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3 22:54:31

对语文总结

对语文总结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一、兴趣是创新的前提

1.兴趣的产生

根据科学实验,“当一些事物能引起大脑大量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时,大脑就会进入兴奋状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它的出现刺激了你的大脑,让你感觉很兴奋。然后你就会期待这一现象的发生,想再次去接触它,这一现象就叫兴趣。如果一样事物平平无奇,司空见惯,人们经常就会把它忽视;如果在这黑白交替的世界中,突然出现一种别样的色彩,人们就会被这一现象吸引住眼球,就像一道光束,猛的冲进你的瞳孔,使你无法忽略它,从而产生好奇,对于这一发生的状况转动思维的螺旋桨,与在心中升起想要追寻的欲望,进而蜕变成兴趣。

兴趣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兴趣,生活就会变得麻木不仁,枯燥无味,你的感官也会随之变得僵硬。长期如此,你的世界将会一片黑暗,犹如崩塌的楼房,把你深埋进一堆混泥土中,暗淡无光。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兴趣,只是各有各的不同,可不能否认的是,只要有“兴趣”这一油的添加,我们就拥有澎湃的动力,令思维的齿轮加速运转,更快的完成每一件事。犹如黑暗,所提出的各种答案,鼓励学生放空思维,尽自己的想象去理解

2.创新需要兴趣的推动

兴趣的引起,能够让人更加主动去学习,只有主动地去进行,才会有促进脑袋的开发,思维的搅动,拨动每一条神经去活动,制造出种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可以根据后天的培养,把“兴趣”带进生活中,也可以引导它对你需要的方向,进而促进这一行为的优化。“创新”是一个易懂难做的词汇,它需要对事物的理解,需要让思维解放,需要对自身价值潜能的激发

而小学学生纯净,毫无心思,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引发浓厚的兴趣。这一特点也更能够有效利用。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一直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小学生空白如纸,容易受事物影响,他们活泼,好动,散发着青春的活力。相对于死板的语文来说,要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听课,他们更喜欢能让他们伸动手脚的体育课。教材的陈旧,课文的枯燥,学习的单调,无一能引发学生产生欲望的源泉,所以更改正常的教学理念是不可或缺的,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解,肢体的运用”,让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快乐的环境氛围下,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用朗诵的方式令学生记住课文的内容,用模拟课文的方式,使学生亲身代入其中,用竞猜奖励的方式让学生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学生会自发的想去了解,去掌握课本所拥有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学生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处于萌芽时期,这种时候最易散播学习的种子。教师应以一种博爱的感情去包容,去接受这些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不管课里课外都能与学生随心所欲的畅所欲言,分享学生的心情,鼓励学生勇敢的去质疑,去思考,去尝试,陪伴他们一起突破困难。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也积极地支持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他们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竞争、互助的心态共同进步。如在课堂练习做作业时,与学生一起进行,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要深藏你的夸奖,在教导的时候,也要给予赞扬,学生会因此而拥有动力,自觉地去学习,阅读关于课程的书籍,做练习,期望得到你的再度嘉奖。在喜爱教师的同时,也会喜欢上这一门科目。

四、道德素养的渗透

小学语文一般浅显易懂,同时也包含着课文外的寓意。如小学一年级课文《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作者用简单的几笔,通过述说两只小兔去赛跑,一个得了第一,一个得了最后一名,兔妈妈却把蘑菇奖给那个最后一名的,文章用简单的文笔,暗喻了学生要保持一颗强者之心,敢于与比自己强的人挑战。又如小学六年级课文《牛郎织女》用中国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讲述了牛郎织女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却无法在一起,他们不离不弃,最后终于感动上天,给予他们每年相见机会的故事。作者用丰富的语言,渲染出课文的主旨,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表达出一种“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的优良心态。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教材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也一步步引导学生对道德素质往健康的方向,逐步加深渗透学生心理、思想。这既证明了小学对于学生道德素养塑造的重要性,也表示小学时期学生对外界事物防范意识的薄弱。所以在这段时期,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对学生成绩、知识的看重而弱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德”是排在第一位“智”才排在第二位,所以说,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方面,道德渗透是重中之重,要强化学生对集体意识、爱国意识、民主意识的思想体系,只有拥有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去汲取知识,拓展创新。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授课的过程,逐渐渗透,能在学生最好的塑造时期,指导教育学生的思想解放,知识道德的赋予培养,都是易于容纳的。对个人发展,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吴舜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1)

[2]肖晶华.李文阁.马艳红.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对语文总结篇2

一、总结提升凝要义

根据心理学研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精神力最为涣散的时候,如果这一时间段放之任之,就会造成时间浪费、课堂松散的结果。针对学生这一特定心理现象,语文教学更应该做好总结语设计,利用最后几分钟总结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味思考。这种总结语一般是对课堂教学内容作一个提要式的归纳,突出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的要点,凝练要义、加深印象。

如执教史铁生《我与地坛》,我将“感悟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对地坛和母亲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这样总结:

同学们,对于史铁生而言,是地坛与母亲给予他第二次生命,因此,多年以后,即使他离开了地坛,久久不曾回到地坛,也始终忘不了地坛给予他的启示,笔下文中多次写到地坛。地坛已经成为精神憩息的家园,那里虽然颓败却并不荒芜,充满了勃勃生机;同样,多年以后,即使母亲也离开了他,他也依然不曾忘记最初写作的初衷,为了让母亲骄傲,为了告诉母亲他找到了属于自已的路,母亲已经成为其写作的动力源。此时此刻,地坛即母亲,母亲即地坛,地坛与母亲告诉他,你应该活下去,以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这就是地坛与母亲对史铁生最好的抚慰,也是史铁生收获的第二次生命。希望同学们课后在文中感悟作者更深层次的情感,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

在总结语中,我再次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重申了一次,通过比照说明,将地坛母亲对于作者的意义进行了重申,帮助学生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帮助学生明晰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总结语,可以说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提炼总结和指导归纳的效果,必将引起学生的注意,自然会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二、延伸勾连留余味

