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

时间:2023-03-03 12:51:43

工程款纠纷合同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1篇

工程价款是建筑施工合同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这是因为,工程的价款是承发包双方经济利益的直接体现。也正因为此,工程款纠纷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纠纷,很多其他种类的纠纷都会最终体现为合同价款的纠纷。建筑工程款纠纷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该类纠纷如何处理是众多建筑施工企业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给予简略的分析。

一、纠纷成因

㈠由于不诚信引起的工程款纠纷

诚实信用是合同法的帝王原则。但我国目前工程领域的诚信状况很差,甚至有的当事人、特别是发包人在订立施工合同时就未打算履行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条款。这样,在合同履行中,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㈡订立合同时工程内容不明确引起的工程款纠纷

根据我国工程实践,一般应在工程设计完成之后,双方根据施工图纸作出工程预算,由此确定工程造价,作为最终结算的依据。但是在实践中,相当多的工程采取了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这种“三边工程”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承发包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对工程造价无法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导致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另外,由于我国设计体制上的问题,在我国的施工实践中,施工中的设计修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也使得订立合同时工程内容不明确。最后,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准备工作的不充分,在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订立合同前没有预料到的地质条件等自然情况,这也导致订立合同时工程内容的不明确。由于以上情况的存在,也容易导致工程款纠纷的发生。

㈢合同约定不明确引起的工程款纠纷

签订一个完备的施工合同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需要相关人员具备熟悉工程情况、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现实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缺陷的合同,合同约定的内容不够明确。有时合同根本就没有约定相关内容,有时约定的内容双方有不同的理解。这一情况的存在,也容易导致工程款纠纷的发生。

㈣施工合同调价与索赔条款的重合引起的工程款纠纷

目前建筑业普遍存在着施工合同调价与索赔适用范围重合的现象,如何对之区分与界定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造成适用合同的混乱从而产生更多的纠纷。除了少数一次性包死的固定总价合同外,在施工合同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是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或)工期顺延的要求。索赔是建筑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内,索赔水平的高低往往关系到施工企业在该工程的盈亏问题,因此,有人将现代施工企业成功的秘密归结为“中标靠低价,盈利靠索赔”。在建筑施工合同中,承包商和发包人都有索赔的权利。但在实践中,经常出现调价范围与索赔范围重合的现象,例如,根据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规定:“一周内非承包人原因停水、停电、停气造成停工累计超过8小时”这种情况既属于调价范围,也可能导致索赔的发生,但两者在《示范文本》中规定的程序并不相同,施工单位经常面临着适用哪一条款的选择。

㈤施工合同履行的复杂性引起的工程款纠纷

施工合同履行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同的履行期限长;二是工程的技术要求较为复杂,无法通过一次验收解决全部问题,导致双方经常对是否按照约定履行完毕有不同的看法;三是在我国,施工合同的履行涉及第三方,工程的竣工验收要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通过。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施工合同的履行变的十分复杂,这也容易引起工程纠纷的发生。

㈥由于不可抗力事件引起的工程款纠纷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给当事人造成一定的损失,对于这些损失如何承担的争议,也会引发工程款纠纷。

二、纠纷处理

㈠由于不诚信引起的工程款纠纷的处理

施工合同当事人应当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诚信状况的恶劣,因此平时应当多注意收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有效、有力的证据,特别是书面证据。一旦对方当事人发生不承担双方已经达成一致的内容,可以拿出有力的证据据理力争。如果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则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这些方式解决纠纷。

㈡订立合同时工程内容不明确引起的工程款纠纷的处理

对于订立合同时工程内容不明确引起的工程款纠纷,应当尽量采取预防措施予以避免。包括尽量避免“三边工程”,尽量将准备工作进行得充分一些,尽量减少设计修改。如果这些预防措施无法做到,出现工程内容不明确的情况时,首先应当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当然这种协商还是有一定原则的。这种工程内容的不明确,在工程实际中出现时,相当于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规定的变更工程,变更合同价款按下列方法进行:⑴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照合同已有的价格变更合同价款;⑵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可以参照类似变更合同价款;⑶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执行。

㈢合同约定不明确引起的工程款纠纷的处理

施工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格或者报酬、履行地点与方式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而产生歧异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根据《合同法》第60条规定:应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一般只能适用于部分常见条款欠缺或者不明确的情况,因为只有这些内容才能形成一定的交易习惯。如果按照上述办法仍不能确定合同如何履行的,根据《合同法》第61条规定:价款或报酬不明的,按照订立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㈣关于调价与索赔条款的重合的处理

我们认为,适用调价条款与索赔条款都是承包方行使自己权利的方式,两者并不冲突。具体而言,两者有以下异同点:第一,调价条款与索赔条款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即要求损失的补偿与工期的延长;第二,调价条款只是众多索赔依据中的一部分,在施工合同中,承包商可依据索赔的条款有很多,而调价条款只是其中之一;与调价条款一样,很多其他条款也可能成为索赔的依据,例如:工程变更、不可抗力、违约条款等;第三,当发生调价条款与索赔范围重合的情况时,具体选择何种解决方式取决于承包方的自由意思表示;第四,两者适用的程序不同。在实际工程中,能够通过调价条款解决的应当尽量采用。从理论上讲,当发包人拒绝承包商的调价要求时,承包商仍可以根据发包人违约向其提出索赔,但从实践中看,当承包商向发包人发出索赔通知后,在一定期限内要提交详尽的索赔报告以充分证明其索赔要求的合理性,如果证据资料及论据不足以证明其索赔要求,则很可能被监理工程师否决。因此,索赔对承包商的举证要求要比适用调价条款高的多。此外,当调价要求或索赔要求被拒绝后,双方会因此而产生争议。综上所述,当发生调价与索赔适用范围重合时,承包商应首先按照调价条款与发包人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再向其提出索赔要求。

㈤施工合同履行的复杂性引起的工程款纠纷的处理

施工合同履行的复杂性引起的工程款的纠纷,主要是解决违约责任的确认问题。在这类情况引起的纠纷中,主要需要严格区分引起违约的责任主体,严格遵守合同相对性原则。如果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则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各自的责任。除此之外,对于技术上的要求,如果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要求,双方对于施工要求是否达到标准有分歧的,首先应当尊重监理工程师的认定,如果对监理工程师的认定有异议的,可以委托权威部门进行鉴定。如果是第三方的原因导致违约的,首先应当由合同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然后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追究第三方的责任。

㈥由于不可抗力事件引起的工程款纠纷的处理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合同 工程款 纠纷

建设工程合同是工程项目承揽种类合同中的一种,和项目承揽合同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又有着自身合同性质的特殊性。而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事件先不论其原因如何,我们也都知道建设合同纠纷的结果涉及到最终的利益分配事宜,且属于民事案件。因此,这种经济纠纷民事案件所涉及到的因素也非常多,如标的、专业处理、民工工资、合同条款条例等相关问题。但也正因如此,建设工程合同经济纠纷事件能够受到各界人士加以关注并重视。

一、工程款结算纠纷发生的成因分析

实践工程款结算纠纷处理过程中,通常存在的纠纷案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工程量纷争

工程量纷争一般与工程合同生效后的工程量增加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一类工程量增加未能做出及时的数据记录,并且也有很大可能是其未能与三方参建单位进行联系沟通,如隐蔽工程的工程量很容易被忽视,如果记录、处理、交流不及时,很肯能让发包商提出质疑。再如,安装工程的工程量纷争,主要倾向于安装施工过程中的梁、柱、板、以及墙体相关的工程量处理上,即管线敷设等相关的工程量确认问题未经过记录或计量等。

(二)计费系数纷争

起争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参与的承包单位过多,并且有可能是资质资历不足的施工队,或者承包一方出现变更,又或者挂靠现象增多。总之,计费系数引起争端,必然与相关资质单位有关,即资质不足的承包单位展开多方合作,势必会给计费带来压力。

(三)工程违约

顾名思义,工程违约就是未能按照工程建设合同内的条例规定、要求履行自身单位的相应责任,进而出现工程合同矛盾争端。如,承包方逾期竣工、发包方未能提供合同条款内的施工条件与合适作业环境、或者期间擅自修改项目设计方案、材料供应不及时出现停工或返工等违约事件等,这些最终导致违约金的交付与工程款结算产生关联。

(四)建材品质问题

工程项目在投标阶段时会对建筑供应材料的质量、品质严格把关。但碍于当前建筑材料供应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有时候迫于种种因素未能使用合同内的指定建筑原材,从而由建筑供应材料引起纠纷也经常发生。如,受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某些诸如钢材、涂料等原材的价格上涨幅度会受到影响,上涨程度涨至超出正常预算价格的三十个百分点以上都曾出现过。而承包单位在投标阶段,往往会考虑价格上涨幅度的5%-10%左右。面对这三十个百分点的剧烈价格波动,如果未能与发包单位协商意见取得一致,承包单位就只能舍远求近,把总建材造价控制下来去选择一批价格较低的替代品,从而引致后来的工程款纠纷发生。

(五)总包和分包之争

由于当前投资市场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经济体制下的各责任主体、组织机构等的责任分工也愈发明确,就以大型建筑工程建设而言,很难做到由总包单位去一并负责来完成相应项目建设工作,必然会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物资等。因此,总承包商就会与建设单位进行商议,并取得对方批复后委托一批专业劳务单位进行责任分工,这也就是所谓的分包单位。如果,此时分包全额工程款已经结算处理完毕,发生争端的几率或可能性就会降低。但是,如果这时发包一方只展开了部分结算,则很容易促成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之间引起争执。除此之外,两者之间除了结算工程款外,还有可能在管理费上出现争执。同时,建设单位如果在争端已经发生时也参与进来,暗示某一方单位,此纠纷事件的处理必然会更加繁复。

(六)尾款之争

工程项目待到竣工交付后,经济成本承包责任人应当履行合同的条款要求对工程进行保修。而为了确保合同下的承包单位能够履行自身义务,发包一方一般会在此阶段预先交付大部分的工程款,目的是为了让承包单位履行维修义务后在交付剩余款额。而有的合同签订的条款要求则是先交付工程款,并由承包单位能够出具工程尾款相关的银行保函。而这一阶段之所以出现争端,是工程投产运营前后保修义务未尽到而引起的。

