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4 14:39:46

快乐语文论文

快乐语文论文篇1

一、快乐教学法的内涵

何谓快乐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运用巧妙的教学方式与技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轻松、自由的情感体验。众所周知,传统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一节课基本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教师自己在讲。这种以教师为主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容易造成“满堂灌”的现象,带给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而且凭借教师的“一家之言”,也很难充分发挥出学生课堂主体性,导致语文课堂无法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从而背离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为破除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困境,教师就需要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快乐教学法作为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利用快乐教学法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也大有裨益。

二、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事物,培养对其的兴趣是第一要务,一旦建立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那么实现的可能性就增大很多。因此,在教学小学语文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快乐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目的。以下,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来阐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合理导入,有效激趣

一般地,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都较小,无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尚未发育成熟,这些特点致使他们对学习的动力主要源自于内心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施快乐教学法展开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兴趣角度入手,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部分,做好课堂导入,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实施快乐教学法时,要合理地进行导入,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以及诗歌、绘画导入法等,教师在导入课堂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课堂教学主题,选取最适合的导入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实现小学语文快乐教学至关重要。好的、适合的教学情境,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将学生引入课堂,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让他 们在和谐、融洽的情境中自觉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乃至解决问题。教师在创建快乐的教学情境时,应积极地寻找知识“元素”与快乐之间的关联,并通过这些关联,为学生们创设出适合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更加及时地融入到情境教学当中。比如,笔者在教学新课《小鹰学飞》时,由于很多小学生并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老鹰,致使他们在脑海里无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老鹰教小鹰飞行的场景,于是他们便对此文的学习兴趣索然。作者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便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了一段雄鹰带小鹰翱翔天际的视频,成功地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作者在旁用言语进行引导,学生渐渐地被带入到情境当中,仿佛自己就是那学飞的小鹰,渴望着冲向天际。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仅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之中,而且眼里洋溢着快乐的神采。最终,本节的快乐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小学语文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二者密切相连,不可分割。在构建小学语文快乐教学课堂时,采用生活化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积极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积极鼓励学生发动思维,并将自己脑中的所思所想勇敢的表达出来。比如作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拼音字母时,就将各个字母都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物关联起来,比如b与菠萝关联,d与奔跑的马儿关联等,同时还积极发动学生进行想象,让他们自由地对拼音字母与生活展开联想与想象。最终,学生不仅成功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和书写方式,而且也在活跃、自由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培养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小组合作,快乐学习

小组合作是当前各学科教学所常采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恰当的分组,能够盘活课堂学习氛围,引发学生进行合作与讨论,同时促进小学生之间友谊的建立,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时,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在合理划分小组和明确分工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为学生们创造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最终凭借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良好发挥,从而实现小学语文合作式快乐学习课堂。

三、总结

快乐语文论文篇2

中学语文的快乐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体验,这是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效率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所以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快乐教学”的方式,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中学教育活动中,学校过分强调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目标,而不太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和情感素质的培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文的教育功能,加上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难激发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提倡和鼓励快乐教学法的应用,其教学宗旨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切实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学资料中的快乐因素,立足于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都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快乐体验。

二、丰富语文快乐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要想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展现、演绎语文教材中的快乐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外,还要丰富自身快乐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营造出快乐的语文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快乐学习的技能,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内外积极探究,获取快乐体验,进而激发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快乐体验,可以在教室后面建立“阅读超市”,分别设立人物专柜、社会专柜、景物专柜、课件专柜、报纸专柜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阅读材料,并定期开展快乐语文欣赏课、快乐学习方法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在和谐、快乐、团结的氛围下实现共同进步。

三、营造快乐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无疑是决定学生学习体验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每一位成功的语文老师,都会认真地对待每个语文学习个体的学习需求,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树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鉴于此,中学语文的快乐教学,需要语文教师积极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角色”,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雨巷》这首诗歌时,教学的观念是要学生走进作者戴望舒的感情世界,所以教师可以搜集有代表性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然后配上背景音乐,帮助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情,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留给学生更多互动探求与快乐学习的空间

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语文教师留给学生更多互动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空间,这不仅是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赢得快乐学习机会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充分顾及到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龄特征以及语文学习的情感需求,留给学生更多互动探求与快乐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个人情感,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度,进而获取更加丰富的快乐学习体验。

五、创新语文教学评价理念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学生通常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而且通常以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为主,对学生的考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大大影响了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热情。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语文快乐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快乐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语文情感和人文素质的发展,增加过程评价的比重以及学生自主评价的比重。例如,在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就作文写作情况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自己寻找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减少教师的单向灌输和批判指正,这样更有助于语文快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语文快乐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快乐体验,促进中学语文快乐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蔡清荣.构建快乐课堂,享受语文学习乐趣[J].中学语文,2012,(08).

