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小学课程外包

时间:2022-08-12 09:27:10

透视中小学课程外包

2012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关于提升我区优质民办教育培训资源应用水平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公办学校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允许民办培训机构在周六、日及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在公办学校内为学生提供培训课程,课程由学生自费购买。这个事例显示,公办学校课程外包给社会培训机构已经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推广。

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中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需要冷门师资。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与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已经成为很多中小学校的选择。

如何权衡是首要

中小学引进社会培训机构,可以降低成本、保障质量、并与专业教师相衔接。但是学校课程由校外机构来教,终究名不正,言不顺,是一件类似于打球的事情。

禅城区教育局的课程外包形式之一是课程引进。要求引进的课程与公办学校现有课程错位,重点引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学科竞赛、升学辅导、外语(含第二外语)、体艺特长培养等方面形成的优质课程。其中,小学重点是体育、艺术特长培养课程;初中、高中重点引进学科竞赛、升学辅导课程,适当引进外语(含第二外语)、体育和艺术课程。

除课程合作外,师资交流也列入公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内容。具体措施包括,公办学校和培训机构可包括互派教师听课、参加教学教研活动、担任课程等形式,具体形式由参与合作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商定。公办学校教师因故暂时不能上课,可优先考虑从区教育局推荐的培训机构中聘请优秀教师代课。

禅城区的做法给培训机构进校园开了官方绿灯。近年来,培训机构发展迅猛,报读培训班成了各地家长的一种刚性需求。在这种形势下,佛山李阳疯狂英语学校把进校园招生培训甚至直接在校园培训当作一个主要业务。该校业务部负责人雷萍表示,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把疯狂英语引进校园,教学效果一直较好,但是校园内外的议论一直很多。佛山禅城区通过政府指导意见的形式来规范培训机构进校园,使得该校在佛山的业务开展更加容易、更加规范。在佛山其他区的学校也了解禅城区的做法,并会参照其模式合作。

在佛山从事音乐培训的彼岸现代音乐中心负责人陈思通表示,对于培训机构而言,进校园意味着数量庞大的生源,从短期来讲,这对机构的盈利会有很大帮助。但是进校园后,他们可能会面临复杂的问题:与学校的合作是否能让家长信赖和满意?进校园后会不会影响正常的校外招生,两者如何权衡?进入学校后学生人数众多,如果采取大班教学如何保证质量?陈思通介绍说,机构进校园是个巨大商机,但如果合作细则不明确,后期操作执行不当,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为进入校园,培训机构往往采取一些让利措施,同时设置盈利项目。比如钢琴教学是免费或者低收费的,但是在老师指导下练琴是高收费的;吉他教学是低收费的,但是统一购买的吉他利润是比较高的……

学校应负起监管责任

收费的培训机构进入免费的公立学校,对此,家长是否支持呢?目前,家长的态度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前给孩子报过校外培训班的,这类家长对培训机构进校园多持支持态度;一类家长是之前不给孩子报读培训班的,他们的态度较不情愿。不论是支持还是不情愿,家长们对于培训机构进校园大都并不反对。

在培训机构进校园之后,在校报读课外培训班的价格会比在校外报读便宜三分之一,这使得本来就在校外报读培训班的家长喜出望外,所以非常支持。价格便宜只是一个方面,授课质量是经过学校严格把关的。这尤其受到家长欢迎。在高分网的“2012最受家长好评的课外辅导机构大评选”活动中,许多家长表示在给孩子报读课外培训班时考虑的第一要素并非价格,而是成效。家长对于学校的把关能力还是抱有期望的。

以前,家长自己选择信赖的课外辅导机构,效果好不好自己承担责任。如果培训机构进校园,挑选机构的重任便落到了学校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如若补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家长们会不会将责任推到学校身上?位于禅城区的佛山第六中学校长张华林表示,在选择校外机构的过程中,学校无疑负有监管责任,虽然辅导班的报读依据自愿的原则,但这中间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必然会被推向风口浪尖。尽管工作难度加大,但这是一件好事,理应执行好。允许民办培训机构和公办学校合作,有利于加强交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

是增负还是减负

校外机构的新课程是否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对此,有家长认为,这不是增负是减负。在禅城区针对市民教育需求的一项调查中,超过5000名家长在网上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八成家长不反对学校引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

在家长们看来,减负的对象是应试教育,而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是校本课程,如音乐、舞蹈等,这些课程是为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增加色彩,而不是负担。还有一些课程如国外的考试培训,这是与国际课程接轨,应的是外国考试,所以也不能算是中国的应试教育。

