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范文

时间:2023-03-04 22:39:29

好句范文第1篇

我准备消灭好词好句,但总会遭到抵触。一个女生说,她从来就觉得好文章要以好的景物描写开头。另一个女生觉得很庆幸:她的作文历来不被老师看好,因为没好词好句,她终于遇到了我这个奇怪的老师。

我们讨论成语,先给出三个成语:笔走龙蛇,掩耳盗铃,走火入魔,之后分组讨论,找出各自喜欢的成语,每组选出三个写在黑板上。学生踊跃得很,窃窃私语,互相刺探,从座位到黑板间跳上跳下,搞成了词语竞赛。有个男生冲向黑板写了“横刀夺爱”,然后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徒手做了个昂首挺胸拔刀挥舞的动作,表演了个人动作版的“横刀夺爱”,引得一片哄笑加鼓掌声。我们一起尝试,让这些长久以来超稳定的套路语言重新活起来。对于词语的敏感,一下子很难恢复,但是,我准备在我的课上不断诋毁和清除“好词好句”,这比背熟某些知识点重要多了。

为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小镇》写一篇短文字,作业布置的同时,事先说了,不要把天上飞着的那对男女写成罗密欧和朱丽叶。我问他们,谁认识罗密欧,谁认识朱丽叶?我们就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作业交上来,几乎一塌糊涂,很难从中找到写作者自己的感受,文字一大堆,自己不存在。开始我只是失望,甚至觉得他们在应付。经过提示,确实不见罗密欧和朱丽叶了,但是牛郎织女来了,有很多人交上来的通篇都是抒情,照样堆砌“好词好句”。

从成语过渡到鼓励大家用方言,课上讨论问题,欢迎每个人使用和母亲、和童年玩伴交流的语言,这办法灵,他们一听就雀跃欢腾,谁不想使用自己自小脱口而出的语言?

很快,只要上台说点什么,大家总是先想到用方言,教室里的气氛也会快速活跃。两个同桌女生同时起身回答一个小问题,竟然搭配默契,用山东方言给大家表演了一段风趣的对话。

几次看作业,都注意到崔佳南的署名。作业多很短,词汇和内容强硬冰冷,看了就不自觉地想到“檄文”,八十年代末的孩子,写出了十足的“”体。我猜作者大约是个壮男生,愣头小子。课上,问谁是崔佳南,底下立即有个女生脸红低头,我实在是愣了一下。

这张面孔早就熟悉了。一直以来,她听课都是最认真的,那张淳朴踏实的脸总是让讲台上的人感到信心,我甚至暗自以为这个学生应该从课上体味到了某种韵味和意境。无论有多少想像力,都没法儿把她和“檄文的制造者”联系起来。

约她一起走。我说:“过去不知道你就叫崔佳南,但是你听课的样子给我很深的印象,感觉你的作业一定是温暖细腻动人的,我很意外。”

她有点不安,说自己作文总是不好,拿着笔拿很久,不知道该怎么写。

我建议她写写细小的事情。和崔佳南分手以后,我在想,是什么教育背景把另一个时代的思维和语言传授给了面前这个年轻人?我也理解了很多学生的作业,他们不是应付了事,而是除了高考作文文体,不再会写其他。

【选自王小妮著《上课记》中

好句范文第2篇

好词:想象亮丽绚丽逼真

绿油油红灿灿银闪闪口头禅

满天繁星香甜可口多才多艺

好句:灿烂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在操场上运动。

夜来香香气扑鼻,弥漫四周。

谁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呢!

怎么样?赶紧拿出笔,记下这么多好词好句吧。我想你一定能写出好作文的!

好句范文第3篇

作为年轻教师,我一直学习老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同时建立自己的“积词本”,鼓励学生多抄写多背诵。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这样做,意在丰富学生的词汇,使他们了解句式变化,以克服写作中词汇贫乏、句式单调的毛病。

然而,用心良苦未必有用。在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之后,我鼓励他们尽量用到写作中去,这就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只有用上许多优美词语或句子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于是便拼命地在作文中抄袭、套用照抄来的优美词语或句子,遇到写人便是“苹果似的圆脸”,“两只大眼炯炯有神”,“一笑两个酒窝”,遇到写天就是“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形成一种堆砌辞藻、套话连篇的虚假空洞作文。甚至于有的词语自己还没有弄清意思,便连猜带蒙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结果造成用词不当。

大文豪高尔基也犯过同样的错。高尔基初学写作的时候,曾用别人现成的诗句拼凑了一首题为《老橡树之歌》的长诗。当时,高尔基很得意,就把这首诗送给著名作家柯罗连科看。柯罗连科看后,语重心长地对高尔基说:“请您用自己的话,来写自己看到的东西吧!”这使高尔基大为震动,就把那首长诗烧了。这个故事说明,写文章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别人的语言再“优美”,那也只是别人思想感情的反映,硬要把它嵌进自己的文章里,只能使人感到虚假做作,滑稽可笑。

记得大作家叶圣陶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章中,这样评论肖复兴的作文“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所以作文是一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心智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自己的“词汇仓库”中检索出适用的词语,并用一定的语法规则编织,组合成前后连贯的句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为文章。由此看来,写作乃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即便是描写同一事物,抒发同一种感情,也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情感不同而千差万别,怎么可以一味地照搬照套别人的优美词句呢?

