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1:53:22

妇科肿瘤论文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作者:蒋美琴1 谭洁2 作者单位:1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2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

本组1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范围均符合开腹根治术要求,平均切除淋巴结术21枚,与开腹手术及文献[5]报道相似,尿潴留率6.3%,比王刚等[6]报道的开腹手术低。本组16例随访无复发,近期疗效显著,因随访时间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一直以来,腹腔镜下肿瘤根治及淋巴清扫术术中应避免发生膀胱、输尿管、血管、神经及肠管损伤、皮下气肿,术后防止继发感染,盆腔淋巴囊肿及尿潴留、栓塞的发生[7]。因腔镜作用,术中解剖结构清晰、可随时电凝止血,由于高科技器械的发展,把热损伤减小到最低点,而凝血效果达到最佳,总出血量明显减少,本组出血330mL,最少的出血100mL。本组有1例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与术中淋巴管凝扎的好坏、术后引流管的开放与管理、引流液的多少有关。腹腔镜下清除淋巴结时结扎淋巴管不像开腹手术用丝线结扎、而要在几个关键部位(如髂外、腹股沟深区和闭孔区)用超声刀凝切脂肪淋巴组织。术后每日要活动引流管并尽可能多的抽吸盆腔及腹膜后的积液,这样可减少淋巴囊肿的形成。本组1例淋巴囊肿为本院第1例腹腔镜下淋巴清扫,为经验不足所致;防止输尿管及膀胱的损伤关键是解剖要清晰,操作要轻柔,尽量锐性分离阴道膀胱间隙,先找到血管并闭合后再切断,避免出血混淆视野导致电凝伤,在打输尿管隧道前,尽量在输尿管远端断开子宫动脉,并分离动脉与尿管间隙,这样可以把输尿管、膀胱一起下推到相应位置。用超声刀及百克钳时尽量避免在尿管表面烧灼,本组无一例泌尿系统损伤。清除淋巴时应避免盆底静脉从及闭孔神经的损伤,不可盲目烧灼或拉扯。因手术范围大,基本用电凝,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放置引流管很重要。本组无一例高热,体温1~4d恢复正常。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在术中要注意调整各项参数,降低腹腔内CO2的压力,头低臀高位的角度要<30°,减少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优点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是妇科最大的手术。开腹手术时刀口可达脐上4~5cm,若患者肥胖.则切口大、盆腔深,手术的彻底性常常受到影响,拉钩的手术助手也十分疲劳。腹腔镜视野广且清晰,血管的变异及微小的出血都可准确判断、快速止血;全部的术中出血均经吸引器吸入瓶中,测量准确,有利计算;切口小,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及全身体质恢复快,微创减少粘连发生[8],同时无开腹手术造成的瘢痕,患者乐于接受,利于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梁志清等[4]调查了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均有心理障碍,但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比开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好。在腹腔镜下实施重大、疑难手术,需要熟练扎实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丰富的肿瘤根治开腹手术的经验及熟练处理术中各种并发症的经验。总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熟练和经验积累及内镜器械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推广,有望成为妇科肿瘤手术的常规方法。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妇产科于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678例妊娠期产妇,将其中在妊娠期同时患有妇科肿瘤的24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8.3±6.7)岁。产程37~41周,平均产程(39.7±1.2)周。将未患有妇科肿瘤的143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8.2±6.4)岁。产程37~41周,平均产程(40.9±0.9)周。两组对象的年龄跨度、产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统计两组妊娠期产妇的剖宫产率、妊娠并发症、胎儿并发症、胎儿生存率等情况。以此来明晰妊娠期产妇合并不同妇科肿瘤的处理方法,及其妊娠结局。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主要肿瘤类型为子宫肌瘤占[63.67%(156/245)]和卵巢癌占[31.02%(76/24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剖宫产率达到100.00%(245/245),而未合并妇科肿瘤的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3.94%(343/1433)。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7.35%(18/245)、胎儿并发症4.90%(12/245)、胎儿生存率95.92%(235/24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9.07%(130/1433)、胎儿并发症3.77%(54/1433)、胎儿生存率97.35%(1395/1433),两组胎儿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妇女的生育年龄也在逐渐提高。生育妇女的身体素质下降,内环境紊乱,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的产妇数量不断增加。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妇科肿瘤的诊断,及时发现,以便制定治疗计划。在不影响妊娠的情况下稳定肿瘤或者通过剖腹手术在妊娠过程中处理所患肿瘤。本次实验,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主要肿瘤类型为子宫肌瘤占63.67%(156/245)和卵巢癌占31.02%(76/24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剖宫产率达到100.00%(245/245),而未合并妇科肿瘤的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3.94%(343/1433)。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7.35%(18/245)、胎儿并发症4.90%(12/245)、胎儿生存率95.92%(235/24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9.07%(130/1433)、胎儿并发症3.77%(54/1433)、胎儿生存率97.35%(1395/1433),两组胎儿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妊娠期妇女身体状态较差,若此时合并妇科肿瘤,极易造成产妇或者胎儿危象。一旦产妇经产检后应立即采取相关处理手段,帮助产妇度过高危期,再进行剖宫产术,人工协助产妇分娩的同时摘除肿瘤部位。正确的临床处理能够减少胎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2例,年龄24~62岁,平均体重(52.64±3.10)kg,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先后在本院接受治疗。其中,中晚期宫颈癌19例,卵巢癌7例,子宫内膜癌16例,均予以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前,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全部正常,预计生存时间至少3个月。

