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7 14:21:28

文教资料论文

文教资料论文篇1

关键词 影视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在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都把这门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影视资料在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成为课堂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丰富性,为采用可视可听的影视资料提供了可能;而影视资料的采用,又为增强课程的直观感、生动感,增添文化气息,起到了有效作用。在课程的各部分教学中,影视资料运用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1 “规定动作”注重规范性

综观国内主要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其主要构成部分都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条件,包括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主要包括从远古直到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在文史哲、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中,影视资料都可以直观、生动地帮助教材和教案,来展现教学内容。如在介绍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时,纪录片《中国佛教名山》、《再说长江》、《新丝绸之路》、《美丽中国》都成为教学的辅助材料,这些纪录片生动展现了中国名山大川的真实风貌,将中国的山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对于这些景致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些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游览的学生更是结合纪录片,和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这些景观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冲击”。而在讲授中国古代的戏剧时,青春版《牡丹亭》、电影《梅兰芳》片断,或者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到戏剧艺术的精粹,或者让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表演大师的不凡魅力。真实的艺术感受配合条理化的课堂教学,常常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与教材相观照,可以找到很多的影视资源与之配合。正是中国文化概论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可以在教学中发掘大量的影视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较好地诠释教材的内容,同时又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这种资源与教材的匹配度,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较难做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这类资源作为教学补充时,应当紧扣教材内容,讲究所选取资源与教材的高度匹配。注重规范性,是选取这类资源的前提条件,只有与教材高度匹配,才能合理展现教学内容。应当始终注意影视资料所起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冲淡系统的常规教学。

2 实践教学注重针对性

很多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的学校,都赋予了这门课程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大多能受到学生欢迎。一般来讲,中国文化概论的实践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一般是同一个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等地点,在这些地方开展实地讲课,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北京联合大学的精品课中国文化概论为例,实地讲课的课堂,就延伸到颐和园、美术馆、博物馆等地,并将这样的教学称为“多感官教学”。而笔者教学所在的岳阳地区,岳阳楼、君山、岳阳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成为实践教学的依托。

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开展教学的地点,本身就有大量介绍与该地历史文化知识有关的影像资料,通常,对于较大规模的访问群体,这些场所都愿意播出这些资料。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中,本身就有大量与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有关的内容。如纪录片《颐和园》、《故宫》、《千古名楼——岳阳楼》等,而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或过程中,向学生播放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对历史遗迹的文化诠释,使学生在“实景”之中更能感受到景观所代表的文化纵深。

实践教学材料的选取有很强的针对性。就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高校而言,通常的做法就是“就地取材”。即到一个方便到达、而且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代表意义的地点。实质上,很多城市都具有这样的地点,而这样的地点也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响。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要弱于实际场景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但影视资料在展现历史文化纵深感方面却不可或缺,它是使“可触摸”的文化,变得“可追溯”、“可思考”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影视资料的运用,是在针对性基础之上的深度拓展。

3 “自选动作”注重开放性

除了教师讲授之外,少量的学生作业和学生参与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让学生选取中国文化当中一个感兴趣的小单元,来进行适时的讲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学生讲授过程中,最能吸引注意力的,往往也是其精心选取的影视资料。

在某班学生以“鼓”为题材,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鼓”所扮演的角色时,分别向其他学生展示了安塞腰鼓、凤阳花鼓、京韵大鼓的表演片断,这些片断都来自网络视频,或者是电视片。而在展示与“鼓”有关的舞蹈环节,采用了电影《十面埋伏》中,盲闻声击鼓的片断。之后,主讲学生还展示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高潮——刘海哥下山打柴遇到胡秀英的片断。而“鼓”都在这些影视片断当中,或者扮演突出的视觉形象,或者成为伴奏的主要背景声音。

学生参与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自选动作”。在完成这一“自选动作”时,影视资料的选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样的开放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话题的开放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因为学生参与的主旨是希望其能自己动手,成为中国文化某领域中知识较为丰富的“小专家”,所以对于话题没有较多设定。二是文化的包容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正是中国文化的浩如烟海,使得选定的主题多种多样,每届每班的学生都不相同。三是影视的表现力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影视作品较文字、图片更有生动的表现力,而在一个希望较好的表现自我的场域,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视就自然会更加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的选题,其灵感都最早来自于影视作品。如有学生观看《叶问》后,决定讲述中华武术的发展,之后又在其他影视片断中找寻到叶问咏春拳的真实表演。有学生在观看BTV生活频道的MV《南锣鼓巷》后,把北京胡同文化作为讲授题材。而之后,这些作品又都成为讲授的组成部分。对影视作品的接触在帮助学生确立关注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影视资料的运用是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的工作。对于这一工作的探索,能够使课堂更生动,学生记忆更深刻,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洪亮.对《中国文化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2011(4).

