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08:47:27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1篇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强农惠农的支持力度。系统总结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实践经验,管好用好差别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差别利率等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进一步完善落实区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

二是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信贷模式,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继续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继续做好林权发展与林业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涉农金融创新工作的监测评估机制,巩固创新成果,确保创新工作务求实效。

三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督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化原则下增加涉农贷款。鼓励涉农企业发放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产品,拓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农村电网、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以及农村公路、沼气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是坚持不懈抓好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相关工作。加强与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团组织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发挥政策合力,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协调机制。把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资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纳入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政策体系。根据大学生“村官”创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优化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题。继续做好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情况的监测统计与调研,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二、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发〔〕170号),积极改进和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机制,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信贷投向、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识别,进一步加大对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支持。

二是加强低碳金融研究,积极探索开发低碳金融创新产品,促进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围绕建设“两型社会”进程,前瞻性加强对国内低碳金融创新产品、市场交易工具、发展碳交易市场等低碳金融业务的专题研究。

三、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一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文化产业、服务外包、旅游业、家庭服务业等行业发展的政策要求,以完善创新担保方式为突破口,探索适合产业自身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扎实推动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与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行业自律协会以及企业的沟通协作,积极推动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等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增加信贷资金的有效切入点。

二是进一步做好对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金融支持工作。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辖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

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银发〔〕103号)等相关政策措施。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推动无形资产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产品。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发掘,提供专业金融顾问服务,提高优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资。

二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金融部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为中心,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因地制宜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建设”的长效联动机制。积极推动商业性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加强金融机构与各级助学贷款管理中心沟通和信息共享,加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增强贷款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助学贷款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支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留在当地使用,增加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和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承担康复扶贫贷款发放工作,推动残疾人扶贫开发政策与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督促落实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执行优惠利率等民族特殊优惠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调查研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少数民族的信贷支持。

五、推动房地产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持续跟踪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观偏差,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督促金融机构纠正。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客观困难,要认真分析梳理,及时向中心支行反映。结合房地产市场变化,积极探索政策评估机制,客观分析政策效应,研究提出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具体建议。

二是积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立保障性住房季度专项调查统计制度(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剖析典型项目案例,总结典型经验,分析制约信贷服务的客观困难,及时向中心支行反映。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公共租赁住房贷款业务,密切关注项目和贷款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六、统筹协调,做好对区域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

总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金融整体发展情况以及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研究建立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经济金融指标体系,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总结评估。认真分析加快区域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密切结合地方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制定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关于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研究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意见,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关于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意见》有关措施要求,促进区域加快发展。

七、积极推进和完善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全面提高信贷政策导向力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孟加拉乡村银行 村镇银行 风险防范 启示

1976年,孟加拉刚刚经历了独立战争,基础设施和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又赶上饥荒,在农村,人们不得不依靠食物救济。在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留学美国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尤努斯教授希望能将贫困人们解救出来,他认为给予穷人贷款,使他们自我雇佣能很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在寻求资金来源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几乎所有银行的特点,即:“你越有钱,越能贷到更多的款。”在各大银行“贷富不贷穷”的压力下,尤努斯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在1983年正式成立了,其主要侧重于为穷人提供贷款、存款以及其他金融服务,无须抵押和担保人,以五人小组联保代替担保。该银行的产生也代表着一种致力于帮助穷人脱贫的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金融组织的产生,该银行创立者・尤努斯也因此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此后,格莱珉银行迅速发展扩散了起来,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有更加扩大发展的趋势。

我国的村镇银行的思想也正是来源于此,村镇银行扎根于中国农村,主要是向农民和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重点支持从事农副产品、畜牧养殖等涉农经济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乡镇农业产业链的各类客户。可是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却远不如孟加拉乡村银行。孟加拉乡村银行一直保持极低的坏账率,而反观我国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以广元地区为例),其不良贷款率却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所以,格莱珉银行在风险防范方面的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以广元市贵商村镇银行为例,其主要业务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其中,主要的涉农贷款 “及时雨”系列,包括由收购企业提供担保的订单农业贷款、以农民信誉为基础的农户小额等,该系列贷款支持农户采用保证、抵押、质押、农户联保等多种方式申请农户小额贷款。

(一)信用风险

村镇银行的贷款服务对象特殊,服务行业为农业,服务客户群体是农民,信用环境较差。一方面,农业本身具有风险性,农民还款能力不能保证;另一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整体素质不高,存在农业理应受到国家补贴思想的影响,当面临经济困难时会出现赖账现象,发生信用危机。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人员、程序和系统的不完备和失效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村镇银行产生于农村,从业人员几乎全是当地的农民。一般情况下农民受教育较少、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民组织观念差、纪律性差、风险意识不强;受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农民接触新鲜事物和理念的机会较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是屈指可数;加之农村“熟人”社会机制和“裙带”关系使资金互助社工作人员超越权限、藐视制度;以上的种种因素都会加大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常常导致金融机构破产。农业生产存在强烈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农民会大规模的同时在资金需求旺季需要资金。并且由于村镇银行业务单一,又缺乏政府扶持,其存款增速缓慢、资金来源不足而贷款需求旺盛,流动性的问题更加突出。

(四)自然风险

农业生产对天气、环境、气候等自然客观条件依赖性强,因此农业生产经营本身就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并且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全,农村保险业发展较为落后,村镇银行难以防范和化解这一系统性风险。而以农业生产和依靠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民是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的主要对象,所以也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

二、孟加拉乡村银行风险防范经验

孟加拉乡村银行(以下简称GB模式)的故事从42个农妇27美元开始,在经历了无数的质疑与挑战后,完成了从GBⅠ到GBⅡ的变迁,如今已经被誉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乡村银行,GB模式告诉我们,在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制度下,乡村银行的贷款返还率是可以达到99%以上的,金融服务是可以渗透到各个阶层的。

(一)小组联保的担保方式

GB模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信用为基础,小额信贷无须抵押。其采用五人小组联合担保,基于创始人尤努斯对孟加拉乡村信用体系的理解,他要求具有相似社会背景、经济能力和创业目的的人组成一组。在五人小组内,设有一名组长,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小组内部相互合作、制约。在GBⅡ模式中,如果成员所在的小组、中心的还款率达到100%,她个人的贷款限额将得到的提高,如果个人表现不佳,比如没有按规定时间还款,中心会议缺席过多,她的贷款限额又会有不同程度下降。组员可以通过好好表现来提高个人的贷款限额。在此基础上,尤努斯又设立了一个村内以6~8个小组为联盟的“中心”,每周与银行的工作人员开会,即“中心会议”。会议期间所有的讨论和决策过程都是对外公开、全透明的,这就很大程度上p少了贪污、低效的情况。

(二)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的村镇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法人机构,自负盈亏,要防范经营风险,首要条件是接受存款。在GB模式下,信贷偿还采用每周还款方式:贷款期为1年,每周分期付款,从贷款一周后开始偿付,并且在偿还贷款的同时,还应当定期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在贷款的同时也要存款,一年后债还清了,贷款者可以借更多,同时又有一笔存款可以用。另外,乡村银行发行股票,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购买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股份,从成为银行股东。

(三)明确多元的产权主体

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的制度基础,它是一种影响着企业资源配置和治理、经营绩效核心制度安排。GB模式希望将贷款者培养成为GB的管理者,加强其归属感和责任心,使其参与到GB的管理中来。GB模式将产权制度设计为“穷人自己的银行”。贷款者获得一年期的贷款时,需要每周存入小金额的存款,当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购买GB的股票成为股东。股东们投票选董事会,有资格成为董事会成员,参与银行管理。股权的相对分散有利于在股东、董事会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制衡,同时,让更多的贷款者拥有公司的股权有利于其参与管理,也会有效降低贷款者的违约风险。

(四)与政府保持良好合作

孟加拉政府对乡村银行的发展在态度和行动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乡村银行也始终与政府保持着合作的关系。在资金的方面,政府以4% ~ 5%的利率贷给乡村银行,至今已经累计超过50亿塔卡;在法律的方面,孟加拉国认同乡村银行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形式从事金融活动;在政策方面,政府为其提供免税的优惠政策;在组织的方面,孟加拉政府成立了政府小额信贷组织、孟加拉农村发展委员会和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以及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国有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项目,这些组织以及项目无形为乡村银行提供了多重防护,为乡村银行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三、孟加拉乡村银行的风险防范启示

格莱珉银行曾创造贷款返还率100%的奇迹,而在中国类似的农村金融机构有很多,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可我们却并没有创造这样的奇迹。近几十年来,在中国模仿、复制GB模式的案例有很多:1993年经济学家茅于轼的龙水头扶贫基金、“中国小额贷款之父”杜晓山的扶贫经济合作社、2010年11月,格莱珉银行、壹基金、阿里巴巴3方携手成立的松潘格莱珉小额贷款公司,无一例外的经历坎坷,最后宣布失败。在这22年的坎坷复制道路中,唯一存活下来的只有由格莱珉中国的总裁高战创建的苏北陆口的格莱珉中国陆口支行。笔者认为,与其说孟加拉银行是一个金融机构,不如说它是一个公益性组织,或许这也正是为什么尤努斯获得的是诺贝尔和平奖而不是经济学奖。GB 模式的精髓在于信任,这是尤努斯对穷人的一种信任,也是格莱珉银行风控的根基所在。

但我国的村镇银行是企业法人,更多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是我们不得不忽视的二者之间的重要差别。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风控经验中,获得许多启示。

(一)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防止信用风险的控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中国各行各业都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村镇银行的涉农贷款都采用信用担保、无实物抵押的模式,也已经有了类似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农民联保贷款。以广元市贵商村镇银行为例,其为具有农村户口,年龄18 ~ 60周岁的资信状况良好的,具有一定还款能力的农民提供贷款,同一辖区内的自然人自愿组成联保小组,联保小组相互承担责任,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虽然,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很多无抵押信用贷款,但我们的征信体系的建设却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基本信用资料掌握还不够全面并且仍处于人工处理阶段,缺乏系统智能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二)结合农业周期设计贷款制度

依据孟加拉乡村银行“整贷零还”的存贷款制度,结合农业的经营生产活动的周期性,以及不同农产品的回收期,我们可以设计一套因地制宜的存贷款时间表。在不同的时期,农产品的生长阶段不同,我们假设A产品投入期在第一季度,收获期在第三季度,而B产品需要在第三季度投入,次年第一季度回收。我们可以鼓励这生产这两类农产品的农民组成联保小组,即在一季度和三季度都可以定期定额还款。但是,这也只是笔者所思考的一种理想状态,在可行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在春季投入、秋季收入;不同农产品生长周期不同,有一年、三年不等;不同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不同,若强行搭配也会存在问题。所以,这还需要我们对当地农村生产条件做更为详细的统计调查。

(三)建立良好的内部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是风控的基础,GB模式的风险防范的关键是乡村中心会议,它具有很强的内部监管作用,而外部监管居于次要地位。在我国,村镇银行的风险防范还是以银行业监管机构为主导,依据法律文件,强调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其次。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内部控制建设滞后,许多机构都存在财会计信息质量不佳、财务监督不力、费用支出较高、不良资产占比大的问题,并且在治理结构方面,也存在发起人与参与人之间裙带关系的问题。结合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经验,笔者认为村镇银行应当尽快引进战略性投资者,注入更多民间资本,弥补村镇银行在产权主体上的“一股独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由于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较大,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还不健全,以及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差异性,对于GB模式我们只能借鉴和模仿,不能盲目照搬。笔者认为村镇银行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它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提出了城市资本回流农村、农村资金留在农村的新渠道。但其作为发展时间只有十年的新生事物,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者许多的问题,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尽快建设一套完善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让这颗金融体系中的新兴之星点亮中国新农村。

(作者单位为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波,刘亦文.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2(05).

