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范文

时间:2023-02-22 02:12:07

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由5层裙楼和a、b两栋高层组成,a楼为20层,高76m,b楼为30层,楼高114m,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5.6万m2。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0.1g,第二组,特征周期0.4s),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第二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上部结构和负一层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为二级结构,负二层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基本风压:Wo=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2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主要是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内力分配设计,其中剪力墙的设计位置和数量就是关键。

2.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在结构整体内力分析完成后,根据梁柱各构件的控制内力进行截面的优化设计,确定满足荷载效应水平要求的各结构构件的几何特征的配筋量的优化结果,由此导致原结构的几何特征和荷载特征的变化,优化结构在现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特征发生变化,各控制截面的控制内力也发生相应变化,据此进行下一步的优化设计。因此,结构优化就是一个不断迭代、渐进的寻优过程。

2.2结构最优设防的选择

在预测地震烈度概率分析的基础下,使用专业地震安全评价报告的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定分析法计算结构的模糊延性向量和模糊抗震强度,损失等级概率和震害损失的概率预估期望值,在满足最大投资期望和最大损失约束条件下,求出最优地震设防烈度值。

2.3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承载力、刚度、延性能力的最佳匹配设计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主要是结构刚度和结构延性的最佳组合。结构刚度对结构的主要影响为结构的自振周期和侧向位移,结构延性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为保持承载力能力的前提下的变形能力,因此可以采用结构整体的侧向位移量来协调结构的刚度和延性,按规范对层间位移量和顶点位移总侧移的限值来控制结构的刚度和延性设计。

2.4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

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就是结构优化的原则,通过一次性完成的结构件,逐步优化各个构件,以达到结构受力合理,节约投资的目的。

2.5基础优化设计

(1)主楼和裙楼的基础分别设计,根据勘查要求,主楼采用筏板基础,裙楼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底板或桩基承台要按照经验和计算结果设置,不得随意增加厚度或加大钢筋。例如在地下室基础的初步设计工作中,原初步设计地下室基础拟全部采用筏板基础,经审核计算后,提出纯地下室基础部分采用独立基础加抗浮底板及抗浮锚杆的做法能做到节约钢筋、混凝土。同时保证结构安全,施工简便,能达到更加节省工程成本目的。因此对纯地下室基础

采用独立基础加抗浮锚杆、底板方式设计施工图(图1)。

【图1】独立柱基础剖面图

(2)对地下室有防水要求的基础底板,裂缝宽度可控制为0.2mm;地下室顶板及外墙,要求荷载取值准确、有些荷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得累加。

(3)作为塔楼的嵌固端,地下室的顶板不宜太薄,在覆土不太厚的情况下,采用十字梁较好,在覆土较厚时,采用井字梁较宜。

(4)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持力层为中密卵石层,a、b栋塔楼采用筏板基础,裙楼基础采用独立柱基础加抗水底板,裙楼和纯地下室部分采用抗浮锚杆。

2.6强化“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设计理念框架结构的柱、剪力墙设计要引起重视,要加强设计;而梁和板的配筋不宜调大,梁的设计变量主要是截面高、宽及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积和架立钢筋的截面积,优化设计主要针对以上设计变量进行优化,因此梁的截面尽量按正常值取定,少做宽扁梁,配筋率也应控制在1.5%左右,次梁的箍筋宜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2.7楼板优化设计

考虑到楼板要预埋管道的要求,楼板较薄时施工容易造成裂缝,因此楼板设计时采用弹性假定,不采用塑性假定设计,计算楼板厚度、配筋的折减等,精心配筋。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中较大值相同板厚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钢筋强度大时,最小配筋率低,故优先采用三级筋;板中抗裂钢筋(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1%,当120mm厚板时,可用Ф6@150;尽量不用大跨厚板。

3优化设计效果

为验证设计优化的有效性,分析结构设计的初步方案,采用工程所在地的市场价格。本工程的最终优化的结果为:节约钢筋65t,节约资金约32万元。

4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要点总结分析

除了工程实践中所分析优化设计方法外,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要点:

(1)分散:剪力墙的布置应考虑地震力分散作用于刚度大致相等的多片剪力墙上。因为如果地震力集中作用到一两片刚度很大的剪力墙上,会造成墙体内力很大,截面设计困难,且主要受力剪力墙一旦破坏后,其余较弱剪力墙和框架很难额外负担起该剪力墙传来的很大地震力,以致出现破坏。

(2)均匀:同方向的各片剪力墙不要集中于某一区段内,以防止因楼盖过大的水平变形导致地震力在各框架间的不均匀分配。

(3)周边:剪力墙尽可能沿结构平面的周边布置,以获得结构抗力的最大水平力臂,充分提高整个结构的抗扭转能力。

(4)一般情况下,剪力墙布置在竖向荷载较大处,平面形状变化处或楼盖水平刚度剧变处、楼梯间、电梯及管道并。纵向剪力墙不宜设置在独立结构单元的两端,以免纵向框架梁和楼板因受到变形约束的区段过长而产生较大的收缩和温度应力。

(5)剪力墙的门窗洞宣上下对齐,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不宜采用错洞墙。剪力墙的布置对结构抗侧刚度有很大影响,剪力墙缘高度不连续,将造成结构刚度突变,故尽量不设转角窗;无法避免时,应在转角处采取增大墙厚、板厚及设暗梁等加强措施,以保证相邻楼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0%。

(6)剪力墙的位置设置要保证足够的刚度,结构平面应布置一些短肢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体系。

(7)轴压比也是剪力墙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当其太小时说明没有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减少布置一些剪力墙。

除了所述以上要点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还需以先进设计理念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融入科学的结构设计优化流程,从整体上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优化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宏庚,姜巍。基于ANSYS的剪力墙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模拟[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11)。

[2]魏琏,刘畅,王森,陈军,姚永革,何子文。某超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动力和静力弹塑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2,(11)。

[3]韩斌。高层建筑中短肢剪力墙结构截面设计与构造问题探析[J]。科技视界,2012,(31)。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2篇

关键字:抗震墙轴压比弯曲变形

抗震墙广泛用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规范规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除框架结构外,其余几种结构体系均和剪力墙有关,所以有必要对剪力墙结构作一个重点探究。

在受力方面,因为剪力墙的刚度大,轻易满足小震功能下结构尤其是高层结构的位移限值。在地震功能下,其变形小,破坏程度低,可以设计成延性抗震墙,大震时通过连梁和墙肢底部的塑性铰范围内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在和其他结构共同工作的同时,能吸收大部分的能量,降低其他结构的抗震要求,在设防较高的地区(8度及区以上地区)优点更为突出。

