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9:03:58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题;习惯;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04-0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能早尽早,如等发现问题再来进行纠正,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在进行低年级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做题目时,许多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是没看清题目,没明白题目的意思。只要老师再把题目要求读一遍,学生马上反应过来,或让学生再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老师往往会判定说这些学生是粗心的,其实在粗心的背后显露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读听结合,感知题意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1、“帮”读。

(1)课堂教师范读、课外请家长读题。

一年级学生初入学识字量少,无法自行读题,导致不能明白题意,不能按要求完成题目;但在读题前应先请学生认真听清题目,很多情况下只要教师读题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并完成;课外同时要求家长给自家孩子读题。

(2)课堂教师带读,学生指字跟读。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识字量逐渐增加,老师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手指头指字跟老师读题;读题时要求学生不增字和减字,题目复杂时读完后适当解释题意。

为避免让学生产生依赖,在“帮”的基础上逐渐发现能独立读题的同学,请他们带读,并表扬,适当奖励,其余同学要会原题复述一遍给同桌听。

2、“趣”读。

初入学儿童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应充分变换形式,才能充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识字量较多的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读,当小老师是学生觉得最荣耀的事,因此努力地把题读好;读题前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清楚,会请个别学生进行复读。

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方法,应用到读题中来。这样摒弃了单一的读题方式,把读题置于比赛、活动甚至游戏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1、“圈”图文理解题意。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一P50第7题。

像这种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很多学生都不懂得结合理解,不明白在讲什么,在那里搁笔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了。这时老师先请学生圈出丁丁的信息,剩下的就是佳明的信息,再让学生分析佳明投进几个10分球和几个1分球,依次解答两个问题就没有太大的难度。

2、圈画“关键字”理解题意。

如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出版的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30第四题,第(1)题: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的数是5,这个数是( )。

很多学生看完一遍后马上写出(35),这时我要求学生再看一遍题目,画出题中关键字,学生画了“两位数”、“个位”、“十位”,很快的他们就自行改正了。改正后要求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自己原先会做错,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完成题目。但还是得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动手圈画,细心观察,认真做题,避免再出现相似的错误。

3、分级标注,整体理解题意。

学生自悟自得审题不细、盲目下笔是解答问题的大敌。因此教师在呈现题目前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读全题的良好习惯,才能使问题有解答正确的机会。

如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出版的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6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四)第一题:

很多学生都只圈第(1)小题,再完成填一填。第(2)、(3)小题都没圈就填一填和选一选了;这时引导学圈一圈,填一填,选一选

(1)38朵花,10朵扎成一束,能扎几束?

(2)5个草莓装一盘,装了6盘。如果10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3)6个盒子能装下这些面包吗?能( ),不能( )。(在正确答案的后面画“√”)

让学生明白大题的要求是适合每个小题的。才不会理解错误,完成时出现问题。

三、读后思考,提取数学信息

学生读题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审视题意。教师让学生对一些不理解或有疑问的题提出质疑,由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大胆提问的胆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

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五第4题

读完题后,有学生马上被图吸引过去了,说:老师,图里不够20人,还有学生说:图里不够14人;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图里画的人和文字的人数不符,图里到底能让我们看到多少人呢?

学生进入思考中,再一次观察理解题意。

就有学生来回答,图里最多能看到14人,因为这是在讲捉迷藏的游戏,“我们班一共有20人”这是多余的。

生再次产生疑问:怎么图里没看到那么多人,那是为什么呢?

没数到有14人那是因为有一些人已经藏起来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养成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笔者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加强练习,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为了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要加强练习。在刚开始练习时,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在算理明、思路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题量,加快练习的速度。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学生感到口算也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每天安排3至5分钟,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使学生看到算式就能较快地说出得数,将算式与得数直接联系起来,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技巧,达到口算准确熟练。

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浓厚的兴趣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是有效学习的源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都是一个新的开端。策略:利用故事情节,激活兴趣;依托学具操作,引发兴趣;感受生活气息,浓厚兴趣;融入现代技术,延续兴趣;微笑亲近学生,传递兴趣。以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从而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忘我实践,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小的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在教学人教板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8页例7《100以内数的顺序》一课时,我创设了去蜜蜂大城堡做客的故事情节,串联教学内容。课伊始,我深情地宣布: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蜜蜂王国的国王盛情邀请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到蜜蜂大城堡去做客,高兴吗?蜂王为了表示他的诚意,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请柬。我们只有破译了请柬(即百数表)上的密码,也就是正确地填写出表上空格里的数,才有资格进入城堡中去。聪明的你们有信心吗?情节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他们认真地观察填写,积极的探索表内规律.通过填数,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将“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等排列规律揭示出来,使学生获得对数的顺序的本质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口算,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加强口算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发展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口算练习。如:教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我经常采用“视算与听算”两种形式的练习。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f出得数,引发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很重要,其中新课标中就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到了教材中,从中就不难看出估算能力的重要性。估算在数学计算以及实际生活当中都有很重要的位置。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提高数学计算与浅析硕士论文能力;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不足;可以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基本正确。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四、利用错题资源,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在做练习时,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面对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而是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我常常用“数学医院”的形式,把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暴露出来。当医院的“红十字”旗出现时,学生都很激动,纷纷争着当“大夫”,“大夫”要说出“病因”,并把“病”治好,就评“好大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从错误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时要认真审题,严格按照规范的计算过程进行计算,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计算后要及时检查,及时纠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看清数字,弄清运算顺序。如:12看成21、2看成5、3看成8等。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细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3.培养学生耐心检验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在教学时还应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好习惯,把检验当做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数字及预算符号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孙雪兰.《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2

[2]庄淑琴.《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011-9-18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重要意义;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269-02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课堂教学是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方式。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征和教学需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相信绝大多数小学数学老师都知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有了兴趣,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才能对相关数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才能更好的开动脑经进行思考,才能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以学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原则和出发点,教学方法古板枯燥,只会一味地强制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们的快乐,使孩子们越学越觉得压抑,越学越提不起兴趣,甚至导致有些学生厌学、弃学。这就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走进数学课堂。

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2.1通过创设数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好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使课堂变得灵动、活跃、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融入到老师创设的情景当中。情景教学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教学情景,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所营造的教学氛围当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段。鉴于此,教师要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充分发挥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比如,教师在讲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图形的拼组》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图形拼组起来了的各式各样的图案,比如说由几个长方形和几个三角形拼起来的小狗、小房子,用几个圆拼出来的小花朵等等。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孩子们看到这些新奇的事物,会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想要探索和学习拼图的有关知识。

2.2将实际生活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育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数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努力通过各种办法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比如,教师在讲小学四年级数学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时候,引导学生想想我们在生活中的什么时候会用到小数,比如说学生可能会回答说超市购物结算时会用到小数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安排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说接下来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目"假如你们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买了10.23元的苹果,买了5.45元的西瓜,买了4.67元的香蕉,结账的时候该付给收银员多少钱呢?"。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就是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想要从教师那里学到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会产生很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这里所说的教学工具,既包括数学教学道具,比如说三角尺、直尺、圆规、圆柱模型等等,也包括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物品,比如说桌子、手表、发票等等。道具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在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可以将一些一百以内的整数发票作为道具,给学生出这么一道题,"老师去北京游玩了一趟,每次消费都有一张发票,现在呢老师手里有几张发票,分别是吃饭消费15元,火车票21元,进故宫门票12元,同学们帮老师算算总共花了多少钱?"学生们看到发票会大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会使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

3.总结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助手。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恰当使用教学工具,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吴秀玲.数学课堂――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Z6)

[2]孟馥红."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课程整合;千山路小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008-03

[作者简介]刘静,山东省威海市千山路小学教师。

一、课程整合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层面

问题:课程门类不断增多,现行地方课程增至四种,同时,学校也在着力打造体现特色的校本课程,而总课时量的固定导致课时分配紧张,并且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存在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课时浪费。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在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地方课程创造性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的基础上,使课程量与课时量能够合理配置,构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环境,形成与学校文化特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二)学生层面

