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3 13:22:0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要求,我区认真把握政策重点要点,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有序。

一、前阶段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相关机构。我区高度重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由区卫生计生局、发改经贸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局、药监分局、监察局等部门组成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工作。区卫生计生局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基本药物药事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具体工作任务。二是开展专题研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听取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区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区卫生计生局也组织召开了全区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研讨会和基本药物实施工作预备会议,征求医疗机构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三是广泛开展调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领区卫生计生局班子成员到有关基层医疗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区医改办组织卫生、发改、财政、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到吴兴、德清、安吉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二)结合实际,稳妥制定实施方案。一是做好经费测算。区财政局会同区卫生计生局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2008-2011年经常性收支进行了测算,掌握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状况,为落实补助政策提供了依据。二是完善实施方案。在反复测算、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交流,拓宽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医改模式,我们对《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进行了反复研究、不断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力争在全区实现地域及人群全覆盖。三是加大政策引导。为更好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我区调整了2012年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对2012新农合门诊基本药物与普通药物的报销比例进行调整,并拉开距离,普通药物门诊报销比例由2011年的25%上升到2012年的30%,基本药物门诊报销比例由2011年的30%提升到2012年的50%。使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明显高于普通药物,加大了使用基本药物的政策优势。

(三)整体推进,完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制定人员编制和绩效工资方案。目前,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核定方案已经完成,近期即将出台,为基本药物实施后的财政补偿方案提供依据。二是做好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工作。在借鉴兄弟县区医改工作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经充分调研,制订了《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工作办法》,建立区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工作小组,并由区卫生计生局负责组建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专家库,确定具体实施目录。目前,区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小组对各医疗机构报送的基本药物目录,按药品品规将各医疗机构报送的所有生产厂家都进行汇总,形成一个待遴选的大目录,拟在本周进行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三是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对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各医疗单位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集中培训,同时对包括临床、社区责任医生在内所有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增强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自觉性。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出台实施方案。近期《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将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研究讨论,3月25日前在所有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二是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网上集中采购。四是统一集中配送。五是统一组织结算。实施步骤共分三个阶段:一是过渡阶段。从开始实施之日起六个月内,只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现有库存药品。二是完善阶段。过渡期结束至12月底,只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由区确定的50种药品和过渡期间允许使用的其他药品,不得使用库存药品。三是全面实施阶段。全区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时间、实施要求及相关政策按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二)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将编印的15.3万区基药政策宣传单份及时下发到每家每户的同时,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基本药物,强化社会监督。二是针对药品价格、药品质量等群众关心的热点进行有重点的宣传。三是在各医疗单位门诊大厅醒目位置设置宣传牌,对常用药品目录、价格、基本医疗收费标准等通过制作板块、显示屏滚动等形式进行宣传。四是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部(社区)宣传栏内张贴宣传画,让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加深对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解。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2009年4月6日,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新华社;4月7日,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两个文件的公布,标志着酝酿多年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确认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这次新医改最大的亮点。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意见》出台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明确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实施方案》全文6600字,内容分为六大部分,明确了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这五项重点改革分别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3年内投入8500亿元,推进这五项医改重点工作。今后3年,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国家将建立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2009年开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有关专家说,迈出这重要的一步,压在老百姓头上的医疗大山将慢慢移除。届时,全民病有所医将不是梦想。

北京大学教授李玲指出,在新医改方案中,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说法,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从基本制度的高度保障人民健康,对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说,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是新医改的一个鲜明特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潮流。

二、新医改时间表

2009年: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2009年: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 国家将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2009年:基层公立医院全用基本药物 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在校大学生全入城镇居民医保 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

2010年:医保补助标准提至每人120元 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2011年:城镇医保实现市(地)级统筹 国家将规范基本医疗保障金管理。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率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2011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不低于20元 国家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2009――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且逐步推开 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2009――2011年:每县至少一所县级医院达标 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3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009年――2011年:基层医卫人员3年培训190万 用3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

作3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三、新医改政策

部分公立医院将转民营

根据《实施方案》,我国将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与此同时,国家将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同时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基层医生工资衔接事业单位

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人员105万人,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卫生人员20余万人。长期以来,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低,导致我国基层医疗人才流失,影响了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扭转这种状况,《实施方案》提出,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特需医疗服务比例禁超10%

