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作业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30 10:13:38

农业机械作业问题及对策

一、东明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东明县农机化工作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整体思路,坚持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化促进政策,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巩固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自抬标杆,真抓实干,实现了农机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全县综合农机总动力达8.7×105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5%。

二、东明县农机作业存在问题

(一)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待升级

截至2020年底,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00个,其中省级及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示范性合作社22家。但是这些农机服务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管理不规范、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引导及培训等一些缺陷和问题。一是服务功能不完善。农机作业市场拓展不广,作业项目单一,农闲时间长,影响了自我发展的能力。有些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化经营的观念滞后,局限在本地及周边的狭小区域,没有真正走出去开展跨区作业。另外农机服务组织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参与意识不强,作业范围和机动能力有限,而政府部门在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为农机户服务的意识不强。二是管理不规范。农机作业组织往往是以同村同乡或亲戚连带关系建立起来的,缺乏社会管理人才,难以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规章执行不力,利益分配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连接农机户紧密程度不够,运行机制较为松散,缺乏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发展盲目性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三是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在财政、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尚未落实,作业组织启动困难,再加之农机专业合作社受建设用地的制约,难以壮大,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的耕种收作业,如机械灌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服务方面几乎是空白。四是缺乏引导及培训。乡镇农机管理职能弱化,对农机作业组织的引导和培训力度减弱,不能完全满足农机服务体制创新发展的需要。部分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者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服务方式的能力有限。

(二)农机化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作物之间不平衡,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生产装备多,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少,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的投资高、收益低,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小,影响了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另外大多数农机服务组织种植业机械装备多,机械化水平高,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低。二是环节之间不平衡。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高,粮食产后烘干和经济作物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烘干和农产品初加工,主要是依托龙头企业或者粮食种植大户来带动,由于土地流转的成本高,承包土地的粮食种植大户基本上是在保本甚至亏本经营,粮食烘干建设场地难以保证,影响了粮食产后烘干和农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水平。

(三)基层农机服务力量较薄弱

一是现有农机惠农政策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需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补贴等资金直接补贴给购机农民,地方配套资金没有跟上,农机服务部门的事业工作经费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较少,导致农机技术推广举步维艰。二是农机服务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农机服务方面机制仍不健全,农机队伍服务存在技术不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领域不广等现象,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三是农机人才队伍的培养欠缺。农机管理队伍的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知识更新不到位。

(四)农机农艺融合欠佳

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性能与农艺要求要相互适应,构成高效协调的作物机械化生产系统,而在现实农业生产中,智能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少,虽然植保无人机、设施农业温湿智能管控已在农业生产和设施农业中得到应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收获机投入生产推广,农机作业部分环节也实行了智能监控,但是目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深度融合较少,影响了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服务在线化。

三、对策与建议

(一)解决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滞后问题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农机大户、采取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创工作局面,重点对农机专业合作建设中的建章立制、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提供政策引导、技术、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并强化监督管理。二是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自愿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民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加大各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各级以政府的名义进一步细化、明确各项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项目扶持、用地建设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扶持措施和可操作性的规定,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中享受到优惠和倾斜。四是全面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典型合作社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解决农机化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一是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出台农机发展政策,支持地方农机部门、农机企业广泛引进我县当前农业生产急需、农民急用的实用机具,多渠道解决县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二是着力支撑引进新型高端农机装备。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引进销售大马力拖拉机、高效联合收获机、大型粮食烘干机等新式高端农机,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引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努力突破牧渔林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瓶颈,积极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三)解决基层农机服务力量较薄弱的问题

一是在出台农机化惠农强农政策的同时,对基层农机部门的人才队伍、设施建设、技术装备建设和工作保障上给予一定的财政政策,解决农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扶持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金扶持、技术支撑和建设用地的支持,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空间,建立“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完善农机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人才强机战略。

(四)解决农机农艺不够融合,智能信息应用欠佳问题

一是建立农机农艺协调机制,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同步协调发展。农机农艺相关部门要进行协调沟通,对每一个项目的研究给予支持,部门内部要进行商讨,对该项目予以重视。二是培养具有农机农艺知识的复合人才,在“根”上解决问题。政府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的经济手段作用,进行宏观调控。同时要挽留技术人才,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农业方面的人才更是要下大力气挽留住,为全县的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李治锋 单位:东明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创新发展探索 下一篇: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