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范文

时间:2023-02-23 04:47:08

肺部肿瘤

肺部肿瘤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冷冻切片;肺;诊断;肿瘤

[中图分类号] R3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15-02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lung tumor frozen sections in 130 cases

ZHENG Ni SUN Qi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Liuzhou Worker′s Hospital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uzhou 545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aise the accuracy of frozen sections of lung tumor. Methods Diagnosis of frozen sections of lung tumor in 130 cases and its corresponding final diagnosis on routine sections were reviewed.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twenty-six cases were diagnosed correctly, the overall accurate rate of diagnosis was 96.92%. 2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1.54%), and 2 cases (1.54%) were deferred (leak) to routine sections.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discrepancies were limitation of sampling and recognition for certain lesions. Conclusion In order to raise the accuracy of frozen sections of lung diseases, pathologis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very step of frozen processes and improve diagnostic ability.

[Key words] Frozen section; Lung; Diagnosis; Tumor

开胸探查术中行冷冻切片检查适用于术前未能确诊、临床拟诊肺癌且有手术指征的病例,术中诊断的关键是要确定病变的良恶性。因肺部病变复杂多样,而冷冻切片取材局限、切片质量不如石蜡切片,再加上诊断时间仓促,因此延迟诊断或误(漏)诊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献[1]报道肺部肿物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率在94%左右。为此笔者收集了本科2007年7月~2010年8月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冷冻切片资料,分析影响诊断准确性、导致延迟诊断或误(漏)诊的原因,并简单总结肺部某些容易误诊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肺部占位性病变冷冻切片标本共130例,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19~77岁,平均54岁。临床大都为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占位。

1.2 方法

病理医师仔细检查大体标本,于病变最明显处取材1~2块,冷冻制片,光镜观察、诊断。送检标本的其他部位组织多处取材常规石蜡制片、冷冻制片后的剩余组织亦制作常规石蜡切片对照,必要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4种情况,Ⅰ为确诊: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完全符合或基本符合。Ⅱ为误诊:(1)假阴性,指恶性肿瘤诊断为良性肿瘤或非肿瘤;(2)假阳性,指良性病变诊断为恶性肿瘤;(3)虽均是良性/恶性病变,但性质各异,手术方式完全不同的病例。Ⅲ为延迟诊断:指冷冻切片不能确定病变性质(良、恶性),需等待石蜡切片确诊。Ⅳ为漏诊:指冷冻取材时未取到肿瘤组织,而造成假阴性。

2 结果

本组130例冷冻切片中,与石蜡切片诊断符合者126例,确诊率为96.92%,延迟诊断2例(1.54%),误诊(假阳性)1例(0.76%),漏诊1例(0.76%)。确诊病例中良性病变43例,恶性病变83例。4例延迟诊断或误(漏)诊病例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4例延迟诊断或误(漏)诊肺部占位性病变具体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误(漏)诊或延迟诊断的原因

3.1.1 送检标本过少或取材遗漏:有可能因为不能代表病变的性质或遗漏病灶而误(漏)诊。本组唯一漏诊的病例送检组织为肿物的一小部分,以坏死为主。组织虽已全取制片,但因未能沿不同方向制作至少2张切片,导致送检组织最边沿的少许嗜酸细胞类癌成分被遗漏而漏诊。

3.1.2 制片不佳:切片过厚或有折叠,细胞会显示密集丰富的假象,易将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病变;组织水分过多或制冷速度过慢,冷冻时会产生大量冰晶,导致组织细胞结构难以辩识、无法诊断。

肺部肿瘤范文第2篇

【关键词】院内感染 肺部肿瘤 病原菌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90-02

据调查,肺部感染在所有医院感染中一直居首位,死亡率也一直处于高位。肿瘤患者由于年龄普遍偏高,病程长,免疫功能缺失或低下、器官功能衰竭,生理屏障受损等,易引起医院感染。因此,进一步分析引发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成因,对从根本上降低并发感染率,提升肺癌手术患者尤其是广大老年患者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旨在探讨肺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2011 年 9 月 ~ 2012 年 12 月收治肺癌患者 886 例,其中男524例,女362例,年龄38-82岁,平均61. 5岁。

1.2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

感染诊断依据为:①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体征、症状;②病原菌培养;③专业诊断:包括X线、CT、B超、病理活检等[3]。

1.3 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疾病部位特征及院内感染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院内感染细菌培养结果

75例次感染中,101例送检细菌培养,64例次细菌培养呈阳性,5例次真菌培养呈阳性,其他患者为仅有临床诊断或由于应用抗生素等原因未培养出病原菌。检出病原菌种类株数为(结果见表1)

2.3 术后呼吸训练: 术后胸部包扎松紧适宜,平卧时头与躯干抬高 30 ~ 45 度;保持呼吸道通,术后 6h 内史患者去枕平卧,头部偏向监测,防止呕吐和误吸;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形成等综合护理以降低感染率。

3 讨 论

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是影响原发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2]。肺癌患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呼吸生理的重要变化是肺活量,残余气量增加,肺和毛细血管结构的改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氧利用系数降低,膈肌活动幅度减少,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吸氧,早期合理运用氧气疗法是预防呼吸衰竭,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3]。

肺癌术后院内肺部感染75例,感染率 8.46%,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4]。院内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上、下呼吸道及泌尿道。院内感染细菌培养前三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袭性操作,避免交叉感染[5]。如有需要,需多次反复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临床医生应以细菌学做指导,熟知临床各种产霉素及多重耐药菌的用药特点,明确病原,选用敏感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激素,以防止耐药性的产生[6]。

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营养不良等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长和手术治疗是影响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外源也是导致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7],本调查中真菌感染的比例已经上升到6.14%,这提示我们对真菌感染的发生亦应有足够的重视,及时选用抗真菌药物控制病情。

因此,院内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少院内感染造成的病死率,才能将肿瘤诊治工作更加完善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宋虹予.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1,( 07Z) : 22 -24.

[2]丁清.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感染预防与诊治探讨[J].中外医疗,2008,9,25.

[3]张伟英,周焉. 开胸术后再次气管插管原因初探和护理对等[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 8): 624

[4]温昱,张鹏.肺癌术后肺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3):411-412,437.

[5]李绍梅.338例院内感染病例调查统计分析[J].卫生软件学,2008,22(1):10~12

[6]曹丽军.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病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6):126~127.