近年来,一些公立医院过多设置一些VIP高级病房、特需门诊等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引起社会争议。为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题,《实施方案》明确要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同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推广“一卡通”医保异地结算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如退休后投奔子女、派驻到其他城市工作、进城务工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就医中遇到难题――报销手续繁琐,在不同城市来回奔波。为此,《实施方案》明确,我国将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患者可凭处方到药店买药

《实施方案》明确,我国将于今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对目录进行定期调整和更新。同时,国家将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括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实施方案》指出,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四、百姓可享受新医改“四大实惠”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指出,这次新医改的核心就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通过加大政府投入,降低群众的个人支付比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具体的四点实惠是:平时少得病、看病更方便、看病有保障、治病少花钱。

“平时少得病”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如说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为老年人、婴幼儿作健康体检,再比如实施国家重大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农村妇女住院分娩,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进行预防使群众少得病。

“看病有保障”是指,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医保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扩大报销范围,使群众看病以后,得到比以前更加高的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标准后,将提高群众的就医支付能力,减轻群众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如果按城镇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以后的医疗报销上额将达到10万元左右。随着政府投入比重的增加,居民个人支出比重将有所下降。

“看病更方便”是指,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并进行公立医院的改革,使得群众能够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再去医院,看病更加方便。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说,加快建设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将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的全面覆盖,使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城市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医疗服务。

“治病少花钱”是指,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医保,另外对医院进行改革,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这样使群众能够治病少花钱,减少个人支付的比例。

链接:透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难点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积极性如何平衡?

“公立医院改革是最大的难题。”参与多次医改政策制定的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说,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处理好“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创收趋利明显,公益性严重弱化。公立医院的维持、运行和发展主要资金来源是服务收费,无形中就会增加群众看病负担。刘新明指出,能否调动医务人员“维护公益性”而非创收的积极性,是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他说,公立医院如果全部由政府投入,这虽能最大程度体现公益性,但是目前国家财力不允许,同时还有可能“养懒人”,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因此改革中一方面要增加政府投入,扭转医院逐利势头,同时通过合理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术价值,改善内部分配机制,调动其积极性。

医保投入能否真正成为百姓实惠?

“提高医保补助标准对老百姓而言无疑是件好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指出,但是目前较低的筹资水平如何更好地发挥分担费用的作用、相关投入如何更好地实现改善国民健康结果的目标,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的难题,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

在医疗保障水平有限的同时,医保实施过程中还有医药费“水涨船高”和“过度治疗”的现象。从医14年的网友“李新”列举了身边的例子:一个阑尾炎手术成本约700元,如今在乡镇卫生院也要花3000元左右,按照当地70%的医保报销比例,患者仍然要掏近千元。政府投的钱并没有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葛延风说:“在目前筹资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医保资金,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同时,要加强监管,让公共投入真正变为老百姓的福利。”

如何走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困境?

大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挂号犹如春运期间买车票,“一号难求”;而在基层社区、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医疗机构则冷冷清清,有近一半的医疗设施几近闲置。

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老百姓看病还是要往大医院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由于工资待遇低、业务发展空间有限,经过系统培养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很少愿意到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工作。

这次医改提出,将在大医院建立大规模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更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大医院经过正规培训后,可以下到基层工作。陈竺说,这将是一个走出人才困境的“牵牛鼻”之举。

基本药物制度能否让药价“应声而降”?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这一制度旨在降低费用,是保证老百姓有药可用,用得起药,能合理用药的手段。《意见》中明确,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但是基本药物目录如何建立?如何保障它的生产和供应?这一系列问题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

针对药价虚高的问题,我国此前已对药品采取招标采购。然而由于“以药养医”机制的存在,出现了药价越招越高、廉价药一招就死的怪现象。北京大学教授李玲指出,此前的教训表明,“招标不能唯价格论,一定要招数量。药品的生产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价格。”她说,考虑招标的因素,首先应是药品的质量,然后是数量,最后才是价格。

“如果医院以药养医机制不改,就算通过招标来完成采购,一定会走回到只卖贵药的老路上来。”一位药企负责人表示,不切断医院和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就会面临重重阻碍。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也表示,基本药物的关键在于确保临床使用,医疗机构能否尽快实行改革,才是能否实现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所在。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年是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全面推开,特别是年9月1日,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召开,明确了各地各单位承担的市级综合试点和市级重点项目试点任务。目前,各地各单位正处于具体试点方案的制订阶段,各项改革工作也将逐步展开。我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也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三项改革已经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具体方案即将出台,“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市政府要求确保在年1月1日前正式启动。因此,加强对医改政策的学习,对于当前及今后医改工作的推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政策,吃透上级政策精神,抓住根本和基础,就会少走弯路、减少波折,才能把思想统一到上级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才能达到医改的目的和要求,才能确保各项医改政策的有效落实。为此,现就加强医改政策的学习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明确政策学习内容

