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范文

时间:2023-03-18 18:40:37

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范文第1篇

什么是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的概念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在1977年提出的,其含义经过修订,认为:“基本药物是那些满足人群卫生保健优先需要的药品。”同时认为“挑选基本药物的主要根据包括与公共卫生的相关性、有效性和安全保证、相对优越的成本一效益性”。并要求“在一个正常运转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基本药物在任何时候都应有足够数量可获得,质量有保障,信息充分,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的”。也就是说,基本药物应具有肯定的疗效,明确的安全性和合理的价格,一般是价格较为便宜的常用药。

对于患者用药,或者对于药物本身而言,药物是没有“基本”或“非基本”之分的,无论什么人患何种疾病,只要有一种药物能够治愈或者缓解病症,其价格再昂贵,也是患者生命的保障。所以,药物本身并不能进行“基本”或“非基本”的分类,基本药物并不是药物分类或药物特点的分类,仅仅是人为的一种定义,而这种定义是与基本药物制度相关的。

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实际上就是规定在公共医疗活动中,针对某些疾病使用某些特定的药物,这些特定的药物,就被称为基本药物,而使用基本药物的规定就是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往往是由于社会医疗资源不足,但又希望能够满足患者实现基本医疗需要而采取的办法,通过在这些医疗活动中使用基本药物,保障社会基本医疗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药物制度而对药物进行的分类或选择。

为什么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前已述及,对于患者治疗疾病而言,所需要的是有效解除病痛的药物,这种需求并没有基本或非基本的区别。但是,对于社会药物资源而言,药物的供应确实又是有限的,这不仅是药物来源有限,也包括获得药物的能力资源也是有限的,特别是国家用于医疗卫生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不能完全根据每个患者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使用药物。因此,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际上是为了保证更多患者得到基本的治疗。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并不可能为民众的所有药物开支付账,而民营医疗保险也会对可报销药品的种类和金额加以限制。如果民众吃药完全靠个人负担,对于多数人,特别是对于那些收入不高的广大民众来说,药品开支自然会成为很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保证广大民众的医疗需求,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在所有上市的药品中进行适当的遴选,编制出基本药物目录,优先强化其供应保障体系,以满足大部分民众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优先需要。因此。基本药物制度也就成为一种必要而紧迫的公共政策。

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

基本药物制度对发展中国家有着特殊的意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的药物支付能力明显较低,大多数民众也没有能力承担疗效显著、价格高昂的药物费用,尤其是对于价格昂贵的进口药物,更没有支付能力。而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支付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引导其医疗保障体系使用基本药物,对于保证民众的基本医疗是必要的。此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还可以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合理用药,防止药物的滥用,因此,使用基本药物是促进药品合理使用的措施之一。

我国基本医疗制度的建立

我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参加WHO基本药物行动计划,1996年我国政府首次了国家基本药物的中成药和化学药品目录。然而,虽然我国有了基本药物目录,但还不是一种有效的公共政策。真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还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尽管如此,我国新的基本药物政策的制定,将对公共医疗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本药物的选择

我国目前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是在目前市场上众多药物中选择出来的常用品种。在进行基本药物的遴选中,坚持的基本原则是“防治必须、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当然,尽管有这样的原则,可以选择的药物也是众多的,而且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数量也是有限的,这也就决定了基本药物目录需要认真加以选择,也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够真正发挥基本药物的作用,使基本药物制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我国基本药物概况

我国于2009年8月18日《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我国目前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共307个药物品种。这些品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调整。

目录中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临床药理学分类,共24类205个品种;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类,共6类102个品种;中药饮片不列具体品种。

基本药物范文第2篇

药物是人类用以同疾病做斗争的重要武器。它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关系民生的特殊商品。药品不是由患者主动消费,而是由医生指导消费。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药品生产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近年来,针对以药养医、拿药品回扣问题,尽管国家发改委先后20多次降低药价,但降价药集体玩“失踪”,医药合谋,药价仍然虚高不下。我国居民药费支出在医疗保健中占50%以上,再加上医保体系不健全,我国居民无法破解“看病贵”难题,至今存在“因病返贫”的担忧。本来是为人类造福而生产药品,却正在向为追求利润而生产。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出,正是针对于此,力图还原药物的本来面貌,惠及千千万万老百姓。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保证基本药物足额供应和合理使用,转变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优化整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具体表现为:

药品价格有望控制。纳入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零售指导价格,药品价格较前相比有一定幅度降低;在招标采购配送环节,各省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基本药物采购价格将低于国家零售指导价。