[2]赵新卫.学海无涯“乐”作舟——给中学语文教学输入“愉悦剂”[J].科技资讯,2012,(24)

[3]沈月军.转变思想 更新理念 迎接挑战——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教学[J].科学大众,2009,(08)

[4]李雪丽.浅析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其向生活的回归[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S4)

快乐语文论文篇3

关键词:快乐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G623.2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推行快乐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快乐教育的模式,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和讨论活动中去。

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分配不够合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往往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在活动中,缺乏小组交流的环节,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只需要跟着教师走,但是其思维活动却停留在被动安排的状态之中,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推行高效的教学问题设计导入,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调节课堂教育的节奏,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语文知识中问题的解答不止一个面,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克服传统思维活动中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采用快乐教学理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分配任务进行高效学习。在学习目标明确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思维碰撞的乐趣。并且在质疑与反思中,加深对于课文主旨和生字词的理解,在学到型的课程学习活动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学生更容易拥有语文能力提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快方逃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贯彻快乐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讨论培养思维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流程。采用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质疑来展开自我攻关,自己动手,找出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归纳文段中的“字”、“词”、“句”的使用手法,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快乐教育理念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活性,鼓励学生以创新性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学习活动中去,显著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为了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发现生僻的字词,并且可以自行采取查阅工具书的方式,了解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明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快乐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该采取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在小组交流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发言,对小组交流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积极培养学生“讨论习”的基本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升趣味性,激发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贯彻快乐教育的理念,教师应该以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文中的背景资料,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通过描写作者在异乡赏月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的家乡,抒发了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为了让学生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逐步实现记忆诗文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剪纸和绘画比赛,为学生提供剪裁用的工具模型和图纸、水彩笔,让学生根据四句诗中表现的内容重现场景。学生可以使用绘画的方式,使用记录纸和水彩笔将诗人依靠床边,抬头望月思念故乡的场景画出来。优秀的绘画作品可以布置在教师的区角位置。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剪纸比赛,根据月亮初一、初八、十五的不同形状,进行剪纸比赛,并且比较学生剪纸作品中的月亮大小和形状与月相变化的程度,看谁的剪纸作品表现出的月相变化更加准确。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怎么完成教学计划,还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到最快和最好。

(三)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快乐探究,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组织和参与语文学习与讨论的活动,教师应该鼓励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友好配合,并且对没有交流的学生进行约谈,帮助学生排解羞于讨论的情绪。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如果与他人产生了矛盾,教师应该及时地介入并且给予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矛盾,创造轻松愉快的小组学习环境。并且在目标教学中互相帮助。按照分四个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黑板板书的生僻字词进行读音标记和解释意思,在竞赛中看哪一个小组成员标注的最全面,并且对完成程度高的小组成员提出表扬。

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对于学习方法的引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行快乐教学法,重点是要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切实深化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努力思考问题。语文中古文篇章、名家小说作品、优秀散文,对一个民族的品格塑造和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适度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方面的教学工作。在小组探究中,各个成员学习的目标明确,在合作活动中学生努力探疑解惑做好自己的一份任务。在小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积极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语文课本中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其他同学讨论,追本穷源及时地解答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组形式的不同安排,按小组进行分析和探讨,根据每一个人对于语文知识中课文内容掌握的进度不同,展开因势利导的教学活动,设置符合具体教学环境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

在现代化教学多媒体的运用之下,语文课程的教学本质可以得到升华,由于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每个单元的阅读导语,一般会紧紧围绕着单元中的内容和课文的主体展开。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对文章主旨思想和作者生存的时代以及文章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介绍。

以鲁迅的《落花生》课堂教学为例: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且主要讨论生活中对于花生这种常见食物的认识和了解。

其目的是勾起学生思维的活性,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分享在家庭中一起煮花生、吃花生的快乐经历,增强对于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感。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及时复习,从而加强对于本节课程知识的记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要当天消化,要先复习之后再做练习题。复习工作必须要经常进行,每一个单元的课程知识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将所教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整理,并且形成复习表格,让学生按照表格中列出的大项进行复习,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刻化。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复习的纲要文件,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在课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识生僻字与写生僻字。学校在针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将“多音字”、“近义词”的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衔接,对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有一定的好处。采用PPT展示的方法,让学生观看花生种子、植物茎叶和果实的图片照片,并且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农用工具,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花生完整的生长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花生的喜爱。展示农民伯伯劳作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辛苦,从而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良好意识。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记忆效果也更好。

四、结束语

在快乐教育理念下开展课程教育工作,教师应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与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到活泼有趣。这种p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天性,符合小学生比学赶帮的心理特点,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启发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与本堂课的教学主题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讨课文中的主旨。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记忆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梦游,朱华.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17-19.DOI:10.3969.

