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4:54:29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1.全程考试方式。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考试方式以学期末考试为主,有些学校也将期中考试划入考试阶段,注重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测验,测评方式以成绩为主,事实上,结果并不是检验学生学习整体情况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而仅仅是代表学生本学期课程合格并得到相应学分的数值。全程考试是将考试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运作,包括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诚信成绩均视为全程考试中的环节。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笔记、学习心得、命题小论文等;卷面成绩以期中、期末卷面分值为主;实践成绩以反映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分值为准;诚信成绩是全面反映学生对待考试的认真程度以及个人学术道德及学术修养的分值,是作为一名合格本科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传统的考试方式虽然也有将平时成绩作为一项标准,但是多流于形式,不够全面,必须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由于大一、大二是夯实基础阶段,因此,实践考试以简单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值比例可占小额,大三、大四以实习为主,加大实践分数的比例;卷面分数和诚信分数要体现在每次考试中,分数比例可按需调整。

2.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考试理念,就是要重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帮助学生发挥个人的优势与潜能,使其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3]。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目标方向,因材施教,设置个性化的考试方式,改变传统的机械性考试,这样做虽然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对于培养优质学生来讲却是一剂良药。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专业考试组来减轻教师的压力,考试组成员主要有年轻的骨干教师及本专业硕博研究生,选择上述两类群体作为成员的原因有两个:(1)年轻教师及硕博研究生是档案专业领域的新秀,也是未来本专业发展的主干力量,对于知识的运用与热点问题更具备捕捉的能力,所选择的考试内容更具时代性,考试方式更具吸引性,同时也是年轻教师及硕博研究生能力提升的过程。(2)年龄的相仿也使得上述两类群体与本科生的交流更真实可靠,由他们为本科生设计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更能贴近本科生的心理。考试组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的监测,考试方式及内容的制定,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及对学生阶段式学习的总体评价,并草拟学生奖惩名单及细则。

3.实践部门联合的考试方式。本科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是在校园度过的,每学期18个教学周,经过两年半的理论课程及简单的实验课的学习,大三的学生通常有至少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期。档案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多为学校所在省、市、高校档案馆及大中型企业单位机关档案室,以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开具实习证明的方式结束实习课程。实践报告仅能代表学生对于两个月实习生活的体验,并不能反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真实表现,学院应组织实习鉴定小组与实习单位紧密联系,将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进度、工作能力等表现情况做较为客观的评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公开表扬并予以奖励,评定不合格的学生提出批评并令其继续实习。实习是理论与知识融合的课程,也是对前两年理论知识学习的另一种考试方式,教师与学生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考试内容改革

1.灵活性试题。灵活性试题是指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敏捷而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作答的试题,是对学生知识应变能力培养的过程。档案学专业传统的试题以课本教授的理论知识为主,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为主,试题库更新频率较慢,试题本身缺乏灵活性,学生答题过程缺乏能动性。试题内容选择是一项复杂性、科学性的工作,选题时要理论联系实践,紧扣当下热点话题,及时更新试题库,试题库中应分为笔试、口试两个子库,笔试题以基础理论试题为主,同时增加选做题及案例分析题,口试题以能够锻炼学生应变能力的试题为主。档案学专业有着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本质理论,对于专业学生而言,基础理论必然是最为重要的知识。选做题赋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理论切入点,扩大学生的选做范围,是对学生特定领域能力的锻炼,能够促进学生提前认识到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前敲定论文的选题。案例分析题,也是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需要,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变更对档案专业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热点问题及事实案例的分析,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能力试题。档案学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与自然科学类学科相比实验课较少,档案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实践动手能力试题,以文书写作、案卷整理、数字化、软件操作、数据库建设、编程为主的手工实验课考试及上机操作课考试,这类考试的试题由教师随堂出题测试,可以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检测出一段时期内学生对于专业领域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2)实践知识运用能力试题,此类试题以试题库抽签为主,采用开卷的形式,“开卷考试对学生来说,考查的是他们对理论理解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除此之外,还要看其对原理的运用,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等。要想回答得好,就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抄书和不着边际的泛泛议论都是不能奏效的”[4]。(3)实践工作能力试题,这类试题是对结束实习工作学生的鉴定性总结型试题,教师通过对学生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反馈的分析基础上,召集学生参加实习报告答辩会,文字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并不能完全作为思想的表达,答辩恰好能够补充文字的不足,是学生实践工作的所感所想。实践能力试题要求学生的大脑、内心、神经、双手共同作用,是补充理论知识考试的需要,也是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综合性试题。综合是一个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综合性的试题既是学科的综合,也是内容的综合。从横向上看,档案学专业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同属信息管理学科,三门学科既有交叉又相互独立,档案学专业加入信息管理学科的时间较短,与另外两门学科交融性比较淡,在考试内容设计上,必须将信息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课题列为考试范围,从考试内容上强化信息管理在档案学专业的地位,巩固信息管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纵向上看,除了档案学概论、中外档案事业史、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计算机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学等的考试内容也要改变传统的单学科出题方式,可以采取综合一张卷的方式命题。另外,与档案专业相关的历史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考试内容也要在学位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内容的综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性检验,论文、调研报告、项目策划都能充分体现内容的综合,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调研报告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项目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目前,本科生参加的社会调查、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学位论文写作大多浑水摸鱼,适度地增加本科生学年论文的比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高校文化;文化价值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档案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财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存在,所产生的档案既是高校发展的历史记录,也是学校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因此建设高校文化、提高校园文化水平、增强学校竞争力就不能不关注高校档案文化的建设,探究高校档案所具备的文化价值。

在档案性质方面,高校档案具有综合多样性的特点;就档案内容来说,高校档案具有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而在档案价值方面,高校档案具有广泛性、独特性的特点。通过对高校档案本身特点的了解,我们可以对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产生初步的认识,并以此作为服务高效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

一、高校档案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2008年8月28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管理、科研等各类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档案、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产生的科研档案以及学校管理形成的文书档案外,一般还会有学生及教职工的人事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以及校办企业的相关档案等,涉及范围之广充分体现了高校档案的综合性。

而高校档案的多样性则与其综合息相关。《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了高校档案归档范围构成。既有党群、行政类档案、教学档案,又有科研、外事、出版、财会、设备、基建等档案,还包括学生档案等,内容非常丰富。由此不难看出高校档案门类繁多、涵盖面广,同时,档案本身的载体也不再局限于纸张,《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因此音像资料、光碟、磁盘、微缩资料等非纸质档案也越来越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可以想象未来肯定会有更多、更高新的技术被档案所接受,进一步增加高校档案的多样性。

二、高校档案的知识性和专业性

高等学校尤其是综合性的高等学校普遍具有学科齐全、专业广泛的特点,学科设置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的科学技术领域。每门学科的设置都包含了海量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不可避免的在教学或科研档案的归档过程中被纳入到高校档案之中,尤其是那些具有前沿性或者取得突破性研究的学科或专业,更是高校归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性特点不可谓不突出,而高校档案中的科研档案本身就是知识研究过程的记录。此外,高校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本身天然含有档案信息,对这些档案信息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更是知识创造的过程,并且包含一定的知识信息,因此高校档案的知识性特点非常的明显。

同时,随着高校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学科专业设置不可避免的细化,专业性逐渐增强,体现在高校档案中就使得高校档案内容的专业性也随之增强,不论是教学档案还是科研档案都具有强烈的专业性特点。但受学校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影响,各学科相互渗透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因此高校档案的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研究型高校的档案,存储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此外,高校档案中的基建档案、财会档案、设备档案、外事档案等,也都包含有众多的专业性特征。

三、高校档案的广泛性和独特性

高校档案的来源是学校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它包括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定性文件、学校本身产生的各类文件、学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此外学校与外单位或校办产业等之间往来产生的材料都是高校档案的来源。同时,高等学校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体,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都离不开教师,因此学校的档案也来自于每一位教师。不难看出,高校档案的源头众多,覆盖面甚广,与其综合多样的档案种类共同体现了高校档案的广泛性。此外,高校档案的利用主体也非常的广,不仅学校的相关部门会用到,全体教师或学生、甚至社会各界的人都有可能参与利用高校档案。