“大处方”有望遏制。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规范性。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取消差价,医生盲目开大处方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可以有效遏制此类现象发生。

“看病贵”有望缓解。对广大患者来说,基本药物纳入医保报销又将鼓励患者优先选用基本药物,其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个人支付的比例又会降低。

基层药价有望下降。初步测算,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约在10%左右。基本药物在基层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15%药品加成。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基本药物,价格上至少便宜25%。

当然,任何一项医改举措如果单兵独进,都难以对抑制虚高药价立竿见影。唯有从根本上斩断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药物之间的利益关联,并同时辅以财政增加对于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医改举措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老百姓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实惠。

基本药物范文第3篇

与国际并不接轨

据介绍,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同其他国家有较大差异。简单讲,基本药物制度多被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用,而发达国家一般也采用形式各异的国家药物政策。

国际上的基本药物制度通常有独立的筹资体系,往往通过财政拨款、捐赠等筹集资金,药品免费使用,具有福利性质。发达国家的药物政策往往通过医疗保险筹资,药品由医保按比例报销,患者要自付一定比例的药费,但针对特殊人群则可能免除患者自付部分,患者免费获得药品。比如澳大利亚的药品福利计划(PBS)规定当特定患者一年的药品开支超过一定金额后,在此后的12个月内则免费获得PBS药品无需支付费用,通常退伍军人、老年人、残障人士、低收入群体等可以获得上述资格。

我国虽然建立了基本药物目录,但既没有实行常用药物的免费供应,也没有实行长期用药的全额报销。中国的基本药物制度以“零差率”、“集中采购”和“报销比例明显提高”等为特点,但鉴于筹资水平有限,基本药物有限的“福利”也被大打折扣。

与其他药物差别少

调查发现,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越来越相似,扩容后的基本药物目录包含520种药物,而2009版医保甲类药品目录也只有503种药物。还发现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没有独立的筹资体系,与医保目录药品相同均依赖各类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筹集资金,如果未来实现“三保合一”,那么基本药物和医保用药的筹资将完全相同。

有专家反映,实行医疗机构药品“零加成”本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标志,然而,正在推进的公立医院改革也同样采用“零加成”政策,基本药物与其他药物对医院的补偿机制也将趋同。

此外,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名不副实,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双信封招标采购就只能适得其反了。我国的基本药物采购借鉴了起源于印度的“双信封招标”方式,以省为单位、单一货源和价低者得等做法使生产企业价格竞争加剧,形成了“一个买方对众多卖方”的买方垄断局面,买方具备了超常议价能力,又由于基本药物没有独立筹资体系,拖欠货款现象比较严重,价格接近甚至低于成本、回款又无保障,生产企业供货不及时甚至停产就不足为奇了。应当说,名不副实的基本药物制度和不合理的采购政策加重了药品短缺。

基本药物范文第4篇

作为新医改实施的“首炮”,基本药物制度的构建和落实一直引人关注。1月5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向外表示,原定于2009年在全国30%的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没有完成,推迟至今年3月。

按照安排,2010年,这一落实目标是60%,2011年,将实现100%。对于2010年能否完成60%,陈竺表示:“目前来看,实施难度很大。”

目前,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县级综合医院以上的医院配备使用部分)》,也即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展版,以及关于基本药物的相关配套文件仍然久议不决,时间一拖再拖。

不仅仅是公众对此抱有疑惑,身处变革之中的各药企,亦在“边做边看”之中。“心里不太有谱。”1月20日,丽珠医药集团副总裁陶德胜对本刊记者说。

两个目录困扰药企

早在去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也即基层版出台之后,众多企业便对扩展版何时出台翘首以待,各企业对此的公关工作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相对于基层版,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比例实际上仅占目前医药市场的30%左右,所以,扩展版的基药目录,对企业的市场扩容与利润结构,具有更重大的影响力。

市场一度传言,扩展版将在2009年年底之前出台,“但自从新医保目录出台之后,扩展版就没有消息了。”陶德胜说。

新医保目录,是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11月30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相比2004年的旧版医保目录,新医保目录中,甲类和乙类目录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容,新增药品260个,增幅为13.7%,其中甲类药品增加了53个,增幅为11.8%。

“从增补目录的药品来看,扶持了新药,一些创新程度较高,同时价格也较贵的品种被纳入了新版医保。”浙江康恩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祝匡善对记者说。

按照此前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规则。基层版中的307个品种皆属于甲类医保报销药品,这部分药品实行100%的报销。

