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20:26:21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相继出现,这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对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机构,契合市场的发展需要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职业中专学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革新会计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职业中专院校的会计教学而言,在教材体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第一,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会计教材较少,不少院校直接使用会计本科专业的著名教材来进行教学。可是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在教学特点、教学宗旨、学生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水平,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就业。第二,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常常出现出版时间长、修订不及时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知识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得以反映,旧知识又不给予及时的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效果,也不能使学生及时的把握市场动态。

(二)教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如今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多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现今的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凸显出了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强大需求。中职教育要考虑到市场需要,在会计教学中过于偏重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只会使学生与市场脱轨。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理论性课程,但实践课程却很少,因而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严重脱节。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而言,重理论轻实践会造成学生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落后

此外,职业中专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中职会计教育在教学上仍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框架,按部就班地进行章节的课程讲授。会计本就是一项复杂而乏味的工作,长此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进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完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合理选择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教材的使用,应打破现有的模式,让专业的中职会计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特色来引入优秀教材。在教材选择上,应该从多方面去衡量教材,如:是否内容规范新颖、是否与市场需求契合;各章节模块是否明晰、要求是否明确;交叉内容的处理上是否衔接合理、是否具有整体性;是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综上所述,我认为学院可参考部分会计资格考试的指定辅导用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其理由有以下几点:一,考试指定书都是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财税制度来制定的大纲,内容修订及时,知识构架也比较符合市场需要;二,教材难度适宜,符合职业中专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对考试指定用书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相应的考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另一个重点。此处要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教会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综合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对此,笔者认为:除了常规理论课程的学习,校方还要与各行业校外实习单位进行联系,以参观、见习、访问、调查研究等形式,从不同方面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与运用;或建立相应的会计模拟实习基地,引进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的企事业账务供学生学习与体会。在模拟实习的过程中,务必要聘请专职实习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让每一名学生能明确了解及熟悉会计的整个工作流程,深刻领会到单、证、账、表之间的数据联系与业务逻辑,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

除了教材与实践外,教师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多学习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在讲授账簿的种类、设置原则时,可以利用图片呈现出企业的部分表格,并用音频对企业的常设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的设置原则和用途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强化了学生记忆。另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让学生接触会计实际工作的模拟资料,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共享性的特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结语

总之,会计活动是多样而又复杂的。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要从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几方面大力革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日后的会计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永柏 单位:湖南省耒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务实求真开拓进取

2006年我校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务实求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周济部长有关教育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学校管理,致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发展,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06年工作的简单回顾

按照2006年的工作计划,园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1.社会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扎实有效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社会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由卢树基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在开展禁毒、拒绝以及安全法纪等宣传教育方面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落实。同时还成立了校园安全、消防安全、宿舍管理和饭堂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小组,拟定制度,落实责任。一年来未发生过任何的治安事故,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被推荐为2006年**市社会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2.招生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2006年中专招生优势明显,且开拓了中专连读大专、大专连读本科这样一种有效的拓宽生源的渠道,使我校全年招生人数达2642人,其中大专、本科2009人,中专638人,完成了全年的招生任务,维持了学校的办学规模。

3.毕业生就业指导取得较好成绩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走向规范化。今年全日制大专毕业154人,成功就业142人,就业率96.5%,中专毕业174人,成功就业160人,就业率92%。就业指导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4.绿色学校评审顺利通过

在市教育局和市环保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今年9月份,经市绿色学校评审小组评审验收,批准为**市第二批绿色学校。

5.师范校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设施设备:①新校区安装了3间先进的电脑室;②综合楼一楼阶梯室改为多媒体电教室;③在综合楼五楼修建了10间琴房和一间学生图书阅览室;④修建了三个羽毛球场;

(2)接通了自来水供给管,解决了师生用水问题;

(3)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完善了两个小植物园建设;

(4)积极推进新校区建设,第一期工程年底完成

6.教学教研活动初有成效

今年,学校健全了教学教研活动制度,加强对学科组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一年来,学校教学教研活动能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教师参加教研和撰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初步取得一定的成效:(1)钟桂雄的公开课《回归分析》被评为优秀课;(2)梁宁芳的教学设计被评为优秀教案;(3)有三位教师的论文获广东省语文学会教学论文二等奖;(4)有三篇论文在省及国家报刊物上发表;(5)加强了与广州电大责任教师以及广州市教委专家的教学教研交流;(6)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①上半年《基础会计》统考平均分达81.2分,合格率达92.5%,平均分和合格率均超过广州市全市平均水平;②开放教育本、专科全年的统考科目中,合格率超过90%的科目有145门。③开放教育本科有25位学员顺利通过学位考试,取得学士学位。其中00级、01级法律本科有7人获法学学士学位,00级、01级工商管理有18人获管理学士学位。

7.学生综合素质优势明显

(1)开放教育01春英语本科邱晓青学员参加中央电大英语演讲比赛获优胜奖。

(2)11月,在广州电大第九届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田径队顽强拼搏,勇夺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金牌7枚,银牌3枚,破4项广州电大田径纪录。

(3)5月,参加广州电大第十届科技文化艺术节,陈翠萌指导的舞蹈《祝福祖国》获二等奖;张拴英指挥的大合唱《青春舞曲》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获一等奖;周丽明指导的“万人画卷”获最佳组织奖,其中学生会代表队获三等奖,02幼师代表队获优秀奖;环

保素材手工艺品创意设计大赛02幼师龙茂娜、黄秀珍均获优秀奖。

(4)上半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广州中职技能竞赛,19人参加,有7人获奖。其中,参加会计核算竞赛获二等奖,是我校近年来获奖率最高、取得成绩最好的一次。

8.计生工作成为制度化

我校计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的计生政策,有专人负责,坚持一季一查环、查孕,及时上报有关数据。一年来,我校没有员工违反计生条例。

9.党建工作成绩喜人

今年学校党支部又发展了5名党员,有10多位优秀青年被确定为建党对象,有100多名有较强上进心的教职工和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壮大党员队伍的同时,党支部还注意加强党员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建立了一支党风廉政的党员队伍。

二、2006年工作的肤浅体会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可以归纳如下的几条体会:

1.坚持理论学习,树立事业心、责任感,是办好学校的根本。

2.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3.建设好四支队伍,努力提高师资水平,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4.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办好学校的方向。

5.抓好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学校的生命线。

6.加快信息化步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机会,是办好现代远程教育的必需条件。

7.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办好学校的保证。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学校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

1.场室不足制约学校的发展。

2.新校区建设资金问题存在困难。

3.学校四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学校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2007年工作设想

总思路: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扬务实求真精神,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努力探索适合电大发展的办学思路,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1.拓宽办学门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竞争力。

2.积极配合新校区建设,加强教学设备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3.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全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5.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6.继续加强四支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2013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务实求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XX有关教育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学校管理,致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发展,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13简单回顾 按照2013计划,园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1.社会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扎实有效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社会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由卢树基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在开展禁毒、拒绝以及安全法纪等宣传教育方面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落实。同时还成立了校园安全、消防安全、宿舍管理和饭堂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小组,拟定制度,落实责任。一年来未发生过任何的治安事故,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被推荐为2013*市社会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2.招生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2013专招生优势明显,且开拓了中专连读大专、大专连读本科这样一种有效的拓宽生源的渠道,使我校全年招生人数达2642人,其中大专、本科2009人,中专638人,完成了全年的招生任务,维持了学校的办学规模。 3.毕业生就业指导取得较好成绩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走向规范化。今年全日制大专毕业154人,成功就业142人,就业率96.5%,中专毕业174人,成功就业160人,就业率92%。就业指导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4.绿色学校评审顺利通过 在市教育局和市环保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今年9月份,经市绿色学校评审小组评审验收,批准为**市第二批绿色学校。 5.师范校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设施设备:①新校区安装了3间先进的电脑室;②综合楼一楼阶梯室改为多媒体电教室;③在综合楼五楼修建了10间琴房和一间学生图书阅览室;④修建了三个羽毛球场; (2)接通了自来水供给管,解决了师生用水问题; (3)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完善了两个小植物园建设; (4)积极推进新校区建设,第一期工程年底完成 6.教学教研活动初有成效 今年,学校健全了教学教研活动制度,加强对学科组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一年来,学校教学教研活动能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教师参加教研和撰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初步取得一定的成效:(1)钟桂雄的公开课《回归分析》被评为优秀课;(2)梁宁芳的教学设计被评为优秀教案;(3)有三位教师的论文获广东省语文学会教学论文二等奖;(4)有三篇论文在省及国家报刊物上发表;(5)加强了与广州电大责任教师以及广州市教委专家的教学教研交流;(6)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①上半年《基础会计》统考平均分达81.2分,合格率达92.5%,平均分和合格率均超过广州市全市平均水平;②开放教育本、专科全年的统考科目中,合格率超过90%的科目有145门。③开放教育本科有25位学员顺利通过学位考试,取得学士学位。其中00级、01级法律本科有7人获法学学士学位,00级、01级工商管理有18人获管理学士学位。 7.学生综合素质优势明显 (1)开放教育01春英语本科邱晓青学员参加中央电大英语演讲比赛获优胜奖。

