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25 13:15:14

电化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篇1

一、*县电教工作的开展情况。

*县在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为”方针,以改革电教工作制度为动力,以创建标准化站点为载体,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总体水平。

1、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规定各乡镇党委副书记任电教工作站站长,组织干事任播放员,并要求各乡镇进一步明确各村电教工作负责人和播放员。每年举办了为期5天的电教工作站站长、播放员培训班,对他们进行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并要求各乡镇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培训村级干部。同时针对新调整的部分电教工作站站长、播放员对党务知识和电教知识不熟悉的情况,通过组织工作例会,对他们进行电教工作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了电教工作基本知识。

2、加大了制片、供片力度。一是近三年同县电视台合作,利用保留的资料和电视台的设备,制作了六部反映专题片,并在电视台播放,效果较好。二是每年“七一”前,同宣传部、电视台协作,集中宣传一批表现突出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并在电视台创办了“党旗飘飘”专栏,连续播放,为“七一”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三是对上级要求组织基层党员收看的电教片,都集中录制发放到各乡镇进行播放。四是从区组织部电教中心购置了50多套《富民工程》系列光盘和政治理论、警示教育电教片,同时针对各乡镇的产业特色,将《富民工程》系列光盘复制到录像带上,克服了光盘难以保存和录像机老化失修的问题,保证了根据设备情况灵活播放。

3、加强设备管理。进一步明确了乡、村电教站点的职责,将党委副书记确定为各乡镇电教工作责任人,将村电教设备管理权限划分各乡镇,由乡镇党委副书记统一监管。并规定党委副书记离任时,必须移交全乡的电教设备。每年对各乡镇、村电教设备状况进行了一次统计普查,随时摸清全县电教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底数,有效地杜绝了电教设备流失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电教中心集中统一购置了电视机和VCD机,免费发放到各乡镇,有效地加强了乡镇电教工作站的设备力量。同时为三个吊庄乡镇、18个吊庄村党员活动室,9个居委会党支部配备了电教设备。

4、实行三级播放制度。县一级,针对本县有线电视覆盖率高(川区100%村),用户多(2万户)的特点,协调*电视台在周一、三、五开办《中国农民致富报道》栏目,同时长年转播农业频道节目,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和农业实用技术。一些优秀的电教片也不定期在电视台播放,从而实现县级播放的经常化。

乡镇一级,要求乡镇电教播放员携带设备,每月至少到各村轮流播放一次电教片,播放后按要求做好记录,由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委副书记分别签字存档。记录本全部由县电教中心统一印制。

村一级,组织川区各村继续开展标准化电教播放点创建工作,努力配齐“三机”,并保证每月至少播放一次。

5、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每半年召开了一次电教工作会议,由各乡镇党委副书记、组检干事汇报了上半年电教工作开展情况和下半年电教工作计划,并对“七一”前后党训班上的播放工作进行了安排。利用各种下乡的机会,对电教设备保管使用情况、播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电教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电教在促进农村党员增收中发挥作用情况

由于*县树立了大电教的观念不断改革电教工作机制,在软件建设、制度建设和抓播放落实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使电教成为农民、特别是农民党员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致富项目的重要途径,在农民致富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电教是大部分农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自觉学习的意识差,很少阅读书籍、报纸,电视是大多数农民掌握和更新知识、了解信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我县发挥有线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在电视台开辟党建和农业科技知识、卫生与健康等电视专栏,对于提高多数农民、包括农民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致富的本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电教是大部分农民获取新观念、新思路、新项目的重要途径。由于播放的电教片,大多数制作于东部和中部省区,许多经营观念、致富项目、生产的组织方式对于更新农民的观念,启发致富思路,获取新的致富信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公司加农户、以工促农、经纪人等这些概念,即使对县、乡干部也很有启发。在农村这种信息、技术相对封闭、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的环境中,这些电教片对他们寻找致富途径和致富项目、增强致富的信心很有帮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3、电教对农民党员已从事的产业项目有直接指导意义。区、市、县组织部电教中心在选购电教片时,都比较注意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产业项目,有针对性地进片。因此,50%的电教片能直接指导和帮助农民党员搞好自己的种养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有很重要的作用,农民观看的积极性也很高。

4、农业、科技等部门通过电教网络开展的培训教育也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县乡村电教站点普及率为100%,播放管理人员和配备齐全、组织严密,农业、农技、科技、卫生、计生等部门开展的培训、教育基本都利用这一网络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教设备的利用率,对提高农民的技术、文化素质、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影响电教在农村党员增收中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虽然电教手段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乡村干部及电教工作者主观因素和致富、环境、体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电教工作作用的发挥。

1、农民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差。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组织纪律性逐步减弱。农民在学习方面表现为不愿参加集体收看,思想上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行为自由散漫,影响了电教工作的成效。

2、播放工作不落实。有的乡村干部对电教工作敷衍了事,播放次数不够,党员的参训率不高。特别是有些老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还有的党员忙于生产经营不参加学习培训,乡村干部对此置之不理,经常是来多少算多少。村干部工作一忙,就忽视了播放工作,保证不了播放次数。

3、播放设备少,环境差,影响收看。98年给各村配备的录象机有50%以上已损坏或丢失(吊庄村没有配),村级VCD配备率也只有40%左右。也就是说有10%以上的村目前还能依靠乡组检干事或村干部带VCD去播放。另外,由于农村党员活动室,冬季取暖困难,一些老党员根本不能参与收看,也影响了电教手段在农民增收中作用的发挥。

4、电教片内容的针对性、趣味性、明了性差。一是现有电教片直接针对于本地产业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少,缺乏应用性;二是许多电教片专业性强,运用术语多,农民党员不易听懂;三是有的电教片非常枯燥,农民收看兴趣不高;四是播放员讲解少或根本不会讲解,也影响了收看效果。