问题: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生存、适应能力普遍较强,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比较认真,但在创新意识、合作能力、人际沟通等方面较为薄弱。目标:通过课程整合,让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个性品质得到彰显,做最好的自己。

(三)师资层面

问题: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爱岗敬业的青年教师队伍,但相较于学生数量来说,教师人数少、工作量大,存在一人兼授多科的现象。教师精力有限,对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书本理论上,对课程的钻研不够深入,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促进教师对各级各类课程的钻研,同时解决部分学科师资薄弱的问题,实现学科均衡发展。

(四)管理层面

问题:学校课程门类多,导致分管部门、分管领导多,存在交叉管理或重复管理的现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和负担。目标:通过课程整合,精简课程管理部门,使之系统化、专门化、专业化,实现管理的科学、高效。

二、课程整合的方法

(一)同学科课程的整合

1.学年的教材整合

学年的教材整合即跨越年级、册别,将内容相关、主题相似、形式相近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实现课程的优化。整合原则:就“低”促“高”,即以较低年级的内容为主,适当整合高年级内容,以辅助低年级教学。如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文章《字典公公家里的吵架》采用儿童诗的形式对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了区分,极富情趣,读来朗朗上口。二年级教师在进行写话指导时就选择了与《字典公公家里的吵架》进行整合,设计了《如何在写话中用好标点符号》一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单元的教材整合

单元的教材整合即同一年级、同一册别中对不同单元或相同单元中相似的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原则:详略得当,整体推进。如四年级语文下册有两篇林海音的文章――《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分属于第一单元“我爱读书”和第七单元“童年生活”两个不同的单元。教师在教学时就将两篇课文整合,从林海音的生长、生活背景入手,切入主题,以《冬阳童年骆驼队》为详,以《窃读记》为略,整体推进。

(二)跨学科课程的整合

1.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整合

(1)社会主题课程――环境教育和品德与生活(社会)整合

我们把环境教育和品德与生活(社会)整合起来,力求通过品德课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使其获得基本的环境知识,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技能,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2)人文主题课程――传统文化与语文整合

“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传统文化教材突出了原典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我们将传统文化课程与语文阅读积累、经典读本整合起来,让学生领略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安全主题课程――安全教育与班会课整合

安全教育的很多内容都与班会课的主题活动相关,我们结合学校班队会活动,将安全教育与学校的班会设计整合起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的重要性,留心身边的安全隐患,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行动上时刻注意安全。

(4)环境主题课程――海洋教育与科学整合

科学大都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而海洋教育在编排上也恰恰体现了小学科学的特点。于是,我校把海洋教育和科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在海边的幸福,并从中体会海洋文化,学到科学知识。

2.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整合

(1)修身课程――礼仪教育和品德与生活(社会)整合

礼仪教育一直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在编排礼仪操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学生校园礼仪教育,和品德与生活(社会)进行整合,将学生一天在校的礼仪整理汇编,配以形象的图片,编写了校园修身课程“礼仪,让你的形象更美好”。

(2)启智课程

这部分课程的整合包括两部分,一是劳动基地教育与综合实践、科学的整合。劳动基地教育一直是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科学、综合实践教师结合学校劳动基地中的农作物种植,编写了《“躬耕”体验行 快乐你我他》校本教材。二是数独教学与数学、信息技术的整合。数独是我校的经典校本课程,一至五年级每周都开设单独的数独课,教师依据校本教材《快乐数独》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探究的乐趣,锻炼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测等综合能力。现在,我们又将数独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探索开发了数独课的新形式。

(3)怡情课程

怡情课程的整合包括两部分,一是口风琴与音乐的整合。口风琴一直是学校坚持开设的音乐校本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音乐教师精选难易适中、学生喜爱的曲子,按年级段编写了《琴声飞扬》校本教材。每天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吹奏已经坚持了6年,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二是田园美术教育与美术的整合。美术学科依托基地里丰富的资源,开发了田园美术校本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麦秆画、玉米皮画、五谷画等艺术形式,为学生长期、系统、科学地学习田园美术提供了保障。

(4)立德课程――德育和品德与生活(社会)整合

我校对德育课程和品德与生活(社会)进行了整合,围绕“德”与各年级相应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分年级确定了不同的重点,从“立德、礼德、力德、历德、理德”五个方面开发了不同的德育课程。

(三)课内外课程整合

我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实践平台,每月开展整合后主题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将课内所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实现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的整合。学生以手抄报、卡片、研究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将研究内容呈现出来,并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在级部层面、学校层面展示、交流。以一年级数学为例,每月的整合活动主题如下:

三、课程整合的效果

课程整合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通过课程整合,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学习力、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我校近几十人次在省级、市级、区级各类科技创新、艺术素养、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中获奖。

以下是对全校低年段(一、二年级)320人、高年段(三、四、五年级)360人课程整合前后的调查结果:

可以看出,经过课程整合,低年级学生会合作、敢表达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高年级段学生自主合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课程整合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为教师一专多能充电;建立课程体系,为学校体验特色增彩。学校的课程整合与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同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参考文献:

[1]张德红.小学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小学主题模式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5篇

一、调研分析,优化组合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地了解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以下是我市(县级市)农村教学点调查情况表:

50岁以下教师有135人,占总数的66.2%;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占80.4%;20-30岁的教师是近年来考聘的大学生;30-45岁的教师基本都是中师毕业,后经过自考、在职培训等方式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学点教师学历达标,“老、中、青”年龄比例比较适合。调查研究为设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途径提供了依据。为此,市教育局集中了全市小学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51人,按个人专长、年龄大小、不同学科组合成19个培训导师小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导师团队作用。如:地处偏远的教学点教师较少,就把相邻的2个教学点组合成1个培训小组,选派年轻、会开车的导师团队,以便培训工作的展开;年轻教师多的教学点则选派特级教师作为首席培训导师,希望唤起他们职业热情,或选派课题研究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他们教育教学水平……总之,尽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顶层设计,培训有方

根据我市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培训以“提升农村教学点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为着眼点,创建“三校”交融、“导师引领”“自我学习”的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模式,聚合优质资源,推进农村教学点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1. 走出去,开阔眼界。“三校融合”中的“三校”指的是高等师范院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学员任职学校。应该说,乡村教师不一定全都是专业上的弱势者,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处在中国教育的底层。有的乡村教师在教育生涯中从未跨出省门,有的甚至从未迈出过本市区域,一辈子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辛勤地耕耘,却由于自身专业发展所限难有太多作为。他们是最急需高质量培训的群体。在“教学点全科教师培训”的三年时间里,每一位教学点教师都要到高等师范院校进行高端培训。每到放寒、暑假,教学点老师们在进修学校主管领导、班主任的带领下到闽南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学习,聆听高等学府教授们精彩的讲座,感受大学的人文氛围。这对拓展他们的眼界,提升他们的教育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正常上课期间,他们则分批轮流到杭州“千课万人”听课研训。这样高端的培训让教学点教师受益匪浅。某一偏远的教学点教师从杭州听课回来后写道:杭州“千课万人”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情四射的示范课、见解独特的报告、思维碰撞的互动点评,让我这个来自偏远山村的语文教师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课是这样的精彩纷呈;原来当语文教师是这样的幸福。名师也是磨砺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2. 请进来,增强内功。每一个学期,市进修学校都会邀请各路专家到“家门口”进行全员培训,如信息技术培训、汉语言知识培训、论文撰写培训等等。福建省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全国模范教师陈文明老师先进事迹报告《执着追求,成就教育梦想》感动着每一位教学点教师。陈文明老师是乡村教师的典范。他1982年师范毕业后,就一直坚持在最边远、最艰苦的乡村小学任教,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铸就了他人生的辉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的事迹告诉了乡村教师突围之道――成功来源于自己的努力,突破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构筑自身的思想园地,坚守教育信念。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凡人、平凡事、身边人、身边事,点燃的是希望之灯,照亮的是人生之路。