不少教师往往很注意课堂的开始和主要教学环节,却忽视了课堂结束语。这就像一个故事,开头很有悬念,中间情节也非常生动,而结尾却不了了之一般,让人感觉不是滋味。其实,课堂教学的结尾正如精彩故事的结尾一般,也需要精心设计,丰满课堂教学的结尾。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或者文学作品进行介绍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后加以学习,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得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生活的积累。

如在教学《报任安书》这篇文言文时,我感觉这篇文章在风格上很有特色,将太史公的那种怨气、情绪表达得含蓄且耐人寻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总结语: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看似回复任安的要求,其实直白地表达自己著作《史记》、不愿流俗世人的宏愿。在诸多不解、鄙视的眼光中正道直行,这是一种勇气,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文气纵横、气势昂扬;这样的文章同样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还有其外孙杨恽《报孙会宗书》中,同样的不屈于,不计较世俗,正道直行,为几千年的中国文人壮了胆气、树了榜样。同学们课后可以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在领略这种文气的传承中,蕴文胆、养文心。

相信在这样总结语的提示下,会有学生在课后找来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这就实现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效果。

三、关注现实见行动

课堂结束语不同于导入语,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生动的言辞,需要的是真正让学生在内心接纳文本传递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在共鸣之余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

如执教《品质》一文时,怀着对老鞋匠的尊敬,设计总结语:

文中的老鞋匠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真正的品质;而这些看似很傻的却可贵的品质正蕴藏在街道边、巷弄里,正如罗兰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利用周末等闲暇的时间,走街访巷,带上几瓶矿泉水,带上自己需要缝补的衣物鞋子,带上寻找诚信、朴素等可贵品质的真诚内心,寻访我们周围被忽视的散发光芒的人们,以此来洗涤我们的内心。希望大家认真记录下来,既作为一次社会实践,更作为一次心灵的洗礼,发现自己眼中的美吧!

对语文总结篇3

本文赞同冯的观点,即,话语标记语的作用是点明或突出同一语篇中两个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语用标记语则关注的是发话人的说话方式、对前述话段信息的主观评价及语境关联对受话人认知推理的影响。话语标记语是语用标记语的一种。并以此为研究基点,对现代汉语话语标记语“总之”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一、“总之”凸显的语义关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总之”用来表示下文是概括性的话。“总之”可以作为话语标记语,用来连接多种语义关系,原因是:

一、“总之”虽然仍保留一定的语义,但语义已较虚,衔接作用大于信息意义,体现了语用语法化特征。

二、在现代汉语中,“总之”具有一定的总结、提示之义,可以用来复指上文,引起下文,这增强了其一定的承接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指代关系中,编码使用得越多,听话人所需要的推理就越少。“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这样的提示作用可以减少“听话人”解码的时间。因此,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总之”的作用在于加强话语的延续性,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可以付出更小的努力来理解话语。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归纳,我们认为“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位置通常在句中。在此,可以笼统地把“总之”前出现的句子称为“前项句子”,“总之”后出现的句子称为“后项句子”。其连接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七种,即推论、强化、目的、解说、承接、转折与假设。下面我们逐一论述。

1.“总之”表示推论关系

“总之”用在句中,表示推论关系时,前项句子一般提出理由或根据,后项句子则是从理由或根据推出来的想要表达的结论。

(1)仓库中零部件的存放周期缩短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减少了,物流更加科学清晰了……[总之],带来的直接效益是,产品成本降低了。

(2)这套电脑系统可以避免堵塞、提供行车所需时间、侦察出路途中的障碍,[总之],将大大有益于改善城市交通。

(3)那么,在具体问题上,群众吃不上碘盐怎么办私盐冲击怎么办防治机构不健全、防治手段缺乏、防治人员待遇过低怎么办,[总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直到把主要问题解决彻底为止。

例(1)中想要说明的是在前项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得到的后项中满意的结果:产品成本降低了。例(2)中后项所表达的结论“将改善城市的交通”,也是从前项电脑系统的各种优势条件中推导出来的。例(3)中前项句子摆出一些困难问题,后项结论认为问题只能慢慢解决,直到解决为止。

2.“总之”表示强化关系

“强化关系”类似于复句当中的“递进关系”,表示后项句子的意思比前项句子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浅到深。

(4)寻求答案应当从环境资源日趋“稀缺”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冲击中,从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们健康的损害中,从人们为获得环境资源最佳利用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中,[总之],应当从利用环境资源的物质交换过程的社会交换价值中来寻求真正的答案,从而建立环境资源的社会价值理论。

(5)哈佛经理的职位注定了哈佛经理的大脑必定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经济、管理、法律、自然科学、文化礼仪……[总之],他必须无所不知。

例(4)中除满足前项句子的条件外,还应进一步满足后项句子的条件“从利用环境资源的物质交换过程的社会交换价值中来寻求真正的答案”,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例(5)中后项句子比前项句子更加突出强调了哈佛经理的素质必须是全方位的。

3.“总之”表示目的关系

前项句子表明说话人想要做到的一些事情,后项句子说明做这些事情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6)我们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去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或者偏远落后的山区,去拜会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或者给农村小学里的孩子教课,去报社、去政府机关、去百姓人家……[总之],让我们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

(7)产品要么豪华名贵、要么古朴典雅,要么庄重美丽、要么怪诞离奇,[总之]这一产品必须是同其他产品有着相当明显的不同,而这些不同点又能为消费者带来自豪感。

例(6)和例(7)中都在前项句子说明了想要实现的一些条件,后项句子则清楚表明之所以实现了这些条件的目的是什么。例(6)中的目的是“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例(7)的目的是“产品与众不同,并为消费者带来自豪感”。

4.“总之”表示解说关系

前、后项句子间有说明、总分的关系,前项句子往往进行分述,后项句子一般进行总说。

(8)有时令人迷醉,觉得妙不可言;有时仿佛内含哀愁,虽是淡淡的,却能引起心灵的颤动;有时会感到美得有点不可接近……[总之],观画者感受不同,对微笑就产生不同的猜测和解释。