5、播放的组织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是在乡党校或村党员活动室进行集体播放,播放的内容不可能针对所有农民党员所从事的生产项目。以从事某一生产项目的专业户为单位有针对性地从事播放,目前在农村还不是很多,以一家专业户为单位的播放目前尚处于自发阶段。因此,目前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播放组织形式也影响了播放的效果。

6、乡、村两级组织对电教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电教经费投入少。目前80%以上的乡村没有也不愿自己购置电教片,没有VCD的村大多以无钱购买为借口,等待观望,要县委组织部给配置。这种被动的态度,实质上反映出对电教工作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电教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三、电教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对策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使电教工作难以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的地方电教工作甚至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对此,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总结成功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的态度不断巩固和发展电教事业。

1、树立大电教的观念,改革农民培训教育机制。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增收致富,这并非组织部门的长处,也不是组织部门一家的职责。要进一步树立大电教观念,把乡镇、农技、科技、水产、畜牧等具有相关职责的中心专干组织起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电教网络开展统一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培训,这不仅可以解决播放员不懂技术、无法现场讲解的问题,也改变了组织部一家办电教的局面。

2、加强电教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工作责任。要将电教工作纳入党建考核责任书,对乡、村电教工作站点实行分级管理。新进入的电教工作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乡镇、村电教工作站点要建立工作联系点制度,层层抓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争取使村队两级干部通过电教手段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并带头应用,在群众中起到示范作用。

3、增加播放形式,强化播放落实,保证播放效果。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强,技术特点突出的工作,更是一项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的事业。在推行县、乡、村三级播放收看工作制度的同时,针对集体播放效果差的问题和VCD较普及的特点,可以开展以生产队、专业户或养殖小区、一家一户为单位的播放工作,这样不但增强了播放内容的针对性,而且使那些年龄大、离村上远的党员都能够看到电教片。农闲季节还应在那些人员相对聚集的户开展播放,改变或减少农村农闲聚赌的现象。

同时,要强调学习是党员应尽的义务,要求党员带头参加收看,保证收看率,为群众作出榜样。

4、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设备、片源的需求。首先在场地和设备上,要逐步适应以队、专业户、养殖小区为单位的播放需求;其次,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级电教机构片库建设,积极引进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的电教片。按照乡镇至少100部、村20部和年更新率30%的要求做好电教片的购置、更新工作。引进教材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多、新,要购置那些针对性强、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电教片,有条件的可以由电教中心有针对性地组织制作一些电教片,以适应农民不同的收看需要。

电化教育研究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一体化教室 职业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具体,顺应这样的市场需求,高职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这一主题,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模式,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利好局面。而要真正使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一体化,必须加强教学的三要素即学生、教师和教学情境的联系。一体化教室恰恰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根据相关理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成功的将一体化教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移植到电子商务课程,并使之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服务于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专业实践、科研和生产。

二、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建设规划

一体化教室有三种形式,即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工学一体化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电子商务具有较强的职业特点,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需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在一体化教室中开展教学,在一定工作情境中,通过角色分工,在项目任务中渗透知识,锻炼职业能力,使得职业教育形式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学生职业能力目的更加贴近岗位要求。

(1)环境规划

传统的理论实践代数相加的一体化专业教室仅仅是把理论教室和实训教室拼凑在一起,不足以通过环境塑造学生的职业身份。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建设工学一体化实训室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最能模拟出工作场景中的情境,在真实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置身于职场工作场景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身份。

(2)硬件环境规划

硬件建设是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基础环节,它包含实验室空间建设,如场地。设备建设,如服务器、学生机、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等。模仿企业的空间布局及功能设计,如设备陈列、照明、色彩以及室内布置等方面也要尽量模拟企业情境,构成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的职业化的工作情境的感觉。

(3)创业孵化环境

一体化教室需配备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的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专业的KAB培训师或创业指导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电子商务无处不在。很多极富有创业精神的学生急不可待的想要一试身手,对于他们的创业计划,能通过选修KAB课程或咨询创业指导师在一体化教室内进行孵化。对于创业启动资金相对较少的学生来讲,能获得免费的办公场所和专业的创业指导是其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主要为项目化课程改革服务,必须高效、科学管理,保证使用寿命,保障教学秩序,能让课程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为此制定了教师指导下的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体现管理过程的职业性。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能教授理论,又能动手实践,以适应和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管理一体化教室对教师又提出了行政能力的新要求。

四、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应用方向

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主要是服务于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习情境的职业性,能提供教学项目相关的软硬件条件,方便项目实践和理论的教学。

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环境。电子商务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的首选,因此建设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严格按照公司的标准建造,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配备创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达到创业孵化的目的。

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为教师教学研究、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平台。同时实验室的电子商务仿真系统也通过校园网的方式,实行对内完全开放的共享使用,充分提高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按照“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建设,有服务器2台,学生机60台,教师机及多媒体设备1套,安装有奥派电子商务仿真系统、德意电子商务仿真系统等软件,仿公司网格化办公台,在大学生创业体验园设置工作室,配备创业指导老师和专业导师。自建成至今共承办省级以上大型比赛三场;孵化创业项目二十余项,并成功注册公司顺利营业;为教师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平台,促成教师发表研究论文五十多篇;为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开放平台和专业技术指导等等。一体化教室全天开放,使用效率高,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丹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室设计与建设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

[2]马淑兰,赵中宁.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

[3]刘波.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室的建设[J].教育论坛

电化教育研究篇3

[关键词]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贡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6-0005-05

在中国近代电化教育发展史上,舒新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学者,他不仅积极倡导电化教育之发展,而且提出不少卓有见识的电化教育思想。虽然他并非“专治电化教育”的研究者,但其电化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对电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现在看来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舒新城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舒新城(1893-1960),初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遁庵,又号畅吾庐,湖南省溆浦县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出版家和辞书编纂家。