当然,我们是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以不断地丰富他们的“词汇仓库”,但这必须遵循学习和运用词语的心理规律,而不是拔苗助长,抄袭和套用别人的好词好句。

好句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考察了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的“好好X”结构,分析了“好好”在此结构中所出现的不同语义,以及“好好X”内部的结构。文章试图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此做出解释,说明X的原型范畴和“好好”语义虚化的对应。

一、引言

“好好X”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见的格式,如:好好干、好好看看等,X为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和形容词(或形容词性成分)。在这个格式中,“好好”有不同的语义,而这些语义是同X的词性有密切关系的,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探讨“好好”语义虚化的过程,以及伴随语义虚化出现的主观性增强的评议功能。

二、“好好x”的结构

2.1关于“好好”“好好”在《汉语叠音词手册》和《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1形容情况正常或方式合适。如:有话好好商量。2尽力地、尽情地,表示程度深。如:好好想一想;好好学习。以上两种义项的“好好”分别记做“好好,”和“好好,”。在“好好X”结构中,“好好,”只能用在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之前充当状语;“好好,”除了能用在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之前充当状语外,还能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成分)之前充当状语。

2.2关于“X”本文讨论的X限定于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和形容词(或形容词性成分)。

2.2.1X是VP

2.2.1.1X是单音节动词X是单音节动词时,动词后可加“着”、“过”;动词可以重叠:(1)房间里都贴着,你们自己好好看。(梁晓声《京华见闻录》)(2)我听见妈妈对爸爸说:你必须同叶桑好好谈谈。(方方《暗示》)(3)您也要好好活着呀。(苏童《母亲》)(4)还没从容地好好活过呐。(苏童《疲惫的人》)在以上例句中,“好好”或形容情况正常、方式合适,或表示程度深。这里,前一个“好”和后一个“好”先粘合,再同X粘合,分析为[[好好]V]。

2.2.1.2X是双音节动词X是双音节动词时,有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动词后可加“着”、“的”:(5)吗不好好扮演呢。(梁晓声《表弟》)(6)这要好好培养培养。(苏童《疲惫的人》)(7)只要是正常的生活,便都是值得好好生活的。(梁晓声《狡猾是一种冒险》)

在以上例句中,“好好”均表示程度深。然而,很多双音节动词在同“好好”结合时,会产生不同的语义。如:(8)好好保重身体;(9)好好解决;(10)好好佩服

例(8)“好好保重身体”中“好好”表示程度深,前面两个“好”先粘合,再同“保重”粘合。“好好保重”只能分析为[[好好]V],不能分析为[好[好V]]。例(9)“好好解决”既可理解为“认真地解决”,也可理解为“很容易解决”。因为可以是两个“好”先粘合在一起,产生“认真、尽力”之义,再同“解决”结合;也可以是“解决”先同后一个“好”粘合在一起,产生“容易解决”之义,再受前一个“好”修饰,进一步强调“解决的容易程度”。因此,“好好解决”既可分析为[[好好]v],也可以分析为[好[好V]]。例(10)“好好佩服”只能理解为“非常、特别佩服”,也就是说,后一个“好”先和“佩服”粘合为“好佩服”,再和前一个“好”粘合,前一个“好”同后一个“好”一样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好好佩服”只能分析为[好[好V]],不能分析为[[好好]V]。

2.2.1.3X是“动词+动量词语”结构:(11)去澡堂好好泡一下。(苏童《霍乱》)(12)那台胞好好哭过一场后……(方方《定数》)(13)我们得好好庆贺它一番。(池莉《来来往往》)(14)他们好好地续了一番旧。(池莉《来来往往》)

这里“好好”均表示“尽情地”,此结构均分析为[[好好]v]。与此相似的是,X是“动词+宾语”结构,如:(15)我会好好报答你的。(苏童《流行歌曲》)(16)希望你好好配合他工作。(苏童《疲惫的人》)

由此可见,只要动词后有动量词语或宾语,那么,动词先和动量词语或宾语粘合,然后再和“好好”构成“好好X”结构,分析为[[好好]v]。

2.2.2X是APX是形容词时,“好好X”多出现在口语中,口气比较随意,常表达一种强烈的主观感情,受南方话影响较深。如:好好漂亮、好好能干、好好乖巧、好好聪明。“好好”表示程度加深,常常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如赞叹、厌恶等。“好好X”结构分析为“[好[好X]]”。在现代汉语,特别是在南方方言中,“好+形容词”可以理解为“很+形容词”,“好”表示程度。邢福义(1995)指出,“好+AP”这种句式,或者表明自我感觉,或者表明对他人或事物的评议,都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情绪。在“好好X”结构中,后一个“好”先修饰形容词,形成“好+形容词”结构,然后再受前一个“好”修饰,前一个“好”进一步加深程度。这里,我们为了行文的方便,将“[好[好X]]记作[好[好V]],不另用[好[好AP]]表示。为什么“好好X”可以分析[[好好]V]和[好[好V]]两式呢?下面我们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从共时平面探讨“好好”的语义同X的关系。