对医改政策的学习要全面,既包括政策性文件、理论性文章、经验性总结,也包括各级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具体来说,至少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部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0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购买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等内容。

二、明确学习人员范围

辖区内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全体人员;局机关各科室全体人员。

三、学习方式方法

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局机关各科室都要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笔记,组织相关人员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坚持长期学习。学习方式要多样化,要把加强学习与深入调研相结合。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新医改实施方案,将使医药行业的上游(药品生产企业)、中游(药品流通经营)和下游(城市医院、社区医院、农村医院三级医疗网络和零售药店)都产生深刻变革,引领药品研发创新、药品价格、药品销售使用朝向科学合理有序竞争,医药行业整合来临。

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为目标,未来3年,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地方政府配套投入5100多亿元,共8500亿元医改资金重点投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

2010年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2009-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6倍。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非基本药物实行差别差率来抑制高价药。未来3年医疗个人负担由2008年的45%降至33%。

我们认为,新医改实施方案中长期利好8类企业,对应有8大投资主题:

1、医保管办分开,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和监控作用,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这将有利于与进口药市场竞争、有性价比优势的专科药,相关受益公司有恒瑞医药、通化东宝等。

2、利用药品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新药和专利药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将有利于具备自主创新研发新药的企业,相关受益公司有恒瑞医药、天士力、华北制药等。

3、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统一招标采购价格。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我们认为,受益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品牌和疗效突出的基本药物生产的相关公司有东阿阿胶、天士力、云南白药、康美药业、千金药业、康缘药业、华北制药,同仁堂、金陵药业、天药股份、海正药业以及复星医药旗下江苏万邦等。

4、“规范药品生产流通,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管理、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的相关公司将从中受益。这样的公司主要有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华东医药、一致药业、南京医药、上海医药、复星医药等商业龙头。

5、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零售业务受益的上市公司有南京医药、上海医药、复星医药、辽宁成大、广州药业等。

6、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中药注射剂龙头企业中长期将受益。相关受益公司有天士力、康缘药业等。

7、2009-2010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政府补助,通过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逐步解决以药补医。受益于药事服务的上市公司有南京医药,受益于参与医疗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康美药业、金陵药业等。

8、中央政府承担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受益于政府采购疫苗逐年增长的生产企业有天坛生物、华兰生物。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一、着力强化两个保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政府办、卫生、发改、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专题医改调度会议8次,召开全县性大型医改工作会议4次,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16次,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医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出台了《ZA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年)》、《ZA县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ZA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方案》和《ZA县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的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和制度,使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工作推进情况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围绕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狠抓扩面参保工作,年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7.79%。一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工作按照政策要求,重点推进了关闭、破产改制困难企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职工医疗保险,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实现了应保参保;二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重点推进了未成年人及中小学生参保;三是年新农合参合人数526986人,参合率达97.54%,新农合统筹基金使用率达81%。已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物目录,提高了报销比例,年基本药物目录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5%。5月1日起在全县295个定点医疗机构实施了门诊统筹“一卡通”,为参合农户就医、缴费提供了便利。截止年5月30日,已有10个乡镇开展了年新农合常年筹资,筹资金额已达110.5万元。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一是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我县制定了《ZA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成立了ZA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狠抓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二是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去年6月1日土坪镇卫生院率先实施了药品零差价销售,西药全部实现了按进价销售,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9月1日起,在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强化保障措施。为有效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对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卫生院使用基本药物情况分别纳入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同时,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指定具有国家基本药物配送资质的配送企业在辖区内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配送,从而降低了配送企业的配送成本,达到了及时、有效的配送。目前,全县各乡镇基本药物实施率达100%,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0%,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率达100%,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基本药物使用率达40%以上。基本药物实施后药品价格总体下降7.5%、住院费用下降18.5%、门诊费用下降19.88%、门诊人次费用下降13.4%。