(2)11月,在广州电大第九届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田径队顽强拼搏,勇夺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金牌7枚,银牌3枚,破4项广州电大田径纪录。 (3)5月,参加广州电大第十届科技文化艺术节,陈翠萌指导的舞蹈《祝福祖国》获二等奖;张拴英指挥的大合唱《青春舞曲》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获一等奖;周丽明指导的“万人画卷”获最佳组织奖,其中学生会代表队获三等奖,02幼师代表队获优秀奖;环保素材手工艺品创意设计大赛02幼师龙茂娜、黄秀珍均获优秀奖。 (4)上半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广州中职技能竞赛,19人参加,有7人获奖。其中,参加会计核算竞赛获二等奖,是我校近年来获奖率最高、取得成绩最好的一次。 8.计生工作成为制度化 我校计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的计生政策,有专人负责,坚持一季一查环、查孕,及时上报有关数据。一年来,我校没有员工违反计生条例。 9.党建工作成绩喜人 今年学校党支部又发展了5名党员,有10多位优秀青年被确定为建党对象,有100多名有较强上进心的教职工和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壮大党员队伍的同时,党支部还注意加强党员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建立了一支党风廉政的党员队伍。 二、2004年工作的肤浅体会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可以归纳如下的几条体会: 1.坚持理论学习,树立事业心、责任感,是办好学校的根本。 2.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3.建设好四支队伍,努力提高师资水平,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4.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办好学校的方向。 5.抓好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学校的生命线。 6.加快信息化步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机会,是办好现代远程教育的必需条件。 7.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办好学校的保证。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学校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 1.场室不足制约学校的发展。 2.新校区建设资金问题存在困难。 3.学校四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学校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2005年工作设想 总思路: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扬务实求真精神,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努力探索适合电大发展的办学思路,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1.拓宽办学门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竞争力。 2.积极配合新校区建设,加强教学设备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3.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全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5.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6.继续加强四支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7.全面做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迎评工作。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是一所具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省属公办学校,在河南省粮食局和南阳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学校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师资强、学风正、设施完善、专业齐全的,以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融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于一体的多学科、有特色的大型职业院校,培养了数万名高技能人才,先后获得部级重点中专、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等荣誉20余项。基于这些优势,在全省主食产业化建设大潮中,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挑重担,奋勇前行,为全省主食产业化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智力支撑,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

积极构建主食产业化人才高地

在2011年11月召开的河南粮食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河南省粮食局局长苗永清指出,根据国家粮食改革信息和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趋向,河南粮食职业教育应该承担起应当的职责。随之,今年3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我们要求学校领导班子牢牢把握好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利用好现有成型的粮食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势,为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服务学生就业”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努力构建主食产业化人才高地。一是创新专业设置,为主食产业化服务。去年以来,在原有的粮油加工和贮检专业的基础上,为服务主食产业化,又增设了食品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粮食储备库、大中型制粉企业或饲料加工企业从事粮油储藏管理、粮油品质检验、设备操作管理、购销和运输管理等工作。专业设置更加密切地对接产业、企业、岗位和生产过程,对应专业技能、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效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已形成了培养目标明确、适应市场需要的食品工程、财会、工美、经贸、计算机、机械、电子、汽车等8个系25个专业(方向)群。学校目前已拥有粮油贮检、会计电算化、室内设计等学校骨干专业和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一批省级重点示范专业。二是创新了职教教材。学校依照教育部既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重点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如《实用会计基础》《实用统计基础》等。三是创新了教学方式,大力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和自主学习,利用已建成的教学网络,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建立了项目库、案例库。同时狠抓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和技能培养,先后建立了粮油贮检中心、数控专业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中心、汽车专业实训中心、服装实训中心、CAXA实训机房、汽车驾驶模拟室、网络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专业实训中心和实训室30余个,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20余家。其中,数控技术实训中心是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中心是教育部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合作的“AYEC”(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重点建设实训中心。四是创新了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进一步明确教学质量标准,尝试建立由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通过强化技能教学,开展技能竞赛,有效推动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化,促进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色,建立多元化的质量评价模式。

因学校实训设备先进、种类齐全,2009年全省数控大赛在学校数控实训中心成功举办。由于实训教学扎实有效,学生技能娴熟精湛,项目集训组织得力,学校师生多次在全国及省、市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吞金纳银,先后获得省级一等奖15人次,二等奖26人次,在全省职业学校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学校之一。

打造出河南职业教育航母

学校实施面向市场的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厂入校、工学结合、探索厂校一体和集团化办学新路。2009年由学校牵头组建了河南省科贸职业教育集团,以行业学校、联办企业为基础,初步形成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集团化办学格局。职教集团现有成员单位37个,在校生规模近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南职教航母。

河南省科贸职业教育集团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认真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招生标准、学标准、统一考评标准、统一毕业标准)来规范办学环节;强化管理,全面落实“四个统筹”(统筹教材管理、统筹教学管理、统筹实训管理、统筹实习管理)来提升教学质量,构建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技能人才超市,拓展融资渠道,进而稳步推进科贸职教集团教学、培训、生产、服务一体化的股份制法人实体进程。

集团大力倡导“依托企业办专业,依托专业兴企业”的办学理念,重视引企进校工作,构建校企一体化建设。2011年与南阳奥达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营。2012年4月份,学校先后与淅川县粮食局、邓州市粮食局等单位签订了行业人才长期培养协议……这些项目既满足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也让学生在生产线上学到了真本领,形成了学校、工厂一体化,真正让学生实现了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并为200余名家庭贫困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

工学结合的不断深入,吸纳了一大批优秀企业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集团内校企共建了一批技术先进、设备齐全、合作稳定的实训基地,逐步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行业、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强化了学生技能培养,优化了教师能力结构。科贸职教集团正逐步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锻造出一支专业过硬的职教队伍

学校坚持从严治学、从严治教方针,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严格、严谨、细致扎实的办学传统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4月6日组织校科两级干部召开了2012年招生与主食产业化主题研讨会,引导广大中层干部积极应对主食产业化给粮食职业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以主人翁的姿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身体力行。

经过多年的锻造,学校名师荟萃,专家云集,现有教职工382人,其中,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65人,有省级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人,双师型教师86人。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和校本培训,在省市组织的教师课件制作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和市级一等奖以上15人次,在省市组织的优质课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和市级一等奖以上9人次,50人次在指导学生参加部级、省级、市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还从粮食系统聘请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72人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经验、最新的理念及严谨卓越的企业精神带进课堂。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2008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河南省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大河千里,蕴积乃深。优秀的教师队伍使学校科研硕果盈枝。近3年来,在CN刊物上共100多篇,在省级以上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论文60余篇,承担完成省部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11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组织开发了《企业财务会计》《营销策划实务》《数控铣销技术》等校本教材10余本,在全省和兄弟学校中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培育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学校秉承 “品正、学笃、技精、身健”的校训和“不甘示弱,争创一流”的校风,提出了“以名人打造名校,以名校弘扬名人” 的办学理念,塑造了商圣范蠡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近几年的基础建设,校园里,高楼林立,花草相拥;道路边,雪松垂柳相映生辉;校友园,荷塘月色,曲廊亭榭;各种励志标语,文化墙,校长寄语、名人名言在校园随处可见。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精神氛围。

育人德为先。学校认真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强化主食产业化服务意识,建立了“一个班子四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全面落实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

学校一直贯彻“厚爱严管”的教育方针,创新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在学生管理中率先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和“一日生活制度”,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省内外数十家兄弟学校专程来学习“准军事化管理”经验。

学校将人文素质培养与日常教育活动紧密结合,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育运动会、学生技能运动会、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等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活动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学校制定的“以人为本、厚爱严管、精心育人、回报社会”质量方针和“工作高效率、育人高质量、办学高效益”的质量目标,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主食产业化方面的技能型人才。

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遍布国内各大城市,先后向国内粮食系统、松下电器、宇通客车等企业选送8批学生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参加学生2000余人。仅以全国最大的粮食期货交易所——郑州粮交所为例,该所3/4的员工都是该校毕业生。仅2000年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近30%同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功创业。很多同学已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力量。据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87%,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0%。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教育理念的更新对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世界教育潮流的重要举措。

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全面素质教育新体系

目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面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职业竞争加剧,职业变化频繁,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要适应变化的形势。

二是培养目标的重新确定,将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对我们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三是近年来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新生质量普遍下降,对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较大的影响,需要我们的教学面对现实,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四是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教育改革,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教育思想。

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构建一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构建全面素质教育新体系,首先要从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思想的转变入手,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强化办学特色,突出办学风格,职业教育应具有时代性,时代不同,其内涵也不同。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时展,学生不应只具有狭窄的职业素质或局限于一种技能的掌握,也就是说: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既具有多种技能,又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改革中心,正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教育思想的更新作为重点,明确的提出:教学改革中心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成长的机遇。

