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大全范文

时间:2023-03-20 08:09:44

好句摘抄大全范文第1篇

大 丰 市 实 验 小 学

二 年 级(13)班

梁 璐

日月如梭,转眼间,盼望已久的暑假终于又如期而至了。怎样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呢?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即将步入三年级的我打算,在这个暑假里读许多许多的课外书,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下面是我的读书计划:

一、读书有选择。图书馆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让我们眼花缭乱。有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特别是名著。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二、读书有计划。每天至少要看一个小时的课外书,这样就可以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读书时要坐端正,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

三、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们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悟。吸取书中丰富的营养。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彩语段,妙词佳句,反复诵读,熟记在心。每天和爸爸妈妈分享读书的快乐,交流一下读后感吧!

四、看书时做好读书笔记,归类摘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在书上做批录,同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另外,还得多看些工具书,比如,成语词典、新华字典、俗语大全、谚语、格言警句等。

好句摘抄大全范文第2篇

仿;读文;联想;借鉴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64—01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模仿,写作也是一样,没有任何一个文坛大家是不经过借鉴与学习就能自成一派的,任何的点滴积累都是在模仿中获得提升与思索的。模仿式的习作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读文——联想——写作”三步走的模式,正是实现模仿式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在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范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例可依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模仿式习作应深入地理解文本

读文是习作的关键,读文也是模仿式习作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想开展模仿式习作教学,就应该为学生选择合理的范文,因为阅读范文是“读文——联想——写作”这一模式的关键。范文的选择比较简单,任何文体,只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可以作为习作的范例。从记叙文到说明文,从小说到散文,从小品到诗歌,只要存在,即是合理,只要需要,便可使用。当然,教师在为学生推荐适量的范文后,如果不做出任何说明和指导,就很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反而会使其流于形式。所以,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教师作为教学模式的指导者,应先梳理自己的脉络,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与套路去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的所想和所思,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二、模仿式习作应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师为学生提供范文,并指导学生学习范文,是给学生一个范本,给学生一块敲门砖,但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习作之路的,还是教会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那么,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呢?

首先,联想的内容必须结合实际,不能天马行空。教师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紧密地联系实际,利用范文和生活中产生共鸣的部分,展开丰富的联想。但是,联想的内容绝不能是空洞无物的,也不能是枯燥无味的编造。

其次,联想时要张开思维的翅膀,不能过于拘泥。学生在展开联想时,其内容不能过于拘泥,可以是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感触,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对一个词的理解,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想象。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为例,学生可以联想到与老汉相同的英雄形象,也可以联想到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自私人群,甚至可以就大雨、山洪展开联想。不拘泥才会放得开,放得开才能贴得紧。

三、模仿式习作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借鉴

如今,良莠不齐的作文书占据了教辅市场的绝大部分,几乎每到一个书店,就能看到《好词好句大全》《经典作文》之类的作文书。作文书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经久不衰,归根结底还是模仿的作用。许多学生缺乏好词好句的积累,不会组织语言,所以迫切需要此方面的书籍。虽说存在即合理,但如果教师在模仿写作的教学中也用这种做法,就势必会使学生回到机械模仿的怪圈中。抄写范文的好词好句并没有错,因为优美的文章和语句如果不被人们诵读、利用,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是,这种利用应该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为了应用而运用,为了完成任务而应用。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虽然不必反对学生摘抄范文中的好词好句、优美段落,但应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虽然自己的语言比不上范文,但只要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通过读文和联想中深刻体会到的,就一定能贴近实际。

好句摘抄大全范文第3篇

一、选好“奶源”

我宣布语文家庭作业由学生自己从“补充习题”中任选4题完成,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不做,然后把做作业的时间用来看书,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每天语文课前在全班交流。听完我的话,孩子们一片欢腾。

第二天语文课,我刚进教室,只见他们每个人手中都高高地举着一个本子,大喊:“老师,我抄了3首古诗!”“老师,我昨晚看了《歇后语大全》,我抄了好多!”“老师,我写了20个成语!”……这样的情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更让我惊喜的是,我本打算找两三个孩子上台汇报,可是,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决定这节课不上新课了,而是让孩子们一一上台展示。虽然他们的普通话还不标准,时常读错字音,会把句子读破,摘抄的内容也比较浅,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们一定会爱上语文课,学好语文知识。

我告诉他们,从下节课起我们按座位顺序进行展示,每天两个人,每人两三分钟。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每天展示的内容一定要精彩。要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的内容精彩,首先你自己必须觉得你摘抄的内容会让别人感兴趣。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每天在读书时用心读,哪些内容让你兴奋,这就说明你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东西了,这时你就可以把它摘抄下来,还要认真读、反复读,争取不看笔记本就能很流利地表达出来。

