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3 18:52:25

体操教学论文

体操教学论文篇1

1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现状

1.1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

就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而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实际的社会体育场所、社会主要体育人群中,根本无法实现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一般的健身房教室根本不可能完成器械动作的练习,中老年人群也无法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动作练习。那么,要让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就应当调整课程内容,创编新的动作套路以更好地在社会中推广。脱离了社会实际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是纸上谈兵,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现有的大众艺术体操教学内容,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却无法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扩大大众艺术体操参与人群,结合就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改革。

1.2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体育院校中对于艺术体操专业的人才培养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一种是表演专业的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在两种不同模式的专业设置下,针对大众艺术体操专业的课程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运动训练专业中的大众艺术体操专项对于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来源主要是运动员,在专业技能上有很大的优势。在面向社会的时候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体育、专业的各类运动队艺术体操教练等,回归到体育的竞技运动队的可能性较大。然而,表演类大众艺术体操项目的学生,专项水平相比专业运动队而言较低,面向社会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社会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主要面向普通的社会人群。因此,同等教学模式的开展,解决不了这一类大众艺术体操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连接问题,也就是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根本无法很好地走向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学校在考虑现实的前提下,更要立足于长远的未来,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实效性、主导性和时代性。

2社会需求对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2.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效性相结合

在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局面上,还应改革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以达到更有实效性的教学效果。在传统固有的教学内容中,从单一的运动水平角度来看,大众艺术体操专业技能的掌握是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意义来讲,所学的知识只存在某一个时间段,并且不为社会所用,不能与社会相联系,是无效的。在教学目标中,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除提高运动技能外,更能走向社会,在社会体育中传播和推广大众艺术体操这一项目上。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外,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接触教学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在社会上更好地工作作准备。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教学模式各个方面的改革要与社会实效性相结合,积极了解社会体育发展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学校体育教育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2.2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代性相结合

在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注于使学生掌握大众艺术体操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专项技术水平达到等级的要求。然而这种传统人才培养的理念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和运动等级的提高,注重技术的学习和短期的效益,忽视了大众艺术体操动作的广泛性和延伸性,忽略了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从短期利益来看,学生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但从长期效益来看,四年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也在改变,更多的人将对物质的追求转向了对健康的消费。不难发现,在工作后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人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和健身会所相继开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一种蓬勃发展的现象给体育院校的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专业的运动技能知识和理论知识外,更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型、创新型、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3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

3.1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徒手套路课程内容的学习

在调查的2009级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14名学生中,从事与艺术体操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少之又少,其中仅4人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少儿形体舞蹈相关的工作,大多都在进行与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由此看出,体育院校的普通大众艺术体操专业学生在社会中很难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或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大众艺术体操自身的普及性和项目的局限性制约了它在社会大舞台上的发展。

大众艺术体操项目对于柔韧性的要求极高,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大学四年刻苦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但是面向社会而言,对于普通的大众,柔韧性和力量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作为健身或锻炼的手段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可以多增加结合艺术体操的特点进行的徒手成套动作的学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套路动作学习不仅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不失艺术体操项目的自身特点,使竞技体育真正意义上向社会体育过渡,充分展示出艺术体操项目作为运动项目的社会功能和服务社会的职责。

3.2在课程中增加利用器械创编简易套路的内容

大众艺术体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肢体动作与轻器械之间的完美配合。通过器械展示出来的成套动作更加地新颖、独特,充满活力,能更好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设置中除了基本的成套动作学习外,应补充一些简单、易掌握的非成套器械固定套路动作的学习。合理地学会运用器械,编排出适合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器械操,如瑜伽球、双人或多人绳操等,不仅能锻炼人与器械之间的配合,保持艺术体操项目的特色,更增加了健身运动的趣味性。

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中,增加多种课程形式,在保留原有艺术体操项目特色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大众艺术体操面向社会多元性的功能。符合当前体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大众艺术体操这一运动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起到了推广、普及和宣传的作用。

3.3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创编方法相关的课程内容

创新的思维在艺术设计中极为重要,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创作者新颖的构思。一个拥有完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同一个满腹诗书的学者,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交流,升华了艺术的精髓。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开创的思维都是好的艺术作品诞生的前提。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创编方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时展的艺术作品。在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有合适的课时安排让艺术体操专选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艺术的创编方法。正确创编方法的运用和学习能在以后的艺术体操工作中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能创作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体操形式。