舒新城的求学生涯时断时续,出入中西、新旧学校。早年舒新城在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后一度失学,在商店做学徒。此后,时学时辍。1908年舒新城考入溆浦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受新式学校教育,1911年6月因宣传革命,被开除。之后一度在友人开办的学馆教体操和算学。武昌起义前后,舒新城曾在县城“自治研究所”短暂学习。第二年初到一所小学任教。1912年舒新城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单级教员养成所。次年春,又到长沙的游学预备学校学英文,并于1913年8月,考入湖南高等师范英语部。求学期间,舒新城曾投书陈独秀,计划在《新青年》杂志开办专栏,以提倡社会服务和改良社会,并与同学陶菊隐等创办杂志《湖南民族》。1917年舒新城从湖南高师毕业,正式到兑泽中学任音乐和英文教员。从舒新城的求学经历来看,既曾在私塾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曾在新式学校接受西方科学文明教育;其求学经历波折不断,却又始终坚持不辍。从其求学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舒新城对知识孜孜以求的精神。而或许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舒新城以后在多个领域的丰硕成就。

1917年湖南高师与毕业后,舒新城先后执教兑泽中学、长沙福湘女学、长沙省立一中、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东南大学附中、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等学校,担任英语、音乐、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学法、现代教育方法等课程教学。在此期间,舒新城受大学读书期间伦理学教师杨昌济和教学法教师徐特立影响,1918年开始教育研究活动。大量购买中文教育书籍,借阅英文原版书籍,并由此萌生从事教育著述之志。1921年任职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时,舒新城借鉴西方“道尔顿制”,在学校实行选科制和能力分组制实验,并于1922年发表《中国学制问题》等论文,之后编辑出版有关“道尔顿制”的图书多部,在全国名噪一时。同年,舒新城被全国教育联合会指定为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中学课程委员会七名委员之一,并于此后在上海、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做关于道尔顿制和教学法的演讲。1925年6月,任教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舒新城,因学生风潮被迫离开成都,结束专职教师生涯,开始了专门的研究著述生活。舒新城的教书生涯虽是短暂,却非常绚丽多姿。关于这点从其任教地域之广、任教科目之多,被选为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中学课程委员会之一就可以反映出来。而正是这早期的教书经历,使舒新城和教育结下了不解情缘。

1928年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之聘,主持续编大型工具书《辞海》,自此开始其在中华书局的工作生涯,并直到去世。这中间,除抗日战争期间生病、拒绝到伪政府任职而中断数年,舒新城其余时间都和出版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在任职中华书局之前,舒新城就曾于1926年秋和余家菊等合编《中国教育辞典》,并于1927年完稿。舒新城在中华书局的任职主要有编辑所所长、图书馆馆长两个职务。作为编辑所所长,他主持编订了中国大型工具书《辞海》以及《辞海》合订本,并编辑出版了一大批教科书、学生课外读物、百科丛书、世界文学名著、国防丛书等,还出版《新中华》等一批期刊。作为图书馆馆长,从1930年至1949年的二十年问,舒新城为中华书局图书馆搜集大量珍贵资料,将图书馆藏书由五、六万册增至五寸‘五万余册,使其成为了“国内外出版社中最大的图书馆,其藏书资料之多,其所藏近现代报刊史料之丰,我国省级图书馆能超过者也没几家。”

值得注意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舒新城有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之落后,民众文盲人数之众,在主持中华书局工作之外,开始致力于电化教育的推广。1945年11月17日舒新城在之江大学作题为《以耳代目的速成建国法一利用无线电广播推进民众教育以增强国力》的演讲报告,该文于1947年元旦确:大公报发表,引起当时广播界的注意,有十余电合广播全文三日。同自1945年11月起,舒新城主持购置了外国的科学教育影片200余部,并初步自行摄制了一些教学影片。1946年他又积极参与了上海市教育局、青树基金团和中国建设服务社的电化教育T作。11月借到美国新闻处、英国新闻处、加拿大使馆等之有声及无声影片万尺,在吴兴县放映一周,观众达四万余人。1947年1月,舒新城主持复刊《中华教育界》杂志,并在该刊多次开辟电化教育专刊,传播电化教育精神。同年3月,舒新城参加由中国电影照相器材供应公司主办的“第一次电化教育座谈会”,进一步强调发展电化教育,并应邀主持制作有声教育电影和幻灯片,在中华书局设立教育电影室。此外,舒新城还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教系讲授电教课程。1948年,舒新城将自己发表的电化教育系列文章,编集为《电化教育讲话》一书正式出版,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电化教育专著。1948年之后,舒新城还在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会与孙明经一起担任会议召集人。建国后,舒新城除在中华书局工作外,还曾担任上海市业余广播学校校长。舒新城虽然称自己“并非专治电化教育”的,但其人生的后期却和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舒新城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电是硕果累累的一生,在学制改革方面、在公民素质培养方面、教育史学发展方面、职业教育方面、电化教育方面,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也正是由于舒新城开阔的学术视野,始终洋溢着的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热情,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激情,使其电化教育思想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二 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概略

舒新城并非“专治电化教育”的学者,或许称其为“电化教育研究业余爱好者”更合适。而正是这“业余爱好者”的身份使其电化教育思想有了更多的新意。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电化教育讲话》一书中。该书内容主要包括:电化教育的实际问题、电影放映、电影教学、教育电

影制片问题、教育电影的教育观、教育电影的艺术观、摄影常识、摄制技术、电化教育与中国建设等。解析舒新城的电化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建国的高度认识电化教育之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历抗日战争,舒新城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和世界的差距。要缩短这种差距,必须有赖教育。而在“产业落后以及文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国,要使教育能很快地普及全国,要使全国人民在短期内能接受现代生活知识与技术以建设中国,则绝对不能再采用古老的方法专用文字去作教育工具,必得另采用一种最快最方便方法,这就是现在的电影与播音教育。”舒新城认为,以往政府虽然注意到电化教育,“但由于只把它当作社会或民众教育方法之