3. 同进步,导师引领。教学点培训引用国外先进的“导师制”“指导小组制”,制定“导师责任制”实行培训考核目标,充分发挥导师作用,确保培训质量奠定基础。笔者和进修学校高级数学教研员黄老师与最偏远乡村的五位年轻教师结为师徒。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014年12月,天上飘着小雪,我们第一次下校培训,山路十八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达目的地。我上了一节科学示范课后,听了罗老师、范老师执教的数学课和一年级语文单元试卷讲评课。听他们的课,我和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由于长期在农村教学点(完小)教学,缺乏信息沟通、专业引领、合作研修,他们个人专业成长基本停滞,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陈旧,教育素养逐步退化。

面对这五位年轻的教师,作为导师的我们该做什么?上示范课、听课、点评、研修是不可少的,但仅这样的常规培训是不够的。有什么方法能让地处偏远的山村教师、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一起享受现代教育资源?我想起了2013年去支教的某教学点。这个教学点只有5位老师(其中英语教师还要走教),四个年级,共38位学生。这个教学点是我市“数字化资源”全覆盖运用示范点,老师们的授课与全国名师精彩的讲解完美结合。拿音乐课来说吧,老师在一节课里同时上两个年级游刃有余。当二年级学生听视频里的老师上课时,执教老师便去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当一年级学生欢快地跟着视频且歌且舞时,老师又到二年级组织教学。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引导孩子们分享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优质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研讨会上,我把这个教学点教学情况向老师们做了介绍。这些好学的年轻人听了很感兴趣,很乐于去学习、去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看到了曙光。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课题深入研究,以此作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能。我开始忙活起来,调查、搜索资料,写课题论证……向省科学规划办申请课题研究。可惜这个课题申请未通过立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教学点数字化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导师组成员、教学点教师之间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有一件事值得一提。2015年5月,我们特邀示范教学点负责人冯老师前往该教学点一起做培训,不料出城不到10公里出现了极其惊险的一幕:刚学会开车的黄老师一个小小失误导致车子像脱缰的野马冲向右边的山崖,眼看车子就要冲出排水沟,坠入深谷。“小命难保”的念头刚一闪而过,我已被甩到右边的座位上。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车子竟然冲出排水沟折回到公路上,惊魂未定的我们赶紧下车,只见右边车门磨损得惨不忍睹。没想到,黄老师很淡定地说了一句:“没事,车还能跑。我们继续前行!”每次我想起这件惊心动魄的事,常会为自己,为我们的团队而感动: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呢?人活着有时需要一种勇气,需要一种精气神。

三、挖掘潜能,同伴互助

1. 创建学习共同体。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是尚未开发的巨大课程资源。如果没有教师主动的参与、研究,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是难以成功的。为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尤其要珍视教师自身的资源。

冯老师给该教学点带来了不一样的培训,一次教学点与教学点的深度交流。他不仅倾情提供了1至4年级全部学科的教学资源,还就地用“数字化资源”上了一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可贵的沉默》示范课。直观的演示,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上完课后,冯老师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使用数字资源,如何链接资源库、如何解压、如何寻找有用的材料……老师们在冯老师的指点下,逐一上台学习运用。

在这偏僻的山村,一群爱学习的年轻人,经过半年的摸索都能较熟练地使用“数字化资源”,如视频的切换、师生的互动、与视频同步学习、老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等等。当然还有许多问题,如语文课,如何让乡村学生按视频的标准有声有色朗读课文;数学课学生看一遍视频还不理解,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补充视频的不足等等。老师们不仅能反思存在的问题,还能提出解决方法,改进教学方案。

教学点教师钻研教材、细读文本、二次开发教材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但是能把“数字化资源”运用到日常教学中,相当于天天向全国的名师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6篇

1审视作业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课堂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变化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大规模“教育革命”,然而在轰轰烈烈开展课堂教学革新的背后,学生沉重的书包,繁重的作业,仍然普遍存在,然而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究竟如何?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对本校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数学作业的调查。

38%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我们数学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本身的“魅力”还不够,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多数学生只是在“应付地”做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还没有形成。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量的加大,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逆反、恐惧心理也不断增多。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这与我们长期以来把作业的功能偏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们的数学作业题型呆板、形式单调、题量过多、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做作业的快乐,体验不到做作业所带来的“成功”,久而久之,作业在学生面前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2作业设计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目前,作业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曾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即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序进原则。[2]根据这三个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笔者认为作业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作业设计的目的性。设计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学生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对一些大数目多数位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如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教学时,把计算器引入课堂,就能化解计算复杂易错的矛盾。

2.2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作业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如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2.3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表述类题目(如单元小结、学习体会、数学故事、小论文等)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

2.4作业设计的互动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也可以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试验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作业题目,可以有优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等多种形式,这样更能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3]。有时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做作业,在真实的情境里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4]。

3作业实施途径

3.1设计分层作业:新课标中指出,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充分注意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A类课外作业: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为主,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一个知识点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设计新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分式》的第一节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准备型作业(预习作业)。

阅读课本,探索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的代数式是分式?

(2)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有意义?

(3)满足什么条件分式的值是零?

B类课外作业: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到的学生而设计,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资料可来源于每一课时后面的作业题和相对应的学习指导训练题。课外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本课时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C类课外作业:这类课外作业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作业。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多个知识点综合练习。同样在新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分式》的第一节课中:

C:扩展型和创造型作业

x-3x2-5x+6

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等于零?

扩展型和创造型作业主要用来考查学生是否能把熟知的技能和概念运用于新的情景。大多数学生的解答可能会是:由x-3=0,所以x=3时,分式的值等于零。但是,虽然x=3时分式的分子为零,但此时分式的分母x2-5x+6也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分式没意义。因此当解出x=3后能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分子为零,但分母不为零)进行检验所得结论是否合理。在解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想。创造型作业比扩展作业更进一步,需要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整合一些技能和概念。

3.2设计趣味作业:当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主动完成作业。课外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使学生觉得完成课外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做法如下:

3.2.1自编或改编学习交流题: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每次编题后,教师取样讲评,再到学生互评,再重新改编,然后自由交换答题,教师答疑和协调,评选最佳编题和答题。此类课外作业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

例如笔者在完成新浙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数轴》后,让学生回家自己编题。有一位同学编得如下一道数学题:

乌龟约兔子在数轴上赛跑,虽有不自量力之嫌,但毕竟精神可嘉。乌龟说:“我们以表示-2000的点A为起点,你让我先跑4000个单位到B点,你就永远追不上我!因为当你追到B点时,我又跑到了C点,当你追到C点时,我又跑到了D点……如此无限的进行下去,你不是永远也追不上我吗?”请你边思考乌龟的诡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芝诺悖论”),完成下面龟兔的问题:(假设兔子的速度100单位/秒,乌龟的速度1单位/秒)

(1)A、B两点的距离是多远?B点表示什么数?

(2)B、C两点的距离是多少?C点表示什么数?

(3)当兔子追上乌龟还差0.4个单位时,他们分别位于何处?

(4)兔子总共花了多少时间可追上乌龟?追及点在何处?

