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范文

时间:2023-03-18 06:31:10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范文第1篇

1 家庭护理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1.1 是人们健康观念改变的必然过去,人们总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完善的。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躯体的疾病和虚弱,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身体健康、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才是真正的健康。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包括饮食保健,体育锻炼,组我保健和积极的社会心态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包括健康人在内的日常生活保健、社会适应、心理平衡等身心健康的全面护理,即家庭护理。?

1.2 是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 :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因此卫生服务体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护理服务时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而向社会提供的技术。长期以来,我国护理行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习惯于坐等患者上门来求医的被动服务模式,而从未考虑向市场出门找服务对象的主动服务模式。因此,对于一些行动不便及季节性发病的老年人,或是无需住院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或是经前阶段主院治疗病情已经稳定,可以出院将继续康复治疗、休养者,家庭护理无疑是最佳的,也是最可行的护理方式。?

1.3 是全球卫生保健形式发展的必然:自who提出的“2000年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这一战略目标后,护理工作在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护士的服务对象也不再仅局限于患者,而是包括健康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护士将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实施全面的全方位的家庭计划。计划在本世纪初,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即是:是全体人员都能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总体上达到与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水平。?

2 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

2.1 病情的观察:主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等,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都反映出疾病的好转或者恶化。因此病情观察是基础护理的重点内容。此外,还应注意皮肤粘膜的变化和呕吐物及大小便的颜色、量、性状、次数等。 ?

2.2 医疗护理: ?

2.2.1 治疗护理,如退热、输液、输氧、排气、排炎、导尿等采用治疗手段时的护理。 ?

2.2.2 用药护理,督促病人用药,正确服用,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

2.2.3 诊察护理,如化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做各类检查时的护理等。 ?

2.3 生活护理:生活护理内容主要是照顾病人的清洁卫生,如洗头、口腔清洁、淋浴、更衣、辅床、修剪指(趾)甲等,以及一些必要的消毒。 ?

2.4 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病种病情的需要,制作特定的病号饭,科学合理安排病人饮食,以补充足够有营养,促进机体恢复。 ?

2.5 休息与睡眠:任何疾病的好转、康复都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因此,必须创造安宁的环境,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

2.6 心理护理:当人患病后,特别是一些较严重的疾病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恐惧、焦虑,这些都将影响病人的康复。因此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也是护理的内容之一。?

3 家庭护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3.1 心理护理:一般家庭病床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或是慢性病患者,他们在住院时可能因种种原因,未等病情完全恢复就出院回家休养。因此他们心情郁闷,整日焦虑不安,有时更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陷入绝望中。护理人员在进行家庭护理时,应以满腔的热情,耐心亲切地主动和他们交谈,详细地告知患者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如何与护士合作才能有效稳定病情,防止复发或加重。同时,应耐心倾听他们的内心疾苦,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心境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找亲属交谈,给予他们启发和教育,使之愿意和医护人员配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2 静脉输液的护理?

3.2.1 房间要通风,保持洁净、舒适,有条件者可进行熏蒸空气消毒。?

3.2.2 静脉输液前,护理人员应配备血压计、听诊器,以及有关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苯海拉明等。

3.2.3 输液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三查七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3.2.4 一般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守在患者旁边,但如某些输液时间过长者,应教会家属如何正确更换输液瓶,如何保护好输液部位,尤其在患者更换时,最后还有如何正确拔取输液针头,以防止皮下血肿等发生。?

3.3 康复保健指导 : 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疾病给予不同指导:例如脑梗塞后患者,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者,应指导家属给予患肢的功能锻炼,包括各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化。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并作到“四勤”:勤擦洗、勤更换、勤按摩、勤翻身,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用软垫保持好骨隆突处,防止褥疮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应教会家属如何观察低血糖反应及如何及时正确地处理低血糖,并做到合理膳食,以保持病情稳定。?

家庭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肝癌;家庭护理

1家庭护理的内容

1.1从心理上给病人安慰在病情得到缓解出院后,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消除“不治之症”的影响,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肝癌病人急躁易怒,家属应谅解忍让。

1.2居住环境保持清洁舒适房间对流通风。室温适宜。

1.3基础护理应做到“六洁”(口腔、脸、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清洁)、“五防”(防褥疮、防直立性低血压、防呼吸系统感染、防交叉感染、防泌尿系感染〕、“三无”(无粪、无坠床、无烫伤)、“一管理”(膳食管理)。

1.4用药安全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做好止痛药品保管。

1.5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自我护理,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有害的应激源造成的不良影响,协助其维持心身平衡。1.6鼓励患者参与正常人的生活参加轻松的工作,适量的学习,在工作和学习中重新确立自己的生存价值。

2家庭护理中常见症状的处理

2.1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肝癌病人发热主要是癌性发热、感染以及药物性发热。处理:①鼓励病人多喝开水。②如发热过高可用冰袋冰敷,温水擦浴。③注意保暖,勤换衣裤,保持衣物的干燥清洁。④如高热持续不退,应与医生取得联系。

2.2便秘肝癌病人便秘是由于长期卧床,或服用利尿剂,或情绪因素,膳食中的粗纤维含量过少,饮水过少引起。处理:①养成定时上厕所的习惯。②用开塞露肛塞剂或开塞露灌肠剂,勿用力排便。③多饮开水。④膳食中有足量定额粗纤维食物。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