[2] 时兴,曹国杰.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比较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05).

[3] 石晶,李卿语.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对发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启示[J].税务与经济,2010(02).

[4] 嵇正龙.我国村镇银行与孟加拉乡村银行比较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

(09).

[5] 杜晓山.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能的发展前景[J].中国农村经济,2008

(05).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3篇

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对全区上半年信贷情况、下半年信贷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刚才。对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银监办通报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半年金融监管重点、措施;区金融办、华信公司和各家金融机构也作了很好的发言。金融联席会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交流统一思想,抓住重点创新措施,协调配合增强合力,全力助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下面,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区上半年金融工作的基本估价

全区各金融机构紧抓中心服务大局,今年来。立足金融经济互动繁荣,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实现金融良性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应该说亮点纷呈。总结起来,主要凸显在三个方面:

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全区金融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确立的三大战略”五个”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等重点工作要求,年。全面启动了大发展,金融大行动”活动:通过开展积极“服务十大工程,推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服务产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三农''''助推统筹城乡发展”强化金融招商,做大金融产业,聚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切实加强政、银、企的对接和合作,着力打造政银企金三角,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等一系列活动。全区各级金融机构服务发展的理念更加明确,措施重点更加突出,涉农贷款、工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均得到较快增长。

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

存贷差进一步缩小。上半年,贷款余额较快增长。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贷款余额150亿元,比年初增长21.3%完成全年新增信贷目标(36亿元)73.1%超序时进度23.1个百分点;6月末,存贷差135亿元,存贷比52.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7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服务三农强劲,涉农贷款大幅度增长。全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0.3亿元,比年初增长29%净增13.6亿元。助推千亿工业强区,工业贷款再上台阶。上半年,全区工业贷款余额53.5亿元,比年初(39.8亿元)增长34.4%全区商业银行累计向中小企业投放信贷36.4亿元,同比增长36.2%超过年初调控目标(30%6.2个百分点;工业园区、职教园区政府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位融资6.68亿元,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支持政府性重点项目资金保障有力。今年以来,融资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各金融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区政府性投资项目到位融资10.5亿元,较好地保障了粉房湾长江大桥项目、旅游设施、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区不良贷款余额2.36亿元,截止六月底。较年初减少了7988万元,不良贷款率为1.6%较年初下降了1个百分点;剔除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比年初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银行的盈利能力继续提升,金融机构实现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45%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准确判断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把握形势研判政策。坚定金融业发展信心和决心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在又好又快的上行通道中运行,就而言。为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比增长20.2%全市19个区中排列第9同级考核的10个区中排列第四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91.4亿,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3亿元。增长4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98亿元,增长38.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18.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增长7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1.7%和15.1%此基础上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997万元,同比净增2094万元,增长19.1%比上年同期快2.5个百分点,各项指标都好于预期,实现了双过半”特别是财政收支双过半,工商税收双过半且高速增长(工商税收5.74亿,增长73.7%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超过50%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与栓72.6%同比提高了3.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累计投入63.7亿元。一江两岸”桥梁工程顺利推进,城市建设大干年可圈可点。区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上半年已投入32.6亿元。滨江新城圣泉南路、滨洲路等主骨架道路工程全面启动;大岭湖公园已经开工建设、篆山坪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滨江新城中央公园、艾坪山公园规划方案正在抓紧编制,年内均可启动;恒大金碧天下五星级酒店今年8月份将投入使用,富侨、富麒等五星级酒店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部分投入使用。

上半年产值增长45.2%比重庆平均高出13个百分点,千亿工业强区扎实推进。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302家。新增的规上企业超过了前几十年的总和。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重齿、为代表的存量企业,以玖龙纸业、龙煜铜管为代表的新投产企业,以渝安汽车、重庆建工为代表的建企业,以嘉川汽车、光伏电池为代表的即将建设企业—这“4个300亿”梯次产值格局。工业园区连续四年实现经济指标翻番,连续七年位居重庆十强特色工业园区,千亿级工业目标指日可待。

全区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02个,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合同引资335亿元,同比增长46.2%实际到位资金55.81亿元,同比增长40.7%新引进项目中1亿元以上的38个,以苏州科逸卫浴投资为代表的10亿的项目6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合同引资额达303亿元,占全区总合同引资额的90.6%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类,签约项目4个,项目合同引资108.2亿元。德感工业园的山东发动机合作项目50个亿,双福新区的汽车主题公园项目20个亿,双福新区的光伏太阳能电板项目100个亿。今年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99个,已开工77个,占总项目数77.8%完成投资55.9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30.6%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59.5%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为74.7%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8.5个百分点。

全区继续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建设“五个”实施“城市建设大干年”等重大举措下,国家对重庆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314''''总体部署、三峡移民后期扶持、振兴十大产业、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等重大发展战略决策的大环境下。下半年全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去年全国、全市及我区经济运行形势来看,GDP增速一季度最低,二季度缓慢回升。去年全国一季度为6.2%全年达到8.7%今年一季度为11.9%二季度回落到11.1%全市去年一季度增加9%全年达到14.9%今年一季度19.2%二季度回落到17.6%区去年一季度增加9.7%全年达到16.5%今年一季度21.8%二季度回落到20.2%据此判断,区全年经济将是一种渐下式的高开地走”事态运行,但下行幅度不会太大,属正常回落状况,估计下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第三季度增幅可能回落1.2个百分点左右,但全年有望超过18%快去年1.5个百分比以上。因此我区金融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稳定,前景看好。

保增长仍为第一目标,就全国而言。货币政策将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中运行。

目前宏观调控政策还处于观察期。总体上看由于下半年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由于对房地产调控、融资平台规范和节能减排的政策效果还没有完全体现。政策面仍将以“保增长”为第一目标,保障性住房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可能成为政策层面“保增长”两大举措。加之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期普遍在两年左右,国宏观调整政策退出的灵活程度又有限,因此下半年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可能性较小。正如7月20日,中共中央中总书记就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在听取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时明确强调的那样,必须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注意把握好政策调控力度和节奏。因此,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将以保增长为第一目标,继续执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是主旋律。

重庆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重视上升到新的高度。就金融工作本身而言。

重庆建设金融中心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两江新区的批复》都提出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上升到新的高度,金融产业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各方面的工作都在务实高效地推进。近年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更加重视金融工作,银峰书记曾在今年年初作出“针对重庆市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办?包括银行升格,更多的银行进津、村镇银行开市”等都相应作了批示要求;海祥区长在一季度金融工作会上明确提出构建政银企“金三角”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奋斗目标;今年6月12日,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得到慕冰副市长的肯定,并提出把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试点区县,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同时,中共重庆市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意见》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增收工程、微型企业发展等,都明确了金融工作支持的方向和重点。

从金融业自身的发展环境看,因此。无论是区经济发展大环境,宏观政策的大形势,还是市委、市政和区委、区政府对金融工作的大决心,都彰显出我区金融业发展机遇期看好,下半年金融工作仍将大有可为,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

三、全力做好下半年金融工作,明确目标强化措施。

区金融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仍将紧紧围绕年初金融工作要点,下半年。确保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16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存款余额超过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农业贷款余额增速不低于全区贷款余额增速,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同比增长30%增量高于上年;银行利润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以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5%以下;保费收入10.9亿,新增担保融资10亿元。如前分析,区金融业发展将遇大的机遇期,但要完成上述目标也必须面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的微调,投资过程中,产能过剩、房价高攀,国际热钱涌入,地方政府大量举措等作用下,为预防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三次上调准备率1.5个百分点,发行150亿3年期央票等货币调整措施,降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存款比率,控制流通货币。虽然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信贷结构上实施了调整,实际上货币政策是收紧的概念,且预计下半年更加趋紧。为此,全区金融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和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三大战略”五个”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着重要抓好以下工作:

继续开展好大发展金融大行动活动

下半年我区融资平台公司一方面要积极配合银行,首先要继续做强做实政府性融资平台。按照国发19号文件精神。抓紧完善存量贷款的抵押担保手续,弥补信用贷款“风险敞口”另一方面就是整合经营性资源,加大平台的经营性现金流,尽快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要通过采取企业承接制,政府性投资项目经营化,整合相关经营企业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规范经营性融资平台建设。各金融部门要站在发展大局,积极为经营性融资平台出谋划策,千方百计弥补经营性融资平台的缺失。要继续抓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继续开展好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应收帐款担保贷款、担保融资贷款、融资租赁贷款等信贷服务。风险大的地方,也是商机聚集的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在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发展壮大。继续抓好农村金融服务。要进一步扩大涉农贷款的比例,支持“三农”发展:农商行要继续开展“银企合作组织授信贷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继续发挥网点优势和经营优势,支持种养殖户等广大农户生产经营;农业银行支行要继续采取信用村加农户、整镇推进加农户、公司加农户等模式,大力推行农户小额贷款,服务“三农”发展;农发行支行要继续加大病险水库整治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信贷支持力度,邮政储蓄银行发挥点多面广有时,加大做小额贷款的力度。要强化金融要素保障,要积极开展金融招商,引进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做大金融总量,优化金融服务,倾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下大力气抓好“民生十条”金融服务

审议中共重庆市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增收、微型企业发展等方面,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言简意赅字字千金地提出了民生十条”明天区委要召开全委会。明确要求全区金融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实施农民增收工程上,区金融服务要抓好四方面工作: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力推行农行“金穗惠农卡”邮政储蓄银行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业务、农商行的农户联保贷款等,解决农户融资难;做强做实农业担保公司,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林权抵押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权、房屋宅基地所有权等改革,探索创设农村资产管理公司,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上,此外。区被选作开户行的银行要积极为企业开设账户,同时根据贷款人的申请,对符合条件的积极发放创业扶持贷款,贷款发放原则应在借款人向银行提出借款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被指定的担保公司要积极为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工作

