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摘抄大全范文

时间:2023-02-22 11:20:55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1篇

大 丰 市 实 验 小 学

二 年 级(13)班

梁 璐

日月如梭,转眼间,盼望已久的暑假终于又如期而至了。怎样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呢?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即将步入三年级的我打算,在这个暑假里读许多许多的课外书,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下面是我的读书计划:

一、读书有选择。图书馆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让我们眼花缭乱。有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特别是名著。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二、读书有计划。每天至少要看一个小时的课外书,这样就可以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读书时要坐端正,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

三、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们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悟。吸取书中丰富的营养。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彩语段,妙词佳句,反复诵读,熟记在心。每天和爸爸妈妈分享读书的快乐,交流一下读后感吧!

四、看书时做好读书笔记,归类摘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在书上做批录,同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另外,还得多看些工具书,比如,成语词典、新华字典、俗语大全、谚语、格言警句等。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2篇

仿;读文;联想;借鉴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64—01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模仿,写作也是一样,没有任何一个文坛大家是不经过借鉴与学习就能自成一派的,任何的点滴积累都是在模仿中获得提升与思索的。模仿式的习作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读文——联想——写作”三步走的模式,正是实现模仿式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在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范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例可依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模仿式习作应深入地理解文本

读文是习作的关键,读文也是模仿式习作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想开展模仿式习作教学,就应该为学生选择合理的范文,因为阅读范文是“读文——联想——写作”这一模式的关键。范文的选择比较简单,任何文体,只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可以作为习作的范例。从记叙文到说明文,从小说到散文,从小品到诗歌,只要存在,即是合理,只要需要,便可使用。当然,教师在为学生推荐适量的范文后,如果不做出任何说明和指导,就很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反而会使其流于形式。所以,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教师作为教学模式的指导者,应先梳理自己的脉络,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与套路去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的所想和所思,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二、模仿式习作应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师为学生提供范文,并指导学生学习范文,是给学生一个范本,给学生一块敲门砖,但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习作之路的,还是教会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那么,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呢?

首先,联想的内容必须结合实际,不能天马行空。教师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紧密地联系实际,利用范文和生活中产生共鸣的部分,展开丰富的联想。但是,联想的内容绝不能是空洞无物的,也不能是枯燥无味的编造。

其次,联想时要张开思维的翅膀,不能过于拘泥。学生在展开联想时,其内容不能过于拘泥,可以是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感触,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对一个词的理解,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想象。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为例,学生可以联想到与老汉相同的英雄形象,也可以联想到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自私人群,甚至可以就大雨、山洪展开联想。不拘泥才会放得开,放得开才能贴得紧。

三、模仿式习作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借鉴

如今,良莠不齐的作文书占据了教辅市场的绝大部分,几乎每到一个书店,就能看到《好词好句大全》《经典作文》之类的作文书。作文书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经久不衰,归根结底还是模仿的作用。许多学生缺乏好词好句的积累,不会组织语言,所以迫切需要此方面的书籍。虽说存在即合理,但如果教师在模仿写作的教学中也用这种做法,就势必会使学生回到机械模仿的怪圈中。抄写范文的好词好句并没有错,因为优美的文章和语句如果不被人们诵读、利用,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是,这种利用应该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为了应用而运用,为了完成任务而应用。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虽然不必反对学生摘抄范文中的好词好句、优美段落,但应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虽然自己的语言比不上范文,但只要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通过读文和联想中深刻体会到的,就一定能贴近实际。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言积累 摘抄 摘记 摘写

笔者常常看到教师案头上叠着一堆堆、一摞摞的学生读书摘抄卡,这些读书摘抄卡有统一的格式和栏目,如从上到下设有“词语城堡”“佳句巅峰”“美段欣赏”等,甚至还有学生绘画的彩图、花边,教师成天埋头批阅、品味欣赏。这些读书摘抄卡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采蜜本”,也许这个冠名源于鲁迅先生的一句读书名言:“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重在告诉人们要博览群书,才能酿出知识的“蜂蜜”,教师也许从这句话中得到启示,让学生做“采蜜本”,天天做,周周阅。应该说,教师的初心是美好的,想以此为手段达到“阅读―积累―发展语言能力”的理想境界,可现实告诉我们,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刚开始,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还饶有兴趣,会去阅读文章,寻找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美段,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这种枯燥乏味的摘抄作业增加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常常使学生感到厌烦,他们完成这项作业的兴致便慢慢消解,只不过对教师的威严而不敢说“不”,再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对一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而言,他们还有多少时间精力去阅读、精选、细抄?于是乎顺手一抓,摊开读物不管三七二十一,有内容摘录就行,甚至随便买一本《好词、好句、好段大全》就抄。试想这种“信手拈来”的“蜜”会甜吗?能引领学生沐浴书香,滋养言语生命吗?

那么是不是说“采蜜本”不能做?答案是否定的,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有效地做。不妨换个方式,让学生变“采蜜”为“酿蜜”。

一、摘与抄可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教师的工作就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内在的自我需求,在于唤醒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激情。教师让学生做“采蜜本”不能束缚学生的手脚,应让学生“任性”点,不要确定什么主题,不作硬性规定。学生最近喜欢阅读什么读物就让他们在此类读物中摘抄,爱摘录什么就摘录什么,爱摘录多少就摘录多少,投其所好。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作弹性要求,如只在自己喜欢的读物上圈画,减少书写的负担;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在自己喜欢的读物上圈画、批注,然后有选择性地摘录。鼓励学生多“采蜜”,小组里定期评比,累计“甜言蜜语分”(学习累积分),教师在班级评比栏公布分数,表扬典型,指出不足,互动评价,授予经验,还学生自主“采蜜、酿蜜”的权利,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乐趣。

二、摘与记双轨进

吴忠豪教授指出:“对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而言,毫无疑问应将积累语言材料和丰富语感经验放在首要位置,语言积累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正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摘录下来的语言材料若不熟读成诵、不加以记忆,就无法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无法进入学生的语言意识中,这样即使摘录再多的内容也只是冰冷的文字符号,无法转变为可以运用的“积极语言”。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摘抄的内容进行朗读品悟、熟读成诵,因为朗读的过程正是学生品味语言、感知形式的过程,更是学生调动身心感官对语言进行深化悦纳的过程。班级同学互相评比,如开展“语言银行储蓄”活动,每位同学都有一张“语言储蓄卡”,每天利用“晨诵午读”或课间时间,把自己摘抄在“采蜜本”中的内容和从读物中直接圈画的内容,或词语或句子或片段,朗读、背诵给“小行长”听(每4人一组)。“小行长”把相关的内容折合成“语言金币”记录到“语言储蓄卡”中,如一个词语2金币,一句话5金币,一个片段10金币等。一个阶段后班级同学进行评比,教师可发纸质“报喜单”向家长汇报,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家长也可以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微信的微视频录制、微语音播报等功能,把孩子在家朗读、背诵“采蜜本”内容的影像、录音资料在家长微信群、QQ群上互晒,让家长和孩子互动点评,互相鼓励,让学生积极内化语言,保持长久不衰的积累热情,让学生将摘录到的语言材料“颗粒归仓”。即使时间久了遗忘了也没关系,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沐浴在书香中,浸润在语言的芬芳中。只要有语言意识,就会有自主的语言积累行动,时间久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就会增强。

