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7 20:24:09

群众文化职称论文

群众文化职称论文篇1

如何探索群众文化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新的发展?笔者认为,在群众文化基础理论方面,应该区分公共文化、大众文化、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等文化形态与社会文化、群众文化间的关系,研究社会文化、群众文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加快建立社会文化、群众文化的学科体系。在群众文化应用理论方面,应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研究新课题、新趋势,以新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

2010年初,在文化部《关于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有关课题工作的通知》中,文化部确定了10个一级课题、32个二级课题。10个一级课题分别是:群众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权益的研究、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和地位的研究、公共文化单位实施免费开放与公益方面的研究、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研究、社会文化活动机制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研究、公共文化服务评价考核体系研究。这些研究课题从宏观和围观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问题,以理论创新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公益性文明建设日益社会化的今天,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群众文化运作社会机制,逐渐形成一个由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多渠道投入的体制,使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政策保证、资金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文化内部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这是公益性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群众文化的社会化运作主要包括政府的公共文化社会化规划与决策群众文化事业自身社会化运作模式、社会参与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目的是形成大型公益性文化项目“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团组织、民众参与”的主办方针。其中,公益文化活动社会推介是社会化运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在公益性原则的定位下,主体多元化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活力之源。多元主体,一是指每个社会组织都可以成为文化的主体,自办文化;二是指多元主体联合主办。主要表现在投资主体、主办单位和表演主体上积极向社会扩展,除了政府投入、文化部门的组织策划、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机制中的重要方面,社会力量、辖区单位和民间文艺社团、专业文艺院团等从资金、表演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对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承办社会公益文化活动的良好局面起着重要作用。

各级文化馆、文化站作为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其职责就是代表政府向群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益性文化服务,主要在阵地文化活动和文艺辅导机制与方式上开创免费服务新任务。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一种制度上的创新,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事业体制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转换,进而推动了从行政范式到契约范式的整体性的转换。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更有利地打破了公共供给部门的垄断,提高了公共供给的效率,为社会力量的参与提供基本的制度上的保障,从而推动了群众文化工作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就是要逐步形成一个群众文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基层管理制度的创新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

在人才使用上,如何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如何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这是人才发展坚持“以用为本”的、重要的理论创新。我们要围绕“以用为本”方针,进一步改革完善人才管理体制,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的开发、评价、发现以及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各项措施,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分类加以指导,改变那些形而上学、形式主义的规定,避免人才使用上的盲目性。同时,还需要改革我们的职称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学术型对等的应用型职称等级。在群众文化领域,对人才的评价应注重“在行业内取得的公认的业绩”。保留学术型职称,加强应用型职称,应用型职称可与社会文化指导员职业资格进行对接,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和社会文化指导员制度。

目标管理的前提是科学设置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内部的工作部门,细化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在部门设置上,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目前尚没有同一的部门设置规范,各地根据工作需求要设置部门。群艺馆可以围绕群众文化业务体系三大要件,即组织、辅导、研究来确定部门。岗位设置严格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和比例规定,即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岗。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办法,按管理办法、明确指标体系,包括工作目标、活动任务、岗位责任、保障措施、考评标准、完成时限等,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形式促进各部门的强化意识,提高认识,工作按时达标。此外,针对特定任务,在特定时间段内,对特定人员,可以尝试进行项目制和弹性工作制。

加强指标体系建设,建立评估考评机制,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评估考评机制,包括对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评估考评和对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建立评估考评体系,明确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单位评估考评细则,结合文化部对文化馆的评估定级标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投入、发展规模、服务方式及条件、体制机制、绩效评估等考评指标进行量化。

在考评过程中,成立专家组或理事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结果要向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公开公示。对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制度。根据德、能、勤、绩、廉等要求进行考核和公示。

建立群众文化事业的科学投入机制,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坚持把投入的重心放在保障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方面,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直接的、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城乡之间、区域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从而推动公共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财政投入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目的是保障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基本满足城乡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根据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应该合理划分各级财政的投入,逐步完善财政分级投入管理新机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切实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的保障水平。其次,做好调整和优化公益文化投入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且通过转移支付,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引导。完善财税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多渠道投入体制和筹资机制。

