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6 04:09:26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景观设计》杂志是一本具有国内正规期刊号的全彩专业杂志,自创刊以来,以其精准的专业定位和优异的品质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和推崇。作为一本景观设计领域的专业杂志,它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求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景观设计资讯和案例。杂志的内容涵盖了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公共艺术、生态环境等,旨在为设计师、建筑师、规划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杂志的专业定位非常精准,始终聚焦于景观设计领域,力求将该领域的最新动态、最新技术和最新理念呈现给读者。这种专业性强的特点,使得杂志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满足了读者的实际需求。

除了精准的专业定位,杂志的品质也是其受到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封面设计到内文版式,从图片质量到文字内容,杂志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全彩印刷更是保证了杂志的高品质视觉效果,使得每一页都充满了设计感和艺术感。这种对品质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杂志的外观上,更体现在其内容上。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编辑,力求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

此外,杂志还非常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和交流。通过举办线上或线下的交流活动,杂志邀请设计师和专家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加强了与读者的联系。同时,杂志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与读者进行互动,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杂志的内容和质量。正是因为其精准的专业定位、优异的品质和对读者的用心服务,杂志在景观设计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许多业内人士都将其视为必读的刊物之一,从中获取灵感和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设计水平。

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景观设计学》杂志是一本专注于景观设计领域的学术期刊,旨在分享关于景观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杂志是一本权威的学术期刊,由一群热衷于景观设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创办。该杂志的目标是推动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发展,并为从事景观设计研究和实践的学者、专业人士以及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借鉴的平台。

该杂志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景观设计相关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公园设计、景观规划、园林艺术、生态景观等。每期杂志都会收录众多精选论文和案例研究,旨在分享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发表的论文涵盖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有对景观设计理论的深入探讨,也有涉及到具体项目的实际经验。

该杂志注重学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力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它致力于推动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搭建桥梁,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该杂志还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专家讲座,为读者提供与学术界和行业专家互动交流的机会。

除了论文和研究成果,该杂志还刊登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评论、专题报告、学术活动信息和最新书评等内容。这些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景观设计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动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景观设计学科的窗口。《景观设计学》杂志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声誉,被广大景观设计专业人士和学术界视为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它不仅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国际景观设计领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景观 设计 环境

一.景观的概念以及含义

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

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得歌尔的栖居概念。栖居的过程实际上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息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的。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场所是无处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具体,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

二、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以下就初步的谈一下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2.1城镇规划

景观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担当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角色,城镇规划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规划。城镇规划是针对城市与乡镇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者运用区域规划技术与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内的布局与组织。城镇规划也涉及到“城市设计”内容,如广场、街道景观等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发展。

2.2场地和社区规划

环境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居住区、商业、工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它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来看待,综合平衡室内与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以及灌溉、栽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详细的构筑物的规划说明与准备等。

2.3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规划对于很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来讲是个逐渐扩展的实践领域。它随着过去一年来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而发展。它融合了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在这个领域,景观设计师针对土地与流域的规划、管理等全部范围,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压力状况分析、视觉分析和岸线管理等。

2.4公园与休闲区规划

公园与休闲区规划包括创造与改造城市、乡村、郊区的公园与休闲地带。同时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规划。如国家公园规划、郊野规划、野生动物保护地规划等。

2.5土地发展规划

土地发展规划包括大范围与多区域的未发展土地的规划和小面积的城市、乡村和历史地段的基地设计。同时在政策规划与个体发展计划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在这一领域,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房地产经济及其发展组织过程的知识,同时还应理解土地开发与发展的客观限制条件。由于具有多方面技能与广博的知识,景观设计师通常是这一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设计小组的带头人。

2.6旅游和休闲地规划

基地的历史性保护与复兴如公园、私家花园、场地、滨水区和湿地等的保护与复兴。它涉及到基地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与保护、作为历史重要地段的局部地块的保护、地段的历史记忆与质量的恢复以及在新的使用目的下地段的发展与更新。

