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鉴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2 10:46:40

职称鉴定论文

职称鉴定论文篇1

1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只能按姓名来浏览个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论文、著作、项目成果等)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

2.2各院系(或部门)

各院系(或部门)主要职责是对本部门员工的论文、著作、项目、成果、奖励等信息进行审核后输入到本系统数据库中,查询本部门在某时间内的科研信息、统计科研情况、打印相关资料等,同时对本部门的错误录入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

2.3科研处

主要管理本校的员工信息、论文、著作、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科研奖励等常规工作,同时,管理校级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和各部门的情况。

3数据库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

3.1数据库表创建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实现直接定位在更好的适合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均采用界面录入的方法,由各类人员分工完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论文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成果信息、获奖情况信息等作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为个人和院系查询、统计、打印,科研处操作、加工、管理、集成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平台。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工作时间,所在部门,备注)。

论文信息表(序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作者,职工号,发表时间,刊号,备注)。

论著信息表(序号,著作名称,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类别,作者,职工号,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科研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立项时间,拟定期限,经费金额,是否鉴定,鉴定时间,鉴定单位,备注)。

科研成果表(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完成单位,是否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备注)。

科研奖励表(序号,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备注)。

校级项目管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部门,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申报表,申报时间,申报经费,是否批准,批准日期,批准经费,合同时间,合同内容,是否结题,结题时间,鉴定技术负责人,项目成果效益,备注)。

校级鉴定专家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在上述表格中,加下划线字段代表主键,加双划线字段代表外键。其中科研人员信息表之所以选择(职工号,姓名)作为主键,考虑到姓名经常作为查询、操作条件,并在相关表中作为科技人员的重要描述和限制;为了避免数据录入的无序状况,数据库表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并且对所有表都分配了操作权限,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论著信息表通过“职工号”建立参照完整性关系,在录入论文、论著时,作者必须是本单位职工,如果科研人员信息表不存在该员工,便给出错误提示,提示检查是否是合法职工,如果是,便可以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添加该员工信息后录入论文、论著信息,否则,拒绝录入,“职工号”又为组合查询提供了连接条件支持;同时将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校级项目管理表中“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信息表中的“姓名”建立主键、外键参照完整性关系,校级课题的申报负责人也必须是本单位某部门的职工;获奖人员,必须是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某一职工;将校级鉴定专家表和校级项目管理表通过“鉴定技术负责人”、“姓名”建立参照完整性管理,限定了鉴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家表中的专业人员;所有表的主键设置都加上“姓名”字段,目的是为了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常以某个专业人员姓名作为操作、查询条件,科研人员信息表与其他相关表格建立参照完整性为了限制科研、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信息的科学合法性,同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只有完善的参照完整性,才能使得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2存储过程的设计

存储过程是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它是实现事务或业务规则的极好途径,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存储与执行的。使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传输流量,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它只在第一次执行时被优化、编译。因此,使用存储过程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应用程序的实现难度,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效率。存储过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逻辑业务规则和要求,根据实际,对一些常规、频繁使用的查询、插入数据操作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以下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

①对系统的初始化数据时录入各种基本信息操作。

②查询个人、部门科研信息时的查询操作。

③科研处的其他常规操作。

下面以查询部门科研信息为例介绍存储过程使用方法,在此查询某一部门的论文、论著信息。描述代码:

CREATEPROCEDURE论文论著

@achar(20)

as

select姓名,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备注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

where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文信息表。职工号and所在部门=@a

select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论著信息表

where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著信息表。职工号and所在部门=@a

其它操作不再做列述。从提高执行效率、提高安全性、共享性方面考虑,尽可能多的使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3.3触发器的使用

使用触发器来实现表间的数据自动操作,提高系统效率,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在输入或修改科研人员信息时,只要是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就可以自动添加到校级鉴定专家表中,该操作可以使用触发器来实现,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Triggerptz

On科研人员信息表

Forinsert,update

As

Insertinto校级鉴定专家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Select(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其中,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序号是自动生成的标识列。

同时,可以用触发器来检验校级项目负责人是否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其中,用事务以验证合法性以控制该项操作是否完成。

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Triggercheck1

On校级项目管理表

Forinsert

As

begintran

declare@achar(12)

select@a=负责人fromInserted

If(selectcount(*)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where姓名=@a)=0

begin

Print''''负责人不合法''''

rollbacktran

end

committran

其它类似操作不做描述。

在设计中,坚持使用触发器实现尽可能多的实现前台操作,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更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共享性。

3.4数据库安全设计

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从数据库级、服务器级和应用程序级综合考虑,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要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初始化菜单。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首先定义各类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即角色,其次定义数据库登录,最后依据用户权限表将登录分配为相应的角色。由于人员的复杂性,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科研处级别、二级部门级别、普通教师级别。用户属于某一角色,即使用户职务调动时,对用户增删,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操作,只是角色中用户数量的变化。建立专门的系统使用权限表来记录用户和权限,同时也兼容部门设置信息,对不同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账号,科研处是最高管理级别部门。

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库,建立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和复制,本系统数据库主要采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它具有强大的管理、安全、登陆、网络支持功能,且可以和其它数据库进行转换,是一种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符合设计要求。

4结束语

职称鉴定论文篇2

称呼要准确,要有礼貌。

一般来说,收信人应该是单位里有实权录用你的人。要特别注意此人的姓名和职务,书写要准确,万万马虎不得。因为他们第一眼从信件中接触到的就是称呼。最初的印象如何,对于这份求职信件的最终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而要慎重为之。因为求职信往往是首次交往,未必对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熟悉,所以在求职信件中可以直接称职务头衔等,如“上海煤气总公司负责人”、“国发公司经理”、“北京配件厂长”。求职信的目的在于求职,带有“私”事公办的意味,因而称呼要求严肃谨慎,不可过分亲见,以免给人以“套近乎”或者阿谀、唐突之嫌。当然礼貌性的致辞还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称呼之后一般还要加提称语,即用来提高称谓的词语,如对尊长用“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对平辈用“台鉴”。“大鉴”、“惠鉴”;对女士用“芳鉴”、“淑鉴”、“懿鉴”(对年高者);对方是夫妇用“俪鉴”、“同鉴”、“均鉴”等。书信中的这种请察阅敬语要注意与称呼相配合。

