方式已经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但当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编制顺口溜“遇到括号要先算,没有括号要细致,有加有减有乘除,先要乘除后加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特点。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特殊的天性,这就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依据兴趣进行学习的情况。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天性,实现因材施教,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由此可见,趣味性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对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兆康. 精当灵动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隐的“魔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1,01(48):110.

[2]刘杰. 浅谈创设情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S2(27):58.

[3]凌敏. 尝试教学方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24):215.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求知欲望,对所有的事物都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加,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了。因此,必须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措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方法的运用效果进行了阐述,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实现数学学习与游戏的相互结合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逻辑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数学学习与游戏的相关结合,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另一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买文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人民币的价值与作用进行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部分学生扮演商店售货员,部分学生扮演顾客,用人民币在商店中进行购物。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人民币的作用进行总结。通过游戏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币的用途,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数学学习与竞赛的相互结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仅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好胜心,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家长及周围人的认可。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各种竞赛类的游戏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进行激励,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数学只是。例如,数学故事大比拼、数学运算我最棒、数学小天才等竞赛,让学生能够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数学潜能,将比赛作为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此外,教师在竞赛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激发学习的动力与潜能,而且要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学会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完整自身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人格的完善。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结合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如果数学教学比较乏味,将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低,数学教学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与学生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内心想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情景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情景结合的数学故事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学生身边实例,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故事进行演练。例如在“加减法运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小学生通过吃糖果的故事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在故事中逐渐将各种知识点加入。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进而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这位同学手中有多少颗糖果呢?”,学生在仔细查看之后得出糖果的数量,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如果这位同学吃掉其中的3颗,那这位同学还有几颗糖果呢?”,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接着老师再进行提问:“如果别的小朋友又给了这位同学5颗糖果,那这位同学还有多少颗糖果呢?”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知识。在课堂最后,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平时应该少吃糖果,吃太多的糖果会长出蛀牙。通过情景结合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生活常识。

五、情境结合的数学口诀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顺口溜的形式比较容易帮助学生记忆,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数学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小学生的记忆特点,通过顺口溜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进行数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这种方式已经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但当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编制顺口溜“遇到括号要先算,没有括号要细致,有加有减有乘除,先要乘除后加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特点。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特殊的天性,这就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依据兴趣进行学习的情况。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天性,实现因材施教,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由此可见,趣味性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对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兆康. 精当灵动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隐的“魔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1,01(48):110.

[2]刘杰. 浅谈创设情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S2(27):58.

[3]凌敏. 尝试教学方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24):215.

上一篇: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中数学考试反思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