(三)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加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国家投入资金3753万元、地方匹配资金3862万元,实施了县人医院外科大楼、3个乡镇卫生院、146个村卫生室建设,有效改善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条件。目前,总投资3880万元(中央资金252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36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县医院内科综合大楼建设已完成附一楼平场,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二是强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年以来,全县公开招考(引进)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8人。尤其是在今年,在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公开招考(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并将其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三年)。三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坚持成熟一个乡镇,完善一个乡镇;成熟一个村,完善一个村的原则。到目前为止,流渡、班竹、桴焉三个乡镇已全面启动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其余乡镇30%的行政村开展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其中,桴焉乡的红岩村卫生室,班竹乡的新木村卫生室、上坝村卫生室等运行较好,月业务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村医生月工资均在1500-2000元。四是实现了县级妇幼整合。整合后,实现了资源共享,行政管理成本减少,经过四个月的工作运行,成效明显。首先,原计生指导站干部从单纯的计生技术服务工作内容增加了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助产接生、儿童计划免疫和两个系统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婴儿游泳和抚触等妇幼卫生的工作内容,拓展了技术服务内容;其次,原妇幼保健所的干部增加了计生技术服务的工作内容,全面接触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工作,尤其是服务环境的改善,提高了产科服务能力。整合后的工作基本达到“县委和政府满意、业务主管部门满意、服务对象满意”的“三满意”目标。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有序推进。年12月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活动,根据省、市总体安排,按照统一管理、分类指导、定期考核的工作措施,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定下发了《ZA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和《ZA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并组织召开全县镇(乡)分管领导及各卫生院院长参加的动员会,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ZA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为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定下发了《ZA县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的规定》等配套文件和制度。截止年5月,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7.35万份;健康教育发放宣传资料130800份,开展健康教育讲座726场次,年3月24日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8%;免疫规划报告接种率98%;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率98.42%;儿童系统管理率55.6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04%;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率为226.06/10万,比年下降51.04/10万,法定传染病死亡率0.58/10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咨询已婚育龄妇女5713人次,孕妇HIV快速检测370人;住院分娩率92.46%;新法接生率96.25%;产前检查率96.58%;产后访视率98.01%;高危管理率98.81%;孕产妇死亡率14.87/10万;婴儿死亡率10.26‰;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兑现补助资金315万元;65岁以上老年人保健体检17972人;慢性病管理高血压患者随访7828人次,高血压控制5285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随访304人次,患者明显好转99人。

(五)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以“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核心任务,出台了《ZA县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同时,以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全面推进医院综合改革,努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年,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了急诊(急救中心)重症监护室。3月,县医院公开招聘(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4人。4月8日遵义医学院对县医院创“二甲”工作进行检查督导,梳理出49条整改意见和建议,现已逐一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及县医院各职能科室责任人限期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三、医改配套与保障机制建设有新举措

年初,我县按照医改政策规定,通过测算,将财政直接补偿资金列入了财政支出预算。一是财政补偿政策落实到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专项经费、乡村医生经费补助、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县级配套预算400万元,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财政预算补助300万元;二是完善了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建立了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工资考核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方案同步实施的绩效考核机制。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选定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有局限,临床医师用药与老百姓用药还不适应。二是乡镇卫生院全额工资补助不到位,绩效考核操作比较难。三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专技人员缺乏,全县乡镇卫生院共有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7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8人,占6.74%,大专学历120人,占44.94%,中专学历129人,占48.3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25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33人,执业护士4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5人,初级职称230人,无职称的32人。四是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推进较缓慢。五是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速度与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理顺医改牵头单位。省、市医改工作是由发改部门牵头,办公室设在发改委,而我县医改工作则是由卫生部门牵头。

二是进一步改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录用“绿色通道”,放宽政策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

三是在医疗保障机制上实行统筹管理,切实解决监管缺失问题。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6篇

医改重点:广覆盖、保基础

医改框架方案重点在“人群广覆盖、保基础医疗”,各级政府2009-2011年预计将投入8500亿元,这也是最容易带给业界和投资者无限遐想的理由。在实施方案中,国家计划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针对上述三大医保政策的调整,国泰君安分析师易镜明表示,到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属于新内容;根据实施方案中的投资规模估算,2009年政府对三大医保的增量是260亿元至320亿元,加上行业自身的存量增速,估计2009年整个医药制造业收入增幅大约为20%。

医药产能有望增两成

剖析已经明朗的政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铺开,将是医改最核心的5项内容。特别是在基本药物制度领域,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即将出台,而列名药品将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的政策背景下,势必大大提高国产优质药品的市场占用率,在药效、疗效可替代领域,也会对相关合资药品的市场形成挤压。

