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7 10:02:21

仓库档案管理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一、数据仓库的构成

1.数据仓库的结构数据仓库结构层次主要包含操作层、数据仓库、部门层及个体层。数据仓库系统则由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管理系统及数据仓库工具所构成。首先,数据仓库包括早期细节级、当前细节级、轻度综合级与高度综合级四个等级的数据,这是数控仓库系统的核心所在。其次,就数据仓库管理系统来说,主要做好对系统的管理与运行,并完成数据中的信息抽取、清洗、数据变换及数据安全、备份与恢复功能。最后,数据仓库工具应用数据挖掘及OLAP分析两大工具,能够完成对数据的分析,从而为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2.数据仓库的逻辑架构分析在医疗档案数据模型构建中,可根据医院病案的特点来设计总体结构图。如图所示,医疗档案数据、信息基本流程及数据仓库技术在整个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对于运行数据来说,其是在临床病历中汇集起来,并通过整合与变换,从而转入到用户的信息数据仓库当中。其次,再将这些数据转为可利用的信息,在数据模型构建当中,可对基层数据利用OLAP工具来进行多维护的分析、处理与归纳,从而将繁杂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并以一种简单的形式,呈现给决策人员的面前。

二、数据仓库技术在医疗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1.OLAP技术在医疗档案中的应用OLAP技术,其中文含义为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作为一项软件技术,其有效、快速、交互、一致的特点能够为分析人员提供多方面的信息。首先,可以完成一些常用的统计报表;其次,能够利用一些统计工具,根据病人的特征确定诊疗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病人服务;三是能够对医疗费用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患者的病情、年龄、治疗方式及病种因素变化,来为医疗费用结构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依据。通过OLAP技术,广泛收集临床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数据仓库模式,使数据仓库技术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服务,为提高医疗质量发挥作用。

2.数据挖掘技术在一体化信息流构建中的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采取数据挖掘的技术来对医疗档案信息做到一定程度的挖掘。在应用中,一是可以采取统计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来对各类疾病的发病时间及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整理。二是可以应用神经网络、粗糙集与决策树等相关算法来对数据库中含有的档案信息进行挖掘,还可以在对国外疾病编码标准进行参考的基础上,依据档案中疾病具备的相应特征,来做到对疾病分类模型的有效构建,且对给出的疾病都配上良好可行的治疗方案。三是可依据关联性的方式,来对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疾病发生的内涵因素加以分析。四是可应用序列模型,对患者在出现疾病之后,对其疾病的发展情况作出预测,提前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并借助疾病发病率曲线来进行直观的反映。最后,利用历史时间和数据的积累,通过数据曲线和分布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规模和潜在规模,从而协助制定大规模资本投资计划,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投资成本。数据挖掘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以病人为核心,做到一体化信息流的构建,并利用这一信息流来对模式进行有效划分,做到对各系统中所需抽取表及表关系模式的确立。这其中包含了与患者治疗有着密切联系的门诊、体检、用药、手术、费用、住院等一系列的信息数据。利用这些信息数据,做到对分析度量及分析维度的有效确定。例如对于门诊的分析维度来说,可以包含对就诊科室、医师、护理人员的相关配置,分析度量可包含患者就诊的流量对比、人数及时间等,从而做到对发掘来档案信息价值的有效利用。

总之,数据仓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对医院的医疗档案收集、整理、存放、处理、利用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较大的便利,并进一步使这些隐形与显性的知识都能够转化成一种可能,来为医院的决策、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最终对医疗档案利用率的提升,管理人员与医疗人员沟通、协作能力的加强,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巨大作用,并能够完成对数字化医院的有效构建。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据仓库;档案工作;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144-02

1 数据仓库的概念及档案信息的特点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今人类社会正逐步步入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其自身技术手段与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之中。但这种变化反过来却又无法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集中面向主题的现实需求。为此,档案工作可以引入数据仓库技术来解决这一矛盾。

数据仓库概念最早是由Devlin和Murphy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而数据仓库之父W.H.Inmon在其著作《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中为数据仓库所下的定义则被人们广为接受。他将数据仓库定义为:“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失性数据的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层的决策过程”。由此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仓库的一些重要特性,即面向主题性、数据集成性、数据的时变性、数据的非易失性、数据的集合性与支持决策作用。如果我们将这些特性与档案工作内容相结合,便可得出在数据仓库环境下,档案信息具有的特点:

①档案信息内容面向主题,并以某种数据集合的形式存储。在数据仓库中档案信息的存储并非面向某一具体应用程序,而是以主题为归类标准,每一主题面向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例如:档案工作中不同性质的档案、档案来源所在地、档案流转方式以及档案用户各项具体信息等均可作为主题组织数据,一切以便于有效检索利用为宜。②来源于不同结构和系统的档案信息的数据结构与编码的标准是统一的,并且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综合。③档案信息中存在保存价值的历史数据具有稳定性。④档案信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长,且数据单元都具有时间标记(时间戳)。⑤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挖掘可以用来预测用户需求,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档案信息的这些特点对于档案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将这种特点具体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并结合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便可大致构造出以下的流程模式如图1所示。

2 档案的收集工作

该步骤对应于数据仓库的源数据部分。从所收集档案信息的来源角度我们可以把源数据分为外部档案信息和内部档案信息两部分。所谓外部档案信息即不为本数据仓库所属机构所操作、拥有、控制的档案信息及其元数据;内部档案信息则与之相反,包括机构内的各种信息以及信息的元数据。从所收集信息的载体形式角度我们则可将源数据划分为纸质文件信息与电子文件信息。为了提高档案的管理、检索、传输与利用效率,大多数具有保存价值的纸质档案,在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通常会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换为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一同进行双套制保管。档案的收集工作除了要面向历史,反映人类社会原始的历史记录之外,更要以信息主体的需求为本,大力丰富和优化馆藏资源。

3 档案的整理、鉴定工作

由于档案信息最初收集到一处时是杂乱状态,需要进一步条理化,有序化,区分具有不同保存价值的档案信息入库保管。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档案部门使用的软件型号不一,规格各异,无法相互兼容,致使源数据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在编码、特性、命名规则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①需要针对多个数据源,使用合适的技术进行数据抽取。②对于抽取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在转换过程中,第一步要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清理,排除多个系统中抽取出重复档案信息的可能,检查多个数据源之间编码或者压缩格式的矛盾,然后实施数据转化,将抽取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并按主题组合。③将汇总完毕的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之中。在此处,数据装载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在数据仓库设计和建设完毕的时候使用大量时间将大量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中;第二层是在数据仓库开始工作后,继续收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档案信息,并按数据仓库的要求对其进行转化之后追加到数据仓库中。

