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6:44:41

护理心理学论文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

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护理心理学主要是掌握基本心理护理理论知识以及着重强调护理人员对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护理基础课程,它为整个护理学提供心理学技术方法和认知观点,同时也是护理实践在心理学在护理学中的具体应用,由此可见,专业学生学习护理学是必修课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段发展,护理学也逐渐得以迅猛发展,护理心理学已成为现代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以往单一生物学模式逐渐的转向与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医学模式的方向发展和转变,这是现代医学教育体系重要性的体现。它能让护理专业的学生站在全新的角度理解健康与疾病,形成生理与心理是一个相结合与统一的整体的认识,不仅仅可以从生理角度更能同心理角度去认识疾病、分析疾病、治疗疾病,以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现阶段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一)护理心理学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相当多的医学院校中,与其他核心专业课程相比,护理心理学往往是“副科”的代名词,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护理心理学虽被设为必修课,但护理生一般也不太重视,所以对这一门科目的学习和认知程度不够,甚至有些老师也认为护理不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只要学习遵守纪律上课,是否专心听讲也无所谓,以致教师在讲课时也比较随意,没有更多的备课准备。

(二)护理心理学课程理论基础多、内容枯燥

传统台上写板书,台下记笔记的教学方式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单一、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硬往脑子里灌输知识,往往适得其反,而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又过于强调一些关于心理的理论概念,教材中涉及的对于基本理论和概述,以及规律讲述的比较多,许多专业名词以及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护生很难理解,内容与现实问题产生一定的脱节,使学生提不起丝毫的兴趣使之“望而却步”。

(三)课时设置都是理论学习,没有实践

护理本身就是与实践分不开的一种高实践产物,没有时间的护理学习称不上一个完整的护理心理学,全程科目学习下来,关于理论方面的考核往往在很早的课程讲解时就已经考核完毕,重要的是接下来的实践工作,实践在护生只在内心有一个心理护理的概念,考完理论实践早就丢之脑后,但是在临床上护生很难进行实际的心理护理,这就使学生在进行具体实践是心理学习的适应能力十分有限,直接影响了护理生接下来实践的步伐。

三、新时期护理心理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适当增多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学时,改变考核方式

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变相调动与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改变考核方式可以引导护生对护理心理学的学习态度,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心理学教学考核改革,提高护理心理学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临床心理护理进行考核,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正确的面对自我自我,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利用网络资源中的金品课程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教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正规的充满正能量的网站,让学生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给自己充电充分利用这样一种优质资源进行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还可以自己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三)角色扮演法

师生之间可以按照心理情景剧的模式演绎较色扮演的剧情,由教师给出一定的剧情或者医院场景,由学习来进行模拟演绎,即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又与此同时,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亲身经历的过程和情感,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运用中应付自如,真正体验到护理病人的心理应该是什么样子,端正自己的心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我国的政策导向的大力促进下,很多学校都开展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同时,很多教师也在不断深化该项课程的教学策略,也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就。然而,我们要清楚的看到,护理心理学教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是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论文百事通??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新晨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护理心理学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51-02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作为护理心理学教学中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服务,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当前,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不完全一致,理论、实训等教学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岗位需求,课题组尝试建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体系,探讨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心理学实训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探索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2014年9月初,采用方便取样,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护理专业平行班级中随机选取4个班级,其中两个班为对照组,另外两个班为实验组,对照组117人,年龄(20.14±0.73)岁,实验组118人,年龄(20.10±0.66),两组均为女生,学生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具体如下:

1.对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即对照组先进行理论学习22学时,再安排实训学习8学时。实训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学习目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如在放松训练的实训项目教学中,老师提出学习目标:掌握放松训练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后让学生分组练习。