果然,陆晓雯和魏浩天让我和全班的孩子为之一振。陆晓雯流利地为大家讲了一则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后来还向大家介绍了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而魏浩天更让我惊叹,他居然完整地背诵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我问他:“你以前就会背吗?”他说:“我家有一把扇子,背面就是这首词,因为有很多繁体字,我不认识也不会背。但是,我想我们班同学一定没听过这首词,于是我就上网查了,并抄下来背。”“这么长的一大段话,你是怎么背下来的?”我追问。他说:“我昨天晚上背到11点,今天早上6点多我就起来背了,早读课我又背了几遍。”听完他的回答,我带头为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好的开端,会带来好的过程和结果。在这两个孩子精彩表现的感染下,每天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成了孩子们展示、分享、体验成功和快乐的时刻。

二、“奶酪计划”得坚持

一天,因为学校临时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我上课迟到了几分钟,一路小跑冲向教室。我本以为教室会乱成一团,没想到“奶酪计划”正常进行,原来班长杨茜主持了“奶酪计划”。于是,从那天以后,“奶酪计划”被我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孩子们。主持人和发言人,在班干部讨论的基础上全由他们自己决定。不仅如此,他们还制作了一个表格,每天谁主持、谁主讲一目了然,而且时间准备充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发言的质量。

2013年4月22日,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主持人肖雅轩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今天上台发言的同学是李长青,他发言的主题是‘歇后语故事’,大家掌声欢迎。”李长青的父母离婚了,他爸爸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晚上经常加班,由于害怕,他经常在睡觉前打开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让人怜悯。但这个孩子乐观、机灵,喜欢看漫画书和趣味性很强的书籍,“歇后语故事”的发言主题正好切合他的阅读兴趣。平日里一向嬉皮笑脸的小家伙今天居然满脸严肃地走上讲台:“各位同学,今天我想换一个主题,我想向大家一则新闻。就在今天,也就是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发言结束,我提议全班同学为地震中的死难同胞默哀。一周后,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场集会向灾区捐款,在主席台上宣读《倡议书》的孩子就是李长青。

从那以后,我们的“奶酪计划”不再局限于好句好段、古诗、故事了,有了许多新的形式和内容。我和孩子们还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新闻会”(介绍国内外新闻)、国学讲堂(讲解《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开心乐园”(笑话、脑筋急转弯、成语接龙)、诗词鉴赏(唐诗宋词名篇、名句)。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分享“奶酪”

我们班的这个活动传到了相邻的几个班级,我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推广了这个活动。如今,学校的所有班级都加入了“奶酪计划”,不仅是语文学科,数学、英语学科也在别开生面地开展着这项活动。今年,我又带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我想,他们一定需要这样一份营养丰富的“奶酪”。也许我还可以这样:将每个孩子每天在语文课前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并整理、归类,让它变成一本书,将来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并告诉他们,这里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脚印,记录着他们快乐的童年。

好句摘抄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化;图书;阅读;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改革也风起云涌,但是,作文依然是一部分学生头疼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强化阅读手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图书阅读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保持高度的阅读热情,主动地进行阅读。

1.自由选择,读感兴趣的书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首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我曾布置过这样一项作业,到图书馆去选择一本你爱的书,看完后介绍给大家。同学们兴趣高涨,他们有的手捧《西游记》,有声有色地讲着孙悟空的故事;有的捧着《现代兵器大全》,向大家边讲边比划着;有爱看《男生贾里》《转校生》等一些校园小说的,被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深深吸引。通过“我喜爱的一本书”这一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地激发起来。

2.有的放矢,推荐名家名作

在学生初步体验了读书的乐趣之后,教师可以从现有的语文教材出发,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比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文后,可推荐《长征的故事》;在上了《三顾茅庐》后可推荐《三国演义》一书等。

3.释疑探究,从书中寻找答案

设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也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学习了《嫦娥奔月》后,学生对神话故事感到好奇,因此,到图书馆查找中国神话故事,找找神话的相同点……这样,使学生养成了遇到问题到书中去找答案的习惯,使图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二、优化阅读策略,充实学生的语言积累

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而图书阅读是充实学生语言资料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丰富积累,增加语言储备。

1.《采蜜集》的流行,使学生在摘记中积累

在图书阅读中,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题为《采蜜集》,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优美片段等,定期进行交流,组织“比一比谁是最勤劳的小蜜蜂”等活动。推动了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并逐步使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

