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9 22:38:44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餐饮业的影响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陷入一个低迷的经济景气中,许多大型的国际公司都陆续倒闭/重整。现在经过半年多的经济影响, 我们的调研发现:

1.相比其它行业,「餐饮受金融危机影响有限

就食/衣/住/行/娱乐/奢侈品类别的产品消费中,消费者因金融危机影响而降低支出其中奢侈品/金融产品影响最大, 其次是娱乐/衣/行/3c产品,民生必需品及电信影响不大。「食的部分, 因为不同类别的餐饮受影响程度不同, 介于「影响不大到「有影响之间。

2.西式/高价位的餐厅比中式/低价位的餐厅受影响大

从餐饮类型来看, 发现西式餐厅受到影响最大,其次是有特色的异国料理,接着是咖啡饮料及中式餐厅。低价、有品牌的零售食品影响最小,高价位的商品受影响最大。

3.餐饮业在华南地区受影响最大,其次是华中/华东地区

以区域性来看, 不论哪一种餐饮类别, 华南地区受到影响最大,华中/华东影响次之。这与区域经济发展类型有关,东南沿海地区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中西部地区相对受波及较小。

4.连锁企业以「稳固中档次消费群及「餐饮组合的差异化的方式渡过危机

在会员方面的调查显示,有36%和28%特色、西式餐厅的经营策略是采更积极的逆势投资方式,继续增开新店,提高销售额。反而受影响较小的中式、咖啡馆业态扩张趋势放缓,分别只有21%和14%。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商业调查报告范本一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芗城区旧城改造、城市扩容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变化,社区服务 功能大幅提升,社区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断增加,经营 业态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调查看,目前,芗城区共有社区69个。各类社区商业网点近1000个,经营方式有餐饮、超市、各类中介、便利店、物流、食杂店、洗衣店、维修店、回收站、书店、冲印店、药店、家庭 服务站、大众浴池等。社区商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社区商业网点发展迅速,双进工程服务对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社区商业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仅面向广大居民,更侧重于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等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以及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提供再就业 服务。

2、社区商业网点呈多业态发展趋势。社区商业过去以商业零售业网点为主,仅限于食品、日用百货、美容美发等行业,近年来,一批新兴业态的社区商业网点应运而生,现已发展到几十个服务项目,如保姆、清洁维修、物业绿化、家教、技能培训、网络服务、婚庆礼仪、餐饮、保健、社区医疗、 、中介服务等多个门类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3、新社区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功能较为齐全。随着中心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新社区的建设,新社区的建设又带动了社区商业的发展以及周边商业中心的发展,其商业设施、网点分布、商品结构与服务功能均较为齐全,明显优于老社区。

4、传统商业和服务业在社区商业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发展。近年来,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商业应市场需求得到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商业网点渗透到社区的大街小巷,并在社区内及其周边形成一定规模。同时,社区沿街各类小型商品市场得到发展,有蔬菜市场、干果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为社区居民消费购物提供了便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商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和有效指导。目前,社区商业在发展中较多的商业网点与社区住宅混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并造成安全 隐患和环境污染。其中建在居民楼底层或楼内的餐馆、酒店以及各类服务机构影响较大,形成的民企纠纷较多。社区商业与区域性商业中心在功能定位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和有效监督。

2、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老社区商业网点发展慢、基础差。在这次调查中看到,一些老社区商业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一般是利用自有房屋,或者临时搭建,甚至是违章建筑开办的。这些小店小铺以经营副食为主,商品单一、质量低劣,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较差,造成社区居民购物不便,许多日常消费需要跑较远的路,且社区的服务功能不健全,与建设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提出的社区商业发展目标差距较大。

3、社区商业基础设施较差,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普遍提高,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的消费特点,社区商业低水平、低层次的服务状况与之不相适应,亟待改善。在调查中,有的反应社区没有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反应社区没有蔬菜市场,居民买菜不方便。有的反应家政服务业没有形成,居民寻求家政服务很不方便。有的反应社区商业网点不能仅依靠小店小辅、小商小贩提供商品和服务,要提高档次,保证质量等等。从反应的情况看,社区商业的服务功能普遍滞后于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加强社区商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社区双进工程的重点工作。

三、推进措施和发展方向设想

1、应合理规划,完善社区商业业态。应由政府牵头,会同商务、规划、建设、房管、财政、城区、工商、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网点改造规划。如:对社区商业的规模、结构、布局及标准、分类等做出明确规定。业态业种10种左右,建议包括配送餐饮连锁店、小型超市、菜市场、食杂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洗染店、照相馆、旧货废弃物回收站、家庭服务、书籍音像店、药店等。

2、应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确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一是选择、培育有实力的配送餐饮企业(由中心厨房统一配送至社区连锁店)进入社区商业示范区,实施包括早餐工程在内的大众化餐饮,保证居民在社区内就能够方便地吃到有保障、质量较好的早餐、快餐。二是鼓励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在社区新建和改造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无公害蔬菜瓜果连锁店,建设生活保障型的商品配送中心,解决居民生活不方便、消费不放心、不安全的问题。三是支持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新建或改造便民家庭服务网点,搭载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四是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进入社区,形成以社区、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五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资金、网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3、应鼓励和支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补充现有网点的不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客户需求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储存客户信息,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大力提倡社区骨干企业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的三上门服务,延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提倡和鼓励社区商业企业组建专职的便民综合服务小分队入户服务,同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畅通的联系渠道,开展以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为宗旨的便民有偿服务。

商业调查报告范本二

北京街道和社区里的商业服务,从街边夫妻店的1.0版本到大型商业综合体的2.0版本,再到现在深入社区组合形态的3.0版本。未来随着电子商务 的深度运用,社区商业的4.0版本已渐现雏形。那么2013年北京的社区商业是什么样的,存在着哪些问题?