2.对实验组实施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通过与临床护理专家沟通调研,总结出医院相关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护士具备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健康教育、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人文关怀等能力,结合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改,分为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护理知识、护士职业心理知识三个模块,每个知识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训教学内容,分别为:基础心理学实验、心理护理技术、护士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三个模块,即完成知识模块的理论授课后进行相应的实训课教学。每个实训模块包括若干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包括任务引领、学习目标、操作流程、情境操作、注意事项、评分标准等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均按护理岗位需求进行设计,并遵照心理护理的工作过程“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组织“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教学。例如在心理护理干预技术模块的放松训练实训项目教学中,课前由教师根据岗位需求,设计典型病例的剧本,培训标准化病人;上课时先由教师模拟临床情境,按照心理护理工作的过程,对标准化病人进行“评估病人―护理计划―放松训练―评价病人”的规范示教,并给学生提出与护理工作岗位有关的实训任务及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操作技能、能顺利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等;随后学生3人为一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操作的分组练习,熟练操作的流程;练习期间,老师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操作的质量;学生分组练习后,再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放松训练的操作练习,由标准化病人给出反馈和意见,老师亦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是否完成护理岗位需求的任务和目标,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课后学生完成与实训教学相关的作业。

3.实施教学的场所及人员。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实训教学的场所均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实训室,实训室配备了模拟病床单位、心理测评软件、生物反馈仪等仪器设备,并装有摄像头、音响、电脑、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开展单向观察、开展影像资料播放等多手段的教学活动。

进行实训教学的教师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高校教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并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临床心理工作经验及实践教学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训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过程性考核为学生课堂表现、考勤情况及实训项目教学后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包括完成基础心理实验报告、心理测量自评报告和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培养的论文各一份,评分由授课教师来完成,总分为40分。终结性考核由学生抽取考核题目进行操作,考核成绩由考核教师进行评分,总分为50分。考核后学生需完成与操作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问题,回答问题总分为10分。考核完成后采用自制问卷对实验组进行教学效果的调查。

(四)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训前后两组过程性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回答问题分,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过程性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回答问题分比较。教学后,实验组过程性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回答问题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

(二)实验组对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118人,发放问卷118份,回收问卷118份,有效问卷118份(100%)。实验组80%以上的学生认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有利于加强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

三、讨论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反映护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很多实习护生及毕业护生反映,虽然学习了护理心理学这门课程,但在临床工作中不知如何与患者交流,不知道心理护理如何开展。说明学生对心理护理的学习还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在对实验组的实训教学中,模拟临床心理护理工作过程及情境,使得抽象的心理护理工作更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同时老师通过规范化的示教及直接纠正学生练习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操作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使得操作技能得到练习和强化记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在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考核中,实验组回答问题的分数高于对照组,说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心理学知识。

(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促进心理健康。对照组的实训教学在理论授课结束后进行,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增加了学生在实训学习的难度,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实验组在完成知识模块的理论授课后安排相应模块的实训课教学,使理论和实践不脱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案例,培训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情境进行示教,让教学更接近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环节,掌握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方法,也学会了解自己、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心理健康。

(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并按护理职业岗位需求,模拟临床情境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操作,使得学生通过护患对话的练习,更好地学习如何接触和了解病人,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学生在练习中通过分工与合作,相互接纳和支持,彼此指出不足之处,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在实训中通过模拟临床情境和角色扮演,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到了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体会到了护士责任重大,敬业爱岗的意义,体会到了人文关怀在工作中的意义,在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更好地完成优质护理服务。

此外,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设计和演示护理专业岗位需求贴合的情境案例,并根据学生具体表现指导教学,这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心理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要求提高了,将促使教师不断进行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咏,罗菊英,庞凌瑜,等.实习护生对护理心理学教学及相关因素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6)

[2]王明慧,陈碧暇,林素洁,等.广西北部湾地区护理人才需求调查及教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23)

[3]钟丽强,王晓琴,钱耀荣,等.广东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7篇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学;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是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相关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