群众文化设施的覆盖率和运营状况关系到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目前,群众文化体系的硬件设施基本得到保障,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提高设施使用效益。应积极探讨设施运营机制和模式,提高设施的利用率,让文化设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在文化设施的利用上,应突出群众文化设施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首先,要以发展免费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公益性文艺培训、展览、演出活动、文艺团队活动等为主;其次,根据社会需求,向社会提供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主办和承办的演出、展览、培训及各类文化活动;第三,要树立“社会大文化”的观念,配合宣传、广电、教育、科普等多个部门展开综合性的文化服务。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并保障群众文化管理工作上的发展和创新。

群众文化职称论文篇2

述职报告属事务性公文的范畴,是对干部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的检验,也是考查干部能否很好地履行职责以及是否称职一种手段。述职者要对自己在前一段时间或整个任职期内完成的工作,作一个综合的、自我评述性的汇报,突出表现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履行职责的能力。

述职报告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述职者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能力,有利于组织或上级领导进行各方面的考核;述职报告作为重要的业绩材料,有利于群众地述职者进行监督和批评;述职报告是述职者对自身的检查,可以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述职报告已经成为各类人才精英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一条重要渠道。如何写好述职报告,笔者认为应做到四要四忌。

一、要实事求是,切忌华而不实

述职报告一定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无论称职与否,都要与事实相符,既不要自吹自擂,也不要过分谦虚。述职报告一般要当众宣读,一些同志为了顾面子,获取领导和群众的好感,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大肆渲染,夸大其辞,只讲自己的优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回避态度。其实,任何人无论做什么工作,即使非常尽职尽责,缺点、错误也不可避免。而且,每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并非一己之功,是全体同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干部,应排除私心杂念,以群众利益为重,上不欺领导,下不瞒群众,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分清功过是非,做任何事都不要抢头功,做到实事求是。在肯定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要敢于承担责任,使述职报告真正全面地体现出自己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情况。

二、要突出重点、切忌报流水帐

平时的工作材料是琐碎的、分散的、零星的,述职者在动笔之前,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主要工作,抓住主要政绩来写,不要事无巨细,一概罗列。如果为了评功摆好,照顾各个方面的关系,把述职报告写成啰啰唆唆的“流水帐”,就会让人不知所云。述职报告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说明其工作是否称职,因此,要将履行职责的过程,取得的成绩或出现的失误,及对工作的认识表述出来,要对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要解释棘手问题的处理方法,特别是要交代清楚对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的。剖析工作失误的原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得与失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真正体现述职者的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处事决断开拓进取精神。这些内容写得恰切适度,能全面反映述职者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让领导和群众清楚地了解述职者称职与否,从而对述职者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要情理相宜,切忌考虑个人

述职报告在叙事说事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感彩。但是个人情感不要融入过多,以免造成不良影响。述职者要对自己以往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围绕履行职责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反思,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要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以坦诚的胸怀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工作中群众反映较大、意见较为突出的问题。另外,述职报告要如实阐述群众的反映,面对事实,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这样群众会感到亲切,而且也加深了群众对自己的理解和信任。然而,有一些竞争上一级职务的述职报告,述职者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利益,过于看重取得的政绩,热衷于锦上添花,缺乏面对错误与失败的勇气,这不仅脱离了群众,也严重违背了述职报告的宗旨。同志多次强调,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作为党的干部,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乐于奉献,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

四、要语言朴实,切忌虚饰浮夸

群众文化职称论文篇3

【关键词】群众,理论内涵

一.群众内涵历史发展

(一)古代――历史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群众”多带有贬义。 在历史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群众”曾被当作举止粗鄙、地位低下,甚至面目可恶可憎的群氓、阿斗,对群众所加的议论,多带有贬义。《荀子・修身》说:“庸众而野。”社会流传的语言中也多含有对群众的轻蔑。在西方进入近代社会后,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仍然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社会的溃疡、脓疮,他们只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无产又无知的大众。在汉语中,群,是指人,也包括牛、马、猪、羊、鸡、鸭、鱼等在内的集合体。例如人群、牛群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群,辈也。”又:“辈,若军发车,百辆为一辈。”群即多的意思。众,也是指人或动物很多的情形。把“群”和“众”这两个字合起来使用,便称之为“群众”,但它已经剔除了其中的畜兽动物的内容,而专门指人类自身了,指的是普通的人民大众。