肺部肿瘤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肺部恶性肿瘤 抑郁 焦虑 护理策略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①肺部恶性肿瘤组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住院治疗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70例,其中小细胞型肺癌50例,大细胞型肺癌20例;年龄36~83岁,男40例,女30例;高中(含高中)以下文化者36例,高中以上文化者34例。②对照组:随机以均衡原则同期选择肺部良性疾病患者70例,其中肺炎38例,肺心病32例;年龄33~78岁,全部研究对象均经病理确诊。③所有选择的患者均为既往无精神病史、性格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够全部理解并自愿完成测试者。

方法:①调查工具:本次调查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共20题,按1~4级平分,累计总分,按满分80分换算抑郁指数,即抑郁指数等于总分/80,评分指数>0.5即可确定抑郁。②焦虑自评量表(SAS)[1]:问卷计算及评定方式同抑郁自评量表。③调查分析方法:在癌症患者住院后5~7天,由研究者发放自评量表,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然后由患者独立操作,要求20分钟内完成,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采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

结 果

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比较:肺部恶性肿瘤组抑郁及焦虑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影响心理健康状态多因素分析:观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与抑郁及焦虑指数的关系。结果:中青年人抑郁、焦虑指数高于老年人,P<0.05;高中文化以上者其抑郁及焦虑指数高于高中文化以下者,P<0.05。

讨 论

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据报道[2],肿瘤患者的精神症状以焦虑最为突出,其次是抑郁。本组结果表明,本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其中54例表现为抑郁,52例表现为焦虑。不同阶段的患者心理反应有一定的差异。初期由于不能接受患恶性肿瘤的事实,而表现为烦躁、拒绝进一步的治疗等敌对情绪。

影响心理健康状态的因素分析:①本文分析了肺郡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与抑郁及焦虑指数的关系。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高者,其抑郁指数及焦虑指数明显增高。这可能是由与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对自身疾病特别是疾病的预后及发展更加了解,加之对婚姻、家庭、人际交往及生活的不确定性,思想压力更大,负面效应就更大,心理不能及时调节,导致对治疗失去信心。②由于肺部恶性肿瘤呈慢性进行性加重,病程较长,情绪忧伤,精神压抑使得自身免疫机能更加减弱,降低了对癌症的抗病能力,常常是造成病情快速恶化的原因,严重者可加速死亡。

护理策略:①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往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当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症后,均经历了一个震惊、否认、抑郁、恐惧、悲观、认同以致失望的过程。护理人员应更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患者的感受,给患者真诚和温暖,使其获得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现在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需求,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特定的治疗方案,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使其树立信心。尤其是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更应加强健康教育,减轻焦虑抑郁情绪,让患者了解:充满希望和信心的良好情绪可改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获得更佳疗效。②加强社会支持,减轻患者心身症状:社会支持是个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与他人或群体接触获得安慰,保证和信息。社会支持可以对应激状态的个体提供保护,也对应激起缓冲作用,虽不能改善其躯体症状,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掌握社会支持与心身健康的关系,并且要了解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需要的社会支持是不断变化的,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及其变化。护士除了要向家属讲解帮助患者康复的知识,还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因人而异的利用不同的社会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3]。

参考文献

1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5-47

2 陈振东,孙燕,王肇炎.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13-329

肺部肿瘤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生脉注射;润肺清热方;中药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07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056-02

随着肺部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的不断提高,放射性肺炎导致的严重后果正逐步被大家所重视。虽然有关此方面的报道很多,但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并且缺乏简便易行的预测指标,目前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仍然是胸部肿瘤放疗的棘手问题。

1.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的产生

首先是病人自身的一些基本因素,诸如性别、年龄、一般状况,是否接受化疗,化疗的时间、肿瘤的部位、是否吸烟、病人的基础肺功能状态等。

第二是放射物理学方面的考虑一体积剂量因素。在常规治疗中,有关体积――耐受剂量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新的放射治疗技术――三维立体放射治疗技术,体积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是临床放射物理学研究的活跃领域。从物理学上提出了计算NTCP的模型。

第三,生物学研究对放射损伤的认识,放射所致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和信息传递是放射损伤的本质,对临床预测、预防和治疗放射性损伤具有深远的意义。

2.生脉注射液治疗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

生脉注射液来源于《千金方》中的生脉散,成份及含量为:人参0.1/ml、麦冬0.312/ml、五味子0.1/ml,是养阴益气固脱的名方,属中药补益药的范畴。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抗应激能力、内分泌系统,即神经一体液调节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它对机体能量的三大代谢以及肝功能、心血管功能有重要的治疗、防护,及调节作用。其中研究比较深的结论是:它对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确有提高及调理作用。析方分析如下,人参:含有六种皂甙,多糖及挥发油等多种物质(其中就目前提取方法,因挥发油成份很难浓缩,其功效尚不得知),从其药理看,主要是调理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系统,完善其抗应激、调理心肝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从中医角度看,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在生脉散中,本品是主药。麦冬:性味甘、平,现代及传统工艺提取液中含有多种甾体皂甙和多糖,功能为养阴润肺、生津,在生脉散中属重要辅助药物。五味子:甘湿,归于肺、心、肾经,其主要含有挥发油、木脂素(五味子素),及有机酸、甙类和一些纤维素,传统及现代提取液中主要成份是:五味子素和一些挥发油成份。现代工艺提取方法不同,则二者的比例会发生变化。《本草纲目》中指出: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与其不谋而合。现代研究发现,上述两种主要成份其作用机制与人参相差不多,有同样的适应原作用,所以五味子在生脉散中是重要的协同用药。因此本品在抗应激性、调理心肝等脏器功能以及调理炎性细胞趋势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3.润肺清热方治疗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

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杨毅润肺清热方治疗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法如下:

采用自拟润肺清热方为基础:瓜蒌309、鱼腥草309、百部159、杏仁129、券芍129、枇杷叶、川芎lOg、生地黄159、红花lOg、香附309、丹参159、当归159。痰湿蕴肺型加陈皮、半夏、苍术、厚朴;痰热郁肺型加桑白皮、薏苡仁、栀子、黄芩、知母;肝火犯肺型加丹皮、青黛、蛤壳;肺阴亏耗型加沙参、麦冬、百合、西洋参;咯血量多者加三七粉。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服。30d为1疗程,间隔7d行下一疗程。每一疗程后作胸x线片或/和胸部CT复查,临床症状控制后再服l一2个月以巩固疗效。

目前国内外治疗放射性肺炎,主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辅以抗感染、吸氧、平喘止咳等对症治疗。虽然大剂量激素可暂时有效,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但其副作用很大,如免疫抑制、诱发二重感染、促使肿瘤转移和发展、消化道出血、高血糖、高血压、电解质紊乱以及撤药综合征等。

4.中药治疗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

中药治疗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法如下:

采用中药组方,以黄芪、鱼腥草、枇杷叶、川贝、款冬花、葶励子、漏芦等为主要药物,辅助女贞子、当归、香附、红花、丹参、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瓜蒌、百部、杏仁、紫金牛等加减。每日服药1剂,临床症状控制后再服1~2个月以巩固疗效。

