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思考

时间:2022-08-11 03:07:50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其中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将两者的结合充分体现出来。现阶段,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相应案例,本文就其策略作出探究,以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有效且普遍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保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保障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保障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规律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探究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一)站在现实的角度设置问题

在实际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参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设置相关的问题,并且充分保障所设置的问题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保障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确保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还没有很好的化学知识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保障学生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设置的问题应当具备探索性

在开展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之所以设置问题就是为了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引导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意义与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促使学生能够重新思考化学知识,并且提出一些新的问题[1]。例如:在进行“CH4的燃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CH4是通过无水醋酸钠以及碱石灰发生反应而得来的,但是在CH4燃烧的过程中,其火焰却是黄色的,这与教科书理论知识中所讲的蓝色火焰相悖。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均匀地受热,甚至局部的温度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使实验出现与课本描述一致的结果,我们应当充分保障在无水状态下进行碱石灰以及醋酸钠试剂的实验,还要准备足量的碱石灰,这样在CH4的整个燃烧过程中才能够出现书本上所说的蓝色火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首先,学生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策略的顺利实施。初中是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很多学生对于化学的概念化知识不能吃透[2]。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化学探究性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会有这种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避免直接将问题告诉学生,以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化学知识的错误学习习惯,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反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相关问题,用自由结合的形式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随后将讨论的结果与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得到充分的培养。例如,在镁和铝与稀硫酸进行反应的过程中,相较于镁的反应速度而言,铝的反应速度较快,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铝在稀硫酸中无法出现气泡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对照课本知识进行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组织学生深入地讨论和研究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同于课本内容的情况。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在稀硫酸与铝进行反应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量的盐,而这些盐则会对两者的反应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的情况。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强化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要求相符。接着,谈谈若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疑点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的应对方式。在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科学逻辑的实验结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不能强硬地将之与课本知识相联系,避免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不信任的想法。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明确能够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更加科学化的手段重复地进行实验操作,以保证实验结果能够与课本的相关知识相对应。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保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进而充分实现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基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

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以及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才能够更加主动与积极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带着目的去进行学习,进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科学地设计化学实验能够有效迎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升其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对化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首先,教师应当事先准备一个天气瓶,并且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天气瓶是怎样实现温度变化的。其次,教师应当告诉学生,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制作一个天气瓶,并且为天气瓶附加正确的使用说明书,其中必须包括天气图示。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问学生:为了要制作一个符合标准的天气瓶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最后,教师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辅导,学生结合资料展开探究,了解到需要四个步骤:学习与绘画天气图示、设计实验步骤、完成作品、交流探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对天气图示进行了解,并进行合作学习,在纸上画出常见的天气状况,进行交流;随后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如何制作天气图示;而后提问学生,制作天气瓶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学生通过讨论会说出需要氯化铵、水、酒精、天然樟脑、硝酸钾等材料;最后教师借机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步骤,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实现知识体系的跨学科拓展,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策略来保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保障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夏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2):66.

[2]赖动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J].人文之友,2019(16):256-257.

作者:杨莉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上一篇: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翻转课堂分析 下一篇: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探索