(二)近现代――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群众”赢得了应有的尊重。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直至此时,“群众”才获得了伟大的品格,赢得了应有的尊重。恩格斯说,“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历史唯物主义把封建帝王将相和资产阶级统治者赶下了历史舞台,确立了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历史地位,这是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了。

二.群众与多个理论范畴的关系

(一)群众与阶级。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群众,资产阶级也有相应的群众,尽管它的人数较少。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认为,无产阶级群众或工人阶级群众、劳动人民群众的人数是最庞大的,他们是资本主义旧世界的掘墓人,社会主义新世界的建设者,因而他们才是最有前途、真正的群众,这样,为了简洁明了,也是约定俗成,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只需讲“群众”就可以了,实际上指的就是“无产阶级群众”或“工人阶级群众”、“劳动人民群众”。

(二)群众与人民。在古代,群众本来就是指民、庶民、人民,二者之间可以划上等号,即群众或人民,是与达官贵人等有权势、有钱财、跻身上流社会相对应的平民百姓。但是到了现代,人民的范围扩大了,人民是与敌人相对立而言的。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例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这里面包括那些依附于英美帝国主义的政权、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这里面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各进步的派在内;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这样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而且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很显然,群众与人民有着明显的区别。区别就在于,人民的范围比群众大,人民中有一部分并不属于群众范畴。人民中所包含的群众,只是指人民中的那些身份、职业、职位都普普通通的大众,即所言的工人、农民、士兵以及其他劳动人民。

(三)群众与公民。群众与公民。群众和公民的区别在于,一是公民是个体的概念,群众是集体的概念;二是公民中既有国家政权机关中的官员(干部)或是拥有大量财产的富豪,也有平民百姓,而群众则只能是平民百姓,因而,公民中只有作为平民百姓的集合体,才等于群众。

(四)群众与党团。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把未加入政治党团的人称为群众,而加入政治党团的则称为党员、团员。另一种情况是,在政治党团内部凡是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也可以称为群众,即党员群众、团员群众,而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则称为干部、领导人。

三.新时期群众概述

(一)群众是个政治概念。群众是一个政治概念,群众是相对于政党而言的,列宁说,群众是划分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是由为数不多的被称为领袖的一个阶层或者说极少数人来领导的。群众有的时候也被称为公民,公民是个什么概念,法律条文中经常用到这个词,所以他是一个法律概念,是个法制概念,群众是个政治概念。

(二)群众是个历史概念。群众是个历史概念,它指一切对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们,既然是一个历史范畴,所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他有不同的内容,他随着历史发展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土地革命时期,群众就是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民主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抗日战争时期,群众的范围就扩大了,它是指一切参加抗日的力量;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群众主要是谁呢?在农村,群众就是指社员,在城市,群众就是指单位的职工以及城市中为数不多的没有单位的散居在街道的城市居民,这些时期的群众都比较简单,分化不大。

市场经济时期,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比方说工人阶级的新变化,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所认识的工人阶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以出卖自身的劳动力卫生的人所形成的阶级,“无产”即不占有生产资料,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鲜明特征。二是依靠工资为生的劳动者阶级,这里所说的“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内涵已深化,外延也扩大。表现在:一是“无产”不再是工人阶级的标志,工人在经济上已经上已经不同程度的成为“有产者”。二是工人阶级的“大老粗”形象已经发生质的变化,知识化迅速提高,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且在工人阶级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农民阶级的新变化,原来意义上的农民是具有农村户口、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今天的农民从职业特征上来看不再是清一色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终生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而是脱离了土地的新型农民,比方说越来越的的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即使身在农村的农民,也分化除了农业专业户、兼业农户、小耕农、集体农民和村干部不同类型。

群众文化职称论文篇4

一、建立委员述职制度的基本现状

思想认识逐步统一。人们对委员述职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发展。一是政协组织非常重视。很多政协都把委员述职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政协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开展委员述职活动的政协组织已占政协组织总数的5左右。实施委员述职的层次逐步升级,目前已发展到省级政协。二是政协委员普遍拥护。在开展述职活动的政协组织中,参与述职的委员比例达到90以上,政协委员普遍认为委员述职很有必要,应当形成制度。三是社会反响比较热烈。《人民政协报》近年来多次报道开展委员述职活动的情况,新华社、《人民日报》还报道了一些典型作法,国外报刊也对个别典型作法作了报道和评论。社会舆论的基调是给予积极评价和大力支持。