学生编出这样的数学题令笔者大出以外,不仅问题诙谐成趣,语言及画面生动活泼,而且抓住数轴的核心。所以笔者认为让学生自己编写或自己改编题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

3.2.2自主查找或阅读题:信息时期,知识更新周期日趋缩短,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查找阅读型作业正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经常地提出一些趣味奇妙的,富于诱惑力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的书籍或网络并进行阅读,写下读书笔记。为便于检查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培养学生自信心,查找阅读的结果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数学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并说明资料的来源处。学生在展示、汇报自己“杰作”的过程中,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作业交流”成为了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

3.2.3数学活动题:这是以趣味数学、想象创意、猜数学谜语、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小辩论等形式为主导,以趣味性、灵活性为作业内容,来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学习,活跃思维为目标的一种课外作业形式。可以将题目写在教室后的黑板报中,供学生课余、课后时间竞猜、探讨与辩论。学生在愉悦趣味的情境中,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运用数学语言完整,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会听别人的发言。也锻炼学生雄辩的口才,严谨的逻辑,灵活的应变,敏捷的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3布置实践作业: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所学的本学科及与其它学科知识予以综合应用,这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此种形式的作业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大纲。学生从自己的父母、电视、报纸及网络等途径了解这些数学问题、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强调实践操作,更具综合与开放性。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学生情绪体验强烈。如果说传统课外作业强调的是一种虚拟情景,那么实践性作业强调的则是写实情景。

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学习抽样调查和普查时,可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适合于普查,哪些适合于抽样调查? 在学概率统计时,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彩票作为研究对象,便能引起学生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数学作业的设计还有数学学习周记、数学学习心得、数学小品、网络作业等形式,具体每节课后采取哪种(或哪几种)作业形式,由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学生兴趣和能力情况来确定。

总之,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由单一的书面机械重复的练习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自主性的方向转变。作业设计过程要真正体现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钱扑.《谈美国对课外作业问题的眼研究――课外作业的是与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黄小莲.课外作业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二期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分层;趣味;实践

1 审视作业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课堂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变化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大规模“教育革命”,然而在轰轰烈烈开展课堂教学革新的背后,学生沉重的书包,繁重的作业,仍然普遍存在,然而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究竟如何?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对本校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数学作业的调查。

问题1:你喜欢做数学作业吗?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我们数学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本身的“魅力”还不够,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多数学生只是在“应付地”做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还没有形成。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量的加大,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逆反、恐惧心理也不断增多。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这与我们长期以来把作业的功能偏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们的数学作业题型呆板、形式单调、题量过多、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做作业的快乐,体验不到做作业所带来的“成功”,久而久之,作业在学生面前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2 作业设计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目前,作业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曾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即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序进原则。[2]根据这三个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笔者认为作业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作业设计的目的性。设计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学生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对一些大数目多数位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如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教学时,把计算器引入课堂,就能化解计算复杂易错的矛盾。

2.2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作业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如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2.3 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表述类题目(如单元小结、学习体会、数学故事、小论文等)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

2.4 作业设计的互动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也可以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试验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作业题目,可以有优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等多种形式,这样更能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3]。有时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做作业,在真实的情境里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4]。

3 作业实施途径

3.1 设计分层作业:新课标中指出,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充分注意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A类课外作业: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为主,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一个知识点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设计新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分式》的第一节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准备型作业(预习作业)。

阅读课本,探索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的代数式是分式?

(2)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有意义?

(3)满足什么条件分式的值是零?

B类课外作业: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到的学生而设计,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资料可来源于每一课时后面的作业题和相对应的学习指导训练题。课外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本课时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C类课外作业:这类课外作业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作业。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多个知识点综合练习。同样在新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分式》的第一节课中:

C:扩展型和创造型作业

3.2 设计趣味作业:当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主动完成作业。课外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使学生觉得完成课外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做法如下:

3.2.1 自编或改编学习交流题: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每次编题后,教师取样讲评,再到学生互评,再重新改编,然后自由交换答题,教师答疑和协调,评选最佳编题和答题。此类课外作业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

例如笔者在完成新浙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数轴》后,让学生回家自己编题。有一位同学编得如下一道数学题:

乌龟约兔子在数轴上赛跑,虽有不自量力之嫌,但毕竟精神可嘉。乌龟说:“我们以表示-2000的点A为起点,你让我先跑4000个单位到B点,你就永远追不上我!因为当你追到B点时,我又跑到了C点,当你追到C点时,我又跑到了D点……如此无限的进行下去,你不是永远也追不上我吗?”请你边思考乌龟的诡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芝诺悖论”),完成下面龟兔的问题:(假设兔子的速度100单位/秒,乌龟的速度1单位/秒)

(1)A、B两点的距离是多远?B点表示什么数?

(2)B、C两点的距离是多少?C点表示什么数?

(3)当兔子追上乌龟还差0.4个单位时,他们分别位于何处?

(4)兔子总共花了多少时间可追上乌龟?追及点在何处?

学生编出这样的数学题令笔者大出以外,不仅问题诙谐成趣,语言及画面生动活泼,而且抓住数轴的核心。所以笔者认为让学生自己编写或自己改编题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

3.2.2 自主查找或阅读题:信息时期,知识更新周期日趋缩短,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查找阅读型作业正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经常地提出一些趣味奇妙的,富于诱惑力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的书籍或网络并进行阅读,写下读书笔记。为便于检查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培养学生自信心,查找阅读的结果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数学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并说明资料的来源处。学生在展示、汇报自己“杰作”的过程中,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作业交流”成为了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

3.2.3 数学活动题:这是以趣味数学、想象创意、猜数学谜语、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小辩论等形式为主导,以趣味性、灵活性为作业内容,来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学习,活跃思维为目标的一种课外作业形式。可以将题目写在教室后的黑板报中,供学生课余、课后时间竞猜、探讨与辩论。学生在愉悦趣味的情境中,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运用数学语言完整,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会听别人的发言。也锻炼学生雄辩的口才,严谨的逻辑,灵活的应变,敏捷的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3 布置实践作业: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所学的本学科及与其它学科知识予以综合应用,这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此种形式的作业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大纲。学生从自己的父母、电视、报纸及网络等途径了解这些数学问题、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强调实践操作,更具综合与开放性。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学生情绪体验强烈。如果说传统课外作业强调的是一种虚拟情景,那么实践性作业强调的则是写实情景。

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学习抽样调查和普查时,可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适合于普查,哪些适合于抽样调查? 在学概率统计时,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彩票作为研究对象,便能引起学生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数学作业的设计还有数学学习周记、数学学习心得、数学小品、网络作业等形式,具体每节课后采取哪种(或哪几种)作业形式,由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学生兴趣和能力情况来确定。

总之,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由单一的书面机械重复的练习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自主性的方向转变。作业设计过程要真正体现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钱扑.《谈美国对课外作业问题的眼研究――课外作业的是与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 黄小莲.课外作业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二期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8篇

真诚的欢迎您们来到镇中心小学莅临指导工作。下面我代表镇中心小学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镇中心小学占地26500平方米,生均49平方米,建筑面积2346平方米,生均4.34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覆盖9个行政村,人口9000人,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541名,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幼儿园一个,幼儿210名,每年的入园率均达到98.5%以上。学校共有28名教师,专任教师28名,大学本科教师19人,专科教师9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职称教师16名,初级职称教师12名。普通话合格率100%。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齐全,现有标准的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美术室、音乐教室等功能教室。仪器配备达省基本配置标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100%,图书室现藏书15020册,生均30余册。

二、学校教育工作情况

(一)德育为魂,形成独有的教育特色。建立健全一支务实的德育工作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学校为此成立了三个层面的德育队伍:以校长、主任和大队辅导员为核心的管理队伍;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实施队伍;以班级学生干部为桥梁的自我监督队伍,从而形成了立体化的德育工作格局。

1、抓基础形成规范

为了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德育领导的精心策划下,学校开展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月”活动。各班利用班队课及晨间谈话时间,认真学习、逐条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期间还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传统美德故事、编儿歌、集格言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对规范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与内化。学习《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血淋淋的事实,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对骑车上下学的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并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校联系等形式,要求家长督促学生的校外活动,严防交通事故发生。

2、抓典型培育爱心

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正面教育,以点带面,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如:结合学校书香校园的创建活动,我们连续多次开展征文比赛、语文、英语朗读比赛、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系列读书教育活动,我校多名学生曾在县局组织的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中获奖,我们的集体朗诵在“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竞赛中获得小学组二等奖,并代表县参加市里的比赛。

3、抓校园文化建设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学校形象的标志,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不断增强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创造优美的人文环境,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各教学楼层墙壁文化各具特色:一楼内容有乐器介绍、文明礼仪知识、金色童年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对学生渗透爱国情感教育;二楼文化分四大板块,内容体现了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已在展现学校体育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三楼文化有美术专栏、诗歌欣赏、学生作品等,设计目的是想把各年级学生培养成一个会说普通话,讲文明,懂礼貌,学会感恩,懂得欣赏的学生。除了这些,我校师生发挥集体力量,集思广益,自己设计了不同主题,涵盖范围广的内容,如:二楼转角处开设的“师生硬笔书法展”,展示了我校在读书写字活动中师生作品的点滴记录;“名师风采”展现了我校部分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的剪影;三楼转角处是学生们以“讲文明知礼仪”为主题的手抄报还有学生的书法、绘画等作品。这些内容是学校各项活动开展的一个缩影,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这些作品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学校拥有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