抗震墙由墙肢和连梁两部分组成。设计时应遵循强墙弱梁、强剪若弯的原则。即连梁的屈服先于墙肢,连梁和墙肢均应为弯曲屈服。和旧规范相比,新规范在剪力墙抗震设计非凡是在抗震构造方面有比较大的变化。主要包括摘要:

(1)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变化;

(2)墙肢组合截面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和连梁组合的设计值;

(3)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4)增加了剪力墙的轴压比的限值;

(5)将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种边缘构件的构造不同,加强了应加强的部位,放松了可放松的部位,使抗震墙的设计更具合理性;

(6)新规范取消了旧规范的“弱连梁”和“小墙肢”的术语,代之以“跨高比”和墙肢长度和厚度的比值,应当说在概念上是没有区别,但89规范虽然对“弱连梁”作了规定,但在设计中难以确定什么是弱连梁。

在进行抗震墙设计时应注重如下的要求摘要:

1、抗震墙的布置要求摘要: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合理的布置是构建良好抗震性能的基础。应遵循“八字方针”即“对称、均匀、周边、连续”外,还须注重摘要:

(1)将长墙分成墙段摘要:对于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若内纵墙很长,且连梁的跨高比小、刚度大,则墙的整体性好,在水平地震功能下,墙的剪切变形较大,墙肢的破坏高度可能超过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新规范规定将长墙分成墙段,使墙的高宽比大于2。墙段由墙肢和连梁组成。旧规范也有相同的规定。二者的区别在于连梁。旧规范为弱连梁,而新规范为跨高比不小于6的连梁,其目的是摘要:设置刚度和承载力较小的连梁,在地震功能下可能先破坏,使墙段成为抗侧力单元,且墙段以弯曲变形为主。

(2)避免墙肢长度突变摘要:抗震墙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墙肢的截面长度,沿高度不宜有突变,当抗震墙的洞口比较大时,以及

一、二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区,不宜有错洞布置的剪力墙。

2、框支层墙体的布置要求摘要:

(1)对框支层刚度的要求摘要:部分框支的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抗震墙减少,侧向刚度降低,在地震功能时有可能将变形集中在框支层,框支层是使结构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对于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为避免框支层成为薄弱层或软弱层,新规范第规定摘要:框支层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上一层非框支层侧向刚度的50%(应该说规范的要求并不过分,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这种对抗震极为不利的结构形式。和建筑师一起努力,为建造牢固的建筑产品而共同奋斗)。新规范取消了旧规范对框支层落地剪力墙数量的规定,从设计上讲比原规范抽象但却更加合理,所以我建议摘要:在平面布置时可以借用原规范的数量控制作为直观的手段,然后进行量化计算。

(2)框支墙落地的间距不宜过大摘要:框支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主要由落地剪力墙承担,功能在紧邻框支层的上一层非落地剪力墙的水平力亦通过框支层楼板传到落地墙,为保证楼板有足够大的平面内刚度(传递水平力),新规范规定摘要:落地墙的最大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4米,取消了原“四开间”的含糊概念。另外,新旧规范均对框支层楼板提出了具体的非凡规定(详见附录),希望能引起设计者的高度重视。

(3)部分落地墙宜设计成筒体,以增加抗扭刚度和抗侧刚度。此条在实践中似较难作到,但须和建筑专业很好协调的话,相信一定会有很明显的效果。

3、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布置要求摘要: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最多(对高层而言)。布置要点是摘要:位置和数量,抗震墙的数量以满足刚度即满足层间位移限值为宜,位置相对灵活,但应符合规范相关的具体规定。

(1)沿房屋高度,抗震墙宜连续布置,宜全长贯通,避免切断,且洞口宜上下对齐,避免墙肢长度的突变。对外墙而言较轻易作到,这和上述的“八字方针”相统一,内墙有时相对较困难。

(2)不宜开大洞口,避免削弱抗震墙的刚度。虽然取消了旧规范对洞口面积的限值的规定,但在实际中对此条规定较难把握,由此引起的争执亦屡见不鲜。

(3)洞边距柱端(指距柱内侧)不小于300㎜,以保证柱作为边缘构件的功能和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

(4)双向抗侧力的结构形式。且纵横墙宜相连,使彼此成为有翼缘的剪力墙,不但可以增加刚度,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塑性变形的能力。

(5)对于较长的房屋,不宜在房屋的端部设剪力墙,以避免温度应力对剪力墙的不利影响。

(6)对于

一、二级抗震墙,其连梁的跨高比不宜大于5。且高度不小于400㎜。连梁有较大的刚度,可保证墙体的整体性能良好并能增大耗能能力。

(7)柱中线和梁、墙中线不宜大于柱宽的1/4,以减少地震功能对柱的扭转效应。否则应通过加水平腋的方法或者加强柱内配箍率等方法加以弥补。

4、抗震墙及连梁的截面尺寸的有关规定摘要:新老规范基本相似,但具体数值并不相同。主要包括摘要:截面尺寸、最大剪压比、最小墙体厚度等。

(1)最大剪压比限值摘要:对剪跨比大于2的剪力墙和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剪压比不应大于0.2;剪跨比小于2的剪力墙和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剪压比不大于0.15。原因是摘要:剪跨比小的墙和跨高比小的连梁其剪切变形较大,甚至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对剪压比的要求应更严格一些。实验表明摘要:剪压比超过一定值时,将过早出现斜向裂缝,增加水平筋和箍筋的方法没有功能,在箍筋水平筋未屈服前混凝土即已在剪压的共同功能下破碎。合理的方法是摘要:加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加厚墙梁或加长墙的长度,但不宜加高梁的高度。在计算墙肢的剪跨比时弯矩和剪力均取地震功能下的效应组合的计算值,当楼层上下端计算弯矩不同时,取较大值。

(2)抗震墙的最小厚度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区不小于200㎜且不小于层高的1/16;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其他部位不小于160㎜且不小于层高的1/20;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墙的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端柱组成边框。其他结构的

一、二级不小于160㎜且不小于层高的1/20(其他结构的

三、四级不小于140㎜且不小于层高的1/25);其他结构的

一、二级底部加强区不小于200㎜且不小于层高的1/16(无故柱或翼墙时不小于层高的1/12)。新规范对二级剪力墙的厚度要求比原规范严格;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下剪力墙的厚度和

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区的墙厚的要求。

5、墙的水平分布筋起抗剪功能,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反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的功能。设计中当建筑物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非凡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等敏感部位宜适当增加。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防腐技术 初探