根据以上两点,我校构建全面素质教育新体系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搭建基本框架:

⒈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学制。中专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施工、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技能专门人才。围绕这个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坚持三至四年、以三年为主的基本学制,完成中专的学历教育。为了适应这个培养目标和学制的调整,学校制定了《关于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制的暂行规定》,同时,全面修订和调整了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专培养的目标,强调理论的重心下移,实际的应用上升,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⒉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教学制度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树立起服务的意识。坚持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逐步实现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坚持学分制的实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建立起相近专业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学校应当积极试行双专业主辅修制,积极探索“宽基础,大口径”的教学改革经验,拓宽学生的专业面,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完本专业课程同时,加学其它专业的主干课程,取得双专业毕业证书。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学校需要制定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学籍规定,大胆试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让已经完成理论学习、成绩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部分学生到现场顶岗实习,由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对顶岗实习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可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好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热情。

另外,学校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突出技能培训,坚持职业技能鉴定制度。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在毕业生中开展测量工、实验工、施工员、预算员等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取得中专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二至四门职业操作技能合格证书。

⒊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必须密切注意并积极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校在着力办好以桥梁、公路、工民建为主体的土木工程骨干专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专业领域,新开设了城市轻轨专业、涉外工程专业、中英文秘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网络新闻学等多个新专业,同时还在积极研讨论证物流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加强重点专业的建设,形成专业品牌。我校“工民建专业”经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被确定为部级示范专业,铁道桥梁、公路与桥梁专业也在加强建设。

⒋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校应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学分制的模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鼓励教师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教材、补充教材和讲义等,开发多媒体课件。

⒌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学分制;改进和加强德育课教学。在中专学校推行学分制,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应当围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原则和要求,认真学习文件,围绕学分制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制定学分制试点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起学分制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在中专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体制。我校作为试点学校,全面贯彻,积极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选修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校全面推行实施学分制,要在保证专业培养的规格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适应社会的多种技能,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探索建立模块化的课程结构,通过学分制,把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具有中职学校特点的学分制,形成较完善的学分制体系,建立完整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专业间的学分互认、参与校际间的学分互认,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德育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学校应当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刻都不能削弱和放松。在德育课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艰苦创业思想的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美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创造良好的文化气氛。在德育课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法和手段。

⒍加强和改进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教育,并且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文化基础课教学要强调必须和够用,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都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连接、相融通、相适应。学校应当加强主要专业现场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设立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体的施工实习基地。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

二、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决定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加强教师队

伍建设成为加快学校发展的一个十分关键而重要的环节。

学校必须始终坚持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新进教师要从普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中挑选并进行必要的考核。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并经过考试。所有教师均应持证上岗。对于新教师,还应实行见习指导制度。近几年我校共接受了名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从有关单位引进了名中青年教师,全部实施了导师指导制度,签定师徒协议,对他们进行教学教法的指导。

为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学校应当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律师等职业资格的统考,对于获得通过的教师,应当给予必要的奖励。去年以来,我校教师中共有人参加考试,已有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施工现场实践锻炼和到国内外进修,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要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我校已先后有人报名,有人被正式录取,提高了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近两年来,学校有名教师晋升高讲,有人晋升讲师。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和完善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制度和教师职务评聘考核的激励机制,奖励在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

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当要求每个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填写申报表。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钻研每一环节,选择合适的方向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开展问卷调查、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研究报告、论文等等。教育研究部门要负责规划、指导、规范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育科研是一项艰苦、细致工作,为了保证教师查阅文献,收集信息,学校安排图书馆提供相应的服务,合理优化配置图书资料,增加教育类报刊的比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学校应当采取奖励和激励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编撰教材,撰写教改教学论文和专业技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我校制定相应的《科研、学术论文、教材著作以及教育、教学等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对于在教研和学术活动中有突出成果的教师给予重奖,并且与职称评聘挂钩,对于推动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估是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措施。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术风气浓厚的氛围,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坚持按照方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运行。当前,我校已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把这个体系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并且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估。其评估结果在各个层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学期自我总结分析制度,对于促进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当要求任课教师在每学期期未考试过后,要对自己所教课程的考试考核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差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使教师不断地总结和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建设;突破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52-04

学校专业内涵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抓内涵、精管理、提质量、谋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提高自身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做精、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2012年6月,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都中专校”)成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两年来,该项目实际收到各项资金2894.3万元(中央财政资金1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30万元,行业企业资金141.3万元,区财政补助及学校自筹资金1023万元)。专业内涵建设的强化,有效促进了办学实力和内涵的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服务贡献水平和引领示范作用。

一、校企合作求突破,构建专业内涵建设平台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江都中专校注重练好校企合作的“太极推手”,注重“伸、推、握、拉、立”五种招式:“伸”,就是把手伸长,厂内设室,教研外置;“推”,就是把学生推出去,厂内设校,产学结合;“握”,就是校企握手,厂校合一,“订单”培养;“拉”,就是拉来企业,校内设厂,产教对接;“立”,就是自办企业,创建公司,学练结合。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着力促进职业教育由“校企合作”向“校企一体办学”方向发展,实施“校企一体人才培养工程”。区政府出台了《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建立完善了“职教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职业教育事宜,使之成为联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形成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一体人才培养工程”推进了专业建设改革创新的步伐,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节约了办学成本,实现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了校企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二、建设模式求创新,激发专业内涵建设的动力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化办学,多岗一体、能力递进

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从重知识传授向重技能培养转型。学校以质量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学做人和学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给企业更多的话语权,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做到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教材内容和职业标准深度对接,构建了“校企一体化办学,多岗一体、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实施“订单式”、企业“冠名班”、工学交替、“多证书”制等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满足地方企业对“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基本维修、懂一定管理的多岗一体”的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引企入校,领校进企”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桥梁,构建了“校企一体办学,多岗一体、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威公司)、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扬州龙川钢管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订单”培养班级达6个,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1个。该专业以英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参照,结合本校及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创新现代学徒制,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教学内容,开发教学项目,同时打破了原来的学期体系,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定师傅,不再享受寒暑假,放假时间参照企业制度,每周日休息,周一、二上理论课,其他时间跟随师傅进入企业生产实践岗位,授课教师由企业和学校专业人才共同组成,授课内容紧贴企业生产实践,真正做到了“学生”与“学徒”的有机结合。该专业与亚威公司合作,组建“亚威班”,并签订协议。在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的基础上,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保留人才培养方案中原有主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亚威公司产品图纸、产品实体及产品加工工艺为项目主体的项目课程,并以亚威公司的生产车间为教学现场,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亚威公司的师傅互相协作,共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了融“项目、课程、技能”为一体的“企中校”为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为亚威公司2011年的成功上市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二)创新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江都中专校注重突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教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情境中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教学,使专业教学对接生产过程,实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课堂效率。如会计专业,专业建设与行业深度融合,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内容融为一体,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会计职业规范与道德,会计岗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内容融入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构建了以会计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的“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线二点三领域”的“岗位式”课程体系(“一线”,指以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二点”,第一点是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即课程体系的构架、课程标准的制定、核心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萃选、课程教学的组织和评价等都必须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点是工学结合,包括“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核心课程开发。“三领域”,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基础素质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延展学习领域),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有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校企共建,校中有企、企中有校

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合作为主导,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校企一体化办学”最终落实到实训基地建设上来。学校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了一批围绕重点主干专业的高水平实训实习基地,与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江苏江都建设集团、南京维色动漫有限公司、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江都电信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共建紧密型实习基地59个、校外顶岗实习(10人以上)基地69个,让学生专业实习全部在校外实习基地以顶岗工作方式完成,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推动了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

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呼唤职业教育发展的率先转型,学校建有“起点”汽车沙龙、凯瑞会计服务公司等多个校内学生自主创业基地。2013年8月,在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上海皆悦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江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校企共建内燃机气门金加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2学徒制实训基地、江都软件园维色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及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项目建设等都已初见成效。

(四)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机制――校企互通、专兼一体

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教师的眼光、境界与教育教学水平决定学校的品质。江都中专校秉承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理念,以培养“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职业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师和职业教育拔尖人才为目标,以科研为引领,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采用“一遴选二培养三带动四聘请”的方式,即在学校遴选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和聘请兼职教师(把能工巧匠请进来、把经验丰富的行家请进来、把有专业特长的专家请进来、把适应学生未来岗位拓展的能人请进来),依托大中型企业,完善教师“校企轮岗制”,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企业技能型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建立“项目教学团队”独立核算、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创新、资源利用能力等。2012年制定了《扬州市江都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出台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省级、部级和国际交流与培训,促进教师学历及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开展“管理干部比作风,看谁的工作绩效高”、“教研组长比科研,看谁的研究成果多”、“骨干教师比引领,看谁的示范作用大”、“年轻教师比教学,看谁的专业成长快”、“教辅人员比服务,看谁的吃苦精神强”等“五比五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有高级职称教师96人,省市特级教师、领军人才、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62人,聘请54名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42名专家级人才指导专业建设;选派教师赴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进修培训;完成部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10项、校级课题56项;有4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公开期刊上发表。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初步建成。