二、解决工程建设合同下的纠纷处理应坚持的原则

据相关问题调查表明,工程款拖欠的结算问题发生,一般总结起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投标阶段,总结原因是项目招标文件中的内容未能对工程价款及与其相关问题做出明确;其二,中标后,合同条款内容不健全或是具体细则不规范,尤其是与工程价款相关的具体约束内容不完善;其三,工程在建过程中,曾出现过设计变更、经济索赔、现场签证等结算方法的不明确现象发生。也就是说,涉及到工程款结算的纠纷问题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会延伸出多种问题,为日后分歧种下了不小麻烦或隐患,从而使得相互扯皮、纠纷事件屡屡发生,造成工程款久久不能彻底结算。所以,本文强调了两个实用性较大的履行原则。

(一)双方当事人应坚持自治原则

即强调尊重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并兼顾双方利益去履行约束内容。也就是说,具备完全民事能力的责任主体参与到某项民事活动或项目的过程中,如果已经明确参与活动过程,就必须为此民事活动负责。同样,在建设工程工程款结算事宜上,既然双方已经敲定了结算方法,就应当按照约束内容去履行自身义务与责任,这样才能使民事活动(工程结算款处理)的结果能够朝向良好态势发展。如,两方主体单位,共同选择了一个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机构,就应当按照审计评价后的最终结果去正规处理;再如,双方都经过一系列结算活动处理,形成了结算报告,就应按照结算报告去交付工程价款,同时在结算报告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任何参与单位都应坚持谨慎审查,即由自身一方造成的审计损失,一并由自身承担。

(二)以事实证据说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9条规定:当事人对工程量有争议的,按照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签证等书面文件确认。承包人能够证明发包人同意其施工,但未能提供签证文件证明工程量发生的,可以按照当事人提供的其他证据确认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对于双方不能形成结算文件,又未约定结算办法的,在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造价管理规定不能协商确定而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进行司法鉴定来确认事实。对于双方已认定的工程造价,一方有证据证明结算行为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无效情况时,法院也可以否认原结算的效力,组织重新结算。

三、工程建设合同下的款结算纠纷处理实行建议

(一)尊重当事人约束要求

相关责任主要负责人或当事人对项目工程计价标准或方法如果有约束要求的,应按要求结算价款。一般而言,在工程项目交付验收合格后,双方当事人就应当做好结算工作。结算进行时,常规情况下是由承包人提交与结算相关的会计报告或会计信息,并经由发包人审核。而在实践事件处理过程中,发包方往往存在拖延不予答复的现象,从而达到故意延缓交付工程款的目的,进而严重威胁了承包人合法权益。而出现这种现象,按照《最高解释》的第20条文件内容处理标准,如果在约定期限时间内未作出答复,可将其视为对方认可竣工文件去处理。

(二)依照地方计价标准或方法处理

如果因为设计变更而影响到工程项目功能、质量而发生变化,同时双方当事人在此问题再经过协商无效、意见未能统一时,可根据地方行政主管机关单位拟定的相关计价标准与计价方法去签订双方工程建设合同,并在其合同约束要求下去结算工程款;通过招标投标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价款的标准。

四、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由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内容不规范、不健全,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工程款结算纠纷数不胜数,并且这种经济纠纷事件处理已经屡见不鲜。但也正因如此,给不少相关项目参建单位敲响了警钟,要对此类问题高度重视,并能在实践问题处理中能够正规、客观处理,以此才能保证工程款拖欠引起的纠纷问题得以避免。

参考文献:

[1]王建东,孙兴洋.建设工程合同竣工结算规则的合理性探讨[J].法学,2009

[2]李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竣工结算中的作用研究[J].四川建材,2008

[3]张悦民.对提高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质量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王立国,余明.工程建设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

[5]张鹏,周宏.浅淡建设工程结算纠纷的几个原因[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3篇

本案的被告是项目的业主。本案在工程招投标时,业主委托工程师编制的招标文件所附的合同条件即是菲迪克合同条件。该招标文件在得到当地政府招投标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即进行了邀请招标。经评标,并经政府招投标主管部门的同意,向其中一家施工企业发出了中标通知书,随后签署了《合同协议》。《合同协议》约定:所有招投标文件及图纸等均为合同组成内容。归纳各合同文件,主要约定有:

1、承建工程的范围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室外总体及其它项目。

2、合同价格为人民币1398万元,一次包死,若承包商投标书中有遗漏,由承包商承担责任。

3、工程质量要求达到优良,若竣工验收时工程质量达不到优良,扣合同价格的3%做为罚款。

4、工程工期为182天,若工程竣工延期,每延期一天,按合同价格的万分之四罚款。工程施工中,按菲迪克合同条件的规定,工程款的支付由工程师在对承包商申报的每月工程进度款进行审核后,向业主和承包商签发每月《工程进度款付款表》,业主在收到后的28天内给予支付。在整个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均按此支付方式运作,业主先后共计支付工程款、签证增加款1504万元。

工程于1996年12月16日竣工后,双方在对设计变更部分的造价进行结算时,承包商提出要求增加造价和有关费用,双方就屋面设计变更部分、工程类别调整、行业劳保统筹基金等未能协商一致。于是承包商作为原告,于1998年6月20日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诉讼请求共有3项。即:

1、判令被告支付屋面设计变更所增加的工程造价及因工程类别调整所应增加的费用、行业劳保统筹基金、包干费、工程优良奖合计2889056.5元;

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代垫备料款及被告未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支付工程款等利息损失计1993793.5元;

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业主收到书后,以原告延误工期为由提出反诉,要求承包商赔偿70万元。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先后多次约双方当事人谈话,核对事实和证据。

二、直接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对明确本案是非、分清责任的作用和效果。

从理论上说,菲迪克合同条件文本是根据跨国承发包工程的实践不断完善的,是有利于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最具使用价值的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文本。从本案的审理实践来看,即便在中国境内全文运用,一旦发生争议时,合同条件的约定同样可以起到分清责任、明确是非的作用,这值得引起重视。

1、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不存在法律效力问题。

菲迪克合同条件中有些规定与我国的现行建筑管理规定不完全一致,但作为双方当事人选择使用的合同文本,是行为主体可自由决定的合法行为。虽然有一些不一致,除个别问题外,在总体上并没有违反我国的现行建筑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本案当事人运用菲迪克合同条件是当事人双方真实、一致的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而且,原、被告在涉讼后,均未对合同的合法性提出异议,法院经审理也确认了合同的合法有效性。

2、有利于确定工程价款和调整范围。

工程类别的分类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当合同约定工程造价采用工程造价定额进行计算时才发生的。承包商以招标文件通知中有“本工程取费仍按照四类工程,最终可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指示调整”的规定要求增加工程款。而我们认为,招标文件只是要约邀请,投标书才是要约,中标通知书是承诺。承包商在投标书中并未对此作出保留,反而明确承诺:合同价格为一次包死,不再调整。而中标通知书和合同协议均约定:合同价格为一次包死。根据第5.2款规定的构成合同的文件的优先顺序:已经完成的合同协议书是第一位的。因此,可以认为双方对工程类别的核实问题,已经进行了确定,并形成了合同一次包死价。法院审理后也认为合同价款不能调整。

3、有利于明确对后继法律、法规的适用界限。

行业劳保统筹基金、包干费、工程优良奖都是当合同约定工程造价采用工程造价定额进行计算时才发生的。原告提出的行业劳保统筹基金是依当地建设委员会于1995年11月26日发出的文件提出的,而本工程的投标截止日为1995年12月12日,承包商投送投标书的日期为1995年12月11日,《合同协议》签订于1996年1月3日。我们认为:依据《合同协议》的约定,合同价格为一次包死,并应包括图纸、招标文件、招标补充通知、招投标问题解答中所标明或规定的一切内容。因此,应当认为,承包商在编制投标书时已经收到该文件,并执行了该文件的规定。由于合同实行一次包死价,并没有采用定额去计算工程造价的约定。而上述文件的规定是采用定额才适用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因此,我们认为,不应调整。

包干费及工程优良奖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是优良奖,承包商在投标书中明确承诺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在合同协议中约定的工程质量等级是优良,且约定如承包商达不到优良,扣合同价格的3%做为罚款。这应当认为,本工程约定的合同造价是优良工程造价。

法院在判决中也认可了我方的上述意见。

4、有利于确定设计变更调整价款的幅度和范围。

《合同条件》在第51条、第52条规定了工程设计变更的指令、变更设计价款估价和变更的程序等。本案中,屋面变更设计是否增加工程量,经工程师核算,实际上变更设计后的屋面工程费用较变更设计前的屋面工程费用要低,而承包商在诉状中的理由是将变更设计后的屋面工程费用与承包商投标书中的报价相比较,因此,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有较大的分歧。其实,承包商的目的是将报价时的误算以变更设计为借口,达到合同中合同价格为一次包死的约定。

事实上,在本案中承包商没有根据《合同条件》向工程师提出索取额外付款的意图,同时还接受了工程师依据合同的原约定的款项签发的付款通知,并接受了业主依据付款通知进行的付款。由此,我们认为,这是双方对变更设计后的工程造价的确认,应认为双方达成了一致。

退一步说,如果上述形成索赔的话,依据《合同条件》第53.1条(“索赔通知”)和53.4款(“未能遵守”)的规定,承包商未在索赔事件发生之后的28天内,将索赔意向通知工程师,有权得到的有关付款将不超过工程师通过同期记录核实估价的索赔总额。因此,工程师经核实估价的结论应当是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决定。

本案在法院受理后,承办法官一开始认为本案是工程造价争议纠纷,既然双方对造价认识不能达成一致,则应当递交有关鉴定单位进行造价鉴定,而且法官认为案件需要全面重新审计鉴定造价。但当案件第一次开庭,经法庭事实调查,本案涉及的上述各争议问题以及合同条件本身有针对性的有关约定都被查明后,法官和当事人双方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法院决定仅将屋面设计变更部分等争议部分委托审价,且将设计变更后的造价与原图纸的设计造价进行比较,以确定该项设计变更是否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加。经审价,屋面工程变更涉及增加工程款为258382元,法院判决确认业主应当将此款支付给施工方,业主对此无异议。