“新版医保目录出来后,基药扩展版就显得不那么急迫了,一方面是基层尚未推行;另一方面是新医保目录的覆盖范围已经扩大,重新再做一个基药扩展版的必要性是不是还那么高?另外,如果扩展版中的基药不在新版医保目录中,这两个目录怎么协调?给不给报销?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陶德胜指出。在此前的市场信息中,扩展版除了甲类药品,也将有部分乙类药品。

这实际上涉及的是两大部委之间话语权的争夺。基本药物制度的制定,主导权在卫生部,医保目录制定的主导权则在人保部,归根结底,基本药物要想得以推广落实,还得人保部“埋单”。卫生部有人士就埋怨新医保目录事实上将“已被基本药物目录打入冷宫的区别定价药品”重新抬了出来。事实上,这部分区别定价药品涉及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

“医保目录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新出的基本药物如果不在医保目录里面,也会马上被纳入医保目录。”中国医药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对记者说。

“这也是企业比较困惑的一个东西。”一位医药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两个目录都会对企业的市场销售扩容存在很大的影响,生产普药的企业,此前一直对进入基层版进行公关工作。未入选者,也期望进入扩展版。

除此之外,企业的一个重点是进入省级招标和进入各地医保目录,因为不管是医保目录还是基本药物目录,都给各省预留了一定的增补和调剂比例。

政府、医院都要公关

对于企业而言,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同时争取价格优势,也是一大重点。

2009年10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基层版基药的最高零售指导价,307个品种中,约有45%的品种价格作了适当下调,平均降价12%左右;约有49%的品种价格未作调整,继续按现行价格执行,另有6%的品种价格提升。

“整体来看,降价幅度并不大,超出了企业的预期”,一名基金公司医药分析师告诉记者。降价幅度不大的原因,主要是基本药物大部分是一些临床应用较广,时间较长,疗效也较为明确的普药,经过发改委多年的降价,又由于生产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

但在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品种属于“意料之外”,这便是独家品种,也即6%价格调升的品种。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10G软膏)就从5元价调高到了9.3元。

“这里边的问题不好解释,有些品种本来的实际市场零售价其实就已经低于批准的最高零售价。”上述分析师说。

由于最高零售价调高的都是独家品种,这意味着,企业可以独享集中采购所带来的市场扩容,在价格空间上也不存在竞争。而非独家品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企业担忧的,是经过最高零售价的调低之后,还要面临着集中挂网采购环节的“二次降价”。

中国药品招标采购始自于2000年,历经10年变迁,现在大部分省份已完成了向挂网采购模式的转变。“挂网采购模式”简单的理解便是:全省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目录在网上公布,并制定―个最高限价,企业报价高于限价者被淘汰,低于限价者按价格从高到低进行淘汰。对不能形成竞争的药品品种,采取议价竞价方式。

长期以来,挂网采购的争议在于:采购方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降价,而企业方则认为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在生产成本和生产质量上存在区别,价低者得不仅损害企业利益,最终也将损害消费者利益。

这一问题在目前推行基本药物挂网采购中的争议也已显露,由于各地挂网已逐渐取消药品质量分层、原研药超国民待遇的做法,对质量的评价争议会进一步放大,尤以外企为盛。比如头孢曲松,国内仿制厂家和国外原研企业如果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外企势必不服气。一些外资药企则“变通”,如默沙东的心血管药物“舒降之”,由于专利已过期,为“以量换价”,将其20毫克7片装的产品降价52%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以求在各地能够中标。

挂网采购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招标挂网组织方是政府部门,但并不是采购方,中标之后,企业还要面临医院这个采购方的诸多问题,比如由于是采用药品通用名进行挂网,但中标之后,采购的量是多少,采用哪一个企业的什么品种,在医院还面临着“勾标”的问题。企业常常埋怨挂网是半拉子工程,采购量、回款时间、最终采购厂家还得听医院的,这意味着企业还要再对医院进行一轮公关。

由于目前针对基本药物并没有具体的招标采购细则和配套文件,目前基本药物的招标是各省自行制定,“企业要费心费力每个省都要去做工作,而且很难保证量,没有量的保证,企业对报价心里就没谱,最后又往往都是价低者得,基药本来利润就不高,再没有量的保证,形成不了规

模效应,就很难激发企业的生产热情,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也显示不了。”陶德胜说。

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目前企业对各省的增补目录兴趣并不大。陶德胜呼吁应该引入“量价谈判模式”,即采购方在上报采购品种的同时,确定采购的量,企业在知道量有多大的情况之下,根据利润率进行报价,否则,“标底价”的制定也不科学。

