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措施范文

时间:2023-02-27 12:11:24

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耕地;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341.1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耕地保护现状

1.1 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土地资源中非农土地使用率比例迅速上升。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非农土地的利用率,减轻人口膨胀和城市化对农业用地的压力成为了当前保护耕地资源的工作重点。一是,我国农业整体的生产模式尚未完全转化为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缺乏计划性,粗放性明显,土地的利用成本较低。土地的利用成本较低,直接导致土地向其他用途输出,比如农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从短期效果看,农业土地的转化实现了资本的短期升值,提高了有关不满和相关用户的收入,但是从长远看,是土地资源和价值的浪费。二是,我国耕地总量多,人均少,地区分布不均匀。地区分布不均匀导致受到不同地区生产力的不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不同。在我国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地区,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经基本形成,生产效率高,产量大,而在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山区,基本是半机械半人工化,生产效率低。

1.2耕地资源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

耕地资源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主要有两点体现:一是,产权制度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所有权属国家所有,使用权归农民所有,目前的大户制土地流转制度也标明,转让的是土地的使用权。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出于公共利益需求时,对土地可以回收,但是回收的标准和补贴以及征地性质范畴都不明确,因此,在实际的征地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违法乱纪的现象。二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加快,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当中,农村大多留守老人和儿童,因此,很多土地无法有效得到利用,土地荒芜化情况严重。

1.3耕地资源政策保护力度不够

耕地资源政策保护力度不够。中央明确规定要退耕还林还草,十八亿亩是底线。但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地区GDP增长,利用十八亿亩空子,将优质土地资源作为资产变卖,利用滩涂和沙地等土地作为优质资源上报。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都是土地利益的相关者,三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从不同角度对土地利用进行设计,因此,政策保护的力度无法保障和实现。

2.我国耕地保护措施

2.1 耕地资源总量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保护耕地必须坚持耕地资源总量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实现土地资源的稳定状态就必须要做好耕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首先,要做好耕地质量的平衡。我国耕地地区分布不均匀,不同地区社会生产力也不同。因此,要深入农村,摸底调查耕地状况和实际可利用土地,耕地质量的衡量标准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耕地的质量以及生活方式做出基于全国综合考虑的资源总量分布和规划。其次,实现耕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不仅要考虑社会人口的需要,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做好后备资源的储备工作。对符合土地质量要求而被非法侵占的土地,要责令相关部门限期整改,恢复原来生产力,针对我国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要做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农场和草场工作。最后,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发展现状,要认真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盘活现有耕地用地,提高耕地使用率。

2.2 建立联动的土地保护机制

建立联动的土地保护机制要求处理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关系,三方都是土地的利益相关者。市场化运作下,土地作为商品,具有利用成本,易转化其他用途的特点。因此,一是,中央政府要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保护我国耕地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对地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其次,还可以完善官员考核机制,将土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添加为官员升迁标准。二是,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中央政府在土地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土地保护法规;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土地保护的新情况、新发现做出专项调研,形成农业报告,向上级汇报。三是,建立赔偿机制。目前,我国的征地标准和征地性质范畴界定不严格,相关司法解释不明确,政府要认真研究征地标准和征地性质界定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

2.3 理顺土地保护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已经稍显落后,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非法拆迁、违法拆迁、私法代替公法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有必须进一步理顺土地保护政策体系。一是,要建立以土地保护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建设,保护土地使用权拥有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做到有法可依。农民是弱势群体,当前社会出现了很多侵犯农民权益,甚至危及农民生命财产的现象,这些都是因为农民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缺乏法律依据,私法代替公法所导致。二是,要加强土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加强土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先要从法律整体框架着手,避免出现不同法律法规条款的冲突、重复以及歧义,然后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法规,实现政策法律法规的软着陆。

2.4建立合理的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做好土地资源保护成为了我国政府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口基础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不高,单纯群众自我提高保护土地意识,显然是不切实际,因此必须要建立合理的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机制。一是,对非农产业占用农业土地情况。首先,要做好征地实际调研,争取做好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双收的大好局面,其次,要做好征地补偿工作,征地补偿要根据市场化需要,根据地价实际价格结合农户长期损失做出合理补偿,提高补偿标准。比如,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就是利用沿海滩涂建立旅游地,并没有占用农业用地,这对当前各地旅游地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在具体的征地补偿款方面与农户存在一定分歧,导致工程进度受到一定干扰,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二是对退耕还林还草用地,政府要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提高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意识和积极性。

3.总结语

土地是我国发展的根本,保护耕地是维护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决策,必须要立足农村实际做好土地经营性等制度研究的同时,从法律,行政制度层面做好耕地保护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玉秀;新形势下我国耕地保护的体制与政策探究;[j]农业经济 2013年03期

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水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是在对取、退水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说明取、退水对水文情势、区域水资源状况、其他用水户、生态、水域纳污能力的影响程度,按照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要求,以预防、控制和影响减量化为原则,确定建设项目业主应采取的工程和非工程预防与补救措施,消除或缓解项目取水和退水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论证报告提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内容应有针对性,应做到技术合理、经济可行和便于实施。水资源保护措施一般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来制定。

1.1工程措施(1)节水工程在对项目设计排污总量和用水合理性论证基础上,分析项目各主要生产环节可采取的节水减污潜力和相应的工程措施,论证节水工程实施后,减少的污染物产生量。(2)污水资源化工程在实施有效的污染源治理基础上,论证建设项目污染物在入河前实施进一步生态处理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农业灌溉项目要根据灌区取用水的实际情况,提出控制农业污染的综合性措施。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和分质供水的要求,论证项目污废水资源化的途径并对其可行性和保障程度进行分析。(3)防范地表固废淋溶和渗滤影响地下水的措施根据区域降水、地表产流特点和地下水保护要求,提出建设项目涉水固废无害化处理及淋溶与渗滤液安全处置的工程措施。例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为防止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垃圾渗沥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4)项目取水和退水计量装置的建设根据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明确项目取水和退水设施应建设的水量与水质监测装置要求,并提出监督管理措施建议。(5)水功能恢复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针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对原有水域水功能和水生态的影响,提出通过工程设施建设,恢复项目影响水域水能利用、水产养殖、水源保护、纳污能力优化恢复和水生态修复的措施方案。

1.2非工程措施(1)确定项目取水和退水设施布局和运行的优化与调整提出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等设施布局、建设和运行的优化调整方案,有效减缓取水和退水对论证范围环境地质、生态及其他特定第三者产生的不利影响。(2)建设项目事故或非正常工况入河排污的监控预案根据项目特点和入河排污影响水域的水功能保护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退水事故应急处理和控制的防范预案建议,预防和控制建设项目事故与非正常工况退水对受纳水域水资源产生风险影响。(3)提出强化取水和退水方案的监督管理要求制定项目业主应遵循的取水和退水管理计划,提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取水和退水设施的监督管理计划建议。(4)提出落实建设项目减控影响的管理方案针对取水项目的影响情况,根据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的可承受程度,提出落实建设项目减控影响而应采取的取水和退水管理方案。针对引水和水量调度工程建设运用影响情况,制定工程调度运行的优化方案。(5)制定建设项目地表取水和退水影响的水质监测计划根据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有重大风险影响建设项目的取水和退水监测计划。