1.2方法

患者均保持负压成型垫固定,立体定位框架确定体表标记;以腹部至盆底为扫描检查范围对患者进行CT扫描,并将所得结果输入CMSXio4.40计划系统进行图像重建;先大致确定肿瘤靶区,包括腹主动脉旁、髂总、髂内、髂外、闭孔、腹股沟深淋巴结引流区及阴道残端、阴道上段、宫旁三角区。对于肾、膀胱、小肠等危险器官也要勾画出;根据患者病情确定肿瘤剂量和重要器官的限制剂量;确定大体肿瘤靶区后,获得计划肿瘤靶区,前者中位剂量为65.0Gy,后者中位剂量为60.3Gy,90%的等剂量曲线至少可覆盖99%的大体肿瘤靶区体积。肾脏中位剂量为8.5Gy,膀胱中位剂量37.5Gy,小肠中位剂量为21.3Gy。1.8~2.5Gy/(次·d),5次/周。

1.3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①近期疗效。完全缓解:患者病灶完全消失,且没有新病灶生成,连续观察1个月,无任何症状;部分缓解:部分目标病灶最长径总和至少减少30%;逐步稳定:少部分目标病灶最长径开始有减少趋势,但减少程度不及部分缓解,增大也在20%以内;有所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2]。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②观察患者治疗1年后的生存率和复发率,以此为依据评价其远期治疗效果;③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2.2两组患者

1年后生存率、复发率情况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年,存活37例,死亡5例,生存率为88.10%。在存活37例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5.41%。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共有1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9%。其中Ⅰ级消化道反应4例,Ⅱ级消化道反应2例;Ⅰ级骨髓抑制3例,Ⅱ级骨髓抑制2例。经针对性治疗后,不良反应很快消失,并不影响治疗效果。

3讨论

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是妇科恶性肿瘤复发较多的部位,对女性健康危害极大,由于病灶多和周围血管、脏器组织黏连,位置较为固定,不易分离。采取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存在很多风险,且易引起其他并发症。放化疗可有效抑制肿瘤发展,但妇科复发肿瘤大都对化疗敏感性较差,如果病程太长或经过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妇瘤科多次治疗,肿瘤极易产生耐药性[3],所以再次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以三维适形放疗为基础,其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形状完全一致,可按照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射野内各个点的剂量,因此照射剂量分布也与靶区一致。对于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而言,依据各自病情选择最适宜剂量的放射性治疗,能够抑制癌细胞扩散,减少癌细胞数量,而且还能缓解患者肿瘤恶化程度。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利用精确的治疗计划和先进的摆位技术,可保证肿瘤靶区受到最大剂量射线照射,且周围重要组织也能受到适形铅板的保护,合理控制照射剂量[4]。整个过程中对患者不会造成太大损伤,可杀灭大部分癌细胞,虽有不良反应,但程度较容易处理。所以,该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肿瘤复发、晚期肿瘤等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此外,在质量控制中,还可考虑以下措施:①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将相关制度彻底落实;②放射科主任需严格进行质量检测;③有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对主治医师进行培训。综上所述,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用于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近期治疗效果较好,且1年后生存率较高,复发率低,今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4篇

(1)生殖医学及生殖内分泌学

随着近代妇产科学的发展,生殖医学已成为这一学科领域重要的热点分支学科。生殖内分泌学是生殖医学中的重点,它以卵巢动情周期内分泌调节为研究支撑点,研究在卵巢周期调控下排卵、受精,及“窗口期”子宫内膜与胚胎间的交互作用,涉及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机制,对提高胚胎质量及着床率具李大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附属妇产科研究所 上海200011E-mail:妇产科学领域发展态势分析有重要意义,通过着床前胚胎基因分析及诊断,可降低子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此外,生殖内分泌学还包括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病机制、预防与处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早衰等)及其对生育预后影响的研究。

