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00:35:00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促使我国桥梁建设事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了,而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在设计、计算理论和施工工艺方面也在不断完善,走向成熟,当前,预应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桥梁的各种结构中。在桥梁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时,预应力是充分利用材料的高强度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减轻结构自重,增大桥梁跨径、刚度。在桥梁施工中引入预应力技术,不仅使结构更加轻便美观,还能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二、预应力桥梁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预应力技术主要分先张法、后张法。而机械锚固和摩阻锚固是后张法中通常所使用的锚具,预应力钢材端部主要使用机械锚固类的锚具,利用机械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具备工作条件的锚固。因其具有方便连接和应力损失小等特点,预应力没有灌浆之前可以进行重复张扣或放松等操作预应力梁板的腹板一般比较薄,而锚固区的钢筋又比较密,如果混凝土中碎石振捣不好或者直径偏大,容易出现不密实情况。另外,由于预应力强度指标等不符合要求;施工时实际张拉力超出设计张拉力;或是管道渗入了水泥浆导致了预应力筋出现断。

1.预应力材料的质量控制

目前,很多建设单位对于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格,采购材料对厂家的信息不了解,有些材料的强度、刚度、严密性等各项指标均不达质量标准就进场使用;对某些需要特殊保护的材料随意堆放。

2.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施工实际状态最大限度的与设计状态相符,因此要注意施工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质量控制要点。比如,焊接时,容易因为高温灼烧预应力钢绞线,发生预应力钢绞线回火,在张拉时发生断裂。钢绞线定位一定要准确,并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与设计有出入,张拉力很难满足要求,一旦坐标发生变化张拉力的合成也容易发生变化;同时,还需要注意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振捣、挤压等原因很可能造成预应力管道移位变形,甚至破裂,造成漏浆,影响张拉力工作。

(1)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因此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符合控制要求外,而必须了解因为施工过程中带来的结构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误差,或者因为安装工序的缘故导致各种质量事故的发生,使施工状态在控制之中。

(2)施工监测。检测是桥梁施工监控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变形监测、应力检测。由于各种仪器及环境情况存在各种误差,因此结构监测也存在一定误差。

三、如何有效的防治预应力桥梁施工质量问题

1.加强预应力施工原材料质量管理

预应力筋进场应进行分批验收,进场时除按合同检查质量保证书,核对数量、型号、规格,进行有关试验检测外,还应加强外观质量和单位长度质量检验。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批进行进场外观检查、硬度检验。对特大桥、大桥或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的中桥、小桥使用的锚具产品应进行静载锚固性能检验,不同规格的锚具不得少于1次;具有抗震要求的构件所用锚具应做周期荷载性能试验。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配套使用,同一结构或构件中应采用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金属波纹管宜采用镀锌,壁厚不宜小于0.3m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结构预留波纹管宜采用塑料波纹管。

预应力孔道压浆应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压浆材料应进行进场检验。施工单位应进行压浆浆液试验室试配、生产配合比验证,宜在施工前进行工艺验证(抗分离材料试验),经试配的浆液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能使用。施工、监理单位在原材料检验中累计发现有两次或两批以上同一厂家、规格、型号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在工程中继续使用。

2.加强预应力施工质量管理

预应力筋张拉宜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或放张宜采用具有自锚功能的千斤顶。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产品配套使用,宜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张拉设备。制浆机的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搅拌叶的形状应与转速相匹配,叶片的速度范围宜在10-20m/s,并应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搅拌均匀的要求。孔道压浆机应采用活塞式可连续作业的压浆泵,不得采用风压式压力泵;孔道压浆推荐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宜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压浆施工及记录设备,以提高压浆质量稳定性和施工安全。塑料波纹管应采用专用焊接机进行热熔焊接或采用具有密封性能的塑料结构连接器连接,不得采用胶带纸绑扎连接。管道宜采用井形钢筋定位框固定在钢筋骨架上,管道施工应严格控制井形钢筋定位框间距,直线段不宜大于80cm,曲线段不宜大于50cm,管道安装应平顺。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筋,防止预应力张拉时砼崩裂。

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整束穿孔时,应按照规范要求采取编束和梳理措施,防止缠绕并绑扎牢固、顺直。盖梁预应力、现浇箱梁横向预应力、拼装或悬浇的箱梁预应力张拉压浆作业时,应制作专用的张拉压浆作业支架平台或吊篮平台,除水上作业外,宜尽量采用支架平台进行施工。支架或吊篮张拉压浆作业平台设置应通过结构计算、稳定验算,并经监理办审批。作业平台尺寸应满足:平台沿预应力张拉方向长度不小于2m,平台横向边缘距最外侧预应力束不小于1m;作业平台应设置上下扶梯,作业平台和张拉压浆设备应安装牢固。预应力应按设计或经批准的张拉顺序、张拉控制应力和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且应在48h内完成。压浆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固端按设计要求进行封闭保护或防腐处理。后张预制构件在孔道压浆前不得移运和吊装。一般的预应力束张拉压浆施工应在预制或现浇梁板构件首件认可总结材料中进行重点分析和总结;非直线段长束预应力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质量应单独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3.加强张拉作用的质量控制

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按照要求和规范,钢绞线应采用伸长量和张拉力双控张拉措施进行,因此除了千斤顶的压力表读数控制,还要让实测的伸长量不能超过理论设计值的百分之六。因此,在对锚具和钢绞线进行数据测定时,必须对施工计算程序也进行计算、审核,杜绝出现计算失误等重要数据的错误。

四、结语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轴承 损坏 检测

1 滚动轴承的简易诊断

用听诊法对滚动轴承进行监测是通过听针等工具的一端接触所测轴承的外壳体,另一端放在检测人的耳孔处听取轴承内部的声音,来判定诊断轴承的情况。用听诊法对滚动轴承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常用工具是听针或木柄长螺钉旋具,也可以使用外径为φ20mm左右的硬塑料管。

1.1 滚动轴承正常工作状态的声响特点

滚动轴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运转平稳、轻快,无停滞现象,发生的声响和谐而无杂音,可听到均匀而连续的“哗哗”声,或者较低的“轰轰”声。噪声强度不大。