4 档案的保管工作

数据仓库正式运行之后,我们同样面临着传统档案工作档案的保存与管理问题。由于档案信息内容具有不同的保存价值与保密程度,所以需要进行分级管理。这就涉及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分区问题。恰当的数据分区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数据仓库各种数据处理功能的效率,使得数据增长和管理的实现变得容易。通常依据档案在数据仓库中的时间特性标准来进行系统层与应用层划分,将不同归档时间、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区分开来,利于保管与利用。在数据仓库中,数据被组织为早期细节级、当前细节级、轻度综合级和高度综合级四个级别。源数据最初通过集成进入数据仓库时,处于当前细节级,根据系统需要,再对当前细节级的数据进行轻度或高度的综合,得到的综合级别称为粒度,粒度设计的好坏,则直接影响数据仓库所要存储的数据量以及系统能回答的查询类型,所以,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数据仓库在组织数据的时候,一般需要根据当前状况进行多粒度级设计。对档案的销毁工作也是档案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步骤。对于一些丧失保存利用价值的档案如果继续保存在数据仓库中,不仅占用存储空间,对其的维护工作也是一项相当大的系统开销。为此,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旦老化(保存年限已经满足档案信息最初进入数据仓库时所预设的年限),便进入早期细节级,系统管理人员可以请相关人士对档案做出鉴定,如有继续保存价值则可存档到一个更低持久性、但更大I/O承受能力的始终可用以进行用户查询的子系统中,如无保存价值,则即刻销毁。

5 档案的利用工作

档案的服务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总目的,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提高政府机关行政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信息优势、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由于档案服务对象的年龄层次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于是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给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多维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可以改善面向用户的服务质量。通过对数据的分类挖掘和聚类挖掘可以获得隐藏在档案信息中、人们所感兴趣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解决数据过量但可用信息匮乏的矛盾。通过建立基础事实表与维表的范式,可以建立多维空间,通过钻取、卷起、切片。切块与旋转等基本活动让用户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程度观察数据,拓宽用户的视野。

数据仓库技术是在传统的数据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上仅仅是一些数据仓库知识加诸于档案管理过程中构建的一种简单模式,数据仓库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广泛推展和使用还需要大批的尖端技术人员的开发与相应软硬件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京民.数据仓库原理、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 Paulraj ponniah(美).Data warehousing fundamentals[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 教育部考试中心.数据库工程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在知识管理中,构建知识仓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模式。比如,在建立健全各类档案材料的过程中,在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和录入等环节正是知识的获取、整理和保存的过程,也就是构建知识仓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类档案资料的新增与变更,即是知识管理中的更新与重组;在对档案信息经过不间断地更新和重组,将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和提升,这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源在被查阅和利用的过程中,会直接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其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为了构建高水准的知识仓库,人的创新精神和集体的智慧需要不断地加强,如果在知识采集和更新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小小的差错,都会给档案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在构建现代化知识仓库的过程中,既需要有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更需要在各级档案部门中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科学有序的工作氛围,唯如此,才能承担起构建知识仓库的重任。

二、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强化传递知识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其中知识管理活动包涵了以下几个内容:识别知识、产生(新)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其中传递知识是档案管理领域里最有价值的工作环节。据考证,目前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有局域网,但是,运用局域网传递知识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大量有价值的纸质档案如何迅速转化为电子信息档案?各种不同级别的档案如何做到适度保密而又能良性传递?这都是档案管理中急待解决的课题。事实上,构建知识仓库只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工程,而促进知识的传递才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命脉,实践证明一个档案部门只有加速知识的传递,才能使本院校各部门获取工作的最大效益。

三、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转化知识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一般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各类文献中的可识别的信息,比如图书、情报、档案等。其中档案管理是属于显性知识的范畴。而隐性知识,一般指的是经验或观点,它属于看不到、摸不着的知识资源,人们可以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从而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促进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此外,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还表现在如何使传统的纸质知识管理逐步过渡到电子知识管理的状态。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项管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手写办公到现在的电脑网络无纸化办公,尤其在现代的知识管理数据库中,除了Excel电子表格,还出现了各种管理软件。实践证明:电子文档的建立已成为当今档案管理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它不仅便于传递,而且容易识别与读取,是档案信息管理的基本形式。

四、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追求知识应用的价值

在档案管理整个工作过程中,其实都在为需要者提供各种各样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信息流的管理都只是一个提供信息的手段而已,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提取信息者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从而学习和利用所得到的信息知识,以便更快更好地使用信息并采取行动,而达到所期望的目的。企业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高校是为了不断提高教科研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但不管是以什么为目的,知识管理的确都只是个手段,一个服务于多方面发展领域的阶梯。知识管理最终会对我们社会乃至全球的进步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数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走信息化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一所高职院校能否拥有一支专业化并具有创新意识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否拥有一个完备的网络和信息技术系统?是否能为本院校各专业提高办学层次,及时提供有学术价值的知识信息?往往是决定一个高职院校能否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变革中抓住机遇,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竞争力。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在加速高职院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创新知识产业链的过程中,在锤炼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队伍的过程中,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更好地达到知识即档案材料的收集、传播、更新与再利用。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 数字化 数据转换

中图分类号:N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314-01

一、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数字化本质就是将人们感受到的信息抽象为可以度量的用符号表达的数字、数据,再将这些数字、数据按照一定的数字化模型转换为一系列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从而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储存、传输,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档案数字化无疑就是将存储于传统载体上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档案数字化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事实上,各种原始的档案资料数字化具有技术的可行性,在我们描述信息的二进制序列过程中,无论采样的频率有多高,总是存在于实际事物的差别。

档案是人们处理事务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副产品,它使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附带的产物,或者它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纯粹人为的结果。尽管不能机械地理解原始性的含义,但是毫无疑问档案的历史性、真实性是其本质属性。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工程不能成为一种时尚,而要在保证档案基本属性的情况下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扩展其作用范围,提高其效率。因此需要从档案的特点、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出数字化与非数字化的界限,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数字化建设。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目标