问候要真诚

抬头之后的应酬语(承启语)起开场白的作用。无论是经常通信的还是素昧平生的,信的开头应有问候语。向对方问候一声,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短到“您好”两字,也体现出写信人的一片真诚,而不是“应景文章”。问候要切合双方关系,交浅不宜言深,以简捷、自然为宜。

内容须清楚、准确正文是书信的主体,即写信人要说的事。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格。书信的内容尽管各不相同,写法也多种多样,但都要以内容清楚、叙事准确、文辞通畅、字迹工整为原则,此外还要谦恭有利,即根据收信人的特点及写信人与收信人的特定关系进行措词(包括敬语谦词的选择,语调的掌握等)。

祝颂要热诚

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虽然只几个字,但表示写信人对受信人的祝愿、钦敬,也有不可忽视的礼仪作用。祝领语有格式上的规范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祝颂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句式,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也可以另辟蹊径,即景生情,以更能表示出对收信人的良好祝愿。如对尊长,可写“敬请福安”、“敬请金安”、“敬请大安’、“恭请平安”;给平辈的信,则用“顺颂时棋”,春天可写“敬颂春安”,逢年可写“即请年安”、“此请岁安”,平时用“敬颂时绥”之类;按对方职业可选用不同的祝颂语,对学界可选用“敬请学安”、“撰安”、“编安”、“文祺”、“教安”、‘诲安”;对政界可选用“恭请钧安”、“勋安”;对商界可选用“敬请筹安”、“筹绥”、“商安”、“财祺”等。

笺文的最后,要署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弟子”、“受业”;给用人单位领导写信,可写“求职者”或“您未来的部下”。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叩上”、“敬亲”。“叩禀”、“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

信度称呼用尊称

职称鉴定论文篇3

【论文摘 要】现代企业需求高级电气维修专业人才,传统的企业培养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级电气维修工培养模式及其考核鉴定体系迫在眉睫。依据高级工等级标准,结合技能等级鉴定的方式和特点,考虑学员不同层次的特点,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深受学员欢迎,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电气维修专业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应的职业名称为维修电工,其职业定义为: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人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广泛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设备显然对从事维修工作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从技术技能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故传统的企业培养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级电气维修工培养模式及其考核鉴定体系迫在眉睫。

1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只具有达标性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类似一把尺子,只具有达标性,是按照“标准参照考试”方式进行的,它是以某一个职业中某一个等级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和职业道德要求等作为标准,检查考生是否达到等级标准规定的要求。难度不是以考生通过率来确定,而是以要求的知识、技能量的特征(掌握多少、反应快慢等)和质的特征(复杂程度)来决定,对来自不同企业、具有不同工作经历、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进行高级维修电工等级鉴定培训,使他们大都能达到高级维修电工等级鉴定标准,目前尚无统一培训模式,为提高培训质量、满足参训学员不同的要求,在高级电工培训教学中我们依据高级工等级标准,结合技能等级鉴定的方式和特点,考虑学员不同层次的特点,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使培训教学能有章可依,参训学员能各取所需。

2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采用模块式

2.1 模块化的由来

“模块”一词是外来词,其英文为module,模块化作为一种高技术时代的技术开发、设计思想,最初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模块式教学(简称mes),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培训目标明确:每个模块的学习都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主要以胜任本职业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应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2.2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四大模块教学

模块式教学将高级维修电工应掌握的应知、应会内容分成四大模块:基础模块、基本技能模块、行业技能模块、新技术应用模块,特别是新技术应用模块:高级维修电工要能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器对旧的拖动线路进行改造,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编程设计,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通信等知识,该模块以介绍新技术在电气控制方面的应用为目的,是培训的重点与难点。以可编程控制器为例: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继电器控制技术和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控制设备,并已跃居工业生产自动化三大支柱(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首位。

现代工业控制普遍采用plc的必然性:在plc问世之前,继电器控制系统是针对各种控制要求而专门设计的;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要使用大量的控制电器,需要通过人工布线,组装来完成电路的连接,其通用性能差,只要控制要求改变,其控制接线就需进行改动。其二,单个继电器触点数目仅限于4~8对,若控盘线路较复杂,则需增加较多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器件,从而导致控制柜体积庞大,功能局限。其三,由于器件的老化,脱焊,触点的开闭导致的电弧烧蚀、接触不良等现象不可避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导致维修工作耗资费时,若停产维修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鉴于上述缺陷,现代工控采用plc控制也就自然而然,plc用软件代替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仅剩下与输入和输出有关的少量硬件,接线可减少继电器控制系统的1/10~1/100,因触点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也大为减少。 plc优越的工控性能亦不再赘述。

2.3 高级维电plc改造模块的针对性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虽分为应知、应会两大部分,但由于维修电工对理论要求较高的特殊性,尤其可从高级维修电工的应会考试可以看出,高级维修电工的技能并不是纯粹的操作,而突出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对各模块教学时要用理论去分析解释实际中的问题,将理论与实际中的应用结合起来,组织学员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典型事例进行探讨,提高学员的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模块中的课时,是考虑到参训学员有中级维修电工技能等级、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并利用在职业余培训的特点计划的,大量的消化和练习将由学员自己完成,教学以讲授为主,指导练习、参观为辅,若有学员想对某一模块系统学习,可增加学时,参加专训班学习。

总之,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内容模块化分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员选择学习项目,节约时间,节省培训成本;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和器件的准备;将培训内容模块化并将模块中的内容公示,还有利于接受社会的监督。通过几批次的运行操作,该模块化教学方式利于提高学员的技能鉴定合格率,深受学员欢迎,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1998.10.