种,而不把它当作建国的主要方法,所以十年过去了,成绩不多。我现在提出这个老办法则是从建国的立场去考察,其比重远在旧日观点之上。”

将电化教育拔高到建国的高度,视为建国的“主要方法”,这是舒新城同当时人多数人认识不同之处。之所以将电化教育提高到建国的高度,原因还在于舒新城对中国“愚、病、贫、私”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在舒新城看来,中国“根本的大病更是在于贫。因为无知识而愚、不健康而弱,缺公德而私,都是无力受教育,无力讲卫生,无法顾公德而然,都是贫困所致。”“要医贫的毛病自然只有增加生产之一法。”而要增加生产就要学习西方走工业化道路,就需要有千千万万懂技术的生产者投入其中。依靠旧的教学方式,不知何时方有成就。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舒新城极力倡导发展电化教育。舒新城称:“就我个人浅薄的经验看来,广播与电影之用为教育工具,其效力比任何教育工具为大是可以断言的。”

当然,除上述原因外,还在于经过抗日战争,舒新城认识到中国和世界差距之大,而要奋起直追则要倡导“电气化”。他谈到:“在欧美,教育影片已有代替课本之势,关于民众教育利用影片者尤多;此次世界大战,美国利用影片训练新兵之成效较任何直接训练方法为迅速而正确。去年夏以后有机会与乡村接触,更觉得要专用现在教育上传统方法去教育乡下民众,简直是乘骡车赶飞机,只有愈赶愈远,而世界潮流绝不容我们躺在骡车上安闲自在,我们必得急起直追,而在教育上直追最快的工具是电影与广播。所以我主张用教育电影及广播推行民众教育。”舒新城丰富的人生阅历,开阔的学术视野,使得他能够站在国际化的高度来把握时展的脉搏。而正是基于对国内外社会现状的充分认识,促使舒新城从建国的高度认识电化教育之作用。

2 正确定位电化教育,明确电化教育与教育之关系

对于何为“电化教育”,舒新城曾对其进行界定:“我们称为电化教育的,是利用各种‘感觉辅助教具’(SenseAids)以达成基本教育的设施。”对于各种“感觉辅助教具”,舒新城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所要提出的内容在视觉方面包括电影、幻灯;……听觉方面包括播音机与留声机。同时我们更以为凡有助于视觉的工具如图画、书报,有助于听觉的工具如乐器等等在基本教育中都不可忽视。虽然舒新城对电化教育的界定较为宽泛,但大多时候他还是以电影(包括幻灯)、广播(包括电视)为电化教育主要内容。而其概念界定中的“利用各种‘感觉辅助教具’以达成基本教育”则诠释了“感觉辅助教具”和“基本教育”之关系,即:“感觉辅助教具”是工具、手段,而“基本教育”则是目的、服务对象。

舒新城曾多次强调“电影与广播不过是教育上的工具”。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电化教育虽然是“现代教育上的一种必要的方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而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它们有超过其他工具的效能,但在学校教育中绝不能完全代替书本、仪器、标本、图表等等,在社会教育中绝不能完全代替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等。”此外,舒新城还强调:“我们从事电化教育的人,固然要重视电影与广播的效用,尤其要重视它们在中国教育上现阶段的效用,但也决不可轻视其他工具的效用。”

在肯定电影教学,因其信息含量大,呈现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可重复性强,因而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具备的优势的同时,舒新城也指出电影教学的弊端,即“电影是活动的,动时虽有若干放映机可以使其静止以令学生明白观察各种活动中之一点,但因遮光设备的关系,其在银幕上所表现的影像光度较弱,给予学生的印象也较弱,而且手续上也不很便利”等。因而,他指出:“电影教学在教学上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只在教师如何善为利用,万不可视为万能,尤不可轻视其他教学工具。”“用电影作教学工具时,还需要其他教学上的工具如课本、图表、仪器之类。……电影不能替代课本、图表、仪器等,更不能替代教师。只是优良的教学工具,由教师善为利用,给学生以活的知识与技能。”

作为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电化教育应当以正确的教育观为指导。舒新城强调:“倘若在教育上无一定的观点为选择设置影片材料的标准,很有流于反教育之可能。……所以我们以为摄制教育影片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观点。教育观点决定了,一切取材有标准、制作有目的,影片的制作的难题可算解决了大部分;再有适当的艺术排列与制作技巧以辅之,则制成的教育影片必为‘教育的’,至少亦不是‘反教育’的。”反过来,媒体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教育观要做适当的调整。舒新城称:“工业革命而后,班级制盛行,教育家的思想对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之大变;电化教育盛行后,教育家的思想能不变吗?”结合电化教育“最经济、最广泛、最便利”的特点,舒新城推知了教育观转变的三个方向,即:(1)教育必须成为全体人类尤其一般民众改善生活的工具,受教育是任何人的权利,也是实际上能办得到的事。(2)教师与学生的分野必得打破,教与学的界限也必得消灭。(3)教与学的时间,同时在缩短与延长。电化教育的便利使得儿童和青年不必用整个悠长的时间在学校里过日子:同时也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4)电化教育的效力无孔不入,人类的意识,可以相互沟通;人类的隔膜,可以逐渐消除;大同世界,可以因电化教育之发展而完成。试观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舒新城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预言已经充分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3 电化教育要和社会需求、教育对象的需求紧密联系

舒新城将电化教育视为建国的主要方法,其原因就在于他认识到了电化教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功能。因而,强调电化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发展需要是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中的本有之意。除此之外,作为曾经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课程的教师,舒新城非常重视教育对象的需求。在舒新城看来,电化教育施教内容、表达方式、施教时间唯有符合教育对象需求方能取得最大效果。以广播教育为例,舒新城指出:“要广播有人欢喜听,至少要能满足收听的人的需要。也就是和大众生活及思想感情行为要有最直接关系的材料方能吸得住他们的耳朵。”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例,“此时人民最需要者是生活安定和收入增加。倘若教育当局能抓住这个