三、服务能力求提升,凸显专业内涵建设的宗旨

专业内涵建设的目的就是提升服务能力,宗旨就是为企业、“三农”及社会提供更优质的贴心服务。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服务江都、辐射扬州、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办学思路,在人才支撑、吻合区域经济发展、主动服务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校企融合,为企业服务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专业内涵建设为落实到企业服务,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招工与招生一体化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服务企业,在“领校进企,引企入校”方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合作,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新型实用型技能人才,真正实现“企中有校,校中有企”紧密型合作,实现学生当地就业,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服务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服务到园区”主题活动,跟踪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嵘泰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邀请行业企业领导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和指导技能教学,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扩大“订单”培养比例,实行“校企人才培训、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双向互动模式与教学产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服务企业,取得实效。2012年初,《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第三期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将学校校企合作内容作为典型事例进行专题报道。2012年9月26日,《江苏教育报》刊发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专题报道,江都中专校的校企合作被作为典型作重点介绍;同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又以《从“恋爱难”到“喜联姻”》为主标题,报道了江都中专校破解校企合作瓶颈的成功做法。在扬州市2012年度各类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中,该校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获特色项目奖。

(二)根植农村,为“三农”服务

学校按照“政府主导,学校承办,社区联动,项目引领”的总体要求,“以农业技术培训为载体,造就新农村建设致富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龙头,转移新农村建设富余人;以就业创业培训为依托,培养新农村建设接班人;以农民学历教育为抓手,培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四人”为目的,以江都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联合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成人教育机构,搭建起农民培训教育三级网络,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各类面向“三农”的培训教育项目,长短结合,校镇结合。

近年来,江都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尤其以花卉苗木、优质蔬果、特种水产为首的高效农业比重上升到45%,产量效益明显提高。为此,学校依托社区培训学院的平台,以13个乡镇为中心,以地方成人学校为阵地,围绕本地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积极开展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水产养殖、特色水果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一方面组织教学小组,进村到户,送教下乡,把科技、教育和农业密切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制作方便农村学习者的“教学包”和VCD等农民较易接受的课程载体,使职业教育更开放、更灵活、更平民化。学校每年服务“三农”培训规模达到6000人次以上,年均接受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的农民学员1000人以上,覆盖全区13个乡镇,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范围广、数量足、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学校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三农”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3年2月19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职教周刊・实践探索”栏目以较大篇幅登载了学校邓立新校长撰写的《主动服务让小学校派上大用场》一文,详细宣传了江都中专校服务“三农”的具体做法,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立足地方,为社会服务

学校围绕江都建设四个千亿产业群的目标,面向产业设专业,凸显特色办专业,围绕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围绕区域经济的产业链,设置学校的专业群、形成专业链,加快新专业开发培植,延伸专业链条,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统筹协调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扩大“3+3”、“3+4”等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着力打造精品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形成了以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施工、会计5个省级品牌、示范专业为主干的30多个专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各行各业输送了2万余名实用型人才,为江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基层电大 教师 专业发展 要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28-03

一、民族地区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电大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称,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的传播手段,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最初采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开展教学工作,转变成为依托网络平台来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综合性开放大学。民族地区百色市基层电大自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适用性人才,为百色民族地区民众的继续教育提供教育支持。

基层电大成立伊始,就本着整合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办学的教育目的,以社会需求办教育,因而政府给予基层电大的教师编制有限,长期以来,基层电大教师队伍基本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外聘教师、行业专家等组成。随着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凭着为当地社会培养适应性人才的理念,基层电大承办的学历增长率层次也从中专、大专上升到了本科学历教育,专业层次丰富,专业种类繁多,并且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出现,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的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的承办也已初具规模。此种形势下,一方面是教学需求量激增,另一方面是教师队伍力量稍显薄弱,教师专业发展遭遇寒流,值得关注。基层电大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专职教师数量少,即有教师系列职称的人数少。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层次较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能力偏低。三是缺乏专家引领,一直以来,受地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很多民族地区基层电大几乎没有请过专家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教师队伍的发展严重缺少支持力量。四是教师合作性能差,大部分教师在工作中和其他人的合作时间是较少的,且身兼数职,教学任务重,还兼任其他的工作,比如,兼任会计,学籍管理员等,兼职工作内容烦琐,占据大量的工作时间,时间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合作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之间“合而不作”“只合不作”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合作流于表面。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的构成要素主要可以分为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四个要素,涵盖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与职业技能等这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必要因子。

(一)知识结构

基层电大的教师面对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学习层次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因此,所需的知R要非常丰富,随着知识全球化的到来,网络对知识的普及更为便捷与宽泛,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更为丰富,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而且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民族基层电大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自身拥有扎实的知识结构才能够把自身的知识进行传业授道,所以民族地区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发展应该首先要抓住这一个要素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进行更新换代,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量,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也要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更新,这样才能重复发挥出自己的教学经验的优势。

(二)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也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个性的形成是教师教学能力强的结果。民族地区基层电大教师以网上授课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网络教学的设计、网络教学交流的引导,以及网络教学评价的把握,此外,面对成人学生,电大教师还应该具有对课程知识的概括能力与整合知识的能力。

开放教育课程在线学习已逐步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面授,电大教师还应该具备课程网络建设的能力,网络各种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能在网络上与学生探讨功课、回复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利用多媒体的平台帮助学生学习。电大教师对于多媒体平台的利用水平和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其教学水平。

(三)自学能力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学海无涯,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教师职业之所需,教师要保证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强大的自学能力是教师知识进步的保障。可见,自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教师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自学能力高,就会使教师对于自己在研习教材、教案过程中遇到知识盲点时产生应激反应,自动开展自主学习去破解难题,还会让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电大开放教育学习对象的广泛性,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都对电大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胜任电大教师,势必要求电大教师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自动、自觉地学习,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四)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教师应有的职业能力之一。教师想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就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探究,能够就专业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一定的科研经验。这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基层电大教师队伍薄弱,在科研工作上缺乏必需的团队合作,这就意味着光靠学校和团队助力来开展科研是不现实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科研意识,能就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在教学工作和教育活动中寻找科研课题,选择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撰写科研论文,在专业领域里推陈出新,逐步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创新,实现专业成长。

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这四个要素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这四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的知识结构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自学能力,教师的自学能力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拓宽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样可以帮助教师丰富知识储备和提高教学水平以及自学能力。所以这四个要素是不可分割的,均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尤其是民族地区基层电大教师更应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这四个要素的协调发展,使自身的专业成长实现质的飞跃。教师要改变等、靠、要思想,树立专业发展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专业发展的主人,从而焕发出巨大的专业热情和发展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三、民族地区基层电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开展自主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启自主学习模式,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宽度和广度,成为泛在学习环境中合格的知识传播者和学习引导者。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能够旁征博引,在解释知识难点时能够深入细致,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变云,并以科学的方法导引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用自己广博的学识来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用正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自主学习与研究,对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学科相关的技能技巧。教师还要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与逻辑关系有基本了解。另一方面要抓住机会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基层电大教师得到选派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不多,但网络专业学习和培训的相关网页不少,例如慕课网、在线课程设计网、网易课程学习网等等,选择专业新知识新论点来学习,学会做学习笔记,总结学习收获,寻找学习盲点,并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不断深入专业知识领域,收获知识。

2.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基拥绱蠼淌τ摒除兼职工作的影响,专心投入教学工作中,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以在线教学辅导为辅助,在教学实践中夯实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积极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利用网络平台,多点击同行专家的教学课件,了解专业教学的新动向,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新技能,积极制作教学课件,掌握网络平台在线教学的方式方法;主动在课程论坛为学生进行课程答疑解惑,做好在线课程的辅导工作。

3.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基层电大教师要自觉学习,学会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形成教学研究的习惯,撰写教学论文。另一方面,基层电大教师面临着科研活动不多,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少的困境,因此,教师要积极与上一级电大的科研专家、教师进行科研合作,加入科研团队,主动参加电大系统的科研活动,在活动中向同行专家学习,开展科研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总结科研经验,形成科研论文。此外,教师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活动,例如积极参加学科论文比赛,通过参与科研比赛,给予自己科研新机会,激发科研信心。学会研究,学会思考,逐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层电大教师。

(二)优化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方案,鼓励教师专业化成长

1.引进专家讲座,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大力开展教师专业帮扶活动。学校根据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邀请名校名师和专家来给教师进行指导、帮扶,使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正确引导教师开展专业发展规划。结合电大系统的教师培训活动,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系统培训、专业培训,并且给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即组织教师到其他基层电大或其他高校去参加、学习和访问,多方面开展教师多学习交流,在教学、科研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此外,加大学校常规教学交流活动力度,以多种形式激发教师积极参加教学交流,更加了解不同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规划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互动和合作。

