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23:18:51

电化教育论文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对于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舒新城先生认为:首先将电影的放映给学生提供生活的场景,给与学生一定知识和技能。就是说在教学的开始,通过影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对先前的知识进行回忆。

同时他还认为对于教学难度大、讲解不经济和动作演示、及科学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如果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理解和学习,利用电影教学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电影的放映不能够长时间的进行,而且放映的速度快,重复性较差,这是利用幻灯进行教学,有利教师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同时也有利学生理解。

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述,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学。在用电影、幻灯、和课本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再通过放电影复习,就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这就是舒新城先生的四段式教学过程,对现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舒新城先生对我国电化教育作用的强调,是建立在对中国社会教育落后认识的基础上的,(针对过去社会教育强调扫除文盲,和针对战后急需建设的中国,舒新城强调运用文字盲的视听器官来进行提高生产,促进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的教育。见舒新城.电化教育的实际问题[A].吕达,,刘立德.舒新城教育论著选,电化教育与中国建设)在解放后,它大力创导电化教育以扩大教学规模,促进中教育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界争论教育技术是“技术”为核心,还是以“教育”为核心问题,让很多学者感到迷茫。舒新城先生说自己“不是专治电化教育”的,运用这种身份,使老先生跳出了是“教育”还是“技术”之争的圈子,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电化教育,他对技术与教育两者关系的阐述,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遏制技术万能倾向,努力维持早期电化教育的教育定位和走向”的作用,促进当时的电化教育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这种观点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建国的初期,舒新城先生极力反对“教育救国论”,认为其中的教育观点有一些夸大的成分。但是,他认为教育是人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真正的教育还是需要对人进行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这与当前的教育观点相一致,也与舒新城先生的电化教育的核心思想相一致,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对电化教育的核心解释,以及对电化教育的作用的认识,突出的说明了电化教育的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因此,在当今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当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主要的目的。

舒新城先生对电化教育的理解和分析,充分的说明了他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将电化教育提高到与国家发展相一致的高度,其主要原因是,电化教育能够扩大教育的规模,促进教育的改革,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功能。强调电化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而舒新城先生对电化教育的阐释,也突出了这点。另外,作为中国教育大师,舒新城先生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教育的需求。从舒新城先生的观点中,电化教育在教学内容、信息传递的方式、教学的时间和空只有符合教育对象的特征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近十年美术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近年幼儿社会性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2000~2014年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国内主题词表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词频统计与知识图谱方法 我国同性恋研究的知识图谱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述评 全民健身视角下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学习分析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自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基于知识图谱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统计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关于我国1992~2016年内存数据库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教育技术学者合著网络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秦长江,侯汉清.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30-37,96,47-51.

[3]潘黎,王素.近十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八种教育学期刊2000-2009年刊载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计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1(2).

[4]易高峰,刘盛博,赵文华.《高等教育研究》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基础图谱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

[5]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10-11.

[6]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03): 359-377.

[7]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5):70-72.

[8]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8.

[9]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6(2):71-73.

[10]李康.网络课程的含义及其教学设计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9):46-47.

[11]陈庚,丁新,袁松鹤.网络课程要素分析及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08(6):77-78.

[12]杨彦军,郭绍青.E-Learning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

[13]曹卫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7(4):67-68.

[14]袁小红.基于网格技术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技术框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4):62-67.

[15]胡小勇,徐旭辉.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65-66.

[16]何伏刚,陈丽.网络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2):93-94.

[17]张羽,李越.基于MOOCs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24-25.

[18]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6-57.

[19]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4-9.

[20]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6):3-4.

[21]王丽华.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J].高校教育管理,2014(5):38-40.

[22]张艳婷,付志义,刘青华.高校图书馆的MOOC服务探索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MOOC服务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18):77-80.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电子白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电子白板被称为复写式电子白板,只具备将电子白板上内容存储和打印出来的功能。此后,发展为式电子白板,它可以作为计算机的投影屏板使用,又可以将电子白板上的内容存储在计算机中并进行加工处理和传输发送(如发送电子邮件),但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的相互作用关系始终是单向的。最后,才发展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的双向互动。[2]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子白板出现。21世纪初,交互白板技术基本成型。英国的Promethea、加拿大的Smart、美国的Polyvision、日本Panasonic,以及中国的巨龙Ipboard、鸿合HiteVision、天士博TRACEBoard等都在此技术上取得了成功。同时,交互白板技术也被最多地引入了教育行业。2004年1月,教育部组团访英,与英国普罗米修斯(Promethean)公司合作,进行“在中国学校系统中应用交互白板开展教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的评估与改进”的实验研究。2004年4月1日,中英合作交互白板实验研究项目在北京启动,拉开了我国在课堂教学领域应用交互白板的序幕。[3]

正因为交互白板在课堂教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2004年以来,已经有相当数量(在各类出版的期刊文献中,约有200多篇)的教学教育论文涉及到了这一领域,我认为有必要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总的来说,有关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交互白板的论文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综合性地概述了交互白板的功能及对教学的作用。这类论文在数量上占大多数,在相关论文中占了约70%的比例。其中介绍交互白板作用的文献较多,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功效”》[4]、《交互式电子白板服务教学》[5]、《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6]等近百篇论文简要阐述了交互白板在增进教学互动,提升教学效率,引导思维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一些论文中也提及了交互白板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如《在高中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7]、《关于交互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思考》[8]等论文中,就提出在白板教学资源库建设,白板自身的功能系统,以及教师培训操作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此外,有些论文如《于细微中彰显智慧》[9],则比较细致地介绍了交互式白板的各项互动功能。最后,还有部分论文重点强调了应用交互白板后,在日常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上的新变化与设计,如《应用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设计》[10]、《交互白板的教学应用探讨》[11]等。

第二类,是分学科,依据学科特点阐述互动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其中语文、英语、数学和物理学科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如《白板与语文教学和谐交互》[12]、《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3]、《电子交互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4]、《基于交互白板的(电磁感应)探究式教学》[15],等等,主要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或是以某节课为例,讲述交互白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利弊状况。但是其他学科如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有关于交互白板教学的文章却很少甚至没有。此外,从年级的分布上来看,小学教学中使用交互白板的论文比例要明显高于中学,其比例大约是7∶3。

从研究综述上看,我国中小学中关于交互白板的研究存在两个大的弊端。其一,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大多文献篇幅较短,不是对交互白板的性能或功能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就是以某节课为例讲述其上课心得。因此,目前对于交互白板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做到全面系统的非常少。其二,交互白板在不同学科中应用的研究比例非常不平衡,在小学科中的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历史学科,竟没有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使用交互白板教学的策略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借鉴或使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有必要以学科分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永红.电子交互白板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丁兴福,李敬东.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进程.中国电化教育,2005,(2).

[2]陈青,陈丽.电子白板在中小学应用的现状和趋势.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

[3]丁兴福.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3).

[4]杨凤霞.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功效”.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6).

[5]戴敖方.交互式电子白板服务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8,(14).

[6]王忠政.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8.

[7]苏青.在高中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6).

[8]高令峰.关于交互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思考.淄博师专学报,2008,(2).

[9]胡国华.于细微中彰显智慧.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9.

[10]咸汝平,丁兴富,谢洵.应用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5.

[11]郭立强,张伟锋.交互白板的教学应用探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

[12]姚枫.白板与语文教学和谐交互.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7).

[13]黎远航.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VOL25.

[14]顾婷婷.电子交互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变迁;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041―05

正如南国农先生所说,“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是先有电化教育这个事,后有电化教育这个名,再有电化教育这个学”[1]。在由“事”到“名”,再到“学”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技术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角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变迁史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密切相关。在如今时代,社会赋予教育技术学更多的历史使命,教育技术工作者面临新的角色。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成了当今教育技术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 潜学科时期:先进教育媒体与理念的引进与推广者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大体上由潜学科、发展学科、发达学科三个阶段构成。[2]一般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具备3个要素:特定的研究对象、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三所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这标志着教育技术学在我国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我们把1986年之前的这段时期称为教育技术学的潜学科时期,1986年至今的这段时期称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学科时期。

从专业名称上看,我国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学” 两个阶段。在1993年之前,我国主要使用“电化教育”这个名称,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词汇。1993年之后,我国主要使用“教育技术”这个名称。电化教育在我国首次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表现为学成归国的一些进步人士把国外先进的教育媒体和理念带入国内用于推行平民教育;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教育技术学”阶段。与之相对应,有了“电化教育工作者”(简称电教工作者)和“教育技术工作者”两种名称。

在教育技术学的潜学科时期,电教工作者主要承担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媒体和理念,并推广到教育实践的任务。电教工作者把电化教育由国外引到国内,由民间推向政府,由社会教育领域推向学校教育领域。尤其是在早期,电教工作者为普及科普知识,提高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出现与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教工作者围绕自己的历史使命,主要工作范畴涉及引进教育媒体、译制教学资料、培养电教人才、撰写电教教材、创办电教刊物、成立电教组织和机构等。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就立下“要使全国人都受教育”的宏愿,积极投入到平民教育运动。为推行平民教育,陶行知在长沙、烟台、嘉兴举办了大规模的千字课教学试验。在嘉兴试验时用了幻灯。1922年金陵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农学院举办农业专修科,设立推广部,从美国农业部买了幻灯片、电影片,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由邵仲香等组成放映宣传示范队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3]20世纪50年代,萧树滋先生在电教处工作期间,运用幻灯、电影、播音等电教手段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教育,在贯彻婚姻法和抗美援朝运动中,曾多次在天安门广场晚上放映自制的幻灯片,每场都有几千人观看,引起强烈反响,得到极佳的宣传效果。[4]

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国光影片公司拍摄了我国最早的教育影片――《盲童教育》、《养真幼儿园》、《女子体育》、《陆军教练》、《养蚕》等。从1930年起,金陵大学理学院经常使用无声教学影片配合有关学科的教学,并与上海柯达公司合作,共翻译了60多部教学影片。[5]翻译制作教学影片之外,电教工作者还制作了大量的教学唱片、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等系列教学资料,有力保障了电教活动的顺利开展。