国内已有文献报道应用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炎。笔者基于现代医学关于放射性肺炎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的演变特征,结合祖国医学按辨证论治确定治则,从宏观上纠正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具体又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针对本病病理特征选药,拟方“润肺清热方”进行临床观察。中医认为,射线是热毒之邪,可损伤人体正气和阴血,从症状看,急性放射性肺炎属咳、喘证范畴,病机为肺热血瘀、气阴两伤、宣肃失司,治则补气润肺、清热润肺、止咳平喘,本方即按此治则拟订。治疗应以非特异性抗炎,疏通微循环,抗凝抗纤维化为方针。国内已有抗纤维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道,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纤维化:女贞子、当归、生地、黄芪能提高免疫、刺激骨髓造血;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抗纤维化;枇杷叶、川贝、瓜蒌、杏仁、百部、紫金牛能止咳平喘化痰;款冬花、葶励子、漏芦、鱼腥草清热。

5.结语

总之,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既要从放射物理方面又要从放射生物学角度探讨其内在原因,在区别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强调放疗计划的个体化积极预防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以期提高疗效并最大限度降低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并结合生脉注射液、润肺清热方、中药来积极治疗肺部肿瘤放射性肺炎,尽量减少患者遭受的病痛的以及死亡。

参考文献

[1]王仁本,陈延条,韩俊庆,等.急性放射性肺炎[J].中国放射肿瘤学,1989年第3卷第4期216-217.

[2]于洪升,刘希光,司玉峰,等.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6,12,第5卷第4期:272.

[3]黄智芬.放射性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概况[J].医学文选,2000,19(2):722.

肺部肿瘤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肺部肿瘤;18f-fdg pet/ct;放疗??

the impacts of 18 f-fdg pet/ct on lung tumor radiotherapy plan

yang hong.

department of pet-ct,the central hospital of luohe,henan 4620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mpacts of 18 f-fdg pet/ct over lung tumour radiotherapy plan. methods after the regular lung tumour patient does 18 f-fdg pet/ct examination to 167,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 absorbs value(suv), nidus area suv≥2.5 was masculine gender. the detecting parting from pet/ct for according to ct carries out tnm periodization on the tumour, the different radiotherapy section years of service doctor makes use of cms to cure the anastomosing software planning the systematic image above organizing 5, volume value getting patient gtv with the tumour volume(gross tumor volume, gtvct and gtvpet/ct)being independent on pet/ct sanwei image drawing the outline of cardinal principle in ct, composes in reply respectively a mutant modulus. results bear fruit:examine that the queen, 19.8%(33/167 example’s)patient tumour tnm had happened by stages after pet/ct change, 167 regular patient ct were not same as pet/ct examination gtv result equally. conclusion clinical tnm of change pet/ct lung tumour periodization, the difference making radiotherapy section not draw the outline of gtv with years of service doctor is diminished obviously, and then is makes the lung cancer patient entire curing a plan happening change.?

【key words】 lung tumours; 18 f-fdg pet/ct; radiotherapies

肺癌发病率居癌症发病的首位。合适的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精确的临床tnm分期和病灶靶区勾画来达到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的目的。pet-ct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融合了 pet功能成像和 ct解剖成像的技术,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是目前相对较为完美和准确的肿瘤检测手段。18f-fdg pet/ct能进行细胞功能代谢显像,影像显像分辨率较高,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分解,使靶区勾画更容易。pet/ct是当今临床用以肿瘤诊断、分期和指导肿瘤治疗的最佳手段,是唯一可在活体分子水平完成生物学显示的影像技术。现就我院从 2007年 10月至 2009年 11月本院收治的167例肺癌患者行pet/ct显像,以探讨其对肺部肿瘤患者放疗计划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本院收治的行pet/ct显像的167例肺癌患者,选择标准为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癌。其中男98例,女 69 例。年龄39~83 岁,平均(57.5±6.0)岁,中位年龄 56 岁。其中鳞癌84例, 腺癌46例, 腺鳞癌14例,小细胞癌7例, 支气管肺泡癌11例, 大细胞癌5例。?

1.2 方法 18f-fdg pet/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discoveryst型pet/ct扫描仪。显像剂为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 由上海科兴公司提供,放射化学纯度>95%。做pet/ct检查前患者需空腹安静4~6 h以上, 确定空腹血糖<5.8 mmol/l后, 静脉注射18f-fdg, 剂量为0.12 mg/kg,患者注射后休息45~60 min, 排尿后行全身pet/ct检查, 期间嘱患者饮500~1 500 ml纯净水。先行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从头顶部至股骨上段,扫描参数为120 kv,200 mas,层厚10 mm,重建厚度 5 mm,螺距110。 再进行正电子发射扫描(pet),每个床位采集3 min,共采集5~7个床位后将数据传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和图像重建,运用仪器自带的图像处理软件, 分别得到全身冠状、 矢状及横断面的ct、 pet及pet/ct融合图像。根据病变位置测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以最大 suv(suvmax)≥2.5判断为阳性[1]。由5 名以上放疗科不同年资医师分别在 ct 和 pet/ct 3d图像上独立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ct和gtvpet/ct), 计算患者gtv的体积值和变异系数。? 2 结果?

2.1 tnm分期 167例肺部肿瘤患者治疗前,经 pet/ct检查后发现28例患者发生转移,转移灶65个。其中淋巴结转移46个, 骨转移灶10个, 肝转移灶2个, 脑转移灶7个,使原诊断肿瘤的tnm分期升高, 从而使28例患者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由原来的手术治疗改变为单纯化疗或放疗。5例患者常规ct可疑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pet/ct排除了转移可能, 使tnm分期下调, 使以前不能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2.2 放疗计划 35例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前, pet/ct检查后, 其中5例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 gtv)降低, 3例患者gtv增大, 与同期常规ct比较, pet/ct改变了8例患者靶体积, 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放射治疗计划。97例手术治疗患者中经pet/ct发现12例患者原发肿瘤区域复发, 16例患者发生转移,与常规ct比较,pet/ct使28.8%(28/97)手术治疗的患者调整了治疗方案。?

3 讨论?

肿瘤的分期是制定放疗方案的关键。局限性病灶和播散性肿瘤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局限性病灶采取根治性放疗, 播散性病灶则只能实行姑息性治疗。传统肿瘤的tnm分期主要依靠 ct和 mr,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往往检不出区域和远处的转移。pet/ct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对肿瘤的tnm分期 、靶区的精确勾画、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和肿瘤放射性治疗疗效的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也愈来愈不容忽视。一是pet/ct可以根据病灶部位的代谢、 增殖等活性方面对要进行治疗的肿瘤生物靶体积进行准确定位,从而使放射剂量在病灶靶区最大化,而周围非靶区组织的放射剂量达到最小,使放射剂量得分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提高肿瘤的放疗效果[2]。二是通过pet/ct的检测,靶区部位的放射治疗剂量可以根据测得的肿瘤内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得以调整和控制。三是通过18f-fdg pet可以得出有代谢活性的病灶组织的范围进而确定肺部肿瘤的边界和肿瘤生物靶区(btv),有效降低不恰当治疗所占的比率。主要是因为:通过18f-fdg pet/ct可以发现更多的外部侵犯与远处转移;18f-fdg pet/ct可排除靶区周围的肺不张、 组织坏死等良性病变而使由 ct确定的 gtv缩小。本组研究病例与常规ct比较,18f-fdg pet/ct检查发现28例转移, ct未发现, 使tnm分期提高19.8%(33/167); 排除ct怀疑5例纵隔淋巴结移, 使tnm分期下调3.0%(5/167),pet/ct改变了8例患者靶体积, 从而调整了4.8%(8/167)患者的放射治疗计划。?