被牺牲的总是患者

“患者的利益是应该放在首位的,但机制不理顺的情况下,企业有企业的难处,政府有政府的难处,要做到利益兼顾,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祝匡善说。

地方政府的难处,从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就可以看出各地的差异: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增补目录就比较多,如上海、江苏、浙江增补的药品剂型和规格均多达几百种;而西部地区在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卫生部的307种基本药物尚存在难度,更无力再进行增补。

在政府、药企、医疗机构这个三角关系之中,长期形成的矛盾短时间里是很难改变的。由于医疗机构的垄断地位,政府部门多次针对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治理与改革都显得有些治标不治本,政府要对患者让利,但是由于财政补贴不到位导致的公立医院的改革不到位,最后是药企成为改革的“埋单”者,药企通过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勾结医院,共同牟利,传导链条又归到患者身上,发改委多年来多达几十次的降价最后都沦为空降。

而对于基层医院来说,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仅有五六百种(相形之下二甲以上的医院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至少有4000种),基层医院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弥补药品零差价之后收入来源的思路也不具可操作性。

目前卫生部虽然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层部分)》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但包括《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的若干意见》、《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管理办法》和《国家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仍未正式公布,尤其是前两者至今仍未见踪影。

如何在承认各方合理利益的前提下,推动和完善医药体系的整体改革,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建立财政补贴硬性制度,打破部门利益和医院垄断地位,在坚持政府办医院公益性的前提下,促进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市场化竞争。而不能在市场化的名义下,转过来让医院为财政作贡献。

基本药物范文第5篇

>> 对我国儿童基本药物可及性的思考 国际卫生行动组织对基本药物可及性研究的贡献 政府部门利益冲突对基本药物可及性影响探析 江苏省基本药物可负担性实证研究 日本创新药物定价及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与临床药学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社区内科疾病构成及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分析 基层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个案分析及改进建议 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模式对比分析及补偿机制研究 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社区内科疾病构成及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分析 基本药物实施前后社区用药分析 广西洪水及洪水保险的可保性分析 可转换债券及可行性分析 药物流产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药品可及性框架内的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药物结合社会心理治疗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疗效分析 药品可及性探讨 深圳市福田区社康中心基本药物的配备及使用情况分析 论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5):13-18.

[8]席晓字,符一男,褚淑贞.健康公平性视角下的中国药品可及性探讨[J].药品评价,2010,7(18):20-28.

[9]席晓宇,朱价,褚淑贞.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对基本药物可及性作用的国际经验研究[J].新视野,2011,8(10):19-22.

[10]王雷,杨运安,鸿志.试论药品配送模式对基本药物可及性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4(1):69-71.

[11]祁莉,汤少梁.构建我国合理用药知识传播机制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7):269-270.

[12]邵明立.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J].求是,2008,21(16):55-56.

[13]刘温文,郭蕊,刘好,等.北京市“药品零差率政策”对社区居民用药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2433-2437.

基本药物范文第6篇

答:“基本药物”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医药卫生政策,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完善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使用,定价、报销等政策,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答: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遵循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突出改革重点,积极稳妥实施;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参与的基本原则。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公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为总体目标。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需要对涉及基本药物多个环节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基本药物的生产,提高群众基本药物可及性,促进合理用药。目前,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框架,主要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合理制定基本药物价格和实行零差率销售、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完善基本药物的报销、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等方面内容。

问:我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近期我区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基本药物目录。在国家确定的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蒙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兼顾我区用药水平、用药习惯、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要求,自治区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蒙药基本药物遴选暂行办法》,筛选、补充和完善我区基本药物目录。二是核定并公布基本药物价格。三是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自治区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四是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情况如何?

答:为使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在确定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听取和吸收来自基层、各级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专家反复筛选论证,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形成了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确定了包括中西药在内的307个品种,已经以卫生部部长令形式对外公布。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暂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他部分)》是目录基层部分的扩展,将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尽快制订出台。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管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疾病谱变化、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科学技术进步等情况,建立基本药物成本效益经济评价制度,不断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必要时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适时组织调整。

问: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广大群众在哪些方面可以得到实惠?

答: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具体表现在:国家统一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药品价格与以前相比将下降;在招标采购配送环节,各省(区、市)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减少中间环节;在基本药物使用环节,国家要求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其他各类医疗机构须按规定使用并确定使用比例,必将促进医疗机构优先合理使用药物,规范用药行为,避免药物滥用。同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减少加成比例,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减轻人民群众不必要的用药负担;在支付报销环节,基本药物报销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支付比例;在药品质量环节,国家对辖区内生产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实行定期抽检,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更安全。

问:我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近期目标是什么?

