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范文

时间:2023-03-03 11:09:53

互联网形势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1篇

“泡沫大本营”镇定从容

5月4日,当我到达美国时,Nasdaq高科技股(特别是网络股)的反复震荡,正使国内网络界陷入全面的恐慌之中,国内“泡沫论者”风涌云起,媒体也似乎潘然而悟,马上反击一戈,“炮轰”互联网,大力渲染“互联网恐怖主义”,基本上篇篇表达的都是“网站死亡、倒闭”、“泡沫破灭”的恐怖气氛。而仅仅一个月之前,这些媒体还在为互联网煽风点火,极力鼓吹。如今转向之快,实在令人惊诧。“泡沫论”、“投机论”、“烧钱论”、“骗钱论”、“务虚论”、“骗局论”、“陷阱论”等等纷纷出台。而且许多网站也开始收紧腰包,从业者本身也开始发表一些自短志气的话。一些投资者也俨然以权威的姿态发表全然不同的投资新理念,认为纯互联网公司已经穷途末路。先前在互联网热潮中的失意者们和反对者们更是格外幸灾乐祸。

而当我踏上“泡沫”的大本营—美国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股市下跌的形态居然如此平和。首先,媒体上的反泡沫者并没有剧增,而多是冷静、理性、从容的语气分析产业的走向。在美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的人5、6年前就有,而今Nasdaq股市大调整,互联网泡沫论者并没有象中国一样剧增。

其次,美国的投资界并没有因此全面退却,他们认为目前的调整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形势,他们的确暂时放缓了投资力度。但是只要市场阶段性调整完毕,大量积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互联网,因为除了互联网,没有任何领域可以容纳如此众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其他领域会比互联网更有潜力和活力。

第三,最让我欣慰的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美国市场的调整使他们更看好新兴的中国市场。这一次,互联网实验室在国外不但达成了多项投资意向,而且达成了多项合资意向,大大超出意料之外。反观国内人人自畏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此,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的最重要差距,与其说是基础设施或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不如说是中国互联网投资者(包括国内的投资者,以及主要由国内人士运作的国际资本)投资理念的巨大差距。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危险所在,也是自己美国之行的最大收获。

资本是产业的双刃剑

显然,本次Nasdaq的调整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但是,这次调整与其说是产业层面的调整,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调整;与其说是互联网企业的一次淘汰,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一次洗礼;与其说是考验互联网的从业者,不如说是考验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者。因为这次调整并不是产业方向出现重大问题,也不是各互联网企业经营出现重大滑坡,更不是因为众多互联网用户突然抛弃了网络。用户“落网”的速度并没有放缓,互联网企业的“利好”消息也没有减少,产业规模的增长依然强劲。

但是,巨大而持久的调整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因为,资本市场已经到了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这次调整的本质就是: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无可置疑的是,美国互联网经济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其根本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在于庞大的资本,通过新的投资理念和新的市场机制,带动并刺激整个经济。

单是1999年,全美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达到300多亿美元;1999年IPO的307家互联网企业融资逾2000亿美元;所有互联网上市企业(以B2C为主)的股票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从初期的风险投资,到IPO市场,再到最后的股市,正是不同阶段庞大的资本推动,才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的奇迹。

但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的狂热对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以巨额资本作为燃料的互联网产业同时也因此埋下隐患:在狂热的追捧下,平庸的投资者与优秀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愚笨”的资金与“聪明”的资金收获同样的回报。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这显然是不合理,也不正常的。

人人都是风险投资家?

过去,风险投资属于屈指可数的精英。这个小小的“俱乐部”成员,凭着老狐狸一般的嗅觉,专门在高风险领域,寻找最有前景的企业“幼苗”,以获取巨额回报。但是互联网来了,这次大潮彻底改变了风险投资做的界线,似乎人人都想成为风险投资家。

据统计,单是1998年,就有25万个人投资者将2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向了3万多家创业公司。到现在,《幸福1000家》大企业中有20%以上设立了风险投资,而在两年前,这个比例不足1%。象Intel、Cisco等企业甚至将风险投资当作公司研发的代替方式。众多企业、机构和个人涌入风险投资阵营,极大地满足了创业公司的资金需求,直接推动了互联网全球性的创业大潮。但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风险投资的专业性: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笔前钱,更重要的是一系列专业的服务;超一流的智慧、经验与技巧将未来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区分开来;懂得如何提炼其有前瞻性的创新的商业模式;帮助创业者雇佣一流的管理团体;帮助创业企业与一流的大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帮助企业融到新一轮规模更大、更据战略价值的资金……

显然,风险投资的全民化是以专业服务的丧失为代价的。使得风险投资越来越同通常的股市投资走向一致。而风险投资家与股民本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物种,区分起来非常明显,股民的投资心理是典型的“迫涨杀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撤退。而风险投资则相反,专爱与风险为伍,具有超乎平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忍耐期。

“聪明”的风险投资是长脑子的资本,不以现前的利益所驱动,也不以短期的波动所动摇。能够获得这样的资本,是创业企业的大幸。而“愚笨”的风险投资有可能破坏企业,它们在热潮时来,泠潮时退,恰恰是企业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反而弃你而去。因此企业有优劣之分,资本同样有优劣的巨大差异,好的资本可以助你飞扬,差的资本甚至可以把企业投死。

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过去

四、五年,互联网持续的狂热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各类风险投资都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是市场是残酷的,泛性的,聪明的资本不会甘心于与“愚笨”的资本获取一样的回报。优秀的投资者也不会一直与平庸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因为真正的投资家不是热潮的追捧者,而是创造者。他们创造热潮,然后让平庸的投资者来追捧,在追捧中获利,获利后及时撤退,使市场形势逆转。这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对于互联网来说,2000年的第一季度就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

到1999年度,共有409家互联网公司上市,而其中300家是在1999年一年中上的市,不可谓不疯狂。而一般来说,企业上市至少6个月后,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股才能流通(而且还要分阶段逐步释放)。因此到了2000年3月份,市场上积聚了大量可流通的股票,而且这些股要都已经涨过好多倍。因此,一些重要的投资机构都在这时开始分批撤离。

当时的形势看起来一派大好,平庸的投资者继续涌入,但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陆续发表悲观报告(这是他们打击市场的信号),引发市场波动。随后,“追涨杀跌”的效应迅速展开,市场出现恐慌,一场大调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且引发的负循环肯定深入而持久,对产业界,投资界形成一场严酷的考验。

因些,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场潜水大赛。真正的风险投资抗风险能力强,他们的“气长”,可能安然度过这场考验,而平庸的投资者,由于“气短”,可能一命呜呼。因此,这是投资界的一次大淘汰和大清理:互联网要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这次调整的直结果就是,一是让平庸的投资者亏损破产。在肉体上摧毁投资能力,二是让平庸的投资者吃尽苦头,在心理上理解他们的投资能力,而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是择机而动,重新唤起投资信心,引发新一轮的正循环。

无论是产业市场还是资本市场,永远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永远是风险中蕴含收获,收获中潜伏风险,市场上的胜者必然是真正的优秀者。不论市场如何变幻,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投资者,永远是市场上的胜利者。

新浪COO茅道林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有精辟的论断:“对资本市场来说,恐慌是暂时的,贪婪是永恒的”。因此,调整是暂时,泡沫还会起来的,投资者的人性使然。

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调整,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与其叩问市场,不如问自己,自己是否优秀?!

幸运还是不幸运

当5月6日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讲时,没想到听众居然挤满了各个角落,而且除了留学生,多数都是“老外”。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并没有随着网络股的调整而下降。因为,他们明白,中国与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是2亿人口拥有近1亿网民、接近成熟的市场,而一个是12多亿人口只有1000万网民的新兴市场,其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有天壤之别。

因此,美国市场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也要同步调整;因此,当美国网络股全线下挫时,新浪的股票居然能够逆势大幅上升;因此当美国风险投资开始大幅收缩时,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并没有熄灭。充分显示出他们对市场和产业判断的冷静和成熟。

当然,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刚刚热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本不该比美国更恐慌。但是,目前看来,随着媒体过度的渲染和企业自杀性的退却,中国互联网正在进入一种可怕的负循环之中。如处理不当,整个产业都有可能拖入危机之中。因为,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发展,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发育成熟,这样优胜劣汰的调整,只会使产业更加健康发展。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互联网来说,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摧毁性的打击。

其实,中国互联网说幸运也不幸运,说不幸运也幸运。因为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这场调整如果早来半年,那么今天中国根本不必谈论互联网了。因为,那样的话,搜狐也好、网易也好、8848也好,根本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大潮根本不会起来,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谈不上海外上市。但又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调整能够晚上半年,那么那时中国互联网的抗调整能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应该有一批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的公司也应该成长壮大,产业有了足够的自主能力和信心。但是,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中国互联网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遭遇冷空气。使得未来命运不可预测。

没有钱的泡沫

中国互联网如此“崇美”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中国互联网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缺乏一批具有独立分析、自主思考和深入理解的产业“头脑”。使得媒体刚刚热捧未完,就人云也云,全面转入大泼冷水,表现出缺乏应有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在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中国互联网也缺乏应有的策略。

其次,中国互联网缺乏足够的资本。国外的风险投资被拒之门外,而国内的资本只具备“股民”的投机,是典型的“追涨杀跌”意识。而真正的风险投资是“有脑子”的资本,恰恰是在企业最初期、风险最大时来扶助企业的发展壮大。互联网经济不是野草,不会自己生长起来,而要靠大量的资本推动起来。正是充足的“燃料”,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中国目前为止,真正投入互联网的投资不足50亿人民币。事实上,目前中国不是“泡沫”多了,而是“泡沫”严重不足。中国要发展互联网经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具备全新的投资理念。目前中国只有风险投资的“小学生”,因为基本上还没有人操作过从投资到成功退出(上市)的一次完整过程,与身经百战的美国投资家无法相比。

第三,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缺乏应有的理解深度和运作经验。目前市场进入低潮,就片面收缩,停止发展。等市场形势好转再重新启动,必然付出沉重代价。再比如,投资界对互联网收入有了新的要求。许多互联网公司就片面追求各种收入。其实,同样数目的不同收入其价值截然不同。有些收入对资本市场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评估价值。因此如果盲目填充短期收入,使得未来公司的收入增长曲线变得十分平庸,反而使公司价值大为贬低。

第四,中国社会对于互联网催生的“激励创新、崇尚冒险”的新机制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产生曲解、误解和抵触,使得有关互联网的负面报道特别热门,四处转载报道,使新兴的互联网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发展氛围。

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要摆脱美国市场强大的“重力场”,可以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必须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必须拥有自己的“大脑”,必须向全社会倡导新机制带来的各种新变化,以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这样,刚刚进入发展初期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刚刚处于幼苗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才可能有光明的前景。我们欣慰的是,象数字论坛和互联网发展论坛这样具有思考深度的民间独立机构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而以“中国互联网加速器”为理念的互联网实验室目前已经聚集60多名成员,每个月还在以十人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以规模化、国际化的专业研究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型思想库。

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目前,无论是风险投资者还是投资基金,都敛聚了大量资金,准备投入互联网。但目前美国股市处于低潮,负循环还未结束,投资者都很谨慎地捂紧腰包。但是,这些钱不可能不投,也没有其他领域可以代替互联网,容纳如此庞大的资金。因此,等调整到一定阶段,市场信心起来。这些资金必然还要大量进入,重新抬高市场。正如汪丁丁所言:“平庸的投资者被幻灭持续清扫出局,把最具潜力的股票像“盛着孩子的洗澡水”那样贱价倾倒给那些更加富于远见的投资者。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一轮市场高潮的降生。

