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10:52:45

中专教育论文

中专教育论文篇1

(一)职业犯罪层出不穷

近年来,新闻媒体经常报道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窃、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事件,此类违法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虽然涉及的会计人员占整个社会庞大的会计从业大军中只是九牛一毛,但也确实反映出了会计人员队伍中的一些人因为职业道德缺失,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

(二)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谨慎

在会计工作中,有少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存在不敬业,不爱业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工作不细致、业务不熟悉,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上缺少谨慎的态度,导致会计记录不规范,不正确,不按规定确认收入、成本,为了少交税收而随意更改记录,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法制环境监管不力,个人利益至上

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强制性的,而是需要会计人员自觉地执行,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规范它,只能依靠社会舆论和自己的良心来约束,因此它的执行力较差。会计法律法规就是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后一道围栏,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范并不健全,客观上存在的一些漏洞给了会计人员的一些活动的空间,仅仅靠职业道德来约束明显不够力度。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办事,坚决抵制会计违法行为,比如单位领导授意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而会计人员坚决抵制时,法律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就导致了会计人员身不由己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此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会计人员甚至将个人利益至上,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意识减弱,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惜弄虚作假,贪污、挪用公款。

(四)会计人员缺少应有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工作不具有独立性,会计人员是企业内部的职工,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绩效考核取决于所属单位的领导。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会受到企业领导人的影响。通俗一点来讲,如果企业领导要为了公司的短期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对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包装”,会计人员一般无法做到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这是因为会计工作的不独立性所导致的。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与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不是生来就有,还是靠后天的培养渐渐形成的,而学校的教育则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环节,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专会计教育中,会计职业教育是会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会计人员岗位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中专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建议

在中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学校通常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背诵,枯燥无味的知识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背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理解职业道德的精髓工作中则早就把职业道德的内容忘于九宵云后,更谈不上时刻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业了,因此,要加强中专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职业道德深入人心,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要丰富

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内容通通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一些条条框框,学生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也不容易理解。因此,会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些例子分析出来,用学生容易理解的、通俗的语言去描述。必要时可以模拟一些案例,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做到爱岗敬业

会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老师对会计教学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热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会计专业,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时热爱会计岗位,愿意在这个行业和岗位上努力付出。奉献和热爱是紧密相连的。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给学生讲一些会计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感触到会计的时代脉搏。增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走上会计岗位后能够更好的做到爱岗敬业。

(三)案例警示教育

历年以来,会计行业违法犯罪层出不穷,而这些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小到大,一步一步走下去的,通常都是从职业道德缺失开始的,在中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其中的问题,案例中的人违反了哪些,从而会受到什么处罚。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从而达到一种警示目的。

(四)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入职业道德内容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通常只针对专业技能,为了加强会计职业教育,可以在这些模拟实训中增加一些模拟情景,比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等,既能做到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能让企业利益最大化,在这样的模拟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利益与道德或法律的冲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处理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总之,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而加强会计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整体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

中专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那么,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在此,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巧用作者简介,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授课型的,以老师讲授为主,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阵地进行德育渗透。其中,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采用提问启发式。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作者,教师可采用提问启发式,让学生共同回忆作者生平中的 突出事迹,并从中得到启迪。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其作者是大家熟悉的鲁迅,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过他 的有关文章。于是,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问学生:鲁迅年青时本是学医的,可为什么后来要弃医从文,终于成为我国一大文豪?通过共同回忆,教师补充,大家明白,他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地发挥:作为学生一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也应该像鲁迅那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 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把为社会进步、国富民强而献身作为自己的理想。

(二)采用对比式。一个作家在其一生中往往写过不少作品,在讲授作者简介时,教师可以利用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从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育讲授龚自珍《病梅馆记》一文时,可以先在黑板上板书他的另一首有名的诗一《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简析本诗后,点明本诗是作者直抒胸臆。大声疾呼要爱才!用才!而马上要学的新课文《病梅馆记》则用的是曲笔,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则一样;珍惜人才!在此,老师可以作进一步的发挥: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能有勇气这样振臂高呼,几次反复地表明心迹,他那种渴望人才的精神不正是他关心国家兴亡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吗?