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开展委员述职活动,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规章制度的雏形。一是探索了述职内容。在规定以委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有的增加了委员遵守基本要求的情况,有的增加了委员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二是探索了述职形式。委员述职的基本形式是会议述职,也有个别地方采用书面述职。会议述职的作法是,由委员在一定会议上汇报自己履行职责的情况。会议形式多数是专委会,少数是委员小组会,还有的是常委会议或者主席会议。三是探索了述职程序。比较一致的作法是:“表”、“书”、“会”,即填写履职情况统计表,撰写述职报告,召开述职汇报会。

实践效果逐步显现。经过探索和实践,委员述职活动初步展现了一些实践效果。一是激发了委员的参政热情。委员总结和陈述履职情况,接受政协组织的检查和他人的帮助,看到了成绩,找到了不足,明确了方向,激发了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二是健全了政协的管理机制。政协组织制定了委员述职办法,形成了委员管理机制,强化了政协组织的管理功能。很多政协认为,这是管理委员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三是提升了政协形象。委员的出勤率提高了,委员提案和社情民意数量增加了,政协建言献策的质量提高了,政协组织的形象树立起来了。

二、建立委员述职制度的基本问题

基本原理问题。基本原理是指导工作的基础理论。建立委员述职制度,应当以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目前,政协工作没有明确的基本原理,委员述职也没有可以遵循的基本理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委员述职制度的深化和发展。解决的办法是,研究和确立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理,为委员述职提供基础理论。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理应当是:人民群众形成政协界别,政协界别产生政协委员,政协委员组成人民政协,人民政协谋求人民利益。建立委员述职制度应当贯彻这个基本原理。

基本依据问题。基本依据是开展工作的合法性问题。开展政协委员述职活动,应当以政协《章程》或者党的文件或者全国政协的文件为依据。目前,政协《章程》、党的文件和全国政协的文件,都没有关于开展委员述职的规定,说明目前开展委员述职活动还缺乏有力的政策依据。当然,目前没有政策依据,不等于今后没有政策依据。解决的办法是,由合理走向合法。要确定委员述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委员述职的规章制度,将委员述职载入政协《章程》或者有关文件。在没有制定全国性文件之前,应当鼓励探索和实践。

监督主体问题。委员述职的对象应当是监督主体,监督主体应当是委员权力的授权人即界别群众,政协组织包括专委会也应当监督委员,但不是监督主体。目前,参加述职活动的只是政协委员或者专委会人员,而没有授权人界别群众参与,委员只向政协组织述职而不是向界别群众述职,这种做法不符合授权与监督相一致的原则。解决的办法是,明确界别群众监督委员的主体地位,明确主要由界别群众的代表接受述职和进行评议的职权,明确委员合格不合格主要应由界别群众说了算的基本要求。本界别委员是本界别群众的代表,专委会派出的人员是政协组织的代表,也应当参与述职评议,但在述职活动中,本界别委员和专委会人员不是界别群众代表的全部,不能代替界别群众。

基本做法问题。委员述职应当是委员向界别群众汇报履职情况,并由界别群众进行评议。目前的基本做法是,委员进行书面总结或者口头总结,没有进行民主评议。这种作法只能是委员履职总结,而不是委员述职,最大的缺点是影响了述职的深度和效果。解决的办法是,委员应向界别群众汇报履行职责的情况,述职程序应增加民主评议环节,并加大评议结果的运用力度。现在的作法与真正的述职还存在很大差别,而且这个差别仅仅只有一步之遥。只要跨过这一步,就是真正的述职。当然跨过这一步,可能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和功夫。

述职次数问题。述职次数是委员述职的数量要求,述职次数应当符合政协实际和委员特点,应当考虑既要加强民主监督,又要不增加委员负担。目前,委员述职有几种情况,有的每年一次,有的每届一次。这些做法存在的问题是,要么达不到加强民主监督的目的,要么增加了委员的负担,而且难于组织实施。应当看到,委员是履行政协职能的主体,委员的职务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兼职。解决的办法是,要合情合理地确定述职次数,每届述职以两次为宜,即届中述职,目的是促进委员发挥作用;届末述职,目的是决定留任委员。每次述职时间最好为年度末。

