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体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8:14:51

中专体育论文

中专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1.1体育课程较为枯燥中专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兴趣刺激才能够培养出对一件事物的长久的注意力。但是,很多中专学校的体育课程都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而设立的,课程内容一般都只包括理论内容和实际运动内容等,缺乏趣味性的创造。这使得学生对于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觉得体育理论课较为枯燥。而在体育运动课程中,由于包含着很多枯燥的重复练习和耐力练习等,使得同学们对体育运动课程缺乏兴趣。并且,很多教师在体育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也不关注学生们的兴趣,只是按照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导致了一些原本对某些体育项目有兴趣的学生难以发展其兴趣,最终导致了其对体育课程的排斥心理。

1.2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通过我们对一些中专学校的调查发现,很多中专学校存在着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状况。在体育课程上,授课内容是教学任务中统一要求的内容,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进行热身练习,热身完毕之后,教师示范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学生按照教师教授的标准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既缺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注,又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和爱好的差异性,很容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高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1.3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一些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缺乏也使得体育教学趣味性不足,体育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首先,一些教师基础体育知识缺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同学们进行科学的指导,导致同学们在体育课程中容易受伤,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畏惧心理,不能带着高昂的兴趣完成体育学习。其次,一些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够创造出充满趣味的体育学习环境。他们不能够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游戏当中;不能够开发一些小的锻炼方式,将体育锻炼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更不能够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这使得体育课程枯燥乏味,学生难以融入其中。

2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研究

2.1对中专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育爱好进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增强。中专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规定了中专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基于此,教师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课堂分为两部分,先教授学生必修的内容,使学生基本体育素质不断提高。然后,再对同学们的体育爱好进行培养和发展,使得同学们能够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对整个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2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快乐的心态下接受和巩固体育课程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创建愉快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亲切和蔼地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在对学生不标准的动作进行规范时要幽默风趣,并且对学生多加鼓励,避免因为过于严厉而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其次,适当地在体育课程上开展竞技体育,让同学们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获得体育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2.3提高中专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学生能不能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能不能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到科学的体育知识,能不能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提高中专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保障体育教学的科学进行,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受到伤害。

2.4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体育游戏结合了体育的锻炼性和游戏的趣味性特征,能够将同学们的兴趣充分吸引到课堂之中,使其在轻松的环境和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例如,长跑是较为枯燥,同时,对同学们的体力考验较大的运动项目,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警察抓犯人”的体育游戏,来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兴趣。选取两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犯人”,其他同学扮演“警察”追捕“犯人”,来让同学们用追逐的方式来完成长跑练习。这样,在好胜心和趣味性的推动下,长跑的困难性能够有一定的降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趣味性对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挖掘,不断地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使同学们体育学习的效果获得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中专生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才能够减少同学们对于体育学习的抗拒心理,才能够让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自发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中专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教师资源;科学配置

1、研究目的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阶段。现今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依然不平衡,突出体现在发展教育上,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客观要求。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开展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主要负责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全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课程开发能力、体育锻炼指导水平等都会影响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的效果。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制约陕南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因素,正确认识在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学校体育教师配置的现状,解决目前学校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让所有人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所有人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享受”教育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陕南贫困地区15个县共268乡镇(其中125乡,143镇)采用分层抽样原则,抽取每个县各2所(其中1所城镇中学,1所农村中学),共30所中学。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发

根据本研究需要,广泛检索和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2.2问卷调查法

对陕南贫困地区安康、商洛15个县30所中学的30名学校领导、90名体育教师和600名学生发放问卷720份,回收问卷606份,回收率为84.2%;其中有效问卷569份,有效率93.9%。

2.2.3专家访谈法

就有关贫困地区的体育教师结构、配置问题,对学校体育研究会的几位专家、贫困地区教育局和学校等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2.2.4数理统计法

根据统计学原理,运用SPSS13.0对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学校体育教师资源现状与配置分析

3.1.1数量结构

从表2可以看出,城镇中学的体育教师教师共有53人(男42,女11),其中专职体育教师48人(男37,女11);农村中学共有体育教师37人(男31,女6),其中专职体育教师34人(男30,女4)。所调查的教师中有8名兼职教师(男6女2),占专职体育教师的9.8%。在教师配备上, 30所中学专职体育教师与班级比中,城镇中学的专职教师与班级比为1:11.2;而农村中学专职教师与班级比为1:7.9。人们不断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使一些家长宁可舍近求远,也要选择名牌学校,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3.1.3学历、职称结构

教师学历代表着其曾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发展潜力,也预示着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等潜在能力。[1]

在所调查的90名体育教师中,城镇中学有本科教师31人,专科教师17人,中专5名,同时具备高级职称1人,中教一级3人,中教二级31人,中教三级17人,还有1人未评定职称;农村中学有本科教师15人,专科教师11人,中专9人,中转以下学历还有2人,职称方面,中教一级1人,中教二级18人,中教三级15人,有3人为评定职称。贫困地区学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数量少,所占教师人数比例小,学历和职称水平低限制了正常教学、科研和训练的开展。

3.1.4学科承担课时量

按照规定,可将体育教师可是分成四个层次:每周课时量10节以下为较轻,每周课时量在11—16节为适度,每周课时量在17—20节为较重,每周课时量在20节以上为很重。

由表4可以看出,城镇中学每周课时量在10节以下的有4人,11—13节的17人,14—16节的21人,17—20节的8人,农村中学依次分别为3人、12人、17人、4人和1人。说明中学每周课时量在14—16节的占多数,城镇农村合计有38人,占总人数的42.2%。教师每周课时在17—20节的仍有12人,占13.3%,20节以上共4人,占4.4%。

3.1.5培训、科研结构

在调查的90名体育教师中,有34人接受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培训,占总数的38%,接受计算机培训有23人,占26%,再进行学历教育有13人,占14%,其他20人,占22%。