3.4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中多开设舞蹈相关的专业课

在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中,如表演专业大众艺术体操专项的课程设置中,除大众艺术体操专选课以外,必修课中的体育类术科课程的数量远远多于艺术类术科课程的数量。就表演专业本身的学科设置而言,多开设艺术类的课程,除了对于本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之外,还能学习和接触到不同门类的艺术类课程(如芭蕾形体、民族舞、现代舞、瑜伽、爵士等)。艺术门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元素虽然风格各异,但是艺术有包容性,舞蹈与舞蹈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在大众艺术体操专业中多开设与舞蹈相关的课程,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4结束语

体育专业院校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创新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满足了社会精神文明的需求。从学校方面来看,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大众艺术体操课程进行设置,促进了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专业知识的舞台,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就学生而言,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专业知识,把各门类的舞蹈元素通过自己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探索出适合个人发展的方向,为以后的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为职业生涯的规划奠定了基础。学校和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优秀的人才,社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大更好的舞台,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践,服务于社会。体育院校大众艺术体操课程的改革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

体操教学论文篇2

(一)依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对以往的健美操教材进行改革。

针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前的状况,对健美操教材内容展开革新,则是作为中职体育老师目前必须要实施的关键任务。在对健美操教材内容展开革新的过程中,老师应当主动对体育锻炼技巧的标准操作要点展开创新改革,把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实用技能等有机的综合起来,增加内容的多样性及灵活性,让同学们在实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自身的运动能力及兴趣爱好挑选符合自身条件的锻炼方式,引发同学们的创新思考才能,培育同学们自主探求知识的才能及创造性思维,协助同学们把握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优良的体育训练的习惯,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质。

(二)依据同学们所学的专业内容及特征设置健美操的课程。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把握程度需求很高。而在中职学校设立体育这门科目,实质上亦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达成专业技能的锻炼。所以,在实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的进程中,老师需努力转变自身以往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关注到同学们的专业课程内容及特征。此课程的安排,不仅可以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致,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进程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加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忱及主动性,还可以为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的训练起到很好的帮助,而且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进程中,能够挑选自己所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同时,让同学们在锻炼的进程中得到健康的身体及良好的心态,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

(三)转变以往健美操体育授课方式及评价方式。

在许多中职学校的授课进程中,健美操体育教学末有获得很好的重视。此种教学观点阻碍着中职体育教学的革新。作为中职的体育老师,必需努力改变自身教学方式,唯有在平等的教学评价中才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被尊重的快乐,加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老师的肯定及鼓励中持续地改善自身的每一项能力。老师在对同学们评价时,需多从正面来鼓励及肯定学生,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领悟成功的乐趣,加强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信心,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此才可以获得优良的教学成效。

(四)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设多样式的教学活动。

读中职学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大部分均是活泼好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一般很难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老师需依据同学们个性特点,积极带领同学们参加一些比较有趣味的体育课外活动,让同学们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健美操体育锻炼的乐趣,建立起健康意识。在进行健美操体育锻炼的进程中,老师需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一是为了清楚了解同学们当时的身体状况及学习的情况,把握他们的思维动态;二是为了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让老师与同学相处得更融洽,同时,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此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建立,并且让同学们在体育锻炼的进程中加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推进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带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中职的体育教学获得优良的教学成效。

二、小结

这些年来,健美操的体育教学获得许多同行的教学工作人员的肯定,但是,想让它全面开展,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完善。中职学校的体育老师应该努力建立快乐教学的意识,为同学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依据当前同学们的个性特征及专业的详细特点来设置健美操教学的课程及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在体育学习的进程中,加以加强对健美操体育训练的兴致,体会到健美操体育锻炼的乐趣,加强同学们对健美操健康概念的理解,进而主动配合老师的体育教学,把握准确的体育训练的方法,进而持续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推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

体操教学论文篇3

很多学校在几年前市教委就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过,我校教师没有参加培训,又因为对新广播操的性质特点和动作结构了解不够,直接进行教学当时我很担心,于是我赶紧从网上下载,看了以后感觉本操与原来的第八套广播操(我校以前教的是这套)在性质、技术特点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和跳跃感,甚至不适应。我同时还在工会学习第九套广播操,这套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表现力,动作过难,节奏过快。在体育教师学习本操之前,教研组没有书面图解、动作分析、教学要点的教学资料,不能让大家对本操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只能靠一张DVD,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幸好,以前我在大学教过健美操和拉丁舞,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使我增添信心,反复看和跟做了几遍才把这套操的正确动作形成三维立体教学模式装在我脑海中,终于一个晚上就学会了。信心使我对后面开展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会以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示范动作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娴熟自如、灵活敏捷、舒服大方,富有节奏感、力量感,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和赞美,从而使学生跃跃欲试,这样为我以后顺利地完成本操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理论课上,讲解学习中学生广播体操的好处,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激发学习欲望