Abstract: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most commonly used in building in China, whose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Howerer, the corrosion is the most serious factor that pose a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crete corrosi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corrosion types and mechanism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aper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crete corrosion resistance, 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etter anti-corros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 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钢筋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工程材料。由于现代对建筑物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提高建筑物耐久性的研究越来越多。而相关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是影响建筑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钢筋混凝土的防腐问题成为我们当务之急。本文在对钢筋混凝土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混凝土防腐的建议措施,为今后的钢筋混凝土防腐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钢筋混凝土防腐的意义

钢筋混凝土的防腐对于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非常重要。合理有效的钢筋混凝土防腐可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正常的气象及使用条件下的寿命得到延长。相反的,若是忽视钢筋混凝土的防腐问题,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普通环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会由外到内慢慢出现疏松、渗漏、露石、开裂、剥落和钢筋锈蚀等问题,极大的缩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更有甚者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造成危险。因此,进行钢筋混凝土的防腐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

二、钢筋混凝土腐蚀的类型和机理

1、钢筋混凝土腐蚀的类型

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氯盐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和碳化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在氯盐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中,氯盐侵入钢筋混凝土方式有两种,即钢筋混凝土拌合时为了达到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质而加入外加剂时的引入和钢筋混凝土硬化后外界氯离子通过渗透作用的侵入。这两种侵入方式中,后者被认为是氯盐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的主要原因。而在碳化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中,碳化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的生成破坏了钢筋碱性环境,使钢筋容易发生锈蚀,造成钢筋混凝土腐蚀情况的出现。

2、钢筋混凝土腐蚀的机理

我们一般所说的钢筋混凝土腐蚀指的是凝土中的水泥和钢筋被腐蚀介质腐蚀。腐蚀介质包括酸、碱、盐,每种介质对应的腐蚀机理也存在差别。酸性介质腐蚀钢筋混凝土的机理是:其发生了相关反应破坏了混凝土的保护层,进而对保护层里钢筋表面钝化膜进行了破环,最终导致钢筋锈蚀。碱性介质腐蚀钢筋混凝土的机理是:在其侵入混凝土并出现干温交替情况下,其会对混凝土有一定的结晶破环作用。盐类介质腐蚀钢筋混凝土的机理是:在干湿交替的环境条件下,侵入到混凝土内部的盐类介质会发生反应而体积增大,进而对水泥内部压力增大,造成混凝土的剥落,最终使钢筋腐蚀。

三、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影响因素

对钢筋混凝土腐蚀有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主要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氯化物的影响

氯化物是钢筋混凝土被腐蚀的最主要原因,其氯离子的浓度高低与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速度存在直接的关系。其侵入钢筋混凝土的方式主要是如前所述的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通过外加剂侵入和从外界通过扩散侵入。因此,研究氯化物对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影响可以从混凝土质量、内部孔隙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与否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等几个方面进行。

2、混凝土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造成钢筋混凝土被腐蚀的又一重要原因,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有密切的关系。混凝土碳化对钢筋混凝土腐蚀的影响主要通过生成碳酸钙来破坏钢筋的碱性环境,使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失稳,进而造成钢筋的腐蚀。混凝土结构的碳化过程非常缓慢,其与混凝土自身的空隙率及渗透性有很大的关系。

3、水和氧气的影响

水和氧气是造成钢筋混凝土被腐蚀的重要原因之一,混凝土孔隙中水和氧气的存在为钢筋锈蚀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孔隙中的水与钢筋的腐蚀速率存在着直接的联系。通常认为在一定的含水量范围内,混凝土孔隙中的含水量与钢筋的腐蚀速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氧气在钢筋表明有水膜的条件下,会使钢筋发生电化学腐蚀,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溶解氧的多少和钢筋腐蚀的速率有正相关的的关系。

4、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厚度也是造成钢筋混凝土被腐蚀的原因之一。在干燥的环境中,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腐蚀影响不大。而在极潮湿的环境中,保护层厚度与氧扩散阻力成正相关的关系,而氧扩散阻力与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成负相关的关系。此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还对氯离子的扩散有影响。

四、加强钢筋混凝土防腐的措施

1、控制原材料中氯化物的含量

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水、沙子、石子及外加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时,除了满足施工的质量要求外,还应选择氯化物含量较少的材料。如对水泥的选择时,应选择火山灰和粉煤灰类水泥,其成分可以有效减少氯化物对水泥石的溶解和析出;对于水的选择,尽量选择含氯量低的水,禁止使用海水;沙子应尽量避免使用海沙,如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其含氯量;外加剂的选择时也应考虑氯化物含量的问题,其含氯量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而对于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国家规定禁止使用含氯的外加剂。

2、选用耐腐蚀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原有钢筋材料在自身抗腐蚀方面表现不佳。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比较多的耐腐蚀钢筋是环氧涂层钢筋。其具有良好的抗拉和抗弯性、耐化学侵蚀的性和耐高碱性。环氧涂层钢筋的使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速度。但是此种材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其涂层一旦被破坏,他的防腐性能将大打折扣,甚至比不上传统的钢筋材料。因此,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应该对其涂层质量缺陷进行相关的研究。

3、进行阴极保护

阴极保护是钢筋混凝土防腐的有效措施。通过外加电流或者牺牲阳极,可以实现钢筋的阴极保护。进行阴极保护的钢筋,可以有效防止氯离子对钢筋的电化学腐蚀,使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中氯化物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的防腐效果。

五、结论

钢筋混凝土的防腐工作与人民财产的安全息息相关,应该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需要在弄清其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对现有工作进行改进,使钢筋混凝土的防腐工作的成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葛燕,朱锡昶,朱雅仙,李岩.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阴极保护[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金伟良,赵羽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4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

建筑施工损失的绝大部分都是由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实施质量低下造成的,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应该着重注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加固技术应用,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应用和实践时,需要施工技术人员注意的问题有很多,笔者就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浅谈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

1增大截面加固技术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增大截面法是通过采用同种材料(钢筋混凝土)来增大原混凝土结构截面面积,从而达到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目的。当梁、柱构件抗力不够时,常采用增大截面法,其优点如下:

1.1施工技术成熟,便于施工。

1.2质量好,可靠性强。

1.3提高抗力及构件刚度的幅度大,尤其对柱增加稳定性较大。

增大截面、增加刚度,首先要考虑分析整体结构,不能仅为局部加大而加大,这样会引起整体结构的局部薄弱层发生重大事故。此外,加大截面法还有一些不利因素,使用时要予以考虑。一是因构件质量和刚度变化较大,结构固有频率会发生变化,因此,应避免使结构加固后的固有频率进入地震或风震的共振区域,造成新形式的破坏。二是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较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三是构件的截面增大后对结构的外观以及房

