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8:34:41

经济学概论论文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1篇

>> 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发展与展望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现状分析 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研究 搜索引擎传播对中国质检行业网站服务效能的影响分析 搜索引擎行业竞争策略 企业搜索引擎营销分析 搜索引擎:行业深入搜索已成定局 搜索引擎2.0 决胜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DIY 浅谈搜索引擎 中毒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搜索引擎行业独大格局受挑战 中国总机网:电话搜索引擎 中国搜索引擎用户已达3.96亿 等 中国网络音乐搜索引擎著作权侵权问题分析 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趋势分析 搜索引擎的动力引擎 搜狗搜索引擎的SWOT分析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年4月18日访问

6.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92页

7.侯继勇.《技术壁垒是核心》..2008年4月21日访问

12.东方网-文汇报.《中国将成“谷歌”最大研发基地》..2008年4月18日访问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2】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3】喻国明.《传媒的“语法革命” 解读Web2.0时代传媒运营新规则》.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4】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5】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6】陈懋.《搜索引擎营销》.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黄薇.《搜索引擎传播与盈利模式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朱瑜.《搜索引擎广告的经营对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何小丽.《用户体验在搜索引擎营销策略中的作用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闫兵.《国内搜索引擎盈利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陈界伟.《面对互联网高速拐点的到来――搜索引擎的今天与明天》.科学•技术.2007年4月

【12】焦玉英,金士发.《搜索引擎的发展和盈利模式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

【13】艾瑞咨询集团.《2007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报告》.2008年4月18日访问

【14】侯继勇.《技术壁垒是核心》/newmedia/2005-06/20/content_3110548.htm.2008年4月20日访问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能源经济学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调、乏味且陈旧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师在讲授能源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等,学生坐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灵活多样,经常按照学生需要而定”来授课。82%的大学生表示“在学习时是被动接受教师讲给的知识而不是主动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在被问及“你喜欢现在老师讲的方式吗”,仅有 40%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还有 40%和20%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一般”和“不喜欢”。

1.2 教学考核方式呆板且被动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学习能源经济学学习效果的考查,是用总评成绩(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来反映的,总评成绩又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一般包括作业和考勤两个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左右,大多采取试卷考核的方式(一般采用闭卷形式)。由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大部分,因而很多学生平时不看书甚至不上课,作业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不做,到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只要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教学效果不理想。

调查显示,问卷设计了“你学习能源经济学这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调查结果是:60%左右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应付考试”,15%的大学生选择了提高自己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5%的大学生选择了“接受,获得,并积累知识”。这表明,能源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较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当问及“你觉得能源经济学平时的作业量多吗”,8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是”,主要只采用书面形式,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特别是对作业考核方法还存在着内容或形式上的缺陷。

2 创新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对策思考

2.1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应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实行多媒体教学,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把理论演示出来,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导入、课堂穿插与讨论、章节总结、组织专题讲座与报告等方式实施案例教学,多选择与国内外能源经济问题及学生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案例。通过开展能源经济调研、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课后网上答疑、将课件传送到校园教学网站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计量知识在能源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能源经济学属概论性质,概念较多,系统性论述较多。而同学反映上课被动接受学习内容,对所感兴趣的内容则感觉“吃不饱”。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调研同学们对能源经济学课程别感兴趣的内容。其次,调研同学们接触较多、理解较为深刻的内容。最后,根据调研的结果,确定几个专题,让同学们准备“课堂演讲”。“课堂演讲”方法:根据确定的专题,同学准备相关内容,老师课前看同学们的小论文,PPT,并提出修改意见;课上,教师教授完相关内容后,让同学到讲台上演讲,演讲时间为 5~10分钟,其他同学提问5分钟。同学的论文须反映其对所确定内容强烈的兴趣,或者是贴近自己的生活,并让同学去查阅相关文献,撰写论文,同学的积极性较高;鼓励同学们结合当今世界能源经济发展新趋势,准备自己的小论文和演讲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传授知识,也引导同学积极探索能源经济的现实问题与前沿问题。采用新的“课堂演讲”的教学方法之后,同学们既可以接受老师教授的有关能源经济的内容,同时又能积极主动地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相关材料,制作PPT,在课堂短暂的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而在其他同学进行“演讲”时,同学们能够认真倾听,并提出相关问题,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的出勤率会相应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通过同学们自主地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

