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3-03 12:27:33

档案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

加快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重要手段,本文谈谈在数字化工作过程的体会。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

七、重视人才管理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已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自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类档案馆(室)中蓬勃开展起来。对于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前我是知之甚少的,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中逐步有了一些认识,现将我的一些拙识浅见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究竟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什么原则呢?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摘要:

1、规范性原则摘要: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摘要: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包括信息的显示、打印、传递等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格式)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摘要: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摘要: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 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 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二、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遵循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3.效益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案的特色选择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提供独具优势的服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2.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1.前瞻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 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 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3.实用性。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更在于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馆应坚持实用的原则。不仅要对馆藏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应有选择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信息服务的特色内容和独特形式上做文章。用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自己的信息具备“惟一性”,从而让利用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系,而选择点击你的网址;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将馆藏信息资源加工成系统的、专题的、有序的信息,有机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

一、案例介绍

案例1:2007年,辽宁省d市三道沟乡发生一起人身触电事故,造成一名攀登变压器台的6岁儿童死亡。供电部门拿出了2000年与这个变压器台的产权单位所共同签署的《供用电协议书》的证据,内有“变压器归产权单位管理并使用”的字样。经法院几经审理,而最终裁决该乡供电所不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2:2008年,辽宁省f市一家企业发生债务纠纷,法院一审裁决其担保人——f市供电部门承担连带责任。在二审辩论中,f市供电部门法律人举出担保事宜已于2006年转给另一企业的书面证明,法院二审裁决f市供电部门不承担责任,而追究新的担保人的责任。

案例3:2010年,辽宁省t市职工王某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而上诉劳动争议裁决机关,由于单位出具的证据仅属于在单位网上公布的电子文件,缺少加盖的企业印鉴,缺少企业法人的亲笔签名,并没有形成纸质文件,劳动争议裁决机关不认定其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二、档案信息化概述

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事业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永恒事业,档案工作深植于人类社会的活动,当然包括企业单位的活动,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同步,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信息产业乘上了高速列车而得到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样表现出信息化趋势,档案的收集、整编、管理、使用,更多地体现在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上,不仅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检索查询更为方便,一般都可在内部网络上完成,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显得非常简洁。

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除涉及机密的档案之外,其余档案资源可以通过信息化处理上网传递,资源共享,以便得到更加充分的有效利用,更好地为企业建设与发展服务。这是无可非议的创新之举、改革之举,也是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这就是档案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所谓信息化档案则是将档案实体信息化、电子化,提倡无纸化办公,全部档案将在电子计算机系统中产生、传递、储存并使用。它的要害是取消纸质档案,档案没有原稿,文件原稿的责任者签字都在计算机上完成。

三、档案信息化决不等于信息化档案

笔者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严肃性、严谨性和保密性的特征,档案信息化只能是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种方式,而决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后归宿,档案信息化与信息化档案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归根结底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不应该也不可能把档案管理通通归结到信息化档案唯一途径上,也就是说档案信息化决不等于信息化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片面地强调无纸化办公,取消纸质档案的作法弊大于利,不可盲目地宣扬和全部推行。理由如下:

1.取消纸质档案(含文件没有原稿、原稿上计算机字体签名)无法律依据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尚待国家正式立法,国家档案行政机构缺乏档案无纸化规划、设计和规范,目前只能对纸质文件成为制度上法律上的选择,也就是说法律还没有承认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其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立法是一项严肃的政权行为,必须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如翘首以待的《电力法》的修改经过了比较漫长的时间,也得到了专家和业内外人士的首肯,然而至今仍未正式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至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何时立法、何时颁布,难以估计,所以在现行法律尚未认定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废除纸质档案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替代或取消纸质档案。据了解,尽管无纸化办公喊了这么多年,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目前全国尚未有一个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档案,相反随着事业的发展,办公用纸量却是越来越大。所以,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档案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愿望,还是应该实事求是,以正视现状为好。大力鼓吹甚至强行实行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档案,要么是不懂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方法和要求,要么就是凭主观意志的盲目指挥,要么就是不顾现状的急于求成。