2.“每日佳句佳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背诵中“内化”

要想使摘抄的好词句段成为学生真正的积累,只有依靠背诵。在班上进行“每日佳句佳段”背诵活动,让学生开火车美美地背诵自己喜欢的佳句佳段,其余同学评议这段话美在哪儿。这样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背诵、倾听中,体会到了文章的精与美。

3.旋转小舞台的开设,让学生在演绎中感悟

我在班级中开设了一个“旋转小舞台”,给学生一个舞台,邀请学生自编自演自己喜爱的课外阅读片段。这是学生对“符号语言”“感于内而发于外”的体现,自然就会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积累需长期努力,非短期突击、一劳永逸之事。“小步走,不停步”的积累方法,一定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文化底蕴也越积越深。

三、深化阅读要求,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生作文时,经常感叹难于选材。例如,在写母爱题材时,班内大多数学生都写自己生病了,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只有一位的学生写了《母爱的温度》,讲妈妈每天晚上八点半在自己上床时送一杯牛奶,不冷不烫,温度正好,这就是母爱的温度、体贴、入微。事后,她在日记中向我透露,这篇作文的灵感来自于她在图书馆借的一本书。看来,图书阅读也是拓展学生作文空间的有效途径。

1.从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入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针对当前小学生作文中题材贫乏这一突出问题,我在写作之前,将作文的题目或范围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收集有关素材。比如,写《可爱的家乡—常州》一文之前,我指导学生从学校图书馆中收集有关常州历史文化、工业发展等有关材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筛选材料,写成文章。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不觉得无话可说,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收集、筛选题材的能力。

2.从形成学生独到的见解入手

图书阅读,其实是学生自身进行真、善、美教育的过程,为学生建立独到的见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我班学生写的《寒流》周记,从电梯中没有人帮她按楼层按钮,折射了现代邻里之间的关系淡泊。这么独特的感悟,不用说定是图书阅读的功劳。

3.从优化学生的写作方法入手

鲁迅谈到他怎样做起小说来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我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阅读多种文章,使学生从作者思路的“原型”得到启发,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解决学生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小学作文训练,首先要抓源,把作文训练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写;其次要抓流,把作文训练跟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有话该怎样写。源和流一起抓,才能收到实效。”可见,图书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好句摘抄大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后进生 作文 解除心理障碍 对策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写作教学的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这一规定是7――9年级写作教学的最低要求,不论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都要贯彻落实。这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来说是一个严峻的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对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来说更是一个挑战。笔者是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一直重视写作教学的探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文中分析了农村后进生作文现状及其原因,就如何解除后进生的作文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敬请专家和同行给予指正。

一、农村初中后进生写作的主要困难

农村初中生写作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后进生写作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更需要语文教师加以研究。

(一)家庭指导严重缺位。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写作,及时有一定的能力家长也因忙于生计不管孩子的学习;还有农村学校有不少“留守学生”,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就谈不是辅导了。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有的素质不高,写作教学不得法。有的写作教学的理念不清,有的忽视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有的写作教学思路和策略欠缺。

(三)后进生对写作有心理障碍。后进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在多数老师眼里不被重视,存在着自卑心理和应付心理,对写作消极对待,敷衍了事,作文能力很差。

二、培养农村后进生作文能力的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倾注爱心,呼唤自尊

首先,语文教师要热爱后进生,用真情去感化他们。教师一旦对后进生产生热爱与期待感,会潜移默化的给他们以良好情感、鼓励和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果教师经常及时地发现他们存在的优点,及时地鼓励表扬,帮助他们克服存在的问题,相信他们会不断地取得进步。另外,教师的表扬与关爱,也给了学生温暖,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信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进行作文训练的关键。 笔者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后进生写作兴趣的培养,首先让后进生在生活中玩得有趣,玩得开心,在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同时,也增加作文的内容。其次,笔者发现一些后进生对武侠小说特别青睐,于是抓住这一爱好进行迁移引导。每当他们看完一部小说,就主动与他们交流,启发他们想一想:这些小说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想写作文吗?并告诉他们,写好一篇能吸引读者的文章并不难。

