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06:12:05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1

(一)有助于更新传统教育观念,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通过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能够动态的突出教学知识重点,实现对感官的延伸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消化吸收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可以在内容的知识性与发展性上下功夫,能够增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信心。整合研究将使教学内容摆脱封闭,实现开放,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上与课下的统一,在社会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教育,鼓励大学生更多更好地接触社会现实。将古老的历史成果,辅助以网络及信息技术,来增强历史的厚重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大学生了解国情、党情和民情,以此树立他们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二)有助于大学生向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激发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创造性

使大学生实现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和协作式学习氛围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思路,实现教师教和大学生学的实际效果。这不仅可以适当缓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繁重强度,还能够确保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业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这也有助于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的普遍提高。

(三)发挥情境教学的可设计性,延伸情景教学的空间与时间,使课程更生动有趣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材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丰富,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要求明显增加,但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有些探究验证活动无法实施,这就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素材,将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变他人要我学为我要自己学的实践的能力。教学环境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而是实现与课下的网络学习实践的相结合,完成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教学过程,增强了大学生学习以及同教师交流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的信息素材,再配备以图文并茂,音频和视频的有机结合,规避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的不足,有利于激发学额生的学习兴趣。

二、思想政治课程与网络“信息素养”整合的主要途径

(一)制定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权威标准

2003年,教育部就曾指出,信息素养主要涉及到五个方面:社会成员信息技术人文修养的表现;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基础掌握程度;社会成员能否自行利用信息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否持有客观公正的信息技术价值观;社会成员广泛拥有良好规范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特别是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我国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标准可以借鉴国外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标准,例如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就曾经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提出的学生信息素养九大标准。我们将其概括为获取信息的快捷性、有效性、个体性,信息处理的批判性、及时性、道德性,信息使用的精确性、创造性、效益性。

(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主要是指在高等学校开展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讲授和社会调查等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依托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实现信息技术的电子化应用,丰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为提高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开拓新的思路。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中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课堂网络信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和普遍认同感。因此高等学校应围绕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这一目标,形成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首先,从授课教师的网络信息素养入手,使课程设计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考虑学生学习的阶段,合理地把课程安排在合适的时段,开设的方式应服从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把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规划。

(四)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信息素养辩证批判性思维教育

网络信息素养需要通过哲学思辨性为依托,实现大学生群体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重视求同存异等发散思维。使大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选择、利用,自觉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正确评价、消化网络信息,同时通过调查分析,独立思考,最终吸收有效的网络信息。

(五)开展高等学校网络制度建设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需要有成熟的制度

建设为保障,以规范和强化文明的网络行为管理机制,促使大学生自觉形成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预防和减少网络犯罪以及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如制定有关上网行为规章和制度、成立网络教育管理领导小组、成立网络信息教育宣传联络队伍、网络文明协会等大学生社团组织,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道德主体作用。

(六)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咨询选择功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的信息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这就需要首先从教育工作者入手,努力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咨询人员,帮助其承担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咨询活动,并不断完善指导的能力和水平。还可以通过开辟专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络在线咨询等,来保证高校网络信息咨询活动的常规化和制度化。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2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同样受到网络以及各种新鲜事物的冲击,其中包括娱乐文化、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以及文化自卑的心理等社会负面因素。这种因素的产生,影响深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实效,损害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深入剖析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探索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寻找合理的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大学语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优势

(一)具备隐性教育功能

在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内容,同时也是德育教育开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各个方面具有密切联系,能够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大学语文作为整个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必修内容,其自身的认识性、审美性以及教育性等功能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并且其中包含着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语文在进行不同作品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其中还包括育人功能以及启发功能。大学语文当中的作品分析,都是我国古代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结晶。教师通过大学语文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具体的时代背景、艺术特点等内容,有助于大学生理解不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不同作者的人格魅力以及不同文章的深刻内涵。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这种隐性的思想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认同感与思想共鸣,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