三、摘与写有轻重

让学生做“采蜜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语言积累,提升表达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语言材料也在不断地增加,但如果教师没有搭建好学生语言表达的平台,不对积累的言语材料加以运用,那么这些积累的“原始语言”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永远停留于“消极语言”的层面上,最终烂在学生的意识中。积累再多,学生的表达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做“采蜜本”时,必须要求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积累、实践运用,让积累的语言材料转化为“活语言”,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要让学生有强烈的运用语言的意识,鼓励“轻摘重写”“少摘多写”。当学生在读物中遇到富有新鲜感的词句时,可就摘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进行举一反三。

如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允许学生只摘“赤朱丹彤”这个词,接下来在增设的“我来秀一秀”这个栏目中,学生如果能仿写出类似的词,如“锅碗瓢盆”“笔墨纸砚”“亭台楼阁”等结构相似的词,教师就要加以赞赏,学生若能用上它写一两句话,那就更棒了。同样,当学生对一些句、段特有感觉时,教师就应鼓励他们进行仿写、创写,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造的开端。例如,当学生读到《繁星・春水》中的“生离――是朦胧的月日,死别――是憔悴的落花”这句话时,就情不自禁地仿写出“快乐――是轻巧的小曲,忧伤――是舒缓的长调”等类似的句子。这样对典型句式的感悟把握,在感知中模仿表达,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锻炼了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只写不摘,只评注不摘抄。如学生对一篇文章中的某个人物、某个场面、某个细节有所触动,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写“点评”,发感想,甚至写简单的“书评”,然后也折合成不同分值的“语言金币”,定期召开“语言蜜果品尝会”,让学生互相欣赏学习“采蜜”的成果,甚至可以在QQ上组建班级文学社,鼓励学生在群里或QQ空间上发表自己的“采蜜”成果。学生互动点评,互相鉴赏学习,这让他们充满成就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保持经久不衰的写作热情。这样,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在“写”中又加速了语言的实践运用,促进了表达能力的提高,实现积累与运用的双丰收。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把握语文学科的言语特性,“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学生高效地做“采蜜本”,那么变“被动采蜜”为“主动酿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表达,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81-02

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实践中困惑的问题。看到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难写作文的实际和现状,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培养写作兴趣

针对学生惧怕作文、难下笔的心理,教师一定要从培养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我的父亲》时,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的:同学们,我们都有父亲,你的父亲是什么样呢?我是这样写我的父亲的:“小时候,我们几姊妹常常聚在炕头边,议论着父亲的威严,姐姐说:‘我恨父亲,他总是对客人笑眯眯,对家人冷淡无比。有一次客人来吃饭,我想往碗里夹认为最好的一块肉时,却招父亲的白眼。’妹妹说:‘我也恨父亲,有一次我在校园里跟同班同学一起爬杆时不小心两个一起从杆顶掉下来,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骂我一个。’我说:‘父亲很讨厌,读初中时,有一次,我把衣服弄丢了,父亲便破口大骂,不想读就赶快滚回家!生活这么不会料理!读书有什么用?’若干年后,我们都长大了。我们几姊妹再次相聚时,我主动问姐姐还恨父亲吗?姐姐说:‘我要向父亲学习,当年的我年幼无知,连基本的带客之道都不懂。’妹妹说:‘父亲当时是太着急了,怕我出事,才会如此狠心的。’我说:‘是啊,如今我们都各自成家了,想起当年父亲的威严,虽然惧怕三分,但父亲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让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写,只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了解身边的人,对身边的事情感兴趣,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二、全方位、多渠道地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1)课内阅读积累。教科书里面的课文,都是优秀作者撰写的作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榜样的力量。文章中有丰富的词语、成语,有精彩的佳句、段落,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摘抄课文里面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材料,不断丰富写作材料。

(2)课外阅读积累。课外阅读是进一步扩大素材的积累面,是课本以外的认识世界。它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离开一方另一方将变成无盐之水,只凭在课内阅读中积累写作材料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积累。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优秀的阅读名著。如: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从中吸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3)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生活是一本书,是一种艺术。只有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其中,广泛接触社会,才能从中吸取有效养分。除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外,我们还强调学生广泛阅读,以读、促写。为此,我们设立了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有益于作文能力提高的各级各类书报,如名著、散文、童话、小说、寓言、名家名篇、优秀作文大全、阅读报刊等。因为只有从书中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才能吸取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阅读时不是读完而已,而是要认真阅读,学习遣词造句,如何命题,如何选材、立意,如何构思、布局谋篇,学习写作技巧、表达方法等。同时注意积累,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或精彩段落,有时适当背诵下来,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渐渐地,学生词汇丰富了,写文章自然而然地也就用上了,有时还觉得挺恰当。写作材料丰富了,写作就“有话可说”了。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后进生 作文 解除心理障碍 对策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写作教学的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这一规定是7――9年级写作教学的最低要求,不论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都要贯彻落实。这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来说是一个严峻的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对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来说更是一个挑战。笔者是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一直重视写作教学的探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文中分析了农村后进生作文现状及其原因,就如何解除后进生的作文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敬请专家和同行给予指正。

一、农村初中后进生写作的主要困难

农村初中生写作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后进生写作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更需要语文教师加以研究。

(一)家庭指导严重缺位。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写作,及时有一定的能力家长也因忙于生计不管孩子的学习;还有农村学校有不少“留守学生”,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就谈不是辅导了。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有的素质不高,写作教学不得法。有的写作教学的理念不清,有的忽视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有的写作教学思路和策略欠缺。

(三)后进生对写作有心理障碍。后进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在多数老师眼里不被重视,存在着自卑心理和应付心理,对写作消极对待,敷衍了事,作文能力很差。

二、培养农村后进生作文能力的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倾注爱心,呼唤自尊

首先,语文教师要热爱后进生,用真情去感化他们。教师一旦对后进生产生热爱与期待感,会潜移默化的给他们以良好情感、鼓励和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果教师经常及时地发现他们存在的优点,及时地鼓励表扬,帮助他们克服存在的问题,相信他们会不断地取得进步。另外,教师的表扬与关爱,也给了学生温暖,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信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进行作文训练的关键。 笔者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后进生写作兴趣的培养,首先让后进生在生活中玩得有趣,玩得开心,在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同时,也增加作文的内容。其次,笔者发现一些后进生对武侠小说特别青睐,于是抓住这一爱好进行迁移引导。每当他们看完一部小说,就主动与他们交流,启发他们想一想:这些小说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想写作文吗?并告诉他们,写好一篇能吸引读者的文章并不难。