1.2 异常声响所反映的轴承故障

(1)轴承发出均匀而连续的“咝咝”声这种声音由滚动体在内外图中旋转而产生,包含有与转速无关的不规则的金属振动声响。一般表现为轴承内加脂量不足,应进行补充。若设备停机时间过长,特别是在冬季的低温情况下,轴承运转中有时会发出“咝咝沙沙”的声音,这与轴承径向间隙变小、脂工作针入度变小有关。应适当调整轴承间隙,更换粘度小一点的新脂。(2)轴承在连续的“哗哗”声中发出均匀的周期性“嗬罗”声这种声音是由于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出现伤痕、沟槽、锈蚀斑而引起的。声响的周期与轴承的转速成正比。应对轴承进行更换。(3)轴承发出不连续的“梗梗”声这种声音是由于保持架或内外圈破裂而引起的。必须立即停机更换轴承。(4)轴承发出不规律、不均匀的“嚓嚓”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内落入铁屑、砂粒等杂质而引起的。声响强度较小,与转数没有联系。应对轴承进行清洗,重新加脂或换油。(5)轴承发出连续而不规则的“沙沙”声这种声音一般与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过松或者外圈与轴承孔配合过松有关系。声响强度较大时,应对轴承的配合关系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6)轴承发出连续刺耳啸叫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不良或缺油造成千摩擦,或滚动体局部接触过紧,如内外圈滚道偏斜,轴承内外圈配合过紧等情况而引起的。应及时对轴承进行检查,找出问题,对症处理。

2 轴承剥离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1 轴承剥离现象

轴承在承受载荷旋转时,内圈、外圈的滚道面或滚动体的滚动面由于滚动疲劳的破坏而出现的呈显鱼鳞状的剥离脱坯现象。

2.2 产生轴承剥离的主要原因

(1)异物侵入或进水以及剂选择不当造成的不良造成的生绣、侵蚀点、檫伤和压痕等表面变形。(2)载荷过大;安装不良力矩载荷造成的机械伤损。(3)安装紧力不当引起游隙不良造成的机械挤压或冲击伤损。(4)轴的挠度大、轴承箱精度不好,刚度不均引起的机械振动冲击伤损。(5)轴承质量、油隙不当等引起的受力不均而局部冲击伤损。

3 损坏类型

(1)单向心角接触球轴承一般是承受单向推力、定位的轴承。单向向心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的沿滚道面半周产生的剥离现象,引起损伤主要是轴的挠度大单向受力和切削液的侵入而造成不良引起的。(2)向心角接触轴承一般是承受一定的双向推力,主要承受的是径向定位和支撑作用的轴承。双向向心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产生的滚道成斜面的剥离现象,引起损伤主要是安装定位中心不良引起的。(3)向心球轴承主要承受的是径向定位和支撑作用的轴承。向心球轴承的内圈产生的球距的剥离现象。引起损伤主要是由于停运时冲击载荷造成的压痕发展而引起的。(4)单向心球轴承主要承受的是轴向推力和径向定位支撑作用的轴承。单向向心球轴承的外圈产生的滚道面单侧产生整圈的剥离现象。引起损伤主要是过大轴向载荷而引起的。(5)自动调心滚子轴承主要承受的是双轴向自动调心和径向定位支撑作用的轴承。自动调心滚子轴承的内圈只是滚道面单列产生单面剥离现象。引起损伤主要是不良引起的。(6)深沟球轴承主要承受是有一定轴向的推力和径向定位支撑作用的轴承。深沟球轴承的内圈滚道面产生的球距的剥离现象。引起损伤主要是由安装时冲击载荷过大造成的压痕发展而成的。(7)自动调心滚子轴承主要承受的是双轴向自动调心和径向定位支撑作用的轴承。自动调心滚子轴承的内圈只是滚道面单列产生整圈剥离现象。引起损伤主要是过大轴向载荷引起的。

4 综合分析及采取措施对策

4.1 综合分析

轴承的损坏是和设备的功率、选型、设计、制造和安装质量、以及运行方式和检修维护等诸多因素有关的,时常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的,判定其原因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起来就更是有难度了。但是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抓住发生问题的现象和原因的规律,就会有解决的途径。根据具体的问题现象,总结经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的措施对策,来提高设备的寿命,达到减少工作量和检修费用。

4.2 措施对策

根据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一般有以下途径:(1)根据载荷的大小再次研究核算轴承的设计、选型、确定轴承型号;(2)检修时清洗油箱及改善安装工艺、方式、选择油脂种类等手段;(3)运行负荷大小受冲击力来决定起停方式。(4)检查轴弯曲、摆度以及对轮晃度,提高找正精度来减缓轴向和径向冲击受力。(5)检查轴承箱和其底角螺栓的强度,防止振动引起的冲击疲劳损坏。(6)选择不同的对轮形式来减缓轴向和径向冲击受力,来提高对轮和轴承的寿命。(7)改善轴端密封装置,防止轴承进水腐蚀以及停转后排水和换油防腐等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娜.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及分析[J].科技资讯,2011(3).

[2]陈大治.浅谈机械维修过程中如何对轴承进行维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3).

[3]杜蕃.轴承的失效分析及主动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4]段海涛.水轴承数值仿真及其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1.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贫雇农;中农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要实现“耕者有其田”,扫除农村的封建关系。而欲实现此目的,则需要通过改变农村的土地关系,实行,彻底改变几千年来农村固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邓子恢从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开始,便深刻领悟到改革农村的土地关系是反帝反封建的关键任务,关系到革命能否得到广大劳苦农民的支持和革命能否取得成功。他在《停止实行减租减息》一文中提到,“是我h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政策。只有彻底实行,真正达到耕者有其田,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才能解放,障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封建势力才能打倒,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社会基础才能铲除”。[1]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子恢根据各个时期革命任务的侧重不同,对农村的土地关系改革进行了诸多尝试并提出许多具有推广性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邓子恢对农村问题的理论坚持和实践创新对推动革命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一、贫雇为先,坚定革命领导

在当时的中国农村,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2]。邓子恢在多年的革命转战中,从农村工作经验和农村革命斗争经验中总结出,要想彻底地打击封建地主阶级,落实,农村的封建势力,必须要充分发动贫雇农、依靠贫雇农。在领导动员农民进行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地分配的过程中,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使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在农村得以传播,能够在革命的关键阶段得到农民的支持和信任,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鉴于此,邓子恢在建国前后一以贯之地坚持照顾贫雇农利益为先,坚持首先保证贫雇农的土地分配数额。