2.2 完善教学考核制度

考核中应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建立以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物的综合考评体系,可以采取笔试、口试、讨论、作业、考勤等方式进行考核。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划分出不同的分值权重: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 50%左右,主要以闭卷形式进行,其余的 50%由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自主性教学内容自由命题,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笔试和口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讨论和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勤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保证考核的科学性,系及教研室应该加强能源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建设,根据学生综合水平与日常课题表现,确定不同的主客观题比重,对口试、讨论、作业和考勤的评分标准要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课后小论文,在期末总评中给予适当的附加分。

3 结语

能源经济学有两个特点:一是该课程信息量大,属于概论性质;二、与能源产业实践联系紧密。在能源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出勤率。其二,学生课后积极、主动查阅能源经济相关文献。通过改进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参与度与互动水平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面拓宽了,兴趣也提高了。能源经济学的教学在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之后,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坚持不断教育创新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21).

[2] 曹执.教育服务意识与求学自主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3(15).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基本的经济法律意识是经济类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经济人才是教师的职责。为提高经济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分析该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经济法概论”作为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要培养出现代化的新人才就不得不与时俱进,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实际用途,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学习较少,学识基础薄弱

“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内容多,但教学学时较少,因此在各高校,“经济法概论”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基础弱,听不懂,无法融入课堂里,这样就使得主角配角位置颠倒,必然无法令人满意。

(二)教学手段相对陈旧

如今,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课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还是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或是知识具有依赖性,学生学习只懂皮毛,不懂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思维狭窄,不会产生创设性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是无法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能只是满足于简单讲授经济法律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主要注重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阐释立法的精神和原则、提高学生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缺乏层次感

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依托,是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经济法概论》教材的内容偏多,而且繁杂深奥,大多数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大多只是起到参考价值,而且较为陈旧,无法做到立足实际,与实际问题严重脱节,如《劳动合同法》等章节更新缓慢,无法做到对现有问题进行实际分析,且逻辑混乱,重点不突出,缺乏层次感。

(四)传统的考核结果束缚学生的学习潜能

目前我们高校的考试主要还是闭卷考试,这导致学生还要遵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校的一切工作也是围绕考试这一主题展开,让分数来作为测评师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传统学习环境中,使得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考高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调整课时设置

不同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同,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奠定法律基础。在初步明确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于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进行差别对待。经济学专业建议先开设《法律基础》这一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经济法概论》,两者课时合计60课时,中间10课时实现实训;非经济学(非法学)专业可直接开设《经济法概论》,但要保证48课时以上,中间有8课时以上实现实训。

(二)重点必须突出,逻辑必须清晰

经济法教学内容繁多,突出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应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取舍课程内容,形成自己的专业需要,如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就应注重市场管理法等的学习;学会计专业的,就应注重税法、金融法等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与时俱进,比如将新出现的热点问题或最新立法及时的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热点,思考热点,开拓学生的思路。(三)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丰富教学手段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经济法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注重教学的创新与开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课外的知识充实进课堂,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如参加一些学生法学社团,也可以与法院建立经常性的实习观摩基地。另外,强化案例教学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使用,将单一的课堂讲授变得多样,可以进行讲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课模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案例的选择应重视符合“三实”(实战、实用、实务)带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要求,尤其要重视一个“实”字,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可以有实际作用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及探究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如今常见的案例分析法有三种: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

1.列举案例法

是指在授课中,教师为了更具体形象的阐述重点难点内容而列举一个或一组典型案例,案例可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修改后的案例。

2.讲评案例法

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某一教学重点而对一案例进行深入的解剖与分析,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本理论。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使用电化教学方式,比如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

3.讨论案例法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学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某一主要章节讲授完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事先准备有针对性和难度的案例,并且人们大都对这个案例有不同的见解和结论的。案例要有详细的情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例。小组讨论,大班讨论都是可行的方法,也可以先合后分或先分后合。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在最后要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以学生在案例的处理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经济法的教学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选择,对于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可以出题进行统一考察。通过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法理论,能够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课堂的教师不要固守传统的法律院校的教学模式,应从不同方面做工作,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琴.浅谈经济法概论中的案例教学[j].文教资料,2005,(2).

[2]宋文霞.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3).