(三)听听说说,培养口才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个方面,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书面表达形式。要提高后进生的写作能力,先要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针对后进生作文能力差的情况,从七年级开始就坚持让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讲演活动。先指定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讲演,然后按座次轮流让每个学生讲演。内容有“一个成语故事”、“向你介绍我”、“新闻一则”、“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等。对讲演感到特别困难的学生,事先听他们试讲,进行个别辅导。这种具体、生动、活泼的口头训练,给了后进生很大的激励。他们为说好话到处寻找资料,为说生动而请人辅导或在家试讲。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后进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很快,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指导阅读,摘录好词好句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一是给班上订购《语文报》、《作文通讯》等报刊,要求每生每期必读。二是摘抄好词好句。学生每人备一本摘录簿,通过摘抄剪辑,搜集名言谚语,摘录警句联句,摘抄优美精彩片段,剪辑科技史料,记载观察所得。同时通过开展示会,编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活动交流积累所得,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拓宽了写作空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五)适当降低对后进生写作的要求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后进生的要求不宜太高,应适当降低要求。笔者允许后进生记“流水账”,比如记事的文章,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优生写作文,一般应做到中心明确、内容真实具体,而对后进生可放宽到内容真实,语句通顺,甚至更低一些。这样,后进生作文时容易达到要求,对作文就会有信心。

(六)坚持对后进生作文当面批改

对后进生的作文,笔者坚持做到篇篇当面批改,当面指导他们如何修改,让他们及时明白自己的作文写得怎样,了解哪些字词用错了或哪些句子不通顺,哪里还写得不具体,不生动,应该怎样修改成好文章。同时,在面批时及时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怎么认识的,以便帮助学生作具体修改。

(七)扬弃结合,充分发挥讲评课的功用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课最后一个环节,但不是作文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十分重视作文讲评。讲评的方式有多种,如指导式讲评、研讨式讲评、赏析式讲评,还有总结式讲评、简介式讲评等。事实上每一种讲评形式单一使用都不是十分完美的,如能把几种讲评形式结合在一起使用,其效果会相对明显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关爱后进生,不断培养写作兴趣,引导多看课外书籍,适当降低写作要求,坚持当面批改,农村中学后进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能够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1月.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103―01

初中是学生写作发展的关键阶段,课程多,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习作教学,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习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件“法宝”:

一、注重观察,留心生活

提起作文,学生都说难。难在何处?难在没东西可写,不会抒发真情实感。于是一些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编造作文,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不注意观察、不留心生活是分不开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只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才能将丰富多彩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感情抒发自然流畅、感人。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生活是写作的起点,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用发现的眼光,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导入新颖,激发灵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只有在课的起始阶段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迅速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如,写记叙文“我们熟悉的一个人”,课间操后,我故意把穿上新衣服的某同学藏起来,再由学生说说他今天的打扮,一个个抓耳挠腮,支支吾吾,说不上来。等我把他请到讲台上时,他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恍然大悟,后悔不已。“我怎么就没看见呢?”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习了人物外貌描写。

三、课外阅读,积累语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自如的写作运用。要写好作文,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形成足够的积累,在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警句,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作文课、课外活动,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四、创新评价,树立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本身的优劣,还应对学生习作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等作出评价。当然评价不能面面俱到,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少习作本身优劣的评价。评价主要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为目的。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于是我们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7篇

一、兴趣先导,润物无声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迈向习作之门的脚步刚刚抬起,对写话是否有兴趣非常关键。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学生只有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放飞想象的翅膀,心灵才能完全处于自由、快乐的状态,童言稚语才会从心底慢慢地流淌出来。

(一)故事为媒

一年级刚开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每次上课我都会带上一本故事书,作为语文课上的“杀手锏”。一次,黄坤捧着一本《格林童话》说:“老师,这里面的故事可好看啦!”“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吗?”我顺水推舟。“好啊!”黄坤喜出望外……于是课前两分钟讲故事成了我们班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看看孩子对故事如此痴迷,一个想法应运而生:“何不以故事为媒,让孩子进行写话的初步尝试呢?”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说身边的事就像讲故事一样,是一件容易的事;写身边的事就像写故事一样,是一件有趣的事。每天书里的故事都能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什么时候让老师欣赏到你们自己编的故事呢?”于是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开始用笔写起了故事。“今天雾很大,我看到前面的小朋友好像隐身了一样。” “小鸟妹妹,天亮了,你怎么还不出来唱歌呀!”“有时候风是个调皮的娃娃,有时候风是善解人意的天使。”……真令我倍感欣喜。

(二)图画为介

“言不尽,画表达”,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教学中,我巧妙地以图画为介,用图画的语言讲故事,为孩子的心灵提供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如,平时我鼓励他们画作文,可以一边写一边画,用图画代替不会写的字;可以写完后配插图,用插图丰富写话内容;也可以先画一幅画,再根据画的内容写话。

二、积累词句,扎实基础

“厚积方能薄发”,丰富词语积累,才能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文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好词佳句、成语俗语、用得适当的动词等,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多读几遍,摘抄在积累本上,让这些词句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一)写完整句

平时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说完整话,力求有“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等几要素,并开展了“每日一句”活动——说(写)一句完整话。特别注意用好带有“是、有、在、把、被、从、呢、啊、吧、吗”的基本句子。

(二)多样造句

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最初简单有效的写话训练可采用给词写句的方法,这也是学生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如学了“彩”字,学生组词“彩色”“彩笔”“彩云”“彩虹”……然后选词造句,句子很快就蹦出来了:“我有一盒彩笔。”“天上的彩云真美啊!”“一道彩虹挂在天上。”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彩虹像什么?什么样的彩虹挂在怎样的天上?怎样把这句话写长呢?学生陈霁马上举手说:“一道弯弯的彩虹挂在蓝蓝的天空中。”迪威说:“弯弯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拱桥,挂在遥远的天边。”颜妍说:“雨过天晴,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就像一条七彩的跳绳,我真想拿来跳一跳!”……多么精彩生动的句子,一次写话训练就水到渠成了。

(三)丰富积累

除了文本中的好词佳句,我还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哪吒传奇》《西游记》《宝葫芦的秘密》《百问百答》《谜语大全》……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徜徉,许多词汇在不知不觉沉淀吸收。

三、感悟生活,提供平台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应注重将写话与生活结合起来。观察、感受生活是学生写话的源头活水;体验是学生自我的内心感悟。如:在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中,我们班在50米迎面接力赛中齐心合力,夺得了第一名。当看到最后一个同学冲到终点时,同学们拼命地叫着,尽情地笑着,操场上沸腾了,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获奖。为帮学生永远记住这“第一次”,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学生畅谈内心想法。王家煜说:“看到咱们班同学跑在最前面,我特别高兴,可又担心被别班的同学赶上。于是我使劲给他们加油,嗓子都喊哑了。”吴佳佳说:“我觉得老师的功劳最大,不但教我们接力赛的窍门,而且刚才还使劲给我们加油,听到老师的声音,我觉得浑身都是劲,就拼命地往前冲。”同学们越说越激动。第二天,《我们赢了》《快乐的校运会》《精彩的接力赛》等一篇篇各具特色的小短文摆在了我的面前。有了体验、感受,学生就有了写作的欲望。至于怎样表达.只要他们把一些地方写具体些,句子通顺些,就足够了。

四、丰富想象,促进表达

低年级的儿童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这时,如采取恰当的手段加以训练,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写话的水平。巧借教材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对文本“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把学生想说的变成想写的,让学生在“一吐为快”的过程中练习写话。低年级学生爱问为什么,更爱异想天开,幻想型的说写就能满足他们这方面的心理需要:可以幻想自己长大了,编写未来小故事;可以幻想自己的小发明;可以幻想飞到太空、潜入深海……