开学后第四周,我在教室里讲述做广播体操可以给身体带来的十大好处:1.可以使大脑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让肌肉得以放松。2.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氧气能充足地供应身体各部分,从而增强各器官的功能。3.可以使身体发热,有利于提高体内的排泄功能,降低疲惫的程度,减少乳酸的积累,使人体精力旺盛。4.可以培养人正确的身体姿势,使肌肉发达、体格强健、形态优美。5.可以有效地消除一天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紧张,有利于睡眠。6.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做广播体操可以避免肌肉的拉伤、挫伤。7.工作之余做广播体操,有助于缓解紧张工作出现的暂时性的大脑疲劳。8.坚持下去,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9.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下做操,能增强人的协调性和节奏感。10.在音乐伴奏下做广播体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理论上知道它具有这么多的好处,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协调性、表现力和身体素质,自然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后来我又组织学生看了DVD,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了解,有很多学生说这套操动作很漂亮,他们很想学,并通过我的讲解,让他们知道这套操的技术特点、生理特点、技术含义,通过练习和掌握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果学生学习认真,完成动作质量高,会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我要求学生把这套操下载到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上,让家长利用晚上或者双休日时间督促孩子在家看视频、做操,考试和比赛前多看、多做几遍,将这种新型的体育教学观渗透到广播操教学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加深他们对这套操的正确动作印象,多做多练,以上的十大好处都会得到,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有了做好这套操的欲望,就为今后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分解教学法

广播体操习惯的教学方法是每节操先要完整示范,然后分解示范、练习,最后整体练习。其实,任何一套广播体操,都有上肢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跳跃运动等。而且无论怎样的广播体操要想动作到位、整齐划一,我们可以把整套操当作一个整体,然后再整体分解教。例如,手型有:合掌、分掌、拳;手部动作可分为:平举、上举、斜上举、斜下举;脚部动作可分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腿部动作有半蹲、全蹲、弓步等,每个动作分解带学生做几遍。《放飞理想》中第一节伸展运动第一个八拍3~4拍,两臂向内绕环交叉经前至上举,但部分学生经常出现经侧交叉上举或斜前上举的错误动作。第六节腹背运动第一个八拍3~4拍:上体前屈90度,两臂侧举,抬头看前方,部分学生经常出现两臂侧后举像开“飞机”的错误动作等,从而导致动作不协调、不规范、没力度,控制不住动作,这些易犯错误要分解教学,要逐一使每个学生动作到位、定位,并一一检查。因此,当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动作掌握了,到学每节操时,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提示及示范正确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体操教学中要运用趣味语言提示法

趣味语言提示法是用简朴的语言、口令,以提醒、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练习的一种方法。趣味语言是用准确、恰当、简单的语言或口令提示动作姿态、节奏和方向,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让学生更顺利地掌握正确的动作。这时的语言要符合动作的性质和节奏,要随着动作的快慢、节奏的起伏而变化。例如,第一节伸展运动,提示身体姿势时,可用“一、二、三、四,手臂伸直”。第五节体转运动时,动作要求第一个八拍5~6拍:上体右转180度,同时两臂经水平向右摆动至左手胸前平屈,右臂侧举,掌心向上;眼看右手;学生在练习时常常忽略这个细小但影响动作质量的转头动作,这时可用“一、二、三、四,眼随手动”的口令来提醒,第一节伸展运动为八个八拍,刚开始时,学生常做到第四个八拍就停了下来,因为以前的操基本上是四个八拍,这时可喊“五、六重做”。

五、结合课堂考试,开展全校年级比赛,促进师生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当广播操教学进行到4周左右时,学生达到了基本熟练掌握广播操全部动作的程度,保持着一定的新鲜感,但同时,又存在少数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理想和部分学生某些动作质量不高的状况。利用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阶段考试。这样,对大部分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强化作用,对那些技术动作掌握不好、不熟练和练习不认真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也利用广播操考试,及时、细致和全面地了解在前一阶段广播操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解决。到第5周,在学校教育处肖校长的组织下,以学校领导为裁判队伍,进行了初中和高中部大规模的年级广播体操比赛,各班为了取得好成绩,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人人都摩拳擦掌、情绪高涨。我们更是不辞辛苦,在每一节课、每一节操、每一个动作及易犯动作的学习上不断地进行认真、细致的教学,使我校新广播操教学顺利地进入了最后阶段,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校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检验,领导们对这次广播体操比赛的情况非常满意,给取得一等奖的班级予以高度的评价。