品牌化服务稀缺

社区商业,这一原本以自发式生长存在的商业模式,在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下,正在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最优选项之一。

为探寻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社区商业呈现的热点和尚存空白,日前,北商商业研究院从北京东 、西、南、北和中部选取了和平里社区、芍药居社区、望京社区、通州社区、房山长阳社区、大红门社区等12个有代表性的大型社区做调查。这12个样本中,既有老牌社区,又有通州、房山等新城社区。

根据问卷调查,随着购物习惯的改变,92%的受访对象表示,在家门口购物消费的频次增加,同时会定期到繁华商圈购物消费。在电子商务的迅速渗透下,北京的社区商业,已从功能单一的日杂百货为主,逐步发展为传统的餐饮、超市便利店 、生活服务业与新兴的网络购物融合的服务体系。一些小区的夫妻店、传达室或者警卫室都主动或被动地兼职帮小区住户代收快件。

北商商业研究院通过对12个社区居民的调查采访发现,9个社区对连锁餐饮的需求最大,7个社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较高,其次是菜店这代表了社区商业整体面临的品牌化程度低的现状,美容美发、洗染、家政、便利店等都存在杂牌军的问题。

其实,北京市一直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向社区发展,鼓励品牌连锁经营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通过采取收购、兼并、直营连锁或特许加盟 等方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早在20**年,物美 、京客隆 等百余家企业入选市商务委推荐进社区的连锁企业。

调查中发现,在高成本压力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在拥抱电商和下沉社区中找到了两种发展路径。调查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7-11 、吉野家 、肯德基 等知名传统商业企业的身影开始出现在社区。不过,社区商业的市场培育期会比繁华商圈长,销售规模短期也难与区域中心媲美。但是,社区周边消费频次高,更注重便捷和性价比。

餐饮居社区商业之首

在选取的采访样本中,餐饮在社区商业各业态中占比最高,平均占比达到32%;其次是生活服务类(包含家政、洗染等行业),占比为27.5%;位居第三的是美容美发行业,占比为13.33%。

但是,从调查的各类商业业态看,社区商业发展的自发性特点明显。餐饮业虽然成为社区商业主力军,但是,这些餐饮主要是不知名的小店,不仅更换频率高,服务质量也不稳定。

在对长阳、天通苑等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的新社区调查发现,幼儿教育正在快速扎根社区,最高占比达到9%,成为社区商业业态的新成员。此前很多幼儿教育品牌会选择区域商业中心地带,但是,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新兴社区的很多年轻住户已经升级为三口之家。巨大的儿童消费市场成为商家掘金的新发力点。可以预测,单独二胎政策落地实施后,幼儿教育将迎来更大市场。另外,随着老龄人口增加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社区送货上门、家政、代收代缴等服务需求增大。

此外,社区商业的物业主要来源于小区底商,受限于当初开发商的规划设置。这也造成了社区商业缺少规划的问题。

菜店覆盖面有待提升

针对社区商业调查发现的问题,北京商报官方微博面向近50万粉丝进行了帮社区商业出新招的调查活动。在参加调查的微博网友中,42%的网友对自己居住社区的农产品市场不够满意,其中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社区菜市场距离太远,不能满足日常的需求。还有近30%的网友对社区菜市场提供的水果蔬菜品质和价格不满意。

30%的网友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社区便利店。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集中在通州、天通苑以及长阳等远郊区县的网友。部分网友反映,社区周围的小便利店和夫妻店商品数量有限,更新不及时。

从便利店的发展规律看,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例如东京,有近3700万人,几大便利店品牌的总数超过了4万家。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在20**年时就已突破了2000万人,照此计算,北京至少需要6700家便利店。据相关调查显示,北京的便利店还不到2000家,距理想状态下的店铺数量相去甚远。不仅如此,店铺的分布也极不均匀,以7-11官方的数据为例,其130多家店铺集中分布在朝阳区、海淀区和东城区,西城区仅有5家,通州区也只有1家,而其他区域则尚未开店。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人力资源匮乏

这份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08中国连锁餐饮业发展战略趋势调查报告》显示,人力资源匮乏、经营成本高涨、标准化难度大构成了目前我国连锁餐饮企业的三大障碍。

调查显示,目前连锁餐饮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力资源匮乏、经营成本高涨、标准化难度大、行业内部恶性竞争、资金短缺及政策支持等诸多问题。其中,人力资源匮乏的选择比例最高,高达80%,其次为经营成本高涨,为60%,标准化难度大,为45%,这些构成了连锁餐饮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据了解,目前我国餐饮企业中,人力资本匮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由于餐饮企业服务员的待遇普遍相对较低,所以在大城市中,只能招聘外地员工。而外地员工往往具有稳定性差、流动性强的特点,这常常会大大增加餐饮业的培训成本。此外,优秀的厨师在餐饮业中也有些供不应求,如何留住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厨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三,连锁餐饮企业规模的扩大,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高素质的连锁管理人才可谓是“奇货可居”。

对此,天津烹饪协会会长郭立久表示,目前该市连锁餐饮企业的人才已经“不是一般的匮乏”。据调查,目前天津连锁餐饮业的厨师持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还不足3%,而且餐饮业厨师和服务人员都缺乏定期专业的培训,人员流动性较大,“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连锁餐饮企业的发展。”郭立久这样表示。

经营成本高涨

给企业带来挑战的第二个障碍是经营成本高涨。调查显示,目前半数以上的企业(56%)仅原材料成本就占营业成本的30%以上,83%和72%的企业将劳动力和房租成本控制在10%-20%。从成本增长率来看,认为10%-20%最多,依次为劳动力、原材料、房租,比例分别为53%、52%和32%。此外,随着国家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企业照章纳税越来越规范。据调查统计,逾4成的被调查企业2007年税收成本比2006年增长为10%-20%,另各有近3成被调查企业税收成本比2006年增长1 0%或20%-30%。