2水资源保护措施的落实

2.1案例概况寿县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1×600t/d焚烧炉+1×12MW汽轮发电机组,取用瓦埠湖地表水,取水口位于寿县窖口镇真武村瓦埠湖西岸,年取水总量33万m3。所涉及的水功能区为瓦埠湖引江济淮调水水源保护区。工程采用零排放设计,电厂运行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均回收处理达标后重复利用,无污废水外排。垃圾渗滤液采用“沉砂池+调节池+混凝沉淀+ABR厌氧反应器+一级反硝化硝化+二级硝化反硝化+膜生物反应器(MBR)+超滤+二级纳滤”的工艺处理流程,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生产。

2.2工程措施(1)加强施工期废水处理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以及修配系统含油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和pH,可能伴有少量的石油类;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氨氮、总磷等。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施工现场应建造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施工废水应经沉淀后回用,不得外排,施工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作周边农田施肥,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2)加强水资源监控加强取水口的水量和生产污、废水口的水量和水质监控,布置合理的监控点,确定严格实用的监控内容和监控规程,及时掌握监测区域内地表水、工业废水、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变化动态,实施有效地项目废水控制。杜绝废污水在厂区内部管网中跑、冒、滴、漏现象。(3)完善垃圾池安全处置的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区域地表产流、地质构成和地下水保护的要求,对卸料大厅和垃圾池进行防渗处理,建设项目涉水固废无害化处理及淋溶与渗滤液安全处置的工程,以减轻池内污水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垃圾池等设施要严格按照相关建筑防渗设计规范及《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采用标号的防水混凝土,并按照水压计算、设计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垃圾池池体内壁做防渗及防腐处理,如采用土工布膜衬垫、塑料树脂夹层等。池壁及池底用水泥及防漏水泥挂面无渗水,浇注时加螺纹钢材织网,混凝土平均厚度不低于600mm,混凝土浇注严格按照相关防渗规定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保证施工质量,池体竣工后,做好试水试验。

2.3非工程措施(1)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水务管理体制本项目应向有关部门申请取水许可,严格按照核定取水量取水,按计划用水,加强取、退水水量、水质管理,同时应按照取水许可管理要求,建立齐全的有关资料档案,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取水许可监督和管理,按期年审。项目用水过程要纳入当地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管理范围,随时接受有关管理和监察、监测部门的检查考核,并建立旬报、月报制度。(2)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部门项目建成运行后,电厂内应当设置专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对厂区的水资源及用水节水进行监督管理,核定各工序水量,对各部门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水资源保护体制,并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目标体系,由专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制定考核办法并建立健全奖励处罚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全厂的水资源保护工作。(3)监督落实节水减污方案根据本期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工艺对用水量及水质的要求,结合水源条件,从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确保电厂长期、经济、安全运行的目标出发,工程设计应落实节水减污方案,运行技术先进的节水减污设备,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设计评审和竣工验收,主要用水工艺、环节应安装用水计量装置,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定期进行水平衡测试。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不断研究新的节水减污清洁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用水量。(4)制定必要的水质监控计划为确保本项目在瓦埠湖取水湖区的水质稳定,要加强取水口附近水质监测,监督区域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一经发现超标现象,要及时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并立即停止从瓦埠湖取水。同时,加强厂区附近水质监测工作,防止由于项目非正常运行可能排放的废水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5)制定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落实“零排放”设计在加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各类设施的完好率的基础上,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要充分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回用调节池以及消防水池的容量,研究制定在出现污废水外排的情况下的预防措施和上述蓄水设施的调度运用,尤其要制定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确保电厂无污废水外排,保护好水资源。

3结语

水资源保护措施是保障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开展建设项目取、退水方案中的水资源保护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先进性分析评价,是水资源论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水资源论证过程中,需针对项目特点,提出合理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措施,维系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树;移植;保护;措施;生态;环境

1古树移植的现状

1.1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绿化的建设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远万里地将深山老林的古树不断地向城市移植。其中移植的古树大部分来源于森林,移植的过程必然会严重地影响以及破坏森林的生态环境。

1.2移植技术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的移植技术相对落后,因此不规范的移植操作经常造成古树的成活率低下。古树的移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移植的成本偏高。一旦移植技术不规范,导致移植失败,就无法保证古树移植的成活率。

1.3缺乏古树保护管理措施

古树经过移植后的再生能力较弱,并且可塑性不强,一旦得不到合理的保护措施,古树就会逐渐失去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无法帮助城市实现绿色环保的作用,还会成为城市的绿色弱势群体。

2古树移植的技术

首先应该调查古树的立地条件,尽量确保移入区域光照条件、土壤、水分以及气候与古树原来的生存环境相似。一旦区域的环境差异较大,古树就会因为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死亡。其次,还需要对古树进行修枝,减少树体本身水分的蒸腾,确保古树移植后树体水分的平衡。进行修枝的部分尽量平滑一些,有助于树体后期的愈合。由于截口较大的地方,水分蒸发较快,可以利用塑料薄膜、稻草等包扎工具进行伤口的处理,避免水分蒸发过快。挖掘古树的过程中,部分古树需要带母土的土球,通常土球的大小是树干胸径的6~8倍,将挖好的土球用草绳固定好。对于寒冷地区,可以利用浇树冻土的方法进行土球的固定,避免土球固定不当,影响古树移植的成活率。古树移植之前需要将定植穴挖好,由于树根很容易失水,因此需要随移随栽,不宜将树体搁置太长时间。定植的过程需要在最底部施一层有机肥,再铺一层熟土,扶直树体后,确保左右对称,将古树置于中央进行填土,并进行分层踏实。

3古树移植的保护措施

3.1运用法律手段

根据国家的森林法、刑法以及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其中明确指出禁止损坏、挖掘或移植古树,一旦造成不良后果,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需要进行移植保护的古树,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部门审批进行实施。由于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量移植古树的情况,主管林业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全面整顿古树的挖掘、移植以及运输管理等。

3.2强化技术手段

古树存在生长的客观规律,需要经过生长、发育、衰老以及死亡。在此过程中,古树还可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水灾、旱灾、雷击等自然灾害都会影响古树的生长,当生长环境受到破坏,古树遭受虫害的机会就会加大。人为的损坏,同样会加速古树的灭亡,由于部分地区环境保护实施得较差,通常将生活垃圾堆放在古树下,造成树体的污染及损坏。为了打造古树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强化对古树养护的技术措施。例如,设置支架进行树体的支撑,确保古树的长势正常;设置避雷针,避免高大的古树遭受雷劈和电击;补好树洞,有利于减缓树体的衰老;防治病虫害,改善古树周围的自然环境,并定期进行检查;清理古树周围的杂物,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对于古树的伤口,进行保护剂的涂抹。