[2] 俞娟.刍议《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黑河学刊,2011(5).

[3] 黄明智.浅析影视艺术特点及其教育价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文化概论》精品课程网站[EB/OL].http://.

文教资料论文篇2

一、整体播放法

将原资料原封不动地在课堂上播放。如果在讲读之前播放,可起到总览全文,整体感知的作用,容易唤起学生兴趣;如果在讲读后播放,可起到总结全文、加深印象、升华知识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如果在讲读中播入,可起到设疑解惑,突破重点、辅助和弥补教师讲解之不足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资料库》中多数课题都可用此方法,至于播放环节和时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恰当安排。

二、分段播放法

将原资料分成几段逐段播放。这种方法灵活多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显示教师驾驭课堂、运用电教媒体的能力。播放目的更明确,具有针对性,可起到巩固知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节奏清晰明快,气氛轻松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如《钱塘江潮》一课,在讲解大潮到来前的内容时,播出观潮的人们熙熙攘攘、翘首以待,以及江面平静如常的电视画面,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大潮到来前的情形。在讲大潮来时的内容时,播放水天相接处出现一道白线,横贯江面,闷雷滚动之声,由远及近,白线越来越粗,声音越来越大,直至大潮来到近前,白浪滔天,惊天动地的壮观场景,使学生非常自然地理解了课文这部分内容和描写潮来时的关键词语。再如《黄山奇石》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顺序,逐段播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电视录像,使学生得以逐个观赏、引发联想,之后再播映仙女弹琴等奇石录像时,学生竟然为这些奇石起出各种形象的名字而拍手叫绝了。

三、重点重播法

对于课文中最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彻底理解消化知识,可采取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重播的方法。如钱塘江大潮来到近前的场景,虽已播放过了,但专门对大潮如何冲击江岸,激起冲天巨浪,发出惊天动地之声的壮观景像再播一次,学生不但不厌烦,而且更加全神贯注地去观赏倾听,对这一天下奇观惊叹不已。再如《赵州桥》一课,关于赵州桥的建筑特点,虽然学生已经观看了一次,但由于原带节奏较快,有的没有看清,有的记忆不全,有的印象不深。再重播一次,甚至多次,学生也愿带着问题去观看。重点内容重播是非常必要的,《资料库》中多数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静音静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的电视画面和原声信息,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观察得更精确,使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料更具感染力,可采取重点画面静像播放法,但要求所使用的放像机必须有此功能。如豹突泉的泉眼、赵州桥全景、长城的垛口、黄山的各种奇石;挺拔高大的白杨,大榕树的支持根,爬山虎的须蔓、树枝上的雾凇、蒲公英的种子等。对于重要的声音信息,可采取静音播放法,即遮住电视屏幕,让学生专门注意听声音,在无视觉干扰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去倾听钱塘江大潮声、庐山瀑布声,虫鸣鸟叫声,风声、雨声、雷声等,我们认为更能引人入境,领略大自然的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配音配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有些没有配音乐和课文朗读的电视画面,这种无声资料可留给教师更大的、更灵活的发挥余地。但在整体播放、分段播放或其它播放方法中,为了增加艺术感染力,为了保持与课文讲解同步,可以采用配以合适的音乐和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学生的原声朗读。如《林海》一课中,在对大兴安岭地貌的广而温柔、林海的绿而浩大、花的多而绚丽、资源的广而丰富等特征的描写上,再配上悦耳的音乐及课文解说词,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另外,《资料库》由于在拍摄中受时代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场景无法再现,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中,对北大荒当年“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情景的描写,用《资料库》提供的画面已经解决不了教学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其它电视资料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配合播放,加以补充,就能使学生了解到当年北大荒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情景,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六、多媒体配合法

文教资料论文篇3

再次通知

会计学院各系、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2012届本科毕业生:

根据我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安排,我院毕业论文工作严格按照教师指导选题、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开题、学生做毕业论文、结题、评阅、组织答辩、综合评分和总结的程序和步骤进行。鉴于目前我院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现将我院2012届毕业论文指导有关事宜再次通知如下:

一、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1年11月7日至2011年12月4日。

2.对学生的要求:接受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

3.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完成选题的同学下达任务时,要求内容具体,工作量饱满。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下达论文任务。另外,要有学生签字确认的指导记录。

4.对系主任的要求:监督本系的教师对学生下达任务书。

二、学生开题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21日。

2.对学生的要求: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毕业论文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的写作;在得到指导老师同意开题的前提下,提交开题报告。

3.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调研、资料收集;检查学生外文资料及译文,审阅学生撰写的文献综述并签上指导教师姓名及检查日期。在符合开题要求的前提下,准予学生开题,并审阅开题报告,签署审阅意见。另外,要有学生签字确认的指导记录。

4.对系主任的要求:根据“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例”中对开题的要求,监督本系的教师指导学生开题。

三、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1年12月22日至2012年3月21日。

2.对学生的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收集的资料以及论文要求,积极认真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在本阶段,学生必须找指导教师指导4次及以上,并对每一次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写出50字以上的记录(包括指导老师对论文评语),交指导教师签字。另外,每位学生还要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承诺书”(从教务处网页下载),由指导教师签名后,装入学生的毕业论文资料袋中。

3.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认真的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本阶段,教师至少要对学生进行4次及以上的指导,并在学生填写的指导记录表上签字。

4.对系主任的要求:做好本系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检查和报告工作。

四、毕业论文结题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3月22日至2012年3月29日。

2.对学生的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结题工作,并按“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打印、装订,然后向指导教师提交所有毕业论文材料,准备答辩。学生应提交的资料有:(1)毕业论文任务书;(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针对毕业论文课题任务的调查记录或报告;(4)外文资料的译文及原文(须有指导教师检查签字);(5)文献综述(须有指导教师检查签字);(6)毕业论文正本(含磁盘);(7)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8)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从教务处网页下载)。毕业论文材料用学校下发的论文档案袋装好,对于所提交资料在档案袋封面目录中没有的项目,请自行填写在封面上。材料不全或未

按时提交者将不予安排答辩,由此造成不能按时毕业的,后果自负。4月29日未能定稿的同学,不能参加集中答辩。

3.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学生结题,检查学生提交的论文资料袋中上述项目是否齐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下评语,并打出指导成绩。另外,要有学生签字确认的指导记录。

4.对系主任的要求:检查本系毕业论文指导结题工作进行情况。

五、毕业论文评阅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3月30日至2012年4月26日。

2.对学生的要求: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3.对评阅教师的要求:根据本系负责人的安排,交换毕业论文。根据论文评阅要求(“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在2012年4月26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的评阅。

4.对系主任的要求:做好本系毕业论文交换评阅安排工作,并指导和督促教师按时评阅,检查毕业论文资料是否齐全。

六、毕业论文交换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4月27日至2011年5月4日。

2.对学生的要求:所有学生需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3.对评阅教师的要求:根据本系负责人的安排,在2012年5月4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的交换工作。

4.对系主任的要求:提出公开答辩教师名单,做好公开答辩工作和本系毕业论文交换答辩安排工作,并检查教师评阅情况,核查毕业论文资料是否齐全。

七、毕业论文集中答辩和综合评分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12日(其中:2012年5月5日和6日为集中答辩时间)。

2.对学生的要求:根据划分的小组,准时参加小组答辩。严格考勤,不得缺席;等候成绩通知。

3. 对答辩教师的要求:根据学院及系的统一要求,检查毕业论文资料,认真地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对答辩小组的要求:按照成绩评定标准对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评定,并计算出毕业论文的总评成绩(评定等级和分数),完成毕业论文成绩的登记工作。然后交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处,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

七、毕业论文资料整理归档和总结阶段

1.完成该阶段的时间:2012年5月13日至2012年5月23日

2.对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要求:整理毕业论文资料,做好毕业论文资料的归档保管,进行毕业论文相关资料的上报和总结工作。

在整个论文期间,各指导教师应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阶段应本着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评阅、答辩和评分;学生应有专门的毕业论文工作记录本,并做好论文写作工作的各项记录工作;应该由指导教师确认证明的记录必须要有指导教师签名和日期;学生提交的论文资料由指导教师清点,在论文评阅交换前如有遗漏由指导教师负责。

以上要求如有不完善的地方,由我院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另作要求。

特此通知!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文教资料论文篇4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资料分析 教学实践 应用研究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笔者就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谈谈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体会(表1)。