二、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列,渗透道德教育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其特点就在于灵活性和随意性。要做到这一点,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势在必行。怎样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开展影视欣赏活动。影视片是一种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它通过表现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意境来感染人,使人们在欣赏评论影视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品质教育。作为大众化的影视艺术,它以其直观性和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吸引着广大青少年朋友。正因为这样,语文教师应多开展一些影视欣赏活动。如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渴望》在中央台重播时正值寒假,一般同学都能抽空看。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对这部电视剧进行讨论,看剧中主人公刘慧芳美在哪里?王 沪生的形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自己评、自己辩,通过这项活动,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电影也一样。如学生观看了故事片《焦裕禄》,语文教师便可以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认识到,当官要当清官,做人要做真人!这些有益的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其次,举办小型故事会,将读和说的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形成相结合。语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小型故事会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说。要做到言之有物、会说,必须多读。开卷有益,只有多读,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我在讲授完“传记”这一单元后,试举办了一次“两分钟故事会”。这一单元的重点课文是《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教学目的之一是学习廉颇、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针对这个目的 ,我设置了一个课外活动。让每个同学准备1~2个小故事,并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第一,主题必须体现民 族自豪感或自我奉献精神;第二,篇幅不能太长,在两分钟左右讲完;第三,情节要符合传记的特点;第四,采取抽签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演讲。结果,每个同学都作了认真的准备,故事会开得很成功。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如昭君出塞,谭嗣同舍身变法等等。这次有趣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巩固了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了他们见识,同时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和道德情操教育。

总之,针对中专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读和说的能力培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寓德于乐,寓德于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专教育论文篇3

论文摘要:通过丈献检索、访谈法对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蛛述,得出结论。提出提高大中专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合理建议和对策,为以后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组织中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目前,体育组织情境下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其内容主要集工作满愈度的人口学变差异、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和调节变量以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变盆的研究上,而且对这三者的研究往往是交或综合进行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体育组织中,我国仅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惫度作过研究。国外在体育组织情景下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运动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大学教练、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三部门学院的运动指导主任和行政主管、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一部门由NATAHOC认证的运动教练员等。

2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在一般组织情境中,关于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主要有Adams的公平理论、Vroom的期望理论、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Hertberg的激励一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的人格一工作适应性理论等。Locke对工作满意度研究所作的综述认为,工作满愈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本身、报酬、提升、认可、工作条件、福利、自我、管理者、同事和组织外成员1(汾因素。阿莫德(Amold)和菲德曼(Feldman〕则提出,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本身、上司、经济报酬、升迁、工作环境和工作团体。

我国学者诸葛伟民运用自编教师满意度问卷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对浙江、上海、江苏三省的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现状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适应性、职称评定因素、群体组织气氛、学校政策制度和报酬福利待遇满意感等五个因素。任职年限、职务、职称三个变量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

Barrea等人的工作满意度调却SS(1obSatisfactionSurvey)Ip7卷,则从年龄、工资、工作经验、教育水平、性别、民族、职称等方面,考察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一部由NATABOC认证的运动教练员的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满意度水平。

在研究中国业余体育学校教练的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中,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教练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一般影响因素,即工作影响、工作动机、激励系统、领导行为比其它变最对教练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有更普遍的影响。Allen和Howe研究了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能力及感知能力、教练反谈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高能力、取得好成绩后经常得到表扬和反馈信息、在错误之后经常得到鼓励和正确信息,与对教练和团队的高满意度相关联。

有研究探讨了领导行为与员工满意度六关系,认为领导行为也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AminuddinYusofiL用体育领导童表(LSS姗究了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一部和三部(NCAADivisionIandDivisionI1I)动指导主任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教练工作满意度之问的关系,结果表明运动指导主任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教练的工作满意度之间有正向的关系,认为领导是高变革型的教练比认为领导是低交易型的教练,更容易对工作感到满意;教练感知到的变革型领导行为越多,满意度越高。因为变革型领导是通过给下属提供能激励起他们自我兴趣的奖赏来激励他们的,并满足下属的基本需要,鼓励和给下属较高水平的刺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一领导范式是较容易使下属感到满意的。

Chclladurai和Riemer对大学足球运动队的教练的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的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研究发现攻方队员和守方队员对偏好型领导行为与感知型领导行为的满意度存在着差异,综合偏好和感知性的领导行为能提高运动员的满意度。Dwyer和Fischer以运动员对教练领导行为的感知,来预测捧跤运动员对教练的满惫度水乎,把运动员的满意度作为对教练领导行为感知的反映。运动员从训练和指导、民主、专制、社会支持、积极反馈等方面对教练的领导行为进行感知,结果这些摔跤选手表明,对教练的积极反馈、训练和指导感知较高,也就是说在这些方面对教练的满意度较高,而对专制领导行为感知较低。

还有研究者考察了志愿者的工作满意度,如对志压运动管理者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从志愿者满意度的四个层面角色满意度、管理满意度、合作伙伴满意度、得到奖赏机会的满愈度出发,最后确定了志愿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对他们满意度的影响。管理环境的两个方面自治和心理距离对志层者的满愈度很重要,且满意度也可能受组织特征的影响。从管理的角度看.这一结果对组织征葬和保留志愿者是有用的.探讨志愿者的个性特征及他们对组织在心理环境上的感知,可以确定这些个性特征是如何影响志愿者满意度的。类似这种考察运动领域内志妞者的满惫度,从我国来看在研究对象上是比较新颖的。因为在国内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以志愿者为被试的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是因为我国的志愿者组织未成规模,往往是临时形成的,因此在选取他们为被试时,取样比较困难。