[2]孟祥郓.赏识与快乐教育--构建有爱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探析[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12):8-8.

[3]纪莲英,王忧民.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快乐教学法[J].读与写(上,下旬),2014,(24):96-96.

[4]李涛.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凸显"快乐教育"[J].陕西教育(教学),2015,(11):52.

快乐语文论文篇4

关键词: 三忘 孔子 语境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楚国的叶公子高曾经向孔子问政,孔子回应道:“近者悦,远者来。”????孔子指出在当时的叶地为政,要点在于使近悦远来,因为叶地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叶公还和孔子讨论过如果父亲偷羊,儿子是否举报的 “直躬”专题,????显示了在情与法方面不同的见解。这一次,他向子路打听有关孔子的信息,子路不知道该如何传递信息,干脆无可奉告,三缄其口,但见到老师就报告了这一情况,于是有了这一段孔子自我介绍的文字。

孔子的自我介绍文字,在《论语》的二十篇、四百八十六章、一万五千九百二十六字中并不少见,譬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罕》)“参乎,吾道一以贯之。”(《里仁》)“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子主动的自我介绍和自我评价,多是现身说法,以亲身状态阐述自己的学术主张,或修道的长期性,或学习的重要性,或学说的系统性,或学行结合的必要性,不一而足,但总是以己为范,向门人弟子讲解,营造了明显的教育语境。

《论语·述而》中孔子自我评价的文字,背景设计很有趣,叶公和孔子是有对话经历的,讨论话题还较为广泛,但这一次他没有直接向孔子提问,而是向言语表达相对木讷的子路辗转打探,叶公没有选择言语科高材生冉有、子贡等咨询,????这或许是因为子路虽言语木讷但话语内容相对直接且真实可信,不像子贡一开口就是云遮雾绕的一大篇。????

后人把孔子这一次自我介绍版本总结为圣人三忘:忘食、忘忧、忘老。所谓忘记,应该理解为相对忽视、不是突出重要的、可以放下的。我们将可以放下的和不可放下的做一个对比,由此可以探知儒学的比较性选择和核心价值诉求。

一、发愤忘食

愤,《说文解字》释为:“懑也,从心贲声。”懑,《说文》又释为:“烦也,从心从满,满亦声。”结合两处解释,可知愤的本义是郁积而怒满。朱熹《四书集注》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注解中,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愤,即是内心情绪激越,不能自已,怒满于心是愤,急着决疑也是愤。“愤怒”连用,“愤”修饰“怒”,表示怒气十足,怒不可遏。

孔子的“愤”是什么?是他梦萦魂绕、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就是孔子心心念念的仁道与周德。孔子一生以宣扬、践行仁德为己任,以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汲汲皇皇,殷殷恳恳,以天下为念,即使累累如丧家之犬,屡遭误会,甚至数遇危机,也初衷不改,无怨无悔。这就是“发愤”。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在富贵贫贱的去留之间,以“道”为抉择的标准,合道则取,背道则去,即使一顿饭的功夫也不可懈怠,可以忍耐造次颠沛的人生磨难,但不可须臾违道而作。于是他去父母之邦,周游列国,游说君主,弘愿布道,希望能找到实现仁政的为政机会。甚至在叛军领袖两次发出邀请的时候,他都有点动心了,????虽知不可能回复到西周初年的礼乐政治文明,但起码可以做到东周吧!