[2] 庄建源.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操作技能考试手册.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1.

[3]职业技能鉴定文件选编.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2006.6.

职称鉴定论文篇4

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按照省林业厅、省人事厅《安徽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林人〔〕70号)执行。申报人的专业工作年限统一计算到2012年12月31日。

二、申报材料

(一)各市及省直管县人社局或省直厅(局)人事部门委托评审函1份;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三)《2012年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一式20份(须为A3打印件,格式见附件1,附件1-4请登录安徽林业信息网()首页“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下载),破格申报人员还应填写《破格申报人员审批表》(附件2)1份;

(四)《个人业务自传》打印件1份,内容必须如实反映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专业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一般在2500字左右,并需经申报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五)任工程师职务以来的论文、论著原件。根据省林业厅林人〔〕5号文件精神,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供论文打印件,无需正式发表。

(六)提交评鉴的论文复印件(须将每篇论文的作者、单位等相关信息遮盖后,各复印3份;正常申报人员提交2篇评鉴论文,破格申报人员提交3篇评鉴论文);

(七)相关的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获奖证书、外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或免试审批表)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查后退回,复印件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审验盖章;

(八)近期免冠2寸照片1张;

(九)《林业项目鉴定意见表》及相关业绩证明,项目鉴定表上须有2名同行专家对该项目的鉴定意见。项目鉴定专家还须填写专家本人主持或承担过的重大林业工程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推广与课题研究等情况,并经专家所在单位审核确认(鉴定意见表及项目鉴定专家条件见附件3);

(十)《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见附件4,填好后贴在申报材料袋封面上)1份。

三、时间安排

(一)申报材料报送时间为2012年9月1日至9月30日。

(二)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时间初定为8月15日至8月20日,面试答辩时间初定于11月上旬,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也请及时浏览“安徽林业信息网()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

四、其他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在组织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皖人发〔〕81号)的相关规定,经个人申请、用人单位审查同意并公示后,逐级上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及各市、县(区)林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各负其责,按照职称资格条件审查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严格把关,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不符合资格条件和程序的人员一律不得上报。对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从事专业工作不相符的,须提交接受本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对资格审查未通过者,应及时将申报材料退回,并说明原因。

(二)根据省林业厅林人〔〕70号、林人〔〕5号文件规定,继续对申报人员的论文实行前置评鉴;申报人员参评的论文要求选题正确,阐述清晰,条理清楚,研究方法科学,具有本专业较高学术及应用价值;提交评鉴的论文,每篇字数均不得少于3500字。

(三)继续实行面试答辩。为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根据《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及省人社厅有关规定,申报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参加由全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的面试答辩。通过面试答辩的人员方能申报职称评审。

五、报送材料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职称鉴定论文篇5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专业的科研、开放、设计、规划、维护、管理、工程建设、技术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申报通信专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思想政治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并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第四条职称外(汉)语水平,符合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

第五条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符合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

第六条继续教育培训,符合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

第七条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第八条取得国家或自治区级通信工程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第九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学历资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2.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8年、中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22年,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规章;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重大和关键的技术问题,提出所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发展规划;具备指导工程师实践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三)实践能力(经历)

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并通过鉴定。

2.完成对通信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3.完成2项以上难度较高技术复杂的通信工程项目的研究以及方案的制定、设计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4.承担或主持通信行业、地方技术标准的制定并获批准、实施。

5.完成本专业的重大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被有关方面采纳。

6.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1项以上,并通过自治区主管部门鉴定。

(四)业绩成果

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中的4项:

1.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或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额定限额内)。

2.自治区级以上优质工程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3.主持完成的工作成果通过自治区主管部门鉴定(审定)或生产实践达到自治区较高水平;或本人主持的生产技术工作有较大改进,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均达到本专业标准。

4.负责完成的1项大型或2项中型通信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通过自治区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5.负责完成2项自治区级以上或3项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推广项目,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大社会、经济效益。

6.负责完成自治区级以上确认的优秀新业务1项以上。

7.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标准,成果经有关主管部门鉴定,达到行业较高水平。

8.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实施并取得效益。

9.在通信运营维护管理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有创新,解决了本专业领域科研生产中关键性技术问题,编写了相应的技术报告。

10.提出1项科技建议,为自治区有关部门采纳。

11.负责制定的通信行业或大、中型企业发展规划经实施取得显著效益。

12.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3年以上年度考核优秀或业绩成果获得县及县以上表彰奖励3次以上。

(五)著作论文

取得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技术专著、译著1部(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

2.在自治区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通信专业论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

3.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论文2篇以上(第一作者),或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专业论文2篇以上并被收入论文集(第一作者)。

4.在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能反映本人最高学识和理论水平代表作品3篇以上。

职称鉴定论文篇6

一、问候要真诚

抬头之后的应酬语(承启语)起开场白的作用。无论是经常通信的还是素昧平生的,信的开头应有问候语。向对方问候一声,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短到“您好”两字,也体现出写信人的一片真诚,而不是“应景文章”。问候要切合双方关系,交浅不宜言深,以简捷、自然为宜。

内容须清楚、准确正文是书信的主体,即写信人要说的事。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格。书信的内容尽管各不相同,写法也多种多样,但都要以内容清楚、叙事准确、文辞通畅、字迹工整为原则,此外还要谦恭有利,即根据收信人的特点及写信人与收信人的特定关系进行措词(包括敬语谦词的选择,语调的掌握等)。