屋或桥梁净空也有一定的影响。增大截面加固法主要使用于梁、板、柱、墙等一般结构。

2预应力加固技术

预应力加固法是一种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分水平拉杆和组合式拉杆)或型钢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通过施加预应力强迫钢拉杆或型钢撑杆受力,影响并改变原结构应力分布,并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致使一般加固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的影响能较好的消除。因此,后加部分与原结构能较好地共同工作,结构的总体承载能力可显著提高。预应力加固法具有加固、卸载和改变结构应力分布的三重效果,适用于大跨度结构加固,以及采用其他方法无法加固或加固效果很不理想的较高应力应变状态下的大型结构加固。预应力加固法的主要优点如下:

2.1体外配筋张拉预应力可以起到增加主筋、提高正截面及斜截面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刚度,有效地改善了使用性能且效果好。

2.2预应力能消除或减缓后加杆件的应力滞后现象,使后加杆件有效地工作。

2.3预应力产生的负弯矩可以抵消部分荷载弯矩,减小原构件的挠度,缩小原构件的裂缝宽度甚至使原裂缝完全闭合。

因此,预应力加固法是一种加固效果好而且费用低的加固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的缺点是增加了施加预应力的工序和设备。

3增设支点加固技术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增设支承点来减小结构计算跨度,达到减小结构内力和提高其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该法简单可靠,但对于使用空间有一定影响,适用于梁、板、桁架、网架等水平结构的加固。

按照增设的支承结构的变形性能,增设支点法可分为刚性支点和弹性支点两种情况。刚性支点法通过支承结构的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将荷载直接传给基础或柱子等构件。由于支承结构的轴向变形远远小于被加固结构的挠曲变形,对被加固结构而言,支承结构可简化按不动支点考虑,结构受力较为明确,内力计算大为简化;弹性支点法是通过支承结构的受弯或桁架作用间接地传递荷载的一种加固方法。由于支承结构的变形和被加固结构的变形属同一数量级,支承结构只能按弹性支点考虑,内力分析较为复杂。相对而言,刚性支点加固对结构承载能力提高幅度较大,弹性支点加固对结构使用空间的影响程度较低。

4化学灌浆补强加固技术

化学灌浆补强就是将一定化学材料配制成浆液,用压送设备将其灌入混凝土结构裂缝内,使其扩散、胶凝或固化,达到补强的目的。化学灌浆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环氧树脂为主剂配制成的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可以室温固化、收缩小、强度高、粘结力强等一系列优点,而且因为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粘结力和内聚力均大于混凝土的内聚力,能有效地修补混凝土的裂缝,恢复结构的整体性,目前是一种较好的补强固结化学灌浆材料,一般用于修补宽度为0.2~0.5mm的裂缝;另一种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剂配制的甲基丙烯酸酯类灌浆材料。它具有可灌性好的特点,能灌入0.05mm宽的细微裂缝中,一般用来修补缝宽在0.2mm以下的裂缝。

化学灌浆补强法主要用来修补因出现裂缝而影响使用功能的结构,如水池、水塔、水坝等,也可用来修补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及因钢筋锈蚀而导致结构耐久性降低的构件。

5水泥压浆补强加固技术

水泥压浆补强法是一种用压力设备将水泥浆液压入结构构件的蜂窝、孔洞或裂缝中,充填并固结这些缺陷,以达到补强加固的目的。水泥灌浆具有强度高、材料来源广、价格低,运输、储存方便及灌浆工艺比较简单等优点,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的灌浆材料。该法的缺点是需要专门的设备,主要用于因地震、温度、沉降等原因引起的砖墙裂缝的修补。

6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技术

喷射混凝土补强法是一种用混凝土喷射机将混凝土拌和料和水(干喷机)或混凝土湿料(湿喷机)以高速喷射到混凝土结构上,并快速凝固成型的加固方法。喷射混凝土不需要振捣,它借助水泥与骨料之间的连续冲击实现密实化,也不需要支模或只需部分支模,施工方便、速度快、工期短,喷射凝固层与原结构粘结力强,所以在大范围加固工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其缺点是需要专门的设备,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求较高。这种方法常用于病弱混凝土的局部或全部更换;在梁、板等构件的下面增补混凝土;填补混凝土和砖石结构中的孔洞、缝隙及混凝土墙的麻面。

7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

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的加固技术主要是对钢结构建筑物进行加固和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建筑物采用刚才进行加固。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要求根据加固的对象决定采用钢柱的加固、钢梁的加固、钢层架加固、托架加固、吊车系统加固、裂纹的修复和加固、连接和节点的加固等,根据损害范围选择局部加固或者全面加固。

8结语: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用钢;问题

中国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国内外钢筋混凝土用钢标准概述

国内外钢筋标准总体可分为两大体系,欧洲、英、德、俄为一种,可称为欧洲体系,我国、美国、日本为一种,可称中、美、日体系。前者往往是更多的强度级别的高强度开发,生产过程控制冷却热回火后,其生产成本较低,因为在欧洲的战略位置,而不是在地震多发地区,一般加固没有抗震设防要求。后者从强度级别低,中,高平衡,生产过程一般是炎热和晶粒钢。由于这些国家在地震多发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地震的要求,如:ASTMA706,我们的标准规定屈服强度比为1.25,屈服强度比在日本未指定,但其国际标准的修订主张有地震要求。标准SAC/TC183/SC7的“钢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分技术委员会”负责,现有标准16项,如下

二、分析钢筋混凝土用钢材料

要求材料强度高,加工性能优良,变形力足够。钢承重结构必须有所需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碳,磷,硫的含量以及屈服点一定要确保合格。此外,焊接结构还要求有一个合格保证的冷弯试验,结构必须能够承受动态载荷和关键拉伸或弯曲焊接结构,而且还要有合格保证的正常的或负的低温冲击韧性。根据过去的经验,Q420B,Q390B,Q345B,Q235B的要求均能够满足。

钢的各种特性表现在负荷作用下,如:延展性,强度,冷弯,韧性和抗冷性的性能。绩效指标的钢的强度特性是:屈服强度,弹性模量,比例极限,拉伸强度等。其特征在于钢的屈服强度的最大应力能否实现,当应力超过屈服点会产生显着的塑性变形而不断裂,是钢的可延展性。因此,屈服强度是钢的强度性能的最佳指标。钢材的塑性伸长率伸长率主要取决于由所决定的,均匀变形,变形的较大的伸长率,然后钢断裂之前吸收的能量和产生的永久的塑性变形能力会更强集中衡量。钢的冲击韧性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来衡量钢材承受脆性断裂以及抗蚀剂的能力,而且钢的综合指标的强度和延展性。