(9)有人提议设计方案必须像机械般精密与准确,也有人要求能应用于电视节目或室外广告塔的弹性设计;[总之]意见众多,构成要素显得很复杂。

例(8)中前项句子分述了微笑的不同形态,后项句子进行总结概括。例(9)中通过前项句子的分述,后项句子得出结论“意见众多,构成要素复杂”。

5.“总之”表示承接关系

所谓“承接”,在这里主要是指前后项之间有相承的关系。按逻辑顺序相继而下,做鱼贯式排列,一般不能变换次序。

(10)有人说他们去了上海或是南京,有的说他们去了海南或是深圳,[总之],背井离乡,在外靠打工谋生。

(11)鲍卡斯指出,[总之],美国在对、武器控制及贸易问题上的政策不应该使两国整个经济关系倒退。

(12)陈锦华强调,[总之],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按照宏观调控的要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等领域都保持了增长势头,物价上涨和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基金增长都逐步趋缓,利用外资情况也较好。

例(10)中后项句子紧承前项句子,缺省的主语可以适时补出来即“他们”。例(11)和(12)中,“总之”起一个缓和语气的作用,前项句子和后项句子先后相承。

6.“总之”表示转折关系

后项句子不是顺着前项句子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成同前项句子意思相反或相对的方向说下去。

(13)当然,失败者的能力或技术不见得输给胜利者,但是问题在于他能否调整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总之],物竞天择的道理在美国社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14)各色人群和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可以让人从中学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方式方法;亲临第一线指挥决策,可以造就人审时度势的政治才能,[总之],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没有对基层工作真正熟练的把握,就不可能具备政治家治国的卓越才能。

在这两个例子中,前、后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没有顺承关系。例(13)中前项句子围绕“失败者”而谈,后项句子却说明“物竞天择”的道理。例(14)中前后项句子所谈的主题也各不相同。相比例(13)中较为单纯的主题,则略显复杂。

7.“总之”表示假设关系

“总之”用在句中,表示假设关系时,前项句子提出假设,后项句子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15)但无论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还是看热闹中学会了看门道,看门道中凑了热闹,[总之],这一段时间,足球的氛围,空前地浓厚、热烈。

(16)也许是飞天的美丽,也许是诸神的呼唤,也许是先生的痴心,也许是敦煌历史的需要,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总之],在先生的主持与劳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所建立了!

例(15)和(16)中后项句子产生的结果都是在前项句子提出的假设后实现的。前后项句子保持一致。即假设如果成立,结果就能出现。

“总之”可以连接、显示和强化构造不同的语义关系,比如推论关系、强化关系、目的关系等。我们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总之”前、后项句子的顺序安排不是任意的,这些句子表达的顺序关系符合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这也更进一步说明了“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可以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减少听话人对话语解码的时间。

二、“总之”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语作为语用标记语的一种是意义的,但不是传统语义学视角中的真值条件意义,而是一种加强或指导话语意义理解的语用意义。可以展现说话人对话语命题的主观评价,显示其语用功能。根据前贤的理论研究和笔者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总之”用作话语标记语时主要有四种语用功能,即“总之”的推导、强调、总结、让步和话题标记作用。

1.“总之”用作推导性标记语

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更好地理解他所表达的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会使用话语标记进行提示。“总之”作为一种插入语,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逻辑思维过程以及引出结论的推导过程。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7)通过这本书,人们会看到,企业家并不是持筹而算、锱铢必较的财迷,企业家在经济中的创新活动,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组织家的才干,政治家的度量,军事家的果断,幻想家的想象,律师的善辩,诗人的气质,战略家的眼光,外交家的纵横,新闻记者的敏感,[总之],企业家是一种需要天赋和才能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

(18)你每月不过37元的薪水,为我的两个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交学费,买课本、笔墨,还给我买药,[总之],你花在我们头上的还少吗?

例(17)和例(18)中的“总之”连接的是带有明显推导关系的信息结构,显示由原因到结果。例(17)中,“总之”表明信息前后的因果关系,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需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不同于以往我们对企业家持有的观念,因此,企业家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例(18)通过对具体的事实原因,得出一个结论:你花在我们头上的钱并不少。

(19)也许是飞天的美丽,也许是诸神的呼唤,也许是先生的痴心,也许是敦煌历史的需要,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总之],在先生的主持与劳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所建立了!

(20)也许是常年在粉尘扑面的地下坑道里钻来钻去,也许是阑尾手术伤了元气,[总之],手术后不久黄炳华常常干咳不止。

上述两句中,说话人运用“总之”来表示由假设到判断的推理过程。例(19)和例(20)中,前项句子提出某些假设条件,后项句子在此前提下得出相应的推断,并且前项句子构成的假设的条件,具有一种不确定的语气效果,后项句子的结论则较为肯定。

运用推导标记语“总之”以后,说话人的逻辑思维过程在语句中留下了烙印,这反映了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只有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才能推导出相应的认知结果。

2.“总之”用作阐发性标记语

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为了帮助听话人理解话语,常常需要对前面的语言信息作进一步的语义详述,包括用新的话语成分重新解释,使前面表达的内容更具体清晰,或作进一步的具体评述。“总之”能引入这类阐发性信息,充当阐发标记语。

(21)然后就在这个地方呢,就我看他这个家谱很有意思啊写的,就是说,后来看这个家族,大家后来就不上进了啊,不太上进就学了很多满人的习惯,抽鸦片哪,什么这个看戏呀,[总之],反正就有点儿这个堕落下来了,这个民族啊,就腐败了,这个家族。

(22)我们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去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或者偏远落后的山区,去拜会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或者给农村小学里的孩子教课,去报社、去政府机关、去百姓人家……[总之]让我们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

例(21)中,“总之”引入的后续话语是对前面话语的补充说明和解释。说话人通过使用“总之”,后项句子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前项句子中这个大家族不光学会了满人的一些坏习惯,而且家族堕落下来。例(22)中,后项句子对前项句子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论述。表明前项中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为了让我们对中国社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紧跟着“总之”之后,常常会有解释性的新信息出现,这种新信息往往和前项内容相关,起补充说明和进一步评述的作用。“总之”用作阐发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3.“总之”用作总结性标记语