三、结语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要使景观的发展跨越障碍,实现可持续,则要求景观设计作出相应的拓展,生态设计观念或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已被设计者和研究者倡导了很长的时间,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环境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态设计观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将其概括为:不仅考虑人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

1.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1.1建筑景观与环境相协调

孔宇航在到访上海时曾指出,景观设计必须结合场地原有的环境和业主对用途的需求,在初步构思、实地调研、选择材料、展现文化等方面,都必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景观建筑设计必须契合当地环境和人们的需求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谈到这一问题时,城市与土地设计师周保华表示:“好的景观、建筑应该与它周围的公共领域,与城市居民形成一种对话。最初要对城市基因进行研究,这样设计出来的城市整体风格更协调。”

1.2小区景观与建筑融合的忽视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更需要小区景观与小区建筑的融合。好的景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风格,进行统一的设计不能与建筑风格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最好有统一的策划方案,建筑与景观同时出图,进行统一规划、布置。

1.3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2.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活动

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绿化和视觉上的艺术美景,更应赋予室外空间更多功能,鼓励人们亲近自然,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为人们的交往提供条件,促进社区文化形成。设计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户外活动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又称连锁性活动(3种类型),并指出它们与户外物质环境质量存在正相关,户外物质环境质量的提高将大大促进自发性以及社会性活动的产生,而不理想的户外空间只能引发必要性活动。

①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的必要性活动,主要是指居民不由自主的、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活动,如穿行、上学、上班、等候、购物等。经过分析,以发生必要性活动为主的居住区外环境空间主要包括宅间绿地、回家通道、入户道路等区域。②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自发性活动,与必要性活动相比它是另一类全然不同的活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如晨练、散步、驻足观景、休息闲坐、老人或母携儿童玩耍等。居住区自发性活动较多的发生地点是公共绿地。③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指的是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也称为被动式接触。包括室外社交、聊天交谈、儿童游戏、各种球类活动、静坐观看、下棋、朋友聚会、野餐等。社会性活动较多的发生地点也是居住区公共绿地。

3.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本效应,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追求环境的多样性、舒适性。提倡居民参与意识,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人是居住区的主体,绿地环境也是由于人的活动才有了存在的必要,环境设计首要任务是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要,以人为核心是环境设计的根本,居住环境对人们心理及行为活动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人对环境的使用,可以了解人们的行为特点,从而洞察人们的心理动态和趋向。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从人的行为和需求人手。配置人工和自然要素,为人的使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2协调性原则

塑造个性居住区环境,构筑布局合理、结构清晰的小区环境。小区环境设计满足居民活动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形成小区独特的风格和景观形象,这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大同小异的规划风格,使小区具有独有的特色,小区环境才更有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居住小区的规划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充分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将住宅、道路、绿化、公建配套、市政配套在用地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小区空间系列。

3.3整体性原则

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deteriorating today,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 more and more get people's atten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the curr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essence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and humanized design, feasibility and desig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desig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design; The humanized design; The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景观设计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人文化和生态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1、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广义上讲,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可称之为景观设计。它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它随着时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创造和积累的过程[2]。

何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 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3]。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4]。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5]。

2、生态化设计

2.1生态化设计概念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⑴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⑵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满足人类需求。参照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设计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关联的新秩序,使其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

而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2.2生态化设计原则

2.2.1地方性原则

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由于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环境获得日常生活和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设计应考虑当地人和其文化传统给予的启示[1]。

其次,应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基址有直接影响与作用,所以应该设计不能局限在基址的红线以内;另外任何景观生态系统都有特定的物质结构与生态特征,呈现空间异质性,在设计时应根据基址特征进行具体的对待;考虑基址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

第三,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要避免单纯地追求宏大的气势和英雄气概,要因地制宜,将原有景观要素加以利用。

2.2.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在大规模的景观设计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林地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景观对能源和物质的耗费体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即材料的选择、施工建设、使用管理和废弃过程。为此,材料选用原则应以能循环使用,能降解再生为主,而且应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

2.2.3整体性原则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7]。

现代景观设计绝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广场、街景、园林绿化,从城市到牧野都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注重人的生活体验、人的感受,是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栖居之所。美好的景观环境既是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记忆,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景观设计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8]。