体操教学论文篇4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与实施,给健美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部门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让体育课的课时增多,也让健美操成为了体育学科中的一个专项内容,具有独立授课的资格。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利用健美操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能够促进教学氛围的活跃,让小学生成为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可以在每周的几节体育课中选出一节,专门进行健美操教学。教师先将健美操的基本动作教给学生,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健美操练习基本功。再根据不同的旋律将健美操的基本动作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几套风格各异的健美操。在一段时间的健美操学习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性别、年龄以及人数,对小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自主编排与练习。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健美操练习过程与质量进行评价,在发现小学生健美操学习问题的同时,也要去发现健美操编排方面的问题,从而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方向的明确以及质量的提高。不同的学校应当具有不同的健美操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传统以及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小学生一定的自,让他们创造几个动作,并将这些动作融入到健美操的编排中去。在课堂中,小学生们跟着不同的迪斯科乐曲进行跳动,有利于其情绪的高涨以及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二、将健美操教学落实于小学体育教学准备中

健美操是一个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在做健美操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率会明显加快,学生的心肺功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将健美操运用到小学体育的课前准备中,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较大的意义。课前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在三到五分钟之间,做两分钟健美操,就可以达到热身的效果。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对准备活动的形式进行转变,在每次上课之前安排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热身,用韵律操的方式开启一节全新的体育课。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们轮流值日,每堂课都有一个人在前面带领大家跳健美操,增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主体感。在每一次热身结束之后,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对这位领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他打分。每周或者每个月进行一次大评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会选择长跑作为课堂的开始。其实,健美操也可以与长跑运动进行结合,教师让小学生学习一些健美操动作,并在长跑之后做这些动作,不但可以进行长跑后的休息和调整,也可以防止因长跑突然停止而造成的身体不适,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长跑就轻松了很多,也可以更加快乐地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三、将健美操教学落实于小学体育课外运动中

课外活动是小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课外活动中融入健美操,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件新鲜的事。体育教学不要限制在体育课堂时间内,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时间都是学生的体育学习时间。在小学的活动课以及大课间这样的时间,如果小学生还愿意进行健美操练习或者做一做健美操,那是对体育中健美操教学的一种肯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健美操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结合,让小学生愿意将健美操带出体育课堂,让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小学生更多的自主创造空间,让小学生成为健美操的创造者。教师可以给小学生一段音乐,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去创造。教师引导小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以及音乐中的情绪,随意起跳。在这样的课堂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体育课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活动课或者大课间时听到操场上响起的音乐,就会主动起舞,去跳他们自己编制的健美操。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当小学生能够自主去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健美操教学,其教学的意义都能得到很大的发挥,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将健美操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之举。健美操的引入也是一个探究性的话题,引入前的准备工作工作量还是很大的。做好健美操与小学体育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开发,对于小学体育中健美操教学引入的顺利程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接纳健美操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并能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健美操的积极作用。

体操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体操课;课时分布;偏重;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G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20-01

以鹰潭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学大纲为例,开课两学期共100课时,理论12课时,技术实践88课时。第一学期64课时,理论8课时,技术实践56课时。第二学期36课时,理论4课时,技术实践32课时。该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是课时有限,技术教学捉襟见肘,改革迫在眉睫。

1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体操课程内容课时分布偏重分析

1.1 体操理论的课时分布偏重分析

在教学大纲中理论课共12课时,占总课时12%,涉及体操绪论和教学大纲说明、体操比赛的组织与裁判、体操术语、保护与帮助、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等6个内容,每个内容占用2课时。理论课上再系统讲授的保护与帮助也不如每个技术动作专门传授的保护方法有效;技术教学是体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占有更多课时进行教学传习,所以理论教学课时可以大幅压缩至4课时,只占总课时5%左右的水平。这样做既不会降低体操教学的总体效果,又抓住了体操教学的主要矛盾,不失为可行的策略。

1.2 队列队形与徒手体操的课时分布偏重分析

队列队形与徒手操是小学体操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体操素养养成的基础,是美的身体形态形成的重要形式,也是体育课集合、调动队伍,安排准备活动,进行教学良好教学组织的重要能力。两项内容与技巧、器械和跳跃等教材内容的课时比重相当,然而动作难度比其他教材却小很多,在原大纲中共20课时,占总课时20%。就此咨询专家,专家一致认为从难度角度看,队列队形和徒手操在整个体操教学总课时数中所占比重过大,有压缩的空间。

1.3 技巧的课时分布偏重分析

技巧中的一些技术动作利用运动技能迁移原则可放在单、双杠动作教学中,作为较难动作的辅助练习,既提高教难动作的技术掌握速度,同时又为技巧教学节省了课时。动作的混合练习不但可以加快器械体操动作的掌握,减轻其课时不足的压力,也为技巧课时安排提供充分空间。