抗裂性指标主要衡量冷加工性能,冷弯型钢是调查的性能的荷载应力状态的塑性变形能力的发展目标。

钢筋混凝土用钢分析

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带肋钢筋的俗称是螺纹钢分为HRB335老牌号为20MnSi、HRB400老牌号为20MnSiV、20MnSiNb、20Mnti、HRB500三个牌号广泛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设。

2)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为热轧棒使用月牙形横肋钢冷轧生产三面(或两个面)。冷轧带肋钢筋已开始被使用在现浇混凝土工程,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这样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钢用在高层和多层建筑。

3)热轧光圆钢筋。热轧钢筋是经热轧成型并自然冷却的成品钢筋,由低碳钢和普通合金钢在高温状态下压制而成,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配筋,是土木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之一。直径6.5~9毫米的钢筋,大多数卷成盘条;直径10~40毫米的一般是 6~12米长的直条。

4)冷弯试验。弯曲试验是采用压弯法或折叠弯曲,在逐渐减小凸模弧面半径R的条件下,测定试样外层材料不产生裂纹时的最小弯曲半径,将其与试样基本厚度T的比值即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作为弯曲成形性能指标。最小相对弯曲半径越小,弯曲成形性能越好。

5)拉伸试验。拉伸试验实际性能测试中,他们无法通过一些传统的测试方法,如丝的拉伸试验方法确定其他措施。这一类的方法不能明确判断出冷轧带肋钢筋的伸长率。测试样品的轴向拉伸载荷特性的材料的条件下的测试呼叫是可视化的拉伸试验。拉伸试验得到的断裂伸长率的材料,拉伸强度,比例极限,屈服强度等数据。

四、钢筋混凝土用钢需要注意的问题

1)混凝土用钢施工前应注意的问题

应选择技术措施,材料,将准备工作做好,具体包括骨料,水泥和额外的试剂的原料。其他少量的试剂纳入测试,以最后的结果为根据。如果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筑材料,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将产生影响,如砾石和沙子,选择何时,何地针状颗粒非常容易断屑,这将有工作性质强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物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扩大总孔隙度。

2)混凝土用钢施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清除表皮,厚度清除在500mm保持,其实施过程中压实后。严重缺乏能力或软基现象的存在的基础,钢筋应该得到实施。一层没有钢筋混凝土垫块,钢筋混凝土地基基础部分的直接接触是缓冲作用,其作用主要是练级,过度,并进行隔离,同时也起到了霜冻,排水和地基与基础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重要的作用。至少应70毫米的厚度的混凝土垫块。

部分的设计模板,模板直接造成缺乏合理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如果安装不符合安装设计要求,将导致组件的设计和尺寸不匹配,并在发挥相应的功能上都受到了影响。模板既需要接缝平滑,保证不跑浆。

对于钢部件应保证现场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要求严格禁止人为地降低了数量和直径根钢筋,蔑视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些做法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捆扎确保其不会出现松动,绑扎每单位面积的分布应达到相应的设计要求,严禁出现减绑或绑混沌现象。以确保符合其长度值。在焊接工作中,也符合质量要求的焊条选择,同时也能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一些具体的结构中,混凝土用钢应严格执行根据具体的配置,其搅拌直至均匀的设计要求。在浇筑前在模板存在在清理碎片,同时实施测试,并测定样品本身的质量,外添加剂应当符合严格的标准测量,不能添加。一般均匀搅拌混凝土浇筑后立即实施,所以它可以充分保证其在一个模板的形状,拖的时间越长,更大的将是困难的混合产生,已经产生的刚性混凝土浇筑不能实施,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缺陷和裂缝,混凝土强度不能达到要求。

3)钢筋混凝土用钢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优质的钢筋混凝土的要求已逐渐增多,显示出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对方面的养护钢筋混凝土用钢的工作忽视了,会会容易对表面造成影响,使其出现脱落和开裂,甚至崩溃。

(1)应注意的一般季节的保护

一般是10-25度之间的季节性的温度,温度是最适宜温度,施工。对于保墒工作包含两个主要的方法:首先,保湿材料覆盖表面,有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用麻袋或塑料薄膜,提出特殊的要求,应该使用专业的覆盖材料,如防撞墙等土工布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这是为了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湿度的钢筋混凝土。第二个是为保护洒水喷头盖的困难,应适用于混凝土喷涂试剂层,在其表面上形成的一个封闭的保护材料的表面上,可以确保没有很大的水分损失,喷涂,保持十字交叉的方式和,以确保均匀的喷涂。

(2)炎热的季节要注意保护问题

在炎热的天气最有可能失去的水分。如果我们不进行有效措施处理,开裂和过早凝结现象将很容易出现,但施工的时候,还需要相应措施的采取,以清凉保湿,避免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温度更高,所以也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钢开裂。例如,在白天气温较高,应避免直射阳光,应在其表面覆盖有一层覆盖,而且还的模板进行冷却,有利于散热。在温暖的季节,固化混凝土通常需要更多的水,所以需要及时浇水,但也能确保充分和均匀的水分。

(3)寒冷的季节应注意的问题

为提高混凝土的混合的温度,应使用较高的温度的水,也可以被加热聚合,以提高保热模板的能力。拆除模板后,覆盖可以用保温材料。

五、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用钢的历史非常悠久,现代的建筑,不可以与其分离,由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用钢也作出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但也应到施工现场充分接触情况。由于钢筋混凝土的长期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整个施工的,所以应深入的分析要注意的问题,随着深化对未来的钢筋混凝土用钢的研究,对实现今后的现实意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志骞,混凝土用钢施工[M],科学出版社,2009.05

[2]陈绍蕃,混凝土用钢施工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5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3.9+3 文献标识码:A

对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基本认识结构上的可见裂缝通常是混凝土成型后,材料内拉应力促使粗骨料与水泥石之间、水泥石块体内的固有微小孔洞和裂纹相互贯通,并发展至构件表面的结果。这些微孔和裂纹是水泥石凝固过程中残留的气泡与失水收缩、水化收缩造成的,是无法完全避免的现象。裂缝是混凝土材料释放内部过大变形能的结果,裂缝削减了该处截面拉应力的峰值,并使结构构件内储存的变形能不超过一特定水平。通过裂缝减少变形能是混凝土材料的固有特性。

1 钢筋混凝土常见裂缝原因分析

1.1 施工工艺

1.1.1 水分蒸发、水泥结石的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

1.1.2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1.1.3 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井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证层太小或太大,浇筑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施工控制不严,超载堆荷,也能出现裂缝。