总结,是指后项句子包含的信息是对前项句子表达内容的总说和概括。“总之”自身的词义中含有概括性的因素在其中。当“总之”用在句与句之间时,往往可以连接前项句子和后项句子,表总结关系。并且,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保持话语理解的延续性,经常做一小结,引起听话人对后续话语的新鲜感。

(23)一,它们都产生于郭译《维特》问世后“维特热”在我国大兴的那些年,它们的作者极可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感染;二,它们的形式全为主人公写给某个知己者的信函,恰似一种内心独白(与《维特》基本相同;西欧其他著名书信体小说如英国理查生的《克拉莉沙》和卢梭的《新哀露绮丝》则为几位主人公的相互通信);三,它们的主人公也跟维特差不多,或是世界上的“漂泊者”,或者失恋者,或者多余人;四,它们的主要情节也多为主人公的不幸际遇,特别是爱情遭遇;五,它们的情调都是低沉哀怨、缠绵悱恻的;六,它们的主题思想多带有批判社会的愤世嫉俗倾向;七,它们的结局也往往是主人公的自杀,要不就是绝望的出走,[总之]都是悲剧。

(24)事实告诉我们:主宰科学技术的是人;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决定他用科学技术为哪个阶级、哪个制度服务;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他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成功与失败;人的道德责任心决定科技服务的质量高低……[总之],人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素养决定科学技术是造福于人民,还是贻害于人类。

例(23)中前项的句子分别表述了悲剧的种种形式、特点,后项句子进行概括总述,说明这种种现象都是悲剧。例(24)中运用“总之”以后,前后项句子之间的总结关系更为明显。由此可见,“总之”用在句子中表总结关系时,可缓解听话人理解话语的压力,对前后句子有一个更为连贯的理解。

4.“总之”用作话题标记语

很多学者在研究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时,都注意到了它们有引出下文的用法。“总之”可以用来引出新的话题,即话题的改变。我们举例说明。

(25)他看到的是:穷人望着灯火辉煌的咖啡馆而不得入,服丧的穷苦寡妇“连痛苦也得节俭,卖艺老人晚景凄凉正如老文人穷愁潦倒”……他感到“对美的研究是一场殊死的决斗”,大城市的喧闹扰乱了孤独者的心灵,从生到死没有多少时间是幸福的……他在梦幻中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到那“一切都是美的、丰富的、安静的、正直的”地方去生去爱去死,在自己的屋子里认识了“极度快乐的永恒”……他思考着艺术家的命运,他蔑视公众(实际上是资产者)的口味,他嘲笑所谓法兰西人的机智……[总之],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悲观主义的思想笼罩着这个欢乐与痛苦、豪华与贫困尖锐对立的巴黎。

(26)在美国文学界有巴罗斯(Burroughs),品钦,或者说是伊兹梅尔?里德(IshmaelReed),在法国有新小说派及其后诸潮流,在文学批评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类型,以新的关于文本性或者说文字(écriture)的美学为基础……[总之],文化这一概念在后现代主义中已极大地扩张了,而且商品也不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它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含有文化的内容。

(27)人不少,有的人一路顺风,著作等身;有的人一鸣惊人,但很快成了过眼云烟;有的人屡当整人的英雄;有的才华横溢的作家、诗人,受冤几十年之后,或英才屈死,或神情麻木……[总之],你只要看看涂光群的37万字的《中国三代作家纪实》一书,你一定会感慨万端,获得许多生活的启示、哲理的思索,同时对年轻时狂热的作家梦泼进了一瓢清醒的水——至少在我是这么想的。

例(25)、例(26)和例(27)中“总之”引起话题的转换。例(25)中,他看到和感受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总之”的话题转换作用提示我们关注一种新的思想在影响着巴黎。例(26)中前项句子探讨关于文学的问题,后项句子引入了文化概念。二者虽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但差别仍旧是很大的。例(27)中,前项句子对人的类型进行了一些概括,后项句子则进行话题转换,引入一个新的话题:看《中国三代作家纪实》会让你得到人生的感悟。

“总之”的话题标记作用,显示了说话人对话题内容的组织和调控过程,有助于听话人理解说话人表达的意思。

以上,我们以“总之”为例,论述了它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表现的多种语用功能。它的作用是不构成话语的基本意义或命题意义,但却具有丰富的语用效应。一方面,说话人利用这种语言手段,可以更好地组织话语结构进行表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听话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话语。

本文从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话语标记语“总之”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认为“总之”连接前后项句子有七种语义关系和四种语用功能。由于语言系统各要素的复杂性,我们这里分析的也只是话语标记语“总之”的典型情况。遇到特殊的例子,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汉语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标记语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因此还值得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话语标记语“总之”的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根据“总之”在句中的位置和关系,我们将其划分为七种语义关系,即推论关系、强化关系、目的关系、解说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和假设关系。并且归纳出其四种语用功能:推导性标记语、强调性标记语、总结性标记语、让步性标记语和话题标记语。

[关键词]总之;语义关系;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1]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3):58.

[2]王正元.话语标记语意义的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06,(2):39.

对语文总结篇4

[关键词] 总之;语义关系;语用功能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话语标记语”。如英语中的well、You know、I mean、in other words[1]等和汉语中的“好”、“总之”、“我觉得”、“也就是说”等。对于这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2]。就命名来说,最近使用较频繁的话语标记语、话语联系语、提示语和语用标记语,究竟是统称为话语标记语好,还是统称为语用标记语更为贴切?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讨论。Schiffrin在语篇分析的框架内认为,话语标记语使话语或语篇更加连贯,将话语单元在各个层面上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展现出来,给话语理解提供指引[3]。Blakemore提出话语联系语连接的是语境假设;它们的作用是对话语理解进行语用制约,明示语境假设,减少听话人理解话语时可能付出的努力[3]。Fraser将话语标记语置于语用标记语之下,明确指出,只有那些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的词语才能叫话语标记语。使用话语标记语是为了让听话人准确识别语义关系[3]。冯光武指出,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展现对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判断,语用标记语展现说话人对话语命题的主观评价。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不能混用[3]。

