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时间:2023-03-02 08:34:22

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国家为改进农村生产经济模块、促进其经济体系改革所推出的重大举措,其对巩固农村生产基础、强化产业科技发展、调整和改进生产产业结构等,有着极大的实践意义。基于当前政策的大力推行和不断深入,本文立足于当前乡村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机遇,结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日常工作的积累,深度剖析原因,积极改进方案,努力探索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对推动国民生活的质量提升,推进乡村经济体的高效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机遇;推进举措

加强农业建设、巩固产业根基是推进乡村经济体系改革、安固人民根本、惠及人民生活的基本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实施中,将农业发展作为最基本的建设目标,大力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改革,提升产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推动产业的向外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增长,改善并发展乡村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整体经济高效增长的有力措施。本文基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推行的背景,对当下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深入探讨,对有效推进政策实施的举措深入研究,以期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推动了农业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和政府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其在政策和经济上都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正是由于这种指导理念和资金的引入,使得乡村农业产业有更大的经济实力去发展自身的机械化水平,推动整体产业的高新设备化进程,进而增强乡村产业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为农业生产运营结构变革、行业特色内容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以往的农业生产结构中,常以单一农作物大面积种植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但是单一大量的农作物在市场运作中往往经济循环率相对较低,市场附加值相对较小,进而导致农业经济生产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农民经济基础,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当前政策的指导,政府已针对农业经济的生产结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举措,其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生产以及农业供给循环链条的顺利运转,致力于走高效兴农之路。例如,由于单一基本的农作物具有市场吸引力低、生产供给经济增幅弱的特点,因此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当前的农村生产种植可将单一的农业种植转变为农业产品深加工产业,将数量型生产模式转变为质量和效益高效并行的生产机制,提升生产产品的经济价值,进而推动整体产业结构的变革。

(三)推进了农业技术工艺的更新和使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大量市场资金和高新技术的引入,将有利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革新和装备改造,有助于农业生产和加工运作中的新工艺应用,进而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高新技术和优良手艺的有效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结构改革,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转型,促进乡村经济模式的发展与优化。

(四)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流通和品牌提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行下,国家和政府相对应的将市场经济重心转移到农村经济发展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作物的市场流通,为农业生产企业的品牌形成、打响,为农业生产流程的标准规范创造了发展条件。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生产的产业目的向市场化调整,强调农业生产企业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水平,强调推动农业生产企业的知名度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向外调整,将市场运营和经济把控加入农业产业发展的项目之中,促进农业产业的整体提升。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不足

(一)网络覆盖不高,科技应用不足

实行乡村振兴,要求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依托科技设备和信息化技术,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技术升级和信息整理,并且利用信息流通来拓展农业产品的经济市场,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关注度。但是在当前我国基础乡村建设中,由于网络信息技术设施还未完全覆盖乡村建设的全部区域,基础的网络运行设施也不够完备,甚至有些地区连基础的网线都没有,更谈不上网络信息交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市场开放度,使得农业产品的出售范围相对狭隘。同时也由于这种网络闭塞,导致乡村农业产业中的种植技术相对保守,其难以得到优化和更新,也就无法达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此外,由于与外界信息的交流匮乏,导致农村在进行作物生产时,无法及时了解到市场中对于农作物的需求,进而出现过度种植的现象,导致供大于求,农作物大量浪费,造成农民巨大经济损失。

(二)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发展盲从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在政府的不断指导与支持中,我国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发生着改变和更新,但是当下运行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许多与行业高效发展不适配的地方。首先,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脱离了当地的种植实际,导致种植出的农作物质量不高,进而在市场供应中竞争力较弱。比如,有些地区其盲目跟随市场变化,过度种植热销农产品,而不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地质因素等,进而使得其产业调整后的成果市场价值相对较低,产业结构的调整质量不高。其次,当前的农业产业主要运作方式还是以农作物种植为主,没有注意到新兴产业在农村的优势发展,进而也就忽视了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错失了产业调整、高效发展的机会。例如,部分地区在进行农业产业调整时,其仅仅是引入机械化工具来将人工种植业转向为高效的机械种植业,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业、娱乐服务业的发展优势,没有做到与之相互融合,进而使得种植业仅仅停留在种植业务上,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多样要求。

(三)经营模式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前农业产业的经营管理主要是以合作社形式进行开展的,但是由于合作社的大部分成员往往都是当地的农民,其对于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运用能力相对较低,在进行生产管理上的经验也相对缺乏,并且由于其长时间未进行学习,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对于信息的接收程度也较慢,即使对其开展管理培训,成效也甚微,这就使得当前合作社管理阶层的专业性相对缺乏,整体农业产业的运营尚未规范,存在着诸多管理经营不当的现象,进而限制了合作社的向上发展。此外,由于当前推行农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积极融合,这也就对产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多方面的运营技能要求,而当前这种综合性的多技能的管理人才也相对较少。

(四)经济增长粗犷,生态保护忽视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强调农村经济振兴,同样强调基础乡村自然环境的共建。在打造经济高发展、产业高效益的新型农村经济体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农村自然环境优化,保护农村自然园林生长,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生态园,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共同发展。然而在当前实际的政策推进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过于强调经济增长,导致其对环境保护存在忽视,过度的使用农药、化肥,随处填埋生产垃圾,随地燃烧秸秆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破坏了农村自然生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使得乡村经济的改革受到限制。

(五)技术引入不足,传统种植沿袭

实现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定要借助新科技和新工艺,但是在当前农村的农业产业开展中,对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度并不高,对于技术引进和工艺推广的体系也还不够完善,实际的农业操作人员对于优秀技术手段也还未能熟练掌握。因此,当前乡村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依旧采用的是原有的种植业传统技术,对于新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再加上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培训不足,对于其管理的不到位,同时整个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进而使得当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依旧相对低效,难以做出革新和发展。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普及农业信息建设,拓宽市场产销路径