仁,是孔子所有学说体系的核心和最高境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志士仁人,有杀生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论语·卫灵公》)为了推行仁德和仁政,为了宣传和涵养仁爱修养,孔子“发愤”忘食,把“食”忘一边去了。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孔子的第二个人生理想就是恢

复周德,希望重新回到西周初年的礼乐盛世。在他心中,最完美的人是周公,最美好的时代是西周初年。

周公是孔子的政治偶像。他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在对前代圣人的品评中,他对周公是最心仪、最崇拜的,即使如尧舜,他也有所保留,“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方面,“尧舜其犹病诸”!????但对于周公,孔子视作偶像,崇敬有加,当然也就成为他的人生楷模和人生目标——辅佐“成”王,成就政治改良。

对于周德,孔子盛赞有加。他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他赞周、梦周、从周,要在当代实现周德的复兴,虽然很难,虽然“知其不可为”,但仍然力行不已,绝不中道而废。

仁德的推行、周德的复兴极为不易,甚至不一定符合时宜,不被当代多数人看好,但孔子“发愤”而为,充盈心间,并把它作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所以在物资诉求、名利得失、情感生活与人生理想的比较中,当然就“发愤忘食”。

二、乐以忘忧

人世多烦扰,所谓世上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不如意,多数人总是含怨以对,怨天尤人,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别人手上。能否自己掌控自己心灵的快乐,体现的是修身、修养和修道的状态。对此,民国时期民间教育家王凤仪这样表述:“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贤人不生气,生气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贫人。贵人不耍脾气,耍脾气是。”????孔子所享受和推崇的快乐,可以分为:学习之乐、心灵之乐、交友之乐、教育之乐、山水之乐等。当然,有害的享乐也是有的。??????  学习的快乐。《论语》开篇孔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断学习并按时诵习,每有心得,每有新知,欢喜雀跃,此乃为学之乐,并且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心灵的快乐,不为外物所奴役,不为名利所束缚。孔子盛赞颜渊“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同时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交友的快乐,是以友辅仁,以文会友。山水之乐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借以比德,获取修德的感悟,所以君子“逢水必观”,温润如玉。

孟子总结的“人生三乐”,很好地发展了孔子的快乐观。(《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所谓三乐者,换一种说法,就是天伦之乐、内省之乐、教育之乐。天伦之乐,就是孝悌之道;内省之乐,就是孔子的“内省而不疚,夫何忧何惧?”无愧于天地良心。教育之乐,不限于教师职业的教育,所有的传道授业解惑活动,均在其列。

快乐学习,快乐悟道,快乐践行,而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各自责而不是各相责,所以“有终生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既不患得患失,不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也不怨天,不尤人,所以“孔颜乐处”,“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并乐在其中,乐而忘忧。诚如孟子所说:“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尽得人生之乐。

三、长而忘老

生老病死,人所不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孔子自“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终生进德修业,“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以身践道,身道合一。

从《论语》和相关文献记载来看,孔子其实并没有“不知老之将至”,而是真切感受到“老之将至”。比如他说“甚矣吾衰矣”,还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还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但他为什么还说自己“不知老之将至”呢?第一不服老,第二不觉老。

孔子不服老,他说:“吾自卫反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则可,三年有

成”(《论语·子路》),“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子罕》)直如孟子所谓“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万丈豪情,雄心永在。

孔子不觉老,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传记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按其记载序年,五十六岁周游列国,历十四年回国,研读《周易》当在七十岁左右。

要说明的是,孔子三忘,忘食、忘忧、忘年,并不是绝对忘怀,毫不在意,而是比较语境,在比较的对象中,食、忧、老处于次要地位,甚至可以忽略、忘记它,极而言之。这是阅读和理解《论语》时要了解的语言表达风格。

要说明的第二点是,所谓“三忘”,就是“三个放得下”,只有放得下,才会更好地抓得住、抓得好。《孔子家语·六本》记载的孔子强调人生的六个关键点可以佐证《论语》的孔子三忘:“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

???? 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9页。

????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54页。

????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光绪四年刊本,卷二。

???? 《论语·先进》:“言语:宰我、子贡。”

???? 《论语·子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还有接下来的三章文字:“夫子之墙数仞”,“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 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108页。

???? 《论语·阳货》:“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未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又:“佛■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王凤仪:《王凤仪言行录》,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版。

快乐语文论文篇5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快乐教学;轻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物质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的各种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已顺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这其中就包括我国在小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在这次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小学语文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引导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项课程应该具有活泼和生动的特点,而不是死板和教条,因此在这次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和强调了要用快乐教学的方法进行小学语文课教学。

一、应用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快乐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快乐引进课堂,有意识地创造快乐的情境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课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快乐教学与教育孩子刻苦勤奋学习并不矛盾。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克服困难更需要孩子们情绪饱满、精神振奋、乐观进取,这正是快乐教学才能达到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