通过调查发现,仅有占14%的教师近两年外出进修接受学历教育。当前,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已经被列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重点。

从表5看到,体育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偏低,从未发文章有84人,占总数93.3%。结果表明:(1)教师学历职称低,基本不清楚如何撰写体育论文;(2)学校教育经费短缺,没有形成科学研究的教育环境;(3)教师数量不够,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4)很多学校对体育科研不做明文规定,更没有相应奖励机制,导致大部分体育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教师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体育教师数量、学历、职称结构偏低;

4.1.2教师进修、培训教育机会少,科研能力不强;

4.1.3体育教师课时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苦,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体育地位不被认可,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4.2建议

4.2.1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开展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主要负责体育与健康教学,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科学配置体育教师资源,积极组织体育教师的调剂、流动工作,采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2.2缩小城乡学校的教育资源差距,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教育资源倾斜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教师教育培训制度,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教师队伍。

4.2.3农村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注重内涵建设,取长补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有限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

4.2.4农村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教研改革浪潮中,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真正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科学配置与教学质量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发友.通向教育理想之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2]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范国睿,李树峰.内涵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J].上海教育科研, 2007(7).

中专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部城市;社区体育; 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455-03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Sports in West China

――Take Xi'an as an example

YANG Jianshe

(Sports Theory Teaching Section, Xi'an Institute of P.E., Xi'an 710068, Shaanxi,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the major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aking part in sports activities, using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ject,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community sports, carrying out community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are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olutions of developing community sports in West China are as follows: (Ⅰ) quickening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West China; (Ⅱ) librating people's thoughts, changing people's opinion, and improvi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to community sports; (Ⅲ)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Ⅳ)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fund; (Ⅴ) enhancing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ities of West China; community sports;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主要以西安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为例,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从社会学角度做深层次的理论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西部城市体育管理部门提供了理论参考的依据,希望为我国西部社会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西安市所辖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样范围涉及到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阎良区7个行政区。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共发放居民问卷600份,社区问卷30份,其中居民有效问卷556份,有效率为94%,社区有效问卷为29份,有效率为96.7%。所有问卷均采用现场填写,现场收回。问卷效度检验,通过本研究领域内的25位专家对问卷内容及结构进行效度检验,效度为75.5%。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用同样的问卷分别进行2次测试,重测时间间隔为1个月,以两次测得的结果求相关系数,R=0.82。对调查数据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西安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

统计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中有68%的社区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指每周参加一次,即为经常),有14%的居民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还有18%的社区居民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

2.1.1不同性别、年龄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社区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女性多于男性(男性30.8%,女性37.7%),男女两性别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比例相当(男性7.6%,女性6.8%),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男性多于女性(男性11.5%,女性6.1%)。女性参加体育锻炼明显高于男性的原因也可能与现今我国退休制度女性较男性提前5年;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中国女性精神面貌、社会活动参与积极性逐年提高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26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减少,到46岁以后,有回升趋势,这一调查结果与1997年我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马鞍型[1]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群众喜爱的项目依次为:走或跑步者占36.5%、健身操占22.5%、舞蹈占20.1%、养生气功占10.8%、太极拳占8.6%。从调查结果显示:预防疾病占39.2%;健身健美占23.9%,消遣娱乐占16.0%。

2.1.3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场所

社区居民自己锻炼的占35.6%;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占30.2%;而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仅占1.6%。居民活动场所依次为: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锻炼者占39.2%;利用公园场地设施锻炼者占18.2%;利用街道办事处体育设施锻炼者占5.2%;利用附近单位体育场地设施锻炼者占7.2%;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锻炼占为7.7%;在家庭锻炼占为0.7%。

2.2居民对本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及指导需求

2.2.1居民对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

居民对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满意程度:认为一般以上者占79.3%,认为不满意的为20.7%。回答社区内有体育设施的有54.9%,社区内没有体育设施的为45.1%。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2.2.2居民对体育锻炼的指导需求现状

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70.6%的居民需要科学指导,这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83%)[2]。调查统计数据亦表明:西安市社区居民大多数(76.1%)愿意付酬并能认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劳动。

2.3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状况

2.3.1居民对“全民健身工程”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7%的社区居民较为了解,虽高于1997年全国城市居民调查的5%[2],却远低于2000年全国城市居民调查23.02%的水平,有59.0%的社区居民知道有其事,另有33.3%的社区居民从未听说过。这一比率分别高于2000年全国城市居民的调查43.84%和11.65%[3],结果不容乐观。这说明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及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次数增加,群众对“全民健身工程”认识虽然逐步加深,对《纲要》与“全民健身工程”要做到家喻户晓,则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

2.3.2“全民健身工程”体育设施使用情况与效果调查

表1的数据表明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使用过“全民健身工程”和没有使用过的几乎各占一半。这与锻炼者的体育兴趣、爱好、项目及“全民健身工程”的数量、布局、质量等有直接关系。

表1社区居民使用“全民健身工程”情况调查统计

有无使用使用过未使用过合计频数228166394百分比/%57.942.1100“全民健身工程”是由国家著名企业为配合全面健身运动而潜心开发的,集大众健身、科学指导、趣味娱乐于一身的系列化产品。大量实验证明,该产品可以使人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四肢、腰、腹、背得到均衡发展,功能齐全,适应面广,从5岁儿童至古稀老人均可使用。表2数据反映出,居民利用“全民健身工程”锻炼后对自己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全民健身工程”设施深受群众欢迎,有68%社区居民利用“全民健身工程”锻炼的次数亦有明显增加。

表2利用“全民健身工程”锻炼后自我健身效果评定统计

2.4.1西安市社区存在的体育组织形式

体育组织形式现有社区体育协会、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体育总会、各单项体育协会、各种人群体育协会、系统或行业体育协会等。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占65.5% 、各单项体育协会占17.9%、各种人群体育协会占6.9% 、社区体育协会占13.8%。