2.档案是信息,但信息不一定是档案,档案和信息的定义有原则的不同

档案是工作中办理完毕的经过科学分类整理的文献。信息是根据工作需要购买、索取或在网上传递的参考资料。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而信息却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所以档案的信息化决不是将档案置于信息的地位,只是在网络技术上的一个名词而已。信息理所当然地要实现信息化,但档案未必要完全实现信息化档案,它可以存在于多种形式之中,信息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3.纸质档案明显的具有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的特点

正是纸质档案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不容修改的,而信息则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等设备任意移植、嫁接、拼凑、修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虽是名义上的档案,却具有信息的特点,其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难以考证判断,一旦出了本单位的大门,则难以认可。至于近年来兴起的电子印章,有的人也对其充满了不确信感,这就不足为奇了。在国家及行业已经颁布的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实行电子、纸质形式的双套保存,即“双套制”机制,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是一个不容动摇的制度化方案。

4.纸质档案寿命较长,可以长久保存、长久利用

虽然纸质档案偶然也会发生病虫害,但是现代科学手段(技术或药物)完全能使安全问题得到控制、预防,从而保证了纸质档案的安全长久保存。而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则寿命较短,难以长久保存、长远利用。计算机软件打不开,内容不能读取的现象屡屡发生,至于硬盘中丢失或被修改的事情也绝非鲜见,更不用说遭到“黑客”的侵袭以及病毒的感染,使人提心吊胆,防不胜防。有人说:“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刻入光盘,可以永久保存”,经有关专家论证,至今也没有定论,但大部人认为,即使是光盘寿命也并不长远,也不能永久保存。所以,妥善保存完整、准确、系统、规范的纸质档案,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仍然是安全、长久的有效办法。

5.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上,纸质文件仍具主导地位

《档案法》规定档案管理要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是指档案管理要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武装档案管理,并不是不要纸质档案。档案管理创新的根本原则是不能违背现实社会和现实法律的规定,如果背离了这项根本原则肯定是行不通的。再从《保密法》分析,涉及秘密的档案不宜上网(指局域网)公开传递,如果涉及秘密的档案不能上网,则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就不完整,不完整的档案,就不可能准确、全面的提供有效利用。这样就违背了档案管理必须完整、准确的基本要求。增强档案安全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所坚持的方针,一定要把安全防范措施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密级较高的档案,原则上不进行数字化,可采取其他保护和复制措施。所以档案管理的改革是一项严肃而又慎重的大事,不可掉以轻心、马虎从事,必须以积极、慎重的态度严肃地对待档案管理改革工作。历史在前进,档案事业也要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当然,以上仅仅是在分清档案信息化与信息化档案的基础上,从不能用取消纸质档案而进行论述的,笔者的观点是档案信息化不等于信息化档案。实际上并不是否定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更不是否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应该说,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管理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档案工作实现历史与未来有机链接的战略之举,需要从各方面予以重视,从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目录数据库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方面予以加强。

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应该遵循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管理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改进思路,从各方面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信息档案化;联系

一、档案信息化的概念

档案信息的形成、积累、加工与贮存、传递、利用的整个过程,就是档案信息的运动过程。这个运动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传递过程。档案信息管理人员通过形成、加工与贮存积累起来的档案信息,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利用者需要。这就需要在利用者与档案信息管理者之间找到一种媒介,以沟通供需之间亦即信息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档案信息的传递就是沟通供需之间或信息与用户之间信息的媒介。

二、信息档案化的概念与内容

(一)信息档案化的概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的信息与日俱增,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各类信息里几何形式迅速增长,用信息爆炸来形容毫不夸张。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如何进行真伪区分、价值鉴定、密级审定、采用识别,使无序的自然信息变为有序的人工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则是摆在信息管理部门的一个新问题。从广义来看,信息管理部门包括文献情报图书档案电信通讯等机构,文献情报图书部门管理的信息主要是文献图书情报资料,受特定的管理对象限制,其对管理对象的加工整理方法不适宜用于产生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信息。而档案部门管理的档案产生于社会各领域,涵盖了信息产生的各个层面,因此对大量产生的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就历史性地落在档案部门的肩上。