如果说学校的经验总结、教学计划还可以在上级相关的单位查到副本,那么学校档案中的学生学籍档案、记录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发类文件等档案原件就多是孤本。这类档案是研究各种人才成长轨迹,反映高校建设发展进程以及研究我国教育发展史等原始研究的基础,比图书资料具有更重要的价值,这就是高校档案独特性的体现。其次,高校档案的归档时间也具有独特性。教学活动是一种按学年进行的周期性活动。由学期构成学年,再由学年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文件材料,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学年性或届次性。此外,高校档案目前还是由自己保管,不需要向档案馆移交,这就更加增强了高校档案价值的独特性。

高校档案的特点反映着高校的文化价值,对高校档案及其所包含的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建设、弘扬学校文化价值的必经之路。高校档案是学校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记录者和参与者,这种传承不能仅仅体现在档案的保管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档案宣传高校文化、塑造高校精神,只有将传承与传播相结合才能真正塑造独特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文化竞争力。因此想要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就必须注重传播高校档案的研究和利用成果,而作为高校档案研究利用基础的收集工作也离不开传播的宣传教育功能。所以,要将传播贯穿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始终,充分发挥档案传播的影响力以此实现高校文化传承的目标。

(一)收集的完整性

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收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尤其是利用环节。若对各种文件材料不进行及时收集归档处理,任其散失在各个部门和个人手中,不仅不能保证高校档案的有效利用,而且非常容易造成文件材料的损毁或丢失,最终的结果是导致高校档案量少质差,残缺不全,难以历史而全面地反映高校活动,也难以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工作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档案馆在工作中要着重宣传档案重要性,培养高校档案管理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此外,高校档案的特点不仅要求高校所属的专业档案员要具有良好的档案素质,更需要高校各部门、各学院的在职工作人员也要具有较好的档案意识。因为档案最直接的收集工作进行者是各部门、学院的相关工作人员,档案员无法做到对各业务部门的每一项活动都了如指掌,难免发生某一部门开展某项新的重要活动,而档案员却无从知晓,不能及时告知该部门相关兼职档案员要及时收集该活动的有关文件、照片等应该归档的材料。如果该部门相关兼职档案员又没有主动积极归档的意识,更没向学校档案馆进行咨询,结果就会导致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给日后的查询、利用造成不便,更可能会出现多年后需要查询该档案,倒追该活动相关档案的情况。而此时,即便追回档案,也一定不会如最初及时归档所能收集到的那样完整。这种情况在各高校并不罕见,因此,在收集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宣传、传播的作用,有意识的对各部门、各学院的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意识培训,提高其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以保证其在收集过程中尽可能的实现档案的完整性。做好了档案的收集工作就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档案的利用和研究工作。

(二)利用的开放式

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内容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加速了文化行业间的融合,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加剧了不同文化种类间的竞争。高校档案也要摒弃过去等待式的利用,积极发掘高校档案的价值,发挥其文化传播和推动科学研究创新的功能,在传播过程中促使文化增殖。因此,开放式的利用档案就要做到手段新颖、形式开放和内容丰富。

通过开放利用、展览、编研、学术交流、数字档案馆建设、网络信息交流传播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借助档案信息化的大趋势推动档案文化的传播,使档案的利用服务人本化、个性化,揭开档案的神秘面纱,在传播中体现高校档案的利用价值,在利用中展现档案的传播教育功能,这也是高校档案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高校是一个教育场所,培养合格的人才、塑造人文精神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文化组成部分的档案要积极参与其承担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高校档案馆要注重自身档案素养的提高,要积极参与高校文化精神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肩负起文化宣传的重任。校史展览就是一种常见的档案利用形式,它能够反映学校的办学传统,宣传本校的著名教师、优秀学子。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馆藏开展爱国爱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播优秀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这些都是高校档案馆需要努力参与的方面。

此外,要发挥高校档案文化价值还应该使高校档案馆成为档案教学和科研基地,为档案学和学校档案的研究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档案专业的学生开展研究提供支持;积极开展编史修志、承担课题研究的任务,对档案学、学校档案业务、学校档案科学管理和发展等进行研究,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不论从收集还是利用来说,传播工作需要贯穿在高校档案工作的始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完成高校档案工作,更好的实现高校档案的文化价值,服务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宣传形式,服务于高校师生以及社会民众,拉近档案与民众的距离才能使尘封的档案资料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展现其内涵的文化价值,以此匡正高校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进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维持高校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嘉瑛、陈奇志,《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0。

[2]韩秋黎编著,《学校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3]鹿璐,《档案馆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与对策》,《中国档案》,2012年第1期。

[4]沈伟光、王伟俊,《档案文化不能走向胡同文化――全球变革趋势下的档案文化建设》,《中国档案》,2011年第11期。

[5]边文婧,《对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档案建设》,2013年第1期。

[6]马丽,《对建设高校档案文化的思考》,《云南档案》,2011年第4期。

[7]张洁,《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建设》,《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丁光勋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7.5。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1998年12月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逐步建立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2002年9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北京市从2003年正式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升本科”(即高职专升本)试点工作,并将北京联合大学列为高职专升本教育的重点承担高校。

从国内、国际教育实践来看,专升本教育定位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而不是普通的学术型本科教育。专升本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因此,专升本教育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及质量评价标准都应以使学生获得能力为导向而进行,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以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北京联合大学将实务专题课程引入高职专升本教育,引导该类教育向职业性方向发展,引发教育模式的相应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技职院校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着力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与实践技能,在学制、课程、教材及教法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举措之一,即是在全岛技职院校普遍推行实务专题课程。…为了借鉴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的成熟经验,课题组成员于2013年3月对台湾十几所技职院校的实务专题开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

一、实务专题的基本内涵

实务专题(Practical Project)是台湾技职院校为系统培养学生统整与创新能力,继相关专业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之后开设的以“实务”为核心,进行专题研究或专题制作的高级课程。

实务专题是以本行业、本专业特有的实际问题或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规律,通过小组成员一系列的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实务专题的目的在于累积学生对企业实际运作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强化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的信心。

实务专题是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强调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应用于技职院校与应用性学科专业;研究论文则以逻辑实证法和归纳法来证实或研究假设,其目的在于验证或修订既有模型,以期得到理论的创新,多应用于学术导向的普通大学。

台湾教育管理部门于1994年2月颁布的《职业学校群科课程暂行纲要》对实务专题提出了相关要求。

一是课程目的,在学生探究实务专题的过程中系统培养学生规划进度、控管专题、实作表达等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职场精神,从而实现知识统整与科技创新的目的;二是课程内容,要求以实务为核心,辅之以必要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思考、解决问题、适应变迁及自我发展,满足其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需求;三是学分要求,以2~4学分为原则,至少2学分;四是开设学期,应在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五是课程属性,以实践课为主;六是教学模式,应采用分组教学、分组探究、自主学习;七是教材编选,可选计划书与报告撰写方面的参考资料,不配发材;八是课程特色,以实务专题探究为主线,内容必须真实、富有意义,倡导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教师是指导协助者,专题开展的时间和地点弹性较大,专题成果多样化。

二、台湾实务专题的组织实施流程

台湾技职院校实务专题课程安排时间一般为两个或三个学期,两个学期为第三学年下学期和第四学年上学期,三个学期为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上学期。无论两个学期还是三个学期,台湾各技职院校实务专题实施的具体流程基本一致,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专题准备阶段、专题执行阶段和专题评鉴阶段。

(一)专题准备阶段

从学生分组到专题计划审定的前期充分准备是实务专题顺利开展与实施的保证。专题准备阶段依次包含六项内容:

第一,学生分组。根据初步研究意向编组,小组成员以志同道合、互补所长为佳,可以跨专业、跨院系组队,一般为3至5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扩充至7人。

第二,选择导师。要充分考虑预定研究的专题领域、学校关于实务专题的实施办法以及教师专长等因素。专题指导一般由一位专任教师负责,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导师也可以担任指导教师。

第三,确定选题。专题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理论及实务应用。专题题目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产业界的产学合作实用性专题;二是拟参加国际竞赛或申请科研项目的实务专题;三是支持学校校务行政、教学建设及服务的专题。