1946年中央《五四指示》发出当天,邓子恢在电报中提到,“此指示是新民主主义中有历史意义的文件”[3]。之后,邓子恢和曾山在给张鼎丞等人的电报中强调,果实一定要落到贫雇农手上,使他们都能得到适当数量的土地。1947年7月在《关于今后问题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第一点就提出,“我认为此次会议,应明确规定首先照顾贫雇农,使他们得到足够(不是指足够维持生活的土地,而是指在当地条件下得到足额的土地)的土地,并解决其牲口、农具、房屋、家具、口粮等问题”[4]。并提出贫雇农是否得到足够的土地是衡量成绩大小和是否彻底的标准,首先照顾贫农还是首先照顾地主、富农是干部政策掌握是否正确的标准。“因为基本目的是在经济上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政治上团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壮大民主力量,去击破反革命的进攻。”[5]1949年9月,在《论粮食工作》中,强调站在贫雇农角度,保障贫雇农收益。1950年修改土地法大纲征询意见时,邓子恢本来完全同意不动富农的方针,后来发现部分地区在不动富农土地情况下可能会因为土地太少,贫雇农的土地要求将不能满足,革命积极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在4月的第三次报告中又向陈述了该情况,并在其拟定的土地法草案第八条中提出修改意见。之后在中南局的多次讲话中,邓子恢一再强调在照顾富农、开明地主等其他阶层利益之前,必须首先照顾好贫雇农利益,要深入贫雇农开展工作。1950年12月在《关于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再次谈到,“在中用各种办法去满足贫雇农的土地要求,并适当解决他们的生产资料。对这个问题解决得越好,就越有成绩,解决得不好,或者基本上没有解决,就没有成绩。因为这是的基本要求,否则,就成为形式的了”[6]。

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农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邓子恢在其早期的革命实践中就总结出必须发动贫雇农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才能达到革命目的。在《从鹅钱乡斗争来研究目前的运动》一文中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在中,如果我们不依靠贫雇农,而去依靠富农,那包你不起来,包你革命要失败”[7]。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阶段,邓子恢在历次有关的会议或决策时都坚决以贫雇农利益为重,以期巩固农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

二、团结中农,增强革命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为革命目的,是不同于社会主义的,在农村中就要兼顾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有利的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且在农村过程中,仅依靠贫雇农而不顾其他方面的利益增减,将陷于孤立困境而难于推进完成。邓子恢在其工作与实践中坚持保护中农利益,并创造性地提出“中间不动两头平”的方法,团结了中农,扩大了农村革命力量。

1946年邓子恢参与了中央《五四指示》的起草,并根据国共合作尚未完全破裂的现实情况,提出要适当照顾中小地主、富农和开明绅士。之后,和曾山在给张鼎丞等人的电报别强调,中农利益决不可丝毫侵犯,富农也只限于减租减息,一般不算旧账。因为打击了富农等于动摇了中农。同年,在《从鹅钱乡斗争来研究目前的运动》中,提出需要适当照顾地主富农,不仅需要首先照顾贫雇农的土地并保证吃穿,而且要保证中农的利益不被侵犯。在鹅钱乡运动中总结出“中间不动两头平”的政策,即坚决不动中农土地,只将地主所有土地、富农出租土地拿来与贫雇农均分。该政策在1947年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得到中央的肯定。1947年7月在《关于今后问题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谈到,当时条件下农村生产力的主力军是贫雇农,首先必须满足贫雇农的土地要求,但是,也“必须保证中农土地财产及在民主政权下劳动起家的新富农的土地财产不被侵犯”[8],才能保证其生产力,才不至于使贫雇农中立,而使封建势力增强,对革命成功造成阻碍。1950年12月在《关于的几个基本问题》中提出,贫雇农的要求只能在反封建中解决而不能侵害中农利益,不能把中农排斥在农会领导之外,根据华北华中的成功经验,须知“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他在农村人口中占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左右。谁抛去了中农,谁就要失败。团结中农,是我们党与人民政府的基本政策”[9]。

邓子恢在实践与理论总结中,虽然多次强调要团结中农,维护中农的利益诉求,但前提是首先确保贫雇农在反帝反封建中的领导地位和贫雇农的利益需求。以贫雇农为中坚,团结中农,形成了农村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三、三步,保证革命效果

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统治中国农村经济两千多年,要打破这种局面,重新分配农村土地和财产,因而是反封建进程中最后的也是最激烈的一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农村的政策也时而变,在革命大潮中却出现急于分配土地、不注重效果和农村实际的政策和现象,有鉴于此,邓子恢提出了的三个步骤。

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开展,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群众疑惑,部分干部行动过激,造成孤立局面。曾吟打油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秧稀,一去摘豆回,再去抱蔓归。”[10]邓小平将情况报告中央以后,中原局在1948年6月6日了《关于执行中央和整党工作的指示》,也叫“六六指示”,指示停止,实行减租减息。1948年,邓子恢深入调研,并吸取山东“左”倾错误经验,提出在中原这样的新解放区开展农民运动三个步骤,首先,剿匪反霸配合合理负担,打倒地主当权派;其次,转入减租减息,在经济上削弱封建;最后,转入,彻底消灭地主阶级。1948年8月《停止实行减租减息》一文中,强调新解放区实行尚有思想上、组织上、生活上诸多准备未做,必须要先经过减租减息。1949年9月主持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颁布的《新区减租减息条例》,11月1日主持华中局的《关于减租减息的指示》和11月22日在华中局省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多次强调要经过三个步骤进行,并强调减租减息的重要性。1949年9月,邓子恢在《关于新区农村工作问题给主席的一封信》中提出,此时我们已有强大的军队和政府做后备,能够确保将会进入,因而农村工作更不可过急,要从彻底反封建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角度认识双减的必要性。1950年12月邓子恢在《关于的几个基本问题》中根据实际在坚持原来三个步骤的同时对第三个步骤又划分为四个步骤:第一,以反破坏、反分散、反抵抗为中心,达到发动群众,培养干部的目的;第二,划分阶级;第三,分配财产与土地分配;第四,追契毁约,确定地权,并在若干地区复查。1951年,经过一年的实践,邓子恢关于运动的阶段又提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普遍进行剿匪反霸,减租退押,打倒地主政治优势;第二阶段,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分配土地,以消灭地主阶级;第三阶段,实行复查,教育,发土地证。

在新解放区,农民和地主在思想上毫无准备,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不可能一下子被改变,因而在面临大规模作战和反动分子依然猖狂的情形下,邓子恢主张农村进行三步走,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补充,稳扎稳打地推动了农村的反封建进程。

是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两个革命任务的中心环节,是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走向新民主主义发展的主要关键。[11]邓子恢在实践中,提出的贫雇农利益为先、团结中农和三个步骤等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发动了广大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保持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丰富了新民主主义“耕者有其田”的经济思想,彻底打击了农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注释]

[1]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8页.