档案有两种基本价值,一种是历史凭证价值,从档案的基本属性和档案的内容、形式、特征看,档案是真实可靠的,具有法律效力;另一种是情报信息价值,从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档案信息可供各项工作借鉴、参考。由此可见档案管理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真实的凭证作用方面,而对效率要求相对处于较次要的地位。

对现实中的信息完全数字化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高效的查询功能及信息管理与共享能力,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数字化是必须的工作。而对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必须结合其档案利用的特点与数字化的优势,找出一个最好的结合点。

因此,我个人认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在保证档案原始凭证性、真实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利用数字化的优势,提高其管理、查询与传输效率,扩展其服务功能特别是数据挖掘功能。

三、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现状与问题研究

现有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大部分基于关系数据库系统,基本实现了档案的编目、检索、统计、出借等日常管理,其本质是在原有的档案管理体系上附加了计算机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就当前现状而言,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界限问题

档案中哪些内容数字化、哪些内容以原始的内容保存或者二者都进行,都不能十分明确,极端的做法是尽其所能通过键盘、采集卡及扫描设备将其内容全部数字化。

2、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标准问题

档案信息数字化无相关电子数据标准,不同档案部门数据结构格式不统一,尽管可以通过大量元数据来克服这样不一致的问题,但不利于网络条件下的档案信息的高效率共享。

3、档案数字化信息的管理问题

工作不协调,数字化过程与对数字化信息的管理不能同步进行,所有原始材料的数字化虽然技术上容易实现,但是对于较大型的档案管理部门数字化将是漫长的工作,即使完全数字化了,将会涉及大量异构数据的检索、转存及管理。如果相应的检索和验证管理软件跟不上的话会使问题复杂化,许多前期工作将会前功尽弃。

4.档案数字化信息的安全性问题

数字化后的电子信息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十分突出,如何保证数字化后的信息不被随意访问、篡改、复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安全问题,需要利用计算机数据安全技术,单从技术特征来说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涉及的技术包括数据加密与数字水印。档案信息是需要长期保存的,这将导致加密密钥的管理变的十分困难,因为密钥安全性不仅在于计算的复杂性,而且还在于不断更新,而数字水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导致原始数字信息的失真,从而进一步破坏档案的原始凭证。

以上数字化过程中,如何平衡各个影响因素,需要我们仔细分析,事实上,以上所有问题都是由界限不清晰带来的,即所有档案材料中,哪些部分数字化、哪些内容不数字化不是十分明确。

四、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界限划分

如果从档案管理的主要作用来分析,既然是用来作为凭证的,其效率要求相对来说较低。对所要求的凭证信息在一日内一般都能查询确定,就目前的管理体系来说完全能够达到其所要求的效率。因此,数字化的作用在于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时,扩展原有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即除了其凭证功能外扩展其分析价值,通过对以前档案资料的统计分析及信息挖掘为决策未来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实现了对档案的目录、案卷、出借、查询、统计等基本外延信息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进一步的档案内容数字化按照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方便管理应用为主要需求的数字化工程,一种是以分析应用为主要需求的数字化工程。对于大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来说,前者不具有普遍性,因此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从应用的角度分析其所带来的好处只是检索速度的提高与信息共享的方便,但是,以上均不是档案管理信息主要利用价值的体现,因为其存储、检索与安全维护的代价是巨大的,况且对大量异构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会增加档案利用的复杂性,从成本利益及安全角度考虑也是不科学的。

所以,以分析应用为主的数字化实现才是最佳的选择,它可以在保证档案管理最基本特征及利用价值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其利用价值,通过对其以前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从而为决策分析提供服务。在此前提下应该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仓库、原始档案材料三级管理与应用模式。

1.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对档案材料存在与利用信息的数字化及管理系统,具体数字化及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档案的实物存储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审核信息、出借利用信息、统计信息等。

2、数据仓库

与事务处理数据库系统不同,数据仓库是从多个数据源中收集的一个信息仓储,是整合的、主题导向的、长期积累的且内容不频繁更换的数据集合。采用数据仓库的技术,将来源于不同档案部门管理信息的信息资源复制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形成一个资源信息中心。

由于数据仓库不常被修改,也不用于通常的事务处理,只是用于查询、数据挖掘、分析,因此其一定程度的数据冗余是允许的。另外,数据仓库的特性也是符合档案管理的基本应用要求的。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的单向流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分布于各个档案部门的数据单向地转储到数据仓库中可以在两方面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即使从数据共享的角度来看,作为数据仓库的用户来说,本质上只有只读权限,堵塞了数据的安全漏洞。

建立数据仓库时,数字化的内容并不需要所有的原始档案材料,而可以是能反映原始档案信息内容与作用的摘要信息。它既能够作为查询与信息共享的数据源,又可以作为数据挖掘从而进行决策分析的数据源。

3.原始档案材料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医学工程部、维修部及设备仓库的相关功能,实现数据共享及对接,全面实现医院范围的实时数据流转功能。医疗设备信息化就是要实现设备招标、档案管理、安装验收、款项支付、设备效益分析及财务报表、供应商档案管理、故障维修、计量检测及预防维护于一体,实现各数据实时共享互用的系统化,一体化管理。

2系统功能

2.1设备档案管理功能

系统除了应有完备的数据库功能外,能进行固定资产到期提醒及折扣到期提醒功能,还可以进行集中检索或者导入与导出功能,应可以进行相关软件的关联搜索及数据填录与流转,可以关联设备使用科室直接进行对应设备收入统计,进行月汇总自动进行效益分析并生成效益分析报表。还可以在相关设备的目录下新建医械不良事件备忘及处理的情况。在设备数据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体现医疗设备招标、安装及验收的相关进程。设备档案系统可以在临床科室设备模块功能下检索汇总各自科室的设备信息,有利于临床科室对科室设备的清点核对及销账并对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临床科室可以直接在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上对本科室的设备进行报废申请,并实时显示处理状态,能实现报废完成后的归档功能。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应包括医学工程维修信息化,可以进行相关状况的挂靠及查寻功能;可以在设备档案的设备子目录下实现新建维修日志、预防性维护保养功能及计量送检情况;可以通过时间导出维修数据或保养数据及计量目录等。在建立设备的档案功能过程中应包括了记录招标信息过程的功能,可以由医学工程部导入excel表格数据或者录入数据的方式,然后再由维修部根据相关的状态进行安装与否的状态确认,由设备仓库进行入库做账与否的确认。