2.3疼痛肝区疼痛是肝癌病人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一般呈慢性持续闷痛,伴有恶心、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主要由癌灶压迫正常的组织引起,常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肝破裂时,肝包膜下出血或血液穿过肝包膜进人腹腔,可出现剧烈的肝区痛,伴上腹压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肝区疼痛极易引起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丧失生活和治疗的信心。处理:①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患者所能够忍受的范围。②观察病人的伴随症状,有无恶心、呕吐等。③按三级止痛的方法应用止痛剂第一阶段从非阿片类镇痛剂开始,如阿司匹林、强痛定(布桂嗪)、平痛新(奈福泮)、消炎痛(吲哚美辛)栓等。若不能缓解,在此基础上,加弱阿片类镇痛剂,如可待因、丙氧酚等;若疼痛剧烈,则可用强阿片类镇痛剂,如度冷丁(哌替啶)、美施康定等,现在又有一种新型贴剂多瑞吉,镇痛效果可达到72小时。如是控释片需定时定量服药。观察止痛效果。定期复诊指导止痛药剂量的调整。

2.4褥疮肝癌病人长期卧床,消瘦,全身乏力,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处理:①促使病人活动或移动。不能移动的病人,协助其翻身,每2小时一次;稍能活动的病人鼓励在床上活动,或在家属帮助下进行肢体锻炼。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勿拖动,以免摩擦使皮肤破损。③久卧或久坐时,应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④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骨突处,预防褥疮的发生。⑤保护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拭净皮肤,对被排泄物和汗液弄脏的衣服应及时更换。皮肤干燥者可用滋润霜涂擦。⑥必要时可用水垫或气垫床。⑦给予充足的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外营养。

2.5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在护理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改善病人的食欲,鼓励进食。处理:①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限制动物油的摄人。②饮食多样化,注意食物搭配,做到色、香、味俱全,以利增进食欲。③进食应以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忌坚硬、辛辣之品,少食煎炸食品,少量多餐,避免有刺激性及植物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免引起伴有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或胃底静脉破裂出血。④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饮用果汁饮料,补充维生素。⑤吐频繁者应暂时禁食,以免食物对胃产生刺激,增加呕吐次数,消耗体力。⑥对腹水病人应限制钠的摄人,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家庭护理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60例待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33岁,平均(29±1.5)岁,研究组年龄22~31岁,平均(27±1.5)岁。所有患者均属于初产妇,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孕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为待产妇提供普通产房,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详细介绍本院待产妇住院的经过,告之待产前相关注意事项,日常活动或饮食需遵照医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能降低分娩的痛苦。

1.2.2研究组

①构建家庭化的产房,尽可能的满足产妇对日常生活的需求。例如:产房中放置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同时安置24h热水设备,令产妇感觉人性化服务。允许产妇将各种新生儿贴图粘贴于产房的墙壁上,满足其精神需求。②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因初产妇对分娩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尤为重视产妇的心理辅导,护理人员给予必要的安慰及鼓励,告之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分娩具有重要意义,能降低分娩时的痛苦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确保母婴安全。③为提高产妇对疾病的认知度,为其开展知识讲座。要求产妇家属与其一同参加,有利于彼此间增进感情。讲座内容包含初产妇分娩过程以及新生儿护理事项,不仅提高初产妇对分娩的认知度,同时也使其对新生儿有了一定认识。讲座上,医师详细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消除产妇心中的疑惑。④产妇分娩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其身体状况,同时应对分娩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准备药物或仪器、设备。产妇分娩过程中情绪波动异常,护理人员贴心的鼓励能使其增强信心,可利用肢体语言与其拉近距离,视为朋友,告之医师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且本院自然分娩成功率极其高,能促进其积极面对分娩,克服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痛苦。⑤产后,护理人员引导产妇饮食,因其在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产后及时补充身体营养尤为重要。以高蛋白质、高纤维、高矿物质的食物为主,为其身体提供营养支持有效缩短离床参与活动的时间,因离床适当活动对身体恢复具有促进作用。⑥正确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详细讲解、胀痛原因,并引导如何能保持充足的乳汁。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心理状况,同时了解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n(%)]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证实了对待产妇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对待产妇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能提高自然分娩率,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护理分析