据相关媒体的资料,有望列入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产品较多的医药企业依次为:*ST中新、广州药业、康缘药业和同仁堂等。进入目录后对业绩正面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ST中新、康缘药业、独一味、沃华医药。另外,片仔癀在没有进入社保目录的情况下,有可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如果事实如此,对于已经具备“不可替代性”优势的该药企而言,将是又一重大利好。

诊疗设备企业也受益

一位券商行业研究员认为,基层医院的建设投入在8500亿元中应该占据较大的比重。基层医院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诊疗设备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对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构成实质性的利好。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主营消毒器的新华医疗、低端X光机的万东医疗、制氧器的鱼跃医疗最有可能获利。

同时,诊断试剂企业则伴随着基层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就诊率的提高,未来市场也将快速增长。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如科华生物和达安生物将是受益者。但是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政府采购通常给出的价格都比较低,相应的利润率很微薄,企业只有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成本费用,才有可能把销售转化为利润。

药价调整和基本药物制度成看点

在基本药物目录上,《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国家未来对基本药物制度目录中的产品,可能实行“各省市自主采购”、“基本指导价以上自主定价”的模式来施行。但由于基本药物目录的具体品种仍未明确,且基本药物如何生产、配送和定价等一系列后续工作也没有明确,现阶段的悬念仍然较多。

尽管如此,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大型药企,最终得到政府采购意向的几率,仍然要比普通的药企更高。上市公司中如双鹤药业、恒瑞医药、华北制药、海正药业、*ST中新、天士力、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广州药业、康缘药业等大型企业,预期将从基本药物目录中有所斩获。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明芳认为,医改领导小组即将公布的11个配套方案,将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其中药品价格调整和基本药物制度,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他预计即将出台的医改配套方案,将使基础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糖尿病药物和基础抗肿瘤药物等生产企业面临重大机遇,而此类代表公司有通化东宝、康美药业等。

其次,疫苗行业公司将受益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及国家扩大采购计划内免疫疫苗,此类代表公司有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随着部分省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的试点展开,曾在家电领域已被国美电器证实过的“渠道垄断”优势,可能会在医药流通行业出现。投资者不妨关注流通行业龙头国药股份和南京医药。

最后,我国医药行业中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主流厂商也应得到重视。它们代表着我国新药创制水准和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如恒瑞医药、上实医药、上海医药、一致药业、哈药股份、双鹤药业和同仁堂等企业,都值得关注。

医药股目前估值不低

医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阶段性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不应被过度放大其利好一面,理性投资者还是应当根据公司成长性和估值水平进行综合判断。

一方面,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解决药价虚高的根本问题,药品加成在医院零售药价的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药厂公开返还折扣和私下的回扣才是高药价的根源。在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前,还很难判断医药类企业的受益情况。中金公司分析员孙亮指出,医改将迈出实质性一步,但必须承认医改将是长期渐进的过程,而非时点性的事件。

同时,我们应当理性地认识到,医疗消费市场的增量有限,即便没有国家政策出台,公民对求医问药的刚性需要,仍然决定了其有相当庞大的市场基数。目前国家出台的医改政策,从本质上是要改变医疗资源的分配结构不合理。所以,要真正看清医改新政对个案的利弊,还要根据不同细分领域、品种,综合全面信息进行分析。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7篇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区卫生局印发的《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经研究,定于年5月23日起,组织医政、疾控、妇幼、社区办部分专业人员对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半年工作考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年5月23日---年6月3日。

二、路线安排

三、考核组人员组成

区卫生局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副组长:成员:由区卫生局医政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社区办等专业人员组成。

四、考核形式

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档案、资料等形式,现场打分反馈。

五、考核及督查内容

《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区星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标准》中所列的考核的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国家九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社区中医药工作;六项基本医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日常考核情况等。

六、考核分工:

1、医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6项基本医疗(家庭医疗服务、双向转诊、社区现场应急救护、社区康复医疗)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开展试点社区中医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中医服务工作情况。

2、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慢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重症精神病管理、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

3、区妇幼保健所: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儿童保健、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

4、社区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档案资料建档情况;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开展及建档情况;社区机构标准化建设情况;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工作,公立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实施情况;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情况。

五、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考核,认真做好自查和通报工作。医政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保所要熟练掌握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和区卫生局《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区创建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要求,严格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2、各社区卫生服机构在自查的基础上写出半年工作总结,根据时间安排,各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项目负责人要做好迎检工作。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8篇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层群众感受最深