三、菲迪克合同条件在我国直接适用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由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国内推荐使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菲迪克合同条件的许多经验,被称为国内的菲迪克合同文本。但是,当国际通用的跨国承包工程的菲迪克合同条件在国内工程施工中直接适用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法律问题?在遇到争议时,有哪些利弊得失?采用菲迪克合同条件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是否冲突?有什么冲突?如何衔接?结合本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律师界同行对比较或研究施工合同标准文本的重视和关注。

上述菲迪克合同条件共计72条195款,先后经过四次修改,被广泛用于国际性招标的工程施工中。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商、承包商和设计单位到我国各地投资和承包工程,作为外国的业主和承包商提出直接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是无可厚非的。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合同文本,同样可以被选择,同样也适用于国内工程。但当选择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作为国内工程施工的合同条件时,应当充分注意我国关于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出现合同条件与我国国家的或地方的法律、法规相冲突而导致合同条款或者部分条款无效。笔者认为,菲迪克合同条件在适用于国内工程时,应对下列法律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1、关于菲迪克合同条件的法律效力。

菲迪克合同条件中有些规定与我国的现行建筑管理规定不完全一致,如:

工程师批准设计(我国是设计院设计,但须得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合同未规定质量等级,只有获得工程师满意的约定(我国目前规定工程质量交付前要评定等级);

工程质量核验权在工程师(我国规定须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核验,否则不能投入使用,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则规定由业主验收,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业主指定分包商的规定(我国规定有限制,且业主需承担相应责任);

后续法律、法规有溯及力(我国没有相应规定)等。

若双方当事人选择使用该合同文本,是行为主体可自由决定的合法行为,在总体上并没有违反我国的现行建筑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当事人运用菲迪克合同条件是当事人双方真实、一致的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菲迪克合同文本作为国内工程承发包合同的文本,但要注意与我国法律、法规的衔接。

2、要对菲迪克合同条件的适用作说明和限制。

菲迪克合同条件的适用,应当有一个体系比较完备的建设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至少应当有:工程业主责任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师制度(监理制度)以及工程质量保证、履约担保和成系统的保函制度和种类齐全的工程保险等制度。随着我国上述制度的逐步完善,菲迪克合同条件已有了适用的环境。但是,项目的业主、监理、承包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全面适当履行和合同管理的意识还须强化,否则,再好的合同文本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国内工程直接采用菲迪克合同文本,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对合同条件的适用作说明和限制,例如在菲迪克合同条件中的“州法令”这个词语,就有必要加以说明:在我国国内是指工程所在地的法规或规章,具体办法可用专用条件或备忘录等方式予以明确。

3、要对工程质量和竣工交付作特别约定。

菲迪克合同条件中的许多规定与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完全适应,应在专用条款中给予明确。如工程质量的验收规定,根据现行规定,工程应由建设单位负责验收质量获通过方可交付使用。因此,应在招标时对取得政府工程监管部门的质量评定进行约定。本案中,在合同协议中对竣工验收特别作了定义:工程竣工是指图纸范围内的建筑安装工程全部结束,调试合格,并通过业主、工程师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验收,可以投入生产。这一约定使《合同条件》中有关工程质量验收的规定与我国现行规定有机结合。

另外,工程质量等级的约定,在菲迪克合同条件中只规定: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工程师满意。而在我国,有关工程质量有工程优良、合格、不合格的规定。尤其当套用国内工程定额计算工程造价时更要注意,因为定额约定的工程造价是合格工程的造价。应当在《专用条件》中约定当工程达到优良或不合格时怎么处理。

4、工程造价的确定方式应与合同条件的有关条款相配套。

应当注意合同价格的构成形式与合同条件中有关合同价格条款的一致或相配匹。如采用总价一次包死,除设计发生变更引起工程量的变化超过一定数量后方可调整外,此时,应当同时对70.1款、70.2款在《专用条件》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如采用价格可调整的方式计算合同价格,应当同时对70.1款、70.2款在《专用条件》中就劳务、材料等调整的范围、方法或计算公式进行相应的约定。

5、确定争议解决方式须与合同条件本身规定相衔接。

菲迪克合同条件规定,任何争议,雇主和承包商均应首先以书面形式提交工程师,工程师在收到文件后的84天内作出决定。作出的决定,雇主和承包商有任何不满意,应在收到工程师决定后70天内由工程师通知另一方将争端提交仲裁的意向。否则,不应将这一争端开始仲裁。如达不成一致,仲裁可在仲裁意向通知发出后第56天或在此之后开始。

上述这一约定,将争端提交工程师作出决定是仲裁开始的必经程序,这一规定对当事人是否构成约束力,即当事人未经上述程序,能否提出仲裁(或诉讼)或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是否应受理此项仲裁申请。而根据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受理条件,并没有这样的约束条件。

另外,菲迪克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了按国际商会的调解与仲裁章程,由据此章程指定的一名或数名仲裁员予以最终裁决。但当适用于国内工程时,该条款的规定在争议解决问题上显然不符合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本案中,在《特殊合同条件》中进行了约定:由江苏省以及苏州市有关仲裁机构执行之下,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仲裁法予以最终裁决。由于《仲裁法》已于1995年9月1日开始施行,因仲裁机构约定不明,不能依仲裁程序解决争端。另外,中外合资企业是中国法人,承包商也是中国法人,工程又在国内,双方的争议只能适用中国法律。因此,上述约定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法也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这应在使用该《合同条件》时给予重视。

6、重视专业律师的法律咨询意见或文件交由律师制作。新晨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道工程施工 ,合同管理 ,风险防范

Abstract: the pipeline engineering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courts at all levels and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accepts the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disput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case has been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For timely and fair trial project construction contract dispute case, strengthen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dispute process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dispute are the main problem of, and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dispute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case thoroughly discussed.

Keywords: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risk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 T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管道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管道建设工程项目合同属于经济合同的一种。工程项目建设的控制归根到底是合同履行问题。所以,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十分必要。必须在熟悉工程项目合同的特点和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严格对合同履行和变更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的正常履行,才能使企业在工程合同中的权益得到维护和运用。

2、案例分析

2.1案件基本情况

2008年12月22日,B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向C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诉A公司某工程建设项目部(第一被告,下称项目部)和A公司(第二被告)给付工程款487万元,赔偿损失79万元,总计566万元,并承担诉讼所产生的一切费用。

C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并向A公司及所属项目部发出传票,于2009年2月10日上午9点30分开庭审理本案。

经查:2005年7月30日,原告与A公司某工程建设项目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原告承包A公司某站场工艺设备安装工程(不包含加热炉本体和配套),合同价款130万元。2006年5月,该工程交付。期间,因原告内部施工人之间对工程款的分配发生争议,致使原告不能完整地整理出结算报告给被告,工程迟迟不能结算。久拖不决之下,原告请求项目部出面进行调解,项目部对原告内各施工人工程量划分进行多次调解,但无结果。2008年1月30日,应原告的请求,项目部召集原告各施工人进行调解,原告内争议各方经协商,确认根据工程量签证最终划分各自的施工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结算,会议还形成了《某站工艺安装结算界面划分会议记录》。项目部在会议上对原告反复强调,在2008年6月前,原告一定要完成结算资料的上报。原告在拿到工作量确认单后,既不签字确认,也不向项目部反馈情况,而是自此后渺无音讯。项目部多次寻找原告经办人,但原告置之不理,不予答复。项目部在多次催办未果的情况下,于2008年5月12日,向原告发出结算通知函,督促原告前来项目部结算,否则后果自负,但原告一直未做任何答复。2008年9月9日,项目部派人找到原告,再一次要求原告尽快解决内部矛盾,及时结算,原告仍未给予答复,反于2008年12月22日,以A公司和项目部拖欠其工程款为由,将A公司和项目部诉至C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9年2月10日,C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本案,因A公司项目部作为诉讼主体不适格,因此原告撤消对项目部的,只A公司。

2.2诉讼过程

在庭审中,原告向法庭提交了3组共20份证据,后又向法庭新提交13份施工图纸和一份《签证单》,证明某站管线工艺设备安装工程全部由其施工。对原告提出的证据,A公司经认真核对,对原告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和答辩:1、对原告提交的13份图纸的真实性予以认可,但需要法庭注意的是,13份图纸所标示的工作量并非原告一家所施工,原告只是施工其中的一部分;2、原告提出证据中的签证单,系工程的系统图,反映的是整个工程的工作量,而非原告实际施工量,不能认为是其施工工作量的依据。接着,A公司向法庭出示了辩护意见和证据,一是原告提交的证据不能说明其施工内容,根据合同约定和实际施工,项目部将某站管线工艺设备安装工程发包给原告,不包括加热炉本体和配套;合同还约定,项目部保留增加和减少原告实际承担工作量的权利。某站站场工艺安装工程中的加热炉本体和配套工程分别由某油田油建公司和C市某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完成。施工中还将由原告承担的泵区管道安装的泵进出口管道连头、泵区管网试压工作交某油田油建公司施工,A公司还当庭出示某油田油建公司的工作量签证单为证。以上充分证明工程并非完全由原告施工;二是原告提交的工程资料不完整和有缺少并缺乏时效性。A公司向法庭出示了32份《工程量签证单复核表》,说明双方已就工程结算,早在2007年8月21日就对原告的施工工作量进行了核减和确认,双方及监理分别在复核表上签字和盖章。原告所提交的证据是双方已完成和确认核减工程量前的资料,不能作为结算证据,应按双方确认的《工程量签证单复核表》为准。三是在A公司项目部主持调解下,原告内部施工人于2008年1月30日,就工作量划分和结算达成共识,并形成《xx站工艺安装结算界面划分会议记录》,A公司向法庭出示该记录,说明工程未结算的原因在原告。四是A公司向法庭出示了《结算通知函》,通知函上明确要求原告必须尽快来项目部进行结算,否则一切后果自负,该证据表明工程未进行结算的责任系原告造成,其应承担全部责任。同时,A公司向法庭提交了项目部已支付原告165万元工程款的证据,对A公司提交的几组证据,原告虽有辩解,但承认A公司提供的全部证据的真实性。