3.3强化管理手段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古树保护的效率。首先,实施好古树的挂牌登记制度,通常挂牌的古树,没人敢进行采挖和移植。因此需要统计还没挂牌的古树,确保古树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针对挂牌损坏的古树进行补挂。其次,需要进行古树的存档工作,详细地进行古树树种、树龄、生长条件、养护措施等方面的记录。将古树保护落实到单位以及个人,并签订保护协议,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能够落实到实处。

4结束

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压器;过电压;原因;保护措施

变压器运行时,如果电压超过它的最大允许工作电压,称为变压器的过电压。过电压往往对变压器的绝缘有很大的危害,甚至使绝缘击穿。过电压分为内部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两种。输电线路直接遭雷击或雷云放电时,电磁场的剧烈变化所引起的过电压称为大气过电压(外部过电压);当变压器或线路上的开关合闸或拉闸时,因系统中电磁能量振荡和积聚而产生的过电压称为内部过电压。变压器的这两种过电压都是作用时间短促的瞬变过程。

内部过电压一般为额定电压的3.0~4.5倍,而大气过电压数值很高,可达额定电压的8~12倍,并且绕组中电压分布极不均匀,端头部分线匝受到的电压很高。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过电压的发生并进行有效的保护。

过电压在变压器中破坏绝缘有两种情况,一是将绕组与铁心(或油箱)之间的绝缘高压绕组与低压绕组之间的绝缘(这些绝缘称为主绝缘)击穿;另一种是在同一绕组内将匝与匝之间或一段绕组与另一段绕之间的绝缘(这些绝缘称为纵绝缘)击穿。

由于过电压时间极短,电压从零上升到最大值再下降到零均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因而具有高频振荡的特性,其频率可达100kHz以上。在正常运行时,电网的频率是50Hz,变压器的容抗很大,而感扩ωL很小,因此可以忽略电容的影响,认为电流完全从绕组内部流过。但对高频过电压波来说,变压器的容抗变成很小,而感抗变成很大,此时电流主要由电容流过,所以必须考虑电容的影响。

CFe—绕组每单位长度上的对地电容;C''''—高低压绕组之间每单位长度上的电容;Ct—绕组每单位长度上的匝间电容;L''''—过电压时绕组每单位长度上的漏电感;R''''—绕组每单位长度上的电阻。

下面简单说明两种不同类型过电压产生的原因:

1内部过电压

我市电网中,绝大多数是降压变压器,下面就以降压变压器空载拉闸为例说明内部电压产生的原因。

根据变压器参数的折算法可知,把二次侧(低压侧)电容折算到一次侧(高压侧)时,电容折算值为实际值的(1/K2)倍,所以二次侧电容的影响可以略去不计。这就是说,空载时可以忽略二次侧的影响。就一次绕组来说,由于每单位长度上的对地电容CFe是并联的,故对地总电容为:CFe=ΣCFe

由于一次侧单位长度上的匝间电容Ct是串联的,故它的匝间总电容为:Ct=1/(Σ1/Ct)

在电力变压器中,通常CFe>>Ct,所以定性分析时,匝间电容的影响也可略去不计。当再忽略绕组电阻R1时,可得空载拉闸过电压时的简化等效电路:

其中L1是一次绕组的全自感。

把空载变压器从电网上拉闸时,如果空载电流的瞬时值不等于零而是某一数值Ia,这时相应的外施电压瞬时值为Ua。于是在拉闸瞬间,电感L1中储藏的磁场能量为1/2L1i2a,电容CFe上储藏的电场能量为1/2CFeU2a。由于这时变压器的电路是由电感L1和电容CFe并联的电路,故在拉闸瞬间,回路内将发生电磁振荡过程。在振荡过程中,当某一瞬间电流等于零时,此时磁场能量全部转化为电场能量,由电容吸收,电容上的电压便升高到最大值Ucmax。当不考虑能量损失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有

CFeU2cmax=L1i2a+CFeU2a

故得,Ucmax=■

上式表明,当拉闸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一定时,绕组的电感愈大,对地电容愈小,则拉闸时过电压愈高。电力系统中,拉闸过电压通常不超过额定电压的3.0~4.5倍。

2大气过电压

大气过电压是输电线路直接遭受雷击或雷云放电时,电磁场的剧烈变化所引起的。当输电线路直接遭受雷击时,雷云所带的大量电荷(设为正电荷)通过放电渠道落到输电线上,大量的自由电荷向输电线路的两端传播,就在输电线上引起冲击过电压波,称为雷电波。雷电波向输电线两端传播的速度接近于光速,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微秒,电压由零上升到最大值的时间只有几微秒。雷电波的典型波形如图3。

曲线由零上升到最大值这一段称为波头,下降部分称为波尾。如果把波头所占时间看成是周期波的四分之一周期,则雷电波可看成是频率极高的周期性波。这样,当过电压波到达变压器出线端时,相当于给变压器加上了一个频率极高的高电压。这一瞬变过程很快,一开始,由于高频下,ωL很大的,1/ωC很小,电流只从高压绕组的匝电容和对地电容中流过。由于低压绕组靠近铁心,它的对地电容很大,(即容抗很小),可近似地认为低压绕组接地。可雷电波袭击时,沿绕组高度上的电压分布取决于匝间电容Ct和对电容CFe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两种电容都存在,过电压时,一部分电流由对地电容分流,故每个匝间电容流的电流不相等,上面的匝间电容流过的电流最大愈往下面则愈小,随着电压沿绕组高度的分布变为不均匀,见图4:(图中UAX是过电压波加在变压器两端的电压)。

从图4中可见,起始电压分布很不均匀,靠近输电线A端的头几匝间出现很大的电压梯度,因此,在头几个线匝里,匝间绝缘和线饼之间的绝缘都受到很大的威胁,这时最高匝间电压可能高达额定电压的50~200倍。

3过电压保护

为了防止变压器绕组绝缘在过电压时被击穿,必须采取适当的过电压保护措施,目前主要采用下列措施:

(1)避雷器保护。在变压器的出线端装设避雷器,当雷电波从输电线侵入时,避雷器的保护间隙被击穿,过电压波对地放电,这样雷电波就不会侵入变压器,从而保护了变压器。

(2)加强绝缘。除了加强变压器高压绕组对地绝缘外,针对雷电波作用的特性,还要加强首端及末端部分线匝的绝缘,以承受由于起始电压分布不均匀而出现的较高的匝间电压。这种方法效果有限,而且加厚绝缘使散热困难,同时减少了匝间电容,增大了匝间电压梯度。目前只在35kV及以下的变压器中采用。