《报告》指出,经过三年改革,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2011年年底,城乡居民参加3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比改革前增加了1.72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2012年提高到240元)。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都提高到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保障范围由住院延伸到门诊,98%的统筹地区建立了门诊统筹。

药价降幅大、看病报销多是三年基层医改让百姓受益最多的一大成效。《报告》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本次医改的一大制度创新,2011年7月底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提前实现改革目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以基本药物制度撬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2011年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建立起了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补偿机制等五大运行新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束了几十年以药补医的历史。

《报告》称,三年来,中央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3.3万所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各级政府也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经过三年建设,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面貌焕然一新。

《报告》指出,全国城乡普遍实施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国家首次为城乡每一位居民提供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年提高到25元。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17个国家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超过2000家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试点,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积极推进,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行,多元办医格局加快推进,积累了有益经验。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0年的35.5%,预计2011年继续下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

以“中国式解决办法”探索医改之路

《报告》称,新一轮医改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医改道路。

2008年12月,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20个部门参与,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国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各省(区、市)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及专门办事机构,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医改组织机构建设,建立起了专门的医改工作队伍。

2009年~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51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4506亿元,与2008年同口径支出基数相比,三年新增投入12409亿元,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比既定3318亿元增加了361亿元。中央共出台医改文件14个,主要部门共出台重要配套文件50多个,地方出台的文件更多,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改政策体系。

这条道路有“中国办法”。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是办法的核心。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强调从保基本起步,优先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等需求;从强基层入手,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从建机制着眼,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不断破解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个医改向前推进。

《报告》提到,我国医改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努力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让最贫穷、最困难的人群优先得到改革实惠,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国务院于2012年3月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按照新形势新要求,明确了今后四年医改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医改财政投入力度、强度要高于2009年~2011年投入水平。把医改与促进医疗服务业加速发展结合起来也是“十二五”期间一大重点任务,要把加速医疗服务业发展作为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点。

4月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7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公布。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6月?卫生部会同发改委《关于印发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为指导各地做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特制定了《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县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县中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和《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遴选确定了307种基本药物。

2月?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五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指出民营医院将在准入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

1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公布,要求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新采购办法,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1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公布,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的补偿渠道。

6月23日?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多位专家与会,建言公立医院改革顶层设计。

7月7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培养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使之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7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意见的通知。

7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实施范畴。

12月?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达到12.95亿人,其中,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2亿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6亿人,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47亿人。与医改之初的2008年相比,我国参保人数增加了1.62亿人,全民基本医保已经惠及全国95%的人口。

3月?《“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由国务院出台,其内容全面部署了2012年~2015年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进入新的实施阶段。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9篇

2014年4月6日,新华社受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意见》指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意见》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意见》认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政策链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摘要)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4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八)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市)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余公立医院由市负责举办。

(九)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收费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

(十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十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广泛开展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交流。

(十四)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十五)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卫生标准体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完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

(十六)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4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十七)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2014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从2014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十八)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十九)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14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14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4年不低于20元。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二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五、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十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成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监督考核。地方政府要按照本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十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远近结合,从基础和基层起步,近期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改革。要抓紧制定操作性文件和具体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政策措施,明确实施步骤,做好配套衔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

(二十三)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试点原则和政策框架,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各省区市制定具体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二十四)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群众信心,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权威解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4~2014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已相继公开。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

问:请简要介绍《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

答: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不可否认,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意见》和《实施方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汇集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反复论证修改形成的。2014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拟订相关文件。两年多来,工作小组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深入调研。工作小组成立了四个专题研究小组,先后到东、中、西部10多个省(区、市),深入到医院、社区、乡村卫生机构等,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听取有关方面意见。二是开展专题讨论。先后组织了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框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医疗保障制度、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机制、发展非公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等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讨论。三是借助外脑。委托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独立平行研究,并举办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平行研究方案进行研讨和比较论证。同时在网上公开征集建议方案。四是集中起草。在以上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工作小组组织精干力量集中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经反复讨论,几易其稿,形成了《意见》初稿。五是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在征求地方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派、人民团体等方面意见的同时,2014年10月14日,《意见》全文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工作小组共收到群众意见35929件,其中网民意见31320条,传真584份,信件4025封。我们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逐条分析,不少好的意见被吸收到文件之中。

在《意见》研究起草过程中,工作小组还对近期改革目标和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据此拟定了《实施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文件制定工作。两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直接听取各方面意见,专题研究重点难点问题,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解决了制定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了文件的顺利出台。

问:根据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情况,《意见》做了哪些重要修改?

