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是指以病人的健康问题为中心,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豹行为,解决存在的健康问题,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根据这些霈求,我们在儿科病房为创建二甲医院积极开展了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王作,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的方法
1 .1交谈
交谈是护士与患儿、陪人沟通的主要形式,在交谈时,护士态度温和、语言亲切。根据病人需求选择教育内容,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也可多人同一问题的讲解或是病人家属提出所关心的问题,护士有针对性问答。通过交谈,不仅可以向患儿及陪人传授健康教育知识,而且可以传递爱心,增进护患关系,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1.2技能的演示
护士指导患儿及陪人自我护理、保健和康复。如教母亲如何做好母乳喂养,如何为患儿拍背和做好皮肤护理等,示范时讲述概要,示范中分解步骤,反复多次,示范后让陪人模仿练习,并在一定时间内评价效果。
1.3陪人现身说法
安排同病房患儿及陪人主动交流经验,以达到宣教的目的。如让患儿家属互相交流护理高热患儿的体验。
1.4设立健康教育手册
我们科室通过在走廊放置制作内容丰富、简明易懂的各种疾病的书面宣教知识,张贴可爱的宝宝图画,同时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的内容存放在方便的地方,以方便陪人阅读。对陪人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耐心、详细的解释,以取得陪人的配合。
1.5发放健康处方
健康处方是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护理。我们科在走廊处存放有健康处方,患儿及陪人可随时获取所需的健康教育处方,以获得疾病的有关知识。
2健康教育的时间与场合
2.1常规时间护士可以在病人入院时、在给病人治疗、护理中或在出院时,根据患儿的需求进行。
2.2随机时间病人或家属提问时或遇到问题时,护士创造时机给病人做好健康教育。
2.3场合陪人或患儿已做好学习准备,患儿处于身体较舒适、心理很放松的状态时进行,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之在患儿病情危重、家长焦虑或恐惧时进行健康宣教,家长无心听取,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3健康宣教内容
3.1患儿入院时,病区护士及时热情接待,帮助患儿及家属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住院须知等,稳定病人及家属情绪,促进护患合作,使之能够积极治疗和护理。
3.2针对不同疾病的相关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讲解疾病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预防保健知识,消除不健康的意识。
3.3做好用药指导介绍药物的作用、疗效、不良反应,特别对特殊用药应着重向家属交待清楚用药注意事项,如654―2药物用药后如何注意等。
3.4出院的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患儿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出院时护士应详细交待疾病现状、继续用药、康复及定期检查和自我护理指导。
3.5病区护士长经常下病房征求陪人的意见,以检查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和效果。
4体会
4.1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丰富了患儿和陪人的医学知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实践证明,通过健康教育,患儿及陪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得到提高,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
4.2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医院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模式;临床价值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及婴儿健康。广播式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1],本文就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初产妇67例,经产妇33例。以随机的方式将产妇分为B组与A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其中,A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3岁,平均年龄为(26.1±2.1)岁;B组产妇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40岁,平均年龄为(26.8±2.1)岁。2组产妇在年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方法[2]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预防便秘与产后褥疮问题、合理饮食、恶露排出、产妇出院指导以及新生儿出院指导等。
A组采取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每天分为3个时段广播不同的母婴知识,早时段广播播放产妇产后饮食与卫生相关知识,中时段播放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母乳喂养知识,晚时段播放产妇出院指导与新生儿出院指导。
B组采取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即由责任护士轮班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口头宣传,根据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制定不同的宣讲周期。
1.3评价标准[3]
在产妇分娩一周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①对产妇对于护理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满分为十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越高。本次研究掌握率=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②主要了解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三种类别具体如下:产妇对所有健康知识均有所了解并熟练运用的,评定为完全掌握;产妇对大部分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基本遵守的,评定为基本掌握;产妇对健康知识全无了解的,评定为未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对宣教工作满意程度的对比
经过健康教育,A组产妇对于此次宣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
2.2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对比
经过健康教育,A组产妇对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B组产妇,P
3 讨论
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由于产妇与新生儿共处一室,较其他病房产妇而言,情绪更容易激动与敏感,所以对于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为一对一模式,但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4],导致在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不能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讲解,教育过程存在诸多疏漏。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及其家属对于产后卫生知识与保健知识、新生儿出院护理知识等均缺乏了解,因此非常需要得到科学的宣传与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科人力资源有限,而母婴同室病房往往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时,大多数具体指导无法得到落实,且由于每位责任护士分担工作较重,难免发生工作粗糙等现象,直接影响产妇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广播式集体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强、教育时间充分、宣教频率高等特点,能使产妇系统地了解有关疾病、提高护理知识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5],优化工作模式,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分配。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显著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同时护士在集体健康宣教中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建立护患之间相互信任、融洽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表明,对母婴同室病房的健康教育,采用广播式健康教育模式比传统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价值更高,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宣教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姚莉萍.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药结合杂志, 2002, 11(21): 2184-2185.