(3)增大匝间电容。匝间电容相对于对地电容愈大时,则电压的起始分布愈均匀,电压梯度越小,因此增加匝间电容是有效的过电压保护措施。过去常采用加装静电板或静电屏的方法,现在在110kV以上的高压变压器上,广泛采用纠结式线圈。纠结式线圈制造工艺简单,不增加材料,与连续式线圈相比能显著增大匝间电容,所以现在高压大型电力变压器的高压绕组大多数采用了这种绕线法。

结束语

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浅析

收稿日期:20130527

作者简介:邵立新(1974—),女,河北围场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或林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2402

1 引言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最大的人工林林场,2007年在原林场和塞罕坝部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塞罕坝地处高原地带的森林-草原-荒漠沙地交错带上,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加大对森林系统的保护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2 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地总面积9335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0%。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量的72.39%;全场林木总蓄积量达1012万m3,公益林地4232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33%,商品林地32346.6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4.65%,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之比接近3∶2。林区内有维管植物81科、303属618种;大型真菌22科51属79种;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

3 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3.1 生产经营影响

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以林业为主,商品林经营是森林经营的中心工作。同时单层人工纯林集中连片,但树种过于单一,导致林分稳定性和综合抗逆能力下降,近几年森林病虫害虫总量逐年增加,且有大面积发生的趋势,不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和全面合理地培育后备资源。

3.2 人口增长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引起了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也较普遍,对各种植被的开发利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导致资源被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承载压力增大,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3 旅游活动影响

近年来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消耗加大,影响塞罕坝生态系统稳定。特别是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的修建以及林区内居民大量的排放生活垃圾,致使环境污染,对林区内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4 周边环境影响

周边地区防风固沙措施跟不上,有些地方产生了沙丘活化和土地沙化现象,不仅造成了风沙对新垦荒地的侵蚀,也加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危害。畜牧业的发展,致使草场严重超载,加剧了草场退化甚至沙化。林场西部三道河口一带地处荒漠沙地边缘,水资源匮乏,植被相对稀少,生态系统脆弱,与之相邻地区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加剧,沙进人退的局面尚未扭转。

3.5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尖锐

因为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塞罕坝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开发和招商引资的重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在林区内开发旅游项目,或建立风电站、道路、别墅等设施,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影响。

4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4.1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和对自然与生态的渴求,自然保护区建设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保护物种、生态系统或自然遗产为主要目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保护区建设,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林场的协调发展。

4.2 林业经营管理

4.2.1 分类经营管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保护森林资源,就要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发挥森林的各种功能,在塞罕坝优质人工林的基础上,采取分类经营,将林业潜在的最佳效益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4.2.2 林地林权管理

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应及时查处。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权属关系,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强森林利用管理和森林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地流失,收复和恢复损毁林地。

4.2.3 限额采伐管理

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遏制森林资源超限额采伐,加强森林资源抚育经营,防止国有森林资源流失。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制度、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4.2.4 荒漠化管理

坚持植被重建与封禁保护相结合,大力推进工程治理、增加林草植被,切实加强封禁保护,强化禁牧、禁垦措施,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与优化。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要加强荒漠化防治,又要发展特色沙产业,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

4.3 开展生态旅游

开展生态旅游可有效地维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的核心概念是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强调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规划和监测,使旅游、林区和当地社区共同发展。

(1)生态旅游必须以承受能力为前提,避免生态功能的破坏。并按照淡旺季节、节假日、不同景点、不同线路而有区别地科学区划分流和疏导游人,避免超负荷接待游客。

(2)生态旅游业必须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进行适度开发。开发中所有的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必须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施工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以不污染、不破坏环境为前提。

4.4 森林病虫害防治

防治森林病虫害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中,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

在做好预测预报的同时,加快构建起一个覆盖整个林场、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及时掌握林区森林资源发生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动态,实施短期的区域性预报。坚持对森林资源病虫害开展一般的调查以及系统的观测,持续积累相关的基础资料,建立起实用的数据库,运用监测信息处理系统以及高新的技术开展预报预警工作。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尽量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4.5 森林防火

加强林业执法和森林防火,减少资源损失。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1)明确责任,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制订森林防火预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

(3)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弄火行为,做到“扑早、扑小、扑了”,不留隐患。在重点林区设卡,加强巡护,禁止一切在林区内违规用火行为。

(4)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经营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性能,清理林区采伐余物、林内濒死木、枯立木和病腐木,减轻林区可燃性,增强抗火性,同时可促进林木生长。

4.6 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严格以森林保护为基础建立森林资源管护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风尚。提高队伍的执法水平,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及教育。严格队伍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管护队伍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杜绝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现象。

5 结语

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应当加强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并将措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万维英.浅谈森林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2] 丁存发.优质高效、分类经营是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河北林果研究,2001(3).

[3] 孟庆文.论森林资源保护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

保护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古树名木;保护措施;特殊管护;宣传

中图分类号 S76;S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210-02

蓟县是天津市唯一的山区县,森林资源丰富,古树名木众多。经统计,县域内共有古树名木5 805株。这些古树名木资源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其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深广。但长期以来,由于环境、人为、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影响,造成古树名木衰老及死亡[1-2]。针对此种情况,蓟县采取多项保护措施,使全县的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一般养护管理措施

1.1 责成专人管护

由于蓟县古树名木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因此从各镇乡选派责任心强的护林员对古树名木进行定期巡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1.2 清除树下杂物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相应的管护措施,加之群众保护意识淡薄,古树名木周围存在修建房屋、取土、堆积秸秆与废弃物、倾倒废水等情况。针对此种情况,蓟县责成专人对树下杂物进行清理,并明确专人看护,为古树名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

1.3 适时浇水

古树名木多生长在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的地方,干旱问题一直影响着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因此每年在秋季上冻前浇1次封冻水,翌年3―4月浇2次开春水,并对生长在地势低洼地段的古树名木,修建排水沟及地下渗水管网,确保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

1.4 加强病虫害防治

古树名木年老衰弱,易受病虫害侵害,常见的病虫害有几十种,其中国槐小卷蛾、国槐尺蠖、美国白蛾、松梢螟和天牛类驻干害虫等对古树名木为害最为严重,使古树名木树干逐渐被蛀空、树势衰弱、出现病死枝条,甚至造成死亡[3-4]。蓟县采取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等措施,开展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树势。

2 特殊管护措施

2.1 设置监控探头

古树名木看护工作主要靠巡护员日常巡护,形式单一,且存在巡护死角。为此蓟县将“盘龙松、九龙槐、二柏单八杈”等10株1 000年以上具有文化底蕴和特点的古树名木作为试点,在古树名木上安装360°高清旋转探头,通过网络传输系统,将视频监控图像传输到电子屏幕上,对古树名木实行实时监控。

2.2 树体支撑

古树名木由于年代久远,主干或有中空,主枝常有腐烂、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平衡,树体容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5],因而蓟县用钢管或其他支撑物加固,支撑物下端用混凝土基加固,将干裂的树干用扁钢箍起来。此外,大风会吹折枝干或撕裂大枝,严重时可造成大树拦腰折断,因此在多风季节提前支撑加固[6]。