答:最后中央正式公布的《意见》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共进行了190余处修改。主要修改之处:一是增加了改革的近期目标。二是针对农民工、老年人等群体反映强烈的医保关系接续和异地就医报销问题,增加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等内容。三是针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建议,增加了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重视护士和护理工作、增进医患沟通等内容。四是针对基本药物定价和供应方式争议较多的情况,将“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修改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将“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给地方操作留有空间。五是对《意见》第五部分进行了修改充实,使五项重点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更加清晰。六是对文字进行了上百处修改,力求表述更加准确、易懂。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对《意见》的修改建议在《实施方案》中得到了反映。对于一些更具体的建议,我们还将在今后陆续下发的配套文件中予以研究、采纳。

问:请介绍《意见》和《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这两个文件是什么关系?

答:《意见》和《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思路和重要政策措施是一致的。《意见》旨在规划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发展,明确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政策框架;《实施方案》是今后三年落实《意见》的具体安排,确定三年内重点抓好的改革任务,突出改革的操作性。

《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起草,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这两个文件的起草原则:一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一重大理念创新确定了改革的基本方向、思路和政策框架,对于保障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三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一方面强化政府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鼓励地方试点探索。

《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一个目标就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就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八项支撑就是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与人才体制机制、信息、法制的建设,保障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把五项工作作为改革重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抓好上述五项重点改革,将使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普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问:近期重点提出,三年内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请介绍这个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实现目标的措施。

答: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和提高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是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重要途径。制定这样的目标,既考虑了群众的实际需求,也考虑了各方面条件的可能。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已逐步完善。考虑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行的是自愿参保,在政府举办的社会医疗保险外还有各类商业医疗保险,因此现在提出实现90%以上的参保率是符合实际的。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参保率也难以达到100%。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下主要措施:一是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二是2014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是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四是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问:请介绍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答: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首次提出,目前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形成地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可及和价格低廉,有利于规范用药行为,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根据《实施方案》,基本药物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和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要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医并重的原则,通过科学评价,从上市药品中选择,并实行动态调整。二是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从2014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需要强调的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不等于群众患病后只能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只是医保报销目录的一部分,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等医保报销范围的药物品种和数量多于基本药物,医生在优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使用医保报销目录中的其他药品,同样可以按规定报销。

问:请介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义和主要措施。

答:目前,群众不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主要是对医疗水平不放心。医改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方便快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群众看病;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尽可能把常见病治疗解决在基层,减轻群众负担。

《实施方案》提出从四个方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央重点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和困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鼓励通过医疗资源重组、社会力量办医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采取定向培养、执业医师招聘、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大幅度增加全科医生数量、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等多种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并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四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

问:请介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含义,有什么措施保证均等化的实现?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保证全体城乡居民都能够免费或只需少量付费就可获得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院前急救,采供血等。国家选择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服务,地方政府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财力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明确并落实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任务。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目前比较薄弱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三是加强规划和管理,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四是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五是改善服务。制定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开展主动服务。

问:公立医院改革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请介绍这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有哪些措施能够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答: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群众看病就医主要选择到公立医院,因此它成为医药卫生行业众多问题和矛盾的交汇点。改革涉及到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治理结构、补偿机制等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还要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难度很大。社会各界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还有不同看法。因此,国务院决定分阶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当前主要是抓好试点。具体步骤是:2014年,制定试点方案,选择若干城市和公立医院开展试点,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2014年逐步推开。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二是推进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有效形式;三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积极稳妥推进部分公立医院转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要通过改革,维护公立医院服务公益性,使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满意的医疗服务。

问:医改方案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哪些实际措施?对普通群众,从改革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实惠?

答: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措施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预防疾病发生。国家制定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档案,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健康检查,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支持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全国城乡居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卫生服务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要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未来三年内全国90%以上的城乡居民至少被一种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比例可逐步降低。

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努力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缓解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状况。

四是降低医药费用,保障用药安全有效。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定价、使用和医疗保障报销的相关政策,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问:请问在今后几年内,政府将增加多少卫生投入,重点投向哪些方面?

答:为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未来三年,落实医改方案中的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318亿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要办四件事:(1)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医保支付比例和限额;(2)实现城乡居民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3)到2014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4)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等历史遗留问题,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

二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办五件事:(1)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建设2014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3)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4)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给予合理补助;(5)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

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是三方面投入:一是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4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4年不低于20元;二是支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

此外,各级政府还将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问:文件出台后,关键是贯彻落实,请问对此有什么具体考虑?