第四,专题调研。主要是了解、熟悉专题的过程,小组成员需集思广益,广泛搜集、分析、整理资料,讨论专题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实施的要点。数据搜集、分析与整理是专题调研的关键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数据搜集及系统整理数据的工作,在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有通盘性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专题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与难点,才能确保专题将来能够顺利进行。数据搜集主要来源包括:与专题相关的图书、期刊、法规等文献资料;相关性研究报告;合作企业或单位的相关数据;市场调查或实习、实验所得资料。

第五,拟定计划。学生在前期理论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预设,制定详细的专题执行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专题研究或制作的背景、目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小组成员及分工、工作进度、联系方式等;指导教师审核专题计划书是否符合要求且具有可行性,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参考意见供学生修正。产学合作专题还需指导教师协助取得业界《实务专题合作案》(合作协议书)。专题计划书经指导教师签章后缴交至系办,以做为实务专题的执行与控制依据。

第六,专题审批。各专题计划书经系相关评审组织审议通过后生效,上网公告实施。

在实际操作中,准备阶段的前三个步骤并没有明确的顺序区别,可以交叉进行,或者同时进行。

(二)专题执行阶段

专题计划一经审核通过,学生就可以根据计划书自我掌控进度,进行专题研究或制作。在计划的执行阶段,台湾技职院校普遍强调理论框架的构架、研究方法的运用与研究流程的规范。

小组成员在业界实地执行实务专题的过程中,需遵守企业生产规则,在业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操任务,同时也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是在工作现场熟悉专业性工作方法、程序、作业技术;二是熟悉职业环境中工作态度与人际关系;三是弥补学校教育应用性、实操性不足。

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担负理论学习、研究方法指导与监督检查的责任,一般教师两周指导一次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在研究中的困难。同时,指导教师须记录学生出勤和专题执行状况,以作为专题评价依据。

(三)专题评鉴阶段

评鉴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活动,必须集中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途径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评鉴的主体包括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实务专题考核成绩包含平常成绩、初审或复审审查成绩。其中,平常成绩占40%~50%,由指导教授就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评分;初审或复审审查成绩占60%~50%,由指导教授及审查委员分别给分后再计算其成绩。

实务专题评鉴活动主要从三方面来考量:一是知识与能力评鉴。即评鉴学生实务专题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考量学生计划能力;评鉴专题成果的完成度、创新性、实用性等,考量学生专题执行与创新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评鉴。即评鉴学生在实务专题实施过程中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方法,考量学生方法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鉴。即评鉴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考量学生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上述可知,实务专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起点,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人际间(团队)的协作活动,合理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编组、获取专题、规划专题、执行专题与成果展示等任务,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分工合作精神自我养成的过程。

三、台湾实务专题经验总结

实务专题课程的完成涉及众多资源、众多影响因素,为了保障实施的顺利,必须进行前期规划、顶层设计。因此,台湾技职院校在实务专题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台湾技职院校课程体系不设置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而以实务专题代替,开设时间大致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至第四学年,也就是专业必修课程基本全部完成之后与专业选修同步进行。学生在开展实务专题课程前已经完成了专业必修课程,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大部分技职院校针对实务专题课程专门开设若干门研究方法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能力,保证实务专题活动顺利开展。如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在第五学期专门为学生的专题研究开设研究方法课程,真理大学休闲游憩事业学系设置有与研究方法(论)相关的“统计学”、“逻辑导论”、“资料处理与分析”等课程,且均为必修课,形成了一个较系统的研究方法(论)教学与训练课程体系。

(二)制定可靠的管理办法

可靠的管理办法是大家在完成实务专题过程中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为实务专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务专题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工科学生更强调动手能力。因此,每个将实务专题作为必修课程的系都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务专题的总体规则,比如实施办法、制作手册、流程等对实务专题的性质、指导方法、课程设计、操作流程从原则上予以说明,主要起参考、指导作用;另一类是需要完全遵照执行的文件模板,这些文件模板为实务专题提供了细致的、可参照执行的过程文件,是对第一类规则的实现,如建国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为学生提供了《专题制作企划书撰写说明》等12个模板。

(三)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实务专题来自于产业实际,各技职院校都大力提倡实务专题与业界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实务专题指导教师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除具有学历与教学能力外,更须要求具有数年的实务工作经验。中原大学会要求每个教师每年都指导学生的企业实践,建国科技大学会聘请教育经验丰富的业界优秀人士作为实务专题指导学生。

为了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针对教师发展的促进计划,其中一项必要内容就是在企业实习,了解业界动态,开展企业实践,教师在实习过程中会刻意寻找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实务专题的题目指导学生完成。同时,各技职院校积极研订产学合作办法,规划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激励方案,创造学校与产业界共同合作的机会,提升产业升级研发能量,培养学生发挥创意与应用技术研究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实务专题在课程体系中所占学时和学分并不很多,但需要学生课下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同时需要真实的实现环境。各技职院校为此也做了很多努力,为实务专题的完成积极提供良好环境。建国科技大学与彰化基督教医院、鸿海集团等175所大型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平台,提升教师实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实务专题来源与实现环境;中原大学会要求教师挨个拜访学校的合作企业,维护良好关系;美和科技大学资讯管理系为学生配备了用于实务专题研讨与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并制定了《专题教室打扫分配表》。

台湾形成了实务专题竞赛的良好氛围。学生完成的实务专题作品可以参加学校的、台湾地区的,以及国际的各类竞赛,并屡获殊荣,这种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务专题的质量。台湾技职院校也为学生实务专题创意的实现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比如建国科技大学为学生提供校内场地与五万新台币,支持学生开设格子铺,完成实务专题的设想。

四、实务专题的实践探索

2011年,北京联合大学高职处决定在试点专业开展专升本实务专题探索工作,应用文理学院档案学专业(以下简称“档案学专业”)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一个试点,承担了实务专题的相关实践探索工作。截止到2013年5月底,档案学专业已经在两届毕业生中开展了实务专题工作,完成了《某单位组织机构沿革的编制》等17组实务专题。

(一)建立了实务专题流程

第一,分组、选题与确定指导教师。题目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由指导教师公布给学生;二是学生可以将符合条件的在研学生项目作为选题;三是支援学校行政。根据研究工作量的大小,团队人数一般为3~6人。完成时间为第二学期末。

第二,拟订实施计划。各制作小组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明确各小组成员分工,并拟订专题制作计划。经过口试答辩,系学术委员会议通过后,送交教务处备查。完成时间为第三学期初。

第三,专题制作。各专题制作小组开展专题制作,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过程管理,各小组成员按分工和制作计划,完成专题制作任务。完成时间为第三学期末。

第四,专题答辩。答辩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答辩委员会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评阋教师成绩是小组成绩,其它两部分成绩即包含小组成绩也包含个人成绩。完成时间为第四学期。

(二)采取了若干保障措施

第一,制定管理文件。档案学专业制定了《实务专题指导手册》,其中包括总体的指导性文件,如实务专题工作流程,也包括具体的文件模板。

第二,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体系。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档案学专业为实务专题的完成专门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社会调查方法》、《研究报告写作》三门研究方法类课程。

(三)实务专题实施效果良好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档案工作心得体会һ

为加强企业资料的保护工作,提高各种资料的可查阅性,提高办公效率,让数据、资料查询更科学、更快捷,保护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研发等过程中的有保留、收藏价值的资料,企业应着手抓好资料归档,规范档案管理。一般来说家具企业的档案管理应对资料从文书文档、会计文档、声像文档、实物文档、科技文档、经济类文档、产品研发资料、投资项目资料等类进行统一归档。

做好资料归档,档案管理工作,企业应采用以下六点措施:

一、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培训。与相关培训机构取得联系,企业派出有关人员进行跟班培训,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专人负责,抓全盘管理。做到两明确:明确发文对象、明确收发人员。凡发送的文件资料都指定到个人,由专人负责收发,以保证归档材料一份不缺。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档案管理,各类文件资料回收及时。