标准化难度大

我国连锁餐饮企业的标准化难度普遍偏大。专家介绍,不仅餐饮行业产品标准化本身难度很大,尤其是中餐注重烹饪技艺,很难实现标准化。而标准化需要有成熟的物流业尤其是低温物流业的支持,但目前我们中国的低温物流发展水平有限,所以为了配送产品,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物流成本,这也造成了标准化难度的提高。此外,加盟店业主最关注的往往是自身经济利润,而将标准化弃之一旁,结果导致个体目标和整体目标经常发生冲突,标准化管理难以实施,增加了总部加盟商管理成本。而实现标准化需要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连锁餐饮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却不如零售业。

行业仍处高速发展期

尽管餐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调查同时显示,连锁餐饮企业的发展仍然保持着高速度。

调查餐饮企业连锁经营发展模式以直营店+加盟店居多,占75%;被调查企业中,连锁店总数超过500家、销售额超过100亿以上的只有肯德基,2007年连锁店达到2400家,销售额215亿,远远超过其他餐饮企业。

从调查情况分析,连锁店在100家以下(占66%),销售额10亿以下(占80%)的企业经营规模为多数。

从销售额增长比例情况分析,95%的企业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增长10%-20%的占42%,增长20%-30%的占31%。此两区间增长比例是被调查企业的主流,这说明多数企业的发展符合良性运营的规律,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32%的被调查企业2007年原材料增长率在10%以下,52%企业原材料增长率达10%-20%,16%的企业原材料增长率达到20%-30%。在原材料成本日益高涨的前提下,仅有26%的被调查企业的毛利率下降5%以内,47%的企业毛利率基本没变。另有16%和11%的企业分别增长5%以内和5%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仍能够保持稳中有升的毛利率,说明被调查企业连锁经营盈利模式还比较健康,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强,在开源增效方面还有可挖掘的空间。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顾客关系管理是餐饮连锁业运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首先对餐饮连锁企业顾客的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消费者就餐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了餐饮连锁业顾客需求信息管理的内容,最后提出了餐饮连锁业实施顾客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餐饮连锁业 顾客关系管理 需求信息管理

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关系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管理消费者的信息资源,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和顾客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使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更大程度地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挽回失去的顾客、保留现有的顾客,并不断地吸引新的顾客,挖掘并牢牢地把握住能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消费群体,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优势。

顾客处于餐饮连锁业供应链的终端,它能推动整个餐饮连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餐饮连锁企业与传统单店经营的餐饮企业相比优势之一是餐饮连锁分店分布在不同的多个区域,能够获得不同区域更多的顾客。这些顾客是餐饮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像管理其他资源一样对顾客进行管理,与顾客建立一种相对稳定和密切的关系,时刻了解顾客最新的消费需求动态,赢得顾客的消费忠诚,从而实现餐饮连锁企业和顾客的价值增值,达到双赢。

顾客关系管理是餐饮连锁业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延伸,它能帮助餐饮连锁企业减少营销体系中的中间环节,通过新的扁平化营销体系,实现餐饮连锁企业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从而降低销售成本。但是,在现实操作中,许多餐饮连锁企业在进行顾客关系管理时,盲目性、随意性、非科学性的成分很重,大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所以,餐饮连锁企业亟待需要用一种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来重新进行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消费者就餐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把握顾客需求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餐饮生产和营销活动,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对顾客的类型、顾客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等特点有所了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认知特征主要是对产品的概念的认识和评价,购买行为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如消费者的认牌购买风格等。

具有不同购买动机的餐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不一样。按照购买动机可把餐饮消费者划分为便利型就餐者、求廉型就餐者、求实型就餐者、求新型就餐者、感情型就餐者、社交型就餐者、商务型就餐者和习惯型就餐者,他们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顾客到餐饮连锁企业进行消费的行为和消费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顾客本身的因素、餐饮连锁企业的因素以及其它因素。顾客的因素包括顾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餐饮连锁企业的因素包括餐饮连锁门店的地理位置与内部就餐环境、餐饮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口味、产品的特色、服务质量、餐厅的卫生条件、餐厅的美誉度、餐饮连锁企业的知名度等等。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调研而形成的2003年餐饮业消费趋势调查报告中,被调查者光顾餐饮连锁企业时对餐厅的卫生条件、餐饮产品的口味、产品的特色以及营养健康等因素特别关注。其它因素包括顾客与餐饮连锁门店的距离等。

顾客需求信息管理

餐饮连锁企业制定合理和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各层次的需求,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和市场份额,是在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充分了解顾客消费需求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的。顾客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求、顾客期望和超越顾客期望。顾客基本需求是产品和服务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或基本功能,如果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顾客最基本的需求,顾客将会失望,然后离去。顾客期望是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仅仅具备必须的属性或基本功能,还能满足顾客潜在希望得到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旦得到了满足,顾客就很可能成为回头客。超越顾客期望是指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或者满足顾客从未体验过的需求,这种超越可能给顾客带来意外的惊喜。

餐饮产品具有不可储存和即时性,即顾客点菜后才进行餐饮产品的生产,而且产品即时消费;餐饮产品的原料又具有易腐烂等特性,这些特性都决定了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每个餐饮连锁分店每天的销售量,从而进行原料的采购,以免造成原料的过量或缺货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而失去顾客。这些都要求餐饮连锁企业要对顾客的需求信息进行管理。因此,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对顾客需求信息进行管理,能够使餐饮连锁企业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比竞争者更快、更有效地向顾客提供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餐饮连锁企业对于顾客需求信息的管理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顾客需求信息的获取

顾客需求信息的获取收集是顾客信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餐饮连锁企业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的渠道很多,包括直接与就餐的顾客闲谈、组织市场调查、网上留言调查、顾客点菜信息获取、顾客意见反馈以及其它渠道等。其中市场调查、顾客的菜单信息是最为重要的来源,尤其是菜单信息,它是消费者的直接需求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顾客短时期内的消费倾向。