本文赞同冯的观点,即,话语标记语的作用是点明或突出同一语篇中两个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语用标记语则关注的是发话人的说话方式、对前述话段信息的主观评价及语境关联对受话人认知推理的影响。话语标记语是语用标记语的一种。并以此为研究基点,对现代汉语话语标记语“总之”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一、“总之”凸显的语义关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总之”用来表示下文是概括性的话。“总之”可以作为话语标记语,用来连接多种语义关系,原因是:一、“总之”虽然仍保留一定的语义,但语义已较虚,衔接作用大于信息意义,体现了语用语法化特征。二、在现代汉语中,“总之”具有一定的总结、提示之义,可以用来复指上文,引起下文,这增强了其一定的承接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指代关系中,编码使用得越多,听话人所需要的推理就越少。“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这样的提示作用可以减少“听话人”解码的时间。因此,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总之”的作用在于加强话语的延续性,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可以付出更小的努力来理解话语。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归纳,我们认为“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位置通常在句中。在此,可以笼统地把“总之”前出现的句子称为“前项句子”,“总之”后出现的句子称为“后项句子”。其连接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七种,即推论、强化、目的、解说、承接、转折与假设。下面我们逐一论述。

1.“总之”表示推论关系

“总之”用在句中,表示推论关系时,前项句子一般提出理由或根据,后项句子则是从理由或根据推出来的想要表达的结论。

(1)仓库中零部件的存放周期缩短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减少了,物流更加科学清晰了……[总之],带来的直接效益是,产品成本降低了。

(2)这套电脑系统可以避免堵塞、提供行车所需时间、侦察出路途中的障碍,[总之],将大大有益于改善城市交通。

(3)那么,在具体问题上,群众吃不上碘盐怎么办私盐冲击怎么办防治机构不健全、防治手段缺乏、防治人员待遇过低怎么办,[总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直到把主要问题解决彻底为止。

例(1)中想要说明的是在前项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得到的后项中满意的结果:产品成本降低了。例(2)中后项所表达的结论“将改善城市的交通”,也是从前项电脑系统的各种优势条件中推导出来的。例(3)中前项句子摆出一些困难问题,后项结论认为问题只能慢慢解决,直到解决为止。

2.“总之”表示强化关系

“强化关系”类似于复句当中的“递进关系”,表示后项句子的意思比前项句子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浅到深。

(4)寻求答案应当从环境资源日趋“稀缺”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冲击中,从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们健康的损害中,从人们为获得环境资源最佳利用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中,[总之],应当从利用环境资源的物质交换过程的社会交换价值中来寻求真正的答案,从而建立环境资源的社会价值理论。

(5)哈佛经理的职位注定了哈佛经理的大脑必定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经济、管理、法律、自然科学、文化礼仪……[总之],他必须无所不知。

例(4)中除满足前项句子的条件外,还应进一步满足后项句子的条件“从利用环境资源的物质交换过程的社会交换价值中来寻求真正的答案”,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例(5)中后项句子比前项句子更加突出强调了哈佛经理的素质必须是全方位的。

3.“总之”表示目的关系

前项句子表明说话人想要做到的一些事情,后项句子说明做这些事情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6)我们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去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或者偏远落后的山区,去拜会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或者给农村小学里的孩子教课,去报社、去政府机关、去百姓人家……[总之],让我们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

(7)产品要么豪华名贵、要么古朴典雅,要么庄重美丽、要么怪诞离奇,[总之]这一产品必须是同其他产品有着相当明显的不同,而这些不同点又能为消费者带来自豪感。

例(6)和例(7)中都在前项句子说明了想要实现的一些条件,后项句子则清楚表明之所以实现了这些条件的目的是什么。例(6)中的目的是“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例(7)的目的是“产品与众不同,并为消费者带来自豪感”。

4.“总之”表示解说关系

前、后项句子间有说明、总分的关系,前项句子往往进行分述,后项句子一般进行总说。

(8)有时令人迷醉,觉得妙不可言;有时仿佛内含哀愁,虽是淡淡的,却能引起心灵的颤动;有时会感到美得有点不可接近……[总之],观画者感受不同,对微笑就产生不同的猜测和解释。

(9)有人提议设计方案必须像机械般精密与准确,也有人要求能应用于电视节目或室外广告塔的弹性设计;[总之]意见众多,构成要素显得很复杂。

例(8)中前项句子分述了微笑的不同形态,后项句子进行总结概括。例(9)中通过前项句子的分述,后项句子得出结论“意见众多,构成要素复杂”。

5.“总之”表示承接关系

所谓“承接”,在这里主要是指前后项之间有相承的关系。按逻辑顺序相继而下,做鱼贯式排列,一般不能变换次序。

(10)有人说他们去了上海或是南京,有的说他们去了海南或是深圳,[总之],背井离乡,在外靠打工谋生。

(11)鲍卡斯指出,[总之],美国在对中国人权、武器控制及贸易问题上的政策不应该使两国整个经济关系倒退。

(12)陈锦华强调,[总之],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按照宏观调控的要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等领域都保持了增长势头,物价上涨和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基金增长都逐步趋缓,利用外资情况也较好。

例(10)中后项句子紧承前项句子,缺省的主语可以适时补出来即“他们”。例(11)和(12)中,“总之”起一个缓和语气的作用,前项句子和后项句子先后相承。

6.“总之”表示转折关系

后项句子不是顺着前项句子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成同前项句子意思相反或相对的方向说下去。

(13)当然,失败者的能力或技术不见得输给胜利者,但是问题在于他能否调整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总之],物竞天择的道理在美国社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14)各色人群和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可以让人从中学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方式方法;亲临第一线指挥决策,可以造就人审时度势的政治才能,[总之],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没有对基层工作真正熟练的把握,就不可能具备政治家治国的卓越才能。

在这两个例子中,前、后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没有顺承关系。例(13)中前项句子围绕“失败者”而谈,后项句子却说明“物竞天择”的道理。例(14)中前后项句子所谈的主题也各不相同。相比例(13)中较为单纯的主题,则略显复杂。

7.“总之”表示假设关系

“总之”用在句中,表示假设关系时,前项句子提出假设,后项句子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15)但无论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还是看热闹中学会了看门道,看门道中凑了热闹,[总之],这一段时间,足球的氛围,空前地浓厚、热烈。

(16)也许是飞天的美丽,也许是诸神的呼唤,也许是先生的痴心,也许是敦煌历史的需要,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总之],在先生的主持与劳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所建立了!