1.1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产生以2000年一篇题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为标志[3—4],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吸取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融入人本主义中的经验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这使积极心理学在产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外,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实证的应用,但这并不代表积极心理学排斥非实证的研究方法。综合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经验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多方面,主要包括积极主观体验研究、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研究。首先,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在于改善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使个体在各时期的态度趋向积极的发展方向。针对过去,主要研究对过去生活或过往的积极体验;针对现在,主要研究对现在生活幸福指数和快乐指数的积极体验;针对未来,主要研究对未来生活乐观、希冀的积极体验。其次,积极的人格特质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基础,究其根本原因,积极心理学的前提理论假设为个体的自我管理性、导向性和适应性。此种人格特质是通过个体对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激化,当激化的能力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工作方式后,随之则形成了积极的人格特质。最后,良好的、积极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对于个体一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可帮助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和自我目标。而周围环境充满消极因素,将会导致个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成长方式和行为模式,影响个体心理的长期发展。积极心理学不仅继承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对心理学上不足和缺陷的弥补。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提供信息,更多的是对信息进行转变,覆盖的信息少一些,揭示你的内心就多一些。传统心理学研究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向人类展示了人类个体的缺点、病症以及个体存在的内在缺陷,但却很少对人类的潜能和优点进行解释。在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下,人类似乎将自身限定在合理活动范围中的黑暗、卑劣区域。而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对人性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更加强调对人性的价值和优点进行研究,兼顾社会个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在积极心理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2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特定护理情境下社会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分支,不仅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护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了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护理工作内容也逐渐从单纯的生活护理逐渐发展成重视专科护理和心理咨询的护理体系。

2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1护理人员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临床护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部分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易出现职业倦怠,甚至会在心理上出现离职的倾向,使其自身处于不利的职业处境。而从另一层面来看,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形成正确的认知,并从职业自身所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可让护理人员更加珍惜护士这份职业,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有研究显示,引导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了解职业更多的益处,得到职业获益感,则可逐渐增强护理人员与职业间的情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护理人员的留职意向更为明确。积极心理学家还发现,乐观的心态也同样可以习得,通过学习并掌握乐观的心态,可有效避免护理人员在繁重工作压力下产生的抑郁、悲观情绪,大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由此可见,对护理人员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暗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及职业素养均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护理人员若能在工作中注重对职业心理健康和心理状况的评价,则可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2.2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随着人们对心理因素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广泛关注,心理护理也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单一地修补问题已难以满足人类个体对幸福的获得和谋取。在积极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指出,缓解痛苦和建立幸福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两者充分结合、相辅相成则视为完整的心理学,即,既可缓解痛苦,又可增进幸福感。在临床心理护理评估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的消极体验进行收集,更要对积极的、充满幸福感的体验进行搜集并用于评估。护理人员需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方式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进行评价和探讨。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评价后,可从患者主观上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从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的缺失部分来认知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心理护理计划。通过在临床上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干预,可起到缓解患者痛苦、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3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品质

对于护生而言,护理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均会影响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专业想法,更是对护生日后从事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榜样性作用和示范性作用。因此,护理教师需要拥有良好的、科学的、积极的工作价值观,以稳定护生或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导向。对于护理这一职业而言,职业态度与年资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而护生的职业态度将会影响护理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护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采用情感教学法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程度,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生队伍不仅仅包括女性护生[5—6],同时,也扩充了大量的男性护生。相对于女性护生而言,男性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要加强与男性护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男性护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欣赏的目光看待男性护生。同时,护理教师还可将自身的护理工作经验介绍给护生,让护生真切地感受到身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养。通过多样化教学,护理教师要让护生明确: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准确掌握专业知识和护理常识,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将精湛医术与积极的心理素养充分结合,方可延长护理职业生涯。此外,护理教师还可用社会上的积极典型为教学案例,通过教学,让护生更加了解心理护理的重要价值,增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牢固、积极的职业心理和职业态度。

3.2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对于护生而言,护生对护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但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观点和理论相对较为抽象、枯燥、乏味,且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单方面灌输的状态,忽略了将护理心理学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在护理心理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培养护生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在日常交往中更加注重保持乐观心态、主观幸福感等,避免护生对周围事件和环境的被动体验,极大改善了护生的应激反应,加强护生的健康心理管理,更加注重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此外,在课程教学中,应综合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点,对护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鼓励护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同时,也指导护生如何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切实保障自身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3.3强调社会服务和人文关怀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学中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服务功能愈发重视。积极心理学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目标之一就是寻求人类个体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但目前护理教学中仍然忽略了对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的教学,单纯重视医学技术的教育。在此种情况下,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则成为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和治疗,忽略对患者的护理以及护患间的沟通和交流[7—8]。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缺乏人文知识,增加了护患矛盾发生率。针对此种情况,护理教师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对护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充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和人文关怀理念,并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护理估计、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具体的护理实施及评价过程中,体现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不仅实现了护理学和心理学理论的相互对应,同时也符合培养护理人员的各项目标和人文关怀精神。总之,在护理心理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提升护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主观积极性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促进护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嵩,李英.积极心理学在现代护理及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1):46—47.