1936年,无锡市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设立了我国最早的电教专业。1945年,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我国最早的电化教育系。[6]除了成立专门的电教专业外,还有些学校尝试在学校开设了电化教育选修课。1948年,燕京大学教育系开设了“视听教育课”。1951年,辅仁大学教育系开设了电教课。1983年,在电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恢复了电化教育学专业。

1936年,上海教育界人士办了一个“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并出版了我国最早的电教刊物――《电化教育》周刊。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电教专著――《有声教育电影》(陈友松著)。[7]1941年金陵大学理学院影片部和电影播音专修科创办了《电影与播音》杂志。1942年12月1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编印了《电教通讯》。社会教育司编印了《电化教育》,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1948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舒新城编著的《电化教育讲话》。[8]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给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促使中国教育事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电化教育学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各种电教著作和学术期刊逐渐增多。潜学科时期电教著作如表1。80年代以后,电教工作者相继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等一些学术刊物。

1932年,在南京成立了我国最早的群众性电教学术团体――“中国教育电影协会”。1936年,南京教育部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政府电影机构――电影教育委员会。[9]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化教育馆。1979年,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领导创办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据1985年统计,电教机构设置已经初具规模,基本情况如下:建立省级电教馆29个,地级电教馆、站438个,县级电教馆、站、科2253个。建立省级电大35所,地级电大分校540所,县级电大工作站1168个,基层教学班30000多个。高等学校(不包括山东省高校)有800所建立了电教中心(室)。[10]

二 发展学科时期: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探索与建设者

在电教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先进的教育媒体与理念逐步得到我国教育界人士的广泛认可,电教活动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促使电化教育日趋完善与成熟,并与1986年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学科的独立赋予电教工作者新的使命,探索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成为电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各学科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学科尤为明显。教育技术学科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有目共睹,成为高等院校中的一枝奇葩。教育技术学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知识剧增的社会背景对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为宗旨的教育技术学的客观需要,另一方得益于教育技术工作者发挥了“教育技术精神”(电化教育精神),全力推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教育技术工作者结合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引领教育技术特色和创新发展,促进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快速发展。

发展学科时期,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具体任务是进一步明确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建立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围绕这些任务,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并取得了系列优秀成果,有力保障了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学科建设方面。教育技术工作者建设了两个部级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6个省级重点学科(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开展了系列课题研究,出版了系列教育技术著作;建立了较完备的人才培养途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打造了两个教育技术学权威核心期刊(《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8种CSSCI源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外语电化教学》、《中国教育信息化》)和《中国医学教育技术》、《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期刊;成功创办了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全国教育技术博士论坛、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等系列学术会议;建设了一批优秀的网络学术交流平台(中国教育技术网、中国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科网、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网、教育技术学科资源网等网站)。

专业建设方面。教育技术工作者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方向。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规范经过前期调研、三次“教指委”工作会议、两次全国范围教育技术学专业系主任研讨会,基本确定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五个培养方向,即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育媒体技术、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远程教育。[11] 构建了教育技术专业系统的五个模块:学校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方向核心课程、专业任选课和试验课程。[12] 此外,还建设了一批优秀的教育技术精品课程。随着一些优秀教材的出版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教育内容有了较大改观,专业水平有了提高,规范了教育技术专科生、本科生教育,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队伍建设和专科生、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教育技术学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立,培养了较高层次的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提高了教学队伍的质量和水平。这些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满足了社会发展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 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变迁的原因:历史选择与科技进步

一门学科的诞生与社会背景和科学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是一个知识剧增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急剧膨胀的时代。知识剧增、科技的发展和人的全面需求为教育技术学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育技术工作者是教育技术学的主人,承担着促进教育技术学发展,实现教育技术学的社会价值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和人类对教育技术学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促使教育技术学由一个潜学科逐渐成长为一个发展学科。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使命发生了由“先进教育媒体与理念的引进与推广者”向“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探索与建设者”的转变。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原理,不仅适合于生物界,而且适合于学科的发展。对于学科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每门学科都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唯有符合历史需求的学科,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在教育技术学的潜学科时期,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人们的科学知识很贫乏,专业教师又相对非常少的国家。为了快速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幻灯、投影、录音、影片等一些教育媒体被应用到教育之中,有效扩大了教育范围,提高了教育效果,解决了教师匮乏的现实问题。这是教育技术潜学科出现的历史原因。随着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教育技术逐渐成熟,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历史又赋予教育技术工作者新的任务,即探索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是一门联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性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育媒体逐步进入教育领域,成为支撑教育实践的有效工具,有力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成为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变迁的重要原因。

除了历史选择和科技进步之外,教育技术工作者自身的发展也是促进角色变迁的原因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明显有了技术化、信息化的特征。信息的储存、传输、呈现方式发生变化,促使人的大脑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的思维方式、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均发生了变化。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能力明显增强。这种能力提升了教育技术工作者认识教育技术本质,探索和建设教育技术的能力。

四 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教育技术价值彰显者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是一个创意时代,是一个重视效率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彰显的时代。这个时期赋予教育技术学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即彰显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如何彰显教育技术学的价值,提高教育技术学的社会贡献率,成为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面对新时期的特点,教育技术工作者唯有认清历史使命,及时转变角色,才能促进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再上新台阶。教育技术工作者是教育技术学的主人,是驾驭教育技术学科,促进它为人类发展服务的舵手。为了更好地彰显教育技术学的价值,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努力完成以下历史使命。

第一,促进教育技术学从发展学科向发达学科迈进。[13]当前教育技术学正处于从发展学科向发达学科迈进的关键期,促进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势在必行。经过70余年的发展,教育技术学实现了从服务于教育教学,支持其他学科发展,到促进教育创新和变革,引领其他学科发展的转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创新和变革,引领其他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学必须成为发达学科。唯有发达学科,才能为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更好地引领其他学科的发展。

第二,重新构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是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教育资源是21世纪的重要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与数量,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实施。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从数量上看,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存在建设质量不高、重复性建设、资源分布不均匀、共享难度大等系列问题。重新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三,构建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不意味着,有了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就有了良好的数字学习环境。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构建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构建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对于促进数字化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第四,积极吸收各种新兴教育理论与技术,深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支持,它是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依赖性很强的学科。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知识管理、生态学、复杂性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给教育技术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人类学习与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

第五,提高现有教育媒体的利用率,促进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教学,追求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据计世资讯研究(CCW Research),2003-2007年,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总投资约130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我们是否获得了与之相匹配的产出呢?这是一个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问题。教育技术工作者有责任运用教育技术,提高现有教育媒体的利用率,促进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4] 庄为其.南国农与萧树滋――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M]. 兰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2000:21,82.

[2] 刘仲林.跨学科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65-67.

[3] 吴在扬.中国电化教育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2.

[5] [6] [7] [9] 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9-20.

[8] 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3.

[10] 南国农.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国农电化教育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77.

[11] [12] 黄荣怀,沙景荣.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05,(1):5-6.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分层培养;课程体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43―03

1983年以来,以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为主的几所师范院校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此后的20多年里,全国众多高校纷纷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设置跟上时展的步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必不可少。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校2001级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开始进行分层培养,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分层培养课程体系,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分层培养的必要性

1 分层培养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特点的内在需要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有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技术的,艺术的,等等。依靠单一学科的知识,办不好教育技术。要办好教育技术学专业,必须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1]。所以教育技术学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很明显, 这就使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理科的东西之外, 还要获取美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通识教育的受惠者。但通识不是杂乱,不是什么都只知皮毛而又什么都不精,(这通常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最大的感受) [2]。例如,在课程设置中有“平面设计”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如压缩图像、转换格式等简单的技术操作,如果有广告公司要求做个宣传画,很多学生就因美学或其他知识的限制不能完成任务。

2 分层培养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外在需求

徐福荫教授在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曾经讲过,教育技术学专业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既懂教育又懂技术,既懂硬技术又懂软技术,既有信息素养又有媒体素养。正如李龙教授总结的那样,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包括:(1)各级师范院校中教育技术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2)各级学校和电教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应用;(3)教学系统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4)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6)信息产业中的教育产品开发;(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传媒公司中影视节目的制作[3]。从上述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似乎就业渠道很多,而且似乎无所不能,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要在短短的4年时间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本科教育不可能做到全而精,但是能做到全而某方面精,真正培养出又红又专的人[4]。因此,各办学单位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要求设置自己的专业方向因此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还不得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分层培养。

二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体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三大特征: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紧密结合的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5]。

目前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偏少,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较单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上的厚重感;第二,有“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不注意课程衔接,没有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如开设了《计算机辅助教育》,也开设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导致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大量重复;第三,对于专业技能课程,讲授多操作少,教学脱离实际。第四,与专业结合部分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难以确定,不同的专业方向对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要求相距甚远,在应用方向各不相同,课程几乎成了应用软件培训班的培训内容。

三 实践探索

针对上述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方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我们提出了以培养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素质与应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整体思路,设计了以下层次的课程体系结构,对我校2001级本科生进行分层培养和分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为主,重点放在学生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培养上。在考核方式上主要采取笔试和学年论文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第三层次是方向课程,包含网络教育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和信息技术教育三个方向,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志向自由选择一个方向课程。如果有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辅修第二个方向课程。方向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支持―注重应用―实践反思”的案例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如学生的“多媒体才艺周”活动等。在考核方式上也采取不同的方法,即老师提出设计或制作的任务和要求,每门课程都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一个大的作品,而且作品的主题都和该领域的生活和工作相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具体做法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教育技术等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和判断)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动机和知识结构自由选择一个方向。如信息技术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技术。并围绕专业方向特点开设相关的课程,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应有明显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如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面向企业的学生则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学生毕业前的实习与实践也很重要,应该为师范生安排到中小学调研或实习的机会(这个模块的实践和实习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同时也要为非师范生安排进入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实践的机会(这个模块的实践和实习基本上为零)[6]。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也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重应用、求创新”的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专业特色[7]。

通过对我校近三届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我们的分层培养成效是显著的。在对200人毕业生的随机调查中,有近80%的表示对分方向培养满意,过得去的占到15%,有5%的表示不满意。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三点:

1、计算机类课程设置。

关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计算机类课程的选择,对该专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大家要重视和明确“应用”是纲,紧紧抓住“应用”这个主要矛盾,确实可以达到“纲举目张”效果。但“应用”绝非就是会用计算机和会操作应用软件,要结合专业做一些软硬件开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 [8]。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要大胆删除一些陈旧的课程(如光学投影媒体与教学),优化基础课程,让学生形成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3、专业应用课程设置。

加强专业应用课程,使学生形成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求的各项技能,如课件制作技能、教学设计能力、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技能等等。

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分层培养人才体系结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国农电化教育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3-4.