[2]卢洁, 胡家颖. 孕产妇健康宣教的特点和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96-97.
[3]白希敏.母婴同室病房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16): 66-67.
[4] 黄小林,张小娥,刘小燕. 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干预效果的评价[J]. 职业与健康. 2012,22(18):224-225.
1.1患者入院后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做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长、作息制度、探视制度、请假制度以及环境介绍,标本留取等,让患者很快熟悉环境,消除恐惧。我们还根据以上内容制作了健康教育表。有些护士在宣教的过程中,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患者对宣教内容掌握的程度,而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存在着漏宣教或宣教不到位的情况。健康教育表的应用不仅成为低年资护十的T作指引,同时也使得不同班次的护士能够根据健康教育上的记录了解到患者的宣教做了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减少了漏宣教或宣教不到位的情况,提高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做入院宣教时也要注意宣教的时机性,患者刚来入院,精神紧张,心里忐忑不安,我们填鸭式的灌输一堆内容,患者是无法深亥0了解及记忆的,我们可以先给他们介绍环境,让他们很快熟悉环境,消除心里恐惧,再进一步的给他们介绍其他相关内容,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2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患者在住院期间,我们要给他们做更深一步的健康教育,例如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法,预后等相关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等因素结合考虑后决定。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患者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对于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可以采取直接讲述的方法,对于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可以采取图片讲解,观看影像资料等方法。我们还根据本科疾病撰写的健康教育手册包括发病、治疗、术后康复、出院指导、回家后的饮食指导等内容以供患者翻阅。确保让每位患者都能了解我们宣教的内容。
1.3患者手术前健康教育
患者手术前,心里是十分紧张的。监护室、手术室的护士会在手术前一天,来到患者床前,通过图片展示,让患者了解手术室、监护室的环境,医生,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相关事宜,让患者对手术室、监护室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消除其陌生感及恐惧感,能积极的配合手术。
1.4健康教育效果改进
为了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从中了解这段时间来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增减健康教育内容,改变健康教育方法,在下月的调查表中就可以查看我们的改进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再根据调查结果做进一步改进。
2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2.1客观因素
①医护人员在技术和时间上不能保证:目前,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在技术和时间上还不能充分达到教育目地。②增加了经济费用: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扩大了医院的正常开支,健康教育方面的财物需求能否保证,都会直接影Ⅱ向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③高素质的教育人员不足:开展健康教育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如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责任感的程度,为患者服务的精神状态,以及进行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传播技能的水平都影响健康教育能否顺利实施。
2.2主观因素
①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不同:对不同的健康问题存在着观念上的不一致。②教育对象的期望值相异:教育对象因知识层次、文化素养、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对接受健康教育的期望值有异。③教育手段的特殊性:健康教育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对具体的问题、不同的人员、不同阶段采取的方法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3体会
3.1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3.2拓宽思想,突破思想观想上的局限性:健康教育应该拓宽思路,真正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把握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转变并逐步实现行为转变,避免将健康教育仅仅当成疾病护理常规来宣讲。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
4结论
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教育也是护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责任。[1]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正确接纳自己的疾病,正确认识疾病,改善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向患者传达积极的心理支持信息,使患者以积极的求医行为改善不良的情绪[2]。临床护理人员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成为病房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查找病房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措施,以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不足
当前临床护理编制严重不足,致使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完成基本护理工作量的同时,难以保障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
1.2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深受旧护理观和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延续重治轻防的陈旧观念,对病区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导致服务意识缺乏、教育方式单调、教育内容泛化,更无法进行积极的经验总结和合理的创新。
1.3护理队伍年轻化,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不足
护理健康教育是交叉性应用学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人际沟通及礼仪、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均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当前护理队伍年轻化现象较为普遍,参加工作时间短,知识面狭窄,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参加进修及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临床护理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技能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1.4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经验不足