这些想象的拓展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通过流利的表达后,再让学生把这些话写下来,不真正促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故事引趣;剪报增趣;活动激趣;指导引路

一个人的精神启蒙往往是由阅读开始的,这种启蒙犹如一束来自形而上的世界的光,不仅带给人知识,更照亮人的灵魂。新市民子女作为儿童殊的弱势群体,虽然和城市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但是,因农村和城市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冲突,家长的期望值与子女自身素质、能力的差距,以及他们与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的意识、观念,成为困扰语文阅读教学的难题。

国家督学成尚荣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说:教育的立场应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有效引导新市民子女的阅读也应首先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现状、明白他们的需要,脚踏实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故事引趣――感受书籍的神奇

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教师首先要变成“长大了的孩子”,即回到“孩子时代”去,和孩子一起想、一起玩、一起学,这样,教师才可能走进儿童。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是城市的儿童还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童年都应该被各种各样天真梦幻的儿童故事所浸润。新市民子女接触儿童读物的机会少,我就在晨会课、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从充满童趣的《窗边的小豆豆》到感人至深的《斑羚飞渡》,从男孩子们热衷的《三国演义》到女生喜欢的《女生日记》……当所有的孩子都沉浸于美好的故事情境中时,阅读也就成为饱满的种子埋藏在孩子的生命深处。

二、剪报增趣――收藏阅读的快乐

以前,许多孩子对看报纸没兴趣,认为读报都是家长做的事情,往往报纸发下去没多久,就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纸飞机”“纸牌”。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鼓励学生人人都当小编辑,定期做一份剪报。我有时根据语文教学的单元主题规定剪报的内容,如:“奇趣大自然”“人类的老师”“我的偶像”等;有时不限定剪报的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哪怕是一则笑话、一幅漫画都可以。定期还举行“剪报鉴赏大会”,评出每期的“最佳小编辑”。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读报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读报、剪报的兴趣,学生都乐于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剪裁下来,粘贴在本子上,周围空白部分还勾勒上漂亮的花边,点缀上可爱的卡通贴纸。看着自己亲手剪贴的一份份精美的小报,孩子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阅读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

三、活动激趣――体会阅读的喜悦

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效

果,通过丰富的活动为阅读增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赞许,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针对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读书评比活动、读书交流会、好书漂流活动、朗诵比赛、故事会、成语猜猜猜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发现自我,施展才能”的舞台。

1.小手建立“图书角”

班级的图书角是学生畅游书海的一个灵活又方便的所在,然而,很多班级图书角的书籍由于没有人把关,往往书籍质量欠佳,一些“作文大全”“脑筋急转弯”一统江山,书源不佳,学生阅读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作为学生阅读指导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起责任,主动为班级的图书角把关。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来自“课标”规定的课外必读书目,或者是适合该学段学生阅读的人文、社科类书籍。课外阅读只有首先保证有高质量、高品位的书籍,才谈得上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效果。

图书角配备好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摘抄书目、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学生在整理目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熟悉图书的种类、了解图书的借阅流程,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爱书、惜书的思想以及和书籍的亲近感,对自己整理过的书籍更加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2.“图书漂流”分享智慧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阅读因分享而快乐。在学生阅读了一个阶段后,可以在年级内或班内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每个学生自带一到两本自己读过的好书,同学之间相互交换。在每本书的后面还要附上一张“阅读心得”漂流卡,进行思想交流。教室内可以布置一个“好书爱转角”,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交换好书,并建立“漂友会”,由学生负责记录图书漂流情况,制作表格反映图书漂流的动态,也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学生阅读的书目和数量,以此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学生精心制作的漂流卡和阅读感言可以布置在班级的图书角或发表在班级网站上,以增添阅读的趣味和实效。

3.“读书评比”乐享成功

学生每天借阅图书后,到底读了没有?有什么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家校练习本”和“采蜜本”了解学生阅读的进度和效果。如,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一写每天的阅读体会,也可以在“采蜜本”上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老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给孩子盖上相应的印章以示鼓励。当印章达到一定的数量就被评为“阅读小能手”,可以把照片和读书名言粘贴到班级的“阅读树”上。读书认真的孩子还可以升级为“阅读小标兵”。这样就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评比中有所发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指导引路――提升阅读层次

1.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阅读水平制订一学期的阅读计划,为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对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读书情况有反馈、有总结、有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下一阶段的阅读方向。

2.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巧妙地运用与课文紧密联系的阅读信息,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如,学完了《生命的壮歌》《天鹅的故事》,可以让学生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学习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黄蓓佳的《今天我是升旗手》;开展了口语交际《话说三国》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或易中天的《品三国》;做了《人类的老师》手抄报,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科幻类的《隐身人》;表演了《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等课本剧,可以推荐他们阅读《鲍叔牙荐友》《狄仁杰》《铁面无私的包拯》《杨震拒贿》等历史人物的故事。

事实证明,只有当阅读的苗播种在课堂、耕耘在课堂,才能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而有节律的事情。读书节、阅读日之类绚丽的活动固然能给孩子留下难忘的印象,然而让孩子长得结实健壮的,必然是家常便饭。

对于新市民子女来说,阅读不仅仅是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窗,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而绝不仅仅在父母营造的那片狭小的天地里。阅读意味着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意味着心灵的自由翱翔,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最美的精神底色。

参考文献:

窦桂梅.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03.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9篇

间少、学生学习任务重,无法多阅

读课外读物。如何让学生“学会学

习”,在阅读中汲取养分,提高自己

的读写素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作

文教学中巧妙地借助教材,用好“课

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以读促写,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

面笔者具体谈几点自己的想法与做

法: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引导

学生增加作文立意的深度

对学生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

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让学生写出有深远意境的好文

章,就应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的主

题进行思考与借鉴,体悟教材中敏

锐深刻的思想,开拓自己思考的深度

与广度。

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名家经

典。名家经典高瞻远瞩,见解深刻,

有许多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有

许多至理名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

理论论据。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

生灵活巧妙地运用课本中的观点理

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使学

生作文的立意更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

材的主题进行一些哲学思维的梳

理,从而使教材成为学生作文的感

性和理性思维的源泉。如我把教材

中写忧患意识最典型的《离骚》《阿

房宫赋》《扬州慢》《过秦论》等篇

目放在一起,与学生分析它们的主

题思想,基本形成了一个“爱国情

操”与“忧患意识”的思想意识链

条。这里面既有为处在危难时期的

国家的担忧,又有“以史为鉴”“居

安而思危”的情操。这对于目前一些

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嘲笑或不解,以及对“读书是为挣

大钱娶美女泡帅哥”,是有警醒的作

用的。有了这些课文的熏陶,学生会

逐步形成爱国爱家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

二、分类整理教材内容,引导学

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教材篇数颇丰,教材

中记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为我们

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近几年有

很多优秀高考的作文,就是很好地

利用了课本中的素材来阐明自己的

观点,使自己的作文“材料丰富”,从

而获取高分的。引用课本素材写作

文既显示出学生对课本学习的用心

和深入,同时课本素材的引用也让

阅卷者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从而

更容易赢得“印象分”。

近年来,我在讲授新课文时常

要求学生读完教材后用一两百字将

所学内容写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有的时候一篇课文可以写几个主题

的小故事。如我在教《华罗庚》一

课时,我以“逆境成才”“报效祖

国”“为国育才”为题,让学生根据

课文内容分别写三个100字左右的故

事片段。这种要求学生在解读课文、

把握其主题后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

故事的训练,既有利于概括能力的

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以后写作时按

主题快速查找到素材并将其引用到

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到高三的时候将这些小故事按

照爱国、励志、修身立德等主题分

类整理好。比如在“逆境”“锻炼”