三、“好好x”结构的原型范畴

袁毓林(1995)明确指出汉语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在分布上的家族相似性而聚集成类的。属于同一词类的词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不同词类的典型成员在分布上的差别比较明显,不同词类的非典型成员在分布上的差别比较模糊。既然词类是一种原形范畴,那么,动词和形容词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他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不固定的。张伯江(2001)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形容词和动词的相通之处:意义上说,形容词往往表示一种变化,这种变化义已带有明显的时间意义;形式表现上说,形容词后面带“了”等时体成分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最典型的动词动作性最强,是高及物性的,他们是动词这一范畴的典型成员;当动词的动作性减弱时,它的及物性也会降低,这时他们就向动词这一范畴的边界游移,是非典型成员;至于形容词,其动作性又进一步减弱、及物性也进一步降低。

X典型动词典型形容词

当X处在从动词到形容词这个连续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好”在“好好X”结构中词义的变化。

当X处在这个连续统左端,也就是它的及物性最强时,“好好”的语义为“好好、”或“好好,”,“好好X”结构分析为[[好好]v];当X的及物性减弱,“好好”的语义多为“好好,”,“好好X”结构既可分析为[[好好]V],也可分析为[好[好V]];当X的动作性最弱,即当X为形容词时,“好好”的语义进一步虚化,仅表示强调,“好好X”结构只能分析为[好[好V]]。在这个连续统中,从左端到右端,随着X动作性的减弱、及物性的降低,“好好”在与其结合时,语义也逐渐虚化,从可以表示客观现实情况正常或方式合适,到表示程度加深,最后仅仅起强调作用。在“好好”语义虚化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好好X”的主观化程度增强了。当X是一个典型动词时,如例(3),“您也要好好活着呀”中“好好”义为“方式合适或情况正常”,这时,“好好”在语义上并未虚化,只是说话人的一种客观表达。而在“好好聪明”中,“好好”仅起到强调作用,是对人或事物做出评议,带有很强的主观情绪。可以看出,当“好好”客观程度义较强时,多用在祈使句中,后接自主动词(组);当“好好”的主观评价义较强时,则多用在感叹句中,后多接形容词(组)。

李晋霞(2005)提出形式上测定主观化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准——前加否定词。当X处在这个连续统左端,也就是它的及物性最强,“好好X”结构分析为[[好好]V]时,“好好”具有量级上的可调节性,可以用“不”或“没”否定,表示量级上的减弱,如:“好好看——不好好看”、“好好谈谈——没好好谈谈”。当X的动作性最弱,处在这个连续统的最右端,“好好X”结构只能分析为[好[好V]]时,“好好”通常不具有量级上的可调节性,仅表示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如“好好漂亮”。也就是说,当X处在连续统左端时,“好好”具有量级上的可调节性,说明他的语义内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当X处在连续统右端时,“好好”不具有量级上的可调节性,更加强调说话者的主观性。

我们知道,动词高及物性特征的表现之一就是在语态上是现实的,而低及物性特征的表现之一是在语态上是非现实的。“好好”在同高及物性动词结合时,语义上表现出更多的客观现实性,而同低及物性动词或形容词结合时,则表现出较多的主观性;“好好”的语义在下面这个轴线上由较为客观的陈述逐渐变为较为主观的评议。

由此,我们可以对例(1)到例(4)做出解释:因为典型动词须具备时间意义,而时间特点典型的形式表现是可以带时体助词,这一组V后均可带时体助词,因此v的及物性最强,“好好X”结构只能分析为[[好好]v]。同样,我们可以对例(8)到例(10)做出解释,例(8)至例(10)中的“保重”、“解决”、“佩服”在这条轴线上正是自左至右排列的。所对应的也恰是轴线上自左至右的“好好”的语义和“好好X”的结构类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些词本身未必不是一个典型的动词,但在特定的语法环境里可能没有表现出典型动词的形式。比如:“解决”这个词,在例(9)“好好解决”中,既可以分析为[[好好]v],也可以分析为[好[好V]];而在“好好解决问题”中,只能分析为[[好好]V]。这是因为动词的高及物性特征还表现在参与者的多寡上,参与者多,动词的及物性也相对高;参与者少,动词的及物性也相对低。当“解决”后面有受事宾语时,“解决”的及物性增强,因此,它向轴线左侧移动,和“好好”结合时只能分析为[[好好)V]。由此,也说明了为什么例(11)到例(16)只能分析为[[好好]v],动词后带有动量词语或者宾语,都说明动词有高及物性,“好好X”结构只能分析为[[好好]v],“好好”语义上还是客观的陈述,没有主观色彩。而当X是形容词时,“好好”的语义虚化,并带有明显的主观情绪,“好好X”结构只能分析为[好[好V]]。

四、结语

好句范文第5篇

2、操场中间有一块绿色的草坪,同学们都愿意三五成群地到草坪上去读书、玩耍,那琅琅的读书声,常常吸引着操场外面的行人。

3、春天使大地焕然一新,春天给学校满园春色,春天给我们欢乐和希望,催我们奋发向上。

4、冬姑娘虽然没有春姑娘的娇嫩,没有夏姑娘的艳丽,没有秋姑娘的丰硕,但她的晶莹无暇一样给世界带来了另一种风采,也许这就是我喜欢有冬姑娘跳舞的校园的原因吧。

5、冬姑娘在天寒地冻的校园里尽情地舞蹈,而我们只能缩在厚厚的棉衣中欣赏她的独舞……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冬姑娘渐渐告别了舞台,等待着下一个冬天的到来。