2.3 修补树洞

古树名木已经经历了100年以上的生长,由于病虫害的侵入或其他原因,树干的木质部分常会有腐烂现象,使古树名木逐渐出现树洞[7]。这些树洞很容易成为病虫害入侵的窗口,导致树洞不断扩大,树干中空,影响古树名木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树体支撑力减弱,甚至引起古树名木死亡。为了恢复和提高古树名木树势和观赏价值,蓟县采取“水泥浆砌法”对树洞进行了修补,表面用1∶2的水泥、黄沙加色粉面,按树木皮色、皮纹进行装饰。

2.4 修建围栏

为了防止人为撞伤和刻伤树皮,保持土壤的疏松透气性,在古树名木周围设立围栏隔离游人,避免践踏,同时要求各镇乡和有关部门在古树名木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铺水泥路面。围栏形状根据古树名木坐落位置的地形地貌确定,材质统一为不锈钢管材。

2.5 悬挂标牌

为规范古树名木的管理,蓟县统一制作了古树名木标识牌,标牌上登记了古树名木的名称、树龄、照片和保护等级等“户口”档案信息,使古树名木真正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一是城区和镇乡的古树名木。这些古树名木采用不锈钢标识牌,规格为40 cm×60 cm×150 cm,用水泥浇筑在古树名木周围。二是盘山管理局古树名木。这些古树名木大部分生长在高山远山和悬崖峭壁,采用水泥墩标识牌,堆放在古树名木周边,不仅能让游客了解古树,还与盘山风景名胜区相匹配。三是酸梨古树名木。这部分古树名木树体干径粗度集中在30~70 cm,大部分集中连片,采用10 cm×15 cm的小牌,悬挂在古树名木树干上。

3 宣传措施

3.1 媒体宣传

目前,电视、广播、报纸等仍然是覆盖面最广泛的宣传媒体,因此每季度在电视台播放1条古树名木保护的新闻或专题片,重点宣传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生长状况、保护常识和破坏古树名木行为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起到舆论监督作用。

3.2 出版《蓟州古树名木风韵》画册

蓟县把古树名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蓟县生态办合作,采取有奖征集和古树名木摄影比赛的方式,征集优秀作品,编辑出版了《蓟州古树名木风韵》画册,宣传和保护古树名木。

3.3 开展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联合市、县有关部门开展古树名木认养活动,凡参与古树名木认养的单位和个人,经认养人同意后,与蓟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签订《古树名木认养协议书》,由绿化办在古树名木上加挂认养标识牌,注明认养。

4 参考文献

[1] 黎琼华.陆良县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14(3):189-190.

[2] 孙益军,胡燕,易咏梅.张家港市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措施[J].江苏林业科技,2003,30(1):46-48.

[3] 施海.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管理对策(二)[J].绿色生活,2006(5):22.

[4] 杨清云,薛春泉,姜建发,等.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04,20(3):46-49.

[5] 高根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2008(1):36-37.

[6] 张则斌,叶鹏,谷勤恒,等.楠溪江古树名木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187-189.

保护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边坡 绿化 植物

中图分类号:U4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043-01

下面结合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提出自己在边坡保护方面的自己的一点认识。

1 传统的护坡

我们传统的工程护坡技术,多以干砌石护坡,三合土灰面护坡,锚喷护坡等,这些护坡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而且降雨强度高,岩石易风化的地区很难保证工程材料与边坡体的兼容性,结构底部很容易被冲刷,从而导致滑坡或坍塌。而且这种护坡不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所以这种护坡正在被逐渐淘。

2 植物护坡

随着新工程材料的应用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生态护坡开始逐步代替我们传统的护坡,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中被逐步推广开,成熟的技术有土工格生态护坡,水泥六棱砖护坡,种植袋护坡,而在这些生态护坡中除了一些工程技术的应用外,植物选择也成为了生态护坡施工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要素。路堤边坡的绿化,由于土质和保水性能很差,所以应选择耐干旱、耐瘠薄、根系发达、覆盖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下面就所做项目谈一下对于用到的植物的一点认识。

2.1 粗放管理型

2.1.1 美国五叶地锦

葡萄科,又名五叶爬山虎,具攀缘性强,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病虫害少且管理粗放,在较短的时间的内能对地面形成覆盖,而且适应性强,便于管理,很容易见到绿化效果,随着季相变化叶色也会发生变色,是一种良好的护坡绿化材料。

2.1.2 沙地柏

柏科,又名叉子园柏。耐干旱,对土质要求不高,不需灌水,不用修剪,易于管理养护,由于沙地柏小枝密集、封闭性好,抗性强、耐瘠薄、无病虫、不用施肥、四季常青,是一种优良的护坡绿化植物。

2.1.3 紫穗槐

豆科,又名棉槐、椒条、棉条、穗花槐。抗逆性强,耐盐、耐旱、耐涝、耐寒、耐荫、抗沙压。根系发达,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在干旱的坡地上也能生长。有一定的耐涝能力,所以也可以在沟渠旁、坑洼和短期积水地种植。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从南方的酸性红壤、黄河的沙碱地到东北、西北的沙荒盐滩都能生长。

对于以上粗放方式管理的护坡植物,一般多用于高速路护坡,矿区,山地以及郊外的大面积绿化,因其适应性强便于管理,绿化施工完后,后期投入少,效果较好,所以被大面积的应用。这种粗放式管理的植物在市区,公园等对绿化景观效果要求较高的区域不宜大面积应用,但可以与其他护坡植物搭配运用,适当应用,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2.2 精细管理型

随着园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园林植物被引进我们的项目中,丰富了边坡植物的种类,并且在园林应用中表现了很好的效果,如蛇莓,兰花鼠尾草,荷兰菊,金鸡菊,假龙头都有很好的效果。

2.2.1 蛇莓

蛇莓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蛇莓植株低矮,枝叶茂密,具有春季返青早、耐阴、绿色期长等特点。花期、果期从4月份可连续至11月份,可同时观花、果、叶,园林效果突出。具有较强的护土固坡效果,而且绿化效果较爬山虎类细腻,养护要求不宜过于粗放。

2.2.2 兰花鼠尾草

分布范围广泛,适合于各种土壤,长势强,易于管理,且花色艳丽,在护坡上成段的大尺度栽植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2.2.3 荷兰菊

荷兰菊,长势强,郁闭度高,能够起到良好的护坡效果,而且花期长,花色艳丽。

2.2.4 金鸡菊

金鸡菊,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光,但耐半阴,适应性强,叶色鲜艳,花色艳丽,长势健壮。