例(15)和(16)中后项句子产生的结果都是在前项句子提出的假设后实现的。前后项句子保持一致。即假设如果成立,结果就能出现。

“总之”可以连接、显示和强化构造不同的语义关系,比如推论关系、强化关系、目的关系等。我们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总之”前、后项句子的顺序安排不是任意的,这些句子表达的顺序关系符合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这也更进一步说明了“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可以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减少听话人对话语解码的时间。

二、“总之”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语作为语用标记语的一种是意义的,但不是传统语义学视角中的真值条件意义,而是一种加强或指导话语意义理解的语用意义。可以展现说话人对话语命题的主观评价,显示其语用功能。根据前贤的理论研究和笔者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总之”用作话语标记语时主要有四种语用功能,即“总之”的推导、强调、总结、让步和话题标记作用。

1.“总之”用作推导性标记语

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更好地理解他所表达的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会使用话语标记进行提示。“总之”作为一种插入语,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逻辑思维过程以及引出结论的推导过程。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7)通过这本书,人们会看到,企业家并不是持筹而算、锱铢必较的财迷,企业家在经济中的创新活动,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组织家的才干,政治家的度量,军事家的果断,幻想家的想象,律师的善辩,诗人的气质,战略家的眼光,外交家的纵横,新闻记者的敏感,[总之],企业家是一种需要天赋和才能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

(18)你每月不过37元的薪水,为我的两个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交学费,买课本、笔墨,还给我买药,[总之],你花在我们头上的还少吗?

例(17)和例(18)中的“总之”连接的是带有明显推导关系的信息结构,显示由原因到结果。例(17)中,“总之”表明信息前后的因果关系,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需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不同于以往我们对企业家持有的观念,因此,企业家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例(18)通过对具体的事实原因,得出一个结论:你花在我们头上的钱并不少。

(19)也许是飞天的美丽,也许是诸神的呼唤,也许是先生的痴心,也许是敦煌历史的需要,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总之],在先生的主持与劳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所建立了!

(20)也许是常年在粉尘扑面的地下坑道里钻来钻去,也许是阑尾手术伤了元气,[总之],手术后不久黄炳华常常干咳不止。

上述两句中,说话人运用“总之”来表示由假设到判断的推理过程。例(19)和例(20)中,前项句子提出某些假设条件,后项句子在此前提下得出相应的推断,并且前项句子构成的假设的条件,具有一种不确定的语气效果,后项句子的结论则较为肯定。

运用推导标记语“总之”以后,说话人的逻辑思维过程在语句中留下了烙印,这反映了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只有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才能推导出相应的认知结果。

2.“总之”用作阐发性标记语

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为了帮助听话人理解话语,常常需要对前面的语言信息作进一步的语义详述,包括用新的话语成分重新解释,使前面表达的内容更具体清晰,或作进一步的具体评述。“总之”能引入这类阐发性信息,充当阐发标记语。

(21)然后就在这个地方呢,就我看他这个家谱很有意思啊写的,就是说,后来看这个家族,大家后来就不上进了啊,不太上进就学了很多满人的习惯,抽鸦片哪,什么这个看戏呀,[总之],反正就有点儿这个堕落下来了,这个民族啊,就腐败了,这个家族。

(22)我们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去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或者偏远落后的山区,去拜会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或者给农村小学里的孩子教课,去报社、去政府机关、去百姓人家……[总之]让我们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

例(21)中,“总之”引入的后续话语是对前面话语的补充说明和解释。说话人通过使用“总之”,后项句子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前项句子中这个大家族不光学会了满人的一些坏习惯,而且家族堕落下来。例(22)中,后项句子对前项句子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论述。表明前项中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为了让我们对中国社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紧跟着“总之”之后,常常会有解释性的新信息出现,这种新信息往往和前项内容相关,起补充说明和进一步评述的作用。“总之”用作阐发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3.“总之”用作总结性标记语

总结,是指后项句子包含的信息是对前项句子表达内容的总说和概括。“总之”自身的词义中含有概括性的因素在其中。当“总之”用在句与句之间时,往往可以连接前项句子和后项句子,表总结关系。并且,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保持话语理解的延续性,经常做一小结,引起听话人对后续话语的新鲜感。

(23)一,它们都产生于郭译《维特》问世后“维特热”在我国大兴的那些年,它们的作者极可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感染;二,它们的形式全为主人公写给某个知己者的信函,恰似一种内心独白(与《维特》基本相同;西欧其他著名书信体小说如英国理查生的《克拉莉沙》和卢梭的《新哀露绮丝》则为几位主人公的相互通信);三,它们的主人公也跟维特差不多,或是世界上的“漂泊者”,或者失恋者,或者多余人;四,它们的主要情节也多为主人公的不幸际遇,特别是爱情遭遇;五,它们的情调都是低沉哀怨、缠绵悱恻的;六,它们的主题思想多带有批判社会的愤世嫉俗倾向;七,它们的结局也往往是主人公的自杀,要不就是绝望的出走,[总之]都是悲剧。

(24)事实告诉我们:主宰科学技术的是人;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决定他用科学技术为哪个阶级、哪个制度服务;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他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成功与失败;人的道德责任心决定科技服务的质量高低……[总之],人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素养决定科学技术是造福于人民,还是贻害于人类。

例(23)中前项的句子分别表述了悲剧的种种形式、特点,后项句子进行概括总述,说明这种种现象都是悲剧。例(24)中运用“总之”以后,前后项句子之间的总结关系更为明显。由此可见,“总之”用在句子中表总结关系时,可缓解听话人理解话语的压力,对前后句子有一个更为连贯的理解。