顾客需求信息的分类与分析

顾客需求信息的分类与分析是对收集的顾客需求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与分析,主要是把顾客需求信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从而进行统计分析、顾客需求趋势分析以及需求关联分析。需求信息统计分析是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分析顾客的年龄、家庭状况、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及消费习惯等,从中了解哪些菜式比较受欢迎、什么时段会出现就餐高峰期、顾客需求的季节性变化、消费者的消费额度、顾客的基本需求与顾客期望等等。需求趋势分析是通过分析获得的信息,预测消费者短时间或一段时期内的餐饮需求倾向和趋势。需求关联通过集成有关的信息,分析不同餐饮产品之间的销售关联度,即了解顾客喜欢什么样的餐饮产品搭配等等。

由于顾客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因而在分析这些顾客信息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连续性和时效性。

顾客需求信息的共享

顾客作为餐饮连锁业供应链的末端节点,其需求信息也就成为餐饮连锁业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源头之一。需求信息的透明是整个餐饮连锁业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基石,实现顾客需求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地减少最终市场需求信息沿供应链向上传递过程中的波动程度放大现象(即所谓的“牛鞭效应”),使供应链上的成员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和配送计划,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最终顾客的满意度;同时,顾客信息的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餐饮连锁企业与其它供应链成员的相互信任,有利于稳定双方的长期合作。

把顾客需求信息与销售数据、存货数据、生产调度数据、需求预测数据以及配送计划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汇集到餐饮连锁企业总部的信息控制中心,使该信息中心形成一个具有数据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等功能的系统。由该信息中心根据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频度、企业的商业机密与信用度、业务合作时间的长短、关系的密切程度等决定信息的公开程度,从而实现不同合作伙伴对信息的差异化共享。

顾客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采取顾客类型细分策略

顾客关系管理可以简化为这样一个过程: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增进关系,或者是吸引顾客――留住顾客――升级顾客。根据著名的20%-80%营销法则,企业经营利润的80%来源是20%的重要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而不同的顾客对服务水平和服务类型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对于餐饮连锁企业来说,对于不同类型的顾客群应该采取不同的差异化服务策略,而重点放在比较重要的20%的顾客身上,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对顾客的信息加以分析,可以把顾客细分为忠诚顾客、偶尔消费的顾客和潜在顾客。忠诚顾客数量占餐饮连锁企业总顾客数的比例比较少,但是能给餐饮连锁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对于这类顾客,餐饮连锁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对他们给予必要的折扣优惠,经常地和这些客户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掌握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对一营销”的个性化服务,并听取他们对于本企业在服务、菜品质量、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正,使这些顾客真正成为餐厅的忠实顾客。偶尔消费的顾客数量比较多,但是消费额比例不太大,对于这类顾客,餐饮连锁企业必须依靠高品质的餐饮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他们,找出企业各个方面与他们需求之间的差距,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以改进,提高他们对餐厅的满意度,以此获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促使他们增加消费的次数,进而成为忠诚的顾客。对于潜在的顾客,要了解他们的需求、购买动因与消费价值观念,发掘他们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需求,吸引他们来餐饮连锁分店消费,并以高质量的、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留住他们。

对顾客类型进行细分,重新进行目标市场的定位,了解不同顾客的餐饮消费需求情况和目前的满足情况,能发现对哪些顾客的服务需要进行较大的改进。通过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差异化与层次化,区别对待重点客户、特殊需求客户,使得客户服务更有针对性和经济性,从而实现餐饮连锁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以及顾客满意。

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

顾客满意度是用来衡量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受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便于企业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建立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不仅仅局限于顾客对餐饮食品的口味、价格合理性、食品多样性、服务质量、卫生条件、店面位置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还要分析顾客预期质量、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感知价值以及顾客忠诚等多个方面,从而建立完善的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通过定期的消费者满意度评价,测定顾客的满意程度,不断地设立改进目标, 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调整餐饮连锁企业的经营活动。

把顾客信息管理纳入供应链信息化系统中

对于大中型的餐饮连锁企业来说,为了全面、准确、快速地了解不断变化着的顾客需求,开发顾客信息管理子系统、把顾客信息管理纳入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中是很有必要的。餐饮连锁业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和主体之间都是双向联系,扮演着双重的角色,而顾客是推动整个供应链前进的动力,既是这条链的开始,也是这条链的归宿。因而把顾客信息管理子系统加入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系统,使供应链形成一个闭环,良性地循环下去。顾客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顾客基本信息管理、顾客需求信息管理、顾客满意度评价、信息反馈与共享等。

参考文献:

1.杨铭铎,华庆.论餐饮客户关系管理模式[J].商业研究,2004

2.陈学军.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特征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J].消费经济,1999

3.涂永式.四类不同购买行为的餐饮消费者[J].中国商贸,2001

4.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3年餐饮业消费趋势调查报告[R].2003

5.朱忠华.顾客――服务三角形的中心[J].中国质量,1999

6.朱爱群编著.客户关系管理与数据挖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饭店协会携手**饮食行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市饭店协会、**市饮食行业协会、**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等十大兄弟协会历时半年,通过对几千家各种模式餐饮企业的调查,完成了首次全国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并于今天《20**中国餐饮企业调查报告》,对中国餐饮行业进行最详尽的统计研究,并剖析餐饮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哪种餐饮模式利润最高

按特色餐饮、快餐、小吃、火锅四种业态测算,三大指标分别是:就利润率而言,特色餐饮8.76%、快餐5.2%、小吃10.4%、火锅9.6%;就年人均劳效而言,特色餐饮202000元、快餐35985元、小吃59940元、火锅49100元;就企业每平方米营收而言,特色餐饮14437元、快餐13960元、小吃4683元、火锅3743元。

二、老字号重现发展生机

在接受调查的餐饮企业中,80%的企业开业年限超过3年,50%以上则是具有十年以上的历史,74%的企业为民营。老字号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市场锤炼,重现发展生机,在30强品牌中占10席,老字号跨区域连锁扩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餐饮企业中,已有62%开展了特许经营,并把其视为品牌扩张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餐饮企业人才缺乏