[2]高明.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111—112.

[3]刘振兴,潘书波.积极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8):108—109.

[4]齐越,秦杰,方伟,等.积极心理学干预对提高消化道溃疡患者主观幸福感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12):32—35.

[5]吕薇,孟丽娟,王慧捷.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护理专业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10(1):22—25,39.

[6]雷美英,李红政,王创,等.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部队心理服务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4):287—289.

[7]吴静,刘薇群,沙莎,等.心理学积极力量测评工具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杂志,2013,30(4):34—37.

[8]张芳,陈剑苹,何林丽.积极心理沟通模式教育对中专护理实习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592—594.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管理

护理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以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修养为研究重点。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能够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护士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医疗服务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门诊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搞好护理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实施分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论文百事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从社会、家庭环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医院应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将心理护理、护理管理中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激励护理人员树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

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每天给患者打针、发药、三班轮转、工作单调乏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导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须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质、精神、信息等动力,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励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内心要争取实现较好条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产生的一种动力[2]。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运用的最重要的心理护理理论就是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就是运用这种内心状态及职工心理需求,激发职工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化管理原则。目前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及公平理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如会议、演讲、巡回医疗、观看录像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职工家属对搞好护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1.2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大力宣传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先进人物、事迹,用白求恩、赵雪芳精神激励同行,同时树立本院护理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真正价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现象出现,教育护士长和护理人员,时刻树立“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其岗要负其责”“、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使全体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普遍增加。

1.4讲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对待自己的下属,防止用简单、粗暴、训斥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在开展批评或指出对方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肯定其成绩,赞扬其长处,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对批评的改进意见容易接受,不易产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晨

2逐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消除侥幸心理护理规章制度是构筑护理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护理人员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以规则和制度的形式,对某一文化加以肯定或否定,明确禁则和允则,它是全体护理人员共同遵守的办事准则和行为规则,是关系到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性文化和支柱性文化[3]。因此医院要完善护理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护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医院护理部可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标准,并不断修订、补充,量化后逐月进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组织晨间护理检查和夜间查房;充分发挥院护理质量委员会的作用,每季度对全院的护理质量进行一次大检查,检查结果通报全院并和科室资金挂钩。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集体荣誉感,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侥幸的不执行标准影响科室,从而消除了侥幸心理。论文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护士;小儿;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学已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手术能否顺利成功,病人的心理状态,应急水平的高低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单依靠品势必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使患儿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手术顺利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术前患儿的心理分析

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演变和进展有一定影响,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作为手术室护士应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及护理理论,还要熟悉儿童心理发育特点更要富有爱心。手术对患者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直接影响到手术进行及手术效果甚至影响到患儿一生的心理健康。

儿童因害怕手术疼痛,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

加快,甚至出现哭闹、挣扎等现象。

2术前访视

2.1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当孩子需手术时家长往往表现出惊慌失措,过于紧张、焦虑这种情绪往往给患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护士应安慰并耐心讲解并请同类病人家属现身说法,消除加在家长的顾虑及恐惧心理。

2.2加强与患儿的沟通

护士可在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了解患儿一般情况及病情,掌握其心理状况,增进情感交流,必须仪表端庄,工作服以粉色为佳,尽量不穿白色工作服,语言温和。话题以患儿感兴趣的为主,在谈话中了解他最想实现的愿望,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他感到护士阿姨就象他妈妈一样,并告诉他明天手术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消除他的恐惧心理。

3进入手术室患儿的心理护理

当患儿被送到手术室门口时,此时患儿恐惧心理达到高峰,能否让患儿平静地进入手术室是个关键。这时护士应拉着他的手,并轻抚他的脸,象妈妈一样他。进入手术室后与之交谈以此分散他的注意力。在他平静下来时,再如实告诉他,手术时偶尔会出现象打针一样的疼痛,不过那种痛是可以忍受的,如果是阑尾切除术者还要告诉他一会儿医生抓到阑尾时会胃疼,这是正常现象,到时如果配合医生,一分种就好,如果不配合就会增加很长时间,据临床观察如果术前告诉他手术一点都不痛者,等到手术时只要一有痛就以为护士骗了他,失去对护士的信任,从而出现哭闹、躁动等。