研究表明, 癌细胞在肿瘤内呈不均匀分布。不同的癌细胞核团由于血供和细胞异质性的差别,对放射治疗所需要的剂量也不同。如果对靶体都使用同样的剂量照射, 部分癌细胞会因靶剂量过高而使周围组织出现损伤,而另外一些癌细胞会因剂量不足而成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原因; 18f-fdg pet/ct还可以通过测量肿瘤内各区域的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根据suv值判断病灶各区域内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按照增殖活性的高低给予肿瘤组织不同区域以不同的照射剂量,对增殖活性高的区域进行生物调强放射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放疗效果。?

18f-fdg pet/ct还可以通过判断肿瘤放疗后是否有残留、复发或瘢痕坏死组织而评价放疗后效果。传统的ct、 mri很难鉴别由肿瘤组织放疗后形成的瘢痕组织、纤维化及坏死组织和肿瘤残留的区别,而18f-fdg pet/ct利用肿瘤18f-fdg代谢显影则能较好的做到两者的区别。实践表明,如果放疗后5~10 d内即做18f-fdg pet/ct检查, 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放射治疗后引起的放射性肺炎或肿瘤坏死组织中巨噬细胞糖酵解的影响。在放疗结束后 1个月时进行早期18f-fdg pet/ct检查,残存肿瘤阳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0%,在放射治疗 4个月前后与阳性预测值接近。因此,建议患者首先在治疗后 1个月时做一次18f-fdg pet/ct检查,及时检测到残存肿瘤并给予治疗;再间隔4个月左右时进行第二次复查,如发现18f-fdg pet/ct阳性显像,则对肿瘤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放射治疗,以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中远期疗效。?

本研究发现,患者经过化疗后, 与化疗前的ct图像相比肿瘤大小没发现明显变化,而18f-fdg pet/ct 图像肿瘤部位 fdg 浓聚灶明显小于 ct 图像, 靶区体积也比ct图像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其原因可能是肿瘤在经过治疗后,病灶部位开始发生坏死和纤维化,肿瘤部位的代谢会减低,而它的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约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由此可见代谢功能的改变要比解剖结构变化提前发生,而 pet/ct 能利用 fdg代谢监测出仍然存活的肿瘤细胞, 可对患者进一步的治疗计划提供指导,并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价的有效手段,能更好地指导治疗计划的制定。?

参考文献?

[1] yancik r, ries l a. aging and cancer in america,demographic and epidemiologic perspectives.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am,2000,14(1):17-23.?

肺部肿瘤范文第6篇

关键词:肺部肿瘤;氩氦刀;CT

肺癌的治疗进程极其缓慢,五年生存率不超过17%,多数患者在诊断肺癌一年内经历各种痛苦症状而死亡。从本世纪初开始,各家著名癌症中心也开始在起源于上世纪的姑息医学运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症状控制研究。氩氦刀冷冻治疗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肺癌的一种新方法。我院从2006年6月引进氩氦刀,至今已治疗原发肺癌73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我院经病理学确诊,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肺癌患者,且自愿接受氩氦刀治疗的住院患者73例,男41例,女32;年龄48-86岁,腺癌29例,鳞癌47例。合并肺内转移转移5例,共79个病灶,单发病灶68例,多发灶5例。氩氦刀共治疗78次。肿瘤直径1.3-8.0cm。其中病灶直径4cm 25个。

1.2 仪器:氩氦靶向手术治疗系统。刀直径分别为2、3、5、8 mm。可输出高压常温氩气(冷媒)或高压常温氦气(热媒)。应用TOSHIBA Aquilion 16 层螺旋CT扫描机。

1.3 方法:充分了解影像资料中显示的肿瘤及周围组织结构的三维立体解剖关系,根据肿瘤部位和数量确定每次治疗的病灶数。术前在肿瘤相应皮肤表面上黏贴一排状金属标记再次进行CT扫描,仔细测算、确定氩氦刀的种类、数量和方位,并最终确定刀头端进入瘤体内的位点。设计原则要求单刀或多刀组合冷冻所形成的冰球尽可能包容瘤体组织。冰球冷冻范围应尽可能大于肿瘤边缘1cm以上。

1.4 手术方式:患者采卧位,于穿刺定位点行局部麻醉。依据扫描照片所提示的进针方向、角度、深度等系列因素,把氩氦刀穿刺针刺入肺部肿瘤靶点,再将氩氦刀插入瘤体内。启动手术系统。先冷冻15分钟,升温10分钟,再冷冻15分钟,再升温。术毕常规CT扫描,了解冷冻效果及有无出血、气胸。对术中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

1.5 疗效评价方法:(1)疗效评价标准:经皮手术前后进行CT扫描,测量肿瘤大小和CT值,术后定时复查,观察病灶变化。参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目标病灶的评价:所有目标病灶消失(C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R(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PD)。

(2)CT影像评价{5}:(1)根治性冷冻:CT显示有效冷冻范围大于肿瘤边缘1cm以上,且冰球包绕覆盖全部肿瘤组织者。其疗效接近手术切除,如无淋巴结转移,有望达到根治。(2)显著减瘤冷冻:CT显示冷冻覆盖肿瘤体积80%以上。有效减瘤冷冻:CT显示冷冻覆盖肿瘤体积70%—80%者。(3)无效减瘤冷冻:CT显示冷冻覆盖范围小于瘤体60%以下,可基本视为无效。总有效率=冷冻覆盖范围大于瘤体70%以上瘤灶数/总冷冻瘤灶数*100%.以冷冻前后同一部位CT值下降30HU作为判断瘤细胞已灭活的参考指标{3,4,5}

2结果

1.肺部原发肿瘤CT引导下氩氦刀靶向治疗术前、术后病灶CT影像改变:肺部肿瘤冷冻后,随着冷冻时间的延续,肿瘤区出现一个以刀尖为中心,逐渐增大的低密度类圆形冷冻区,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参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术后1个月复查CT提示:79个病灶中缩小54个(68.4%),稳定18个(22.8%),增大7个(8.8%);总有效率为91.2%。术后3个月复查CT提示:78个被冷冻消融病灶中,完全消失12个(15.3%),缩小50%以上38个(48.7%),稳定18个(23.0%),增大10个(12.8%);总有效率为87.2%。术后6个月随访的63病灶个复查CT提示:消融肿块完全消失10个(15.8%),缩小50%以上31个(49.2%),稳定13个(20.6%),增大9个(14.3%);总有效率为85.7%。