二、称呼要得体

称呼要准确,要有礼貌。

一般来说,收信人应该是单位里有实权录用你的人。要特别注意此人的姓名和职务,书写要准确,万万马虎不得。因为他们第一眼从信件中接触到的就是称呼。最初的印象如何,对于这份 求职 信 件的最终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而要慎重为之。因为 求职 信 往往是首次交往,未必对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熟悉,所以在 求职 信 件中可以直接称职务头衔等,如“上海煤气总公司负责人”、“国发公司经理”、“北京配件厂长”。 求职信 的目的在于求职,带有“私”事公办的意味,因而称呼要求严肃谨慎,不可过分亲见,以免给人以“套近乎”或者阿谀、唐突之嫌。当然礼貌性的致辞还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称呼之后一般还要加提称语,即用来提高称谓的词语,如对尊长用“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对平辈用“台鉴”。“大鉴”、“惠鉴”;对女士用“芳鉴”、“淑鉴”、“懿鉴”(对年高者);对方是夫妇用“俪鉴”、“同鉴”、“均鉴”等。书信中的这种请察阅敬语要注意与称呼相配合。

三、信皮称呼要用尊称

信皮(封文)的主要内容除要清楚、准确地写明收信人地址及邮政编码、收信人姓名、发信人地址及姓名以外,还要恰当地选用对收信人的的礼貌语词。首先要注意收信人的称呼。封皮是写给邮递员看的,因此应根据收信人的职衔、年龄等,写上“经理(或总经理)”、“厂长”、“人事资源部长”、”人事经理”或“先生”、“同志”、“女士”等。其次,要讲究“启封辞”、“缄封辞”选择。“启封辞”是请收信人拆封的礼貌语词,它表示发信人对收信人的感情和态度。一般对高龄者长用“安启”、“福启”,对其余长辈用“钧启”“赐启”;对平辈,可依照受信人的身份、性别,分别用“力启”(对军人)、“文启”(对教师)、“芳启”(对女士);“缄”字的用法也有讲究。给长辈的信宜用“谨缄”,对平辈用“缄”。明信片、贺年卡等因无封套,因而无所谓“启”和“缄”。求职者须注意,切忌用挂号或快件寄来职资料,以克劳神费时。

四、祝颂要热诚

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虽然只几个字,但表示写信人对受信人的祝愿、钦敬,也有不可忽视的礼仪作用。祝领语有格式上的规范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祝颂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句式,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也可以另辟蹊径,即景生情,以更能表示出对收信人的良好祝愿。如对尊长,可写“敬请福安”、“敬请金安”、“敬请大安’、“恭请平安”;给平辈的信,则用“顺颂时棋”,春天可写“敬颂春安”,逢年可写“即请年安”、“此请岁安”,平时用“敬颂时绥”之类;按对方职业可选用不同的祝颂语,对学界可选用“敬请学安”、“撰安”、“编安”、“文祺”、“教安”、‘诲安”;对政界可选用“恭请钧安”、“勋安”;对商界可选用“敬请筹安”、“筹绥”、“商安”、“财祺”等。

职称鉴定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 司法鉴定人 专家辅助人 诉讼地位

《民事诉讼法》2012年8月31日的最新修订中第76、77、78、79条有关鉴定规则的修订,对于保障诉讼活动中司法鉴定人的地位及保障司法鉴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新《民事诉讼法》第79条建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专业问题提出意见。”,该“有专门知识的人”被学理称为“专家辅助人”,也即当事人的辅助人。本文将从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创立对界定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的影响入手,重新定位司法鉴定人的制度基础,在分析我国司法鉴定人立法与实践存在的缺陷过程中,提出如何重构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的路径和具体措施。但上述措施的调整并不足以弥补当事人无实质性程序选择权的缺陷。

一、两大法系中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

一般而言,司法鉴定人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个方面是利用科学手段对诉讼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帮助法官将难以认知、理解和判断的案件事实转化为相对可以理解发现并作出认定的证据即鉴定结论,从而使得法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其他证据对相关案件事实作出判断和认定;另一方面,司法鉴定人还通过参与诉讼程序如出庭参与质证等方式,对案件中的专门问题作出解释说明,方便当事人了解、质疑、辨析相关事实,使鉴定结论被采信成为可以为当事人所理解和接受的证据。基于不同的法律传统、法律文化和诉讼模式,各国对司法鉴定人具有不同的定位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概念含义:大陆法系将该主体称为“司法鉴定人”、英美法系则称之为“专家证人”。

(一)大陆法系诉讼模式下的司法鉴定人

根据大陆法系国家传统证据学理论,鉴定结论是我国法定证据的基本种类之一,司法鉴定人在司法鉴定程序中接受法院的委托为法官查明案件事实提供鉴定结论,从而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为法官的辅助人。大陆法系国家对司法鉴定人诉讼的界定受到了职权主义民事诉讼模式的影响,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本质在于,民事诉讼程序的控制权、支配权主要由法院掌控,法院在民事诉讼进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当事人居于次要的配合地位。由此要求法院承担依法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持裁判中立与公正,从而保护各种应当受到保护的社会利益。因此,在证据法层面实行法官依职权探知的形式调查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司法鉴定的启动权也一般由法官掌控,即鉴定作为一项独立的证据方式主要由法官掌握,哪一项专门问题需要进行鉴定、选择哪一个鉴定人等问题都主要是由案件审判权的享有者——法官所决定的。目前,大陆法系国家对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也正逐渐予以局部修正,开始认识到需要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如允许当事人向法院申请鉴定,但是未实质上改变的是,在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中仍然由法官裁量决定鉴定与否、司法鉴定人的选任、鉴定事项、鉴定范围等等。所以,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在大陆法系国家仍然应界定为辅助法官的诉讼参加人,司法鉴定人在受法院委托进行执业时应保持中立和公正的态度。