3国内外研究比较与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对体育组织中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早并较受关注。此外,国体育组织工作满愈度的研究中,在研究方法上的运用上比较多样,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等。在研究视角、着眼点等方面比校全面和独特,如研究女青少年运动员的感知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足球、摔跤等运动员对教练领导行为的感知以确定工作满意度,研究工作满惫度与工作倦怠等。

在研究内容上以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比较、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居多,而工作满意度与其结果变里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即工作满意度水平可能导致的员工行为)。在研究对象上虽然比较多样,但其所分布的体育组织却显得比较单一,如研究对象多是职业运动员或大学运动队运动员、大学教练、运动指导主任,少数还涉及到运动志愿者;体育组织情境多是在大学体育悄境下,可能是由子在国外,大学悄境下取样较为方便。总之,国外在体育组织中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取其所长补己之短,以期完普未来的研究。

结论:通过以上的综述结果的比较显示,就总体而言,我国对休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较少且对大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婚姻状况、学厉、职称和年龄等因素回时也影响大中专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4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国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以他们的当前播要为墓础,整合层次需要论、公平论、系统论等理论的主要观点,提出提升我国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意见和建议如下:①充分满足青年教师的基本需求,创设良好激励氛围。②完普业务培训机制和科研激励机制,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孺求。③不断加强各种群体间的人际沟通,构成一个信息通畅的管理系统。④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做到公平、公正。⑤在强调正激励的同时适度运用负激励,正负激励相辅相成。

中专教育论文篇4

中专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在这些学生当中,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自身素质偏低。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的中专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校难管和就业困难”的“四难”现象,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一)学生缺乏积极性

中专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骤变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有比较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在学期初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比较高,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遇到挫折和失败,就会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其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管理效率。

(二)班级管理过程复杂

中专学校不同于普通的中小学教育,具有特殊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专业性强。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知识构成和社会体验程度的不同,使得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往往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班主任需要充分认识到本班级专业的差异性,并且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采取不同的班级管理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

(三)家长与班主任缺乏沟通

目前,大部分家长普遍存在溺爱子女的现象,平时与班主任联系较少,对子女疏于管教,不能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部分家长在班主任家访时表现出不理解和不配合,替学生辩解或者编造谎言欺骗教师。还有的家长对班主任的做事风格不认同,甚至会在学生的面前表现出对班主任的不满意。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家长对班主任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班主任的看法,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

二、体育教师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势

在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比例相对很小。但在中专学校中,体育教师做班主任的比例就大大增加。体育教师不仅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而且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有着更大的优势。

(一)对学生有更强的感召力

体育教师充满活力,坚毅果敢,谈吐幽默风趣,加之超凡的体育运动能力,对学生有更强的吸引力,无形中树立起威信,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体育教师的专业练就了他们较强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体育教师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组织、管理、教育学生都有较大的角色优势。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体育教师更加便于与学生打成一片,往往更受喜欢,并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充分施展学生才能,培养其兴趣爱好。同时,体育教师又是组织课余活动的能手,使得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了兴趣爱好,获得了全面发展。

(三)能及时调整学习气氛,多方面挖掘人才

体育教师具有开朗活泼、外向的个性,善于与人交往,所以能很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生活,并能教导学生注意课余休息与放松。一张一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从而多方面发掘人才,培养人才。

(四)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都会将“智育”放在第一位。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可根据教育指导方针拟定计划指导和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班风和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配合其他学科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广大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争取并珍惜担任班主任的机会,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管理

中专学生大部分文化课基础薄弱,自身素质偏低,加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往往在做人做事的态度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如言行不文明、缺乏责任感、法律意识淡漠等。学生厌学现象较为普遍,自我控制力差。针对这些问题,体育教师应发挥自身优势,多沟通多引导,端正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学生自身虽然存在较多问题,但他们内心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好学生。他们也有理想,也渴望进步,关键在于他们对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无能为力。一味使用说教和批评的方式,有时反而会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而采取“肯定”学生的方法更加有效。因此,教师要多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一点好的迹象都应充分肯定,一点点重树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班级管理制度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搞好班级管理,一定要有章可循、违纪必究,所以制定合理的班规是非常必要的。但班规并不是越严越好,而是要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同时,制定班规不能是班主任或班干部说了算,应该由全班学生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而教师则对学生的班级日常活动进行考核,奖励先进,带动中间,激励后进。

(三)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应建立于学生的进步中

得到家长的配合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请求家长配合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与家长的联系并非只是在学生违纪后,更多应该是在学生有进步时,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应该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矛头时,与家长共同预防问题的发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做人。班级管理者要培养出一个好的班集体,给学生创造一个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良好环境。体育教师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争取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广大体育教师应该有信心、有能力争取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中专教育论文篇5