从财务能力来看,企业对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表示担忧。餐饮企业中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占据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最大部分,分别为37%和12%,且均比上一年度有所上涨。从人力资源状况来看,企业一线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缺乏。企业员工流动率依然较高,平均达到了56%,影响了企业服务品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员工结构以40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下为主,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比例有所增加。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强,有42%的企业年度培训经费占薪资总额的比例超过3%,平均达到3.6%。

四、越发注重集团化发展

从集团化发展来看,餐饮企业越发重视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并注重中央厨房、种养殖基地和餐饮食品加工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但是在计算机联网管理和餐饮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仍有待提高。新晨

五、应关注消费者忠诚度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忠诚客户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主要通过会员卡、优惠卡方式实现,但是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调查显示,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消费的人群比例达39%,有预订习惯的消费者比例并不高,平均仅为37%,传统上签单消费的消费者比例已下降至很低。

六、会所餐饮健康餐饮成发展趋势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类似的服务创新,在特许经营领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期召开的“中国特许经营高峰论坛”上,政府官员和业内人士探讨了这一行业的市场前景。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称:“虽然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对于特许经营来说,却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消费升级+移动互联’是特许经营行业发展的双驱动力,将催生众多新业态和新模式。”

连锁协会的资料显示,现阶段,中国非物质类消费(体验式消费)与物质类消费的比重约为4:6,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是7:3。中国现在正进入消费升级的关键期,服务类消费企业的连锁发展拥有巨大空间。

连锁协会日前的“2015年中国特许连锁100强”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特许新业态不断涌现,细分市场的新生力量表现不俗。如个性化家具定制企业尚品宅配,通过在细分市场做深做细,年营业额增长50%以上。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表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特点。消费变了,特许经营也要随之而变。要加快培育形成满足新消费的服务能力,细分经营业态,创新经营方式,通过优品牌、提品质,优化服务供给。

上海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学林说:

“现在做餐饮,绝不是简单地卖食物,卖的是生活方式,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文化。”

裴亮介绍说,在美国,商务服务业,包括办公服务、管理咨询、人力服务、物流、租赁、财务、营销等B2B服务类消费非常发达,这些业态的特许经营体系,少则几十家,多则几千家。但这些商务服务目前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未来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不仅是消费升级,业内人士指出,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对特许经营企业从招募加盟,到品牌营销,再到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再造”,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特许展会现场,记者看到一家主打“互联网+现磨咖啡”概念的创新业态连锁企业。消费者只需通过微信公众号选择需要的咖啡类别,再通过微信或现金支付,然后轻点“制作”按钮,40秒后,一杯现磨咖啡就泡好了。工作人员说,这套智能设备能将互联网和自助售卖机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变等客上门为与用户智能互动。目前该公司已获得两轮数千万元融资。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顾客体验;体验价值;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餐饮连锁业是一个与顾客高度接触的行业,顾客的每次就餐,都是对餐馆的一次亲身体验。消费者在餐馆就餐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解决饥饿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和社会归属感的需要。餐馆不仅要为顾客提供美味佳肴,满足顾客的味觉和内脏的感觉,而且还要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以满足顾客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

一、研究基础

Mathwick(2001)认为体验价值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绩效与服务绩效的相对认知,来自人们对服务、产品的直接使用或远距离欣赏所获得[1]。他依据Holbrook(1994)所提出体验价值的架构,将体验价值分为四个类型,分别为:消费者投资报酬、服务优越性、美感与趣味性。俞海滨(2005)认为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人员素质、品牌商誉等都影响顾客体验价值[2]。

二、研究模型与假设

(一) 研究模型

图1 顾客体验价值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二)研究假设

1.顾客维度因素

有功利倾向的消费者追求功能上的价值,例如满足口腹之欲、可以方便享受美食且经济的消费。而有享乐倾向的消费者追求享乐性价值,与愉快、娱乐和新鲜感有关。据此,本出如下假设:

H1.1:顾客的功利倾向会正向影响消费体验/体验价值。

H1.2:顾客的享乐倾向会正向影响消费体验/体验价值。

2.企业维度因素

(1)产品质量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调研而形成的餐饮业消费趋势调查报告中,被调查者光顾餐饮连锁企业时对餐厅的卫生条件、餐饮产品的口味、产品的特色以及营养健康等因素特别关注[3]。据此,本出如下假设:

H2.1:餐饮连锁企业的产品质量会正向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体验价值。

(2)服务水平

Hornik在1992年调查发现,服务体验对消费者在餐厅的消费有正面的强化作用,服务人员在与顾客接触后也会得到更高的评价[4]。本出如下假设:

H2.2:餐饮连锁企业的服务水平会正向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体验价值。

(3)环境

实验表明餐馆里的音乐、气味均可以影响顾客的快乐和兴奋水平进而影响顾客的体验。据此,本出如下假设:

H2.3:餐饮连锁企业的环境会正向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体验价值。

(4)信誉维度因素

在先前的探索性研究中笔者发现:顾客认为餐饮连锁业的信誉维度因素(餐饮企业信誉)对餐饮连锁业顾客体验和体验价值的影响不可小觑。据此,本出如下假设:

H2.4:餐饮连锁企业的信誉会正向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体验价值。

3.交通维度因素

在先前的探索性研究中发现:除了顾客因素和餐饮连锁企业因素外,交通便利因素也是影响顾客的就餐体验和体验价值。据此,本出如下假设:

H3:餐饮连锁企业的交通便利会正向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体验价值。

4.消费体验

相关研究指出,顾客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顾客消费体验对体验价值会造成影响(王世泽,2002;王芳岑,2004;赖政豪,2004;黄映,2005)。据此,本出如下假设:

H4:顾客体验正向影响顾客体验价值。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

本文将实证调研的目标群体确定为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杭州、郑州六个城市餐饮连锁企业的实际顾客和潜在顾客,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有效回收率为77.4%,各个子样本均大于统计大样本(n>30)的要求。在对这六个城市问卷的比较分析(T检验)中,并未发现有显著差异,表明不存在样本地区差异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本研究的问卷共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餐饮连锁企业体验价值影响因子。第二部分用来测量被访者对餐饮连锁企业消费体验的评价。第三部分测量被访者所感知到的体验价值。最后一部分是用于了解被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平均月消费额,外出就餐频数等问题。各个变量的测量方法和问项大都是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也包括根据之前探索性研究中的结果对个别问项作了修改。对于消费体验的5个维度构成,主要参考了Schmitt(1999)的研究。体验价值的测量是在Mathwick等人(2001)观点的基础上,从消费者投资报酬、服务优越性、美感、趣味性等4个方面作了测量。

四、数据分析

(一)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模型拟合度评价和假设检验的有效性,有必要先行检验变量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首先计算了由多个测项形成的各个潜变量的信度系数值(Cronbach’s Alpha),结果显示所有潜变量的Alpha系数均明显高于0.70这一可接受的最小临界值(Alpha≥0.813),变量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信度。测量效度的检验应用了基于LISREL软件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消费体验的拟合度指标为:χ2=216.74(df=80 p=0.000; χ2/df=2.709),GFI=0.90, AGFI=0.85, RMR=0.056, CFI=0.97, NFI=0.95;体验价值的拟合度指标为:χ2=175.48(df=71 p=0.000; χ2/df=2.467),GFI=0.92, AGFI=0.87, RMR=0.055, CFI=0.97, NFI=0.95基本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各个测项在其所测量的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在统计上高度显著(t≥9.871),充分显示了极强的内敛效度。

(二)结构模型的拟合度评价及假设检验

结构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NFI(0.909)、NNFI(0.950)、CFI(0.939)、IFI(0.940)、RFI(0.912)、GFI(0.920)、AGFI(0.923)均大于0.9,RMR(0.033)小于0.035,RMSEA(0.056)小于0.08。综上指标得出:该结构模型与数据有较高的拟合程度。这表明正式研究模型的设定是可接受的。另从标准化路径系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表1):在15条假设路径中,有5条路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10条路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相对应的研究假设都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

表1 检验结果

注:*P

(三)模型的修正

因研究模型的一些假设路径没有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故笔者对正式研究模型进行修正,删除了该模型中所有不显著的假设路径。并得到了修正后的顾客体验价值影响因素的最终模型(图2)。笔者重新对最终模型进行了结构模型分析,以检验其结构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与正式研究模型相比,最终模型的结构模型与数据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另从标准化路径系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8条路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相对应的研究假设都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因此,最终模型比正式研究模型有更强的合理性。

图2 本研究的最终模型和路径关系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顾客的功利倾向对于顾客的消费体验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第二,餐饮连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顾客的消费体验和体验价值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第三,餐饮连锁业的就餐环境对顾客的体验价值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第四,餐饮连锁业的交通便利对顾客的消费体验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第五,顾客的消费体验对体验价值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因此,餐饮连锁企业应明确市场定位,区别顾客群体,并采取针对性的体验营销;餐饮管理的重点应是菜肴的质量和员工的服务,一方面要通过对厨师的招募、培训和激励提高菜肴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对一线服务员工进行培训和激励,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Mathwick C., Malhotra N., Rigdon E., “Experiential value: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og and Internet shopp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Retailing, 2001, Vol. 77.

[2]俞海滨.构建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餐饮业竞争优势[J].商业时论,2005(27):46-47.

[3]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3年餐饮业消费趋势调查报告[R].2003.

[4]Zeithaml V. A.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52):2-22.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一、零售业,便利店是亮点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百货、超市等零售业态毛利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便利店已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模式中最新出现的亮点。

据业内有关人士透露,在我国,扣除各种开支之后,便利店毛利率也在25%左右。除去每个月的工资、水电等高达2万元的费用后的净留存,加盟便利店的老板每个月挣个万儿八千的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诱惑对加盟者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便利店的投资也不能盲目跟风,投资者一定要精心挑选总部。强大的总部应该有一套可供复制的开店支持系统,包括加盟店选址的市场调研、店铺陈列、区域物流配送等。

二、服装与饰品行业,突破平庸

服饰行业是连锁加盟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在传统行业中,服装、饰品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饰品消费国。很多城市月光族们的消费清单上,至少有1/3是为了追求靓丽而血拼服装、饰品的开支。

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饰品行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几万元就可以开个不错的小店,而且如果能选择一个正确的专业性加盟总部,即使没有创业开店的经验,也可在连锁总部的指导下较为轻松的获得创业成功,而面临的市场风险则相对较小。

三、餐饮美食,理性发展

餐饮连锁是连锁加盟的主导力量,在连锁经营领域的发展中一直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餐饮连锁企业逐渐暴露出品牌管理缺失、加盟商纠纷增多、人力资源匮乏、培训力量薄弱、配送技术落后、产品标准化难等内部问题,再加上火锅底料、苏丹红等外部食品安全危机问题的困扰,餐饮连锁企业不得不在困境中不断寻求解决方案,艰难地走向成熟。

四、洗衣行业,稳中求胜

洗衣连锁店作为一个实体,持久性较强,每年均有一个趋于上升的稳定利润回报;没有库存积压及欠款纠纷;开业运营步入正轨后经营管理模式简单,运营成本较低,是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应用最为广泛、市场发展也较为稳定的行业。

五、汽车养护,潜力巨大

据统计,汽车的销售利润在整个汽车利润的构成中仅占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50%到60%的利润是从汽车服务业中产生的,尤其是在汽车养护业。在国内,全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已占汽车总量的1/3以上,在北京等大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还在大幅度地增加。

所以,汽车养护业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兴行业发展势头日趋迅猛,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这个行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养护用品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因此,投资者事先要对总部进行正确的评估和挑选。