2.4.2社区体育组织队伍建设现状

在调查的29个街道中,仅有2个街道无专兼职人员负责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文体部门负责人员年龄多数在31~50岁之间,且男女性别比各占一半,大多数(79.3%)负责人学历属于非体育专业,仅有14%的负责人学历属于体育专业(表3)。

表3各社区文体部门负责人学历情况调查统计

有62.1%的街道经常性对辖区内的晨晚练点进行监督管理,有55.2%的街道对辖区内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主要为登记注册,有13.8%的街道进行业务指导,有22.4%的街道协调场地(属多项选择)。

2.4.4社区举办体育活动利用场地设施的情况

西安市街道社区举办体育活动利用辖区各种体育场地设施,其中包括:办事处所属体育场地设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公园、广场、空地等分别为:24.1%、41.4%、13.8%、10.3%、27.6%。

2.4.5社区体育经费情况

有17个街道社区体育经费在5 000元以下,占58.6%;而10 000元以上仅有6个街道,占20.7%;还有个别街道无体育专项经费,与上海市各街道比较[5](5万元以上)略显得投入较低。各街道社区体育经费来源:上级拨款,其它政府行政机构拨款,辖区单位出资,社会赞助,居民自己出资等分别占:13.8%、48.3%、13.8%、20.7%、27.6%。

2.4.6社区开展体育活动情况

西安市各街道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类型主要包括:拳操类、气功类、舞蹈类、武术类、球类、类等。调查结果显示:拳操类占48.3%,舞蹈类占37.9%,类占27.6%,球类占20.7%。另外还有个别街道开展了跳绳活动,各街道平均每年开展活动约两次。

3社区体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西安市社区体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场地设施、缺少指导者的辅导、经费匮乏、群众的体育意识不强、缺乏统一管理等。分别占34.9%、21.9%、16.2%、13.1%、12.6%;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方面主要面临的困难是街道办事处因权限太小,无法协调不同的单位和部门;街道办事处缺乏应有的体育设施;缺乏资金;社区体育组织较为薄弱;街道办事处任务繁杂,体育排不上号等分别占31.0%、31.0%、31.0%、6.9%和17.2%。

4发展对策

4.1加快西安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

应尽快完善社区中各项组织建设特别是社区体育组织建设,落实健全社区体育法规、制度建设,应是当务之急。

4.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社区体育的认识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抓好社区体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和大力宣传,体育在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意义及社区体育的重要性,利用开会及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与此同时加强对社区体育的理论研究,充分认识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把社区体育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目标。

4.3大力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严格执行城乡建设部,国家体委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规定和有关规定,制定不同街道、社区、住宅小区体育活动用地、小区公园及儿童乐园等文体设施具体标准。逐步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体育活动场地。新建居民小区体育设施应纳入城建规划,同步进行,文体部门要对辖区内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进行检查验收,并拥有否决权。并要求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好现有场馆,面向社会全部开放,同时要制止公园、场馆收费过高现象 ,加强管理,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

4.4增加社区体育专项资金的投入

政府应按《纲要》要求,适当增加群众体育事业经费,对社区体育应给予适当倾斜。达到社区管理中“费随事转”体育主管部门应调整体育经费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经费在预算中的比例;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资助体育事业,加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培养;逐步摸索建立体育创收自给的渠道。

4.5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区体育工作质量的前提保证。应大力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

5结论

1) 西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热情较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较高。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各年龄段体育人口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其中尤以老年群体体育人口最多。2) 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目的依次为:预防疾病、健身健美、消遣娱乐,活动项目主要为走或跑步、健身操(舞)、武术等。形式多以个人、或结伴参加晨、晚练点组织的活动。场地大多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公园等。3) 半数以上社区居民对所属体育设施较为满意,且由于利用“全民健身工程”健身收到效果,大多数锻炼者有科学指导锻炼的需求。4) 目前西安市社区内已设有各种体育组织机构,主要职能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多体育干部为非体育专业,具备中专以上学历。仅有个别社区无兼职体育干部。5) 社区体育发展水平滞后于社区整体建设,体育专项资金短缺,体育设施匮乏,虽逐年增加,但与人口相比仍存在较大矛盾。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公报[J].体育科学,1999(1):1-2.

[2]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328,226.

[3] 李相如,展更豪,周林清,等.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2):28-33.

[4] 上海市社区体育情况调查[J].体育工作情况,1996,(14):15-16

[5] 王凯珍,任海,王渡,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 1997,17(5):6-10.

[6] 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14(6):17-24.

[7] 李建国.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4):74-79.

[8] 刘明生.上海市社区体育组织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上海体院学报,1999,23(1):29-34.

[9] 李建国,沈建华,章建成,等.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结构“小型化”探索[J].体育科学,1999,19(4):17-20.

[10] 西安长乐中路街道是怎样开展社区体育[J].陕西体育情况,1997,(2):5-6.

[11] 西安市2000-2001统计年鉴.

[12]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全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A].全国群众体育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613-626.