6、看!这儿又是一处美丽的风景。那火红的枫树,它总是以饱满的精神,似火的热情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你瞧,它身上的霜像玉一样洁,像银一样白,像烟一样轻,像柳絮一样柔,真是美不胜收。

7、漫步校园,只见整座校园成了银妆素裹的世界;矗立着大楼披上了洁白的素装;小树苗的枝条变成了臃肿的银条;嫩绿的树叶与红彤彤的花瓣布满了晶莹的霜花。这一切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令我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8、深秋的黄昏,我漫步在静静的校园,只见花儿凋谢了,树叶干枯了,光秃秃的树丫没精打采地垂在树干上,昔日绿茸茸的草地如今只是一片枯黄。

9、时间过得真快,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就露出了笑脸。一瞬间,冬姐姐已悄然而退。这时,校园是如此温馨,如此迷人。

看了此好词好句的网友还看了:描写校园景色的句子

[本文由励志天下http://https://www.zuowenku.net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好句范文第6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论语》

古之君子,重神交而贵道合。――王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李白

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司马迁

居必择乡,游必择士。――《荀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李惺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韩诗外传》

【外国名言】

患难之中的友谊,能够使患难舒缓。

――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

用友谊的耙子铲除敌视和仇恨的种子,再在原来的地方种下和谐的嫩苗。

――狄更斯《古玩店》

有了朋友,生活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够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泰戈尔《戈拉》

精神生活和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要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受难,枯萎。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酒食上得来的朋友,等到酒尽樽空,转眼成为路人;一片冬天的乌云刚刚出现,这些飞虫们早就躲得不知去向了。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亲戚是上帝安排的,朋友是自己挑的。

――美国谚语

富贵交友易,患难显真情。

――英国谚语

患难突然临头,朋友真假分晓。

――俄罗斯谚语

砧上识好铁,难处见友情。

――中国谚语

鸟需巢,蜘蛛需网,人需友谊。

――布莱克

务交好友,这是第二条生命。

――格拉西安

友谊是遮蔽风雨的大树。

――柯尔律治

好友是我的至亲。

――富勒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同别人的友谊。 ――林肯

没有什么东西比人与人的友谊更神圣的了! ――果戈理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高尔基

好句范文第7篇

好词背囊

春光明媚 春意正浓 春色满园 欣欣向荣 万象更新

万物争荣 春意盎然 春和景明 春风和煦 群芳争艳

春树葱茏 草长莺飞 春草如丝 春木发枝 桃红柳绿

春暖花开 春花烂漫 繁花似锦 百花吐香 杏雨梨云

春潮汹涌 春江如练 春山如妆 春水荡漾 柳暗花明

莺啼燕啭 蜂飞蝶舞 百鸟争鸣 春燕回巢 万木竞秀

找春天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诗人的诗句里。下面几句诗全都提到了春天,但并没有直呼其名,而是用了“昵称”。你能找出来吗?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说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魏〕阮籍《咏怀诗》

4.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宋〕鲍照《学刘公干体》

5.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唐〕陈子昂《送东莱学士无竞》

答案:

1.“青春”。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又被称为“青春”。

2.“三春”。春季包含三月、四月、五月,共3个月,因此合称为“三春”。

3.“九春”。按照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共有90天,故称之为“九春”。

4.“艳阳”。春天阳光灿烂,所以也用“艳阳”指代春天。

5.“芳春”。春天百草新生,大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因而得名“芳春”。

除此之外,春天还有“阳春”“淑节”“昭节”“韵节”“仑灵”等二十多个昵称。

好句背囊―春花篇

“二月杏花独洒娇”,不错的。看,那雪白的杏花,像白沙,像棉花,像玉石密密地编织着它洁白的身躯,好像在悄悄告诉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当小巧玲珑的迎春花将要凋谢的时候,会把春天到来的喜报交给春的第二个使者―杏花来传播,再由它依次传给桃花、梨花……杏花真是个别出心裁的可爱姑娘,把春的到来写在花瓣上,让花瓣飞到每一个睁开眼的生灵手中。你可见过如此聪明的姑娘?

惊蛰以后,桃树枝头的蓓蕾惊醒了,东一枝西一枝,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喷出醉人的芳香。

门口有一大片盛开的桃花,粉红粉红的,娇嫩得仿佛吹口气就能化成水。

桃花园的桃花,远观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近赏俏丽妩媚,似少女初妆。

天下的花中,要说白,当数梨花。春风荡漾,梨树花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洁淡雅,靓艳含香,风姿绰约,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诗句里的春花

桃花: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吴融

杏花: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温庭筠

静落犹和蒂,繁开正蔽条。

澹然闲赏久,无以破妖娆。―温宪

梨花:

梨花压雪枝,莺啭柳如丝。―温庭筠

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雷渊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王融

好句背囊―春树篇

一阵阵风吹过,“沙沙沙”似在低语,“哗哗哗”像在欢笑。各种林木挺拔高大,绿树成荫,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原打扮得分外妖娆。

山林中长满了绿得醉人的树木。有四季常青的松柏,高大挺拔的白杨,还有万条丝绦的柳树。那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树木抽出新芽,绿得那么清香,那么鲜嫩,那么可爱,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在那甘甜春雨的滋润下,叶芽渐渐长成嫩绿的叶片,绿得像翡绿似的。一阵春风吹过,无数的小叶片动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柳絮飞舞了,榆钱飘落了,蝴蝶和落在地上的油菜花瓣依依惜别,豌豆花变成了肥绿的嫩荚。

