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怎么评职称

时间:2022-03-06 01:23:00

外国怎么评职称

韩国:以考反腐

韩国评职称主要有考试升职和审查升职两种。

以公务员为例,韩国的一般公务员分9个级别,级数越小,职位越高。从8级公务员升到7级需要工作7.6年,从7级到6级需要9.6年,从6级升到5级需要9年。6级升为5级最方便的途径是通过审查升职。这种方式往往由上级说了算,因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韩国发生过多起为升职送数千万韩元礼包给地方政府首长的丑闻。

6级公务员升职考试一般在3月份。但是每年一到10月份,这些人就开始为考试忙活起来。市政府和区政府里很多6级公务员的位子,常常有3到4个月的时间空空如也,桌子上积满厚厚的灰尘。他们将工作委托给手下工作人员,自己则专心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听课。升职考试根据公务员的种类,考试科目也不同。比如,农业职6级公务员升职考试科目是栽培学、行政法、英语、土壤学等。

为杜绝评职称中的腐败现象,中央政府曾要求各地方政府全部采用考试升职形式,但是遭到强烈抵制。很多地方领导人认为,控制升职权是他们行使职权的有效手段之一。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折衷方式:50%考试升职,50%审查升职。

印度:淡然处之

印度没有全国性的职称评定,中央和各邦政府都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了不同的评定办法、评定时间。但印度最基本的职称评定原则有两条,一是“论资排辈”,二是考试决高下。以财政部为例,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财政部工作的人员,每工作5年,就可以自然晋升一级职称,从低到高依次是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副局级、正局级、副部级和正部级。如果攀登这个晋级台阶,一个工作人员一般等到60岁退休的时候,也就只能熬到局级。

印度政府的很多单位也通过公开考试来决定职称的一半名额。如外交部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考试,考试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组成,一般不受考试单位的左右,能够做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印度的职称是根据岗位来定的,一旦评上某职称,就一定会享受相应的职称待遇,并且终身受用,不存在评聘分离的现象。对待职称,大部分印度人都能淡然处之,这也和印度文化有关系。印度的种姓制度使人们认为人生来就不平等,职称高低也是命运使然。也倡导,高低贵贱都是前世因缘,对于一些印度人来说,现实职称的一点差别,同几生几世的沉浮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俄罗斯:热情不再

苏联时期各行各业几乎每年都要搞职称评审,并且有一个专门的评审委员会,类似的委员会各个行业都有。现在,虽然委员会保留了下来,但2~3年能够评审一次就不错了。目前评职称的权力一般掌握在单位领导手中,领导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水平对员工进行评审,之后再送到评审委员会那里,基本都能通过。其实现在职称的吸引力并不大,每个级别之间的差距也就几百卢布。如果想到私营或者外资企业任职,这些职称则没有一点用处,因为那里不论出身只看能力。

在俄罗斯教育系统内的情况则不同,那里基本保留了苏联时期职称评定的传统,各个职称之间的待遇差别很大,所以在这个领域人们仍旧非常重视职称的评定,而且职称评定机构严格而且极富权威,所以很少有人能够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日本:热衷“资格”

与中国的大学不同,日本大学的教授名额是有限的。教授与其说是职位,倒不如说是职称更合适。如果没有人退休或辞职,则下面的人就无法升职。所以,大家只能按部就班地升迁,争也没有用。

在政府部门,参加了管理职位考试并通过的人就有资格担任管理干部,并随着工作的成绩而不断升迁。这些被称为“有资格者”从上班的那一天起就要比一般人工作更勤奋,而且也可以优先担任责任重大的工作。

德国:“两条腿”走路

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德国仍施行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定并行的行业准入制度。职称评定制度主要适用于国家公职机构的工作人员,如公务员、教师、军人等。

在德国,教授既是职务又是职称,分为C2、C3、C4三个等级。当一位已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在工作若干年后,不仅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且撰写了一篇具有教授资格的论文,同时在两年内给研究生开设了专题研究课程,这时可以向相关学院申请教授资格答辩,但只能到另一个学校去应聘。最后由州主管部长决定是否聘用。接到聘任通知后,教师再和州里进行工资谈判和驻留谈判。

德国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穆萨尔博士指出,“无论是医生、工程师、律师、销售顾问,还是邮递员、餐馆服务员、粉刷匠,几乎所有职业都要进行职业资格认定。”

德国职业资格认定制度非常量化,更公平公正。不但重学历更注重技能,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其背后是德国坚实教育制度的支撑,它鼓励年轻人去努力读书,去研究。(据《环球时报》)

上一篇:短波快递 第5期 下一篇:欧美对付骚乱从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