1.4 器械的课时分布偏重分析

在大纲中,器械体操包括双杠和单杠两部分,是整个体操教学的重点,内容最多,难度最大的部分。总共包含双杠9项,单杠11项内容,按原设计课时要达到较好的技术教学效果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单杠。在新的课时分布构思中器械体操应有60课时左右,占总课时60%。双杠又是器械体操中的基础和重点,应利用器械体操课时的60%进行技术教学。

1.5 跳跃的课时分布偏重分析

跳跃项目包括跳马、跳山羊、跳箱与平衡木。根据动作相似性越大,迁移效果越好的动作迁移理论和中小学教学要求,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跳跃类项目中选择跳箱为代表,女生掌握平衡木基本动作即可。跳跃项目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动作难度相对较小,在体操课时分配中约占10%左右课时比重为宜。

2 结论

通过分析体操课理论的课时分布偏重,队列队形与徒手体操的课时分布偏重,应进行缩减,技巧的课时可放在单、双杠动作中进行教学,器械的课时分布偏少,应加多至占总课时60%进行技术教学,跳跃项目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动作难度相对较小,在体操课时分配中约占10%左右课时比重为宜。

参考文献

[1] 张洪潭著.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0.

体操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关键词:体操;体操教学;理论;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48-01

改革开放以来,给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者拓宽了视野,国外更多的体育教学理论的新理念,这些均对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得有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并且研究的质量大幅上升,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直接冲击着我国旧的体育教学理论的体系,使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到了继承与发展,引用与创新相结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不容忽视,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应注意每名同学都有各自的优点,对于同学的优点,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评价,给予肯定;发展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使他们这种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一、我国体操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健身娱乐的需求对体操教学理论未来发展的影响在不断扩大。现代社会,人们一方面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一方面工作的压力很大,为能使自己保持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去迎接工作中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参加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的选择,从而达到健身目的。现在大中城市的体育俱乐部中从事健美操锻炼、从事健身器械锻炼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在从锻炼中寻找释放工作压力乐趣的同时,获得了满足其身体健康的需要,使身心健康的发展寓体操锻炼的过程之中。人们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身需求的趋势正在不断攀升,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愉悦身心的效果自古有之,只不过是随时展,对这种愉悦身心效果的认识层面在不断深化。进行体育锻炼或闲暇时间观看体育表演达到娱乐的目的,也正是现代社会人们对体育认识的特征之一。通过体育达到娱乐目的,可以从体育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人们在观看体育表演中,从精彩的表演中得到启示,如体操表演中女子高低杠的动作连接新颖,运动员在两杠之间上下翻飞,形态健美的运动员的动作表现力,往往使观众赞叹不已,使人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度过一段时间,获得空前的放松与欢乐,达到了娱乐的目的。即使在体育表演中由于动作的失败或配合的失误,人们也会欣赏到一种遗憾美,毫不影响体育表演给人们带来的娱乐效果。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无疑为体操教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体操教学研究

在近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体操被人们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使体操课程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其重要作用,人们对体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不断进行研究,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都创立了在当时教育指导思想支配之下的体操教学理论,这些教学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都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现实状况,已为各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社会发展,人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运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体操”这一特定项目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其内容、体系多次重新界定,因此体操在学校教育中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要求体操在教学任务的制定、内容体系的重组、课的组织形式变化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直到现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体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实施,确立了体育教育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给学校教育中的体操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考,再次为体操教学理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显而易见,了解体操的起源与发展,不断研究教育规律推动体操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尤为重要。

三、体操教学研究展望

体操教学发展前景的研究,对准确把握体操教学的发展趋势,正确制订体操教学长远发展规模,选择科研攻关和投资方向,以及确定具体的科研课题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普及性体操教学的发展趋势。普及性体操教学主要是指基本体操和学校中开展的一般竞技体操动作的教学。由于教学对象人数较多,教材内容难度不大,教学的基本目的是锻炼体魄和掌握锻炼方法。因此,在未来的体操教学普及领域,将从根本上摈弃传统的传习式教学模式,以更合理的现代教学法取代,如程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及问题式教学法等。

2.教法手段将不断革新与完善。教法手段的革新与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现有的某些教法进行改革。即针对某一具体教法,根据体操运动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运动实践,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更新观念,才能更加准确更加深刻地揭示其内涵,使现有教法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则是对体操教法手段的创新。主要是对体操教具的革新。今后,在建立动作概念、简化完成高难动作的条件、准确判断动作主要参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监督和自我监督、保护帮助及发展力量与其他素质等方面,体操教具的改革与创新会有更大的发展。

3.新理论、新技术为体操教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可为体操教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技术可为体操教学的发展提供新方法。以往的体操技术教学训练活动,大多是在直观条件下,在反复试做和失误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可见,探索新动作技术过程的自动化,是新世纪提高体操技术教学训练效果的迫切任务。而这项工作,与计算机模拟技术密切相关,通过计算机模拟所得的数据,可以作为数学力学模拟体操各项具体动作的基础。

4.办学形式多样化。根据开展体操运动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以及我国体育运动总战略的需要,我国体操教学的办学形式,在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迈进的道路上会有长足的进步。

只有我们细心分析影响体操教学理论的各种因素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才有可能使体操教学理论的发展沿着科学的轨道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汉升.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37-378.