2.2供应商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设备信息化系统中增加供应商档案管理功能,可以借用调用数据或者以附件的形式检索供应商相关资质材料,并在系统中与设备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在设备档案目录下的设备供应商名下使用附件的形式上传供应商资质证明及产品注册证等材料。可以在供应商名下进行供应商信用评价记录和服务态度记录,并能具有显示和提醒功能,以方便在采购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采购设备的优质化。

2.3维修档案管理及维修保养信息化、系统化

功能直接调用设备档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唯一性标识的关联下设备的子目录,用于设备维修档案的维修日志登记及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登记;可以进行汇总并统计故障次数及维修保养次数;可以实现按日期按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列表导出。

2.4设备仓库的信息化功能

设备仓库信息化功能应完善耗材的基础数据外,在目前招标的情况下,还应该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完善退单功能,在不予采购的情况下可以由采购员对科室订单进行退单处理,在临床功能界面上可以弹出窗口提示采购计划退单的情况说明。一旦采购员确认退单后,退单的内容可以在系统上直接清空,避免了系统重复统计。设备仓库信息化管理进程中,除了要注重耗材出入库的信息化开发,也应加强设备出入库的信息化进程。加强设备仓库信息化建设,从入库时间到出库时间及发票登记和合同编号的关联状态,甚至对支付状态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流程去向及登记。真正实现设备从招标完成、录入系统、安装验收情况,入库到出库,再到档案建立及支付等完整一套的信息全流转。

3总结

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设备的跟踪管理及报损报废的实时监控,实现系统科学分析库存周转率、库存资金占用情况、物资损耗以及物资真实成本的自动计算及设备效益分析等;与财务系统互联,设备采购、领用和支出直接反映到财务,做到账实相符、即时传输和有效管理,达到“可视化”和“精细化”的程度。实现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的信息化全流转,有益于医院的数据统计,为医院运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即时的准确的参数。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数据挖掘技术 复合模式 互补共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人都认为数字化档案管理会在在很短时间内取代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想法导致许多的档案机构在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和基础条件下盲目地追求数字化档案管理,结果不但没有取得最初实现档案更合理的利用的初衷,还导致许多的档案出现模糊化、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为此笔者从医院的档案管理为线索,探讨数字化与传统档案管理复合模式在档案的利用以及保存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1.数字化档案管理发展的不足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兴起的,具有海量的信息量,快速的检索、高度的信息共享性。这些优势是传统的档案管理不具备的,但同时传统档案管理的有目的性整理、真实性等特点也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不可比拟的。

1.1技术的不够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建设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是必然的趋势,但许多的单位的计算机基础设施、应用软件和相关技术人员发展的步伐与数字化档案管理所需要的基础条件不能同步。如此导致的结果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人人认可,一哄而上,造成所形成的档案质量不高。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医院的档案管理是需要用文字、图表、数据、照片和其他的反应病情的资料,没有专业的熟悉计算的操作,掌握档案管理的各个重点,势必导致所记录的档案失去其重要的价值和真实性。此外,由于现阶段国家的法律以及人们的普遍观念,电子化的档案是容易被篡改的,如果承认它的法律凭证效力,那么极有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这样传统档案的真实性以及完善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2数字化档案管理与保护研究成果保护的矛盾

现阶段在医院,大部分的医学研究成果都是通过论文的方式发表的,并不能申请专利,这样势必导致各个不同的医院对各自研究成果和取得的重大突破讳莫如深。数字化档案管理需要高度的信息传输的能力,需要各个相关机构信息的共享。而传统的观点是先进的、成果较多的、有着完善科研技术的医院不愿意与其他条件较差、科研水平较低的医院共享重要的资源。没有丰富的资源,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也就无法拓展传统档案管理的局限性,不能为科研和新技术的开发起到重大的作用。

1.3数字化档案不具有原件,可能会出现信息缺失的情况

由于现阶段的数字化档案的记录方式是在事件发生时就开始,记录着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这样的记录方式使得数字档案是以档案管理系统所捕获的元数据来代表真实的数据,不具有原件,此外在记录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例如:在医院中,病人病情恶化,因此需要转院治疗,如果医院不注重信息的收集的话,这样就会导致数字化档案的不完备。

2.数字化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复合模式探讨

由于数字化档案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在优缺点上正好可以互补。数字化档案不具备真实性,传统档案具有真实性;传统档案检索繁琐、容易在转移过程中出现破损,数字化档案检索方便、快捷。因此利用这种互补的优势,让数字化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着两种方式共存,对于科研以及及时的解决病人的痛苦有着重大的作用。一下就是对这种互补模式的几点探讨。

2.1利用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构建数据仓库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经过长期有意识、有目的的积累形成的,因此具有完备的系统性和价值。将传统档案中的各个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条形码技术、光盘技术等现代技术数字化,构成一个数据仓库,容纳各个医院或者部门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当然在数字化档案传递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信息会有模糊的可能,这样就需要传统的档案作为原件,为数据仓库的准确、可靠提供基础。当然在发展电子化档案数据仓库的同时也要改变各个档案管理机构各自为政、个立门户的想法,尽量说服他们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机构档案的力量。

2.2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疾病的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是指通过每一个数据,从大量的数据中需找其规律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准备、规律需找和规律表示三个阶段。在医学上,许多的疾病是由于人们的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利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快速的检索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大量病情的案例,经过比较分析,得到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以及可以导致疾病产生的不良习惯。例如:癌症与心血管疾病都是人类的两大杀手,但通过对已有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患癌症的人都没有换上心血管疾病,这种情况是否是巧合,还是有什么机理在其中,会不会通过此种研究发现治疗两种疾病的方法,这些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检索,然后分析现象,大胆提出设想得到。如果利用传统档案进行这种索引必定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在现象的发现上。然而当有了足够的成果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证明这些研究成果就需要充分的证据和事实,而传统的档案便有法律凭证的效力可以作为资料来证明成果,这也是现阶段中国与电子化档案相比,传统档案无法比拟的优点。