的主题下,我们积累了《华罗庚》中

的“华罗庚的故事”、《在哈金森工

厂》中的“邓小平的故事”、《在寻

找“野败”的日子里》中的“袁隆平

的故事”等。学生在分门类别的过程

中,会更深入地感悟素材,这样不仅

有助于理解,还加深了记忆,到写作

的时候就会泛起情感的波澜。

立足于现有的课本,从课本中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比

起费尽心思去找《作文素材大全》之

类的书挑选事例,剪辑“感动中国十

大人物”的颁奖词,把这些素材印发

给学生去看、去背的做法,更能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赏析教材写作技巧,引导学

生学习名家巧妙的布局谋篇

高考考场上的作文,是在特定

的时间内,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特殊

心理的作用下让学生迅速写成的文

章。在这些特殊因素影响下,很少有

学生能在严肃紧张的高考考场作文

上尽显自己的才华。于是有部分老师

在高三复习时总喜欢让学生背全国

各地的满分作文。试想,把学生的视

野死死固定在几篇范文上,怎会有耳

目一新的自然之作?如果我们能根据

教材指导学生学习名家的巧妙布局

谋篇,为学生写作提供典范又易于掌

握的写作方法,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平

时的作文训练和考场实战中迅速进

行构思。

翻阅我们手中的教材,里面的课

文大多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是我们

学习写作的最好的范本。如我们写记

叙文,可以从《华罗庚》中学习写人

记叙文清晰的结构脉络,可以从《我

的母亲》学习“于细微处见真情”的

写法,可以从《祝福》中学习洗练传

神的肖像描写、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描

写,可以从《项链》中学习生动细腻

的心理描写……写议论文,可以学习

《呼唤生命教育》的典型的议论文

结构模式,可以学习《车队与红灯》

的以小见大的写法,可以学习《劝

学》比喻论证说理的写法,可以学习

当下,高中作文课堂指导的时

间少、学生学习任务重,无法多阅

读课外读物。如何让学生“学会学

习”,在阅读中汲取养分,提高自己

的读写素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作

文教学中巧妙地借助教材,用好“课

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以读促写,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

面笔者具体谈几点自己的想法与做

法: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引导

学生增加作文立意的深度

对学生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

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让学生写出有深远意境的好文

章,就应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的主

题进行思考与借鉴,体悟教材中敏

锐深刻的思想,开拓自己思考的深度

与广度。

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名家经

典。名家经典高瞻远瞩,见解深刻,

有许多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有

许多至理名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

理论论据。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

生灵活巧妙地运用课本中的观点理

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使学

生作文的立意更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

材的主题进行一些哲学思维的梳

理,从而使教材成为学生作文的感

性和理性思维的源泉。如我把教材

中写忧患意识最典型的《离骚》《阿

房宫赋》《扬州慢》《过秦论》等篇

目放在一起,与学生分析它们的主

题思想,基本形成了一个“爱国情

操”与“忧患意识”的思想意识链

条。这里面既有为处在危难时期的

国家的担忧,又有“以史为鉴”“居

安而思危”的情操。这对于目前一些

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嘲笑或不解,以及对“读书是为挣

大钱娶美女泡帅哥”,是有警醒的作

用的。有了这些课文的熏陶,学生会

逐步形成爱国爱家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

二、分类整理教材内容,引导学

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教材篇数颇丰,教材

中记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为我们

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近几年有

很多优秀高考的作文,就是很好地

利用了课本中的素材来阐明自己的

观点,使自己的作文“材料丰富”,从

而获取高分的。引用课本素材写作

文既显示出学生对课本学习的用心

和深入,同时课本素材的引用也让

阅卷者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从而

更容易赢得“印象分”。

近年来,我在讲授新课文时常

要求学生读完教材后用一两百字将

所学内容写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有的时候一篇课文可以写几个主题

的小故事。如我在教《华罗庚》一

课时,我以“逆境成才”“报效祖

国”“为国育才”为题,让学生根据

课文内容分别写三个100字左右的故

事片段。这种要求学生在解读课文、

把握其主题后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

故事的训练,既有利于概括能力的

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以后写作时按

主题快速查找到素材并将其引用到

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到高三的时候将这些小故事按

照爱国、励志、修身立德等主题分

类整理好。比如在“逆境”“锻炼”

的主题下,我们积累了《华罗庚》中

的“华罗庚的故事”、《在哈金森工

厂》中的“邓小平的故事”、《在寻

找“野败”的日子里》中的“袁隆平

的故事”等。学生在分门类别的过程

中,会更深入地感悟素材,这样不仅

有助于理解,还加深了记忆,到写作

的时候就会泛起情感的波澜。

立足于现有的课本,从课本中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比

起费尽心思去找《作文素材大全》之

类的书挑选事例,剪辑“感动中国十

大人物”的颁奖词,把这些素材印发

给学生去看、去背的做法,更能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赏析教材写作技巧,引导学

生学习名家巧妙的布局谋篇

高考考场上的作文,是在特定

的时间内,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特殊

心理的作用下让学生迅速写成的文

章。在这些特殊因素影响下,很少有

学生能在严肃紧张的高考考场作文

上尽显自己的才华。于是有部分老师

在高三复习时总喜欢让学生背全国

各地的满分作文。试想,把学生的视

野死死固定在几篇范文上,怎会有耳

目一新的自然之作?如果我们能根据

教材指导学生学习名家的巧妙布局

谋篇,为学生写作提供典范又易于掌

握的写作方法,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平

时的作文训练和考场实战中迅速进

行构思。

翻阅我们手中的教材,里面的课

文大多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是我们

学习写作的最好的范本。如我们写记

叙文,可以从《华罗庚》中学习写人

记叙文清晰的结构脉络,可以从《我

的母亲》学习“于细微处见真情”的

写法,可以从《祝福》中学习洗练传

神的肖像描写、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描

写,可以从《项链》中学习生动细腻

的心理描写……写议论文,可以学习

《呼唤生命教育》的典型的议论文

结构模式,可以学习《车队与红灯》

的以小见大的写法,可以学习《劝

学》比喻论证说理的写法,可以学习

存入我的阅览室

《师说》并列对比说理的写法……学

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仿

照课文的结构模式或者借鉴它们的

写作技巧去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如《项脊轩志》一课,作者写对

母亲的怀念一事,只是抓住生活中的

平常小事来写,但写出了母爱的亲切

与感人。教完这课后,我与学生重温

老舍的《我的母亲》“于细微处见真

情”的写法。然后以《母亲》为题布置

了作文作业,学生在这次作文作业中

学会了关注自己与母亲在日常生活中

相处的那些流露真情的琐细小事。比

如有学生写出这样的片段:

周末回家的时候,向母亲说一声

“我回来了”,就坐在沙发上喊“好

累啊”,这时照例母亲会倒一杯牛奶

上来给我。小时候我就养成了这样一

个习惯,数着母亲从厨房的冰箱走到

我面前到底走了多少步——20步。今

天也是这样,但我突然发现母亲多走

了半步。那一刻,心中突然有一些酸

楚往上涌。想起母亲说我小的时候:

“那时侯你特别爱睡,一坐上单车就

睡着了,脑袋还要拼命往下掉。这可

把我害惨了,从寸金桥上到湛师的大

斜坡,我要一手抓着车把,一手在后

面托着你的脑袋。你的脑袋又沉,有

时候还摸不着,吓得我还以为你掉下

去了,所以那时我的手臂特别粗壮。”

那位粗壮健康的母亲,那位能一只手

把车一只手把我的母亲,今天已经两

鬓斑白……

朱光潜先生也谈过:“作文,别

无奥妙,只要熟练范文多篇,头脑里

甚至筋骨里都浸润了那一套架子,那

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姿态,

等你的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

自然而然的来了。”高中教材中选取

的课文大都是精心布局谋篇,在行文

结构上各具特色,仿照课文的结构

学习写作,是学生学习布局谋篇的佳

径。

四、细品教材优美语句,引导学

生积累和锻造语言材料

高考作文中,语言是决定作文好

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是载体,即

使有再深刻再新颖的观点,如果没有

准确而富有文采的语言,也会影响作

文的得分。

打开我们的课本,我们便会发

现这是一个丰富的语言世界:有的

隽永清新,独抒性灵;有的充满生

机,富有想象;有的气势磅礴,少年

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

高中语文教材上的大多数文章是古

今中外的文学典范,这些文质兼美

的名篇语言是典范的写作语言,经得

起推敲和考验。我在教学中注重引

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片段,与

学生一起感悟课文语言的丰富内涵

和无穷魅力,然后让学生摘抄下来品

味、背诵。通过博闻强记,为作文汲

取语言“营养”。对于优美的语句,

我还指导学生模仿文本中的句式的

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仿句写作。这样

的语言训练由于要求明确,借鉴具

体,学生在精益求精的磨练中,写作

能力逐步提高。

比如,学习《我与地坛》的节选

文章时,有学生对文中的“四百多年

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

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

了一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一句

特别喜欢。我与学生一起赏析的时候

告诉他们,在本文中,作者却打破常

规,让这“剥蚀”、“坍圮”、“散落”

几个不及物动词都带了宾语,这样写

就突出了荒园的剥蚀状、淡褪状、坍

圮状、散落状。历经四百年沧桑的地

坛变得荒凉残破,这正与作者落魄的

精神状态相吻合。经过教师在课堂

上的引导,学生在作文《家》时就仿

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家是一杯很苦的酒,饮断了范仲

淹的愁肠挂肚,迷茫了许多归期无望

的边关将领的泪眼,瘦削了许多沙场

士兵的身子……回家,总暗示生活中

一些幸福与温暖的事,像一缕阳光融

化了心中的冰层,照亮了生活的某个

阴暗面,唤起了一个浑浊而脆弱的灵

魂……

这段话很好地模仿了文中的例

子,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体现了家是

自己心灵漂泊的港湾的主题。

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

生鉴赏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帮助

他们不断积累,将好词好句、精彩语

段摘抄下来,然后进行仿写,学生文

字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作文语言变得

流畅,富有文采。

现行的课本内容丰富,文体多

样,有不少优秀的好文章,其思想主

题、结构布局、表达技巧等都是写作

教学的范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利

用教材作范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

这个“例子”的基础上多模仿、多练

习,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陈述自己的

观点、感想,写下自己的体会、认识,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学生今天

的模仿正是为了明天的“创新”。让

我们在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找

更多、更适用的“读写结合”点,时时

处处渗透写作教学。

《师说》并列对比说理的写法……学

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仿

照课文的结构模式或者借鉴它们的

写作技巧去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如《项脊轩志》一课,作者写对

母亲的怀念一事,只是抓住生活中的

平常小事来写,但写出了母爱的亲切

与感人。教完这课后,我与学生重温

老舍的《我的母亲》“于细微处见真

情”的写法。然后以《母亲》为题布置

了作文作业,学生在这次作文作业中

学会了关注自己与母亲在日常生活中

相处的那些流露真情的琐细小事。比

如有学生写出这样的片段:

周末回家的时候,向母亲说一声

“我回来了”,就坐在沙发上喊“好

累啊”,这时照例母亲会倒一杯牛奶

上来给我。小时候我就养成了这样一

个习惯,数着母亲从厨房的冰箱走到

我面前到底走了多少步——20步。今

天也是这样,但我突然发现母亲多走

了半步。那一刻,心中突然有一些酸

楚往上涌。想起母亲说我小的时候:

“那时侯你特别爱睡,一坐上单车就

睡着了,脑袋还要拼命往下掉。这可

把我害惨了,从寸金桥上到湛师的大

斜坡,我要一手抓着车把,一手在后

面托着你的脑袋。你的脑袋又沉,有

时候还摸不着,吓得我还以为你掉下

去了,所以那时我的手臂特别粗壮。”

那位粗壮健康的母亲,那位能一只手

把车一只手把我的母亲,今天已经两

鬓斑白……

朱光潜先生也谈过:“作文,别

无奥妙,只要熟练范文多篇,头脑里

甚至筋骨里都浸润了那一套架子,那

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姿态,

等你的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

自然而然的来了。”高中教材中选取

的课文大都是精心布局谋篇,在行文

结构上各具特色,仿照课文的结构

学习写作,是学生学习布局谋篇的佳

径。

四、细品教材优美语句,引导学

生积累和锻造语言材料

高考作文中,语言是决定作文好

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是载体,即

使有再深刻再新颖的观点,如果没有

准确而富有文采的语言,也会影响作

文的得分。

打开我们的课本,我们便会发

现这是一个丰富的语言世界:有的

隽永清新,独抒性灵;有的充满生

机,富有想象;有的气势磅礴,少年

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

高中语文教材上的大多数文章是古

今中外的文学典范,这些文质兼美

的名篇语言是典范的写作语言,经得

起推敲和考验。我在教学中注重引

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片段,与

学生一起感悟课文语言的丰富内涵

和无穷魅力,然后让学生摘抄下来品

味、背诵。通过博闻强记,为作文汲

取语言“营养”。对于优美的语句,

我还指导学生模仿文本中的句式的

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仿句写作。这样

的语言训练由于要求明确,借鉴具

体,学生在精益求精的磨练中,写作

能力逐步提高。

比如,学习《我与地坛》的节选

文章时,有学生对文中的“四百多年

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

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

了一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一句

特别喜欢。我与学生一起赏析的时候

告诉他们,在本文中,作者却打破常

规,让这“剥蚀”、“坍圮”、“散落”