[2]选集.1991年版:第643页.

[3]邓子恢传.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4页.

[4]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

[5]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页.

[6]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7]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8]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页.

[9]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10]邓子恢传.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7页.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铁隧道;质量通病;原因分析;控制措施

虽然盾构法在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但管片拼装仍存在一些比较常见却又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如管片的开裂、破损、错台和渗漏水等。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管片拼装时各类质量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

1 管片渗漏水

1.1 原因分析

管片渗漏水是盾构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片拼装不到位。当缝隙不均匀或接缝中有夹杂物,管片纵缝有内外张角、前后喇叭时,管片外弧面接缝处产生应力集中,混凝土出现楔块状碎裂,致使止水条与管片间不能密贴。

(2)成品保护不足或止水条的粘贴不牢固。管片拼装时的错动,特别是最后封顶块(K块)的插入易使止水条移位或被挤到管片外侧。

(3)注浆效果差。注浆孔是盾构隧道防水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同步注浆时的漏浆、注浆量不足、注浆后封堵不到位,都会引起管片漏水。

(4)盾构机姿态控制不当。盾构与管片的姿态不好,会引起成型隧道管片错位,相邻管片止水带不能正常吻合压紧,引起管片漏水;掘进过程中推力不均匀或者推力过大,也会造成管片受力不均匀而产生裂纹。

(5)地下水影响。因施工场地地下水丰富,加之注浆量不足,部分管环上浮量较大,导致环缝止水条被扯破或移位,纵缝出现内外张角。

1.2 控制与预防措施

控制隧道渗漏水可以从管片自防水、衬砌接缝防水、盾尾填充注浆等几方面考虑。

(1)提高管片质量和混凝土防水等级,如:采用高抗渗等级(S10、S12)的混凝土,根据设计合理选择管片形式,保证盾尾间隙合理;加强管片运输过程中的成品保护工作,严格检查验收进场管片。

(2)进行管片拼装作业时,严格控制千斤顶的伸缩,避免盾构机后退破坏尾刷。拼装封顶块时保证宽度足够,封顶块插入前在止水条上涂抹一定量的剂防止拉脱。管片接缝是防水堵漏的关键部位,要使密封垫作用于接触面的压应力能长时间保持,就必须减小止水条的制作安装误差,保证其粘贴密合程度。

(3)通过保护尾刷和控制盾尾间隙,减少漏浆量。使砂浆充分填充管环和围岩空隙,增加隧道的防水厚度;合理控制盾构姿态,避免掘进中盾壳挤压管片;掘进时及时对后续几环进行连接螺栓的复紧;停止掘进时,对油压较低的管路补注盾尾密封油脂,以保持尾刷密封的良好性。

(4)做好壁后注浆与注浆孔封堵工作。填充围岩与管片之间的空隙,确保同步注浆量,及时根据管环上浮量的变化增减卸水孔,必要时可以在管片外弧面注双液浆,形成止水环以稳定管环。管片壁后注浆通过注浆孔进行,一般不通过管片吊装孔注浆,以避免注浆孔漏水。管片渗漏处理方法如下:

①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和蜂窝麻面渗漏可采用压力注浆法,先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补强浆液,再用环氧树脂胶泥对混凝土进行外封闭处理;

②管片拼缝渗漏采用压力注浆法,先灌注超细水泥浆及环氧树脂,然后用环氧树脂胶泥对混凝土进行外封闭处理。堵漏材料主要有速硬微膨胀胶泥、改性环氧补强灌浆液、聚氨酯速效堵漏浆液、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胶泥几种。

2 管片破损和开裂

2.1 原因分析

管片破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原因。在进行管片的配筋(特别是管片接缝面的构造配筋)设计,以及确定管片设计参数、管片接头形式、接头螺栓的形式时,未充分考虑曲线半径与管片长度之间的适应性。

(2)制作原因。混凝土制作、振捣、养护等环节操作不规范,会影响管片混凝土的强度;不精细和不准确的模具经常导致管片外观和尺寸与设计不符。

(3)拼装原因。拼装不到位是管片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管片在拼装过程中,拼装方法和拼装顺序十分关键。

(4)盾构推力和姿态原因。盾构机的推进千斤顶作用在管片上,依靠管片提供反力使盾构机向前掘进,盾构掘进过程中总推力过大或推力不均匀,均会导致管片开裂。

(5)注浆压力原因。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过大、注浆量不足,浆液填充不均匀等因素,均会使管片局部受力不均而产生开裂和破损。注浆压力过大,还可能使面板破损、K管片产生大的变形,这种现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

2.2 控制与预防措施

工程实践证明,任何可见裂缝都是微裂缝发展的结果。混凝土出现裂缝很难避免,问题是如何使混凝土的裂缝范围降到最低。管片局部的裂缝不影响管片结构的使用,但是会对隧道的防水造成影响。为了提高管片安装质量,施工前应做好详细的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计划;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后上岗,严格遵守盾构掘进方向及姿态的控制规程;此外,还应加强进场管片的外观质量检查及管片拼装过程质量控制。

根据施工经验总结,控制管片破损与开裂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选择管片类型,选型时以适应盾尾间隙为主,兼顾设计线形,确保盾尾间隙均匀。

(2)通过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混凝土配合比,使其与气候条件、钢模和施工工艺参数有机结合,优化施工工艺及配筋构造设计。

(3)结合盾构机机型和地层特点,合理设置掘进参数,控制盾构的扭转,选择合理的推力,做到事前控制。

(4)加强盾构操作,避免姿态纠偏过猛。正确控制好转弯地段的盾构姿态,控制原则以适应设计线形为主,适时纠偏,切忌过急过猛;总推力过大时,在土舱内注入泡沫,防止出现“泥饼”现象,减小掘进扭矩和总推力。另外,盾构机过站时尽可能把损坏的密封刷全部更换。

(5)采用合理的拼装方法和拼装顺序,提高管片的安装精度。根据人工测量管环的数据变化情况,适当增加卸水孔及管片外弧面注双液浆次数,多级测量复核以消除导向系统的误差。当管片环面不平整或千斤顶撑靴重心偏位时,要及时更换新的千斤顶撑靴,并予以调整。

(6)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确保填充质量。二次注浆时复紧注浆管片周边3环的管片螺栓。对于大断面隧道,在日进度9~20m的情况下,采用真圆保持器可以减小管片变形和破损。