(二)教学为本,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及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构筑卓越的教育品牌,离不开规范的科学管理。要打响镇中心小学这一响亮的品牌,就必须全面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以此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1、扎实开展好教师政治业务知识培训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特别是积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做到:一抓政治思想,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二抓课改学习,夯实自身功底;三抓基本功达标,提高综合素质,并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四抓班级管理,提高组织教学能力;五抓业务水平,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目前,我校的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都有高的追求和目标,“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现在学校已建立起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勤于钻研业务、勇于开拓进取、乐于拼搏奉献的教师群体。现在我校有县级骨干教师6人,镇级骨干教师10人,学科带头人5人。09年在市优秀教案评比中,我校有六名教师参加,其中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2010年在市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中,我校多名青年教师获奖,其中4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2009年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实验室成为学生们科学创造的乐园》获得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2、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随堂课、评优质课活动,狠抓课堂教学,努力打造规范课、特色课、精品课。2008年9月,老师讲的《詹天佑》一课,在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评比中荣获市一等奖。12月,老师讲的图书阅览课《好书向你介绍》获县二等奖。老师讲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获县三等奖。在全县新教材培训会上,老师讲的《荔枝》、老师讲的《let’sread》供全县教师观摩,深受全县教师的好评。同年,我校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2008年4月,老师参加县校学英语教师口语比赛获一等奖,5月,老师代表县参加了市语文优质课评比。2008年11月,、、老师参加县优质课评比分获一、二等奖;2009年4月,老师为全县英语教师做示范课;同月、参加县英语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参加科学优质课评比分获一、三等奖;、参加品社优质课评比活一、二等奖。、老师参加阅读指导课评比获一、二等奖。、两位老师参加市数学、体育优质课评比,分获一、二等奖。2010年3月、4月青年教师分别参加了县新教材培训会和“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经验交流研讨会”,并在会上分别做课《圆的认识》《可能性》,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老师参加县“作文指导课”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老师参加了“图书阅读指导课”的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老师参加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课评比获一等奖,2010年11月、老师参加语文、品生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同月老师在科学实践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并为全县英语骨干教师做录像示范课。

3、加大校本研修力度,教研活动常抓不懈。

近两年来学校承担了省教育评估、教学评估、图书馆工作验收等检查任务,工作紧张忙碌,虽是如此但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依然在忙碌中有条不紊的开展着,我们力求在扎实有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建设出自己的特色。

(1)按照计划搞教研。每个学期初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两种方式的教研计划,无论工作有多紧张,我们一直按计划举行教研活动。2009年我们组织多种课型的教研活动,除语数英外,我们举行品生(社)、科学、综合实践等小学科的课例分析教研活动,强化教师对小学科的认识,在思想上加以重视;2010年我们组织中高年级教师听张艳萍老师讲授课改引路课,率先在全镇实施新课改;根据教师们平时的教学反思、随笔积累,组织了“一堂课的教学反思”的研讨会与“我的教学故事”的汇报会,在研讨交流中,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反思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故事,及时反思有多么重要。

(2)开通博客,创建网络教研。为使我校的教研活动科学化、特色化,我们在网上创建了学校博客,在举行校本教研活动后,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建议,可以登陆教师的个人博客,在学校的博客上发表评论。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网络交流,消除了时间、地点的局限性,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提高了学校教研工作的档次。

(3)认真组织老师参与“各校联动,推进课改”的活动。2008年9月,我校组织开展了区域性的教研活动,兄弟学校有多名领导和教师参加,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校老师讲了《古井》、老师讲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会的领导教师们发言热烈积极,活动开展很成功;2009年4月,我校的老师参加了全县的数学教研活动,所讲三年级数学课《认识面积》供全县数学教师观摩;5月,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校本教研工作现场会”,在会上结合老师的《认识面积》一课,我镇教研共同体的老师们利用互联网络UC平台交流看法,发表意见,得到全县各校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开辟了县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的先河,也让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2010年6月初,在中心校的组织下,我校张艳萍、老师为全镇中高年级教师做课改示范课,分别讲授了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瘸蝉》、六年级数学《可能性》一课。在活动组织前,学校也组织了相应的教研活动。上课老师为了上好课,在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共同切磋,反复修改,既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又带动了其他老师一起研究。

(4)踏实认真搞教研,真抓实干迎评估。2009年在迎接省教学督导评估之际我们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主抓薄弱环节:学校重视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并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多次举行低年级阅读和科学、品生(社)等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了教师的自律性,提高了学校的教研水平,老师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自己的评课、议课水平逐步提高,在学校教学、教研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我们迎来了省教学评估,我校青年教师、老教师分别讲了一年级的识字课《老师的话语》与五年级科学课《风的形成》,课后学校教师分两组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讨论、交流,教研气氛热烈,老师们发言积极,评估小组的领导对我校的教学工作给予了肯定: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实效性,在研讨中能切实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尤其对李老师—这个年近五旬的老教师还能在教学第一线上坚持工作,无私奉献,领导们都很感动。

4、立足实际,加强学生管理。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开展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活动。我校以特色为轴,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仅使艺术教育得到全面落实,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我校的文艺节目每年都参加六一文艺汇演、教师节联欢活动,其中我校自己创编的课本剧《欢庆艺术节》获县一等奖,多彩大课间在县艺术节评比中喜获一等奖,编排的舞蹈上了电视台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我校编排的节目《盼团圆》被教育局选中,成为2008年六一调演的节目之一,2009年舞蹈《从头再来》获艺术节评比一等奖;美术兴趣小组成绩斐然,在县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的科幻画《火车上用上太阳能》获二等奖,同学作品《我给老奶奶让座》获省一等奖.该同学应邀参加了省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2009年,、两位同学参加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分获二、三等奖,、两位老师参加县教师书法比赛均获二等奖,、、三位同学参加绘画比赛分获一、二、三等奖;体育兴趣小组常抓不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成绩喜人,镇春运会连年总分第一,2008年我校编排的团体操在县运会入场式评比中荣获第二名。2009年获第六名,2010年获得第一名。在体育艺术优质课评比中,师的《幸福之家》、老师的《跨越式跳高》、老师的《文明礼貌歌》被评为优质课。

我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现有多个兴趣小组:计算机小组、音乐小组、美术小组、体育小组,课外活动普及率达70%。我们把楼道当作美术小组的活动阵地,悬挂他们的作品开办画展,既开创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校的文化氛围增添了一景。我校严格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体育合格率,体育锻炼达标率分别达到了95%和90%。

(三)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办学条件。

我们紧紧抓住了教育改革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机遇,在县政府、教育局的关心、支持和协调下,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1、重视校园环境,创设良好育人氛围。

近3年来投资1万余元打百米深水井一眼,从根本上解决了师生的饮水问题。投资10万余元改造搬迁了锅炉房,铺设了100多延长米的地下暖气管道。投资6万余元,路面硬化1000多平方米,新建花墙20延长米。教学楼南面两块草坪土质低劣,致使小草枯萎、死去,达不到绿化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今年的绿化与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即达到了绿化的效果,经济上也给学校带来收益。我校投资十余万元更换教学楼所以窗户,投资十余万元改建扩建了学生厕所。

2、加强专用教室建设,完善教学设备

近几年来,学校加大了对各功能室的建设力度:投资2万余元,添置了标准的仪器橱,投资37000元为实验室改装了实验桌椅,投资3万余元添置了图书橱、阅览桌椅,投资6万余元增添了新的仪器、图书,我们对仪器、图书重新归类整理,对图书室进行了微机管理;投资3万元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投资4万元建立了电子备课室,为老师们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投资2万余元重新粉刷了功能室内外墙壁,为艺术室安装了扶杆、大壁镜,铺上地毯,设计了大量富有特色的喷绘、写真,增强了各专用教室的文化氛围。幼儿园投资5万余元进行室内外装修,每个幼儿活动室都添置了彩电、DVD、录音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建起了高标准的艺术室等专用教室。