4手术中患儿的心理护理

在手术中,护士应一直陪伴着他,用双手轻抚患儿双脸颊及耳前耳后,可达到亲近及避免让患儿听到手术中器械碰击声的作用。告诉他如果表现好勇敢话,我们会告诉老师在班上表扬他,建议老师选他当班长,并要求他爸爸、妈妈满足他的愿望,以此满足他的荣誉感及满足感。手术过程中可告诉他手书进展,使患儿做到心中有数,就会更加地配合手术。

5术后随访

术后第二天到病房看望他,让他知道手术室阿姨没忘记他,并对他在手书室的表现给予肯定。

6总结

用护理心理学对患儿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的身心护理,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及依赖感,有效地降低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从而使患儿在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数据来源与方法

以中文全文期刊1989~2008年期间收录的1 400多种期刊中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文献为对象,以“疗养”、“心理护理”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再用“方法”、“做法”、“措施”、“评价”等几个方面作为关键词在任意字段进行扩展检索。

2结果

2.1从文献数量上看1989~2008年中文全文期刊库上发表的以“心理护理”为关键词的文献有19 860篇,而这其中以“疗养”、“心理护理”为关键词的文献41篇,仅占文献总数的0.2%。

2.2从心理护理具体做法、措施、评价上看心理护理的具体做法和措施检索了操作性和实效性都较强的问卷调查和各种量表的使用情况,国内临床在文章中使用问卷调查和各种量表分别为351篇和513篇;疗养文献中使用问卷调查和各种量表的分别为5篇和3篇,分别占总数的1.42%和0.58%;能对心理护理实施进行评估的国内临床文献有350篇,疗养文献只有1篇,占总数的0.29%;能对自己的做法进行评价的国内临床文献有220篇,疗养文献只有1篇,占0.45%。

3讨论

3.1疗养院心理护理运用情况与国内临床上应用的

差距

3.1.1国内临床应用现状

3.1.1.1心理护理应用范围广泛而连续心理护理已经不局限于研究患者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患者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多方面[1]。例如以“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有关文献214篇,分析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各阶段,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给予了不同方法的评估和恰当的干预。消除和减轻其不良心理,维持患者和家属的身心健康,以更好地发挥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正性支持作用[1]。

3.1.1.2心理护理的方法更加有效科学心理护理已从宣教式的心理护理的使用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护理工作者开始关注不同病情、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理念,拓展心理护理的深度[2]。目前临床应用心理护理方法有:心理支持疗法、心理疏导法、认知疗法、行为矫正训练法等[3]。以“护理心理”为题目和关键词检索到的19 860篇文献中,有89篇使用了行为矫正训练法;有15篇文献使用认知疗法,如童薇把认知疗法应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中,每周2次治疗,经15~20次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

3.1.1.3心理护理的评估更加客观和直观准确的心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的前提[5]。从本次的统计结果看临床心理护理应用量表的论文明显上升,以“心理护理”为题目和关键词检索出使用量表进行护理评估来研究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护理文献有513篇。而1979~1999年使用量表测评心理护理研究的文献仅有47篇[6]。从数量上讲采用量化手段研究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文章呈明显增多趋势,说明护理人员已经更多地使用心理学量表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3.1.2疗养院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

3.1.2.1心理护理概念的理解有偏差心理护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护士不拘形式、可积极影响病人心理活动的一切言谈举止;后者指护士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按照程序、运用技巧,帮助病人达成最适宜身心状态的过程[3]。而从文献中可以看出现在相当一部分文献的心理护理局限于护患交谈,如在心理护理方法中谈到的是“建立良好的护疗关系”、“给予疗养员亲人般的理解”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论文反映出作者缺乏最基本的理论常识,概念混淆、定义不当,虽以“心理护理”为命题,并非真正论及“心理护理”。如有的文章围绕着某疾病知识宣教而展开,其中还包含饮食、康复运动等不属于心理护理范畴的常规或基础措施。如心理护理措施谈到的是“对不良行为进行干预”、“进行用药指导和康复锻炼”等等,都说明了对心理护理的概念理解不够,心理护理的方法欠缺。