氩氦刀治疗后随访复查,肺部肿瘤平均直径均较前缩小,以直径4cm以下最明显,特别是直径小于2cm的病灶,随访复查大部分肿块纤维化或出现中心坏死空洞。

2.不同病理类型原发肺癌氩氦刀治疗6个月后疗效分析:47个鳞癌病灶42个治疗有效,29个腺癌病灶26个有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肺部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后影像变化:氩氦刀治疗后CT扫描病灶CT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冷冻结束后,CT扫描显示病灶范围有所增大,可能与邻近组织出血、炎症相关{3}。随着时间延续,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肿瘤逐渐缩小,治疗区域出现液化、坏死区,坏死组织机化和纤维索条状改变,本研究显示,当原发肿瘤直径>4cm时,因病灶体积较大,容易出现冷冻不全,肿瘤残存,从而导致容易复发,术后复查显示部分病灶反而增大。对于肺门肿块,在穿刺治疗中,难度较大,需小心避开肺门血管及气管,因而治疗受到一定限制,影响疗效{1,2}。

3.2 CT影像对疗效的评价:肺部肿瘤经氩氦刀靶向治疗,其疗效与有效杀伤瘤细胞的范围明显相关。通过术前、术后CT扫描图像中的密度变化作为判断依据。冷冻后立刻CT扫描其CT值较冷冻前明显下降,冷冻前后同一部位CT值下降30-50Hu作为肿瘤细胞灭活的参考指标[2,4-5].按病灶直径大小分组显示,同组病灶氩氦刀治疗前后比较CT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

3.3 氩氦刀治疗肺部原发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术后复查病灶平均直径教治疗前有明显缩小。以直径4cm以下最明显,中央型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对于治疗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周围型肺癌CT引导氩氦刀治疗下局部疗效明显,是一种重要的局部姑息治疗手段之一,CT影像是疗效判断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洪武.现代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77-141

【2】王洪武,段蕴铀,张燕群,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海军总医院学报,2004,17:8-15

【3】李宝平,周云芝,尹晓明,等。肺部肿瘤CT导向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的影像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7:745-749

【4】王洪武,刘静,段蕴铀,等。氩氦刀靶向治疗对肺癌细胞的灭活作用。海军总医院学报,2003,16:68-72

肺部肿瘤范文第7篇

【关键词】脑肿瘤术后 ;肺部感染;原因分析;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41—02

近年来,我国脑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脑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危害很大。脑肿瘤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脑肿瘤术后患者多数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多种因素会导致肺部感染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增加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因此开展脑肿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原因的分析,制定相应预防护理对策,对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发现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预防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06月~2012年12月共收集了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387例,男226例,女161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9.5岁,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例43例,感染率11.11%。

1.2 资料分析 根据查询病案资料显示,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有脑膜瘤18例,颅内转移瘤10例,鞍区肿瘤8例,听神经瘤7例。病案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吸烟史的17例,老慢支7例,有哮喘病史2例,术前肺部感染未控制3例,气管插管麻醉时间达8h以上12例,术后呕吐致误吸2例。患者术后均在重症监护病房专人护理,连续监测痰培养、血氧饱和度,肺部听诊有无痰鸣音,并观察痰液的量、性质、颜色。

1.3 临床表现 观察组病例情况:肺部感染发生在手术后1天~10天,平均时间3.5天。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痰多、发烧和白细胞升高,肺部啰音,X线胸片见点片状阴影。

1.4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

1.5方法与分析: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可能与肺部感染有关的相关因素:吸烟史、术前肺部感染未控制、术前合并老慢支、神志状态、误吸窒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长期卧床、吸氧、雾化吸入和频繁吸痰等进行分析。

2 相关因素分析

2.1 吸烟史 术前长期吸烟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有17例吸烟史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吸烟患者术后痰量较多、粘稠,不易咳出,颜色多为黄黑色。临床观察到吸烟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2.2 术前肺部感染未控制 有3例肺部感染未控制的患者,因病情变化不得不急诊手术,术后气管内分泌物较多、色黄、粘稠。

2.3 术前合并老慢支 咳嗽或刺激可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现支气管狭窄与痉挛,形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从而使氧饱和度降低 ,患者受手术创伤刺激,抵抗力降低,炎症急性发作。患者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有黄色痰。

2.4 气管插管麻醉时间长 气管插管对呼吸道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可使呼吸道防御机能减弱,如果反复插管,可造成喉头水肿,分泌物多。术后患者咳嗽反射弱,分泌物难以咳出,造成通气障碍,而出现肺部感染机会增加。

2.5 排痰不畅及误吸 [1-3] (1)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由于吞咽或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除。(2)脑干或下丘脑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部对细菌等微生物的清除功能减弱。(3)颅高压患者多有呕吐症状,如合并意识障碍时,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4)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分泌物不易排除易致坠入性肺炎。

2.6 机体免疫力下降 脑肿瘤术后急性期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机体因过度消耗、脱水、高热等因素,免疫功能降低,细菌易蔓延。

2.7 侵袭性操作及污染[4] 脑肿瘤术后重症入住监护室,患者集中,使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各种侵入性操作及治疗措施的应用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医护人员的密切频繁接触,通过手及污染器械造成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多。

3 预防护理措施

3.1 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

3.1.1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1-3] (1)对有明显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并频繁呕吐患者要常规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当发现有低氧血症时,一方面从病情变化上考虑,解除引起病情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调整改善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或避免误吸,改善通气。(2)尽快促进脑功能恢复,促醒。随着患者意识障碍、呼吸功能的好转,肺部感染可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

3.1.2 避免误吸,充分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 (1)对昏迷及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将患者安置为避免误吸的,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静脉回流,肺部通气。尽早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鼻饲前应先床头抬高15°~30°后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入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约200ml,间隔不低于2h。鼻饲后给予半卧位30~60min以利于胃排空,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拔管时应夹紧迅速拔出,防止管内液体吸入肺内。行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棉球不宜过湿,昏迷患者严禁漱口,擦舌及软腭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误吸。(2)吸痰前先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彻底吸净。定时更换,昏迷患者可刺激胸骨上凹处的颈部气管,诱发患者咳嗽反射,促进排痰,严格无菌操作。(3)气管切开的患者,必须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如出现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痰鸣音等呼吸困难现象时,提示呼吸道有梗阻,应加强吸痰和湿化气道。

3.1.3 加强口鼻腔护理 常规行口腔护理,对鼻咽部、口腔分泌物多或呕吐,损伤后出血积聚的患者,应进行口腔鼻腔冲洗。由2名护士同时进行,1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反复冲洗,另1名护士用吸引器吸出冲洗后的污液,直至口腔、鼻腔部洁净为止。