1 教材中“资料分析”教学应用的存在问题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和能力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高中生物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其中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使用问题一直存在着教学时间紧,教师和学生都忽视的现象。经常听到老师抱怨或感叹:“这么多的资料,教学时间不够,完成不了。”“学生没有耐心看资料。”“学生没兴趣阅读。”……在此情况下,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体系、概念、规律等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资料分析”的正确使用。

2 教材中“资料分析”的教学应用实践

“资料分析”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例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以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

2.1 教材中“资料分析”的选择与取舍

“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往往是为解决“资料分析”而设计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一味照搬“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进行教学。这样不但浪费课堂时间,而且学生也不能从中受到任何启发,反而加重了学习负担。因为有的讨论题的设计是有区域性的,这类讨论题在不同地域的学校的教学中无法进行或如期完成。如果教师硬搬生套照讲不误,学生不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长此以往反而会引起学生厌恶,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对“资料分析”的讨论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地取舍,以达到既不多占教学时间又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必修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讨论题一和题三,山区中学大多数学生是完成不了的。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把它当作阅读资料,提供以下问题:①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哪些科学家进行了哪些实验,请以时间为顺序罗列出科学家的名字和实验名称,得出怎样的结论?② 哪两位科学家建立了细胞学说?

又如必修一P81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问题讨论进行正确取舍,可把问题讨论改为:① 以时间顺序罗列科学家名字,进行了怎样的实验,得出怎样的结论?② 归纳酶的本质。教师科学地对“资料分析”进行选择取舍,既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材中“文字资料”的教学应用实践

上述“文字资料”还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① 主要讲述生物科学发展与发现的历程,如“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中心法则的发展”,“促胰液素的发现”等。此类的文字资料主要针对培养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感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但是很多时候,学生感到困惑的是面对探究活动却无从下手或不敢下手,因此,最初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领路人可以穿插介绍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及科学家的探究经历,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复杂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一些伟大成就的获得其实就来源于自己的身边,关键是要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② 关注科技动态和社会热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等。学生对于此类关系到生活的实际问题的文字资料分析,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借此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又如“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探究课题,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对于自身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清楚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合理设计好探究学习的流程,争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使得探究活动生活化,解决问题现实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3 教材中“图形与图表资料”的教学应用实践

(1) 让学生认真、快速读题,提取关键信息,弄清设问的意图;

(2) 引导学生联想文章所涉及的教科书知识背景,寻找内在联系,整理思路,大胆作出判断;

(3) 拓展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正确判断答题。

“图形图表资料”着重考验学生对数据进行发掘和拓展处理,对数据的比较与筛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教师应开放课堂,运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竞赛的方式,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领悟和学会创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个性和能力的自主发展。

2.4 教材中“图文综合资料”的教学应用实践

此类资料要求学生看懂图片含意和理解文字的意思,能够把图文结合起来理解。这类的资料多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图文提出新问题,并促使学生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如:最后一张图片里提到提倡慢跑的原因,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做完体育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因此而浮现出来,你问我答,不断的互相纠正,不知不觉中就将所学的内容融合运用了。

3 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价值

生物考纲总是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关的,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正确使用“资料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1 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教材对部分教学内容编写的思路,是采用以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或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据,提供分析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出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页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该“资料分析”包括四个实例,如果教师在讲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时,跳过“资料分析”直接讲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对这个抽象的观点学生根本理解不了。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资料分析,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逐步培养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3.2 通过“资料分析”,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众多生物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利用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2页的资料分析“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该资料分析包括四个资料,如果教师在讲解细胞核功能时,跳过“资料分析”直接讲解细胞核的功能,学生只能成为接受知识的个体,失去了利用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料分析时,应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笔者在授课中可以先把“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资料分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资料一和资料四,是关于细胞核与性状的关系;第二类是细胞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然后分析第一类资料一,抓住美西螈颜色黑色与细胞核的关系,并把文字转化成图形(图1),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对其他三个资料进行同样处理,这样就把枯燥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形。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从而找出和归纳生物学知识。教师只有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恰当的归类,才能充分正确使用“资料分析”来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3.3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现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有效地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生物学问题是现代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资料分析”是以素材、资料为载体,呈现相关生物知识,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资料分析”中设置了形式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精神,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对图文资料分析的学习,加强了生物知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锻炼了其阅读、比较、和归纳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提高识图能力。教材进行这样的处理,可提高教材的可读性,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

一个小小的资料分析,教师若能结合新课程标准,多花心思,便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汉光,周淑美.生物学教学论[M].柳州: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 考试中心.生物科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文教资料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集美大学,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任务书,示例