3、规范档案资料,实现科学化管理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我们平时工作一点一滴的原始积累。精心收集,妥善保管,宏观管理,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现在我校由两名学校领导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制度,添置了档案橱和一定数量的档案管理设备。在中心校、教育局的热情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对档案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现在学校档案室已初具规模,档案管理已朝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稳步前进。新学年开学初,学校领导及时作出了创档案特色的决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自觉提高档案的收集、组卷标准,对照档案管理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将学校所有档案进行重新整理组卷;同时,更大范围地搜集被遗漏的档案。在县教育局要求建立电子档案之前,我校就已经开始尝试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实现了档案管理现代化。

(2)讲究科学,规范操作。一方面档案员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样使档案管理更为科学、合理。另一方面,积极配合中心校、教育局的督导检查,上级领导在督导过程中对我们的档案管理进行认真、全面、科学的指导,使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3)提高硬件设施标准。学校在办公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单独设立了校档案室,配置了新的密集架等硬件设备,使档案工作的硬件建设达到了高标准、现代化的要求。基于以上工作的开展,在各级检查工作中,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走在镇小学中的前列。档案的达标不是目的,目的是把档案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员的档案意识,真正把档案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来对待,高标准、严要求地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努力把档案工作做得更好,使档案在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多年来,学校干部教师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在追求规范的同时,自觉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集中精力抓住关键环节,一竿子抓到底,不断积淀学校发展底蕴,实现内涵发展,学校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规范化学校”、首批小学“精细化管理达标校”、县“标准化学校”、“市艺术先进集体”、县“卫生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管理先进集体”、县“优秀少先大队”、“教学质量示范校”、“省规范化图书馆”。

三、目前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存在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加强学生的管理。针对一小部分教师对业务缺乏钻研精神,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情况,我们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加强业务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使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更高标准发展。

(二)保障为先,提升后勤服务意识。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决定:1、组织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制度、校舍、设施、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维修。对体育设施进行加固,对于教室内的电器、电线,教室、走廊的照明器材进行部分更换,切实预防校园安全故事的发生。2、我校学生人数多,家长接送的也多,加上校门口马路窄,过往车辆多,一到放学时就特别拥挤。为避免不必要事故的发生,我们会想办法疏导交通。同时我们还会设置醒目的标语提醒平时过往的车辆注意到学校附近缓行。3、学校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对学校多年的顽疾——操场低洼的问题,彻底改造,为全校师生做一件大实事。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9篇

近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全面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先后被授予“唐山市先进教研组”“滦南县首批精细化管理先进校”“文明单位”“河北省示范图书馆”等荣誉。现将近两年的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与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

以“教学质量年”与“教学质量提高年”为契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强化过程管理,提升质量指标。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每学年我们都认真落实各项规定,组织教学。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坚持双周五业务学习制度,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1.重常规,认真执行教学检查制度。每学年适时进行“六认真”检查,采取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进行统一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正。学校加强随堂听课和巡视检查,利于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随堂听课教师覆盖率达98.5%。学期随堂听课平均达55节。

2.抓质量,着力课堂教学研究。为缩小质量差距,提升质量指标,期中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科、年级进行质量调研,了解掌握教学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仔细倾听、专心读书、细心计算、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关注和帮助后进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有效时间的学习效率,学科成绩稳步提升。

3.重落实,保证各项活动有效开展。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的兴趣小组活动按时按计划有序开展,学校组织了“田径”、“器乐”、“声乐”、“舞蹈”、“绘画”、“书法”、 “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校级专业兴趣小组,统一时间准时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大量的师生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尤其是创建书香校园的一系列读书活动,不仅师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而且也获益颇多:“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竞赛活动、“诗情画意颂经典”“快乐阅读书香满园”的手抄报活动、师生硬笔书法大赛、读书心得评比等,师生们参与积极,热情高涨,在活动中发现了部分特长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的更新与流通,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各项竞赛有序进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4.抓特长,体育艺术结硕果。我校重视体育艺术工作,对特长生的培养常抓不懈,建立特长生档案,制定培养计划,每学年我们都为初级中学输送一批优秀的特长生。孩子们的表现可圈可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每年举行的镇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一直保持镇同类学校中领先的地位。在历届县运会入场式表演中我校也连创佳绩:11年获全县队列表演第二名,11年获第六名,2011年获第一名。每年的艺术节评比中我们也表现不俗:11年孩子们排练的歌舞《欢天喜地》获县艺术节评比一等奖并参加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舞蹈《从头再来》获县艺术节评比二等奖;2011年诗朗诵《祝福祖国》获县艺术节评比一等奖,这个节目也曾代表滦南县参加市里的比赛并获佳绩。我校的节目也经常参加教师节文艺汇演:如《绿叶对根的情意》《好大一棵树》等;美术方面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学生书法、绘画比赛中,我校的杨贵友、王向东老师的书法作品均获二等奖,王向东老师的绘画作品获二等奖,姚嘉辉、周可心、冯浩桐三位同学的绘画分获一、二、三等奖,冯浩桐、高雨薇两位同学参加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分获二、三等奖。

二、重学习,优化教研质量;强质量,创建教研特色。

1.走出去。近两年中,县局领导给我校教师提供了许多参加市级教学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的机会,11年我们先后去了新城道小学、开平一小观摩那里的校本教研活动和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与会教师受益匪浅,我校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也从中汲取了先进经验。今年我们去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参观学习,为完善我校的教育教学开拓了思路。同时我们还去各兄弟观摩,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加以改进,不断提高。2011年4月,我校教师外出参加不同学科的优质课评比,在听其他乡镇教师讲课之余,与参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2.请进来。2011年4月与2011年5月县教育局初级教研室分别在我校举行了英语与作文指导课的优质课评比,在历时几天全县英语、语文骨干教师授课的同时,我校部分教师随堂听课,汲取授课教师课堂中展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得到提高;2011年5月我校的张雪梅老师要参加唐山市数学优质课评比,我们邀请教研室的老师们到我校给予指导,他们见多识广,给我们了很大的启示,后来我校组织一部分骨干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交流,大家结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畅所欲言,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传方法、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帮助张老师找出不足,完善教学设计。

3.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加大研修力度。

近两年来学校承担了省教育评估、教学评估、图书馆工作验收等检查任务,工作紧张忙碌,虽是如此但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依然在忙碌中有条不紊的开展着,我们力求在扎实有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建设出自己的特色。

(1)按照计划搞教研。每个学期初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两种方式的教研计划,无论工作有多紧张,我们一直按计划举行教研活动。2011年我们组织多种课型的教研活动,除语数英外,我们举行品生(社)、科学、综合实践等小学科的课例分析教研活动,强化教师对小学科的认识,在思想上加以重视;2011年我们组织中高年级教师听张艳萍老师讲授课改引路课,率先在全镇实施新课改;根据教师们平时的教学反思、随笔积累,组织了“一堂课的教学反思”的研讨会与“我的教学故事”的汇报会,在研讨交流中,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反思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故事,及时反思有多么重要。

(2)结合学校实际实施常态化教研。2011年9月开学初,由于师资力量的调整,三至六年级任教英语的教师多为班主任,他们对英语教学不熟悉,对英语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待于加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了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所谓指令性计划就是学校制定计划,指定时间,主体是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指导,要求英语教师在指定时间准时参加,计划中安排有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为英语教师做英语引路课,同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教授他们英语课堂用语,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英语教学。

今年我校青年教师张雪梅于3月、4月分别参加了县新教材培训和“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经验交流研讨会”,王海静老师参加县局组织的“作文指导课”优质课评比,赵向霞老师参加了“图书阅读指导课”的优质课评比活动,高凤俊老师参加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课评比。在她们参加活动前,为使她们有更好的表现,我们组织了相应的教研活动,有的甚至举行了二到三次,在活动中,听课老师们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供给授课教师,使其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大家的努力下,她们充满信心的投入到各项活动与竞赛中,均有不俗的表现。