组织实施问题。组织实施是工作权限问题,委员述职活动应当由界别小组组织实施。目前,委员述职活动基本上是专委会或者地区小组组织实施,还有主席会议甚至常委会议组织实施。这些做法的主要问题是,实施主体混乱,界别小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专委会、地区小组、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超越了职权。解决的办法是,建立界别小组,赋予界别小组管理委员的权利,明确界别小组实施述职活动的职责。

三、建立委员述职制度的实践操作

述职的基本原则。一是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要调动委员的积极性,激发委员的内动力,鼓励委员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真正使委员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激发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促进委员认真履行职责。二是依靠群众,发扬民主。组织界别群众和界别委员参加述职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创造和谐氛围,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述职委员既要充满信心,又要诚肯虚心。三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总结汇报、评议发言和小组评价,都要客观辩证,符合委员实际,既要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找准问题、指出不足,还要着眼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四是

简便易行,注重实效。要在坚持基本规定的前提下,简化程序,灵活操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要把述职和评议的重点放在委员职责的履行上,而不是放在委员权力的监督上。述职的基本要素。一是基本内容。委员述职应当包括遵守政协章程、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联系人民群众、反映界别意愿的情况,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履行委员职责的情况;做好本职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二是基本形式。委员述职可以采用填写履职情况统计表、提交述职报告、汇报履职情况的方式进行。述职会议以界别小组为单位召开。委员要撰写和提交述职报告,但不实行书面述职。特殊情况不能参会述职的,可给予一次补述机会。三是基本程序。在述职会上,委员汇报履职情况,参会人员进行评议,并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进行测评。四是结果运用。根据述职评议结果,分别对优秀委员进行表彰,对称职和基本称职委员提出改进要求,对不称职委员按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述职的基本步骤。一是准备动员阶段。小组填写委员履职情况统计表,委员撰写述职报告。界别小组确定界别群众代表,并邀请所在单位领导参加。界别群众代表人数应与委员人数相适应。二是汇报评议阶段。界别小组做好述职动员讲话,委员逐一进行汇报,对委员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等次测评。参会人员可以向委员提问,委员应当回答所提问题。三是结果运用阶段。述职结果由界别小组和专委会统计,政协办公室汇总,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分类处理。评议结果书面反馈委员,开展表彰奖励,督促整改提高,搞好述职活动总结。

述职的组织保障。一是组织领导。政协应当成立委员述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有关重大问题的决策指导。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述职活动,起好示范带头作用。二是组织实施。界别小组要按照组织实施述职活动的要求,负责发放通知,搞好统计数据,组织述职会议,上报有关材料。三是服务协调。政协秘书长会议、办公室和各专委会要做好联系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并派员参加述职活动。四是规定纪律。要求委员全员参加述职活动,对积极参加述职活动的委员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不积极参加述职活动的委员要做好工作并使之自觉参加,对请假和补述的委员要酌情扣分,对经教育仍不参加的委员要给予恰当的组织处理。

四、建立委员述职制度的配套措施

创造委员履职条件。政协组织要合理安排委员活动次数,认真搞好活动策划,努力增强活动吸引力。委员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委员参加活动,促进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各方面都要关心委员的学习、工作和事业,努力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政协机关和界别小组要做到通知到位、指导到位、后勤到位,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加强委员日常管理。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委员政治思想素质,奠定委员述职的思想基础。要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做好平时记载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要坚持每年一次的工作总结和评比活动,为述职活动奠定工作基础。对平时履职不好的委员,要加强教育引导,并与委员所在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转化工作,为实现全员述职创造条件。

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要研究委员述职的基本理论,总结委员述职的基本经验,形成完善、规范的委员述职办法,促进政协《章程》适时修改。要改进委员的提名、推荐和协商方式,赋予界别群众参与推荐的权力,增强委员与界别群众联系的紧密度,为委员述职奠定群众基础。

群众文化职称论文篇5

述职报告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述职者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能力,有利于组织或上级领导进行各方面的考核;述职报告作为重要的业绩材料,有利于群众地述职者进行监督和批评;述职报告是述职者对自身的检查,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撰写述职报告,应做到四要四忌。