答:《意见》和《实施方案》绘就了今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蓝图,下一步要抓紧抓好文件精神的落实工作。这项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我们既要充满信心,明确目标,分阶段积极推进,又要正确看待改革中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长期艰苦努力。

为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国务院已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和操作办法,将于近期陆续出台。地方各级政府将根据《意见》和《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改革,对一些重大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进行试点,大胆探索创新

延伸阅读

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了。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涉及13亿人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制定修改完善,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吸纳各个方面尤其是普通群众的建议,最终定稿。这一意见汇集众人智慧,反映群众意愿,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科学发展观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实践,标志着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全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缓解和克服“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水平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道路的有益尝试。《医改意见》确立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框架和长远目标,绘出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今后三年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抓好五项重点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使群众“看得起病”;通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努力使群众“少生病”;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促进公立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使群众“看好病”。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的核心,是要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明确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这不仅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经济困难的形势下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扩大产业投资、激发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要把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和改善领导;要强化政府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保障责任,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要认真用好广大医务人员这支医改的积极力量,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确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建立责任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范文第10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加快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并最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

百姓是最大受惠者

人们普遍对新医改充满了良好的期待。如果新医改能够顺利实施,最大的受惠者无疑是老百姓。

有利于痰病预防

公共卫生服务的加强将有利于疾病的预防,老百姓可以“平时少得病”。新医改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基本奢共卫生服务。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将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是新医改的突出亮点。事实上,由于此前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对忽视,我国传染病防治出现死灰复燃之势,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公共卫生服务的加强将有助于缓解这种传染病的严重危害。

得病有保障

新医改将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医保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扩大报销范围,老百姓得病看病以后,可以得到比以前更高的报销比例。根据《实施方案》,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国家补助标准的提高将有助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规模的扩大,从而为其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奠定了基础。根据《实施方案》,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最高支付限额的提高将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能力,化解老百姓的大病风险。

同时,国家将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的完善,将有助于合理控制基金的结余,增强制度的保障能力。基金统筹层次的提高可以扩大风险集合的有效规模,增强风险分担的效率。根据《意见》,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全民医保”的实现,可以普遍建立疾病风险的分担机制。这可以大大降低原先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群体看病时的自付比例,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同人群医疗保障程度的差别。

看病更方便

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将缓解“看病难”问题,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新医改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并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规范的转诊制度,使得老百姓能够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再去医院,看病更加方便,获得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用5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3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治病少花钱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将减低医疗费用,老百姓可以治病少花钱。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医保,另外改革公立医院的“以药补医”机制,这样使群众能够治病少花钱,减少个人支付的比例。

根据《实施方案》,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我国药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一直非常大,成为老百姓的沉重负担。据卫生部门统计,2008年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中,药费74.0元,占50.5%;2008年住院病从均医药费中,药费2400.4元,占43.9%。同时,2008年前3季度,部、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门诊药费比重分别为56.9%、52.9%、50.3%、49.5%和44.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有助于降低药费,实现老百姓“治病少花钱”的目标。

适当补充商业健康险

商业健康险是国家整个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保障需求,而商业健康险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商业健康险对所有的居民开放,主要保障在社会保障计划中没有涵盖或涵盖不充分的项目,由此与社会保险保障项目构成补充关系,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这就意味着,新医改在推动建立一个普遍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同时,也要满足民众的差异化医疗保障需求。

为此,未来的医疗保障制度同时包含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两个层面,既考虑人们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共性需求,也考虑其差异化需求。其中,差异化的需求将主要通过商业健康险来满足。

显然,对于消费者多样化和高程度的保障需求,商业健康险拥有更多发挥作用的空间。由于公众在经济状况、健康水平、风险意识及个人偏好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差别,其对于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也必然千差万别。因此,必须由商业健康险来解决其差异化需求。

国家应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充分发挥在保障程度上的补充功能和保障范围上的替代功能,从而构造完整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目前,市场上已有包括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在内的近100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健康保险业务,2008年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585.5亿元。市场上销售的健康险产品达到上千种,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

为了进一步促进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要争取税收优惠,加大对商业健康险的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可以考虑对于企业团体购买补充性商业健康险,保费支出部分可以在税前列支,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对于个人购买商业健康险,其缴纳的保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且个人获取的医疗保险金也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上一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范文 下一篇:河道治理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