六、家装行业,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住宅装饰装修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家庭装修消费和装饰用品消费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家装行业开展连锁经营正式从2001年开始。目前,我国家装行业的连锁经营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规范,整个家装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混乱的市场格局。

但是,家装连锁经营模式前景十分广阔,其近6000亿元的巨大商业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而目前,企业也普遍地把精力从几年前的重数量扩张转向现有的重支持、提升连锁系统,实现系统的良性发展上,从而为加盟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利润增长空间。

七、房产中介,诚信是关键

近几年,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也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据了解,在国外,90%以上的房屋流通都是通过中介企业完成,存量房的成交量远远超过了增量房,达到了5∶1。而在中国市场上,增量房的消费仍是主体,部分城市达到了1∶50,二、三级市场非常活跃的城市也只不过1∶1左右。无论是从1∶50还是从1∶1,要达到国外的5∶1的水平,中介在此中的商机是无比巨大的。

调查还显示,房产中介连锁经营企业的店铺数量和收入两项指标均高于连锁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店铺数量达到了两倍以上,收入更是在三倍以上。丰厚的投资回报刺激着中介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八、美容美体,专业是保障

《中国美容经济调查报告》显示,美容美体业正成为中国继房地产、汽车、旅游和电子通讯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近年来美容美体经济一直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国美容美体服务性总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一、零售业,便利店是亮点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百货、超市等零售业态毛利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便利店已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模式中最新出现的亮点。

据业内有关人士透露,在我国,扣除各种开支之后,便利店毛利率也在25%左右。除去每个月的工资、水电等高达2万元的费用后的净留存,加盟便利店的老板每个月挣个万儿八千的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诱惑对加盟者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便利店的投资也不能盲目跟风,投资者一定要精心挑选总部。强大的总部应该有一套可供复制的开店支持系统,包括加盟店选址的市场调研、店铺陈列、区域物流配送等。

二、服装与饰品行业,突破平庸

服饰行业是连锁加盟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在传统行业中,服装、饰品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饰品消费国。很多城市月光族们的消费清单上,至少有1/3是为了追求靓丽而血拼服装、饰品的开支。

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饰品行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几万元就可以开个不错的小店,而且如果能选择一个正确的专业性加盟总部,即使没有创业开店的经验,也可在连锁总部的指导下较为轻松地获得创业成功,而面临的市场风险则相对较小。

三、餐饮美食,理性发展

餐饮连锁是连锁加盟的主导力量,在连锁经营领域的发展中一直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餐饮连锁企业逐渐暴露出品牌管理缺失、加盟商纠纷增多、人力资源匮乏、培训力量薄弱、配送技术落后、产品标准化难等内部问题,再加上火锅底料、苏丹红等外部食品安全危机问题的困扰,餐饮连锁企业不得不在困境中不断寻求解决方案,艰难地走向成熟。

四、洗衣行业,稳中求胜

洗衣连锁店作为一个实体,持久性较强,每年均有一个趋于上升的稳定利润回报;没有库存积压及欠款纠纷;开业运营步入正轨后经营管理模式简单,运营成本较低,是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应用最为广泛、市场发展也较为稳定的行业。

五、汽车养护,潜力巨大

据统计,汽车的销售利润在整个汽车利润的构成中仅占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50%到60%的利润是从汽车服务业中产生的,尤其是在汽车养护业。在国内,全国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已占汽车总量的1/3以上,在北京等大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还在大幅度地增加。

所以,汽车养护业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兴行业发展势头日趋迅猛,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这个行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养护用品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因此,投资者事先要对总部进行正确的评估和挑选。

六、家装行业,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住宅装饰装修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家庭装修消费和装饰用品消费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家装行业开展连锁经营正式从2001年开始。目前,我国家装行业的连锁经营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规范,整个家装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混乱的市场格局。

但是,家装连锁经营模式前景十分广阔,其近6000亿元的巨大商业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而目前,企业也普遍地把精力从几年前的重数量扩张转向现有的重支持、提升连锁系统,实现系统的良性发展上,从而为加盟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利润增长空间。

七、美容美体,专业是保障

《中国美容经济调查报告》显示,美容美体业正成为中国继房地产、汽车、旅游和电子通讯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

近年来美容美体经济一直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国美容美体服务性总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

餐饮连锁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提升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从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拓展,由城市向农村市场延伸,切实提高连锁率”,从而实现“流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连锁率达到35%”;“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日益健全。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的目标。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中,上述目标的实现都要建立在连锁经营人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然而专业设置的滞后及人才培养数量、质量等与行业需求之间矛盾的日益深化,都使得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与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有效对接,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1 连锁企业人才需求与培养开发现状

2008年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42.8%,中专占比18.9%,大专/高职20.9%,本科14.8%,研究生以上2.6%,这组数据中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员工集中于企业一线,而企业的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人才的构成则更多的来源于大专及以上学历,又以大专/高职学历占比最高,作为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成为向连锁企业提供人才的主要力量。

在浙江省范围内,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46所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中仅有5所学校开设了连锁经营专业,占高职院校的10.87%。按照浙江省统计局对全省“十一五”期间经济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连锁总店(法人)已达264家,门店总数2.3万个,从业人员19.5万人,其中门店数量增长显著,连锁企业门店已经深入城镇乡村”,按开设连锁经营专业的院校每校培养120名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估算,每年向社会与连锁经营企业输送的专门人才仅600名,按现有门店每一门店接收一名毕业生的2.3万数据相去甚远,远远无法满足连锁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2 现阶段连锁经营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08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连锁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方面面临的棘手问题是:“比较缺乏执行有力的中层管理人员;缺乏优秀的店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高慢。”《2009中国连锁企业绩效管理与能力建设调查报告》指出:“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管理人员”。这些信息为开设连锁经营专业与即将设立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除了解决人才培养数量缺乏的问题,提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才是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根本。

2.1 连锁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接不充分

为了解连锁经营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实际效果,我们针对企业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数据(图1-图4)显示了双方在连锁经营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对接不充分问题。