[2] 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 现状、问题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3-64.

[3] 李龙.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7):6-7.

[4] 邹霞.对我国高师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4,(1):48.

[5] 任剑峰,杨晓宏.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的调查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 112-113.

[6] 穆桂斌,王坤.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走向企业的路还有多远[J]. 电化教育研究,2007,(10):79-80.

[7] 黄荣怀,兰芳,余冠仕.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2,(9):14-15.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本论文首先分析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相关的问题,强烈的感受到影视教育引入到中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论文界定了相关影视教育的内涵,介绍了其相关的特点。作者分析了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拓展,文章最后阐述了影视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并结合实际构建影视教育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影视教育、引入、拓展

Abstract

Inthenewcentury,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willenterabigchange,thedevelopmentofthenewstage,inbasiceducationwillplaytheroleofpioneers.ButtodayChina''''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bytherelevantproblemsareseriouslyhamperingthequalityofeducationadvocacy.Modernlanguageteachingschoolsfaceanunprecedentedimpacttothemodernlanguageeducationinfilmeducation,languagelearningcanenhancestudentsinterestedinthehumanisticqualityofstudents,teachingofmodernlanguagessecondarytothequalityofeducation.

Thispaperfirstanalysisofthe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issuesrelatedtoastrongsensefilmeducationsecondaryeducationintotheneedforlanguageeducation.Thepaperdefinestherelevanteducationalvideocontentonitsrelevantcharacteristics.Theauthoranalyzesthefilmeducationonthedevelopmentof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thearticledescribedthefilmeducationinthestatusoflanguageeducation,andeducationinlightoftheactualvideooftheprotectionmechanism.

Keyword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filmeducation,theintroduction,expand

目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绪论…………………………………………………………………4

1.1引言………………………………………………………………………4

1.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4

1.3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意义………………………………………………5

1.4本论文的组织结构………………………………………………………5

第二章影视教育的基本内涵………………………………………………6

2.1影视教育的定义…………………………………………………………6

2.2影视教育的特点…………………………………………………………6

第三章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8

3.1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拓展…………………………………………8

3.2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育的限制……………………………………………8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育引入影视教育的思考…………………………………10

4.1中学语文教育与影视教育关系……………………………………………10

4.2中学语文教育引入影视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11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13

5.1总结………………………………………………………………………13

5.2展望………………………………………………………………………13

参考文献…………………………………………………………………………14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参考文献

[1]陈宇锴,王志敏.大学美育电影鉴赏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彭吉象.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黄海昀.高等学校应加强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1999,(6).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10]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丕显.审美教育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12]李燕.简论巴拉兹视觉文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13]文新春.影视:让语文教学从平面到立体[J];中小学电教;2005第7期

[14]施燕华.信息技术课堂情境设计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6年第4期

[15]王贤芝.电教媒体为语文课增光添彩[J];中小学实验装备;2004年第1期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省、市电化教育馆,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和市教学仪器站的指导下,在各学校的配合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做好第四批“省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学校”工程组织实施工作。

精心组织,按时完成了我区第四批“省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学校”工程的实施工作。自20__年实施“省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学校”工程至今,我区四批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学校共建设40个中小学(全区44所中小学,幸福、岗西、汪堰、瞿嘴四所小学规模因低于省项目学校入围标准未予实施)教室62个,电脑3326台(含62台服务器和62台教师机),总投入为13949307元。“省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的实施给我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动力,使我区中小学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比从20__年前的36:1上升到现在的16:1,大大提高了我区中小学办学条件。

2、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技术优势,建立QQ群,把教师间的距离缩短为零

我们根据各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将其划分了四个QQ群:__区网络管理QQ群、__区教学研究QQ群(分中小学)、__区学生作品QQ群(分中小学)、__区信息学竞赛QQ群(分中小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本校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和教育教学中的疑问和经验在网上QQ群中交流,提高了教研效率,拓宽了信息技术教研空间。

⑵、继续发挥各教研片的优势,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水平。

在区电教馆中心教研组的指导下,各教研片定时分段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每月每个教研片开展一次活动),各片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协作,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教坛新星的作用

利用__区第四届新课程研讨会的契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星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以学生评价构想为思路,为全区展示了六节对比课,既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同时也为新教材、新指导纲要的学习和研读做好了铺垫(本次活动也吸引了来自全市其他县区60多名信息技术教师)。

⑷、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水平和能力。

暑期我们组织了__区首届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依托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对全区60多名教师进行了历时十天关于网络管理和信息学竞赛方面的培训,培训过后又要求教师们再培训的基础上撰写培训心得,并利用培训的契机,要求各校把网络管理和学生竞赛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计划、有目的。

同时我们在参加省级培训的基础上,根据本区的特点和实际,举办了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指导和帮助一线教师学好、读好、上好新教材。

⑸、抓好新教师的上岗工作

由于近两年,我区各校上了很多机房,各校也招考和招聘了很多新教师,为了能使这些新教师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需要,我们采取了“一帮一”的帮扶形式,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机房管理优秀的教师帮助他们(我们今年共结13个对子)尽快成长。

3、认真做好局教育网站维护充实工作,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区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

⑴、按国家有关法律为局教育网站办理了信息产业部认证的ICP和合肥公安局网警支队认证的HFCP,完善了我局教育网站相关手续。

⑵、在各科室的大力配合下,对区教育局网站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实;同时将学校制作的主页链接到“__教育信息网”,充实了__教育信息网内容,为全区学校与学校、教育局与社会等各方面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⑶、在合肥网警支队、省电视大学的支持下,举办了中小学网络管理员培训班,来自28所中小学网管教师参加了培训,经公安、人事部门组织考试,成绩合格,均取得省计算机安全培训领导小组颁发的网络安全员证书。

⑷、积极组织和参加合肥市优秀教育网站网站检查评比,我区五所中小学及教育局网站在全市一百多所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进入复评阶段,占全市进入复评单位的20。

4、认真组织中学理化生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举行的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参加考核的教师全部取得市教育局颁发的合格证书。

5、协助学校申报第三批“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取得成功,经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省教育厅批准,我区六安路小学被确认为“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同时我区四十二中,南门小学、亳州路小学的申报的部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被中央电教馆立项;六安路小学、杏林小学、大杨中心小学申报的省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被省电教馆立项。

6、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科普活动等多项工作取得好成绩

20__年里,我们组织学校开展了“地震抗灾知识”等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十五中学、四十二中学由于成绩显著被合肥市科协命名为“合肥市科普示范校”。在20__年全国、省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长江路第三小学足球机器人获得安徽省一等奖,全国一等奖;四十六中的工程设计安徽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在20__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区共有三件作品被合肥市推荐参加省级评比。四十六中

王彦博《常见两种农药对杯钟虫、草履虫种群的影响》获得省一等奖,四十五中黄晗达《黄瓜叶面营养调理研究》省二等奖;其中四十六中王彦博《常见两种农药对杯钟虫、草履虫种群的影响》被安徽省推荐参加全国评比,并获得全国二等奖和茅以升少年科技奖。由于王彦博同学科技创新成绩优异从而荣获20__年度“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全市4名)。合肥长江路第三小学孙荣春老师、四十六中刘经智老师获得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7、开展了教师学科网页制作竞赛、电化教育论文、CAI课件及师生电脑作品评选,取得了好成绩。20__年经区级评选推荐上报的学生作品获得市级一等奖8件,二等奖18件,三等奖21件。省级奖3件。教师作品,获市级奖23件,省级奖5件。

8.认真抓好全区中小学学生计算机竞赛活动,取得了好成绩。

在20__年合肥市中小学生信息学竞赛中,我区参赛学校共取得:

中学组团体第二名(合肥市46中学)第三名(合肥市42中学)第四名(合肥市45中学)

小学组团体第三名(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第四名(合肥市南门小学)第五名(合肥市虹桥小学)第六名合肥市亳州路小学

个人名次:

中学组一等奖5人(全市7人)二等奖9人(全市18人)三等奖19人(全市49人)

小学组一等奖6人(全市12人)个人第一名长江路第三小学王肇欣

二等奖10人(全市25人)三等奖19人(全市33人)

在20__年安徽省“安联杯”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由我区为主要选手的合肥市初中代表队脱颖而出,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举夺得团体、个人一等奖。其中合肥46中寿鹤鸣勇夺初中组第一名,并光荣地成为5名省队队员之一。在初中组全部5个一等奖中我市选手取得1、2、3、5名的好成绩,获四个一等奖。由46中梅诗柯、46中孙徐湛、50中孙祥彦、50中刘兰兰组成的合肥代表队一队夺得团体第一名。合肥二队获得二等奖。

9、在区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政府采购,完成了对24所中小学补充图书及为34所小学配齐自然(科学)仪器前期准备工作。其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中。

10、配合督导室完成了对寿春中学、双岗小学、红星小学、淮三小等学校督导评估工作。配合基教科完成了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报名信息抽样采集工作。完成了迎接国家“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复查考核的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

总之,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和电化教育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等工作在20__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我区这些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和执行,各校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不一,影响和制约了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2、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教育技术装备和电化教育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认识程度不一,部分学校缺少具体负责教育技术装备和电化教育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人员或相关人员变动快,影响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3、检查督促不到位,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专用教室的管理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师生图书借阅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在新的年度里,在局党委和教育局的领导下,在督导、基教、人事、计财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与各中小学通力协作,逐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我区的教育发展共同努力。