(2)围产医学

妊娠实际上是一种与传统免疫学原理相悖的“天然同种异体移植”过程,母-胎关系是其核心研究内容,母-胎界面各功能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在内分泌与免疫机制调节下,参与妊娠这一生理过程的建立与维持。除对生理性妊娠、分娩及产褥期进行维护与处理外,重点是解析病理性妊娠或妊娠异常(如妊娠失败、死胎、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的病理机制并对之预防及处理。起始于第一孕期末、杜绝出生缺陷发生的产前诊断亦是围产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3)妇科肿瘤

妇科肿瘤是妇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卵巢肿瘤对妇女生命危害最大,其次是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对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的研究是妇科肿瘤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相关研究发现,大部分生殖器肿瘤与生殖内分泌相关,HPV感染直接参与宫颈癌的发病,环境因素与个体遗传背景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妇科肿瘤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4)生殖系统炎症及免疫性疾病

生殖道粘膜微环境对于病原微生物具有免疫防御能力。生殖道粘膜免疫受生殖内分泌激素调节,共生菌亦起重要作用。性传播疾病是一种生殖道感染及炎症。生殖道炎症包括阴道、子宫颈、子宫、输卵管及盆腔炎症。炎症过程及自身免疫性损伤参与多种非炎症性疾病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卵巢早衰等,甚至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生殖器官退行性病变一般由自身免疫损伤及其炎症所致。

(5)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及畸形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包括子宫脱垂、生殖道瘘、压力性尿失禁等。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及先天畸形需要基于生物力学进行手术修补及矫正。未来可基于干细胞及组织过程进行矫形。

(6)生育控制

控制人口数量及质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避孕措施与不孕症处理均属于计划生育的基本研究内容。鉴于现有避孕方法存在副作用,免疫避孕可能是未来主要的节育措施。

二、妇产科学领域的国际热点问题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妇产科学领域近10年中受同行高度关注的重要成果(高被引论文)进行关键词的聚类统计,观察到若干热点研究方向,结合作者了解的研究进展,分别举例如下。

(1)从受孕到妊娠的分子机制

生育是保障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繁衍必不可少的途径。不孕症一直是妇产科领域重要的热点研究课题,涉及到生殖系统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通过IVF-ET妊娠,子宫内膜容受性均是核心环节。优质胚胎与准备充分的“窗口期”子宫内膜相互作用,决定着床能否成功。生殖内分泌激素调节生殖器官局部,特别是子宫内膜的细胞因子表达及其生物信息传递。胚胎一旦成功着床,则进入妊娠早期。早孕期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期间母-胎交互对话训导及形成母-胎免疫耐受,决定着此后的妊娠结局,即生理性妊娠,病理性妊娠,或妊娠失败。母胎免疫失调可导致胎盘浅着床、血管重铸缺失、滋养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这是很多胎盘相关疾病(如流产、子痫前期、胎儿发育受限等)的发病基础。因此,正常妊娠被视为成功的“天然同种移植”,揭示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已成为围生医学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

(2)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详,包括GnRH拮抗剂或激动剂在内的内分泌药物或手术治疗均达不到根治的目的,因此仍然严重影响着生育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育能力。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属于生殖内分泌疾病,又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环境污染物与生殖内分泌激素调节功能紊互作用,介导免疫细胞及其促炎性细胞因子功能异常,导致子宫内膜在异位种植生长。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根治带来机遇。

(3)妇科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

女性生殖系统三大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是导致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一直是研究焦点。卵巢癌又称“沉默的杀手”,由于其隐蔽的解剖学位置与容易忽视的早期症状,很难早期发现,且转移较早,因此早期诊断已成为关键。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亦是研究者聚焦的热点问题。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关注。宫颈癌的发生呈现年轻化趋势,早诊断、早防治一直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HPV感染仍然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是本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尤其是HPV感染与个体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4)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处理

生殖内分泌疾病是一系列生殖内分泌调节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广泛关注的疾病有PCOS、围绝经期综合症等。除生殖系统外,这两种疾病均危及其他系统,如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炎症均贯穿于这些疾病的始终。