信息档案化是指档案部门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按照档案部门对信息进行有序整合、加工整理、分类检索、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对各类信息进行有序化、规范化处理,将系统、全面、有序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提供给利用者,以全方位的信息开发服务,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二)信息档案化的具体内容

信息档案化是档案部门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信息档案化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档案部门要树立大档案观,将信息资源扩展为档案管理范畴。过去档案部门将具有凭证、参考作用的原始信息确定为档案,档案管理只是信息的很小一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要求档案部门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相关单位数字档案馆工程项目在确定建立其数字资源信息库时,大大扩展信息资源采集范围。信息资源采集不仅包括馆藏档案数字化、立档单位数字档案的在(离)线接收、专门专业档案信息收集,还包括各类相关信息(如电子政府的政务信息、社会公众服务信息、数字图书馆信息、网上信息等)的搜索,是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这些信息库必须在严格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由多个部门联合建立,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2.各类信息采用档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档案信息化处理是建立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的。信息档案化则是采用档案的管理理念,对浩如烟海且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有序整合、标准化处理。包括对接收的电子文件建立元数据库,对各种数据库的数字信息进行储存格式与载体标准转换。传统的数据库是一类结构化的数据集合,其属性描述和检索处理依赖于精确的人工语言,而这种方法对于管理综合性的超大规模数据库(知识库)很不适应,例如国际互联网上成千上万的大型数据库,由于检索语言不统一和管理方式各异已经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因此必须依赖更为先进的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以求用自然语言进行概念性全网络搜索,才能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3.建立信息档案化的实施机制。信息档案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还不为人们所了解,笔者认为,其实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首先应当在档案部门进行广泛宣传,使档案工作者明确信息时代档案人角色的转变及肩负的历史责任。第二,要向有关领导及信息主管部门宣传呼吁,积极主动地做好有关情况汇报及业务技术咨询工作。第三,要积极与各行业信息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在标准规范及智能信息技术方面给予指导监督。第四,建立信息档案化的实施实体。

三、档案部门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档案信息管理与保存中心

档案机构保存有大量历史真实记录,是各类档案信息的集藏地,是社会各界了解政策形成及效益、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档案信息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均有相当的利用价值,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档案机构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实自身的信息基础建设,建立档案信息系统及专题资源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与运用,更好地发挥档案机构建档与扩散功能,发挥各类档案信息中心的重要作用。

(二)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保存和传递中心

档案机构保存的各类档案信息,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财政、工交等各种专业,档案机构可运用科技手段将馆藏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予以保存管理,从而成为各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其中,适宜于向社会开放的档案,可将其置于公共领域,通过网络传送,提供给远距离的信息需求者利用,成为各机构档案信息的传递中心。

(三)档案信息的数字模拟整合技术处理中心

档案机构具有长久保存档案及充分发挥档案利用价值的双重职责。因此,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使档案长久保存,如将各种纸质、电子档案运用缩微模拟技术处理,以缩微胶片代替原件长久保存、提供利用。另一方面为了使档案信息资源更方便、快捷、广泛地提供利用,又要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大量档案信息在光盘上“海量存储”,在网络上实现远程传送,跨越时空限制。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档案机构比任何其他机构更加关注在文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应采用的相应技术、规范标准及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芃.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业务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1(S1).

