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对缓解脊柱手术的影响

时间:2022-06-09 10:23:44

认知行为护理对缓解脊柱手术的影响

脊柱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会影响机体分泌组织胺、缓激肽等内源性镇痛物质,从而加剧患者的术后疼痛。因此,及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脊柱手术患者中施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35~60岁、平均(45.17±2.8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脊柱骨折11例、椎管狭窄5例、脊柱畸形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35~60岁、平均(45.24±2.81)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脊柱骨折12例、椎管狭窄7例、脊柱畸形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首先由精神科医师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相关的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以一对一形式进行,干预时间为术前2d至出院,15min/次,1次/d。具体如下:(1)认知重建。术前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向患者解释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疼痛以及导尿、换药、翻身等造成的不适,使患者在经历痛苦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2)行为干预。告知患者家属在患者接受换药、翻身、拔管等护理操作后应及时予以言语鼓励,同时指导患者配合深呼吸或通过握拳-放松-握拳的形式放松全身肌肉,减少肌肉收缩造成的痛苦;同时指导患者通过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看自己喜爱的影视节目来分散、转移注意力,在出现焦虑情绪时,可尽量回忆以往愉快的经历;此外,指导患者家属学习简单的护理技能,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避免与患者产生矛盾与冲突。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干预后两组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1]。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7.74±3.47)、(53.48±4.13)分;VAS评分分别为(1.15±0.15)、(2.28±0.24)分。观察组的SA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干预方式,其主要通过帮助患者重建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2]。本文结果显示,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的SA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认知行为干预首先明确患者存在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纠正了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正确的认知结构;再通过行为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了不良行为习惯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而焦虑情绪的缓解又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综上所述,在脊柱手术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对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凌云,文静,杨萍,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脊柱手术围术期焦虑和疼痛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3(4):551-553.

[2]李兰芳.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减轻脊柱手术患者焦虑、疼痛效果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8):58,63.

作者:李旭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手术室

上一篇: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细节护理在肺癌根治性手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