从建国后,我国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式一直是处于老师在课堂上说,小学生在教室里听的局面,因此,这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一种死板式的、教条式的、灌输式向小学生说教,而不是一种灵活的传达知识的方式。爱因斯坦也认为,小学生的心灵是多元化的,他们的内心是活泼的,是非常活跃的,他们的天性就是喜欢具体的、生动的画面,因此,这种老套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不能是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放,在这种的教学环境下,小学生会有一种拘束感和压抑感,所以就会感到不快乐,因此,他们的学习语文课的效果就不是很好,再加上在当今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下,孩子们更需要一种活泼、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是有必要进行一些改革的,因为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了兴趣,就会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不但学习效率高,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不断追求新知,并表现出学习的创造性。可见,快乐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课快乐教学方法举例

1.小学语文之古诗的快乐教学方法

古诗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在古诗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思想,而小学生正是接受语言学习的最佳开始时期,因此古诗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但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古诗总是以最精炼的字词组合而成,其中不乏有很多的拗口之词,让小学生很难记忆和理解,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让小学生容易背诵这些古诗呢?小学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可以说天生就是一个小歌唱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古诗编成儿歌的形式,将书本中需要背诵的古诗变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这样小学生就很愿意去主动背诵,就会增加他们的记忆效果,这样小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就会觉得很轻松和快乐,自然就会很容易的记得这些古诗了。

2.小学语文之成语快乐教学方法

我国的成语同样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思想,而成语光靠小学生的死记硬背同样不会有很好的理解效果。但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成语都有一个对应的故事,所以在语文课中成语的讲解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快乐教学方法,孩子天生就是喜欢故事的,在一个故事讲完后,教师再引出这个对应的成语,小学生就能够将这个成语熟记于心了。如上《赤壁之战》一课时,讲到“黄盖献计”时,我坐在椅子上,手执课本作扇,摇头叹息道:“曹兵压近,该如何是好?”一生扮黄盖,上前拱手道“末将有一计,定能巧退曹军。”我做大喜状“黄老将军有何妙计,快快说来!”此头一开,挠得其他学生心痒痒,都想参与进来,这时,我抓住时机说:“凡献计者,统统有赏!”学生们激烈的参与到对课文的讨论中来。有表现出色者,我说“赏酒一碗!”学生也演得十分投入,大声道:“谢大都督!”摹拟喝酒“一干而尽”。一堂课下来,学生还兴奋不已,叽叽喳喳讨论着自己所知道的其它细节。

3.小学语文之配对互助教学方法

大家都知道在一个班级里,总有学习成绩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可以将这些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分组配对,让成绩较好的学生督促和“指导”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而且在不同的配对组之间还要进行一些比赛,看哪一组的整体成绩最好就给适当的奖励,小学生在这样的激励下一定都会认真学习了。

三、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方法的意义

将这种快乐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会使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学习变成一种轻松和快乐的语言学习了,就会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轻松和快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就会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教育教学是快乐的,“快乐教学”就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和谐的教育思想。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种教学方法的掌握并不是一说就行的,它需要大家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去思考,不断去创新,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快乐教学是愉快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中的实施途径之一,与愉快活动、愉快生活相并列。简单地说,快乐教学就是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于乐之中的共同活动。具体地讲,快乐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激发兴趣,营造气氛,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的过程。

快乐语文论文篇6

关键词:模糊语;童话;原型范畴化理论;语用意义

模糊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表达手段,它已经渗透到所有的日常交际中,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交际形式中。但是尽管学者们从各个学科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了模糊语,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童话中的模糊语的研究还比较少。

《快乐王子》选自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经典童话集《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奥斯卡・王尔德 醉心于艺术形式美的追寻,并将这种审美形式成功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

一、模糊语言学简介

1.模糊语言学的产生

模糊语言学是一门将语言学研究与模糊数学、心理、认知科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模糊语言的学科,它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

2.模糊语的分类

所谓模糊语言,指的是在意义上不明确,在表述形态上不清晰,内涵伸缩性大,解释或理解可变性大的语言。从语用学角度可以将模糊现象分为三类:

2.1 模糊词语类:即有些词语的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如来自低纬度地区的人和来自高纬度地区的人对“冷”和“热”的标准有不同的界定。

2.2 模糊附加词类:即那些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之前的词或短语。如“大约”、“可能”“我想”等。

2.3 模糊蕴含类:即有的看似清晰的概念蕴含着某些不言自明的细枝末节。如“那是一千年前从印度那采来的”这句话看似准确,但却传递了模糊意义。

二、范畴化与原型范畴化理论

1.原型范畴化理论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范畴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属性所构成的“完型”概念构成的。范畴中的成员呈现出地位不同的层次结构,每个范畴都有一些与其原型十分接近的典型成员,也有一些远离原型的边缘成员。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典型成员。