四、科学归类。资料归档除了保证资料的安全外,最主要的是便于查询,公司可派专人对之前所有的材料进行细致的整理,将以前次序混乱不堪的材料按年度进行科学的归类,以保证资料的秩序性,方便查询。

五、有序归档。一份资料查阅的方便与否,不仅要求分类科学,而且还应做到存放有序。对于这个问题,公司相关人员可携同保管员,将所有的资料按大类(种类)、小类(年度及部门)的顺序进行归档,并按档案管理的要求编制索引,做到归档有序。

六、移交规范。为分清保管责任,公司相关人员可与保管员进行正规移交,在移交清单上详细记载移交资料的名称、年度、单位及数量,并由移交人、接交人及监交人分别签字各自留存。

档案工作心得体会二

首先,学习档案是为了拓宽档案领导干部的视野和思路、获取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相关知识,着力培养和提高档案系统高层干部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准确把握档案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重要作用。而随着全国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正面临着新时期的时代挑战和严峻考验,档案战线急需大批综合素质过硬、适应形势变化能力强、具备驾驭全局和工作创新能力的优秀领导干部,档案优秀领导干部是国家档案发展战略实施推进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人才、培养优秀档案领导干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档案事业当前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所以作为一名科级干部,更应该把档案学习作为自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对待,以坚持、认真的学习态度,把档案学习这门功课学好,来指导实践工作,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下面我就谈谈自身档案学习中的一些心得:

一、正视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干什么,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去对待。档案学习也是一样,只有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学得好、学得快。那么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呢?1、随身携带学习草稿本。学习的时候更要善于观察和记录.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写在草稿本上练练写写,得空时候更是可以翻看,温故而知新;2、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就能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3、珍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既然有机会学习又花了时间,如果不珍惜,对不起的是自己。

一个人的恒心、耐心和决心,是对待事物态度的能源.只要你珍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认真地面对学习,那么,在档案学习上一定会获得可惜的收获。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才会让档案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那么我们要如何制定学习目标呢?1.使档案学习的目标明晰化。明确学习想达到什么具体的目标,把它清楚的描述出来并写下来,然后专心一致地实现它。[莲山课件]2.制定档案学习实现目标的计划,并定出最后限期。为档案学习的计划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步骤和详尽的时间表,规划出不同时期的进度,例如每小时的、每日的、每月的。有组织的学习和持续的热情才是学习力量的源泉。3.及时激励自己保持真诚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成功的欲望会给自身植入成功意识,成功意识又反过来培养出越来越强的成功习惯。4.培养信任自己的能力。档案学习,可能有时候会稍微显得枯燥乏味,所以学了又忘了,但是只要内心要有绝对成功的信心,就能学得好。5.培养自身计划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定好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档案学习一定会有丰富的收获。

三、把握中心和要点着重学习。

我觉得学习档案至少要做到五个掌握。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档案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以及与信息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和熟悉我国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国内外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前沿成就与发展动向。

四、注重创新学习。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是学习的最终目的。1、要做到创新就必须扎实学习好基础知识,这是创新的基础;2、注重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实践才能将知识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3、发挥合作优势。合作研讨,与同事或是朋友共同学习,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参加一些适当的培训。

自学固然有其利,但弊端似乎也不小,所以在档案学习中,不能闭门造车,应该适当的参加一些培训班,让自身获得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学习,从而事半功倍。

以上是笔者关于档案学习的一些自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读者有些小小的帮助。

档案工作心得体会三

20XX年3月22日至4月2日,我在市档案局接受为期两周的业务培训。刚接֪ͨ的那一刻,我打心眼里有抵触情绪,因为培训前的一切档案工作都是在一知半解中做的,干不好还可以找理由,而培训后的档案工作好坏就不一样了,更不好摆脱了。

1987年走进西街学校,至今已23年,97年接管学校档案工作至今也已13个年头了,当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干了这项既繁琐又不见成绩的工作,从当时的普九验收,普九复检,普九巩固提高,到如今的合格档案室验收、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其间的苦辣酸甜只有我一人知道。当然,荣誉的取得与领导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大力协助是分不开的,更与综合组老师的无私帮助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郭老师、任老师,在最后验收的关键时刻,没少给她俩找麻烦,在这里一并谢了,谢谢大家。

13年的档案历程,我是在教学工作量不减、各项常规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走过来的,有牢骚、有埋怨,掉过眼泪、找过领导、想过调走,但终究没能推脱得掉。我清楚,的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但我没有一点办法。我心酸,感到自己很窝囊,有时也在怀疑自己的忍耐性,庆幸自己没得抑郁症。

档案工作不干不知道烦,不涉及不知道难。可以说档案工作也是一项良心活,说简单也简单,想省事也能省,一堆了之,但其唯一性、真实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其价值的体现不在当前,而是若干年后。我们平时所做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如果不归档整理,划分期限,编写目录,一旦利用起来就困难了。

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配合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在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王爱竹局长讲的第一点就是,干档案工作热爱第一,但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无奈。她也讲到,基层档案兼职主动干的人没有,专职档案员没干好的不少。曾经有不少老师劝我:别太认真了,学校的档案都是些没用的资料,干再好也没人看。是呀,但面对政教处、教导处送来的各种资料不能总堆着,总得给装订成册送档案室吧,更何况上级不定期要来学校检查,一学期的资料要几次搬来搬去。每一学年几十本甚至上百本的档案资料,从整理、分类(要依据分类大纲逐项分类,区分永久、短期)、编页、抄写卷内文件目录、拟写打印案卷标题封面、装订成册、编制案卷目录、装盒,到最后编写归档文件目录、排列上柜,这一系列程序,少了哪一项都不行。(以前想省事,老师们在抄写卷内文件目录时有些省略,但在验收时都说是不合格的)这还仅仅只是一项文书档案的处理程序,还有专门档案(教学档案、课题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加上每一学年的基础数字汇总续写、每一学期的学籍档案的整理、档案临时性借阅、借阅登记等等)。我不能说在学校的所有空堂时间都在整理档案,但档案工作确实占用了我不少的课余时间。

在为期两周的培训学习期间,我对档案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仅系统地学习了《档案人员岗位培训教程》、《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学习材料新编》以及《归档文件整理技术规范》、《档案管理学概论》、《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编研》等,还进行了集中ʵϰ和考试,具体的我就不再多讲了,说了大家也听不懂,更不想听。

总之,最艰难的时期都走过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真诚希望领导关注档案工作,真心希望每一位老师对我档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谢谢!谢谢大家!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档案工作心得体会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档案工作心得体会四

光阴荏苒,转眼间,从事档案工作已有5个春秋,从最初的感受,工作着、寂寞着、美丽着,到漫步于档案征程,我与档案结伴,渐渐地我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也有了一个由浅至深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倍加感受到,档案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全世界档案工作者互勉共进,共创美好未来,不想用太多的言语畅谈所感所思,只想通过切身的工作实际,谈点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奥地利著名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有句名言,叫做一切归档!这句话揭示了一切事物的终极状态。我也觉得,所有的喧嚣经过岁月的冲刷和时间的磨蚀,都将归于沉寂,即使最辉煌、最神圣的东西,都将被简化成一种最纯粹的物质形态,被浓缩成最简单的存在形式,这就是档案。纵观档案的各种形态,有综合性档案,有专业性档案,离我们近的,有家庭档案、健康档案、荣誉档案、婚姻档案、房地产档案、金融档案、旅游档案等等,档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档案始终相随。

如果你问我对档案管理工作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目前的回答是十个字:繁杂、细致、重要、责任、坦然。每年每月每天做着:档案收集、鉴别、装订、整理、录入、编目、查阅、借用等工作,每页档案上都留下了我们的指纹,记录了我们默默无闻的工作过程,也见证了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曾经有人问我:你每天在办公室里忙忙碌碌地在干什么?我的工作,若不了解大部分你还真看不到,只有用心做过,切身体会过才能发现其中的意义。自从接触档案管理工作,我始终怀着淡定平和的心态,保持着满腔的工作热情,尽管清苦、寂寞,但依然坦然面对,乐在其中。曾经听某位领导人说过: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由于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不了解,便容易产生一些片面和狭隘的看法,做档案工作除了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还要想方设法做好档案工作的宣传,努力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让档案工作有越走越好的勇气,有越走越光明的前程。