(二)拥有丰富教育资源

大学语文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性条件。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将爱国主义的根本内容作为教育的核心,通过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作为基础性内容进行保障。只有在全方位构建全面的机制体系,才能够保证大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大学语文涵盖的具体内容较为广泛,无论在空间层面还是时间层面都不存在明显的距离与界限,能够保证大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感受不同时代的思想文化精神以及思想内涵。如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孟子的“得道多助”等内容对于大学生人生观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能够保证大学生转变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爱国思想的热情,从而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三)营造教学情景

想要使得大学生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促进学生对于这一晦涩难懂的根本性理念进行理解并掌握,理性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的展现语文教学当中的独特魅力。现如今,大学生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的个性化逐渐凸显,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而大学语文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不同,大学语文的内容并不是政治家进行单一的论述,而是不同的学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总结的相关经验以及编写的优秀作品。通过优秀的作品以及具备爱国主义情怀的文章,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品质的内容,能够树立榜样作用。并且通过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能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作家营造出的良好环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带入到思想情境当中,更好的理解思想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提升大学语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途径

大学语文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将思想政治内容与学科之间进行有效结合已经成为发展必然。而大学语文恰恰具备这一优秀的特点,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在大学教育体系当中完善大学语文各项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提升,满足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一)发挥传统文化的激励作用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其中不泛英雄人物的事迹,能够充分的表现出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传达并弘扬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传递。这能够在根本上激励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掌握向先辈学习的精神,不断的提升思想教政治素质,增强服务社会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在我国优秀传统的影响下,重视当代大学生人才建设德才兼备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在大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激励作用,将优秀的英雄人物作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二)合理编排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的开展,教材是关键组成部分,合理的教材编排,才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效能产生促进作用。优秀的大学教材,能够合理的通过不同时期的文章以及不同时期的研究思想进行合理编排,保证文章的教学过程是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顺应教材的编排内容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接受作者的观点、丰富学生情感认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引发共鸣,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欲望。反之,如果将我国传统文学史当中,各种思潮的相互动荡相互影响,以及反动势力通过反动思想的文学作品出现在大学语文的教材当中,将严重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当前网络逐渐普及,不良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面对众多挑战与质疑,如何将大学语文教材进行编写,并体现出其中的重要价值至关重要。

(三)创新教学模式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采用与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这一方面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出现排斥心理的根本原因。因此,想要突出大学语文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在大学语文教学方面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大学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大胆创新,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语文知识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保证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合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当中,展现出思想政治的具体内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果主体因素不能够发挥实际的效果,外在因素的效果将难以发挥。只有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力,才能够引导学生感受语文教学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应该充分的利用丰富的资源,将大学语文作为基点,实现对内容方面的充分拓展,感受更为广阔的语言魅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结合的状态,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实现高校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化以及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因此,进一步探索大学语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能够满足高效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总书记发表了《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把网络文化看作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这些所确立的教育方针符合了目前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实际,如何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有效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性质、特点、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一些高校还在建立主题教育网站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探索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工作新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任务观、方法观和质量观,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这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新优势,在继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开拓大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大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个性发挥、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一定冲击;其次,网络使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再次,网络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性异化;最后,网络有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倾向。

(三)分析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形成等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会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极易使一些大学生在心态上出现偏差。

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文化机制建设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实施科学、有效地网络文化管理还缺少依据。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平台目前还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期间还是存在技术困难和理念差异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地开展工作,一些高校的网络文化队伍不稳定,大部分为兼职,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这些都影响大学生正确网络思想形成。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方式策略的研究