而且,我们的定心丸是,虽然Nasdaq下调30%,但并没有出现30%的用户突然不用互联网的现象。许多人批评互联网是泡沫,但没有用户说互联网本身是泡沫,说互联网是骗人的。如果用户都在,更多的用户会落网,互联网的价值在与日俱增,那么市场肯定会发展,产业肯定会发展。既然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那有不投资的道理。

平庸的投资者全面撤退之机,正是优秀的投资者重返市场之机。据估计,接下来几个月Nasdaq还会反复震荡,到十月份开始将重新掀起高潮。而今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利好”消息有:首先当然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本身的增长活力,毕竟市场才是决定投资的最根本因素;其次是《电信管理条例》出台或者进入WTO,正式解决外资的进入问题,使外资可以合法进入;第三当然还是Nasdaq的回升,毕竟中国对美国市场具有长期的依赖性。

因此,面对股市的阶段性调整,中国的媒体、投资者、从业者更应该冷静、理智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附和。我们要学习美国的发展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理性、冷静、富有远见的投资意识和理念。媒体应该具有基本的思考能力,而不是迅速的随风摇摆。否则,市场形势一变,就摇身一变,大力宣扬悲观气氛,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必然产生极为不利的后果。

目前的市场形势的确压力很大,企业发展和产业节奏也不可能不受影响,倒闭兼并几家也是自然的。但你真正仔细看一看,究竟有谁因做互联网而穷困潦倒?有谁因为做互联网而下岗,四处投靠无门?有人说年底80%的网站要倒闭,那么我们起码应该问一问,究竟哪些网站属于100%之内,哪些属于80%之列?否则,讲这句话就太没有边际,太不负责了。我可以肯定地说,到年底,目前中国前100家互联网公司大多数会好好活着。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2篇

5月4日,当我到达美国时,Nasdaq高科技股(特别是网络股)的反复震荡,正使国内网络界陷入全面的恐慌之中,国内“泡沫论者”风涌云起,媒体也似乎潘然而悟,马上反击一戈,“炮轰”互联网,大力渲染“互联网恐怖主义”,基本上篇篇表达的都是“网站死亡、倒闭”、“泡沫破灭”的恐怖气氛。而仅仅一个月之前,这些媒体还在为互联网煽风点火,极力鼓吹。如今转向之快,实在令人惊诧。“泡沫论”、“投机论”、“烧钱论”、“骗钱论”、“务虚论”、“骗局论”、“陷阱论”等等纷纷出台。而且许多网站也开始收紧腰包,从业者本身也开始发表一些自短志气的话。一些投资者也俨然以权威的姿态发表全然不同的投资新理念,认为纯互联网公司已经穷途末路。先前在互联网热潮中的失意者们和反对者们更是格外幸灾乐祸。

而当我踏上“泡沫”的大本营—美国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股市下跌的形态居然如此平和。首先,媒体上的反泡沫者并没有剧增,而多是冷静、理性、从容的语气分析产业的走向。在美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的人5、6年前就有,而今Nasdaq股市大调整,互联网泡沫论者并没有象中国一样剧增。

其次,美国的投资界并没有因此全面退却,他们认为目前的调整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形势,他们的确暂时放缓了投资力度。但是只要市场阶段性调整完毕,大量积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互联网,因为除了互联网,没有任何领域可以容纳如此众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其他领域会比互联网更有潜力和活力。

第三,最让我欣慰的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美国市场的调整使他们更看好新兴的中国市场。这一次,互联网实验室在国外不但达成了多项投资意向,而且达成了多项合资意向,大大超出意料之外。反观国内人人自畏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此,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的最重要差距,与其说是基础设施或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不如说是中国互联网投资者(包括国内的投资者,以及主要由国内人士运作的国际资本)投资理念的巨大差距。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危险所在,也是自己美国之行的最大收获。

资本是产业的双刃剑

显然,本次Nasdaq的调整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但是,这次调整与其说是产业层面的调整,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调整;与其说是互联网企业的一次淘汰,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一次洗礼;与其说是考验互联网的从业者,不如说是考验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者。因为这次调整并不是产业方向出现重大问题,也不是各互联网企业经营出现重大滑坡,更不是因为众多互联网用户突然抛弃了网络。用户“落网”的速度并没有放缓,互联网企业的“利好”消息也没有减少,产业规模的增长依然强劲。

但是,巨大而持久的调整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因为,资本市场已经到了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这次调整的本质就是: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无可置疑的是,美国互联网经济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其根本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在于庞大的资本,通过新的投资理念和新的市场机制,带动并刺激整个经济。

单是1999年,全美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达到300多亿美元;1999年IPO的307家互联网企业融资逾2000亿美元;所有互联网上市企业(以B2C为主)的股票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从初期的风险投资,到IPO市场,再到最后的股市,正是不同阶段庞大的资本推动,才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的奇迹。

但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的狂热对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以巨额资本作为燃料的互联网产业同时也因此埋下隐患:在狂热的追捧下,平庸的投资者与优秀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愚笨”的资金与“聪明”的资金收获同样的回报。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这显然是不合理,也不正常的。

人人都是风险投资家?

过去,风险投资属于屈指可数的精英。这个小小的“俱乐部”成员,凭着老狐狸一般的嗅觉,专门在高风险领域,寻找最有前景的企业“幼苗”,以获取巨额回报。但是互联网来了,这次大潮彻底改变了风险投资做的界线,似乎人人都想成为风险投资家。

据统计,单是1998年,就有25万个人投资者将2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向了3万多家创业公司。到现在,《幸福1000家》大企业中有20%以上设立了风险投资,而在两年前,这个比例不足1%。象Intel、Cisco等企业甚至将风险投资当作公司研发的代替方式。众多企业、机构和个人涌入风险投资阵营,极大地满足了创业公司的资金需求,直接推动了互联网全球性的创业大潮。但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风险投资的专业性: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笔前钱,更重要的是一系列专业的服务;超一流的智慧、经验与技巧将未来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区分开来;懂得如何提炼其有前瞻性的创新的商业模式;帮助创业者雇佣一流的管理团体;帮助创业企业与一流的大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帮助企业融到新一轮规模更大、更据战略价值的资金……

显然,风险投资的全民化是以专业服务的丧失为代价的。使得风险投资越来越同通常的股市投资走向一致。而风险投资家与股民本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物种,区分起来非常明显,股民的投资心理是典型的“迫涨杀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撤退。而风险投资则相反,专爱与风险为伍,具有超乎平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忍耐期。

“聪明”的风险投资是长脑子的资本,不以现前的利益所驱动,也不以短期的波动所动摇。能够获得这样的资本,是创业企业的大幸。而“愚笨”的风险投资有可能破坏企业,它们在热潮时来,泠潮时退,恰恰是企业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反而弃你而去。因此企业有优劣之分,资本同样有优劣的巨大差异,好的资本可以助你飞扬,差的资本甚至可以把企业投死。

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过去四、五年,互联网持续的狂热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各类风险投资都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是市场是残酷的,泛性的,聪明的资本不会甘心于与“愚笨”的资本获取一样的回报。优秀的投资者也不会一直与平庸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因为真正的投资家不是热潮的追捧者,而是创造者。他们创造热潮,然后让平庸的投资者来追捧,在追捧中获利,获利后及时撤退,使市场形势逆转。这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对于互联网来说,2000年的第一季度就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

到1999年度,共有409家互联网公司上市,而其中300家是在1999年一年中上的市,不可谓不疯狂。而一般来说,企业上市至少6个月后,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股才能流通(而且还要分阶段逐步释放)。因此到了2000年3月份,市场上积聚了大量可流通的股票,而且这些股要都已经涨过好多倍。因此,一些重要的投资机构都在这时开始分批撤离。

当时的形势看起来一派大好,平庸的投资者继续涌入,但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陆续发表悲观报告(这是他们打击市场的信号),引发市场波动。随后,“追涨杀跌”的效应迅速展开,市场出现恐慌,一场大调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且引发的负循环肯定深入而持久,对产业界,投资界形成一场严酷的考验。

因些,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场潜水大赛。真正的风险投资抗风险能力强,他们的“气长”,可能安然度过这场考验,而平庸的投资者,由于“气短”,可能一命呜呼。因此,这是投资界的一次大淘汰和大清理:互联网要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这次调整的直结果就是,一是让平庸的投资者亏损破产。在肉体上摧毁投资能力,二是让平庸的投资者吃尽苦头,在心理上理解他们的投资能力,而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是择机而动,重新唤起投资信心,引发新一轮的正循环。

无论是产业市场还是资本市场,永远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永远是风险中蕴含收获,收获中潜伏风险,市场上的胜者必然是真正的优秀者。不论市场如何变幻,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投资者,永远是市场上的胜利者。

新浪COO茅道林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有精辟的论断:“对资本市场来说,恐慌是暂时的,贪婪是永恒的”。因此,调整是暂时,泡沫还会起来的,投资者的人性使然。

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调整,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与其叩问市场,不如问自己,自己是否优秀?!

幸运还是不幸运

当5月6日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讲时,没想到听众居然挤满了各个角落,而且除了留学生,多数都是“老外”。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并没有随着网络股的调整而下降。因为,他们明白,中国与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是2亿人口拥有近1亿网民、接近成熟的市场,而一个是12多亿人口只有1000万网民的新兴市场,其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有天壤之别。

因此,美国市场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也要同步调整;因此,当美国网络股全线下挫时,新浪的股票居然能够逆势大幅上升;因此当美国风险投资开始大幅收缩时,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并没有熄灭。充分显示出他们对市场和产业判断的冷静和成熟。

当然,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刚刚热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本不该比美国更恐慌。但是,目前看来,随着媒体过度的渲染和企业自杀性的退却,中国互联网正在进入一种可怕的负循环之中。如处理不当,整个产业都有可能拖入危机之中。因为,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发展,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发育成熟,这样优胜劣汰的调整,只会使产业更加健康发展。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互联网来说,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摧毁性的打击。

其实,中国互联网说幸运也不幸运,说不幸运也幸运。因为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这场调整如果早来半年,那么今天中国根本不必谈论互联网了。因为,那样的话,搜狐也好、网易也好、8848也好,根本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大潮根本不会起来,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谈不上海外上市。但又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调整能够晚上半年,那么那时中国互联网的抗调整能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应该有一批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的公司也应该成长壮大,产业有了足够的自主能力和信心。但是,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中国互联网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遭遇冷空气。使得未来命运不可预测。

没有钱的泡沫

中国互联网如此“崇美”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中国互联网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缺乏一批具有独立分析、自主思考和深入理解的产业“头脑”。使得媒体刚刚热捧未完,就人云也云,全面转入大泼冷水,表现出缺乏应有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在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中国互联网也缺乏应有的策略。

其次,中国互联网缺乏足够的资本。国外的风险投资被拒之门外,而国内的资本只具备“股民”的投机,是典型的“追涨杀跌”意识。而真正的风险投资是“有脑子”的资本,恰恰是在企业最初期、风险最大时来扶助企业的发展壮大。互联网经济不是野草,不会自己生长起来,而要靠大量的资本推动起来。正是充足的“燃料”,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中国目前为止,真正投入互联网的投资不足50亿人民币。事实上,目前中国不是“泡沫”多了,而是“泡沫”严重不足。中国要发展互联网经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具备全新的投资理念。目前中国只有风险投资的“小学生”,因为基本上还没有人操作过从投资到成功退出(上市)的一次完整过程,与身经百战的美国投资家无法相比。

第三,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缺乏应有的理解深度和运作经验。目前市场进入低潮,就片面收缩,停止发展。等市场形势好转再重新启动,必然付出沉重代价。再比如,投资界对互联网收入有了新的要求。许多互联网公司就片面追求各种收入。其实,同样数目的不同收入其价值截然不同。有些收入对资本市场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评估价值。因此如果盲目填充短期收入,使得未来公司的收入增长曲线变得十分平庸,反而使公司价值大为贬低。