中心,搜集材料,而用一般民众所能听得懂的话广播出去,大家没有不愿意听的。”得到民众的信仰了,方可再进一步利用广播从事娱乐的改良、家庭的改革、识字教育的推进、时事的报告与解说、政令的推行等教育活动。在具体谈到广播材料的选取时,舒新城强调,广播的材料极多,必得经过一番整理,更要衡量此时此地的环境是否适合,是否有用。并提醒此方面专家,“在研究时注意中国此时此地的需要,一切大众化,更一切生活化,无论在国民健康方面或农业的种植和防灾方面,工业的制造与减轻成本方面,商业的运输交换方面,都能供给我们以与此时此地所急需而极易实行的中国的材料。”

除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民众需要外,舒新城特意强调教育内容的表达能让民众听懂同样重要。他以自己家的女工为例,称家人常在一起谈论“物价高涨”,而这词语却让女工很困惑,女工不知其何意。因为女工只知道“啥啥事都涨价”,而不知“物价高涨”。针对教育对象的接受水平、接受能力,使用最适合教育对象的语言,是舒新城在自己的论著中经常强调的内容。他总结说:“总括一句话,广播人所说的话必定是大众听得懂而且爱听的,广播的材料必定是大众生活上所必需,听了能照着实行,实行后能增加大众收入,增进大众的健康,也就是能增加国家的富力和国家的地位。”

舒新城还强调教学的时间要和教学对象的活动相配合。以民众为例,通常民众时间足冬季较闲,其他季较忙:白天较忙,晚上较空;不同季节需要知识不同。因而,“广播的时间与材料要依地方及季节之需要而随时规定,随时更动。”

4 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培养电化教育的“专才”和“通才”

在谈到“电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时,舒新城强调,电化教育的推行,先决问题在经费和人才。就人才问题而言,舒新城提出,理想的电化教育人才应当懂得教育以外,还要懂得电;懂得电以外还要懂得教育。具体而言,电化教育人才分为三类:一是技术人才,即电影幻灯放映员、放映机修理员、收音机装修人员和摄制影片灯片之摄影、冲印人员以及电台装置及修理之工程师等。二是艺术人才,如绘画卡通画之画家,编制导演剧本的戏剧家以及音乐歌唱家等。三是计划及事物管理人才,他们对于教育必须有精深的研究,正确的认识,同时对电影与播音之艺术与技术亦有相当的了解。前两者是专才,而后者则是通才。

作为设计的“通才”,除对电化教育各方面的事物要有事物管理人的一般知识外,同时更要对于教育和艺术及技术三项有深切的理解和理想,方能把理想付诸实施。作为事物管理“通才”,应当具备企业管理所应有的知识和才能,如科学管理方法、人事应付能力等;同时他还得明白电化教育中各个问题与问题问之联系性和独立性,而且要有明彻的教育意识。倘若他的知识太偏于企业方面,便将成为纯粹的企业家而以营利为日的,同然失去教育的本义;倘若太偏于教育,则工作的效率又将无形减去。

而理想的技术人才和艺术人才并非仅有专项技能技能即可,同样是需要具备“技术、艺术、教育”三项能力。就技术人才而言,在中国乡村设施与经济情况之下,不能养活许多专门技术人员,因而一般对技术人员之需求都是“万能主义”,也即:在电影方面要能兼做放映、修理、制片的工作,在广播方面要能兼做装置、修理、播音的工作。放映、装置、修理通过技能的训练即可习好,而要做好制片、播音工作则在技术外,还需要艺术、教育的才能。以制片为例,在电影上除去故事或纪事的戏剧性、连续性、暗示性以外,一张画面的构图大有好坏,倘若摄影者没有构图上的起码知识,而随便乱摄,放映出来,必使观众感觉不愉快;就教育而言,教育电影的内容是以教育为主体,每一个动作都含有教育的意义或效果,摄影者对于教育,需要适当的理解自不待言,在制字幕与接片时更须应用。作为艺术人才,除了制作上要要求美感外,表达内容要符合教育目的,表达形式要适合传播对象,而要做好这些则需要技术、教育知识的配合。舒新城强调,“要用广播去传播国民的生活上基本知识和生产技能,绝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的,也不是专家所能干得了的,必定要先了解百姓的生活实情,通常对于各科-食物所用的语言,而且要向他们学习他们的语言。”因此,广播的人,“第一要懂得大众的思想和语言,说得出他们的话;第二要能从他们的思想和语言中,归纳出体系;三要向他们说话要亲切而有趣。”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舒新城提出了“用工作训练人才”的口号。他认为人才的养成必有赖于实际的工作。要推行电化教育于基本教育中,必须使从事此项教育的人有使用感觉辅助教具的机会,而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以发展其才能。

三 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舒新城在《我和教育》一书中曾经谈到:“我以为人的思想之所以如此如彼,除了他的思想能力是根据他的天禀而外,其余都是为时代的轮子所转移;所以~个人的思想,精密讲来,都是反映时代的镜子。舒新城的电化教育思想无例外地也是“反映时代的镜子”。“经过抗日战争国民政府教育部对电化教育的大力宣传和推广,战后电化教育活动有所增多,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在这“深入发展阶段”,舒新城的加入无疑丰富了这一阶段电化教育研究的成果,并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电化教育的发展。

舒新城对电化教育地位之强调,是建立在对中国社会“愚、病、贫、私”、“文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现实状况的深入了解基础上、建立在对世界正乘“飞机”飞速发展的国际形势的清晰洞察基础上。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的深刻认识,促使他从建国的高度积极倡导电化教育,以期利用电化教育这种“效力比任何教育工具为大”的工具快速提高民生质量,促进国家政治、经济之发展。姑且不论其将电化教育拔高到建国高度是否合适,但是从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的认识出发规划教育发展却是教育者当始终秉持的。