研究组自然分娩为26例,自然分娩率为86.66%,剖宫产率为13.34%,而对照组则为63.33%、36.67%,同时研究组患者满意程度高达92.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妇在经历分娩时,承受不同程度的痛苦,为降低其分娩时的痛苦程度,对其实施护理能有效干预,并获取令人满意的结果。随着医学界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普及开来,对入院接受待产的孕妇实施不同路径的护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本院在产科中实施护理不仅能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且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声誉,对本院今后的医疗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院对60例入院接受待产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或家庭化护理,均取得了护理效果,但研究证实家庭护理模式更优。家庭护理模式基本过程可分为几步进行:①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的护理,经孕妇允许之下,护理人员定期与其家属进行交流,探讨有效消除孕妇消极情绪的方法,同时建议孕妇的家属发挥主观能动性给予其必要的家庭支持能促进其增强信心。②为降低孕妇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本院为其构建了家庭化的待产环境,日常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满足孕妇对正常生活状态的需求,有效改善其因陌生环境产生紧张的情绪。③为使产妇做好分娩准备,护理人员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加强其对分娩的认知度,选取产妇分娩教育知识的视频对产妇的视觉、心理进行冲击,提高其对分娩的认知度。因其属于初产妇,对于其提出的任何疑惑,护理人员应耐心详解,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④家庭化护理模式还包括孕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使其真正感受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因初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尤为必要,引导其如何保持充足的乳汁以确保新生儿能获取最高效的喂养,同时详解胀痛的原因,降低其紧张、恐惧心理。不断加强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其为新生儿换衣服、换尿片以及沐浴,同时观察新生儿哭闹状况,为及时发现新生儿并发症奠定基础。常规下,新生儿容易并发黄疸,指导产妇观察新生儿哭闹或身体局部不适能判断其是否已患黄疸,为黄疸的消退争取时机。建议产妇家属参与新生儿护理,能增进家庭和睦。⑤此外,因产妇经历分娩,身体消耗能量巨大,适当的参与户外活动能加快其身体恢复进度。例如,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散步,于清晨或傍晚时段携手散步,不仅有利于产妇身体机能的恢复,且有利于增进产妇及其家属的感情,具有现实意义。综上所述,本院对60例待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或家庭化护理,护理过程中均获取了效果,但经比较,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86.66%。因此,本院提倡各医院产科对产妇实施家庭化护理模式干预。

家庭护理范文第4篇

1 概述

肿瘤是目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已成为各国医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肿瘤早已并非不治之症.但应让患者家属认识到恶性肿瘤给予患者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患者因为疾病所产生的恐惧、愤怒、焦虑、抑郁、孤独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社会行为[1]。

应重视其家庭的护理和调养.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医务人员有责任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调动患者的各种内外积极因素,有利于病体的康复.

2 家庭护理在病人康复中的地位

肿瘤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及手段,其治疗周期和康复过程相当长.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家里度过.而家庭对康复期病人的支持和照护,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巩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重返社会的问题,那么面对康复期的病人,家庭应如何护理?

2.1 家庭的支持和辅助作用:良好的修养环境和气氛对病人的康复十分重要.

2.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形成良好的适合患者具体情况的生物钟.

2.3 饮食护理:饮食上尽量做到色香味形具佳,少量多餐,平衡膳食,适当增加营养,避免盲目忌口.避免过多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2.4 疼痛的护理:药物镇痛是目前治疗癌痛的主要手段,心理护理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

癌痛的心理护理:心理暗示疗法:暗示病人如何进行自身调节;放松止痛法:使全身肌肉松弛可以阻断疼痛反应.可以让病人闭上双目,作叹气,打呵气等动作随后屈髋屈膝平卧并放松腹肌背肌,缓慢做腹式呼吸;物理止痛法:用按摩涂清凉止痛药,也可采用各种温度的刺激.转移止痛疗法:让病人躺在舒适的椅子上闭上双眼想童年的趣事,或者根据各自爱好选择一些轻快的音乐,还可以让病人看一些幽默小说等.

2.5 肿瘤病人的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应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6 定期复查,配合随访以尽早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3 肿瘤病人家庭护理的条件及要求

3.1 房间色调:根据病人的爱好布置房间,色调淡雅 协调,不要有太大反差,力求柔和.

3.2 房间家具:不宜过多,实用 安全 方便病人的生活起居,室内的布置及各种用品的摆放应合理到位,有骨转移的病人,不要睡弹簧床,使用硬板床,防止病理性骨折.对活动不方便的病人应备有辅助装置,如轮椅,支架,拐杖,或在室内一定的位置安装扶手架.床,桌,椅,便池等的高度及舒适度也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调节.

3.3 房间的音响:病人睡觉时避免噪音家属做家务,走路,说话,娱乐,开关门应轻.

3.4 房间的清洁与消毒:房间清洁,空气新鲜,对病人顺利康复十分重要.

3.4.1定时开窗通风:根据不同季节选择适宜的通风时间,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3.4.2 禁止吸烟.

3.4.3 避免异味刺激:做饭时将病人房间的门窗关好.

3.4.4 采用湿扫,湿檫:门,窗,椅,可用0.5%84消毒液,每日檫拭.

3.4.5 房间的温度,湿度:房间温度18-22`C,湿度50%-60%为宜,但也要根个人对温,湿度的敏感程度来调节.

4 持续性治疗及护理

4.1 遵医嘱完成治疗计划

4.1.1 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按顺序服药,避免和减少副作用.

4.1.2 给药护理:静脉化疗病人要予以配合,避免改变针头位置,引起药液外漏.用药过程及拔针后,禁止局部热敷,一旦发现药液已漏出血管外,或出现疼痛,烧灼感,应即请医护人员处理:立即停止注药,局部冰袋冷敷或作封闭,以防药物扩散.家庭用的皮肤消毒剂应每周更换.

4.1.3 带有化疗泵,止痛泵和各种造漏袋的病人,应遵医嘱进行护理,防止局部感染.

4.2 根据不同手术,进行术后功能锻炼.鼓励病人参与自己的康复活动.

4.3 症状护理:

4.3.1 恶心呕吐:

(1)饮食要清淡,温热适中.过分甜腻或脂肪过多的食物以及热食均易引起呕吐.

(2)偏酸性的水果,硬糖及泡菜可缓解恶心.