我热爱我的这份工作。回想刚入职的时候,档案一词并不让我怦然心动、激情燃烧,看着一摞摞不会说话的纸堆,心里的确发怵过。今天,当我做着和前辈们一样的工作,从我手中装订成册的档案卷宗也越来越多,发现档案工作原来是一个单位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展示成就、总结经验、最可靠、最宝贵的原始材料,不管是规范实用的文书档案,还是科学严谨的科技档案,亦或是生动形象的照片档案,或者是真实直观的声像档案,从档案收集到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护、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编研和利用等,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是一门科学,都包含着深远的意义。档案工作的前瞻性、真实性、追溯性等特点也充分说明了档案事业的价值所向和与时俱进。书中说,孔子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的开创者,他在整理档案文献中寄托他的政治理想,寻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途径,他把编研工作融入到个人的情趣与爱好中,无以割舍。当得知,我最喜爱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放弃他如日中天的电视事业,即将走进宁静高校的一隅,投身到潜心研究口述历史的事业中时,我感慨万分,由衷钦佩,至此,我对档案工作有了一份更加特殊的情感。

我崇敬我的这份工作。且不说,规范有序的企业档案为维护本单位历史的真实与全貌,为方便利用做出贡献的事实。试想,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物欲膨胀,各种矛盾利益错综复杂的今天,拥有保存完整、珍贵无缺的档案,您可能就会免受伤害,少走弯路,获得真谛。档案是人类传承优秀文化、借鉴历史、寻求发展的重要依据,档案是对过去工作和历史情况的记录,是历史的真凭实证,是第一手的参考材料,它是我们工作的查考依据,是生产建设的参考资料,是加强管理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源,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小小档案,大大贡献,几页薄薄的纸片,能为您实现自己的希望,能为您证明苦苦追寻的答案,也能为您省去成千上万的损失。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档案工作给我一种创造的力量。不少人说档案工作是枯燥的平凡的,却不知再平凡的工作也需要有人沉下心去做。在我们眼里,档案工作也是最能出成果的工作。当你把一页页原本零散的纸张理成整齐的一叠,通过穿针引线装订成案卷,再给它穿上整洁的外套时,那就像一个裁缝把一块布料做成了一件衣服一样。当经过加工再给它封皮印章,一本完整的档案出炉的时候,感觉就像拥有了一项发明创造那样让人开心。当原本空空的密集架渐渐地丰富起来,最终排列成整齐的一行时,那时候看着它们,俨然自己是一位将军在检阅队伍,一种荣耀感油然而生。当把厚厚一叠汇编资料编好目录印刷成册,抚摸着光滑的书皮,一种满足感实在无法形容。因为相信只要尽心尽力,任何工作都会变得充满活力、富有生机。

档案工作给我一种别样的满足。人们都说档案工作是冷门职业,浪费青春,得少失多,但每当有人怀着期盼而来,抱着希望而归时,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同样也是一份快乐。当我看到查档者焦急而来,满意而归时他们感激的微笑和话语,当我知道这些的档案资料为个人为企业排忧解难,做为真凭实据减少企业损失,为技术攻坚、项目改造、安全生产提供准确翔实的依据时,我的内心又觉得无比的自豪和满足。记得一次,华东电力设计院的几位专家来我厂为一项技术改造做评估报告,在对项目实地勘察后,临走前需要带回一些相关图纸和文字资料做为报告的参考和依据,而那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临时接到电话说要立即赶到办公室,给他们提供查档,我赶忙乘车来到档案室,一边接待他们递上热茶,一边根据他们的要求抓紧时间查找档案,从库房内搬出近20盒档案,帮助他们一张张一页页的翻看,最终选定40张图纸,专家门说想把复印件带走,因为是星期天办公场所无人上班,我带着他们来到城里一家复印店,和店员说明情况帮助他们完成了图纸的复印,并且把图纸装好。临走时,他们一再感谢,充满微笑的说: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孙工,办事效率挺高,人还这么热情,下次来还要找你哦。我知道我的努力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档案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我们档案人受到了尊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的涉及面越来越广,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档案工作的期望会越来越高,我们的责任也会越来越重。都说一个人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喜欢上一样东西,但是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掉它,虽说我不是用一天时间喜欢上档案工作的,但是我用一辈子的时间都忘不了这份特殊的工作。

我荣幸,是一名档案员,我骄傲,能为档案工作贡献一点力量,祝福档案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档案工作心得体会五

几乎每天,都有带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市民从档案馆找到能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证明资料。凭这些证明,他们就可以享受国家应给予的很多优惠政策、就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就可以知晓自己的历史、就可以办理相关的手续、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希望每次拿着一纸证明材料,他们便不停地说:谢谢!太谢谢了!尽管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我从中体会到的却是: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这也是我五年档案工作的感想。

构建和谐津市档案功不可没

五年的任职生涯让我感觉:档案工作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功不可没却一点儿都不夸张!列举几组数字让大家看看:一是我们现有的馆藏量。津市档案馆所存档案最早的年份是1745年,现存有208个全宗,档案、资料总量超过10万多卷(册)。有明、清档案,有革命历史档案,有建国后各机关、乡镇街道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有国有改制企业档案。它们就是津市历史发展、经济建设的积淀和全部文明成果的载体,它们就是津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试想:一份城市建设规划、一张新农村建设蓝图、一份脱贫致富的经验总结、一项新的发明创造、一项价值连城的科研成果、一份感人的英雄事迹材料都是社会历史的记载,是文明成果的汇集。你说这些档案资料是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宝贵财富呢?因此,构建和谐津市离不开这些档案资料。二是这些馆藏档案资料究竟起了哪些作用?从2006年起,我们先后为1000多名企业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失业登记证提供原始凭证;为200多名农村下放知青落实政策、享受待遇提供原始依据;为300多名企业工人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提供证明材料;2009年,相关部门利用馆藏的改制企业档案原始资料为离退休工人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上千万元,市政府为全市2000年前离退休的企业工人补发了拖欠的工资。

尽管我们库房里码的、堆的都是些故纸堆、死资料,平时不引人注目,但当你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就会变得弥足珍贵,也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威力。对构建和谐津市是不是功不可没呢?

每当有人怀着侥幸而来,抱着希望而归时,你会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同样也是一份快乐!

探究社会发展档案首当其冲

和管人、管钱的单位相比,档案部门显得弱势,显得冷清,没有车马喧闹、没有人来人往,但这项工作有其独特性、有其不可比拟性,它在探究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着首当其冲的作用。如果没有档案工作,一个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没有记录,就无从考证,历史就会被割裂;如果没有档案工作,过去取得的经验教训就没有记载,就不能总结提高,促进发展;如果没有档案工作,很多涉及民生的资料就无从查找,就不能及时助民,排忧解难。档案工作是存史资政的工作,是记载历史,服务现实,放眼未来的工作;档案部门比起经济部门暂时较为困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信息化技术对档案的渗透将进一步深入,国家综合档案馆除了为政府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档案服务外,还主动为公民、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获取政府信息的便利,综合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的查阅场所,当然应该成为政府信息的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也会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阶层探究社会发展的要求。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检索、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网上在线查询等课题。随着档案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资料都会在档案馆找到,群众对我们的期望会越来越高,我们的责任会越来越重。一想到我们保管的档案资料能为广大群众解决很多现实问题,心里就深深感受到了自身工作的价值,就更加觉得:档案部门无钱但决不能无为!