2.2.5 假龙头

假龙头,根系发达,滋生能力强,花色艳丽,植株较一般宿根花卉较高,在边坡栽植可以与其他花卉搭配形成一定的层次感,大片栽植视觉效果好。

以上这些宿根花卉都有较强的观赏性,现在我们应用于边坡绿化的植物还不算太多,我想这些植物在以后项目中的应用,能对我们效果提升一定会有所帮助。

另外,还有一种植草袋应用。植草袋,是一种在袋内装有组合的植物种子(一般有紫穗槐,高羊茅,波斯菊等),然后装土固定于坡体表面,随植物萌发生长,根系与坡体结合,达到护坡故固效果。植草袋多应用于坡度较大,岩石易风化的斜坡绿化,施工工序简单,景观效果自然。

3 自然材料护坡

3.1 木桩护坡

此法一般适用于河堤护坡,在坡底采用杉木、松木、柳木等木材制成一定长度的圆木桩,垂直打入地基,形成近于垂直的护坡,坡上种植植被,木桩护坡抗冲刷力强、整体性好、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施工简单。

3.2 石笼护坡

石笼由块石、铁丝做成的长方形笼状结构,地面铺设反滤层,上面可插种活的植物枝条,覆土后播撒草种。这种护坡技术一般适用于高流速、冲刷严重、岸坡渗水多的岸坡河岸。

园林绿化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建公园建设,在我们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污水污染了我们的河流,矿藏开发及道路建设对原有的植被产生大量的破坏,产生了大量的次生裸地,需要我们对破坏的环境进行生态功能的恢复,所以我们要学会引进一些新的技术,选育一些适合这种复杂环境的植物,建立自己的植物基因库,来指导我们的施工,提高我们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

保护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农村;古村落;保护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变迁的步伐中,如何保护抢救已经极其有限的古村落古民居以及周边的环境,也引起了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由于开发利用不够合理,有的部分遭到损坏,有的则年久失修;有的新旧相杂、不伦不类,有的因无人居住或产权归属等问题正呈颓败之势。古建筑的周边环境也随着经济发展而急剧变迁,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很多古建筑甚至处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境地。因此,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古村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1、全面开展历史文化村镇的普查

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心中有数,弄清农村的文化遗产分布、现状及保护重点。近十年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人们重建设轻保护,拆掉了很多可以不拆或本不该拆的古建筑,各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本区域内除文物保护单位之外的建筑遗产的底数是不清的,或知之不全,甚至一无所知。即便进行过文物普查,也对农村文化遗产缺乏深入系统的普查,对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有必要对农村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并公布保护名单,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保护。古村镇分布地区广,民族与地域条件各具特色,须分别对待,依据不同的情况、价值的大小、完整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文化遗产普查,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重要濒危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2、加强法规建设

加强法规建设,尽快起草制订专门的保护法规。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全适合乡土建筑保护,为便于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必要考虑制定适用于乡土建筑保护的专门法规或政策,并鼓励村民自行订立文化遗产保护的乡规民约,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乡土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必须逐步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使相关部门有法可依,以尽快制止不加甄别的随意拆除、改造有历史价值乡土建筑行为的蔓延,引导地方及时调整新农村建设中只重建设、改造,不重保护的政策,制止建设性破坏,引导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进行。

3、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保护意识

现在的宣传大都存在着这样一些反差:对外宣传得多,对建设、旅游等部门宣传得少;对专业人士宣传得多,对群众宣传得少。如此一来,宣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各级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引导和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充分运用各种舆论手段和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览、论坛、讲座等活动,展示和传播本地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鼓励、支持境内外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合作和交流活动。制定实施有关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4、完善技术规范,确定保护标准

国家文物局已经组织了国内有关专家和相关省份的文物管理工作者召开专门研讨会,探索和制定乡土建筑的保护标准问题。经过热烈讨论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已初步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中应予以保护的建筑推荐标准(初稿)》。该推荐标准目前尚需进一步征求其他有关部门的意见。在该保护标准正式出台后,各级政府可据此在自己辖区内进行全面、广泛的乡土建筑调查,按照标准甄别有价值的乡土建筑加以保护,以延续地方文化传统,保持新农村特色。5、探索土地置换、民居产权的新政策

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土地置换、民居产权转移的新政策,根据各地实际经验,要解决民居保护与改善居民生活的矛盾,建设新区、保护老村是较好的方法,通过将新申请宅基地的农民逐步安排到新村,将老村规划治理后,采取各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运行机制,做到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改善了居民生活。相关部门应从政策上鼓励建新不拆旧,适当放松产权交易,允许集体或个人购买保护建筑,真正做到谁使用,谁维修。文化遗产是人的,因而应该让群众成为保护、管理的主体。我们的传统中本来就包含有一种热爱乡土的情感,应该充分发挥普通群众保护乡土文化的积极性。应该让村民自主保护、管理自己的村子,而政府有关部门则要支持、宣传、帮助,不是与民争利或是包办代替,更不要进行纯粹商业性开发。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6、明确职责,创新管理体制,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更在保护和管理之列。国务院2005年12月22日向全国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决定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十几年来,对建筑遗产(特别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潜心研究,多方呼呈,开了不少会议,出了不少专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有所回应和部署。但从全国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建筑遗产屡遭摧残的状况看,这项事业并未受到政府的应有重视,没有把它列上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即使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建筑遗产保护工作也长期处在城市规划管理的一个从属部分的位置上,而直接关乎建筑遗产存亡的市政建设、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等部门却没有遗产保护的职责。城市人民政府及其规划、建设部门内部,也普遍存在这种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的情况,致使建筑遗产保护工作长期停留在规划或规划文件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因为说的和干的不是同一个部门、同一个人。由此可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内部没有形成共识和合力,是最值得自我反省的要害所在。

7、把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保护古村落并不意味着拒绝发展。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起统领作用。有效保护古村落需要法律的保护,也需要规划的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扎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历史名城(街区、乡镇)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按照上述精神,新农村建设应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纳入农民新村及村镇建设规划。我市农村众多的文化遗产有一些本身就是老百姓的住宅,有一些就位于农民群众集中居住的村镇之中。通过规划,依法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止乱建乱盖和拆除周边的违法建筑,才能还原和保证这些文化遗产具有良好的周边环境。

8、加大农村保护维修资金的投入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的投资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幅度是远远不够的,它应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相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与城市相比较,农村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困难更大,保护级别差距大、数量众多,维修任务重,资金的匮乏,使得许多珍贵文化遗产都已到了岌岌可危、濒临灭绝的地步,因此要不断增加农村的资金投入,合理利用民间维修力量与维修传统工艺,以便于有技术力量的地方工匠从事维修保护工程,及时维护文物建筑(下转207页)

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总书记指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是人类的任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也是世界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每个古村落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我们对它却知之甚少,从表面上看,每个村的建筑形式几乎一样,人们很难分辨出来,所以要真正了解古村落,将它展示给世人,就需要造就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才队伍。政府要重视人才投资,给予实质性的政策扶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让前人留给我们的珍宝充分地展示给世人。