(3)避免强烈的阳光,嘈杂的声音以及强烈气味(如香水或其他病人的呕吐物)的刺激.

(4)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恶心呕吐.

(5)治疗间隙期,鼓励病人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做适宜的运动,如气功等.

(6)在与病人的谈话中,不能渲染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免加重心理负担.

(7)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应作短暂休息,呕吐严重时暂禁食,呕吐停止后从汤水开始逐步恢复饮食.

(8)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也完全可以用药物防治.

4.3.2 腹泻的护理:食物不要太烫,少吃甜食及富含纤维素食物,以免产气过多引起腹痛腹胀.应多补充水分,一般以开水,淡茶为宜,不宜饮用咖啡,浓茶和酒类等.同时多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桔子,桃,杏等,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周围皮肤损伤.

4.3.3 便秘的护理; 长期卧床还可以导致病人腹胀,便秘,家属可以按瞬时针方向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利肠道蠕动增快,缓解症状.

4.3.4 失眠的护理: 失眠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失眠的发生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1)消除不良心态,做好心理调节.

(2)改善睡觉环境,并尽快适应新环境.

(3)积极防治不能耐受的疼痛或不适.采用多种镇痛方法,如镇静药,止痛药,针灸等缓解或消除疼痛,使病人趋于平静,很快入睡.

(4)积极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其它疾病.

(5)根据治疗和康复计划合理安排并调整作息时间.建立适合于疾病治疗及康复的生活规律.

(6)白天应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或体育锻炼.

(7)注意睡前饮食.

(8)合理使用镇静安眠药.

4.4 预防感染:病人由于放化疗及多种原因,患者营养缺乏,抵抗力减低,易发生感染.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4.4.1 居事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4.4.2 适当控制探视人数,不到公用场所.

4.4.3 注意用品消毒及口腔卫生.

4.4.4 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4.5 注意病情变化,遵医嘱定期复查

4.5.1 常见异常症状:出血,消瘦,梗阻症状,发热,疼痛,肿块等.

4.5.2 病情变化记录:病人和家属将异常情况详细记录.

4.5.3 定期复查:复查的时间根据医生意见而定,异常情况随时就医.

4.5.4 家庭护理病历;妥善保存患者就医的相关病情资料和家庭护理记录。

随着生活质量研究在肿瘤临床的应用日趋活跃,生活质量评价将成肿瘤临床的研究终点之一[2]。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做好详细的病情评估以及相关准备,制定相应护理干预程序和计划,耐心细致的做好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3]。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家庭护理干预计划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其优点所在,取得患者家庭在护理上的配合,使患者能真正从家庭护理措施中受益,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问题.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合订本)[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007―1076.

[2] 黄丽。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2-449

家庭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儿童; 脑瘫; 康复; 家庭护理

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1岁以内的46例出院患儿跟踪指导,制定实施一对一的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家属不能长期住院陪护等因素,患儿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导致患儿康复缓慢。笔者所在科2008年4月~2009年9月对出院的1岁以内的46例脑瘫患儿进行跟踪指导,其中男27例,女19例,所有患儿均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指导后评估护理效果。

2 家庭护理指导

2.1 心理护理 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常表现为烦躁、易受惊吓、凝视或斜视等异于正常婴儿的表现。家属和护理人员,特别是母亲,通过安抚性的动作加以引导患儿,使患儿的心理有一个良性的生活状态,配合治疗[1]。

2.2 饮食护理 (1)母乳喂养:母乳是脑瘫患儿在婴儿期最理想的天然营养品,是患儿最佳食品。母乳喂养有利于增强患儿抗病能力,有益于患儿大脑发育。(2)辅食的添加:母乳是6个月以下婴儿最理想、也是主要的食品。婴儿在不同时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辅食,以达到营养的均衡,满足患儿身体需要。添加辅食原则按婴儿消化力及营养需要。添加量应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淡到浓、逐渐添加。此外,脑瘫患儿在饮食过程中要注意摄入营养的均衡,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配合治疗。

2.3 日常生活护理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的能力缺陷,注意培养患儿自理能力,根据年龄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1)抱姿:要注意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式,使其头、躯干处于或接近正常位置,双侧手臂不能受压,避免患儿面部靠近大人的胸前侧,以防止失去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脑瘫患儿面向护理者或家属,把患儿的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分开,头略下垂或枕在护理者肩上,亦可让患儿的双手伸过护理者肩膀围住颈部。(2)睡姿:小儿脑瘫患儿不宜长期仰卧。侧卧位不仅有利于痉挛的肌肉张力得到改善,亦有利于动作对称,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力过高。手足徐动型患儿睡眠时易惊,应保持侧卧,双下肢呈屈曲状,母亲最好睡在其身边,用双手护着患儿上肢,使其有一种安全感,可以抑制患儿的ATNR姿式出现[2]。(3)坐姿:长坐位是坐位训练的最佳姿式,先把患儿双腿分开,双侧膝关节尽量保持伸展位,用双手握住患儿骨盆两侧,诱导患儿挺直躯干,此方法简单易行。对不同情况的脑瘫患儿,可以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3]。(4)翻身:针对脑瘫患儿不能翻身的障碍原因,首先要进行头部控制能力训练和对称性姿势保持训练,这两种训练是翻身的基础。翻身训练方法:①逗引翻身法;②上肢帮助翻身法;③下肢帮助翻身法;④手足动作分离翻身法;⑤浴巾帮助翻身法。(5)腹爬:训练脑瘫患儿腹爬首先选容易回转的场地,使患儿俯卧。在他能够抓到的地方摆放玩具,叫他用另一只手去抓,当其同侧下肢不能屈曲时,要协助他提起。摇晃玩具叫他去抓取,然后再换方向去叫他去抓取。也可以诱导他向后方退着爬,再反过来回到原处,再诱导向反方向爬去。(6)认知训练:在家属的陪护下,训练脑瘫儿童认知功能。购置相关认知图片或户外活动,家属有意识的引导患儿学习。(7)卫生宣教:指导家属注意患儿的保暖,衣服应柔软舒适。餐具、奶具、玩具等物品定期煮沸消毒。大小便后清洗会,防止湿疹。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3 结果