(三)听听说说,培养口才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个方面,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书面表达形式。要提高后进生的写作能力,先要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针对后进生作文能力差的情况,从七年级开始就坚持让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讲演活动。先指定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讲演,然后按座次轮流让每个学生讲演。内容有“一个成语故事”、“向你介绍我”、“新闻一则”、“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等。对讲演感到特别困难的学生,事先听他们试讲,进行个别辅导。这种具体、生动、活泼的口头训练,给了后进生很大的激励。他们为说好话到处寻找资料,为说生动而请人辅导或在家试讲。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后进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很快,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指导阅读,摘录好词好句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一是给班上订购《语文报》、《作文通讯》等报刊,要求每生每期必读。二是摘抄好词好句。学生每人备一本摘录簿,通过摘抄剪辑,搜集名言谚语,摘录警句联句,摘抄优美精彩片段,剪辑科技史料,记载观察所得。同时通过开展示会,编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活动交流积累所得,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拓宽了写作空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五)适当降低对后进生写作的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后进生的要求不宜太高,应适当降低要求。笔者允许后进生记“流水账”,比如记事的文章,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优生写作文,一般应做到中心明确、内容真实具体,而对后进生可放宽到内容真实,语句通顺,甚至更低一些。这样,后进生作文时容易达到要求,对作文就会有信心。

(六)坚持对后进生作文当面批改

对后进生的作文,笔者坚持做到篇篇当面批改,当面指导他们如何修改,让他们及时明白自己的作文写得怎样,了解哪些字词用错了或哪些句子不通顺,哪里还写得不具体,不生动,应该怎样修改成好文章。同时,在面批时及时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怎么认识的,以便帮助学生作具体修改。

(七)扬弃结合,充分发挥讲评课的功用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课最后一个环节,但不是作文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十分重视作文讲评。讲评的方式有多种,如指导式讲评、研讨式讲评、赏析式讲评,还有总结式讲评、简介式讲评等。事实上每一种讲评形式单一使用都不是十分完美的,如能把几种讲评形式结合在一起使用,其效果会相对明显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关爱后进生,不断培养写作兴趣,引导多看课外书籍,适当降低写作要求,坚持当面批改,农村中学后进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能够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1月.

好句摘抄大全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103―01

初中是学生写作发展的关键阶段,课程多,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习作教学,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习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件“法宝”:

一、注重观察,留心生活

提起作文,学生都说难。难在何处?难在没东西可写,不会抒发真情实感。于是一些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编造作文,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不注意观察、不留心生活是分不开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只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才能将丰富多彩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感情抒发自然流畅、感人。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生活是写作的起点,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用发现的眼光,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导入新颖,激发灵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只有在课的起始阶段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迅速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如,写记叙文“我们熟悉的一个人”,课间操后,我故意把穿上新衣服的某同学藏起来,再由学生说说他今天的打扮,一个个抓耳挠腮,支支吾吾,说不上来。等我把他请到讲台上时,他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恍然大悟,后悔不已。“我怎么就没看见呢?”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习了人物外貌描写。

三、课外阅读,积累语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自如的写作运用。要写好作文,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形成足够的积累,在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警句,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作文课、课外活动,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四、创新评价,树立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本身的优劣,还应对学生习作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等作出评价。当然评价不能面面俱到,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少习作本身优劣的评价。评价主要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为目的。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于是我们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好句摘抄大全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 阅读兴趣; 读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96-002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学校的图书馆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增加,阅读环境逐步完善。可学生就是不愿意去进行阅读,还需要老师强制派下阅读任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家长普遍工作较忙,他们自己平时都没有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根本无从入手。于是就会对孩子不作阅读要求,听之任之,把孩子推向学校,以为只要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学好就可以了,这就导致了孩子阅读习惯的缺失,阅读面的狭窄。

2.学校班级里的阅读氛围还不够浓厚。大多数农村学校缺乏读书氛围,孩子们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追逐打闹,而节假日里他们则会把时间都用在看电视、打电脑游戏上,很少会有学生会把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学校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提出统一的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指导。就拿我去年所接手的三年级这个班来说,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喜欢读书,经常会去图书室借书,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课外书,其他的同学要么只是应付老师布置的差事,要么就只读一些漫画书,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爱上阅读,更别提让他们进行自主地阅读了。这还是他们对阅读没有正确的认识,还不太懂得阅读带来的好处所致。