10、注重民生

古村落保护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这就必须把当地人的利益纳入保护开发计划中,注意维护古村落居民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而不是把他们视为被动的制约对象。很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古村落的作用。

保护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配电变压器;保护措施;注意事项

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系统中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变换交流电压和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电器。通常安装在电线杆、台架或配电所中,一般将6-10千伏电压降至400伏左右输入用户。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保护配置技术角度和日常运行管理两大方面来谈谈配电变压器的保护措施及其注意事项,以保证配电变压器正常运行,保证用户安全用电。

1保护配置技术方面

1.1装设避雷器保护,防止雷击过电压

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网中十分重要的设备,一旦发生雷击损坏事故,就会造成停电,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在条件许可时,最好采用避雷器来保护,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也可采用两相阀型避雷器—相保护间隙的保护方式。但同一配电网络中,所有间隙必须装在同一相导线上,这样既可以节省一只阀型避雷器,而同时又不至于增加线路跳闸的次数。

保护变压器的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要求尽量靠近变压器安装,距离越近保护效果越好,一般都要求装在变压器高压侧熔断器内侧。其接地线,应和配电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和低压侧中性点连在一起共同接地。当变压器容量为100kY·A及以上时,接地电阻应尽可能降低到4Ω以下;当变压器容量小于100kV·A时,接地电阻10Ω及以下即可。当这—二点连在一起,高压侧落雷,避雷器或间隙放电时,变压器绝缘所承受的即是阀型避雷器的残压,而接地装置上的电压降并没有作用在变压器的绝缘上,这样对变压器保护是很有利的,能降低高、低压绕组间和高压绕组对变压器铁心与外壳之间发生绝缘击穿的危险。但是为了防止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电位瞬时升高对用户安全的影响,可以在靠近用户的地方加装辅助接地线。

配电变压器可能出现的过电压分两种情况:(1)正变换:当雷电波到达Y,y接线的变压器的低压绕组时,中性点所装的击穿保险被击穿,或当雷电波到达Y,Yn接线的变压器低压绕组时,都会在外加电压作用下,通过变压器的低压绕组的冲击电流按变比感应出电动势,而使高压绕组的中性点电压升高。(2)反变换:当10kY侧遭受雷击时,经过避雷器会有较大的雷电流通过,在接地装置上产生电压降,这个电压降同时将作用在低压绕组的中性点并加到低压绕组上,通过电磁感应也会在高压侧出现高电压,对于星形接线的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上也会出现对绝缘有危险的高电压。另外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变压器低压侧加装避雷器或击穿保险器,能进一步提高变压器安全可靠性。

运行经验证明,处在多雷地区的配电变压器,虽然装了阀型避雷器保护,但因雷击引起损坏者仍然不少,,根据事故教训,为了减少配电变压器事故,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技术措施:(1)消除配电变压器本身的绝缘薄弱点。在运行叶,还应加强对变压器绝缘油的试验和分析,因绝缘油劣化会直接导致绕组绝缘的降低,所以发现问题后必须及时进行处理或更换。对配电变压器进行广泛的冲击试验和匝间试验,能有效地发现变压器上存在的绝缘弱点,及时安排检修,能减少雷击损坏事故,(2)装在木杆线路上的配电变压器,可在变压器进线段内装设保护间隙,或将导线为三角排列的顶相绝缘子的铁脚接地,以降低雷电侵入波的陡度和减少流过阀型避雷器的电流。(3)也可考虑在配电变压器与阀型避雷器之间,加装一组电感线圈(30匝左右,长24cm,直径20cm,电感值约为100μH),以限制雷电侵入波的陡度,从而降低变压器绕组层间绝缘上的过电压。

1.2装设速断、过电流保护,保证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

配变的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巾装设于配变高压侧的熔断器和低压侧的漏电总保护器来实现。为了有效地保护配变,必须正确选择熔断器的熔体及低压过电流保护定值。高压侧熔丝的选择,应能保证在变压器内部或外部套管处发生短路时被熔断。熔丝选择原则:(1)容量在100kVA及以下的配变,高压熔丝按2—2.5倍额定电流选择;(2)容量在100kVA以上的配变,高压熔丝按1.5—2倍额定电流选择。低压侧漏电总保护器过流动作值取配变低压侧额定值的。

1.3倍,配变低压各分支线路过流保护定值不应大于总保护的过流动作值,其值应小于配变低压侧额定电流,一般按导线最大载流量选择过流值,保证在各出线回路发生短路或输出负载过大,引起配变过负荷时能及时动作,切除负载和故障线路,实现保护配变的目的。同时满足各级保护的选择性要求。低压分支回路短路故障时,分支回路动作,漏电总保护器过流保护不动作,低压侧总回路故障或短路时,低压侧漏电总保护器过流保护动作,高压侧熔体不应熔断;变压器内部故障短路时,高压侧熔体熔断,上一级变电站高压线路保护装置不应动作跳闸,保证配电网保护装置正确分级动作。

2日常运行管理方面

2.1加强日常巡视、维护和定期测试

(1)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及时清扫和擦除配变油污和高低压套管上的尘埃,以防气候潮湿或阴雨时污闪放电,造成套管相间短路,高压熔断器熔断,配变不能正常运行;(2)及时观察配变的油位和油色,定期检测油温,特别是负荷变化大、温差大、气候恶劣的天气应增加巡视次数,对油浸式的配电变压器运行中的顶层油温不得高于95cC,温升不得超过55℃,为防止绕组和油的劣化过速,顶层油的温升不宜经常超过45~C;(3)摇测配变的绝缘电阻,检查各引线是否牢固,特别要注意的是低压出线连接处接触是否良好、温度是否异常;(4)加强用电负荷的测量,在用电高峰期,加强对每台配变的负荷测量,必要时增加测量次数,对三相电流不平衡的配电变压器及时进行调整,防止中性线电流过大烧断引线,造成用户设备损坏,配变受损。联接组别为Yyn0的配变,三相负荷应尽量平衡,不得仅用一相或两相供电,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力求使配变不超载、不偏载运行。

2.2防止外力破坏

(1)合理选择配变的安装地点,配变安装既要满足用户电压的要求,又要尽量避免将其安装在荒山野岭,易被雷击,也不能安装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以防不法分子偷盗。安装位置太偏僻也不利于运行人员的定期维护,不便于千作人员的管理;(2)避免在配电变压器上安装低压计量箱,因长时间运行,计量箱玻璃损坏或配变低压桩头损坏不能及时进行更换,致使囚雨水等原因烧坏电能表引起配变受损;(3)不允许私自调节分接开关,以防分接开关调节不到位发生相间短路致使烧坏配电变压器;(4)定期巡视线路,砍伐线路通道,防止树枝碰在导线上引起低压短路烧坏配电变压器的事故。