“如果抛开利益纠葛和加重孩子负担等情况,培训机构进校园是有利的。”禅城家长陈开方称,自己孩子原本就有学科竞赛的培训需求,自己每周都会带着他上校外的培训班,培训机构进校园后,质量有保证而且价格便宜,交通也更加方便,相当于优秀老师送教上门,是一件好事。

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则担心,一旦培训进入校园,可能会成为惯例,一开始是自愿参与,发展下去可能会变成不参与不行。

禅城区鸿业小学校方负责人也认为,受制于现在条件,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在特长培养方面的师资和设备,是公办学校所不具备的,和培训机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因为是自愿报名,收费也公开,学校可以先征求家长意见,如果报名的学生多,家长觉得划算,学校就可以组团成班,引入好的培训机构。”

在调查中,家长选择最多的依次是学科课程培训类(59.35%),艺术培训类(46.94%),托管类(7.75%),只有23.27%的家长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课外培训。调查显示,以前超过六成家长很少或者从未安排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班。但是在学校开设校外培训机构授课的课程之后,这些学生中将有过半报名参与。除了对学校有信赖感之外,交通方便和安全有保障也是他们加入这些课程的原因。

资源配置新尝试

和佛山市禅城区相比,武汉市引进校外机构的时间更早。从2007年起,武汉市的一所重点小学引进了校外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开设了跆拳道、少儿街舞、轮滑等兴趣班30多个。学生可自愿报名,每个兴趣班每学期费用为200元至400元,该校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一种以上的兴趣班。在那之后,武汉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到2009年,武汉市教育局下发了《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绘画、美术等艺术培优可租用公办学校场地,语、数、外等学科培优严禁租用。

这一现实引发家长的担忧:有了培训机构,学校艺术课会不会打折扣?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抢占中小学市场非常激烈,不少机构都希望能进校园,会不会导致产生一些乱收费现象?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涂新认为,中小学师资不足是一个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长期存在的现象。一些较为冷门的校本课程教师不足更是如此。为解决这一矛盾,教育系统改了很多办法,近年来有教育部门出资建设了不少校外培训基地,也和社会机构合作开办了不少校外培训基地。在这一基础上,把校外基地和机构的师资、课程引进到校园里面来,也不能说一定是坏事。他认为,社会培训机构进校园,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在引进培训机构时可实行招标制,让收费政策公开透明,就能杜绝大部分负面问题。

武汉市江岸小学的学生家长张启工表示,现在学校在搞“减负”,实际上增加了家长照顾孩子的负担。校内兴趣班既能“托管”孩子,还能让孩子学点东西,在校内培优也较安全。

对于培训机构进校园,有培训机构人士表示,这其实是教育部门利用外部教育资源,少花钱多办事,绕开行政障碍进行课程改革和人事改革的一种手段。

安博教育京翰“1对1”广州负责人谭西林表示,培训机构进校园在很多地方已经十分普遍,教育主管部门发文件进行规范管理的也有不少了。现在,很多城市已经正式或者非正式地允许校外机构使用中小学校园内的设施开班授课。

校外机构进校园后,与学校的合作不是简单的租用场地。“以前,学校音乐老师外出参加培训,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老师。”武汉市汉口路小学副校长董富强表示,小学音乐、美术老师紧缺,是不少学校面临的难题。社会艺术培训机构进校园的政策“解禁”后,学校可以随时调用培训机构的师资。这才是武汉市中小学公开、正式、大量引进培训机构的主要原因。武汉部分中小学校由于教师编制的问题,多年不能引进艺术类教师,部分美术、音乐课教师由语文、数学等学科老师兼任,教学效果比较差。社会培训机构弥补了中小学师资不足,而且还不用中小学校出钱,这是好事。

谭西林指出,把课程外包给培训机构,是学校推卸责任的表现。现在学校教师编制有限,开发新课程必然要引进新的专业教师,增加财政负担;但课程外包不但能绕过编制这道坎,减少学校支出。她认为,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引进校外机构并非改善当下中小学教育的最有效方法。相关部门应该从教改入手,没必要插足课外培训。如果认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行,公办学校可以增加体育课,而对于相关的艺术课程,同样可以以增加课时,提高上课质量等方式进行改善。应由家长去考虑是否需要课外培训,给孩子选择课外辅导机构应该是家长的责任。

上一篇:特殊教育三地调查 下一篇:李德:深山学校体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