三、20__年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新《义务教育法》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意见”、“中小学电化教育规程”、“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等文件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宣传贯彻执行教育部新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__年7月19日),加大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工作力度,认真做好“省多媒体电脑教室项目学校”的管理工作;开展多项活动,大力推广电化教育,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及“十一五”国家、省级教育技术课题实验工作;指导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完善工作,推广“校校通管理软件平台”建设工作,协同相关科室,做好局机关政务信息化和系统内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努力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区科协的指导下,抓好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2、20__年的主要工作

㈠馆(站)内部管理

认真组织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提高馆内全体工作人员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坚持馆内工作会议制度。每月一次大会,研究当月的工作安排和工作步骤及方法;每周一次小会,交流工作完成进度和存在问题,讨论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馆内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为机关和学校(园)做好服务。

㈡、教育信息化工作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协助和指导具备条件的学校做好“校园网”建设工作,力争在20__年使我区有50的学校建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校园网。举办网络电脑教室管理教师培训班,提高其管理能力;定期下校指导,进一步加强对“电脑教室项目学校”的管理工作,促使电脑教室管理规范化,提高电脑教室使用率。进一步完善区教育网站软、硬件建设,做好局机关及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教育系统政务信息化;继续抓好“教育管理信息化”试点校软件应用和完善工作,召开全区教育管理信息化交流现场会,推广“校校通管理平台”软件的应用,扩大试点范围,推动我区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

㈢、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宣传贯彻执行教育部新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__年7月19日),加强对学校各专用教室管理、使用的监督和指导力度。按照市教育局要求,督促各校(园)建立健全各专用教室教学仪器、设备明细账和校(园)教学设备总账,加强学校各专用教室的管理,建立健全各校(园)教育技术装备资料档案。结合督导工作,开展实验室管理培训和检查评比等活动,促进我区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提高设备使用率。参照市教育局有关办法,理顺关系,配合区政府采购中心做好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集中采购工作

。贯彻执行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规范中小学“一费制”中电教费的收取、使用行为,做好电教软件的征订工作,为学校做好服务。㈣、信息技术教育及与信息技术应用工作

继续发扬我区城乡结合,技术强弱结合的特色,充分发挥四个信息技术教研片和中心教研组作用,继续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重点为乡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做好教育论坛的技术维护工作,为广大教师提供网络教研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远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深入学校,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及“十一五”国家、省级教育技术课题实验工作;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学科网页制作、电化教育(实验教学)论文、CAI课件、自制教具及师生电脑作品等竞赛活动;抓好区中小学生计算机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区教师和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

㈤、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在区科协的指导下,成立__区中小学科普工作协会;加强我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__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条例;举办科技辅导员培训班,提高科技辅导员业务能力;积极开展科普周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力争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__区电教馆(教仪站)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贡献

在中国近代电化教育发展史上,舒新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学者,他不仅积极倡导电化教育之发展,而且提出不少卓有见识的电化教育思想。虽然他并非“专治电化教育”的研究者,但其电化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对电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现在看来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舒新城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舒新城(1893-1960),初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遁庵,又号畅吾庐,湖南省溆浦县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出版家和辞书编纂家。

舒新城的求学生涯时断时续,出入中西、新旧学校。早年舒新城在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后一度失学,在商店做学徒。此后,时学时辍。1908年舒新城考入溆浦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受新式学校教育,1911年6月因宣传革命,被开除。之后一度在友人开办的学馆教体操和算学。武昌起义前后,舒新城曾在县城“自治研究所”短暂学习。第二年初到一所小学任教。1912年舒新城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单级教员养成所。次年春,又到长沙的游学预备学校学英文,并于1913年8月,考入湖南高等师范英语部。求学期间,舒新城曾投书陈独秀,计划在《新青年》杂志开办专栏,以提倡社会服务和改良社会,并与同学陶菊隐等创办杂志《湖南民族》。1917年舒新城从湖南高师毕业,正式到兑泽中学任音乐和英文教员。从舒新城的求学经历来看,既曾在私塾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曾在新式学校接受西方科学文明教育;其求学经历波折不断,却又始终坚持不辍。从其求学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舒新城对知识孜孜以求的精神。而或许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舒新城以后在多个领域的丰硕成就。

1917年湖南高师与毕业后,舒新城先后执教兑泽中学、长沙福湘女学、长沙省立一中、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东南大学附中、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等学校,担任英语、音乐、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学法、现代教育方法等课程教学。在此期间,舒新城受大学读书期间伦理学教师杨昌济和教学法教师徐特立影响,1918年开始教育研究活动。大量购买中文教育书籍,借阅英文原版书籍,并由此萌生从事教育著述之志。1921年任职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时,舒新城借鉴西方“道尔顿制”,在学校实行选科制和能力分组制实验,并于1922年发表《中国学制问题》等论文,之后编辑出版有关“道尔顿制”的图书多部,在全国名噪一时。同年,舒新城被全国教育联合会指定为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中学课程委员会七名委员之一,并于此后在上海、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做关于道尔顿制和教学法的演讲。1925年6月,任教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舒新城,因学生风潮被迫离开成都,结束专职教师生涯,开始了专门的研究著述生活。舒新城的教书生涯虽是短暂,却非常绚丽多姿。关于这点从其任教地域之广、任教科目之多,被选为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中学课程委员会之一就可以反映出来。而正是这早期的教书经历,使舒新城和教育结下了不解情缘。

1928年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之聘,主持续编大型工具书《辞海》,自此开始其在中华书局的工作生涯,并直到去世。这中间,除抗日战争期间生病、拒绝到伪政府任职而中断数年,舒新城其余时间都和出版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在任职中华书局之前,舒新城就曾于1926年秋和余家菊等合编《中国教育辞典》,并于1927年完稿。舒新城在中华书局的任职主要有编辑所所长、图书馆馆长两个职务。作为编辑所所长,他主持编订了中国大型工具书《辞海》以及《辞海》合订本,并编辑出版了一大批教科书、学生课外读物、百科丛书、世界文学名著、国防丛书等,还出版《新中华》等一批期刊。作为图书馆馆长,从1930年至1949年的二十年问,舒新城为中华书局图书馆搜集大量珍贵资料,将图书馆藏书由五、六万册增至五寸‘五万余册,使其成为了“国内外出版社中最大的图书馆,其藏书资料之多,其所藏近现代报刊史料之丰,我国省级图书馆能超过者也没几家。”

值得注意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舒新城有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之落后,民众文盲人数之众,在主持中华书局工作之外,开始致力于电化教育的推广。1945年11月17日舒新城在之江大学作题为《以耳代目的速成建国法一利用无线电广播推进民众教育以增强国力》的演讲报告,该文于1947年元旦确:大公报发表,引起当时广播界的注意,有十余电合广播全文三日。同自1945年11月起,舒新城主持购置了外国的科学教育影片200余部,并初步自行摄制了一些教学影片。1946年他又积极参与了上海市教育局、青树基金团和中国建设服务社的电化教育t作。11月借到美国新闻处、英国新闻处、加拿大使馆等之有声及无声影片万尺,在吴兴县放映一周,观众达四万余人。1947年1月,舒新城主持复刊《中华教育界》杂志,并在该刊多次开辟电化教育专刊,传播电化教育精神。同年3月,舒新城参加由中国电影照相器材供应公司主办的“第一次电化教育座谈会”,进一步强调发展电化教育,并应邀主持制作有声教育电影和幻灯片,在中华书局设立教育电影室。此外,舒新城还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教系讲授电教课程。1948年,舒新城将自己发表的电化教育系列文章,编集为《电化教育讲话》一书正式出版,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电化教育专著。1948年之后,舒新城还在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会与孙明经一起担任会议召集人。建国后,舒新城除在中华书局工作外,还曾担任上海市业余广播学校校长。舒新城虽然称自己“并非专治电化教育”的,但其人生的后期却和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舒新城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电是硕果累累的一生,在学制改革方面、在公民素质培养方面、教育史学发展方面、职业教育方面、电化教育方面,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也正是由于舒新城开阔的学术视野,始终洋溢着的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热情,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激情,使其电化教育思想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二 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概略

舒新城并非“专治电化教育”的学者,或许称其为“电化教育研究业余爱好者”更合适。而正是这“业余爱好者”的身份使其电化教育思想有了更多的新意。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电化教育讲话》一书中。该书内容主要包括:电化教育的实际问题、电影放映、电影教学、教育电

影制片问题、教育电影的教育观、教育电影的艺术观、摄影常识、摄制技术、电化教育与中国建设等。解析舒新城的电化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建国的高度认识电化教育之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历抗日战争,舒新城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和世界的差距。要缩短这种差距,必须有赖教育。而在“产业落后以及文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国,要使教育能很快地普及全国,要使全国人民在短期内能接受现代生活知识与技术以建设中国,则绝对不能再采用古老的方法专用文字去作教育工具,必得另采用一种最快最方便方法,这就是现在的电影与播音教育。”舒新城认为,以往政府虽然注意到电化教育,“但由于只把它当作社会或民众教育方法之

种,而不把它当作建国的主要方法,所以十年过去了,成绩不多。我现在提出这个老办法则是从建国的立场去考察,其比重远在旧日观点之上。”

将电化教育拔高到建国的高度,视为建国的“主要方法”,这是舒新城同当时人多数人认识不同之处。之所以将电化教育提高到建国的高度,原因还在于舒新城对中国“愚、病、贫、私”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在舒新城看来,中国“根本的大病更是在于贫。因为无知识而愚、不健康而弱,缺公德而私,都是无力受教育,无力讲卫生,无法顾公德而然,都是贫困所致。”“要医贫的毛病自然只有增加生产之一法。”而要增加生产就要学习西方走工业化道路,就需要有千千万万懂技术的生产者投入其中。依靠旧的教学方式,不知何时方有成就。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舒新城极力倡导发展电化教育。舒新城称:“就我个人浅薄的经验看来,广播与电影之用为教育工具,其效力比任何教育工具为大是可以断言的。”