3 管片错台

3.1 原因分析

(1)拼装作业不规范。管片安装时,管环面不平整,出现上翘或下翻;管片精度不足或相邻2环管片间有夹杂物;管片拼装的中心与盾尾中心不同心;管片径向内移,造成过大的环高差;另外,掘进时未能及时复紧管片螺栓,管片受力不均匀,也会引起错台。

(2)注浆控制不当。围岩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等因素会增加同步注浆难度,致使管片外弧面的束缚力较小。管片二次补注浆时,如果注浆压力控制不当,会产生注浆偏压,从而引起管片错台。

(3)盾构机姿态控制不好。掘进工程中,盾构机姿态控制不好时,千斤顶对拼装好的管片产生不均匀推力,挤压弹性密封垫,引起管片间纵向位移,导致错台发生。

(4)线路弧度和坡度影响。盾构机姿态控制与曲线段不匹配时容易导致管片错台;在上软下硬地层、变坡段等线路中,掘进压力容易产生偏差,刀具严重磨损后未能及时更换,导致推力过大等情况,均会产生错台。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管片拼装错台现象主要发生在环向连接缝处,纵缝处的错台出现较少且数值较小,破损也少。区间管片环缝错台及纵缝错台统计见表1

表1管片环缝错台与纵缝错台比例统计

3.2 控制与预防措施

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运动轨迹很难与设计轴线完全重合,而是围绕隧道设计轴线作蛇形运动,盾构掘进总是处于不断纠偏的过程中。减少管片错台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优化线路设计,尽量避免小直径的曲线段。根据设计线路选择管片,对于曲线半径较小的路线,可以采用宽度较小的管片。

(2)合理配置各种类型的管片,转弯管片的比例必需达到实际施工的需求,严格控制管片螺栓的质量。管片在盾构内居中拼装,避免管片与盾壳碰撞,保证管片轴心与盾构机轴心一致,施工时严格控制千斤顶行程差和盾尾间隙等。

(3)盾构机姿态控制。掘进时不应对盾构机姿态作过急的调整,运动轨迹应尽量平顺。纠偏时宜慢不宜急,防止盾构机蛇形量过大,一般每环纠偏量不允许超过10mm,油缸行程差制在60mm左右为宜。

(4)安装管片时,必须加强监督管片拼装过程,规范管片安装程序。掘进时及时复紧撑靴后4环的管片螺栓,防止管片上浮。

(5)严格注浆管理,加强同步注浆控制。根据地层状况调整注浆方式,控制注浆压力,在围岩裂隙发育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层可每隔10环使用双液浆做止水环。

4结论

地铁隧道对管片拼装质量的要求很高,因此在掘进控制和管片选型时一定要谨慎。盾构隧道施工中大多数质量问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控制,提高盾构隧道质量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构成因素;高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1 杂交水稻制种概述

用恢复系作父本和不育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的过程,叫做杂交水稻制种。自1973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投入大田生产以来,从最初每667m2制种十几千克产量到现在每667m2制种二、三百千克的产量,经历了一个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形成阶段、迅速发展阶段、比较成熟阶段,说明了杂交水稻制种的生产潜力很大。而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构成是由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构成,如何提高这几个构成因素是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生产技术。

2 材料、办法

2.1 材料

进行实验的材料:父本与母本分别为闽恢3301、谷丰A进行生产用种的配制,得到谷优3301。

2.2 差异父母本行比验证

我们对5个父母本行比进行简单对比处理,随意排列,分别为2:21、2:19;2:17、2:15、2:13。选择长为20m,宽分别为3.53、3.27、3.00、2.73、2.17,面积为70.6、65.4、60、54.8、43.4m?的厢。设密度13.3cm×16.5cm为母本栽插密植规格,23.3cm×33.3cm为父本栽插密植规格。父本4月20日播种,母本播种在父本叶龄达到4.5叶时播种(父母本时差约27d),其花期可有效相遇。另外栽培方式与示范田一样。定期对父母本分蘖消长出叶率、生育期动态进行观察,划定单位对父母本穗粒数、穗数、颖花数进行监测,收获季节计产母本收割量。

2.3 差异父母本播种期的验证

采取同样简单对比试验,使用3个父本播种期,分别为4月20日、4月25日、4月30日;母本根据叶龄,参考时差进行撒播,随意不重复排列。在180.8m2的大区面积上,设长20m,宽3m的厢,行比为2:17的父母本行载种。

2.4 生产示范大范围推广

父本与母本分别4月20日与5月17日播种,取2:17行本比,273cm的厢宽,密度不变。父本采取3叶1心时插寄,叶为7.8时移栽,秧龄约40d左右双段培秧。母本秧苗1叶1心时施复合肥4kg/667:作断奶肥,2叶1心时施复合肥5kg/667作分蘖肥,并用多效唑30g兑水15kg均匀喷施壮蘖;3叶1心时施尿素4kg/667加钾肥2.5kg作壮秧肥,移栽前5d用尿素5kg/667作送嫁肥。秧龄22~25d时移栽。父本移栽一周时施尿素5kg/667m?,2周后施复合肥7.5kg/667m?。母本移栽前施钙镁磷肥与碳铵分别为20/667m?、25kg/667m?,1周后追施水稻专用肥25kg/667m?,复合肥10kg/667m?,在穗抽20%左右时,喷施32g/667m?的920,加1~2支增效剂。选取几块地块监测父母本生育期动态、出叶率、分蘖消长等,称重割取母本。

3 实验结果

3.1 产量的构成与变动

由实验可知,杂交水稻的制种受母本的粒数、穗量、粒重影响。见表1。

表1 杂交水稻制种影响因素表

分析得出,杂交水稻产量制种与粒数、穗数、结实率等因素有关。在有效穗数与结实率、实粒数、穗粒数成反增长,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成正比,有效穗数、结实率等与千粒重无关;穗粒数与结实率成正比。由此表明只要增穗、增加结实率与保粒,就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产量。比如95~105的穗实率粒数,大于45.8%的结实率,17.8万~19.8万/667m?的有效穗数,就可产生210kg/667m?。

3.2 差异父母本行比与生产量关系(见表2)