3.2 强化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正确认识和重视院内感染,发挥护士多重角色作[5].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角色分别为教育者、管理者、执行者、监控者、研究者、学习者。强化护士的培训教育,不断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主动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院内感染预防水平,提高护士在感染控制中的依从性。

3.3 加强监护室管理,保持工作环境洁净[5]。工作人员进入监护室要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20~24℃,湿度50~60%,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有效的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每日2小时以上,同时紫外线灯管定期检测其输出强度.对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随时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浓度液对物体及仪器表面进行消毒,转出监护室患者进行终末消毒制度[4]。监护室病室1~4人为宜。合理调配护士人员数量,护士:床位为3~3.5:1,避免护理操作中的交叉感染发生。感控护士要坚持每周1次作空气细菌培养,治疗桌面的细菌检测并登记。真正作到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定期监测。

3.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6]。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技术及静脉输液严格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并按操作规程执行;各种呼吸治疗装置雾化机、吸痰器、吸氧装置应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人工呼吸机回路每48小时消毒一次;雾化器、湿化瓶每次用后消毒,吸氧管每日更换。一次性导管、吸痰管、换药盘用物不能重复使用及时销毁处理。

3.5 加强基础护理内容 一般神经外科病人取头高15°~30°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吞咽困难、昏迷者行口腔护理,减少定居口咽部的菌群数量,防止细菌下移种植;根据病情变换、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吸引和排出[4-5]。经鼻腔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清理鼻腔。气管切开护理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行气管切开护理。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无皱折污染,及时清理皮肤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

3.6 医护人员有效洗手消毒,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5-6】。大量流行性病学调查证实,工作人员的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医护人员进入监护室时必须洗手,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要严格六步洗手法洗手及使用手消,无菌技术操作中注意手的消毒,护理每位患者前后要洗手使用手消,不可前后对不同病人实施同项操作,或进行不同部位技术操作[5]。同时要对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经常性细菌监测,每周进行登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3.7 合理抗生素应用和营养支持[6]。根据临床分析及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静脉及胃肠营养支持治疗,是控制致病菌,改善肺部生理,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重要有效措施。

4 小结

脑肿瘤术后重症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导致肺部气体交换障碍,氧饱和度降低,使脑组织缺氧、水肿、坏死,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通过采取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控制肺部感染,并加强护理观察等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对提高脑肿瘤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学琴. 重症监护室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年1月第12卷第1期

[2] 谢伟娟 程国雄 李梦瑾. 神经外科ICU医院内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疗前沿 2010年9月 第5卷 第18

[3] 曾玲1 , 虞献敏2 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07 , Vo1122 , No11 CN 51 - 1356/ R.

[4] 刘爱萍,赖晓全,陈如 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20卷第1期下半月版总第236期

[5] 沈梅芳, 楼一玲, 王 芳, 於国红.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 年第15 卷5 期

肺部肿瘤范文第8篇

关键词:肺部;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新近提出的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小圆细胞肿瘤,主要发生在腹腔和盆腔,自Gerald [1]于1989年报道第一例8岁女孩腹腔多发性DSRCT以来,近年来也有一些发生于腹腔外的报道,但关于肺的DSRCT很少,我们遇到一例发生于72岁女性肺部的DSRCT,发生于该年龄及部位的女性病例,查阅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免疫学表型等在此进行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性, 72岁,系胸部不适伴呼吸困难半年余赴本院就诊。无吸烟嗜好及石棉接触史。胸部CT示右肺下野可见团块状占位性病灶(图1A, 1B),边界尚清,大小约6.5cm×10.0cm×12.0cm,增强后呈轻~中度欠均匀强化,周围肺组织内可见纤维索条样密度增高影,呈受压改变,右肺下叶另见一小结节影,纵隔居中,其内可见肿大及中等大小淋巴结影,腹部B超肝、胰、脾(一);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所见,肿块灰白色,直径约10cm大小,与左下肺背段及外基段肺叶相连,可见血管滋密支,行肿块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号0902212.

1.2. 方法与试剂

标本经常规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m厚连续切片,分别做HE染色、AB/PAS黏液分化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采用MaxVision两步法:鼠抗人CKpan、CK5/6、CEA、P63、NF、CD57、CD99、mesothelial、desmin、SMA、NSE、CD34、CD15、bcl-2、CD56、CgA、Syn、TTF-1单克隆抗体;鼠抗病毒EMA单克隆抗体;鼠抗猪vimentin单克隆抗体;兔抗人calretinin单克隆抗体;兔抗人 ACTH、S100多克隆抗体以及MaxVision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WT-1羧化端抗体C-19免疫组化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实验室制作。

2.结果:

2.1 巨检:灰白肿块约12cm×10cm×6cm大小,表面光滑,包膜较完整,切面实性,灰白,质地较韧,未见明显出血坏死。

2.2 镜检:肿瘤由小圆细胞或卵圆细胞构成。大部分细胞胞浆透明,呈印戒样,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排列紧密,胞质少,嗜酸性,核深染,核仁不明显,未见明显核分裂象。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排列(图2A, 2B),周围可见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分割。间质血管丰富,可见典型的偏心性增厚的血管壁(图2C)。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包膜较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未见侵犯周围组织。

2.3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

CKpan(-)、CK5/6(-)、EMA(-)、CEA(-)、S100(-)、P63(-)、NF(-)、CD57(-)、CD99(+)、mesothelial(-)、calretinin(+)、desmin(-)、vimentin(++)、SMA(+)、NSE(++)、CD34(+)、CD15(-)、bcl-2(+)、CD56(+), CgA(+)、Syn(++)、ACTH(+)、TTF-1(-)、WT-1羧化端抗体C-19(+)(图3A)、其中vimentin和NSE呈现逗点状阳性定位于核旁细胞质内(图3B,3C)。

2.4 AB/PAS黏液分化染色为阴性。

2.5 病理学诊断:右肺下叶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3.讨论:

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小圆细胞肿瘤,多于儿童及青少年,最小3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24.4岁,男女比例2~5:1[2~4]。本病多发生于腹腔、盆腔,表现为浆膜下浸润性肿块,在脏器表面及之间形成单个、多个结节状肿块。主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腹痛伴腹胀、便秘,体重下降。本病也可发生于卵巢、、肝脏、胸膜、腮腺、舌根、鼻腔、眼眶、大脑、骨组织及软组织内[11~17]。DSRCT病理特征为瘤细胞大小一致,胞质少,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深染,核分裂象易见。也有部分瘤细胞较大,具有多形性。有的细胞胞质透明,核偏位呈印戒细胞样改变。部分病例报道瘤细胞呈上皮样分化和空泡状,小圆细胞聚集构成大小形态不一、境界清晰的梁索状及巢状结构,呈腺样和管腔样结构,甚至菊形团样结构[20]和假菊形团样结构。周围可见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分割。巢中可见单个细胞和中央性灶性坏死。肿瘤间质中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可伴有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和钙化,可见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间质血管丰富,可有小血管增生和内皮细胞及外皮细胞增生,管周纤维化明显,管壁可呈偏心性增厚。肿瘤可以一种形态为主或同时出现不同形态,但或多或少会出现典型的诊断结构:即由大小、形态不一的小圆细胞巢组成,中央可见灶性坏死及囊性变。巢内细胞排列紧密,胞质少,核呈卵圆或圆形,深染,核仁不显,核分裂像易见。巢之间及周围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可有玻璃变性及黏液变性等继发改变。自1989年Gerald首先报道1例8岁女孩腹腔多发性DSRCT以来[1],对于发生于肺及胸腔的DSRCT的报道只有1例,其组织来源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来源于原始的间皮或间皮下间质[4],而多认为可能来源于具有多相分化潜能[5]的干细胞,鉴于此,本例NSE和vimentin染色呈核旁特征性逗点状阳性,WT-1羧化端抗体C-19为明确阳性,肿瘤形态学及免疫标记皆符合DSRCT诊断。笔者认为DSRCT诊断须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学、分子生物学综合诊断。DSRCT也可发生于72岁女性肺部,本例与一般认识上的DSRCT表现存在形态上核分裂像稀少,免疫组化上皮性标记阴性特点,结合其发生年龄、性别、部位,可能与其恶性程度和分化方向相关联。该病人术后10个月随访身体状况良好。

4.鉴别诊断:

1、小细胞间皮瘤 此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瘤巢成片状、巢状,可见腔隙样结构,有向间皮分化特征,但纤维组织增生未有DSRCT明显,亦不呈分割结构,电镜下瘤细胞表面可见丰富的、细长的微绒毛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内分泌抗体Syn、CgA、NSE一般阴性,desmin无核旁逗点状阳性,间皮性标记calretinin 、CK5/6阳性,虽然也表达WT-1,但抗体为6F-H2而非C-19。

2、神经内分泌肿瘤 (1)类癌:肿瘤一般体积较小,瘤细胞小,大小形态较一致,癌巢可呈片状、索状、小梁状,亦可见菊形团结构及腺样结构,间质血管较丰富,免疫组化表现与DSRCT在神经内分泌抗体染色都可普遍阳性,但前者desmin和vimentin阴性,且肺类癌恒定表达TTF-1。而后者desmin、vimentin染色可呈特征性的核旁逗点状阳性和WT-1羧化端抗体C-19为明确阳性。(2)EWS/PNET由小圆细胞构成的肿瘤,可呈巢状、分叶状,弥漫状排列,可有明显菊形团结构,瘤细胞胞质内含糖原,PAS染色阳性,但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CD99、CgA 、Syn阳性,不表达AE1\AE3、EMA、desmin、NSE和WT-1,而WT-1基因羧化端抗体C-19阴性是与DSRCT鉴别的重要一项。

3、淋巴瘤 肿瘤细胞呈弥漫分布,瘤细胞无巢状、梁索状结构,缺少增生的纤维组织间质。免疫组化为鉴别主要手段,表达淋巴细胞标记而不表达上皮和神经内分泌标记。

4、低分化或差分化癌 肿瘤细胞表达上皮标记,可同时表达部分神经内分泌标记,但多无明确的多向性分化,NSE和vimentin染色也不呈特征性核旁逗点状阳性,不表达WT-1。

图1A、1B胸部CT示右肺下野可见团块状占位性病灶 图2A、2B、2C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排列及偏心性增厚的血管壁 图3A、3B、3C WT-1羧化端抗体C-19(+)、vimentin和NSE呈现逗点状阳性定位于核旁细胞质内。

参考文献

1 Gerald WL, Rosai J. Case 2. Desmoplastic small cell tumor with divergent differentiation. Pediatr Pathol 1989; 9: 177-183.

2 Gerald W L,Miller HK ,Battifora H ,et a1.Intra-abdominal desmo-plas・

tic small round-cell tumor.Report of 19 cases of a distinctive type of high grade polyphenotypic malignancy affecting young individuals.Am J Surg pathol,1991;15(6):499―513.

3 Ordonez NG, el-Naggar AK, Ro JY, Silva EG, Mackay B. Intraabdominal desmoplastic small cell tumor: a light microscopic, immunocytochemical, ultrastructural, and flow cytometric study. Hum Pathol 1993; 24: 850-865.

4 Wills EJ,Ultrastr Pathol, 1993;24:850-865.

5 Gerald W L,Miller HK ,Battifora H ,et a1.Intra-abdominal desmo-plas-

肺部肿瘤范文第9篇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肺部感染;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21-02

笔者于2006年1月~2008年3月运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恶性肿瘤肺部感染102例,并与单纯抗生素治疗该病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2例患者中,男128例,女64例;年龄15~72岁,平均61岁;192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肺癌64例,恶性淋巴瘤43例,结肠癌29例,乳腺癌18例,食管癌14例,肝癌8例,胃癌16例。1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痰热清加抗生素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单纯抗生素治疗组,90例)。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192例患者中,发热110例,咳嗽119例,痰中带血35例,胸痛59例,呼吸困难56例,胸部x线表现为肺斑片状阴影86例,肺不张41例,胸腔积液8例,阻塞性肺炎18例,肺纹理增粗39例,肺部闻干湿性音159例;白细胞总数>10.0×109/L152例,白细胞总数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20mL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同时给予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2组抗生素种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7~1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查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培养、痰培养等。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X线胸片或CT、血培养或痰培养、血象的结果综合判断。具体为:痊愈:症状消失,X线胸片或胸CT示肺部炎性病灶完全吸收,血培养或痰培养阴性。白细胞总数>10.0×109/L的降至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x线胸片或胸CT示肺部炎性病灶吸收达50%以上以上。白细胞总数>10.0×109/L的较前下降或降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X线或胸CT炎性病灶吸收10.0×109/L的较前下降;无效:症状无变化、变化不明显或加重,X线胸片或胸部CT炎性病灶无吸收或基本无吸收。

2.2 统计学处理 2组率的检验用X2检验,均值的对比用t检验。使用SPSS10.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3 治疗结果 见表1。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在输注痰热清注射液时局部静脉疼痛,减慢输液速度后疼痛消失,其他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反复的放化疗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机体抵抗力较低,容易合并肺部感染;且肿瘤患者一般都反复长时间住院,在住院期间由于呼吸系统的解剖位置特点和医院致病菌相对较多,容易发生呼吸道院内感染。感染严重可使肿瘤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应该选用有效的药物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单独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但是长期使用患者易合并二重感染,加重病情。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痉、解毒、抑菌、镇咳、祛痰、平喘、抗病毒、抗变态反应作用等。有多篇文献报道痰热清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新生儿、老年人。痰热清与抗生素同时运用还具有协同作用,增强抗菌效果。因此,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临床观察再次证实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在该组中除3例患者出现输液处局部疼痛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痰热清注射液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感染中药制剂,但在联合抗生素时,有报道痰热清注射液和奈替米星注射液、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有无配伍禁忌,以保证患者安全。