(二)英美法系诉讼模式下的专家证人

英美法系国家并没有“司法鉴定人”的概念存在,在相似的功能定位上法律将能够针对诉讼中专门性问题提供分析、鉴别等专业意见的主体称之为“专家证人(expertwitness)”,其在诉讼中的定位相当于证人,受聘于当事人并受当事人委托出庭作证,专家证人提供的证据也即属于言辞证据。以当事人主义为基础的民事诉讼模式,决定了英美法系国家其司法鉴定人即“专家证人”的诉讼地位,乃是诉讼当事人的科技助手而非法官的辅助人。英美法系关于专家证人各类定义可概况为:因其具有专门知识、技能、资历或经验而对诉讼中所争议的专门性问题发表意见的证人。 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人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常用,只要诉讼中当事人争议的问题超出了法官或陪审员的认知能力范围,当事人就可以聘请和委托专家证人出庭作证,专家证人依据其所具有的相关专业或行业的专门性知识、经验对案件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作证。从专家证人的诉讼地位界定来看,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专家”并不因其具有专门性知识而具有特殊地位,而是将其视作“证人”——由当事人聘请、作为证人向法庭陈述自己对案件专门性问题的意见:专家证人由一方当事人申请并带上法庭,其提供的证据属于言辞证据,因而对专家证人的证言应进行质证,对专家证人的口头询问在程序上与询问普通证人规则基本相同,即接受双方当事人对其主询问和交叉询问;与普通证人一样,专家证人不需要具备特殊的资格,只要法官或陪审团认为其对某个专门问题具备一般人所不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即可; 与普通证人不同的是,专家证人可以陈述自己关于案件事实的推论和分析意见却不属于传闻证据。

二、我国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的现状及缺陷分析

虽然2012年《民事诉讼法》按照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有机结合的指导思路,对司法鉴定的程序作出了全面修订,重新定位了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及其与法院、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给予了当事人充分的程序性保障权利。但经过修订的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现状仍有需要克服的弊端,并未真正实现当事人对司法鉴定的程序选择权和对司法鉴定的程序制约权力,因此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仍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实质上仍被界定为法院(法官)的辅助人。法院垄断着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和司法鉴定人的选任权,也就意味着职权主义模式下对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界定所带来的弊端实质并未消除。现行新《民事诉讼法》修订建立的司法鉴定及司法鉴定人制度非但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却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将司法鉴定人重新定位为辅助法官和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才能根本解决目前司法鉴定中反复鉴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界定的现状

第一,新《民事诉讼法》将司法鉴定的主体范围进行了扩展,司法鉴定称为“鉴定意见”,及确立当事人对鉴定程序启动的申请权、对鉴定人的协商选择权,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正在逐渐靠近两造对抗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首先,对司法鉴定人的鉴定结果不再称之为“鉴定结论”,转而称之为“鉴定意见”,凸显了司法鉴定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其鉴定结果已不再是不可动摇或不可被质疑,鉴定意见仅是法官可据以参考认定事实的证据来源之一,若司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遭到合理的质疑则可被。其次,我国2012年修订新《民事诉讼法》第76条第一款规定在沿袭《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26条立法思路的基础上,明确了“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但是遗憾的是,能否同意启动鉴定的权力仍然取决于法官,即法院(法官)仍然是当事人与司法鉴定人之间的“中介”。在当事人申请鉴定获得法院同意后,当事人可以合意选任“鉴定人”,若当事人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指定鉴定人。再次,法院在是否采取鉴定上也仍然具有依职权主动启动的权利,如我国2012年修订新《民事诉讼法》第76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有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二,确立司法鉴定人优于一般证人的特殊诉讼地位。2012年修订新《民事诉讼法》第76条强调鉴定人的作用在于“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且要求“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即意味着在对司法鉴定人的作用和资格作出确定的同时,也同时界定了司法鉴定人具有与一般证人所不同的特殊诉讼地位。该法第77条规定了鉴定人拥有高于一般证人的诉讼地位——具有调查特权,鉴定人为了保证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权要求了解有关案情或查阅相关案卷材料,必要时甚至可以询问当事人和证人。法律及法院赋予司法鉴定人特权,意味着无须法律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在特定事实认定上发表的意见其“可信度”、效力自然也将优于一般证人,法官在事实认定上不得不仰赖于司法鉴定人,如此而言当事人对鉴定意见发表质疑的权利也将形同虚设。

由此可见,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界定正在摇摆中尝试在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要承认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允许其在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中发挥一定作用,司法鉴定人较之证人更为中立和公正,同时又不能放弃法院在诉讼进程中的主导指挥作用,从而导致了现行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呈现多元化,在受到多方面制衡的同时也更加难以在诉讼程序中同时兼顾各方利益。

(二)专家辅助人对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的影响

司法鉴定是我国专家证据的基本形式,司法鉴定人在司法鉴定程序中接受法院的委托为法官查明案件事实提供鉴定结论,从而称为法官的辅助人。但在特定事实认定上的权力“垄断”于司法鉴定人,并不利于保护诉讼当事人的程序性权益,也不符合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举证责任制度的基本原理。于是,2012年修订新《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专业问题提出意见。”,该“有专门知识的人”被学理称为“专家辅助人”,也即当事人的辅助人。专家辅助人该主体的诞生,意味着我国民事诉讼体系建立了司法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并存的“双层”专家证据制度,赋予当事人聘请具备专门知识的科技辅助人的权利,对抗法院的辅助人即司法鉴定人,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和程序性权利,使得当事人制约司法鉴定人鉴定行为成为可能,这不得不说是对司法鉴定人作为法官辅助人这一现状的修正和妥协,从而改变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

需要保持理性的是,即使是建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仍然不足以弥补当事人无实质性程序选择权的缺陷,况且仅仅赋予专家辅助人就鉴定意见或专业问题提出意见,甚至法律未明文确定专家辅助人“提出意见”的效力,该专家辅助人制度并不足以对司法鉴定人的鉴定行为构成实质制约,毕竟专家辅助人既无法实质进行鉴定,其意见也无法对司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构成实质“威胁”。不仅如此,可以想见的是,受聘于当事人的专家辅助人基于其立场必然对司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提出倾向性的批评,而非中立性地评价司法鉴定结论,因为总是赞成鉴定结论的专家辅助人必然被当事人所“淘汰”。这样,法官不仅未能摆脱在事实认定过程中对唯一鉴定意见左右的情况,而且却收到了来自专家辅助人的众多指责,导致司法裁判陷入更深的困境,甚至只能选择回到走重新鉴定的解决路径。司法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双层专家证据制度,非但未能解决职权主义司法鉴定人制度的缺陷,反而将英美法系纯粹当事人主义的弊端带入了诉讼。