基本药物范文第7篇

一、实施范围和启动时间

我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县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统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暂不纳入实施范围。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于12月30日零时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一)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和省216种增补药物为现阶段我县使用的基本药物。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原则上不得再购进非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引导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用药习惯,确保基本药物合理使用。

(二)执行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及配送制度。在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办法出台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需基本药物在省确定的最高采购限价内仍按原途径采购配送。省里招标采购办法正式出台之后,按照规定要求实行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

(三)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报销配套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属镇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属镇基本医疗保险乙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纳入支付范围的比例不低于90%。城镇基本医疗保障按照省、市政策规定提高报销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住院药费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0%。

(四)不断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需要。本着“科学、公平、节约、高效、规范”的原则,按照中央和省、市“综合配套改革、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统筹安排、多渠道补偿”的要求,建立健全经费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资主体责任,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管理,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医疗服务收入,最大限度的降低药品收入减少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各级财政2011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贴,根据县财政预算计划,按月预拨付,年终总结算。

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同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套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既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人事、卫生、社保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岗位,按照上级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绩效工资为核心内容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取得实效,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改革成果的巩固。

(二)乡村医生管理问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农村卫生室仍实行一体化管理,所使用的药品一律由乡镇卫生院供给,药品加成率不得超过15%。患者在村卫生室就诊,药品费用报销比例较非基本药物提高5%。村卫生室不再向卫生院上缴利润。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按规定予以补贴。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所必需非基本药物药品的问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确需非基本药物药品的,按照程序申请,由上级批准后增加。批准增加的药品按零差率销售。

(四)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库须进行盘点。以12月29日24时为基准时间,24时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库盘点准确,现存药物属于基本药物的,于12月30日零时起,一律按零差率销售;不属于基本药物的,或按零加成销售,或转给卫生室使用。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债务处理问题。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前形成的历史债务4892万元,作挂账处理,每年有盈余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利用盈利逐年偿还债务。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对改革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现状,有效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二)搞好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财政局负责制定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偿政策和计划,落实政府投入;人事局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工作,会同卫生局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绩效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药物报销办法并监督实施;卫生局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组织上报采购及配送信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状况,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报销制度并监督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受理有关药品质量的投诉、举报并组织查处,制定零售药店基本药物实施制度并监督实施;物价局负责中标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监察局负责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查处;医改办做好综合、协调、服务、指导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认真落实职责,积极搞好工作衔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财力保障。县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在统筹上级财政有关专项补助后,将资金差额列入预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县卫生局成立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和支出基数,规范收支项目和标准,规范收支行为,统筹资金统一核定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全部由县卫生局财务专户管理。

基本药物范文第8篇

最近一段时间,医药企业中尤其是上海的医药市场上最被热议的一个话题恐怕就是基本药物招标。去年12月13日,《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录》正式,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了381种基本药物,使上海基本药物目录总共包括688种药物,药物增加种类居全国之首。元旦刚过,上海基本药物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当这份人们翘首以待的基本药物目录终于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时,人们不仅用期盼的眼神仔细打量着它,更用专业多元的眼神研读着它。不夸张地说,它的出现,让许多业内人士都心中一惊,也自然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

“基本药物”可谓是个“舶来品”,最早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中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参加WHO基本药物行动计划,1996年首次了中国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和化学药品目录。然而,当时的“基本药物”在中国更多只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种有效的公共政策。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等9部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这标志着中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有了全国统一的行动纲领,各地的基本药物推动工作也不断深入开展,各地根据地方长期的用药习惯和疾病谱情况,纷纷做了适当增补,形成了地方基本药物目录,之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对基本药物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基本药物招标新模式全新尝试

去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细致地为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工作指明方向,也有人说它是源于广受业界争议的“安徽模式”(其主要特征可概括如图1)。

与其相似,有行业专家将《意见》表现出的特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即:

1)一个主管部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是本省(区、市)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主管部门,负责搭建省级集中采购平台,确定具备独立法人及采购资格的采购机构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并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过程中采购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协调解决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2)工作平台“省级统一”和“非营利”的两个属性――

各省(区、市)要充分利用现有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市(地)及以下不设采购平台;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是政府建立的非营利性网上采购系统,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药品采购、配送、结算服务。

3)三类供货主体一

原则上用量大(具体标准由各省区市自行确定)的基本药物直接向生产企业采购,由生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用量小的基本药物可以集中打包向药品批发企业采购(含配送),也可以向生产企业销售药品的批发企业采购。