好段背囊

春光在万山怀抱里,更是泄露得很。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儿,为的是挡住太阳,使地面的花草在它的阴下避避光焰的威吓。

岩下的阴处和山溪的旁边长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花点缀在绿茵上头。

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拼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种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许地山《春的林野》

一阵暖风吹来,带着新生、发展、繁荣的消息,几乎传达到每一个细胞。湖那边的远山已从沉睡中醒来,盈盈地凝着春的盼睐()。田里的春苗犹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动她们的嫩绿的衣裳。河岸上的柳丝,刚透出鹅黄色的叶芽。鸟雀飞鸣追逐,好像正在进行伟大的事业。几簇村屋,形式大体一样,屋瓦鳞鳞可数。住在那些屋里的人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看见春天降临,大地将有一番新的事业,新的成功,他们也欢欣鼓舞:不贪懒,不避劳,在那里努力工作着吧。

―叶圣陶《倪焕之》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二马》

成语背囊

春天是美好的,但与“春”有关的成语却未必都是褒义。划出带“春”字的成语,体会一下它们的意思吧。

1.伴君如伴虎啊!这日子过得犹如虎尾春冰,不得不小心翼翼。

2.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你就虚心受些教益吧!

3.这二者如春兰秋菊,实在是难以取舍。

4.他的这种言论无异于春蛙秋蝉,毫无价值。

5.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答案:

1.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即将融化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2.春风化雨:指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3.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特色和专长。

4.春蛙秋蝉:春天的蛙叫,秋天的蝉鸣。比喻夸张、空洞的言谈。

好句范文第8篇

一、经典句型

下面是作者在高考阅卷中,从高分试卷中摘录下来的经典句型。

[经典句型1] prefer to do ... rather than do ... 喜欢做……而不愿做……

I prefer to relax myself by listening to music after hard study rather than sleep. 喜欢学习后听音乐放松自己而不是睡觉。

She prefers to talk to his closest friends about her privacy rather than his parents. 她喜欢和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谈自己的私事而不愿意和父母谈。

[经典句型2]There was a time when ... 曾经有段时间……(用于讲经历)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disappointed at my English, but with the teacher’s help, I made rapid progress. 曾经有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英语感到很失望,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取得了进步。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ill at home, my classmates came to my home every day to help me with my study. 曾经有段时间我生病在家,我的同学每天到我家来帮助我学习。

[经典句型3] It is not unusual for sb. to do sth. 对某人来说做某事很常见

It is not unusual for students to have endless assignment to do every day. 对学生来说每天有大量的作业要做是很正常的

Teachers claim that it is not unusual for students to play games on their mobile phones during the break. 老师说学生在课间玩手机游戏再正常不过了。

[经典句型4] The reason why ... is that ... ……的原因是……

The reason why I woke up late this morning is that my clock didn’t work at that time. 我醒来晚的原因是那时我的闹钟没有响铃。

The reason why he was absent from your birthday party is that he was ill in bed. 他没有参加你的生日聚会是因为他生病在床。

[经典句型5]was/were about to do when ... 正要做……突然……

Tom was about to leave for work when the phone rang.汤姆正要去上班突然电话铃声响了。

The movie was about to be shown when it began to rain. 电影即将放映突然下雨了。

[经典句型6]Only in this way can ... 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pe with the problems we are faced with.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resolv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只有用这种方法你才能够解决你和你父母的分歧。

[经典句型7]A discussion on ... be carried out among sb. + 某地/某时 在某时某地开展关于……的讨论

A discussion on how to reduce the students’ burden will be carried out among the teachers in the school lecture hall this Friday. 老师们将于本周五在校阶梯教室就如何减轻学生负担进行讨论。

A debate on whether students are allowed to bring their phones to school was carried out among the students last week. 上周在学生中间开展了关于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的辩论。

二、超级仿写

请用上面的经典句型翻译下列句子。

1. 我喜欢晚上看书而不是看电视。

2. 她喜欢和家人一起吃饭而不是朋友。

3. 有段时间我不会做饭,但妈妈教我怎么做。

4. 我曾经很害羞,但那时我却交了很多朋友。

5. 老师每周工作很多小时属于正常现象。

6.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很常见。

7. 我想学英语的原因是我能够到很多国家旅游。

8. 我想看电视是因为它很放松。

9. 学生正准备考试突然火灾警报响了。

10. 孩子们正要出去玩突然天下起雨来。

11. 只有用这种方式我们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12. 只有用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搭建一个健康幸福的未来。

13. 今天下午将要讨论关于学校校服的问题。

14. 这学期将要讨论孩子们健康方面的问题。

参考译文

1. I prefer to read books in the evening rather than watch TV.

2. She prefers to eat dinner with her family rather than her friends.

3.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did not know how to cook, but my mother taught me how to do it.

4.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very shy, but then I made many friends.

5. It is not unusual for teachers to work many hours every week.

6. It is not unusual for parents to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be succeeful.

7. The reason why I want to learn English is that I can travel to many countries.

8. The reason why I like watching TV is that it is very relaxing.

9. The students were about to take the test when the fire alarm sounded.

10. The children were about to play outside when it began to rain.

11.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ucceed in achieving our goal.