就原告的诉求,A公司在庭审中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协商,解决此事,法官也多次做原告工作,希望能达成调解。但原告不接受调解建议,反而提出对其所提交的工程结算资料进行司法审计的请求。2009年五月,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经抽签,选定由C市华龙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华龙公司)进行审计。

二九年十一月,华龙公司对原告诉A公司给付工程款一案出具鉴定报告,确认工程款为487.05万元。A公司对此表示异议,提出质疑,后华龙公司又进行复审,将原鉴定结果487.05万元调整为437.08万元。

对华龙公司的鉴定结果,A公司向法院提出三点理由:

一、华龙公司初始鉴定报告确定工程款为487.05万元,补充鉴定报告为437.08万元,两者相差50.03万元,相差率10.3%,误差之大,鉴定结果让人难以接受。

二、对A公司提出的异议,华龙公司在补充鉴定中并未完全采纳,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对鉴定的依据和取费等方面,华龙公司既不能当庭拿出法律依据,又不能做出合理解释,联系到华龙公司在鉴定报告中出现的不应有的计算错误,显示其业务素质难以承担此鉴定工作。

三、经了解,华龙公司在赴xx站进行现场勘查时,始终与原告在一起,且初始鉴定结果与原告的诉求完全相同,这绝非巧合,其鉴定的公平、公正性令人产生怀疑。

A公司认为华龙公司的鉴定报告,并未反映其鉴定的客观性、专业性,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已失去公平、公正。此报告不应作为定案的依据。故向法院提出依法变更鉴定人,重新鉴定的请求。

2010年4月1日,法庭接受A公司申请,同意重新鉴定,双方共同选定C市中瑞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第二次鉴定。

2.3处理结果

2010年6月,在法庭的主持下,双方对中瑞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鉴定结论进行质证。经法官的反复努力,原告最终同意调解解决,双方达成调解协议,A公司再向原告支付243.8万元工程款,原告放弃其他诉求,本案终结。

2.4本案评析

生系承包人(原告)未能及时提供结算资料,导致结算不能,在承包人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诉讼,来达到实现工程款的目的。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原告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在施工上没有和自己聘请的其他施工人员在施工范围、责任、利益分配上确认清楚,进而导致在工程量划分上发生争议,其后又没有达成工程量划分和工程款分配意见,从而导致其他施工人拒绝交出施工资料,使原告无法整理出完整的工程结算资料,不能按时向发包人提供工程结算资料,故而使该工程结算一拖再拖,其责任完全在原告。原告采取诉讼的方式索要工程款,将发包人置于不利的地位,其行为也辜负了发包人对此所付出的努力。

2.5管理建议

2.5.1及时进行工程结算

工程完工后,发包人应及时进行工程结算。对因承包人的原因,使结算不能按时进行时,应及时地做工作,在无果的情况下,应依合法程序,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置。

2.5.2做好证据的管理

本案中,由于A公司提供的充分证据,使得A公司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如原告在工程竣工结算证据中,隐瞒了该工程已进行资料复核的事实,而A公司提供的《工程量签证单复核表》,基本了原告向法庭提供的工程竣工资料,原告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其提供的证据在A公司提供的《工程量签证单复核表》之前,这为法庭确定原告工作量提供的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再者,A公司提供的《某站工艺安装结算界面划分会议记录》和《结算通知函》,,说明了工程结算被拖延,系原告行为所造成,原告对此也无话可说。由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在履行合同中所涉及的各种证据,可以采取书面、笔录、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保存,以保证在发生争议时利益不受影响。

2.5.3、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在诉讼过程中,对发生不利A公司的事情,要及时进行处置。如在本案中,第一个鉴定单位的鉴定结果,明显不利于A公司,A公司在质疑中,发现鉴定单位在进行现场勘验时,乘原告的车一同往返工程所在地(xx省),期间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A公司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鉴定单位是否存在不作为,但根据这一事实,A公司通过合理怀疑,向法庭及时提出质疑,从而促成法庭做出重新鉴定的决定。

3、结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合同管理的不严密性、不完整性等一些方面给业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麻烦。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且实现合同规定的工程实施和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目标,我们采取了一些有利的措施:

首先,施工过程中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埋。

①中心是在以招标文件上避免索赔为核心。在施工合司签订前承包商应对合同文件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全面和条款是否完整,定义是否清楚、准确,合同内容是否公平、合理,风险是否合理分担等进行全面审查。

②检查合同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分析评价每一合同条款执行的法律后果,其中隐含哪些风险,为合同谈判和签订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经济担保是国际工程承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担保人要承诺在其委托人不适当履约的情况下,代替委托人来承担赔偿责任或原合同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①严格控制不规范的工程项目发生。对于确实需要发生的,由主体工程项目工程合同管理部门提出,工程建设部召开协调会确定,准备工程项目部门根据具体要求组织实施。

②规范准备工程的工程合同管理,以工程建设部的名义,严格工程合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零星工程的审批手续,避免临时增加项目。

③在合同的工程合同管理上,采取一个合同相对应的合同管理的模式。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合同当事人、合同订立形式和程序的合法性,才能保证合同内容的全面、合法、明确,进而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使业主方、承包方等方方面面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创造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有限的投资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夏辉1980年生,200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计算机系。现从事石油管道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5篇

一、菲迪克合同条件的直接适用以及本案争议的引起。

本案的被告是项目的业主。本案在工程招投标时,业主委托工程师编制的招标文件所附的合同条件即是菲迪克合同条件。该招标文件在得到当地政府招投标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即进行了邀请招标。经评标,并经政府招投标主管部门的同意,向其中一家施工企业发出了中标通知书,随后签署了《合同协议》。《合同协议》约定:所有招投标文件及图纸等均为合同组成内容。归纳各合同文件,主要约定有:

1、 承建工程的范围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室外总体及其它项目。

2、 合同价格为人民币1398万元,一次包死,若承包商投标书中有遗漏,由承包商承担责任。

3、 工程质量要求达到优良,若竣工验收时工程质量达不到优良,扣合同价格的3%做为罚款。

4、 工程工期为182天,若工程竣工延期,每延期一天,按合同价格的万分之四罚款。工程施工中,按菲迪克合同条件的规定,工程款的支付由工程师在对承包商申报的每月工程进度款进行审核后,向业主和承包商签发每月《工程进度款付款表》,业主在收到后的28天内给予支付。在整个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均按此支付方式运作,业主先后共计支付工程款、签证增加款1504万元。

工程于1996年12月16日竣工后,双方在对 设计变更部分的造价进行结算时,承包商提出要求增加造价和有关费用,双方就屋面设计变更部分、工程类别调整、行业劳保统筹基金等未能协商一致。于是承包商作为原告,于1998年6月20日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讼,诉讼请求共有3项。即:

1、 判令被告支付屋面设计变更所增加的工程造价及因工程类别调整所应增加的费用、行业劳保统筹基金、包干费、工程优良奖合计2889056.5元;

2、 判令被告支付原告代垫备料款及被告未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支付工程款等利息损失计1993793.5元;

3、 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业主收到书后,以原告延误工期为由提出反诉,要求承包商赔偿70万元。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先后多次约双方当事人谈话,核对事实和证据。

二、直接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对明确本案是非、分清责任的作用和效果。

从理论上说,菲迪克合同条件文本是根据跨国承发包工程的实践不断完善的,是有利于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最具使用价值的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文本。从本案的审理实践来看,即便在

事实上,在本案中承包商没有根据《合同条件》向工程师提出索取额外付款的意图,同时还接受了工程师依据合同的原约定的款项签发的付款通知,并接受了业主依据付款通知进行的付款。由此,我们认为,这是双方对变更设计后的工程造价的确认,应认为双方达成了一致。

退一步说,如果上述形成索赔的话,依据《合同条件》第53.1条(“索赔通知”)和53.4款(“未能遵守”)的规定,承包商未在索赔事件发生之后的28天内,将索赔意向通知工程师,有权得到的有关付款将不超过工程师通过同期记录核实估价的索赔总额。因此,工程师经核实估价的结论应当是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决定。

本案在法院受理后,承办法官一开始认为本案是工程造价争议纠纷,既然双方对造价认识不能达成一致,则应当递交有关鉴定单位进行造价鉴定,而且法官认为案件需要全面重新审计鉴定造价。但当案件第一次开庭,经法庭事实调查,本案涉及的上述各争议问题以及合同条件本身有针对性的有关约定都被查明后,法官和当事人双方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法院决定仅将屋面设计变更部分等争议部分委托审价,且将设计变更后的造价与原图纸的设计造价进行比较,以确定该项设计变更是否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加。经审价,屋面工程变更涉及增加工程款为258382元,法院判决确认业主应当将此款支付给施工方,业主对此无异议。

三、菲迪克合同条件在我国直接适用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由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国内推荐使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菲迪克合同条件的许多经验,被称为国内的菲迪克合同文本。但是,当国际通用的跨国承包工程的菲迪克合同条件在国内工程施工中直接适用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法律问题?在遇到争议时,有哪些利弊得失?采用菲迪克合同条件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是否冲突?有什么冲突?如何衔接?结合本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律师界同行对比较或研究施工合同标准文本的重视和关注。

上述菲迪克合同条件共计72条195款,先后经过四次修改,被广泛用于国际性招标的工程施工中。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商、承包商和设计单位到我国各地投资和承包工程,作为外国的业主和承包商提出直接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是无可厚非的。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合同文本,同样可以被选择,同样也适用于国内工程。但当选择适用菲迪克合同条件作为国内工程施工的合同条件时,应当充分注意我国关于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出现合同条件与我国国家的或地方的法律、法规相冲突而导致合同条款或者部分条款无效。 笔者认为,菲迪克合同条件在适用于国内工程时,应对下列法律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1、关于菲迪克合同条件的法律效力。

菲迪克合同条件中有些规定与我国的现行建筑管理规定不完全一致,如:

工程师批准设计(我国是设计院设计,但须得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合同未规定质量等级,只有获得工程师满意的约定(我国目前规定工程质量交付前要评定等级);

工程质量核验权在工程师(我国规定须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核验,否则不能投入使用,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则规定由业主验收,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业主指定分包商的规定(我国规定有限制,且业主需承担相应责任);

后续法律、法规有溯及力(我国没有相应规定)等。

若双方当事人选择使用该合同文本,是行为主体可自由决定的合法行为,在总体上并没有违反我国的现行建筑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当事人运用菲迪克合同条件是当事人双方真实、一致的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菲迪克合同文本作为国内工程承发包合同的文本,但要注意与我国法律、法规的衔接。

2、要对菲迪克合同条件的适用作说明和限制。

菲迪克合同条件的适用,应当有一个体系比较完备的建设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至少应当有:工程业主责任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师制度(监理制度)以及工程质量保证、履约担保和成系统的保函制度和种类齐全的工程保险等制度。随着我国上述制度的逐步完善,菲迪克合同条件已有了适用的环境。但是,项目的业主、监理、承包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全面适当履行和合同管理的意识还须强化,否则,再好的合同文本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国内工程直接采用菲迪克合同文本,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对合同条件的适用作说明和限制,例如在菲迪克合同条件中的“州法令”这个词语,就有必要加以说明:在我国国内是指工程所在地的法规或规章,具体办法可用专用条件或备忘录等方式予以明确。

3、要对工程质量和竣工交付作特别约定。

菲迪克合同条件中的许多规定与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完全适应,应在专用条款中给予明确。如工程质量的验收规定,根据现行规定,工程应由建设单位负责验收质量获通过方可交付使用。因此,应在招标时对取得政府工程监管部门的质量评定进行约定。本案中,在合同协议中对竣工验收特别作了定义:工程竣工是指图纸范围内的建筑安装工程全部结束,调试合格,并通过业主、工程师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验收,可以投入生产。这一约定使《合同条件》中有关工程质量验收的规定与我国现行规定有机结合。

另外,工程质量等级的约定,在菲迪克合同条件中只规定: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工程师满意。而在我国,有关工程质量有工程优良、合格、不合格的规定。尤其当套用国内工程定额计算工程造价时更要注意,因为定额约定的工程造价是合格工程的造价。应当在《专用条件》中约定当工程达到优良或不合格时怎么处理。

4、工程造价的确定方式应与合同条件的有关条款相配套。

应当注意合同价格的构成形式与合同条件中有关合同价格条款的一致或相配匹。如采用总价一次包死,除设计发生变更引起工程量的变化超过一定数量后方可调整外,此时,应当同时对70.1款、70.2款在《专用条件》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如采用价格可调整的方式计算合同价格,应当同时对70.1款、70.2款在《专用条件》中就劳务、材料等调整的范围、方法或计算公式进行相应的约定。

5、确定争议解决方式须与合同条件本身规定相衔接。

菲迪克合同条件规定,任何争议,雇主和承包商均应首先以书面形式提交工程师,工程师在收到文件后的84天内作出决定。作出的决定,雇主和承包商有任何不满意,应在收到工程师决定后70天内由工程师通知另一方将争端提交仲裁的意向。否则,不应将这一争端开始仲裁。如达不成一致,仲裁可在仲裁意向通知发出后第56天或在此之后开始。

上述这一约定,将争端提交工程师作出决定是仲裁开始的必经程序,这一规定对当事人是否构成约束力,即当事人未经上述程序,能否提出仲裁(或诉讼)或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是否应受理此项仲裁申请。而根据我国

《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受理条件,并没有这样的约束条件。

另外,菲迪克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了按国际商会的调解与仲裁章程,由据此章程指定的一名或数名仲裁员予以最终裁决。但当适用于国内工程时,该条款的规定在争议解决问题上显然不符合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本案中,在《特殊合同条件》中进行了约定:由江苏省以及苏州市有关仲裁机构执行之下,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仲裁法予以最终裁决。由于《仲裁法》已于1995年9月1日开始施行,因仲裁机构约定不明,不能依仲裁程序解决争端。另外,中外合资企业是中国法人,承包商也是中国法人,工程又在国内,双方的争议只能适用中国法律。因此,上述约定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法也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这应在使用该《合同条件》时给予重视。

6、重视专业律师的法律咨询意见或文件交由律师制作。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纠纷;风险防范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tract, construction dispute settlement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dispute settlement i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urvival, development process cannot evasive reality can not be avoided; we need to start from the risk preventio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profit ability and anti-risk abilit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disputes; risk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L372+.3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一、建筑工程结算概述

建设工程结算是工程项目承包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建设工程结算是反映工程进度的主要指标,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结算的依据之一就是按照已完的工程进行结算,根据累计已结算的工程价款占合同总价款的比例,能够近似反映出工程的进度情况。建设工程结算也是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只有尽快尽早地结算工程款,才能偿还债务,资金回笼,降低内部运营成本,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利润,进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建设工程结算对于建筑企业如此的重要,一旦发生结算纠纷,不论纠纷处理结果如何,势必给建筑企业的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建设工程结算纠纷发生,如何在建设工程结算纠纷发生后维护企业的权益、减少企业损失,是建筑企业不得不面对和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此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减少建设工程结算纠纷谈谈自己的见解,希望通过本文给建筑企业一定的启示。

二、建设工程结算纠纷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双方权利失衡。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始终处于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状态。发包方肆意对工程承包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攫取非正常利益,承包方为了市场生存,尽管明知不尽合理,也只得接受。往往发包方以工程款的支付进度相要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新增加的工程量提出附加的苛刻条件,从而引发工程款的结算纠纷。

2.专项资金被挪用。发包方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建设项目盲目上马;或者国家宏观调控,发包方融资渠道不畅;或者政策管制加强,发包方资金回收困难;或者公共建设工程的专项资金被挪作它用。以上任何一个情形出现都将影响开发包方的支付能力,从而引发工程款的结算纠纷。

3.暗中操作,引发后遗症。在招投标程序中因发包方负责人的不法行为,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工程质量疏于把关,一旦发包方人事变动,必定会引起工程质量、违约、取费标准等结算纠纷之争。招投标程序中违法串标、泄露标底,导致建设工程款被人为抬高或者压低,“好处费”大量挤占应付建材款、分包单位工程款,从而引发建筑材料品质结算之争或总承包与分包单位结算单位之争。

4.道德沦丧,诚实信用缺失。我国目前确实存在诚信缺失这样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建设工程领域则尤为突出。由于建设工程款的金额巨大,有些发包方为了实现降低建设成本、资金有效利用,甚至在订立合同之初就蓄意算计,在应付工程款上尽力寻找克扣工程款的理由,拖延工程款的支付,或以拖欠方式逼承包方折让,从而引发工程款的结算纠纷。

5.法制监管缺失、软弱。当前我国建设工程纠纷案件诉讼、仲裁程序复杂,举证困难,久审不决,违约成本低廉、维权成本高昂,人情案、执行难、地方保护等情况时常出现。法制监管缺失和软弱不但没有遏制蓄意引发的建设工程纠纷,反而助长了发包方不守商业诚信的气焰,变相鼓励发包方克扣、拖延支付工程款,进而引发更多的工程款的结算纠纷。

三、建设工程结算的风险防范

建筑企业只有时刻警惕,充分做好防范工作,才可能减少建设工程结算纠纷的发生,同时也为顺利解决可能发生建设工程结算纠纷打下基础。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拟定的防范措施:

1.选择商业信誉好的业主。充沛的建设资金是业主(发包方)依约支付工程款的基础和保证,如果建设资金存在巨额缺口,那么引发工程款的结算纠纷就是必然的。同时,好的合作伙伴是合作好的开始,尽可能选择商业信誉好的业主,也是减少建设工程结算纠纷的关键。

2.订制完备的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将合同双方所涉及的重要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加以明确约定,对工程价款、计价方式、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及期限和后果、工程款支付时间、欠款利息计付标准、逾期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等重要条款,尽可能制定完备,用语明确具体,文字严密准确,使之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书。

3.完善签证工作,固定证据。履行施工合同过程中,每一项工作完成之后,承包人都应当及时提交发包人签证,及时对工作成果予以固定。签证内容要具体明确,要符合法定程序和约定程序,只有依照法定程序和约定程序,签证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认真审查签证人资格,由有签收权的人签字。在签证时不仅要审查签证人的资格,还要审查其授权范围和授权期限,从而使签证规范、有效。签证未获通过,应当通过会议纪要、补充协议、备忘录、书信函件、通知资料等书证固定证据。

4.妥善保存所有书面资料。承包人要尽可能地妥善保存全部的施工技术资料、工程验收资料、往来函件、会议纪要、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进度资料等相关书面资料,以备与发包方协调或维权使用。

5.加强施工管理,保证质量和工期。按期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建设工程,是承包人欲获取工程款的基础条件,否则,不仅难以收取工程款,还要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承包人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保证质量和工期,这也是减少或防范建设工程结算纠纷地发生至关重要的一点。

6.及时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当承包方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后,应在约定期限内及时向发包人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与竣工验收报告,并做好资料签收工作。竣工验收是工程竣工结算的基础,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对于减少或防范建设工程结算纠纷地发生极为重要。

7.及时做好工程竣工结算文件的送审和签收工作。承包方应在约定的期限内及时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文件。送审的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文件须完整、齐全,并应严格按照约定提交。送审结算报告时制作载明日期和总造价金额的《工程结算报告签收单》,由合同中约定的发包方有签收资格的人员签收,加盖发包人的单位公章。及时做好工程竣工结算文件的送审和签收工作对于减少或防范建设工程结算纠纷地发生极为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建筑工程由于规模大、工期长、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大,在履行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极容易发生纠纷。可以说每一个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都或多或少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纠纷,因纠纷巨大无法调和而诉诸法律的也屡见不鲜,且不断增多。笔者认为减少建设工程结算纠纷地发生,关键在于要防范,然而只有了解引发建设工程结算纠纷的本质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建设工程结算纠纷无法杜绝,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的现实。但不能因为存在发生纠纷的风险就因噎废食放弃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熟悉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规则,就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从而增强建筑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志宏.建筑企业垫资的风险及其防范[J]. 经营管理者. 2009(23)