投稿日期:2006-08-31

基金项目: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杨建设(1974-),男,陕西三原人,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专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对于陇南市中小学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来讲,“什么样的内容是最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培训课程设计应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是落实好培训工程的关键。因为,“培训课程”一头紧系着“培训工程”的美好愿景,一头关乎着广大教师的业务提升、专业成长和推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因此,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做好培训课程的价值定位和设计工作。这就要求课程设计从价值定位到目标构建再到内容选择等,一方面要紧扣参训教师的工作实际和个人实际———这是“立地”,另一方面要体现积极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态度、理念、模式、方法等内容一一这是“顶天”,即应紧密结合“培训工程”的宗旨并结合参训教师的实际,是实施好“培训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和推动教师向更高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作用的体现。纵观陇南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他们的成长途径主要有二:一是由班主任、部分体育爱好者或有一定体育特长的教师,通过长期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反思提高的循环发展,目前,占体育教师比重较大;二是少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或当地体校毕业生组成的师资队伍;三是部分学校或领导有目的的培养,通过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外出参加培训、研修再加上自主学习、反复锤炼而成长为体育教师。三者看似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些共同点,即反映了陇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成长规律:热爱教育事业;长期实践,反复锤炼;优化人才资源,传、帮、带;层次不同,逐级提高;进修培训,加速发展;优胜劣汰,时时更新。具体结构可通过表1(参训学员结构一览表)进一步了解。通过表1中参训学员信息,可以看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为:男女比例不平衡,以男教师为主;学历层次以专科为主,中专生仍占一定的比例;职称以中级为主,高级较少,几乎没有;年龄结构合理,但遗憾的是每期的50岁以上者,基本是以完成培训任务为主;体育师资以语文、数学、英语等非专业学科教师为主体,并且近三分之一参训教师没有承担体育教学工作,申请参加体育课程培训,一方面认为比较轻松好过关,另一方面觉得可以锻炼身体等。整体上看专业师资队伍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素质急待提高。长期以来,陇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提升缓慢,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结构不均衡,整体存在专业发展学习动力不足和研讨氛围不浓,教师主要职业活动受限于学校的狭小天地,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和继续教育投入少及缺少制度保障等原因,使得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机会较少甚至缺失。因此,培训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应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的特点与需求及课程特性,既要考虑到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又要考虑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连续性和可发展性。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目标和内容

课程目标和内容不仅指参训教师缺失的教育教学、学科教学和教研知识、方法、技能及能力的建构和提高,更要关注和发掘蕴藏在农村骨干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优势和潜能。不同的课程定位产生不同的课程目标体系,进而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也不同。综合相关研究表明,英法德美日各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定位大致有两种:一是为了取得资格或学位,二是旨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在课程内容上前者偏重于理论性,而后者立足于实用性③。从陇南市“培训工程”的宗旨来看,应属于后者,那么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就是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的,通过开展培训通开课程和专业课程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国家关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法规,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了解体育课程发展与演变的基本趋向,为丰富和开辟校本课程拓宽思路,积极开发学校所在区域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开设学校特色体育课。2.养成实施新课程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胜任力;3.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教训,研读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探讨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科教研能力;4.强化教师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通过分析上表可以看出: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以“实践取向”为主体,进行了系统、灵活、前沿、分层分类等特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全面性。首先,在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比重的选择上以实践为主体,这是与参训学员的结构特点和需求相一致的,是对体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补偿培训;其次,培训课程内容共分三大模块,涵盖了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与变迁、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形势、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研结果、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变迁等5个专题讲座,另外还包括2大模块共8个课题的体育教学能力培训以及教学观摩与评价,每个专题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围绕体育教学对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培训和学科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新趋向的引领;第三,专业课与学校综合培训课程方案紧密结合,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形成了分层、分类设计,既反映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又重视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品格等内容,并在内容组织实施上体现实践的特点。同时,又紧密结合“培训工程”总课程方案内容,如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理念及实践、学科教学理论实践与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教学简笔画、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文化素质提升、专家引领等课程,以促进教师对课程作用的价值判断能力、将资源转换成课程的能力、系统化构建课程内容的能力、有效组织与有效实施的能力和自我评价与自觉调适的能力。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培训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训目标达成与否和内容习得的活动方式,它对培训效果和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时,既要关注他们是成人的学习特点,更要注重通过培训课程学习让他们体会到被关怀、被接纳、成就感、存在感、胜任感及自信心的提高等心理因素,从而激发和维持后续专业发展行为。通过交流和访谈得出:他们最喜欢体育课程培训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最害怕纯理论的“一言堂”和培训者的强势灌输,他们认为在富有平等和谐交流的活动中,更能发挥激励、支持和释放个人优势、拓展和维持个人良好人际关系及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因此,统筹每位教师个人优势、所在学校及社区优势和培训单位自身及环境优势,进行有效培训活动方式的选择和组织,为教师培训提供较为理想的活动方式,值得培训者潜心探究④。通过几年承担培训课程实践,结合“国培计划”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认为培训的有效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讲座+案例+研讨”式。该模式适合于通识理念或专业课程研讨类的专题培训。具体实施办法为,教师讲解导入呈现案例培训者和受培训者之间或受培训者相互之间运用新理念对案例进行研讨教师归纳总结。以上为一个循环,可以视其内容和研讨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循环。

(二)观摩+模仿+点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各种体育教学技能内容的培训。具体实施办法为,参训教师直接参与模仿练习体育教学技术,或教师观摩示范课(可以是视频资料,也可以是实践类示范课)培训者和受培训者共同点评示范课内容,学习示范课中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受培训者运用学到的理念和技术做示范课,其他受训者和培训者共同点评,重新设计和完善、组织实施教学。

(三)“展示+自评+他评”模式。在培训后期,每个受训者必须进行一轮说课训练,或者提供一节自认为满意的“优质课”,向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展示,并在自评基础上接受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的点评,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好的建议进行改进和完善,再次展示,循环实施⑤。