(3)开通博客,创建网络教研。为使我校的教研活动科学化、特色化,我们在新浪网上创建了学校博客,在举行校本教研活动后,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建议,可以登陆教师的个人博客,在学校的博客上发表评论。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网络交流,消除了时间、地点的局限性,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提高了学校教研工作的档次。

(4)认真组织老师参与“各校联动,推进课改”的活动。2011年9月,我校组织开展了区域性的教研活动,兄弟学校有多名领导和教师参加,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校张艳平老师讲了《古井》、张雪梅老师讲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会的领导教师们发言热烈积极,活动开展很成功;2011年4月,我校的张雪梅老师参加了全县的数学教研活动,所讲三年级数学课《认识面积》供全县数学教师观摩; 5月,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校本教研工作现场会”,在会上结合张雪梅老师的《认识面积》一课,我胡各庄镇教研共同体的老师们利用互联网络新浪uc平台交流看法,发表意见,得到全县各校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开辟了滦南县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的先河,也让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6月初,在中心校的组织下,我校张艳萍、张雪梅老师为全镇中高年级教师做课改示范课,分别讲授了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瘸蝉》、六年级数学《可能性》一课。在活动组织前,学校也组织了相应的教研活动。上课老师为了上好课,在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共同切磋,反复修改,既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又带动了其他老师一起研究。

4.踏实认真搞教研,真抓实干迎评估。2011年在迎接省教学督导评估之际我们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主抓薄弱环节:学校重视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并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多次举行低年级阅读和科学、品生(社)等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了教师的自律性,提高了学校的教研水平,老师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自己的评课、议课水平逐步提高,在学校教学、教研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我们迎来了省教学评估,我校青年教师霍威、老教师李桂英分别讲了一年级的识字课《老师的话语》与五年级科学课《风的形成》,课后学校教师分两组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讨论、交流,教研气氛热烈,老师们发言积极,评估小组的领导对我校的教学工作给予了肯定: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实效性,在研讨中能切实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尤其对李老师—这个年近五旬的老教师还能在教学第一线上坚持工作,无私奉献,领导们都很感动。

三、加强教师培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学校日常工作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安排教师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现在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镇级骨干教师10人,学科带头人6人。多名教师被授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做好业务学习笔记,提倡每节课后记教学随笔及反思,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11年在唐山市优秀教案评比中,我校有六名教师参加,其中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2011年在唐山市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中,我校多名青年教师获奖,其中4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2011年王迎辉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实验室成为学生们科学创造的乐园》获得河北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为年轻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年轻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校内的一些年轻教学骨干,学校更是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各级各类讲课比赛中青年教师得到了历练,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4月,靳玉荣老师为全县英语教师做示范课;同月张丽丽、靳玉荣两位老师参加县英语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李志虹、王海静老师参加科学优质课评比分获一、三等奖;张艳平、王永梅老师参加品社优质课评比获一、二等奖。李志虹、赵向霞老师参加阅读指导课评比获一、二等奖。张雪梅老师参加唐山市的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并在唐山市组织的新教材培训中为全市教师做讲座。陆瑞楠老师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课的评比获一等奖。在体育艺术优质课评比中,霍晓丽、王迎辉、刘建争三位老师的课被评为优质课。王迎辉老师参加了市里的体育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12月教育局初级教研室组织的语、数、英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校的张艳萍老师获得素质大赛一等奖、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张雪梅、陆瑞楠老师获得一等奖。2011年我校青年教师张雪梅在县初级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培训会上做示范课,4月在安各庄镇举行的“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经验交流会”上做示范课,5月我校教师王海静、赵向霞、高凤俊分别参加作文指导课、图书阅读指导课与科学整合课的优质课评比,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四、搞好教育科研,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学校本着搞好教科研和注重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出科研成果。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锻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领域是个薄弱点,所以我们本着踏实、扎实的原则,不好高骛远,要求老师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以教学问题为课题,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确定要研究的课题,在实践中逐步解决问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为补充我校课题研究的空白,结合学校制定的特色创建计划,为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分年级组进行课题研究,低年级的选题为“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中年级为“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高年级的选题为“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并且高年级的课题被定为市级研究课题。在各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能按计划开展研究,做好开题报告,及时查阅文献资料,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课题进展情况。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衔接比较;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40-04

一、引言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入学时就开设了。根据生源的情况,学生可能是选修高等数学(理工科学生)、经济高等数学(经济管理类学生)、文科数学(文科生)、大学数学(介于理工科与文科之间的,如农学、林学等专业)。通常是学习一个学年,上学期学习高等数学I,内容主要集中在一元函数极限与微积分及其应用;下学期学习高等数学II,内容主要集中在多元函数极限与微积分及其应用、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等。由于最近几年大多数高校调整教学模式、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数,高等数学I、II的理论课时均缩减至64学时。同时,高中生也在所开设的数学课中,学习了部分高等数学的知识,与大学所学内容有重复的情况。高中数学也细分为必修与选修内容,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高中数学是以高考为指挥棒,高考不要求的内容,中学教师基本上是不会花过多时间讲解的。高考大纲才是决定高中数学内容的关键。因此,在非常有限时间里,如何高效地讲授高等数学?如何补充高中未学过的内容?如何减弱或规避高中已经学过的内容?如何编写高等数学教材与大纲?现行的高中数学大纲与高等数学大纲是否合理?如何做好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教学衔接?现在的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是否应该与时俱进,更多地提升自己以适应新形势与新情况?现在教育部门的管理者是否应该更多的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正视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从而主导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系统性地指出二者间的异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供中学教师、大学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参考。

二、内容的比较

最近十多年,大学数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下放到高中进行讲解;高中的内容在20世纪90年代的教材基础上,增加了微积分初步内容、算法初步、概率、平面向量、简单逻辑、统计等,同时也删除了一些内容。部分内容在高等数学中有重复,因此,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重复的内容如何精简讲解?高中弱化或不作要求的内容,如何再强化讲解?这些都是一线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了解并想办法处理的事情。现对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与极限、一元微积分内容与大学高等数学中相应的内容做比较。这块内容是重复较多的部分,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内容。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哪些内容在中学已经学过了?哪些内容在中学还没有接触?哪些内容在高中与大学都省略掉了,但在后续的学习中又要继续用到它,这部分内容是应该重点讲授的。如果是学过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技巧学生应该是比较熟练。如果没有学过,那就得加强讲解与学习。下表是一元函数极限、微积分内容与高中数学所对应内容的异同,以这块内容为例,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的高等数学(上册)内容与中学很多内容是重复的。

这是大学数学内容下放的结果。感觉还是混乱,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内容界限不清楚。中学数学是在模仿大学的课程模式,如必修、选修,其中又细分为必修1、2等。选修也分好几个模块,这样的初衷是想因人而异,让学生去选,出发点是好的。但所有的这一切,其实最终还是落到了高考指挥棒上。无论怎么细分,最终中学的师生都是围绕高考大纲进行学习,其他的只不过是摆设,即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不会花精力去学习这些高考不考的内容。这样的选修内容就没有意义,它不像大学的选修课,至少可以修学分。

三、存在的问题

高等数学通常分上、下两册,一个学年的学习时间。由于课时缩减,很多学校是64学时一个学期,即一周4节高等数学课。对于高数上册的内容,这个时间是完全够用的。高数上册集中讲解一元函数的微积分,这些内容学生在高中都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入手并不难,学生期末考试的通过率也较高。但高数上册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学生的直观认识

刚进入大学,学生忙于各种事情,包括适应新的环境。高等数学上册的前几次课是讲映射与函数,数列极限等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如果教师还是照本宣科,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会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失去兴趣。学生会直观认为教师是在重复高中的内容,以为高等数学很容易学。但事实是高等数学下册内容是较难的,但学生碍于师生关系,不会及时向教师反映这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教师与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负很大责任。除了教材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下高中数学、往年的高考数学题等,从而对学生的高中数学有一个基本了解。