【作者简介】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基本的经济法律意识是经济类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经济人才是教师的职责。为提高经济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分析该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经济法概论”作为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要培养出现代化的新人才就不得不与时俱进,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实际用途,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学习较少,学识基础薄弱

“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内容多,但教学学时较少,因此在各高校,“经济法概论”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基础弱,听不懂,无法融入课堂里,这样就使得主角配角位置颠倒,必然无法令人满意。

(二)教学手段相对陈旧

如今,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课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还是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或是知识具有依赖性,学生学习只懂皮毛,不懂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思维狭窄,不会产生创设性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是无法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能只是满足于简单讲授经济法律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主要注重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阐释立法的精神和原则、提高学生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缺乏层次感

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依托,是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经济法概论》教材的内容偏多,而且繁杂深奥,大多数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大多只是起到参考价值,而且较为陈旧,无法做到立足实际,与实际问题严重脱节,如《劳动合同法》等章节更新缓慢,无法做到对现有问题进行实际分析,且逻辑混乱,重点不突出,缺乏层次感。

(四)传统的考核结果束缚学生的学习潜能

目前我们高校的考试主要还是闭卷考试,这导致学生还要遵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校的一切工作也是围绕考试这一主题展开,让分数来作为测评师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传统学习环境中,使得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考高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调整课时设置

不同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同,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奠定法律基础。在初步明确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于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进行差别对待。经济学专业建议先开设《法律基础》这一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经济法概论》,两者课时合计60课时,中间10课时实现实训;非经济学(非法学)专业可直接开设《经济法概论》,但要保证48课时以上,中间有8课时以上实现实训。

(二)重点必须突出,逻辑必须清晰

经济法教学内容繁多,突出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应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取舍课程内容,形成自己的专业需要,如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就应注重市场管理法等的学习;学会计专业的,就应注重税法、金融法等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与时俱进,比如将新出现的热点问题或最新立法及时的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热点,思考热点,开拓学生的思路。

(三)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丰富教学手段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经济法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注重教学的创新与开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课外的知识充实进课堂,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如参加一些学生法学社团,也可以与法院建立经常性的实习观摩基地。另外,强化案例教学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使用,将单一的课堂讲授变得多样,可以进行讲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课模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案例的选择应重视符合“三实”(实战、实用、实务)带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要求,尤其要重视一个“实”字,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可以有实际作用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及探究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如今常见的案例分析法有三种: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

1.列举案例法

是指在授课中,教师为了更具体形象的阐述重点难点内容而列举一个或一组典型案例,案例可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修改后的案例。

2.讲评案例法

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某一教学重点而对一案例进行深入的解剖与分析,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本理论。在进行这样的教 学时可以使用电化教学方式,比如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

3.讨论案例法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学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某一主要章节讲授完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事先准备有针对性和难度的案例,并且人们大都对这个案例有不同的见解和结论的。案例要有详细的情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例。小组讨论,大班讨论都是可行的方法,也可以先合后分或先分后合。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在最后要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以学生在案例的处理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经济法的教学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选择,对于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可以出题进行统一考察。通过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法理论,能够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课堂的教师不要固守传统的法律院校的教学模式,应从不同方面做工作,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琴。浅谈经济法概论中的案例教学[J].文教资料,2005,(2)。

[2]宋文霞。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3)。

【作者简介】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世界经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58-02

一、《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特点

众所周知,人类从地理大发现开始逐渐步入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将世界各国都深深地卷入了世界市场,各国在科学、技术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逐渐走向一体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世界资源的争夺和矛盾日益突出和激烈,包括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世界经济中心不断转移,格局不断变化,跨国公司、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加剧了这种动荡。中国虽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间不长,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要明确很多意识和思想,因此普及相关的知识是尤为重要的。

《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类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作为经济学门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向学生展示了世界经济的整体脉络和走向,客观而辩证地透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框架,明确世界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知悉各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为以后其他各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为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应当对教学的形式进行改革。传统地按照教材从理论观点到数据图表演示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了。比如在介绍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时,如果仅是单纯从观点上去说教,学生是很难深刻领会的。所以一般要把历史的一些经典情况进行还原和说明,再结合有关国家的发展史来说明每一个历史阶段上所发生的事件。有时许多经济事件的发生与政治、军事行为密不可分,这时也要简要地向学生介绍相关国家当时的状况和事情的来龙去脉。例如在讲授廉价石油时代结束这部分内容时,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石油危机一共有几次,每次的起因,持续的时间和最终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认知,也才能更好地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当然这种改革还不应局限于教学内容的补充,还应该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终极目标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喜欢这门课,并通过这门课夯实经济学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二、《世界经济概论》现有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

目前《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开设虽然在国内比较晚,但发展比较快,例如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和仰恩大学都比较重视该课程的建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做了不少有效的改革和尝试,使得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了。如仰恩大学的刘政永主张以“把握最新发展趋势,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特征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还重点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改革和探索。武汉大学已经将本门课程建设为部级精品课。