通过对脑瘫患儿家庭定期家访,进行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避免了患儿的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率,从而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

4 体会

通过精心细致的家庭康复护理,不仅使患儿家庭减少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使脑瘫患儿提高了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尽可能使患儿向一个健康的人成长,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因此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辉丽.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体会.河北中医,2009,31(11):1739.

[2] 赵铁菲.脑瘫患儿的家庭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2):112.

[3] 刘玉梅,顾连芬,马艳辉.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199.

(收稿日期:2010-12-06)

家庭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儿童哮喘;家庭;护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持续的炎症反应, 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多因性疾病, 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喘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 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多见于 1 ~6岁小儿,大多在 3 岁以内起病, 儿童哮喘的频繁发作, 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此病虽不能根治, 却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得到控制[1]。对儿童哮喘的护理工作实践中,陈芝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以家庭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1 心理护理

哮喘发作期患儿最典型的心理问题是紧张、 烦躁, 心理护理的重点是提供心理支持[3] 。 家长应尽量解除患儿的顾虑,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使之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哮喘是慢性疾病,许多家长对此疾病认识不足,也不知如何合理用药,对吸入疗法没有信心,亦有些家长担心吸入气雾剂会成瘾 ,或顾虑激素类药物会影响 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 ,患儿病情稍有好转 ,家长即自行停药或减药,致使病情再次复发。对此,还要加强护患沟通 , 经常与家长讲述 , 哮喘防治知识和雾化疗法的好处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4]。

2 生活护理

本病常为过敏源通过内因而发病,通常吸人花粉、烟尘、羽毛、 棉花等或食用鱼、 虾、海鲜、牛奶等或接触油漆、橡皮、染料、化学品等以及药物如磺胺药、青霉素等,均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此应注意诱发哮喘的因素, 除去过敏源。 如能找到过敏源, 应避免接触 。

2.1 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阳光充足, 湿度适宜, 没有霉菌生长。没有烟雾、 煤气及刺激性气味, 不摆放引起哮喘发作的花草, 也不饲养宠物。避免灰尘飞扬,尽量不要用羽毛类衣被, 不要在孩子面前抖面袋、 拍打灰尘、 拆毛衣等。不用具有浓烈气味的化妆品等 ,不玩弄带毛的玩具, 衣物以纯棉质为宜。被褥每周晾晒1次, 每次2h, 室内每日湿式清扫1~2次, 每月大清扫1~2次[5]。可以用5 5 ℃的水每周洗床上用品,避免使用地毯,来控制尘螨。室内湿度应该 < 5 0%;控制空气污染,如烟草、喷雾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6]。

2.2 饮食护理: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但不宜过饱,以免引起发作 , 多饮开水。 平时应注意勿食刺激性食物和冷饮, 不嗜食过甜、过咸的食物等 ,以免诱发哮喘。要养成按时睡觉、 吃饭、 排便的习惯 。多食蔬菜、水果及杂粮, 尤其在发作时, 少食肥甘厚腻、咸、 甜、 辣、 冷、 硬等刺激之品, 禁食已知引起过敏及容易致敏的食物[7]。

2.3 起居护理 :患儿自理能力较差, 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有时玩起来就会忘记时间, 家长一定要看护好患儿,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做到起居定时; 并随季节气候变化为患儿增减衣物, 防止感受风寒[8]。

3 先兆观察

大多数哮喘患儿在症状出现前, 都会有先兆,如刺激性干咳、 咽痒,接着咳大量白粘痰, 伴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哮吼声, 出现烦躁不安或被迫坐位。一旦明确有先兆症状及时用药, 常可避免严重的哮喘发作[9]。

4 用药护理

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法, 让每个患儿及家长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 先由护士给演示正确的吸入方法和技巧,再指导患儿反复练习,直到学会正确有效的方法为止。多数患儿在初学应用吸入器时, 不能正确理解深呼吸,而是用力吹,护士要耐心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先吸气,然后随深呼吸将药吸入,使之很快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同时告知用药后漱口,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并向患儿及家属讲明不同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应采取的措施[6]。

5 运动护理

可以从运动量小的活动开始, 适当运动, 如散步、 快步走、 慢跑、 骑车、 做广播操等, 逐渐增加其活动量。小儿好动, 自控能力差, 家长要认真看护, 不要让患儿突然做过度的运动[8]。

6 预防感染

感冒流行季节可2~3天用艾条、 食醋熏蒸房间2~3次, 每次30min。少去公共场所, 感冒流行季节、 风沙天气尽量不外出, 外出时戴口罩; 寒冷季节注意颈部、 背部保暖; 平时进行耐寒锻炼, 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揉搓鼻子、 擦身等, 以增加患儿的抗寒能力。

7 按时复诊

同医生建立良好的医疗伙伴关系[10]。家长及患儿要经常同医生联系, 随时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总之, 做好哮喘患儿的家庭护理, 可以有效地控制、 减少哮喘发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长及患儿的心理负担,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196.