2.3复合档案管理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没有相关档案管理的技术人员对档案进行有序、高效的管理,是无法满足档案合理数字化的需求,对于构建数据仓库等档案管理活动也有许多不利影响。因此为了复合档案管理模式的合理开展,需要对传统的档案管理人才进行培训,让其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方面提升,这样才能满足复合档案管理模式的需求,成功的实现复合档案管理模式。

3.小 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许多的科学带来了变革,在档案管理上也是如此。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是势不可挡,但在现阶段,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还存在许多的不完善之处。与历史长期有意识积累下来的传统档案相比,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还是有诸多弊端的,因此复合模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更好的利用档案的信息,为科研的发展提供事实依据,为疾病的预防提供案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晓波.数字化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复合模式[J].浙江省高等学校档案优秀论文集.2007.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7篇

企业档案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它是企业发展成长的历史见证,更是企业不可替代的资产和财富。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公司制订了比较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如档案管理办法、档案分类方案、保密制度、安全制度、统计台帐、档案交接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等,使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现代化管理同步发展。

目前,我集团下属有四个分公司,各分公司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人员,由集团档案室统一进行管理,有档案管理专职人员4人。整个集团的设计工作量很大,但同时设计人员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查找资料、查阅图纸、更改审批等环节上,真正用于设计的有效时间不到40%;分散存放的图纸等技术资料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技术泄密时有发生;各设计者之间、产品与生产、采购、销售、供应等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技术资料分散存放在设计者本机上,难以集中收集,无法实时共享。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集团出资引进了《Caxa图文档管理20__》系统软件,提高了档案工作中对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下面对该软件进行详细概述。

CAXA图文档20__概述

CAXA图文档是面向中小型离散制造企业,为工程技术部门提供易于部署易于使用的数据管理平台,重点解决各种图纸和文档的安全和共享问题。CAXA图文档结合CAXA电子图板、实体设计、工艺图表等CAD/CAPP软件工具,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完整的创新设计与协同管理解决方案。

CAXA图文档采用电子仓库对图纸和文档进行集中管理, 并在管理时提供数据加密等安全性措施;在数据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图纸版本管理,支持快速查询;针对机械制造企业,系统提品结构管理,以结构树的形式描述产品部件、零件间的装配组成关系;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CAXA图文档支持零部件的借用和复制, 帮助工程师在基础产品上快速构建新产品;CAXA图文档还支持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 的升级

CAXA图文档20__系统特点:

文档安全

系统提供多种安全手段, 包括数据加密、本地不保留文件、封锁CAD 系统的另存功能等多种手段, 配合系统本身的权限设置等,提供多级的安全控制手段。

图纸导入

对大量的历史图纸, 系统支持从明细栏和标题栏中提取信息,自动构造产品结构树, 并把相应的图纸导入到电子仓库中。此功能对DWG图纸同样适用。

在线操作

在电子图板、AutoCAD 等CAD 系统中嵌入图文档管理菜单, 设计人员能直接执行查询、出库、入库、保存等操作,在CAD环境下完成对数据的管理。

CAXA图文档20__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安全管理

包括的子功能模块有用户管理和数据加密。用户管理中有人员管理、

角色管理、相关用户管理,权限设置可以控制到零部件级;数据加密包括电子仓库中文件格式的加密、电子仓库所在目录的加密、CAD内文件输出控制等。

产品结构

结构树是面向离散制造业用户的主视图,系统以结构树的方式组织零部件,图纸和文档围绕零部件进行组织。结构树建立可以通过CAD图纸信息提取和手工两种方式建立。

文档管理

包含对图纸和文档的管理,图纸指的是CAD系统产生的二维图纸、三维模型等各种电子图型文件,文档可以是各类电子文件。系统提供共享的文件夹对文档进行分类管理。

版本控制

版本管理与文档的生命周期相关联,生命周期包含有新建、入库、出库、、重、归档等阶段,对应的文档有版本和工作版本之分。支持版本回滚和清除。

数据查询

数据查询在数据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设计数据和信息的查找。输入查询条件,服务器则把所有符合条件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对于查询结果可以直接利用。

数据重用

为提高新产品的设计效率,对现有数据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借用现有零部件和图纸;二是复制现有零部件和图纸,在原有图纸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报表统计

CAXA图文档提供的报表类型有:产品明细表、 部件明细表、自

制件明细表、外购件明细表、标准件明细表,并提供分类报表。明细表报表格式由用户定制。

支持工具

CAXA图文档提供的工具包括批量入库、图纸出库、拼图打印、表单定义、报表定义等。

系统运行在局域网环境下;

支持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

客户端普通PC,128M以上内存;

服务端推荐PC服务器,1G以上内存;

服务端需要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

该软件在新公司运行后,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大提高,集团将逐步把该软件推广到其他的三个子公司。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8篇

一、检验科的具体管理工作

吉林省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机构分布也比较广泛,有大约三十家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数量更是庞大。各医院检验科的工作强度很大。对于存储数据和档案管理方面需要更大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空间利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介入,检验科的档案管理模式也转变成了网络技术控制管理的模式。传统管理模式,通过手工登记、汇编成文字档案,然后把书面档案进行统计分类,可想而知这项工作的难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检验科建立了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LIS),实施了条码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验科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检验科档案管理大致分为数据档案、仓库档案、考核档案、职工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和内部资料档案等。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为检验科的分析、备案、处理和统计等打好基础。检查科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为科主任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并且促进了科室的发展和进步,使人性化的管理和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有机结合,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单位和个人的良好发展。