不断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探索扩大信用贷款发放、创新涉农贷款担保方式、发展基于订单和保单的金融工具、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各金融监管机构要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创造和发展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灵活运用现有政策,增强"弹性"和"宽容度"进一步完善支持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对没有明确规定,但有利于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保就业项目的要允许试验。同时要指导金融企业建立健全应对危机、防范风险的内控机制,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促进金融企业稳健发展。加快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组建,区农委、区供销社、区金融办、银监办等部门和相关镇街要加强协作,积极对接,必须确保今年完成1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工作。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政府配套政策的扶持下,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和农业保险发展,继续扩大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林业保险、渔业保险品种;支持开展农民家庭财产、农房、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人身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推动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积极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区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继续密切银政企等关系

金融与经济相辅相成,金融是地方经济的血脉。密不可分。金融工作不仅仅是金融部门的事,事关地方经济民生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是金融赖以生存之根基,要密切各个方面关系,着力打造政银企金三角,形成我区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银政关系。全区上下都要牢固树立起在振兴经济中发展金融、发展金融中振兴经济的观念,关心、支持金融工作。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立足服务,搞好协调,把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本部门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区金融办要充分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加强银政交流、沟通。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职能,为金融发展服好务,帮助解决金融系统的实际困难,努力创造金融发展的最佳环境。同时,各家银行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向相关部门通报金融形势,根据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密切银企关系。要营造诚信环境,企业要诚实守信,提高信用等级。要依靠自身经营业绩和履约能力的提高来取得银行的信任。银行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多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自身也要讲求信誉,一旦签了约的项目,要确保资金按时到位,否则客户也会对银行失去信任。银行之间也要以信誉为本。营造诚信环境方面,党政各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各界要发挥好积极的作用,要大力表扬讲信用的企业和银行,营造起良好的信用氛围。密切银监关系。即各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关系。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银监办具有引导监督管理的职能,要寓“引导、监督”于服务之中。各家银行要服从人行、银监引导监管,人行、银监也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切实从有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体现灵活性,既要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又要确保资金安全,不出问题。密切银银关系。即各家银行之间的关系。各家银行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决不允许有恶性竞争的现象。要互相学习,加强交流,交流共享,共同致力于做大金融市场,一些企业和一些项目贷款中,可以多家合作实行效益分享。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稳健货币政策;甘肃;信贷投向

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积极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同时,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积极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目前,稳健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已经显现,贷款增速平稳回落。从甘肃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势头有所减缓,贷款增长回归常态,全省信贷资金投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稳健货币政策下甘肃省信贷资金投向的特点

(一)贷款增速平稳回落,产业贷款结构有所优化

至5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142.40亿元,同比增长23.98%,比上年同期回落5.85个百分点。1-5月,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564.97亿元,同比多增157.02亿元。信贷投放增速回落,主要是各商业银行为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要求,适当减少了信贷投放,部分金融机构还实施了贷款规模控制。

前5个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投向第一、二、三产业的贷款分别增加144.94亿元(含农户贷款)、154.8亿元和179.67亿元,增量占比分别为27.08%、28.93%和33.58%,其中第一、三产业贷款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提高2.72和0.65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贷款占比较上年末回落7.31个百分点。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涉农贷款的占比明显提高,5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882.83亿元,较年初增加219.83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总量的38.91%,带动第一产业的贷款占比上升。同时,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了全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贷款明显增加。

(二)短期贷款占比上升,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

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实施使得银行的流动性普遍趋紧,同时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活跃,省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旺盛,受风险偏好倾向短期化和利率上调等信贷价格的影响,金融机构积极调整贷款投放期限结构,贷款投放适度向短期化转变。1-5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短期贷款增加160.78亿元,同比多增90.93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总量的28.46%,同比提高11.34个百分点。同期,中长期贷款稳步增加,1-5月,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累计增加436.08亿元,同比多增18.91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总量的77.19%,同比回落25.07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行业新增贷款占比大幅上升,制造业新增贷款占比下降

随着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金融机构加大了铁路、公路、风电等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今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类贷款(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电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增长明显上升,1-5月,基础设施建设类贷款增加133.4亿元,占同期全部新增贷款(不含票据融资)的24.93%,同比上升15.14个百分点。同期,制造业贷款增加55.02亿元,占比10.28%,同比回落5.96个百分点。

(四)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继续上升,个人住房贷款大幅减少

在新增信贷总量有所收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信贷占比保持了较高水平。1-5月,对中小企业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1.98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量的56.33%,同比提高1.76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贷款增加105.59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量的36.72%,同比提高12.19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受房地产调控影响,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目前房贷优惠利率基本取消,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的提高抑制了部分购房需求,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持续回落,5月末同比增长35.49%,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8.46和41.53个百分点。

(五)民生领域贷款增长明显,贷款向风电和循环经济发展地区倾斜

随着国家“惠金工程”的实施,今年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妇女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信贷支持力度,以此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民生领域贷款增长明显。5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到20.20亿元,1-5月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56亿元;3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64.1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4.09亿元,为符合条件的城乡妇女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多次得到国家、省上各方面领导的肯定。同时,继续深入开展信贷助学工作,努力为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金融支持,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助学贷款余额达到16.61亿元,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857万元。

在“两翼齐飞”和“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等重大战略带动下,平凉、庆阳等陇东地区能源化工以及以酒泉为主的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成为信贷支持重点。1-5月投向平凉、庆阳、酒泉、武威等地的贷款增量占全省新增贷款的20%,仅酒泉地区新增贷款40.32亿元。另外随着《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逐步推进,投向天水市的贷款快速增长,1-5月新增贷款39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8%,重点满足了加工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循环经济基地建设的资金需求。

二、信贷资金投向变化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企业资金状况有所收紧,支付能力大大减弱

今年以来,受银行贷款投放明显放缓的影响,企业普遍感受资金状况较去年有所收紧。二季度,全省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家对银行贷款掌握和借款利率感受的景气指数继上季度出现回落的基础上,本季度继续回落7.56和6.72个百分点,分别降至指数为-48.74%和-55.46%。二季度,企业资金周转状况指数为6.72%,比上季度下降12.61个百分点;企业销售货款回笼情况的景气指数为28.58%,比上季度下降0.84个百分点。

在贷款增长放缓和企业资金需求趋旺背景下,企业支付能力大大减弱。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支付能力状况指数为19.32%,比上季度下降12.61个百分点。企业反映,由于贷款困难,今年项目建设较少或是进度缓慢,同时由于流动资金紧张,企业间拖欠货款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信贷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用面临挑战

今年货币信贷总量调控要求是贷款增量原则上不高于上年,信贷资金供给总量将比上年有所减少。但随着中央针对甘肃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及甘肃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跨越发展将带来持续、旺盛的贷款需求,信贷扩张动力依然较强,信贷资金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目前,全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工业经济总体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粗放型、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特征明显,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全省万元GDP能耗已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0%以上。同时,由于全省工业经济以资源型企业为主,易受资源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工业经济起伏波动较大的状况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在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信贷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用将面临更大挑战。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潜在金融风险增大

长期以来,受甘肃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单一和可贷项目资源相对较少的制约,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有色、冶金行业均被各商业银行列入信贷支持的重点,且在贷款的地域上相对集中,加剧了信贷投放的同质化趋势。“贷长存短”使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当前,随着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信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收紧,在利润驱动下,商业银行很可能将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信贷结构、防范风险出现矛盾。

当前,我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增长过快和“贷大、贷长、贷集中”等长期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产生和积聚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增长较快,房地产价格仍然偏高,这些都是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三、当前进一步优化信贷投向的政策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全省信贷投放总量适度增长

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准确把握政策意图和经济金融形势,根据全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信贷投放,均衡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在确保贷款增速回归常态的基础上,平滑月度、季度的贷款投放进度,保持全年信贷投放的均衡性。同时,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监测,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根据宏观审慎要求均衡、稳健地进行信贷投放。

(二)着力调整信贷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对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进行专项信贷支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产业、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充分发挥信贷结构调整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重点支持能够扩大生产能力、增加财政收入、改善民生、壮大经济实力的领域和行业。加大对粮食生产、农田水利建设、农民创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信贷投入力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信贷重点帮扶,全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按照《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努力加大对县域的信贷资金投入。

(三)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大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高度,稳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及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试点工作,为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和符合条件的城乡妇女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持。继续深入开展“助学贷款进村镇,小额贷款进社区”工作,创新助学信贷产品,在继续做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同时,努力推进商业性助学贷款业务。不断提高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努力增加信贷投放。要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继续通过加强专项信贷支持、创新信贷服务、优化信贷流程等,着力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四)认真执行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优化利率总水平的基础上继续贯彻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做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金融服务,密切关注灾区住房重建进展情况,继续加强对灾后住房重建的金融支持工作。

(五)强化稳健经营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团队绩效;绩效考核;薪酬体系

一、公司概况

XX投资担保公司系河南省工信厅、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成立的省级大型投融资担保企业,主营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的相关担保业务。公司以“担保―投资”为核心理念,以担保为桥梁,系统的整合金融服务机构的各种资源,打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总公司共有员工53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到了40%,本科以上的学历达到90%以上,其中部门经理以上的人员均具有长时间的金融管理,信用评估等方面的经验。

二、公司绩效与薪酬管理现状

由于公司还处于成长期,所以公司还是以一种粗放型的模式进行管理。具体来说,绩效和薪酬管理以传统形式的管理方法作为主导[1]。

(一)绩效考核方法

在绩效考核上,公司采用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分开考核的方法。其中业务部门主要有投资部门、融资部门和风险把控部门。

公司针对业务部门的基本行为、计划的执行、业绩的完成等几个具体的影响要素,确定了3项考核指标,不同指标以不同的权重出现。在考核中,日常工作以季度考核为基准,总结工作则以年度考核为基准进行。针对职能部门,公司设立了4项考核指标,分别是工作业绩,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综合表现,不同指标以不同权重出现,通过季度和年度进行考核。

(二)薪酬管理方法

公司人员的薪酬发放原则是将岗位工资与绩效考核的工资相结合,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鼓励员工创造效益。公司实行“固定工资=基本岗位工资+绩效考核工资+其他福利津贴”的薪酬办法。其中,业务人员绩效工资基数为工资标准新歌的55%,准业务部门人员(风险把控部门)以及非业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则为其工资标准总额的50%,月度绩效工资则为绩效考核分的百分比乘以其绩效工资基数[2]。

三、绩效与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XX公司的整体绩效考核体制在考核的工作方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方法的可操作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考核的目标出现偏差

考核的定位,主要是解决绩效考核工作管理的目标。XX公司绩效考评的目标虽然设定为提高整体绩效,但是可以看出,绩效考评的结果主要是用来进行工资和奖金的计算。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薪酬仅仅是一种保健因素,而绩效评估还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比如培训和自我的提高等等[3]。从XX公司的调查中来看,很多员工对公司绩效考核的目的并不了解,认为这只不过是公司用来管理薪水的方法。