3.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阅读惧怕心理,在阅读时不会进行认真的思考,他们总认为阅读是一件很难的事。比如考试时做阅读理解,他们看到短文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害怕。即使是再简单的题,答案就出现在文章中,他也会觉得自己不会做,让简单的题目白白空着,好像阅读只是学习好的学生才会的,他就等着老师和同学公布正确的答案,这时才恍然大悟,下次再遇到类似题目他还是这种表现。这种一味依靠别人,自己只是作记录的思想,使得好多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连自己会做的题都放过了,最终的结果就会表现在成绩怎么都提不高,而在阅读方面的表现则永远不可能有所进步的。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必要地过好字词句关之外,关键就是要如何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最主要获取知识的来源是教师的讲授,他们通过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知识只占很少一部分。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他们获得全方位知识的途径,引导他们学会自主阅读,是摆在我们教师前的一个难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让学生爱上读书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现在的学校几乎每个班级都会设立图书角,书籍的来源主要是班内学生的捐书。学生的藏书量是有限的,所以图书角里的书一部分可以让他们从家里带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另一部分书则可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了存放在图书角里。为了让读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保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而又不至于图书丢失,还可指导学生给图书编好号,在书上贴小主人的名字,再挑选出几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做图书角的管理员,由他们来负责图书角的日常管理工作。在班级的墙壁上还可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或能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运用教室的黑板报来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黑板报的一角可开出“我的读书格言”小栏目,让学生轮流书写自己的读书格言。教室的学习园地也贴一些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和读书卡片供学生阅读学习。每天的早读课上安排学生诵读一些自己推荐的经典名著段落、《唐诗三百首》等等,午休半小时安排学生在教室进行课外阅读,这时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摘抄本上摘抄一些好词好句。这样做就会让学生时常处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之中,他们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从而享受到读书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二、加强阅读指导,让小学生学会读书

教师一定要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选择好适合他们的读物,合理分配课内外的阅读时间,处理好课内外知识的衔接。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导致他们的鉴别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就必须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充分注意书箱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只有这样的书,学生才会有兴趣去阅读。如可以配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学习完古诗之后,可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教学完童话后,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集;教学完《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之后,就向他们推荐阅读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学了《寓言两则》,就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和《寓言故事大全》等。清代袁枚曾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小学生没有过多的钱来买书,教师就可以让他们每人购买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放在图书角供全班学生借阅。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书目,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指导读书方法。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可整体语文素养却没有进步,碰到写作文还是一个头两个大。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这类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是浮光掠影式的虚读,而不是真正的研读。虽然休闲性阅读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纯粹是以休闲为目的,那么学生的思想就得不到一点儿磨炼,语言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当学生有了读书兴趣的时候,就需要适当控制课外阅读中休闲的成分,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悟性。所以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让小学生享受读书

1.书写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让他们写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摘记本,用于摘抄好句好段,还可以让学生编写阅读提纲、更高层次的就是写阅读体会。多形式的读书笔记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在班里或校内、学校图书室网站上定期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以树立起优秀学生典型。

2.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总是期望能有所收获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时就可开展一些诗歌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还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这样不光能让低年级的小朋友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高年级学生也起到了带头作用,实现了自己一定的价值,从而获得满足感。这样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能大大激发各年级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3.进行图书漂流。新教育实验提倡图书漂流,让学生在图书的漂流过程中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督促孩子及时地进行阅读交流。这项活动不仅要在班级内进行,还应发动整个学校,在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漂流,甚至校与校之间也可以漂流,这样就能大大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提高图书的流通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作用,同时激发了学生与他人进行阅读交流和分享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进行广泛地阅读,只靠读学校发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教师来说更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在组织课外阅读时要因地制宜地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才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颁布

[2]史建国.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好句摘抄大全范文第8篇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写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怎样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作文习惯并乐于写作呢?我觉得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应当将习作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教材,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灵活运用。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华之作,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要求熟读成诵。对于词语手册中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我要求学生背诵并加以默写。只要这样长期坚持,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就能变成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二、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体会写作方法

记事的文章学生读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在指导写事的作文之前,我总是引导学生去分析例文,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楚,再看人家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去写的。弄清楚了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结构的方法,又有了现成的例文在眼前,学生写起来就顺畅多了,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条理,层次更分明了。那是在指导第九册第三单元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先写“我”的作文为什么会被叶老修改(起因),再写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以及请“我”到他家做客(经过),最后写叶老对“我”的影响(结果)。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和结构了解了之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作家肖复兴的写法,把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篇篇都是有条有理。其中有一位学生写的是自己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是原来的班主任李老师拿出自己的微薄工资资助他,使他重返校园。他的这篇作文的开头就记叙了家庭经济窘迫的状况,他面临着失学,接着写在这十分困难的处境中,是原来的班主任李老师在自己工资很低,还要养家糊口的情况下拿出一百多元钱帮助他,使他重新返回了校园。最后他还写了李老师的帮助对他产生的深刻影响,整篇作文,感情真挚,布局合理,让人读了之后深受感动。从课文的谋篇布局中体会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结构安排上,学生也不像原来那样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杂乱无章了。