(四)培训评价方式培训评价是一定时期培训任务完成与否的衡量标准。对以陇南为主体的体育教师来讲,培训评价也应分层、分类予以实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考核评价模块一:重视其体育教学基本动作技术的规范性,如体操教学中全国第三套广播体操、武术基本动作、正确的田径运动技术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等。针对参训学员的特点,在培训技术与技能考核与评价层面,我们要求承担体育教学任务的参训教师必须“学会一操,练会一拳,熟练一项”,即至少学会一套最新的广播体操,学习掌握或规范一套武术小套路,如五步拳、少年拳等,熟练掌握某项运动的基础知识、技术与技能,包括场地规格、画法及规则要求等,因为大部分参训学员不是体育学科的专业教师,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技术动作均需进一步提高;没有承担具体体育教学工作的参训老师可以了解、欣赏和评价相关运动知识或教学比赛。考核评价模块二:应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对理论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通过撰写体育论文,单元或某一运动技术教法创新,具有特色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展示,培训心得体会,体育器材制作方法与经验交流等方式灵活进行,将学、练、评、反思融为一体,讲求应用性,重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针对部分非专业参训学员,可以就自己所代课程或熟练专业[注释]按要求完成相关培训考核与评价等。

四、结语

通过参与组织、承担陇南市“万名教师培训工程”工作,深切体会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它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教师知识、视野及业务能力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培训课程作为培训工作的主体,在制定和设计时应充分遵循培训方案的宗旨以及在参训学员的内在需求的基础上,以实践为取向,分层、分类进行科学、合理构建。当前,在“国培计划”和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普及的影响下,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铺天盖地,对基层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忙于应对各级各类的培训,也使得不少教师产生了消极怠工、不情愿参加培训的职业倦怠倾向,甚至于在有的学校和老师中出现了明显的为完成培训任务的功利倾向。众所周知,再完美而又科学合理的设计都必须经过有效实施才能实现,如果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者责任感不强、认识上消极、热情减退、甚至存在片面、功利思想,势必会严重影响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质量。我们衷心期望,我国的“教师培训”能向法制化、常规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与职前培养紧密联系,建立健全一体化教育机制,更希望当前实施的各级各类培训,不要仅仅针对教师层面开展,部分教育机构的领导和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治学方法更需要必要的培训和提高。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精心设计,努力实施好“培训工程”。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更好地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理念、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手段、科研水平、实践能力等各方面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提升教师品德修养,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中专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北地区; 乡镇; 社会体育组织;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号:1004-4590(2006)06-0062-05

Abstract: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social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villages and towns of the Northwest region, it appears that there are social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most of villages and towns. The main forms are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the governments---cultural stations, mass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nongovernmental sports organizations. More than half of the administrators in the social sports organizations are working part-time. There are short of sports funds in villages and towns .One of the third villages and towns have hold sports activities or games once or twice in two years. Besides, peasants hold some ethical or folk sports activities on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e authors raise the developmental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Northwest region; villages and towns; social sports organizations; sports activities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前言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此项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振兴与发展,同时也将对西部地区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西北地区不仅要使经济全面腾飞,同时要使社会各方面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体育发展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就其本质而言,体育应以提高国民体质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国家在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举国上下浩浩荡荡的健身热潮,表明了体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全面推动西北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是我们一项重要任务。西北地区又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区,广袤的土地,丰富宝贵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景观,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社会文化。从人口构成来看,西北地区农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们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就需要全民参与,若没有农民的参与,西北地区全民健身就不完整,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运动。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农民体育及健身活动是西北地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社会体育组织是农村体育的基层组织管理部门,在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体育组织职能和作用发挥如何,将直接影响西北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农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西北地区乡镇社会体育组织机构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西北地区农村乡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范围涉及到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3个省和2个自治区的上一年人均收入800元以下、800元至1200元、1200元以上三个标准的乡镇。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21份,有效率80.25%。效度检验:通过本领域内的15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效度检验,经计算,效度为78%。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用同样的问卷(在陕西省范围内)分别进行2次测试,两次测试时间间隔1个月,以两次测试结果求相关系数,R=0.82。

2 西北地区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的321个乡镇在西北五省区分布状况(见表1),调查的乡镇所处的地理环境状况,有118个乡镇地处山区,占36.76%;有146个乡镇地处平原,占45.48%;另有57个乡镇地处半山区,占17.76%。从经济状况看,人年均收入在800元以下有161个乡镇,占50.16%;800-1200元有118个乡镇,占36.76%;在1200元以上仅有42个乡镇,占13.08%。

通过调查及我们查阅国家有关西北地区的统计资料,西北荒凉的黄土高原、浩瀚的戈壁沙漠等地理环境,严重的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的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现象仍然存在,甚至个别地区的温饱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根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西北地区138个部级贫困县占全国三分之一多,西北地区农村经济与东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日渐拉大,如200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434元,上海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914.9元,而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605.8元。在目前这样的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经济条件下,西北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制约。

2.2 西北地区乡镇社会体育组织机构现状

对社会体育组织机构我们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是各级政府机构中的社会体育组织,即文化站;二是各单项体育协会及工、商、青、妇、团等社会团体中的体育机构,即群众性体育组织;三是基层民间社会体育组织,如各种晨晚练点(站)、各种民间协会等,我们均视为社会体育组织机构。我们的调查乡镇社会体育组织现状(见表2)。在有社会体育组织的乡镇中,具有正规的体育组织――文化站,占32.17%;民间体育组织占45.48%;群众性体育组织占22.35%。有四成的乡镇无社会体育组织,组织机构的不尽完善,必将影响社会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2.2.1 西北地区乡镇政府机构中社会体育组织

乡镇政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层组织,它们的职责不仅是领导农业生产、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全面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乡镇政府是农村体育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有关农村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最终通过乡镇政府来贯彻落实的。

2.2.1.1 乡镇党委

主要负责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有关农村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含《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宣传,宣传的主要途径是广播和乡镇党委文件材料及乡镇党委会议。此项工作主要由一名党委副书记负责。

2.2.1.2 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主要工作是抓经济、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巩固、发展稳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体育工作主要由主管文教卫生工作的副乡(镇)长负责。课题组成员在西北某自治区调查时当地市政府体育机构有关人员向我们透露体育工作在乡镇政府三十二项工作中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体育工作排在第三十一位。