一、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360与qq的竞争战略分析

二、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日期: 2010 年 12 月 22 日起至 20011 年 6 月 10 日止

三、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四、 任务书的内容:

目的: 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提出有一定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独立检索、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3. 初步具备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与规范化要求,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4.通过该论文的撰写,对360与qq的竞争战略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搜集相关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加深对360与qq的竞争战略进一步分析。

任务:

1)提出选题《360与qq的竞争战略分析》的初步设想。

2)搜集、整理与论文有关的、充分的、准确的文献资料,扩充查阅范围。

3)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向指导教师提出开题报告。

4)分析、筛选已有的信息资料,提出研究设想与计划。

5)撰写论文初稿,反复修改,提交初、定稿及打印稿。

6)该文选题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求作者尽量挖掘已有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需要多阅读有关激励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期刊,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通过案例分析能对中国电信现行激励机制的现实指导意义作出较有启发的论述。

7)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

(三)撰写步骤与时间安排

1.2011.1.7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选题进行分析并汇报与选题相关资料的占有情况。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 2011.1.8-3.8:完成开题报告,就所选课题明确写作的意义和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预期写作进度等。

3. 2011.3.9-3.13:形成毕业论文写作粗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粗纲应反映出论文的基本轮廓、基本观点及写作思路。

4.2011.3.14-3.18: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细纲应能较详细地反映出论题所包含的论点、论据及相关数据资料。

5.2011.3.19-4.6:完成外文文献资料的翻译及不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的撰写。

6.2011.3.19-5.6: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1.5.7-5.22:根据指导教师对初稿的修改意见,形成毕业论文正稿,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1.5.23-5.26:定稿并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进行答辩准备工作。

9.2011.5.27-6.10: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导师评语、评审意见、答辩评语及成绩评定、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成果要求

毕业论文要写出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相应的外文摘要,毕业论文全文不得少于6000字。论文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现实指导意义,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相关数据和专业术语运用准确。论文内容组成与打印规范按《集美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执行。

参 考 文 献

1波特, 竞争论(新版),中信出版社, 2009

2陈明哲 ,动态竞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斯,劳斯特 ,22条商规,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

4黄晓斌,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布里金肖,网络公司价值评估 ,经济管理,2005

6 陈墨,网络营销应该这样做,机械工作出版社,2011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文教资料论文篇6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学院领导和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成员在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认真学习了《通知》精神,做了专门讨论和研究,决定成立由学院督导委员会成员为组成的毕业论文中期检查专家组,具体负责本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制定了工作步骤、方式和要求,安排好各自任务。

二、计划周密

我院依据学校的检查通知,参照通知要求的检查内容和方式,制定了周密详细的工作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检查。第一阶段是自查阶段,学院教学管理科、指导教师和学生自我检查论文中期工作情况,并且做好学院检查的准备。第二阶段是学院检查阶段,对学院的管理资料、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表》和部分学生的论文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分别召开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学校、学院在毕业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检查工作认真细致

在自查阶段,学院各方面都能够认真仔细,圆满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3月26日下午,我院督导委员会成员按照计划安排,分别进行了资料检查、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

(一)毕业论文中期资料检查

按照教务处《通知》要求,我院决定对于学院的相关文件资料和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表》进行全面检查,学生论文资料抽查不少于总数的1/4,每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资料,检查论文工作的完成情况。具体检查情况如下:

1.管理方面: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文件,包括文件、通知等资料完整、规范、有序。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制定详细具体,符合学校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论文工作执行基本按照计划安排的时间点推进,目前论文工作已经完成计划的80%多。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符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与要求,符合学校的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对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方面工作要求细致而明晰,一目了然。

为了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学院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在撰写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狠抓落实。首先严把三道关:选题关、开题关、答辩关。第二开辟三个信息渠道:一是通过各班的信息点、二是通过学院网站毕业论文专栏、三是通过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第三创建两条管理线:一条线是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二是从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行政管理这条线进行管理。形成了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并提高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保证论文按时保质完成,新学期开始,我院加强了对毕业班学生的管理。开学伊始,我院就召开了毕业班学生大会,重点强调了毕业论文撰写期间的学生管理。要求全体学生在没有特殊事情的情况下必须在校认真撰写论文,如果需要请假,首先要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且要得到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签字同意方可离开学校。

2.指导教师:

绝大部分指导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悉心指导,不怕麻烦。对于学生论文指导方式有当面指导和网络指导两种,对每生平均指导次数超过10次。指导教师的认真态度、仔细程度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

指导工作记录比较及时、完整,对于网络指导情况的记录也能在事后及时补充。指导方法多元化,指导教师一般都能够依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论文研究内容的方向制定合适的指导方法,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又有利于论文工作的顺利推进。论文工作经过选题、审核选题、文献检索、翻译、开题报告,目前学生的论文撰写工作已经进展到最后定稿阶段,等待审阅、评阅。

指导教师们认为,大部分学生撰写论文的态度认真、工作积极,基本上能够按时完成论文的阶段性工作。为了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各位指导教师通过面授和网络指导等方式不辞辛苦地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和修改论文提纲、一遍遍阅读和修改论文。虽然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有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够、有些学生因为考研和找工作耽误论文的撰写、个别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拖拉延宕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学院和老师们密切配合,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得这些学生基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3.学生:

按照《通知》要求,抽查学生不少于全体学生的1/4,我院决定每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论文资料进行检查,共抽查了60名毕业生的前期文献,包括: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中期报告(学生)。检索文献和参考资料比较充分,文献综述撰写符合要求,开题报告基本规范。从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表》反映的内容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态度认真,积极性较高,学生的论文撰写工作进度正常,基本已完成全部任务的80%以上,还没有发现抄袭现象。这反映了本届毕业论文工作总体情况良好,绝大多数指导教师及毕业生的态度都是认真负责的,保障了本届毕业工作进展比较顺利,而且质量基本符合要求。

但检查中也有个别毕业生材料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二)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

专家组分别召集了八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十五位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了教师和学生对本届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们对今年毕业论文的组织领导工作基本满意,认为与前两届毕业论文工作相比,在组织管理上更加有序。学生对本届毕业论文的工作流程安排及组织工作基本满意,认为指导教师总体上是负责的,有些教师的指导非常认真。

座谈会上师生对学校和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的论文假期与论文进程不符,建议学校要作调整。

2.学生反映学校图书馆专业外文资料太少,学生查找资料难度太大。建议学校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方便。

3.学校下拨的论文指导经费太少,有些工作的开展有难度,希望学校适当增加。

四、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自查,我院在一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1、管理方面更加规范

2、指导教师更加认真负责

文教资料论文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李红,广西大学商学院高级经济师,博士,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4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182-03

一、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及其意义

高校毕业论文从目的与功能上说。是让学生通过选择、使用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结合自己的发现,对某一领域进行专题性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同时能熟练掌握文献数据查询、数据收集和运用的技巧。一个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资料收集、分析与诠释以及整合与创作的能力,而不是只具有数据拷贝的能力。早在2004年4月8日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毕业论文中各个环节使学生理解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对自身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简单地说,毕业论文可以说是训练理论思维与方法的教学实践,是端正学风、敦学励品的必要环节,是完成学制内教与学互动的最后一步。

鉴于当前相关同类研究不多,而且社会对高校毕业论文质量存在一定质疑,高校师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管理也存在诸多困惑,本文结合笔者及同事多年在广西大学、澳门大学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的经历,与学界同仁交流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经验与管理思路,祈盼指正。

二、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以及学生的反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选题偏差。对专业领域发展的现状不清楚,往往找不到书本理论与现实实践之间结合的切入点,找不到新颖且专业的角度来研究现实问题,

2 工具不精。在理论与逻辑框架的构建及方法的选取方面,有时尽管找到了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但是很难在“工具箱”――所学过的众多理论工具之中找出合适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它,而仅仅按自己的主观意志或价值判断去论证,导致论文缺乏客观、公正性,不具说服力。或不熟悉经典著作,或使用工具针对问题时不足以披荆斩棘,很难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推理路子。

3 资料堆砌。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找了很多,但是对这些资料用在哪里和怎么运用不清楚,最后发现资料放在论文里纯粹是材料的堆积。

4 为量化而量化。数量分析只停留于表面的数学运算,很难结合社会经济理论去发现蕴含在现象中的变量因果关系、内在机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或者对数学模型或计量方法的理解不深,想运用计量工具来进行实证分析,但是由于对模型中各项变量的意义不清楚而胡乱套用模型,生搬硬套的结果是论文的分析没有说服能力。