[2] 吕安寿.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8)

[3] 王卫华.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其防范[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10)

[4] 白科喜.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0(03)

[5] 袁峰,乔斌.论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J]. 住宅产业. 2010(09)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7篇

正确处理这种纠纷的前提,应首先明确产生纠纷的前因、性质及后果,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出适合当前建筑市场现状的审判思路。

一、垫资建房的原因

在建筑安装施工合同的履行中,由于涉及施工的问题多种多样,故作为建设单位(甲方)和施工单位(乙方)在合作中可能会发生多种类型的争议,例如有关工程质量、工期、工程结算等问题。近年来,由垫资建房所引发的纠纷呈明显增加趋势,逐渐成为建筑安装合同纠纷中的主要表现。

(一)何为垫资建房

根据《建筑安装承包合同条例》的规定,建安合同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建筑安装承包合同》一经签订,建设单位即应依约先向施工单位预付一定数量的工程备料款,该款一般为总造价的30%;施工单位以此来启动工程。以后建设单位再分次按施工的形象进度拨款,直至工程完工,建设单位应支付工程结算款总额的90%-95%,剩余5%-10%做为建设单位留置的质量保证金。工程保修期内的维修费用,从此款内拨付。保修期满后,余款付清。在此,工程的资金来源应为建设单位贷款或自筹,且建设单位应保证按时按量拨款。相对而言,施工单位的义务主要为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并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期完工和交付。

垫资建房,顾名思义,即是由施工单位通过向银行贷款或自筹先行垫付工程资金,从而无形中免除了法定的建设单位义务。一般来讲,实践中往往为施工单位首先分期分批垫资施工建设单位在合同约定的每一施工段结束后再支付该施工段款项的一种结算模式。换句话讲,就是施工单位自己先掏钱给建设单位建房,建好后,建设单位再付款的一种合同方式。垫资建房违背了施工合同的法定流程,为国家政策所不准许。但垫资建房的纠纷仍层出不穷,这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产生垫资的原因

垫资建房是我国房地产业不健康发展的一种产物。一般来讲,作为施工单位,其承接工程的目的,就是为通过工程款获取施工利润。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尤其是有关建筑工程公开招投标的竞标程序未法律化,即便是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也缺乏有效强制力保证实施。造成在建筑市场中,一些未经过公开招标程序而产生的"人情合同"非常之多。施工单位,特别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公司为了在竞争中击败对方,拿到工程合同,不惜压低报价,或以其他不正当的竞争方式来争取合同。承诺垫资施工即是其中一种方式。同时,其他中小建筑企业为生存,也不惜以向银行贷款为代价以垫资方式参与竞争。在上述方式中,最大的受益者即为建设单位。因为一些资金不足的开发商,仅凭有关部门批准的立项、规划手续,就可以通过施工单位垫资方式进行施工,而一分钱不花地等着建筑物的落成。更有甚者,有些开发商是以房屋的预售、销售款来支付工程款,而将市场风险全部转嫁给施工一方。如在笔者承办的几宗该类案件中,建设单位虽已实际占用了或已预售出建筑物,但开发商宁愿以此款去开发新的项目,工程款却迟迟不予结算。最终导致工程因缺乏资金而陷于停顿。这就是垫资施工建房易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

如上所述,施工单位承担了本应由开发商(建设单位)负担的还贷风险及市场风险。有些观点认为,垫资建房属于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纠纷,且垫资行为是施工单位自愿的意思表示,如施工单位无法继续履行约定,无能力提供充分的施工资金,违约责任应由其自行承担。但从客观上讲,垫资建房存在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由于在市场竞争中,施工单位较发包方是相对弱者,为了拿到合同,不惜以垫资为代价。而资金来源中的一部分为自筹资金,另一部分通常是由贷款而来,并以其先行起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材料费、设备费用往往通过赊欠其他单位的费用实现。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为减少资金投入及加快工期进度,在施工中偷工减料、拖欠工人工资、材料费的做法屡屡发生,以此来缓解资金的紧张。由于施工单位工程款的回收情况取决于开发商的经营效果,一旦开发商销售业绩低于预计水平,就会导致建设单位无力支付工程款的问题,从而一系列问题均会相伴而来。所以,一般在垫资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除有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纠纷外,还常伴有施工单位与施工工人的劳务费纠纷、与材料商的材料款纠纷、与银行的借款纠纷及工程质量暇疵等诸多问题。另外,因在施工中,随着市场的变化,原材料、人工费等难免存在有调整变化,且垫资者还将承担银行利息及逾期罚息等,这些政策变化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无疑也会添加到施工单位的身上。在笔者承办的几起垫资纠纷案中,上述几种纠纷并存,与之相关连的诉讼近几十起之多,致使某些矛盾(如拖欠工人劳务费)的激化,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作为建设单位,由于是由施工单位垫资,在资金上并无压力,其给付工程款一般是从预售、销售房款中支取。故双方合同约定能否完全顺利履行,主要凭借房屋预售、销售情况而定。如房屋未能销售业绩不佳,建设单位一般总是以各种借口拒付、拖欠或克扣工程款,即使是顺利销售出房屋,建设单位也总是先考虑再次开发的用款,而对拖欠的工程款采取尽可能的回避、拖延态度。同时,如果在房屋建成之后施工单位仍无法回收工程款,势必面对银行、材料商、施工工人及其他债权人的强大压力;为了尽快解决债务困扰,施工单位不得不勉强满足建设单位的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例如在工程款结算上的让步、对抢工费及其他奖金的让步等。由此可以看出,垫资建房行为对严重损害了施工单位的权益,且对建筑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存在潜在危害性,其负面影响甚至波及社会诸多行业。

(一)未实际履行的合同双方在签订了有关垫资合同之后,施工单位尚未进场开工或仅仅是办理了开工手续双方即产生矛盾。在该种情况下,人民法院首先应对合同中的无效部分作出认定,如果双方对继续履行合同达成共识,法院可以要求双方变更或重新修订原合同,使合同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如果已无继续履行合同的可能性,法院可以对该合同在实际履行之前双方的投入进行审核,一般建设单位会提出办理开工手续、合同鉴证等费用;施工单位会发生进场或进场前的准备费用等,笔者认为:对双方的上述费用,可以根据无效合同的过错原则双方应各自承担,损失各自承担进行处理。

(二)已履行完毕的合同这里所谓的"履行完毕"主要指施工单位承建的工程确已竣工,而建设单位拒不履行验收或验收后拒不结算义务的阶段。对于工程本身而言,往往具备了投入正常使用的条件,此时不可能以合同无效的理由要求施工单位将工程恢复原状。同时,建设单位如果要获取竣工工程,也理应以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为前提。故对于双方已履行完毕的合同解决重点应放在工程款的结算上。笔者认为:工程的结算可以主要根据原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并结合法定标准进行。因为原合同中虽然存在垫资的无效内容,但双方对于结算的标准往往不违背法律规定,例如采取平米包干制或定额制等,均属于国家规定的结算方式。对于合同当中所设定的工程验收、工期、施工奖金的计算办法等问题,如果不违反法律法规,同样可以双方的约定为依据,予以实际处理。对于施工单位提出的为了获得垫资资金而向银行借款而发生的利息、罚息等费用,建设单位提出的由于施工单位以未及时给付工程款为由不按期交竣而导致的经营损失等费用,双方应各自承担相应责任。因施工单位所提出的给付垫资利息的请求,应比照企业间相互拆借资金的处理办法不予保护;建设单位因拖欠工程款也存在明显的过失。但应注意一点:当建设单位在验收工程之后,对未能如期支付工程款而造成的利息应区别垫资利息,法院应根据建筑行业的同期贷款利息给予支持。

(三)部分履行的合同该类纠纷在实际处理中较为复杂。因直接涉及到工期、工程质量,所以在处理中对涉及到每一问题均应分别情况具体处理。

1工程质量问题由于工程尚未全部完工,故对已完成部分的质量验收成为难题。按照国家质量检验的有关规定,工程的验收应在工程全部完工之后进行,但由于合同仅履行了其中一部分,全部工程尚未竣工,故国家质检部门对此验收申请一般不予受理。那么此阶段的工程验收则主要应以在施工阶段双方的分段验收和有关工程监理的报告为依据,分别对隐蔽工程和表露工程进行书面验收。如无完整的验收记录,则应分清责任各自进行承担。一般来说,该部分的质量验收,除外观形象有明显不足外,应视为合格;对明显不合格部分应计算出返工的工程量,从工程款中扣除。

2工程结算问题尚未完工的工程结算也是较为复杂的问题。因工程尚未全部完工,结算起来较为困难。一般来说,应以施工单位所完成的形象进度进行工程结算。该形象进度可参考工程监理记录,由有关评估部门进行形象进度评估,计算出完工工程量,并依双方确认的工程造价计算出工程款。

由于施工单位多是拖欠材料费及人工费,所以结算当中往往涉及其他一些材料商、施工工人的追款纠纷。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一案中尽可能给予解决。例如有些材料购销合同是由建设单位直接与材料商签订,由建设单位付款给材料商。对于由施工单位与材料商签订合同并拖欠材料费的情况,可以考虑以法院控制一部分款项直接支付材料商的方式给予处理。

3关于工期问题在建筑安装施工合同中如施工单位违反工期的规定,延迟交付工程应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建设单位的过错造成工程停工,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支付停工费。而在垫资建房纠纷中,当双方发生纠纷时,工程尚处于施工阶段,且常会因涉及诉讼而发生施工停滞。对于工期问题,如果在一方提出诉讼主张时工程确实按照原合同的规定如期进行,对于工期问题也就不存在争议。但对于工期停滞造成的损失,对建设单位的延期损失和施工单位的停工损失,笔者认为:鉴于因垫资所引起纠纷中存在双方过错,故双方均应对此承担责任。