三、中国妇产科学的国际地位

将中国妇产科学放在世界背景下,我们可以基于以下3组统计数据来评估中国妇产科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在2002-2011年的10年间,中国妇产科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从42篇增加到432篇,世界排位从20名上升到第9位;表征学术影响力的被引频次从世界20名之后上升到第13名;受国际同行高度关注的高被引论文在2002年仅有2篇,至2011年达到11篇,同年世界排名升至第14名。10年中中国妇产科学的高被引论文总量共计55篇,大多数的高被引论文集中在最近的5年。中国妇产科学无论是研究规模(论文数量)还是学术影响力(被引频次),近10年来国际地位呈现快速提升的态势。但是,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差距显著。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滞后于SCI论文数量的增长是现阶段中国妇产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中国妇产科学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呈指数增长,基本上是每年递增33.7%。按此速度发展,考虑到基数增大,增速放慢的发展规律,中国妇产科学有望在4~6年内跻身世界前5名。当然,我们在数量增长的同时需要高度重视提高成果质量。成果质量是提升学科竞争力的核心。中国妇产科学研究队伍和研究规模有待扩大。尽管妇产科学作为一门古老的临床学科,为促进及改善中国妇女的身心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妇产科同仁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临床医疗水平方面显得力量不足,特别是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其发展水平与研究队伍规模还远远不够。中国妇产科学界的学科带头人应当注重顶层设计,带领学术骨干,基于临床医疗工作重大需求及本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科学证据回答科学问题,通过转化医学服务于妇产科临床,以提升我国妇产科学的国际学术地位。近年来,在中国妇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术研究取得了明显进步,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特别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母-胎免疫调节机理、子宫颈癌发生及手术治疗、生育力保护及生殖健康等方面,中国发表了一批令国际同行瞩目的研究成果,储备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近5年来,中国生殖免疫学家在顶级生殖生物学刊物HumanReproduction、BiologicalofReproduction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基础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如JournalofImmunology、Blood上分别发表了10余篇论文,并被NatureMedicine、NatureImmunology、NatureReviewinImmunology等多次引用,拓展了妇产科学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其他重要学科的影响。此外,我国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科研人员关于PCOS发病因素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Genetics上,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Diabetes上,引起国际学术同行高度关注。众所周知,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是生物医学领域标志性成果,英国学者爱德华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生殖医学及生殖健康在妇产科学领域仍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及应用,还将会有生物医学领域标志性成果的产生。未来5年对配子产生、精卵结合、胚胎着床及早期妊娠等的分子机制研究也将会诞生突破性成就。

在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领域,子宫内膜异位症、PCOS以及卵巢功能保护是未来妇产科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研究重点是解析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一旦在发病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将带来临床预防与治疗措施的进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围绝经期医学将成为妇产科学领域举足轻重的研究领域。围绝经期综合症,如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脑记忆退化、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均需要联合相关学科协同攻关。妊娠期疾患危害母婴健康,且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不可忽视。未来将基于发病机制研究的系统客观证据,建立病理性妊娠早期预警系统,以尽早预防和治疗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同时还需要在妊娠早期进行产前筛查。现行产前筛查系统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发掘新的标志物来加以完善。此外,还需要从政府层面制定政策,将产期筛查覆盖到每一个孕妇。此项政策关乎我国未来人口素质提高的长期战略。生殖系统肿瘤研究需要从细胞生物学、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肿瘤微环境交互作用方面加大力度与深度。生殖系统肿瘤有其特殊性,生殖内分泌激素对肿瘤的进展与预后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忽视这一特殊性,将会导致研究目标偏离正确轨道。基于生殖道粘膜免疫调节的研究,将带来生殖器官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技术进步。应当强调生殖道共生菌与粘膜上皮交互作用,构筑粘膜免疫防御调节,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随着免疫生物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免疫避孕有可能在本世纪应用于人类。在所有上述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神经-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贯穿其中,无时无地不在。提高妇产科临床诊疗水平需要借助于诊断技术及治疗技术的进步。实验室技术需要提高其准确性及可靠性,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影像技术,特别是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诊断。核磁共振技术已在妇产科临床中愈来愈显现出应用价值。内窥镜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妇女的职业压力不断增大。自身健康保健意识削弱。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对广大妇女的健康、亚健康状态给与特别关注。为增强广大妇女生活、生命质量.2005年度对市区妇女进行了妇科疾病的普查,重点进行官颈糜烂、官颈癌的筛查.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 临床资料

2005年度以郑州市区及周边县市机关企事业单位52个单位的576例已婚妇女为。年龄23―68岁,平均45.5岁。其中程度小学以上大学本科以下。管理干部86人,占10.6%;技术干部101人,占12.5%;医生和教师26人,占3.2%;工人93人,占73.5%。20―29岁162人,占20%;30340人。占42.1%;40―49岁88人,占23.3%;584人。占10.40%;60岁以上32人,占3.9%。

方法:由妇保医务人员按照统一制定的妇科病普查卡片内容.对普查对象逐个询问病史,填写卡片,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白带常规、宫颈刮片阴道细胞涂片巴氏分级、妇科B超、乳透检查。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共检查已婚育龄妇女806例,查出患病者330例,占40.94%;其中同时患两种以上妇科病的42例,占5.2l%。