若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当事人对司法鉴定的程序参与权和程序选择权,不能突破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界定上仅辅助于法院(法官)的单向关系,那么,就难以消除当事人对司法鉴定可靠性的怀疑。从当事人角度来看,没有被赋予直接聘请自己信任的司法鉴定人的权利,而法院聘请的鉴定人又未经当事人自己认可自然其作出的鉴定意见难以获得更高的信任度,也就意味着当事人仍然只能利用自己手中的专家辅助人对抗法院委任的司法鉴定人,以及动用过往行之有效对抗手段——补充鉴定、重新鉴定的异议权或申请权,通过质疑司法鉴定结论、申请重新鉴定来表达当事人自身的怀疑与担忧,这种恶性循环既司法资源造成浪费也是对司法鉴定的公信力的损害。此外,在法院不批准重新鉴定和补充鉴定申请时,当事人也没有程序救济途径,只能走的道路,最终还只能回到重新鉴定的解决途径上。

现行法律对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的界定,导致法官在认定事实过程中对司法鉴定人过于依赖,甚至司法鉴定人取代法官的职能造成是鉴定人而非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从而削弱法官的独立性。新《民事诉讼法》中引入专家辅助人的最初目的就是期望能对司法鉴定人构成对抗和制约,从而解决司法鉴定人对法官独立性的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立法者和司法实践部门是支持诉讼中的对抗的,只有在对抗中才能为法官甄别鉴定意见、作出科学的判断、提高内心确信提供有效的帮助。那么,又何不索性彻底放开对司法鉴定启动权和司法鉴定人委任权的控制,允许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分别聘请自己信任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并且允许各自聘请的司法鉴定人在审判过程中充分对抗?

综上,将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界定为法院(法官)的辅助人,无益于解决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等过往存在的司法鉴定问题,即便是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也难以解决司法鉴定人目前定位导致的问题。更可取的完善路径是突破法官对司法鉴定启动权和司法鉴定人委任权的垄断,真正尊重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和程序选择权,使司法鉴定人也能成为当事人的辅助人。

三、我国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的再定位

(一)改革司法鉴定人的选任方式重新界定诉讼地位

由上文关于司法鉴定人在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中诉讼地位界定的分析可知:将司法鉴定人定位为辅助法官的诉讼参与人,有助于确保司法鉴定人以客观中立的身份地位开展鉴定活动,但其劣势在于当事人难以融入鉴定程序的活动中从而使鉴定意见获得更多的信赖,如此的制度路径只能将对司法鉴定人的公信力建构于法官和主管部门的监督制约上,在程序上仅能赋予当事人聘请专家辅助人对抗司法鉴定人的活动;而英美法系国家将其鉴定人即专家证人的诉讼地位首先界定为当事人的辅助人,该定位有助于发挥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参与案件事实的发现,在法庭质证与交叉询问的对抗程序中确保法官中立地认定案件事实,即使是其专家证人难免由偏袒性的缺点也可以通过明确专家证人首先向法院负责的义务予以修正。目前,两大法系在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上的相互吸收的趋势,指引着我国在通过制度改革重新定位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的过程中,应在考虑我国司法实践的情况下取长补短优化设置。

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司法鉴定人选任方式的改革入手,重新定位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从而重新激发司法鉴定制度的活力。囿于我国整体经济状况和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完全交由当事人自行聘请司法鉴定人进行对抗的路径并不现实,而相反,继续走在由法院垄断对司法鉴定人的委任权也并不科学。因此,考虑到路径依赖和制度既有体系的影响等各方面因素,民事诉讼中应当在坚持司法鉴定人应中立客观地辅助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诉讼地位界定的基础上,在维持法院依职权启动鉴定并委任司法鉴定人权力的同时,应放开对当事人参与鉴定程序启动、委任司法鉴定人、选择鉴定范围与事项、监督鉴定活动等方面的程序性权利,并且以当事人的权利构成对法官职权、以及司法鉴定人活动的制约,从而实现在鉴定领域保障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和诉讼权利。

对于改变当前司法鉴定人诉讼地位的相关程序性措施改革,应以当事人参与鉴定活动的内容为重点:

第一,应首先赋予当事人申请启动司法鉴定程序的权利。对于当事人认为相关案件事实需要引入鉴定而提出鉴定申请的情形,除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促进诉讼进程之义务外,法官应允许当事人在法院的指导下启动司法鉴定程序。同时,与该权利相对应的是,对于法官不准许当事人启动鉴定程序的职权应予以限制,不仅应要求法官必须以裁定或书面决定的方式作出不允许启动鉴定的裁决及其理由,而且应当将该类裁定列为允许上诉的裁定或允许复议的决定,即意味着允许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寻求程序救济。进而,对于司法鉴定的具体事项和范围,当事人也应具有决定权。

第二,应明确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拥有在法院确定名册中选任司法鉴定人的优先权利。该优先权利的行使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若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指导下就选任鉴定人形成合意,那么该选择法院不得作出相反的决定。二是若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那么既可以选择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选定的司法鉴定人联合进行司法鉴定(鉴定费用先各自负担),也可以选择由法院指定的司法鉴定人或仅由一方当事人选取的司法鉴定人单独进行司法鉴定(由申请司法鉴定的一方当事人先行负担),当事人可以根据诉讼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作出选择。当事人对于司法鉴定人水平或其公正性的担忧可以通过司法鉴定人资格、司法鉴定人接受质证、法律责任和专家辅助人等其他制度予以保障,司法鉴定人的中立性并不会单纯因其选任主体的变更而受到动摇。与此同时,当法官依职权启动司法鉴定时,立法应明确要求法官必须书面说明启动鉴定的理由以及说明司法鉴定费用负担分配的理由,并应当允许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或申请复议的权利。