12.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build a happy and healthy future.

13. A discussion on school uniforms will be carried out this afternoon.

好句范文第9篇

很多时候,读一本书,总是想,人家为何能写出某种味道?为什么简单的语言却回味无穷?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酝酿语感,习得某种支配语言感觉的能力。

我追求语言的变化,不同故事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写:某个故事是温暖的,可用抒情的语言去写;某个故事是诙谐的,可用幽默和简洁的语言来写。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举例学妙招

例1:火车飞速奔驰,远去,铁轨那头还传来哐吃哐吃的声音,黑猫忽地从床边跳上窗台,蹿到铁轨上,坐着,看着远处,远处是天空、地平线,星星微微亮着。

黑夜里,木屋和铁轨又恢复了平静,只有屋子中央光秃秃的灯泡在晃动着。

那是他离开家的多少个夜晚呢?他没有数过,但真的很久很久了。久得再也没有寻他的信息了,阿伦揉揉鼻子,有些酸酸的感觉。

火车、铁轨、黑猫、远处的地平线、依稀的星星,这是远景;木屋、晃动的灯,这是近景。

这些景物的选取是特意的,火车和铁轨让人想到远方,木屋和灯光让人想到家。人在这样的景物中想到离开家太久了,想得鼻子酸酸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写出来了。

景物描写中加入情感,使这段文字具有画面感和内在的弹性。描写景物不光为描写而描写,而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内心。书写人物内心也不是直接和简单地处理,而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流露。

例2:广场,钟楼,鸽子,街边长椅。

这里是谜城,一个遥远的北方城市,道路曲曲弯弯,拐角处也不见路标,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

钟楼,这个城市十字路口最高的楼,楼顶的大钟四面都是钟的表盘,站在城市的任何地方一抬头就知道是几点了。迷路的人可以看着钟楼,听着钟声“当当当”地响起,顺着声音回到钟楼,就可以弄清楚方向,重新走向四面八方了。

……事实上,到了这里,候鸟也不再往北飞了;流浪猫也不再往北了;经常闯入城市的田鼠也常常会在城市广场的某个空旷处,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鼻子失灵,迷失了方向。

谜,这个城市给人谜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传递给每一位读者,让读者感受到好奇和神秘。写出城市的景物不难,难的是写出特点,这段文字中,抓住一个“谜”字,写出了对这个城市的细微感受。培养对事物细微的感受,用细微感受写作,可以让文字细致而有特点。

例3:他用疲惫的眼神看了看周围,灰色的钟楼,灰色的桥,塞满报纸的桥洞,这又是他临时落脚的桥洞。

他爱桥洞,世界上那么多桥洞,他总会找到一个。

桥洞,就是流浪汉阿伦临时的家。阿伦漂泊多年,内心其实充满了对家的渴望,所以,他爱桥洞,桥洞就是家。世界上那么多的桥洞,总有一个是他的家。这是作者想要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是有观点的语言。

每一位写作者都可以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我,是写作的乐趣。

例4:阿伦随手抓住一条蓝色报纸小鱼喂他的猫。

猫闻到油墨的味道,这不是他爱的,嚼起来有点硬,但他仍然吃了,吃完,猫觉得自己忧伤而沉默,仿佛看见了深深的大海。

阿伦抓到的是蓝色的报纸小鱼,蓝色,大海的颜色,有时候也可以给人淡淡的、忧伤的、安静的感觉。蓝色――忧伤――大海,这是有想象力的语言。

妙招总结:

1.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不是直接把好句子摘录和运用,而是学习方法,写自己的好句子。

2.写好句子其实并不难,以上例子中的句子都简单、短小。

3.运用想象写细微感受,抒感,表达自我,这也是文学表达的乐趣。

跟着作家学,试一试

秋天的蝴蝶,逆风飞行,给你带来怎样的细微感受?春天里,桃花瓣飘落,树下的蜗牛给你怎样的细微感受?站在阳光下的雪人,又给你怎样细微的感受?

先画一画,再选择其中一幅图,写出你的细微感受。

习作精彩片段摘录

周芯蕊(三年级)《恐龙的想法》写出了想象――

恐龙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它想成为探险家,到地下去寻宝,到南极去找企鹅,到天上去找太阳,破解未知的谜团。最后,它自己成为了一个谜。

冒玉舒(三年级)《我的同学》写出了观点――

那位同学瘦得像根棒球棍,人非常滑稽,每天都是笑口常开。他的身上总是会有汗味儿,能把虫子从北极引到南极。

他刚刚进到班级,我那灵敏的耳朵就听到他的身后有“OO@@”的声音。凑上去一看,竟是一只野猫跟在他的身后。

好句范文第10篇

一、 句子的停顿

所谓停顿,是指夹在一串音节中的空隙,这个空隙有长有短。“停”(本文中用“/”表示),指语音间的断;顿(本文中用“∧”表示),指语音间稍长一点的停留(语音不断)。

1. 停顿的种类

(1) 标点符号标示的停顿。标点符号是语句停顿的标志。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的相对长度。其规律大致是: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需要注意的是:标点符号的停顿只是形式的标示,在朗读过程中,要重视文句内容的具体运用,不可机械地进行。