当然,除上述原因外,还在于经过抗日战争,舒新城认识到中国和世界差距之大,而要奋起直追则要倡导“电气化”。他谈到:“在欧美,教育影片已有代替课本之势,关于民众教育利用影片者尤多;此次世界大战,美国利用影片训练新兵之成效较任何直接训练方法为迅速而正确。去年夏以后有机会与乡村接触,更觉得要专用现在教育上传统方法去教育乡下民众,简直是乘骡车赶飞机,只有愈赶愈远,而世界潮流绝不容我们躺在骡车上安闲自在,我们必得急起直追,而在教育上直追最快的工具是电影与广播。所以我主张用教育电影及广播推行民众教育。”舒新城丰富的人生阅历,开阔的学术视野,使得他能够站在国际化的高度来把握时展的脉搏。而正是基于对国内外社会现状的充分认识,促使舒新城从建国的高度认识电化教育之作用。

2 正确定位电化教育,明确电化教育与教育之关系

对于何为“电化教育”,舒新城曾对其进行界定:“我们称为电化教育的,是利用各种‘感觉辅助教具’(senseaids)以达成基本教育的设施。”对于各种“感觉辅助教具”,舒新城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所要提出的内容在视觉方面包括电影、幻灯;……听觉方面包括播音机与留声机。同时我们更以为凡有助于视觉的工具如图画、书报,有助于听觉的工具如乐器等等在基本教育中都不可忽视。虽然舒新城对电化教育的界定较为宽泛,但大多时候他还是以电影(包括幻灯)、广播(包括电视)为电化教育主要内容。而其概念界定中的“利用各种‘感觉辅助教具’以达成基本教育”则诠释了“感觉辅助教具”和“基本教育”之关系,即:“感觉辅助教具”是工具、手段,而“基本教育”则是目的、服务对象。

舒新城曾多次强调“电影与广播不过是教育上的工具”。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电化教育虽然是“现代教育上的一种必要的方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而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它们有超过其他工具的效能,但在学校教育中绝不能完全代替书本、仪器、标本、图表等等,在社会教育中绝不能完全代替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等。”此外,舒新城还强调:“我们从事电化教育的人,固然要重视电影与广播的效用,尤其要重视它们在中国教育上现阶段的效用,但也决不可轻视其他工具的效用。”

在肯定电影教学,因其信息含量大,呈现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可重复性强,因而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具备的优势的同时,舒新城也指出电影教学的弊端,即“电影是活动的,动时虽有若干放映机可以使其静止以令学生明白观察各种活动中之一点,但因遮光设备的关系,其在银幕上所表现的影像光度较弱,给予学生的印象也较弱,而且手续上也不很便利”等。因而,他指出:“电影教学在教学上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只在教师如何善为利用,万不可视为万能,尤不可轻视其他教学工具。”“用电影作教学工具时,还需要其他教学上的工具如课本、图表、仪器之类。……电影不能替代课本、图表、仪器等,更不能替代教师。只是优良的教学工具,由教师善为利用,给学生以活的知识与技能。”

作为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电化教育应当以正确的教育观为指导。舒新城强调:“倘若在教育上无一定的观点为选择设置影片材料的标准,很有流于反教育之可能。……所以我们以为摄制教育影片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观点。教育观点决定了,一切取材有标准、制作有目的,影片的制作的难题可算解决了大部分;再有适当的艺术排列与制作技巧以辅之,则制成的教育影片必为‘教育的’,至少亦不是‘反教育’的。”反过来,媒体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教育观要做适当的调整。舒新城称:“工业革命而后,班级制盛行,教育家的思想对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之大变;电化教育盛行后,教育家的思想能不变吗?”结合电化教育“最经济、最广泛、最便利”的特点,舒新城推知了教育观转变的三个方向,即:(1)教育必须成为全体人类尤其一般民众改善生活的工具,受教育是任何人的权利,也是实际上能办得到的事。(2)教师与学生的分野必得打破,教与学的界限也必得消灭。(3)教与学的时间,同时在缩短与延长。电化教育的便利使得儿童和青年不必用整个悠长的时间在学校里过日子:同时也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4)电化教育的效力无孔不入,人类的意识,可以相互沟通;人类的隔膜,可以逐渐消除;大同世界,可以因电化教育之发展而完成。试观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舒新城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预言已经充分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3 电化教育要和社会需求、教育对象的需求紧密联系

舒新城将电化教育视为建国的主要方法,其原因就在于他认识到了电化教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功能。因而,强调电化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发展需要是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中的本有之意。除此之外,作为曾经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课程的教师,舒新城非常重视教育对象的需求。在舒新城看来,电化教育施教内容、表达方式、施教时间唯有符合教育对象需求方能取得最大效果。以广播教育为例,舒新城指出:“要广播有人欢喜听,至少要能满足收听的人的需要。也就是和大众生活及思想感情行为要有最直接关系的材料方能吸得住他们的耳朵。”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例,“此时人民最需要者是生活安定和收入增加。倘若教育当局能抓住这个

中心,搜集材料,而用一般民众所能听得懂的话广播出去,大家没有不愿意听的。”得到民众的信仰了,方可再进一步利用广播从事娱乐的改良、家庭的改革、识字教育的推进、时事的报告与解说、政令的推行等教育活动。在具体谈到广播材料的选取时,舒新城强调,广播的材料极多,必得经过一番整理,更要衡量此时此地的环境是否适合,是否有用。并提醒此方面专家,“在研究时注意中国此时此地的需要,一切大众化,更一切生活化,无论在国民健康方面或农业的种植和防灾方面,工业的制造与减轻成本方面,商业的运输交换方面,都能供给我们以与此时此地所急需而极易实行的中国的材料。”

除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民众需要外,舒新城特意强调教育内容的表达能让民众听懂同样重要。他以自己家的女工为例,称家人常在一起谈论“物价高涨”,而这词语却让女工很困惑,女工不知其何意。因为女工只知道“啥啥事都涨价”,而不知“物价高涨”。针对教育对象的接受水平、接受能力,使用最适合教育对象的语言,是舒新城在自己的论著中经常强调的内容。他总结说:“总括一句话,广播人所说的话必定是大众听得懂而且爱听的,广播的材料必定是大众生活上所必需,听了能照着实行,实行后能增加大众收入,增进大众的健康,也就是能增加国家的富力和国家的地位。”

舒新城还强调教学的时间要和教学对象的活动相配合。以民众为例,通常民众时间足冬季较闲,其他季较忙:白天较忙,晚上较空;不同季节需要知识不同。因而,“广播的时间与材料要依地方及季节之需要而随时规定,随时更动。”

4 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培养电化教育的“专才”和“通才”

在谈到“电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时,舒新城强调,电化教育的推行,先决问题在经费和人才。就人才问题而言,舒新城提出,理想的电化教育人才应当懂得教育以外,还要懂得电;懂得电以外还要懂得教育。具体而言,电化教育人才分为三类:一是技术人才,即电影幻灯放映员、放映机修理员、收音机装修人员和摄制影片灯片之摄影、冲印人员以及电台装置及修理之工程师等。二是艺术人才,如绘画卡通画之画家,编制导演剧本的戏剧家以及音乐歌唱家等。三是计划及事物管理人才,他们对于教育必须有精深的研究,正确的认识,同时对电影与播音之艺术与技术亦有相当的了解。前两者是专才,而后者则是通才。

作为设计的“通才”,除对电化教育各方面的事物要有事物管理人的一般知识外,同时更要对于教育和艺术及技术三项有深切的理解和理想,方能把理想付诸实施。作为事物管理“通才”,应当具备企业管理所应有的知识和才能,如科学管理方法、人事应付能力等;同时他还得明白电化教育中各个问题与问题问之联系性和独立性,而且要有明彻的教育意识。倘若他的知识太偏于企业方面,便将成为纯粹的企业家而以营利为日的,同然失去教育的本义;倘若太偏于教育,则工作的效率又将无形减去。

而理想的技术人才和艺术人才并非仅有专项技能技能即可,同样是需要具备“技术、艺术、教育”三项能力。就技术人才而言,在中国乡村设施与经济情况之下,不能养活许多专门技术人员,因而一般对技术人员之需求都是“万能主义”,也即:在电影方面要能兼做放映、修理、制片的工作,在广播方面要能兼做装置、修理、播音的工作。放映、装置、修理通过技能的训练即可习好,而要做好制片、播音工作则在技术外,还需要艺术、教育的才能。以制片为例,在电影上除去故事或纪事的戏剧性、连续性、暗示性以外,一张画面的构图大有好坏,倘若摄影者没有构图上的起码知识,而随便乱摄,放映出来,必使观众感觉不愉快;就教育而言,教育电影的内容是以教育为主体,每一个动作都含有教育的意义或效果,摄影者对于教育,需要适当的理解自不待言,在制字幕与接片时更须应用。作为艺术人才,除了制作上要要求美感外,表达内容要符合教育目的,表达形式要适合传播对象,而要做好这些则需要技术、教育知识的配合。舒新城强调,“要用广播去传播国民的生活上基本知识和生产技能,绝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的,也不是专家所能干得了的,必定要先了解百姓的生活实情,通常对于各科-食物所用的语言,而且要向他们学习他们的语言。”因此,广播的人,“第一要懂得大众的思想和语言,说得出他们的话;第二要能从他们的思想和语言中,归纳出体系;三要向他们说话要亲切而有趣。”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舒新城提出了“用工作训练人才”的口号。他认为人才的养成必有赖于实际的工作。要推行电化教育于基本教育中,必须使从事此项教育的人有使用感觉辅助教具的机会,而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以发展其才能。

三 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舒新城在《我和教育》一书中曾经谈到:“我以为人的思想之所以如此如彼,除了他的思想能力是根据他的天禀而外,其余都是为时代的轮子所转移;所以~个人的思想,精密讲来,都是反映时代的镜子。舒新城的电化教育思想无例外地也是“反映时代的镜子”。“经过抗日战争国民政府教育部对电化教育的大力宣传和推广,战后电化教育活动有所增多,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在这“深入发展阶段”,舒新城的加入无疑丰富了这一阶段电化教育研究的成果,并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电化教育的发展。