第四,中国社会对于互联网催生的“激励创新、崇尚冒险”的新机制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产生曲解、误解和抵触,使得有关互联网的负面报道特别热门,四处转载报道,使新兴的互联网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发展氛围。

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要摆脱美国市场强大的“重力场”,可以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必须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必须拥有自己的“大脑”,必须向全社会倡导新机制带来的各种新变化,以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这样,刚刚进入发展初期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刚刚处于幼苗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才可能有光明的前景。我们欣慰的是,象数字论坛和互联网发展论坛这样具有思考深度的民间独立机构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而以“中国互联网加速器”为理念的互联网实验室目前已经聚集60多名成员,每个月还在以十人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以规模化、国际化的专业研究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型思想库。

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目前,无论是风险投资者还是投资基金,都敛聚了大量资金,准备投入互联网。但目前美国股市处于低潮,负循环还未结束,投资者都很谨慎地捂紧腰包。但是,这些钱不可能不投,也没有其他领域可以代替互联网,容纳如此庞大的资金。因此,等调整到一定阶段,市场信心起来。这些资金必然还要大量进入,重新抬高市场。正如汪丁丁所言:“平庸的投资者被幻灭持续清扫出局,把最具潜力的股票像“盛着孩子的洗澡水”那样贱价倾倒给那些更加富于远见的投资者。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一轮市场高潮的降生。

而且,我们的定心丸是,虽然Nasdaq下调30%,但并没有出现30%的用户突然不用互联网的现象。许多人批评互联网是泡沫,但没有用户说互联网本身是泡沫,说互联网是骗人的。如果用户都在,更多的用户会落网,互联网的价值在与日俱增,那么市场肯定会发展,产业肯定会发展。既然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那有不投资的道理。

平庸的投资者全面撤退之机,正是优秀的投资者重返市场之机。据估计,接下来几个月Nasdaq还会反复震荡,到十月份开始将重新掀起高潮。而今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利好”消息有:首先当然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本身的增长活力,毕竟市场才是决定投资的最根本因素;其次是《电信管理条例》出台或者进入WTO,正式解决外资的进入问题,使外资可以合法进入;第三当然还是Nasdaq的回升,毕竟中国对美国市场具有长期的依赖性。

因此,面对股市的阶段性调整,中国的媒体、投资者、从业者更应该冷静、理智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附和。我们要学习美国的发展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理性、冷静、富有远见的投资意识和理念。媒体应该具有基本的思考能力,而不是迅速的随风摇摆。否则,市场形势一变,就摇身一变,大力宣扬悲观气氛,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必然产生极为不利的后果。

目前的市场形势的确压力很大,企业发展和产业节奏也不可能不受影响,倒闭兼并几家也是自然的。但你真正仔细看一看,究竟有谁因做互联网而穷困潦倒?有谁因为做互联网而下岗,四处投靠无门?有人说年底80%的网站要倒闭,那么我们起码应该问一问,究竟哪些网站属于100%之内,哪些属于80%之列?否则,讲这句话就太没有边际,太不负责了。我可以肯定地说,到年底,目前中国前100家互联网公司大多数会好好活着。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3篇

而当我踏上“泡沫”的大本营—美国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股市下跌的形态居然如此平和。首先,媒体上的反泡沫者并没有剧增,而多是冷静、理性、从容的语气分析产业的走向。在美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的人5、6年前就有,而今Nasdaq股市大调整,互联网泡沫论者并没有象中国一样剧增。

其次,美国的投资界并没有因此全面退却,他们认为目前的调整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形势,他们的确暂时放缓了投资力度。但是只要市场阶段性调整完毕,大量积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互联网,因为除了互联网,没有任何领域可以容纳如此众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其他领域会比互联网更有潜力和活力。

第三,最让我欣慰的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美国市场的调整使他们更看好新兴的中国市场。这一次,互联网实验室在国外不但达成了多项投资意向,而且达成了多项合资意向,大大超出意料之外。反观国内人人自畏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此,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的最重要差距,与其说是基础设施或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不如说是中国互联网投资者(包括国内的投资者,以及主要由国内人士运作的国际资本)投资理念的巨大差距。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危险所在,也是自己美国之行的最大收获。

资本是产业的双刃剑

显然,本次Nasdaq的调整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但是,这次调整与其说是产业层面的调整,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调整;与其说是互联网企业的一次淘汰,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一次洗礼;与其说是考验互联网的从业者,不如说是考验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者。因为这次调整并不是产业方向出现重大问题,也不是各互联网企业经营出现重大滑坡,更不是因为众多互联网用户突然抛弃了网络。用户“落网”的速度并没有放缓,互联网企业的“利好”消息也没有减少,产业规模的增长依然强劲。

但是,巨大而持久的调整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因为,资本市场已经到了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这次调整的本质就是: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无可置疑的是,美国互联网经济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其根本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在于庞大的资本,通过新的投资理念和新的市场机制,带动并刺激整个经济。

单是1999年,全美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达到300多亿美元;1999年IPO的307家互联网企业融资逾2000亿美元;所有互联网上市企业(以B2C为主)的股票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从初期的风险投资,到IPO市场,再到最后的股市,正是不同阶段庞大的资本推动,才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的奇迹。

但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的狂热对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以巨额资本作为燃料的互联网产业同时也因此埋下隐患:在狂热的追捧下,平庸的投资者与优秀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愚笨”的资金与“聪明”的资金收获同样的回报。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这显然是不合理,也不正常的。

人人都是风险投资家?

过去,风险投资属于屈指可数的精英。这个小小的“俱乐部”成员,凭着老狐狸一般的嗅觉,专门在高风险领域,寻找最有前景的企业“幼苗”,以获取巨额回报。但是互联网来了,这次大潮彻底改变了风险投资做的界线,似乎人人都想成为风险投资家。

据统计,单是1998年,就有25万个人投资者将2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向了3万多家创业公司。到现在,《幸福1000家》大企业中有20%以上设立了风险投资,而在两年前,这个比例不足1%。象Intel、Cisco等企业甚至将风险投资当作公司研发的代替方式。众多企业、机构和个人涌入风险投资阵营,极大地满足了创业公司的资金需求,直接推动了互联网全球性的创业大潮。但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风险投资的专业性: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笔前钱,更重要的是一系列专业的服务;超一流的智慧、经验与技巧将未来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区分开来;懂得如何提炼其有前瞻性的创新的商业模式;帮助创业者雇佣一流的管理团体;帮助创业企业与一流的大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帮助企业融到新一轮规模更大、更据战略价值的资金……

显然,风险投资的全民化是以专业服务的丧失为代价的。使得风险投资越来越同通常的股市投资走向一致。而风险投资家与股民本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物种,区分起来非常明显,股民的投资心理是典型的“迫涨杀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撤退。而风险投资则相反,专爱与风险为伍,具有超乎平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忍耐期。

“聪明”的风险投资是长脑子的资本,不以现前的利益所驱动,也不以短期的波动所动摇。能够获得这样的资本,是创业企业的大幸。而“愚笨”的风险投资有可能破坏企业,它们在热潮时来,泠潮时退,恰恰是企业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反而弃你而去。因此企业有优劣之分,资本同样有优劣的巨大差异,好的资本可以助你飞扬,差的资本甚至可以把企业投死。

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过去四、五年,互联网持续的狂热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各类风险投资都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是市场是残酷的,泛性的,聪明的资本不会甘心于与“愚笨”的资本获取一样的回报。优秀的投资者也不会一直与平庸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因为真正的投资家不是热潮的追捧者,而是创造者。他们创造热潮,然后让平庸的投资者来追捧,在追捧中获利,获利后及时撤退,使市场形势逆转。这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对于互联网来说,2000年的第一季度就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

到1999年度,共有409家互联网公司上市,而其中300家是在1999年一年中上的市,不可谓不疯狂。而一般来说,企业上市至少6个月后,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股才能流通(而且还要分阶段逐步释放)。因此到了2000年3月份,市场上积聚了大量可流通的股票,而且这些股要都已经涨过好多倍。因此,一些重要的投资机构都在这时开始分批撤离。

当时的形势看起来一派大好,平庸的投资者继续涌入,但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陆续发表悲观报告(这是他们打击市场的信号),引发市场波动。随后,“追涨杀跌”的效应迅速展开,市场出现恐慌,一场大调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且引发的负循环肯定深入而持久,对产业界,投资界形成一场严酷的考验。

因些,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场潜水大赛。真正的风险投资抗风险能力强,他们的“气长”,可能安然度过这场考验,而平庸的投资者,由于“气短”,可能一命呜呼。因此,这是投资界的一次大淘汰和大清理:互联网要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这次调整的直结果就是,一是让平庸的投资者亏损破产。在肉体上摧毁投资能力,二是让平庸的投资者吃尽苦头,在心理上理解他们的投资能力,而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是择机而动,重新唤起投资信心,引发新一轮的正循环。

无论是产业市场还是资本市场,永远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永远是风险中蕴含收获,收获中潜伏风险,市场上的胜者必然是真正的优秀者。不论市场如何变幻,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投资者,永远是市场上的胜利者。

新浪COO茅道林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有精辟的论断:“对资本市场来说,恐慌是暂时的,贪婪是永恒的”。因此,调整是暂时,泡沫还会起来的,投资者的人性使然。

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调整,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与其叩问市场,不如问自己,自己是否优秀?!

幸运还是不幸运

当5月6日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讲时,没想到听众居然挤满了各个角落,而且除了留学生,多数都是“老外”。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并没有随着网络股的调整而下降。因为,他们明白,中国与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是2亿人口拥有近1亿网民、接近成熟的市场,而一个是12多亿人口只有1000万网民的新兴市场,其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有天壤之别。

因此,美国市场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也要同步调整;因此,当美国网络股全线下挫时,新浪的股票居然能够逆势大幅上升;因此当美国风险投资开始大幅收缩时,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并没有熄灭。充分显示出他们对市场和产业判断的冷静和成熟。

当然,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刚刚热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本不该比美国更恐慌。但是,目前看来,随着媒体过度的渲染和企业自杀性的退却,中国互联网正在进入一种可怕的负循环之中。如处理不当,整个产业都有可能拖入危机之中。因为,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发展,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发育成熟,这样优胜劣汰的调整,只会使产业更加健康发展。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互联网来说,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摧毁性的打击。

其实,中国互联网说幸运也不幸运,说不幸运也幸运。因为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这场调整如果早来半年,那么今天中国根本不必谈论互联网了。因为,那样的话,搜狐也好、网易也好、8848也好,根本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大潮根本不会起来,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谈不上海外上市。但又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调整能够晚上半年,那么那时中国互联网的抗调整能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应该有一批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的公司也应该成长壮大,产业有了足够的自主能力和信心。但是,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中国互联网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遭遇冷空气。使得未来命运不可预测。

没有钱的泡沫

中国互联网如此“崇美”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中国互联网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缺乏一批具有独立分析、自主思考和深入理解的产业“头脑”。使得媒体刚刚热捧未完,就人云也云,全面转入大泼冷水,表现出缺乏应有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在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中国互联网也缺乏应有的策略。

其次,中国互联网缺乏足够的资本。国外的风险投资被拒之门外,而国内的资本只具备“股民”的投机,是典型的“追涨杀跌”意识。而真正的风险投资是“有脑子”的资本,恰恰是在企业最初期、风险最大时来扶助企业的发展壮大。互联网经济不是野草,不会自己生长起来,而要靠大量的资本推动起来。正是充足的“燃料”,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中国目前为止,真正投入互联网的投资不足50亿人民币。事实上,目前中国不是“泡沫”多了,而是“泡沫”严重不足。中国要发展互联网经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具备全新的投资理念。目前中国只有风险投资的“小学生”,因为基本上还没有人操作过从投资到成功退出(上市)的一次完整过程,与身经百战的美国投资家无法相比。