五年来,我们清理、整理了所有的档案库房:搬柜子、运档案、扫库房、倒架上架,这一系列工作干起来既辛苦又劳累。我们录入案卷级目录3万多条、重要全宗文件级目录2万多条,在津市档案网站400多份文件资料,近200多条档案信息,不仅有市级网站采用,还部级网站和兄弟县市网站采用。近年来,省档案局、常德档案局先后在不同场合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表彰和鼓励,津市档案局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评为了常德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这是历年来少有的。去年,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档案局的班子被评为全市20个优秀班子之一。

其实,只要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做得尽善尽美,做得富有创意,富有成效,即使无钱的单位也能干出有为的成绩来。

创造美好未来档案尽心尽力

刚到档案局任职时,没有兴奋,只有茫然;虽有热情,但没方向。况且:档案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幕后。

我在想:创造美好未来,档案工作者干什么?虽然我们的工作只能顺其自然,但不代表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就暮气沉沉,不要活力。我们应该为创造美好的明天尽心尽力!这是五年来我任职最真实的感想。

因为是幕后工作,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搜集、整理、再开发、再利用的工作。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吸取教训;总结成绩,推广经验,向组织上提出好的发展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尽了心尽了力,还是一项十分有创新意义的事。

五年来,我们对农业、农村档案、对民营企业档案、对社区档案、对重点项目档案、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进行规范化指导,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幕后规划着做的。我一直认为,只要档案工作者静下心来,钻进档案中去,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就一定能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分析成果,就一定能为创造美好的明天去掉暮气、去掉自卑,就一定能满怀激情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即使档案工作者平凡,但也不会平庸;即使我们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但通过我们的工作也可以激发大家知我津市,爱我津市的热情和斗志。

奥地利著名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有句名言,叫做一切归档!这句话揭示了一切事物的终极状态。我也认为,所有的喧嚣经过岁月的冲刷和时间的磨蚀,都将归于沉寂,即使最辉煌、最神圣的东西,都将被时间这把利剑击得粉碎,都将被简化成一种最纯粹的物质形态,被改写成最简单的存在形式,这就是档案。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

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

(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

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第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

(一)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

(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

(三)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

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

第七条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和管理设施。

需要特殊条件保管或者利用频繁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档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分室单独保管。分室是高校档案机构的分支机构。

第八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

(二)拟订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

(四)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五)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六)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

(七)开展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九)开展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九条高校档案馆设馆长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馆长一至二名。综合档案室设主任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一至二名。

馆长、副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以下简称为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

(二)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

(三)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列入学校事业编制。其编制人数由学校根据本校档案机构的档案数量和工作任务确定。

第十一条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

第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三章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党群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党委、工会、团委、派等组织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各党群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党群管理的文件材料。

(二)行政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行政工作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纪录及纪要;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

(三)学生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

(四)教学类: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文件材料。按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87)教办字01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科研类:按原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7〕6号)执行。

(六)基本建设类:按国家档案局、原国家计委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8〕4号)执行。

(七)仪器设备类:主要包括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以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八)产品生产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在产学研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样品或者样品照片、录像等。

(九)出版物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其他学术刊物及本校出版社出版物的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外事类:主要包括学校派遣有关人员出席国际会议、出国考察、讲学、合作研究、学习进修的材料;学校聘请的境外专家、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及管理外国或者港澳台地区专家、教师、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等的材料;学校授予境外人士名誉职务、学位、称号等的材料。

(十一)财会类: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执行。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归档范围。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

学校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归档要求,组织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人员及时整理档案和立卷。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高校档案机构移交。

第十七条归档的档案材料应当质地优良,书绘工整,声像清晰,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执行。

第十八条高校档案材料归档时间为:

(一)学校各部门应当在次学年6月底前归档;

(二)各院系等应当在次学年寒假前归档;

(三)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基建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归档。

第十九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鉴定和编号。

第二十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对保管期限已满、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经有关部门鉴定并登记造册报校长批准后,予以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第二十一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

第二十二条高校档案由高校档案机构保管。在国家需要时,高等学校应当提供所需的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与其他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项目,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至少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以外,应当将复制件送交高校档案机构保存。

第二十四条高等学校中的个人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高校档案机构可以通过征集、代管等形式进行管理。

高校档案机构对于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档案史料的征集,应当制定专门的制度和办法。

第二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所存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及时处理。

档案库房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

第二十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认真执行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

第二十七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档案。未经高等学校授权,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权公布学校档案。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对外公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专利或者技术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四)档案形成单位规定限制利用的。

第二十八条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或者持有合法身份证明的个人,在表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并履行相关登记手续后,均可以利用已公布的档案。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复制未开放的档案,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本人同意,必要时报请校长审查批准。需要利用的档案涉及重大问题或者国家秘密,应当经学校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高校档案机构提供利用的重要、珍贵档案,一般不提供原件。如有特殊需要,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

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一条高校档案开放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著录标准按《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执行),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用于公益目的的,不得收取费用;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

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第三十三条寄存在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高校档案机构如果需要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同意。

第三十四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出版档案史料和公布档案,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同意,并报请校长批准。

第三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

第三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为档案机构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或者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馆库,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的要求及时进行改扩建或者新建。

存放档案应当设有专门库房。

存放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档案,应当配置恒温、恒湿、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高等学校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下列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一)在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史料研究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高校档案机构的;

(五)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二)违反保密规定,擅自提供、抄录、公布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赠送、交换档案的;

(五)不按规定归档,拒绝归档或者将档案据为己有的;

(六)其他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

第四十二条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高等学校附属单位(包括附属医院、校办企业等)的档案管理,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

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

(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

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第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

(一)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

(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

(三)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

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

第七条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和管理设施。

需要特殊条件保管或者利用频繁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档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分室单独保管。分室是高校档案机构的分支机构。

第八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

(二)拟订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

(四)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五)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六)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

(七)开展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九)开展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九条高校档案馆设馆长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馆长一至二名。综合档案室设主任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一至二名。

馆长、副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以下简称为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

(二)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

(三)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列入学校事业编制。其编制人数由学校根据本校档案机构的档案数量和工作任务确定。

第十一条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

第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三章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党群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党委、工会、团委、派等组织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各党群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党群管理的文件材料。

(二)行政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行政工作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纪录及纪要;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

(三)学生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

(四)教学类: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文件材料。按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87)教办字01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科研类:按原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7〕6号)执行。

(六)基本建设类:按国家档案局、原国家计委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8〕4号)执行。

(七)仪器设备类:主要包括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以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八)产品生产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在产学研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样品或者样品照片、录像等。

(九)出版物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其他学术刊物及本校出版社出版物的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外事类:主要包括学校派遣有关人员出席国际会议、出国考察、讲学、合作研究、学习进修的材料;学校聘请的境外专家、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及管理外国或者港澳台地区专家、教师、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等的材料;学校授予境外人士名誉职务、学位、称号等的材料。

(十一)财会类: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执行。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归档范围。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

学校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归档要求,组织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人员及时整理档案和立卷。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高校档案机构移交。

第十七条归档的档案材料应当质地优良,书绘工整,声像清晰,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执行。

第十八条高校档案材料归档时间为:

(一)学校各部门应当在次学年6月底前归档;

(二)各院系等应当在次学年寒假前归档;

(三)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基建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归档。

第十九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鉴定和编号。

第二十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对保管期限已满、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经有关部门鉴定并登记造册报校长批准后,予以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第二十一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

第二十二条高校档案由高校档案机构保管。在国家需要时,高等学校应当提供所需的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与其他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项目,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至少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以外,应当将复制件送交高校档案机构保存。

第二十四条高等学校中的个人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高校档案机构可以通过征集、代管等形式进行管理。

高校档案机构对于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档案史料的征集,应当制定专门的制度和办法。

第二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所存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及时处理。

档案库房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

第二十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认真执行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

第二十七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档案。未经高等学校授权,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权公布学校档案。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对外公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专利或者技术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四)档案形成单位规定限制利用的。

第二十八条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或者持有合法身份证明的个人,在表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并履行相关登记手续后,均可以利用已公布的档案。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复制未开放的档案,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本人同意,必要时报请校长审查批准。需要利用的档案涉及重大问题或者国家秘密,应当经学校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高校档案机构提供利用的重要、珍贵档案,一般不提供原件。如有特殊需要,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

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一条高校档案开放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著录标准按《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执行),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用于公益目的的,不得收取费用;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

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第三十三条寄存在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高校档案机构如果需要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同意。

第三十四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出版档案史料和公布档案,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同意,并报请校长批准。

第三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

第三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为档案机构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或者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馆库,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8)的要求及时进行改扩建或者新建。