2.激励教师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还是教师个体的自我需求的结果,通过出台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计划,开展专业发展培训工作,使教师充分地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萌发专业发展的强烈意愿,消除满足于现状的职业倦怠感,树立专业发展的信心,重新建构职业理想,认真规划自主发展的进程与步骤,计划驱动下,行动目标准确,条理清晰。

(三)大力提倡教师合作教学文化,以合作促发展

1.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学校要努力构建合作教学文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和教学等方面的专题学习与交流,向教师传递教育发展的动态,让教师从中感受到教育竞争的态势,产生忧患感,从而转变教师独来独往的个人教学行为,克服自我封闭的教学意识,树立合作共事、双赢或多赢的思维。

2.克服基层电大一味依赖上一级电大教学资源的局限,重视本校课程教学建设,积极开展课程网络教学的合作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工作量大,需要专业教师、班级管理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教师的通力合作方能实施,网络课程的开发把各方面的教师聚合在一起,为共同的工作任务去分工配合,打破教师独行空间,在合作中加强教师的合作意识。

3.重视科研项目的开发与合作,学校要正视当前学校科研活动不活跃的现状,组织教师进行科研的立项与申报,使教师团结起来,在共同的科研工作中积极合作、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覃凤梅.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高教论坛,2015(6)

[2]覃凤梅.教师自主发展的诉求与策略[J].高教论坛,2015(5)

[3]吴忠香.课程资源开发: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陆秀莲(1968― ),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百色市民族分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现代远程教育和政治教育;覃凤梅(1971― ),女,壮族,广西百色人,硕士,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百色市民族分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已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且办得红红火火。而许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了生存先挂牌招生,其教学计划却未经过调研制定的,或将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照搬过来用。部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专业实训实习管理不到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办学质量不佳等问题。电子商务专业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只有将电子商务本土化,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溶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才能办好电子商务专业。笔者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积累有一定的专业建设经验,试以我校如何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为例进行探讨,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办于2000年,专业建设从零开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注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技能型人才。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走向一条科学办学的道路。

一、 明确培养目标

在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服务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从事企业电子营销、客户服务、网站建设维护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技能应用型中初级专门人才。相对应的职业能力有:掌握市场营销、财务、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地利用Internet获取商务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商品推销与广告策划的能力;能够进行网上交易、网下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维护。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1.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建立高水平、示范性“双师型”队伍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师资队伍建设是增强办学的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专业课教师28人;高级教师16名,中级教师16人。外聘教师3人,占专业教师比例为11.1 %;“双师型”教师19人,占专业教师比例为76%;专任教师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我校电子商务专任教师创新创优意识强,教学水平高,能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90%以上专业教师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一定的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能力;每人每年能够坚持撰写两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以科研促教改、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2.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制定了教师长、中、短期培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培养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近三年,学校选送该专业教师63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各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师资培训;同时派出专业教师42人次分赴本地知名企业事业单位学习实践。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

1.科学制定实施性教学方案

本专业针对每届新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调研及论证的结果,认真制定年度实施性教学方案,使教育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市场。专业实施性专业教学方案以《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教学方案》中的《电子商务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知识水平,结合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设置课程,整合知识内容,突出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培养。

2.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探索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 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程介入“2+1” 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生校内两年学习和企业一年实习两个阶段的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培养的方式。在整个三年学习时间内,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培养不断线。整个过程采取分段教学、模块训练型课程模式,逐渐由基础向专业发展,它分为基础课程学习、专业学习、专长学习、企业跟岗、顶岗实习四个层面。在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实现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支撑课程及相关课程,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即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技术课程模块、企业运营课程模块、职业发展课程模块。根据国际职业教育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教学一体化的方法。

3.课程实施重成效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实践性。一方面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另一方面优化组合实践性教学课程。专业技能训练围绕本专业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同时提供各种机会让在校学生有深入社会、了解现实、接受锻炼、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每年分层次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校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技能节活动,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以赛代练,以练促学,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四、加强实训实习教学管理

(一)实训制度与实训设施。职业教育中关键是实训教学,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教学强调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人才。目前,本专业的实训设施齐全,拥有商贸自治区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1个,“十二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此外,我校是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点,学生可在本校实训基地参加电子商务员、计算机办公软件中级操作员的职业资格考试。本专业的实训室设备完好,实训场地能满足学生实训工位的要求。

(二)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专业教师编撰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指导书,做到实训有计划、有总结,实训结果有检查、有评价。科学的实训教学管理机制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落实,学生技能水平很快得到提升。

(三)注重实践体验,完善教学实习管理

1.教学实习管理规范化。专业部负责安排教学实习,做到实习前有计划、有动员、有协议、签订安全责任状;实习中做好过程的督促检查与管理记录;实习后及时总结与评定,使学生实习管理规范化。

2.强化实习与教学的联系和互补。要求学生每月回校报到一次,带回在企业实习期间学到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全专业师生面前进行演示并讲解,通过交流学习,使本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增强更新,做到实习与教学相结合。

四、 多元化、深层次地推进校企合作进程

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建立起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的合作方式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集团化办学、实训基地共建共赢、职业资格认证、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学生实习就业接收等。

1.与企业密切合作办学

先后与区内外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及真实工作过程,推进校企合作进程,创新“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2.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校与多家知名商贸企业和事业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求,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为企业培养了充足的后备人才。

3.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专业建设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以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研讨会主要任务是研讨专业建设,整合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等。

多年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结下了累累硕果:近三年,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中,获部级奖项1人次,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13人次。2012年该专业学生参加2012年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大赛广西赛区总决赛获团体三等奖;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获得三等奖。目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的四个重点支持专业建设之一,形成了以其为核心,带动物流服务与管理、会计、房地产营销与管理等专业和谐发展的专业群。电子商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毕业生分布在区内外及南宁市100多家商业、贸易、物流服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

【参考文献】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2011学年是职教史上里程碑的一年。2011年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国务委员陈至立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做了工作报告,对进一步做好职业教育进行了部署与安排。2012年6月30日至7月1日,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于杭州顺利召开,吕祖善省长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府决定于今明两年投入10.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支出4.2亿元)用于推动“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已经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范畴,并加大了扶持力度,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理清思路,更有必要分析形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我市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1学年,我们按照“以重新审视目标定位为向导,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办学内涵为目标,直面问题、正视困难、齐抓共管、协同努力,力争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基本思路,认真、务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职业学校群体建设与重点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

05年下学期,上溪中学与国际商贸学校被认定为部级重点职校,至此,我市拥有了3所部级重点职高,这在省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充分说明了我市职业学校的整体水平高、办学实力强。为了加强骨干专业建设,04年教育局下拨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城镇职校数控专业的建设,05年下拨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国贸学校的汽修专业的建设,今年又下拨300万元用于上溪中学的体艺类专业建设,骨干专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05年11月,市城镇职校的机电技术应用被评为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制造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上溪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省教研室确定为省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中心。目前,城镇职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国贸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汽修美容专业;上溪中学的群众文艺专业正在申报省重点专业。我市的骨干专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招生工作圆满结束,各校都超额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招生任务,是近几年以来最理想的一年,这既是各校执行招生政策良好的表现,也是职业学校群体建设趋于均衡发展的成果。

2、教学改革取得新进展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一年来,围绕技能目标教学这一专题,市教研室依托兼职职教教研员和各相关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先后召开了文秘、计算机、美术、机械、财会、经贸等六大主体专业专题研讨会,就技能目标教学定位、课程设置和进度安排、技能抽测的内容和时间、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课的课堂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会议纪要,并下发给各职业学校参照执行。在06年4月4日至5月10日,根据会议纪要的相关精神,教研室对各职校的计算机、财会、美术、保安、电工、钳工、幼师、车工、数控等七个专业22个技能项目进行了技能抽测,抽测学生数达2572人次。从抽测结果来看,无论是合格率还是优秀率较往年都有比较大的提高。通过技能抽测,一方面有效的规范了技能教学,加强了制度管理;另一方面,也发现了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还表现在学生竞赛获奖人数的增加与档次的提高上。一年来,我市学生参加省和市教研室组织的7次比赛中,有35人次获奖。在05年下学期省中职学生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比赛中,5位我市选手全部获奖,其中获一等奖2人,占全省1/4。

3、教师专业培养取得新成效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市教研室和学校搭建了多种平台。一年来,教研室组织了各类教研活动20余次,举行了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科专题研讨会,开展了技能目标教学展示现场会及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专业课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首次开展),组织了60余位骨干教师参加市举行的职教教学改革专题讲座。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市第八届职教教坛新秀评比工作,我市选送的宋荣罡、龚金霞、陶巧娟3位教师均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占市职教教坛新秀的3/8。