三、续写课文故事,练习写作

续写是一种想像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续写课文故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加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学习完童话《七颗钻石》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文章结尾把故事续写下去,练习写作。学生崔铭慧的文章中就大胆想象,既幽默又引人思考,想像力丰富,语言保持与原作一致,情节发展一线贯穿。这样多次练习后,学生既对续写有了正确理解和认识,写出的文章符合续写的要求,又培养了多种能力。

四、重视课堂上的口头作文片断练习

在课堂上,若遇到合适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适当的进行口头作文片断练习。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丰子恺《白鹅》一文时,在分析了文章作者从头、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展现了白鹅的“高傲”的特点后,我让学生模仿这种结构形式口头述说自家养的小动物,比如鸭、鸡、狗、兔等的特点,也可以只述说一个方面的特点。学生们略加思索后,便纷纷踊跃举手参与述说,课后,我让他们把片断再加以补充,构成思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又让学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练习到了作文,“一举三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

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划圈、摘录、做卡片、写读书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利用阅览课教学生阅读方法,我对学生提出“三读法”。即:“一读”要求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大意;“二读”要懂得文章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或道理;“三读”要质疑问难,在好词好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问难。对学生的发问,我总以为表扬鼓励为主,并及时指出发问途径,教给发问方法。为此,我要求学生精心准备一本摘录本,各自取名、美化。如《拾贝壳》、《童言无忌》、《藏宝集》、《花蕾集》等,让家长写上一句希望的话。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根据年级的特点,讲究实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理解概括能力,教会他们除了摘抄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内涵等方法。形式既有语言文字的积累,又有语言概括能力的再现,同时又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兴趣展现,即鼓励学生把读到的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动物、景物或人物等标出来,加以欣赏。阅读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里去寻宝。

好句摘抄大全范文第9篇

[关键词]边远山区 作文教学 现状分析 原因 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广大边远农村小学尤为突出。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更有甚者,老师为了在应试教育的分数面前挣扎,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让学生大量仿写照抄,绞尽脑汁研究各类考试作文题目,企图研究出一套能应付各类考场作文的万能作文公式。作文,本应是学生表情达意的一种途径,当这一本应纯粹的表达途径冠以更多功利色彩时,作文教学,便散失了它的本源:人文性――发现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毫不夸张的说,这种没人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儿童纯洁无暇的心灵,是一种摧残,对作文教学是一种亵渎。

一、边远山区小学作文现状分析

(一)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好的作文,首先一点就是情真意切,要感动读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得感动自己,才能让别人与你产生共鸣。从学生写的内容看,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层出不穷。有些作文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农村的孩子,放着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不写,去写公园广场立交桥,谁信呢!

(二)作文从形式到内容单一化

首先,很多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其次,就算写了,也是老一套,写人记事,多半是外貌描写加一段平铺直叙的记叙。例如写“我学会了××”,有学生写他学会的只有煮饭,从头到尾都是一句话,我第一次不会煮饭,第二次我会煮饭了,第三次我更会煮饭了,就这样,一篇文章就写完了。写一件难忘的事,不外乎就是某天下雨,妈妈拿伞来学校接,某天夜里发烧,亲人背着去医院之类的。退一步说,写这些也没什么,但不可能每个人都那样,在农村,爸爸妈妈是很少有时间接孩子的;在农村,一般的头疼发热,父母也不会就马上送医院的,这不仅是单一的问题,更是选材的严重失真,又如何能指望学生写出好作文呢!

(三)作文态度不端正

1.作文课不够严肃。每当作文课时,拿到作文题,不知从何下手,一句话就说:“老师,我不会写,我不写”就这样,当成绩稍好点的同学在写时,就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或者找别人讲话,于是,一节课就这样耍完了,所以对于部分同学来说,作文课成了“耍耍课”。

2.写作成了被动状态。很少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写作,只有老师布置一次才写一次,甚至布置了也不写,到要交作文时,胡编乱造应付了事,平时更别提主动去写日记周记了。

3.写作没创意。作文选材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写出的内容比较简短,枯燥,记流水账成了一种通病。

(四)写作技能无从谈及

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清楚,语句通顺。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紊乱,语病很多。语言具体生动、有感染力的不到10%。大部分学生语言平直甚至言语嗦,其中语言不流畅、语句不通顺,错别字相当多。写作格式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标题占格不正确,段落有的划分不合理,还有的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标点用得不恰当,还有“一逗到底”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不用标点。

为什么农村学生写作时会出现以上的种种情况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多年的应试教育,给师生增加了压力。