存放档案应当设有专门库房。

存放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档案,应当配置恒温、恒湿、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高等学校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下列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一)在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史料研究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高校档案机构的;

(五)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二)违反保密规定,擅自提供、抄录、公布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赠送、交换档案的;

(五)不按规定归档,拒绝归档或者将档案据为己有的;

(六)其他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

第四十二条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高等学校附属单位(包括附属医院、校办企业等)的档案管理,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

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

(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

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第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

(一)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

(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

(三)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

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

第七条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和管理设施。

需要特殊条件保管或者利用频繁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档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分室单独保管。分室是高校档案机构的分支机构。

第八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

(二)拟订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

(四)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五)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六)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

(七)开展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九)开展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九条高校档案馆设馆长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馆长一至二名。综合档案室设主任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一至二名。

馆长、副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以下简称为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

(二)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

(三)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列入学校事业编制。其编制人数由学校根据本校档案机构的档案数量和工作任务确定。

第十一条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

第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三章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党群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党委、工会、团委、派等组织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各党群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党群管理的文件材料。

(二)行政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行政工作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纪录及纪要;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

(三)学生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

(四)教学类: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文件材料。按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87)教办字01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科研类:按原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7]6号)执行。

(六)基本建设类:按国家档案局、原国家计委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8]4号)执行。

(七)仪器设备类:主要包括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以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八)产品生产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在产学研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样品或者样品照片、录像等。

(九)出版物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其他学术刊物及本校出版社出版物的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外事类:主要包括学校派遣有关人员出席国际会议、出国考察、讲学、合作研究、学习进修的材料;学校聘请的境外专家、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及管理外国或者港澳台地区专家、教师、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等的材料;学校授予境外人士名誉职务、学位、称号等的材料。

(十一)财会类: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执行。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归档范围。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

学校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归档要求,组织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人员及时整理档案和立卷。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高校档案机构移交。

第十七条归档的档案材料应当质地优良,书绘工整,声像清晰,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执行。

第十八条高校档案材料归档时间为:

(一)学校各部门应当在次学年6月底前归档;

(二)各院系等应当在次学年寒假前归档;

(三)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基建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归档。

第十九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鉴定和编号。

第二十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对保管期限已满、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经有关部门鉴定并登记造册报校长批准后,予以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第二十一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

第二十二条高校档案由高校档案机构保管。在国家需要时,高等学校应当提供所需的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与其他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项目,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至少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以外,应当将复制件送交高校档案机构保存。

第二十四条高等学校中的个人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高校档案机构可以通过征集、代管等形式进行管理。

高校档案机构对于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档案史料的征集,应当制定专门的制度和办法。

第二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所存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及时处理。

档案库房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

第二十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认真执行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

第二十七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档案。未经高等学校授权,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权公布学校档案。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对外公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专利或者技术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四)档案形成单位规定限制利用的。

第二十八条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或者持有合法身份证明的个人,在表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并履行相关登记手续后,均可以利用已公布的档案。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复制未开放的档案,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本人同意,必要时报请校长审查批准。需要利用的档案涉及重大问题或者国家秘密,应当经学校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高校档案机构提供利用的重要、珍贵档案,一般不提供原件。如有特殊需要,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

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一条高校档案开放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著录标准按《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执行),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用于公益目的的,不得收取费用;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

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第三十三条寄存在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高校档案机构如果需要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同意。

第三十四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出版档案史料和公布档案,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同意,并报请校长批准。

第三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

第三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为档案机构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或者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馆库,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的要求及时进行改扩建或者新建。

存放档案应当设有专门库房。

存放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档案,应当配置恒温、恒湿、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高等学校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下列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一)在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史料研究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高校档案机构的;

(五)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二)违反保密规定,擅自提供、抄录、公布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赠送、交换档案的;

(五)不按规定归档,拒绝归档或者将档案据为己有的;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

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

(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

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第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

(一)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

(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

(三)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

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

第七条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和管理设施。

需要特殊条件保管或者利用频繁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档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分室单独保管。分室是高校档案机构的分支机构。

第八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

(二)拟订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

(四)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五)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六)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

(七)开展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九)开展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九条高校档案馆设馆长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馆长一至二名。综合档案室设主任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一至二名。

馆长、副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以下简称为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

(二)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

(三)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列入学校事业编制。其编制人数由学校根据本校档案机构的档案数量和工作任务确定。

第十一条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

第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三章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党群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党委、工会、团委、派等组织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各党群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党群管理的文件材料。

(二)行政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行政工作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纪录及纪要;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

(三)学生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

(四)教学类: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文件材料。按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87)教办字01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科研类:按原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7]6号)执行。

(六)基本建设类:按国家档案局、原国家计委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8]4号)执行。

(七)仪器设备类:主要包括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以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八)产品生产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在产学研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样品或者样品照片、录像等。

(九)出版物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其他学术刊物及本校出版社出版物的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外事类:主要包括学校派遣有关人员出席国际会议、出国考察、讲学、合作研究、学习进修的材料;学校聘请的境外专家、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及管理外国或者港澳台地区专家、教师、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等的材料;学校授予境外人士名誉职务、学位、称号等的材料。

(十一)财会类: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执行。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归档范围。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

学校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归档要求,组织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人员及时整理档案和立卷。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高校档案机构移交。

第十七条归档的档案材料应当质地优良,书绘工整,声像清晰,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执行。

第十八条高校档案材料归档时间为:

(一)学校各部门应当在次学年6月底前归档;

(二)各院系等应当在次学年寒假前归档;

(三)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基建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归档。

第十九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鉴定和编号。

第二十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对保管期限已满、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经有关部门鉴定并登记造册报校长批准后,予以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第二十一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

第二十二条高校档案由高校档案机构保管。在国家需要时,高等学校应当提供所需的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与其他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项目,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至少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以外,应当将复制件送交高校档案机构保存。

第二十四条高等学校中的个人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高校档案机构可以通过征集、代管等形式进行管理。

高校档案机构对于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档案史料的征集,应当制定专门的制度和办法。

第二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所存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及时处理。

档案库房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

第二十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认真执行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

第二十七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档案。未经高等学校授权,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权公布学校档案。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对外公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专利或者技术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四)档案形成单位规定限制利用的。

第二十八条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或者持有合法身份证明的个人,在表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并履行相关登记手续后,均可以利用已公布的档案。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复制未开放的档案,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本人同意,必要时报请校长审查批准。需要利用的档案涉及重大问题或者国家秘密,应当经学校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高校档案机构提供利用的重要、珍贵档案,一般不提供原件。如有特殊需要,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

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一条高校档案开放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著录标准按《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执行),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用于公益目的的,不得收取费用;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

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第三十三条寄存在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高校档案机构如果需要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同意。

第三十四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出版档案史料和公布档案,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同意,并报请校长批准。

第三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

第三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为档案机构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或者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馆库,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的要求及时进行改扩建或者新建。

存放档案应当设有专门库房。

存放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档案,应当配置恒温、恒湿、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高等学校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下列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一)在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史料研究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高校档案机构的;

(五)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二)违反保密规定,擅自提供、抄录、公布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赠送、交换档案的;

(五)不按规定归档,拒绝归档或者将档案据为己有的;

(六)其他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

第四十二条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高等学校附属单位(包括附属医院、校办企业等)的档案管理,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

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

(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

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第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

(一)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

(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

(三)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

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

第七条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和管理设施。

需要特殊条件保管或者利用频繁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档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分室单独保管。分室是高校档案机构的分支机构。

第八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

(二)拟订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

(四)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五)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六)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

(七)开展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九)开展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九条高校档案馆设馆长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馆长一至二名。综合档案室设主任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一至二名。

馆长、副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以下简称为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

(二)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

(三)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列入学校事业编制。其编制人数由学校根据本校档案机构的档案数量和工作任务确定。

第十一条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

第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三章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党群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党委、工会、团委、派等组织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各党群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党群管理的文件材料。

(二)行政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行政工作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纪录及纪要;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

(三)学生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

(四)教学类: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文件材料。按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87)教办字01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科研类:按原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6号)执行。

(六)基本建设类:按国家档案局、原国家计委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4号)执行。

(七)仪器设备类:主要包括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以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八)产品生产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在产学研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样品或者样品照片、录像等。