2.2.1.3 乡镇文化站

文化站(有的地方称文体站、文体办公室或文体中心)是我国农村乡镇政府主管体育的机构或部门,它是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有效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其主要职能是具体组织、实施农村群众体育和文化工作。它是农村体育开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农民直接接触的体育文化组织机构,是农村基层体育政府机构,但在我们所调查的西北321个乡镇中,有32.17%的乡镇,建立了较为正规的社会体育组织――乡镇文化站,文化站受县文体局和乡镇党委或乡镇政府双重领导。文化站一般由1名副书记或副乡长,2-4名干事组成,日常工作是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其主要工作是群众文化、社会宣传和文化服务,以及与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有关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

2.2.2 西北地区乡镇群众性体育组织

农村体育是关系到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社会公共事业,必须有社会各界参与才能提高管理效益,如果由各体育系统独家负责或者只依靠政府部门独立操作是很难完成的。体育的社会化就是由政府一家办变为大家办,即由企业、社会团体和各类组织及个人共同管理。在西北地区,基层社会团体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登上了群众体育舞台,为西北地区的农村体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各有关部门也开始活跃于农村乡镇基层,适时地组织不同规模、不同对象参加体育比赛和表演等活动,是开展农村体育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2.2.2.1 共青团

乡镇团委主要负责全乡镇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部分乡镇团委书记属兼职,如2001年西北地区部分乡镇共青团委参加县团委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和申办奥运会火炬接力赛。

2.2.2.2 妇女联合会

乡镇妇联的日常事务和工作是组织各种活动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如组织举办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搞养殖,种植技术培训,开展“双学双比竞赛”(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包含体育在内的各项活动;组织妇女干部不定期开展活动,以期长期发挥干部的作用。比如:在“三・八”妇女节开展体育比赛(跳绳、篮球、毽子)活动等。

2.2.2.3 农民体育协会

在实地调查的321个乡镇中,仅有17.85%的乡镇建立农民体育协会,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农民体协开展活动时,农业局给予拨款,体育局或体育股给予业务指导或组织开展工作,农民体协作用的发挥与农村体育活动活动开展差别较大。其中经济条件较好(多在平原)的乡镇农民体协不但组织农民开展体育活动,而且参加各级农民运动会,但也有基本处于荒废的农民体协,“有其名,而无其实”。

2.2.2.4 老年体协

老年体协,是专门组织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在我们实地调查过程,多数县城老年体协,挂靠在县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之下,接受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同时接受县文体局监督,并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在我们所调查的乡镇中有8.25%乡镇建立了老年体协。

2.2.3 民间社会体育组织

除以上体育组织外,在部分乡镇还出现各种晨晚练站(点)、气功协会、风筝协会、赛狗协会等民间体育组织也参与了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如陕西省渭南地区(蒲城、大荔等县)乡镇农民自发组织“细狗子”协会,每年10~11月专门组织人员带上自己的狗进行撵兔比赛,陕北地区部分乡镇秧歌健身队,逢年过节开展活动,这些民间体育组织在农村乡镇体育活动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组织共性的问题是:自组织能力较弱,缺乏自我发展的活力,政府对这些组织监管不力,经费几乎没有补贴,造成这些组织发展不能形成气候。

2.3 镇社会体育组织人员构成情况

从西北地区乡镇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人员情况看(见表3),从这些统计数字看出从事社会体育组织机构管理专职人员严重不足,大量的兼职人员难以保证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且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人员数量偏少,必要的工作更加无法开展。从人员个人文化素质看,人员的学历:本科以上占9.66%,中专占66.67%,其他占23.67%。受过专业教育的高素质的人员较少,相当部分人员没有学历。这样一支队伍肩负基层农村体育之重任确有相当的难度。

2.4 西北地区乡镇政府开展体育活动与组织比赛现状情况

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的开展是体育工作的具体反映。乡镇政府组织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文化站、妇联、共青团等具体组织来组织开展的活动。

2.4.1 西北地区乡镇政府开展体育活动情况

从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的乡镇定期开展体育活动,39.4%的乡镇偶尔组织开展体育活动,57.6%的乡镇从来没有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而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的乡镇,每年开展1-2次占70.72%,3-5次占22.76%,5次以上仅占6.54% 。这些数据说明,在西北地区一方面农村乡镇政府体育的组织工作相当薄弱,开展体育活动普遍偏少,且呈偶然性、不规律性;另一方面,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有部分游牧民族,人员居住分散,甚至不固定,组织开展活动人员难以保证。

2.4.2 西北地区乡镇政府组织比赛情况

体育比赛是检验体育活动开展的方式之一,又是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西北地区,定期举办体育比赛的乡镇较少,只有个别乡镇,仅占3%,如新疆焉耆县永宁乡是全国体育先进乡每年举行一届以篮球为主的综合运动会;偶尔举办体育比赛的乡镇尚有一部分(34.4%);从来没有举办过体育比赛的乡镇超过6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体育活动开展和比赛组织是与乡镇政府领导干部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关系。

2.4.3 西北地区乡镇开展体育活动和比赛项目内容与类型

西北地区是民族体育或民间传统体育重要发源地,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尤为普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乡镇政府组织体育比赛与农民自己开展的体育活动有所区别,乡镇政府组织体育比赛项目主要为篮球(27.5%)、乒乓球(17.5%)、棋类(24.2%)、跑步(17.5%),其次武术、赛马等项目也是农民经常开展的项目,究其原因,这些项目技术要求较低,利用现有资源,易于普及和开展。除了乡镇组织体育比赛项目外,农民自己开展体育项目还有秧歌(陕北地区)、拔河、舞龙、舞狮子、摔跤(新疆)、斗鸡、叨羊、斗羊等民族民间项目,这说明传统的健身活动及民间流行的娱乐活动,成为西北地区乡镇农民健身活动主要内容,尤其是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射箭、赛马、叨羊、丢方、打瓦、秧歌、腰鼓、斗鸡、斗羊等颇受人们喜爱,每年许多乡镇或村组农民自发组织此类活动,规模较大,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这种活动在少数地区开展得更加普遍,其原因这些项目在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如:我国秧歌的四大流派之一的陕北秧歌,在陕北地区各乡镇非常流行,男女老少喜欢且参与广泛;安塞腰鼓全国有名,其格调古朴、场面壮观。