(2)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首先,公司从发展的现实角度出发,在考核时只有投资业务额和出勤率这两个能使用量化结果的指标。而且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公司的行政、人力和财务的考核指标并没有与工资经营和整体的发展挂钩,难以使考核公平公正的进行。其次,投融资担保公司很多时候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任务,但绩效考核指标基本上都是针对个人的成绩的,只有少量难以量化的团队合作的指标,对绩效考评的成绩没有起到足够的实际影响。

(二)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构成过于简单,激励效果不明显

目前公司的薪酬构成,仅仅是在目前薪酬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划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该薪酬构成结构出现了很多的问题[4]。投融资部门的绩效所占比例要远远大于风险控制部门的比例,而且绩效提升的机会和方法也多于风险控制部门,这对于同是公司经营重要部门的风险控制工作人员来说,激励效果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绩效工资相差不大,这使得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总是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绩效上,而业务部门却因没有与职能部门有太大的差距,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2)薪酬激励缺少团队因素

在对公司薪酬构成研究中发现,员工绩效跟奖金的发放标准同个人业绩有很大关系,但与员工其他表现并没有很多联系。由于个人的收入仅仅和员工的个人业绩挂钩,所以对于工作中的团队来说,员工过分注重个人的得失,使得团队协作和共享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功能,不能实现更大的经营目标。薪酬的构成是保证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仅仅是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代的薪酬管理,津贴,培训,带薪假期等,应该被企业薪酬管理者考虑进去,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薪酬对员工的吸引力。

四、建立基于团队绩效的薪酬体系

在XX公司的正常业务运作中,根据职能的不同,各个业务和职能部门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团队的共同协作对公司业务顺利开展、对风险的控制、对业务过程的把握来说都很重要[5]。所以,XX公司要加强自身的薪酬系统,重点就是要建立一个基于团队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

(一)绩效目标的确定

对团队来讲,在管理其绩效时,要综合考虑公司的现状和组织结构特点,将绩效考核的目标定为:建立绩效考核与公司激励机制相互影响的制度,通过对绩效的考核,形成对员工以及团队的有效激励,达到员工目标、团队目标以及组织目标同时实现的联动机制;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协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完整的吸引、培训、任用和提高忠诚度的人才管理方案;绩效评估会逐步提升企业文化并且有助于构造企业核心价值观。

(二)建立适合的考核指标

基于对XX公司的企业特点和对目前公司主营项目的分析,确定建立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应以团队绩效考核为基础,理论基础为BSC(平衡计分卡)和KPI(关键绩效指标理论),并同时确定以下原则:

(1)以团队分析为基础进行目标考核。绩效考核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岗位分析基础上,而XX公司是以业务为基础,由人事部门,业务部门,行政部门等各个团队支撑的,团队目标就是部门的目标,所以分析目标时,要以团队分析为基础。

(2)以量化指标为主注重全面考核。量化的指标明确而有说服力,在进行考核指标设计时,应该尽量采取可量化的指标方案。同时,除了对工作业绩设置指标之外,还要结合全面考核的理念,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能力、潜力等方面进行不同形式的全面考核。

(3)以能力的差别为设计核心。设计指标要着眼于员工的潜力和公司整体的培养和开发,不为职务等级等因素影响,要根据公司业务特点和人员结构,灵活设计考核指标。

(4)以关键指标为重点兼顾风险控制因素。在考核指标的设计方面,要抓住符合公司组织内部工作的关键参数进行关键指标的设计,同时给予担保行业的高风险性,在考核业绩的规模和成绩的同时必须强调对风险的重视和控制。

(三)以宽带薪酬代替传统薪酬模式

企业要积极改变现有的薪酬模式,变传统薪酬模式为宽带型薪酬结构。立足于对公司现状的分析和认识,结合公司的短期和中期发展战略,要对XX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调整,按照职能和团队业务特点进行结构重组,尽量减少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宽带薪酬的思路。在设计宽带薪酬时,要注意突出企业的自有文化,并把握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薪酬虽然分有薪级,但是并没有影响原有的职位晋级道路。二是各个薪级之间的重叠度较大,这样能给予员工足够的激励,有利于绩效薪酬改革的顺利推行[6]。

建立宽带薪酬体系,首先要确定各层级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的比例,每月通过绩效考核决定员工的浮动工资。其次,在设计薪酬上,要充分体现出宽带薪酬体系,检查新设计的绩效薪酬体系各个薪级之间的重叠度是否正常,是否能在不影响员工自身认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激励各个岗位的员工进行工作。

(四)多种绩效的有机结合

在公司新的薪酬方案中,员工薪酬也会受到该员工所处的团队的整体绩效的影响。因此,团队内部必须要加强合作,相互沟通,共同完成个人、团队以及组织的工作目标。在XX团队导向的薪酬方案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绩效工资这一部分,绩效由员工个人绩效、所在团队的绩效和组织的整体绩效组成[7]。通过团队绩效指标确定的完成,在团队目标的框架下,进行个人业绩考核,这样,将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改善了以往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团队缺乏协调配合的情况,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对公司既定目标的完成起了正向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充满活力的薪酬分配机制,中小融资公司应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基于团队绩效的薪酬体系,有的放矢地改革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激励创新机制,有利于企业效益的增长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海霞. 基于团队的薪酬体系设计探讨[J]. 企业活力,2010,04:63-67.

[2]白艳,李蕾.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现状的分析研究[J]. 中国商贸,2012,12:80-81+87.

[3]李振忠. 试论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师,2012,07:260-261.

[4]宣琳. 激励员工的绩效薪酬[J]. 商业经济,2004,08:44-45+103.

[5]史晓麟. 构建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探讨[J]. 技术与市场,2007,07:68-70.

[6]袁莉,龚自贵.现代企业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完善[J ].中国商贸.2010(17),67- 70.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6篇

日前,在市场宽松政策预期及利率下行的影响下,信托收益有所下滑。然而近期房地信托出现显着回升,主要因素是在售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增多而且普遍伴随着高收益的特征。

根据普益财富最新的的数据显示,虽然8月份市场上发行信托产品的总体数量下滑了近50%,但是房地产信托当月发行17款,占比由上月14.29%的比例提高到了15.60%。此外,房地产信托依然占据着集合信托收益率的榜首,前8个月房地产信托各月收益率均在10%以上。

房地产信托数量的回暖是在今年发行低迷和存量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出现的,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持续调控和银监会对房地产信托风险的不断提示和收紧的情况下,在经过二季度的兑付高峰和部分信托的提前清盘后,房地产信托发行量和存量开始快速下降。如今,迎来反弹,数量开始增加。集合资金房地产信托和单一房地产信托反弹力度明显不同,单一资金房地产信托反弹明显强劲。

目前,机构普遍看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从数据上,上市房地产公司情况确实大幅好转,半年报显示,2012年中期整体主营收入增长28.3%,净利润增加13.2%,且2012年中期销售回笼资金增2.8%。

但是监管部门仍对集合信托把控较严,这使得新发房地产信托项目的质量明显提高。在上半年新增的房地产项目中,融资方多为一线上市地产商或者地方龙头,融资方质量明显好于去年。6月份以来,房地产行业整体无论是债务结构还销售状况均明显好转。

虽然房地产信托收益率在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降的情况下有所回升,融资质量明显好转,但由于房地产整体调控目标尚未实现,房地产税呼之欲出,房地产信托发行量回暖的力度可能有限。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房地产信托产品时,应注意考察融资方的社会活动和对项目的考察,警惕部分风险的传递。

普益财富研究中心介绍说,他们总结出了一个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测评体系,投资者可以借鉴使用,从而评判一款信托产品是否值得投资。

这一测评体系,具体来说,是从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融资项目的还款能力、信托产品的风险水平和信托公司的理财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

由于目前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在设计上以债权模式或者“物权+反购”模式为主,收益一般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故可以用其预期收益率来评判其收益水平。为剔除期限结构对收益率的影响,测评体系用预期EI值(预期收益率/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衡量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能力。

融资项目的还款能

目前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基本上为项目融资模式,借款人或者项目本身的现金流或者利税前利润(EBIT)已知,测评体系用项目或者借款人的EBIT/信托产品兑付资金需求衡量项目还款能力。

信托产品的风险水平

虽然目前固定收益集合信托有刚性兑付文化,但产品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风险水平较低的产品通常收益较低,风险水平较高的产品通常收益较高,投资者应该规避风险高收益低的产品,以及风险不可控的产品。对信托产品的风控水平从两个方面评价,第一,项目或融资人自身是否有风险,包括政策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第二,信托公式为控制这些风险采取的风控措施或者产品设计是否得当,是否有效。

信托公司的理财能力

信托公司的自身实力不仅代表了信托公司对项目的把控能力,而且涵盖了信托公司开发集合产品的经验、在产品出问题之后信托公司处置资产的能力、信托公司股东对其业务的支持等。所以,一家公司的综合实力如何,从某种层度上可以影响到信托产品的设计、运行、清算。

普益研究员范杰以湖南信托-天房大寺新家园保障房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例,分析了信托产品的投资价值。

按照公开信息,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充天房投资流动资产,投入名下天津天房瑞诚置业有限公司建设的大寺新家园127地块保障房项目。投资期限为2年,认购参与起点为100万,认购2000万起,年化收益率为10.8%,是同期存款利率的2.88倍,单纯从收益率来看很是可观。

其还款来源为所投项目的销售收入,预计销售收入18.93亿元人民,扣出投资成本后用于还款的资金约为信托本息的1.94倍,范杰认为虽然能覆盖信托本息,但覆盖倍数不高,不过由于增信措施到位,有效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

“天房集团为信托利益的实现提供差额补足义务,其净资产为92.06亿元,同时天房集团还将所持的天房信诚(净资产11.98亿万元)的100%股权质押给;房瑞诚差额补足义务的实现提供保证担保,其总资产为4.85亿元。另外,湖南信托派专人进驻天房瑞诚:系列措施能有效地控项目的风险,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发行机构为湖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2008年以来共有260款产品到期,均按合同实现了兑付,且股东背景系地方政府,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度能力较强,不足的是净资产与信托资产比较低”。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7篇

一、担保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担保行业起步较晚,1993年第一家信用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由原国家经贸委,该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业务模式和担保体系的架构。2001年,《关于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信用担保机构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此后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和资本规模保持不断增长,担保贷款金额和数量迅速扩张。中国担保行业规模在经历了2010年~2011年的快速增长后,在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2013年~2016年担保机构数量呈现波动下滑趋势,其中2015年度同比下滑11.61%,担保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担保行业所隐含的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以山东省融资担保机构数量为例,具体变化情况见表1。