通过以上调研数据不难发现,一方面企业对高职连锁经营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实训/实习安排等实现岗位能力素质培养环节的认可度并不高。另一方面连锁企业对高职教育与教学关注较少。虽然大部分企业每年愿意用校园招聘会/宣讲会招纳储备干部,但与院校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合作培养人才的企业并不多。这种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院校培养手段间比较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加强校企深度对接是高职对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由之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深化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

图1 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性

图2 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技能

与企业要求的差距

图3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效果

图4 连锁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度

2.2 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仍需完善

另一组针对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普遍感觉连锁经营管理专职教师理论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但在对实训指导方面有所欠缺。实训实践环节所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还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在技能学习上的要求,简单用校外实训基地来弥补是无法达到对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的;顶岗认知实习由于企业和岗位的一系列限制因素使得其对学生学习发挥的作用有限,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对连锁经营专业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毕业生的调查反馈除同样提出师资和实训条件的不完善问题外,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内容理论体系太强而与企业实际工作偏差较大,理论知识传授多于技能与素质的培养/训练,是毕业生提出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改进的另一个方面。

2.3 连锁行业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

《2009浙江省连锁业店长结构分析报告》显示:当选的优秀店长中,以高中学历为主,占49.7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0.11%,其中本科仅占整体的5.65%,而高中以下学历则占总数的10.17%。从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店长学历普遍偏低,提升店长学历水平刻不容缓。而我们对职业市场的调查显示:一方面企业员工发展个人职业生涯时,企业内部培训无法满足素质提升和系统学习的需求,更无法实现学历教育的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希望那些转向连锁行业寻求发展的求职者,可以直接入职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愿投入大量的培训成本。社会培训机构虽然承担相应的社会培训职能,但其目前针对连锁经营人才的培训除了停留在低层面上,更多地由于连锁经营职业市场体系的不规范及连锁经营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没有得到统一,而未对这一培训市场投入过多的关注,导致连锁行业的职业培训需求目前尚无有效的实现途径。

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如何能够得到解决,是当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3 高职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路径

图6 高职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路径

2005年,宁波市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做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提出 “教育以服务经济社会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教育的潜在优势,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与联动发展”的思路,以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这一意见的提出对于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发展模式转换、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也为我们在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改革上提供了指导思想。

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本文提出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思路:高职院校作为主体,既承担起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历教育任务,又承担社会和连锁企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企业、职业培训机构与政府介入人才培养环节,从而使现阶段人才培养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具体实现途径如图6所示。

3.1 高职院校承担人才培养根本任务

基于服务区域连锁经营发展的视角下,高职院校承担起学生与行业、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校和相对零散的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关系。高校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连锁企业与行业组织在实用人才方面的培养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改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主动走出去跳出学历教育的小圈子,与行业组织和企业、培训机构一同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着重做好对连锁业人才培养的系统规划,加强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围绕行业急需的人才,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共同开展的局面,通过正常的高等教育途径向企业输送连锁经营人才,同时参与行业与职业培训从另一路径实现各类型与层次连锁经营人才向企业的输送,实现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互动;另一方面校内教师资源走出校园参与企业培训和校外企业兼职教师走进学校参与专业课程建设,从而实现校内外资源的互动,完成关系中众多成员的多向沟通,既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单一、教学渠道单一的问题,又很好地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的目标。

3.2 行业企业与职业培训机构深度介入人才培养环节

行业、企业的良好运行与发展是高职教育存在的社会基础,高职教育稳定优质的人才培养是行业、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双方深入合作与有效互动才能实现双赢的结果。就世界范围来看,在高职教育的投资与人才培养环节中,企业均占据主导地位。在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不仅每年技术教育开支的80%以上来自于企业开支,企业更是在人才培养与培训的过程中承担主体作用,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职业分析、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的确定、到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全面参与。

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高职教育和连锁经营都表现为强职业性和实践性,行业、企业在运营中掌握工作岗位和环境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要求的一手信息,只有行业/企业与学校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介入人才培养过程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计划、课程内容选择环节,才能让学校将精力主要放在人才培养上,专注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从而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3 政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成为人才培养改革实现的有力保障

连锁行业的发展关乎于社会与区域的发展,然而其所突出面临的人才培养、储备与流失严重影响连锁企业的发展,这也势必会拖累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这一角度出发,作为区域经济管理主体的政府应该从多角度关注、扶持连锁经营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看,连锁企业所面临的人才严重匮乏的三方面原因:第一,连锁行业一度没有得到重视,致使长期以来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从而造成人才总体储备不足。加之目前新旧业态更替与同时的高速扩张,使得人才紧缺矛盾加剧;第二,连锁经营行业缺乏对职业资格的统一认证要求及准入机制;第三,从业市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与认可度不够高,企业参与高职办学的自觉行为还未真正形成,都与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发挥不足有直接关联。针对上述情况,政府介入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为高职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校企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才能有效实现问题的根本转变。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的《建议书》更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政府介入职业培训体系的角度:“技术与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间的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政府除了需要转变思想,把企业、社会团体的资金吸引到高职教育中来,鼓励他们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外,在对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方面政府更应有效地实现管理职能,由政府部门来统筹管理并组织基础培训,整合资源明确规定各单位、行业组织的各类培训,都应统一在学校定点培训,统一考核,并统一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从业人员一律持证上岗,实行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也可以减少职业培训市场办学混乱、管理不规范、教育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更密切的结合起来,经济与教育发展良性互动,推进职教快速发展。

基于服务区域连锁经营发展的视角下,高职院校、行业组织、企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中投入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资源与优势互补,共同培育行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优质人才,政府在此过程中发挥必要的引导、监督、管理责任,从而实现“多赢”的人才培养结果,共同推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 浙政发〔2011〕4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8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2011

-03-02.

[4] 甬政发〔2005〕74号.《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

上一篇:高端餐饮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中国餐饮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