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产生误解,将其同卫生宣教等同起来,无法针对不同患者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1.5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技巧
护理工作是由许多环节紧扣而成的,临床护理人员每天都要遇到不同病情、不同个性的患者,针对患者知识的接受程度,身体状况,学习动机等,因人、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差,致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没有信任感,导致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1.6管理及激励机制不完善
我国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管理滞后,在人员培训、规范实施、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上均不完善,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2 对策
2.1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
针对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聘用护工。护工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并严格规定护工只能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对病人进行非技术性的生活护理,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力资源成本,缓解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现状。
2.2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护理健康教育职责,使护理人员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2.3 鼓励学习,提高技能
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知识和技能领域教育,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必备的技能,才能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职能部门要重视、支持临床护理人员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鼓励护理人员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及自考函授班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以致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病房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护理人员仍需提高认识以促进护士主动宣教意识,加强学习以促进护士掌握宣教的内容[3]。
2.4掌握技巧,营造和谐
病房健康教育要实现内容具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护理人员就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使患者愿意接受护理人员传递的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健康教育的全过程;掌握知识灌输的技巧,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如示范、讲座、交流、开展主题活动日、健康教育专栏、制作健康教育手册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2.5完善管理,提高质量
有关职能部门应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通过落实责任、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周密组织实施计划,定期检查和效果评价,及时找出不足,纠正偏差,使健康教育制度化、程序化。管理考核方案要明确质量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作到位,质量提高。病区护理管理人员应重视对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控制,通过护理查房定时和不定时的检查和抽查,不断发现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反馈到每个执行者,不断改进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2.6改善临床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她们的工作热情,使她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秀梅,洪静芳,韩培华.临床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6.
【2】王艳云,马锐华,王拥军.卒中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76-278.
关键词 病房管理;健康教育
病房管理,主要目的是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利于康复的环境,使病人尽快康复,减少伤残,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而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传播学以及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同时是关系到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其目地是启迪心灵相信科学,改变人们不文明、不卫生、不健康的行为,提倡有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和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多年的工作经验休会到其中的联系现现分享如下:
每天清晨,护理班的护士都会去做晨间护理,可是,护士刚把病房整理整齐,干净,等到治疗班的护士去做治疗或者医生查房时,病房又出现零乱现象,而且,许多病人见哪个护士要求严格些,就会问是否当天有人来检查?似乎,只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病房才需要保持整齐。
我们收治的病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来自农村,由于路途较远,回家不便,陪护人员比较多,携带的物品也较多,而且。许多,^自身卫生状况差,又很节俭,经常买了东西,舍不得吃,或者,一次没有吃完舍不得倒掉,甚至。连包装的袋子都想留着带回家装东西,还有,平时喜欢随手乱扔垃圾,乱倒脏水,虽然病房有垃圾筒,但是,还有许多人喜欢把垃圾往窗外扔,工友每天整理三次,环境卫生还是不好。
许多病人文化素质底,对医疗护理不了解,遵医嘱行为缺乏,许多需要禁食的病人,会偷偷自行进食,需要卧床的病人,会回家休息,需要记录出入量的病人,经常不把大小便拉在固定的容器里,使得我们无法正确估计,进食多少也不准确,容易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后的观察。另外,诸如在病房高声谈笑、打扑克等等,其实,许多工作不是护士没有去做,也不是他们刻意不遵守,追根到底,也许,是因为对许多东西没有理解,对我们为什么会有许多制度不理解,以为医护人员说的时候注意些,医护人员走了,又可以随心所欲了,不明白安静整洁的环境,正确地遵从医嘱,是为了健康出发。
因此,笔者觉得,健康教育在病房管理中至关重要。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
健康教育是卫生工作的首要环节,可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成本,也是搞好公共卫生的重要环节。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教育,也包括工友以及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行为教育。