(2) 语法要求的停顿。句子是按照语法的规律构成的,要清楚地读出它的意思,必须根据语法的要求,作出恰当的停顿。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包括主语、谓语两个部分,在主谓语之间适当顿一下,可以清楚地表达句子两个部分的意思:“谁―做什么”“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这种训练,从低年级开始学习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怎样帮助学生掌握主语、谓语之间的停顿。可以采用问读法。例如,读“大脑会思考。”(苏教版一上《人有两个宝》)教师可以问:“大脑会干什么?”学生答:“大脑∧会思考。”

① 主语、谓语之间要停顿。老师通过问答,再借助手势或者教鞭,让学生把两个部分连起来读。通过反复训练,学生朗读时就会把句子看成主语、谓语部分了,这实际上是渗透了语法知识。

② 句子中间长的介词结构的前后要停顿,例如――

妈妈∧对孩子调皮的行为∧一直是宽容的。

高耸入云的紫峰大厦在二零一零年∧建成了。

③ 句子中间并列成分之间要停顿。文章中表示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样式的词语之间适当停顿。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决定它们的停顿应该同位置、同时间。这样的停顿在小语教材中还是比较多见的。

譬如,“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苏教版三下《海底世界》)读这一段话,都应在“有的”之后顿一下,以表示并列的关系。如果在“有的像什么”后面停顿,意思就变了,与原意不符。

此外,句子中间,中心词和它的修饰成分之间,一些独立成分未用标点符号隔开的,有时也要作适当的停顿。宾语和补语比较复杂时,在它们之前,也要有适当的停顿。

上述这些停顿的时间都是比较短的,这种停顿,是不太明显的,语音往往不断。

(3) 逻辑的停顿。为了突出某一点,强调某种特殊的意思,常常需要作出适当的停顿。这种停顿是由句子自身的或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决定的,所以叫逻辑停顿。这种停顿可能在语法停顿的地方,也可能不在语法停顿的地方。如――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苏教版五下《只拣儿童多处行》)“成千盈百”前面没有标点符号,要停一下,以突出眼前看到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孩子的欢喜。

(4) 感情的停顿。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作出的停顿,叫做感情的停顿。这种停顿如果跟语法的停顿、逻辑的停顿相重合,就可以适当延长停顿的时间。如――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苏教版四下《生命的壮歌》)这里为了表达老羚羊行为的悲壮,所有的语法停顿,都可以适当延长停顿的时间。

2. 停顿与气息

恰当的停顿,与恰当的呼吸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告诉学生,不是每次停顿都要吸一口气。节奏舒缓的时候,可以用“缓呼”“缓吸”的方法,使呼吸和停顿自然地配合在一起,显不出呼吸的动作;节奏紧促,感情强烈的时候,停顿变短,多用“急呼”“急吸”的办法,有时甚至可以一口气读出好几句话,呼吸的动作也可以明显地觉察到。

二、 句子的重音

1. 重音的意义

所谓“重音”,就是我们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朗读时,重音的位置不同,意思就会显然不同,看下面的句子:

① 这是一支铅笔。

② 这是一支铅笔。

③ 这是一支铅笔。

④ 这是一支铅笔。

⑤ 这是一支铅笔。

⑥ 这是一支铅笔。

① 是一般的叙述。② 指“这”一支,不是那一支。③ 这只“是”一支笔,而不是其他什么。④ 这是“一支”铅笔,不是几支铅笔。⑤ 这是一“支”铅笔,不是一打或一盒铅笔。⑥ 这是一支“铅笔”,不是其他的什么笔。这个例子说明,重音落的位置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2. 重音的种类

(1) 语法重音。根据句子的语法规律作出的重读,叫做语法重音。例如――

“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苏教版一下《草原的早晨》)

“蓝天是白云的家。”(苏教版一上《家》)

“公园里的好看极了。”(苏教版一上《看》)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句子总是告诉别人,“干什么”或者“怎么样”的,所以我们读的时候,只有把谓语读重一点,给别人的印象才会深刻。

句子中的修饰成分,比它的中心词要读得重一些。句子中所以要加修饰成分,就是为了对句子的某个词语加以修饰、限制和强调。我们朗读时,只有对这些修饰语适当地重读,才能把句子的原意表达得清楚、准确。

述宾结构重读宾语,例如,“赶着那欢乐的羊群。”(苏教版一下《草原的早晨》)

述补结构重读补语部分,例如,“鼠标点得飞快。”(苏教版一下《“好学的爸爸》)

偏正结构重读修饰语,例如,“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苏教版一下《小池塘》)

特指疑问句重读疑问代词。句子中表示指代关系的词语,“这、那、谁、什么”有时也要重读,因为这些词语在文句中,都是有所指代的,把它重读,就能突出被指代的事物,体现出和被指代事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例如――

“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苏教版一下《鲜花和星星》)

并列关系重读并列成分。文章中常有并列语句,句中最主要的并列成分便形成并列性重音。并列性重音体现内容中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情况,但思想感情的趋向是一致的,并列性重音在朗读中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

“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苏教版四下《沙漠中的绿洲》)这里的“绿”“翠”“艳”是并列性重音,“更”是次要重音。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苏教版五上《成语故事》)这里的“矛”和“盾”是核心词,在文中也是并列的关系,朗读时应突出它们的并列关系,统领全篇,引出下文。