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多以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为主;二是授课以多媒体方式进行,以便对资料和数据进行演示;三是考核方式摆脱了以考定成绩的做法,选择能考评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如通过课堂讨论、小论文写作等给出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三、《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一)课程内容体系扩展动态化

《世界经济概论》的授课内容包括世界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大跨度时间段内的问题,所以基础性的内容主要是涉及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状况,前沿性的内容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以及相关的争论。又由于世界经济涵盖了众多的领域,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事情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因此只讲历史是不完整的,只讲问题也是不全面的,只有三者都结合了才是完美的。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以池元吉主编的《世界经济概论》为蓝本,协调其他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的基础上,编排教学内容。不断地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不断地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介绍前沿问题时,博采众长,不只讲一家之言,应该让同学能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思想,自己进行评判。允许解放思想,各持己见。

对于某些课堂上涉猎而不能一一介绍的内容给学生列明书目或是直接提供电子版的阅读、视听材料,提倡学生自己赏析。

(二)教学方法灵活化,手段多样化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就会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教师的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老师给出知识点,学生先记笔记后背诵。这样老师讲授,学生听受,不给学生以独立思考与独立活动的机会,学生就会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很难培养出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就应“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要经过“深思熟虑,融会贯通”,使学生成为具有聪明才智、科学头脑的合格人才。好的教学方法至少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教学气氛轻松;二是知识掌握牢固;三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必要的能力。

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教学核心以引发思考,培养思想为重。丁学良教授在北大的《何谓一流大学》的演讲中指出:“在21世纪,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国家,如果不拥有世界水平的大学,那么它就永远只能充当国际分工的小配角,拣人家的残余,当‘大脑国家’的‘手脚’。要看21世纪究竟是谁的世纪,不看别的,就看谁拥有更多世界水平的大学。”由此可见,大学是培养思想家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学生到大学里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拥有一个更智慧和更会思想的头脑。世界经济的历史已经不能重演,我们只能从过去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作好准备,因此了解世界经济的过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所以《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想,养成思考的习惯和爱好,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去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

2.授课方式的选择应视授课内容而定。《世界经济概论》的授课内容有这样三部分构成:对历史的评述,对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的探讨。由于历史上东西现在的人基本已经有定论了,所以可以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辅之以数据和视频材料,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对于现在出现的问题就应在介绍和了解时事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讨论,甚至是争论来得出结论,主要是分析这种局势的影响,然后找到对策。对于学术前沿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应介绍学术大家的经典文章或是组织同学们收听、收看其学术讲座来掌握学术动态,之后可以用提交论文或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并拿出个人的观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世界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貌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又可以充分关注和参与具体问题,对其发表个人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填充影音资料,增加感性认识。经济学的许多问题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因素在教材或是学术文章中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概述,无法详细说明当时的实际背景。如果只是单纯讲授,学生没有实地调研,很难理解或是形成感性认识,因此有一些重要的历史性事件可以通过填充影音资料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度。例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国崛起》、《货币战争》、凤凰卫视的《经济制高点》等都是极佳的辅助材料,可以提供给学生供其在课后观看。对于比较热点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专家学者们的讲座或是演讲视频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认知水平。

4.在校内网站上建立交流学习互动平台。为了方便学生在课下学习和复习,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公共资源,通过下载可以使用,例如课件、资料、电子书籍等。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学生上网的便利性增加,在课下复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看到上课用的课件和其他辅材料,将极大地提高授课效果。上课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扩展知识储备,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一对一的问答和讨论。尤其是对于当前的热点问题,可以设定题目,让学生通过留言的形式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思考成熟的观点提交上去,没有课堂上面对面讨论的拘谨,可以畅所欲言,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力,教学效果将得到较好的提升。