第三,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缺乏应有的理解深度和运作经验。目前市场进入低潮,就片面收缩,停止发展。等市场形势好转再重新启动,必然付出沉重代价。再比如,投资界对互联网收入有了新的要求。许多互联网公司就片面追求各种收入。其实,同样数目的不同收入其价值截然不同。有些收入对资本市场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评估价值。因此如果盲目填充短期收入,使得未来公司的收入增长曲线变得十分平庸,反而使公司价值大为贬低。

第四,中国社会对于互联网催生的“激励创新、崇尚冒险”的新机制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产生曲解、误解和抵触,使得有关互联网的负面报道特别热门,四处转载报道,使新兴的互联网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发展氛围。

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要摆脱美国市场强大的“重力场”,可以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必须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必须拥有自己的“大脑”,必须向全社会倡导新机制带来的各种新变化,以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这样,刚刚进入发展初期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刚刚处于幼苗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才可能有光明的前景。我们欣慰的是,象数字论坛和互联网发展论坛这样具有思考深度的民间独立机构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而以“中国互联网加速器”为理念的互联网实验室目前已经聚集60多名成员,每个月还在以十人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以规模化、国际化的专业研究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型思想库。

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目前,无论是风险投资者还是投资基金,都敛聚了大量资金,准备投入互联网。但目前美国股市处于低潮,负循环还未结束,投资者都很谨慎地捂紧腰包。但是,这些钱不可能不投,也没有其他领域可以代替互联网,容纳如此庞大的资金。因此,等调整到一定阶段,市场信心起来。这些资金必然还要大量进入,重新抬高市场。正如汪丁丁所言:“平庸的投资者被幻灭持续清扫出局,把最具潜力的股票像“盛着孩子的洗澡水”那样贱价倾倒给那些更加富于远见的投资者。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一轮市场高潮的降生。

而且,我们的定心丸是,虽然Nasdaq下调30%,但并没有出现30%的用户突然不用互联网的现象。许多人批评互联网是泡沫,但没有用户说互联网本身是泡沫,说互联网是骗人的。如果用户都在,更多的用户会落网,互联网的价值在与日俱增,那么市场肯定会发展,产业肯定会发展。既然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那有不投资的道理。

平庸的投资者全面撤退之机,正是优秀的投资者重返市场之机。据估计,接下来几个月Nasdaq还会反复震荡,到十月份开始将重新掀起高潮。而今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利好”消息有:首先当然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本身的增长活力,毕竟市场才是决定投资的最根本因素;其次是《电信管理条例》出台或者进入WTO,正式解决外资的进入问题,使外资可以合法进入;第三当然还是Nasdaq的回升,毕竟中国对美国市场具有长期的依赖性。

因此,面对股市的阶段性调整,中国的媒体、投资者、从业者更应该冷静、理智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附和。我们要学习美国的发展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理性、冷静、富有远见的投资意识和理念。媒体应该具有基本的思考能力,而不是迅速的随风摇摆。否则,市场形势一变,就摇身一变,大力宣扬悲观气氛,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必然产生极为不利的后果。

目前的市场形势的确压力很大,企业发展和产业节奏也不可能不受影响,倒闭兼并几家也是自然的。但你真正仔细看一看,究竟有谁因做互联网而穷困潦倒?有谁因为做互联网而下岗,四处投靠无门?有人说年底80%的网站要倒闭,那么我们起码应该问一问,究竟哪些网站属于100%之内,哪些属于80%之列?否则,讲这句话就太没有边际,太不负责了。我可以肯定地说,到年底,目前中国前100家互联网公司大多数会好好活着。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4篇

而当我踏上“泡沫”的大本营—美国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股市下跌的形态居然如此平和。首先,媒体上的反泡沫者并没有剧增,而多是冷静、理性、从容的语气分析产业的走向。在美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的人5、6年前就有,而今Nasdaq股市大调整,互联网泡沫论者并没有象中国一样剧增。

其次,美国的投资界并没有因此全面退却,他们认为目前的调整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形势,他们的确暂时放缓了投资力度。但是只要市场阶段性调整完毕,大量积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互联网,因为除了互联网,没有任何领域可以容纳如此众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其他领域会比互联网更有潜力和活力。

第三,最让我欣慰的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美国市场的调整使他们更看好新兴的中国市场。这一次,互联网实验室在国外不但达成了多项投资意向,而且达成了多项合资意向,大大超出意料之外。反观国内人人自畏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此,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的最重要差距,与其说是基础设施或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不如说是中国互联网投资者(包括国内的投资者,以及主要由国内人士运作的国际资本)投资理念的巨大差距。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危险所在,也是自己美国之行的最大收获。

资本是产业的双刃剑

显然,本次Nasdaq的调整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但是,这次调整与其说是产业层面的调整,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调整;与其说是互联网企业的一次淘汰,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一次洗礼;与其说是考验互联网的从业者,不如说是考验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者。因为这次调整并不是产业方向出现重大问题,也不是各互联网企业经营出现重大滑坡,更不是因为众多互联网用户突然抛弃了网络。用户“落网”的速度并没有放缓,互联网企业的“利好”消息也没有减少,产业规模的增长依然强劲。

但是,巨大而持久的调整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因为,资本市场已经到了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这次调整的本质就是: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无可置疑的是,美国互联网经济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其根本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在于庞大的资本,通过新的投资理念和新的市场机制,带动并刺激整个经济。

单是1999年,全美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达到300多亿美元;1999年IPO的307家互联网企业融资逾2000亿美元;所有互联网上市企业(以B2C为主)的股票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从初期的风险投资,到IPO市场,再到最后的股市,正是不同阶段庞大的资本推动,才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的奇迹。

但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的狂热对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以巨额资本作为燃料的互联网产业同时也因此埋下隐患:在狂热的追捧下,平庸的投资者与优秀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愚笨”的资金与“聪明”的资金收获同样的回报。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这显然是不合理,也不正常的。

人人都是风险投资家?

过去,风险投资属于屈指可数的精英。这个小小的“俱乐部”成员,凭着老狐狸一般的嗅觉,专门在高风险领域,寻找最有前景的企业“幼苗”,以获取巨额回报。但是互联网来了,这次大潮彻底改变了风险投资做的界线,似乎人人都想成为风险投资家。

据统计,单是1998年,就有25万个人投资者将2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向了3万多家创业公司。到现在,《幸福1000家》大企业中有20%以上设立了风险投资,而在两年前,这个比例不足1%。象Intel、Cisco等企业甚至将风险投资当作公司研发的代替方式。众多企业、机构和个人涌入风险投资阵营,极大地满足了创业公司的资金需求,直接推动了互联网全球性的创业大潮。但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风险投资的专业性: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笔前钱,更重要的是一系列专业的服务;超一流的智慧、经验与技巧将未来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区分开来;懂得如何提炼其有前瞻性的创新的商业模式;帮助创业者雇佣一流的管理团体;帮助创业企业与一流的大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帮助企业融到新一轮规模更大、更据战略价值的资金……

显然,风险投资的全民化是以专业服务的丧失为代价的。使得风险投资越来越同通常的股市投资走向一致。而风险投资家与股民本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物种,区分起来非常明显,股民的投资心理是典型的“迫涨杀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撤退。而风险投资则相反,专爱与风险为伍,具有超乎平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忍耐期。

“聪明”的风险投资是长脑子的资本,不以现前的利益所驱动,也不以短期的波动所动摇。能够获得这样的资本,是创业企业的大幸。而“愚笨”的风险投资有可能破坏企业,它们在热潮时来,泠潮时退,恰恰是企业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反而弃你而去。因此企业有优劣之分,资本同样有优劣的巨大差异,好的资本可以助你飞扬,差的资本甚至可以把企业投死。

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过去四、五年,互联网持续的狂热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各类风险投资都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是市场是残酷的,泛性的,聪明的资本不会甘心于与“愚笨”的资本获取一样的回报。优秀的投资者也不会一直与平庸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因为真正的投资家不是热潮的追捧者,而是创造者。他们创造热潮,然后让平庸的投资者来追捧,在追捧中获利,获利后及时撤退,使市场形势逆转。这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对于互联网来说,2000年的第一季度就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

到1999年度,共有409家互联网公司上市,而其中300家是在1999年一年中上的市,不可谓不疯狂。而一般来说,企业上市至少6个月后,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股才能流通(而且还要分阶段逐步释放)。因此到了2000年3月份,市场上积聚了大量可流通的股票,而且这些股要都已经涨过好多倍。因此,一些重要的投资机构都在这时开始分批撤离。

当时的形势看起来一派大好,平庸的投资者继续涌入,但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陆续发表悲观报告(这是他们打击市场的信号),引发市场波动。随后,“追涨杀跌”的效应迅速展开,市场出现恐慌,一场大调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且引发的负循环肯定深入而持久,对产业界,投资界形成一场严酷的考验。

因些,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场潜水大赛。真正的风险投资抗风险能力强,他们的“气长”,可能安然度过这场考验,而平庸的投资者,由于“气短”,可能一命呜呼。因此,这是投资界的一次大淘汰和大清理:互联网要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这次调整的直结果就是,一是让平庸的投资者亏损破产。在肉体上摧毁投资能力,二是让平庸的投资者吃尽苦头,在心理上理解他们的投资能力,而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是择机而动,重新唤起投资信心,引发新一轮的正循环。

无论是产业市场还是资本市场,永远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永远是风险中蕴含收获,收获中潜伏风险,市场上的胜者必然是真正的优秀者。不论市场如何变幻,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投资者,永远是市场上的胜利者。

新浪COO茅道林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有精辟的论断:“对资本市场来说,恐慌是暂时的,贪婪是永恒的”。因此,调整是暂时,泡沫还会起来的,投资者的人性使然。

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调整,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与其叩问市场,不如问自己,自己是否优秀?!

幸运还是不幸运

当5月6日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讲时,没想到听众居然挤满了各个角落,而且除了留学生,多数都是“老外”。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并没有随着网络股的调整而下降。因为,他们明白,中国与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是2亿人口拥有近1亿网民、接近成熟的市场,而一个是12多亿人口只有1000万网民的新兴市场,其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有天壤之别。

因此,美国市场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也要同步调整;因此,当美国网络股全线下挫时,新浪的股票居然能够逆势大幅上升;因此当美国风险投资开始大幅收缩时,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并没有熄灭。充分显示出他们对市场和产业判断的冷静和成熟。

当然,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刚刚热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本不该比美国更恐慌。但是,目前看来,随着媒体过度的渲染和企业自杀性的退却,中国互联网正在进入一种可怕的负循环之中。如处理不当,整个产业都有可能拖入危机之中。因为,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发展,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发育成熟,这样优胜劣汰的调整,只会使产业更加健康发展。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互联网来说,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摧毁性的打击。

其实,中国互联网说幸运也不幸运,说不幸运也幸运。因为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这场调整如果早来半年,那么今天中国根本不必谈论互联网了。因为,那样的话,搜狐也好、网易也好、8848也好,根本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大潮根本不会起来,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谈不上海外上市。但又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调整能够晚上半年,那么那时中国互联网的抗调整能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应该有一批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的公司也应该成长壮大,产业有了足够的自主能力和信心。但是,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中国互联网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遭遇冷空气。使得未来命运不可预测。

没有钱的泡沫

中国互联网如此“崇美”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中国互联网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缺乏一批具有独立分析、自主思考和深入理解的产业“头脑”。使得媒体刚刚热捧未完,就人云也云,全面转入大泼冷水,表现出缺乏应有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在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中国互联网也缺乏应有的策略。