1.1.4 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混凝士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小规则、宽度小,另外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1.1.5 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以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开裂隋况。

1.2 地基变形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1.3 温度变形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10℃。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等。

1.4 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振、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O%-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易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是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来使用功能,如将办公室改为仓库、屋面加层、使用不当、增大荷载等均可能会引起裂缝。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2 预防措施

2.1 配筋

钢筋的配置应严格按施工图施工,尤其应重视以下几点:

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钢筋的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钢筋问距过大,易引起钢筋之问的混凝土开裂。

2.2 模板工程

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问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合理掌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

2.3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度延长养护时问,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在浇水养护有困难时,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可采用覆盖保湿材料等方法。

2.4 设计构造

建筑平而选型时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合理布置纵横墙,纵墙开洞应尽可能小;控制建筑物有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除了前述的措施外,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层层设置圈粱、构造柱,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或减少裂缝,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其进一步发展;正确地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选定应合适,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他结构缝合并设置;限制伸缩缝间距。对体形复杂、地基不均匀沉降值大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控制,同样,也可以和其他结构缝合并使用;部分窗台砌体应加强。对宽大的窗台下部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梁,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

2.5 施工技术

2.5.1 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5.2 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

2.5.3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构)筑物问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当建(构)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综上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 钢筋混凝土结构处理方法

3.1 表面贴条法将一条具有柔性的氯丁橡胶密封条置于裂缝上面,用氯丁橡胶豁结剂将封条周边豁贴于混凝土,使密封条中部随裂缝活动面自由活动,长的裂缝可分段豁贴,分段密封条间的连接采用氯丁橡胶豁结剂豁贴搭接。此法适用于裂缝移动范围不限于一个平面并有防水要求、不便凿槽修补的活动裂缝的处理。

3.2 压浆修补法压浆修补法是用压浆泵将修补用胶浆压入构件的裂缝中,胶浆凝结、硬化后起到补强和恢复结构构件整体性的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要求的裂缝修补。常用的灌浆材料有水泥和化学材料,可按裂缝的性质、宽度、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一般对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可采用水泥灌浆;对宽度小于0.1mm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

结束语

在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徐至钧,易亚东,李景.建(构)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加固实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7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加固方法;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528.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而钢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材料,它是由两种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钢筋和混凝土结合成的整体,因此,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的作用实际上是有两种材料共同发挥的。日常生活中,钢筋和混凝土本来是两种毫无关联的材料。众所周知,钢筋比重较大,能同时承受压力和张力;而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比重小,只能承受其中一种力—压力,不能承受张力。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不能只使用钢铁,因为造价较高,保暖性能也不行。对于高大的建筑物,地面压力大,而仅有钢铁,是不能完全承受的。但是,如果只使用混凝土的话,造价上便宜很多,但是坚固性能不达标,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既然不安全,人们也不敢居住,这样的建筑物毫无意义。鉴于两种材料的优缺点,建筑工作者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混凝土中加进钢筋,这样可以扬长避短,既能降低造价,同时坚固耐用,保温性能也好。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

1.1碳纤维加固法

碳纤维加固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碳纤维材料的抗拉强度高于普通钢筋的10倍,弹性模量是钢筋的数倍,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强等优点。该方法采用同一方向排列的碳纤维织物,在常温下用环氧树脂胶粘贴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利用其紧密粘贴于混凝土结构表面,使二者作为一个新的整体共同受力,从而达到对结构构件的加固补强及改善抗震性能的目的。采用碳纤维加固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碳纤维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构件受力性能明显得到改善。试验表明:采用碳纤维加固,按通常的粘贴层数(如三层),梁的抗弯抗剪能力提高在50%以上,柱正截面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可提高70%。

(2)碳纤维布质轻且薄,加固后对原结构构件截面、荷载增加均不大,不影响原有建筑使用功能,因此极适合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但采用这种加固方法对粘结胶的性能要求较高,目前无论是碳纤维布或是粘结用胶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外进口,相应造价也高,如想大面积推广尚存在一定难度。

1.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是指对原有结构强度低,韧性差的构件材料用强度高,韧性好的混凝土材料置换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对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地方进行局部加固。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工期短,占用空间小,不影响使用功能,而且造价比较低,经济合理。采用本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其非置换部分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现场检测结果不应低于该混凝土结构建造时规定的强度等级。置换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原构件混凝土应提高一级且不应低于C25。混凝土的置换深度,板不应小于40mm,梁、柱采用人工浇筑时,不应小于60mm,采用喷射法施工时,不应小于50mm,置换长度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和缺陷的检测及验算结果确定,但对非全长置换的情况其两端应分别延伸不应小于100mm。置换部分应位于构件受压区内,且应根据受力方向将有缺陷混凝土剔除,剔除位置应在沿构件整个宽度的一侧或对称的两侧,不能仅剔除截面的一侧。

1.3有黏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一般为角钢或槽钢)或钢板包于构件的四角或两角的加固方法,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采用该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灌注,把型钢与被加固构件黏结成一整体,以保证型钢架和原构件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其特点是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e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的加固情况。

1.4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外贴纤维加固是用树脂类胶结材料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从而达到对结构构件补强加固和改善结构受力性能的目的。它是一种非常简单且优良的加固补强方法,但要求被加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黏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除了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蚀、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二、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2.1灌浆、嵌缝封堵技术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2.2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3仿生自愈合技术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2.4托换技术

该技术是托梁(或桁架)拆柱(或墙)、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5植筋技术

该技术是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2.6裂缝修补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形状和大小,采用不同的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需要加固的建筑物,其加固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应根据结构物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在日常工作中逐渐的完善混凝土加固技术,只有这样加固工程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彦.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性能简要分析[J].山西建筑,2010,36(1):83-84.

[2]罗绍仟,熊咏梅.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J].林业建设,2009(2):23-26.