二、担保行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担保实质是利用自身的信用为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搭建桥梁,在整个交易行为过程中,完成信息流、现金流的整合,从而完成资源的配置,发挥资金融通的作用。经济新常态下,担保公司面临客户端风险、自身经营模式风险相互叠加和交织的风险。

(一)客户端风险分析

客户端风险是指在担保期间内外风险源因素共同作用下,风险能量经积聚产生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在突破风险阈值后,经由特别路径,依附一定载体在系统之间传导或蔓延,致使企业利益和担保利益偏离预期目标的现象。1.客户端风险特征为了解客户端风险基本特征,经对2001年~2016年期间山东省内发生担保代偿的137户企业的调研,结合当前市场状况和数据分析,总结出以下特征:(1)风险发生时间和行业分布的集中度较高。风险集中发生的期间从2014年开始,2014年~2016年发生的代偿金额高于过去十年发生的代偿总额。这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高度契合。代偿项目行业分布集中于贸易业、食品制造业、设备和部件制造业、小额贷款公司和房地产行业,行业分布较为明显。(2)风险额度分布呈正态分布态势。企业代偿额度分布呈现典型的正态分布特征。2000万元~5000万元担保额度区间是最高区间。一般来说,经营规模不是衡量企业风险的因素,经营规模大不代表企业风险高,经营规模小不代表企业风险低,但担保额度与企业经营规模息息相关。(3)风险的地域性。代偿项目地域风险集中度较高,其中山东省内济南、日照、潍坊、临沂和济宁等地区企业风险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地区系统性风险、互保圈风险、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影响。(4)风险频发引发信用危机初现。目前金融机构出于对不良贷款容忍度低、考核压力大等原因,对民营中小企业惜贷、抽贷严重,导致信用危机频频发生。省内中小企业为避免发生抽贷现象,即使有还款能力也不进行还款,采用借新还旧等多种风险化解手段进行资金的融通,导致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的矛盾日益激烈,银企信任关系破坏。2.客户端风险成因从客户端风险源来看,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1)外部因素:首先是宏观层面原因。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较弱,经济增长疲软,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偏弱,国内制造业外贸走势偏弱,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仍显不足。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在乐观情绪支配下加速财务杠杆化,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一旦经济逆转或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资产急剧缩水,导致资不抵债和流动性不足的状况。其次是行业和产业政策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任务中摆在首位的就是去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受此影响国内债券市场前三季度已有23个发行主体出现实质性违约,涉及46只债券,本金或超过376亿元。刚性兑付在各债券类别逐一打破,违约债权发行人从民营企业扩展到国企和央企,违约行业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如煤炭、钢铁、太阳能、金属与采矿等行业。而在此之前,中国债券市场超过10年未发生过实质性违约。再次是区域因素影响。山东省内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比较高,一方面,金融资源匹配倾向性较为明显,目前很多金融企业处于资产质量的考虑,对民营企业抽贷、压贷、惜贷严重,大量优质金融资源分配到大型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除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外,体量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在市场竞争中也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最后是配套机制建设影响。不完善的信用体系、漏洞的抵质押融资登记制度,使得中小企业失信的成本较低,也是违约频发的原因。(2)内部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导致发生风险的原因较为复杂,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归纳了以下15种风险成因,具体见表2。因主要是前八项,金额占比88.54%,户数占比81.76%。下面重点分析前八项的风险成因:互保圈风险的传导。互保企业出现风险往往引发银行对互保圈内所有企业的抽贷,进而导致互保圈风险快速蔓延,企业资金链断裂发生实质性违约。借贷资金用途改变导致风险发生。借款人改变贷款用途,用于投机性业务、资本运作、以流动资金名义申请贷款实际用于固定资产投入等,都会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银行抽贷造成的影响。目前传统制造业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经济和政策冲击较大,有些金融机构为防范和控制风险,对企业抽贷、压贷,让其提前还款并不再续作,导致企业进一步陷入困境,进而逐渐丧失外部融资能力,加速风险的爆发。投资扩张风险。企业大幅举债、盲目扩张,但是投资的项目收入回款慢或效益不达预期,从而导致现金流紧张,偿债能力大幅下降。实际控制人因素引发代偿。实际控制人由于涉嫌贿赂、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被逮捕或者跑路,导致经营不能持续,引发融资风险。民间借贷风险。企业涉嫌民间借贷引发债务纠纷,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自身经营不善原因。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战略或决策的失误,使经营资金良性运转的机制被打破,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公司治理因素。该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管理层,如管理层的频繁变动、股东的权利内部斗争、权力寻租等,都会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及债务偿还。

(二)担保行业经营模式风险

担保机构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而生,承载着服务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重要使命。担保行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担保行业自身经营模式存在以下局限性:1.担保机构资产规模偏小,行业盈利水平偏低。担保机构是金融行业的从属经济主体,目前商业模式没有被充分认知,行业价值未得到充分认同。保费收入和承担的风险不配比,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16年全省担保机构数量相比2013年下降了17.35%,在保责任余额相比2013年下降了约4.34%。2.银担合作不够顺畅,权责不对等。在开展业务合作时,担保机构在向银行缴纳业务保证金的同时仍要承担100%的风险,权责严重不对等。经济新常态下,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趋谨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担保机构的业务准入门槛;二是总量控制额度,暂停与担保机构开展新业务合作;三是通过增加保证金比例、降低业务放大倍数上限等措施,提高与担保机构的实质合作条件。3.担保机构普遍缺乏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担保机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担保费收入,在经济下行时期担保费收入无法弥补代偿损失,导致其资本规模难以扩大,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的缺乏使得担保机构的可持续经营受到较大的挑战,严重制约担保公司的发展壮大。4.担保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风险管控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担保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狭窄,大部分担保机构风险识别手段和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对冲技术和转嫁措施,一旦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等系统性风险,担保机构的代偿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未来在客户端和自身经营风险的共同影响下,担保行业面临分化趋势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现状。

三、再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经济下行时期,在内外部风险的共同影响下,担保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业务扩展受阻、代偿风险上升、银担合作难度加大等问题。担保机构迫切需要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模式、信用增信、资金支撑和行业体系建设方面为其提供保障,基于此再担保机构应运而生。

(一)再担保和再担保体系的含义

再担保是再担保机构利用自身信用,为保障担保行为的实现而对担保机构进行的担保。再担保是担保机构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重要方式(具体业务模式如图1所示)。再担保体系建设是指再担保机构利用股权结构、以再担保业务合作为纽带,建立再担保、担保层次分明的担保体系架构,发挥信息集聚、资源配置、要素优化、资金整合等优势。

(二)再担保体系建设的作用

自2007年第一家再担保机构成立至今再担保行业已经发展9年,通过发挥再担保的增信、分险、引领等作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杠杆效应不断放大,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稳步提高。特别是在近几年“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随着山东金融改革层层深入,再担保体系为解决担保行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1.再担保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再担保主要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支持担保机构发展,通过再担保审慎监管,在机构准入、资本金补充、风险管理、业务开展等方面强化约束,建立统一规范的再担保体系,提升整体行业公信力。2.再担保发挥风险分散作用。通过开展分保、联保等再担保业务,构建担保体系与银行体系总对总的合作关系,将极大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建立顺畅的合作关系,促进担保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全面风险意识,充分发挥优质担保机构的集聚效应。3.再担保具有信息共享功能。一是有利于在再担保体系内部建立客户资源共享池,形成统一的风险控制标准。二是识别并及时共享信用记录不佳的客户信息,降低体系成员间共发性、传递性风险。三是通过共享的客户资料,可以提高担保业务运作效率,使现有的体系成员间合作更紧密,提高同行内的竞争力。四是有利于社会化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同时建立银行等资金来源提供者与中小企业之间良好的信用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完善,进而达到防范风险的良好效果。

(三)再担保体系化解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1.风险识别。风险来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对于担保行业而言则主要来源于客户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因素。再担保体系通过股权关系、以业务合作为纽带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架构,通过担保机构自下而上形成风险信息清单的汇集,通过再担保公司的整合和分析,打破信息孤岛,形成自上而下的区域风险数据库,用以指导担保机构对于行业政策、市场状况、互保情况、经营变化、信用数据等各种风险信息的判断,从源头提高识别风险能力,做出正确的项目决策,优化资源配置。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度、标准的确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运用。再担保依托资源、人才、信息优势,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制度和指引,创新业务品种和风险缓释措施,建立风险控制指标,形成地区经营策略和风险管控策略,倡导风险文化,规范担保业务流程,严格担保审查程序,实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运行监测制度、代偿及债务追偿制度等加强风险管理,从而有效控制担保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形成完善的规避和分散风险机制。引导在再担保体系内担保机构合法、合规、稳健地开展业务。3.风险分担。当担保机构的业务发生风险时,再担保在一定的比例内承担代偿责任,为担保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降低担保风险对担保行业的震荡幅度,克服担保行业风险和收益不配比的弊端,帮助担保机构提高资产流动性。以山东再担保为例,目前现有100家体系成员,合作机构近60余家,覆盖全省17地市。山东再担保以再担保体系平台为纽带,通过创新再担保业务产品和模式,借力市场化手段融合全省担保资源,推动全省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2015年度新增担保、再担保额达到276亿元。助力省内中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的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安微担保模式”表明,政府投入1亿元财政资金可撬动100亿元贷款注入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银行信贷敞口较自主发放贷款下降80%,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提升2.5倍。因此,面对经济下行和代偿压力交织的形势下,政府加大对再担保的投入,增强再担保体系建设的力度,构建一个层次多元、结构合理、风险控制能力完备、效益良好的再担保体系,符合担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可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作者:赵成凤 周衍鲁 姚庆玲 单位:山东省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赵爱玲.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王鹏.构建以省级再担保为核心的融资担保体系[J].中国担保,2016(04).