(三)考评能力化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成绩考评如果采用传统做法是很难考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的。对此也有一些成熟的解决办法。结合教务管理部门的要求,我们将考评成绩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布置作业作为期末成绩的10%;布置一次学习论文作为期末成绩的10%;平时签到作为期末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为70%。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较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考评方式的改革有利地增强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和习惯,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世界经济概论》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知识点讲透并结合实际进行有力地分析。再进一步结合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喻教于乐,从喜欢学到乐于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烨.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浅谈《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思路[J].科技资讯,2008,(21):172-173.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体系;总体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4-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很传统同时又是新兴的专业。从1999年我国正式统一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工程管理专业已经从土木工程专业(或建筑工程专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专业。近几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在许多工程领域里扩展。现在全国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设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许多建筑、林业、铁路、矿业、财经、机械、化工、冶金等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口径的专业。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现代工程更具有社会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的特性。不同的工程类型对工程管理者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要能够满足现代工程要求,既要有规范性和统一性,又要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求总体架构的统一和具体课程设置的灵活相结合。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架构,一是按照培养时间进行总体过程框架的架构,二是按照培养方案进行总体框架设置。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实践教学的设置非常重要。因此,本文特地介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总体过程框架

传统的工程管理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两大学科为依托,随着工程管理专业在不同领域的扩展,工程管理所依托的学科也在扩展,但是管理科学与土木工程两大学科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其它经济学、环境工程、林业工程等学科的支撑。工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需要综合性的、广博的知识面,能够对所从事的工程迅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把握技术和实施过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过程应该经历从总体到专业细节,再回到总体的三个阶段。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对应进行安排,如图1所示。

(一)工程管理概论

学生入学后,在第一年应安排“工程管理概论”的学习,对工程、工程管理工作和工程管理专业有一个宏观的总体的了解,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整个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工程管理概论中所描述的工程应该是一个广义的工程范畴,利于不同背景的高等院校和不同工程背景的要求。

(二)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学生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掌握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搭建工程管理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工作能力。课程的设置也应体现不同类型工程特色。如水利院校可以设置一些水利工程的相关课程,林业院校可以设置一些林业方向的课程。

(三)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将所学习的各门知识进行综合的总体的应用,得到综合的训练。

从这个总体过程框架可以看出,第一年的工程管理概论和最后一年的毕业设计非常重要。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总体结构及课程设置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采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三方面课程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

(一)基础课

基础课程包括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思想、邓小平理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及其应用课程等。这部分课程是比较固定的而统一的。

(二)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平台课程。其中,不同领域的工程管理专业在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方面会有所差别,而管理平台和法律平台课程比较统一,只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会有所侧重。

1.技术平台课程。技术平台是工程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工程管理者必须具有某个主要工程的专业基础,如土木工程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以土木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管理的技术平台课程有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学与规划、工程施工等。有时还要增加一些工程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如工程规划、环境工程、设备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相关的工艺(化工、核能、污水处理等)。若以水利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则技术平台课程就会有所差异。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有比较扎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在工程中得到长远而可持续的发展。

2.管理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即课程要教会学生如何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来实现工程目标。管理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本平台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体,还可以开设系统工程、组织行为学等相关课程。

3.经济平台课程。经济平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一定的资金预算安排实现工程的预定目标,并达到工程技术与经济的辩证统一。经济学平台课程包括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工程经济学、金融与保险、工程估价等。本平台以工程经济学和工程估价为核心。

4.法律平台课程。法律平台是工程实施的法律准则和各参与主体完成各自工作任务的实施依据。法律平台课程包括经济法、建设工程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和工程合同管理等课程。

(三)专业课

专业方向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某一方向能力的学生需要开设的课程。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按照侧重点不同,分为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及物业管理五个方向。因此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也可以分为五个方向。

1.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Ⅱ)、工程合同管理(Ⅱ)、建设项目评估等。

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营销。

3.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造价管理、工程估价(Ⅱ)、项目融资等。

4.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包括国际工程承包、国际贸易与金融、国际经济合作法律基础、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等。

5.物业管理方向课程:包括物业资产管理、物业运行管理等。

(四)选修课

选修课主要指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一般不作硬性规定,分限制性选修课程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程两种。工程管理专业的选修课可根据专业方向进行选择。

四、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管理实践性非常强,很多本科生毕业后都需要到工地进行现场工作,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工程管理十分重要。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一)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1.对一年级本科生,认识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到工地上参观,让学生了解工程、工程系统和工程管理基本情况。

2.对二年级本科生,达到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层次。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各专业基础理论、原理、方法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3.对三年级本科生,达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层次。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各专业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边学习边实验并与生产实习相结合;通过课程认识实习、系统模拟实习、专题调查实习、计算机程序设计实习、阶段综合实习等实现这一目的。

4.对四年级本科生要注重专题设计能力培养。在教师间接指导下,学生自我设计论文题目,通过实践,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资料、列提纲、到撰写论文”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在课题设计、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和实习

许多工程技术课程和工程管理课程都应该安排实习和课程设计,如工程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工程施工课程实习和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等。