例如:(1)要保持病区的空间环境及各类陈设的规格统一,布局整齐;各种设备和用物设置合理,清洁卫生。达到避免污垢积存,防止细菌护散,给病人以清新、舒适、美感的目的,就需要医护人员,工友,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具体措施;①物有定位,用后归位,养成随时随地注意清理环境,保持整洁的习惯。②病室内墙定期除尘,地面及所有物品用湿式清扫法;③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病人的排泄物;④非病人必需的生活用品及非医疗护理必需用物一律不得带入病区。(2)让病人和其家属明白安静清静的环境能减轻病人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进也是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康复、医护人员能够专注有序地投入工作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自身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之外,教育病人及家属,不要再病房高声谈笑,大声播放音乐,陪护人员不要过多,中午和夜间督促病人休息等。冬天不要把门窗关紧,要保证空气流通,清新,不随意客串,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3)全力消除一切妨碍病人安全的因素,安全保障好,病人心理松弛,可以避免意外事故,提高治愈率,增进护理的社会效应。①避免各种因素所致的意外损伤。如卫生间地面潮湿,致使病人滑倒跌伤;昏迷病人未加床档、保护具或者没有家属床旁陪护而坠床或撞伤;神志不清或躁动病人触接电源而灼伤等等。②杜绝医源性损害。如粗心大意引发的护理事故、差错:服务态度欠佳,致使病人心理失衡等。所有上述不安全因素,都可通过科学管理加以避免,收到满意的效果。首先应改善服务态度,事事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改善病区的安全设施,如厕所、走廊设有扶手,给功能障碍的病人带来安全感;电源插座远离神志不清的病人,夜间设有地灯照明,方便病人的生活;有严格的环境清扫、物品清洁、消毒制度;病房、治疗室设有符合卫生学要求。
关键词:PDCA循环;患者;健康教育
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以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程序进行循环管理方法,已经成为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1]。它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项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自前年我院充分运用PDCA循环这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工作方法渗透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每一个领域。其中运用在病房健康教育活动中,也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各100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83例。年龄在25~75岁。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实施PDCA循环前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健康教育中,具体如下。
1.2.1计划(P) ①主题选定分析现状。组织病区护士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定主题。把病房护理工作自己认为存在那些问题,做出评估,一一列出,然后运用投票选举的方法,找出投票多,见效快,针对性强,迫切需要解决,能用护理方法所有护士都能发挥作用,自身努力短期能看出成效护理问题,作为循环的首要问题,最终选定内容是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学习不重视, 学习主动性差, 科室未指定健康教育处方学习计划, 患者知识层次不同,对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解,掌握能力有差异。护士长未及时检查护士对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掌握情况;②设立目标。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约90%~100%,知晓率为约50%~70%;③作出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环节制定相应的计划及实施方案: 制定科室健康教育处方内容, 提高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并制定学习计划,科室考核与护士长督查。
1.2.2组织实施(D) ①根据科室常见优势病种制定健康教育处方;②护士根据计划自觉学习,并接对互提,护士长及时检查护士对健康教育处方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并有检查记录;③护理部根据科室计划对护士进行考核,要求护士对科室健康教育处方的掌握,能达70%;④按计划检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达50%~70%;⑤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有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有其他护士担任,小组每月底进行质量考察。
1.2.3检查阶段(C) 护理部采用抽查,护士长组成评价体系每月进行检查,针对健康教育情况,并作为每月质量检查项目,护士长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把关,质控小组不定期考评,互相补充监督,每3个月综合考评记录,并进行成果展示。
1.2.4处理阶段(A) 护理部每月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总结汇报,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分析,认真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中的风险,提出整改措施,补充或者修改计划,并由此进入下一个循环或者制定下一个循环。
1.3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对统计学数据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
3 结论
3.1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中应用,拓宽我们的思维,让好多的护理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本调查结果显示,通过PDCA循环后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提高34%,患者对内容知晓率上升22%,表明此循环在健康教育活动者应用的效果显著。
3.2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不仅停留在单次问题问题处理和目标实现上,制度改进计划,进入持续改进程序。避免了临床上一些护理质量问题的反复发生,提升,增强事先控制,而不是事后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提升。
3.3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围绕护理安全、质量、专科、服务等方面,明确改善的程度和改进的有效性,把有效措施列人科室标准,操作规程,环环相扣,在不断地循环反复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进入新的循环并赋予新的内容,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健康教育;作用;儿科病房;体会
健康教育是一项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的,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行为干预的手段,帮助个人、健康和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认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计划的教育活动[1]。健康教育贯穿于患儿整个住院期间。在儿科病房我们实施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入院时包括环境介绍,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常规检查及相关注意事项,治疗药物的作用、指导静脉输液部位的保护要点等;住院期间护士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用药知识、护理患儿知识,让家长能够知晓住院期间孩子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做到心里有数,积极配合医护的工作;待患儿病情好转,可以考虑出院时,我们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1 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1.1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的对象是一群年龄偏小,各方面能力发育未成熟的患儿,往往也不会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患儿住院期间,向其父母做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宣教应从入院即开始,对家长的宣教,有意识的选择患儿主要陪护者为对象,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对其需要的内容做详细的介绍,输液时家长需要知道如何保护静脉穿刺部位。