由于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低下,农业销售市场往往存在着供需不均衡的问题,经常性出现农产品滞销、堆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成本浪费和利益损失,进而限制了农民经济基础的提升。因此,在当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目标,加强乡村区域的基本网络覆盖以及信息化设备普及,推进生产主体与市场之间的信息流通,使得生产企业能够及时地了解市场变化,进而能够积极地做出产业调整,避免因市场客观因素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证乡村人民生产的基本利益。同时通过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可以使得生产方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掌握,进而对农业生产的方向及时做出调整,改进生产的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此外,信息化普及还可以使生产者及时生产信息,开拓产品促销通路,发展市场流通渠道,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产业改革,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意义。这就要求相关生产者和管理部门积极做出实践举措,推动乡村信息化的普及。一方面,政府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积极地推进信息基础化建设工作,开展“信息入乡,信息入户”内容,发展整体乡村的网络建设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构建生产与销售的对接平台,实现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交流互通以及直接对接,推动生产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整体共享,达到需求准确化、供给目标化的要求,实现产业生产与销售的精确化流程。此外,相关政府和管理部门还可以积极的引导并帮助农业生产商构建网络销售业务,开拓网络销售渠道,依托互联网销售平台,实现产业产品的全国化运营,进而增加了产品流通的途径,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新发展。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树立模范企业引领

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及时结合发展实情做出调整,是推进农业行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农业产业的改革中,必须要及时摒弃以往模式中的相对落后的地方,积极注重资源整合和市场调查,基于政策的指导和引领下,积极调整产业转型为高效益、高发展的经济型农业生产,并且通过结合地区特征,不断发展构建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模式,进而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在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地发挥总体把控、个体调控的职能,结合当地的地区特色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风土人情,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内容构建,实现特色化产业区域链形成,拓宽整体多元化经营渠道。此外,在对乡村农业产业进行指导和推进时,也要积极的注重对于典型模范企业的培养,以一家带动大家,为农业行业改革树立行动模范,进而推进其他村落产业结构的正确调整,促进整体上的产业结构改革,实现整体的经济提升。

(三)提升管理人员水平,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在推动整体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产业的运营和推进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开展中,要积极注重对于生产操作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升农民的整体水平,促进其意识能力和技能应用的综合发展。相关部门可积极的组织开展农业生产人员的相关培训活动,如组织技术座谈会或者是工作学习交流会,由相关专业人士来对农业生产的基本素养和技术操作进行讲解,对于操作过程中的优秀经验进行分享,进而综合提升农业生产人员的生产素养,增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实践水平。此外,积极地向农业生产人员普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经济与环境并重的意识,提升相关人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观念,通过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合理规划产业垃圾消解等形式,加强乡村整体环境建设,实现乡村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农业名片建设,实现产业方位融合

推进农业权威品牌建设,是打响农业产业知名度、推动产业发展向全国范围进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农业企业在对农产品进行生产时,要保障企业生产标准化和产品质量优质化发展,注重其生产发展的内涵化,在保持地区基本作物种植的同时,发展特色化农业产品,对产品进行积极宣发和销售,扩大知名度,进而实现产业特色化品牌建设。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注重将农业产业与其他新兴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如将农业产业与旅游行业进行融合,建设自然生态采摘园,自给自足农家乐等产业内容,开拓多元化的客户渠道,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也可以将农业产业与养老行业进行融合,设置生态养老院等产业形式,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老人的养老提供生活保障,发展多元化产业内容。

(五)加强科技工艺提升,推动先进技术普及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地引入新科技和新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相关技术部门要不断地对其他优秀工艺进行学习和借鉴,不断地加强对于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加强生产操作人员的熟练应用,进而使得农业产业能够及时的进行生产技术革新,及时的实现生产科学化和高效化发展,推进整体农业生产的效益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可积极聘请专业人员来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高新知识的讲解以及优秀技能的培训,促进实际生产人员的综合技能发展,进而提升生产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降低操作失误率,提升整体产业的生产效率,推动整体产业的生产质量。同时,相关的部门还要积极地做出技术探索,及时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结合生产实际以及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致力于构建创新技术型产业发展。

(六)促进设备技术优化,推动产业高效发展

在对农业基础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过程中,对于生产技术设备的引进和优化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若想推进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必定要持续推动高新设备和技术应用工作的落实。在当前政策的推动下,国家和政府不断地为乡村农业行业发展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机能设备的引入和普及创造了客观条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建立相应的高新设备普及体系,积极推广机械化生产的内容和意义,使得相关生产人员能够及时意识到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从主观形态上推进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工作的落实。相关政府及部门还应积极地做好农业产业机械化现代化的保障工作,及时推广并培训相关生产操作人员的机械化设备应用水平,及时的跟进农业产业生产机械化工作实施中的具体情况,及时的解决农业生产机械化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在一系列的服务保障中,实现农业行业的整体设备完善进程,促进农业产业的高效发展。

四、结论

乡村振兴是当前推动国家经济模式变革,提升国家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地做出意识和观念上的革新,积极地注重能力和技术的发展,加强乡村基础信息化建设,着重提升生产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优化农业生产设备及技术,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翔,辛绪红,孙布克.乡村振兴战略下品牌农业的作用解析与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08):55-56.

[2]林月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路径[J].农业经济,2021(04):89-91.

[3]张雪,周密,黄利,赵晓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的评价及路径优化——基于辽宁省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20(02):97-106.

作者:习波 李育好

上一篇: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模式 下一篇:中小学课程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