几个不及物动词都带了宾语,这样写

就突出了荒园的剥蚀状、淡褪状、坍

圮状、散落状。历经四百年沧桑的地

坛变得荒凉残破,这正与作者落魄的

精神状态相吻合。经过教师在课堂

上的引导,学生在作文《家》时就仿

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家是一杯很苦的酒,饮断了范仲

淹的愁肠挂肚,迷茫了许多归期无望

的边关将领的泪眼,瘦削了许多沙场

士兵的身子……回家,总暗示生活中

一些幸福与温暖的事,像一缕阳光融

化了心中的冰层,照亮了生活的某个

阴暗面,唤起了一个浑浊而脆弱的灵

魂……

这段话很好地模仿了文中的例

子,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体现了家是

自己心灵漂泊的港湾的主题。

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

生鉴赏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帮助

他们不断积累,将好词好句、精彩语

段摘抄下来,然后进行仿写,学生文

字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作文语言变得

流畅,富有文采。

现行的课本内容丰富,文体多

样,有不少优秀的好文章,其思想主

题、结构布局、表达技巧等都是写作

教学的范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利

用教材作范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

这个“例子”的基础上多模仿、多练

习,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陈述自己的

观点、感想,写下自己的体会、认识,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学生今天

的模仿正是为了明天的“创新”。让

我们在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找

更多、更适用的“读写结合”点,时时

处处渗透写作教学。

存入我的阅览室

《师说》并列对比说理的写法……学

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仿

照课文的结构模式或者借鉴它们的

写作技巧去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如《项脊轩志》一课,作者写对

母亲的怀念一事,只是抓住生活中的

平常小事来写,但写出了母爱的亲切

与感人。教完这课后,我与学生重温

老舍的《我的母亲》“于细微处见真

情”的写法。然后以《母亲》为题布置

了作文作业,学生在这次作文作业中

学会了关注自己与母亲在日常生活中

相处的那些流露真情的琐细小事。比

如有学生写出这样的片段:

周末回家的时候,向母亲说一声

“我回来了”,就坐在沙发上喊“好

累啊”,这时照例母亲会倒一杯牛奶

上来给我。小时候我就养成了这样一

个习惯,数着母亲从厨房的冰箱走到

我面前到底走了多少步——20步。今

天也是这样,但我突然发现母亲多走

了半步。那一刻,心中突然有一些酸

楚往上涌。想起母亲说我小的时候:

“那时侯你特别爱睡,一坐上单车就

睡着了,脑袋还要拼命往下掉。这可

把我害惨了,从寸金桥上到湛师的大

斜坡,我要一手抓着车把,一手在后

面托着你的脑袋。你的脑袋又沉,有

时候还摸不着,吓得我还以为你掉下

去了,所以那时我的手臂特别粗壮。”

那位粗壮健康的母亲,那位能一只手

把车一只手把我的母亲,今天已经两

鬓斑白……

朱光潜先生也谈过:“作文,别

无奥妙,只要熟练范文多篇,头脑里

甚至筋骨里都浸润了那一套架子,那

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姿态,

等你的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

自然而然的来了。”高中教材中选取

的课文大都是精心布局谋篇,在行文

结构上各具特色,仿照课文的结构

学习写作,是学生学习布局谋篇的佳

径。

四、细品教材优美语句,引导学

生积累和锻造语言材料

高考作文中,语言是决定作文好

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是载体,即

使有再深刻再新颖的观点,如果没有

准确而富有文采的语言,也会影响作

文的得分。

打开我们的课本,我们便会发

现这是一个丰富的语言世界:有的

隽永清新,独抒性灵;有的充满生

机,富有想象;有的气势磅礴,少年

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

高中语文教材上的大多数文章是古

今中外的文学典范,这些文质兼美

的名篇语言是典范的写作语言,经得

起推敲和考验。我在教学中注重引

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片段,与

学生一起感悟课文语言的丰富内涵

和无穷魅力,然后让学生摘抄下来品

味、背诵。通过博闻强记,为作文汲

取语言“营养”。对于优美的语句,

我还指导学生模仿文本中的句式的

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仿句写作。这样

的语言训练由于要求明确,借鉴具

体,学生在精益求精的磨练中,写作

能力逐步提高。

比如,学习《我与地坛》的节选

文章时,有学生对文中的“四百多年

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

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

了一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一句

特别喜欢。我与学生一起赏析的时候

告诉他们,在本文中,作者却打破常

规,让这“剥蚀”、“坍圮”、“散落”

几个不及物动词都带了宾语,这样写

就突出了荒园的剥蚀状、淡褪状、坍

圮状、散落状。历经四百年沧桑的地

坛变得荒凉残破,这正与作者落魄的

精神状态相吻合。经过教师在课堂

上的引导,学生在作文《家》时就仿

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家是一杯很苦的酒,饮断了范仲

淹的愁肠挂肚,迷茫了许多归期无望

的边关将领的泪眼,瘦削了许多沙场

士兵的身子……回家,总暗示生活中

一些幸福与温暖的事,像一缕阳光融

化了心中的冰层,照亮了生活的某个

阴暗面,唤起了一个浑浊而脆弱的灵

魂……

这段话很好地模仿了文中的例

子,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体现了家是

自己心灵漂泊的港湾的主题。

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

生鉴赏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帮助

他们不断积累,将好词好句、精彩语

段摘抄下来,然后进行仿写,学生文

字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作文语言变得

流畅,富有文采。

现行的课本内容丰富,文体多

样,有不少优秀的好文章,其思想主

题、结构布局、表达技巧等都是写作

教学的范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利

用教材作范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

这个“例子”的基础上多模仿、多练

习,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陈述自己的

观点、感想,写下自己的体会、认识,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学生今天

的模仿正是为了明天的“创新”。让

我们在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找

更多、更适用的“读写结合”点,时时

处处渗透写作教学。

《师说》并列对比说理的写法……学

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时仿

照课文的结构模式或者借鉴它们的

写作技巧去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如《项脊轩志》一课,作者写对

母亲的怀念一事,只是抓住生活中的

平常小事来写,但写出了母爱的亲切

与感人。教完这课后,我与学生重温

老舍的《我的母亲》“于细微处见真

情”的写法。然后以《母亲》为题布置

了作文作业,学生在这次作文作业中

学会了关注自己与母亲在日常生活中

相处的那些流露真情的琐细小事。比

如有学生写出这样的片段:

周末回家的时候,向母亲说一声

“我回来了”,就坐在沙发上喊“好

累啊”,这时照例母亲会倒一杯牛奶

上来给我。小时候我就养成了这样一

个习惯,数着母亲从厨房的冰箱走到

我面前到底走了多少步——20步。今

天也是这样,但我突然发现母亲多走

了半步。那一刻,心中突然有一些酸

楚往上涌。想起母亲说我小的时候:

“那时侯你特别爱睡,一坐上单车就

睡着了,脑袋还要拼命往下掉。这可

把我害惨了,从寸金桥上到湛师的大

斜坡,我要一手抓着车把,一手在后

面托着你的脑袋。你的脑袋又沉,有

时候还摸不着,吓得我还以为你掉下

去了,所以那时我的手臂特别粗壮。”