用药时家长想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支原体肺炎患儿在静脉滴注注射用罗红霉素时,我们护士可以告知患儿家属给患儿先进食,从而减轻其药物有可能带来的胃肠道反应。护士要反复多次的讲解,必要时做示范,直至其掌握为止,使得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2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作用 护患关系是指护患双反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和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1]。和谐护患关系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传统的工作模式里,护士每天的工作是很机械的完成相关治疗及护理,与患者的沟通是很少的,必然护患之间存在着一种距离感。沟通是儿科护理中重要技能,通过沟通不仅能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而且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儿健康问题[2]。现在,我们护士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与患儿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减轻其焦虑心情,安心接受治疗,努力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指导合作新型护患关系。
1.3减少医疗纠纷的作用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引发患者不满和投诉,造成医疗纠纷。一旦引起纠纷,就可能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困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规范护理行为,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才能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3]。护士在与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增强了与家属的情感,取得了其信任,掌握了家属的心理活动、精神需求及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患儿家属认为静脉留置针怎么有时就保留1~2d就不通畅,自己的孩子又要"受罪",一味的认为是我们护士的错。而当我们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对其家属做好导管护理的健康教育,使其懂得静脉留置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明白决定留置针保留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保留针比常用的小铁针粗一些、患儿静脉本身情况,静脉较细较短等、患儿睡眠时无意识的碰压到保留针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解,患儿家属做到在心理上先有所准备,行为上更加有侧重点,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促进护患间的理解,把儿科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健康教育,护士及患者相互交流,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及依从性,护患和谐,减少纠纷。但是,我们儿科健康教育的对象绝大部分是患儿家属,这就对我们儿科护士,提出更高要求了。如何做好儿科的健康教育呢?笔者根据在儿科工作的经验,有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较好的实施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
2.1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业务文化素质是每名护士应具备的重要素质,现在优质护理是我国护理改革及发展的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只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形象是不够的。护士除了配合医疗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护理,还要结合患者身、心、社会需要向患者或家长解释疾病的常识、用药注意事项及饮食、活动、休息等健康教育知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想要令健康教育更加完善,加强自身对疾病的观察力及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护士职业形象,加强业务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做好健康教育的第一步。
2.2患儿家属接受心理 患儿家属能否接受我们护士的健康教育,这也至关重要的。所以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采用合适的言语态度与之交流。比如孩子刚办入院手续,家里人最关心得是尽快让医生为孩子看病,之后我们护士再做个简单的入院宣教。等孩子输上液体,做好治疗后,护士再做详细的宣教,这时家属的接受心理是最强的。
2.3某些客观因素影响着护士的健康教育更好实施; ①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在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完成其他治疗护理工作的同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②社会上普遍认为医生专业知识各方面均强于护士,护士只是会打针,发药而已,所讲解的知识点不一定正确,患儿家长的这种想法导致他们根本不愿多听护士的健康教育;③接受知识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对而言,医院里护士参加进修、外出学习机会较少,而且护士大多都是女性,家务等其他劳动消减了其学习的精力,这样知识更新较慢,不能及时掌握一些和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心理、社会等方面有关的先进知识,致使其对健康教育能力提高较慢。
3 结果
我们服务对象的满意是医院立足于当今医疗市场的根本。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成为了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要不断完善自身,扎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崔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prenatal health education in maternity wards. Methods: make evaluation and summarization of implementing prenatal health education in maternity ward of 300 patients from March 2009 to March 2010. Result: it improves the knowledge level of pregnan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improves 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care to the families.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not on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are, increases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taff, and makes them whole, quality of care.