2.2 妇科病检出情况此次普查共检出妇科病428例次(同时患两种以上疾病的分别计算)。患病率前3位是妇科炎症271例,占63.36%;盆腔包块101例,占23.59%;生殖损伤18例,占4.20%;乳腺包块19例,占4们%;其他疾病18例,占4.20%;妇科恶性肿瘤l例,占0.23%。

2.3 生殖器官炎症共352例(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分别计算),其中宫颈炎188例,占53.40%;阴道炎118例,占33.52%;子宫内膜炎9例,占2.55%;附件炎32例,占9.09%;外阴炎3例,占0.85%;外阴白斑2例,占0.56%。

2.3.1 阴道炎118例,其中念珠菌性阴道炎62例,占52.54%;细菌性阴道炎33例。占27.96%;老年性阴道炎7例,占5.93%;滴虫性阴道炎16例,占13.55%。

2.3.2 宫颈炎188例患病率23.32%;宫颈糜烂63例,占33.51%;官颈肥大31例,占16.48%;宫颈管炎37例,占19.68%;宫颈息肉28例,占14.87%;纳氏囊肿20例,占9岁10.63%,急性宫颈炎8例,占4.25%;宫颈癌1例,占59岁53%。

2.3.3 宫颈糜烂与年龄的关系 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性,r=27.266(P

3 讨论

本次普查结果显示,妇科常见病患病率40.91%,高于国内报道妇科常见病患病率29.40%,其中主要以妇科炎症为主(33.62%),其次为生殖器官包块(12.53%),生殖器官损伤占2.23%,乳腺包块占2.3市是发达城市,近年建立妇女保健活动中心,对保障社区妇女的生殖健康有帮助作用。妇科炎症构成比以20一49岁较高,50岁以上较低,其中妇科炎症以宫颈炎最多(占53.40%)。妇科炎症高发于生育年龄与分娩、流产、避孕方式有关。主要病因是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引起病原体感染,长期慢性刺激和化学物质腐蚀该病的主要诱因。

根据对2005年妇女病普查资料的分析结果,提示今后在妇女病普查中建立健全妇女健康保健网.不漏诊、不漏防、不漏治,定期对普查对象进行妇女健康保健知识讲座,提高妇女自身健康保健意识。加强普查专业队伍,增强普查责任心,提高普查诊断技术,完善普查项目,多学科联合,开展阴道镜检查、官颈活检、官颈管诊刮(提高宫颈腺癌诊断率)、检测人瘤病毒(HPV)(资料显示,100%宫颈鳞状细胞癌和70%0例CIN宫颈腺癌中检测出HPv[“,具非常显著意义,可作为妇女病普查常规检查项目)、肿瘤标志物CAl25、SCC抗原、CEA及SGF等。全面提高妇科病普查诊断率。普查面要进一步深入到市区高危人群.如城市流动人121群、社会经济地位地下、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人群和周边农村广大妇女。普查时间最好每年差1次.也可每两年1次。普查中取得各单位妇女干部的配合支持。作好宣传组织工作,使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家凤.何敏.吴跃全 超声雾化辅助治疗阴道炎疗效观察[期刊论文]-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0(5)

[2]陈筱华.蔡莉 广州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23名女工妇科体检结果分析[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12)

[3]罗玲 626例女职工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与护理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 2009(12)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腹腔镜;妇科临床诊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20-01

在对妇科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妇科恶性肿瘤疾病较大的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应采取临床疗效较好的方式进行疾病治疗,其中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并且减少患者的出血量[1]。本文就此对腹腔镜妇科临床诊疗进行观察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0例,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中有2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段在32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6±5.7)岁,其中内膜癌患者为17例,宫颈癌患者8例。治疗组中有2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段在33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5.1)岁,其中内膜癌患者为18例,宫颈癌患者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绝经情况、疾病类型以及疾病情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对两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而对治疗组中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即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成功后,在腹腔镜的见识下,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对两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

1.3数据处理将资料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及例数(n、%)表示,组间资料对比采取t检验及χ2检验。P

2结果

由表中资料可知,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P

3讨论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主要为卵巢癌、子宫颈癌、阴道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等,其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应积极的给予患者较好的临床治疗。而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相对于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手术治疗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2]。而本次试验所得资料可知,相对于对患者采取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使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有较好的临床疾病治疗意义。

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其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范围较大,且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概率较小。另一方面,采取腹腔镜探查患者的腹腔以及解决患者的卵巢淋巴,能够达到微创的临床治疗效果[3]。而临床上采取阴式手术治疗联合腹腔镜对子宫内膜癌以及子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疾病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庞德春,邓梅玉,黄小清.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09,01:30-32.