[2]尚真,王辉.影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分析[J].档案学研究,2008(02).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6篇

信息档案化是档案部门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信息档案化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档案部门要树立大档案观,将信息资源扩展为档案管理范畴。过去档案部门将具有凭证、参考作用的原始信息确定为档案,档案管理只是信息的很小一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要求档案部门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相关单位数字档案馆工程项目在确定建立其数字资源信息库时,大大扩展信息资源采集范围。信息资源采集不仅包括馆藏档案数字化、立档单位数字档案的在(离)线接收、专门专业档案信息收集,还包括各类相关信息(如电子政府的政务信息、社会公众服务信息、数字图书馆信息、网上信息等)的搜索,是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这些信息库必须在严格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由多个部门联合建立,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2.各类信息采用档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档案信息化处理是建立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的。信息档案化则是采用档案的管理理念,对浩如烟海且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有序整合、标准化处理。包括对接收的电子文件建立元数据库,对各种数据库的数字信息进行储存格式与载体标准转换。传统的数据库是一类结构化的数据集合,其属性描述和检索处理依赖于精确的人工语言,而这种方法对于管理综合性的超大规模数据库(知识库)很不适应,例如国际互联网上成千上万的大型数据库,由于检索语言不统一和管理方式各异已经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因此必须依赖更为先进的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以求用自然语言进行概念性全网络搜索,才能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3.建立信息档案化的实施机制。信息档案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还不为人们所了解,笔者认为,其实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首先应当在档案部门进行广泛宣传,使档案工作者明确信息时代档案人角色的转变及肩负的历史责任。第二,要向有关领导及信息主管部门宣传呼吁,积极主动地做好有关情况汇报及业务技术咨询工作。第三,要积极与各行业信息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在标准规范及智能信息技术方面给予指导监督。第四,建立信息档案化的实施实体。

二、档案部门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档案信息管理与保存中心

档案机构保存有大量历史真实记录,是各类档案信息的集藏地,是社会各界了解政策形成及效益、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档案信息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均有相当的利用价值,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档案机构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实自身的信息基础建设,建立档案信息系统及专题资源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与运用,更好地发挥档案机构建档与扩散功能,发挥各类档案信息中心的重要作用。

(二)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保存和传递中心

档案机构保存的各类档案信息,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财政、工交等各种专业,档案机构可运用科技手段将馆藏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予以保存管理,从而成为各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其中,适宜于向社会开放的档案,可将其置于公共领域,通过网络传送,提供给远距离的信息需求者利用,成为各机构档案信息的传递中心。

(三)档案信息的数字模拟整合技术处理中心

档案机构具有长久保存档案及充分发挥档案利用价值的双重职责。因此,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使档案长久保存,如将各种纸质、电子档案运用缩微模拟技术处理,以缩微胶片代替原件长久保存、提供利用。另一方面为了使档案信息资源更方便、快捷、广泛地提供利用,又要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大量档案信息在光盘上“海量存储”,在网络上实现远程传送,跨越时空限制。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档案机构比任何其他机构更加关注在文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应采用的相应技术、规范标准及保护措施。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7篇

医院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任务成为艰巨。因为相比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医疗设备和流程的现代化,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底子还很薄,而且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而且由于档案信息化跟不上,由此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和全方面的,会阻碍医院的改革和进步。因此极为必要引入信息化技术,加快医院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完善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信息全球化时代,社会档案需求的变化,对包括档案工作领域方面提出的要求更多,国家、省、市、县档案部门及各行业档案部门正在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医院作为大众关注、关乎民生的重要部门,更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医院档案工作,不仅面对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更要面对社会大众。如今,越来越多的利用者要求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的低效检索状况,显然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另外一方面,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的信息的支持,而这些基础的信息都来自于医院的档案,而且改革本身也应当被记录到档案中去,改革的诸多举措、以及改革效果的评价,也应当被记录入档案,这也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医疗卫生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使改革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医院作为医疗服务部门,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医院每天服务成千上万的患者,如果管理过程不规范不科学,那么无疑将影响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对加快现代医院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推进作用,不可忽视,不可或缺。

目前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以下的问题:

首先是医院的档案管理基础比较差。在目前的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基本均已经引入了计算机技术,无论是行政办公层面,看病服务方面,医疗检查等各个方面,均已经渗透了信息化,医院的放射科、实验室和局域网等尤其显著。但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却没有跟上。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信息技术参与度远远低于其它的部门和领域。一是表现在医院的信息管理软件没有跟上,有的医院使用的还是最简单的档案管理方法,用手工的登记和整理,这样无疑就影响了医院档案信息的可利用性和可分析性;有的医院即使是有管理信息软件,但是无法实现与其它系统的兼容和共享,不能服务于医院其它方面的管理需要,使得医院管理缺乏可兼容性和可扩张性。很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就是在上信息管理软件的时候不联动,往往是各个部门独立进行自己的,没有办法与其它系统兼容和共享信息。

其次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规范性和制度性不强。导致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无据可依,没有系统性,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我国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只有做到了规范化,才能为后期的信息化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否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起不到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医院的档案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在不同的部门科室均有不同类型的档案,这些档案多是分部门管理,每个部门的管理规范和习惯都不一样。有的医院即使是有综合档案管理部门,但由于对业务不了解,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到位,所以综合档案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所做的也只是一些基层的收集和整理的工作,并不能更有效地发挥档案的更高信息价值,而医疗方面的档案如病例档案、各种检查影像等,则是属于医务部门管理。由于各管理部门间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管理手段的不同,在档案管理权责上也不够明确,使得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不能很好地实施,形成多头管理,各行其道。在医院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往往没有将档案工作纳入其中,造成了对各类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困难,进而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局限,也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很多人关于医院档案管理的概念还是停留在最传统的档案管理上,而没有任何关于信息化和网络知识方面的考虑。同时医院的人才选择也多是向专业的技术水平方面要求,对档案管理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不足,

进而导致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活力。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从医院的信息化角度来看,领导层面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在组织领导、规划安排、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场地保障、经费支撑、设备使用上予以大力支持,切实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需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确立新理念,了解社会各部门档案管理新动态,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积极应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的挑战。

另外要推进电子归档。电子文件档案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资源,要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要求,规范开展各项工作。首先,由各科室档案管理人员制作整理电子文件后交医院档案室,通过技术处理,将已经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同时,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统一进行文件格式转化,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拷贝至医院档案数据库之中,为在更广领域提供利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浅谈中外HIS对比.医院管理与信息化[J],2003年7月

[2]陈平 刘月红 徐勇勇.国外卫生信息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医院统计[J]2002年6月第9卷第2期67-69

[3]舒婷、丁云 俞汝龙.省钱+救命医院信息化建设三阶段核心目标之中美比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J]2007年5月

[4]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6(医院信息系统部分),2008年8月

[5]高燕婕 王韬 张聚兴 孙瑞华等.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国医疗 医院信息化发展研讨会[J]2004年6月

[6]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一标准建设[J].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2006年

7288饶克勤.卫生部信息办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策略[c]2006年05月PPThttp://"w.moh.gov.en/open/tjxxzx/Wsxxh/1200209100012.ppt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问题;思考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机构为了适合社会发展所开展的管理,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自从档案信息化提出以后,国内在这方面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成果,新型管理模式也获得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不过在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要我们积极应对。

一、增强档案信息化利大于弊的思想意识

部分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因为自身工作阅历、年龄还有文化程度等因素所限,存在某种程度陈旧的想法。他们对当前档案管理科技不够了解,习惯于使用一些传统方式进行档案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些疑虑,他们中很多人觉得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抵抗情绪。主要体现在部分人员觉得信息化投入较大但是产出却比较少;纸质档案在进行数字传递时会出现一些损坏,仪器设备发生一些故障时,无法很好地保障档案的安全。