3结论

综上所述,要使配电变压器保持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除加强提高保护配置技术水平之外,在日常的运行管理方面同样也十分重要。作为配变运行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勤检查、勤维护、勤测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配电变压器的保护,防止出现故障或事故,以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朱伟华,李俊毅,张晓静.电工技术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肖耀南.电子技术I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保护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安顺;屯堡地区;地戏;生存现状;保护措施

一、安顺地戏的现状与举步维艰的原因

地戏是影响着屯堡人的文化因素,安顺地戏伴随着屯堡村寨的建设扎下根来已经有六百余年的漫长历史。其间,有过长期的兴盛繁荣和短时间的挫折悲哀,现正经历着文化的变迁与重塑。繁荣期的地戏在乡土民俗的推动下,中,地戏被视为“封资修”、“迷信活动”,而遭封禁,艺人被批斗,面具和剧本被焚烧。破坏的力度很大。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的指引下,地戏再度辉煌地戏走出屯堡。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社会的影响,现在地戏的消亡比时期过之而不及。

现在,有许多村现在已经不在跳地戏,如大西桥镇三铺村、王家院村等村落已经停跳多年,村中已经没有地戏的传人。或者中段几年后又重新跳起来,如大西桥镇小屯村、天龙镇二官村、七眼桥镇时屯等村落时中段几年后又复跳。地戏演员还是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极少参与。

原来地戏是正月和七月间跳,但是7月间已经不跳了。原来一部书要跳1个多月,现在是选择其中的一些章节来跳,持续时间大约在半个月左右,每天5个小时左右。

原来参与地戏的多半是男子,且多为家族传承。由于现在社会的进步和女子地位的提高,女子也组建了地戏队。与男子不同的是演出时的衣服,子的服装是有裙子、背包、顶帕、披肩以及许多的挂饰的,女的服装是传平时穿的大袖子(既凤阳汉装)。也有顶帕和背包等等。

大多数村庄的地戏的面具在破四旧时被烧毁了一部分,只留下了残缺的一些,或者全部烧光。现在的脸谱是在过后雕刻的。一般保存在一个有威信的地戏成员家中或者存在村政府里面。地戏用的剧本共有4—10余本左右,在时也遭到毁坏,但是有部分人藏有一部分,后来经过整合和一些人的记忆,能够大体还原。

地戏的仪式也在不断的简化,现在主要是开脸与封脸。在开脸时要用帕子沾酒来给脸子开光气,就是用酒给脸子洗脸,同时还要用刀头(猪肉的一部分)等祭祀,要放炮等等。地戏结束之时,村里的每个家庭都要准备香纸,用以祭拜。

原来学地戏最难的部分是学动作,全部学会要一两年。所以一般都会有师徒传承。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现在都是大家一块学习,不像以前一样一个教一个专门教学,时间大为缩短,有些村子教人只用了5天,与原来成很大的反比。

地戏演出时,严格要求是要能记得住台词。但由于带上面具不好看剧本,一般会有一位专门提醒唱词的“耳朵陈”。

举步维艰的原因:

(1)、大背景的原因,和许多民俗的消亡一样,由于市场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2)、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务农为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能满足家庭生活所需,新生代的屯堡人更加愿意外出打工,而地戏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

(3)、现代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队地戏也有一定的影响,地戏的演出一般在冬天,现在的人冬天更加喜欢在屋内取暖,不愿出外受冷看演出。电视的广泛传播,相对地戏演出,人们更加喜欢电视娱乐节目。

(4)、屯堡社会内部的变化,家族神崇拜的弱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5)、政府的保护情况。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每年都会有资金下拨,但经常未能落实。安顺市政府有组织地戏大赛,但是由于大多村落地戏传承出现中断,所以未产生多大影响。政策每年都会有人员下乡访问地戏现状,但是只是调差,没有形成完善的保护方案

(6)、民间的自发力量太弱。基本是喜欢地戏的人去努力保护,屯堡社会内部成员对地戏则是有则有、没有则没有的态度。

总之,地戏的生存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影响地戏现状的因素是复杂的。那么,该怎样保护和传承,则是地戏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有连接作用,他将家族和村寨内部各人连接在一起,团结起来。精神作用,这是屯堡人的文化,没有文化,哪里来的风俗。

二、地戏的保护措施

2006年,地戏被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之则有国家文化部公布的安顺地戏传承人,分别是:顾之炎(大西桥镇九溪人);詹学彦(旧州镇詹家屯人)。贵州省文化厅也公布了安顺地戏的传承人:胡永福(刘官乡周官屯人);叶守兴(旧州镇詹家屯人);王明元(普定县城关镇人);陈先艾(天龙镇天台人)。

地戏能将家族和村寨内部各人连接在一起,团结起来,是屯堡社会的精神支柱。同时对我国戏曲的发展史研究提供很好的材料。以下措施希望能对地戏的传承和发展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1)、政府的保护是最有力的保护措施。政府将地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

(2)、加强对青年人的地戏文化传承。方法是让屯堡地戏通过包装宣传走向市场,使用经济杠杆作用让青年来学习地戏表演,让他们成为专职演员,调动了青年人的积极性,稳定了演员队伍,提高了演出水平。

(3)、可将屯堡地戏列入安顺地区小学中学的乡土教材,加大普及范围。

(4)、针对青年村民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组织年青村民和小学初中学生观看地戏表演,发放资料。让新一代的屯堡人有一种保护自己的文化的意识。让屯堡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技艺表演世代相传。

(5)、恢复举办“天龙屯堡地戏面具展”,地戏队普遍增强了对面具文化的保护意识,使具有文物价值的面具得到较好的保护。

(6)、巩固地戏展览馆,丰富民间民俗文化馆。前者于1987年成立于天台山,后者设在天龙屯堡古镇内。但是由于各种条件问题,前者现在没有发展成一个较为宣传点,内部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套戏服、若干书籍。地点位于天台山五龙寺内,采光不好,且游客较少参观地戏展览馆。所以要注重活形态的展示。将地戏展览馆与演出地戏的场所有机的联合。

(7)、增加一批项目和群众参与的活动,游客从单纯的参观,到亲自参与操作,从被动到主动。使屯堡地戏的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8)、收集整理安顺地戏的实物资料,并将其编撰成册。帅学剑先生已经将地戏剧本采集并已经印刷成册。

(9)、重点扶持。打造几支有代表性的地戏队伍,参与社会活动中,使这几支队伍不变样、不走形。

(10)、继续举办地戏大赛,扩大影响。

(11)、依托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和安顺油菜花节,举办相关的活动,进一步打造天龙屯堡文化品牌。

(12)、过去的地戏是不能让女子参与的。而为了传承地戏,可以考虑组建女子地戏组。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2]《贵州通志》

[3]《安顺府志》

[4]《安平县志》

[5]王秋桂,沈福馨.贵州安顺地戏调查报告集[M].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

[6]王兆乾,王秋桂.安徽省贵池市刘街乡源溪村曹、金、柯三姓家族的傩戏[M]. 台北: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3.

上一篇:落实措施范文 下一篇:节电措施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