4工程移交问题该类纠纷的最终处理结果应为合同无效后,如无法进行继续合作,就涉及工程的移交问题。因整个工程并未完工,所以建设单位将与其他施工单位合作完成该工程的剩余部分。作为前一个施工单位,应在撤离施工现场的同时向建设单位移交有关施工图纸和资料,以保证建筑工程的下一步施工。这方面的工作,由于双方在诉讼中的矛盾较大,往往施工单位会拖延完成。法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诉讼之中主持这一步骤,以便建筑工程不致因双方的诉讼而拖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曾在此方面作过一些有益的尝试,效果较好。

总之,在具体处理垫资建房案件之时,应尽量同时考虑到其他权利人利益的实现。如银行贷款的归还、材料商货款的给付、工人工资的支付等,以尽可能在解决双方纠纷的同时不造成新的纠纷。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8篇

一、建设工程合同的工程款结算纠纷的成因

(一)不诚实,不履行合同引起的

在建设中,有的人总是不去履行合同上的要求,就会导致工程款结算纠纷,建设工程队的人要求负责人结算工钱,但是负责人不诚实的表现让建设工程队的人无法拿到自己应得的工钱,降低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人们的积极性。

(二)订立合同不明确导致了纠纷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负责人总想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拟订一个模糊的合同,就会让建设队的人有理说不清,让他们失去建设的积极性,很容易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差错。对于人们的健康安全出现了隐患。

(三)合同约定不明确

有的合同对于价格的制定不明确,就导致建设工程队的人无法理解明明是一百万的资金,到最后,负责人只给八十万的钱,这问题就来了,在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制定明确的价格,这样建设工程队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索赔与调价引起的

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情况就是索赔与调价问题,如何识破这一点和处理十分重要。在施工合同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中,双方当事人约定了调整合同价款的情况,我们认为索赔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非有自己的过错,而是有对方的过错造成的损失,并且自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或工期顺延的要求。索赔水平的高低往往关系到施工企业在该工程的盈亏问题,有种说法叫:中标靠低价、盈利靠索赔。

二、建设工程合同的工程款结算纠纷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会被确认为无效

有的合同会被认为无效,市场上的混乱让负责人有了可乘之机,让他们曲解了合同中的意思,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实践中众多建设工程合同由于违反了强行性规范中的效力性规范而被确认为无效,由此而产生了是否该按合同约定进行结算的纷争。

(二)因工程量争论而引发的结算纠纷

走的合同中并没有说明工程量,就这样制订了合同并且还签了字,因此,当建设工程队的人看到这个建设工程的时候,发现工程量与说给的价格非常的冲突,让他们白白做了很多的事情,就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还没有理由诉说,就会让他们不认真的完成工程。

(三)因违约索赔而产生的结算纠纷

施工现场未能通水、通电、通路、中期擅改设计、未按工程进度支付进度款、建设工程材料不能及时供应从而造成停工、窝工等情形,而导致的结算纠纷是非常多的,在这些情况下,负责人想要让建设工程队负责,但是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你,让你自己解决问题,就导致了很多纠纷。

三、建设工程合同中工程款结算纠纷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建议

(一)合同中不要出现模凌两可的字样

对于要签订的一份合同来说,一定要明确的字样来表达合同的意思,不要用非常模糊的字样来表示,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仅是拟订合同的人说不清楚,就是签订合同的人也会说不清楚,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别人的不负责。

(二)合同条款一定要完善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如果自己有什么疑问,如果自己不懂得地方一定要问清楚再签订,要不然一旦有了空缺,就会给一方带来不公平的待遇,让一方不高兴,那么,这个建设工程就很难进行下去,就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杜绝先进场后签合同的现象

有的人为了更快的把建设工程完成,在还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就会让施工队提前进行施工,没有签订合同就开工存在很大的风险,让负责人有机可乘,一般这种情况下都是对施工队的不公平,让施工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四)不要和一方走的太近

签订合同的双方最好不要很熟悉,一定要有担保人,因此越是熟悉的人,你就越不好意思说出合同的不足,当他扭曲合同里的意思的时候,你就无法反驳他,这样,你的利益就受到了影响,就会损失很多的钱财,也会让你对你的朋友产生怨恨,就会失去这个朋友。建设工程合同中,工程款结算经常存在很多的纠纷,因此,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也要保护自己的利益。

作者:束仁杰 单位:江苏省崇安律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沈澜涛,崔海丽.浅析造成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J].职业时空:综合版,2007,3(1):72.

[2]李玉琼,王玉花.浅谈大规模建设中施工合同纠纷频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福建建筑,2014(9):99-101.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处理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和承包方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了合同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纠纷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针对由于多种因素产生的突发问题,承包方和建设单位双方在解决突发问题时,都维护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纠纷。合理分析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纠纷,就能保证各项施工工作顺利进行,使承包方和建设单位都受益。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合同纠纷

1、建筑工程质量纠纷

工程质量纠纷是指当建筑工程完工后,工程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或者达不到合同中某项设计功能使用要求,承包方和建设单位之间发生纠纷。

2、施工工期纠纷

施工工期纠纷是指建筑工程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不能交付使用,给合同双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承包方和建设单位之间发生纠纷。

3、分包纠纷

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允许分包。承包方利用这一弊端,单方面进行工程分包,不征求建设单位意见。分包纠纷是指当承包方将部分工程分包给第三方后,由于第三方施工技术能力不足造成工程质量、工期达不到合同要求,引起承包方和第三方之间的纠纷。

4、建筑工程价款纠纷

承包方和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合同造价往往低于实际造价。或者承包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条件发生变化,工程实际造价高于合同造价。当承包方无法根据合同造价完成工程建设时,承包方就会要求建设单位补偿差价。当建设单位以任何理由拒绝补偿差价时,就会引起承包方和建设单位之间的纠纷。或者建设单位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拖欠工程价款或拒付款项,也会引起承包方和建设单位之间发生纠纷。

5、违约纠纷

质量违约和工期违约都属于承包方违约。建设单位违约是指当建设单位未按时支付给承包方工程进度款或工程中期擅自修改设计图纸时,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严重损失,建筑工程价款会增加。在工程结算书中,承包方会根据建设单位违约行为进行工程索赔。当建设单位不承认某些款项时,承包方和建设单位之间就会产生纠纷[1]。

6、延期利息纠纷

我国法律规定当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时,应付给承包方延期利息。延期利息纠纷是指当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拒付延期利息时,承包方和建设单位之间产生的纠纷。当承包方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时,明确规定当工程结算结束后建设单位付给承包方尾款,在工程结算过程中,如果承包方不能及时报送工程结算文件,报送的工程结算文件有缺失、不齐全,或者承包方、建设单位双方在工程结算时存在争议,就会导致工程结算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影响工程尾款支付。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合同纠纷的原因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体现的是承包方和建设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双方肯定都有责任,不能追究任意一方责任。下面将产生合同纠纷的原因讨论总结。

1、合同签订时过于草率

承包方和建设单位之间产生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就是合同内的条款不是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合同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承包方和建设单位必须重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对合同内的条款必须仔细检查。部分建设单位不重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没有要求专业的建筑技术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参与起草合同,而是派给某位领导单独签订,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造价知识,就会使合同中存在漏洞。

2、合同双方不按合同条款履行各自义务

承包方和建设单位在履行义务时不严格依据合同条款。不履行合同条款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建设单位不按照合同条款按时支付承包方工程款,承包方擅自将工程分包给第三方,承包方不按照合同要求严格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完善表现在两方面:(1)建设单位施工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合同签订前,大多数建设单位往往派某位领导或某位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划个圈确定施工地点,口头给承包方表述施工工作内容,口头承诺建筑项目完工时支付工程款等,并没将施工环境、施工具体内容和工程款结算签入双方施工合同。导致工程施工时双方产生合同纠纷。(2)当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改变、施工面积扩大、工程结构改变等,改变程序不合理,合同手续不齐全,合同双方签字不及时,双方就会产生合同纠纷。

4、建筑工程质量纠纷产生的原因

建筑工程质量纠纷产生的原因有:(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有缺陷,提供的勘测资料不符合实际施工环境地质。建设单位提供的原材料、建筑施工设备等达不到合同要求。(2)承包方的施工技术力量不足,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等。(3)建设单位要求的工程质量过高,承包方在现有的条件下达不到要求。(4)承包方私自将工程承包给第三方,第三方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

5、施工工期纠纷产生的原因

施工工期纠纷产生的原因有:(1)建设单位在征地、拆迁等问题未能与地方政府及时沟通,达成施工协议,导致承包方在建筑施工时不能按照合同按时开工,或者开工后停建等,影响按时交工,停工还给承包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合同条款及时提供施工场地、工程价款或其他资料,会引起承包方和建设单位产生工期纠纷。(2)由于承包方施工技术、组织能力等造成工期延后。(3)建设单位不合理规定工期,为了招标成功盲目定制工期要求,也会导致承包方在工期内完不成施工。

三、合同纠纷的处理对策

1、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规范管理

建设单位在起草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时,应当建立健全施工合同管理手续。管理手续应当包括施工合同的起草、合同签订、变更合同、续订合同、合同解除、合同终止等环节。手续应当规范化、档案化。大多数建设单位往往派某位领导或某位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划个圈确定施工地点,口头给承包方表述施工工作内容,口头承诺建筑项目完工时支付工程款等,一旦出现合同纠纷时,建设单位不能拿出证据处理纠纷。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口头表述或口头承诺建立书面材料,当发生合同纠纷时,将书面材料作为证据及时处理纠纷。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日常管理,可以制作施工合同电子版,借助互联网管理系统加强对施工合同签订、变更、续订、终止等动态管理,方便建设单位及时了解施工合同各个环节。

2、完善合同各项条款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内质量标准应当合法,并且有可能完成。建设单位应当制定清楚、明确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应当包括验收质量的单位和人员,采用何种标准检查质量,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处理质量异议的办法等。施工合同中开工日期应是实际开工之日,竣工日期应是提交竣工报告之日。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付款条件,付款条件要容易证明。合同的计价方法应合理,约定计价方法包括固定总价、固定单价或可调价格[2]。