[4]姜焱.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业务模式及风险浅析[J].中国商界,2013年(07).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8篇

开发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

开发性金融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建立的一种金融形态和金融方法。

开行作为我国开发性金融领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肩负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的使命,贷款主要投向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建设等“两基一支”领域,“三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中小微企业、助学贷款等社会民生领域,以及境外能源资源、中资企业“走出去”等国际合作领域。开行肩负使命、支持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开行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特色和风险特征。

(一)战略性

开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银行,在选择项目时,要首先把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体现政府意图和政策导向摆在第一位。比如,开行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和经济外交战略,就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国际业务中的国别风险、政治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又比如在经济下行期,面对电力、铁路等基础性行业出现的经营和融资困难,开行要通过增发贷款在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行业起到稳定和拉动的重大作用,积极进行逆周期调节,防止重大项目和产业资金链断裂和经济大起大落。

(二)开发性

瓶颈领域普遍存在市场发育程度低、信用不完善、项目前期开发投入大、自身偿债能力弱等问题,风险难以控制,项目收益低且存在不确定性,很难满足商业金融机构的标准和要求,财政资金又无法完全覆盖。开行支持的项目大部分都属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领域,比起商业银行,自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压力。这就要求开发性金融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创新信用结构,引领社会资金,在支持项目建设的同时防范风险,最终把市场不成熟的领域培育成为商业可持续的领域。

(三)长期性

开行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风险具有“长期、大额、集中”的特征。“长期”体现为贷款期限长,平均合同期限在10年以上,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多、不确定性大;“大额”体现为贷款额度大,许多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在数十亿、上百亿元以上;“集中”体现为贷款相对集中于一些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一旦经济下行,这些行业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或亏损,开行就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开行中长期风险管理

探索与实践

经过多年实践,开行针对开发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探索形成了显著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总体来讲,开行的风险管理立足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预研预判,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实现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具体来讲,包括规划先行、银政合作、信用结构、发债筹资、金融创新、完善机制等方法,这些方法综合形成了开发性金融风险管理的“利器”。

(一)通过规划先行,增强促发展、控风险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规划先行既是引领业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中长期业务的客观要求,应对“长期、大额、集中”风险的有效工具。一是以规划先行促进各地科学发展,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开行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配合地方政府制订区域、产业、社会、市场等发展规划,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各地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规划把握支持重点,防范贷款投向风险。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融资的支持重点和方向,把好项目入口关,最大限度地将防范风险的环节向前延伸。三是通过规划培育孵化项目,防范项目失败风险。在规划一揽子合作的目标和框架下,根据项目成熟程度,分步安排和实施。整合各种要素资源,不断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使实施条件逐渐成熟,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四是促进规划成果落地,防范项目融资风险。开行把系统性融资规划嵌入与各地的整体规划合作,设计重大项目的融资方案,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规划实施,避免项目建设资金无法落实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银政合作,以系统合力控制风险

一是共同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健康的市场主体。银政合作具有建设市场和防范风险的双重职能。开行发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开行的融资优势相结合,将防范风险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共同推进信用建设、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控能力。比如,在支持城镇化方面,开行与地方政府共建融资平台,推动整合各种资源充实平台实力,规范平台管理,不断发现和挖掘平台的信用潜力,培育了一大批健康的市场主体和企业主体,既有效防范了信贷风险,又解决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难题。二是银政合力加强贷款的全过程管理。在项目前期和评审阶段,加强与政府合作,选择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的优质项目,推动落实项目的信用结构和贷款条件;在贷款发放后,密切与政府沟通,跟踪了解项目信息,同时发挥与政府合作成立的助贷机构的作用,加强对项目的监控和管理;在贷款回收期,采取贷款回收与发放挂钩等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与政府共同推动项目本息回收和不良资产化解。三是运用社会化方法开展贷款项目监督。与地方政府、纪检监察等部门合作,创造性地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对贷款实施公开监督,极大地拓宽了项目管理和风险防控的半径,形成了强有力的风险防控网络,构筑起开行资产安全的又一道屏障。

(三)构建完备的信用结构,确保贷款风险可控

信用结构是项目贷款风险分担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开行结合监管要求和形势变化,不断创新信用结构,使贷款资金进入瓶颈领域成为可能,有效控制了长期信用风险。比如,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通过BT和委托代建协议项下的收益权等作质押,以政府城建资金、城投集团和土储中心经营收益作补充还款来源等方式,夯实信用结构。创新设计政府平台矿业权大额融资模式,平台公司以矿业权作抵押进行融资,并通过矿业权的增值获得项目现金流。在棚户区改造领域,针对项目结构复杂、流程环节多、资金使用、监管、回笼控制难度大的特点,通过以省级平台公司提供保证担保、土地开发成本返还收入和项目其他补助资金形成的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再加上账户监管、抵押品排他性承诺等多种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锁定风险。在产业领域,对于拥有知识产权且具备市场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客户,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允许借款人以合法享有且可以转让的专利权、商标注册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作质押。在中资企业“走出去”领域,在为购买中方设备的海外客户提供买方信贷时,面对海外客户资信状况难以甄别、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高等困难,设计了借款人牌照或资产抵质押担保、开行与中资企业共同进行风险分担等措施,实现了整体风险的缓释。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开行选择实力较强、供油能力可靠的国外石油公司作借款人,并针对油贸现金流稳定的特点,设计了以借款人向中国出口石油的销售收入为质押的信用结构,以及“先归集、再扣收、后返还”的现金流监管模式,确保售油收入闭环运行,优先用于偿还开行贷款。

(四)发挥债券银行优势,实现资产负债期限合理配置

开行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将居民储蓄和社会资金化零为整、续短为长,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覆盖和应对长期、大额、集中风险。同时,坚持稳健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将流动性管理视为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和资金管理的中枢,充分发挥主动负债优势,统筹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有效防范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五)开展金融合作与创新,运用市场化方法分散风险

通过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设中长期投融资市场,疏通信贷资产流通渠道,构造项目的市场化出口,分散长期、大额、集中风险。2005年12月,开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国内首笔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开创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先河。开行还是我国银团贷款的主力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银团贷款余额接近1.3万亿元。

(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一是严格项目评审。通过建立路演审议制度、风险边界判断制度以及客户信用评级和债项评审相结合的“二元评审”体系,加强评级和授信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统一评审,综合授信”体系,通盘考虑客户各项业务需求,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二是加强贷后管理。通过严格的贷款分类制度、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的抵质押担保管理体系以及信贷资产动态管理,形成了包括贷款资金监管、贷后现金流监管、项目监管、借款人监管、担保监管在内的多元化贷后管理模式,覆盖信贷管理的各个环节。三是加强行业分析和案例指导。在对行业发展趋势和风险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信贷政策,总结典型项目开发评审和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编制相关案例,使全行在项目开发、评审、贷后管理等各个阶段能够明确方向、关注重要风险点。四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着眼于覆盖所有的风险种类、业务领域以及业务发展全过程和各种潜在风险,完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审部门三道防线,构筑风险防控的有力屏障。在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下,根据各部门和业务条线的职能分工,加强对风险管理的考核,落实风险责任。

实践证明,开行的风险管控是有效的,既服务了国家发展战略,又实现了自身良好经营业绩。截至今年6月底,开行累计本息回收率达99.39%,连续54个季度保持高位运行;不良贷款率为0.32%,连续33个季度控制在1%以内,资产质量保持国内外同业领先水平。

开发性金融的风险文化

开行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业绩的同时,形成了具有开发性金融特色的风险文化,它植根于开发性金融的成功实践,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以支持发展为核心,集中体现为“在支持中防控风险、用发展来化解风险”的“大风险观”。

开发性金融的风险文化包括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层面,具有“全员一体、全流程渗透、全方位覆盖、全要素联动”的鲜明特征。精神层面体现为“大风险观”及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理念,是风险文化的上层建筑。包括“风险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对国家利益负责、对开行发展负责”的大局观念,“细节决定成败,风险止于流程”、“全员动员、人人有责”的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等等。制度层面体现为健全高效的风险管控架构、制度和流程,是风险文化的核心载体。包括与开行战略发展目标和业务发展模式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以及贯穿业务各环节的全流程制度体系等。行为层面体现为蕴含在每名员工行动中和每个操作环节上的风险防范行为准则,是风险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建立健全行为准则,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采取监督检查和合规教育等方式,提高员工队伍职业道德水准,以道德约束弥补制度漏洞。物质层面体现为成熟的风险甄别计量和控制技术、可靠的信息科技系统、高素质的专家型人才队伍等,是风险文化的支撑和保障。可以说,风险文化是开发性金融在意识文化领域的体现和延伸,为增强风险防范体系的整体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深刻变化,开行风险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开行更好地防范风险、服务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开行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正确把握促发展和控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打造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控重点领域风险,不断提升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M银行支行;风险;防范

1.绪论

本课题将通过预控审计的方法,发挥审计作用,强调风险预控,改善M银行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解决M银行支行的风险防范问题,促进M银行支行的风险防范。同时也为其他银行提供一个借鉴作用,帮助其他银行也改善其风险防范。

国内外学者也有一些相关论述:Dominic Barton、Roberto Newell及Gregory Wilson(2005)[1]认为,通过识别在银行业的实体部门发生的预警信号,能够在危机对企业达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程度之前发现他们。李扬、刘华和余维彬(2003)[2]认为,信贷风险的防范应通过努力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来预防和降低信贷风险。张凤环(2012)[3]认为,应强化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审计委员会模式,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郭妍婷(2012)[4]认为,风险导向性的内部审计是银行实行的重点,可对我国现有体制下无法防范和控制的风险进行判断,同时对新业务的风险评估要高度重视。

事实上,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仍存在不足之处,基于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将运用预控审计结合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风险预警目的。因此,结合M银行支行的实际情况,以M银行支行为对象,分析M银行支行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M银行支行风险防范的现状与问题

M银行支行是一级支行,其目前存款金额拥有350个亿,发放贷款290个亿,其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0%。

M银行支行风险防范的现状:

目前,M银行支行拥有自己的一套风险防范措施,在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经验基础上,通过多年改革完善,M银行支行已经建立起以“坚持审贷分离,前后台分开,信贷审批、经营、风险管理独立履责”为主要内容的信贷组织体系。这些制度措施主要包括风险预警、信贷授权、尽职调查、客户评价与项目评估制度。

M银行支行风险防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M银行支行信贷不良资产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M银行支行不良贷款余额2.9亿元,比去年第三季度末增加0.29亿元;不良贷款率1.00%,比去年第三季度末上浮0.1个百分点。而去年第三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比前年第三季度增加了0.8亿元,不良贷款率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M银行支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出现了双升的情况。

M银行支行内部风险防范效果欠佳。M银行支行在2012年第四季度中,曾经发生内部操作失误事件。一名现金柜员于办理开户业务时,为客户关联短信通知,其关联号码发生错误,而且打印出来的回单有误。当时复核人员没有发现错误;传票联上交会计人员,均没有发现错误。复核人员疏于复核,只是走流程地扫过一眼即盖章确认。审计人员也没有发现错误。从这件事也体现了内部风险防范措施的不足,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才会出现了风险防范漏洞。

3.M银行支行风险防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彻底。首先,贷前调查不细致,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资料进行摘录、整合,作出的结论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其次,贷中审查执行不到位,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对借款人、担保人、抵押物、质押物等审查不严,造成潜在的信贷风险。这些审查不到位,造就银行时候催收贷款过程的困难,从而增加了呆账坏账的数目。第三,贷后检查表面化,贷款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放松了,降低了银行对这些企业还贷的可控性。因此,信贷不良资产呈上升趋势是由于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彻底,造成了银行潜在的信贷风险,最终结果就是不良资产比例上升。