根据现代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工程管理课程教学也应安排计算机教学,并安排试验。

(三)课程中的案例教学

许多课程都有案例,通过案例使理论和知识更加形象化,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使学生容易掌握。

(四)毕业设计(论文)

从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综合训练,从培养动手能力的角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做毕业设计,尽量不要做论文。许多学校毕业设计选题的具有多样性,例如可以分为房地产、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三个方向,其中,房地产方向分别进行房地产全程策划、工程规划、技术设计、施工方案设计;项目管理方向的选题包括: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策划、招标文件的编制和标底、监理规划大纲;工程造价方向可以对一个具体的工程进行估价、项目评估或作可行性研究等。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

——利用工程管理实验室进行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的模拟实习;

——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组,参加科研实践,自主设计实验;

——让学生自我组织开展活动,以培养领导小组工作的能力;

——经常举办研讨会,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等等。

(六)研究能力的培养

研究能力培养主要面向优秀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实施。应鼓励工程管理的学生进行跨学科选课和研究,如可以涉足海洋工程、环境工程、地震工程、材料工程、核工业工程等跨学科课程。

五、结束语

现代工程对工程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能满足培养新型工程管理者的要求,在总体框架上体现统一性,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体现不同工程类型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任宏,晏永刚.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集成模式与教学体系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3]冒刘燕,成虎.工程专业学科体系统一性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独立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重点抓专业建设,继续深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本设施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特色,全面培养基础较好、商务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特色人才。(2)专业定位。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依托财政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各本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及母体学校(兰州商学院)的优势教学资源,根据上述的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商务活动、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商务活动、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培养要求。第一,知识结构。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基本思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二是具备系统、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进出口贸易专业知识。三是掌握会计、统计、财政、税收、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宏观政策及微观市场分析能力。第二,能力结构。一是分析研究能力;二是实务操作能力;三是市场开拓能力;四是组织管理能力。(3)培养过程。第一,修业年限及学分设置。修业年限一般为4年,最低修业学分不得低于160学分。第二,课程设置。一是公共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概论、形式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财经应用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体育等。二是学科基础课: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三是专业主干课:包括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国际经营战略、商务英语、商务谈判等。第三,学分、教学时间分配及实践活动安排。总学分160,其中课内总学分140,教学实践环节20学分。

三、课程建设情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一是英语课学习明显较多,而且课程内容也较为丰富。二是注重人文培养。

四、实践教学

(1)社会实践或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学院、系部安排集中到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委托实习实训、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且活动由指定教师统一组织,学生实习期满应向院系提交规范的调研报告,由指导老师结合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综合打分,并计入综合成绩。(2)专业实习。由院系指定专业任课教师组织安排,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实习结束学生向系部提交实习报告,对于在实习过程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适当给予表彰和鼓励。(3)毕业环节。学生的毕业经过毕业实习、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环节。

五、保障措施

(1)强化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学院院长是本专业建设的负责人,主持制定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经济贸易系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供充分的参观学习、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2)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项目管理、调控、评估制度,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3)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多角度考量,加大培养和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力度,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参 考 文 献

[1]李文文,周喆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纵横.2011(1)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8篇

在马歇尔之前,已有经济学家使用“企业家”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业性质概论》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这一术语。在他看来,企业家的外延很广,比如租地农场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师、屠户、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亚当·斯密,“对企业家的界说为后继经济学家研究企业家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认为,资本家(企业家)“几乎没有劳动”,但由于其资本的垫付能力而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对企业家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他说,企业家“是应用既得的知识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的人(p372)。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企业家的地位很重要。马歇尔喜欢在企业家前面加上限定词,例如“机警的企业家”,“机敏的企业家”,“谨慎的企业家”等,这无疑包含着马歇尔的价值判断。在《经济学原理》的正文中,马歇尔没有给出“企业家”的直接定义,所以通过马歇尔的叙述,必须明确“企业家”所指代的内容。

马歇尔在谈到生产要素之一的组织时,涉及到了企业管理。他说:“在大多数营业中,都有企业家这个特殊阶级参与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营业中,能够如此地指导生产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任务,不得不分裂开来,而转入专门的雇主手中,或用较为普通的名词来说,转入商人的手中。他们‘冒着’或‘担当’营业的风险;他们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他们安排或‘计划’营业的一般打算,并监督它的细小事情。”(p305)可见企业家是营业中的主体,是中间人,是商人。企业家所担当的角色是企业中风险的承担者和管理者。在《经济学原理》的附录中,马歇尔给出了一个近乎定义的论述:“这一名词来自亚当·斯密而惯用于欧洲大陆,用它来指那些把企业的风险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组织工业工作中应尽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适当不过了。”(p392)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企业家是劳动者,企业家只有在工业中,才能称之为企业家,并且要承担一定的职能,尽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础上,马歇尔对企业家进行了分类:“一类引用先进的企业方法,另一类墨守成规”。