(一)从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证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网上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足以评价大学生网络思想现状,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同时进行大量的资料汇集,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讨分析,鉴于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策略研究就具有创新的意义,这将涉及到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虚拟空问的表现方式,通过网络的传媒优势实现正确的导向,把网络营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以网络的互动性来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注重教育引导策略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和服务活动,校园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体网络平台。要以校园网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寓教育于服务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照搬到网上。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进网络,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多媒体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独特优势,注重现实环境和虚拟空间的有效结合,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建、团建和社团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自主开发、自我管理、有效辐射,加强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多年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习惯于强制性的控制,可这种方式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惟有以教育引导的方式才能使学生在网上主动接受科学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觉抵制消极网络舆论的误导。同时,在教育引导策略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三)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网络的优势化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突出创新性,提高实效性,使网络成为哺育大学生茁壮成长的新空间。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高素质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就地或异地上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队伍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培训、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资源建设技术保障的关键。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舆论策略方法的探索

(一)以大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服务

就是要坚持以大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大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大学生建、大学生管、大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服务。

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要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学校来讲,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不仅赢得学生对学校的满意,也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爱校意识,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注意BBS论坛讨论主题的设置

信息海量是网络媒体一个突出特征,在BBS中哪些是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通过“议题设置”,可以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网络论坛中的议题设置主要表现在设立讨论主题,围绕国际国内校园内外发生的和同学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设立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是BBS的常见做法。同时,由于同学的专业、兴趣、经历各不相同,所关注的话题也差异极大,由此造成网上舆论的多元化和分散性。BBS的舆沦应及时准备论坛管理预案,选择一些诸如个人发展、学术讨论等贴近现实、贴近同学生活的热点问题作为论坛的主题,以供同学。用积极的话题来左右舆论的走向,减少其他言论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三)真诚面对网络舆论

以真诚面对取代置之不理,在行为层面以舆论的舆论引导来取代盲目的封杀,在监管方式的角度上提高了BBS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进一步提高BBS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完善BBS解决问题渠道的功能,还需要校方在态度层面上以真诚面对,具体反映在BBS上和获取信息的行为上,对于反映学校的工作失误的言论,如属实要向学生解释并实施具体的行动;对于反映非学校工作失误但对学生造成影响的言论,如属实业要向学生做以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努力高校BBS也能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渠道。

(四)注重针对实际,采用引导方式

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式的各种类型的咨询信箱,利用校园网BBS论坛、留言板、QQ群、MSN等工具开展在线交流,开展网上辅导员、网上心理测试与咨询、网上就业指导、网上学习咨询、网上校园生活指南等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加强校内舆论引导,纠正错误信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网络舆论最理想的方式是引导,应该把晓之以理与动之以情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对受众进行说服和引导,使受众不易产生类似警觉、防范等预期反应,比较容易不自觉地去接受劝服者的引导。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4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并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原则。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从大学生方面来看,有效的大学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并从中吸取精华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为党和国家服务的理想。从高校方面来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纠正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偏差,及时掌握思政工作未来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校方的指引作用,提供较多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从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不断地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结合。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只是背诵并掌握思政理论知识,并没有与日常的思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就导致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有效地发挥出来。而日常的思政活动一般都要求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中,例如,一些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志愿活动和文化调研,等等,这些活动需要与理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则应积极地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思政教育的考核中,要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思想实践活动作为衡量指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活动中。

(二)创新学生的党建工作,让党建工作更具有实践意义。坚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学生党校的作用,建立起从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的三级学生党校全程培养体系。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党员的带动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党建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创新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党支部对学生活动的指引作用。

(三)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性。当前,除了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显示,大学生大多喜欢面对面的心灵沟通,因此,校方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心灵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投资建立心理咨询室,指导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四)扩大实践活动的平台,创新实践模式。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是一个关键的项目。因为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所以,社会实践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相关研究发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政教育形式。高校要将学生的发展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地帮助学生成长,使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提高对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包括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投入,等等。另外,学校也要对实践基地做好考察,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让学生从中得到最深刻的启迪教育,从而使社会活动具有实践意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实日常的思政教学工作。