其次,中国互联网缺乏足够的资本。国外的风险投资被拒之门外,而国内的资本只具备“股民”的投机,是典型的“追涨杀跌”意识。而真正的风险投资是“有脑子”的资本,恰恰是在企业最初期、风险最大时来扶助企业的发展壮大。互联网经济不是野草,不会自己生长起来,而要靠大量的资本推动起来。正是充足的“燃料”,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中国目前为止,真正投入互联网的投资不足50亿人民币。事实上,目前中国不是“泡沫”多了,而是“泡沫”严重不足。中国要发展互联网经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具备全新的投资理念。目前中国只有风险投资的“小学生”,因为基本上还没有人操作过从投资到成功退出(上市)的一次完整过程,与身经百战的美国投资家无法相比。

第三,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缺乏应有的理解深度和运作经验。目前市场进入低潮,就片面收缩,停止发展。等市场形势好转再重新启动,必然付出沉重代价。再比如,投资界对互联网收入有了新的要求。许多互联网公司就片面追求各种收入。其实,同样数目的不同收入其价值截然不同。有些收入对资本市场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评估价值。因此如果盲目填充短期收入,使得未来公司的收入增长曲线变得十分平庸,反而使公司价值大为贬低。

第四,中国社会对于互联网催生的“激励创新、崇尚冒险”的新机制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产生曲解、误解和抵触,使得有关互联网的负面报道特别热门,四处转载报道,使新兴的互联网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发展氛围。

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要摆脱美国市场强大的“重力场”,可以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必须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必须拥有自己的“大脑”,必须向全社会倡导新机制带来的各种新变化,以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这样,刚刚进入发展初期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刚刚处于幼苗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才可能有光明的前景。我们欣慰的是,象数字论坛和互联网发展论坛这样具有思考深度的民间独立机构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而以“中国互联网加速器”为理念的互联网实验室目前已经聚集60多名成员,每个月还在以十人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以规模化、国际化的专业研究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型思想库。

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目前,无论是风险投资者还是投资基金,都敛聚了大量资金,准备投入互联网。但目前美国股市处于低潮,负循环还未结束,投资者都很谨慎地捂紧腰包。但是,这些钱不可能不投,也没有其他领域可以代替互联网,容纳如此庞大的资金。因此,等调整到一定阶段,市场信心起来。这些资金必然还要大量进入,重新抬高市场。正如汪丁丁所言:“平庸的投资者被幻灭持续清扫出局,把最具潜力的股票像“盛着孩子的洗澡水”那样贱价倾倒给那些更加富于远见的投资者。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一轮市场高潮的降生。

而且,我们的定心丸是,虽然Nasdaq下调30%,但并没有出现30%的用户突然不用互联网的现象。许多人批评互联网是泡沫,但没有用户说互联网本身是泡沫,说互联网是骗人的。如果用户都在,更多的用户会落网,互联网的价值在与日俱增,那么市场肯定会发展,产业肯定会发展。既然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那有不投资的道理。

平庸的投资者全面撤退之机,正是优秀的投资者重返市场之机。据估计,接下来几个月Nasdaq还会反复震荡,到十月份开始将重新掀起高潮。而今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利好”消息有:首先当然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本身的增长活力,毕竟市场才是决定投资的最根本因素;其次是《电信管理条例》出台或者进入WTO,正式解决外资的进入问题,使外资可以合法进入;第三当然还是Nasdaq的回升,毕竟中国对美国市场具有长期的依赖性。

因此,面对股市的阶段性调整,中国的媒体、投资者、从业者更应该冷静、理智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附和。我们要学习美国的发展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理性、冷静、富有远见的投资意识和理念。媒体应该具有基本的思考能力,而不是迅速的随风摇摆。否则,市场形势一变,就摇身一变,大力宣扬悲观气氛,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必然产生极为不利的后果。

目前的市场形势的确压力很大,企业发展和产业节奏也不可能不受影响,倒闭兼并几家也是自然的。但你真正仔细看一看,究竟有谁因做互联网而穷困潦倒?有谁因为做互联网而下岗,四处投靠无门?有人说年底80%的网站要倒闭,那么我们起码应该问一问,究竟哪些网站属于100%之内,哪些属于80%之列?否则,讲这句话就太没有边际,太不负责了。我可以肯定地说,到年底,目前中国前100家互联网公司大多数会好好活着。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5篇

5月4日,当我到达美国时,Nasdaq高科技股(特别是网络股)的反复震荡,正使国内网络界陷入全面的恐慌之中,国内“泡沫论者”风涌云起,媒体也似乎潘然而悟,马上反击一戈,“炮轰”互联网,大力渲染“互联网恐怖主义”,基本上篇篇表达的都是“网站死亡、倒闭”、“泡沫破灭”的恐怖气氛。而仅仅一个月之前,这些媒体还在为互联网煽风点火,极力鼓吹。如今转向之快,实在令人惊诧。“泡沫论”、“投机论”、“烧钱论”、“骗钱论”、“务虚论”、“骗局论”、“陷阱论”等等纷纷出台。而且许多网站也开始收紧腰包,从业者本身也开始发表一些自短志气的话。一些投资者也俨然以权威的姿态发表全然不同的投资新理念,认为纯互联网公司已经穷途末路。先前在互联网热潮中的失意者们和反对者们更是格外幸灾乐祸。

而当我踏上“泡沫”的大本营—美国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股市下跌的形态居然如此平和。首先,媒体上的反泡沫者并没有剧增,而多是冷静、理性、从容的语气分析产业的走向。在美国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的人5、6年前就有,而今Nasdaq股市大调整,互联网泡沫论者并没有象中国一样剧增。

其次,美国的投资界并没有因此全面退却,他们认为目前的调整是合理的,但由于市场形势,他们的确暂时放缓了投资力度。但是只要市场阶段性调整完毕,大量积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互联网,因为除了互联网,没有任何领域可以容纳如此众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其他领域会比互联网更有潜力和活力。

第三,最让我欣慰的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并没有因此下降。相反,美国市场的调整使他们更看好新兴的中国市场。这一次,互联网实验室在国外不但达成了多项投资意向,而且达成了多项合资意向,大大超出意料之外。反观国内人人自畏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此,实际上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的最重要差距,与其说是基础设施或产业成熟度的差距,不如说是中国互联网投资者(包括国内的投资者,以及主要由国内人士运作的国际资本)投资理念的巨大差距。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危险所在,也是自己美国之行的最大收获。

资本是产业的双刃剑

显然,本次Nasdaq的调整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但是,这次调整与其说是产业层面的调整,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调整;与其说是互联网企业的一次淘汰,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一次洗礼;与其说是考验互联网的从业者,不如说是考验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者。因为这次调整并不是产业方向出现重大问题,也不是各互联网企业经营出现重大滑坡,更不是因为众多互联网用户突然抛弃了网络。用户“落网”的速度并没有放缓,互联网企业的“利好”消息也没有减少,产业规模的增长依然强劲。

但是,巨大而持久的调整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因为,资本市场已经到了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这次调整的本质就是: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无可置疑的是,美国互联网经济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其根本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在于庞大的资本,通过新的投资理念和新的市场机制,带动并刺激整个经济。

单是1999年,全美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达到300多亿美元;1999年IPO的307家互联网企业融资逾2000亿美元;所有互联网上市企业(以B2C为主)的股票市场价值达到1。3万亿美元。从初期的风险投资,到IPO市场,再到最后的股市,正是不同阶段庞大的资本推动,才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的奇迹。

但是,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资本的狂热对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以巨额资本作为燃料的互联网产业同时也因此埋下隐患:在狂热的追捧下,平庸的投资者与优秀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愚笨”的资金与“聪明”的资金收获同样的回报。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这显然是不合理,也不正常的。

人人都是风险投资家?

过去,风险投资属于屈指可数的精英。这个小小的“俱乐部”成员,凭着老狐狸一般的嗅觉,专门在高风险领域,寻找最有前景的企业“幼苗”,以获取巨额回报。但是互联网来了,这次大潮彻底改变了风险投资做的界线,似乎人人都想成为风险投资家。

据统计,单是1998年,就有25万个人投资者将2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向了3万多家创业公司。到现在,《幸福1000家》大企业中有20%以上设立了风险投资,而在两年前,这个比例不足1%。象Intel、Cisco等企业甚至将风险投资当作公司研发的代替方式。众多企业、机构和个人涌入风险投资阵营,极大地满足了创业公司的资金需求,直接推动了互联网全球性的创业大潮。但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风险投资的专业性: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笔前钱,更重要的是一系列专业的服务;超一流的智慧、经验与技巧将未来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区分开来;懂得如何提炼其有前瞻性的创新的商业模式;帮助创业者雇佣一流的管理团体;帮助创业企业与一流的大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帮助企业融到新一轮规模更大、更据战略价值的资金……

显然,风险投资的全民化是以专业服务的丧失为代价的。使得风险投资越来越同通常的股市投资走向一致。而风险投资家与股民本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物种,区分起来非常明显,股民的投资心理是典型的“迫涨杀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撤退。而风险投资则相反,专爱与风险为伍,具有超乎平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忍耐期。

“聪明”的风险投资是长脑子的资本,不以现前的利益所驱动,也不以短期的波动所动摇。能够获得这样的资本,是创业企业的大幸。而“愚笨”的风险投资有可能破坏企业,它们在热潮时来,泠潮时退,恰恰是企业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反而弃你而去。因此企业有优劣之分,资本同样有优劣的巨大差异,好的资本可以助你飞扬,差的资本甚至可以把企业投死。

互联网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过去四、五年,互联网持续的狂热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各类风险投资都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是市场是残酷的,泛性的,聪明的资本不会甘心于与“愚笨”的资本获取一样的回报。优秀的投资者也不会一直与平庸的投资者混合在一起,因为真正的投资家不是热潮的追捧者,而是创造者。他们创造热潮,然后让平庸的投资者来追捧,在追捧中获利,获利后及时撤退,使市场形势逆转。这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对于互联网来说,2000年的第一季度就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

到1999年度,共有409家互联网公司上市,而其中300家是在1999年一年中上的市,不可谓不疯狂。而一般来说,企业上市至少6个月后,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股才能流通(而且还要分阶段逐步释放)。因此到了2000年3月份,市场上积聚了大量可流通的股票,而且这些股要都已经涨过好多倍。因此,一些重要的投资机构都在这时开始分批撤离。

当时的形势看起来一派大好,平庸的投资者继续涌入,但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陆续发表悲观报告(这是他们打击市场的信号),引发市场波动。随后,“追涨杀跌”的效应迅速展开,市场出现恐慌,一场大调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且引发的负循环肯定深入而持久,对产业界,投资界形成一场严酷的考验。

因些,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场潜水大赛。真正的风险投资抗风险能力强,他们的“气长”,可能安然度过这场考验,而平庸的投资者,由于“气短”,可能一命呜呼。因此,这是投资界的一次大淘汰和大清理:互联网要让平庸的投资者走开。

这次调整的直结果就是,一是让平庸的投资者亏损破产。在肉体上摧毁投资能力,二是让平庸的投资者吃尽苦头,在心理上理解他们的投资能力,而优秀的投资者应该是择机而动,重新唤起投资信心,引发新一轮的正循环。

无论是产业市场还是资本市场,永远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永远是风险中蕴含收获,收获中潜伏风险,市场上的胜者必然是真正的优秀者。不论市场如何变幻,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投资者,永远是市场上的胜利者。

新浪COO茅道林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有精辟的论断:“对资本市场来说,恐慌是暂时的,贪婪是永恒的”。因此,调整是暂时,泡沫还会起来的,投资者的人性使然。

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调整,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与其叩问市场,不如问自己,自己是否优秀?!