[3]谢道启.钢筋混凝土结构碳纤维市加固技术原理及应用[J].上海铁遭科技,2008(4):109-110.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8篇

关键词:裂缝;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理原则;治理方法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

1 、 荷载裂缝

构件承受不同性质的荷载作用,其裂缝形状也不同,通常裂缝方向大致是与主拉应力的方向正交。结构受载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在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所以在结构设计方面 ,结构设计者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 2002)第 811 条规定进行裂缝控制验算 ,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 ,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

2 、 干缩裂缝

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温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防止因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 ,处于高温环境的构件 ,应采取隔热措施 ,加强养护 ,尤其在气温高、风大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更应及早喷水。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因散热降温引起的冷缩比干缩更容易引起开裂 ,常规的温控措施既复杂又费钱。

3 、 温度裂缝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还可以通过改善材料性能来控制 ,如前提到在工程中采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对此种裂缝的控制也很有效。补偿混凝土是一种适度膨胀的混凝土 ,按国内外补偿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在湿养护期间 ,在配筋率ρ = 0.18%的试验条件下 ,它产生的限制膨胀率为0102 %~0103 % ,在混凝土中建立的预压应力为012~017MPa ,这一预压应力能够抵消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全部或大部分应力。与此同时推迟了混凝土收缩的产生过程 ,这就是补偿混凝土的抗裂原理。

4 、 沉降裂缝

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夯压和加固处理;预制场地应夯打密实方可使用;现浇和预制构件模板应支撑牢固 ,保证其强度和刚度 ,并应按规定时间拆模;防止雨水及施工用水浸泡地基。

5 、 腐蚀裂缝

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以阻止侵蚀介质和水、氧等的侵入;在构件表面加涂防护层。

6、 混凝土配料、搅拌及浇筑

(1)配合比设计应尽量采用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投料计量应准确,搅拌时间应保证;

(2)浇筑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3)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一旦经试验确定后,不得改变。同时,我们在振拌送料时要保证材料的充裕性,以免使某些材料的用量不足。在输送距离过长,流动性较低,易造成堵管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入减水剂,搞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并按规定缩减水泥用量,而不应该采取增大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来提高其流动性。混凝土振捣要充分,严防漏捣、超捣、振捣时间,应根据其机械性能决定,一般以5—15s为宜。时间太短,振捣不紧实,形成钢筋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呈在上层,导致钢筋混凝土强度不均。

(4)由于砼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实、施工缝做法不当、模板走动等原因形成的裂缝可以按照《混凝土施工规程》严格执行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振捣施工缝设置和旧混凝土连接。模板制作、拆模以及养护方面的规定来防止,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构件,也要区分构件的类别、构件的受力特征、裂缝所在的部位以及裂缝严重的程度,分别采用一般混凝土裂缝补强措施或采用充填混凝土材料、钢锚栓加固、甚至粘钢板加固、预应力加固等补救措施。

7、 设计方面

(1)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增强整体刚度和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2)正确设置沉降缝、变形缝,位置和宽度选择要适当,构造要合理。并增强外墙外保温措施;

(3)砖混结构底层窗台下应采用加筋砌体,洞口较宽的窗台下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梁,以防止窗台因地基沉降产生竖向裂缝;构件配筋要合理,间距要适当。断面较大的梁应设置腰筋。大跨度、较厚的现浇板,上面中心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主梁在集中应力处,宜加设抗剪钢筋。

(4)高度重视钢筋型号、尺寸、连接和几何位置,在保证主筋位置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构造筋的位置,同时,尽量采用同一厂家提供的钢筋。

(5)现浇混凝土楼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楼板的温度应力作用.楼板配筋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配筋,一般采用8mm~14mm的钢筋,钢筋间距宜在150mm~200mm之间,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 3%。4)屋面板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6)建筑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处外横墙应与内横墙拉通对齐。

(7)对于房屋长度较长(大于40m)的建筑物,有条件时可在楼面中部设置设置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9篇

【关键词】楼板裂缝原因分析施工管理控制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

1、商品混凝土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城市为实现节约能源和文明施工,建筑施工都已经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于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要好,因此一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比较大。

如果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偏大,经过振捣后楼板表面会形成一层水泥含量较多、收缩性较大的水泥浮浆层或砂浆层。一方面由于混凝土初凝时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面层为浮浆或砂浆层强度更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另一方面由于面层浮浆或砂浆的收缩值比基层混凝土大许多,变形值不同也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

2、模板及支撑体系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浇捣混凝土前模板不洒水润湿,过于干燥,模板吸收混凝土中大量的水分,造成楼板混凝土塑性收缩,产生裂缝。模板支撑体系未完全按规范和方案要求进行搭设,导致梁板支撑刚度不够或模板挠度过大,在荷载作用下沉陷变形,造成楼板混凝土裂缝。

3、钢筋成品保护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在楼板混凝土浇捣时,不注重钢筋的成品保护,上部负弯矩钢筋作工人踩弯、踩倒、下沉,由于变形破坏的钢筋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归位,导致楼板钢筋保护层过厚,使其不能有效地发挥抵抗负弯矩的作用,降低了楼板结构抵抗外荷载的能力,楼板很容易产生裂缝。

4、混凝土振捣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过分振捣,将使骨料沉落挤出水分和空气,表层呈现泌水,造成比下层混凝土收缩性大的表面砂浆层,待水分蒸发后,极易形成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

混凝土振捣后过度抹平压光也会使混凝土中骨料下沉,楼板表面也会形成收缩性大的表面砂浆层,造成楼板表面混凝土收缩裂缝。

5、过早拆模和上荷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模板成本,现场只配备二套模板周转使用,同时为抢工期,施工进度达到四至五天一层,这样过早拆除下层模板时,楼板混凝土还远远没有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加之施工单位不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在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第二天就上人上材料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强度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造成楼板产生裂纹或断裂。

6、混凝土养护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一次性浇捣面积大,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也大,水化过程较快,致使楼板表面温度较高。受太阳照射后,更加快了混凝土表面的游离水分蒸发,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从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裂缝。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更容易产生裂缝。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1、商品混凝土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搅拌站要根据实验室配合比要求,控制好水泥、水、砂石的级配,从而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施工时严把商品混凝土进场质量,混凝土进场后,如混凝土有离

析现象,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如检测混凝土塌落度过大,一律退场,严禁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要在初凝前浇捣完成,超过初凝期的混凝土不能随意加水再使用。

2、模板及支撑体系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在楼板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模板过多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必须符合规范和方案的要求,保证模板及支撑体系有足够的刚度,在施工井架或施工运输工具频繁经过的位置,适当增加模板支撑。

3、钢筋成品保护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设置马道或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操作工人直接踩踏负弯矩钢筋,同时在浇捣楼板混凝土的整个过程中,要指派专人调整钢筋,确保负弯矩筋发挥应有的作用。

4、混凝土振捣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施工中混凝土充分振捣,可使骨料和水泥浆在模板中致密排列,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对浇捣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孔隙,减少内部微裂缝的形成和发展,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但要注意掌握二次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在混凝土硬化前,混凝土还未终凝时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闭和泌水收缩裂缝。