档案信息化是一种新事物,当前国内档案信息化管理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一段距离,只有在反复摸索与改善中才可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就长远层面而言,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光对档案安全与运用不会造成任何伤害,还可以延长档案保存时间与使用时间。因为传统纸质档案在保存时有着较严格的保存条件,并且对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只有当外在条件都吻合时才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限。不过这种延长也并非是绝对延长,不管是运用何种方式去进行储藏,都是会出现纸张老化的情况,但是采取信息化管理之后就会类似情况的出现。不过在短时间内因为部分档案从业者自身思想不够解放,没有办法很好地掌握这种新式工作模式,造成在工作时出现一些问题,这些事情都是正常的。相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培训之后,这些困难都会得到顺利解决,档案信息化在管理中也必然会得到顺利应用,使工作人员和利用者共享其便捷。它在信息传递与存储上都是传统方式没有办法比拟的,这种管理方式会对人以及设备有着很大依赖性。不过就当前已有的信息科技与经济,电子档案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替代传统档案,现在这种情形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必须要共同存在,并且要互相帮助与依赖,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地完成电子与纸质档案共存的“双套制”。

二、档案信息化应该区别于数字化和网络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涵盖了对基础设施、人才、信息资源等一些建设,其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内容的系统工程,要给予统筹管理,还要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操作,分阶段予以实现。档案数字化与网络化是信息建设里的信息资源建设,是最为基础的一个工作内容。所以,档案信息化要和数字化与网络化互相分开。许多人都是把这些概念整合在一起,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同样是没有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最本的内容。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是整个建设中最为主要的部分,要把电子信息管理当作是最为主要的内容,确保电子信息真实、可靠。并且还要以网络作为基础条件,不断加速数据库建设步伐,对这些电子信息做一个数据库建设,实现对电子信息有效管理与使用,并完成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

三、档案信息化应该注重适用性和有效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关注适用性与有效性原则,在建设中一定要重点展示重点部分,并使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要关注时效性,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对各项建设的管理,要实现重点明显、循序渐进。在建设中所设定的整体目标必须要具有一定高度,不过在具体操作中要分别开展,依照适用性与有效性这两种原则开展建设。在建设中切不可贪大求全,过于贪恋系统的完整性,或者是缺少对档案信息在建设中的复杂性预判,造成预期目标和现实出现一些偏差,这样就会导致后期再投入时出现经费不够、时间没有办法保障等情况。有可能会造成财力与人力的损失。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建立在业务的基础上,并与基础业务互相协调与兼顾,他们之间一定要互补长短,这样才可以很好地确保信息化在建设中可以展示最大功效。

四、结语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同样也是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信息做一个科学化管理与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提升自身思想认识,要从内心深处认可信息化管理,关注信息化建设的适用性与有效性,不断提升档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崔丽君.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当代经理人.2006(06).

[2]雷亚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改进.实用医技杂志.200,4(7).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9篇

档案是信息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信息资源,档案资源信息化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要正确理解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内涵,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档案资源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对象主要是档案资源,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直接决定档案信息化的内在质量,关系到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程度。只有通过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数字化、网络化,才能真正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化目标。

二、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是档案资源加工的数字化,还是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都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相关信息技术为工作手段和技术基础,档案资源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三、档案资源信息化的目的是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的目的是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这同样也是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实现目标,档案资源信息化就是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创造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可以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运用现有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工作原则与管理体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管理和合理配置,实现档案即时信息和历史信息的链接利用,实现档案室基础与档案馆主体管理的一体化,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成为国家的宝贵信息战略资源,成为社会化的信息主体,这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孤本性的历史记录,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以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实现档案资源信息的社会自由共享,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的社会开放和利用程度,提高档案标准化水平,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从而实现档案事业“依法治档”的局面;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可以进一步增加档案信息和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技术含量,带动档案人才、技术、管理、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科教兴档”的目标;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和社会服务功能,全面理顺信息条件下档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关系,实现档案馆网和档案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实现馆室一体化、文档一体化以及标准化等先进的档案科学管理,从而实现“科学管档”的要求;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利用网络这一最为有效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快档案开放步伐,提高档案的开放性和利用的主动性,实现全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的自由共享,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是充分“开发用档”的有效途径。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资源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其核心内容是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只有建立起资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利用方便的档案信息资源库,才能有效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档案要成为可利用的信息产品,需要进行对档案的组织、加工和生产,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源情况,建立两大资源信息系统。一是要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系统,将以往形成的、可开放利用的档案按照规范的著录和标引要求,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网络检索利用及信息反馈形式,提供档案原件的利用服务;二是要建立档案文本信息资源库,通过档案行政管理手段,协调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组织上网提供利用。