表2 差异父母本行比与生产量关系

由此表可知,父本颖花数、穗数、穴数与行比相反增长,成负值,而母本则为正值,结实率与穗粒数成负值。由此可见,以行比2:17为最佳选择。

4 制种技术高产制种技术探研

4.1 科学安排父母本播差期

科学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是父母本花期相吻与否、制种产量高低的关键。根据父母本的生长特性,结合本地气候条件,科学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一般情况下,播差期长的,以叶差为主,参照时差;播差期在15d内的以时差为主,参照叶差。如谷优3301的采配,父本受土壤肥力、秧苗质量、肥水管理条件、气候等影响。一般情况下,播差期时差可为27d左右,如条件好,则父本相应减少2~3d,反之亦然。播差期应整合土壤肥力、温度等栽植因素。

4.2 合理选取父母本行比

父母本行比关系颖花量与花粉源的合理配比,关系父母本搭配结构,对制种产量与异交结实率有着深刻影响。在选取行比配制上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如父本穗粒充足、花粉多、分蘖能力强等,行比可提高,相反应降低。如对谷优3301进行配比时,父本条件较好的可进行2:17的配比,这样有利于在高产结构下的颖花量与花粉源的科学配比,提高其利用效果,以及异交结实率和增加制种产量。

4.3 建立高产群体

4.3.1 培育带蘖状秧

选好秧地,施足基肥。每667m?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10kg作基肥;种子用强氯精消毒,稀播匀播,巧施断奶肥;秧苗2叶1心时每667用15%的多效唑30g喷施,并施尿素5作蘖肥,移栽前4~5d施送嫁肥。

4.3.2 合理行比,插足基本苗

以行比2:15~17、厢宽3m,父本株行距为23.3cm×33.4cm,种2210穴/667m?,每穴插1~2苗;母本与父本相靠间隔26.9cm,母本株行距为13.3cm×16.5cm,种28500穴/667m?,每穴插2~3苗。

4.3.3 加强田间管理

4.3.3.1 肥水管理

制种田要搭好高产苗架,必须适氮、高磷、高钾栽培,氮、磷、钾的比例约为1:1:1.5。肥水管理以“前促、中控、后补”为原则,施足基肥,及时追施返青肥与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看苗巧施保花肥;湿润灌溉,购苗烤田;抽穗扬花保持田间寸水,灌浆期干湿交替,收割前5~7d将田块断水烤干。

4.3.3.2 病虫害防治

制种田应加强病虫害防治。秧田期主要防治稻蓟马、稻象甲、苗瘟;大田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粒黑粉病。

4.3.3.3 巧施“920”

根据母本特性掌握喷施时期及用量。如谷优3301在母本破口抽穗20%左右时喷施“920”,667m2喷施“920”32g,外加4g调花灵,为提前母本花时,可在抽穗一半时进行500g醋、200g硼砂喷施,这有效提高了父母本花时的相遇概率和柱头外露率。后续母本养花中,可进行每天1次,连续3d喷施1g“920”。据数据分析,在喷施“920”情况下,结实率明显提高3%~6%,异交结实率提高10%,最高为55%。

5 结语

总之,对杂交水稻制种构成产量因素与技术分析是大范围推广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前提。本文在科学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分析与研究,希望在今后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示范推广上提供可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刘文炳,郑旋,林琼,等.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J].中国稻米,2010,16(05):54-58.

[2] 李忠芹,曹跃先,黄英,等.杂交水稻母本机插高产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08):217-219.

[3] 刘文炳.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A].第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论文集[C].2010:465-468.

[4] 梁万力.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202抛秧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9,24(05):29-31.

[5] 吴志源,雷上平,张以华,等.杂交籼稻新组合全优527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9,24(04):26-28.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桩基; 工程地质; 基桩; 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6-0153-02

1前言

随着我国桥梁和高层建筑的发展,桩基工程越来越多的作为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而被广泛采用。有资料显示,全国年用桩量已达600万根以上,这一数字已足够反映桩基工程的地位和重要性。虽然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但由于地质情况和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给广大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人员对桩基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带来了一些难题。因此,研究工程地质对桩基工程的质量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总结和归纳某一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对该地区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工作也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有幸在永州工程建设界工作二十余年,曾先后从事施工、勘察、设计、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对永州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它作一归纳,以与大家切磋。

2地质地层与基桩施工

永州地区的地质地层主要为灰岩(D和C)、白云质灰岩、薄层泥灰岩、红层、坡积粘土、含白胶泥老粘土(主要分布在湘江两岸)、砾石层、砂层等。(见表1)

2.1 结晶灰岩、白云岩,其承载力大,但有裂隙发育、地下水、溶洞(碳质灰岩溶洞发育较差,泥盆系灰岩溶洞发育较好)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另外还有较大断层,如零陵区主要为北北和北东向断层,零陵区从七层坡、大旅社、徐家井一线断,裂促使溶洞发育。原零陵卷烟厂东西两侧有断层,一是桃冲到原零陵卷烟厂西侧有一较大断裂,地貌特征明显,另一是原零陵卷烟厂东侧湘江岸至朝阳岩有一断裂,溶洞较多。

2.2 薄层泥灰岩(泥页岩)为褐绿色时,应为中风化,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一般为300~1000kN/m2。深黑色时,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一般为2000~2500 kN/m2,冷水滩河东湘永路一带均为此类岩石。

2.3 红层、泥岩、泥砂岩。这类岩石在冷水滩河东双洲路南端,育才路西侧一带较为分布,这类岩石尤其要注意其软化系数问题,一般其软化系数在0.2~0.3间,即其饱和抗压强度极低。采用人工挖孔桩开挖桩孔后,桩底应立即用水泥浆封底,否则极易出现软化层,从而影响基桩底部承载力。该类岩石也极易引起山体滑坡。

2.4 砾石层。承载力大小由砾石含量、砾径、级配、密实度等因素决定。基本情况是冷水滩河东一带其承载力较高,河西一带承载力较低。人工挖孔桩穿越此层时,渗水大,极易塌方,多采用稻草充填井壁,即使用砼护壁,也无侧摩阻力。机械桩不易穿越此层。

2.5 粘土。主要是由灰岩风化成的红色粘土组成,其承载力不大,另外还有白条纹的第四系老粘土,硬塑情况下可达700kN/m2或更高,一般在300kN/m2以上,但设计中多取200~250kN/m2,有较大地余地。粉质粘土承载力实际上只有150~220kN/m2,但设计中多取200~220 kN/m2,余地较少。零陵区三监狱到老干所一带均为此类。粉质粘土的侧摩阻力较大,一般可达60 kN/m2以上。

2.6 回填土、素填土。五年以上的,其侧摩阻力一般可达20kN/m2左右,一年以内的,其侧摩阻力为负值。有大量巨石、木头的填土,机械施工桩身质量极易出现断裂、缩径等现象。