(二)明确并更新专家辅助人的职责与权限

立法完善专家辅助人的职责、权限及参与诉讼的具体程序,充分发挥其辅助当事人督促与制衡司法鉴定人行为的作用。“鉴定意见”作为一项独立的证据种类决定了其可能在质证和认证程序中被双方当事人所争执,而若专家辅助人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该争执过程中,则更有助于澄清司法鉴定意见的可采性并帮助法官准确地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和判断。因此,允许双方当事人委托专家辅助人,有利于弥补当事人在鉴定事项中专业知识的欠缺,避免对鉴定结论的审查流于形式,但仅仅规定当事人有权聘任专家辅助人并不足以实现上述对鉴定结论审查质证的目标,只有真正赋予专家辅助人对抗司法鉴定人的手段,专家辅助人其功能定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提高专家辅助人的质证水平,有利于监督和制约鉴定人的鉴定权,确保鉴定结论真实、可靠;有利于促使法官全面审查鉴定结论,增强了诉讼当事人对鉴定信任。由于提交的鉴定事项多涉及专业性领域,非一般当事人的知识范畴所及,以一己之力监督鉴定显然存在困难。

职称鉴定论文篇8

关键词:司法鉴定 人力资源 现状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当前的司法鉴定机构由侦查机关内设和社会鉴定机构两部分组成,结合广州市司法鉴定实践,为体现鉴定意见的中立性和公平性,近年来绝大多数司法鉴定案件由高校、医院和各科研机构等申请设立的社会鉴定机构受理承办。同时,鉴定意见往往涉及案件定性的关键情节,因此为更好的提高鉴定质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笔者对广州市“三大类” 社会鉴定机构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以期为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以及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三大类”社会鉴定机构的全体司法鉴定人为研究对象,描述现状并依据执业类别的不同进行比较研究。

2.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司法部司鉴所《司法鉴定机构情况统计表》为蓝本,自行设计调查表,由广州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统一下发各鉴定机构负责人填写。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①鉴定机构基本情况:发起单位性质、鉴定类别、鉴定人数以及经费来源等;②各机构司法鉴定人情况:性别、年龄、执业类别、执业方式、学历、职称和参与鉴定工作的年限等。同时,通过查阅司法局鉴定管理处历年卷宗以及“广州市司法鉴定业务管理系统”中储存的相关数据,对本研究所需的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录入资料,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差异性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 P

二、结果

1.鉴定机构

截止2016年3月,广州市依法成立“三大类”鉴定机构29所,按发起单位的性质,由企业发起的鉴定机构所占比例最多,高达48.28%,其余依次是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科研部门等;业务范围上 ,法医类鉴定机构最多,占53.67%,物证类次之,占34.14%,声像资料最少,仅有12.19%;中小型鉴定机构所占比例超过80%,大型鉴定中心有4所,占13.79%;少数机构有经费来源,绝大多数需自筹自支,占72.42%。见表1。

2.鉴定人

(1)性别。截止2016年3月,广州市登记在册的司法鉴定人共计346人,其中男性227人,占65.6%;女性119人,占34.4%,男女比例约为2:1。不同类别鉴定人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7,P=0.300)。见表2。

(2)年龄。“三大类”司法鉴定人平均年龄50.60±13.66岁,最大值89岁,最小值29岁。从年龄分段的情况来看,年龄梯队出现老龄化倾向,青年人极少,仅占1.4%,而6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26%,多数鉴定人集中在30~49年龄段,所占比例超过一半。不同类别鉴定人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1.852,P=0.295)。见表2。

(3)执业类别 。346名司法鉴定人中,法医类鉴定人数量最多,共有205人,占59.24%;其次是物证类鉴定人,共104人,占30.05%;声像资料类鉴定人共37人,占10.69%。见表2。

(4)执业方式。所有鉴定人中有310名执业方式为专职,占89.6%;其余36人执业方式为兼职,占10.4%。不同类别鉴定人的执业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100,P=0.951)。见表2。

(5)学历。三类鉴定人士、硕士、本科、大专及以下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24.9%、21.4%、43.1%、10.6%,本科阶段人数最多,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较高。不同类别鉴定人的学历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5.154,P=0.000)。见表2。

(6)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和无职称者分别占到24.6%、41%、27.7%、5.5%、1.2%,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到65%以上。不同类别鉴定人的职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4.517,P=0.069)。见表2。

(7)参与鉴定工作的年限。鉴定人参与鉴定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5.50±11.26年,最大值61年,最小值5年。不同类别鉴定人的工作年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56,P=0.008)。

三、讨论

1.重视司法鉴定人才培养,保障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

司法鉴定作为关乎司法公正的专门性科学活动,人才是第一要要素。但本次调查发现,广州市“三大类”司法鉴定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30岁以下青年人群仅占1.4%,6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26%,整个司法鉴定队伍仍以中老年人为主。另据统计,2012年全国司法鉴定人中61岁以上的共有4659人,占鉴定人总数的近10%。可见,司法鉴定队伍老龄化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而广州市“三大类”鉴定人的老龄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且年轻人所占比例少,整个司法鉴定队伍面临断层危机。笔者以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受5年工作经验的限制。《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中个人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条件之一是:具有相关的行业职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5年工作经历的要求,使得这一职业群体青年人数较少。②社会鉴定机构中从政法系统退休的技术人员占有一定比例。自2005年《全国人大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出台后,社会鉴定机构数量增长迅速,吸纳了不少政法系统离退休的技术人员,导致“三大类”司法鉴定人中老年人居多。笔者在数据统计中发现,在广州市所有70岁以上“三大类”司法鉴定人中,在由企业申请设立的机构中执业的占到62.2%,可见多数离退休技术人员集中在企业性质的鉴定机构中。针对上述问题,有学者建议应当通过立法对司法鉴定人准入条件进行补充完善,将本科、硕士、博士从事相关工作的年限分别调整为5年、3年、1年,从而通过人才梯队建设,实现司法鉴定人队伍的“新陈代谢”。还有学者建议引入鉴定人助理制度,从而提高年轻人从业的积极性,为司法鉴定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稳定司法鉴定执业队伍。另外,主管部门在行政许可和审批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拟申请机构的年龄构成情况,必要时采取限制措施,同时着力培养有志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年轻人,在进修、转岗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从而逐渐优化老、中、青梯次结构,解决年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2.“因人制宜”,确立分类管理理念