(五)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支配力量,直接关系着实践活动的最后成果。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高校要严格选拔,重视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辅导员任职期间,校方也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设立考评考核机制。除此之外,校方要定期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其更好地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高校和学生两个方面。为此,我们要认识到高校和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从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党建工作、心理沟通、社会实践和师资素养各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高校和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一、坚持思想观念创新,突出以人为本主体地位

高校要把思想观念创新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始终围绕贯彻以人为本、以创新为主体的理念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发挥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遵守道德规范,积极能动地发挥自身的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一,把大学生自身特点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切入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高校党委把进行立德树人作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运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方法,真正把大学生自身特点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切入点。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针对大学生的这些思想特点,党组织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尽快适应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审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把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出发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确实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真正明确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高举旗帜、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强化基础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尊重工作对象,以完全平等的身份,相互讨论,共同提高。其次,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物质、文化需求。高校贯彻以人为本,就是一切工作都要以了解、满足大学生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他们谋取切实的物质文化利益,为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第三,把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落脚点。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做法,体现了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因此,高校的党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是对一切学生的关怀、关爱,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落脚点。

二、坚持互动机制创新,突出创新环节功效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选择特定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进行课堂上、网络中、心理上及实习中的双向平等交流和情感互动过程。通过互动交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既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课堂上的互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党组织和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等弘扬主旋律的课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青年人成长规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有用人才。”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允许大家平等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后达成统一认识,共同提高。第二,网络中的互动。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人是网络技术的主体,网络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快捷、普及率高、党建工作好经验多等特点进行网络互动交流,是各级党组织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请高校名师、党内专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解答当前热点、难点的讲稿和思考题挂上网,引导大家阅览讨论,鼓励大家用写博客、发帖子的形式发表见解和意见,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或党组织的负责人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解答。这样的互动交流和平等的方式探讨问题,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和道德操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心理上的互动。如何应对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缺乏心理准备而产生?“焦虑”、“厌世”的悲观情绪?破解由此而产生于的各种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利用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通过种种励志方法,激起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心”效应。

三、坚持教育方式创新,突出创新目标实现

高校党组织如何围绕“复合型人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这个目标,进一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创新。我认为,应该在主要抓好“四个教育”上下功夫:

第一,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坚持对大学生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大学生明确我国在科学发展中不仅要协调好国民经济内部的各种关系,而且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是要在全社会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在高校要大力倡导和体现出对人、对知识、对科学技术的充分尊重。只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科学发展观教育,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技术,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

第二,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同样得不到更大的发展。大学生敢想、敢干,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快,对发明创造有兴趣、有干劲。这就需要党组织与思政工作者不断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高校拥有“知识库”、“智囊团”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人才资源,积极鼓励学科带头人、专家、导师“靠前”指导,放手让大学生尤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结合专业与实践,上课题、做项目、搞研究,使创新思维尽快形成创造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生产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6

1.1大学生独立个体思想的突出问题

1.1.1个性突出,抗冲击能力不强

当前社会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社会,个性特征也是大学生的特点,他们表现出独立的意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优越的社会条件和个性思想,让他们有一定想摆脱他人依附的强烈愿望,对家长、学校管制、教育等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不拘泥于书本条条框框,敢于用自己的大脑思索问题,敢于创新。然而当代大学生都是温室成长的花朵,社会阅历匮乏,社会现实不断蚕食他们的信心,脆弱的“蛋壳”心态渐渐显露,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矛盾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

1.1.2缺乏责任感

在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上大学生很重视实务,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每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但其中却掺杂着一些拜金、享乐腐朽文化倾向。比如某些大学生为了谋取一份好的工作,不惜降低道德底线,甚至把肉体当作交换的条件;某些热衷于考证,毕业之前各类证书一箩筐。这些折射出大学生一个心态,毕业后不愿入基层,入党动机不纯,功利化倾斜较大。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必然削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1.3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持较高认可态度,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定能够成功,88.5%的学生认为改革开放正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87.5%的学生比较关注国内外大事。但不可否认,在复杂的、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学生,他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上,理性理解匮乏,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很大一部分学生持着敷衍之态度。他们拥护和关心改革,但在改革的问题上又凭感情、感觉判断,认识上有偏颇。