内部审计流于形式。M银行支行存在内部风险的原因之一,作者认为是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突出表现在M银行支行的内审机构是支行内的一个职能部门,内审机构在对银行内部其他同级部门进行审计时,因级别相同,又相互制约,且内部审计又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经济上依附于本单位,组织上独立性不够,加上内部审计人员与支行存在息息相关的经济利益关系,所以很难保证内审的客观公正。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而内部审计处于一个重要位置,如果内部审计不能及时发现错误,防范风险,那么将会引发重大内部风险。

4.改善M银行支行风险防范问题的对策

4.1 改善M银行支行风险防范的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M银行支行的风险防范问题,作者决定通过预控审计的方法,改善M银行支行的风险防范。其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M银行支行风险预控审计的目标,接着明确审计指标,再确定审计标准,然后进行预控审计防范风险。

4.2 M银行支行风险预控审计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决定采用预控审计防范风险,强调风险预控。上述提到,信贷不良资产呈上升趋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贷款人员贷前调查不彻底,造成对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以及还款能力不清楚,以至于形成呆账坏账的结果。如果以审计角度进行贷前调查,首先确定审计目标,然后明确审计指标,最后确定审计标准,严格按照审计标准来调查客户的信用情况以及还款能力,可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4.2.1 针对信贷风险预控审计目标

以信贷风险为例,可这样确定风险预控审计目标:

(1)明确企业信用状况。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评价顾客的信用状况,才能合理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要合理评价企业的信用,必须对顾客信用进行调查,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2)明确企业的还款能力。银行信贷业务,除了考虑企业的信用情况,还款能力也是考虑的一个因素。一个企业有良好的信用状况而无相应的还款能力,那么该笔信贷业务就会存在风险。

因此,M银行支行针对信贷风险实行预控审计应该把企业的信用状况以及还款能力的范围,确定为是否发放贷款的审计目标。

4.2.2 信贷风险预控审计指标

针对调查贷款企业信用状况及还款能力的目标,可选定以下审计指标: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信用评估等级;信用记录;未来发展预计及其他因素。

4.2.3 信贷风险预控审计标准

根据以上指标,需要一个审计的标准,作为审计的依据。为了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审计标准,作者询问了M银行支行的员工,有关对外贷款时,银行考虑的财务状况因素以及信用情况;然后作者根据员工提供的资料范围,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经过估算,确定审计标准如表4-1。

在这里需要注意:(1)流动比率

在采用信用评分法进行信用评估时,分数在80分以上者,说明企业信用状况好;分数在70-80分者,说明信用状况良好;分数在60-70分者,说明信用状况一般;分数在60分以下者,说明信用状况较差,不给予贷款审批。

这个审计标准是根据企业信用评分表所衍生出来的。当然,这个审计标准值考虑了贷款客户的财务状况以及信用状况,其中涉及的一些信用政策作者暂不做叙述。

4.3 M银行支行风险预控审计实例

红三公司计划向M银行支行借贷125万元。下面运用预控审计的方法进行审计,最大限度防范信贷风险。

(1)明确对红三公司的审计目标。红三公司计划借贷125万元。根据表4-1,需要满足流动比率大于2;资产负债率在10%-30%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在40%以上;信用评估等级AAA以上;信用记录好;未来发展估计好;其他因素好。一般来说,综合评分在80分以上者,才能获批。因此,作者对红三公司的各项条件进行审计,看是否满足条件。

(2)确定对红三公司的审计指标。作者需要审计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信用评估等级;信用记录;未来发展预计及其他因素。

(3)审计流动比率。根据作者搜索的资料,红三公司为大型电子企业,日常贸易往来众多,交易量大,其资金流动比率达到2.3。

(4)审计资产负债率。红三公司拥有一笔短期贷款35万元,以及一笔因发行企业债券的而产生的债务100万元。红三公司的总资产价值390万元。其资产负债率约为35%。

(5)审计净资产收益率。红三公司经营电子类产品贸易批发,涉及国内外进出口,因此在主板上市之后,每股股股东权益收益较高,净资产收益率达到45%。

(6)审计信用评估等级。作者对红三公司的信用等级进行评测,经信用评估检测以及严格审计后,红三公司的信用评估等级为AAA级企业。

(7)审计信用记录。作者通过人行征信系统,查询了红三公司法人的个人征信记录,以及调出档案查询红三公司有关结算账户的交易记录,审计红三公司的信用记录。经过审计,红三公司的信用记录好。

(8)审计未来发展预计。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预计涉及该企业将来的资金流,对于信贷业务来说,也意味着这涉及到该企业的还贷能力。因此,作者对红三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审计。经过作者多方搜集资料,获取红三公司的一组的财务数据,如表4-2。

从这个表格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得到:1)红三公司的现金额在三年期间增长了近八倍,现金充裕说明公司偿债能力强;2)现金额的数量大意味着公司的机会成本大,如果把现金流投入资本市场,会给公司带来可观收益;3)资产总额连年增长,说明红三公司的销售工作卓有成效;4)红三公司在资产总额连年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没有大幅增长,说明公司资产利用率不高。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红三公司的未来发展估计好,还贷能力强。

(9)审计其他因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除了可以从该企业的财务数据中分析获得,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像红三公司这种营业范围涉及到国内外进出口业务的,还应该考虑市场因素以及政策因素。这样综合得出结论:红三公司其他因素良好。

(10)得出综合得分。作者根据表4-1,对每一项审计指标都进行了严格审计。根据上述各项审计结果,综合评价红三公司,得出综合分数。如表4-3:

(11)结论。根据表4-1,红三公司想要贷款125万,必须满足条件:1)满足流动比率大于2;2)资产负债率10%-30%之间;3)净资产收益率40%以上;4)信用评估等级AAA以上;5)信用记录好;6)未来发展估计好;7)其他因素好;8)综合评分在80分以上者,才能获批。

但由于红三公司有三项标准未达,分别是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综合评分,不能获批125万元的贷款。按照红三公司的条件,只能获批50-100万元的贷款。

运用预控审计事先对业务审批进行审计,可以最大程度保障M银行支行的利益,有效减少信贷风险。当然,在这个案例中,作者仅从财务状况以及信用状况进行审计,涉及到的一些信用政策,作者暂不做叙述。以此类推,涉及内部风险的业务也可以运用预控审计进行风险预控,事先审计,减少风险发生。

5.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M银行支行风险防范研究,作者认为可以采用预控审计的方法来防范风险。针对M银行支行的信贷不良资产呈上升趋势以及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的问题,作者采用了预控审计的方法,强调风险预控,并且佐以实例论证。首先确定M银行支行风险预控审计的目标,接着明确审计指标,然后确定审计标准,包括各项指标的判别值等。最后根据审计结果参照审计标准得出结论,进行决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防范风险发生。

尽管这个采用预控审计防范风险的方法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作者在以后会作进一步探讨,未来用预控审计防范风险也将会成为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Dominic Barton,Roberto Newell,Gregory Wilson.Dangerous Markets:Managing in Financial Crises[M].Beijing:China Financial Press,2005:35-40.

[2]李扬,刘华,余维彬.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21-23.

[3]张凤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2(20):13-16.

担保风控部季度总结范文第10篇

为适应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开滦集团公司借鉴大集团强化财务管理的有益经验,从2005年2月份起全面实施了财务集中管控工作,为构筑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体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资金集中管理

财务集中管控的核心是资金集中管理体制的确立,开滦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组建并全面运行,较好地发挥了三方面职能:

(一)统一资金收付

集团公司6个二级子分公司中除上市公司外的5个公司及其所有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及资本运作涉及的所有资金收付统由集团公司资金结算中心办理。取消各单位的所有外部结算账户,由资金结算中心为57个单位在结算中心各开立1个内部银行账户、在商业银行开立外部只收和只支账户各1个。内部银行账户用于通过资金结算中心进行外部结算和集团公司各单位间的内部结算,外部只收账户用于存储各单位除集团公司统一销售的煤炭货款外的所有收入,外部只支账户用于资金结算中心按预算拨入各单位的员工工资、应缴税款及零星对外支付。资金结算中心在保留所有传统结算方式的同时,实现了网上不落地结算,大大增强了预算控制功能,实现了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提高了资金日常管理水平。

(二)统一对外融资

为支撑和保障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统筹全集团资金需求,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果,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集团公司将全集团的对外融资权上收到资金结算中心。签订“银企合作协议”。分别与唐山市建行、市中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就集团公司发展项目的贷款资金支持以及还本付息的优惠等,银企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同时,还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洽谈多种灵活、优惠的筹资方式;编制对外扩张项目筹资方案、争取银行贷款的授信额度。在年度资金预算的基础上,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比较成熟、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且自筹资金难以保障的项目,纳入筹资方案,并按照银行规范性要求,及时完整地提供相关资料,2005年获得银行贷款授信额度12.55亿元,2006年获得银行贷款授信额度39.7亿元。及时启动项目筹资借款。为保障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2006年从银行贷入资金15.89亿元,其中信用借款4.69亿元,占总借款额的29.5%;争取到的借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的借款9.55亿元,利率下浮8%的借款2.7亿元,利率下浮7%的借款1.7亿元,利率下浮借款占总借款额的88.13%,每年为集团公司节约借款利息798万元。

(三)提高资金效益

资金结算中心的组建为集团公司搭建了以发展战略为依据、在全集团范围内统一调度并集中使用有限资金的平台。有效解决了资金分散浪费问题。资金结算中心的组建取消了156个银行账户,将原来散存在各单位众多账户中的资金统一集中起来,既增加了资金存储效益,又大幅压缩了资金机会成本;通过网络银行系统与各单位账户对接,及时、高速、准确地将分散的资金汇集成大额资金用于集中支付,有效地减少了分散资金的闲置时间,增强了集团公司的对外支付能力。促进了增收节支。资金结算中心坚持“资金统一调度、单位分灶吃饭”的原则,保障各单位对自收收入的所有权,“自收自支、结余归己”,保护和调动了各单位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二、队伍统一调度

实施财务集中管控核心是管资金,关键是管人员。只有有效行使对财会队伍的管理,才能保障其强化控制和监督职能、落实反馈报告责任、维护独立性和专用性,进而将财务集中管控落实到位。

(一)人员集中统管

按照财务集中管控实施方案的总体设计,在实施资金统管的同时,同步实施了人员统管工作。为集团公司所属子分公司配备总会计师。解决了财务工作的领导兼职及欠缺专业知识的问题,实现了财务集中管控的层级管理、优化了财务机构负责人履行财务集中管控工作职责的领导环境、发挥了专家理财的优势。集团公司对全集团财务机构负责人直接管理。研究制定了《财务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和《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考核办法》,重新考核任命了各二、三级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共计79人,实现了全集团所属各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由单位或部门考核任免向集团公司统一考核任免的实质性转变。各子分公司实施对所属三级单位财会人员的统一管理。实施全员业务培训、技术考核、工作评比;逐步试行薪酬、任免、考核及奖惩统归二级单位管理的财会人员管理体制。建立岗位轮换制度。为形成竞争机制,促进人才的流动、成长和全面发展,落实内控制度,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办法》,集团公司总部和各专业化公司都实施了岗位轮换制度,其中集团公司财务部和结算中心的轮岗人数就达33人次,占人员总数的61%。