舒新城对电化教育地位之强调,是建立在对中国社会“愚、病、贫、私”、“文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现实状况的深入了解基础上、建立在对世界正乘“飞机”飞速发展的国际形势的清晰洞察基础上。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的深刻认识,促使他从建国的高度积极倡导电化教育,以期利用电化教育这种“效力比任何教育工具为大”的工具快速提高民生质量,促进国家政治、经济之发展。姑且不论其将电化教育拔高到建国高度是否合适,但是从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的认识出发规划教育发展却是教育者当始终秉持的。

教育技术学是以“技术”为核心,还是以“教育”为核心,犹如不停摆动的钟摆,让教育技术学从业者不时迷惑。舒新城称自己“不是专治电化教育”的,这种“业余”身份使他可以跳出摆动的轨道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技术”和“教育”之关系。他对两者关系的阐述,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遏制技术万能倾向,努力维持早期电化教育的教育定位和走向”的作用,即便在今天,他的闸述依然值得借鉴。

“中国电化教育发生于社会形态变更、民族危机四起的20世纪初。……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得电化教育天生就带有救国救民的时代使命”。虽然舒新城极力反对“教育救国”论,认为其有些主观夸大教育功能,但是他却强调:“教育是离不开人生的,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真正的教育,须与现实的人生相呼应,与当前的社会相吻合:不如此,便是假教育、无用的教育。”“与人生相呼应”、“与当前的社会相吻合”正是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的核心思想。无论是其对电化教育地位的认识、对电化教育与“教育”关系的诠释、对电化教育要适应社会和个体发展需求的强调、对电化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议,都贯穿了“与人生相呼应”、“与当前的社会相吻合”的思想。两者看似简单,然而人们在实际丁作中却往往将其忽视、将其遗忘,导致教育偏离正途。舒新城的“不如此,便是假教育、无用的教育”当作为我们每位教育者悬挂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警醒自己。

参考文献

[1]王震,王荔芳.舒新城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j].图书馆,1996,(6):28-31.

[2][3][5][7][8]f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m]上海:中华书局,1948:148,168-169,2,156,序3-4,42-43,42,69-70,1-14,174,174,183,182,181,183,16-165,16,8-12,180,164.

[4][6][27]吕达,刘立德舒新城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97,910,751.

[24]舒新城,我和教育——三十五年来教育生活史[m].上海:中华书局,1945:3-4.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化教育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3-0010-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0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众教育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一批民众教育先行者积极探索借助电化教育手段广泛开展民众教育的有效途径。镇江作为当时江苏省政治经济的中心,率先在民众教育中推行了电化教育。刘之常先生在镇江民众教育馆主导电化教育工作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电化教育实践活动,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推动了我国早期电化教育事业发展。

一.生平简介

刘之常(生卒不详),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早年求学于江苏省立第五中学、第一师范学校和吴松中国公学。1925年担任武进民众教育馆主任,后担任南京市立民众科学馆馆长。1930年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成立后,刘之常先后出担任镇江民众教育馆展览部主任、教导部主任,下设电化教学组。1935年,镇江民众教育馆设立了“电化教学映讲场”,教导部承担“电化教学映讲”任务,后在镇江及各地开展“电化教育巡回施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接收镇江民众教育馆施教车,并成立“教育部第一民众教育巡回施教队”,任命刘之常为主任。刘之常带领该施教队经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公路巡回施教,通过放映电影和收听广播,对群众进行对日政策宣传教育。1942年5月,刘之常被教育部任命为“教育部电化教育巡回工作一队”队长,赴四川、西康实施民众教育。

解放初期,刘之常继续从事电化教育工作,曾参加了文化部召开的华北五省二市幻灯工作会议,与孙明经、戴公亮等作为特邀专家。后来,他离开教育机构,转到西安的国营企业工作。

二.刘之常的电化教育实践

1.积极推进电播教学

镇江民众教育馆成立之初,国内广播事业并不发达,收音机的设置和使用相对较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播音的应用更为罕见,但该馆“对于施教的方法与工具,无不集中人力,集中经济,从事研究实验,以期推动一切事业,达于迅速进步之域,电播教育,即为此实验工作最显著之一项……民国二十年又设置无线电收音机一架……此为本馆实施电播教育之开端”。1931年,镇江民众教育馆购置收音机一台,投入使用以后,按时收听播音电台节目,声音响亮,悦耳动听,民众天天满座。该收音机除具备收音功能外,还可以通过自设线路传音,镇江民众教育馆鉴于此,计划装设线路连接收音机,利用话筒进行讲演、唱歌、奏乐等,可扩大教育的覆盖范围,尽管线路传音效果不如接收广播节目音质清晰,但为以后电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933年9月,镇江民众教育馆因原有收音机损坏,向上海先施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二百九十余元的爱开牌八灯56号收音机,但该收音机仅能收音,所以原来的传音歌唱、演讲等教学活动都不能进行,因此又在1934年11月,向上海中华无线电研究社购买了一台二十五瓦特扩音机,与收音机联用,一面扩大收音机的声浪,一面实施单位播音。镇江民众教育馆“特辟教室一处,放置收音机及话筒电唱机,用线路输出,在馆门及馆内交通地点或大树上,分装喇叭数只,在室内开放唱片或演讲,可使各喇叭同时听悉,且声音响亮,超过原音数百倍,故到馆民众随处皆可听取,不受空间限制”。1934年12月,镇江民众教育馆将电播教学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城西伯先公园中要道及休息处分设扬声器,按时开展播音教育。

刘之常认为,开展电播教学需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编排教学内容,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排定节目表。早期利用无线电广播进行教学,对广播节目内容的选择不够重视,由于电台节目所限,对于能接收的电台节目近乎全盘接受,推进电播教学,更应注重通过对电台播音节目的慎重选择以增加教育播音的效果。镇江民众教育馆当时的收听内容主要选择了中央广播电台播放的有关民众教育节目,辅之以自播教材加以补充,对于电播教学的内容,“印贴各听讲处,每周更换一次,以期民众按照听取,此种功用相等于学校之课程表”。

(2)实施通俗演讲。除收听各电台教育节目以为,镇江民众教育馆还因地制宜地变质了各种通俗讲演类节目,用以补充广播电台播音节目的不足,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播放教育唱片。唱片在当时是最为普遍的娱乐载体,并受到大众的欢迎和认可,积极的、有意义的唱片能够起到教育民众的作用。有鉴于此,镇江民众教育馆以各大唱片公司发行唱片目录为参照,以服务民众教育为标准,选取唱片数十种,播放唱片时将其内容印制成册,分发给听众以便于对照阅读;此外还将歌词印制在大型条幅上,悬挂在扩音器旁边,条幅上唱词字迹清晰,远近可读,并注以国音字母,对听众而言极为便利。

(4)举办空中学校。为了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的教育播音,镇江民众教育馆举办空中学校,按时组织民众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教育节目,通过扩音机和扬声器使得教育播音覆盖各个教室及预定的露天施教场所。同时向广大听众分发民众识字课本,制定听讲成效测验奖励办法,激发民众的学习兴趣。

(5)播映话剧讲稿。镇江民众教育馆在转播中央广播电台话剧时,除了利用扩音机扩大声音以外,还利用幻灯片同时映出话剧台词,能够帮助民众充分理解剧情,收到良好的辅助效果。

1934年9月,镇江民众教育馆开始巡回电播教学,电播教学巡回教学初次指定省会交通地点四处:大市口纪念塔、三山袜厂门前、春生园茶园门前、天韵楼茶馆门前,这四个地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且可以为电播教育借用各处固定电源。随后排定巡回日程,由施教员携带机件按日期前往巡回施教,其施教内容以收各电台的新闻报告及教育节目为主,另由施教员举行通俗讲演,每次到场听众甚多。在实施巡回电播教学的实验过程中,镇江民众教育馆结合施教设备和播音环境进行各种试验,就地取材,探索出多种经济可行的巡回方式,刘之常总结共计十三种。

为进一步提高巡回施教的效率,扩大巡回施教范围,克服巡回施教工作中因交通不便而造成的器材设备携运困难,1936年5月镇江民众教育馆就开始电化巡回施教车的筹划工作并制订了实施方案,1937年5月在上海建造完成,镇江民众教育馆馆长赵鸿谦偕教导部主任刘之常于5月13日赴沪正式验收。第二天在上海体育场试用,当晚放映电影,吸引了干余观众。5月15日上海民众教育馆随即邀请表演该车使用方法,晚赴省立上海中学放映电影,包括该校师生在内各界民众三千余人观看了电影,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及军事委员会训政股还分别摄制了纪录片,在当时影响极大。电化教学巡回施教车5月18日离开上海,5月19日该车回到镇江,当晚预定在镇江体育场放映电影,但因大雨未能举行。随后应教育部之召赴南京展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科长钟云秀、顾良杰、电教委秘书潘澄候等教育界人士50余人现场参观、观摩,“由刘之常招待说明,将各种机件配合之精巧,使用之便利,以及食宿集会办公种种之利用,讲解详尽。然后开始表演播音教学及电影教学两项方法,完毕后,环驶全城……在中央大学试用,全体学员均到场参观,表示满意”

2.探索开展电影教学

对于电影教育,刘之常认为电影教育的意义通常可认为有两种,一是以教育的力量改良电影,二是以教育的力量补助电影。电影之所以能成为教育上的有力工具,在于它具有直观教育的效能,“我们教育上的任务一面就是灌输被教育者的丰富智识,使其能够给充分利用,一面就是培养被教育者的良好道德,使其能够学习为人,在这两方面如利用电影教育,都能得到相当的效果”。电影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民众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收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同时便于民众教育机构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普及效果。