5、过早拆模和上荷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施工单位现场要配备多套模板循环使用,当拆除最下层模板时,楼板结构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拆模强度。同时施工单位在浇捣混凝土时多留置几组同条件养护试块,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送实验室测试强度,保证混凝土达到规定拆模强度后再拆模。如确实需要提早拆模,可以在楼板混凝土中掺用复合高效减水早强剂,其3d强度比普通混凝土增加30%,7d 强度可达 90%。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抢工期。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不准随便上人和集中堆放钢筋等重物,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后,堆放重物也要在两根梁之间放上方木,将重量通过方木传递到梁上。

6、混凝土养护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混凝土要在二次振捣后及时养护,随抹随覆盖塑料薄膜,在不易覆盖塑料薄膜的部位涂刷养护剂,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抹压。楼板混凝土严禁在经太阳直晒后直接浇水养护,以防止温度骤降导致楼板表面裂缝。混凝土终凝后,指派专人浇水养护,使混凝土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d。

三、结语

钢筋混凝土范文第10篇

判明是结构性裂缝还是非结构性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对结构的影响差异也很大,只有弄清结构受力状态和裂缝对结构影响的基础上,才能对结构构件进行定性。结构性裂缝多由于结构应力达到限值,造成承载力不足引起的,是结构破坏开始的特征,或是结构强度不足的征兆,是比较危险的,必须进一步对裂缝进行分析。非结构性裂缝往往是自身应力形成的,如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大,可根据结构耐久性、抗渗、抗震、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例如桥梁防撞护栏裂缝普遍存在,裂缝的特点:大都出现在护栏的上半部,裂缝上宽下窄,中间宽两边细,通过对设计及施工情况的检查,设计无误,为施工原因,经过综合分析,判明为震捣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只要震捣均匀,用抹浆修补裂缝即可。

(1)判明结构性裂缝的受力性质:结构性裂缝,根据受力性质和破坏形式进一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脆性破坏,另一种是塑性破坏。脆性破坏的特点是事先没有明显的预兆而突然发生,一旦出现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很大,是结构破坏的征兆,属于这类性质裂缝的有受压构件裂缝(包括中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和大偏心受压的压区)、受弯构件的受压区裂缝、斜截面裂缝、冲切面裂缝,以及后张预应力构件端部局压裂缝等。脆性破坏裂缝是危险的,应予以足够重视,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和其它安全措施。塑性破坏特点是事先有明显的变形和裂缝预兆,人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危险性相对稍小。属于这类破坏的受力构件的裂缝有:受拉构件正载面裂缝,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正载面受拉区裂缝等。此种裂缝是否影响结构的安全,应根据裂缝的位置、长度、深度以及发展情况而定。如果裂缝已趋于稳定,且最大裂缝未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则属于允许出现的裂缝,可不必加固。

(2)查明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按其表征可分三种:一是表面细小裂缝,即缝宽很小,长度短而浅;二是中等裂缝,其宽度在0.2mm左右,长度局限在受拉区,裂缝已深入结构一定深度;三是贯穿性裂缝,缝宽超过0.3mm,长度伸到受压区,裂缝已贯穿整个截面或部分截面。结构性裂缝不仅表征结构受力状况,还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裂缝宽度愈大,钢筋愈容易锈蚀,意味着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握裹力已完全破坏,使用寿命已近终结。一般桥梁结构中,横向裂缝导致钢筋锈蚀的危险性较小,而在潮湿环境中,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裂缝宽度应小于0.2mm,但纵向缝易引起钢筋锈蚀,并导致保护层剥落,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应予以处理。当裂缝长度较长,深度较深,严重影响构件的整体性,往往是破坏征兆。例如桥梁梁底受拉区出现裂缝,裂缝长度纵向发展,是比较危险的,若缝长较短,局部在受拉区,一般危险性较小。裂缝深度也是表征之一,通常表面裂缝多是非结构性裂缝,贯穿性裂缝多是结构性裂缝,容易使钢筋锈蚀,危险性较大,应查明原因,根据危险性,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二、

在桥梁钢筋混凝土技术鉴定中,需要对整座桥梁的结构构件进行技术鉴定,首先通过现场踏勘进行外观检查,可能会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各种质量问题,其中裂缝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裂缝出现都是事出有因,有设计上错误、原材料性能缺陷、施工质量低劣、环境条件的变化、坍落度不符合标准、震捣不均匀等等。如何鉴定裂缝、分析裂缝、控制裂缝,是安全鉴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裂缝成因和特征,判断结构受力工作状况,评定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此种鉴定方法具有简便、直观、快速等优点。其缺点在于它只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而不能定量地分析结构的安全性。为此,对可疑结构构件应进行强度、刚度、抗裂性验算,必要时还应通过荷载试验,然后做出安全鉴定意见。

三、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

水泥混凝土按强度分级,可分为:低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小于20Mpa),中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小于20-50Mpa),高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50Mpa)。其中,水泥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和中强度混凝土是道路和桥梁中最常用的混凝土,现代大型桥梁和高速公路也常选用高强度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变形的分析:结构在长期使用中,由于荷载、温度、湿度以及地基沉陷等影响,将导致结构变形和变位,变形不但对美观和使用方面有影响,且对结构受力和稳定也有影响。较大变形往往改变了结构的受力条件,增大受力的偏心距,在构件断面、连接节点中产生新的附加应力,从而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引起构件开裂,甚至倒塌。结构变形的测定项目应针对可疑迹象,根据测定的要求、目的加以选择,但最大的挠度和位移必需检测。变形的量测应与裂缝量测结合起来,结构过度的变形,可产生对应的裂缝,过大的裂缝又可扩大结构的变形。因此,结构变形情况如何,往往是反映出结构工作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是结构构件安全鉴定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还需看变形是稳定的还是发展的,变形发展很慢或基本稳定是正常的,若变形发展很快,变形速度逐渐增大或突然增大,即是异常的现象,应引起注意,通常意味着结构可能破坏,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房屋安全。结构过度变形是结构刚度不足或稳定性不足的标志,它并不直接反映结构的强度。影响结构变形的主要因素,如断面尺寸、跨度、荷载、支座形式、材料质量等,也影响到结构的强度。因此进行安全鉴定时,还应和裂缝、结构构件稳定等结合考虑。

四、结语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安全鉴定还应考虑构造、混凝土碳化等因素。桥梁安全鉴定是一项技术与政策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必须考虑诸多因素的技术工作。特别是关注桥梁施工中出现的裂缝,当有裂缝出现时要及时进行修补及维护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摘要】桥梁安全鉴定是一项技术与政策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必须考虑诸多因素的技术工作。特别是关注桥梁施工中出现的裂缝,当有裂缝出现时要及时进行修补及维护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上一篇:税务师纳税评估范文 下一篇:房屋拆除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