2.4.4 西北地区乡镇开展体育活动的规模与时间

由于所调查的每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规模大小也不相同,开展体育活动类型各异。我们将参加活动的人数规模分为30人以下、30-50人、50人以上,参与活动30人以下占39.56%,30-50人占28.97%,50人以上占31.46%。这些数据说明,农民参与健身活动较少,农民参加体育锻炼与自己余暇时间关系较大。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农民的余暇时间有关,农民的余暇时间与所种植的农作物生长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四季对农民来说其生产活动是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因此春秋忙、冬夏闲,因此夏季和冬季两季有更多的余暇时间,乡镇组织的体育活动也多集中在这两个季节,就具体的活动时间多集中在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这种闲暇时间上的分配基本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西北地区农民对自己的余暇时间支配不够合理。调查数据显示,西北地区乡镇农民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31.30%)位于闲暇活动时间的第三位,而第一位是看电视占70%;第二位读书、看报占52.50%;第四位其他娱乐活动占27.80%,其主要娱乐方式为打麻将、玩扑克。

2.4.5 西北地区乡镇开展体育活动利用场地设施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是农村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而西北地区近乎一半乡镇处于山区和高原地带,土地对广大农民来说,极为珍贵,因而农村体育场地极为匮乏,购置的体育设施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不能满足农民健身的需求。一部分乡镇(尤其是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农民和干部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条件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在乡镇政府调查问卷显示,53.8%的乡镇没有农村体育专用场地。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所谓的有场地的乡镇只有一块不规则的篮球场。在乡镇政府开展体育活动时,主要使用的场地设施中,只有20%的乡镇使用本乡镇的体育场地设施,61.5%的乡镇利用附近学校所属的操场;4.6%的乡镇利用附近的空地、广场、公路等。乒乓球台在农村较多,基本各乡镇都有,甚至各村、小组及个人都有,甚至部分乡镇有室内乒乓球场地。农村乡镇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使30.8%的乡镇领导认为场地设施是开展农村体育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5 西北地区乡镇体育经费情况:

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西北地区乡镇体育经费每年在1000元以内占62.62%;10000元以内占31.78%,多数属于省级体育先进乡镇;仅有5.61%的乡镇经费超过10000元,部分属于全国体育先进乡镇。这些经费主要来源靠上级拨款、赞助捐款、社会体育组织创收等(表4)。从几种渠道得到的如此可怜的经费勉强支撑着社会体育组织。但这有限的经费只有57.63%用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经费的严重不足,缺乏造血功能的社会体育组织机构,犹如鸡肋,长此以往,将会对农村社会体育活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6 人们对乡镇社会体育组织机构的认知程度

在调查中有33.96%的乡镇领导重视社会体育组织,并给予必要的支持,甚至亲自参与体育活动。54.52%的领导认为可有可无不甚重视,11.53%的领导认为没必要,持反对态度;而群众中积极支持社会体育组织的人占44.55%,而持中立态度的人占53.27%,反对者占2.18%。群众的广泛支持是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基础,领导的重视与否也将对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社会体育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起到重要影响。调查中60.75%的乡镇领导干部认为有积极影响;同时农民对社会体育组织的工作满意者30.89%,一般占61.68%;不满意者占7.48%。社会体育组织有些工作做得不尽人意,尚未得到人们的认可,这确实值得社会体育组织去认真反思并加以改进。造成这种结果有主、客观原因:领导的不重视、群众的不理解、体育经费的不足、组织机构的不健全、管理不顺等客观原因,必然影响从事此项工作同志的积极性;从主观讲,工作方法、人员素质、自身努力及个人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也将影响工作的效果。

3 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体育活动开展存在主要问题

3.1 乡镇政府领导对社会体育及相应的机构重视不够,社会体育组织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和协调

调查数据显示,54.52%的乡镇领导认为可有可无不甚重视,11.53%的领导认为没必要,持反对态度。部分乡镇基层领导只注重抓物质生产及其重要方面的工作,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有错误的理解,忽视了体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群众的健身活动。同时一些乡镇党委、政府、文化站、共青团、妇联等社会体育组织各行其是,没有照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体育利益,只顾及自己眼前的利益,使得农村体育及乡镇体育无法持续健康发展。

3.2 乡镇社会体育组织队伍较为薄弱,乡镇体育经费匮乏

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体育组织的乡镇中,其中50.16%的乡镇社会体育组织人员为1-2人;有54.21%的乡镇社会体育组织人员为兼职;中专学历占66.67%。人员数量偏少,文化素质偏低。这样一支队伍肩负农村基层体育之重任确有相当的难度。由于西北地区落后的经济,政府经费较少,需要投入的方面较多。故对体育方面的投入更显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年体育经费在1000元以下的乡镇占62.62%。另外,社会筹资渠道不畅,市场经济不发达,知名企业较少,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内部创收乏力,导致经费严重不足,这是困扰社会体育组织一大难题,有些活动根本无法开展。