3、人性化设计

3.1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3.2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系

3.2.1物理层次的关怀

物理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近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上下行走及盲人行走,很多城市广场、街心花园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但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在这方面仍不够成熟,如有一些过街天桥台阶宽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不论多大年龄的人走起来都非常费力。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所设的防护拦过低,遇到有大型活动人多相互拥挤时,容易发生危险和不测。

3.2.2心理层次的关怀

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次上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

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作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思维形式可将其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推理就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判断,人们可根据以往的经验由整体推理至局部,反之也可由局部推知大致的整体,有利于从整体到细部系统地感知景观;联想是由前事物触发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现阶段我们要不断的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园林设计时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只注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忽视建筑的人文性。保持设计的艺术感与美感,使人们从设计中更多的感受到人文气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10

[2]魏晗.浅谈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表现[J].小城镇建设,2003(8):52-53

[3]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

[4]Newton,N.T.Design on the L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1971

[5]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Sim Van der Ryn and Cown, Stuart.Ecological Design. Island Press Washington.D.C,1996

[7]陈六汀,梁梅.景观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69~70

景观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从生态学出现以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态学进行不断的研究,这门学科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时至今日,生态学这们学科已经拓展到了各个的领域,而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懂得生态学到底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特别是从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生态危机开始在在世界各地加重,表露得越来越明显,水资源危机、生物资源危机、土地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森林面积减小、大气臭氧层变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明显出现,都是由于我们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起的。

一 、现代系统观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2、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 van Valkenburgh 设计的General Mills 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清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3、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设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4、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二、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三、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当然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也要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使园林更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金阳会展中心中的建筑下设水体,室内运用了玻璃反光,有不同层次的感觉,用天井巧妙地使人在室内犹如在室外的亲身感受。这些手法的运用,为园林的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vol.12(6):23-30

景观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景观设计;建筑;虚拟技术

通过计算机来对图形、文本、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其虚拟技术是集成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多种技术手段处理的新成果,通过三维空间来塑造全新、直观、以及更准确的景观设计;另外其独特的设计手段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力,能充分达到景观的视觉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目前,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平面设计上,逐渐趋向于立体、三维、甚至多维立体效果的视觉、听觉感受。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设计中各种新材料不断被引入:金属、玻璃、橡胶、夜景照明等等,从而整体拓展了景观的表现方法和理念,使当前景观作品更新颖,意义更明确。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中多个场馆的建筑都采用了最新的媒体技术,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颖的建筑特色等都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效果。因此,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也更应该向多媒体方向发展,提升景观表现形式、整体美观度。

二、城市景观与多媒体的联系

目前的社会环境,传播学使城市景观设计上的“传播(设计师)”与“接受(大众)”两个方面处于平衡对等的关系,设计师不再起到核心的主导作用,大众对设计的认可度、视觉、听觉各方面的反应同样重要。城市景观属于对文化的传播,具有传播媒介的特点,与多媒体技术一样都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因此城市景观设计的质量,就要从是否满足当代人们对景观的需求来评价,所以运用多媒体多技术集成的方式来进行景观设计、以及景观材料运用,是目前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三、多媒体技术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前景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人们对景观设计有更直观的了解,这属于人与环境、空间的交流。多媒体技术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空间环境的模拟,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的虚拟环境。从而让设计理念、文化、景观等信息更直观、更新颖展示出来。

(一)城市景观设计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城市景观设计随着时代变化,经济发展,也不断在转变,主要在设计方式、设计理念、文化体现等多个方面。就目前的社会环境,科技水平的发展对城市景观设计影响很大,景观从以前的观赏性到如今功能性、实用性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看出,景观设计与科技发展紧密联系。且当前社会有许多受科技影响而著名的景观设计实例,比如:美国芝加哥广场的皇冠喷泉(LED技术、艺术、水结合的城市景观作品)、上海世博会、北京世贸天阶、重庆幸福广场水幕电影等等著名的城市景观作品,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结合多媒体技术出现的经典作品。