[2]史香.河南省地级市小学基本体操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体操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体操;健身体操;基本框架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822-03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P.E. Major's Gymnastic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ese P.E. Colleg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Frame of Fitness Gymnastics Curriculum Contents

ZHOU Wei

(P.E. Colleg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Fujian,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E. major's gymnastic curriculum in Chinese colleges i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lthough there are great changes of teaching goals, structure, contents, textbook, and teaching hours, teaching contents are still mainly about competitive sports. Colleges are further developing multiple functions of gymnastics, reducing competitive gymnastic contents, and increasing fitness gymnastic content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ontents, the setup of fitness gymnastic class should show not only the continuity of gymnastic knowledge, but also the innovation of gymnastic class.

Key words: gymnastics; fitness gymnastics; basic frame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17所高校体育院系体操课程设置状况及教学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94年-2005年间有关体操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献及相关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向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师大体育学院、浙江师大体育学院、台州学院体育系、湖南怀化学院体育系、陕西理工学院体育系、辽宁师大体育系、鞍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庆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系、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师大体育科学学院共17所院系体操教研室的专家发放问卷17分,收回17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有效数据,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做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前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内容设置与发展趋势的探究

2.1.1 体操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表1),目前我国部分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开设呈多样化趋势,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的体操课程呈多样化、小型化、实用型的发展趋势。其中7所院系开设了健身体操占41%,8所院系开设了团体操和形体操占47%,9所院系开设了体育游戏占53%,10所院系开设了时尚健身操占59%,13所院系开设了体育舞蹈和体育绘图占76%,竞技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的开设率为94%以上,可见这三门传统的课程在体操课程内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健身体操的开设,表明体操动作教材体系已经打破了原先以竞技体操项目为模式的框架,转变了以提高传授技术为主导思想的观念,树立了以传授动作技能的健身方法、挖掘和开发体操的健身手段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2.1.2 体操课程教学情况的变化分析 从表2中我们发现体操课程教学无论在动作的难易程度、动作时数和动作数量的增减上,还是在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考试等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被调查的17所院系在教学中都降低了动作的难度;15所院系都减少了教学时数;11所院系加强了体操健身手段的运用;10所院系减少了动作数量和改变了考试的方法;还有7所院系的教学目标任务也发生了变化,看来,随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计划的调整,体育教学时数的减少在所难免,那么体操动作难度的降低就在情理之中。

选修课程体系与结构的改革是体现培养宽口径、高素质 、广适应和重创新的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规格的重要环节,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学时比例,总体趋势是在压缩课程总学时的情况下,减少必修课的比重,增大选修课的比重,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只占被调查院系的29%,。这表明体操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只是在内容的数量和动作难度上的减少,体系结构仍然没有摆脱竞技体操的基本框架。这在我们调查体操教学课的主要教学模式中也能看得出来,技能教学模式占了82%,健身教学模式尚无一所院系采用,其他(两者相结合)占18%,这说明体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发展已落后于社会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但在调查体操普修内容体系是否重新整合的问题,及是否可按照体操健身功能为主线的内容体系进行整合时,赞成率分别为100%和88%。这也说明了专家学者们已经逐步开始思考体操课程在文化、教育、健身与娱乐等方面功能的开发。

2.2 健身体操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课程目标是构建健身体操课程的核心。依据教育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以徒手、持轻器械和利用器械的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身、健美和发展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塑造学生健美体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所具备的体操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并具有运用体操手段和方法在指导社会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这就为健身体操课程内容的选择,为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考评提供了依据。因此,我们在健身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健身性和实用性,依据体操项目的特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整理、挖掘、开发体操健身的功能与手段,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操作体系,使之对健身体操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有一个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和较为全面的把握。其次,在健身体操教学方法上,应积极探索、研究与新目标相适应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小群体教学法等,不断引进并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体操教学特点将其转化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第三,在健身体操的教学考评体系上,要进一步探索和更新。教学考核与评价是检查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反馈教与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力求做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如学生对体操健身手段开发、创新、应用的能力,健身指导与评价的能力,健身处方的制定能力,健身活动的组织能力等,并且,在体现对学生不同能力要求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把人文思想、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理论知识、健身技能等纳入考评范围,使之在反复实践验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