3.3乡镇农民居住较为分散,生产方式低下,余暇时间较少,余暇时间利用不够合理

西北地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多是荒凉的黄土高原和干涸的戈壁沙漠,且人口稀少。因此,乡镇农民居住较为分散,尤其在山区或半山区,农民居住更为分散。另外,在一些牧区,部分牧民居无定所。为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带来了一定难度。调查结果显示,36.76%的乡镇地处山区,17.76%的乡镇地处半山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的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现象仍然存在。大多数乡镇的农作物耕作仍然需要人力和畜力,农业机械化生产在这些地方发挥不了作用,农民余暇时间较少。另外,调查数据显示,西北地区乡镇农民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31.30%)位于闲暇活动时间的第三位,而第一位是看电视(70%);第二位为读书、看报(52.50%);第四位为其他娱乐活动(27.80%),其主要娱乐方式是打麻将、玩扑克。

3.4 乡镇农民开展部分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不够规范

一方面,西北地区乡镇的一些自发性、群众性的民间社会体育组织较为松散、不够稳定,缺乏组织性、连续性,长期以往影响农民健身活动持续稳定开展;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及农民自己开展的部分传统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对农民健身缺乏科学性。

4 西北地区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开展体育活动对策

4.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加大乡镇政府体育经费投入

国家西部大开发将为西北地区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进农民科学种田方法,加快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和余暇时间。同时西北经济的发展将会带动西北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贯彻西北地区全民健身战略即以城市体育、社区体育为龙头,以农民体育健身为重点,以少数民族娱乐健身为特色的指导思想。认真踏实做好工作,把农村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展现社会风貌的窗口。乡镇政府要加大对建设农村体育的经费支持力度,把体育经费统一纳入乡镇经费预算计划中去。此外,社会体育组织自身应解放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有偿服务,广开财路,充分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多渠道融资,以解决乡镇体育经费之不足。

4.2 解放思想,提高乡镇政府领导体育意识

基层政府领导干部对体育的漠视源于对体育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农村体育可有可无。因此,在农村体育工作中,乡镇政府领导要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将农民的健康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到农村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体育工作放在工作日程的重要位置。改变以往存在的“先抓农村经济建设,再抓农村体育”的落后思想观念,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学习。

4.3 建立健全乡镇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及完善机制

针对西北地区乡镇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内部较混乱,管理不尽完善之现状。建议首先建立健全农村体育管理机构――文化站,乡镇文化站是具体组织实施农村体育工作的基层体育机构,也是农村体育的前沿阵地,要发展农村体育就要建立健全农村乡镇文化站;其次,加强各社团、民间等组织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农民体育协会、各种业余活动中心或辅导站等社会组织建设及管理,使之形成自我运行机制,逐渐改变以前过分依赖政府和“半官半民”的性质,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最后,健全组织领导和活动制度。配备体育专、兼职干部,制订乡镇体育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乡镇政府对农村体育的宏观管理作用,同时县乡政府对社团、民间等体育组织的领导、协调、监督职能,对其进行量化管理,阶段考核。从而使农村体育工作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使组织机构严谨,工作有效,以保证西北地区农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

4.4 进一步规范和拓展西北地区乡镇农民的健身活动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健身活动是西北地区健身活动的一大特色,西北地区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应发挥民族民间体育特色资源。但是某些自发性、群众性及传统民族体育健身活动不够规范需积极引导,这种较为自由、松散、带有自发性的活动不够稳定,缺乏组织性、连续性,长期以往某些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另外,正确引导农民合理支配余暇时间,以积极参与科学的健身活动,消除不良之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因此,以农村乡镇体育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体育及农民健身活动,正确引导农民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组织规范拓宽农民的健身活动,使全民健身真正成为丰富多彩、积极向上、人人参与的健身活动。

6 结论

6.1 西北地区乡镇中,多数乡镇设有社会体育组织,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乡镇建立了较为正规的社会体育组织――文化站;在有社会体育组织的乡镇中,四成多的乡镇有群众性体育组织,但不够全面,仅有五分之一的乡镇存在民间体育组织,这些组织不稳定,没有形成规模。

6.2 有一半以上的乡镇社会体育组织人员属于兼职,有四分之一的人员为招聘制,仅有两成为专职,干部的学历普遍为高中或中专。

6.3 近三分之二的乡镇年体育经费不足1000元,且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近三分之一的乡镇近两年内开展1-2次体育活动或比赛,除此外,农民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6.4 乡镇政府领导对社会体育及相应机构重视不够,社会体育组织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和协调;社会体育组织队伍薄弱,乡镇体育经费匮乏;乡镇农民居住较为分散,生产方式低下,余暇时间较少,利用不够合理;乡镇农民开展部分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不够规范等,是西北地区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6.5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西北经济发展,加大乡镇政府体育经费投入;解放思想,提高乡镇政府领导干部体育意识;建立健全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完善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拓宽西北地区乡镇农民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全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A]. 全国群众体育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C]. 2001:613-626.

[2] 潘乃谷, 马戎. 中国西部边区发展模式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3] 傅桃生.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4] 马戎, 刘世定, 邱泽奇. 中国乡镇组织调查[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 陈澍. 乡镇基层政权组织的现状与改革的基本方向[J]. 农业经济问题,2003,(12):13-17.

[6] 杨龙芳. 论中国乡镇政权组织系统的职能分化[J]. 江汉论坛,2004,(1):14-19.

[7] 戴伟, 王志光. 苏南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趋势和对策[J]. 体育文化导刊,2004,9:9-11

[8] 高维岭, 崔立新, 卢节生, 等. 安徽省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一)[J].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3):4-10.

[9] 高维岭, 崔立新, 卢节生, 等. 安徽省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二)[J].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5):1-6.[ZK)]

[10]杨吉春. 吉林省农村体育管理体制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04-1606.

[11]陈仁伟. 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4):12-13.

[12]马成亮, 梁定邦. 山西省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学刊,2001,8,(2):22-24.

[13]黄静珊, 王兴林, 李宏印, 等. 陕西省农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 体育科学,2004,24,(4):9-10.

上一篇:中专德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种植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