3、违约纠纷的处理对策

承包方违约或建设单位违约会引起建筑施工中违约纠纷。当由于承包方违约产生施工合同违约纠纷时,建设单位与承包方的施工合同立即终止,承包方承担因违约产生的额外费用或其他费用。建设单位可以停止对承包方支付款项。当由于建设单位违约产生施工合同违约纠纷时,建设单位与承包方的施工合同立即终止,承包方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支付终止之日之前完成的全部工程的工程款或其他应得款。建设单位还应当向承包方支付由于合同终止给承包方造成的损失和费用等。

4、双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

建设单位向承包方提供设计图纸、设计人员。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问题,设计人员应当与承包方相关人员共同协商解决办法。承包方提供施工技术和施工图纸。承包方接收建设单位起草的合同文本后,应当仔细检查是否完整、有效,应当认真分析合同文本,明确建设单位在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的要求。承包方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制定建筑施工计划和具体施工措施。

5、监理工程师明确责任和义务

建筑施工开工前,建筑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当主持召开第一次施工例会,驻地监理工程师应当定期总结施工工作,例如每个月召开一次工地例会。在施工合同规定下,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程序做出变更。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监理工程师可以确定施工工程变更后的单价等,并对承包方下达变更令。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还起到监督作用,监督承包方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是否与施工合同一致。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可以对承包方提出换人要求。监理工程师还对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施工设备的数量、性能等是否满足施工合同中的要求。对于不合格的机械设备,监理工程师有权向承包方提出更换。如果承包方拒绝换人或更换机械设备,建设单位可以停止对承包方支付工程款[3]。

6、处理纠纷时坚持的原则

当承包方和建设单位发生合同纠纷时,双方应坚持以下原则,合理处理纠纷。(1)处理合同纠纷时,合同双方应注重证据,证据包括各种书面材料、补充协议等。没有书面证据的,应当进行现场实际测量。保证纠纷处理公平公正。(2)处理合同纠纷时,合同双方应遵守施工合同内各项条款。(3)处理纠纷时,合同双方―承包方和建设单位,都应当到场,各项调查工作和收取证据工作应当在合同双方监督下进行,确保公平公正。

结束语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常见的问题是工程质量、工期和工程款结算。采取有效的措施能预防合同纠纷的产生,能实现承包方和建设单位利益最大化。招标投标工作加强管理,工程总造价应当合理,既满足承包方利润,又不会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承包方和建设单位规范、合法签订施工合同,双方都应提高对施工合同的认识,了解施工合同的重要性,在签订合同时,文字组织要严谨,表达应准确,合同双方地位应平等。在施工过程中合同双方按照施工合同严格要求自己。采取有效措施就能预防合同纠纷和正确处理合同纠纷[4]。

参考文献:

[1] 史剑琴.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司法鉴定存在的问题[J]. 建筑机械. 2012(07)

[2] 刘学圣,王永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问题[J].山东审判.2013(10)

[3] 张国栋,骆方,盛哲,任庆芳.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突破相对性原则的合理性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3(05)

工程款纠纷合同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拖欠工程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拖欠工程款问题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以后愈演愈烈。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全行业被拖欠的工程款为36亿元,1995年,全行业拖欠工程款为600亿元,到了2003年底,全国建设项目累计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3600多亿元,其中已竣工项目拖欠1700多亿元,涉及到12.4万个项目。在拖欠的工程款中,政府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拖欠问题尤为严重。

2004年以来,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成绩卓著,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欠款部分。据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5日,中国累计清偿2003年以前竣工项目拖欠工程款1410亿元,占拖欠总额1860亿元的75.82%。其中,清偿2003年以前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512亿元,占政府投资工程拖欠总额705亿元的72. 62%。

鉴于我国政府已采取了大规模的清理拖欠工程款的行动,尤其是政府投资工程拖欠款,因此,本文的作者作为从事建筑房地产领域法律服务多年的律师,从现实情况出发,仅从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应对非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的拖欠,来阐述工程欠款问题。

一、非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拖欠工程款的原因

非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拖欠工程款的产生,既有建设市场方面的原因,又有建设单位方面的原因,还有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原因,建设市场方面的原因由政府用行政手段来规范,本文仅阐述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方面的原因:

(一)建设单位方面导致拖欠工程款的原因

1、签约主体不合法。法律规定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是被批准建设工程的法人主体,而实际履行中,发包方往往以无法人资格的“筹建处”、“指挥部”、“项目部”等临时机构名义对外签订建设工程合同,致使工程的建设主体不明,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向真正的建设单位追索工程欠款。

2、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施工图纸修修改改,工程量变化很大,甚至超过合同额,建设方口头承诺对工程增量不与书面确认,竣工后导致结算纠纷,这是造成拖欠工程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3、投资不落实、资金不到位。要么超过自身资金承受能力上项目造成了工程款拖欠,要么要求承包方带资承包工程和垫款施工,转嫁投资缺口。

4、非法发包工程。发包方违反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不按规定进行招投标私下签约发包工程,或者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手续违法,使实际施工的单位在工程竣工后也无法追索工程款,有苦难言。

5、肢解发包工程。发包方将一个工程表面上发包给一个承包单位,暗地里又把工程分割为若干部分,指令发包给几个承包人,使整个工程建设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应有的统筹协调,造成施工现场秩序混乱、责任不清,导致结算纠纷,引发工程欠款。

6、利用项目公司逃避风险。我国现行法律缺乏对建设项目法人投资风险责任的约束,对项目的筹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的责任等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项目法人往往成了实际建设单位金蝉脱壳抵赖工程欠款的工具。

7、建设单位恶意拖欠,故意找借口,拖延工程结算。

(二)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导致工程款拖欠的原因

1、建筑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建筑企业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2001年底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3669万人,比1991年增加67.6%。建筑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了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致使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时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难以结算工程款。

2、建筑业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成了工期拖延、质量隐患,因而引起了合同的纠纷,导致业主拖欠工程款。

3、建筑企业不敢采用法律手段维权,担心打官司得罪业主,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今后在建筑市场上承接工程业务,存在打官司的时间长、成本高,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即使胜诉在法院执行时也有很大难度等顾虑,导致工程欠款久拖不决。

3、非法转包。非法转包,一方面形成“层层转包、层层扒皮”的现象,导致严重偷工减料,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另一方面使实际施工人直接追索工程款困难重重。

4、非法挂靠。是指挂靠人利用被挂靠单位的名义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并向被挂靠单位缴纳一定比例管理费的行为。挂靠的企业一般管理不规范,投机行为盛行,甚至套取工程款后,给被挂靠企业扔下一个烂摊子。而被挂靠企业根本没有施工资料,无法与建设单位结算,导致工程款纠纷。

5、违法分包。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某一部分工程或某几部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条件的其他承包人,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给他人。违法分包极易导致工程质量纠纷,引发工程款结算纠纷。

6、工程量争议产生纠纷。建筑工程的工程量之争主要集中在合同生效后洽商变更增加的工程量上,发生争议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施工方未就上述工程量取得发包方的签字确认,而仅凭自己单方的施工记录要求进行结算,发包方不与认可,发生纠纷。 7、违约责任不清产生纠纷。在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经常会出现承包方的逾期竣工,实际上有好多时候是由于发包方的原因导致,但缺少证据的收集,结算时违约责任扯皮,造成建设工程合同结算纠纷。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对非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欠款的对策

针对上述工程欠款的成因,建筑施工企业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施工企业要加强管理并做好防欠清欠工作

施工企业要预防拖欠工程款发生,加强企业管理,特别要加强对施工合同、施工质量、工期的管理。要调整经营结构,将承包工程的重点放在有实力、信誉比较好的业主和项目上。承接任务时必须对业主的业绩、资信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待垫付资金等工程要十分谨慎,要将垫付工程提高到投资行为管理的高度来对待。对已拖欠的工程款,要认真做好清欠工作,组建专门机构,成立由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清欠小组,建立拖欠款回收月报表制度,要把责任指标落实到部门和人头。对于态度恶劣、有钱不还,故意赖账的业主应不惮于诉诸法律。 (二)作好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施工索赔工作,避免结算纠纷 施工索赔是建筑企业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索赔一方面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的约定,一方面依据整个缔约、履约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招投标文件、会议纪要、来往信函、指令或通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工程照片、气象资料、各种验收报告、有关原始凭证、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等。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初就要作好索赔的准备,注意收集这些资料。(三)依据现有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维护自己的权利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工程纠纷解决方面的法律,如《合同法》第286条中规定了承包人对建设工程的价款可就该工程行使优先受偿权;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建筑施工企业可依据这些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审慎审查防范违法工程避免损失

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禁止性规定的工程即属违法工程。违法工程可能会被政府进行,存在无法获得工程款的风险。为防范此类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承包工程前要首先确认建设方的工程是否合法。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要在合同中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供担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由担保方承担。(五)坚决果断面对“烂尾楼”工程

“烂尾楼”工程是因业主资金原因导致停工时间较长的工程。面对可能发生“烂尾”风险的工程,一旦业主拖欠进度款时间过长,立即向其发出限期催款函,如仍不支付,则果断停工,诉诸法律手段,除非业主支付或提供了充分适当的担保,方可继续施工。不然干的越多,欠的越多,最后赔的越多,一定要坚决果断。(六)连带真正业主谨防项目公司拖欠

建筑施工企业与项目法人合作时,为避免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难以收回的风险可采取的防范措施为要求发包人让真正的业主提供履约担保。如工程已竣工项目公司不及时给付工程款,要迅速,列发包人和真正的业主为共同被告,并保全所建工程和真正业主的其他资产。(七)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对待垫资工程

垫资施工囿于国情无法回避,但要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并明确垫资是否有利息及利息的计算方法。对于垫资施工的项目,可采取的规避该风险的措施为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

(八)合法施工杜绝违法行为

为了避免结算风险和杜绝包工头等转嫁风险搞投机,要尽量杜绝把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更不要为了一点可怜的管理费允许他人挂靠,因为那是“百分之几的收益,百分百的风险”。如果存在转包、分包或挂靠,要采取控制风险的措施,向实际施工人处派驻监督人员,作好质量、工期控制,尤其做好财务控制。

【作者简介】

上一篇:房产交易合同违范文 下一篇:商品房预售合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