2.范畴化的上义层次和下义层次

在认知语言学里,表示上义层次的词叫做上义层次词,而表示下义层次范畴的词叫做下义层次词。学习语言正常的习得顺序都是首先习得基本层次词,然后习得上义层次的词,再习得下义层次的词。比如:“狗――小狗――小泰迪狗”

三、《快乐王子》中的模糊语

1.模糊语在《快乐王子》中的体现

表1《快乐王子》中模糊语分析

分类举例

模糊附加语似乎有什么东西破裂似的;也或许她是个很顾家的女人;

但我想那只是她的自私罢了;不见得能按时完工;

经常丢石子打我;他们的眼睛犹如绿玉

模糊词语高柱;大红玉;娃娃;快乐;小红袄;细腰;深深地;久了之后;新鲜;以前;高高的围墙;很远很远的那条小街上;破旧的书桌边;不久;长信;许久;很冷;大船;小姑娘

模糊蕴含去年夏天;那是一千年前从印度那采来的;

早春时节;明年的春天;傍晚时分;正午时分;

在《快乐王子》之中,有6处因为添加了模糊附加语而导致的语言模糊现象。另有19处是因为词语本身界限不清导致的语义模糊。比如“小红袄”具体小到什么尺寸,红到什么程度并不好界定。还有6处由于模糊蕴含导致的语言模糊现象,即看似准确的表达蕴含了不言自明的信息。

2.《快乐王子》中模糊语的特点

童话的主要受众是儿童,而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并不高,所以这也就意味着童话语言务必简单易懂,意义明确。而童话中的模糊语也应遵循这一准则。在分析《快乐王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文中的模糊语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2.1模糊词语使用频率高。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在《快乐王子》中,模糊词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使用模糊附加语和模糊蕴含的使用频率。选取简单易懂的模糊词语而不是模糊附加语或者含有蕴含意义的词语正是作者从读者角度出发,考虑到了童话受众者的接受能力。

2.2 形容词,名词模糊语居多。由表1可以看出,在所有模糊词语中,形容词性模糊语的数量最多,名词次之。比如“小”“大”“高”“远”“长”“久”等。这些形容词本身界限并不清晰,我们并不知道什么范围内是“高”或“矮”。

按原型化范畴理论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型和典型成员,相应的还有远离原型的边缘成员,所以在不同的人看到同一模糊词语时不一定会有相同的认识。

2.3上义词模糊语居多。通过表1可以看出《快乐王子》中的模糊语多为上义词,这也正顺应了儿童学习语言的习得顺序,比如:文中的“小红袄”用的是“红”,而不是“粉红”,“玫红”,“酒红”之类的下义词,这一用法的选用符合童话语言的语体风格。

3.模糊语的语用价值

近年来有关模糊语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于人际交流和外交谈判,其实它在篇章语体中的语用价值同样值得我们研究。本论文在分析模糊语在《快乐王子》中的应用时发现模糊语的语用价值如下:

3.1 留有余地。模糊语的使用体现说话者谦逊谨慎的特性,避免把话说得太满,使话语更加客观,听者更易接受。如文中“不见得能按时完工”并没有用“不能按时完工”,这说明那个女王身边最美的女官并没有十足的把握确定裁缝不能按时完工。

3.2 美学意义。模糊语被用在诗歌,散文和童话里,可使审美对象若隐若现,给读者创造美感。如文中“当他从河边飞过的时候,被芦苇那纤弱的细腰,点燃了内心爱情的火焰”中“纤弱”和“细”的使用为读者刻画了朦胧的芦苇形象,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

3.3 给人留有想象空间。童话中模糊语言的使用能够给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文中“下面那条街上站在一位卖火柴的小姑娘”的表述正是因为使用了“小”“姑娘”这两个模糊词语,让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认识。“小”这个模糊词语是指年纪小,还是个子矮,身材纤弱,我们并不能确定,

四、结语

本论文主要以《快乐王子》为例分析了童话语言中模糊语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模糊语在文中的使用,总结出模糊语的特点,探究其在文中所起到的语用意义最终证明模糊语的研究不止局限于对话类的语篇中,它在童话中的使用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从而使读者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模糊语言。(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鲁苓.《多元视域中的模糊语言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郭磊.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5]宋智.模糊语言在《红楼梦》中的语用功能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快乐语文论文篇7