二、企业家的素质及作用

马歇尔道出了理想的企业家所需的才能。

马歇尔依据企业家所履行的不同职能对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分析。

首先,以他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的作用而论,企业家必须具有他自己行业中的物的透彻的知识。他必须具有预测生产和消费的广泛变动的能力,他必须能谨慎地判断,大胆地承担风险;他当然必须了解他的行业中所用的原料和机械。(p309)马歇尔的企业家素质论中,伦理性素质(亚当·斯密讲的节俭、不妄为、爱秩序)呈隐退趋势,技能性素质占据主导性地位。企业家必须对所从事的行业的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没有很好的预测能力,企业家就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立足;企业家应有创新精神。他们把新的技术引入到生产领域,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家还应该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以理性判断作为其基础的。其次,以他作为雇主的作用而论,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马歇尔所说的这些素质是一个企业家能“尽本分”的重要保证。他描述出的企业家近似完满的人,是一种理想类型。在现实中,真正的企业家却很少有如此全面的能力。以上讨论的是企业家的素质,那么企业家所需的素质是如何获得的,即企业家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的人只要具有“耐心、天才和好运气”,有效地经营管理,都有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更不用说那些具有较多优势和机会的资产阶级了。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还需要其他条件和因素。先天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物质条件和各种就业机会和途径。后天的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工业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从马歇尔对企业家素质的有关论述中来看,企业家的职能是担当风险、经营管理和创新。

三、马歇尔企业家思想简评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马歇尔的企业家思想在企业家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既对前人的思想有所继承又对后人产生了影响。马歇尔也有自己的创新,并且论述的更为系统、全面和深刻,比如他讲到的“创新”的重要性,“好运气”的作用。马歇尔对企业家的关注和系统论述是时代精神的反映。马歇尔将企业家定位于“工业生活”中,这样企业家就是处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在马歇尔的论述中,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宫敬才: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论文关键词]马歇尔企业家素质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9篇

1.按大类招生中的专业课程设置

以某高校经济类为例,其按大类招生含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四个专业。按类招生的学生第一至第四学期进行基础课学习,第四学期内学生申请选择专业,第五、六学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第七和第八学期为论文和实习阶段。

1.1第一学年

公共课程:数学(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外语、政治(含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2第二学年

公共课程:数学(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外语、政治(含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大院选修课:因科目太多,故在此省略。

基础课程: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

1.3第三学年

公共课程:法律基础

经济学专业:资本论、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贸易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财政学专业: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概论、中国税制、比较财政制度、国际税收、税收管理、预算会计、社会保障、国际金融实务、计算机基础。

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学、期货交易、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公司财务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

2.课程设置的改进方案

2.1方案一。在选择专业前的一到两个学期,开设几门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并允许将所选学分带入大学三年级。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有兴趣的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各专业的学习内容,防止选择专业中存在的盲目与跟风现象;也能够让学生尽早学习基础性的专业知识,从而为更好的学习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例如,经济学院的学生在第四学期末可以选择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专业,由于四个专业所学专业课相差较大,学生一旦选择,更改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在第三和第四学年初设置一些涉及这四个专业的选修课程,如股票交易概论、经济思想史、财政史、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等知识性课程。这些课程不能与三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相互替代,也就是说,选修上述课程的学生只能学习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并不能取代未来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即股票交易概论的学习虽然与三年级金融学专业的证券投资学有一定的联系,但无法取代证券投资学,而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的学习也无法取代WTO规则等方面课程的学习。但是由于其学分计入选修课学分,因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课业负担。