3各种基桩常见的质量问题

由于永州地区工程地质的特征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各种桩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人工挖孔桩。桩底部入岩少,或未入岩,扩底不足,有些桩底部岩石裂隙发育,夹泥严重;浇注砼时,抛片石;地下水大的情况下,不采用水下浇灌方法,用干砼压填,其后果是桩头浮浆多;有些基桩施工,其施工配合比达不到设计配合比要求,砼强度偏低;护壁方面,一般用砼护壁,可有侧摩阻力,用砖护壁的,基本上无侧摩阻力。侧摩阻力的预估有个简单办法,不分土质,取桩长2/3计算出面积,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取60kPa,计算结果是可行且较安全的。

3.2 夯扩桩。一般最严重的问题是夯扩料不足。施工工艺方面也有问题,主要是冲击锤压到钢筋笼后,浅部出现缩径,原因是钢筋笼弯曲,砼未固结,必然出现外力挤压桩身缩径或胶结不良。软硬地层交界处,桩身容易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桩距小于3D(D为桩径)的,则应跳打,一般不跳打则多出现断桩。成桩后,重型机器辗压,尤其是成桩2~3天内就辗压,极易断桩。

3.3 钻孔桩。钻孔桩的砼凝固慢,其原因是桩孔中泥质成份高,当用泥浆钻进时更为突出,一般砼中含泥量达1~2%,一般需要90d的时间,砼才能达到28d的正常强度。钻孔桩底部的砂包如用高强砼代替,则桩底部承载力高,如用砂包,则每根桩都有较厚沉渣,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偶见钻孔桩在粘土层中有缩径现象。

3.4 洛阳铲桩。这种桩依桩底夯实与否,可分为两类,夯实者,单桩承载力可达250kN以上,未夯实的,一般在120~160kN之间,尤其是使用了机械振捣的桩,其承载力会偏高些。桩身一般上部好,中下部差,但未形成明显界限,不易发现。

4永州地区工程地质情况及对基桩质量的影响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南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区内灰岩广泛分布,上覆土层厚一般不足10m,但灰岩地区溶洞、溶沟发育,基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丰富,且灰岩中常有软弱夹层存在,又常影响成桩质量。我们收集了自1990年以来的86个工地2810根桩的资料,经统计分析,认为灰岩地区影响成桩质量的工程地质因素可归纳为四大类:一是浅层溶洞、溶沟。永州地区溶洞多为开放型,有粘土等充填物,部分为充水空洞。溶沟、溶槽的出现一般造成难于彻底清理桩底泥土,致使降低桩端承载力;二是起伏不平的基岩面。基岩面深度一般在5~10m,但相邻桩的基岩起伏则一般可达1~5m,个别达到8m以上;三是不同岩性夹层。全地区广泛发育的石炭、泥盆系灰岩,主要为中厚层的结晶质灰岩组成,但夹有层厚2~5m的薄层炭质灰岩或钙质泥岩。微风化致密的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一般承载力标准?k取4000~6000kPa。当桩端位于炭质灰岩或钙质泥岩上时,其承载力将相差一倍以上;四是由于丰富的地下水,常造成桩身蜂窝、坍塌、桩底泥浆残渣厚、混凝土离析等诸多缺陷,从而影响基桩承载力。

5工程实例

为了能更具体地说明永州桩基工程地质与基桩工程质量的关系,现举两个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实例一:永州市地税局办公大楼,该工程地处冷水滩双洲路,层高17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9200m2,基础采用的是人工挖孔桩,桩底持力层为泥岩,经岩土勘察计算,泥岩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桩基工程由409队施工。试验桩施工完成后,经质检部门检测,桩底部缺陷严重,基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此,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调研论证,发现桩洞底部泥岩软化系数相当低,仅为0.2,桩洞挖好后,洞底泥岩持力层一经水浸泡,其承载力大为下降。解决措施:桩洞完成后,立即在桩洞底部用高强水泥砂浆封底,并及时灌注混凝土,以尽量避免泥岩软化,从而确保桩底持力层的承载力。这一处理后,经检测,主楼工程桩承载力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从而较为圆满的完成了该工程的基础施工任务。

实例二:永州市梅湾菜市场,该工程地处冷水滩河东沿江路,为框架12层,总建筑面积为13680m2。其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省煤勘三队负责施工。基桩持力层为灰岩,持力层以上有20~30cm的破碎带,地下水丰富,基础施工时,设有降水井同时作业,但仍未能控制好基桩施工质量,基础工程完成后,经质检部门检测,约有一半基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最后不得不进行补桩处理。

6结语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千差万别,对工程质量影响也是复杂的、综合的,对某一小范围地区工程地质的深入研究、分析,并总结和归纳出工程地质要点,对于指导本地区的基础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长期在永州从事有关工程管理工作,在工程地质和桩基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还将一如既往,深入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能更好指导基础工程施工的经验之路。

参考文献:

[1] 邓茂斌.灰岩地区人工挖孔桩的质量隐患和桩洞洞底检测.中外建筑,2001(4).

[2] 张宏.灌注桩检测与处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003年期.

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00,():56.

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03年6月第期.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2]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56.

[3]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第2期.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 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 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 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 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 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2] 李瑞生. 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2):56.

[3] 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6月第2期.

双千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量测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基础建设迅猛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铁路、公路及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数量越来越多,按照规定预应力施工中预应力筋的张拉必须事先计算出张拉的理论伸长值,以便进行伸长量的校核,《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以下简称施工规范)和《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虽然给出了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的计算公式及相关的条文说明,但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曲线孔道切线夹角的计算;进行分段计算时每一分段张拉力的计算等。本文就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对称线形的理论伸长量计算和实际伸长量量测的有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二、后张法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程序计算和计算示例

目前实际施工中的桥梁预应力筋在结构中布置形式有很多种。《施工规范》及《计算手册》对于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精确计算法: ……………………公式(1)

简便计算法:,其中…………公式(2)

式中: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预应力钢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y—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g—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各曲线段的切线夹角(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弯曲及直线部分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预应力钢筋的平均张拉力,取张拉端的拉力与计算截面处扣除孔道摩阻损失后的拉力的平均值。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梁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k和μ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这两个值的的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管道的成型方式和表面特征、力筋的类型、波纹管的布设偏差大小,弯道位置及角度等等,各个因素在施工中的变动很大,还有很多是不可能预先确定的,因此,摩擦系数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的精确程度,《计算手册》表中提供的k和μ值仅为参考值,在施工前应对孔道磨擦系数进行试验测定获取比较客观的数据,并对施工中影响磨擦系数的因素进行认真的检查,以确保摩擦系数的大小基本一致。另外为确保计算准确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g最好采用试验测定值。