(二)教师的教学问题

现在的大学数学教师基本是硕士研究生或以上的学历,他们对高数内容的理解、讲解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些教师的高中数学知识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的,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还是停留在自己以前的记忆里,没有与时俱进,拿着老旧的教材,重复讲解高中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一脸茫然,不是听不懂,而是觉得■嗦。而对比较难的、有实用性的内容教师反而又省略了,如相关变化率、反常积分等。这样下去,学生会觉得教师是在做无用功、在重复高中数学。学过的、容易的反复讲,难点内容又省略了。其实不用过分担心学生,数学是严谨的,就是要讲解抽象定义、定理与方法,而不是回避、省略它们。

(三)高等数学教材要做大的修订

修订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与高等数学教材迫在眉睫。不仅是高等数学,还有概率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文科数学等,这些课程也一样。为什么要修订?重复的内容太多,断层的内容不少,两不管的内容也存在。有了合适的教材与教学大纲,才能与中学的内容衔接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把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机地衔接起,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现在流行自编高等数学教材,这是很好的现象,理工学校有自己的教材、农林院校有自己合适的高数教材。这些工作通常是由一个学校或几个学校的数学教师合作完成的。正是因为如此,教材也参差不齐,这是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基础内容。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充分调研高中数学内容,知道学校的生源主要在哪里?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不同的高数教材应该区别对待。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做到知识点内容不重复、不遗漏、突出重点与应用。

(四)高等数学的教学教法需要项目立项

只有立项这方面的教改科研项目,才能更好地展开全面研究,才能投入更多人、财、物去实践。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写本教材即可。在项目支撑下,可以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情况、教学范围、教学用教材、教学辅导材料、教师的教学理念等进行调查,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高等数学教材、高等数学的教学计划与大纲等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形成学术成果,发表于刊物,让教育工作者与决策层参考,从而对高等数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五)现行高等数学授课、考试等相关问题

现在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重复内容较多,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们在高中都学了些什么内容?是必修还是选修,是高考有要求的吗?如果是必修、高考要求的内容,那么学生高中三年对常见的计算技巧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如:定积分的计算、数列的极限等。其次,要了解生源,由于大学很多是大班授课,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可能高中学过的数学内容有些不一样。有的可能是文科生与非文科生混在一起,这时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一样的,要照顾好所有学生的学习。再次,要充分了解高等数学教材与教学大纲,只有这样才能对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异同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难点,少重复,才能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不遗漏地传授数学知识。第四,在考试方面,大学高等数学不是竞争性考试,应该更多地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考查的覆盖面要广、知识点要多,但难度与技巧性要降低。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高等数学中的定义、定理、方法的内涵,了解数学思想,而不是死记很多公式、定理,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最后,应该增加平时的考核,方法与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做是为了突出应用性,而不是为了应用而讲应用,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让学生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去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理论,这是区别于高中数学的地方。

(六)高中的数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

对于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比较问题,现在我们更多的是从高等数学的内容适应高中内容的角度来研究,是否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比如高中的数学内容与大纲的改革是否恰当?是否应该修正?目前,高中数学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多而杂,几乎涉及了目前大学中非数学专业的所有数学课,如:高等数学、概率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其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大学数学的内容重复较多。高中是以高考为目的、为指挥棒的,这是师生努力学习的目标。如果其所选的内容没有纳入高考范围,那么这些选修内容就形同虚设。另外,因为文科生与理科生的考试范围不一样,学习的内容也不同。中学的教材是不是应该更细化?对偏文科的高中生有专门的教材,从而把理科生的教材也区别出来。这样处理高中所学的数学内容就非常明确。对高考不要求的内容应该坚决去除,以免高中有内容但不讲解,而大学又觉得中学接触过了,从而轻视讲解,这样导致出现两不管现象从而误导了学生。最后,大学的数学内容是否下放到高中太多了呢?目前有这种现象,小学就接触初中的内容,初中里有高中的知识,高中又占了很多大学的内容,都是往前赶,界限不明确,学生以为自己都学了,都接触了,但事实是都不太懂。

(七)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等数学教材、教学大纲下,大学生如何学习高等数学?这得从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谈起。高中数学主要以高考为目标,对各种学习都是举一反三、反复练习。教师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讲完新课,每个小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讲得很详细,板书也很到位,一步接一步,很清晰。然后是课后的大量作业、测试题、模拟题。而且教师会每天陪在学生身边,包括晚自习时间。但进入大学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时间相对自由,教师上完课后就走了,其余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在大学里,学生主要是靠自学,他们在图书馆查资料,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通过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动手解题。教师的讲课过程相对较快,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板书也不像高中那样整齐划一,形式比较自由。因此,有部分学生不适应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在大学里,平时考试测验较少或几乎没有,只有期末考试一次,这也与高中大不一样,这也让学生有点不太适应。这些问题值得注意,应适当调整,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八)上级主管部门是否应主导改革,其余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

这得从两个方面看。一是高中数学安排是否合理?很多以前大学数学内容下放到高中,而高中目前还都是以高考为目标,纳入很多选修的内容是否恰当?是否有点事与愿违?将大学数学内容下放到高中,出发点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实际上高中师生只围绕高考大纲而进行教学。因此,应该少而明确地下移部分大学数学内容到高中,不能太泛,不然与大学的数学没有明显的界限。也许高中的数学教师并不太了解大学的数学,这就导致了是不是把更多的大学数学内容下放到高中,让学生们提前接触大学的数学知识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看起来很让人觉得“高大上”的学习?这些都值得思考。此外,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高考的大纲与范围是否应该调整?二是大学的高等数学必须改革,如果再不改革,就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高等数学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要求、考试的模式等,都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下进行改革。同时,任课教师需要了解当前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当前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融会贯通,这样两个阶段所学的数学内容才能做到自然衔接。教育管理部门应自上而下出台相应的政策,让高中教师与大学教师均参与其中,把这两块数学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使得这两块的内容衔接更自然。

四、对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一些思考对策。第一,修改高中数学与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做到二者之间的内容尽量少重复、少遗漏,知识点界限明确,少模糊地带。高中不要有不属高考范畴的选修课,至少目前不适合。应该把文科生的教材与理科生的教材区分开来,采用不同的教材。在当前高中教育阶段,不适合开设选修课,因为师生都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学高考不要求的内容。第二,修编高中与大学的数学教材,组织既了解大学又了解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师参与编写教材,合理安排内容,做到有机衔接。有了明确的教学大纲与好的教材,那么经过高中数学的学习,大学的高等数学就好处理了。同时,高中学过的内容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就不用再写入了。第三,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要有心理准备。进入大学并不是什么都“解放”了,虽然平时不用考试,与高中相比轻松了很多,但要学会自己管理时间。学生要和高中时一样努力,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从图书馆查找资料,与同学、教师多交流,主动思考,勤学多问,而不是像中学那样等教师来讲解。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提升自我,积极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小班教学。如果条件不够,那文科生和理科生一定要分开授课,这样才有针对性。如果这个也做不到,那只能迁就文科生的数学水平教学,而不是拿着教材就讲,不去了解学生们高中数学都学了些什么。如何快速了解高中数学?一是买本高中数学教材,二是查找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这样就基本可以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第五,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调研,收集一线教师的教学问题与经验,为改革作参考。教育主管部门要更多地倾听一线师生的意见,并参考海内外的教学教材的优秀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以上这些思考与对策虽不太全面,但从教学内容与教材、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主管部门的主导改革等几个方面做了分析,为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中存在的衔接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思路。

五、总结

作为一线的高校数学教师,在最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感觉到当前大学的数学教学与高中的数学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如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概率论、概率统计等。鉴于此,笔者从高等数学中的一元函数的微积分与高中数学的比较出发,提出了当前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类似情况也存在于概率论与概率统计中。笔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对策,也许还不太完整且不太成熟,但这些都是一些独立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五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宇.高中数学公式定律及要点透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5.

[3] 王思义,朱键.关于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高教学刊,2015(11).

[4] 袁利国,周裕中.高校概率论课程与高中概率论的比较衔接研究[J].科教文汇,2015(2).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