教育技术学是以“技术”为核心,还是以“教育”为核心,犹如不停摆动的钟摆,让教育技术学从业者不时迷惑。舒新城称自己“不是专治电化教育”的,这种“业余”身份使他可以跳出摆动的轨道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技术”和“教育”之关系。他对两者关系的阐述,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遏制技术万能倾向,努力维持早期电化教育的教育定位和走向”的作用,即便在今天,他的闸述依然值得借鉴。

“中国电化教育发生于社会形态变更、民族危机四起的20世纪初。……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得电化教育天生就带有救国救民的时代使命”。虽然舒新城极力反对“教育救国”论,认为其有些主观夸大教育功能,但是他却强调:“教育是离不开人生的,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真正的教育,须与现实的人生相呼应,与当前的社会相吻合:不如此,便是假教育、无用的教育。”“与人生相呼应”、“与当前的社会相吻合”正是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的核心思想。无论是其对电化教育地位的认识、对电化教育与“教育”关系的诠释、对电化教育要适应社会和个体发展需求的强调、对电化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议,都贯穿了“与人生相呼应”、“与当前的社会相吻合”的思想。两者看似简单,然而人们在实际丁作中却往往将其忽视、将其遗忘,导致教育偏离正途。舒新城的“不如此,便是假教育、无用的教育”当作为我们每位教育者悬挂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警醒自己。

参考文献

[1]王震,王荔芳.舒新城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J].图书馆,1996,(6):28-31.

[2][3][5][7][8]f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M]上海:中华书局,1948:148,168-169,2,156,序3-4,42-43,42,69-70,1-14,174,174,183,182,181,183,16-165,16,8-12,180,164.

[4][6][27]吕达,刘立德舒新城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97,910,751.

[24]舒新城,我和教育――三十五年来教育生活史[M].上海:中华书局,1945:3-4.

电化教育研究篇4

【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差异化教育;研究;实施

电子信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岗位、多方向等特点,高职学生在性格、认知能力、技术特长上具有明显差异。因此,针对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应当应用差异化教育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现就差异化教育进行综述。

一、差异化教育概述

差异化教育是一种立足于院校的办学宗旨,以学生的个人长处和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基点,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型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集针对性、人性化和社会化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差异化教育必须同时考虑学生的共处及差异;必须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平台,为其创造能够发挥个人长处和潜能的发展环境;必须建立公平、开放的评价体制,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两方面入手,令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评估和激励中不断提升。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差异化教育的实施

(一)以专业为导向实施差异化教育

通过市场调研,研究电子信息行业具体存在哪些岗位、每个岗位对就业者的实际需求,以此为依据,设立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求的基础课程及不同就业方向的课程。在此,首先,在前三个学期中,让学生接受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最后一个学期,则可以令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来选择重点就业方向,再针对该就业方向中的岗位需要进行特殊训练。

例如,在前三个学期,设置电品装配、测试、基层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等岗位对就业人员基本要求的课程;对于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可以设置家用电子产品维修、电子工艺设计和开发电子产品等方面的课程;在最后一个学期,若学生对电子产品开发感兴趣,可以设置能够使其成为拥有开发专项技能的高级工的课程。

(二)实施差异化教学

首先,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将基础性、重点知识划分出来,让学生必须掌握;其次,教师要正确认知教学内容的难点、拓展度,在教学过程中则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能力实施分层教学;再者,对于训练学生不同专业技能的版块,教师要加以利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具体实施如下:

其一,实施分层教学。将教学内容分层,比如,对于单片机的教学,可以分为浅层和深层,前者包含掌握单片机的基础结构、汇编指令及电路,后者包含应用C语言进行设计开发等;其次,学生自主选择实训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自行选择实训项目,这样可以避免统一实训时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提高或能力较差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等情况的发生。比如,在电子电路制作的实训中,教师可以提供两个层次的方案,让学生已经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选择。

(三)实施差异化评价

差异化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人群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所有最终的教学成果也存在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评价也应当具有差异性。差异化评价应当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前提,促成学生达到目标,评价的内容则要多元化,实施全面、有针对性的综合性评价。

比如,可以将课上学习情况和课外实训表现两方面的评价结合,将量的完成度和质的保证度两方面的评价结合,将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作品的质量、作业量的完成等各方面内容列入评价体系。此外,可以应用考核、考试制度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比如采取论文答辩、作业考评、闭卷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不过考试内容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分层给予不同难度的试题。

三、总结

差异化教育以学校办学条件和宗旨为基础,以学生个体为基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化人才为目标,是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的重要教学模式。差异化教育对于诸多高职院校而言仍然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在教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时,认真分析电子信息行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以差异化课程、分层化教学和差异化评价为具体实施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为了促进学生和院校共同发展,我们要致力于开展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田拥军,黄国庆.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差异化教育的研究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1(09)

[2]张丹彤,张丹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3]倪勇,王芳,曹昕鸷.论职业竞争力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5)

电化教育研究篇5

[关键词]任职教育;机电一体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040-02

课程是军队任职院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载体。课程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实施的系统构思,通过教学设计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任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优化教学设计,才能形成人才培养优势。[1]因此,任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必须突出任职教育特点,达到改善认知结构、培养任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是依据光学引导专业士官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是士官大专光学引导专业的一门任职基础课程,属于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主干课程,计划60学时。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一方面,它是对前面所学通用基础课程的一个归纳提炼;另一方面,它又为后续的任职岗位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学员操控、保养、修理光学引导设备奠定电气与自动控制方面的理论基础,树立理论联系实装的观点,提高学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排查设备故障的能力。学习好本课程,对促进学员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履行好岗位职责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士官大专学员。通过近几期的教学情况分析,教学对象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学员人数少

由于专业所限,每期学员目前只有6-10人,课堂秩序比较好管理,实验分组比较容易,利于开展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学针对性更强。