[2]作者不详.“2011全国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新技术高级研修班”通知[J].中医杂志,2011,(13):1107.

[3]作者不详.“2011全国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新技术高级研修班”通知[J].中医杂志,2011,(15):1300.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7篇

荣风年,女,1960年11月生,主任医师,妇科肿瘤专业博士,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的编委,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妇产科主任。

荣风年于1978年10月考入青岛医学院医学系,1983年7月毕业,同年分配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1998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山东大学医学院,攻读妇科肿瘤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10月到2000年10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日本九州大学,师从日本著名的妇科肿瘤专家和气德夫教授,从事妇科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001年7月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担任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妇产科主任;2002年当选为济南市历下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山东省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2003年被中国女医师协会评选为“全国巾帼建功模范医师”;2003年12月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 2004年被省人事厅、卫生厅评选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近几年共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翻译了《产科麻醉学》和《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两部世界著名的医学专业巨著。主持研究山东省卫生厅科研课题2项,其中《丁酸钠抑制人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生长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已通过课题鉴定,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担任科主任后,她以严谨的学风和精湛的医术带领同事们在妇科微创手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2年率先在省级医院开展了阴道检查工作,用影视阴道镜早期诊断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使宫颈癌得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腹腔镜和阴道镜手术已达省内领先水平。她领导的科室各项医疗指标每年均有较大幅度提高。2001年和2003年,妇产科获得“开展新技术奖”,被评为“医院行风民主评议先进集体”及“巾帼文明示范岗”。

专业特长:熟练诊治各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及月经紊乱等内分泌疾病。擅长各种妇科良、恶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先天性无阴道、子宫脱垂的手术治疗。近年来荣风年在妇科微创手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开展小切口开腹手术和经阴道子宫切除外,尤其擅长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深受各年龄阶段患者的欢迎。每年完成妇科手术200余台。2002年率先在省级医院开展了阴道检查工作,用影视阴道镜早期诊断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使宫颈癌得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生存期。她二十年如一日,视为病人解除病痛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赢得了病人和社会的好评。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全天,阴道镜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8篇

王倩青,女,现任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妇科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副教授。1996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新乡市中心医院工作,期间曾进修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

行医近20年间,她从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学医女青年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学医之初老师那句"立医先立德,为医先为人"的训话时时回响在耳畔,让她在不断地学习中深思、践行。时间可以改变,"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信念从未改变。

从医以来,她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患者一视同仁,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王倩青始终坚持"不以职谋私"的态度,对于病人家属的礼品和财物,不管是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送的,还是为了表示真诚谢意送的,她都一概心平气和地婉言谢绝。有一次病人家属出于对她精心治疗的感激之情,在病人出院前恳求她收下钱物,她一次次拒绝,病人竟将钱物放在她的办公桌上一走了之,王倩青委托其他同志想方设法将钱物退还,使病人深受感动。在晨会上,王倩青经常告诫大家:"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收了病人的钱物,我们的责任心何在?良心何在!".

王倩青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从医以来,她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医疗事业,忠实履行着一名医生的职责使命。王倩青擅长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外阴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积累了自己独特的临床治疗经验,特别是早期宫颈癌保留植物神经功能的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三项,"外阴癌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获得新乡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开展的"外阴癌根治术联合直肠麦氏术"填补了河南省外阴癌联合手术的空白,隐静脉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获得新乡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开展的"外阴癌根治术联合直肠麦氏术"填补了河南省外阴癌联合手术的空白,率先开展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为广大早期宫颈癌患者带来了保留子宫的希望,同时填补了河南省空白。开展的"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为心肺疾患的妇科肿瘤患者解决了腹腔镜手术,填补了河南省空白。并在部级论文及国家核心期刊二十余篇。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治;难点问题分析;绒毛膜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28-01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主要是和妊娠相关联的疾病,主要是胎盘绒毛发生异常导致的疾病,该病常常发生在怀孕妇女身上。一般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还有就是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绒毛膜癌,其中除去葡萄胎,其余又被称之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在诊断和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疑点问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的加以研究。本文主要就是介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治过程中的这些问题。1针对葡萄胎诊断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1.1葡萄胎的诊断方法在妇科临床实践中,经常应用到的便是B超,包括腹部B超、阴道B超等。同样,阴道B超在葡萄胎的诊断过程中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通常,能够检测出肿瘤标志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不读发展,医生很早就能对葡萄胎进行确诊,一般孕妇在妊娠第八周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确诊,一旦进行确诊就可以尽快采取措施,可以进行清宫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2治疗措施清宫是治疗葡萄胎的主要方法,到底进行几次清宫应该根据子宫的大小进行确定,一般孕妇在怀孕十二周以下,可以进行一次清宫就能彻底清理干净,但是孕妇怀孕十二周以上,一般会考虑进行两次清宫。如果患者出现出血不多的现象,不宜应用缩宫剂,但是患者出血过多或者子宫已经很大的时候,就应该给患者应用缩宫剂,并且注意应该在准备吸宫的时候进行应用,不能提早也不能推迟,否则都达不到应有的疗效。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发现清宫次数越多,葡萄胎的恶变反而也会增多,所以出现葡萄胎时,并不能多次进行清宫。有的医学专家也提出了要对葡萄胎患者进行基因治疗,对葡萄胎进行的研究发现家族性的复发性葡萄胎的基因可能是NALP7,不过对该病的发生机理并没有得出较为确切的研究结果。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研究。