[2] 陈芝玲.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临床护理.临床护理,2008,5(8):1026-1027.

[3]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 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

[4] 徐玲,李春利.儿童哮喘病治疗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黑龙江医药,2010,23(3): 475-477.

[5] 于浩菊.支气管哮喘的家庭护理指导[J] .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6): 87.

[6] 夏琴.儿童哮喘的护理体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170,177.

[7] 柯新桥,张敏.支气管哮喘[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2.

[8] 马丽英.儿童哮喘的家庭护理.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11(11):160-161.

[9] 李声,宋明梅,单际翠.儿童哮喘的护理指导.青岛医药卫,2005,37(3):219-220.

[10] 迟春花.解读2004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J].中国社区师,2006,5(22):12-13.

家庭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秋季腹泻 ; 小儿 ; 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37-01秋季小儿腹泻由轮状病毒所引起。这种病毒形状像个车轮,所以又称为轮状病毒性腹泻。3周岁以下,尤其是18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此病。

小儿秋季腹泻的发病初期常伴有呕吐、腹痛,往往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发病急,伴有高热(常常在38到40度 ) 大便次数增多,甚至一天几十次,为水样或蛋花样,大一点的幼儿可感觉到解大便时呈喷射状。粪便一般无特殊腥臭味,亦无黏液脓血,大便化验检查大多正常戴有少许的细菌。由于腹泻次数多,以及呕吐、食欲不振,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电解质紊乱;极个别的患儿还可能并发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而危及生命,因此不能麻痹大意。孩子一旦得了秋季腹泻,除应及时送医院外,家庭的护理也十分重要。

首先是要调理好孩子的饮食,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有些家长见孩子又吐又泻,千方百计地喂巧克力、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来弥补腹泻所造成的损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使腹泄迁延不愈。此时宜给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或禁食,使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以加快疾病的痊愈。过多地食入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次注意卫生消毒,特别是小儿用的奶瓶和餐具要彻底消毒。一般要求煮沸30分钟消毒才能彻底。儿童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再次要注意环境护理,室内整洁、安静、阳关充足、空气流通良好。还要注意患儿腹部的保暖,患儿由于病毒的侵犯,肠懦动本已增加,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加重。还要强调的是要注意保护好病孩的臀部。由于排便次数增多,周围的皮肤及钻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长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便后应用细软的纸轻擦,年龄小的病孩可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并及时更换尿布,避免被小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对于病孩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其他的孩子。

在正规进行家庭护理的同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的入医院治疗是关键,防止病情延误,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是把好“病从口入”关,喂奶的母亲要注意的清洁,小儿玩具要及时消毒,以防患儿放入口中。不要让孩子喝生水,不乱吃不洁食品。要注意哺乳卫生,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避免夏季断奶。食具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食物要现吃现做,不能图方便而吃隔夜食物。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受凉和过热,冬季注意保暖,夏季多喝水。平时多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以提高孩子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家庭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癫痫;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c)-152-02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癫痫症的临床表现为突然的、短暂的脑功能异常,如意识障碍、肢体或全身抽搐,经常反复发作。该症发病率较高,具有自发性、反复性、发作性与阵发性四个特点。根据国内初步调查,小儿患病率为成人的10~15倍[1],并且50%的成人癫痫患者是由小儿患病引起的,所以癫痫的防治要从小儿开始。根据统计,1997年2月~2009年11月我院共诊治癫痫患儿167例,经过长期合理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反映出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家长的配合密切相关,所以指导家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家庭护理,对癫痫患儿顺利完成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7年2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患者中出现癫痫者共167例,男76例,女91例,年龄4个月~16岁,平均3~6岁。其中,癫痫大发作120例,小发作20例,局限性发作27例。全部做保守治疗。

1.2 治疗方法

单剂苯巴比妥是一般癫痫治疗的首选药物,药物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能控制发作,剂量应根据发作类型及年龄,一般为3~5 mg/(kg・d)。如一种药物使用足够剂量和时间后仍无效,再考虑换药或联合用药。治疗时间与发作类型、患者的年龄有关。大发作完全控制3~5年、小发作1~2年后才考虑减量,停药时间都要1~5年。调整用药需要参考临床症状和脑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1.3护理指导

1.3.1健康教育在癫痫的治疗中,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我院通过开展家长培训班以及月培训、月总结的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家长进行癫痫治疗可行性、长期性及重要性的教育,使之了解有关癫痫的病症特点、治疗护理知识,认真配合实施治疗措施。

1.3.2 心理护理对癫痫的治疗目的不仅要控制患儿的发作,也要尽可能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活。癫痫患儿由于长期反复发作,易出现悲观、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敏感固执,对治疗缺乏信心。对此,心理护理所起的作用,有时比药物治疗更重要。所以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让家长关心体贴患儿,多与之交流,对患儿心理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估,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行为的干预,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和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和独立生活能力。我院在儿童癫痫非发作期开展了积极的康复训练,由专门的康复师指导家庭进行训练。患儿在训练3个月以后,运动功能及认知能力均有提高,这样有效增强了家长配合治疗的信心。