一、要实事求是,切忌华而不实。述职报告一定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无论称职与否,都要与事实相符,既不要自吹自擂,也不要过分谦虚。述职报告一般要当众宣读,一些同志为了顾面子,获取领导和群众的好感,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大肆渲染,夸大其辞,只讲自己的优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回避态度。其实,任何人无论做什么工作,即使非常尽职尽责,缺点、错误也不可避免。而且,每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并非一己之功,是全体同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应排除私心杂念,以群众利益为重,上不欺领导,下不瞒群众,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分清功过是非,做任何事都不要抢头功,做到实事求是。在肯定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要敢于承担责任,使述职报告真正全面地体现出自己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情况。

二、要突出重点、切忌报流水帐。平时的工作材料是琐碎的、分散的、零星的,述职者在动笔之前,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主要工作,抓住主要政绩来写,不要事无巨细,一概罗列。述职报告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说明其工作是否称职,因此,要将履行职责的过程,取得的成绩或出现的失误,及对工作的认识表述出来,要对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要解释棘手问题的处理方法,特别是要交代清楚对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的。剖析工作失误的原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得与失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真正体现述职者的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处事决断开拓进取精神。这样才能全面反映述职者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让领导和群众清楚地了解述职者称职与否,从而对述职者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要情理相宜,切忌考虑个人。述职报告在叙事说事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感彩。但是个人情感不要融入过多,以免造成不良影响。述职者要对自己以往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围绕履行职责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反思,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要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以坦诚的胸怀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工作中群众反映较大、意见较为突出的问题。另外,述职报告要如实阐述群众的反映,面对事实,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这样群众会感到亲切,而且也加深了群众对自己的理解和信任。然而,有一些述职者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利益,过于看重取得的政绩,热衷于锦上添花,缺乏面对错误与失败的勇气,这不仅脱离了群众,也严重违背了述职报告的宗旨。作为党的干部,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乐于奉献,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

群众文化职称论文篇6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三贴近”、唱响主旋律,着力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上开创新局面,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巩固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氛围上作出新贡献,为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开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征程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为学校升级四星提供有力的舆论助推。

二、具体安排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我们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强大武器,是我们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条件,是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胡总书记深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可以说,一个不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干部,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一个不善于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干部,也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

1.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打牢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网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因此,坚持推行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制度,政治学习制度,升旗仪式,党组织的“”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是我们统一全校师生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渠道。

2.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舆论导向,就是主动掌控话语权。我们一定要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全校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特别是,要精心组织好推进改革发展稳定进程中的宣传舆论工作,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措施,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眼下运作中的教师绩效工资的改革。

群众文化职称论文篇7

一、总体工作情况

三年来,我校在加强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校务公开制度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起了一套较完善的校务公开工作体系。到目前为止,我校的公开工作已全面铺开,公开内容涉及九大项,即:学校发展规划;重大工作安排;民主评议干部;教师的职称评审、绩效考评、评优评奖;工程招投标;大宗购物;收费标准;财务收支情况;招生工作等;公开载体有三个方面:教代会、行政会议、公开栏等,基本形成了“四个结合”的工作格局,即:对内和对外公开相结合,部分公开与全面公开相结合,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结合,校务公开与解释说明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校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强化了广大教职工和群众的民主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来。校务公开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高办学效益和管理效率,树立学校和教师的良好形象,为阳曲教育的良性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健全,明确体制

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历来十分重视校务公开工作,坚持把校务公开工作作为学校民主办学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来抓,不断加大领导力度。

1、组织健全。我们建立了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校务公开工作的具体实施;校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由学校党、政、工、团、教师、社区监督员、家长代表组成,全面负责校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形成了主要领导负责,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为校务公开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明确体制。学校坚持党支部统一领导校务公开工作,校长负责,工会协调、监督,广大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校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学校将推行校务公开与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工会则从公开的主要载体入手,着力建设好教代会制度,通过教代会切实履行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等民利。

(二)健全制度,注重载体

1、加强制度建设

全面推行校务公开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几年来,我们加强了校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先后制订完善了下列有关制度:

(1)完善校务公开程序,规范了校务公开的操作要求。经常性地对即将公开的内容在公开领导小组内讨论通过,并报经监督小组认可然后进行公示。在内容上公开的有九大类,如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财务收支等,做到公开决策过程、执行情况、办事结果,在途径和方式上主要有通过直接参与、设立的校务公开专栏和收费公示专栏、意见箱、举报电话、并通过会议通报、召开教代会、学校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开。在时间上坚持定时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定时公开主要是每周学校重大工作安排情况于上一周的周五在公开栏里公示,每年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在年末教工会议上通报。随时公开主要是指对重大决策、重大问题、临时性工作以及其他需要随时公开的事务根据需要灵活公开。

(2)坚持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必由行政会提出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3)财务审批制度。学校规定5000元以上的购买必须行政会研究通过,必须有经办人和验收人的签名和校长审批,方可报帐。

2、拓宽公开载体

校务公开载体建设是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校在积极发挥教代会基本载体作用的同时,不断地丰富其他有利于公开的载体形式,拓宽校务公开的渠道。

(1)我校教代会在推行校务公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每次教代会上,校长都要就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等重大事项及教职工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学校经费收支、职称评聘等向教职工报告。近几年来,我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学校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奖励方案等问题。200*年*月,我们召开了教代会,会上通过了《***小学教职工考勤制度》、《***小学教职工福利奖惩制度》、《教师考核条例》。不断完善的教代会制度正在校务公开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

(2)自实行校务公开以来,我校的校务公开专栏都在发挥作用,公开的内容涉及年度考核评优、财务收支、职称评定、干部任职、招生情况、学校收费等方方面面,这样广大教职工就能随时了解学校行政活动的真实情况,增加行政活动的透明度,从而也容易取得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三)强化监督,加强制约

强化监督,加强制约是校务公开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为确保公开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建立健全了监督机制,加强对校务公开进行监督。

1、增强监督力度。采取激励措施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参政议政,鼓励教职工积极行使监督权。在教代会上,代表们就学校考勤制度向学校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没有回避,而是积极主动地针对教代会提出的存在问题,对照自己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并作一一答复,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提出改进措施,恳请群众监督。领导虚心务实的态度,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也提高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民主监督具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完善监督机制。在充分发挥党组织、职工大会、教代会民主监督作用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校务公开进行全方位监督,保证公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且主动接受局会计结算中心的业务监督和指导,我们设立校务公开意见箱,收集对公开内容以及学校、教职工工作的意见,并在公开栏里公开答复;对涉及社会、家庭的问题如学校收费等对外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如何保证校务公开是真公开,出实效,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这是广大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校务公开的根本。为使校务公开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除了一般性事务随时通过行政会、教师会议进行通报外,对那些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重点公开。一是重大决策,二是财务收支,特别是重大经济活动(如大宗购买)的开支情况,三是学校基建项目招标、投标和实施情况,四是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晋资等情况,五是教师调动、提拔任用情况。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坚持做到:

1、决策过程公开化。这主要不是采取公示专栏的形式来进行,而是通过让广大群众参与决策,从而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使决策过程公开化。学校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制订,首先由校务会提出初步方案后,然后在全体教职工中抛出来,让群众议论,由教职工代表负责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最后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通过教代会代表与广大教职工的接触交流,既使教职工了解决策的过程,又能集思广益,使决策真正体现了群众的意志,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也为决策的顺利执行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公开内容细致化。实行校务公开,我们不单单是公布结果,而是将一些重要的具体细节一起公开。如考核评优的有关文件要求、原则,在原则面前人人平等;财务公开做到月月清,项项明;职称评定,公开申报材料,公示评定结果,让群众监督;收费方面:公开收费的政策、文件依据,收费项目、数额等。通过具体细致的公开,使群众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

3、公开时间及时化。每当做出一项决策、解决一个重大问题等都及时地公开,让群众早知道

三、校务公开成效显著

1、校务公开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行校务公开,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校务公开后,学校中的大小事情,件件桩桩都公开了,群众心里明白,领导心里坦然,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猜疑与误解减少了,理解与支持加强了,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高了依法办事,民主管校的自觉性,增进了班子团结,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信任,群众的满意率得到不断的提高,这样全校上下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2、校务公开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行校务公开,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民主管校的发展,全校形成了一种宽松、和谐、奋进的氛围,广大教职工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

3、校务公开促进了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实行校务公开,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两个文明建设,连续***次被评为“文明单位”、“少先队大队”、市“少先队雏鹰大队”等称号。

四、努力的方向

在我校校务公开工作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公开机制有的过于随意。公开的渠道、载体有待拓宽,特别是网上公开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存在的问题,我校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开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公开机制,将公开项目和内容、途径和办法、范围和时间、责任人等项目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加以规定,以使校务公开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加强公开载体的建设,自觉、主动地接受党组织、教代会与群众的监督。我们将积极探索实行校务公开的好形式,努力践行民主管校的工作思路,促进学校民主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往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还需我们加大力度,切切实实地转变工作作风,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有信心,决心去改变。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会以推行校务公开工作为契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学校民主空气浓,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让校务公开工作走在全市同类学校的前列!