4)四种采购方式――

(1)对独家生产的基本药物,采取与生产或批发企业进行单独议价的方式进行采购;

(2)对基层必需但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采用邀请招标、询价采购或定点生产的方式采购;

(3)对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建议为日平均使用费用在3元以下的基本药物,具体标准由各省区市自行确定),或者经多次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采取邀请招标或询价采购的方式采购;

(4)其他基本药物一般均应进行公开招标采购。

招标中如出现企业投标价格均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采购机构应与投标企业依次进行单独议价,均不能达成一致的,即宣布废标。

5)五个“坚持”原则――

(1)坚持“量价挂钩”。采购机构定期汇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需求,编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计划,按照临床必需和基层实际确定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质量要求,明确采购数量。通过单一货源承诺方式进行采购,即对每种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只选择一家企业采购,使该企业获得供货区域内该药品全部市场份额,该供货区域内的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只由这一家企业供应。

(2)坚持采购信息公开。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采购结束3日内主动向社会公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采购数量和中标企业,接受社会监督,鼓励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监督基本药物采购过程。

(3)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鼓励各地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即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企业同时投两份标书。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

(4)坚持电子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完善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电子监管码)和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2011年4月1日起,各省(区、市)不得采购未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及未使用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统一标识的企业供应的基本药物。

(5)坚持严格的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供货企业按照合同要求将药品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交货验收并出具签收单,采购机构根据签收单付款,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日(具体天数要在合同中约定)。未能按时付款的,采购机构要向企业支付违约金。

上海招标方案亦有新意

《意见》中还规定“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要按照本意见精神,抓紧研究制定本省(区、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家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的基本思路,结合上海的基本药物目录,上海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方案也很快出炉。

通观整套招标文件,笔者认为上海的招标办法基本还是以国家的《意见》为蓝本做了一些细致的、方便操作的规定,如在如何对药品进行评价方面,第一步先以质量分进行综合评分,筛选合格者进入下一轮价格投标,价格最低者入围。明确了药品评标指标及指标权重(包括质量、信誉与服务和价格,总分100分):

不难看出,在上海基本药物招标方案中,质量的权重地位显赫,这也印证了基本药物招标“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基本原则。而对价格的选择,上海的方案中亦有独树一帜的一面,即企业投标价格分为两种――投标价I和投标价Ⅱ,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适用的医疗机构不同,“投标价I”是其他各类医疗机构药品评标的价格依据,“投标价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评标的价格依据。投标企业一般必须在开标一览表中同时填报“投标价I”和“投标价Ⅱ”两个价格,且“投标价Ⅱ”不得高于“投标价I”,若两个层面的价格全部中标,执行“投标价II”的价格,若只中一个层面的价格就在相应的层面在全市执行。

招标新规再惹争议

医改方案的制定和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规则的出台都会引发业内外的广泛热议,一方面是因为医改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民众不得不关注;另一反面恐怕是因为制度总有它的两面性,即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来说,总是有人受益有人受损。因此,评价一个制度的好坏,不能仅看利益相关方的反应,而要从制度的公平性、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当然,按照这样的标准,新的招标规则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量价挂钩”的前提是要基本确定数量、再来商定价格,但是这个“数量”如何确定、由谁来确定,以及如果因“数量”统计不准影响到药品配送或造成库存积压的问题由谁来承担责任?又如,在投标药品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面,各地的规则不同,但都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如何对这些细分的评价指标设定权重,现有的种种方案中,对质量指标及其分值的设定是否合理?再如,上海的方案中,针对不同层面的医院,实际是将同一种基本药物人为划分成两种价格层次,略有“贵族药”和“平民药”之嫌,既然都是基本药物,为何要人为造成这种不公平性?

基本药物范文第9篇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继续推进新版GMP的实施,加强对基本药物生产质量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GMP要求组织基本药物的生产,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保障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坚决杜绝源头性重大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我市基本药物中标情况和电子监管实施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检查对象

全市8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附表)。

三、检查时间

2014年3月至11月。

四、检查安排

基本药物检查由市局统一组织协调,各辖市、区局应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自行组织对辖区内的基本药物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一年不得少于二次/家(至少一次飞行检查)。市局将对各辖市、区局基本药物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督查。

五、检点

(一)参照注射剂药品处方和工艺核查方法、步骤,及时做好新调进、增补的基本药物品种以及停产品种恢复生产前的处方和工艺核查工作。根据核查结果,按要求建立基本药物品种档案。健全基本药物中标备案制度,突出对中标的注射剂、中药及价格异常品种和企业开展飞行检查并实施监督抽样。