关键词:华兹华斯;《我们是七个》 ;“快乐”诗学

引言

华兹华斯是横跨两个世纪的英国大诗人,其作品和诗学理论也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无论是对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诗歌哲学还是诗歌艺术,学术界都取得的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令我们深为遗憾的是,学者们往往忽略了对华兹华斯作品中表达的“快乐”思想的理解和阐述,疏忽了对其“快乐”诗学理念的深刻挖掘。然而,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不但提升了他的文学地位,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英国诗歌创作的理论知识。

《我们是七个》是华兹华斯一首著名的抒情叙事诗。全诗以诗人和小女孩间的对话形式展开,成功地运用了直接引语,以美丽的乡村自然风景为背景,语言朴实简单。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诗人真实地流露了对小女孩的童真、纯洁和自然的赞美之情。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这首诗进行深刻挖掘,发现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也是其中隐伏的一条主要线索,且充分体现在诗的题材、语言和情感上。

一、诗歌的题材

《我们是七个》是一首民谣体诗歌。故事讲述的是作者去乡下采风时,遇到一个乡下小女孩。通过对话,诗人了解到小女孩家中共有兄弟姊妹七个,其中两个去航海,两个去别处了,还有两个已经夭折,所以家中应该剩五个还活着。可天真无邪的小女孩面对诗人的质疑,仍然多次认真地回答诗人“我们是七个”。通过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这首诗的题材是谈论有关小女孩的两位亲人去世的沉重事实,但读者却丝毫感知不到其中的悲痛,相反,因小女孩的天真、执拗,这首诗最终给读者以轻松欢快的心情。华兹华斯曾经这样认为诗的题材:“只有愉快所激发的东西,才能引起我们的同情。”[4]16在这首诗中,按照常理推断,亲人的逝去本是件哀伤悲痛,值得旁人同情的事情,但这位小姑娘在诗人面前不但不避讳谈及伤心往事,还轻松地回忆起哥哥姐姐去世的情形。此外,诗中诗人还这样写道:

小姑娘回答说,“他们的坟头,/看得见一片青青,/十二步就到母亲的门口,/他们俩靠得更近。

“我常到那儿去织我的毛袜,/给我的手绢缝边;/我常到那儿的地上去坐下,/唱歌给他们消遣。

“到太阳落山了,刚近黄昏,/要是天气好,黑得晚,/我常把小汤碗带上一份,/上那儿吃我的晚饭。”(1798 卞之琳译)

在这三节中,小女孩似乎忘记了哥哥姐姐已经逝去,在她的心中他们没有离去,仍然是家庭的一份子,其原因在于小女孩对生死的看法本位于快乐的原则,在她的眼中没有死亡,分别和痛苦,取而代之的是希望,团聚和快乐。同时,诗人也在此诗中故意淡化了人间的生死线,留给读者更多的是亲情带给人们的快乐。

二、诗歌的语言

在诗歌创作中,华兹华斯摒弃了在蒲柏的手中达到顶峰且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独创性地在民间歌谣中汲取营养,采用朴素又不失生动的日常生活语言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开创了清新、自然的新诗风。华兹华斯对于诗歌的语言有过一段很精彩的论述,他说:“这些诗的主要目的,是在选择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同时在这些事件和情境上加上一种想象力的色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真实地并非虚浮地探索我们的天性的根本规律……使这些事件和情境显得富有趣味。”[4]5

在这首诗中,诗人沿用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即采用日常生活语言,同时他和小女孩简单朴素的对话也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全诗共69行,其中小女孩对诗人的回答共占了36行,所以总体来说,这首诗主要以一个八岁的天真无邪的乡村小女孩的口吻叙述,语言浅显、明快。这首诗叙述的本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小女孩的两个哥哥姐姐不幸夭折了,但在小女孩的回答中诗人却只用了一次“died”,而用了四次“in the church-yard”和一次“went away”,无形中抚慰了读者沉痛的心情。同时,诗中多处对小女孩日常生活进行了描写,其中正是小女孩这种天真、快乐的性格感染了读者,以致给读者一种错觉,似乎小女孩的哥哥姐姐真的没有死,仍然和她生活在一起,这时读者自然会从伤心中彻底走了出来。此外,小女孩多次对诗人的质疑执意地回答“我们是七个”,在她看来,诗人好像听不懂她的回答,还在一遍又一遍地问,最后小女孩不耐烦地说:“先生,我们是七个。”小女孩天真固执的回答,不禁给读者一种风趣、快乐的感觉。这也正好达到了诗人想传达给读者“快乐”思想的最佳效果。