1.1.4合作意识不强

社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大学生个体意识提供了基础,而且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培养了现代大学生的个性意识。个性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自我目标的实现,但同时又带来另一个缺陷,就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被削弱。事实证明,凡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的学生,集体观念都比较差,特别是学分制的推行和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淡化了学生集体观念,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1.2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思想的突出问题

1.2.1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冲突,如何保守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普遍不高,如在公德方面,许多大学生选择“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在诚信方面,作弊、抄袭现象屡禁不绝,他们的意图很明确,只要能通过,什么办法都可以使。学风日下显示出大学生急功近利、过于浮躁的心理,也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体现,如果这种思潮一直延续下去,将必然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精神文明产生不利影响。

1.2.2就业难成为教育的一大难题

就业难已是中国很普遍的社会问题,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最需要年轻才俊,但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各种社会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就业方面,大学生的个性倾向表现为,不愿意到基层或农村就业,缺乏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

1.2.3面对各种压力,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面对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不良人群日益增多。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方面的压力女生大于男生;农村学生就业压力较低,但经济压力明显较大。虽然高校大多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教师专业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而且学生也不愿意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大学生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的心理压迫之下,很容易歪曲人格,轻则产生心理疾病,重则通过自残或破坏社会的方式来宣泄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2.1理顺“全员育人”渠道

首先,要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理论素养,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与学生共同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题材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其次,加强教育管理。教管合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不要一味说教,甚至是教训,而是通过谆谆教导来化解学生的一些偏激思想,尊重和理解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隐入到管理制度之中。再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后勤部门应加强后勤与学生的交流,对外宣传学校后勤改革的现状,广泛与外界交流后勤改革的成果,树立学校后勤服务新形象。

2.2“以人为本”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

首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服务体系。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学能力差的现象,高校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增强学习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可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在中心内由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做心得报告,让他成为学生们共同学习的目标,还可以邀请这些同学进行学习演讲,让同学们感觉到榜样就在他们身边。注意发现刻苦学习、勤奋学习的典型,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建立服务学生的生活体系。要完善服务配套,解决大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针对学生择业、成才、交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能只让少数人参加进来。

2.3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一是培育个性突出的校园精神文化。大学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以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存在着。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土壤,没有校园文化的存在,它很快就会凋零。刚刚进入校园的学生不了解校园文化背景,也不知道校园特色与贡献,应让他们了解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怎样一种文化激励着师生们共同进步。二是提升办学理念,为学校注入生机。办学理念决定了一个高校生发展方向,纵观国内外高校,他们都在办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理念是高校文化精神的象征,在高校发展中有不可或缺之作用。

2.4坚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觉悟,能够这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拼搏。所以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求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它们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乐意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到自己的头脑之中,然后结合时代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教学方法,让这种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心中生长发芽,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7

1.1学生创新性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做后盾

我国数次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其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时期,国际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各高校贯彻落实创新教学,已是当前世界的必然趋势。而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支配备高素质、创新性的教学团队做后盾。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其自身的创新意识,不断地积累创新教学的经验,勇于开拓创新,以身作则,为学生创新性的学习做指导,才能在教学中形成自己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促使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到尊重,其创新性的思维不断得到释放和发挥,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

1.2教师创新能力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

高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创新的推动者,他们肩负着新时期历史所赋予他们新型人才的培养重任。因此,创新教学势在必行。当前,我国虽然一再倡导创新教学,但是创新教学还没有具体落实,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创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因此,高校教师应对创新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创建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教学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只有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全面贯彻落实创新精神,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教学的进步。