1.3.3 癫痫发作时的家庭护理与急救指导指导家长了解疾病的变化和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如果出现前驱症状,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迅速将患儿平卧于安静舒适的床上,头侧向一边,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及痰液,防止呕吐误吸。准备好自制的牙垫发作时尽快将其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唇咬伤,同时松开衣领腰带。抽搐发作时,由于肢体和躯干肌肉剧烈抽搐可产生四肢或脊柱的骨折或脱位,因此抽搐时不要强压肢体,以防骨折及脱臼,家长要保护患者至清醒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坠床。教会家长观察注意发作全过程,观察发作部位、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发作时症状表现(抽搐开始部位向哪一侧扩展、肢体有无瘫痪,对诊断有很大价值),观察意识,有无大小便失禁、瞳孔变化和发作后的情况。和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如有缺氧现象应立即送医院给氧气吸入。大发作时立即给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钠、安定等肌内注射。持续抽搐者给静脉注射安定等。

1.3.4 癫痫患儿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发作得到控制或明显减少以后,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允许入学和户外活动,但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避免疲劳,禁止经常发作患者单独游泳和攀高、外出。日常饮食应合理搭配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保持空气新鲜、适宜温湿度的生活环境,避免发热感冒,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使癫痫发作加重加频的诱因,如饮食过量、饮水过多、过疲劳、情绪波动、思想压力、睡眠减少、便秘、特殊的理化刺激(如红光、刺激的颜色、突然意外的响声惊吓)等等应设法避免。如有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防止意外。

1.3.5用药指导对癫痛的治疗首先是确诊诊断,再就是根据癫痫患者发作类型合理选择用药,严密观察药物治疗时的反应,注意药物的不同用法,给患儿长期、规律、个体化治疗。严格掌握停药时机及方法,不可任意减量、停药或间断不规则服药,以防引起持续状态发生[2]。癫痫患者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治疗,坚持服药。有些药对肝肾功能有损害,应定期查肝肾功能,必要时复查脑电图,及时调整用药。另外,告知家长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开始用药或加量时,与血药浓度有关,多数不良反应为短暂的,避免家长和患儿不必要的恐慌。指导长期监控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教给家庭减少不良反应的方法,如进食时服药可减少恶心反应。严重的特异反应,如服用卡马西平患儿出现大面积皮疹等,应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调整用药。

2结果

本期癫痫患儿治疗完全控制4例,好转142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87%。统计显示大发作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简单部分性发作次之,而继发性癫痫疗效最差。

3讨论

癫痫是一种常见慢性可治性疾病,婴幼儿期发病多见,对小儿精神、智力发育影响较大。癫痫病程长者其认知损害较严重,发病年龄越轻,认知损害越严重,癫痫发作频数越多,智能损害越严重[3-5]。小儿癫痫的预后与病因、发作类型、发作年龄、发作频率和治疗有关,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和预防难治性癫痫。要想取得治疗成功,家长及患儿的配合很重要,只要加强患儿家庭护理指导,使家长及患儿充满信心,坚持长期合理用药,合理安排患儿生活,避免引起发作的诱因,就能有效治疗甚至完全治愈患儿,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廖开红,孙道开.癫痫基因定位研究的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3):173-175.

[2]王苏琴.癫痫患者用药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456.

[3]陈甚,林海峰,陈文荣,等.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疗杂志,2009,24(8):7-9.

[4]杨封慧,沈,王海英.癫痫伴认知功能障碍忠者的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14-115.

[5]何新亚.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抢救与护理1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00-102.

家庭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麻疹;小儿;家庭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具有通过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力,一般较少发病。患过一次麻疹后即能获得自动免疫而不再得病。患者的口、鼻、眼部粘膜的排泄物都含病原体,出疹前后5d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给他人。现已推广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发病率显著降低。麻疹已被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工作组(ITFDE)列入全球性可能消灭的8种传染病之一。

护理措施:①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d,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d。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常开窗通风换气。病儿的衣服玩具等在室外晒1~2h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②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为了使病儿休息好,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经常要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窗户拉上窗帘,灯泡用灯罩罩住。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③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以高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恢复饮食后以米汤、牛乳、果汁和果汁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鼓励患儿多饮水,利于清热解毒和透疹[3];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减轻心脏负担。④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宜空气新鲜,居室要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室温不要太高,衣被不要太多,以免患儿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脱水。通风2次/d(避免患儿直接吹风以防受凉),保持室温于18~22℃,湿度50%~60%。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高热患儿可用小量退热剂,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⑤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做好病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做到 及时评估透疹情况。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加强五官的护理。室内光线直柔和,眼部清洁,避免强光刺激,眼部因炎性分泌物而形成眼痂者,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1d数次,并加服鱼肝油预防干眼症,防止眼泪及呕吐物流入耳道。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含漱。⑥疫苗预防接种 为提高易感者免疫力,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12d血中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故易感儿接触患者后2d内接种有预防效果。对年幼、体弱的易感儿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接触后5d内注射可免于发病,6d后注射可减轻症状,有效免疫期3~8w。⑦家庭护理 对患儿家长加强麻疹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其对麻疹的基本认识;对麻疹的传播途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要求患儿家长掌握必要的预防措施;讲解麻疹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对高热护理、皮肤五官和呼吸道护理等重点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患儿家属对医护操作理解和支持,指导麻疹患儿无并发症时可在家治疗护理。医务人员家庭访视1~2次/d,并进行上述护理指导。

参考文献:

[1] Ross DA.Recommendations for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J]. J Nutr, 2002,132(9 Suppl):2902-2906.