2.3 健身体操课程内容基本框架的构建 从当前我国体育工作的两个目标即“奥运竞技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提出来看,已经明确了体操未来的发展趋向:就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最佳运动成绩为主的竞技性发展方向和以增强国民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的非竞技性发展方向。所以,基于上述思想的考虑,为了明确与竞技性体操相区别,我们将健身体操的概念定义为:健身体操是一种非竞技性体操,以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的身体操练为手段,旨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体操活动。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构建了健身体操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图1),并按照逻辑学原理及社会对体操发展的实际需要,把体操分为竞技体操和非竞技性体操两大类。对于前者来说是具有潜质的专项运动员人群,而后者是不同年龄群体而非专项运动员。竞技性体操按照比赛的项目可分为竞技体操、技巧运动、艺术体操、竞技健美操、蹦床运动、体育舞蹈(尚有争议)。这不属于本课题研究范围。健身体操隶属于非竞技性体操,它以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的身体操练为手段,是旨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体操活动,因此,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操项目,均可作为健身体操动作设计的素材。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南,从健身体操课程内容体系来看,我们认为理论课教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健身概论、常用术语、体操教学与健身指导理论、现代健身方法与手段、健身体操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健身体操比赛的组织知识。实践课可根据练习形式的不同,暂分为徒手操、器械类和综合类健身体操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照“少而精,博而通,强化基础,打通主干,深入前沿”的原则和思路进行整合,针对不同的锻炼性质和目标分成六类即健身健美型、生活技能型、趣味灵巧型 、娱乐表演型、康复保健型,体操拓展型进行类别化,板块化教学。这种分类整合模式,一方面能够改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的内容长期以来以竞技性体操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弊端,且能使人们对健身体操课程的理解更加全面,对健身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加深入;另一方面,能促使健身体操内容与社会发展、中小学体操教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协调一致。总之,使健身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向着发展个性,注意和谐,崇尚健康,追求成功的方向发展。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 各院系都在深入开发体操的多元功能,竞技体操内容逐渐减少,而丰富实用的大众健身体操内容逐步增加,说明体操动作教材体系已经打破了原先以竞技体操项目为模式的框架,树立了以传授动作技术的健身方法,挖掘和开发体操的健身手段为目的的思想观念。

2) 体操课程教学无论在动作的难易程度,动作的时数及动作数量的增减方面,还是在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考试等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了专家学者们已经开始思考体操课程在文化、教育、健身与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开发。

3) 健身体操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应以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依据体操项目的特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整理、挖掘、开发体操健身的功能与手段,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体系。

4) 健身体操课程内容基本框架的构建:理论部分为健身概论、常用术语、体操教学与健身指导理论、现代健身方法与手段、健身体操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健身体操比赛的组织知识。实践部分根据练习形式的不同,暂分为徒手类、器械类和综合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针对不同的锻炼性质和目标分成六类即健身健美型、生活技能型、趣味灵巧型、娱乐表演型、康复保健型、体操拓展型进行类别化、板块化教学。

3.2 建议

1) 加大对健身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研究的力度,同时对体操普修课程、健身体操课程衔接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微观深化为先导,以宏观推进为保障,以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体操的功能为切入点,完善健身体操课程体系的建设。

2) 加强体育院系之间的地域性合作交流与研究,共同探讨健身体操课程设置的发展取向,结合各院系本身特色和地域特点,使健身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向着发展个性,注重和谐,祟尚健康,追求成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健.关于创建高师体操健身课程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683-684.

[2] 张予南,高留红,张予云,等.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38-240.

[3] 蒋世玉,史燕.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35-237.

[4] 刘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45-247.

体操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高校公共体育课 健美操教学

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概述。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尤・康・巴班斯基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师在普通学校中消灭大面积的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他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定最佳的工作方案,并在实际应用中坚决灵活地施行,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1]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标准和五个方法。两个标准:其一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其二是时间标准即师生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五个方法: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教学方法合理;教学形式多样;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