为了开展职校教学研究,提升广大教师的业务素养,市教研室组织了教学论文评比、课堂教学一得评比、语文叙事论文评比等多项活动。在市第七届论文评比中,国际商贸学校的韦杭青、建材技校的曹小其老师的论文获市一等奖,上溪中学的丁玲等6位教师的论文获二等奖,还有5位教师获三等奖;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优秀论文评选中,教研室三位同志合作的论文获一等奖,城镇职校的龚金霞、上溪中学的刘巧玲、国贸学校的王秋仙的论文获省二等奖,还有4位教师的论文获省三等奖;在市的语文创新课设计大赛中,国贸学校的朱萍英获得了一等奖,上溪中学的高爱敏获得了二等奖,并都被推荐参加省“百课万人”大赛;在市的数学创新课教学设计大赛中,城镇职校的刘石洋获得市第一名,也被推荐参加省“百课万人”大赛选拔。

为了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市教研室举行了教师技能比赛活动。在课件评比中,国际商贸学校的厉国芳、王兴东的课件获得市一等奖,并且获得了市第七届课件辅助教学评比的一等奖。我们还将在暑期教师业务学习期间,有计划开展计算机、文秘、英语、财会、钳工、电子电工、武术保安等专业教师技能比武活动,并把它列为教师业务考试的一种重要形式。

4、多元办学取得新途径

市城镇职校主动与浪莎袜业进行强强校企联合,成立了“浪莎三农学院”,并开始有计划运作,首期培训已圆满结束,开辟了职业学校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新途径。上溪中学主动与玩具行业、新三毛大酒店、星光饰品等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摸索出了“工学交替、学以致用”的新路子。国际商贸学校主动与英国铂克莱恩学院联合办学,举行了商务英语培训,还成立了中关村软件人才教育基地,培养“2+2”应用软件人才。在中外联合办学,与高校联合办学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子。多元办学已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5、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成就

各职校把“做人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并在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八荣八辱”社会新道德观列入各职校“做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及网络道德教育,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市教研室在国际商贸学校召开了全市的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场会,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在市毕(结)业会考与高职单招考试中,尽管各职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市毕(结)业会考中,语文学科1899人参考,E等人数为58人,占3.05%;数学学科1903人次参考,E等为81人,占4.25%;基础英语学科2011人参考,E等为74人,占3.69%;三门文化课E等率均低于市的5%。低于我市E等百分比的学校有:语文:国贸(0.3)、苏职(1.19)、城职(2.74);数学:国贸(0.59)、上溪中学(1.61);城职(3.3);基础英语:国贸(0.69),苏职(2.98)。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共有9门学科2656人参考,E等率最低的三门学科分别为计算机应用(0.6)、QBASIC语言(1.94)、基础会计(2.64)。今年的高职单招考试,全市共有933人参加,上高职线200人,占21.44%;上成人高校线496人,占53.16%,二项合计共有696人上线,上线率为74.60%,上线率远高于全省约50%的比例。上高职线各校人数为:城职95人;上溪中学71;国贸27;苏职1;建材6。上成人高校分数线以上的人数各校分别为:城职380;上溪中学204;国贸学校74;苏溪职校14;建材技校24。各校都圆满的完成了市教研室提出的保优目标任务。

二、现阶段职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做人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化,教育效果评价急需加强

“做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尽管职业学校已把它作为学校的系统工程来抓,但是做人教育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加以完善和深化。不可否认,现在职校中把德育工作视为班主任主要职能的现象还较普遍存在,全员德育还是浮于表面、限于形式,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效果评价制度还没有很好的建立。大多课任教师意识到自己也有德育的职责,但在行动上没有付诸实施。“做人教育”的力度、广度、深度与参与度明显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导师制与全员辅导员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技能教学有待进一步规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待加强

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中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如何让技能教学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如何培养素质良好、技能过硬的中职毕业生是我们亟需关注的问题。上溪中学的技能目标月考核制度继续在实施完善,城镇职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模块教学已有初步成效,国贸学校的财会专业也尝试实施技能平台加模块教学,省建材技校对技能课的课程设置和技能教学时数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各校都从不同程度加强了技能教学,并通过学校的技能节和参加各类的技能比武的训练,来加强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但是在对计算机类、财会类、经贸类、美术类及机电类等五个专业大类的专题研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的科目开设偏少,课时数不够,课堂评价模糊等问题。就如美术专业:各职校都有美术类专业,有的学校专业课着重开设素描、色彩等基础性学科,有的学校名称是美术设计,但在实际教学中又都倾向于基础绘画技能教学,有关设计的课程不够重视,教学目标定位几乎都是面向升学考试。又如经贸专业: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各校开设的课程各不相同,主干课程开设的时间、课时数也不一样,这样不便于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和技能教学质量检测。

通过技能抽测,在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计算机的技能抽测过程中,反映出学生的单项操作技能水平比较高,实际应用能力比较差,实际操作应用往往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缺少独立工作能力。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不够规范,用机习惯不良,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弱,计算机应用维护能力较为薄弱,常见故障不能自行处理。这些问题提示教师在平时技能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有改变,加强网上作业批改。在高一的外贸英语技能抽测中,有的学校整个班级的技能合格率低于20%,技能抽测成绩平均分只有16分,说明外贸专业的技能教学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通过技能抽测,还发现学生技能好差悬殊很大,好的同学80分以上,差的得0分,这是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值得思考问题。教师最好应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进行分层教学,提高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基本技能。

3、专业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任重道远

骨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已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级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但专业重复设置还比较严重,有的学校专业结构性矛盾已经显现,实习实训设施建设还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学校的教学需求,专业的内涵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职校对专业发展的定位尚不清晰,专业设置与建设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刻不容缓

据上学期“教师专业发展与现状需求”专题调研统计资料显示,我市共有专业教师187人,“双师型”教师只有107人,只占57%。其中城镇职校有71人,占60%;国贸学校22人,占42%;上溪中学12人,占32%;这样的比例,离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要达80%以上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级技能证书拥有者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专业课教师中学科带头人一共只有2人,重点专业或骨干专业的发展缺乏专业领头人,职业学校的长远发展与特色形成,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撑。

5、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有待进一步到位,教学质量力求稳中有升

从近几年我市职校参加技能比赛、毕(结)业考试、高职单招考试的情况来看,教学质量仍然居于市前列。但是,学生的总体技能水平还较低,还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毕(结)业考试E等率有的学校、有的学科还有走高的趋势,今年高职考试上高职线人数及比例还不尽人意,这些都说明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的环节还没有管理到位,特别是少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随意,对教学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6、办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多元办学形式需要拓展

我市职校在办学模式的探索上是主动的、积极的,也是富有成效的。但是如何依靠行业企业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要主动出击,积极探索产学结合机制,在大中型企业和高新企业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这既是职业学校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新学年职教工作思路

2012年学年,职教工作基本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继续抓好学生的做人教育和技能教学,扎实、有效的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在新的学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学习、领会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学习、贯彻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宣传的高潮。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都充分阐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省政府下发了“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为“十一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描绘了新的美丽蓝图。

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正迎来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职业学校要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专业开设、科目设置等几个方面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学校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和社会劳动力就业的需要。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行业特征等不同来确定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层次,不能人为拔高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建设要考虑专业师资队伍状况,教学基本设施配备情况,把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容易形成竞争优势的长线专业,作为学校特色的骨干专业来发展,并且要做强做大。

2、深入实施“做人教育”工程,着力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做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客体的关系。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面向全体、有教无类,这是由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无论是什么原因,学生只要来到职业学校,我们就有责任让这些原本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落伍的学生,升华道德素养,增强自信、自强精神,在学习如何做人的同时学习知识技能,不求人人冒尖,但求个个上进;不求人人成才,但愿个个就业。

实施做人教育几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学校的共识,做人教育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做人教育的重要舞台。但客观审视当前做人教育工作,应当承认,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大多数学校做人教育体系已基本构建,但与学校实际,与学生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三化”的要求也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做人教育的教育内容、宣传形式不够贴近学生,学生缺乏实践与体验,德育工作针对性弱,实效性不强。

在新学年中,做人教育必须与学习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必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人教育主要抓五个方面:遵规守纪、孝敬父母、礼貌待人、文明行事和献爱心、尽责任,坚持以学会做人为中心开展养成教育。做人教育要提供相应的载体和形式,学校可以提倡和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政教处、教务处可以每个月都向学生推荐重点阅读的文章和书目,团委、学生会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经典诵读、诗歌朗诵等活动,来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懂得做人的道理。

做人教育中,要改革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式的德育方法,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的形式。职业学校应该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升华。要充分挖掘荣辱观教育的基本素材,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学社、俱乐部、各种协会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切细节做起。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技能教学,重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目的在于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挖掘潜能,焕发学生自我挑战的意识,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