(二)专业基础弱

所有学员都来自基层部队,文化程度大都是高中和中专。由于光学引导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学员入学前在部队所从事的岗位和工作与现在所学专业基本都不相符,甚至有不少学员来自警卫连、炊事班,总体来说,学员的专业理论基础差。这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

(三)学习热情高

由于学员对以后所从事的岗位比较感兴趣,希望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了解与以后任职岗位有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掌握以后执掌装备的操作技能,思想也比较活跃,求知欲望强,学习积极性好。在实践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多安排实践学时,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的性质地位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方案,主要从内容选取、手段设计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内容选取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很多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市面上也有很多配套的成熟教材。虽然不同的教材侧重点有所区别,适用的专业也各不相同,但教材内容大多是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几个组成部分,分为机械零部件、传感检测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这几个主要模块。[2]

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岗位指向性明确。光学引导专业的任职岗位课程主要就是几型光学引导设备。根据设备机电结合和学员基础薄弱的特点,基于“必需、够用”的原则,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自编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概论。主要从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出发,分别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概况,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分类、基本组成、关键技术等,最终落脚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光学引导设备中的典型应用,旨在帮助学员尽快建立起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2.机械基础。主要介绍机械联接、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并介绍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常用的机械零件。由于学员在此前的基础课程中并没有涉及机械部分,而光学引导设备中又涉及一些典型的机械结构,所以本章只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机械概念,而不涉及机械设计相关的内容。零机械基础的学员通过本章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定的机械基础,从而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理解相关设备的结构组成与联接关系。

3.低压电器。本章是根据学员没有低压电器基础,而后续电气控制又需要了解低压电器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内容主要从低压电器的分类和组成入手,分别介绍主令电器、熔断器、接触器、开关电器、继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力求使学员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低压电器,为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这些低压电器打下基础。

4.电气识图。这是普通机电一体化技术教材中所没有的部分,这也是针对学员没有电气控制基础而专门设置的章节。章节内容主要介绍电气图的组成、常用符号、绘制原则等基本知识,以及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以使学员掌握电气图识读的基本方法。

5.电机原理。按照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和力矩电机的顺序,介绍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使学员对电机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并了解不同电机的控制原理。本章只注重知识点的广度,而不侧重知识点的深度,主要进行一些定性分析,而不过多地进行公式推导。

6.检测元件。主要介绍在光学引导设备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角度检测元件、温度检测元件和速度检测元件。

7.PLC控制器。重点阐述目前在光学引导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PLC控制器,主要介绍PLC的基本知识、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

(二)手段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篇6

>> 西部“211”高校在“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 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的中国财税政策分析 十二五期间民生制度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我国教育装备信息化现状与策略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浅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 十二五期间,对农广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十二五期间我市石油机械产业的机遇 解析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对策的研究 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透析及启示 浅论十二五期间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创新趋势研究 “十二五”期间推进医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展望 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十二五期末个人看病承担费用将不超过30% 等 十二五期间中国药品零售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进宝.从“六要素模型”到“CIPO 模型”:教育信息化研究思路的再审视[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5-9.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

2012(5):5-14.

[4]郑旭东,严莉.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新阶段的多维透视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2):29-34.

[5]黄荣怀.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5):11-17.

[6]钟绍春,王伟.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06-110.

[7]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8):35-39.

[8]陈波.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2):8-12.

[9]任改梅,汪晓东,郑艳敏,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J].远程教育杂志,2014(4):3-13.

[10]方兵,杨成,王运武.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72-79.

[11]陈琳,李凡,王矗,等.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69-75.

[12]钱丹.基于私有云的高校云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29-32.

[13]成江s,解月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2):47-52.

[14]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

电化教育研究篇7

1.1979年,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五所师范院校在开封召开师范院校教材会议,在会上南国农先生提出在“教育学”教材中列入“电化教育”专章。该教材198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俗称“五院校教材”,在教育学领域中有很大影响)。这是我国首次将“电化教育”纳入“教育学”的教材体系中,也是“”后南国农先生对电化教育探索的第一个阶梯和对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重大贡献――使电化教育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

2.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了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由“七论”(本质论、功能论、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发展论、管理论)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和精辟的阐述。在其后20年的时间里,不断完善和深化这一理论体系的内容。南国农教授构建的“七论”理论体系对指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奠定了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基础,被认为是具有奠基和开创性的工作,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3.1979年6-8月,和萧树滋教授一道受教育部委托在西北师范学院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全国37所高等院校的50余名教师参加,本次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电化教育骨干和电化教育课程教师,为全国电化教育的开展和电化教育专业的举办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积极倡导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在其指导下,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先后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4.1985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发行40余万册。该教材已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先后于1998年修订为《电化教育学》(第二版)、2004年修订为《信息化教育概论》,目前正在进行第3次修订。同时,这本书被台湾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购买了海外繁体版权,以“视听教育学”的名称在海外出版发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者在台湾合法出版发行的第一本电化教育著作,受到海外教育界同仁的赞誉。

5.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并一直担任主编。该刊成为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园地,也是最具权威性的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刊物,现已是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列教育学科37种杂志第4)。20多年来,《电化教育研究》对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促进我国电化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6.1983年-1990年,南国农教授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前身)组长,组织编写或主编了《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导论》等10余部教材和《传媒•教育•现代化―教育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等近20本的“电化教育丛书”,为我国电化教育教材建设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7.1978年,西北师范学院成立电化教育馆,1983年,开始酝酿举办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正式成立电化教育系,南国农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当年开始招生。在南国农先生亲自指导下,西北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已跻身于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之前列,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被评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

8.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原称电化教育)公共课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建设,并且亲自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和教育传播学课程建设,并担任主讲教师。在其指导和总体设计下,《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于2005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教育传播学》于2007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