二、检验科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检验科的电子档案管理主要分为数据档案、仓库档案、系统档案、职工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和内部资料档案等。这种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促进了检验科实行现代化管理跟上了时代步伐的速度。检验科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电子档案管理分为常规管理和条码管理。常规管理主要包括标本管理、存放病人信息和检测结果等。通过电子计算机存储系统可以减少各类信息的实际存放空间,在调用信息时可以快速地查询出所用数据,做到了方便快捷。而条码管理主要是登记各类条码,把各类条码按不同颜色登记组分。经过汇总后存入电脑系统。把各类标本的时间都进行登记,确保不漏收、不漏检、不延误。提高信息把关能力,以提升到监督管理工作。2.仓库电子档案管理是在(LIS)前提下开发的一种新型网上订购模式。根据条码标本的数量统计各小组试剂的使用情况和耗材多少,进行统计汇总。在各部门需要预定时,在电脑端进行查询调配。这样经过系统的统计和预定模式可以避免订购试剂盒耗材的混乱局面,并且提高其耗材和试剂的配备能力,提升工作效率。3.职工电子档案管理是通过电子系统把职工的个人信息进行存储。科主任可以通过每个人的能力和背景资料进行合理分配,做到人性化处理,避免出现个人能力不达标、不能胜任的情况,做到各尽其责、合理分配,以提升个人工作能力达到团队和谐的目的。4.考核电子档案管理是科主任通过电脑端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考核,对职工的考勤情况、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不定时考核。记录表扬表现好的职工,激励员工们的工作热情,从而加强团队协作精神。5.行政电子档案管理是科主任和系统管理员这些行政部门通过电脑管理日常工作情况。比如,科主任可以在电脑上进行信息汇总和考核。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电脑为员工分配各项任务和统计工作时间,并对检验科内的所有设备和项目费用进行核算分配,以便于合理分配员工的每日工作量。6.内部资料档案管理是通过电脑端管理检验科内部所有的规章制度和文献著作等。科主任督促各组室每年对岗位责任制和相关资料进行更新并且上报,促进科室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综上所述,吉林省检验科作为全国检验科系统中的一员。通过初步探索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类管理模式,都离不开人性化的管理。检验科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是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利用现代化处理技术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手段。不仅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档次,也促进了科室的发展和进步。使人性化的管理和现代化的管理有机结合,激励了员工的工作态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档案管理;优化措施

知识管理是在1986年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的,随后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飞速发展。知识管理是致力于将员工的智力资产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新价值的管理形式。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标志,在教学科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图书档案文献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图书档案的使用率,也可以保障图书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度。现阶段在图书档案管理过程中引入知识管理是图书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1图书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图书档案载体就是纸质文献,这是一种单一的载体。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推广普及,电子档案逐渐取代了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载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拘泥于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都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传输。

1.1制度更新不及时

图书档案信息服务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滞后不利于图书档案信息服务的发展。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正逐渐向各个领域细化,这就对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引领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2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平衡,导致图书档案利用率低。图书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图书馆各部门的“协同运作”,而不是单一部门的“独立运作”,它需要协作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和开发系统。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包括内部不平衡和外部不平衡。从内部失衡表可以看出,图书档案管理重视档案日常管理信息,忽视以往服务信息。外部失衡主要表现为部门间失衡,即图书档案部门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的“单打独斗”。

1.3信息技术投入不够

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方式差错率高,使得图书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极大的影响。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缺乏,导致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设备中,不能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

1.4信息管理功能不合理

当前,我国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规划有两个误区:信息化程度和渠道建设不够[2]。目前,图书档案载体比较单一,很多图书馆在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忽略了档案利用,导致图书档案利用率过低,系统功能建设过度。信息系统建设注重大而全,造成功能上的可操作性差和可行性低,建设周期长,资金浪费较大。

2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功能

2.1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和隐性知识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在一个机构中共存的,表现在个人、群体、组织层面。显性知识存在于组织的政策和程序手册、机构文件、价值陈述中,很容易被编纂、储存和转移。隐性知识是个人的、个体化的,它是由个人创建和验证的经验,在特定情况下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不容易沟通或转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于图书档案管理的持续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知识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知识管理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就是人,信息技术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知识管理赖于发展的重要工具;知识具有流动性和共享性[3]。

2.2知识管理的功能

知识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2.1有利于凸现个人知识

知识管理的特征就是能够凸显知识。建立健全科学标准的管理制度需要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图书档案管理者是图书管理员,要加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将工作重点落实到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总结归纳经验,与其他工作人员及时沟通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组织模式。

2.2.2有利于挖掘潜在资源

图书档案知识管理中,图书馆员需要对馆藏文献档案进行专业管理,通过挖掘档案中的潜在资源,对图书档案知识进行扩展,并进行科研创新,提高图书档案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凭借自身管理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理念来管理档案资源,扩大档案容量。

3知识管理在图书档案管理的应用

3.1知识管理能够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应用。显性知识的应用是指档案中涉及的史实、思想可以直接被用户接受,将其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图书馆员利用专业知识把图书档案分类加工,用户可以根据分类结果了解相关知识,要求图书馆员进一步加工创新,获得所需的图书档案。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加快显性知识的传播。知识管理中不仅要收藏保管信息,还要在传播交流中实现知识创新。隐性知识应用是指通过对图书档案资源的加工、科学分析和综合引导,形成有序、规律、连续的信息流,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和传播,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

3.2知识管理能够促进文化学习

第一,必须确定组织领导者的领导权,他们能够得到尊重并代表着实践的价值和信仰,成为职业典范。马斯·马丘卡研究了关键问题,发现信任、透明、诚实、合作、专业、灵活性和承诺这些因素都与文化有关。鼓励中坚力量(导师、捍卫者、专业人士)成为知识的收集和分享者,本质上,他们都是知识领袖。第二,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指出,为了简单地共享和创造知识而建立知识社区。简而言之就是“把聪明人放在一个房间里,让他们说话”。组织结构需要通过社会化来促进信息的交流,编纂和转移隐性知识。完成这项任务的一种方式是鼓励研究管理人员参加专业会议,会议提供与其他专业人士建立联系的机会,使与会者发现谁拥有求知需求,识别个体求知需求,并参与所有4种模式下的知识获取。第三,技术的使用使显性知识的分享成为可能。随着个人机构利用技术建立知识库,知识“银行”在专业范围内得以应用。无论浏览数据库还是利用知识库,用户必须在信息中发现价值,用户创建的知识通过筛查优选并赋予存储在这些系统中的资格。第四,与任何项目或计划一样,知识管理计划必须进行度量并定期评估。这包括鼓励和建立一种奖励机制,以促进知识的探索和创造。知识管理成为图书档案管理质量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共享知识,有序构建知识库,提高档案应用效率。