群众文化职称论文篇8

党内监督是党依照和党内其他规章制度在组织内部开展的有序的监察、督促活动,其实质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这是我们党执政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恩格斯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自己的工作人员“去追求升官发财”。延安时期,同志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代统治者由兴到衰乃至灭亡的“周期率”问题时,就强调民主监督是国家政权稳固的根基,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邓小平同志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监督理论。早在年代,他就发表了关于“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重要论述。目前,全国上下纷纷掀起就学习贯彻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大理日报》先后刊发了中共大理州委书记顾伯平同志题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开创全州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和州委副书记、州长赵立雄同志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实施纲要深入推进政府廉政建设》的重要理论文章(以下简称《文章》)。两篇《文章》就如何学习贯彻《实施纲要》作了深刻的阐述,原创: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实施纲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深入学习两篇《文章》,具体领会《实施纲要》精神,结合漾濞实际,认为党内监督应重点抓好以下八种监督。

考核监督。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各乡(镇)党委、县级党委(党组)、县级相关部门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工作中要专门成立考核工作组或调查组,采取听(听取工作汇报)、查(查看相关资料)、访(广泛听取单位职工和群众意见)等方式重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和“双目标”管理考核(党委对所属支部和支部对所属党员的考核)工作。使考核监督成为党员和领导干部坐不住、懒不得,行不歪,劲不松的有力杠杆。

学习监督。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各乡镇党委、县级党委(党组)、各支部要健全学习制度,定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经常检查自身的工作是否符合或者违背党员先进性标准和人民利益,不断提高辨是非,明事理,讲大局,不谋私的理论水平和政策观念,使各班子成员工作上有方向,行动上有指南,思想上筑起防腐蚀、反特权的防线。

谈心监督。谈心是党内监督的和平方式。县委常委班子及各党委班子成员之间要经常谈心、交心,用热情、诚恳、友善的态度,交流思想、增进感情,指出问题,共同勉励,使班子之间造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立场讲党性的宽松、和谐良好局面。

批评监督。是指对那些确有错误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运用民主生活会,交心通气会等形式经常进行言之有理,责之有据,行之有效的当面批评。重点是开展好领导干部的“双重民主生活会”,使每个党员和班子成员自觉置身于党组织及党的集体领导和监督之下,从而铲除违纪谋私的思想土壤,克服独断专横,为所欲为的极端个人主义、保持班子成员的正气。对那些证据确凿,错误严重的党员,在进行耐心细致的批评教育的同时,根据其错误的类型和性质给以严肃处罚,以增强班子自身的纯洁性,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监督。是通过工作实施党内监督。任何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生活在一定范围的群众之中,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始终在群众的“视网”之内,党员有求助申诉、控告的权利,党员领导干部有接受党员批评监督的义务。多几个党员参与监督,党风建设就多几个“哨兵”。今后在受理群众控告或申诉信件时,对署名的、不署名的或化名的,都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反对不予理睬的做法,更不能付之一炬。对查证属实的违法乱纪者,都要在党员群众监督之下,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测验监督。用测验的方法将对党员的评论深化。采取先让领导干部述职,然后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就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领导艺术、组织能力、开拓精神、综合分析及决策能力等按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进行投票、打分、或填制“测验”卷交考察单位和组织部门审核。通过民主测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促进领导作风建设。

自我监督。即党员领导干部自己监督自己。自我监督、原创:端正党风,关键是党的各级领导的内在素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进行自我检查,从严要求,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时时、处处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时时、处处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此外,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与同级党委一道制定出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遵循的规定,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领导干部十不准”“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制度”等具体目标,经常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的执行情况,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动,达到有章可循,洁身自好的目的。

上一篇:小学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晋副高级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