1.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来自的6个大区,城市学生比例较小。年龄在16—22岁之间,藏族占了90%以上,也有个别的汉族学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张口就能唱,伸手就能跳,那来自雪域的天籁之声和让人激情澎湃的高原之舞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尤其是“锅庄舞”,这是个人民几乎人人会跳的集体舞,也是学生最爱跳的舞种。“锅庄舞”是人们茶余饭后或是聚会节庆时的一种集体性舞蹈,一般节奏欢快悠扬,跳舞时,人们围成圆圈,根据不同的音乐段落跳出不同的动作。每当节奏欢快的锅庄音乐响起,学生们带着吆喝,围成大圈,边跳边走,动作整齐,情绪高涨,极具民族风情的表演着实让我这个内地的舞蹈老师欣喜不已。在舞蹈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在很多方面和内地学生之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比如内地女生班的同学对古典舞的学习很感兴趣,细腻委婉的韵味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而的同学则更加喜欢节奏欢快的音乐和热情奔放的舞蹈,比如藏族的踢踏舞、蒙古舞、街舞等,这和民族豪放粗犷的性格有关。在舞蹈的表现力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与内地同学相比较,学生显得更含蓄、更羞涩,往往要在老师不停地调动和激发下才能在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2.舞蹈学习能力的差异

学生“能歌善舞”,不过我也发现了“善舞”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比较擅长,然而随着舞蹈课程的开展,我发现学生的舞蹈学习,并不得心应手,尤其是芭蕾组合训练,和汉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无论是动作的规范性,模仿能力及音乐的理解能力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经过调查了解,同学们擅长的“锅庄舞”很多都是跟着自己的家人一起跳着学会的。几乎没有学生接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一些同学的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述的反映慢,接受能力较弱,呈现出舞蹈学习的能力较弱。在加上芭蕾组合及汉族民间舞等与舞蹈完全不同的动作韵律和舞蹈风格,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

3.学生个体差异

同学由于所在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在个体之间也有着较强的差异性。主要反应在对舞蹈动作的接受能力上。我发现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年龄相差较大,有的甚至相差6—7岁,来自城市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学习比较主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也比较积极,而偏远地区的同学则更显羞涩,不太敢于表现自己,学习新动作也较慢一些。诸多差异性的存在,让我们无论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考虑。考虑到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差异,我降低软开度训练的要求。同学韧带普遍比较硬,课堂上同样强度的腰、腿、胯的软度训练,在班学生的身上效果甚微。考虑到课时紧张以及将来的职业需要,我觉得不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软开度的训练上。所以降低学生软开度的要求,但要强调开肩的的训练,为学生提拔身姿的形成提供条件。考虑到学生的喜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民族民间舞的学习重点放在藏舞和蒙古舞上。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两个舞种的学习非常有兴趣,尤其是对于自己民族的舞蹈的系统学习,学生更加愿意接受。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一个中等难度的民舞组合要推3—4个学时,复习巩固需要2—3个学时,这样一个学期也只能推进4个左右的组合,几乎只是一个舞种的内容,因此我的课程安排做了一个合理分配:藏族舞蹈、蒙族舞蹈、汉族民间舞各一个学期完成,维族和傣族做为简单了解一个学期内完成,幼儿舞蹈一个学期完成。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做到重难点部分多示范,边示范边做更加细致的讲解,加强练习的次数,逐步提高要求,用“小台阶、分步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习得和掌握。

二、突出专业,体现实用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以致用是关键。所以,学前中职舞蹈课程也应该体现实用二字。因此无论是舞蹈的理论知识、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以及创作舞蹈内容,都应密切联系幼儿教育和幼儿舞蹈的实际。

1.加强幼儿舞蹈的学习内容

在舞蹈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在每个民族民间舞之后都选择一个小的该民族的儿童舞让学生去学习,比如藏族儿童舞《拾青稞》、维族儿童舞《娃哈哈》、蒙族儿童舞《小骑兵》、傣族儿童舞《金孔雀,慢慢飞》、汉族儿童舞《拾豆豆》等。一方面巩固对该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动作、动律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不断地让学生熟悉幼儿舞蹈的舞蹈语汇和表现方法,为后面的幼儿舞蹈系统学习做准备。

2.选编幼儿园艺术教材当中的舞蹈内容,做为学生课堂创编的作业

为了更加联系实际,体现实用性,我从购回全套幼儿园教材,并选择其中《艺术》教材中的“舞蹈”内容做为学生的创编练习作业,并且在小组创编汇报后加以点评,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接地气”,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适应幼儿园的需要。

3.舞蹈学习,从操场到舞台

舞蹈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幼师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我们利用各种节庆,竞赛,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上台表演。经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同学们从一开始的只会在操场上跳锅庄到后来能够自己编排出精彩的舞蹈节目在舞台上展示,甚至还进行了歌舞专场汇报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舞蹈能力在不断增加,同时组织策划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无疑对他们的将来的工作是个有益的锻炼。