3.3知识管理与组织文化结合

Shein将组织文化定义为:一个群体通过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文化对一个机构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此机构知识管理工具、过程和主动性。莱博维茨指出,知识管理90%依赖于建立支持性的知识管理文化。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的第二大成功因素,仅次于领导管理支持。机构文化和知识管理在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4种方式:(1)形成假设,决定什么知识对组织是有用的和重要的;(2)授权那些拥有特定知识的人决定什么是知识;(3)它是如何传播的;(4)通过组织的验证来决定接受或拒绝新知识。将知识服务融入组织文化中,使档案部门形成了新的理念,提高了员工的服务质量和专业素质,促进了知识共享。

4图书档案应用知识管理优化措施

4.1加大力度进行人才和技术建设

档案管理者为了完成他们的职责,所需要掌握的内容是多学科的。这些专业人士需要掌握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以及学术研究的法律、伦理、科学和财政组成部分。这些知识必须被收集、分类,并在研究管理部门之间共享和实践。成功的知识管理在任何组织中都会非常明显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重视档案管理设备的更新维修,为档案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4.2构建档案数据仓库

数据是独立客观事实的集合,是可以定性或定量测量的事件,但不能提供行动依据。高校知识社区本质上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人才库,在实行过程中,伴随着网络构建,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聚集。建立各个学科馆员社区,使得每个学科社区都对应相应的学科馆员,他们的职责就是在运行过程中汇集、吸收本学科专业型人才,构建网络学科社区,为各专业人才进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交流提供相应支持平台。在学科社区的平台上,专业人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进行相关信息研讨,利用平台建立各专业的档案数据仓库。高校图书馆在实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构建起相应的档案数据仓库,确保数据仓库能够满足准确性、稳定性的要求,将历史发展变化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在档案管理中,应该设置好相应的数据仓库模式,对档案信息进行定时记录,确保其能够多次查询,但是不能对档案进行随意修改,要将变化情况客观反映出来,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

4.3借用经络方法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借用经络的严谨而又明确的思维推理方法,将它引入图书档案的文献服务,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网络经络概念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把档案管理项目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将计划任务分解成多项工作。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根据跟踪和反馈的信息,对计划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使得项目始终保持在有效的监督、控制和调整之下,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4]。组合梁关键概念经络逻辑可以反映这种图形和思想的优越性(见图1)。众所周知,组合梁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个概念难点,即便是专业设计人员,很多也是按照国家相应的技术标准规定的步骤与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的,真正在理解状态下自由应用的并不多。从图1可以明确地看出,组合梁的核心关键在于混凝土板与工字形钢梁之间应力(应变)的分界。对于弯曲正应力来说是正负应力的分界点,也是剪应力最大作用处;由此可以定义出中性轴所处的位置有6种情形。学生或工程技术人员如果明白了中性轴位置的这6种可能性,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分开梁的受拉(受压)区域以及相应区域的材料是混凝土还是钢材,进而进行下一步的工程措施———抗剪连接件的设计(角钢或栓钉)。借鉴这种思想方法,将其移植到档案文献服务中,以便更好地支持专业设计和教学科研。该经络方法的特色在于:它充分清晰地反映出各(档案)信息之间的发生关系,非常严谨和明确。采用这种方法绘制的逻辑(拓扑)图提供的是动态规划概念,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的思维和想象延伸。利用这种图形还可以区分和标识关键知识点,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提高效率,取得最大效益。网络图形还可以更明确地反映出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吸引读者在图书档案查询中抓住重点,达到最优效果。

4.4加强数字化建设,引入技术共享机制

知识管理计划的度量或评价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与各专业机构相联合,立足于本馆实际,因地制宜,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进行技术创新,用先进的技术完善图书馆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强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实现档案信息的传承和共享,达到信息资源升值,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在图书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设备、网络的维护要常态化,实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还要争取借助网络资源中心的最大支持,增大资金投入,使得图书档案管理更加专业化。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把馆藏资源数字化,规范加工和保存处理。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专业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它是社会发展工业化及后工业化阶段的必然结果和弊端,因此,图书档案管理员需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提升管理能力。职业的信念和价值对推行或终止知识管理计划有重大影响。因此,图书档案管理员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技术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共享知识,进而提高知识素养和水平。图书档案管理员可引入共享机制扩大知识管理范围。这一管理模式实施中需要保证档案资源的实时管理,这样才能切实做到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图书档案的智能化管理。

4.5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一是在进行回溯建档的过程中,结合缩影技术进行翻拍,对翻拍人员的操作内容和时间予以记录;二是在档案管理平台上,业务性和技术性文档可以实现数据交换查询,此类档案可以在图书馆机房进行存储,对一些保密要求高的文档进行单独存放;三是对于保密时效的问题,可以依照相关日志实现自动归档,停止删除和修改功能,避免人工干预档案信息的情况;四是把档案的原始数据和评价服务进行分离,对查询信息和评价信息分类归档,实现对于档案历史变化情况的准确记录。在对档案信息的原始数据进行归档以及存储的过程中,酌情进行加密,做好版权保护工作。版权以及安全问题的提出,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5]。网络环境下,系统日志不仅是安全防范记录,也是档案查询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切实做好档案查询日志和档案调用日志的归档,为后续的档案管理提供便利,保障档案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被引入图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以此为基础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为此,本文就知识管理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提出要加大人才和技术投入力度,引入技术共享机制,建立档案数据仓库,借用经络方法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加强数字化建设,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它对提高图书档案管理能力,促进知识管理的推广,增强知识管理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莉.知识管理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功能及应用[J].兰台内外,2020(23):10-12.

[2]贾璨.高校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0(2):101-102.

[3]蔡秀芳.浅论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核心因素[J].现代情报,2009(1):17-19.

[4]杨凯,秦旭,阚欢迎,等.基于模块化产品的低碳设计[J].家电科技,2017(11):66-69.

[5]杨似海,闫其春.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4):35-38.