(二)机构单独设立

为适应集团公司实施“建设大基地、组建大集团”战略对财务集中管控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集团公司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完成了二三级单位财务机构单设工作,解决了二三级中部分单位财务机构与经营机构合一所造成的与推动财务集中管控工作要求和财务部门应履行的繁重而艰巨的财务管理任务不相称的问题,形成了集团公司及所属二、三级单位财务机构的完整体系。充实加强了二级子分公司财务机构力量。强化对所属单位的财务统管职能、更好地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全方位履行财会工作职责。将会计核算工作划转各二级分公司负责。为实现财务集中管控目标,按照核算职能归位的要求,撤销了集团公司原有的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核算职能划转到了各二级分公司,实现了分公司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责的统一。

(三)素质全面提高

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任务的完成主体是全集团900名财会人员,这支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至关重要。集团公司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财会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通知》,要求各级财会工作负责同志要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体财会人员要学政治和学业务同时并举,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尤其要增强主动性,坚定学理论、懂政策、明是非、促工作的信心,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强化反腐倡廉,举办“开滦集团公司财务系统廉政教育报告会”,邀请唐山市检察院负责同志作了《忠于职守、善待自己、远离职务犯罪》的专题报告;制定并执行《开滦集团公司财会系统廉洁从业规范》,把廉政规定、勤政要求与财会业务规范有机结合了起来。为深入调查研究,颁发了《关于在财务系统开展“搞好调查研究,推动管理升级”活动的通知》,动员广大财会人员围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立项选题,深入思考、调查研究,占集团公司财会人员40%的同志共上交调研报告302篇。锻炼了财会人员的思维谋划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集团公司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为创建学习型队伍,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的实施意见》,规定了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制度、激励措施、任务要求、奋斗目标并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工作;激励建功立业。印发《关于在财务会计系统开展创优争先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关于印发开滦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全面预算管理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明确了创优争先的导向、制定了激励先进的措施。通过开展创优争先评比表彰活动,好经验和好做法得以交流推广,进一步激发了财会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内控全盘部署

实施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必须以健全并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保障。

(一)优化内控环境

开滦集团公司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中,首先从优化内控环境入手。提高各级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为此,集团公司利用一天的时间,邀请专家教授举办了“企业内控制度和财务集中管控”专题讲座。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率党政班子成员和所属各单位一把手、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以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共210人听取了讲座;举办内控制度培训班。为推动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组织对全集团二、三级单位70余名财务机构负责人进行专项集中培训,各二级子分公司组织对所属全体财会人员进行了内控制度培训。向员工广泛宣传内控必要性。通过会议、报刊、广播、板报以及内控制度向基层、班组、岗位落实过程中,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员工宣传内控制度的必要性,潜移默化地增强员工遵守、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二)健全内控制度

制定并下发了集团公司《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担保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等十二项内控制度;二级子分公司也都根据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组织研究制定本公司的具体内控制度,并组织所属单位逐级落实集团公司和本公司制定的内控制度,确保在生产经营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环节得以落实。

(三)理顺内控程序

健全并有效运行的内控制度,要贯穿并内化于公司治理体制、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完善公司治理体制。借助于与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谈判签订《开滦集团公司章程》的机会,将董事会对内控制度的主导权、经理层组织实施内控制度的责任、监事会检查评价内控制度有效性的义务都规范其中,奠定了集团公司内控制度实施的体制基础。再造内控业务流程。借助于集团公司开展的“总部机关各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工程,将集团公司2005年制发的12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分部门、类别、环节、重要岗位等进行落实,实现了部门衔接不断档、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关键环节及重要岗位都有内控措施。着力内控全覆盖。按照内控制度“既要覆盖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做到横向到边,又要覆盖生产经营的自始至终、做到纵向到底;既要控制和监督生产者、经营者,又要控制和监督管理者、领导者”的总要求,各二级子分公司结合自身特性,制定落实集团公司内控制度的实施细则,责任细分解、压力逐级传、一级抓一级,共同编织好集团公司全面内部控制的大网。

(四)强化内控监管

内部控制效果的获取,既需要全集团全体员工的自觉遵守和执行,也需要集团公司对下的必要监控。制定《开滦集团公司总部机关财务审批办法》。明确了审批事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会计监督责任。建立了重大财务事项管理报告制度。为加强对重要财务事项、重要生产经营业务的监管,提高集团公司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控制力,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规定了报告范围、报告(备案)事项、报告人和责任人、报告时间、报告形式、报告标准以及责任追究,以防止发生重大损失。更新会计核算软件。为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成果,实现集团总部对所有会计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适时监控,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会计造假,增强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可用性,作为财务集中管控的内容之一,集团公司启动了会计核算软件更新工程,已按计划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开展审计监督。集团公司审计部进行了货币资金内控制度专项审计并提交了报告:肯定了成绩、发现了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审计部会同纪委、财务部开展了执行财务集中管控制度专项检查,有利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四、预算全面掌控

财务集中管控需要全面预算为其提供运作平台:资金集中需要预算、全集团资源的高效运用体现在预算、强化集团公司总部的管理和监控职能反映在预算、财务集中管控的效果也需要与预算相伴而生的绩效考核来检验。

(一)编制全面覆盖

在总结多年来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强化了预算编制工作。丰富了全面预算的内涵。在完善已有生产经营预算、资金、财务预算的同时,增加了对外投资、投资收益、投资结构调整、塌补费用、搬迁项目、筹资等专项预算。落实了总预算对各个专项预算的统领控制功能,同步编制、相互衔接、同步下达、总额控制、切块包干、授权明责。建立对外投资基金。为确保煤炭大基地建设的资金需求,将全集团的股权(产权)转让收入、吨煤增提11元维简费的50%部分以及采矿权摊销价款纳入对外投资基金专款专用。调整预算监控指标的设置。与责任中心定位紧密结合,利润中心以营运收入、利润、应收款项、现金净流量为主,成本中心以制造成本、商品煤量等为主;压缩数量、突出重点,削减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监控指标数量并控制在8个以下,以加大主要监控指标的比重;增强预算编制时效。从8月份着手预算编制大纲调研开始,历经下达预算编制大纲、逐级向集团公司上报预算建议指标、集团公司预算办公室提出初步预算指标、征求二级预算单位意见、调整完善预算指标并报总经理办公会及董事会批准、正式批复下达主要预算指标、逐级编制汇总集团公司年度预算等阶段,做到了年底前全部完成下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解决了年度执行中编制预算甚至到下半年才编完当年预算的问题。

(二)执行强化调控

编制好全面预算是确保集团公司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基础,而要保障预算的圆满实现,预算执行中的调控尤为重要。加强分析监控。按月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按季向董事会提交《季度企业运营分析报告》,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揭示主要预算监控指标完成情况、找出预算执行偏差、提出纠偏措施、预测下季执行、提示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随时提交报告。层层落实责任。年度预算批准后,集团公司立即将指标分解到二级子分公司、将责任落实到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二级子分公司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及三级单位,各三级单位则细化分解到车间、班组、个人,为考核奖惩奠定基础。硬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调整机制,明确预算指标调增、调减的前提、标准及条件,提高了预算调控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搞好动态平衡。为解决预算执行中的失衡问题,及时研究并出台有针对性的增收节支措施,推动预算的圆满实现。

(三)考核抓住重点

集团公司把绩效考核与预算执行的日常考核融为一体。加大重点监控指标考核权重。如对利润中心的“利润”指标、成本中心的“制造成本”指标的考核权重规定为30%以上。提高考核效果的时效性。为提高现金流量质量,改善资产的流动状况,对诸如应收账款、存货、货币资金收现率等指标实行按月考核并直接与批复的工资总额挂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评比工作。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预算执行情况评比办法》,按季度对二级子分公司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奖励先进。

五、风险适时防控

(一)研究制定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对于强化资金管理、防范企业风险,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集团公司启动财务战略研究制定工作:与上海视野经济研究所共同组建课题组,在全面分析诊断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出与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相衔接并提供财力支撑、放眼长远且立足“十一五”规划、遵循稳健与积极的理财方针、覆盖集团公司全方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财务战略》并从2007年起全面实施。

(二)识别防范企业风险

适时识别和防范企业风险作为财务集中管控的重要内容之一至关重要。按季度逐级分析并确认企业风险。各二级子分公司总会计师负责按季度组织对本公司企业风险识别防范工作并向公司领导班子提交《企业风险分析报告》;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负责按季度组织对全集团企业风险识别防范工作并向董事会提交《集团公司企业风险分析报告》。成立企业风险防范课题组并提交研究报告。组建“重大企业风险防范课题组”,围绕安全资金的保障和使用、市场风险对预算的影响、加快压煤搬迁进度等重大课题开展专题研究,提交了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及时落实企业风险防范化解责任并考核结果。集团公司董事会在收到季度《企业风险分析报告》后,迅速分析研究、分解企业风险防范控制和化解任务、落实风险防范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完成时限,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防止集团公司的资产损失。

(三)重大风险防范见实效

集团公司在抓好面上风险分析识别防范的同时,尤其关注重大风险的防范问题。压缩应收款项。制定集团公司2006年信用政策,核定正常结算额度和预付款定额,建立了销售与收款、收款与个人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开展“应收账款清收督导月活动”。强化项目决策前的投资效益分析。将投资收益率作为投资项目取舍的根本标准,解决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前缺少效益分析的问题。防范资产损失风险。在对两次清产核资损失进行逐项分析的基础上,向董事会提交了《清产核资损失分类、原因及整改措施的报告》;制定下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资产损失认定处理管理办法》、《开滦集团公司应收改制单位债权清收管理办法》,防范类似损失再次发生。

六、政策清晰统一

财务集中管控是财务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财务政策的载体制定、并监督所属单位贯彻执行。

(一)统一集团财会政策

实施财务集中管控必须统一全集团的财会政策。制发统一财务政策。每年初研究制发当年《开滦集团公司财务政策》,明确规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及核算体制、货币资金的管理、税价的管理、成本费用的管理等政策,用以指导规范各单位全年财务会计工作;制订《开滦集团公司会计制度实施细则》。遵循《企业会计制度》、总结提升集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经验、使之成为指导会计核算的科学准则。

(二)开展财会政策检查

连年开展“财会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将财务政策的执行情况、内部独立稽核制度、执行《会计制度实施细则》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人员岗位轮换、货币资金管理、内控状况及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精细化管理、制定内部成本及盈亏核算办法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及发票使用情况等列入检查内容,促进了财务会计工作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三)修订固定资产目录

上一篇:话务员季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产业招商分局季度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