由于上级部门对老师的考核以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等一系列问题给教师施加压力,老师不得不对学生进行没完没了的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质量检测。无形之中,老师就给学生施加了压力,学生为了应付这些,只好去背几篇相似的作文去对付考试,或者去抄其它书上的类似作文。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练习题上。

2.教育发展的地域差距造就了学生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的现实。

(1)《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这样的标准,农村师生听了都觉得它是天文数字。学生的生活空间小,整天都像机械一样,上课,吃饭,睡觉,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顶多是晚上看一下电视,了解一下外面的事物,否则更没有开阔视野的平台。近几年,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春游,野炊等活动都取消了,根本就没机会去了解和积累写作素材。师生们整天围着这几篇课文转。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从抄写词语解释到抄写课文,学生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多读多背,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如何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和灵感,只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上。

(2)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加之生活环境单调枯燥,边远山区的孩子由于居住稀散,到学校读书的路程较远。每天上学都要走好几里路,除了来回的时间,到校后就接着老师讲课,回到家里已是天黑,回到家又是和爷爷奶奶在家,交流或指导得更少。

(3)学校没有为他们提供阅读的空间。由于课业负担重,除了课本以外,学生就很少能接触课外书籍,本来就缺少书籍的学校的图书室也成了一种摆设品。

学生阅读量受到限制,接触社会的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不开阔,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作文内容的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性。

(二)主观原因:

1.老师没能起到示范作用

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教师本应该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可空闲时间,很多老师宁愿去打几圈牌,也很少去阅读课外书籍,更不用说去写作。很多老师片面的认为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学生自己见识少,没水平。很少有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比较接近身边生活实际的例文,顶多就让学生看看什么“作文大全”之类的,然后仿写一篇,学生更多时候是将看来的作文改头换面上交完事。

2.缺乏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很多老师让学生写作文,一来就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使学生听而生畏,这样学生已经被老师的要求吓坏了,哪还有心思写好作文呢?批改作文时,老师更多是给学生简单粗暴的指出这里不行那里不是,似乎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一无是处,一次次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以上的现状,如何解决边远山区这种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求真,老师要有去掉一切浮华和功利目的的勇气,让学生的作文返朴归真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策略

(一)老师要主动爱上语文,提高语文素养,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语文老师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应该是人生的痛苦之一吧。被动的去做事,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语文老师真正爱上了语文教学,就会积极主动的去研究探索。让学生写作文,老师首先要率先垂范,写下水作文,让学生明白:老师是这么观察的,这么感悟的。光说不练,空喊口号的老师,学生是不喜欢的 。记得有个成绩很差的学生说过,读初中,他就是没有缺过语文课。原因很简单,他的语文老师上课有趣,而且是当地有名的作家。可想而知,老师在他心里是多么的伟大,这魅力,足以吸引学生,足以让学生喜欢语文。给学生露一手,你的言论才有说服力。

(二)指导学生观察

罗丹曾经说过: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套用这句话,我想说,生活中无所不有,就看你有没有留心观察它。如果你留心观察了,你会发现很多微妙而有趣的东西。 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用生活之水行作文之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关注焦点问题。让学生写生活日记、周记,可三言两句,可长篇大论,关键是养成积累的习惯。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写一写家乡的景物。结合口语交际教学,我让孩子们说说家乡的景物,有的孩子说“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这种说法,是针对北方的孩子的,说明同学们说的是不符合实际的,说出的都是平常自己从教科书上学来的,我想写出来的作文更不会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我带他们参观了我们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子,看看村子上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景物,哪些景物最美,这样学生思路好像清晰了。接着我就上了一节以《家乡的景物》为题的作文指导课,首先我让孩子们把老师带他们参观家乡的景点在脑子里重现,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村子的景物有哪些特点,怎么个美法。接着我还指导他们的观察方法,写作方法,指导他们把景点说具体,这样孩子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

(三)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思想认识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对所看的事,对所读的书,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才能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思我所思,写我所看、所思、所感、所悟。不漠视生活,这是提高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鼓励学生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积累课本上的优美词语句子。广泛阅读是实现语言积累的一种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于他们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越好。让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在阅读课上让学生自己或者小组交流找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进行交流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把这些积累到的好词佳句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学生的文章内容就不会单一,枯燥无味了。例如学生在一年级下册中的第一课《春天来了》一课中就收集到依据描写泉水的句子,“泉水叮咚叮咚地唱着歌。”就可以用到描写家乡的景物的作文中去。