4.“总之”用作话题标记语

很多学者在研究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时,都注意到了它们有引出下文的用法。“总之”可以用来引出新的话题,即话题的改变。我们举例说明。

(25)他看到的是:穷人望着灯火辉煌的咖啡馆而不得入,服丧的穷苦寡妇“连痛苦也得节俭,卖艺老人晚景凄凉正如老文人穷愁潦倒”……他感到“对美的研究是一场殊死的决斗”,大城市的喧闹扰乱了孤独者的心灵,从生到死没有多少时间是幸福的……他在梦幻中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到那“一切都是美的、丰富的、安静的、正直的”地方去生去爱去死,在自己的屋子里认识了“极度快乐的永恒”……他思考着艺术家的命运,他蔑视公众(实际上是资产者)的口味,他嘲笑所谓法兰西人的机智……[总之],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悲观主义的思想笼罩着这个欢乐与痛苦、豪华与贫困尖锐对立的巴黎。

(26)在美国文学界有巴罗斯(Burroughs),品钦,或者说是伊兹梅尔?里德(IshmaelReed),在法国有新小说派及其后诸潮流,在文学批评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类型,以新的关于文本性或者说文字(écriture)的美学为基础……[总之],文化这一概念在后现代主义中已极大地扩张了,而且商品也不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它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含有文化的内容。

(27)人不少,有的人一路顺风,著作等身;有的人一鸣惊人,但很快成了过眼云烟;有的人屡当整人的英雄;有的才华横溢的作家、诗人,受冤几十年之后,或英才屈死,或神情麻木……[总之],你只要看看涂光群的37万字的《中国三代作家纪实》一书,你一定会感慨万端,获得许多生活的启示、哲理的思索,同时对年轻时狂热的作家梦泼进了一瓢清醒的水——至少在我是这么想的。

例(25)、例(26)和例(27)中“总之”引起话题的转换。例(25)中,他看到和感受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总之”的话题转换作用提示我们关注一种新的思想在影响着巴黎。例(26)中前项句子探讨关于文学的问题,后项句子引入了文化概念。二者虽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但差别仍旧是很大的。例(27)中,前项句子对人的类型进行了一些概括,后项句子则进行话题转换,引入一个新的话题:看《中国三代作家纪实》会让你得到人生的感悟。

“总之”的话题标记作用,显示了说话人对话题内容的组织和调控过程,有助于听话人理解说话人表达的意思。

以上,我们以“总之”为例,论述了它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表现的多种语用功能。它的作用是不构成话语的基本意义或命题意义,但却具有丰富的语用效应。一方面,说话人利用这种语言手段,可以更好地组织话语结构进行表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听话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话语。

本文从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话语标记语“总之”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认为“总之”连接前后项句子有七种语义关系和四种语用功能。由于语言系统各要素的复杂性,我们这里分析的也只是话语标记语“总之”的典型情况。遇到特殊的例子,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汉语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标记语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因此还值得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对语文总结篇5

语法教学,是以教学语法为基础,培养学生活动语言内部结构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课标的附录2中明确了语法教学内容。因此,语教学法备受关注。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英语”和“语法”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对中国近14年(2001-2014)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简要梳理。

一、成果归类

从文献时间跨度上看:近14年在知网上检索统计的结果显示: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从2001年到2007年,知网上的文献数量很少,只有13篇,占总数的9%。但从2008年起,知网上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多,有137篇文章,占总数的91%。到2011年进入第一个高峰期。

从研究对象上看: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关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且有明确区域对象的文献中,关于城市研究的有22篇,而关于农村的研究仅有5篇。没有以朝鲜族小学生为对象的文献。从年级分布上看,在有明确年级对象的文献中,研究高年级即5、6年级的文献多于3、4年级。

从研究方法上看: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相关的150篇文献中,其中理论思辨的文献有18篇,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有24篇,教师进行经验总结的有108篇。经验总结的论文多于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的论文。

从研究内容上看:在研究内容上,笔者将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文献以2个角度进行划分,即研究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价值性的文献(14篇)、研究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的文献(136篇)。其中,笔者也对研究小学英语语法现状的文献进行归类,即关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文献研究(16篇)、关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3篇)以及关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的文献研究(135篇)。

二、成果分析

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中国知网上检索统计的结果显示: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从2001年到2007年,知网上的文献数量很少,这从客观上反映出人们对于小学语法教学关注度不够,而且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处于一种不敢教,不知怎么教的状态。但从2008年起,知网上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多。到2011年进入第一个高峰期,这反映出了自2007年国家提出对课改进行修订以来,人们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越来越重视,语法教学要回归,人们需要语法教学。

研究对象单一:在知网上检索到的文献中,关于城市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多于农村的,没有以朝鲜族小学生为对象的文献,研究高年级的文献多低年级的,且研究小学阶段英语时态的文献较多。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的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城市的师资力量大于农村的,人们对于朝鲜族小学生的教育关注度还不够,许多方面仍需要补充。

研究方法科学性欠缺: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文献中,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少,这是由于大部分文献都来自中小学教师,而他们所提到英语语法教学多是自己的经验总结,使得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的基础薄弱,科学性不强。

三、研究结论

研究贡献。自2001英语课程改革以来,学者们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学者们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越来越关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者们认同语法教学能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影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因素有很多等研究局限。十多年来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研究成果不够:研究的不够全面;科学性欠缺等。

对语文总结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础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30-01

高中生的语文教育,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注重宽度与厚度的双重要求。所以,对他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往往会更有难度。语文教师在此类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弱势或者常犯的错误以外,还要注意从基础知识本身出发,追求溯源,让学生了解到字词的演变意义,继而从根本上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且避免由于意义或者写法相似而导致的理解偏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考虑到个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忽视,认为其不值一提的现象,继而在真正的解答过程中又出现低分的结果。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生们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

个别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可以凭借语感等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却忽视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和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前,要帮助学生们摆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从心理上加强对此类教学的重视,继而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作用。

