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的实践

时间:2023-03-02 08:37:47

中小学课程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的实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衍生出了一系列“互联网+”的融合品。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能够为高效课堂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课程资源是助力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应当重视课程资源库的构建,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与资源为核心,着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服务在中小学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资源库;多媒体;信息化2.0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学工作相较以往,已经大不相同。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逐步走向网络化、媒体化以及信息技术化,呈现出基于信息技术高效互联互通的新趋向。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以海量、优质的信息资源,构建一个多元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信息化2.0课程资源库,助力中小学教学取得实质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一、中小学课程资源库概念

具体而言,中小学课程教育资源库指的是能够帮助开展课程教学,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切教育资源。其中包括小学中学教育课程、社区资源、社会力量等,可以说只要是能够满足基础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都可以作为中小学课程教育资源库的内容。而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2.0的中小学课程资源库建设,通过依托多元信息技术以及优质的网络资源,不仅拓展了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渠道,而且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助力课程资源库高质量发展。

二、信息化中小学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课程资源能否持续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一,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往往对外界的事物认知不足。而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课程资源,在结合大量信息资源基础上,以信息技术设计生活与实践环节,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之中,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第二,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课程资源直接影响到学生现在和后续的学习与发展,而因为各种原因,如学生的兴趣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等,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通过使用信息化资源拓展课程资源库,能够为学生从大量优质资源中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资源,从而实现课堂的针对化教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应当尽可能地保障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要从学生全面成长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实践中,教师要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专注力、想象力、实践力、思考力、创造力等,尊重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要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素养培养为核心,引领学生身心综合全面成长。以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建设为契机,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信息资源库打开事业,学习和体验到更多的知识。国家基础课程以外的各种科学、艺术、文学、劳动实践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积极为学生开设课程,以此来保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化资源,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中小学课程资源库建设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与资源为基础,转变课程资源建设发展方式

通常人们认识的课程资源库都是纸质的,但是在信息技术2.0时代,已经完全可以全力打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课程资源库,将原本的纸质资源转变为数字资源,实现课程数据化、互动立体化、评价反馈即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不可否认,以纸质资源为基础的传统课程资源库可触可感,具有重复利用的价值。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中小学往往需要将其保存到纸质资源库中,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再从浩繁的资料中翻检,这样不仅耗费纸张占用空间,其过程也难免烦琐,需要搬运、分发、保存等,劳心又费力。而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可以以更加便捷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保管与使用,即便是绘画等依靠纸质媒介保存的,也可以借由电子笔、扫描等信息技术来实现,在音像资料的保存方面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还原课程现场。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花园”绘画过程中,学生利用电子笔等工具,使用其中的多媒体功能,获得沉浸式的体验,所绘即所储,既丰富了教学活动类型,又能使课堂更便捷高效。

(二)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信息选择

众所周知,教师教学前,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但传统的课程资源库,往往会因为资源过多而出现难选择与选择难的现象,大幅降低备课与讲课过程的效率。而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课程资源库,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课程资源,还可以有效对其快速分类,便于教师备课、选课,以及进行课程讲解。例如,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情变化动态选择并调整课程内容,而且可以使课程教学更有层次感,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比如,笔者现在开展的“艺韵教育”,研究景致文化,旨在通过探索人文环境和地理资源,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此时,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等几方面进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活动流程与教学材料数字化,让线上平台不仅可以成为教师授课所使用的辅助平台,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活动方案。

(三)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库建设能力

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不仅需要设计、维护、管理、筛选,更加重要的是教师的实际操作与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互联网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比如,要能以信息化课程资源库的资料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要能够独立上传并检验资源库教学资源的质量,并能对课程资源库及时进行更新和管理,保障课程资源库的实时性与针对性。这是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现实需求。同时,学校应当建立统一的课程资源库管理模式,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并且不断增强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库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使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现实意义。掌握和提升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建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终点。

(四)引入微课程,拓展学科知识的广度

微课程短小精练,浓缩着教学内容的精华,可以作为学生预习的重要资料或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微课程的引入,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对话内容,拓展学科相关知识,吸引同学们的课堂注意力,让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以学生主体的课堂也会更加生动。例如,《秋天的怀念》一课,笔者在信息化课程资源库中录制了三段微课程:第一段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的简单介绍、字词检测和文章朗读;第二段内容包括《往事》栏目对史铁生朋友的采访片段和教师的评论;第三段内容是介绍史铁生经典散文《我与地坛》中对生命和母爱的思考。这三段微课程,第一段微课程应用于课前,目的是让学生们做好充分的预习,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第二段微课程应用于课中分析史铁生和母亲的对话。第三段微课程介绍了史铁生著名散文《我与地坛》中对生命和母爱的思考,引导同学们从更深层面去理解本文的主旨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结语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课程资源库建设。为此,教师不但应当提升对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维护能力,更要提升对资源的应用能力,立足学生身心成长实际,借助信息技术来不断充实课程资源,打造符合学生全面成长的现代化信息课程资源库。

参考文献:

[1]王娟.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综述[J].软件导刊,2016(08):204-207.

[2]林铁城,王直军.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4):114-117.

[3]吴迪,余亮.澳大利亚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特色与启示——以SCOOTLE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1):74-80.

[4]孙淑琼.安庆基础教育资源库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5]杨进红.三位一体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8):48-49+79.

作者:尹一航

上一篇: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下一篇:智能电网配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