(2) 逻辑重音。逻辑重音,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的,是为了表现文句的特殊含义的,也叫强调重音。例如――

“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苏教版三上《小稻秧脱险记》)

“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飞过去。”(苏教版二上《云房子》)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苏教版三上《拉萨的天空》)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苏教版三上《第八次》)

这些例子里,要强调的词或者词组,有时间的久暂,有程度的极限,有感情的浓淡……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有点儿“极而言之”的味道。

(3) 感情重音。为了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某些词语,往往要读得重一点,这叫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只体现在一两个有关的音节上,而感情重音常常是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的每一个音节都加强音量,有时也只是一个词,或者一个音节。如――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苏教版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3. 重音的表示

我们确定句子中重音的位置,是为了把它表达出来,重音朗读的表达技巧也有好几种方法:可以在朗读句子时加重对重音的语气;也可以在朗读时将重音的音节相对延长;还可以在重音前或者重音后安排一个停顿,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有时重音轻读也有相同的效果。显然,这些方法是互相联系的,在朗读中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

三、 句子的语调

要读好句子,还要注意句子的语调。一般来说,我们根据句子的用途不同,朗读时采取相应的语调。

1. 陈述句

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有句号,在朗读时则用平调,也有用降调一说。要读得平稳,末尾稍微降低一些收住,表示一句话完了。

另外,语势和缓的祈使句也可以用这样的平调。

2. 疑问句(包括设问句、反问句)

朗读时,要用疑问的语调,句尾升调,及时把句末的字音读得稍扬一点,让语调往上挑,把疑问的语气表达出来。

3. 祈使句、感叹句

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句末多用叹号表示,但是有些祈使句的语气较弱,可以用句号结尾。在朗读时,这两种句子一般用降调,也就是句子末尾一个字的音要下降,把祈使、感叹的语气表达出来。

同样一句,用不同的语调,就表示不同的意思:

① 他走了。

② 他走了?J

③ 他走了!K

第一句是陈述句,告诉别人他走了,用平调;第二句是疑问句,询问这个人是不是走了,用升调;第三句,强调或者感慨他走的事实,用降调。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提醒他们不能拿腔拿调,故意把句末字音拖长,或者拉得很长。

语调是贯穿句子的。如句末的句号,表示一句话的意思表达完了,读的时候语调抑一些。而句子中间的逗号,表示意思未完,它的语调一般要稍稍扬一点。例如――

到了傍晚,J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J坐上小板凳,J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K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J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J接着又是一片寂静。K在这里,J谁都不叫喊吆喝,J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J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K(苏教版四上《田园诗情》)

在语调的表现中,语速也往往跟音高变化结合在一起,为语调表达提供形式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

平调,快速平调表示冷淡,慢速平调表示庄严或者沉痛的情感。如:“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苏教版五上《大海中永生》)慢速平调比较好。

先低后高,扬上调,一般快速升调表示反诘,中速升调表示不确信,慢速升调表示鼓动。如:“你打死我家夜叉,K该当何罪?J”(苏教版三上《哪吒闹海》)快速升调较恰当。

先高后低,慢速降调表示坚定,中速降调表示直陈,句末音节读得短。如:“来不J及了!K”(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中速降调就不妥,应该先高后低,慢速降调。

先低后高再降低,意在言外,要把某一音节加强,拖长声音。如:你真是K太“聪明”J了!K

4. 长句的朗读

有些长句的主干加了好多的枝叶,要读好这一种长句,首先必须理解长句,要能分清长句的主干和枝叶。如――

“怀着对妹妹的歉疚和建设好家乡的强烈愿望来到了王刘庄。”读这一长句就可以用指导缩句的方法指导朗读。教师问学生:“这个句子讲谁,怎么样?”学生答:“来到王刘庄。”教师再引导:“怀着什么来到了王刘庄?”学生答:“怀着歉疚和强烈愿望。”教师:“对谁的歉疚?什么样的强烈愿望?”学生:“对妹妹的歉疚和建设好家乡的强烈愿望。”就这样,一个长句子变成可以理解又好读的句子了:

∧怀着(对妹妹的)歉疚∧和(建设好家乡的)强烈愿望∧来到了王刘庄。

四、引文的朗读

朗读引文必须跟上下文句区别开来。如果读得毫无区别,那就不能清楚、鲜明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了。

朗读不同人物的对话,可以借助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来区分。要注意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调。但要自然,不要勉强,不要矫揉造作,不要改变朗读者本人的嗓音,不要扮演角色。朗读反面人物的语言,要慎重处理。一般的都可以用一种令人厌恶的语调,声音一般要低沉一些,以示否定和批判。朗读英雄模范人物的语言,应态度庄重,投入饱满的热情,音量要比引文的前后文句稍许强一些,引文前后的停顿也稍许长一些,以示区别和突出。

为了读好句子,上面讲了几点基本的规范和训练技巧。由此不难看出,句子的朗读训练的意义是多元的:

其一、读好句是与理解句子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确的朗读既是理解的过程,又是理解的结果。

其二、读好句子跟语法、修辞和标点符号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小学阶段,尤其是低、中年级,一般是不讲语法、修辞的知识,而正确、到位的朗读,正渗透了这些相关的知识。

其三、读好句子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朗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

上一篇:课文范文 下一篇:文学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