一方面,司法行政部门的日常管理应结合不同类型组织自身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是管理的两大基本领域,但司法鉴定机构依发起单位性质的不同横跨两大领域,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本次调查显示,由公共组织 申请设立的鉴定机构占到44.82%,由企业申请设立的占到48.28%,比例基本持平,不相伯仲。无论是对于公共组织还是企业,都应把人力资源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性与战略性的第一资源进行开发与管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两者在价值观、组织目标、服务理念、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同。在公共组织中执业的鉴定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准,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追求公平和公正,但欠缺服务理念,效率低下,各方面机制不够灵活;而企业中的鉴定人,灵活高效,积极配合行政部门展开各项日常管理,但受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性为原则的影响,鉴定意见的中立性和公正性难以保证,司法行政部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另一方面,从鉴定类别上看,法医类鉴定人仍将是日后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重点。本次调查显示,法医类鉴定人占到“三大类”鉴定人总数的59.25%,学历层次较高且参与鉴定工作的年限较长。可见,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鉴定类别,法医类鉴定在司法鉴定中的基础地位不可撼动,高级知识分子密集,且具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因此,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适当考虑高知群体本身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从而减少冲突,创造和谐的管理氛围,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明确概念,加强司法鉴定规范化管理

在本次调查中,“三大类”司法鉴定人的专职率高达89.6%,而兼职人数仅占到10.4%,这一结果可能与现实情况不符。根据《辞海》的定义,兼职是指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其他职务,有身兼数职之意。因此,按照通俗的理解,高校中的教师以及医院中的临床医生等,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司法鉴定人,都属于兼职。有研究也指出,自2005年《决定》颁布实施以来,司法鉴定人出现兼职化的趋势,注册登记的鉴定人多为退休和兼职人员。广州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前对“兼职”的含义理解不同,在行政审批的过程中只要是本职工作也在申请设立单位的司法鉴定人都被列为专职,而兼职仅适用于本职工作单位与鉴定机构的申请设立单位完全不同的情况,因此许多由发起单位直接过渡到鉴定机构的人员都属于专职,导致鉴定人专职率虚高。司法鉴定人的专职和兼职情况对于保障鉴定质量、提高鉴定工作效率、缩短鉴定周期以及鉴定人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并无任何规范性文件对其进行定义,容易因理解的不同而造成误导。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因为对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理解不同,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明确模糊概念,界定一个清晰的范围,是司法鉴定规范化管理的必备前提。

4.创新管理模式,树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理念

本次调查的数据来源除调查表以外,每位司法鉴定人的具体信息主要来自“广州市司法鉴定业务管理系统”的后台操作,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广州市针对司法鉴定管理难度大、手段少的现实,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司法鉴定信息管理系统,在人员管理方面,涵盖了对鉴定人的行政许可、转所变更、延续登记等一系列工作,为广大鉴定机构机构提供了一个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同时,通过系统后台,全市司法鉴定人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随时掌握人员动态,为日常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系统自带的预警功能也能及时发现执业证过期的鉴定人,从而简化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已经受到司法部高度重视,司法部郝赤勇副部长在2014年全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做出《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司法鉴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已正式提出“要逐步建立司法鉴定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职业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不断提高监管能力”的要求。

5.保证司法鉴定的公益性,减少鉴定人职业道德风险

本次调查中发现广州市超过七成的鉴定机构没有经费来源,容易给鉴定人造成一定的职业道德风险,严重威胁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研究显示,长期以来国家大力加强和保障侦查机关尤其是公安机关的科技投入和技术装备,尚未建立对社会鉴定机构的专项投入机制,依托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设立的鉴定机构整体情况还好一些,其他社会鉴定机构发展缺乏后劲,资金非常匮乏。日常监管中,我们也发现存在鉴定人角色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欠缺、趋利性过度,甚至心存侥幸涉嫌办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一定程度损害了司法鉴定的公正形象。针对上述问题,有学者认为社会鉴定机构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民诉讼权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应当建立对社会鉴定机构投入和保障的长效机制,在机构建设、人员培训、科研设备、认证认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投入;也有学者建议应该借鉴国外经验,统一司法鉴定机构为隶属于国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完全独立于公检法,鉴定人按公务员编制管理,享有很高的待遇,地位高尚,旨在保障司法鉴定中立、科学、客观,实现司法公正。笔者以为,在当下的管理工作中,要积极探索社会鉴定机构公共财政专项保障制度,同时加强司法鉴定人的职业道德培训。培育良好的司法鉴定文化,强化鉴定人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淡化盈利性,保证司法鉴定权威,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日趋增强,对司法鉴定的公正性抱有更大期待。广州市作为部级中心城市,是辐射整个华南地区的司法鉴定重地,在探索如何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鉴定质量的过程中,作为鉴定意见的出具者,鉴定人才是第一要素。因此,在日常行政管理和决策中,要充分了解鉴定人的基本情况,分析这一职业群体的特征,找出潜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鉴定人队伍,真正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李禹,党凌云.2012年度全国司法鉴定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3(4):112-115

[2]徐明江,杨德齐.论司法鉴定制度创新的三个维度[J].中国司法鉴定,2014(1):113-118

[3]潘广俊.司法鉴定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浙江省为视角[J].法治研究,2012(2):126-131

[4]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7-41

[5]常林.谁是司法鉴定的“守门人”[J].证据科学,2010(5):618-632

[6]李禹,商洁.关于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J].中国司法鉴定,2009(1):68-72

上一篇:平台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测量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