[2] Leyine WC. Develop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1993. New methods, recommendation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STD Treatment Guidelines Project Team andConsultants[J].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upplement),2000,21(4):231.

[3] Semba RD, Bloem MW.Measles blindness[J]. Surv Ophthalmol,2004,49(2):243-55.

家庭护理范文第10篇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05-02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一般发生于分娩后的数、日或数周,通常表现为产妇的失眠、疲劳乏力、悲伤沮丧、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等,重者甚至可出现幻觉、伤害婴儿或自我残害等一系列精神紊乱症状[1]. 杨春红[2]等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5%一37.3%。不但严重危害产妇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危害[3]。

1临床表现及症状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妇女较常见的情绪异常.是以哭泣、忧愁、不安和情绪抑郁、易激惹、焦虑、失眠、对小宝贝过于担心为特征[4].产后抑郁症一般有明显的先兆。多数产妇感觉极度疲倦和严重失眠,莫名感到绝望和无助,自觉能力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表现为失落,没有动力,对自己和家庭失去兴趣。严重的时候有想要伤害自己和婴儿的冲动或不想照看婴儿。产后抑郁症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产后4―6周症状明显。

2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机制

2.1生理因素

产后抑郁症生理因素的表现是内分泌的变化。妇女在怀孕期间,体内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孩子出生后,雌激素迅速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加重抑郁症状。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剖宫产等是产后抑郁不可忽视的原因。分娩带来的疼病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2心理因素

性格内向、保守、固执、敏感、较真、不成熟、情绪不稳定以及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易于发生产后抑郁。产妇在分娩后心理退化、情感脆弱,一方面担心太多的母亲责任难以胜任,一方面担心婴儿性别不能被家人所接受,以及由新生儿诞生而产生爱的被剥夺感,分娩过程中所经受的疼痛等不适所造成的不平衡感,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3社会因素

生活压力过重,家庭问题繁杂,夫妻关系恶化,经济状况不乐观,均可能加重心理负担。产后繁重的儿童教育,母育角色所引发的压力:因育婴活动使经济负担加重所引发的压力;家庭缺乏支持系统,家庭不和睦、夫妻分离以及产后亲属关心较少的孕妇和本身居住环境低劣者所造成的压力,都可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也有部分产妇会因为分娩而失去就业机会,使家庭经济来源减少,对孩子的哺育、成长心存忧虑,加之看护的婴儿劳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3产后抑郁的辨证预防与护理

了解产后抑郁的发生机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针对生理因素,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激素治疗;针对心理和社会因素主要采用医护人员疏导及良好的社会支持。

3.1孕期保健

加强孕妇围生期的知识宣传,从产前检查开始,向孕妇宣传孕产妇生理的正常变化及与分娩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能更正确地对待孕期和分娩期出现的不适。对有重男轻女观念倾向的家庭,宣传男女平等,利用遗传学知识说明生男育女是由双方决定的正确生育观等,以免造成孕妇的负面影响,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提倡孕妇及家属一起学习孕产知识,在思想和技术上使孕妇逐渐向母亲角色过度。

3.2加强产时教育及心理疏导

临产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助产士及丈夫陪伴,适时地抚摸,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并适时地与产妇亲切交谈,满足其提出的要求并予以心理支持运用无痛分娩技术减轻疼痛和不适,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

3.3产后宣教

3.3.1初为人母,部分产妇可能不大适应,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让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产后健康宣教,传授母乳喂养知识,实行产褥期母婴同室,母婴早接触,早吸吮,鼓励母乳喂养;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如更换尿片、婴儿洗澡等基本技能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溢奶等现象。传递正确的母婴保健知识,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

3.3.2产妇产后体力精力消耗,会阴切口疼痛、腹部切口疼痛,要最大限度减少不适,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及休息,过度疲劳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和探视,避免不良刺激。使产妇学会做产后保健操,加强产后早期锻炼,防止下垂和产后肥胖,从而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有资料表明,产后形体训练在缓解产后抑郁有正性作用。

3.3.3应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协调家庭,指导其丈夫、父母多支持理解产妇。照顾婴儿、提供物质帮助及精神支持,会使产妇感到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从而在心理上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工作及生活的变化,及早融入社会生活中.

3.3.4及时肯定产妇的进步,让她认识到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宝宝,并能从中体会到照顾孩子的乐趣。

3.3.5采用音乐疗法,适当播放柔和动听的轻音乐和活泼快乐的儿童歌曲,舒缓心理压力。

总之,产后抑郁是综合性因素的结果,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给产妇和和婴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活动,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钟燕栏.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

[2]余小桃.产后抑郁的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1 .

[3]刘晓敏,韩红玉.浅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6,(25):123-124.

上一篇:基础设计范文 下一篇:医学科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