对上述公式的运用有必要提到《计算手册》对公式有一条说明要求“对由多段曲线组成的曲线预应力筋,或由直线与曲线混合组成的预应力筋,其伸长值宜分段计算,然后叠加。”那么对这种组合曲线预应力筋,究竟应该如何分段以及分段后每一段张拉力的计算相关规范没有详细解释和说明。根据公式定义和说明得知即直线段与曲线段应分别单独作为计算单元,不同曲率的曲线相连接时也应单独划分计算,另外根据力学原理,进行分段计算时各段的起点张拉力即等于张拉控制力减去前面各段孔道摩阻损失后的拉力,即靠近张拉端第一段的终点力()即为第二段的起点力(),每段的终点力与下一段起点力的关系如下式:

以往分段计算伸长量普遍的计算方法是将各个计算单元有关参数制成表格,然后利用上述公式依次计算出每个分段的曲线切线夹角、起点张拉力、平均张拉力、伸长值等数据,感觉计算参数很多,计算工作量大,繁琐重复,特别是曲线布置较多的长钢绞线束计算,容易出现数据计算错误。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本人结合工程测量计算器编程的一些知识,利用CAsiofx-4850计算器编制了简单实用的理论伸长值计算程序,既能计算出每段的终点张拉力也能自动计算和累加每段的伸长值,使用程序之前只需将每段曲线切线的夹角和每段长度列入表中即可。可以循环计算任意长度和线形的钢绞线,而且还避免了中途手动累加数据易出错的缺点。(尤其是满堂支架法连续梁的长钢绞线束计算,经初步思考用EXCEL应该也可以编程自动计算)。(引申:在工程施工技术很多方面都可以编制小程序计算方便快捷,监理现场报验检查很方便)程序如下:

程序清单

SCZJS(伸长量计算)

B〝AY〞:C〝EY〞: N=0:{ P }

Lbl 0:{L J }:D=KL+UJ÷180:E=P(1÷):X=PL(1-1÷)÷BCD:〝X=〞:XN=N+X:〝N=〞:NP=E: Goto 0

符号意义:BCKUJP分别代表前面公式(1)中Ay Eg kμθP的值,

X——每一分段计算的伸长值

N——伸长值的累加值,最后结果为钢绞线总的伸长值。

算例:如图所示的**连续梁预应力筋采用一束12Φ15.24的钢绞线束,锚下控制应力σcon=0.7fpk, Eg=1.95*105MPa,孔道采用预埋波纹管成型,按照两端张拉,采用精确计算法计算理论伸长量。

计算:锚下控制应力σcon=0.7fpk=0.7*1860=1302MPa

一根钢绞线面积Ag=140 mm2

根据多座连续梁施工经验总结得出波纹管的k和μ值分别取0.0015和0.25较为合适

锚下张拉控制力P=1302*140*12=2187.36KN

Ay=12*140=1680 mm2

列表说明:表中坐标数据可利用方位角计算原理算出曲线孔道部分切线夹角θ,其实夹角θ就相当于线路设计中曲线的转向角。(方位角计算也可编制小程序或Pol()函数计算,方位角顺时针方向增加,逆时针方向减小)

以上数据输入计算器所编程序即可计算钢绞线总的伸长值,这里不再叙述计算过程及结果。

简便计算法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类同之处,按照公式(2)计算即可,这里也不再详细说明。

三、张拉时钢绞线实际伸长量的量测方法

钢绞线实际伸长量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介绍常用的2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张拉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但这样的测量方法由于工具锚处钢束回缩及夹片滑移等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应进行超张拉消除这些误差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超张拉到1.02σk即可,公路规范规定一般超张拉到1.05σk但建议最好不采用,因为张拉到1.05σk很容易造成钢绞线断丝、滑丝。根据多座桥梁施工经验得知超张拉后测量千斤顶活塞伸出量再进行换算的方法可较准确的得到实际伸长量的值。简便计算公式:,得出的实际伸长值完全满足现场要求,P表示设计张拉吨位,表示初张拉力,和分别表示张拉到设计吨位、初张拉时量取的伸长值。二是采用量测钢绞线绝对伸长值的方法,使用一个标尺固定在钢绞线上,不论经过几个行程,均以此来量测分级钢绞线的长度,累计的结果就是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规定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就采用此法,规定的张拉程序:00.1σk(作伸长量标记)σk(静停5min)补拉σk(测伸长量)锚固。要求张拉时当钢绞线的初始应力达0.1σk时停止供油,检查夹片情况完好后画线做伸长量标记。

预应力施加一般均要求采用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而理论伸长值计算是进行伸长值校核的依据。现场施工中如果实际伸长量与理论计算差值较大超过规范规定时,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主要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理论伸长值计算是否有误;钢绞线弹性模量的采用数据是否正确;千斤顶、油压表等设备是否标定且在合格期内;操作人员是否存在操作不当读数错误等。

四、结束语

理论伸长值计算中,在对称结构中两端对称张拉时,伸长量计算时只计算一半钢绞线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的方法即可;采用单端张拉则要进行全长计算;然而,实际施工中会遇到预应力筋线形布置并不具备对称性的情况,这时采用两端张拉时,预应力筋在两端的理论伸长量就不相等,对于这种非对称结构,在计算钢绞线的伸长值时,计算原则是从两侧向中间分段计算,至跨中某一点时钢绞线的受力基本相等即可,而不是简单的分中计算。

另外,实际施工中有时还会遇到预应力筋在线形布置上既有平面曲线又有竖向曲线,形成空间复合曲线,根据许多业内人士探讨的计算方法是:对于平面曲线的孔道摩阻损失,根据预应力筋分段在水平面内投影长度及平面曲线要素换算出各分段在水平面内的切线夹角,然后将预应力筋分段的竖向与平面切线夹角相加后代入公式计算出各分段的理论伸长值,实际计算时建议对k值予以适当提高。

预应力筋的伸长量计算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平均力法及简化计算法在很多工程施工中也能够满足精度要求,这里本人只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结合现行规范对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精确计算法及实际伸长量的测量方法进行说明,本文所述的计算方法已在实际施工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

上一篇:教导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茶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