1.3危险因素有些医院对葡萄胎的治疗已经开始应用预防性化疗,预防性化疗的要求很高,并不是所有医院都进行预防性化疗,而且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葡萄胎患者都适合于进行化疗。葡萄胎患者出现高危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子宫体积明显过大,一般都是大于停经的月份应该有的体积。第二,孕妇年龄超过四十岁,一般孕妇年龄过大发生葡萄胎恶变的风险会比低龄孕妇高出八倍左右。第三,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大于十的六次方IU/L。第四,孕妇曾经有过咳血记录。第五,孕妇通常会有巨大黄素化囊肿。第六,清宫一般是将小葡萄组织进行清理。第七,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诊不方便。2非转移性和低危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2.1诊断方法一般非转移性和低危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在目前的医学条件下都能得到很好地治疗。不过,对于一些晚期的患者,而且已经出现了耐药性的患者,就不容易治疗了,死亡率也很高。所以,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过程中这是一个难题,如何预防发生晚期、耐药并且伴有复发的患者发生进一步的恶化,需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处理。通常,临床上,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患者会进行病情监测,在葡萄胎清宫前后进行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监测,同时有条件的还会在治疗出院之后进行随诊。监控主要采用对HCG进行测定,进行影像学比如B超的检查,还有进行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判断。

第一方面,对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测定的时候,一定要取得具体明确的数值,数据不能模糊,防止出现判断失误。第二方面,影像学的检查最好采用CT,而且是进行肺部的检查,因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最开始发生转移往往是向肺部进行转移。而且进行CT比进行X线检查效果要好很多,因为X线并不能检查到肺部很隐蔽的地方,而CT就能够检查到。在诊治过程中,不能单独凭借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测定结果就进行确诊,因为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为一个肿瘤变化的敏感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全部情况。所以,如果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出现正常,也不能立即就停止治疗,还要进一步的利用其它方法进行最终的确定,对病情的好转进行最精准的判断。

2.2治疗方法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应该主要是进行化疗,而且化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不能盲目进行。充分了解患者的病症、晚期还是早期、是否发生转移等情况,并且了解患者的经济实力,在具体的确定治疗方案。3耐药性、复发性滋养细胞肿瘤

3.1耐药性、复发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经过二到三个疗程治疗之后,如果进行监测还是发现HCG水平没有下降或者出现上升现象,或者进行CT检查发现肿瘤没有减小或者出现变大趋势,那么就可以判断患者是耐药滋养细胞肿瘤。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经过HCG监测,一切正常,而且临床症状也已经消失,痊愈之后回家,但是大约几个月之后,又出现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上升,或者进行CT检查出现病灶,那么就是复发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3.2出现原因出现滋养细胞肿瘤耐药和复发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通过临床实践的研究,发现以下因素可能直接影响了患者出现耐药或者复发现象:第一,化疗的疗程时间不长,治疗所用的药物剂量并不充足。第二,对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并不合理、科学。第三,对患者进行化疗一定时间之后,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巩固化疗。第四,治疗过程中,用药等不规范,耽误了进行有效的化疗机会。第五,对患者进行痊愈检查的时候只是根据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正常判断,而没有根据CT等影像学检查就轻易做出患者痊愈的判断。

3.3治疗方法针对耐药性和复发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应该还是以化疗为主,当前,比较有效的化疗方法是EMA/CO。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而且是脑部转移的,如果出现耐药性,那么就应该采用联合手术进行治疗。4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治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进一步的加以研究,争取找到更好的解决措施,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参考文献

[1]袁梅,单萍,张慧芹,王言奎,张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成像与血清β-HCG联合诊断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