1934年元旦,镇江民众教育馆在正东路本馆建立了教育电影总场并正式开幕,同年1月12日在城西伯先公园施教区办公处成立了教育电影分场。1935年,镇江民众教育馆“在省会交通地点设立大众教学场,白日举行电播,晚间放映电影或幻灯教学,使城内外来往之民众皆得到场受教”。为更好地推进电影教学,刘之常在镇江民众教育馆组织电影教育委员会,并担任常务委员,“乃分头筹备,确定本馆大礼堂为开映场所,一面对于场址设计改建,以符电影之设施:一面向上海全国电影推广处,接洽租片事宜,至二十三年元旦下午二时,乃举行开幕典礼”。为适应电影教学的跨速发展,以刘之常为代表的镇江民众教育馆施教人员积极探索能够适应电影教育形式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刘之常在《教学法上的大革命》一文中提到,教育工具“由口授到书写,由书写到印刷,再由印刷到各种仪器、标本、图表、影灯等的应用,教具改进一次,教学亦跟着演进一次”,教法和师生的关系也发生改变,随着电影和播音进入教育领域,在教学将受到很多的帮助。

以《饮水卫生影片教学方案》为例,刘之常认为在教学准备阶段,首先要准确把握影片中的几个核心概念,以引导观众形成四个认识:

(1)关于饮水与人生的认识:水为人类生活的要素,不问那一种民族,对于水皆有共同的需要,有了水才有饮食,有了饮食,人们的生命方有寄托。

(2)关于饮不洁的水的认识:不洁的水,大半因流通不畅,或由于污浊物投入,日久生出各种病菌,饮此不洁之水,各种疾病,亦即由之而成。

(3)关于改善不洁饮水的认识:治本的办法,就是须注意疏通地方水源,水源流畅饮水便可清洁,治标的办法就是人民要一体注意,不投污浊的东西,不洗污浊的衣物。

(4)关于饮清洁水的认识:人人能注意饮水清洁,非经过滤及煮熟不饮,即不致发生因饮水而得的疾病,则人人可健康,死亡率可减少,社会一切事业,便可由此推进。

其次为便于教学进行,应根据影片内容结构,将其分为六节:

第一节,新河镇饮水不洁的成因及村民受害的实况。

第二节,小学校实验不洁的饮水。

第三节,小学校举行饮水卫生宣传。

第四节,开河凿井工程的进行。

第五节,小学校实验清洁的饮水。

第六节,讲求水利后的镇民幸福。

教学准备完毕,开始电影教学,应注意引起观众的学习兴趣,结合影片所涉及的饮水卫生教育内容,可制作幻灯片插入放映,如“今天讲映的影片,是告诉大家饮水须注意卫生的一个故事”、“大家要知道:水是养生之要素人人都是非它不可的”、“饮水为什么要清洁?饮不清洁的水,有什么危险?这本影片都可以告诉大家”、“饮水不洁的地方,怎样去治理?这本影片里也告诉大家治本治标好多方法”、“我们不饮不洁的水,是因为水里有极细的毒虫(病菌),饮了会生病,不洁的水里真有病菌吗?大家看本片就可以证明”都可作为幻灯片的内容。

影片开映之后,为使观众更好地了解片中的教育内容,应将电影的每一画面都做详细说明,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按照画面经过的时间,作极简短极明白的解释,解释的速度,要跟着画面时间的长短吻合,譬如本片里关于死亡率统计的画面,一定要很迅速地跟着数目字出现同时读出,稍一迟缓,不能吻合即失说明之效。再如小学教员视察沿河居民不卫生的情形,画面较长,要准备较详细的话说,否则如只拿一句“小学教员察看沿河不卫生的情形”,未免觉得太落空了。

(2)解释的声调不但要清楚,还要与画面谐和,例如片内新河镇民因饮不洁的水死亡接踵,棺材店老板笑不拢口,药店老板也忙着欢迎顾客,这一类画面我们就得用幽默而诙谐的声调去说明;又如因饮不洁的水而生病的家庭种种苦恼景象的画面,我们又得改变为沉痛的声调来说明,如此才能使剧情紧张,听者动容。

讲解影片的目的是进行科学知识的灌输,讲解者应注意配合影片内容,如小学校内实验饮水时,发现各种病菌,这是讲解病菌学的最好机会,但影片的字幕,是很简单,完全要靠教者的说明,对于这种画面,一定要准备极精确机简要的说明指示观众,使在这最短的时间里,可以得到最重要的科学知识,绝不能轻轻放过,类似这种画面,还有凿井的方法,滤水与澄清的方法等,都要特别注意。同时注意音乐唱片与影片放映的调和,如小学校举行庆祝会,小学生歌舞画面,毋庸加以说明,可利用音乐唱片配唱,则画面更有声色。

影片放映完毕后“开灯或开窗,使观众稍事休息,同时开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合唱新生活运动歌片34696B,百代出品,同时插入灯片歌词,领导观众一齐高歌一次,以振奋其精神,歌后在继续举行问题复习”。影片映完后,为要加深观众的印象和记忆,对于片内的要点须作一次复习。复习方法,即将片内摘出问题若干条,同时也拟定答案若干条,用灯片映出替代观众自问自答:

最后指定参考书籍,举行影片复习后,再介绍各种饮水卫生致参考图书,使观众得求深造,介绍方法,即将书名、编者、出售场所,写入灯片,插入放映。关于此种参考图书,就作者所知,约有下列数种㈣:

(1)水与疾病,朱阶平编,安徽全椒县党部发行

(2)水与疾病,内政部卫生署编印

(3)公共卫生(第一章第三节水),卫楚才编,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

(4)公共卫生实鉴(第五章),马兼普编,上海普益书局

(5)个人卫生实鉴,范铨等编,上海普益书局

(6)卫生讲话(第二集第三十六页又第三集第七十九页),俞凤实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7)食物卫生,张鋆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8)卫生讲话(第二章食水卫生),余云岫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9)公民卫生(第二编第二章一二节),程翰章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10)饮食防毒法,余云岫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11)日用卫生(第五六节),孙佐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12)卫生学通论(第五章水),宋健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镇江民众教育馆的电影教学实践,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诚如刘之常指出的那样,电影教学“发轫最早的要算是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民国二十二年,该馆即采用此种教学,为推进民众教育的中心工作,由之常主持其事。唯当时深感教育电影各方面,皆无成规可循,事事都须创造,绝非浅薄如我者能担当得了,因邀宗秉新、蒋社村两兄,共同研究,以资策进。三年之中,虽不敢言有所成,但设备与教学等方面,已经略有了一个粗型,这是同人等堪以的。”镇江民众教育馆推行教育电影,不仅时间早,而且在方法与其他地方和机构有所不同。刘之常等人更富有积极的实验和探索意义,实验如何施教,如何推广电影场的教学方法等,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施教效果。刘之常还非常重视向同行介绍和推广镇江民众教育馆实施教育电影和电影教学的经验。除了编辑教育电影的书刊和发表教学研究的文章外,他们还利用各种机会现场演示,如1935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举办第四年会时和上海电影研究社在青年社开会时该馆均派人介绍教学经验、演示教学方法。因此受到广泛的肯定和赞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编写电化教育教材

“利用视听教学来做施教的工具,预测其将来的结果,一定很能圆满……使受教者耳目并用,当然比单用眼或者单用耳的效率要增高,而且收效亦较他种方式快而而且大。例如教育电影,一天开映几次,每次以三四百人计,则一天之数目巨,长此以往,不是一定能得很大的效益吗?”

在刘之常的主持下,镇江民众教育馆教育电影场面向社会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相当的社会教育效应。原定每周二、三在总场,五、六、日在分场轮流放映,后因城西观众较多,乃改为周二、三总场放两天,四、五、六、日分场放映四天,每日放映的场次也随时变更,少则一场,多则三场,仅1934年,在两个电影场施教日数达224日,约400余场,总计观众约62481人。教育影片都是经过慎重选择,内容包括公民教育类17种61卷,生计教育类29种38卷,健康教育类22种34卷,科学教育类20种20卷,新闻宣传类4种11卷,滑稽片类21种36卷,总计113种200卷。此外镇江民众教育馆采用巡回办法,向各机关学校工厂发出电影认映函,携带电影工具,向各机关学校工厂去巡回开映,在地域覆盖范围上也从镇江周边向外逐步扩延。电影教育实施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为电化教育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

刘之常在电化教育实践中不断推动电化教育理论发展,致力于电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完善,立足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实际,他与蒋村社先生合作编写了简易实用且体系相对完整的电化教育教材——《电影教育实施法》。刘之常在长期电影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宝贵教学经验,编写电化教育教材有助于进一步普及电化教育知识,培养电化教育人才,《电影教育实施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影教育论、电影教育场设备配置简述、电影教育场所的组织管理、电影教育场所设备管理维护、电影教育教学组织、学校电影教学组织指导、教育电影脚本编写设计、教育电影的摄制等方面。该书对后来同类教材的编写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宗秉新、蒋社村编著的《教育电影实施指导》就是在该书的工作和镇江民众教育馆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完成的。

在《学校采用电影教学指导法》中,刘之常提出教学指导对开展电影教育极为重要,“实施电影教育的意义要明瞭,应如何实施起来的考定,又非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法则和考案,而表现于实际不可。如不是这样,便不配加上教育两字。假使是仅茫然地向前推行顶多可以说它是娱乐罢”。学校开展电影教学必须结合学习的诸要素,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机结合,才能发挥电化教育最大的效能,因此刘之常列举了大量的教学指导案例,以期对学校各科教学中对电影教育的应用做出更为实际有效的指导。如在《公民科电影教学指导案例》中,“俭约”教学案例分析中,刘之常指出教学目的在于使儿童们本着爱惜一切东西的心地,不铺张浪费,并借此指导小学生平时生活中勤俭节约,把节省下来的金钱或物质应用于正当用途。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分为三个课时分别开展谈话、生活指导和电影教学。电影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小学生们对于前两个课时中所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强化,“遂用电影,表演简约方法印入儿童视觉中,使明嘹如何俭约”。

三.对电化教育实践活动的评价

刘之常致力于电化教育的实践发展和理论进步,尤其是在镇江民众教育馆主持电化教学期间,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深入开展民众教育,使得镇江民众教育馆开展的电化教育实践,有诸多创新和独到之处,集成了当时多种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了以电化教育为中心的多种社会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满足特殊背景下社会教育的需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中国教育技术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探索方面,初步形成了朴素的教学设计思想。

在电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刘之常认为教学者“培养他们(指学习者)的品质,要达到目的,就要注意教学设计”,他本人也在幻灯映讲、播音教学、教育电影播放过程中,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和实施方案,探索了13种教学方式,形成了从“观看——思考——映讲——回答——再观看——再思考”的简单的教学环节。比如,在《饮水卫生影片教学方案》,刘之常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实行一面讲解一面放映之方法”,“每节放映完毕,并应将补充教材,制成灯片插入同时解释说明,使观众对于每节,再有一中心的认识”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具体方法是:

(1)在第一节新河镇饮水不洁的成因及村民受害的实况放映完毕后,可插入幻灯片讲解或讲解,“这一节影片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新河镇饮水不洁的原因,由于镇民不注意卫生将河水弄脏了,他们受到疾病死亡的痛苦。不啻是自己造成的。大家以后对于自己地方的饮水,要知道保护,不要投污秽的东西,不要洗龌龊的衣物,大家饮水就可以清洁,大家的身体,也不致生病了!”