三、贯穿情感,寓教于情

舞蹈是一门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的舞蹈是苍白的。因此在整个舞蹈教学中,我始终强调情感的投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比如,在软开度练习时,我鼓励学生们克服身体的痛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藏舞的学习中,我又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情感。在教授汉族民间舞时,让学生在音乐舞蹈中体会汉民族文化的优雅和丰富,培养学生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学儿童舞时,让学生感受天真快乐的童心,培养热爱儿童的专业思想。同时,在对于学前中职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情感。学生对于内地的学习环境和老师都是陌生的,师生间良好情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适应学习生活,有助于课堂上形成融洽的师生互动,最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学前中职班的舞蹈教学对于我来说,还在摸索阶段,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共同研究生教学的规律和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地区培养人才,为祖国的民族事业贡献力量。

中专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

1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自从鸦片战争进入中国近代史以来,就开始了“西学东渐”,然后开始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国也随之开始了派遣一批又一批的幼童前去留学,就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教育。后面紧跟着的是要求“打倒孔家店”和提倡使用白话文的“德先生、赛先生”的“五四”运动和的新文化运动,国人就开始渐渐地接触到了英语。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也掀起了国人学习英语的大潮。中国近代史的一百多年和中国近代化的一百多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英语教育从无到有、从抗拒到欣然接受的一百年。我们国人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也就选择接受了西方各国先进的经济、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更是间接或者直接的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开明的新式人才做出了大量贡献。这一切都得益于西方的主要语言―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走进国人的课堂是密不可分的。但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从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工业、农业、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道路自信心空前强大,我们需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英语作为世界各国进行沟通的主要语言无疑是最便捷的工具,这就引发人们对英语教育的思索: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应如何定位。

2.当前英语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重视技能,轻视文化

现行英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方式是分块练习,缺乏整体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英语表达体系的建立。即使经过反复练习建立了英语表达体系,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缺失,学生会表现出无话可说。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来看,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整体与部分,树干与枝叶的辩证关系,文化需要语言来当做它的变现形式,虽然由于人类数亿万年进化的原因,一些人仍然可以顺畅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即使他本身对文化也不太了解,但是就像来自美国的享誉全球的著名人类学家古迪纳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阐述的那样:“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人们学习文化的最主要的工具,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的特殊性表现在: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全部的整个文化。”所以这就很明显的提示了我们在当前的英语专业学习中存在严重的重技能,轻文化的问题。

2.2教材相关内容存在不足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传承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语言要有相应的语境,而英语语境的设计多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所以要想学好英语就得了解西方文化、风俗习惯、逻辑思维、表达方式等。在此种英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英语专业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西化倾向,从而导致他们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例如,我国英语专业的学生越来热衷于过西方的二月十四的情人节,而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七夕情人节,类似现象越来越严重了,也需要引起警惕。同时,学生进入职场或社会后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交际障碍,不适应本国环境。

2.3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繁荣和传播远远离不开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缺乏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所以他们身上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承担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那么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势必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也将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缺失也将影响国家形象的树立。

3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

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精神,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价值已得到当今社会的公认。我们应当牢牢记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3.1文明传承,国家永续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经历了几多朝代更迭,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社会主义社会。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中国的根本,是中国生命力之所在。

3.2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概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家代表着团结、互助及凝聚力,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家庭、家族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3.3提升全民素质,指导行为准则

《管子・牧民》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以此为准,则全民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应聘者在世界500 强企业招聘面试时时,如果应聘者在信仰一栏空白不填或填“无”的,将无条件被淘汰。这很好理解,因为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他的,那将是很可怕的。“礼、义、廉、耻”就是中国人几千年传下来的朴素价值观,丢掉它就会走向违法、无信、贪污、。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

3.4点明工作态度

儒家经典《论语》里仁篇有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人应该少说多做。这同主席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一致的,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工作,这也是战胜浮躁风气的不二法门。

3.5创新源泉

随着时代巨轮的滚动,科学技术发展呈现迅猛之势,很多领域都遇到了发展瓶颈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将科技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在“飞天”梦想实现基础上如何对宇宙空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发展哪些技术及如何发展等等,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突破这些难题的钥匙就隐藏在传统文化之中。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用科学来解释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进慧的时代,就像一些科学家所说的那样: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就愈能发现隐藏的其中的巨大能量。所以,以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4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文明的传承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只有拥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才足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赢得他人的敬重的民族,就必须要有本民族的文化支撑,那些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的民族往往是那些犹如浮萍般的失去本民族文化之根的民族。而英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之基,所以它们有融合的必要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改良现行英语教育,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它给英语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立足于本土文化,赋予英语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培养更具“中国味”的英语人才。随着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国人将更具传统文化内涵。同时,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国人的生活,个人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会呈现廉洁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此外,这对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也是有益的。21 世纪世界各国的交往会更加频繁,国人将更多地走出去,他们所拥有的中国气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外国人。这无疑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间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再则,社会能否持续进步,关键在于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基础是本国文化的传承。对中国古老智慧进行深入的探究,会让中国古老智慧在新世纪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正如1988 年,全球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感悟:“人类必须要学习和吸收2500年前的孔子的经典智慧,如果人们想要在21世纪更好的生存下去的话。”