(二)督促辖区内基本药物生产企业认真实施电子监管,及时进行赋码、数据上传、核注核销,确保流向可追溯。各辖市(区)局要按要求登录电子监管系统,对预警及时进行处置

(三)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GMP实施过程中生产工艺控制及验证、检验和放行、基本药物委托生产等情况进行检查,要突出对高风险、低诚信的生产企业、存在安全隐患的基本药物生产过程关键环节的监管,督促企业不断提升管理理念,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水平。

(四)督促企业继续加强对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将基本药物品种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点监测品种,强化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同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工作程序、不良反应信息报告和调查处置等相关文件系统,并督促有效执行。

六、检查要求

(一)各辖市(区)局应在总结2013年基本药物生产质量监管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检查方案,明确检查时间进度和检查要求。检查方案及时上报市局。

(二)现场检查时应认真及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检查结束后填写《现场监督检查记录》,经检查组成员与企业相关人员签字后,双方各留存一份。

(三)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并及时上报整改落实情况,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四)在检查中发现企业有不良行为的,应及时进行登记并书面告知企业,并根据不良行为登记情况向企业发放告诫书。

(五)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移交稽查部门依法查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基本药物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已出厂的产品应监督企业召回。

(六)《现场监督检查记录》及企业整改情况应纳入企业诚信档案。

基本药物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共物品;基本药物;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268-03

过快增长的医药费用,特别是居高难下的药品费用给居民生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国家基本药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价格合理,简言之,是物优价廉的药品,应当成为群众用药首选。但中国的推广工作并不尽如人意,基本药物覆盖面比较窄,有失公平,且社会认知度低,在生产、流通及使用等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政府有责任推广普及,促进公众合理用药。

一、公共物品的内涵

从大卫·休谟到亚当·斯密,从庇古到林达尔,公共物品概念愈见清晰,萨缪尔森将其定义为:“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突出了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后期,他又强调公共物品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的提供对象和受益者是全体社会,不能将效用分割为若干部分并规定某部分效用归某一个或一部分消费者所独有,消费者使用的增加并不能增加该物品的效用。消费的非竞争性指任何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整个社会对该物品的消费量等于个人对它的消费量。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下,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带来边际成本的上升。收益的非排他性指某种物品一旦被提供,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中其他人消费该物品,或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至于不必要。

布坎南(1965)则指出,物品的公共性取决于其供给者的性质,而非物品的消费属性。即使某物品不完全具备消费的非竞争性以及收益的非排他性,但若是由政府、第三部门等公共部门提供,则该物品理应被划分进公共物品之列。

还有一种从外部性的角度来定义公共物品的方式值得借鉴。物品的公共性程度取决于其外部性的大小,生产或消费某物品产生的外部性越大,该物品的公共性就越强。当外部性影响到部分社会成员时,该物品是准公共物品,在极端情况下,若这种外部性影响到全体社会成员,那么该物品为纯公共物品。公共医疗、基础教育、社会保险、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恒大于给个人带来的效益的物品,都属于公共物品。在物品具有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无法排除不付费的人从中获益,满足收益的非排他性。而物品原本的收益并未因其外部化后而有所减少,满足萨缪尔森对消费的非竞争性的定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分外部化了的收益是非竞争且非排他的。

若某物品同时满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则为纯公共物品,如国防、社会治安、环保等;若满足上述三个特征的一至两条,则为准公共物品,如教育、医疗、公路等。社会中的准公共物品最多,只是其中有些准公共物品的私人物品属性强些,有些则是公共物品属性更强些。

二、基本药物公共物品属性分析

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全社会人群尤其是贫困人口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同时促进合理用药。然而,对于基本药物的经济学性质的确定,学者们依旧持有不同意见。

本文认为基本药物属于公共物品中的准公共物品。首先,某一患者使用了某一单位的基本药物后,那么别的患者就无法同时使用该单位的基本药物,每一个患者对基本药物的消费量不能等同于整个社会对其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患者,所需的基本药物的成本也增加,或者说每个人对基本药物的消费都需要从他人对它的消费中扣除,因而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基本药物显著的正外部性不能排除不付费者从基本药物中受益(如减少了受某种疾病感染的风险)。《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在遭到失业、疾病、残废或者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这意味着使用基本药物应当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目标覆盖所有公民,每个居民都能从中受益,即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综上所述,基本药物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以及收益的非排他性,属于准公共物品。