1.1 针对此类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态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多独立自主和探索发问的精神,才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和课外知识。所以,端正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是极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晓之以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当的学习态度。

1.2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题型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题型的特点和题目中常见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答基础知识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

2.对基础知识进行划分教学

在学生们端正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基础知识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结合每题的不同特点和常见的考题陷阱,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2.1 针对选择正确的单词读音以及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解析中,要重视对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例如,在解析选择单词读音的题型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保持细心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此类选项多会出现现实中的错误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清各类单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好是通过及时地翻阅字典,在字义与字形的解释中全面了解单词的音形义。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时,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单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延伸意义,而对于出现的错误单词,语文教师要做出具体分析,从字形上分析这个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而让学生们在字体上深入了解和记忆,进而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

2.2 针对指出选项中的病句和选择合适的搭配词组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教学解析中,要根据此类题型的特点,对高中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意识地涉及到相关的语法搭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细心体会不同的搭配词组对句子意义的表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针对常见病句的专题基础知识的讲演,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经验总结中体会到病句的特点。所以,高中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对此类基础知识的解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疑惑,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对相关词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进而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3.总结和教授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各类基础知识题型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需要总结和教授这些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论之后,再加以解题技巧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1 针对基础知识的出题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选择题的特点,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确率。学生们往往也会倾向于应用此种方法,来提高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词组搭配的题型时,学生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将各类选项的词组进行带入,进而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出最佳的选项。

3.2 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错题总结,将他们划分别类,归纳出相关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事实上,语文教师的总结与方法的讲授对高中生来说,一方面是学习和解答基础知识的快捷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总结和经验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资源共享创造出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进而又能进一步刺激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总结。

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同时高中生们对语文的学习也开始朝着宽度与厚度相结合的方向延伸,这对语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要求与鞭策。所以,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语文教师要立足现有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条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最优化。

对语文总结篇7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

个别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可以凭借语感等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却忽视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和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前,要帮助学生们摆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从心理上加强对此类教学的重视,继而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作用。

1.1针对此类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态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多独立自主和探索发问的精神,才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和课外知识。所以,端正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是极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晓之以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当的学习态度。

1.2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题型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题型的特点和题目中常见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答基础知识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

2.对基础知识进行划分教学

在学生们端正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基础知识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结合每题的不同特点和常见的考题陷阱,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2.1针对选择正确的单词读音以及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解析中,要重视对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例如,在解析选择单词读音的题型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保持细心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此类选项多会出现现实中的错误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清各类单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好是通过及时地翻阅字典,在字义与字形的解释中全面了解单词的音形义。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时,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单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延伸意义,而对于出现的错误单词,语文教师要做出具体分析,从字形上分析这个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而让学生们在字体上深入了解和记忆,进而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

2.2针对指出选项中的病句和选择合适的搭配词组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教学解析中,要根据此类题型的特点,对高中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意识地涉及到相关的语法搭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细心体会不同的搭配词组对句子意义的表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针对常见病句的专题基础知识的讲演,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经验总结中体会到病句的特点。所以,高中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对此类基础知识的解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疑惑,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对相关词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进而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3.总结和教授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各类基础知识题型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需要总结和教授这些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论之后,再加以解题技巧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1针对基础知识的出题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选择题的特点,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确率。学生们往往也会倾向于应用此种方法,来提高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词组搭配的题型时,学生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将各类选项的词组进行带入,进而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出最佳的选项。

3.2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错题总结,将他们划分别类,归纳出相关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事实上,语文教师的总结与方法的讲授对高中生来说,一方面是学习和解答基础知识的快捷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总结和经验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资源共享创造出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进而又能进一步刺激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总结。

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同时高中生们对语文的学习也开始朝着宽度与厚度相结合的方向延伸,这对语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要求与鞭策。所以,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语文教师要立足现有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条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最优化。

对语文总结篇8

笔者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并借鉴同行经验,对语文课堂话语权的转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之间话语权的转换,就是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实践体现。语文课堂的话语权并不绝对,有一定的阶段性,并且这些阶段也不是“一刀切”,它有其发展性、变化性。课堂常规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这三点目标,而又分设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将不同的教学目标贯穿其中,在不同的阶段将话语权在师生之间调配转换。例如,在小组讨论、探究学习、总结提炼过程中可以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而在课堂评价时话语权又回归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学结,教师应该激励学生主动掌握话语权,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教师也应该转变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有的放矢”,指引学生进行探究思考,而不能一味地由自己掌握话语权。教学实践证明,实施师生互换话语权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分配师生之间的话语权,更要倾向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二、针对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教学

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性,面对这些特点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实施由简到难进行分层次教学,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合理转换师生的话语权,也可以互相“越位”,从而实践“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们对语文词汇的积累方面都有基础,但都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如多数学生能回答出某一段课使用了哪种修辞,却不知道这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有时甚至连有几种表达方式都搞不清楚。若是提升一个层次,要求学生作总结性的表述,那就更是难题了。学生们要么不敢答,怕出错,要么答题不全面。从这两方面来看,学生们对于基本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积累,但在应用上有所欠缺,“不准确、不深入”,这是最明显、最严重的问题,也是制约学生话语权的瓶颈,学习效率提高的障碍。其实,对于基础知识容易理解掌握的可以由学生“越位”总结,当学生不能够表达出来或者是不能准确表达时,那么就需要教师的“越位”。所以,在不同阶段针对具体情况,教师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促使师生之间话语权互相“越位”,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合学科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直接接触大量的语文素材,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规律,主动向老师“索取”话语权。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语文词汇积累不多,这包括对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等方法性的词汇和特点总结,语言概述等描述性语言。此时话语权归谁?很明显,应该归教师,在教师的专业话语不断重复中,学生们听得多,自然会耳濡目染,并将这些“真经”用于今后的学习实践中。随着知识的积累,量变会引起质变,达到质的飞跃,到那时,话语权再回归学生倒也未尝不可。当然,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认识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对学生个体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践新课标新理念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应对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语权的调控既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特点和语文学科特点,在采取合理的教学设计时也要实施灵活的教学策略,通过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通过话语权的转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语文阅读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二语文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