5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探究

在明确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融合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下面从教材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来进行路径探究。

5.1教材内容创新

在教材方面改变思维,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优秀中国文化作品为蓝本进行英语教材创作,或直接翻译,或加工后翻译,从内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5.2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上可采用课下发现、课堂讨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形式。首先,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表层现象进行英语表达及意义解释。然后,在课堂上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同学间也可以相互提问、解答,通过质疑与释疑培养思辨思维,提高学习效果、理解深度。最后,要求学生用学到的传统文化来规范自己的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从而通过习惯影响行为,行为的反作用力又促进学生学习,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及英语表达能力。

6结论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民族自信心空前强大之时,相对于美国里根政府时期提出的“美国梦”,我国提出了“中国梦”,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民族复兴之梦。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国学热潮,各阶段教育都相应地增加国学内容,从基础性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到更深入一些的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经典《道德经》等。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也更侧重国学内容,如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大故宫》,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的《王立群读史记》,钱文忠的《三字经》等。各地的地方性文化讲坛也更注重深挖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源流,如湖北讲坛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方面,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了众多孔子学院,培养了很多外国学生,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更以孔子这样的代表人物形象为品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化一面。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英语教育是立足于英语人才的培养,而培养英语人才的目的在于让中国人了解世界,也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所以,英语教育理应顺应时代潮流。

总之,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融合的必要性及内在价值。只有通过英语专业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我国英语专业人才能具有良好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才有利于传播和不断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不断推进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熊小红.浅谈英语教学应渗透传统美德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20)

[2] 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02)

[3] 刘长青,张秀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4] 黄辉.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东岳论丛.2009(04)[5] 蒯冲.大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6] 曾洪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中专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大学语文;课程特点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开设有年且讨论从未间断的重要课程。解放前各大学已普遍开设。解放初,各大学仍设此课,名曰“大一国文”,百姓中则习惯称为“国文”。郭绍虞、吕淑湘、游国恩等前辈,都曾受聘主讲这门课程。遗憾的是, 1952年我国大学院系调整,由于全盘搬用前苏联的办法,大学语文课几乎在所有大学停开,一停就是二十多年,诚如徐中玉先生指出的:“在这段时期里,在所有的高等学校里,正常的民族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专业技能教育纷纷挤掉了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发展到极端时,甚至连普通的知识教育都几乎没有了地位。种种剧烈的变乱违背教育规律,造成了严重后果,在人才培养上走了不少弯路。”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倡议,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大学疾呼、争取,大学语文课才逐步在许多高校重新开设,且一般视为一门必修公共课。在“复课”的20多年实践中,象匡亚明、朱九思、钱伟长、茅以升、苏步青、张志公、杨叔子、徐中玉等著名学者教授一边竭诚倡导,一边脚踏实地的进行实践、总结。先后多次撰专文充分肯定大学语文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宏观上看:“大学语文课,在全国许多高等学校的文、理、工、农等各科开设十年以来,为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吸收国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因素,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培养合格的四化建设人才作出了一些贡献。”从微观上看,大学语文课“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了读写能力,为文理渗透、建立边缘学科,培养新型通才作出了贡献。”大学语文“可以有力地配合和辅助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课,加强对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忠诚品格、思想境界的培育,亦即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新的一代的品质教育。”也是基于这一认识,我国自1981年试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以来就将大学语文设置为公共必考课目之一。

但是,从近几年大学语文课教学、研究与发展情况来看,尤其是在许多高职高专学校,由于大学语文课教学、研究、改革工作滞后,没有真正实现大学语文课设置的目的与目标,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品位不高。因此,对这类高校大学语文课中的问题“旧话重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了。就笔者个人成长过程及教学实践体会来看,高职高专语文课至少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基础性。大学语文具有一般语文课的工具性,能直接为各学科服务。大学语文课中的语言文字、文章章法、写作基础知识、阅读与欣赏、审美创造与审美评价等训练,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才有可能学习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在自己专业中面对新成果、新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华东交通大学郭嗣会先生早在十多年前就指出:“语言是开发智力的工具,语文水平越高,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就越强。”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高专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深度、广度要求上,略低一些,但在学习质量、速度及实践能力训练要求上却更高,表现在学习难度上则更大。怎样帮助学生克难奋进?只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非丰富、扎实的大学语文课莫属。