仓库档案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供电条码化仓储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仓储就是在产品产销过程中由于各种前置而使该产品造成的暂时存放。仓储是连接产、供、销的中转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在仓储活动中需要大量准确的实时信息,因此仓储是信息流、物流、单证流的综合体。

区别于一般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电力物资仓储管理中企业的资产设备品种多、数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仓储管理的难度也相应提高。电力企业目前仓储管理的模式主要就是通过手工管理的方法,配合计算机软件来实现电力物资的仓储。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首先,盘点库存时的时候,由于物资品种多、数量大,做台账和报表的统计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再加上数据的差异性,都难满足管理上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

其次,电力物资产品存在多变性,需要仓管员经常奔波于仓库和计算机之间,对数据录入查询以及核对工作,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无法适应库房管理的物料快速入、出库的要求。

还有,就是在对库存内数据更新的时候不够及时,不能及时对库存以及资金预算等基础数据做出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最后,计算机软件系统中,仓储代码不统一,造成数据信息使用和交换不畅。物品代码及服务代码的混乱,使得同一种服务或者物料表达多种多样,信息共享时造成障碍。

根据电力物资仓储的现状,我局对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进行条码化升级,以实现更简单快捷的仓储系统。:

第一,有利于物资统一编码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国家电网公司大物流平台建设。将物资编码直接导入条形码系统,从而助推物资统一编码应用工作。

第二,有利于实现仓储工作的实时动态高效管理,降低成本。目前我们管理仓管模式仍是仓储员手工将流动物资信息录入系统,人工盘点物资。由于物资量大,工期短,到货集中,即使按月或者季度进行盘点的话,也需耗费大量人力以及物力。

第三,有利于生产物资和基建物资的无缝对接。

第四,有利于提升现场物资管理水平。引入电力物资条码化管理还可以提升现场物资管理水平,为后续的管理业务做了铺垫,很好的拓展了现场物资管理业务空间。

条码技术

条码是主要是由一连串的粗细不同黑白相间的条状符号所构成,条码当中隐含着标志信息、字母信息、数字信息、符号信息,主要反映出商品货物的价格、产地、名称、种类等相关信息,商品代码可全世界通用。条码当中的条与空的宽度不同,由于光的运动速度极快,白色的空对光的反射率高,黑色线条对光的反射率较低,使扫描光线产生不同的反射接收效果,通过光电转换设备进行转换,形成不同的电脉冲,这些电脉冲是可以传输的电子信息。这样就可以对运动中的商品条码准确无误地识别。

通过“超市化、定置化、条码化”管理,实现物资货位快速定位及系统数与实物数的一致,极大方便了实时货位盘点核查,实现库存定额管理,并可跟踪定额上下限批量分析自动生成库存补充信息;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现高命中率自动物资分析配库,减少量少次多的零星物资采购任务,优化物供速度。同时,通过将项目计划过程跟踪纳入物资管理系统,实现了物资供应流程、相关岗位系统化、流动化督办管理,为物资采购过程提供规范化平台。

仓储管理系统是实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能够按照供应链运作的规则和运算法则,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优化,使其最大化满足有效产出和精确管理的要求。词条评分功能上线!欢迎体验~仓库管理系统是对综合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和即时库存管理等进行的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拨和虚仓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有效监管商品货物流通的全过程,实现完善的企业仓储信息管理。该系统可以独立执行库存操作,与其他系统的单据和凭证等结合使用,可提供更为完整全面的企业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信息。

仓储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仓库运行的绩效,主要体现为:在实时控制方面,应用自动识别技术后可做到无纸化作业,以达到实时信息控制,既可以合理快速调配各种资源、还可以实现实时库存控制,确保达到准时交付;在仓库、配送中心的最优化作业方面,对工作的合理化排序以及对系统指引的任务进行快速及时的安排;在改变传统的固定货位方面,可实现整个仓库的随机储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仓库容量;在实现供应商、货物、客户三方的信息共享方面,可实现供求双方战略联盟。实施仓储管理系统后仓库一般都可以提高两到三成的配送能力,发货与库存的信息准确率可大幅提高,提高了仓库利用率,减少了仓储过程中数据输入误差,减少了库存短缺损耗,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电力物资条码化仓储管理的应用

电力物资条码化仓储管理,需要对仓库内的每一个存储库位进行条形码标识。仓库的每个中元库位都可以编译成唯一性的库位号条形码,在物资入库、盘点、出库过程中均使用该条码,而该库位装载的物料信息存储在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仓储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要包括质量检测、入库管理、库存盘点、出库管理四个步骤。

入库前必须的操作程序就是质量检测。供应商把物资运送到仓库的时候,我们仓管人员需要对送来的供应货物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才准许进入仓库,作为库存,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要退还给供应商,或进行更换。于此同时,对于那些通过检测的物资数据进行手工输入或者利用数据采集器输入到仓储管理系统中,仓储管理系统就会随即生成相应的产品条码标签,用于粘贴在货箱或者托盘上面。

进行过质量检测以后,仓储管理系统会根据入库中数据,按最佳的储存方式以及物流成本,选择相对应的库位。仓储员会将入库的物资运送到系统预定的位置,然后扫描库位条码信息和货物条码信息,仓储管理系统就能完成确认物资入库流程。

仓管员在对仓库中库存物资进行盘点的时候,可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器扫描库位条码,采集器数据屏幕上随即显示该库位所对应物资的相关具体信息,可随时掌握库存物资的状态。

电力物资条码化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虽然仓储管理条码化是数字化仓储管理的一个进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会出现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使用条码的货物进出仓库时,仓库管理人员需要对每一件货品进行必要的搬动、装车扫描,同时为了便于仓管员进行盘点,货物堆放的高度和密度受到制约,这就会限制到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对于一些具有时效限制的货物,如果仓库不能合理安排存储顺序,库管人员很难遍历所有时效标签以做到先进先出,使得一些具有时效限制的货物因时效过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条码标签的易受损或者被污染,同时库管人员对条码有时也会发生误扫情况,这就造成了货物流与信息流的脱节,严重的是无法保障货物安全,可能会造成被盗现象。近年来随着射频识别技术的迅猛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全球范围内产品的跟踪与信息共享,条码化仓储管理必将在供电企业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大宇;刘恩德;;PDF417条码生成实现的优化[J];包装工程;2006年01期

2 赵博;黄进;;二维条码PDF417编码原理及其软件实现[J];包装工程;2007年01期

3 刘华丽,王滔,许文;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结合条码技术在人造板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人造板通讯;2005年02期

4 吴雁平;;条码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综述[J];档案管理;2006年01期

5 吴雁平;;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条形码码制的选择[J];档案管理;2006年03期

上一篇:趣味地理课范文 下一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