档案信息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档案管理

在今天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唯一选择。对于当今的中小企业来说实现档案信息系统化,是体现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和手段。档案信息化是需要多种专业人才相互配合,多部门相互协作的系统工程,所以协调组织中各专业人员加以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如企业落实档案信息化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而实现档案信息保管、存储、查阅和借用的一体化,使档案资源利用最大化。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往往因为档案数据冗余、保管条件不佳、档案查找效率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等问题成为木桶效应的短板。要想解决这个短板就必须走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这条路。

1 现阶段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

1.1 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水平和推行动力的缺失 当今各中小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很多还停留在手工录入、检索、借阅,认为档案登记不再是以前的纸质的账本而是登记在电脑中就是信息化。但是这样依然会存在登记、录入、检索借用过程较慢,电脑中保存的信息量较小,非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利用等不足,加之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会造成档案利用率过低,对现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缺点。

1.2 信息化进程程度不足 信息化建设乃至云办公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但很多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足导致很多档案无法实现电子文档化,很多陈旧的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破损。就算实现档案电子化也需要加以镜像备份、杀毒、加密等软硬件的辅助,如若不然在遭遇病毒、黑客和硬件损坏等情况档案安全会遭受严重的威胁。

1.3 档案管理标准、制度及规范的不足 档案管理信

息化的前提是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计算机硬件型号老旧或参差不齐,软件通用性和实用性不佳很难与其他大型软件系统兼容。档案规范制定的不足或档案编码的不完善导致档案信息交流和使用中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加之没有后续信息技术的投入和支持久而久之会形成信息化孤岛现象。

1.4 档案管理人才的缺失 凡是与管理二字相关的都离不开人才,在档案管理中也是以人才为中心。在档案信息化的实施中需要既懂档案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现如今的普遍现象是单一的操作人员居多而懂得系统维护和代码编写的复合型人才匮乏,这使得人才成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2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加强对档案管理部门的硬件建设 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和逻辑判断能力强等特点,在档案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计算机的运用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要想快、准、全地使用借阅档案信息就要在硬软件上增加投入,实现档案部门的计算机全覆盖,为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上线软件可对档案自动编目、档案检索、档案存储、档案业务管理以及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工作职能实施信息化。

2.2 加强档案电子化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用计算机对企业内各种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加工和整理,使之转化为电子信息供人们利用。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加和档案存放时间的增长,档案存在自然老化和人为损害等难题,这就需要使用大容量的档案存储载体。利用计算机的磁盘存储和光盘存储,不仅解决档案信息存储难的问题还能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在档案软件使用方面,如果档案软件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软件互通性不佳,不便于文件检索和档案信息管理,就不能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信息管理工作,这将会极大地制约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3 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 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去建立一个电子档案系统来管理日益增多的档案,当前企业的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一般多有规范性、开发性、共享性较差这几个特点,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档案管理系统,在编制档案的机读目录的同时也可引进条形码编制等辅助系统来加强档案文件的保存。

2.4 创新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明确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对已电子化的档案实行加密和备份,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2.5 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档案信息化建设除了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以外,关键的问题在于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档案信息化意味着档案的归档、检索、信息传递和利用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完成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信息的安全性。相应的培训部门应有计划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应强化信息化意识,积极参与信息化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总之,企业档案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部门应在此项工作加大投入,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利用,为企业的生产建设提供理想的信息共享和利用环境。只有实现企业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才能和企业的发展相协调,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需要,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大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8.5.

[2]邱雨平.试探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中国科技博览,2009.35.

上一篇:高校美术艺术设计范文 下一篇:企业档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