3、深化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着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存在“不职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而缺乏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教育内容陈旧,不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需要和职业学校生源的特点。职业学校必须要立足学生实际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的实际,进行按需办学、按需施教,从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学时数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课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各方面都要改革、创新和完善。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要遵循“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适当降低难度要求,删繁就简,编制校本课程。

深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加强学校实验设施的建设,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技能训练课的技能教学要做到“四化”,教学目的要求具体化、教师讲解分析示范化、查漏补缺个体化、强化训练巩固化,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专业技能课教学的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考核是衡量的重要手段。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实施阶段性总结,技能实习中,加强阶段性考核与综合性技能考核,继续推行技能月考核制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深化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还要通过跟企业紧密联系,让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并安排就业,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这样,对于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可以提供明确的方向,专业教师在与企业的接触中也树立了市场意识,了解了各职业岗位的用人需求,还可以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明确自己和学生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应予强化的方向。技能教学努力做到教学与实践无距离,毕业上岗无过渡。

4、切实加强学生管理,着力平安校园的建设

创设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环境,这正是平安校园建设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各校要重视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切实加强学生管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打造平安校园。

(1)要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量。

(2)实施全员德育辅导员制,突出教师表率作用。暑期政治学习期间,可以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业性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实施全员德育辅导员制,让教师形成共同的理念:校园中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个个角落;教职员工是为人师表的楷模。引导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及一切教育活动中,都以自己言语、仪表、作风、品格、情操等方面的表率形象,作学生所崇尚和模仿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以自身的高素质的形象来感化、陶冶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书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认识社会,怎样做人。

(3)强化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学生自我保护、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学校要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报告会、演讲、黑板报宣传、专题网站等各种教育教学形式,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举办法制图片展、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以文艺演出、模拟法庭、爱心交流、走访失足青少年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学法兴趣,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节、校园技能节、学校田径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节目的编排和活动的组织。在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下,学生可以自己组织“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事务,让学生的“自主管理”向学生的生活作全方位的辐射,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5)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党、政、工、团等作用,特别要发挥班主任和寝室管理工作人员的作用,加强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控。如发现师生心理异常,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发生突发事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采取应急预案中的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校内外意外事件发生。

(6)学校规范“绿色网吧”管理,突出网络文明教育。开设网络安全防范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和网上言行,引导学生上“绿色网吧”。

职业学校还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定期与法制副校长研究安全工作。整合社区资源,参与社区活动。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良好氛围,有效地推动了平安校园建设。

5、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截止到今年7月,我市3所市属职高、苏溪职校共有537位正式教师,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448人,达83.4%;30岁以下的有295人,占55%;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四所学校共有25人,仅占4.7%;“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真正含义上的)107人,只占专业课任教师的57%。调查了解到,职校中获得省教坛新秀1人,市教坛新秀8人,市教坛新秀11人,获得省地市优质课评比的骨干教师共有17人。城镇职校的数控专业、上溪中学的武术保安专业、国贸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都是新兴和实用的专业,都确定为学校的重点专业来发展。但是这些专业都缺少专业骨干教师的引领,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市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职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育工作要求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实现青年教师“一年上路打基础,三年发展有提高,三至五年,丰富之中见成果”的设想。学校培训要努力构建以岗位培训,自我进修为主的新格局。在文化课教师富足,专业课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学校鼓励教师转专业学习,参加培训进修学习新专业或学习双专业。

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的梯队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专项资助,骨干教师赴省级、部级重点培训基地脱产进修,开展省级或市(地)级课题研究,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专业课教师要全面培训、重点培养,特别是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培养。学校要在教师技能考证与技能比武等方面下大力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

6、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着力进行骨干专业建设

国家发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日前发出《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和组织实施。中央专项资金60亿元,除2011年已安排10亿外,2012至2010年每年各安排10亿元,重点支持建1000所左右县级职教中心(或县级职业学校)和1000所左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内容上,要立足于扩大培养规模、支持教学楼、实验楼(车间)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于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支持实验实训的配置和更新;立足于推动资源整合、提高设备使用率,支持技校之间开放共同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根据省农村教育工作要求:到2007年,全省再完成50个省级示范专业的建设,使省级示范专业达到200个左右,因此,对于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示范专业建设,上级部门已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我们要结合本市、本校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予以落实。就专业发展而言,我们要坚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原则、分类整合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发展专业梯队建设原则、示范专业优先发展原则、紧缺专业扶持原则,做到规划优先,示范专业、骨干专业重点发展,鼓励职业学校专业化发展。

7、拓展多元化办学途径,着力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激发职业教育活力、破解职业教育难题的有效举措,也是拓展多元化办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按照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动计划要求:重点做好建立职业教育指导机构,理顺与劳动部门、行业、企业的关系,选定若干骨干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争取建立不少于5个县级示范基地,条件成熟时,申报省级校外实习示范基地。在建立校企合作的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方面,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尝试。市多元化办学的有效做法,要继续坚持,如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校联合办学、与中西部贫困地区联合办学,并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力求形成具有特点的多元化办学体系。

8、发挥教科研的引领功能,着力在行动研究上做文章

职业学校必须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贯彻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将教学研究纳入正常的科研活动之中,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但是职校调查中了解,教学研究一直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薄弱环节。问卷调查中“近三年,你主持或参加过几个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这一问题,选择1个占20%,2个占5%,3个及以上占7%,没有竟占68%,说明职业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极少,参与程度低。主要问题是教师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结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认识模糊,理论准备不足等是职业学校教改不能深入开展的原因之一,学校领导在这方面要加强宣传。

中专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一、2010年上半年教育工作总结

(一)教育民生工程得到较好实施

继续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0年春季全市104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继续实施义务保障机制改革,惠及学生415265人,其中小学273012人、初中142253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12998人,全部为特教和初中学生。截止2010年5月31日,全市补助公用经费预算资金累计到位16888.38万元,其中中央10891.2万元,省级4644万元,地方承担1353.18万元,全市公用经费到位7814万元,到位率为46.27%。

认真做好中职学生资助工作。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组织检查组定期对三县及我市中职学校的中职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认真查阅各校的文件资料、资助对象审核、公示与审批程序、资金发放及免学费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截止到2010年6月份,财政共下拨2010年春季学期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389.39万元(含市属9所学校224.6万元,县属11所学校164.79万元),其中市级配套74.51万元,县级配套13.18万元都已到位。自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市严格按上级文件的要求,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改进助学金发放模式,实行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由拨到各校帐户改拨到市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由中心通过银行将助学金拨付到学生银行卡,保证国家助学金及时足额发放。

(二)以校舍安全工程为重点的教育项目建设进展顺

1、全面启动实施校舍安全项目工程。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委员会对全市校舍安全抗震鉴定工作进行了再自查。6月初我市的鉴定工作在省组织抽查中,全部验收合格。目前,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完成了数据采集、排查鉴定、规划编制等工作,并与11所市直学校签订了工程目标责任书,整体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

2、完善三年规划,建立校安工程项目库。4月份以来,我市根据省校安办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三年规划,落实了09年、2010年年度实施计划,安排了2011的计划,按项目建设轻重缓急的排序建立了工程项目库,三类重点校舍全部安排在3年内,非重点校舍计划在5年内完成。规划、项目库和年度计划能有机联系,09年和10年项目实施严格遵守年度计划安排和项目库的排序。项目库已经通过省校安办的审核通过。

(三)均衡教育发展稳步推进

1、特色学校创建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蚌埠市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蚌埠市普通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修订)》以及小学、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五河新集中学通过了市级示范中学评估组的考核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市级示范中学;做好蚌埠二中、怀远一中申报省优秀示范高中和五河二中、固镇二中申报省示范高中工作,督促指导学校细化学校管理、深化办学内涵、规范办学行为,全面细致做好迎查工作,以学校创建为契机,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督查通报和月报制度,全面加强规范办学行为的督查,各县区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并定期开展本辖区内规范办学行为情况检查。市教育局加强对假期补课和晚自习情况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全市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晚自习和周末补课情况突击检查,对检查中部分学校存在的违规补课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上半年,我市规范办学行为网上平台管理工作答复率100%,被省教育厅通报表彰。

3、招生管理工作改革不断深化。出台《2010年蚌埠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幼儿园、小学、初中招生管理。进一步完善学区划分,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全覆盖。制定印发了《2010年蚌埠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蚌埠市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我市普高招生方案,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今年,我市进一步提高计划内分解指标比例,省级示范高中拿出70%的计划内指标分配至各初级中学,并在均衡市一、二、三中生源上进行了尝试,首次进行三校联合自主招生,在初中毕业生志愿填报进行了分流指导。