三、诗歌的情感

在诗歌中揭示儿童的可爱、可贵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喜爱的主题。华兹华斯认为,儿童最能感悟自然,是人间和天堂的直接联系者。儿童未受到社会文明的影响,仍保持着天真、纯洁、浪漫的天性,自然他们的情感也是快乐的。这首诗正是诗人儿童观的集中体现。诗中,面对两位亲人的去世,这个八岁的小女孩不承认死亡的存在,她认为他们只是躺在了院子里,并没有离开家人。通过对小女孩带有稚气的语言描写,诗人真实地表达了小女孩与亲人之间浓郁的骨肉深情。这种亲情不因死亡而结束,不因离别而伤悲。诗中小女孩是天真、快乐的,当然她传递给读者的情感也是轻松、愉快的。所以诗人在这首诗里成功地阐述了他的“快乐”诗学的宗旨,即留给读者一种快乐的感觉。

结语

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的基本内涵就是强调诗歌的基本要素都要有“快乐”的因素,认为“快乐”是诗歌创作的起点也是终点。《我们是七个》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一个八岁小女孩眼中的“死亡”,但通过小女孩天真、可爱的语言,这种“死亡”演变成了“永久”的亲情。与悲伤、痛苦相反,诗人抒发了对小女孩天真、纯洁的赞美之情,进而带给读者一种轻松、快乐的情感。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华兹华斯“快乐”诗学的经典代表作,无论在题材、语言还是情感上都完美地演绎了诗人“快乐”的主张。(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Bateson,E.Wordsworth:A Reinterpretation[M].London:Longman PB,1956.

[2]Beer,John.Wordsworth in Time[M].London & Boston:Faber and Faber Ltd.,1979.

[3]陈清芳.论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及其伦理内涵[J].湖北大学学报,2009.

[4]刘若瑞.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刘新民.华兹华斯儿童理念初探[ J].外国文学研究,1999.

快乐语文论文篇8

【关键词】快乐课堂 教学 质量

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让课堂洋溢欢乐,充满笑声,是师生的共同追求。快乐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向往。只有构建快乐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快乐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快乐课堂呢?在此,笔者略谈一下自己在构建快乐课堂方面的点点滴滴,以供各位参考。

一 营造氛围,感染快乐

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这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亲和力的感召下身心放松,积极参与课堂,其聪明才智才可能得到尽情的发挥,课堂才可能真正被激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求教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二 充分备课,预设快乐

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地和谐地进行。教师要充分备课,吃透教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在心中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备课中充分挖掘文中的趣味元素、快乐元素,通过一个词、一句话、一个人、一个故事为学生预设快乐,并设计好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快乐的时机、方式。

三 激情课堂,传递快乐

激情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身处激情的课堂,学生的热情才能调动,激发出来心灵才会有更多的体验,注意力才会更集中,才能真正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快乐起来。只有不断引导学生热切的求知欲望,才能触发灵感的涌现和带动教育的创新。

四 精彩导入,激发快乐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幕,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前奏,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白,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往往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搭石铺路的作用。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地进入“共振”的境界。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独具匠心地设计课堂导入语,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求知欲望迫切起来。

五 教法灵活,融入快乐

语文课堂要择优选取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乐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如笔者在上《安塞腰鼓》一课时,首先展示了一组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画面,给学生一个陕北的初步印象,然后,再展现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场面,让学生感受到安塞人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从而心灵受到了震撼,激情被调动了起来,更好地领略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彻透,印象深刻。有时还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背景,给学生一种快乐、优美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为强烈的情感氛围,如教学《海燕》时,用贝多芬的《命运》作背景音乐,效果相当不错。还有一些课文的学习,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羚羊木雕》等文章,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模仿人物的语气、语调、神情,他们的兴致也变得很高。有时候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唱起来,如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齐唱歌曲《明月几时有》等。

六 合作交流,分享快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能够有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通过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争起来。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的完成任务时,这几种情况最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这就是最佳合作契机。

七 多彩活动,体验快乐

局限于课堂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不科学的教学,我们必须打破课堂的界限,学科的界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语文的小世界浓缩进社会大世界,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诵比赛;还经常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编排课本剧,组织辩论会;结合综合性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异常活跃,兴致勃勃。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

八 激励赞赏,品尝快乐

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微笑与掌声,要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激励。教师的激励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后进生不能回答问题时应耐心鼓励说“别急,再试一次”、“相信你下次做得更好”,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对具有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耐心地指导和帮助。教师要赞赏每一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进步。同时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所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九 巧设作业,延伸快乐

上一篇:高一语文论文范文 下一篇:语文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