关键词: 产科;健康教育;实施;满意度
Key words: obstetrics;health education;implementation;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307-02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生态医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实行全方位全程优质服务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产科,大部分病人和产妇需要的不是精湛的医疗技术。因为没有医生护士的帮助下,大部分的小孩照样会自然分娩和生存。产妇和家属受到的困扰很多是来自缺乏产科健康知识、不会正确处理孕期、分娩期及产后的情绪变化,她们需要医护人员传递给她们知识和人性的关心和温暖。系统规范的产前健康教育,是千万家庭迫切需要的。
我院为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在产科病房的实施效果,选取2009年3月份到2010年3月份收治来我院的300例产科实施产前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份到2010年3月份收治来我院的300例产妇,无认知障碍,无内外科疾病合并妊娠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名,观察组给予系统、全面的产前教育,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常规。所有孕产妇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5.7-28.1岁,分娩的新生儿健康,两组患者在年龄差距、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病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产前健康教育 ①入院指导: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来到病区后,在每个护理环节中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帮助病人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和住院制度,介绍患者的主治医生以及责任护士,把患者介绍给同病房的其他病人,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入院后不允许私自外出,注意个人卫生,尽量不要留指甲。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热水洗外阴并换内裤。数胎动,每天早、中、晚3次数胎动,每次1小时,3次胎动数相加乘以4,如胎动少于20次为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②心理指导:避免焦急,住进医院后,准妈妈们都希望赶快把孩子生下来,这种心情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产程的发展有其科学规律,切忌焦急烦躁。可利用空闲时间,学点产前、产后保健知识。③指导饮食:合理营养饮食,待产时,产妇应注意营养,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事物(瘦肉、鱼、牛奶、蛋、水果等)。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根据产妇自己的爱好,可选择蛋糕、面汤、稀饭、肉粥、藕粉、点心、牛奶、果汁、苹果、西瓜、橘子、巧克力等多种饮食。每天进食4-5次,少吃多餐,机体需要的水分可由果汁、水果、糖水及白开水补充。注意既不可过于饥渴,也不能暴饮暴食。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临产时出汗多,再不好好进食、喝水,更容易引起脱水的情况的发生,为了孩子及产妇自己的健康,临产时应注意饮食是很有必要的。④作息及卧位指导:每天保证8-9小时睡眠时间,睡觉取左侧卧位为宜。临产后,若宫缩不强且未破膜,鼓励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在室内走动,有助于加速产程进展。⑤讲解正常分娩的过程:宫口开大1cm送产房。准备如下物品纸巾、妈妈用卫生巾、毛巾、水杯、吸氧管、脱掉内衣裤。⑥减轻宫缩痛的方法:指导深呼吸,若腰骶部胀痛时,用手拳压迫腰骶部。间歇期放松休息,恢复体力。也可通过音乐、谈话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觉。⑦讲解排空膀胱的目的及配合要求:每2-4小时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因胎头压迫引起排尿困难者,必要时予导尿。⑧腹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减轻紧张情绪,孕妇腹式呼吸还有利于增加胎儿的供氧量,教会孕妇作腹式呼吸:取仰卧或舒适的冥想坐姿,放松全身,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循环往复。⑨哺乳指导:对于很多第一次作为妈妈的产后妇女都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哺乳,护士除了口头指导外,可以抱着婴儿亲自示范给产妇看不同哺乳方式的抱姿,怎样抱才能更好地给孩子吸到奶,同时又可以使产妇舒服。
1.3 评价指标 产前教育满意度由以下内容组成,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是否到位、护士的责任心。患者的评价有以下三种情况: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产前教育的满意度的调查情况,详细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剖宫产术、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比率对比,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完善产科产前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增强孕产妇的认识水平,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同时对我们平日的护理工作也很有帮助,带给了产妇关心和温暖,增加了信赖和安全感,密切护患关系,丰富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提高了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满意度,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专业价值。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意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产前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完善的产科产前健康教育,增强孕产妇的认知水平,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减少了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了产褥期感染,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护理,改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满意度。
我们的目标是实质上是以护理的干预手段,利用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通过有计划、和针对性的实施宣教,帮助孕产妇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科学育儿的目标。
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观察组的非常满意度为63.3%、对照住组的非常满意度为46.7%;观察组的不满意度为5.3%,对照组的不满意度为13.3%;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4.7%,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6.7%。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剖宫产术、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比率对比,观察组分别为72.7%,20%,80%和86.7%;对照组分别为58%,40%,60%和73.3%。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真正做到了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何伯红,杜丹丽.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12).