(2)在第二节小学校实验不洁的饮水后可插入幻灯片讲解或讲解“这一节的意思,告诉大家,不洁的饮水,确实是含有病菌的,饮了就要生病!你们家里的水,要知道有没有病菌,用显微镜去观察,就可以确定,你们家里没有显微镜,可以将水取一瓶送到附近的学校或者民众教育馆,请他们试验给你们看,如果有了毒菌,就要仿照照片内的明矾澄清及沙滤器滤水等方法,去清洁你们的饮水”

(3)在第三节小学校举行饮水卫生宣传后可插入幻灯片讲解或讲解“这一节的意思,是先知先觉的小学校的师生们宣传饮水卫生的重要,唤起全市镇民共同来改善饮水,颇得地方人民的同情,所以地方的水源才能够合力改善。大家以后,遇到有益社会的宣传与劝告,要诚意去接受,要合力去帮助,大家能合力,一件有益的事情,便可以成功!”

(4)在第四节开河凿井工程的进行后可插入幻灯片讲解或讲解“这一节的意思,告诉大家:凿井开河,可以疏通水流,是改善饮水的根本办法。你们地方上的水源流畅吗?如不流畅,就可以联络地方人合力来改善它,虽然开河凿井工程浩大,只要大家能合作,肯出力,肯出钱,便不难成功。在这一节里,镇长的领导精神,童先生管账的清白和李志超推进饮水卫生运动的热心,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我们应该仿法他们。”

(5)在第五节小学校试验清洁饮水后可插入幻灯片讲解或讲解“这一节的意思,告诉大家新河镇饮水改善以后,毒菌减少了许多,饮水的人,不再得各种病症了。你们家里的饮水,经过试验,都能没有病菌,才算清洁,如果不然,还得想法子改善!

(6)在第六节讲求水利后的镇民幸福后可插入幻灯片讲解或讲解“这一节的意思,告诉大家:新河镇饮水全部改善以后,镇民皆知卫生,皆能保护饮水清洁,没有以前的恶习,所以死亡率减少,居民生活健康,这就是饮水卫生最后的功效。大家都要牢记着,饮水卫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可漠视它,并且希望大家看过本影片以后,再向他人宣传,一传十,十传百千万,使人人都知道饮水卫生才好!”

2.注重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具备“整合”教学思想的雏形。

在电化教学实践中,刘之常通过采用播放教育唱片、播映话剧讲稿以及电影教学等方式,对不同媒体应用中,受众的反应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媒体对受众产生影响很大,“电影场的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的电影的内容无论怎样适宜,我们也不能保证受教育能自进入活动,大部分的观众,一看便了,是引不起若何反应的……,电影电播等教育,施教者与受教育者接触之机会极少,颇有机械化及商业化的嫌疑,……,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要设计补救这些缺点,而使这种良好的教育工具,充分发挥其效能”,补救的方法有:“电影开映时,同时播音,作浅显的说明(作者注:当时的电影是无声的)”。

3.积极开展电化教学实践,极大推动江苏早期电教发展

电化教学手段引入我国之后,在民国政府和社会学家的积极推崇下,电化教学工作得到了积极发展,如陶行知、陈汀声、赵光涛等知名学家也积极投入电化教育工作中。与这些知名学家相比,刘之常先生在电化教学实践,探索江苏省早期电化教育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1)结合镇江特殊地理和政治位置,积极开展巡回施教,推定了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

镇江作为当时江苏省政府所在地,民众教育馆的电化教育活动无疑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的江苏省十分重视电化教育的发展,特别定购了电化教育巡回施教车一辆。镇江民众教育馆馆长赵鸿谦偕教导部主任刘之常于5月13日赴沪正式验收,电化教学巡回施教车18日离开上海,当晚到达武进,19日该车回到镇江,次日应教育部之召赴南京展示,刘之常负责说明和解答事宜。由南京返回镇江后,25日开往省政府,接受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的陈果夫、教育厅长周佛海等人的检视,赵鸿谦馆长报告了本车筹备经过,刘之常表演了电播和电影两项教学方法。第一辆巡迪施教车的实施,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省政府要求在年底再造出第二部,到江北淮扬一带施教。抗战期间,刘之常率施教车巡回施教,积极宣传抗战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士气、信心和决心。

(2)注重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技术选择和改进

在实施巡回教学中,由于地点多选址于营业场所附近,大量民众集合于此收听广播影响了这些单位的营业,各处供给电源时都要求民众教育馆担负更多的电费,使巡回教学工作一度受阻。为了克服在巡回电化教学过程中电力供给的困难,刘之常对发电机进行了改进,于1936年设计开发了可以手摇发电机供电的专用电播教学机一六伏脱电播教学机。该机器由上海中华电化教具制造厂制造,电源用手摇发电机充入六伏脱蓄电池使用,摇电之时人愈多愈佳,每人可手摇五分钟轮流替换,十二人摇完一小时,足供四小时消费。

由于在进行电播和电影教学中,喇叭和扩音机最易破坏,修理频繁。因此刘之常结合实践,着手自行设计了适合交流电、直流电的扩声机,共设计了三种:甲种扩声机具备可收无线电音乐、可放大演讲者和唱片的声音的功效,还可作有声电影片上发声机;乙种扩声机具有可放大演讲者和唱片的声音的功效;丙种扩声具有可收无线电音乐和放大演讲者声音的功效。

电化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字化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数字化素材库。库内素材应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五大类。

1.多媒体素材库在功能设计及技术实现上应具备的特点。实现权限分配和分级管理,有管理员级和用户级,用户必须先注册后使用;实现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使用者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每一台电脑上传素材,描述信息与文件一一对应,所有素材均可进行在线预览;管理员可以对素材进行管理,增减、编辑、修改相关条目。

2.媒体素材的要求。文本素材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TXT、DOC、WPS、HTM、PDF等。书本文字的数字化,我们主要通过OCR实现,把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网上传输。

图形/图像的要求:图片的数字化要求我们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图片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存储的图像文件,并转换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变小,易于存储和传送。

音频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数字化音频以WAV格式为主,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MIDI设备录制的音乐使用MIDI格式。

视频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和流式媒体格式。在网上实时传输供实时教学使用的视频类素材使用流式媒体格式(rm、wm、asf)。

动画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动画格式。

(二)多媒体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和远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讯,可以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具备课件产生的评估数据机制,保证不同的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单机上运行的课件,必须能够运行于win9x以上的版本。对于一些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或是asp类型的交互式课件,必须能够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访问,与浏览器运行的硬件平台无关。课件运行没有故障。课件中的有关媒体素材,必须符合媒体素材的要求。

(三)试题库。试题库用于存放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试题和以库中试题按一定原则组合而形成的试卷。试题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并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集合于计算机系统中。应具备对试题的查询、单个录入、批量录入、删除、修改、组卷、统计分析、自动属性值校正等功能。

(四)案例库。案例库用于存放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典型案例,案例应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

(五)数字化教案库。数字化教案库用于存放各学科每章节的教案,应具备录入、查询、删除、修改等功能。

二、数字化课程资源获取的途径

中小学自建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自制、因特网、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等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制课程资源是重要的资源来源。特别是有些学科的教师,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积累和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具备,将这些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导入资源库。

(二)因特网成为课程资源获取的主要途径。目前很多教师的博客、空间里都积累和整理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筛选和整理导入资源库。

(三)各类教育光盘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比如教育论文、多媒体课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较权威。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

(四)学校积累了大量的电教资料,如教学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平时,由于受学习场地和硬件设施的限制,这些音像资料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现在可以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实例

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搞清楚何为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一切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称为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例如,我就我曾经开的一节课说一说自己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图片信息的加工》这一节对于学生来说是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多的,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觉得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挖掘可以为学习所用的素材供给学生学习,并让学生在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化知识。

(一)自制图片素材引入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片信息的加工,依据本节课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以兴趣图片引入课题,展示隐性问题,由学生结合教材和示例图片分组研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导学部分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亲自实践的欲望,屏幕展示一张教师与嫦娥一号的合成照片。该照片由教师用PhotoShop软件合成,插入到教学PPT课件当中。

(二)使用数码设备获取资源。上一节的内容是图片信息的获取,教师通过使用数码相机为学生拍摄照片,或者通过扫描仪得到的照片,都可以作为本节课最好的素材。教师经过简单的整理、压缩后上传到鸡西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网站上。

(三)搜索网络学习资源。由于任务一是图片信息的合成,除了需要学生个人照片之外,还需要部分用来合成的背景图片,这些图片可以由教师从网上或光盘中获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资源网站的网址,为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一图片信息的合成做好充分的准备。

开放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体系是整个数字化教学的核心。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任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发展,对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革建,魏雄鹰,王基一.新课程教师培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2]白梅.关于数字化教育中资源建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1,(12).

上一篇:创业文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插秧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