1.3时代需要大学生接受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体制教育已经经过数次变革和革新,传统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型的人才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通过创新和变革,才能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高校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2阻碍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综合因素

2.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阻碍了高校教师创新素养的构建

目前我国教学中依旧包含了较多的传统教学的因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一教学模式一直被沿用。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变。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在高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显得不适用,创新的思想逐渐被引用,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依旧残留,难于彻底根除,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高校开展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步伐。

2.2不健全的考核制度严重阻碍了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信度和效度是高校推定素质教育的必要保障,信度主要突出可靠性,它主要衡量教师对教学内容和科研能否作出科学的评价。效度是高校对教师考核的一种标准。高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信度和效度的考核方法。但是,目前高校信度和效度地考核力度依旧遵循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的标准没有量化,一味地追求结果,不看重过程。因此,这种考核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3高校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学生的道德水准的提高。面对当今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趋势,根除传统思想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尽管各大高校呼吁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这种呼声阵阵的背后,依旧无法看见强有力的实践。这足以证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依旧无法实现质的突破。目前,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旧保留了较多传统的成分。相比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则更看重自己的利益和前程。该种问题在我国各大高校教学中屡见不鲜,这些负面的因素严重阻碍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途径

3.1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营造创新环境

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一直被看作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动者。因此,要有效开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从教师开始执行。教师要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刺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推行以人为本的方针策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促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3.2强化高校创新教学的研究,深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校教学工作是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保障。依据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高校要加大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力度,深化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鼓励教师和学生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创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注入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没有负担地推动创新教育工作的发展。

3.3以创新大学校园文化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就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创新的学习氛围带动大学生实现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大学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和建设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开发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创新能力。

4结论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旧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课题。新时期,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高校教育者的有效配合以及教师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篇8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加评价全面性选择评价的主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一件十分重要和非常困难的事。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对象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这种评价更多地表现出评价的主观性,缺少客观性。然而在网络信息时代,评价的主体信息的获得拥有广阔的途径。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并且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评价的对象本身、教育者、用人单位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网络为评价的多元化、系统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二)评价人员队伍专业化网络技术在评价体系中的深人,使得评价材料丰富多彩,评价主体多种多样,评价内容纷繁复杂,这就要求评价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这也给评价人员的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不仅需要认真负责的评价人员,而且需要具有多种工作技能以及文化修养的综合性工作人员。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在评价人员的选择方面更加的严格。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人员的队伍培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容

(一)网站建设的评价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信息的途径,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建立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能够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有力工具。目前高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已经初具规模,多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学校师生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得途径和交流工具。这就迫切地需要学校及各院系建立自己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运用评价的手段进行跟踪评价,以保证网站建设的有效应用。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评价在网络技术空前强大的今天,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不容忽视,这就需要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并且及时对于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客观的有效的评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学校很容易控制其教育方向和目标。但是互联网是不分地域限制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网站获取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和参考。

(三)网络教育者队伍的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受到教育队伍的影响。网络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获取的信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更加专业化。这就需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培训、选拔更加的严格。网络教育队伍既需要有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时刻做出警觉,并且通过网络的途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做出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对网络教育者队伍的评价可以从这几方面人手:队伍的构成、专职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层次、开展的具体工作、网络工作事例、培训经历等。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对于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所获得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果。对这一结果进行评价既有利于前一阶段教育方法的研究,又有利于后一阶段网络教育的开展。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正面信息的数量、讨论的积极程度、网站及栏目的点击率和参与人数、影响程度、学生反映等情况得出结论。

(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评价网络的发展瞬息万变,几秒钟便可能发生网络内容的改变。这就给网络教育过程的评价带来了困难。但是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评价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变化的过程,从源头上进行教育引导,为长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打下了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评价内容可以从大学生心理、大学生思想动态预测、大学生经常访问的网站等方面着手。

上一篇:形势与政治课论文范文 下一篇:政治教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