幸运还是不幸运

当5月6日在哈佛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讲时,没想到听众居然挤满了各个角落,而且除了留学生,多数都是“老外”。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并没有随着网络股的调整而下降。因为,他们明白,中国与美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是2亿人口拥有近1亿网民、接近成熟的市场,而一个是12多亿人口只有1000万网民的新兴市场,其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有天壤之别。

因此,美国市场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也要同步调整;因此,当美国网络股全线下挫时,新浪的股票居然能够逆势大幅上升;因此当美国风险投资开始大幅收缩时,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并没有熄灭。充分显示出他们对市场和产业判断的冷静和成熟。

当然,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刚刚热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本不该比美国更恐慌。但是,目前看来,随着媒体过度的渲染和企业自杀性的退却,中国互联网正在进入一种可怕的负循环之中。如处理不当,整个产业都有可能拖入危机之中。因为,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发展,美国的互联网已经发育成熟,这样优胜劣汰的调整,只会使产业更加健康发展。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互联网来说,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摧毁性的打击。

其实,中国互联网说幸运也不幸运,说不幸运也幸运。因为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这场调整如果早来半年,那么今天中国根本不必谈论互联网了。因为,那样的话,搜狐也好、网易也好、8848也好,根本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大潮根本不会起来,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谈不上海外上市。但又试想一下,如果Nasdaq的调整能够晚上半年,那么那时中国互联网的抗调整能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应该有一批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的公司也应该成长壮大,产业有了足够的自主能力和信心。但是,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中国互联网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遭遇冷空气。使得未来命运不可预测。

没有钱的泡沫

中国互联网如此“崇美”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中国互联网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缺乏一批具有独立分析、自主思考和深入理解的产业“头脑”。使得媒体刚刚热捧未完,就人云也云,全面转入大泼冷水,表现出缺乏应有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在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中国互联网也缺乏应有的策略。

其次,中国互联网缺乏足够的资本。国外的风险投资被拒之门外,而国内的资本只具备“股民”的投机,是典型的“追涨杀跌”意识。而真正的风险投资是“有脑子”的资本,恰恰是在企业最初期、风险最大时来扶助企业的发展壮大。互联网经济不是野草,不会自己生长起来,而要靠大量的资本推动起来。正是充足的“燃料”,促成了美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中国目前为止,真正投入互联网的投资不足50亿人民币。事实上,目前中国不是“泡沫”多了,而是“泡沫”严重不足。中国要发展互联网经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具备全新的投资理念。目前中国只有风险投资的“小学生”,因为基本上还没有人操作过从投资到成功退出(上市)的一次完整过程,与身经百战的美国投资家无法相比。

第三,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缺乏应有的理解深度和运作经验。目前市场进入低潮,就片面收缩,停止发展。等市场形势好转再重新启动,必然付出沉重代价。再比如,投资界对互联网收入有了新的要求。许多互联网公司就片面追求各种收入。其实,同样数目的不同收入其价值截然不同。有些收入对资本市场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评估价值。因此如果盲目填充短期收入,使得未来公司的收入增长曲线变得十分平庸,反而使公司价值大为贬低。

第四,中国社会对于互联网催生的“激励创新、崇尚冒险”的新机制缺乏应有的认识,使得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产生曲解、误解和抵触,使得有关互联网的负面报道特别热门,四处转载报道,使新兴的互联网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发展氛围。

中国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要摆脱美国市场强大的“重力场”,可以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必须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必须拥有自己的“大脑”,必须向全社会倡导新机制带来的各种新变化,以获得各方面的支持。这样,刚刚进入发展初期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刚刚处于幼苗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才可能有光明的前景。我们欣慰的是,象数字论坛和互联网发展论坛这样具有思考深度的民间独立机构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而以“中国互联网加速器”为理念的互联网实验室目前已经聚集60多名成员,每个月还在以十人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以规模化、国际化的专业研究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型思想库。

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目前,无论是风险投资者还是投资基金,都敛聚了大量资金,准备投入互联网。但目前美国股市处于低潮,负循环还未结束,投资者都很谨慎地捂紧腰包。但是,这些钱不可能不投,也没有其他领域可以代替互联网,容纳如此庞大的资金。因此,等调整到一定阶段,市场信心起来。这些资金必然还要大量进入,重新抬高市场。正如汪丁丁所言:“平庸的投资者被幻灭持续清扫出局,把最具潜力的股票像“盛着孩子的洗澡水”那样贱价倾倒给那些更加富于远见的投资者。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一轮市场高潮的降生。

而且,我们的定心丸是,虽然Nasdaq下调30%,但并没有出现30%的用户突然不用互联网的现象。许多人批评互联网是泡沫,但没有用户说互联网本身是泡沫,说互联网是骗人的。如果用户都在,更多的用户会落网,互联网的价值在与日俱增,那么市场肯定会发展,产业肯定会发展。既然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那有不投资的道理。

平庸的投资者全面撤退之机,正是优秀的投资者重返市场之机。据估计,接下来几个月Nasdaq还会反复震荡,到十月份开始将重新掀起高潮。而今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利好”消息有:首先当然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本身的增长活力,毕竟市场才是决定投资的最根本因素;其次是《电信管理条例》出台或者进入WTO,正式解决外资的进入问题,使外资可以合法进入;第三当然还是Nasdaq的回升,毕竟中国对美国市场具有长期的依赖性。

因此,面对股市的阶段性调整,中国的媒体、投资者、从业者更应该冷静、理智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附和。我们要学习美国的发展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理性、冷静、富有远见的投资意识和理念。媒体应该具有基本的思考能力,而不是迅速的随风摇摆。否则,市场形势一变,就摇身一变,大力宣扬悲观气氛,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必然产生极为不利的后果。

目前的市场形势的确压力很大,企业发展和产业节奏也不可能不受影响,倒闭兼并几家也是自然的。但你真正仔细看一看,究竟有谁因做互联网而穷困潦倒?有谁因为做互联网而下岗,四处投靠无门?有人说年底80%的网站要倒闭,那么我们起码应该问一问,究竟哪些网站属于100%之内,哪些属于80%之列?否则,讲这句话就太没有边际,太不负责了。我可以肯定地说,到年底,目前中国前100家互联网公司大多数会好好活着。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6篇

总理在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正因为此,“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

(一)国检“互联网+”建设背景

根据总局“互联网+”行动计划,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资源,共享国检大数据资源,破除“信息孤岛”和“僵尸数据”;搭建智慧豫检大数据平台,配合总局“智慧口岸”和“智慧质检”总体规划,推进我局相关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和业务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既可获取全方位的国检数据,又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我局党组全省系统信息化工作“一盘棋”的基本要求,坚持切合实际、适度超前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推动河南智慧国检平台建设,加快实现检验检疫业务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服务地方政府口岸和特殊开放区域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验收式的信息化同标同步。支持河南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外贸形势变化和检验检疫业务模式变化。

(二)国检信息化现状

国检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业务系统和网络系统。

业务系统根据业务内容、工作需要及彼此的交叉关联等特点,业务系统可以分为三大类:1.用户申报系统用于强化国检与企业,及相关部门间的数据传输,实施登记备案管理,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企业申报信息重复录入工作量。2.业务管理系统,这类系统多针对具体业务而开发。3.区域监管系统根据相关业务需要,对特殊监管区域的业务按不同区域、不同环节的情况进行全过程、信息化跟踪监管。

国检网络系统目前使用“分层”的方法,即各分支机构与直属局连接,直属局通过专线与质检总局连接。网内按照功能划分为核心业务区、普通服务器区、互联网服务器区、用户接入区、分支机构接入区、上联接入区等6部分,各区之间通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进行访问控制;通过部署VPN设备实现人员外出期间接入内网办公。

二、国检“互联网+”面临的风险

当前我国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攻击者的演变从单打独斗到有组织团体,攻击动机更具功利性、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驱动更加明显。同时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安全挑战更加严重。随着公众对办事程序公开、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要求不断提高,国检“互联网+”建设是由传统的窗口模式转变成多种模式、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模式、国检网络从传统的封闭模式转为开放模式,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风险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系统风险

国检业务系统基本使用外包方式进行投标采购,由于公司人员开发水平各异、开发源代码不能一一审核、以及采用系统架构的固有安全风险,导致业务系统出现异常现象。

(二)设备高危漏洞和后门

业务系统的载体在于设备,设备的作为底层的安全犹如一栋大楼的地基,对于国外网络设备的使用需注意安全问题,如多款思科小企业路由器曝出严重安全漏洞、JUNIPER曝高危漏洞、Linux设备TCP连接曝高危漏洞。

(三)病毒风险

计算机病毒具有易传播特性,通过软件下载、电子邮件、文件服务等进入网络内部,删除、修改系统文件,导致程序运行错误或死机。“互联网+应用”为病毒检测与消除带来很大的难度,成为网络安全发展的一大公害。

(四)数据风险(丢失、篡改、泄漏)

数据的价值往往是无法估计,国检的“三单”信息(订单、运单、支付单)含有大量稳私数据,有防止数据丢失、被篡改和被泄漏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五)网络对接风险

国检网络是多区域、跨机构的网络结构,需要与地方部门与其他口岸部门对接,客观上会存在一些“不可信”区域,数据在这些区域进行交换同样面临一些风险。同时由于业务系统逐渐增多,管理人员较少也是影响国检“互联网+”安全的一个因素。

三、国检“互联网+”安全策略

国检“互联网+”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化建设也积累了一些安全经验,在建设中不断创新,通过实践和经验逐步提高国检信息化安全。同时,在不断学习兄弟局和其它互联网的安全管理的方案,制订了国检“互联网+”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安全体系建设

安全涉及到系统的方方面面,任何一点的疏漏都可能是致命的,必须统一进行考虑。利用自有或外部专业安全技术力量对网络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通信安全、边界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备份及日常运维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发现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明确安全需求,确立安全目标,建立安全体系结构。

(二)信息系统建设

严格按照GB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GBT2208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根据信息系统承载业务的重要性,确定信息系统保护等级,并按照相应等级在需求阶段明确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要求。

(三)信息系统运维

按照网络信息安全三要素信息的机密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可用性要求,将安全策略、硬件及软件等方法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防御系统,有效阻止非法用户进入网络,减少网络的安全风险。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入侵监测(防御)等方式实现实时安全监控,提供快速响应故障的手段。建立安全日志审计系统和安全取证措施,在系统遭到损害后,具有能够较快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

在计算机设备上采用统一管理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病毒网关,在入口处抵挡病毒的入侵和破坏并控制其在网络内部的传播;并通过安全软件对计算机进行认证、终端安全检查。

利用ITIL对服务管理提供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最佳实践的标准和规范,具有对系统资源、用户、安全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量化。

(四)人员管理与培训

国检“互联网+”使用者为人,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人员安全使用系统,规范操作手册,也是提高国检信息化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结束语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7篇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当今社会的经济和生活带来重大的变革。本文讲述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对会计行业变革的重要启示。首先,笔者描述了整个“互联网+会计”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四个阶段;其次,对“互联网+会计”的未来发展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会计行业;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势必给当今社会的经济和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像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时代的杰作[1]。同样在“互联网+”会计的模式应运而生后,给传统的会计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互联网+会计”的定义

“互联网+”会计是互联网迅速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结出的又一大果实。在传统的会计行业上,将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与其相融合,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强大的现代化技术,改进了会计行业许多过去的落后服务模式,促进了传统的会计行业发展,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2]。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会计行业迎来重大创新和变革的趋势。

2、“互联网+会计”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互联网+”会计将会从会计的每个方面,对会计信息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高效、专业,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2.1让会计信息系统融入互联网体系。

由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应用等方面的革命,会计信息将不限于财务部门或某个公司内部。通过互联网,“互联网+会计”将消灭原有的会计信息孤岛,将整个生产、供应、人力资源更有效率的融合为一体;甚至通过互联网,把企业与税务、银行、供应商、客户等不同的企业和单位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信息的高效共享和利用。