其次,从供给角度看,基本药物从目录的选取到招标采购、流通环节、零售定价、报销比例等均由政府负主要责任,即供应基本药物的组织有很强的公共性,无法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根据布坎南对公共物品的界定,基本药物属于公共物品范畴。

最后,从外部性的角度讲,基本药物作为基本医疗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基本药物的推广使用能有效提高常见病的治愈率,从而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而其中针对传染病的药品更可以防止疾病的蔓延与扩散,惠及社会其他人群。由此可见,基本药物对全社会带来的正外部性大于患者个人的效用,而这样的正外部性并非趋于无穷,其影响范围是有限的,仅限于与患者接触者及与患者有利害关系者,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基本药物也是准公共物品。

基本药物虽然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但由于需要制药厂商制造后以市场化方式流通到医院、药店,参与其生产的企业和社会资金必须得到应有的一定的回报,方能生存并保持继续参与,因而基本药物是需要适当收费的,但其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由政府负担主要成本。

三、政府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必然性及存在的问题

1.政府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必然性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基本药物是准公共物品。其具有公共性的同时必然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利益外溢性使得“搭便车”行为成为可能,个人和企业往往无力、无意或无法提供。基本药物作为公共物品,使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无法对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其供给无法实现市场化。且这类市场极易形成垄断,导致药品的高价、低产量,致使大量低收入人群买不起药看不起病,威胁社会稳定。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便是保证公共物品的充分、恰当的供给。即使从实现其政治合法性目的出发,政府也必须以国家财政保证基本药物的合理生产与供给,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2.政府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基本药物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参与提供。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有两种形式:(1)政府生产,政府供给,这适用于纯公共物品;(2)市场生产,政府供给,这适用于准公共物品。国家基本药物的提供采取第二种方式,即政府不直接从事药品生产,但在其政策制定已经流通推广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体系,政策文件的刚性不足,关于基本药物制度的规定也过于笼统。党和国家的重视未能反映到立法层面上,基本药物制度至今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药品管理法》中也没有对其有所涉及。基本药物制度的立法缺失,从根本上导致该项制度的执行力不足,难以用国家强制力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规范。政府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协调不力,基本药物的遴选、定价、招标采购等程序均不严格,在生产中由于政府限价而遭遇“市场失灵”,在医院的推广过程中因利润空间小而得不到医生的积极响应。政府制定基本药物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却不够灵活有效,缺乏相应的使用干预与激励机制。社会大众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低,缺乏相关的知识,且存在一定的误解。

四、对政府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

要使基本药物制度能有效落实,提高其在群众中的可及性,体现公共物品的价值,政府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1.完善法律法规。应尽快制定基本药物相关法律,严格规范基本药物的遴选、定价、招标采购、配送等流程,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基本药物从生产到配送流程涉及的各医药厂商、医疗机构、药店,均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运行。各级政府在规划医药卫生事业、行使政府权力、安排政府卫生预算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律的刚性保证基本药物财政投入上的刚性,并减少直至杜绝卫生经费被挤占、挪用等问题。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定期对国家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使用效率、公平性进行考察,以确保资源得到的高效利用,人民群众能获得低价而又安全有效的药物。

2.改革“以药养医”,建立基本药物补助机制。中国公立医院融资与补偿渠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加成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使用价格较低廉的基本药物,必然导致其经济收入减少,影响正常运行。因此,仅从政策上强制规定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按照新医改方案的要求,采取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针对中国目前对卫生财政支出严重不足的现况,应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重视对公立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后的亏损进行补偿,落实政府对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的15%的补贴承诺。还可以加设药事服务费,以弥补公立医院缩水的药品加成费用。

3.加大基本药物宣传力度。医药领域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和医生诱导需求,加上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进口药、贵药才是好药的错误观念,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的基本药物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政府作为基本药物的重要推广者,有责任加大力度向公众普及国家基本药物的特点及用药目录,提高全社会对基本药物的认知水平,从而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促进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王高玲,申俊龙,朱晓涛.推进公立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激励策略研究——基于委托理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 彭露,郭靖,陈丹镝.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21).

[3] 王洪波,万志刚,单杰.社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

[4] 王福重.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财政问题的认识意义[J].财贸经济,2000,(9).

[5] 李洪超.基本药物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9,(4).

[6] 杨帅.中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11:47.

[7] 梁学平.公共物品内涵的多角度诠释[J].商业时代,2012,(3).

[8] WHO.How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national drug policy[M].2nd edition.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

[9] Laing R,Waning B,Gray A,etal.25 years of the WHO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s:progress and challenges [J].Lancet,2003,316.

上一篇:医药物流范文 下一篇:药物制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