4、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保教,提高质量,进一步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办园。开展全市幼儿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推动了幼儿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加强对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效益,制定并印发了《蚌埠市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细致的要求;积极组织参加2010年庆世博全国幼儿体操、游戏表演比赛活动,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科学开展一日保教活动,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5、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市教育局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并把省民生办分配的建设项目数,分解落实到县(区),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市各县区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各项目建设点不断完善留守儿童之家设备设施,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管理,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确保项目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6、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有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关于开展2009年度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通知》精神,市局成立督导组对县区党政干部进行督导。继续实行“教育经费倒查制度”,督促政府依法投入。由于今年各县(区)均把优秀等次作为工作目标,努力达到“两个比例”、“三个增长”,2010年追补教育经费达3144万元。其中,固镇县追补386万元,怀远县追补1623万元,五河县追补718万元,龙子湖区追补88万元,蚌山区追补189万元,禹会区追补16万元,淮上区追补124万元。

(四)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成果丰硕

1、大力实施“德育提效工程”。市教育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年初制订实施“德育提效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构建学生主体参与、实践过程体验、反思实现内化、主题活动巩固的德育体系,全面落实以专题教育为重点的各项活动。组织开展第二届省文明城市、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创建工作;举行“辉煌六十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召开纪念91周年暨表彰大会和庆祝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在全市青少年中深入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举行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演讲比赛;与团市委、环保局联合在全市开展“绿色生活,有你有我”保护母亲河行动系列活动。开展“文明在行动,环境大整治”文明创建活动。

2、启动蚌埠市德育示范学校考评验收工作。考评验收工作成立两个考核组,分别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两家单位牵头。考核组专家按照《蚌埠市德育示范学校考评细则》的要求,对全市28家申报学校2008年以来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评。。

3、艺术教育形式多样。举办了蚌埠市创建省文明城市、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暨庆祝“六一”学生文艺调演,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优秀体育(录像)课评选并选拔优秀作品上报省厅参加评选。

4、继续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和大课间活动,扎实推进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的创建。举办了2010年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改革平稳有序。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充分发挥质量评估对教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组织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加强对小学阶段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命题、审题制度,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精心组织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五)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大赛为抓手,突出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训练。市教育局联合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等部门于今年3月举办了2010年蚌埠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经过层层选拔,三县和市区11所中职学校共208名学生,参加了11个大项26个专业项目的技能竞赛。共评选出一等奖49名,二等奖69名,三等奖83名,优秀指导教师奖34名,优秀组织奖8个单位。在4月份举行的省级大赛中,我市代表队荣获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总分列全省第四,一等奖数列全省第五。本次竞赛是我市历年来参加省级技能竞赛取得的最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市中职学校良好的教学成果。

2、切实抓好中职招生工作。印制《蚌埠市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报考指南》,免费发给初中毕业生,蚌埠市属地的所有职业学校都在指南中具体介绍了学校2010年招生计划、办学条件、招生专业、费用减免优惠政策及就业承诺。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参加各区、县中考工作会议,宣传职业教育政策,对初中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进行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优势进行宣讲,指导分流;各初中学校安排2-3个课时对学生进行高中阶段分流指导。

(六)、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1、顺利完成教师资格认定工作。2010年,国家教育部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首次实行网上报名加现场确认的方法。我市共有1049人在网上报名,经过市教育局现场确认,正式受理911人的申请,其中401人为高校应届师范类毕业生。5月中旬,市教育局组织对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510名社会人员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及专家审查,测试和审查分为高中、中专、初中、小学、幼儿园等5个层次及语文、数学、英语、机械制造等27个学科进行。经专家审查,市教育局依据教师资格认定管理系统生成的证书编号为合格教师办理了资格证书,并已全部发放到位。

2、开展了新教师招聘工作。(1)硕士研究生招聘。2010年局属学校计划招聘50名硕士研究生,应历届硕士研究生共350名报名,其中有来自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的170人,是历年来我市中学招聘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考生综合素质最好的一次。共有217名考生应考参加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笔试,各学科按招聘计划数1:5比例确定167名人员参加面试。各招聘学校分别组织了面试、体检和政审,共43名硕士研究生录取到局属学校任教。(2)本科层次教师招聘工作。根据市编制部门最新审批的用人计划,局属学校今年将招聘36名本科学历层次的教师。目前已完成招聘的笔试组织工作,即将开展面试、体检和政审等工作。

3、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稳妥实施。2010年春节前,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我市各县、区经过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均已兑现了基础性绩效工资,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4、市区中小学新编制重新核定分配下达。根据市教育局提出的市区中小学编制重新核定方案,市编办已经正式批复下达了市区中小学新编制。市辖各区结合新编制核定工作,进行了区属学校的布局调整;按照“定机构、定编制、定人员”的三定标准,开展学校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清理工作。

5、切实抓好“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上半年,市教育局开展“校长进入社区访问、教师进入学生家庭访问”(两进两访)活动,以开放的形式、真诚的态度践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使命,诠释育人是教师最基本、最核心职责的内涵。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综合教育网络。树立了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6、七中高中部教师分流工作全部完成。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综合考虑局属中学教师需求和2009年接收七中分流教师的数量等因素的情况下,对七中高中部14名教师进行妥善分流。截止目前,七中高中部和职业学校所有教师均已分流完毕,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市政府制订的三年分流任务。

7、慰问赴四川松潘支教教师。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从2008-2010年,我市连续三年选派教师赴安徽省对口援建的地震灾区——四川松潘县松潘中学支教,每年3人,共9人。2009年选派了蚌埠四中高中地理教师刘运良、蚌埠九中高中历史教师丁东、五河一中高中生物教师杨思想。今年5月,组成以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慰问考核组,于5月底之前完成了对我市选派支教教师进行慰问和业务考核。

(七)学校安全工作扎实有力

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我局在全系统开展了“安全年”活动,做到一月一主题,确保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上半年全国接连发生了多起针对学校、幼儿园学生的暴力安全事件,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深入动员,迅速开展排查行动,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保证了校园安全。

一是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切实加强人防、物防,重点抓好学校门卫管理工作,同时协调驻地公安部门到校开展安全防范知识讲座和重点时段的巡查。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充分运用主题班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二是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学校门卫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严格进出学校人员登记,严防不法分子破坏活动。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门卫安全防范能力,市教育局为局属学校门卫统一配备了钢叉、防刺手套、橡胶棍和催泪喷射器等安全保卫工作必备的器材。三是规定学校提前开门时间,不得把提前到学校的学生关在学校大门之外,减少大批学生在学校门口滞留成群,减少安全隐患。四是加强与辖区公安机关的联系。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快安装监控设施,并与公安联网。五是在全市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了安全隐患再排查再整改活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积极行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努力把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八)教育系统自身建设有新气象

1、加强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宣传信息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蚌埠市教育系统宣传信息工作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召开全系统教育宣传信息工作大会,与各学校、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宣传影响,树立了教育良好形象。

2、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在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市级第二批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评选工作,2010年上半年,全市有5所中小学被评为市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1所中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

3、做好政行风热线等工作,树立教育良好形象。2010年上半年共组织政行风热线广播上线5次,处理群众投诉、咨询20件,参加政行风面对面电视节目一期,受理日常群众电话投诉7起,化解了一些突出矛盾。特别是6月初完成的市纪委、市纠风办和市电视合录制的政风行风面对面电视专栏节目播出后,据市电视台专门统计,为目前同类节目收视率第一,观众反响热烈,较好的展示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良好形象。

4、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活跃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展示蚌埠市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风采,教育工会组织基层工会教职工参与多次影响较大的校内文体活动外,并且注意在活动中发挥教育系统优势,宣传、树立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201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推进基础教育稳步发展

1、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估,在各校自查整改的基础上,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督导评估。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阶段课改成果,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开展市级特色学校创建;指导省级特色学校创建,督促指导开展省优秀示范高中以及省示范高中的创建工作,促使我市义务教育逐步实现高位均衡。开展先进教务处评估认定工作,对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申报的学校进行评估认定。

2、认真做好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各项工作,做好2010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管理,向社会公布全市各小学招生地段,做到地段全覆盖。严格控制择校,规范学籍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电子学籍,以校为单位建立专项招生名册,分类统计服务区内就读学生和借读生信息,保证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严禁利用法定假日违规补课;严格收费管理,禁止收取与择校相关的任何费用和实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

3、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达标验收。努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定期督查考核。建立与市人大、政协工作进展通报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

扎实做好涉及教育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力争全市公用经费到位率为100%。龙湖教师新村二期作为教育系统的民生工程,下半年加快建设进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下半年指导局属事业单位根据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正式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本单位的岗位总量,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实行动态管理。岗位设置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的实际需要,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岗位。

2、按照市人事调配的有关政策,对局属学校人事调配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并结合局属学校编制和人员需要情况,完成2010年局属学校人事调配工作。

3、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省厅关于职称评聘的调研工作,完成2010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完成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工作。

(三)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切实加强市、县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和领导,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市级统筹管理、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落实市级政府在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和统筹经费等方面的职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新突破。抓好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实现职业学校招生比去年增长5%的目标,保持职普比大体相当,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2、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学校类型界限,推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联合重组。围绕优势学校、优势专业,采取划转、合并、迁建等办法,力争组建若干所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上一篇:卫校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职烹饪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