5 八股文章。政策建议部分容易流于形式,出现篇篇文章都是“支持发展科技、金融、人才”等等滴水不漏或八股式套话,没把握住问题实质,

概言之,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理论、方法、资料等三方面的问题。

三、导师在提升论文质量时的困境

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苦恼。在调查中,笔者同事反映较多包括选题、创新性、专业性及规范性等几个方面,如:

1 学生选题过大,按照他们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所具有的资源,无法掌控、驾驭那些足够写成鸿篇巨制的题目,或偏离专业范畴。

2 论文作者不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与现实发展前沿,选题及方法老化、没有新意,与三五年前的师兄姐们的论文题目相同,方法或资料相近,没有新的数据、案例或者权威作品支撑观点。

3 论者没有理论框架,不能清晰觉察自己已有的理论与逻辑假设;研究局限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以单一个案为主题,不能上升到理论解释,结果将论文写成了自己部门的工作报告,甚至成为本地或本部门的宣传报道或者政策与制度解说。或论证存在逻辑谬误,或陷入培根所谓“种族”、“洞穴”、“市场”和“剧场”等假象,失去学术性。

4 学生掌握的资料不足或者拷贝他人资料过多,甚至抄袭,别人的观点、资料泛滥,没有围绕自有特色的论点、理论主轴。或者资料成为一堆废铜烂铁,观点被庞杂的材料淹没,不能突围而出,确立自己的论点。或言之无据――数据或案例证据,通篇没有一个可靠数据,也没有用案例来论证论点。

5 大学扩招使老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与批次大幅增加,加上论者在写作初期不按规范体例对图文或模型等进行处理,后期调整,版面紊乱,不忍卒读。或论者不熟悉电脑软件的使用,师生之间在版面、图表、标点、病句、引注等等技术细节上耗费时间,失去深入研究的机会,导致论文质量欠佳或难以保障。

四、论文质量问题的社会及个人根源

笔者认为,师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究其根源,从社会角度看,是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现代社会造成的信息过量与信息不足并存及学风浮躁。其中,信息问题方面,表现为学生不能有效地对大量且更新频繁的知识与信息进行筛选、取舍、管理,以去伪存精、由表及里地发现事物与现象的本质;不能获得对论文写作有用的资料;用一堆似是而非的资料去跟导师博弈,希望老师给予帮助。结果,师生都被庞杂的一般性资料所淹没或花费大量时间,使毕业论文的论证训练、教学与创新实践功能打了折扣。学风浮躁问题,表现为在快餐式学习与写作氛围中,师生之间的商业性或非学术性、非良性博弈,不能扎实地进行学、问,而现时的扩招、追求毕业升职等,从扩大供给与加速需求等两方面使论文在多、快之下,没有质的保障,从个人层面看,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有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在主观方面,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或逻辑思路,不知道自己本身已经是在运用某种理论假设及方法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或者选择另外一种理论工具进行替换,产生新的解释;抑或是洞察力被纷纭的资料蒙蔽、牵着鼻子走,迷失在资料“丛林”中。从客

观方面说,是论文作者缺乏足够或新近的理论文献与可靠数据等研究资源,难以在资料缝隙中小题大做。论文作者不掌握本专业领域学术研讨会论文、本专业领域内部分学者的工作论文、本专业领域的期刊论文及专著的发展动态,大部分学生无法自如地利用“中国期刊网”或国际期刊网或纸质的本期刊以取得基本的专业前沿研究进展,即信息不足。故而无从进行必要的文献综述,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否在重复前人的劳动。迄今为止,在笔者所阅读到的毕业论文初稿中,能够进行文献综述的不到10%,约3096有范围很小的局部综述,而更大部分是根本没有对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教师方面,当然也有相应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些因素,对于指导教师以及教学管理部门是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挑战,如果导师和管理部门能正视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并注意到其中的根由,就可以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指导出有质量的学生论文。而忽视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尽管学生应文责自负,但导师及教管部门也会成为劣质论文的替罪品。

五、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若干策略

针对毕业论文存在的上述问题与影响因素。在教育部有关规定之下,一些高校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规章,如执行毕业论文准人制度(即不准许未达到规定学分者进入毕业论文环节),建立抽样审查制度、监督机制等等。作为教师,就笔者及同事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本着对学生从严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笔者认为目前应该确立“创新、专业、规范”这一较为简单的论文质量管理标准,具体做法是:

1 整合论文指导专题资源,如:(1)在现有规范基础上,印制《毕业论文指引》之类专题材料,让师生有据可依,(2)集中系部专业教师,各人就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及科研经验与写作论文的学生进行分专题的分享,让学生在自有优势与兴趣的基础上,选择较有新意的题材。(3)开通、共享专题资料或数据库。等等。