肺部肿瘤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镜检查 微波 护理

肺癌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的死亡原因中占第1位。微波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道肿瘤近年来已经得到迅速发展[1],微波热凝固疗法在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呼吸道困难症状,2003年6月~2010年11月对76例癌性气道阻塞患者进行高功率微波凝固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76例,男64例,女12例,年龄52~91岁,平均64.1岁。治疗前均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支气管,其中气管完全闭塞44例,大部分(不完全)阻塞者32例。病理学确诊鳞状细胞癌48例,腺癌25例,小细胞癌2例,肺转移癌(甲状腺肺转移)1例,临床诊断均为晚期肺癌,76例患者均并发阻塞性肺炎及顽固性咳嗽,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喘。31例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压,8例合并胸腔积液。

方法:①主要设备纤支镜:使用BF-P240电子支气管镜;②微波仪:ECO-100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调凝固模式,输出功率110~120W,每次5秒,共计400~560秒。③微波辐射器:同轴微波导线,直径约1.5mm,长约1.5m,尖端接约5mm长单级或双极细针或柱状针;④监护仪:微波全过程中均进行无创血氧饱和度(SaO2)及心电图(ECG)监护,而且SaO2保持在85%以上。

疗效判定标准:术前、术后评估患者气道内径、症状、体征、肺功能,听取患者术后主诉。按1998年国际抗癌联盟评定标准:①完全缓解(CR):管腔直径>原直径的2/3;②部分缓解(PR):管腔直径>原直径的1/2;③微效(MR):管腔直径<原直径的1/3;③无效(NR):管腔直径无增大。

结 果

采用电子气管镜微波凝固治疗恶性肿瘤患者76例,每次治疗持续1~3小时,术后CR 31例(40.8%),PR 33例(43.4%),MR 9例(11.8%),NR 3例(4%),患者主观认为呼吸困难、气喘、气促症状好转69例,即有效率90.79%(69/76)。

护 理

术前准备:①心理护理:大多患者因疾病因素,对治疗缺乏信心,加上对微波治疗的不了解,易产生疑虑、紧张,甚至恐惧心理,且微波治疗还需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渴望得到治疗又害怕治疗,显然,术前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应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微波治疗的原理、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接受治疗,术前保证充分的休息,同时也应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术中、术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及并发症,说明治疗中的配合也是治疗是否能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术前4小时禁食。②术前检查:患者术前进行心电图、拍胸片、肺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评估患者气道内径、症状、体征、肺功能等。③器械及药品准备:检查和调试好微波仪,用1%戊二醛液浸泡纤支镜20分钟,环氧乙烷消毒活检钳,75%酒精浸泡消毒微波导线30分钟,备好氧气、吸引器、多功能监护仪及抢救车(内置气管插管用物、简易呼吸器、各种急救药品等),以备急救时使用。另备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肾上腺素等。④术前用药:术前30分钟行气道雾化吸入麻醉,即在一次性射流式雾化器中加入2%利多卡因10ml,用医用氧气作为驱动压力,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肌注盐酸哌替啶50~100mg,患者保持清醒状态。

术中配合及护理:①指导患者:协助患者平卧,头稍后仰,制动,必要时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经鼻插入气管镜时面部肌肉放松及保持深呼吸,当镜子准备进入隆突时尽量避免咳嗽,过隆突后在准备进行治疗的一侧气管内再由气管镜活检孔追加注入2%利多卡因2ml进行局部麻醉,嘱患者调整好呼吸,当对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前,嘱其身体制动并屏气,以防止误伤正常组织。②护士配合:待患者屏气时,按照上述微波仪已调好的模式、功率及方法配合进行热凝固治疗,将微波导线经电子支气管镜活检孔插入,直视下插入恶性肿瘤组织中,自中心向外进行热凝固治疗,坏死组织直接粘附在微波导线上带出或通过活检钳清除,每次取出微波导线时嘱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可适当咳嗽,导线尖端以75%酒精擦拭干净,注意勿使尖端弯曲,并间断用生理盐水冲洗以保持视野清晰,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分泌物。由于凝固过程中有少量出血,必要时遵医嘱喷洒稀释肾上腺素3ml/次(肾上腺素1ml+生理盐水10ml)进行止血。③病情观察: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如意识、面色、呼吸等,监测脉搏、血压、SaO2、ECG等,保持SaO2在85%以上,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暂停治疗,并与相应的处理,本组76例患者均能耐受,顺利接受治疗,无需特殊处理。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及行SaO2、ECG监测2小时,指导患者2小时内禁食,以免误吸,造成呛咳和呼吸道感染,口干时可用温水漱口,缓解口干,减少说话,避免用力咳嗽,注意休息;2小时后试饮少量温凉开水,无呛咳,可进温凉流质饮食。②积极防治并发症: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气急、呼吸困难、痰中带血,术后可出现出血、穿孔、黏膜烧伤、感染等并发症,长时间暴露在微波下可以有头晕、软困、乏力等症状,但微波治疗肺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尚未见报道。指导患者及家属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及时对症处理,并做好心理护理,避免造成紧张、恐惧心理。

讨 论

微波透热疗法抗肿瘤的机理是当微波辐射使局部温度升高到65~100℃时,组织发生变性、凝固、坏死,小血管栓塞,从而达到切割组织的效果,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与手术切除相同[2]。而且微波凝固治疗的边界清楚,无炭化、止血效果好,周围组织无明显水肿,安全性极佳[3]。微波凝固组织术具有选择性分层次地直接凝固坏死、杀灭、崩解、抑制肿瘤组织的作用,正常组织则对微波具有一定的耐受力,正常组织出现水肿程度轻[4],因此,热疗法被誉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免疫疗法之后的第5种治疗肿瘤的方法。

微波组织:凝固疗法在治疗中晚期腔内阻塞性中心型支气管肺癌方面,国内已经有人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和报道,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5]。但是,在这些报道中所使用的微波输出功率,最高仅60W,需3~5次插管完成,本组采用输出功率110~12OW的微波进行组织凝固治疗,只需1~2次插管,组织切割效果好,出血少,有效率与文献报道一致。

综合本组结果提示,微波大功率凝固术能有效缓解癌性气道阻塞造成的呼吸困难,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实用性强,损伤小,并发症不多,患者容易接受,可替代部分外科手术,适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此外,该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配合和术后的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Daya BS.Achancch in bronehoscopie proccchircs[J].Chest.1999,116:1403-1408.

2 陈夷,谢企良,杨红,等.插人式微波天线的临床应用[J].中华理疗杂志,1990,13(2):131.

3 左万里,余更升.经支气管镜介导微波热凝固疗法加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肺恶性肿瘤[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5):289-299.

4 蒋连强,刘卫.微波治疗肺癌的原理和应用现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1):110-111.

上一篇:甲状腺肿瘤范文 下一篇:电气安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