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好词好句”

时间:2022-09-09 07:07:28

据我所知,“敬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做“万能胶”用。这储备自然带进了大学。无论怎么提示,请他们不要在作业里展示所谓“文采”,起初都无效。什么作业的开头都是“椰风海韵”,“海浪涛声”,三分之一的篇幅专门堆辞藻。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了。

我准备消灭好词好句,但总会遭到抵触。一个女生说,她从来就觉得好文章要以好的景物描写开头。另一个女生觉得很庆幸:她的作文历来不被老师看好,因为没好词好句,她终于遇到了我这个奇怪的老师。

我们讨论成语,先给出三个成语:笔走龙蛇,掩耳盗铃,走火入魔,之后分组讨论,找出各自喜欢的成语,每组选出三个写在黑板上。学生踊跃得很,窃窃私语,互相刺探,从座位到黑板间跳上跳下,搞成了词语竞赛。有个男生冲向黑板写了“横刀夺爱”,然后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徒手做了个昂首挺胸拔刀挥舞的动作,表演了个人动作版的“横刀夺爱”,引得一片哄笑加鼓掌声。我们一起尝试,让这些长久以来超稳定的套路语言重新活起来。对于词语的敏感,一下子很难恢复,但是,我准备在我的课上不断诋毁和清除“好词好句”,这比背熟某些知识点重要多了。

为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小镇》写一篇短文字,作业布置的同时,事先说了,不要把天上飞着的那对男女写成罗密欧和朱丽叶。我问他们,谁认识罗密欧,谁认识朱丽叶?我们就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作业交上来,几乎一塌糊涂,很难从中找到写作者自己的感受,文字一大堆,自己不存在。开始我只是失望,甚至觉得他们在应付。经过提示,确实不见罗密欧和朱丽叶了,但是牛郎织女来了,有很多人交上来的通篇都是抒情,照样堆砌“好词好句”。

从成语过渡到鼓励大家用方言,课上讨论问题,欢迎每个人使用和母亲、和童年玩伴交流的语言,这办法灵,他们一听就雀跃欢腾,谁不想使用自己自小脱口而出的语言?

很快,只要上台说点什么,大家总是先想到用方言,教室里的气氛也会快速活跃。两个同桌女生同时起身回答一个小问题,竟然搭配默契,用山东方言给大家表演了一段风趣的对话。

几次看作业,都注意到崔佳南的署名。作业多很短,词汇和内容强硬冰冷,看了就不自觉地想到“檄文”,八十年代末的孩子,写出了十足的“”体。我猜作者大约是个壮男生,愣头小子。课上,问谁是崔佳南,底下立即有个女生脸红低头,我实在是愣了一下。

这张面孔早就熟悉了。一直以来,她听课都是最认真的,那张淳朴踏实的脸总是让讲台上的人感到信心,我甚至暗自以为这个学生应该从课上体味到了某种韵味和意境。无论有多少想像力,都没法儿把她和“檄文的制造者”联系起来。

约她一起走。我说:“过去不知道你就叫崔佳南,但是你听课的样子给我很深的印象,感觉你的作业一定是温暖细腻动人的,我很意外。”

她有点不安,说自己作文总是不好,拿着笔拿很久,不知道该怎么写。

我建议她写写细小的事情。和崔佳南分手以后,我在想,是什么教育背景把另一个时代的思维和语言传授给了面前这个年轻人?我也理解了很多学生的作业,他们不是应付了事,而是除了高考作文文体,不再会写其他。

【选自王小妮著《上课记》中

国华侨出版社版】

上一篇:高速免费的两个猜想 下一篇:矛盾心理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