2.2方案二。该校经济类招生的方向有四个:经济学专业、财政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学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均属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会直接到社会上去工作。而两年的基础课学习和一年的专业课学习显然太过于紧张,国贸专业在大三一个学年要上十二门课程。而金融学的专业可也都压在大三一年,这就在无形中少了很多实践操作的时间。并且,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找工作之前,还要考取报关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期货证等多个证书,很多学生要到三年级才知道什么是基金,怎样填写报关单,这就使他们必须在掌握专业知识之后和找工作之前考取资格证书,在理论上只有一次考试的机会,这就人为地为学生获得证书制造了难度。而学习经济学和财政学专业的学生大多利用大三一年忙于考研或考取公务员,这会导致他们在这一年中并不能把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并且经常会出现旷课的现象,这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校实施了弹性学制,就是可以允许学生缩短或延长学习的时间,学生可以申请三年毕业或者五年毕业,但是这在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申请的过程比较复杂,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笔者建议对于不同专业区别对待,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把两年的专业课缩短为一年或一年半,并允许刚入学的学生旁听高年级同学的专业课,以便提前学习到考取各种资格证书的相关知识。对于经济学专业,为了满足大家考研的要求,可以把基础打得更牢固一些,可以把两年(即大一和大三的经济学基础课)的基础课合并到一起。把应该大二所上的金融学、财政学和国际经济学这些通识课程移到大三去上,并且其要求应该以了解为主,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拥有了深厚的基础后,在大三有更多时间复习考研的内容。

2.3方案三。按大类招生既不能全部实行通识教育,大班授课,这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就业;也不能只顾为了配合专业和学生就业,而朝令夕改,取消按大类招生。我们的大类招生应该有通有专,通专兼备。

首先,新入学的学生应该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进行规划。不但是对于未来所学领域的规划,同时应该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

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第10篇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

㈠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令)、《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国家统计局第10号令)精神以及广东省统计局的相关安排,*年9月21日进行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试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和《统计法基础知识》两科。

㈡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更多的统计人员通过培训获得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对象为:不具备统计从业资格的在岗专(兼)职统计人员和有志于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

㈢实行考、培分开原则,统计从业资格承办单位不得组织相关培训。

二、统计人员继续教育

*年我市统计专业继续教育主要开展以下项目:

㈠统计电算化培训—马克威软件与当代数据分析

马克威分析系统是中国第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系统,是一套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全中文软件系统,它由六大功能模块组成:数据输入、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统计制图和电子报表。课程重点介绍如何使用马克威系统2.0版进行数据处理及基础统计分析。

经培训考试合格者,同时发教育部考试中心印制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

㈡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1.社会经济调查的基本理论,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主体、调查客体、调查对象、调查法则与工具、调查结果的形成等;2.社会经济调查实际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包括二手资料收集、访谈调查的实施技巧、观察与试验方法。

㈢调查分析基本技能

本课程主要介绍调查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包括调查数据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作用、运用条件、计算过程、计算步骤。具体内容包括调查数据的收集和调查数据整理以及调查数据的描述分析方法。

㈣调查报告写作

本课程通过将统计、写作和新闻三方面的基础知识合为一体,介绍调查报告写作和统计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㈤基层统计报表实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民经济一些主要行业常用的统计报表制度及其部分统计报表实务。适合刚从事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学习。

根据人事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的《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人发〔*〕52号文)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实行统计专业继续教育。

三、统计人员学历教育

㈠自考本科、大专调查与分析专业(调查分析师证书)

调查分析师证书课程包括:1.初级证书: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调查分析基本技能、调查报告写作;2.中级证书:消费者行为学、抽样技术(二)、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概论、市场调查实务;3.高级证书:市场分析方法、预测与决策、经济计量分析、商务统计。

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发教育部考试中心、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共同印制的调查分析师证书。

本科调查与分析专业课程除包含中级调查分析师课程外,还有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七门课程。

12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发给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暨南大学本科毕业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条件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专科调查与分析专业课程除包含初级调查分析师课程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数学、调查法规、现场调查组织与管理、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访问技巧、宏观经济指标分析、抽样调查案例等十二门。

㈡开放教育本科经济学专业(经济分析方向)

主要课程有:必修课:英语Ⅱ(1)(2)、计算机应用基础、西方经济学(本)、国民经济核算、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分析、产业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经济案例分析。

选修课:市场调查、经济法规概论、工商管理统计、基础会计、公共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应用经济计量学、马克威分析软件、财务报表分析、现代金融业务、资产评估。

达到最低毕业学分(71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发给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毕业生,可申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四、其他培训

㈠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初级班主要学习《统计基础知识和实务》,内容包括统计学原理、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三个部分;中级班学习《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和《统计工作实务》,前者包括统计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后者包括国民经济统计、统计分析与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部分。

㈡区、县级市统计局局长(市局处、室领导)培训班。

上一篇: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学小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