这不仅体现在大学语文课对学生有强化听、说、读、讲、论文写作、文秘写作等能力训练的功能上,更体现在对学生进行以人文素质为核心的应用能力培养上。从运动学角度看,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是个很不稳定的动态结构。即由储备性素质、应用性素质两大部分构成。其增减趋向,尤其是应用性素质的正面增长,往往最直观地标示着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社会大众对人才应用性素质的认可与检测,主要看重其岗位适应性、职责角色性、人际协调性、情况应变性。这是由高科技时代生产生活的快节奏,用人单位选用人才顶班上岗的“快进入”要求决定的。以往那种大学毕业生到单位后经过一年或更长时间“见习”后再到岗的过渡没有了。这就要求高校施教必须由让学生获取、积累知识,形成足够的储备性素质为主,转到让学生学会走入社会,学会做人,具备较强的应用性素质上。应用性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它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构成。大学语文课在二者之中起着主导作用。于前者,大学语文课通过有选择的自成体系的古今中外文、史、哲、艺典范作品的讲析与鉴赏,特别是通过蕴含丰富的的文学形象的潜移默化、文情并茂的美的熏陶,使学生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全面了解现代社会,真正懂得人心之学。一方面使自己学有某种专长,另一方面做一个具有多方面才智的通才:能够善于理解人,团结人,和谐处理与周围各种人的关系,树立起良好的群体意识;在学会自理的同时,培养必要的管理、应变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深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事物相吸与相斥的对立统一,崇尚科学,追求文明进步。于后者,大学语文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当今最新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播及对艺术的基本修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自觉地将对人的尊严与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与品格、人际关系和谐与协调、人类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等问题的思考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以确立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善创业与创新思维,增强非智力因素,即在广阔的视野内,树立远大目标,确定正确的人生追求与价值。

第二,承传性。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首先应是文化人。作为文化人,他在社会生活中,有三点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二是创造优秀文化;三是传播优秀文化。而作为文化人,他们就业的岗位,将在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线。其文化素质品位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认可与否。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肩负着继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大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一部分历代名家名篇,这些历经千外锤百炼的典范之作,涉及到许多传统学科的内容,涵盖着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将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内容,是举世公认的正确选择。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国际大家庭里,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要想使自己永远沿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不断富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解决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据1987年6月17日《科技日报》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认为:“工程师不能把自己囿于狭窄的技术领域,他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必须了解文化传统,懂得人的价值。”因而规定学生必须选修文科课程。不少驰名国际的理工科大学之所以先后设立了文科学院,其目的就在于为学生学好本国语文,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条件。鉴于我国高职高专学校主客观条件,扎实开设好大学语文课,应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化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培养的精神食粮,启发他们正确认识祖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牢固树立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同时,通过对众多中华民族精英优秀思想品德的感受、领悟,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第三,能动性。大学语文课的能动性特点,既表现在潜在的启发智力的功能上,又表现在对人的知识渗透、素质结构的无形拓展上。大学语文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但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许多学科的知识,还可以从作家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形象与抽象交叉的思维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其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这样概括: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为企、事业单位生产、劳动、服务第一线的生产与管理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经过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予以界定后,得到广泛认同。进入新世纪以后,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服务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整个市场竞争逐步由产品竞争转移到人才素质竞争,为之服务的高等教育被置于大众化的背景下。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高职高专学院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来发挥自身特殊功能。换句话说,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功能,必须由所培养的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亦即“复合型”显示出来。而这种“复合型”构成过程,既包含着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更体现在文化素质培养上。大量事实说明:“复合型”品位的高低,决定于文化素质培养质量的优劣。而大学语文课正处于文化素质教育的“瓶颈”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中,往往透视着一所大学办学的规格。这已是被清华、浙大、华中科技大等校的经验所证明了的不争事实。相比于这些名校,许多高校的差距在于对大学语文课的理性认识未到位。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曾这样断言:“诗歌使人巧慧。”时至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在这里喋喋不休地讨论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似乎有点遗忘先哲的明智。“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正朝着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的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先进技术日益呈现出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相渗透的综合发展趋势,而且大量事实也证明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汇处,即通常所说的边缘学科,最能出成果、出人才。处于我国高等教育前沿的高职高专教育,因其全新的自成体系的独特的人才培养规格,这种“互相渗透”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乃至可作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视之。由于大学语文具有最强的横向联系各学科的能力,因此,它在“互相渗透”的同时,还起着“催化剂”、“粘合剂”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复合型”正是各种“渗透”与“粘合”的结晶。

参考文献:

[1] 徐中玉.大学语文·编写说明[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2] 张国光.大学语文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1[3] 郭嗣全.大学语文课的地位和发展趋势[A].张国光.大学语文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1.