电化教育研究篇8

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电化教育越来越深入课堂,对促进教学改革,服务课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省电教系统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和指导、教育技术支持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已成为我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依托,成为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的一支主力军。但是,目前还有部分地方存在电教机构不健全、电教设施设备使用效果不佳、课堂教学指导不够深入、管理亟待规范等诸多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推进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是教育系统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发展远程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工作新的、更高的目标。通过对市、县级电教工作的考核评估,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规范管理,发挥电教系统优势,提高整体效益和质量,推动我省电教工作朝着机构健全,管理高效,资源优化,活动丰富的目标健康有序发展。

二、考评对象

各市、县级电教机构。

三、考评内容

(一)组织管理和机构建设

1、组织管理:大力开展电化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电化教育纳入教育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有相应的专题规划和计划;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科学管理,提高电教工作效益;要定期对电教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人、财、物和政策等方面对电教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

2、机构设置:市、县级电教机构是代表本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电教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是从事电化教育管理和研究的教育事业单位,是独立设置的具有教学性质的教育机构。市、县级电教机构名称原则上应为电化教育馆(中心)。市、县级电教机构是本地区电化教育的管理中心、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和技术支持与服务中心,也是当地教育信息化的网络中心和基础教育的资源中心。

3、人员配备:电化教育融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即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具有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特点,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发展电化教育,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各级电教机构应合理配备专业人员,把具有管理、教研、技术服务等不同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电教机构中。同时,应注意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使之一专多能,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

4、经费保障: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合理核拨电教经费,确保电教事业发展。

5、电教设施设备: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保障电教机构有能正常开展工作的办公场所和软、硬件设施、设备。

(二)资源建设与应用

1、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级教育部门应以省电教馆的电教教材建设为龙头,建立一支遍布全省的电教教材策划、制作、研发及发行队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发一批具有我省特色的既能很好的把握课改新理念又符合一线教育教学需要的电教教材,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应做好电教教材的推广与使用,把资源服务于教学的宗旨落到实处。

2、资源应用:市、县级电教机构应建立健全资源应用的激励机制,促使资源进教案、进课堂,进学校、进家庭,提高资源下载率、教师使用率、学生上网率。

3、教育电视资源:有教育电视播出机构的市、县级电教机构,要加强职能转变工作,实现“天网”(无线、有线电视)与“地网”(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扩大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应用。

(三)网络建设与管理

1、组织与管理:市、县级电教机构中应设置有专门的资源建设与网络管理部门;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和专兼职信息、资源编辑人员;制定有计算机互联网络(含城域网、校园网)及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具体工作实施计划;有健全的网络管理、信息采编等规章制度。

2、硬件设施:市、县级电教机构中应建有网络中心机房,配置有基本的、满足工作需要的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网络设备和必要的空调、消防、监控、安防等机房辅助设备。

3、网站建设:市、县级电教机构应能承担并较好地完成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门户网、基础教育资源网、内部办公网,以及培训、远教等其他业务子网等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管理任务。

4、资源平台建设:在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电教机构应完成市、县基础教育资源网与河南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对接和联网工作,达到平台统一、用户认证(包括实名认证)管理统一、资源检索统一,资源存储以省级为主,市、县为辅,不重复投资,实现共建共享。

(四)教学应用与研究

教育教学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直接目的。市、县级电教机构在应用方面应做好四件事:一是做好与思想理论、方法密切相关的潜件建设,它决定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方向,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建立与本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环境、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三是必须提高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技能;四是在不同层次上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将其作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主要任务。

1、工作规划:建立阶段和长效的教学应用与研究规划是做好教学应用与研究的基础。市、县级电教机构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教育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计划,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落实。

2、课题:科研是先导,课题是引领。市、县级电教机构应确立可行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研究的课题,建设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专职研究队伍,完善保障教学应用与研究工作的措施。

3、活动:市、县级电教机构应经常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研究活动,注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同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学应用与研究活动。

4、指导队伍建设:教学应用与研究指导队伍建设,是提高应用与研究质量的关键。市、县级电教机构要建立一支由校长、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共同参加的教学应用与研究指导队伍,确保教学应用与研究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以及指导的权威性。

5、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学校、课堂听课,这是研究人员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市、县级电教机构应制定专门的教学应用与研究人员听课计划,要有量化指标。

(五)业务培训

1、市、县级电教机构应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业务进修学习,包括在职进修学习和参加省、市级的专业培训。

2、市、县级电教机构专业人员要从技术到教学、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三种教学模式到应用研究逐层进行系统培训。

3、市、县级电教机构要建立适合多层次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基地,严格培训档案管理和流程管理,形成规范有序的具有激励性的培训、教科研管理机制。

(六)技术指导与服务

市、县级电教机构要保证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要加强技术支持服务工作,在组织上保证有一定的技术服务人员负责辖区内学校软、硬件的技术服务工作;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和配套设施,使现场技术支持服务和远程技术支持服务相结合;要制订本地的技术服务人员、设备、维护等管理制度;要组织技术服务人员实施中小学电教设施设备维护、检修及管理工作;要指导学校规范使用电教设施设备,降低设备故障率;要定期对学校设施设备、软件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回访。

(七)其他工作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电教工作计划,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交流,积极参与省电教馆统一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讨、培训、技术指导和调研活动;市、县级电教机构应认真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并做好技术支持服务工作。

三、考评组织

电教工作的考评,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评标准的制订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电教馆)负责考评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考评办法

1、各地、各单位在本通知印发后,请按照《河南省市、县级电教工作考核评估细则》(见附件2、3)的要求认真进行自查。

2、各省辖市电教工作的考评由省级考评专家组负责;县级考评由各省辖市负责,省级考评专家组进行复核。

各地应将市、县级电教工作考核评估纳入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工作。省教育厅在每年年终向全省通报市、县级电教工作考核评估结果,并对考评先进单位予以奖励。

上一篇:艺术职业教育范文 下一篇:当代教育科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