(九)出版物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其他学术刊物及本校出版社出版物的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外事类:主要包括学校派遣有关人员出席国际会议、出国考察、讲学、合作研究、学习进修的材料;学校聘请的境外专家、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及管理外国或者港澳台地区专家、教师、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等的材料;学校授予境外人士名誉职务、学位、称号等的材料。

(十一)财会类: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32号)执行。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归档范围。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

学校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归档要求,组织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人员及时整理档案和立卷。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高校档案机构移交。

第十七条归档的档案材料应当质地优良,书绘工整,声像清晰,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执行。

第十八条高校档案材料归档时间为:

(一)学校各部门应当在次学年6月底前归档;

(二)各院系等应当在次学年寒假前归档;

(三)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基建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归档。

第十九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鉴定和编号。

第二十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对保管期限已满、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经有关部门鉴定并登记造册报校长批准后,予以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第二十一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

第二十二条高校档案由高校档案机构保管。在国家需要时,高等学校应当提供所需的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与其他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项目,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至少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以外,应当将复制件送交高校档案机构保存。

第二十四条高等学校中的个人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高校档案机构可以通过征集、代管等形式进行管理。

高校档案机构对于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档案史料的征集,应当制定专门的制度和办法。

第二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所存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及时处理。

档案库房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

第二十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认真执行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

第二十七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档案。未经高等学校授权,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权公布学校档案。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对外公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专利或者技术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四)档案形成单位规定限制利用的。

第二十八条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或者持有合法身份证明的个人,在表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并履行相关登记手续后,均可以利用已公布的档案。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复制未开放的档案,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本人同意,必要时报请校长审查批准。需要利用的档案涉及重大问题或者国家秘密,应当经学校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高校档案机构提供利用的重要、珍贵档案,一般不提供原件。如有特殊需要,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

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一条高校档案开放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著录标准按《档案著录规则》(DA/T18-*)执行),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用于公益目的的,不得收取费用;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

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第三十三条寄存在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高校档案机构如果需要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同意。

第三十四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出版档案史料和公布档案,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同意,并报请校长批准。

第三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

第三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为档案机构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或者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馆库,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的要求及时进行改扩建或者新建。

存放档案应当设有专门库房。

存放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档案,应当配置恒温、恒湿、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高等学校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下列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一)在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史料研究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高校档案机构的;

(五)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二)违反保密规定,擅自提供、抄录、公布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赠送、交换档案的;

(五)不按规定归档,拒绝归档或者将档案据为己有的;

档案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途径;档案素养;档案编研

一、优化信息化资源建设

根据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有关精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现有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和部分全文数据库建设,用于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等方面,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要实现成人教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同时已经成为教学档案管理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成人教育教学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和保存档案信息,进一步挖掘教学档案的利用价值,提高其服务水平,使成人教育教学档案以更快捷、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为成人教育整体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为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服务。优化信息化资源建设必须把成人教学管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放在同等地位加以研究和开发,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设施的投入,保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譬如,开发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利用成熟的数据库技术分类建立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把各类教学档案的目录信息数字化,等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更好地管理维护和开发利用教学档案奠定基础。

二、界定教学档案内容的范围

1.招生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招生工作文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招生简章、招生宣传、招生工作总结、录取名册、入学考试成绩等录取材料、入学安排表、入学登记表及有关招生活动的记录等。

2.日常教学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计划、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度表、课程表、授课教师个人信息、教学检查、教学考勤、各专业课程考试安排、试题库、试卷、试场记录表、试卷分析表、记分册、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组织情况等及其各项教学活动记录。

3.学籍方面的信息,要求新生入校后认真填写有关学籍卡片和学生卡片上的个人信息,注明某届、某专业,为今后查找利用、验证学历真伪提供最真实准确的凭证。另外,还包括在校学生学籍材料、学生的学籍卡、成绩册、学籍变更材料(即留级、转学、退学等)、学生奖惩材料。

4.学位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上级有关成人教育学位工作的文件、学位申报名单、学位考试安排、学位论文及评审意见、学位授予通知等、学位证书的办理等。

5.毕业方面的信息,包括毕业生名单、成果性的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成绩总册、毕业照、毕业学员通讯录、毕业证领取签收册、优秀毕业生评选材料、毕业生去向资料、供需计划及合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资料、信息反馈材料等。

6.教学文书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上级下达的有关成人教育工作的文件,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等方面的文件,成人教育规划、实施计划、规章制度、会议记录、调研报告、简报、总结,成人教学检查、评估及反馈材料,各级优秀教学质量评奖材料,对成人教育工作的请示和批复、各类统计报表等。

三、严格遵循建档原则

第一,规范性原则。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鉴别归档、保管保密、转递送交和管理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建立各级档案网络组织,落实各级管理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在收集、整理、移交、归档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归档制度和规范的归档程序,对所有应归档的材料,按照严格的归档程序及分类方法进行归档。

第二,科学性原则。严格按国家标准准确提示档案文件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并在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全引目录、文件字号目录、专题目录等方面实行计算机编制,案卷封面、备考表及脊背均按国家标准填写。要根据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特点进行科学归类,设置的类目要尽量准确,以便对来“料”及时接纳,对号入座。教学档案类目排列、档号结构的确定要符合档案学基础理论和逻辑原则。

第三,真实性原则。教学档案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地反映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其特有的原始性,真实性记录所发生的事实、人员的情况及教学的过程,要维护档案的历史原貌,避免私自删改、涂写,绝不可以各种需要为由对记录掺杂某些不真实的内容。

第四,实用性原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管理手段,对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实物进行归档整理时,要求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可将电子文件加工、整理,转化为电子档案,为利用者提供远程服务,使其可以在不同的区间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

第五,保密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的特殊性,在教学档案管理中,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应该对档案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凡涉及个人秘密的档案信息,或不能公开的档案信息,因其合法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均属于限制利用的范围。尤其是在档案信息直接进入网络系统的条件下,应按保密法,严格对用户界定使用权限。另外,每学年要定期归档,减少移交档案材料在时间上的随意性,杜绝档案材料长时间积压甚至于散落流失,确保材料能够及时接收、立卷、归档、录入。

四、提升档案管理者的档案素养

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服务性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强、程序复杂、质量要求高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要提升档案素养,包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收集意识、整理意识、保密意识和价值意识等。首先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之能够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历再教育、学术讲座和会议交流、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为其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来更新、扩充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档案专业知识,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使之在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第三,档案管理者自身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运用先进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为成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支持。第四,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奖惩规章制度。选派那些有过硬的信息化业务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协作精神好、吃苦精神强、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档案管理的政策理论要求、基本专业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充实到教学档案管理岗位,以保证教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正常进行。把年度考评与工作实绩结合起来,对认真、负责、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应实施奖励,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成人教育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五、注重教学档案编研

1.要做好编研的选题。要结合成人教育发展趋势,选取成教工作急需的、可以为现实工作服务的有利用价值的题目为编研对象。要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围绕成教工作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编研出有利于成人教育发展的、系列性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切忌编研工作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出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完成条件的题目作为编研目标,编研成果才能服务于我们的工作。

2.编研内容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立足于本单位工作实际,一方面认真研究成人教育档案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全面了解本校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实际现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等。在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既要突出成人教育综合管理方面的研究,又要兼顾诸如教学计划等专题性方面的研究;既要重视成人学历教育,又要重视成人非学历教育;既要研究成人面授教学工作,更要加强学生自学管理的研究;既要突出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又要兼顾地方单位的作用;既要研究经济因素制约办学的方面,更要研究教学质量与科学管理在办学中的主导地位。

3.编研应关注学生信息。不仅要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信息收集、归档,还要拓宽信息来源,多调查走访,搜集与学员有关的材料,力求全面真实反映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品行、能力等。

参考文献:

[1]于立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成人教育,2006年第1期总第228期.

[2]何郁群.成人教育学籍档案规范化管理浅谈,档案时空,2006年第6期.

[3]栗惠芳.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20卷第3期.

[4]魏小寅.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26卷第12期.

上一篇:高一学年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专学年个人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