2.2用于决策的会计信息将更加高效。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强调对过往事项的记录、分析,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而在“互联网+会计”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时从全球的电商平台中抓取商品的价格等销售信息,制定销售和库存政策;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每个客户的消费行为,实现对客户的精准营销、可以在发货或资金支付时,实时的通过网络抓取对方的信用数据,避免人为的疏漏带来的风险,等等。这些都必将提高企业会计和决策系统的效率。

2.3将有利于会计进行更专业、更细致的分工。

“互联网+会计”的情况下,企业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后,可以将企业一些核算、税收等日常会计业务外包,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的情况下,促使会计更专业、更细致的分工。

2.4会计档案的保管、存储将发生更大变化

企业的会计档案将由原来的纸质档案,逐渐向图像化、数字化发展。在“互联网+会计”的推动下,会计信息系统必将实现从原始业务、到会计处理、会计档案的标准化。目前在沪深上市的公司报表,已经使用财政部的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实现了统一的存储和查询。

3.“互联网+会计”的未来发展途径

3.1加强制度建设。

“互联网+”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保障其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所谓政策环境,就是完善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提供政策依据,将互联网发展与法律融合,用法律的手段进行保护,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其次,有效清除障碍。推进“互联网+”会计的全面发展必须清扫其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从业务层面出发,完善相关准则和规章制度,从企业会计部门着手,制定相应的规则,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3.2培养专业人才。

“互联网+”会计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行业里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新兴事物不断的对旧的会计行业进行冲击,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带来更大的挑战[5]。会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一定的会计专业的知识,更要学会计算机等办公技术。现代化会计工作不仅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机操作,使整个会计管理系统正常运作起来,以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还需要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人才教育和培养才是整个行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3.3提高信息安全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成了最大隐患。相比于传统的会计工作,互联网时代的会计工作其信息安全风险更大。“互联网+”会计容易受到信息丢失、数据篡改、个人账户隐私泄露等问题,其给会计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提高互联网时代会计安全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首先,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从会计工作者出发,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员更要遵守会计职业准则,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保护客户的隐私和维护会计部门的信息安全。其次,完善信息安全设置工作。这主要是针对互联网移动客户端、通讯设备而言的,加强个人账户密码设置、个人财务管理信息安全设置等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最后,建立信息预警系统。大力开发信息安全预警系统,使互联网的信息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一旦病毒侵犯或者出现安全漏洞,就会进行警报处理。

3.4改变观念。

在“互联网+”已然成为国策的今天,推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每个人的使命。把“互联网+”融合到工作中系统中是每个企业的责任。我们要打破原有的旧观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的把互联网运用到会计行业当中来,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不断改进自身,学习新兴事物,才能抓住机遇,发展创新。

4、总结

“互联网+”政策颁布至今,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会计快速的替换掉过去的传统会计模式,利用新兴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让互联网和会计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会计行业的创新,使会计行业向多功能化、信息化转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但全面推动“互联网+”会计这一信息化进程,也是今后会计行业需要着重研究探讨的问题。

作者:王立飞 单位:中国石化河北石油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高一斌.抓住互联网发展趋势迎接大会计时代[J].商业会计,2015,08(10):89.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政府;政治自信;民众

一、“互联网+”形势下政治不自信表现

“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传播不仅是一种互动性传播,更是一种多中心、多元化沟通方式,因此其跨界融合的特点使得旧有的政治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新的网络化政治秩序亟待建立,新的法律法规亟待健全,而这是我们当下政治系统所不同于以往的新尝试,在迎接新的挑战的同时多少有些保守下的怯懦,新的政务运营系统也存在技术的滞后性,所以在面对新的情况的时候会出现失序和低效,面对新的敏感性信息采取的不是正面积极引导,而是封锁封闭;一些“政治人”也面对要担责任的事情畏首畏尾,不是积极去沟通解决,选择蓦然态度,“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不做”,也是另一种变相的不自信。

(一)逃避责任

“互联网+”形势下信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甚至民众一定程度上早已经成为了“新闻人”,第一时间会将所见所闻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出去,而接下来的互动传播效应和影响力远远不是原本自上而下的政治管理系统所能比拟的。不管是面对敏感的国际事件,社会问题,我们的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借用自己的话语权向民众表达自己的态度,唯恐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实际上这样逃避责任的不自信做法反而让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成为了民众好奇心的寄托,进而成为发泄情绪的便利通道,上访不成功就借助媒体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再加上新的监督体系也不完善,使得一些民众更加放肆大胆而口无遮拦,本来小事情却因为网络而酿成了大事件。

(二)封锁信息

政治共同体“是共同利益的联合体,需要我们共享共荣,互联网+”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让民众第一时间享有知情权和表达权。而我们的政府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变化不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向民众传递第一手资料,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引导民众的理性参与,而是只把信息当成内参,躲躲闪闪,不让民众接触和了解,以往民众都会觉得与自己关系也不到不需要关心,而现在有了互联网这一不受束缚的便捷平台,人民利益诉求在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政府以往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自下而上的问责更加明显地显示出政府不自信的种种表现,也让民众对政府渐渐失去了信任。

(三)漠视态度

面对互联网形势下的新挑战,我们的政府多少已经出现了无力感,同时作为政府耳目喉舌的政府媒体也选择了上面不让动就假装不知道的沉默惯性,不影响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更加刺激了民众对于政府自私和不顾民众利益的仇恨和排斥感,进而加剧了借助网络新媒体泄愤的欲望,社会极端事件也层出不穷。

(四)缺乏疏通

政府不自信的一方面来自于 “互联网+”冲击下的结构重塑,另一方面, “互联网+”连接一切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得政府与民众的距离缩短,不再只是通过传统的官方媒体接受一些刻板过时的信息,而这种新的距离拉近让我们的政府面对互联网这一不可控制的平台有点惧怕,他们不是积极和民众打成一片,而是产生了抗拒,因此这种上下信息不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民众对政府的政治认同,不信任也油然而生。

二、“互联网+”形势下政治不自信的原因

尽管新的绩效治理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旧有的政治懈怠,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公,由此引发的矛盾在互联网这一开放性的技术平台中愈演愈烈,再加上“政治人”因利益驱使也已经退化为失去道德约束与法律制约的“经济人”,从而导致民众思维定式上对整个政治系统的严重不信任,更加抵触政府决策,这不仅造成了政治系统运转的效益,同时也加剧了“政治人”处理政务的无力感,瞎忙的茫然感和无力感也在加剧,这种不自信严重降低了民众对政府信任感,甚至会一定程度上诱发政治失序和瘫痪。

(一)政治系统运营不够公开化、透明化

在我国旧有的“权力制约”影响下,民众被动型地接受政治信息,但也没有产生很大的安全感危机,而现在 “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渠道多元化,让民众接受到的信息也丰富化,多样化,在这“速食化”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于信息有一种饥渴心理,越是不让知道的越想知道,越神秘越觉得可疑,这势必给政府系统的运营带来一定压力,但同时也说明了我们政务信息不够公开化、透明化,不能够正大光明的在阳光下运转大大挫伤了政治自信息,造成政府和民众的距离感和排斥感。

(二)网络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舆论监督体系不完善

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民众对制度的信任度最高,而现代政治自信的根本也就是制度自信。但是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经济常态,势必与传统的政治运营模式相冲突,根本原因就在于新的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当下政治运营无法在合理合法的制度框架内有效运行,而最重要的是在新的互联网形势下,不健全的网络舆论监督体制更加阻碍了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往往加剧了负面信息的传播,这大大增加了政府职能运转的压力,呈献给民众的状态就是政治不自信。

(三)“政治人”的互联网技术滞后,社会责任感缺失

作为上传下达的“政治人”,在“互联网+”形势下显得异常被动,不仅是因为其计算机技术滞后,同时互联网思维还未完全建立,面对新媒体技术冲击,更加追求“暗箱操作”的黑色交易,不能够虚心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素养,更无法切实承担起自己作为“政治人”的厚重责任感,不仅让民众怀疑其实力,更是让民众觉得唯利是图,因此造成的负面形象加剧了民众的怨恨程度。

(四)民众缺乏理性,自身的素质不够

“互联网+”形势下的政治系统运营需要克服困难,在实践中摸索正确道路,但是民众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为所欲为,肆意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出现无道德底线地泄愤,造成社会混乱,更加剧了政务管理的难度,许多刻意借机打压政府的行为也让政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失望和迷茫,努力付出没有回报的同时还被恶意攻击,出现了自我怀疑和否定的不自信心理,这样更是不利于政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加不利于政治自信地树立。

三、“互联网+”形势下树立政治自信的路径

政治自信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稳住民心,赢得人民信赖,而“互联网+”新形势下更加迫切需要政治自信来保障政治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在积极满足人民新的利益需求的同时,带领人民共同奔小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因此我们必须在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积极探索政治自信的正确路径,真正做到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让机构健康有序运行,让民众真正满意。

(一)政务管理网络化,公权力运行透明化

“互联网+”形势下对我们政治系统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树立政治自信,必须懂得与时俱进,实行政务的网络化管理,运用开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设立网络发言人等手段,及时、有效、准确地回应民众对于政策或新闻的质疑,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重视互联网作为政府和民众的“桥梁角色”,使之形成有效沟通,让民众通过网络也可以真正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利,在政治自信中让民众信赖。

(二)重塑政体关系,转变决策思维

新的技术革命带来的必然是新的组织结构,在“互联网+”形势的冲击下,网络公域成为一种促使政策主体间互动关系重构的外部力量。而公共权力的转移会安排政策主体间新的关系秩序。一方面,现实权力向网络公域的分流使得公众具备了实质参与能力。另一方面,现实权力的再配置必然会确认新的政策主体关系。(网络与知识社会的兴起倒逼政府不得不更为自信灵活且前瞻性地处理公共事务,特别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等。

同时,张成福教授很早就指出“对公共精神的忽视乃至衰微是现代公共行政面临的最大挑战”。(“互联网+”形势下民众网络参与的渠道越来越多,政治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上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们政府能够自信地以先进的理念进行思维决策,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程度上和广度上与民众形成有效互动,做出更加准确地理性判断。

网络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

(三)明确“政治人”职责,掌握必要理论和技术

“互联网+”形势下政治事务的复杂性加大,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也更加严苛,这也同样要求着“政治人”能够以身作则,明确自己的职责,虚心学习新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在充实中自信地迎接挑战,给民众树立好榜样,不逃避,不“踢皮球”,不自欺欺人,用实力让民众信服。

(四)引导民众理性参与,提高民众道德修养

民众不是政府官员,做不到完全理性,且在“互联网+”多元融合的形势下,更是将长时间积累的不满通过网络平台发泄出来,甚至被一些不法分子操纵和利用,以攻击当前政府,造成政府形象受损。因此,解决这一现实困境需要我们多做一些努力,积极倡导民众网络参与理性化,此外,应多培训民众的政治理论知识,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也可以考虑实行网民实名制,对网民和政府形成双约束,让政府和民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让网络下的政治参与有序化,这种健康模式更有利于政治自信的树立。

总之,“互联网+”形势下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庞大,网络化参与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让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让“政治人”理清职责,积极引导网络参与者理性参与,才能有利于政治自信的树立,有利于形成民众坚定的民族信仰和政治认同,由此对我们的政府多一份信任的同时,更能对我们的国家多一份热爱。

参考文献:

[1]宋红岩.网络权力的生成、冲突与道义[J].江淮论坛,2013(3).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9篇