2 规范毕业论文写作细节。如表1所示,在系部的总体安排下,导师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起到时间进程管理与指导的作用。师生时间要求明确,方向清晰,让每一个进人论文写作的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按时按质地完成论文,而不完成上一个写作环节者,不准进入下一环节。在研究方法上,应尽量采用数量分析、实地调查或问卷访谈等论证较为严谨、细密的研究工具。

文教资料论文篇8

一、为何要重视史料的运用

现行高中历史课本每节由正文、说明、历史资料、思考题等内容组成。历史资料是编者根据教学大纲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教师在备课中深刻分析、取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史料,这对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具有事半功倍之效。而学生通过史料学习的过程,学会分析、学会思考,懂得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独立的个人思维品质。

二、史料运用中面临的困难

(1)课时紧,史料多,难度大。高中历史一般每周三课时,每堂课45分钟,要求讲解清楚的知识点多,加上重点、难点的分析,因此普遍感到课时紧。每节内容,除了正文、说明外,课本提供的大量文献资料是“证明性”或“分析性”的,具有理论性较强、语言文字拗口的特点。

(2)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学生综合知识能力较弱。由于众所周知的诸多原因,造成了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重复着上课听听、考前背背、考完遗忘的局面。这就使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花一定时间去讲解一些本该在初中阶段就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这为历史资料的顺利运用设置了困难和障碍。

(3)教师自身“底气不足”。高中历史课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只有少量的插图和中外的原始文献资料。课本更多的是重事实的叙述,少史论的分析,大多用一种观点分析历史,这就造成教师上课只需按课文肤浅地传授一些历史的基础知识和结论即可。而现在的课本中却大量地引入文献资料,介绍不少学术新成果和不同学术观点,并侧重于理论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理论修养,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精神,帮助学生去伪存真,而有些教师没有这方面功底,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使用。

三、如何正确地运用历史资料

(一)对课本中打号的、围绕重点难点的史料予以充分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腾出足够的时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思考这些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中有一段史料选自《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史料,然后分析、提问、概括、总结,揭示其本质:一是清政府怕引火烧身,二是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因而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性”实质上是阴谋利用义和团。

(二)灵活运用课本中没有带号的史料

课本中大量的史料是没号的,从原则上讲,属于选择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视教学时间和内容,精心选取一些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的材料,设计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思考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例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有一段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文献,如果只是让学生念一下或教师一语带过,是不足以让学生更多更好地理解其深层的含义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a、英国的“卑鄙利益”是指什么?b、它主要是通过何种手段来谋取这一利益的?它对双方社会(英国、印度)各产生了什么影响?c、英国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高度重视课本中图表(包括插图、地图、表格)资料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对文献资料给予较多的关注,因为这些资料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对图表资料一般会较为忽视。其实,历史教学是非常讲究直观性的,通过插图可复现历史场景,也可引导学生识读图中隐含的知识或通过看图加深理解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讲到“”和“”这段历史时,为了再现当时人们的那种盲目的热情和不切实际的自欺欺人的极“左”路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看这节中的两幅插图《“小土群”在炼钢铁》和《“”时期的漫画》,使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极“左”的错误怎样产生?它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我们从中可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因此,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图表资料同样会起到加深知识理解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双重功效。

(四)坚持“论从史出”原则,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高中教材本身包含了较多的史料,教师应着力用好这些材料。但由于篇幅等诸多原因,有些重点或难点并没有相应的史料说明和思考题,有时只有结论而无说明过程,使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有的放矢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课本外的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培养能力。

四、用历史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取历史史料应适度灵活

选用的历史资料应围绕本章节的重点或难点,要以学生的知识起点为依据,选用那些最有论证性和说服力的材料,而不能搞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

(二)把握历史资料应层次一致

历史资料的运用是为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其中既含有知识的目标也含有能力目标。历史资料使用的本身包含着培养学生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选用历史资料时,应充分考虑面对的具体对象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注意学生年龄增长与历史资料难度的递增相适应。过易或过难,只会导致我们教学的事倍功半。

(三)使用历史资料要防止“舍本逐末”

课本和课外提供给我们的历史资料是如此的丰富,但在运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提纲挈领的原则。即历史资料的选用是为课本中心内容服务的,是为解决重点、难点内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服务的,切忌为用历史资料而用历史资料。

上一篇:年会领导致辞范文 下一篇:文化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