从学生现有的积累出发,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胸中已有的积累,作文题要切合学生已有的积累,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诱导他们尽量把积累吐出来。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讲,所写文章就言之有物。积累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各人的积累也不同。对于同一题目,各人因积累的材料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心中积累的广度、深度不同,作文的内容和水平也会不同。老师指导作文,不仅要了解全班学生现有的积累,还应了解每个学生积累的水平,有时出不同的几个作文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更能有的放矢。

(五)引导学生学会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观察者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观察体验就不一样。比如面对一棵松树,在商人看了,会想到它值多少钱,在画家眼里,会想它有哪些美学价值,在植物学家看来,会想到它属于什么科什么属性什么种。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

老师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的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鼓励学生针对本班或本校的好人好事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在校园里乱扔纸屑、果皮、瓜壳……影响校园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写批评稿;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教师和校领导提合理化的建议,为了训练学生这方面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随时将自己的发现写出来,供大家去分享,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多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能写得出,自己也善于去观察和发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了,也会毫不示略地露上自己的一手。

(六)统一要求与分层落实相结合

我们教师总是责怪学生不会写作文,学生写不好作文,就一味地责怪学生笨。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不会写作文,关键是我们老师自己指导不当,我们要认识到,我们面对的学生还是天真幼稚的孩子,他们的知识还比较贫乏,语言组织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我们做教师的给予他们一点一滴地耐心指导。我们要从他们的基础、接受能力出发,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我们不能把他们当作大人来看待,更不能对学生处处要求完美,以班级最高水平要求每一个学生,是不现实也不可取的。在统一要求下,要做到分层落实。对于已经达到班级统一要求的学生,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写好,写精,写出个性;对于那些远远达不到班级要求的学生,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努力,比如:把字写端正、把句子写通顺,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七)精评巧评,提高信心

作文评价,对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有着深远的影响。作文教学是一项艰巨持久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不可能做到文无巨细全批全阅,但评价是少不了的,我只有做到精评巧评。

1.精评

好的作品,需要分享才能体现其价值。挑出每次作文中的精品,做范文评讲,讲清楚哪里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这不仅能让作者得到肯定,同时也是一种分享。

2.巧评

渴望成功是人的共同心理,小学生尤其希望得到肯定、表扬。作为精品作文在班里当范文评讲,毕竟只有少数人能享此殊荣,对于大部分学生,我们又该如何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呢?“存在就是合理”,没有绝对的完美,也就没有绝对的一无是处。学生的作文,只要他们认真写了,总会有闪光点的。巧妙的抓住闪光点,将其适当放大,对学生进行表扬,是一项不错的激励方法。比如,某同学作文时字写得好,你可以这样写评语:“你的字真漂亮,每次看你的作文都是一种享受!”并且在班级里展示,号召大家向其学习;某同学某次作文写出了漂亮的句子,也可以用红笔特别标注出来,写上:“太棒了!”某同学开头或结尾做得好,某同学用了一个相当好的修辞方法……都可以加以肯定和表扬。教师,永远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肯定和表扬,在老师心里,每个学生都应是一块璞玉,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是教师的天职。

(八)注意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好作品

农村孩子,课外书籍少得可怜,家长和老师偶而买一本两本,多数都是“作文大全”、“满分作文”之类的,这些工具书,积极的方面也是有的,它能给学生一些借鉴和参考,能让学生知道:作文原来可以这么写。但它也有很大的局限,甚至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首先,作者和文章都只存在于抽象的时空里,不排除为某种商业目的编纂而横空出世,其真实性值得掂量;其次,就算真实性没问题,里面的内容也大多脱离我们学生的实际,很难与我们的学生产生共鸣。其实我们不缺乏现成的物美价廉的作文参考范例,只是老师忽略罢了。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写得好,一点不亚于什么“大全”里的范例,只要教师注意收集整理,积少成多,就可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些作文,作者就在身边,说的就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容易让学生信服,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教作文难,教农村学生写作更难。以上的只不过是个人结合我的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已,正所谓“教无定法”,我们人人心中都有一把钥匙,至于怎样开启,那就需要我们各施其法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如何找到一条快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还有待致力于扎根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同仁们进一步努力探索。

爱,来自于一分真实。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涤尽浮华,是我们每个农村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勇气摒弃一些功利目的,寻求切合实际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的作文质量的提高,就不会是可望不可即的奢望;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学从真正的关注人性出发,还给孩子一片属于他们的真实的天地,当城里孩子的作文里霓虹闪烁,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时,我们边远农村孩子的作文里定能呈现一片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流水潺潺!

[参考文献]

[1]《谈美》朱光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注》(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阅读与写作》金振邦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亲情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生活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