那位粗壮健康的母亲,那位能一只手

把车一只手把我的母亲,今天已经两

鬓斑白……

朱光潜先生也谈过:“作文,别

无奥妙,只要熟练范文多篇,头脑里

甚至筋骨里都浸润了那一套架子,那

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姿态,

等你的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

自然而然的来了。”高中教材中选取

的课文大都是精心布局谋篇,在行文

结构上各具特色,仿照课文的结构

学习写作,是学生学习布局谋篇的佳

径。

四、细品教材优美语句,引导学

生积累和锻造语言材料

高考作文中,语言是决定作文好

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是载体,即

使有再深刻再新颖的观点,如果没有

准确而富有文采的语言,也会影响作

文的得分。

打开我们的课本,我们便会发

现这是一个丰富的语言世界:有的

隽永清新,独抒性灵;有的充满生

机,富有想象;有的气势磅礴,少年

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

高中语文教材上的大多数文章是古

今中外的文学典范,这些文质兼美

的名篇语言是典范的写作语言,经得

起推敲和考验。我在教学中注重引

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片段,与

学生一起感悟课文语言的丰富内涵

和无穷魅力,然后让学生摘抄下来品

味、背诵。通过博闻强记,为作文汲

取语言“营养”。对于优美的语句,

我还指导学生模仿文本中的句式的

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仿句写作。这样

的语言训练由于要求明确,借鉴具

体,学生在精益求精的磨练中,写作

能力逐步提高。

比如,学习《我与地坛》的节选

文章时,有学生对文中的“四百多年

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

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

了一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一句

特别喜欢。我与学生一起赏析的时候

告诉他们,在本文中,作者却打破常

规,让这“剥蚀”、“坍圮”、“散落”

几个不及物动词都带了宾语,这样写

就突出了荒园的剥蚀状、淡褪状、坍

圮状、散落状。历经四百年沧桑的地

坛变得荒凉残破,这正与作者落魄的

精神状态相吻合。经过教师在课堂

上的引导,学生在作文《家》时就仿

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家是一杯很苦的酒,饮断了范仲

淹的愁肠挂肚,迷茫了许多归期无望

的边关将领的泪眼,瘦削了许多沙场

士兵的身子……回家,总暗示生活中

一些幸福与温暖的事,像一缕阳光融

化了心中的冰层,照亮了生活的某个

阴暗面,唤起了一个浑浊而脆弱的灵

魂……

这段话很好地模仿了文中的例

子,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体现了家是

自己心灵漂泊的港湾的主题。

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

生鉴赏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帮助

他们不断积累,将好词好句、精彩语

段摘抄下来,然后进行仿写,学生文

字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作文语言变得

流畅,富有文采。

现行的课本内容丰富,文体多

样,有不少优秀的好文章,其思想主

题、结构布局、表达技巧等都是写作

教学的范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利

用教材作范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

这个“例子”的基础上多模仿、多练

习,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陈述自己的

观点、感想,写下自己的体会、认识,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学生今天

的模仿正是为了明天的“创新”。让

我们在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找

更多、更适用的“读写结合”点,时时

处处渗透写作教学。

好词摘抄大全范文第10篇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光,也是阅读的黄金时段。此时的阅读可为人生积累沉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写作提供宝贵的蓝本和借鉴。那么,什么是“阅读能力”,如何培养阅读能力呢?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当今世界,开卷未必有益。一个初中生进到书店,面对五花八门的书籍如闯迷宫,需要师长引导来选择书目。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读书目,正好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这些作品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可谓是文质兼美的。每学期只有三本,在开学初就应引导学生购买准备阅读。另外,也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在学习过程中适机地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们。例如:在学习《爸爸的花落了》后,就可手拿着《城南旧事》推荐了。此外,还要了解正在学习的文史学科,对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或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也要建议学生买来读一读。

在教学中,我经常看到学生购书踊跃,买后又束之高阁。有书不读令人着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千方百计地去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激发读书兴趣这一招最为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与书籍结为良师益友,关系着学生能否拥有广博的见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张。如学过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之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鲁迅的《孔乙己》可以向学生推荐《狂人日记》、《阿Q正传》,这种延伸性的阅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二是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应注意因人而异,喜爱文学的可多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好奇心强对理科知识兴趣浓厚的可多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对政治、历史感兴趣的则建议他们多读一些名人传记……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打下基础,而阅读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三是注意容量适当,循序渐进。再好的美味,暴饮暴食其结果只能是消化不良,令人反胃。在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中,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太多,这样学生才能读得了,读得好,而兴趣倍增,如果让学生望而生畏,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四是注意不断刺激,巩固深化。初中生年龄较小,兴趣来得快,消失也快,教师应注意在培养的过程中围绕读书活动采取板报、专刊、故事会、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刺激学生阅读兴趣,使之得以巩固和提高。

二、传授方法,指导阅读

学生乐于看书了,还要让读书有一定的深度。这就需要老师点拔读书方法,才能把书读得纵深些。

1.辩论着阅读。辩论书中的景物、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等,较之我们所经历的人生和所看到的书有何异同。让学生敢于质疑,常与书中人物的言论辩论,与读该书的同学持的不同见解辩论等等。在平时教学中渗透辩论的读书理念,让学生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而喝彩,让学生明白书是越读越明白,事理是越辩越透彻。

2.批阅着读书。动笔墨读书,把书读厚实些,就能把书中许多好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那就该学着批阅着读书。让学生们放下思想包袱,怎么想就怎么样批注:可画可写、可圈可点;可用彰显自己个性形式的彩色笔墨去批注;批阅一本最好,批阅其中几个章节也不错。即使批阅的话语很肤浅、很幼稚,但我认为敢批就是赢家。

3.写读书笔记。此法教孩子把书本读薄了。读书笔记可设计几种格式,但不外乎摘抄好词、好句、好段,但最重要的是读书感悟。这是心得体会,不易写好。我把学生阅读笔记浏览一遍,找寻优秀的感悟给学生们听,有时还不厌其烦地誊写张贴在教室里。课前有时讲析,让学生学会从作品内容联系我们的人生和社会,从结构上和表达手法上去借鉴等。学生阅读笔记只要有见解就算成功,就能在作业上挣到“优”了。

三、克服不良习惯,及时纠错纠偏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倾向应及时予以纠正。

首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阅读。现在学生课外阅读功利性很强,一切为了考试而读,例如,有的学生作文不理想,就买了一大堆作文选刊、作文大全、作文指导之类的读物,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乱读一气,其结果是作文能力没提高多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读没了。

其次,是懒汉式的阅读。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得有多大提高,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既不动笔,也不动脑,过眼烟云,看完就了,这种阅读,时间一长,既浪费了时间,又消磨了意志,对这种懒汉式的阅读必须适当予以控制。

再次,是偏离航向的阅读。有些学生阅读积极性似乎特别高,埋头伏案,废寝忘食,学习成绩却江河日下。这种情况以阅读文学作品类的居多,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的阅读已经偏离正确的航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不去探究文学作品是怎样刻画人物、表达思想,不去欣赏作品的精美语言和新奇构思,而是一头钻进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被迷得欲罢不能,非一口气读完不可,这类学生阅读的作品以武侠、侦破、战争、科幻、爱情等题材的作品居多,有的甚至是品味极低的通俗读物,更可怕的还有的是文化垃圾,对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却不感兴趣,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必须及时加以纠正,否则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上一篇:科技与生活范文 下一篇: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