(二)城市景观与人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整体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人们审美观的转变,新颖、刺激、梦幻是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方向。也正因为如此,城市景观设计发展至当前环境,已经不止是单纯的设计,而是从文化传播、审美观念、实用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整体。景观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其设计是否被人们所接受是当前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向。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高质量的城市景观设计就需要结构多媒体技术手段从视觉、嗅觉、触觉多方面满足人们需求,以及达到城市整体规划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正处于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审美、功能性需求、整体实用性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更是由于各种新媒体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广泛运用,新颖、有创造性的理念和设计思路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各种经典的景观设计涌现,体现了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新高度。多媒体技术运用对于城市景观设计作用明显,要保证高质量的景观设计就需要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多媒体手段来提升景观的效果,让人们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感受景观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凝玉.浅议景观设计师与媒体的互动[J].新西部(中旬刊),2013,(06):117-118.

[2]刘岚.探析新媒体时代城市景观新生的同质化和异质化发展[J].新美术,2013,(10):129-131.

[3]周星.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景观与应对策略[J].艺术百家,2012,(04):23-33.

景观设计范文第8篇

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具有经济性、生态性和高效性还应具备其自身的个性化。个性化指的就是园林中的景观要充分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在设计中注重景观特色和个性的挖掘保护避免在园林设计中忽视个性,造成雷同的现象。并且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精心分配、选择和组合,处处都要考虑周全,把设计做到尽善尽美。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就要在各方面都尽可能的满足城市人群对它的需求。于此,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心里需求出发,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园林景观布局。设计师可以从当地的场地特点,使用者的活动内容、园林周边的环境等情况来的提供相应的设施。

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

1对园林植物进行优化配置

在对园林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有科学依据指出园林的景观设计应该以书目为主,实现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并且草、灌、乔的比例尽量保持在1:3:6最为适合。而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也表明,在耗水量当中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在生态效益中则是草低于乔和灌木。所以,在路旁和广场宜多栽树木;而简易的乔、灌木就多长于居民小区之中。

2保持原生态,做到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做到节约的根本所在,从而要充分的利用各类资源来保持城市园林的原生态,保护当地园林的花草树木,对园林做好绿化、养护、修理等日常工作,在园林景观中达到完美的绿化效果,并体现出当地的特色绿化。此外,也应该根据园林的特点要尽量的节约水资源,多种植耐旱植物,这样既可满足景观的营养需求又可以减少多水分的使用。

3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技术创新

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若能运用科技手段来实现灌溉和对城市的污水进行回收,从而实现开源节流,那么必将降低园林绿地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程度。这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利于城市水污染的处理,达到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4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进行管护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在植物设计环节注重对植物的选择的栽培,在往后的阶段还得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园林进行看护。于此,就应加强对养护人员的节水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节水技能;明确灌水的次数和量,从而达到减少用水量的目的;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最后,还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强调以人为本,做到美化环境,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的目标;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最大限度地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从政策上保证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实施。

景观设计范文第9篇

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vanValkenburgh设计的GeneralMills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清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二、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三、结论

景观设计范文第10篇

《LA 景观设计学》杂志是一本专注于景观设计领域的学术性期刊,旨在推动景观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高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该杂志的背景深厚,其创刊和发展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景观设计师、学者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作为一本学术性期刊始终秉持严谨、专业的办刊理念,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LA 景观设计学》杂志的内容涵盖了景观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生态修复等。杂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关注前沿的理论研究,也关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同时,杂志还注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将景观设计与建筑、艺术、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进行交叉融合,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在发展过程中,《LA 景观设计学》杂志始终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办刊原则,不受任何利益关系的干扰。杂志注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对来稿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审,确保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杂志还积极推广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和案例,为设计师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此外杂志还注重与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技术,推动中国景观设计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杂志与多个国际知名景观设计机构和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为国内外设计师和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总的来说该杂志是一本具有深厚背景和独特魅力的学术性期刊。它以推动景观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己任,为设计师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该杂志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景观设计领域的关注和支持,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我们相信杂志将继续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学术价值和启示。

上一篇:园林论文范文 下一篇:景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