[2]毛雪梅,陈晓方,金卓杏.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误诊一例[A].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宫颈癌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40-02

引言

宫颈癌,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于女性肿瘤第二位。世界上每年新发病例约45万。为发展国家女性病死率的主因。宫颈癌于我国病发率每年约为15万左右,每年约有3万左右女性死于此病,死亡率为占病发率总数的11.36%。近年发达国家宫颈癌病发率显著下降,皆因对此病癌变的早期治疗有关。而我国宫颈癌的病发率为发达国家5倍以上,占世界病发率的四分之一,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癌变逐渐年轻化。为此,研究形成女性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是降低其发病率与保护女性健康的关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年前整个甘南地区入院手术的10例宫颈癌患者;对照就诊其他患者10例为对比组。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对10例患通过问卷、面访的方式,对个人、家庭、职业、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生活习惯、首次、孕产次、流产史、性生活卫生、饮食习惯、患病史等进行调查。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

在所调查的宫颈癌10例患者里,年龄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49岁;对比组10例,年龄23~74人,平均年龄为48.5岁。两组人年龄、种族、籍贯等无明显差别。病例组的人均收入与受教育程度都远远低于对照组。

2.2 宫颈癌病发危险的单因素剖析

宫颈癌形成的单因素剖析结果表明,经济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饮用的水源卫生不达标、较少洗澡与清洗、有妇科病史、孕产次多、首发早等。

2.3 宫颈癌发生因素Logistic的多元回归分析

将上述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21项变量输入Logistic回归模型,在a=0.05,允许误差0.1水平,最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经济收入、首次发生年龄、洗澡设施、妇科病史、产次与绝经。见表1。

表1 宫颈癌发生Logistic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具有多因素与多步骤及复杂演化特点的癌变过程的宫颈癌,其发病因素受性卫生的影响,据调查表明,生活里有2个以上的宫颈癌的发生危险为1个4~6倍,初次年龄比较早的,患宫颈癌危险增加5~10倍。据国外有关文献,宫颈癌和与及性卫生习惯等原因相关。阴道过度清洁也是罹患宫颈癌的原因;多数宫颈癌患者的居住环境差、受教育程度低、月收入少等特征。一般患宫颈癌的农村患者居住、教育程度与收入皆为三低水平。这与农村卫生条件差、经济低导致求医看医意识弱等有关。一般人普遍认为,女性绝经后,由于激素下降,降低了罹患宫颈癌的危险率,可此次调研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患宫颈癌的比率与没绝经的妇女患病比例基本相同;宫颈癌的患病,是否与家族病史有关?此次调研表明,11%以上的宫颈癌患者组与5%对比组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具有阳性肿瘤家族史,可两组数据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据相关资料显示,多种病原体同时感染,将提高罹患宫颈癌的机率,也有人提出了慢性宫颈阴道炎症可以提高HPV的感染致癌率,此次调研未看到以往阴道炎病和宫颈癌的发病率相关;此次调研证实:多孕、多产、和宫颈癌的患病率关系密切。相关文献早就提出多孕与多产对鳞状上病变与宫颈癌有影响,并且实验显示妊娠可直接诱发细胞的增殖或者间接的任借免疫与激素因素对HPV的感染产生影响,并且HPV感染几乎已然被公认为宫颈癌患病的危险因子。很多人指出,多孕也许为宫颈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生活中的饮食对宫颈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习惯性的食用腌制食品会提高患宫颈癌机率。腌制食品里亚硝酸盐的含量比较高,此物质已经被证实可导致癌症。生活里,一提到香烟,多数会想到肺癌,可是,吸烟也会提高诱发宫颈癌的机率,有文献记载,吸烟仅限与对宫颈鳞癌的影响,可也有人指出,吸烟并不是宫颈癌患病的独立因子,吸烟对宫颈癌也许有区域性或仅限与重度长期吸烟的女性,而且被动吸烟的女性患宫颈癌的机也会大大提高。日常女性口服的避孕药,也是提高宫颈癌患病的危险因子。有关研究表明外源性雌激素增高亦与宫颈癌相关。针对宫颈癌患病的相关因素,进行防癌宣传与普查及普治,做到早发现与早诊断及早治疗,以实现降低宫颈癌患病危险。

参考文献

[1]李平.王芳.吴修伟.王海霞 宫颈癌年龄及病因的转化趋势研究[期刊论文]-当代肿瘤医学 2007(12)7.

[2]刘晓梅 王丽丽 女性死亡原因剖析[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9(6).

[3]吴霞.马美丽.郭小花 宫颈癌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 2010(25).

上一篇:肿瘤临床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医诊疗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