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时间:2022-03-17 10:04:24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摘要】审美教育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审美素质的培养应贯穿于各个教育、教学环节和各类课程中。由于语文学科教材及课外资料等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审美元素,对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审美素质具有有利的条件和优势。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教育;策略

旧的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语文学科四个核心素养之一,并对“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要求及相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应有的学科素养标准进行明确说明。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真正把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存在两张皮现象。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前提下,许多语文教师教学功利性强,只重视考点的解析、答题技巧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审美鉴赏和情感的熏陶升华,课堂没有品鉴、赏析,缺失审美体验,淡化语文的育人功能。高中学生正处“拔苗孕穗”、三观亟待巩固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端正学生的三观,特别是善恶美丑判断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不仅是教育的主导思想,更是立德树人职责所在。鉴于五育并举的育人评价要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功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渗透审美教育。笔者曾对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做了探寻,从多次实践操作看,语文课堂教学落实审美教育是有道可循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回归语文的本质,深入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各种美学元素,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和学习方式,可以收到以美激智、以美启德的功效,课堂效果更是事半功倍。要想达此境界,教师先要吃透新教材,厘清各学习群的任务清单,不仅对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各类文体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价值和美育元素的分布要有宏观意识,还要对单元、课文甚至课时应渗透的美育内容和审美路径都要有微观意识。下文将以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为例,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设境诱情,感知美

美感是一种直观的、动情的心理反应活动。审美教育情境创设,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提高“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如,通过音像、影像、图表或学生的表演等方式,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在思想感情相契合、相关联的情感氛围或情景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充满美感的情境中感知、想象,再在教师的顺势利导下思维升华,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美、形象美和语言美等。这种功效是教师纵有三寸不烂之舌也达不到的。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课起始,教师通过播放电视《三国演义》片头曲,并投影一书法家写的全词条幅,渲染壮阔、豪迈气氛。以声、影作导,诱人进入词的意境。学习上阕,放映“滚滚长江东逝水”图片,并让学生据图口头绘述;学习下阕,插播《三国演义》“火烧赤壁”录像片段,学生通过读文观图,欣赏古战场的雄奇美、壮丽美,体会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情景,然后据图口述,进行美感的再造想象。

二、读文激思,想象美

想象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心理形式,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新颖独特也只能凭借想象才能实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感知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想象,随文发思,披文入境,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课文。不仅把生硬的印刷体文字变得声情并茂,还可以激起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人物情感都同频共振,产生共鸣,甚至是跟随着文章的感情跌宕起伏,对形象进行想象再塑造。如,先让学生欣赏名家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录音,再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遵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凭吊古迹──怀念英雄──联想自己”逐层朗读、重点词句品读、范读、齐读、背诵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器官,在反复吟诵中感觉想象文中描绘的三幅图景:赤壁江山图、赤壁人物图、赤壁之战图,即品味出语言美,也激发豪情壮志。其实,对精美词句、文辞的品读,不仅是涵咏情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讲究遣词造句、注重表达效果及美感的能力,更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之情,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

三、析要悟神,理解美

美有不同的层次,有浅表和深潜两种,只有引导审美主体深刻了解其本质内核,才能获得情感愉悦和审美体验,才能迁移拓展,在习得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创造出美来。教师要统筹文本美育元素,要善于在文本的关键处,因势利导,披文入境;在疑难处,要善于直透腠理,激疑启思。如,引导学生推敲琢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动词,深刻体会“句句入画”及气势磅礴的韵味;揣摩品赏“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的形象描绘,让周瑜温文尔雅、胸有成竹的儒将风采在学生脑中浮现;反复吟咏“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高歌低吟,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现情感美。诗歌鉴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品词析句、议要释疑的阅读策略,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文本的丰富内涵,理解作品的意境美、形象美、思想美。

四、启德训能,创造美

新课程标准对落实审美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并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是非观。新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很好的美育资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要学以致用,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习文本,学习前人表现“美”、创造“美”的经验等,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灵活运用适合、恰当的形式来再现美、创造美。在课中,组织学生议辩苏轼的“人生如梦”,并择一角度写赏析短评。课后让学生收集关于周瑜这一形象的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后,提出本组成员对周瑜这一形象的评价观点,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挖掘其隐藏的思想底蕴进行综合能力特别是“创”能力的训练。语文学习课内外结合,学生学知识、得发展、明人生,语文课程的美育功能也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不仅是基于核心素养下育人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为了培养健全并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作用,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2017(03).

[2]张良、靳玉乐.论课程作为审美经验——美学取向的课程理解[J].课程·教材·教法,2017(12).

作者:符玲 单位: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上一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墙变形缝设计研究 下一篇: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