3.1.2.2论文数量少,且没有高质量论文从文献可以看出,以“疗养”为关键词的心理护理文献仅占国内临床心理护理文献的0.2%,所占比例太少;与国内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相比差距太大;论文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术研究能否引向纵深,高水平的学术见解对探索学科的实践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可在41篇疗养文献中,正规中华类期刊几乎没有。且通读所有文章后,似曾相识感觉比较多,立题新颖的少。

3.1.2.3取材单一,研究范围窄,无系统研究人员通读41篇疗养文献,论文命题雷同且牵强,如以老年疗养心理护理为命题的有20条,占所有疗养文献的50%;且命题只针对疗养员这一个体和同一类人员,没有考虑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等其他方面在疗养中的作用。41篇文献作为第一作者著有的只有1篇,尚没有人对此进行系列而深入的研究。

3.1.2.4没有科学性的评估手段人的心理要求和情绪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8],适时的心理评估,及时改变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41篇疗养文献中,仅有1例报道在心理护理前进行了心理评估,且其实施的评估只是与疗养员进行简单的交谈和询问,凭借主观判断便给疗养员作出护理诊断;在心理护理后,只是简单地总结为“疗养员能配合工作,效果满意”,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

3.1.2.5没有具体的干预措施从文献上看,心理护理措施大多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缺乏时效性。运用频率最高的心理护理措施依次是:建立良好的护疗关系,提供安静整洁的疗养环境,关心理解尊重疗养员,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等。大多文献所报告的心理护理过程都是间断或无序的,或无评估而盲目干预,或仅有干预而无疗效评估。

3.2建议

3.2.1学习基本理论对更多的护理人员来讲,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是提高其心理护理能力的重要措施[8]。不仅要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更要掌握心理学的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技能。在疗养院,护士心理护理继续教育如果能在结合疗养护理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既可以使护士的专业技术得到提高,也使心理护理的专业严谨性和资格合法性得到很好的保证。在普及心理学知识条件不太具备的时候,科室可配置1~2名心理护理专业护士,起到心理工作者的作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疗养员的心理护理需求。

3.2.2遵循基本程序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疗养员的心理活动复杂多样且千变万化,应用护理程序可以使心理护理工作变得有条理性,有计划性。以行为疗法为例介绍基本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收集资料,探索心理行为;确认心理行为问题;实施干预方法;评估实施效果;巩固效果、确立完善方案[3]。应用心理护理程序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人们改变其不良状态和行为,提高心身健康水平,有效达到心理护理的目标。

3.2.3掌握基本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科学方法的实践与培训。指导护士要根据人员的年龄、职业特点、文化层次、经济条件、周围环境等系统分析、立体思维,把相关因素全面、动态的综合考虑,因势利导的做好心理护理。选择那些简便、准确、高效又易于被护士应用的方法在工作中推广。如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的应用,促使疗养员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疗关系;应用音乐疗法提高疗养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档案,为心理护理提供客观依据等。

本次统计结果虽然不能代表疗养院心理护理的整体水平,但我们认为它确是疗养院心理护理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反映出疗养院心理护理发展中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国内一些临床上应用现状相比较存在很大差距。

心理护理在疗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疗养目的之一也是维护疗养员的心理平衡与身心健康,所以心理护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疗养效果,提高心理护理水平,科学规范实施心理护理应引起疗养院各级人员重视。

参考文献

[1]于相梅.我国心理护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l6):2137-2138.

[2]林蓉蓉,王玲华,戴佳佳.结核病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的差异性分析[J].护理杂志,2003, 25(9):24-26.

[3]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24.

[4]闵军霞,邓光辉.认知疗法为心理护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J].护理杂志,1998,15(2):25-27.

[5]谢刚敏,刘玉馥,冯正直,等.心理护理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3,9(9):669.

[6]刘晓虹.撰写护理心理学论文需解决的若干问题[J].护理杂志,1996,13(4):51-53.

[7]刘群,王桂茹,庄岚,等.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下半月版:73-74.

[8]王国蓉,李继平,黎雪梅.心理护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06,20(7)中旬版:1807-1809.

上一篇:心理教育本科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医心理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