[2]王新.产前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2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17-02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手段的干预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维护和促进个体的健康。它作为优质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受到了护理人员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它既可以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医从性,又有效地对家属起到指导作用。但由于精神科病人的特殊性,他们不但表现为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异常,且大多缺乏自知力,如果仅给予简单的程式化健康教育,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为了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使健康教育落实及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断深化,我科护理人员针对精神科病人的健康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
1.1组织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通过授课、查房和外出学习等形式组织全科护士系统地学习了健康交流技巧及整体护理有关知识,从根本上转变护士的观念,丰富护士健康教育的知识,提高护士参与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力。
1.2组织健康教育技能训练定期在科内组织健康教育只是培训及课程交流。针对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设置各类课程,由课内护士收集整理资料,在课内试讲,护士长总结指导,进而不断规范健康教育用语,以提高护士健康教育实践能力。
1.3组织制定健康教育内容护士业务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健康教育内容的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在较充分地了解精神科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指导,全科护士共同参与编写了精神科健康教育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利于更加规范、准确、全面的传递疾病相关知识。
2健康教育时机灵活
健康教育时机的选择是健康教育是否有效的一大重要因素。以往,我们通常按照新病人入院内3天完成所有的宣教,但事实证明,新病人刚入院,对人员、环境都还在适应阶段,往往不能很好地接纳新知识。既而我们采用了常规健康宣教和随机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在系统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发现问题,随时宣教,发现漏洞,随时补上。以病人的“知、信、行”程度作为评价的重点,病人缺什么,我们讲什么,见缝插针地进行有的放矢的宣教,随时随地为病人答疑解惑。
3健康教育形式多样
健康教育具体形式是健康教育是否有效的又一重要因素。我科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开展了个人宣教、小组宣教、集体宣教、病人座谈会、专题讲座,操作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可以在护士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参加不同形式的宣教。在轻松愉快和互动互助的氛围中,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4健康教育媒介丰富
我科作为一家省级三甲医院的精神科病房,每天收治着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患者。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为了切实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适合各类人群理解掌握,我们在原来单一的口头讲述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运用多种媒介,包括书面材料,口头讲述,走廊宣传栏,PPT动画展示,广播播放等。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运用图文并茂、结合视听教材的方式,更利于患者及家属对宣教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了病友和家属的普遍欢迎。
5健康教育内容广泛
以往在住院期间,护士对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以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对心理护理、尤其是出院后指导病人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关注较少。而我科护士真正实现了走到病房为患者进行各项健康教育――从入院的病区环境、病区相关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介绍到疾病知识指导到饮食、活动指导到药物知识指导,各项检查指导,康复出院及随访指导。健康教育使患者减轻了疾病带来得焦急恐惧不安,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护士,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出院后还能把健康的生活行为及方式持之以恒的带到生活中,提高生活治疗,降低疾病复发率。
6医护合作
我科自2011年开办“心灵驿站”,有主治级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担任主讲,按不同疾病为主题,面向住院及社会人士,全面系统地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座,并开展了问答、竞猜等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帮助广大病友掌握、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7体会
经过不懈的努力,现我科健康教育覆盖率已达100%,满意率达98%以上。受到了患者及院方的肯定。
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以一定的前提条件为基础,才能确保护理工作获得良好的效果。笔者针对患者阐述了两方面的条件:
1.1树立现代护理观念:开展健康教育必须要以护士熟悉现代护理知识与实践操作为基础,并且能够认真对待自身的本质工作。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治疗医师的叮嘱展开护理,变过去被动的执行为主动的工作。并且在了解护士职业工作后,能够根据情况积极转变角色,护士既是技术工作者。也是教育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深刻认识到护士不除了要照顾病人,还应做好病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对患者实施卫生咨询、健康指导。
1.2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的保证,病人人住医院后难免出现焦虑、陌生、紧张等心理障碍。这时就需要护士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顾,才能保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护士应该从生活、心理、思想等多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确保病人的心态平稳,情绪乐观,在接受护理的同时与护士展开交流沟通,促进病情的尽快康复。
2健康教育具体措施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起到良好的护理作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认知程度、护理对象、实践引导等方面。
2.1认知程度。
2.1.1入院初期健康教育:鉴于神经内科急诊入院人数多、病情复杂,此时不能急于实施健康教育。护士可以向患者家属了解病情、介绍需要采取的紧急处理方案,并要求家属做好治疗配合工作。对于平诊入院的病人一般对自身病情比较熟悉,护士应热情接待,引导病人配合医生的治疗。
2.1.2治疗初期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对期患者实施重点突出的健康兴教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现在眩晕的病人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到医院做神经系统及耳科检查均无异常,很多药物治疗均无效。患者惧怕睡觉,喜坐位、站位或卧位不动,病人非常痛苦。治疗初期,患者缺乏信心,因而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病房健康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对患者讲述以往类似病例治疗的良好效果,让病人丢掉包袱,保持乐观心态接收治疗。二是宣传坚持卧床休息和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的好处,促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摆脱痛苦。三是要求家属、陪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多讲一些有趣的事、幽默的话等方法,让患者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从而减轻痛苦。四是积极回答患者的提问,主动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当病人对病情有了信心后就可以以一个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
2.1.3稳定时期健康教育: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时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这是由于患者病情在此时基本稳定,只需进行巩固性治疗。因而有充足的时间和医生、护士进行病情交流,患者也能保持一个疾病的稳定期是进行宣教的好时机。因为,此时治疗护理相应减少,病人及家属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倾听和参与健康教育,更容易接受其内容。
2.1.4出院时的健康教育。病人康复即将出院时应重点强化预防复发、饮食、服药、休息、随诊、院外急救、及时复诊等方面的常识,增强病人的自护技能,减少疾病的复发,掌握及时就诊时机。
2.2护理对象:每个患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包括了: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参照患者的所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的深浅来制定病房健康教育护理策略。故护理过程中应该做到因人施教,如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强者,需要通过口头讲解为主,把宣教内容面扩大些,让患者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又如对于老年病人因生理、病理原因,其记忆力下降,宣教时应以宣教片、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形式,除反复耐心讲解外,还可让其阅读健康教育手册、看宣传电视等形式,通过视听觉多途径进行刺激,以加深印象;再如对识字不多、接受能力差的家属,指导其协助翻身、叩背方法时,语句应通俗易懂,并结合示范同时进行,并让其模拟操作反复练习,直至正确为止。
2.3实践操作: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但要注重理论上的指导,还应该讲述具体的实践操作。护士在与病人接触的时候要积极与之交流沟通,对于患者日常接触到的东西给予科学的指导。例如:对于局灶性癫痫病人发药时,应该对患者讲解药物作用和副作用、服药时间、注意事项等;在整理昏迷病人的床铺时,可病人介绍防止压疮的方法及重要性,并向患者讲述协助翻身的技巧。以此把实际的健康教育理论与护理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双方面协调实现最佳疗效。
3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本次研究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后,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统计,针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做出了统计。主要涉及到了病人满意度、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从结果来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都表示在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时既帮助了病情恢复,也学会了很多医学知识,对于病情的预防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4小结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