1互联网政治的出现及其发展形势

1.1政治渗透互联网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以及思想政治和新兴媒体相互渗透,新媒体的开放、互动、共享等特征,在全球的范围内更多民众通过新媒体更加接近,不同政治思想更加短兵相接,新媒体政治传播显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媒体政治干预作用不断增强。互联网政治化,往往用“互联网自由”,“推动因特网自由”等为名进行政治干预。互联网等新媒体以其多元化传播形式传播意识形态,推销其文化,宣扬其民主,使网民认同,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

1.2政治渗透互联网与互联网政治化有增无减

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挥其政治影响时,媒介参政能力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展,参政趋势更加明显。在国际重大事件中,新媒体迅速反应、频频发力、设置议题,传播价值观念,显示了超越大众媒体的特征,成为一柄政治传播利剑。新兴媒体使思想的传播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界限,互联网以“虚”带“实“,新媒体成了政治渗透的利器,政治渗透互联网趋势还在不断扩大之中。

2应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

互联网等新媒体不断出现,如微博、手机、社交网站等,这些新媒体使用群体如何?其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情况如何?本文以高校为例,对部分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情况展开调研。以下调查是选择本科高校为样本,共发出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05份所统计的数据。

2.1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

微博是互联网新兴媒体的一种,微博这种新媒体,以自己的短小精悍、使用便捷,赢得了很多大学生的青睐。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使用这一新媒体的情况,通过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调查大学生使用微博的频率、关注对象、应用内容、应用目的等方面的内容。

2.1.1大学生每天使用微博次数

调查数据显示,每天使用1次的人数占39%;每天使用3次人数占36%;每天使用3次以上的人数占25%,大多数学生使用微博,且每天多次使用微博的学生也占相当比例。

在微博里,数以千万计博主是一个个“小媒体”,由于众多的人群加入微博,并每天多次使用微博,给通过微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空间,由于博主之间的私下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传播快速,往往难于控制,可以说这一新媒体的出现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机会,也加大了难度。

2.1.2大学生使用微博所关注的对象

大学生使用微博都关注些什么人和什么事呢?从调查数据(图2)可知,大学生关注明星和互联网达人占了58%,为绝大多数;关注媒体人占19%;关注宗教人士占7%;关大学生使用微博关注的内容涉猎广泛,从社会新闻、名人言论、生活常识、小道消息到朋友动态,均在关注范围内,从数据也显示大学生关注宗教人士有7%,这数字并不小,这说明大学生的信仰自由度加大了。

2.1.3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

大学生使用微博主要是用于做什么?从调查统计可知,用于了解资讯的人数占28%;用于分享自己身边事的人数占24%;分享心情的占人数的19%;关注对象动态的人数占19%;其它占10%。从大学生微博用户的使用目的来看,关注自我是使用微博的最主要目的,微博成为青年学生自我宣泄和表达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上,可以让学生释放情绪、记录生活以及发表观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有差异,但关注资讯和分享身边事总计达52%,超过半数,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微博具有很强的传播功能。

2.1.4大学生使用微博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微博的出现对大学生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调查可知,大学生关注社会百态占人数的37%;表示通过微博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并和亲朋好友更好沟通的人数占32%;表示通过微博挖掘奇闻异事的占18%;表示使用微博浪费时间占5%;其它占8%。微博用于获取信息也用于信息,微博信息从自创到转发,形成了一条新的信息链,直接激发了学生参与新闻传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微博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在使用微博调查中,大学生一方面关注社会百态,一方面也自己动手挖掘身边的奇闻异事,示浪费时间的仅占5%,说明微博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很高。

2.1.5微博用于思想政治工作

微博使用人群多起来了,那么应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由于博主信息的原创性,很多信息没有经过核对,甚至是道听途说的虚假信息,如果应用不好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部分高校出现了官方微博,如“集美大学官方微博”,官方微博可信度高,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大学生使用交友网站的调查

近几年使用交友网站展开政治渗透,我们也在用QQ、飞信等工具开展一些教育管理工作。目前大学生经常使用的交友网站主要有QQ、MSN、雅虎通、网易泡泡、新浪UC、ICQ、SKYPE等,调查表明,99%的学生有QQ号码,90%以上的学生使用QQ。思想政治工作者使用QQ用于“通知”之类的工作居多,也有少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使用QQ工具来解答学生的困惑。

2.3手机报使用调查手机可以上网,当手机附上多媒体的功能时,手机就成了一台能无线上网的微型电脑,通过手机读报成了现实。手机报作为新兴媒体,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是互联网的信息源和接收点,成了整个互联网体系中的神经末梢。手机报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有效途径。调查中,有部分高校已开始开办手机报了,如集美大学手机报,其内容有:导读、集大牛人馆、校园资讯、嘉庚语录、生活广场、温馨提示、放松时刻等栏目,手机报传递了校园信息,也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3应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用户群快速扩大

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工具,通过前所未有的时空覆盖和信息传播,用户群迅速扩大。《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升至31.8%,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青少年网民占上网人数的一半以上。在校大学生拥有手机或小灵通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5.8%,拥有电脑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5.6%,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形式前四位为QQ、搜索引擎、新闻资讯网和手机,大学生获取的信息62%来自新媒体,这些数据还在攀升之中。#p#分页标题#e#

3.2应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充分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使用群体不但广泛,而且还正迅速增长,如果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深入,互联网感知技术的发展,就意味着高校师生将离不开互联网、手机等媒介。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能够应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提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还很不如人意,还不能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存在内容形式单一,不能吸引眼球,点击率不高等问题。

4充分应用互联网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4.1应加大互联网技术投入

互联网技术发达国家可以用技术优势来控制、处理于己不利的信息,如果我们充分应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如硬件和软件的投入,硬件方面要用到物联网技术等,软件方面主要要体现工作的自动化,工作环境、工作界面更加友好,工作更加便捷,更加融合,更加受人欢迎,这就要加大软件的开发与投入。

4.2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要充分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需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内容,对应用互联网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来说要求更高,因此建设好一支素质精良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迫在眉睫。

4.3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各种思想在网上传播,各种不同的文化在网上发起各自的攻势,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也利用互联网增强了其影响力。我们往往都是通过互联网收集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工作往往处在被动状态,应用它来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中国文化,则需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

4.4用好智慧校园,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共享平台

智慧校园的目标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到时,校园将体验到连续的、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由于各高校的条件不平衡,高校应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各不一样,实际效果也不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媒体的条件下,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空间、新渠道,如果能在智慧校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建设,用好互联网的共享性,建设一个能在高校内部以及高校间共享的互联网平台。这就有可能消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问题,发挥高校的优势为社会服务。

4.5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形式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受众群体信息来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受众群体接受信息的喜好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更加多样性。根据调查,“文字+视频、图片、声音”的形式受欢迎程度高,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才能充分应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大展拳脚。

4.6关注交友网站的政治功能

社交网站很容易被误以为只是用于交友的网站,而社交网站往往可以很快组建非正式群体,有些社交网站注册会员数以万计,而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很少用到甚至不知道社交网站的政治传播功能,社交网站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这需要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研讨相应的对策。

5结束语

互联网形势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服务模式;互联网技术;O2O模式;“大数据”营销模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9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92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越发成熟,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匹黑马,“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逐渐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动力。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稳步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购买力不断增加,对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甚至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电子信息及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工作中,其市场营销的范围也变得更加广阔,“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 “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模式

1.1 O2O模式探索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又称为线下购买和线上服务相互结合的购买方式,这也是当前最为普遍,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的快速、便捷的购买方式。O2O模式的优势表现在其能够为消费者范围分布广,消费者群体庞大,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广阔的消费选择。在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线上支付,如信用卡支付、储蓄卡支付、微信支付、余额宝支付和他人代付,消费者还能够借助相关途径采取先消费,再进行还款的方式来进行购物,大大增加消费者的消费

能力。

消费者还能够进行线上订单查询、动态追踪,实时掌握所购买物品的动态,并能够进行退货和换货,保证消费者的最大利益。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与传统的营销模式借助于报纸、杂志、电视、公交站台广告、电话、人脉等传统途径向潜在消费人群传达购买信息方式不同,O2O模式能够有效地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淘宝、天猫、京东、微信营销、微博营销、APP信息推送和网站推广等多种社交工具吸引潜在消费者的关注,有意向购买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寻找到合适的购买信息,形成购买意向,使得传统单行传递变为双向服务,大大提高了购物的便捷性,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快速、舒适和便捷。

1.2 “大数据”营销模式

“大数据”营销模式也是“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模式之一,“大数据”营销模式指的是在一、二线城市的大中型商场的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对客户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分析、计算和整合,深度挖掘客户的购买需求,更加精确地对潜在客户进行记录,以地域、时间、兴趣、关键词、回头客定向等因素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定向广告投放,并为客户定制新产品,打造个性化服务,这对商场的服务态度和商场的整体形象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具体流程可参考图1“大数据”营销模式)。

2 “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产生的必要性

2.1 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

“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产生的必要性之一在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购物发展迅猛,使得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机遇。在淘宝、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大型网络购物平台以外,各种具有个性化的中小型、迷你型的有质量的网络购物平台也层出不穷。在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进行网络购物的消费者数量直线上升。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68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48.8%,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4亿元。网络购物的消费者不分年龄和职业,随时随地均可购物,购物信息公开透明,并且价格比实体店更加便宜,这种省时省力的消费模式已经深入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家庭当中。2016年11月11日,某购物平台推出的购物狂欢节的消费理念,使得在11月11日一天内该购物平台所创下的交易额达到了1000亿以上,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2.2 消费主体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

消费主体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是“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产生的必要性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进行互联网购物的群体的年龄段大致在16~40岁之间,故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人成为了网购的主体。这些年代的人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较高,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因此这一年龄段的人成为了网络消费的主体,同时也是进行消费活动的主体,其消费力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更高。

而消费需求的变化表现在16~4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人的消费需求逐渐转变为刚性需求,他们更加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对生命质感、自我价值的体验有着更高的追求,而网络购物广阔的购物选择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足不出户的消费体验也能够进一步的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3 商家清空库存的迫切需求

商家清空库存的迫切需求也是“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产生的重要内容。就房地产营销来说,居高不下的空房率已经成为了阻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化解卖不出去房的尴尬,清空闲置房,成为了相关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为相关人员解决难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动力。房地产营销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与消费者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购房的需求和购房意向,可操作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保证双方能够顺利地进行买卖交易,这样一来将对闲置房的出售有着巨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3 “互联网+”形势下I销服务模式的优势

3.1 降低营销费用

“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的优势首先在于降低营销费用。正如上文所说的,“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不仅能够通过淘宝、天猫、京东、微信营销、微博营销、APP信息推送和网站推广等多种社交工具吸引潜在消费者的关注,有意向购买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寻找到合适的购买信息,形成购买意向,这样一来将大大缩减卖家的营销费用,能够有效地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全方位营销服务

“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的优势还在于能够进行全方位的营销服务。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观看到想要了解的购买信息,这对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是极佳的一种购物体验,能够进一步激起其购物的欲望,并最终达成购物目的。

3.3 确定有效目标客户群

确定有效目标客户群也是“互联网+”形势下营销服务模式的优势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营销服务模式的核心和导向是没有目标的,而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的引导之下,相关人员能够通过对客户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和整合,真正了解客户的购买需求,并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营销服务,避免广撒网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确定目标客户群,并集中全力为其进行新产品的定制和个性化服务的打造,从而大大提高营销的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了沟通卖家与客户的重要桥梁,在这一过程中,电子商务营销显得非常重要。“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质量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的重要因素,希望相关人员能对这一问题更加重视,并能够真正地按照时展和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将电子信息及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应用到“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工作中,实现“互联网+”形势下的营销服务系统的完善和优化升级,并进一步地提高客户对营销服务系统的满意程度,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吕惠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增值服务与模式创新分析

[J].中外企业家,2016,(14).

[2] 虞军.4G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信企业客户服务模式研

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上一篇:互联网猜想范文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