中专教育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ESP,交际模式

 

一、ESP及ESP教学模式

1、ESP 综述:

国外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二战结束,西方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交流,促使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传统语言学从英语用法的描述研究转向语言的实用交际,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域理论”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变体,推动了ESP教学模式的正式开始。随后,在1987,Hutchinson and Waters将外语教学分类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和GE(GeneralEnglish)两大类, ESP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Jordan(1997)根据EAP特点,又细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两种。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一、语域分析阶段。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有PeterStrevens, Halliday 及John Swales。二、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enry Widdowson, John Lackstrom, 和LarrySelinker,三、目标情景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英语相对于一般英语的特殊性显露出来。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ohnMunby。四、技能与策略分析阶段。尽管该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探讨的是学习者的思索过程,但是它并没有指出学生如何才能学会专门用途英语,也许这就是第五阶段的核心任务。五、以学习为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它关注的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即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语言(严明,2009)。其代表人物有Hutchinson, Waters等。

国内ESP教学大至分成两个阶段,引进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为引进阶段论文格式范文。1978年杨惠中教授在其《国外科技英语与研究动态》一文中第一次谈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80年代初科技英语(EST,English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热在国内兴起教育论文,使得“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多是关于ESP理论自身的探讨(理论基础、学科性质、与GE的关系)、国内外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及ESP的元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杨惠中等学者。

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当时学术界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国内关于ESP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这一阶段的研究多集中于ESP教学普遍规律的探讨,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教育、教学法)、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阅读、听力、写作、翻译)、课程评价(ESP语言能力测试)以及教学改革与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同时也对ESP教学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以具体专业的教学为例(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师范英语、医学英语等)对ESP的教学方法、特点及实践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管春林、刘法公等;

根据现有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在ESP教学的研究中,理论多于实践,但将地方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与ESP教学相联系起来的不多,因此,本文将ESP教学理论与本校中的国贸专业相结合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流行的ESP 教学模式,分析其它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交际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与跨文化交际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护航。

2、ESP教学模式概述:

ESP教学模式是指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马蓉,2010)。本文中所提及的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即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将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整体、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其课堂教学模式又分为:语法翻译模式,浸没模式(Immersion)交际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则主要探讨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国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当前教学模式分析

大学英语ESP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不仅与学生的英语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与教学模式运用得恰当与否有关。恰当的教学模式是保证ESP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进行ESP教学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选择何种恰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则成为我院国贸专业ESP教学的焦点。下面的几种教学模式则是ESP教学中的常用模式,其利弊将会逐一分析。

语法翻译模式产生于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和手段,注重阅读,注重对原文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ESP教学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多流于形式。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忽略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该教学模式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浸没式模式(Immersion),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内容而不是语言技能,即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这一教学模式“践行了‘保护性专业课程’和‘附加性语言课程’教学模式”(袁平,2011),其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外语则是附带品。而大学英语ESP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其重点是学习语言教育论文,附带品是学习专业知识。这与我院国贸专业学生所开的专业英语是有区别的。大三所开的专业英语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语言是附带产品,这与浸没式教学模式是大同小异的。该模式课堂教学没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的机会,学生很少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有所欠缺。且各语言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科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水平、语言技能为标准,因此,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毫无疑问,该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对于语言基础差的班级,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任务型教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互动之中”(D.Numan, 2000)。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该模式很少提到评价的环节,威尔斯认为应“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正面的反馈而不是指责”(Willis,1996:61),几乎没有提及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使用情况该如何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因为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如果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一点都不清楚的话该如何进行任务又如何能完成任务”(娄佳丽,2011)。另外,采用此教学模式时对任务的选择、任务的组织和任务的难度不容易把握论文格式范文。

三、交际教学模式及其在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上个世纪70 年代初期,交际模式产生于欧洲共同体国家之中,威尔金斯,这一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能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外语”(DA Wilkins,1972)。交际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

交际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交际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课堂的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用恰当的方法把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教师的责任是对教学活动进行选择、组织以及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意识到ESP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习者;二、语言是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提倡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语言,外语学习是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因此对待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活动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指正。

ESP 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教学内容要贴近某个专门行业,通过让学生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而我院的国贸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上的ESP教学将商务英语与大学英语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商务英语等这些他们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教育论文,这样可以让他们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让他们在大三时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中尽快适应。ESP 英语的教学中心依然是某专业的英语,即语言本身,而不是某专业本身,因此它是基础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专业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也是实现培养国贸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后期融入专业英语教学,有利于在大三时专业英语的开设前,为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打下基础。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商务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点使得交际教学法可以在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得以运用。交际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而国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大环境就是与外国人打交道,需要用英语沟通。经过上述分析, ESP交际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高。在国贸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且我院国贸专业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都是小班授课,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组织,及角色扮演的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则为交际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结语:

交际模式虽然适合我院国贸专业大学英语ESP教学,但它并不是一剂万能药,适合于所有的专业英语教学。成功的教学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立足于现状,对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从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3)

[4]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

[5娄佳丽,对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评述[J] Overseas English2011(2)

[6]马蓉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2010.3

[7]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7)

[8]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8/03

[9]袁平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 2011(4)

 

上一篇:特殊教育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