1.2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高校公共体育课健美操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等学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本科教学总学时大幅度下降,体育必修课总学时相应减少。[2]然而,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日渐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如健康活力操、校园青春操、拉丁健美操、搏击操等,从而使教学内容的膨胀与有限学时的矛盾越加尖锐,如何在比较少的时间内,科学、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成为摆在很多专家和学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辩证系统的整体观点看待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目标、内容、方法、形式)优化,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了教学效果。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至我国。今天,我们重新学习这一理论,仍然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对当前公共体育健美操课教学仍有现实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我们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我依据高校公共体育课学时相应减少的实际,融合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遵循认识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结合健美操的教学和本院学生的特点,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运用到健美操教学中,以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健美操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适应飞速发展的大众体育需求提供有益参考。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根据实验需要,从我院2010级公共体育课学生中2个班各随机抽取30人为实验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为了获取本研究所需要的实验数据,制定调查问卷。为确保测试指标的有效性,请10位体育理论、健美操专家对问卷的效度检验,并根据专家的意见补充修改。信度采取了分半信度法检验,经过统计处理,信度系数R=0.89,可信度较高。

2.2.2实验法

2.2.2.1实验分组及无差异检验

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对实验对象划分,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实验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素质测试,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研究对象在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方面具有均衡性,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基础相同。

2.2.2.2公共体育健美操课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实施方案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认知、掌握、提高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知阶段,(6次课计12学时)健美操基本步伐组合学习。

教学目标: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及各种步伐的组合方式;了解健美操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及健身价值。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踏步、走步、交叉步、“V”字步、并步,头颈、肩胸伸展开合跳、弹踢腿跳、弓步跳、大踢腿、后踢腿跑、吸腿跳;次要内容包括健美操的概念、特点、发展史、作用。教学方法:以程序教学法为主,辅以其他教学法。

教学组织形式:将班级、小组及个人教学相结合。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随堂考查。

第二阶段:掌握阶段,(6次课计12学时)成套健身健美操动作组合。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成套健身健美操成套动作组合;了解健美操基本步伐与成套动作组合方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成套动作的组合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健身健美操套路;次要内容包括柔韧素质练习,腰腹素质练习。

教学方法:以微格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法为辅。

教学组织形式:将班级、小组及个人教学相结合。

教学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进行评分。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6次课计12学时)较复杂的成套健身健美操。

教学目标:掌握较复杂的成套动作组合;创编练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创编健美操单个基本步伐及步伐组合动作的能力;了解健身健美操的创编理论与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校园青春活力操的动作组合;创编健身健美操练习及健身健美操的创编理论和方法。

教学方法:以学导式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法为辅。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小组及个人教学相结合。

教学评价:(1)成套动作考查。(2)理论试卷考试。(3)创编实践评价。

2.2.3数理统计法

本实验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0.0的方法统计处理。

3.实验效果与分析

3.1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中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影响

巴班斯基认为,任何研究都应当有明确而具体的标准,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根据这些标准评价提出的整套措施或者一定的教学法的优化程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时间和效果为评价标准。实验结果(表1)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实验组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分析其原因为,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应用,使得在教学的每个阶段,教学目标都较为具体明确;教学内容划分出了主次,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的、本质的教学内容的把握,减轻了学生负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形式。

例如,在教学的第一阶段以程序教学法为主,将教学目标和完整教学过程分成若干小步,学生对每个小步子的学习和及时评价反馈,逐步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步伐。最后,实现掌握整个健美操基本动作的最终目标。在教学的第二阶段,以微格教学法为主,把一个复杂的动作组合分为若干个基本动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心理负担,从而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易于突出和掌握。在授课时能集“看”“听”“教”“练”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有利于技术的形成和改进。在教学的第三阶段,以“学导式”教学法为主,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教法,符合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基本规律。教师的引导、提问、讲解示范、练习中的指导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动作原理和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理解,在同样的时间内,提高了实验组学生的学习质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中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身体素质达标水平普遍提高,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分析其原因为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案不同使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水平明显不同。实验班学生,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重点突出,采用了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学生在课上和课下主动练习的热情较大,相应地自我锻炼时间较多。因此身体素质机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且效果显著。说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应用能使学生把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尝试和体验,使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促进了身体健康。

3.3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中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两个班对自我心理的变化自述(表3)调查,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都优于对照班,说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心理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原因为,在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上,新的评价方法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为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有的学生学习很努力,过去常常会因为基础水平较差仍然不能获得及格的成绩,但现在会因为有较大的进步获得更好的成绩,得到了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外坚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并养成习惯。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控制感和自我控制得到了发展,不良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压抑感得到了释放,更多体验了愉、满足感,会使人感觉更加自信,进而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4.结语

(1)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技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在公共体育课健美操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优效性。(2)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公共体育课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3)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应注重掌握教学活动的全部因素,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注重钻研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前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邓跃宁.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3][苏]巴班斯基.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87-157.

[4]刘志红,王淑英.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教学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5]毛俐亚.优化体育院系健美操教学结构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9.

[6]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2002-8.

上一篇:刑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英语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